
永續發展
2024-08-19
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
最近品牌商客戶常問的一件事,你們公司有做碳盤查或產品碳足跡的認證嗎?有使用環保紙張及環保油墨等綠色印刷議題。記得十年前的客戶(外銷品牌客戶)是問你們公司有做印刷標準化認證嗎?如G7、GMI、Forga及MellowColor等認證。二十年前做外銷或品牌客戶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等認證是基本要求。而現在及未來印刷包裝業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在客戶導向的競爭年代大企業都被要求ESG的導入,傳統產業慢慢也會被要求。現在最熱門話題是如何應用AI(人工智慧)在印刷包裝相關產業,也是值得大家關注。
筆者將本文分成以下四個部分來陳述:(1)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消費者行為變革-綠色競爭力如何減碳減塑是關鍵。(2)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環保印刷。(3)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4)結論與建議。
壹、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消費者行為變革-綠色競爭力如何減碳減塑是關鍵
預測消費者對可持續印刷包裝產品需求的變化趨勢,可以分為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綠色包裝需求增加及環保選購成為主流(要求包裝印刷品印上相關環保Logo,例如FSC的環保紙及標示產品碳足跡等)。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推動產業進行低碳轉型。從經驗值得知,這幾年品牌客戶要求採用FSC紙張增加好幾倍,就可以得知FSC的認證未來在包裝印刷是基本要求項目之一,即是紙包裝上要有FSC認證商標。
客戶導向的時代採用環保材料是趨勢,在印刷環保材料除了環保FSC紙張外,再生紙也是被重視,但在品質要求上是不能太嚴苛。近年來環保PP材質的再生PP材料也有快速成長,環保油墨(如水性墨、UV墨、大豆油墨等)也是基本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環保材料與印刷品質關聯性也要符合印刷適性,環保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無法符合客戶品質要求也是印刷業的痛處,因有被退貨即扣款的疑慮。
有些事情是要親自做過才會知道問題點,所以現場實務非常的重要性,筆者一直遵從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名言「現場有神明」。現在以有關平版冷燙技術實際案例與大家分享︰測試印刷時,把主要影響品質控制在一定條件下(即客戶滿意的品質-打樣確認OK)正式大量印刷時,冷燙膠供應商為了採用環保配方,調製新的配方後,品質完全無法達到原來的品質?只好重新來測試新品牌的油墨,總之,再也回不去原來的品質了!這也是身為技術導向的操作者不願意輕易變更材料的主因,因為只要更換後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穩定印刷品質。(見圖1)
●圖1:平版冷燙技術實際案例分享
貳、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環保印刷
本文談綠色環保印刷主要如如何減碳與減塑為主要議題,在減碳方面主是從綠色原材料選用、節能生產工藝改進、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及迴圈再生資源利用。分別從使用紙質或其他可降解材料、優化包裝設計、發展生物降解塑膠、推廣再利用包裝、提高印刷效率、客戶教育與引導及建立回收和處理系統。針對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與減塑的方法,筆者也嘗試用幾款AI工具協助找出相關性資料後加以整理,成為本文論述的重點,以下是我們使用到AI工具網頁https://ai-bot.cn/(AI工具集中購買付費的工具),例如:(1)筆靈AI寫作(https://ibiling.cn/template?from=ai-bot)。(2)簡報檔製作:iSlide(https://www.islide.cc/)。(3)ChatGPT3.5免費(https://chat.openai.com/)。(4)百度文心一(https://yiyan.baidu.com/)。(5)TreeMind樹圖(https://shutu.cn/)。
一、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碳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如下:
(一)優化設備╱使用高效節能的印刷設備,這是減少能源消耗的關鍵。
(二)使用環保產品╱推廣使用環保型印刷材料和油墨。
(三)加強排放治理╱建立完善的排放治理系統,對廢水、廢氣的妥善處理。
(四)節約用水和用電╱透過優化的冷卻系統,採用迴圈利用的方式等。
(五)使用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利用太陽能(例如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
(六)提升員工環保意識╱透過培訓和教育活動(廢料分類)。
(七)引入先進印刷技術╱例如LED UV(要搭配油墨使用)、數位印刷設備等。(見圖2)
●圖2: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碳的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出的內容
二、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塑的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如下:
(一)使用紙質或其他可降解材料╱儘量使用紙質、竹質、玉米澱粉基等可降解或可再生的材料來替代塑膠包裝。這些材料不僅環保,而且能夠自然分解,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優化包裝設計╱透過創新設計,減少包裝中塑膠使用。例如,設計無塑膠包裝或使用紙質替代品,以及採用易拆解、模組化設計,便於回收和處理。
(三)發展生物降解塑膠╱研究和採用生物降解塑膠,這種塑膠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自然分解,降低對環境的長期影響。
(四)推廣再利用包裝╱儘量設計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或者建立完善包裝回收系統,讓客戶在使用後能夠將包裝返回,進行清洗和再利用。
(五)提高印刷效率╱透過改進印刷工藝和提高印刷效率,減少廢品率產生,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費。
(六)客戶教育與引導╱提供再生塑料,例如邦宇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再生PP等。
(七)建立回收和處理系統╱與供應商合作公司內部做好廢料的分類與回收方法等。
以上只是提供一般性的方法,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商品種類及公司環境與生產設備,同時每家客戶也會不同的要求,建議大家可以透過資訊時代網路資料取得廣且容易,只要肯花費一些時間與費用都應該會有幫助。尤其AI工具目前不斷在進步,選擇對自己有用工具也是很重要,上述提供的AI工具只是一小部分,要大家自己親自體驗才能證明是否對自己有幫助及所提供資訊是否正確?這也是要靠大家的經驗自我判定。以下是筆者用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思維導圖,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見圖表3,包裝印刷業如何減塑見圖表4。
●圖3: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思維導圖(圖片來源╱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
●圖4:包裝印刷業如何減塑思維導圖(圖片來源╱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
參、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
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從drupa 2024包裝產業可持續性發展專題中(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drupa_blog/Sustainability),筆者整理如下的幾個重點:(1)揭示包裝的未來,可持續和智能材料的趨勢。(2)導航包裝的未來,深入研究被印材料技術。(3)可持續的被印材料選擇。(4)數位印刷進步。(5)包裝中的3D打印。(6)奈米技術和被印材料。(7)豪華包裝的專業被印材料。(8)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被印材料。(9)被印材料在品牌中的作用。(10)柔性包裝材料的趨勢。(11)被印材料創新案例研究。(12)被印材料監管考慮。(13)被印材料回收和可持續性。(14)生物技術和被印材料。(15)被印材料打印技術等。
從上述資料得知綠色環保印刷在未來可持續發展議題主要是環保材料,因此建議的做法是採用綠色環保印刷及循環經濟中,選擇環保印刷紙材,主要是國際認證的FSC紙張、選擇可回收再生塑膠PP材質、使用環保循環箱可參考配客嘉(https://package-plus.com/),或是蝦皮購物配送選項。(見圖5、6)
一、印刷包裝業發展面臨挑戰
(一)印刷包裝業碳排放問題╱印刷包裝業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減少碳排放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挑戰。
(二)資源浪費與可持續發展╱印刷包裝業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進程。
(三)環保法規與產業規範╱環保法規和產業規範的不完善,制約印刷包裝業的綠色發展。
(四)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不足,產業升級緩慢,影響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
(五)市場競爭與產業協同╱市場競爭激烈,產業協同不足,印刷包裝業發展受限。(見圖7)
●圖5:配客嘉環保循環袋(圖片來源╱網路)
●圖6:蝦皮環保循環箱(圖片來源╱網路)
●圖7:印刷包裝產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二、印刷產業轉型的必要性
(一)產業轉型的重要性╱印刷包裝業需應對市場變化和環保要求,轉型勢在必行。
(二)碳減排成為關鍵挑戰╱印刷包裝業碳排放較高,減碳成為轉型首要任務。
(三)環保法規的壓力╱政府對環保法規的日趨嚴格,促使產業改進生產工藝。
(四)綠色包裝的趨勢╱消費者和企業對綠色包裝的需求不斷提升,產業需跟進。
(五)技術創新的推動╱印刷包裝企業透過技術創新,實現生產過程的低碳化。
(六)產業內部的協同合作╱業內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
三、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
ESG的推動,ESG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縮寫,是一種新型態評估企業的數據與指標,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企業或投資人會將ESG評分,視為評估一間企業是否永續經營重要的指標及投資決策。為什麼企業開始重視ESG永續?近期因為疫情和全球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同時不少企業也在思考在營收成長如何保護地球,達到永續經營。
因為疫情與天災,許多品牌供應鏈產生斷鏈情形,影響公司營收;加上網路社群的興起,企業的一舉一動皆被放大檢視,任何不當行為會被快速傳播,影響企業聲譽,現在企業必須學習在不斷變化商業環境中,如何落實ESG,減少風險的衝擊。大型企業開始揭露ESG相關資訊,ESG數據不只靜態的分數,更是動態的展現。企業要揭露的不僅是過去財務經營績效,更要以ESG的目標達到永續經營。
肆、結論與建議
總結包裝印刷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未來提出建議:(1)可持續發展趨勢概述,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減碳挑戰。(2)減碳技術在印刷包裝的應用,創新技術助力減排降碳。(3)政策與產業協同發展,構建迴圈經濟產業鏈。(4)產業現狀與問題分析,環保政策推動產業變革。(5)企業低碳發展策略探討,綠色生產與管理優化。(6)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印刷包裝業低碳發展之路。
綠色印刷技術是指採用環保材料和工藝,在印刷過程中產生污染少、節約資源和能源,印刷品廢棄後易於回收再利用再迴圈、可自然降解、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印刷方式。這種技術要求印刷品,從原材料的選擇、生產、使用、回收等,整個生命週期均應符合環保要求,而數位印刷是首選的印刷方式,但是又無法完全脫離傳統印刷。
而在綠色印刷的技術方面,環保印刷材料的使用(CTP免沖洗版、底片噴墨印刷),在綠色印刷的裝備方面,使用LED UV固化技術,可以降低能耗並提高生產效率。總的來說,綠色印刷技術及裝備的發展,對於推動印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提高印刷品的品質和生產效率。然而,要實現綠色印刷的廣泛應用,還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和推動。消費者則可以選擇使用環保的印刷品,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印刷的發展。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數位應用
2024-08-19
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
本文筆者將從《設計印象雜誌》媒體的使命與願景開始談起,說明為什麼要發展傳統與數位兼具的媒體平台,與大家深入分享平台的服務功能,並邀請大家共同來支持這個屬於印刷設計產業專有的媒體。
先與大家分享《設計印象雜誌》的使命與願景,由於前面一場演講山水印刷吳文和廠長分享很多關於AI的應用,這邊也湊個熱鬧,用AI科技模擬出,由本刊發行人黃義盛親自線上來跟我們說明的趣味影片。(見圖1)
《設計印象雜誌》團隊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產業平台,不僅僅是專業的雜誌,更是印刷、設計、包裝等相關產業的核心平台。我們的目標是提供相關資訊與服務,促進產業上下游業者的協同發展。本刊黃義盛發行人提及我們的願景,就是致力於打造一個多元、協同的發展服務,並建立台灣產業界的交流平台。
●圖1:用AI科技將文字轉成語音,並搭配照片生成說話的影片,掃描QR Code可連結至youtube(https://youtu.be/ggxSCMYppTA)
供應鏈協同與國際連結
《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平台,著重於虛實整合的知識內容服務,結合紙本媒體與數位媒體的力量,創造兩個關鍵面向的協同服務,分別是產業供應鏈的協同關聯以及台灣與國際之間的連結。(見圖2)
(一)產業供應鏈的協同關聯╱當天參與研討會的來賓包含有設計、印刷、包裝、材料、設備供應商、後加工裝訂、出版、學術等相關領域的朋友,正是彰顯完整供應鏈共同參與的概念。所以,《設計印象雜誌》的網站平台,文章內容的分類就是考慮整個供應鏈各個節點來做規劃,以各個領域專業知識的分享,創造供應鏈各角色的相互了解與協同合作的基礎。另外也會不定期的推出各種內容主題,像是目前正進行的drupa 24印刷展主題,以凝聚供應鏈的共識,邁向未來。
(二)台灣與國際間的連結╱首先,《設計印象雜誌》將協助大家收集國際間的產業相關消息,以建立完整的國際視野,目前網站已經整合了74個國際夥伴的內容來源,提供國際化的資訊,並利用數位工具翻譯成中文,以方便大家的閱讀。接下來,我們也會邀請國內各界人士加入,提供網站國內業者的相關新聞。初期我們希望可以協助國內夥伴看見全世界,未來也希望全世界可以透過網站看見我們。
●圖2:《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平台著眼創造兩個關鍵面向的協同服務
加入網站會員建立交流
為了以上的目的,筆者也懇請大家加入我們的網站會員及追蹤FB臉書粉絲團,以獲取更多的相關資訊。現在加入會員完全免費,而且許多文章必須是會員才能夠完整閱讀,所以請大家動動手指,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加入會員,同時開始深度的線上閱讀。在今年4月26日論壇活動分享那日,我們已經累積了106則業界訊息和300多則專業文章內容;這裡補充說明,而在今年5月6日筆者截稿日為止,最新的數字是,137篇最新消息及累積379篇文章內容。網站自4月初開站以來,《設計印象雜誌》持續以可觀的速度累積業界消息與內容的文章規模,希望透過網站平台的閱讀與分享,建立起產業間的資訊交流和協同合作。
FB臉書的部分,同樣自4月初開始,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10點將固定分享一篇貼文,目前貼文的主題為drupa 24參展內容,周三則安排永續相關題材,近幾天讀者反映,缺少設計相關內容,所以自今年5月6日起於下午2點增加設計貼文,所以請大家加入粉絲團,同時按讚分享,讓社群交流活躍起來。(見圖3)
●圖3:《設計印象雜誌》網站與FB臉書的QR Code連結
網站內容與閱讀分析
雖然網站開站才短短一個多月左右,這裡還是就內容與閱讀狀況做了簡單的分析,這些分析的數據基礎都以今年4月20日為基準。在最新消息部分,設備占36%、永續13%、出版7%、活動13%、drupa展8%、產業19%、創新科技4%、出版7%,相信諸位也都注意到,目前國內消息之內容頗為缺乏,還需要請各位多加提供充實。(見圖4)
在文章內容方面,印刷技術占90篇最多、設計創意51篇居次、包裝未來29篇則排第三,其餘主題的篇數分別是紙張材料25篇、經營管理20篇、drupa 24主題19篇、專家觀點與企業訪談同為12篇、永續發展7篇、科技探索6篇、風雲人物4篇、供應鏈服務2篇。同樣的內容依舊持續增加中,從drupa 24主題來看,今年4月20日的數字為19篇,4月26日活動分享當天是36篇,筆者截稿日5月6日則增加到46篇,可說漸入佳境。(見圖5)
雖然目前的會員數還不太多,也需要更多的推廣分享,接下來《設計印象雜誌》團隊會積極進行會員徵集的活動與推廣,也期望大家協助推廣分享,雖說以現在規模數進行分析參考價值較低,不過依舊提供給大家參考。目前會員以設計行業16%最多,再來是學術研究單位15%與印刷包裝業者12%。(見圖6)
目前閱讀數最高的前10名文章,列表請見圖7,看起來讀者普遍對drupa 24展覽的內容感到興趣,占了8篇,其餘兩篇分別這次活動的訊息及紅酒永續新包裝的介紹,同樣這個排名依舊是滾動的,4月26日的論壇活動訊息為第2名,活動分享當天感謝諸位的支持它提升至第1名,筆者5月6日截稿日又由「標籤印刷產業不斷發展的市場」重新奪回冠軍,同時另一篇新文章「什麼是 Japan Color?」躍至第4名。這些熱門閱讀的高閱讀量,除了主題吸引讀者之外,還須歸功於FB的貼文分享,這10篇文章都透過FB與大家分享過,所以數位行銷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
●圖4:網站最新消息的內容結構分析,目前內容偏重國外訊息,國內消息內容較為缺乏,需要大家提供充實
●圖5:網站內容分類數量結構分析
●圖6:網站會員之行業結構分析
●圖7:網站閱讀前十名文章與文章列表
媒體平台與廣告服務
也由於數位行銷的力量不容小覷,所以《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服務也將會更加多元,包括在雜誌、網站和社交媒體上的投放廣告,有需要的夥伴朋友請聯繫我們。(見圖8、9)
本文也將分享這個比較特別的媒體行銷服務,筆者稱之為「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此行銷策略乃是在網站上建立專屬的主題標籤。這個策略的執行,由建置網站的分類標籤開始,這樣在《設計印象雜誌》的網站上就會出現專屬的內容分類標籤,其中的文章內容則分別由《設計印象雜誌》與客戶提供,以確保切合主題的內容,這樣讀者在閱讀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同時也會接受跟著主題一同傳達的產品或技術內容,引導讀者採購的傾向。而專題合作的時間一般通常為1~1.5個月,並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此過程中,並由《設計印象雜誌》負責規劃整體專題內容及視覺設計,同時網站上仍保留其他廣告版位,不互相排他。(見圖10)
而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的主要優點如下:
(一)專題化呈現╱專題標籤讓網站上的相關內容能夠被集中呈現,提高了讀者對主題的關注度和瀏覽效率。
(二)提升品牌形象╱透過專題內容的精心策劃和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專業度。
(三)增加互動性╱專題內容的特殊性質能夠吸引讀者參與,增加網站的互動性和黏性。
(四)客製化服務╱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專題合作的時間和內容,提供更加貼合客戶需求的客製化服務內容。
總的來說,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結合了專題化呈現、品牌形象提升、互動性增強與客製化服務彈性等多項優勢,是一個嶄新有效的知識行銷手段。非常感謝各位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深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設計印象雜誌》將成為產業中優秀的媒體平台,為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期待與各位一起見證《設計印象雜誌》的成長與成功!
●圖8:《設計印象雜誌》紙本媒體及社群媒體平台
●圖9:《設計印象雜誌》網站廣告板位服務
●圖10: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的概念

印刷標準
2024-08-19
像限對話開創印刷產業未來
由教育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4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今年4月24日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像限對話」,透過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分享交流對於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的見解與實踐經驗。研討會上午為國外四位專家的專題演講,下午則為五個教室所舉辦五場、15篇論文發表。會後並於台北市喜來登飯店舉辦餐敘交流晚宴,同時舉辦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贈送母校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1,500萬設備捐贈儀式,場面相當熱鬧溫馨。
像限對話 分享交流
科技與藝術於當今社會中的互動與融合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現象,科技快速發展於藝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引領藝術創作表現與體驗方式的不斷變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表示:該系一直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藝術,探索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應用。研討會以「像限對話」作為構想,邀集專家學者、業界人士一同探討現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此次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所分享的內容圍繞在現今印刷媒體的變化、數位噴墨印表機技術帶來的改變、大幅面UV印刷技術的發展、人類協同科技創造印刷產業的未來等議題。期待此研討會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學術與業界接軌,激發新思與火花,進而推動圖文傳播科與藝術領域的持續發展。
四大專題 專業演講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印刷媒體技術學院教務長Prof. Dr. Volker Jansen,以「Unplugged-Peering Into the Future: The Changing World of Print Media (不插電-展望未來:印刷媒體世界的變遷)」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陳昌郎。演講內容:(1)預測哪些技術將成為現實,以及何時成為現實的一項推測性任務。(2)有些技術似乎注定會在人類的未來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推動數位化及AI人工智慧的發展。相同適用於社會趨勢,例如日益接受電子商務的興起及日益強勁的個性化產品之消費趨勢。(3)在全球層面,我們發現人類面臨的長期挑戰,例如氣候變遷、污染和森林砍伐等,導致提高對永續產品和再生能源的認識能量。(4)重點放在趨勢和技術變革,這將會影響未來印刷媒體使用的優先事項包裝。(5)Dr. Volker Jansen也展示主要全球趨勢如何轉向個性化、獨特性、流程數位化,以及尋求更永續的材料和更好的廢棄物管理,這影響所有人印刷技術的主要應用。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由日本愛普生公司C&I印表機銷售及行銷部經理Eisuke Morishita,以「Transforming the World with Commercial & Industrial Digital Inkjet Printer Technologies(透過商業和工業數位噴墨印表機技術改變世界)」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袁宇熙。Eisuke Morishita出生於東京、現居長野縣松本市,從事商業印刷產業15年以上,主要專長在傳統平版印刷、交易印刷品、紡織品和標籤,同時也具備工業噴墨印表機業務的專業知識,在2019年加入愛普生,現任數位標籤印刷機行銷團隊銷售經理。其演講內容,主要針對數位噴墨印刷市場、數位印刷邁向永續發展、商業和工業印表機商業環境和產品開發、策略與主要活動等幾個議題探討。
(三)第三場專題演講╱由swissQprint大客戶管理Roberto Zinser,以「A World of Application : Large Format UV Printing Evolves(應用領域:大幅面UV列印的發展)」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其演講內容主要有四大項:(1)主講者及公司介紹╱演講者簡介,以及swissQprint公司在大幅面UV印刷的歷史、重點與成就概述。(2)使命宣言╱在大幅面數位印刷背景下說明公司的使命、討論公司對創新的承諾、品質和永續性。(3)大幅面數位印刷的進步與要求╱確定推動大幅面UV印刷發展的關鍵市場需求、近期技術發展及其對產業影響的概述、大幅面數位印刷未來趨勢與機遇。(4)探索應用範圍╱詳細考察大幅面UV印刷在各領域的多樣化應用、獨特和創新應用的案例研究或範例、對未來應用可能性及其對企業和消費者潛在影響的願景等內容。
(四)第四場專題演講╱由日本小森公司海外銷售支援、行銷和品牌推廣的Akihiro Inde,以「Synergy Between People and Technology : Creating the Future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人類協同科技:創造印刷產業的未來)」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楊炫叡。Akihiro Inde在1984年進入日本小森公司,在開發部從事色彩及印刷質檢設備業務約25年;在小森圖形技術中心11年,最近5年擔任該中心經理;最近4年在日本小森公司總部擔任海外銷售支援、行銷與品牌推廣職務。演講內容:(1)小森公司的歷史和對印刷技術的願景。(2)日本新紙幣&「House Note」製作方法介紹。(3)全球印刷產業趨勢。(4)2024年德國drupa展會簡介。
●致詞貴賓、引言人、專題演講者,上排左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鐘世凱、印研中心綜合企劃組組長、印刷人雜誌發行人陳政雄、臺藝大圖傳系教授陳昌郎、臺藝大圖傳系教授袁宇熙、臺藝大圖傳系教授李國坤、臺藝大圖傳系副教授楊炫叡、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印刷媒體技術學院教務長Prof. Dr. Volker Jansen、日本愛普生公司C&I印表機銷售及行銷部經理Eisuke Morishita、swissQprint大客戶管理Roberto Zinser、日本小森公司海外銷售支援、行銷和品牌推廣Akihiro Inde
15篇論文 最新發表
下午論文發表地點分別在教學研究大樓五個教室,總計共有五場、15篇論文發表,來自多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論文發表,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學者提供的建議與講評,對學生論文的完整度必能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整場研討會也在大家的共襄盛舉、熱情參與下順利圓滿閉幕。
(一)第一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副教授蘇文仲、評論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林進忠。(1)題目:大學生空間美感知覺初探(發表人童均元)。(2)題目:時間的視覺化詮釋,以《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內五件作品為例(發表人徐亭婷)。(3)題目:「視‧觸‧知」兒童材料繪本書創作研究-以臺北迪化街為例(發表人蘇晏緹、蘇文清)。
(二)第二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戴孟宗、評論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葛傳宇。(1)題目:收藏型雜誌在出版商業模式創新之探討(發表人詹政良)。(2)題目:快時尚品牌服裝吊牌視覺設計之研究(發表人王昕玥)。(3)題目:漢字排版使用比例字級之閱讀效果研究(發表人白永松)。
(三)第三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評論人為世新大學電影系教授陳才。(1)題目:互動電影式遊戲的遊戲性分析-以《底特律:變人》為例(發表人文奕)。(2)題目:電影再現泰雅文化的尋根之旅-以陳潔瑤「泰雅長片三部曲」為例(發表人張基元)。(3)題目:媒體識讀能力與批判思考意向對假訊息影響之研究(發表人陳佑樺)。
(四)第四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教授王俊人、評論人為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系主任陳又菁。(1)題目:雜誌封面視覺表現形式之研究-以VERSE雜誌為例(發表人林宛蓉)。(2)輿情大數據分析之公關危機處理有效性-以蔡阿嘎 Youtube頻道經營為例(發表人林文豪、唐大崙)。(3)題目:《桃園誌》忠誠度之分析(發表人孫珮芸)。
(五)第五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劉育君、評論人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工程學院副院長兼圖文傳播系主任劉立行。(1)題目:初探ChatGPT產出資訊圖表對閱讀者之認知(發表人陳柔婷)。(2)題目:手機螢幕色溫對使用者視覺疲勞的影響(發表人林立婕)。(3)題目:不只是創作-咻咻熊的文化生產與文化資本(發表人李欣儒)。
●出席捐贈儀式及交流晚宴餐敘的演講者及貴賓合影

數位應用
2024-08-19
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
每四年在德國杜塞道夫舉辦的drupa印刷展,因為2020年新冠疫情的關係停辦一次,睽違八年,drupa 2024年再度隆重舉辦,全球印刷相關產業,大家也都期待是否有嶄新的機會出現,公司如何因應轉型?大家更期盼八年後有那些新的發展及改變,在展期5月28日至6月7日共11天的時間,要看完全部是件辛苦又艱難的事,本文可讓讀者能有一個方向,如何在短時間內去了解所需要的設備及軟硬體。
drupa創新未來主題及口號
在疫情期間及解疫之後,我們的習慣和溝通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印刷品也在發生變化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電子商務及網購物流明顯的增長。傳統的印刷應用正在逐漸產生變化,印刷方式更具有顯著的彈性應用,不斷湧現新的應用領域。印刷公司如何因應這一趨勢,增加額外的印刷應用,品牌商如何尋找新的推廣方式,出版商數位出版如何分發內容,消費者如何美化他們的生活。需求可能來自各種不同客戶群,尤其是小批量、個性化和快速周轉時間的產品增加。
drupa 24印刷展以「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drupa 2024會展的焦點主題和趨勢,歸納以下幾個重點:(1)印刷和包裝的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2)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3)資源和能源效率(Resource &Energy Efficiency)。(4)回收(Recycling)。(5)工業4.0:印刷與包裝產業數位化(Industry 4.0:Digitalization)。(6)從印刷4.0到印後加工4.0(Print 4.0 to Finishing 4.0)。(7)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8)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9)連接性(Connectivity)。drupa 24參展廠商歸類及家數請見表1。
●drupa 24印刷展聚焦在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主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對drupa 24展有什麼期待
當今印刷廠的潛在問題和期望是什麼?答案很簡單:生產力、高品質和高獲利能力。這三個目標處於當今技術製造商的最前沿,通向這三個目標的只有一扇門,而這個門還有另外的三扇門。最終,這個多門迷宮引導著我們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看起來很複雜嗎?不,這其實很簡單。目標是單一的,而路徑是多而漫長的。我們對drupa 2024的期望是讓參與者展示他們自己在印刷產業各個方面的道路。
要具備重新思維的想法,從傳統類比印刷來看未來的數位印刷,加上購置設備與經營管理、市場開發、商業模式、環保議題等;銷售4.0、工業4.0、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包裝加工業面臨極大挑戰
由於不斷變化的格局,讓包裝加工業面臨最大的挑戰:
(一)可持續性╱環境問題和消費者對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給予印刷產業帶來重大挑戰。該產業一直在努力減少浪費,提高可回收性,並開發其他包裝材料的環保替代品。
(二)原材料成本╱原材料(尤其是紙張)成本的波動,會影響紙加工商的獲利能力。這些公司在管理和減輕價格波動的影響方面經常面臨著挑戰,最近紙張價格的下跌趨勢是戲劇性的,但截至 2023年6月似乎已經觸底。
(三)供應鏈╱全球供應鏈中斷,例如自然災害、貿易爭端和運輸問題,影響原材料和成品的及時交付。加工商必須制定穩健的供應鏈戰略,以盡量減少此類中斷的影響。
(四)技術進步╱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並採用創新的製造工藝,對於紙加工商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這可能需要在自動化、數位化和先進設備方面進行投資,以保持競爭力,並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五)訂製和個人化╱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訂製包裝解決方案,進而能夠滿足其特定要求。紙加工商必須找到有效處理較小生產運行和滿足訂製要求的方法,同時保持成本效益和生產效率。
(六)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興起,也給包裝加工商帶來一些有趣的挑戰。該產業必須適應線上零售商的需求,例如提供包裝解決方案,以提供產品保護、成本效益、易於處理和在運輸過程中有效的利用空間。
(七)法規遵從性╱與產品安全、標籤、廢物管理和環境標準相關不斷變化的法規,可能會給印刷產業帶來不少的挑戰。所以要及時瞭解法規變化,並確保遵守品質和安全標準至關重要。例如2030年、2050年全球碳排放、碳中和的要求。(見表2)
印刷產業面臨全球性問題
印刷產業面臨著全球性問題,以下針對印刷業永續性、數位化、更加自動化三個方向說明:
一、印刷業永續性
印刷業面臨著壓力,提高流程的透明度,需要時使其更具可持續性。印刷業提供更新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可以期待看到更多以永續為導向的產品。不僅對生態有益,提高產品品質,同時具有成本效益,面臨的經濟困難時期非常有價值。
印刷業的可持續發展,大致有以下幾點:(1)資源效率。(2)能源效率。(3)減少廢棄物。(4)遠端監控與維護。(5)再利用和回收。(6)永續材料。(7)減少有害化學物質。(8)生產優化。
二、印刷業數位化
數位化和電子商務在印刷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消費者對交貨時間的期望非常高。業務流程中繼續依賴印刷,重新考慮策略,數位化的方法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成本並提高效率。環保的選擇,是數位印刷發揮了作用,它產生的垃圾和污染物更少,更提供問題的可解決方案,使用更環保材料,從而降低客戶的成本。
與傳統印刷相比,數位印刷還提供更多的功能性,幫助公司特定的客製化需求解決問題。高級包裝或數位設計提供更多客製化功能,包括溯源條碼,意味著印刷數位化不僅為印刷業帶來了優勢,也為消費者解決問題。
三、印刷更加自動化
(一)印刷自動化的影響╱提高效率、提高品質、降低成本、靈活性、減少廢棄物。
(二)印刷更加自動化╱程式自動化時,管理工作的勞動力就會減少。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印刷機可以提高硬體效率。加快印刷和印後加工速度,提高獲利能力。全天候處理訂單,印刷機能夠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承擔更多的工作來降低成本。印刷公司只要專注於關鍵流程的自動化,啟動流程的自動化進行微調。例如印刷、色彩管理、可變資料印刷、客製化印刷、裝置管理或整理等。
(三)印刷業常見自動化措施╱(1)工作流程管理系統:其已成為印刷業自動化的基石。(2)自動化印前:印前階段實現了顯著的自動化,從而能夠更快、更準確地處理作業資料。(3)數位印刷:數位印刷的興起,透過實現個人化印刷作業及將可變數據整合到印刷過程中,進一步推動自動化。(4)機器人和機器人技術。(5)自動品質控制:自動印刷系統通常包含影像處理系統和感測器,以進行即時品質控制。(6)預測性維護:這是印刷業自動化的另一個重要面向。(7)遠端監控和維護:技術進步使技術人員能夠遠端監控和維護印刷機。
(四)印刷自動化與永續發展的未來╱在技術和自動化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印刷業自動化對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提高效率、提高品質、降低成本、靈活性和減少浪費等好處。這些優勢不僅使印刷公司更具競爭力,而且邁向該領域令人興奮的創新道路。工作流程管理系統的引入到自動化印前和數位印刷的實施,印刷業已經利用自動化來簡化流程,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品質控制機制突破可能性的界限,提高生產力和客戶滿意度。預測性維護和遠端監控的前瞻性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停機時間,減少了資源消耗。印刷業的未來道路是明確的,繼續採用自動化作為保持競爭力、滿足客戶需求和減少環保問題。永續和環保的未來做出貢獻,印刷業的轉型正在順利進行,未來看起來比以往更光明。
(五)傳統流程數位化╱這可能是改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它在為實現效率和滿足當前期望鋪平道路上非常重要。這包括各種因素,例如人工智慧和設備學習的利用。這些方面都屬於工業4.0的範疇,在drupa 24上,關鍵焦點就是見證這一個轉變。預期目標可歸納如下:快速生產、消除人為錯誤、降低生產成本,包括人工、材料和浪費,縮短交貨時間,最短停機時間,達到最高質量標準,最終,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設備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印前解決方案早已整合到這一個過程中,以實現這些目標。PDF到印版轉換、色彩管理和軟打樣等元素構成此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如今,重點在於確保這種數位化工作流程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運行。因此,這是眾多新投資背後的驅動力,而在drupa 24上看到的第二個最重要的方面,與工業4.0解決方案在印刷和後期生產階段的實施有關。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宣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引全球各國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
在drupa 24上看到第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包裝解決方案」,具體來說,紙板包裝以旗艦為主。這是因為幾乎所有主要品牌擁有者、政府和社區都在推動制定國際法規。品牌擁有者也在制定具體的採購規定,這些驅動力,以及綠色公約等全球協定,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儘管當今許多領域已經開發解決方案,但紙板包裝為包裝產業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最簡單的途徑。因此,drupa 24將出現的關鍵詞是「可持續性」,這與上述「數位化轉型」及紙和紙板包裝解決方案密切相關。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1)透過開始自動化流程,來提高生產力和協助。(2)安全與符合法規。(3)分析與情報,決策是在數位化基礎上做出的,數位化的基石是知識,從數據中提取的知識。(4)靈活性、效率和永續性,印刷4.0的理論-印刷業的數位化,有一個目標:從客戶下單到產品交付的過程完全數位化、自主運作。製造和交付過程是數位化連結和自動化的。紙張供應商和印刷商、印前、印刷商和材料運輸之間的無縫流程:透過感官觀察填充庫存。(5)流動性。
另外,色彩管理在數位印刷中的重要性,為什麼色彩管理很重要?色彩準確度的作用,沒有色彩管理的挑戰,色彩管理:解決方案,色彩管理在數位印刷中的重要性。
AI人工智慧在印刷的應用
AI人工智慧已經很大程度上允許合成和利用大量數據(管理、生產等),以改善印刷生產流程和品質。設備、流程和電腦工具在不斷發展,使「人類」越來越容易完成生產任務。今天,操作平印機已經不需要成為100公斤的巨人了!然而,重要的是強調,人類在生產過程的實施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幸運的是,情況確實如此。這一點是很明顯,特別是供應商在購買新生產設備時提供的培訓中,擁有工具是不夠的;一個人還必須具備必要的人類技能,才能夠正確使用它。
人工智慧提高效率、創造力,包含自動化設計和佈局、大規模個人化、可變資料印刷、印刷作業分析、品質控制和檢驗、擴增實境(AR)整合、工作流程優化、環保印刷等要素。人工智慧在印刷業和設計中融合為創造力、個人化和效率開闢嶄新機會。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創新應用,進一步改變印刷業。人工智慧融入其流程和業務部門的印刷公司,從長遠來看將保持競爭力,並為客戶提供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順應客製化和永續發展的趨勢。
●AI人工智慧在本屆drupa 24展無所不在(圖片來源╱Patrick Roberge)
數位印刷提供解決方案
各種數位印刷功能是微妙的,數位印刷解決方案通常不能充分滿足所有承印物、各式組合和外形尺寸的需求。印刷產品的特殊要求,例如油墨持久性、顏色、套印清晰、摩擦係數、耐用性和可黏性,都會影響任何確定的數位印刷解決方案可以或不能做什麼。特定的印刷機限制,可能意味著某些事情可以在有限的數量或某些情況下完成,但不能大規模完成並保持成本效益。
數位印刷過去和現在都應該簡化、精簡和加速包裝印刷產業、印刷工藝和產品開發。數位印刷在需要顛覆的領域最為成功,包括樣品、模型、顯示器和超短版印刷。然而,為了進入大部分市場,數位印刷需要與類比印刷日復一日地表現出色。數位印刷已逐步提昇品質,以提供當今市場認可的品質、生產力、可靠性、設備預期壽命和成本結構。不同生產工作流程,已經發展到以不同效率水平滿足不同產品要求。數位印刷必須做得更好或不同,才能提供比傳統印刷更多的價值。數位印刷必須考慮宏觀趨勢和未來的需求,這些宏觀趨勢要求包括快速周轉、短期運行(出於許多不同的原因)、供應鏈效率、電子商務、輕量化、可持續性和自動化,這些都可能使數位解決方案在未來更具吸引力。
數位印刷的主要問題是與傳統印刷相比,確定運行長版的生產成本。為了讓數位化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獲勝,它必須超越耗材成本,著眼於降低整體價值鏈成本,包括運行成本、維護、資本、使用壽命及任何其他可以簡化的步驟或部分。一般來說,數位印刷在支援所需資本和基礎設施的整體解決方案,其在攤銷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當然,對於已確定的部分市場,數位印刷可發揮作用並增加價值。然而,為了完成更大的工作量,數位化必須增加新的價值或改善成本結構,以便與優化的類比工藝競爭。
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希望這有助於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進,以擴大數位可以增加價值的市場區隔。透過這些解決方案,他們正在解決更廣泛的價值鏈問題,減少步驟,並提高整體經濟性,而不僅僅是解決印刷的問題。
對倡導數位印刷及改變印刷產業可能性的人來說,進步的速度既令人鼓舞又令人失望。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要實現價值鏈所有成員都需要的全面轉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些改進和全新的解決方案來得不夠快。看到drupa 24上宣佈和展示的內容,可進一步推動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這將是令人興奮的。
技術本身不是一種手段,商業計劃或商業理念的經營模式,則需要優先於任何投資。強烈建議大家走出去,探索未來的市場機會在哪裡出現?印刷品的使用地點要多得多,創造力奠定印刷業的先河,從drupa印刷展覽、研討會或活動中的印刷應用程式中汲取靈感。也希望大家能在此次觀展中收獲更多。
●世界知名數位科技大廠,都不會缺席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刷展,睽違8年將帶給大家更多的創新及期待(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各種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可持續性的印刷方法和實踐,在drupa 24展隨處觸目可及(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印刷標準
2024-08-19
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
商業邏輯的概念
從前朋友跟筆者討論一個商業邏輯「人無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廉」,但遇到人廉時,我們要如何應對?因為當時合版業界就是不斷地競爭殺價,抄襲對方的價格再往下殺。剛踏入合版印刷領域的筆者,想說這還不簡單,那就是「人廉我更廉」!我們還曾經創下一盒名片只要$4.99元的超低價!
但後來才發現,光買紙的成本每盒就要$5.5元,還要印刷、裁切、送貨到客戶處,我們在做什麼呢?看似有面子但失了裡子,訂單變多但其實白忙一場。
於是十幾年前,筆者決定反轉合版印刷的形象,從此,不再在價格上琢磨,而是用心做好品質,建立「人廉我優」走出自己的路!這十多年來,只貫徹一個工作目標「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達成獲利」,我們建構了這樣的能力與客戶想要「又好又快又便宜」互相搓合。
品質的真正定義
專家曾經說品質有三種,第一種沒品質、第二種顧品質、第三種有品質。「沒品質」意思指的就是沒有標準,一般就是指合版印刷,色差正負10%為正常現象,來回之間差距就20%,不懂的客戶即使覺得顏色差很多,也只能摸著鼻子回去。
「顧品質」,每間獨立版廠都講自己是顧品質的,但它的品質是以協商為主,發現有問題會停下來詢問客戶要不要調整,把問題還給客戶,若是版不準、色樣有問題,下機還會加收上機費。而「有品質」就是要印刷標準化,這個議題雷聲大雨點小,說很容易但做到很困難,要如何在印刷廠落實,是需要執行相當多的細節,這也是為什麼市場上真正有品質的印刷廠寥寥可幾。
印刷九大問題與兩大痛點
一般印刷所常見的九大問題,其中五大問題都是來自人工操作所造成的情形,像是套印不準、髒點、刮版、色差、背印等;比如說師傅需要做的事就是手動套十字標,然後放大鏡在那邊看正反穿刺看有沒有準,再用肉眼檢查印件有沒有髒點或刮版,然後用肉眼比對色樣,手動調整顏色,這麼多的動作下來,但後來發現師傅每個人操作的結果都不一樣。另外就是數量不足、色不均、鬼影、打樣不準等。
這些印刷問題所產生的兩大痛點之一就是「顏色沒有標準」,第二個痛點就是「責任的歸屬不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這就是生產線採用衛星工廠的方式,封面拉出去上光後又拉去裝訂廠裝訂,這中間就會產生加工耗損,或是印件在移動中造成摩擦背印,這就很難判定是在哪個環節的責任,到底是客戶、印刷、加工廠所要承擔的。
卡之屋如何實踐:準則-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
筆者建立卡之屋以來,這十多年只貫徹一個工作目標:「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達成獲利」。近兩年已經把工作目標改成工作準則了,因為我們已經把良率與準時率推進至99%,並維持住在這樣的水準。
這樣的工作標語,我們有去定義,「最好的服務」是什麼?推出了十大免費服務,預測客戶的需求,先把對應需求的服務先準備好,讓業務出去面對客戶時,隨時都能解決客人的需求。
「準時」是什麼?跟客戶議定好產品的交貨日期與時間準時交貨,產品依出貨方式像火車時刻表一樣,都制定時間且各部門依時刻表準時完成,門市可九點取貨,卡之屋送貨下午一點出車,貨運下午四點寄出。
「好的貨」是指什麼?之前每次客戶要退貨時,門市客服總是會拿密密麻麻的完稿須知,就像是信用卡的條約一樣,就說這裡有寫是客戶自己沒注意,所以不能退貨。但筆者告訴客服不能這樣,我們要把完稿須知變成退貨標準,依標準檢查客戶的檔案,並告知哪裡有問題而不是推給客戶,所以制定合版業界首創的合版十大品質標準與型錄十二大品質標準。即使客戶剛開始不太相信,但是我們還是認真去執行,直到現在,客人自己都會幫我們背書,卡之屋講話是真的,品質滿意保證大家都會寫,但只有卡之屋才是真的做到了。
卡之屋如何實踐:方法-制定SOP與工作目標
雖然公司認真做了SOP,至少有幾百條的SOP,但要有「使用」才是真的,否則只會淪為一堆文件!因此,系統還製作了知識庫的功能,讓工作人員操作上只要遇到問題,就可以隨時查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為SOP是需要同仁不斷優化內容與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只把SOP印出來放著就有用,這就是很多公司即使有了SOP,為什麼還是做不好的原因。
卡之屋依據科技、準時、品質、服務建構了十大管理系統,內部有建構一個團隊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開發了印刷用的生產管理系統,管理的核心都在此系統中。從數據庫中延伸出進度監控與同仁的績效系統,在七大廠區中都有一個進度管理跟績效管理,隨時讓師傅看到現在的個人績效是多少,今天上班四百八十分鐘,那現在的生產力應該有多少達成率在哪裡。當同仁習慣用高效率在生產,公司也相對提供優於加班費的獎金作為獎勵。
在人才培育上,則以工作態度、技能表、績效制度、分紅制度做為選才、育才、留才的關鍵。建構分紅制度為其中最重要的,結合我們是一個團隊,要一起去賺錢的工作目標,員工才會跟公司同一陣線,公司要賺錢才有盈餘與大家分享,分紅依同仁的貢獻度分配,把這樣的目標強化深植在每位同仁身上。
而在品質部分,則導入印刷評分系統,結合智能化、自動化的印刷機,讓師傅操作大幅降低印刷九大問題中的五大人工操作問題。另外廠區還有執行內部的工作準則,「上製程負責準時交好的貨給下製程,下製程負責稽核上製程」,讓同仁自我管理學習與相關部門協商,建構了全廠區全員品檢的系統。
解決印刷九大問題與兩大痛點
首次接觸Komori印刷機的時候,發現有關印刷的軟體與自動化設備,連業務都搞不清楚時,筆者就非常肯定要買!為什麼要買?因為我不懂印刷!踏入印刷領域的第一步就是希望透過電腦化來操作,決心要用電腦去導入印刷行業。全廠區的印刷機都全配全自動色彩導航系統,印刷機的PDC掃描後會回饋數據給印刷機,解決肉眼對色因人而異的問題。採用PDF比對系統,第一張印樣掃描後與PDF比對,檢查刮版與髒點並顯示在螢幕上,師傅就能知道那裡的顏色有問題要去追回第一張的顏色。還有十字標自動對準,師傅不用再用放大鏡看跟調整半天。另外,趁疫情期間還研究去鬼影系統,當產生鬼影時就啟動去鬼影機制解決。
而如何解決兩大痛點之一顏色沒有標準,卡之屋從印前、數位機到印刷機都只有一個標準ISO-12647,去年找到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學習G7認證,更是打通任督二脈,把色彩管理的最後一哩路走完。
有客戶問說你們公司怎麼什麼都要做,是那麼好賺嗎?其實不是,前面說的兩大痛點其中之一就是責任歸屬不明確,因為裝訂廠無法要求我們想要的品質,所以卡之屋建構了七大廠區,一條龍的生產線。騎馬釘跟膠裝都是用撿頁的,先裁切好再撿頁裝訂,做合版的裁切師傅技術都很厲害,名片出血都只有1mm,當裁切的精準度夠,裝訂出來的品質就會好,卡之屋遇到接圖或頁眉色塊都是對齊色塊裁切,外面是沒有這樣的製程,因為這樣是沒有產能的。
所見即所得-從螢幕到數位樣到印刷品都能得到接近的結果
印刷業者常講模造紙跟銅版紙印出來的顏色不一樣,不能拿銅版紙的打樣去比模造紙,但自從學會了G7認證,便破解了前述的困擾,將色彩管理往前推進至「螢幕軟打樣」,從此打通任督二脈!使用G7的好處,就是不同紙張可以得到色相相同的印件。
我們在門市增設了標準看色螢幕,導入銅版紙與模造紙的色彩描述檔。把客戶模造紙的印件,使用螢幕的模造紙色彩描述檔比對,顏色很接近。從此,業務就像擁有超級星星的能力一樣,當遇到客戶對顏色有問題,就在標準色螢幕打開客戶的檔案,從螢幕模擬紙張印刷顏色,馬上就能讓客戶提前預見印刷顏色,去調整設計。有的客戶不方便到廠看印,業務也會使用標準看色螢幕,讓客戶提前看到印刷成品的顏色,做檔案的調整。
所以結合ISO 12647+G7版調+水晶網點+HUV印刷,打造出印刷品質的天花板,讓印刷不僅標準化更精緻化,創造印刷印藝的巔峰。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卡之屋準備好了!
https://www.cardhome.com.tw

包裝未來
2024-08-19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暨設計印象雜誌主辦、九大印刷公會暨包裝社團協辦的「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為主題之印刷包裝產業論壇,已於今年4月26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大樓201演講廳舉辦。該活動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教授主持,並由筆者先以認識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產業環境、產業規模與市場趨勢,認識國際印刷包裝市場及機會,並探討台灣印刷包裝產業何去何從?等議題做引言,再邀請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談論「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精益管理再升級」;山水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談論「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談論「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談論「邁向drupa 2024之路-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這些議題也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未來發展,必須要關注及努力的方向,整個研討會共計約有140位報名參與,可說反應相當熱絡且成功。
●論壇活動主持人、引言人、主講人,上排左起依序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設計印象雜誌發行人黃義盛、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
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市場與現況
一、是否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2022年是全球相當動盪的一年,從新冠肺炎、俄烏戰爭、中美衝突持續、通膨問題、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包容性經濟、數位信任、能源危機、地緣政治新秩序、老齡化議題等等,加上貨幣緊縮、利率調升、強勢美元及股匯市大幅的波動等,都讓全球產經充滿著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這就是標準的霧卡(VUCA)或混沌現象,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就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
2023年全球持續紛擾的情緒,新冠疫情變常態化,即使經濟逐漸改善與通膨問題趨緩,但生活沒讓人感到輕鬆,加上以巴戰爭爆發、南海爭議不斷,地緣政治衝突反而加劇。印度及東協國家崛起、極端氣候天災不斷、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重建、中國供應鏈外移帶來的經濟困境待解、全球愈來愈窮的經濟等現象,混沌現象依然存在,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品的一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哀嘆這痛苦又不公的生活處處可見。
進入2024年,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不可測,美國總統選舉又帶來變數,而因少子化帶來的全球性缺工,只有依靠移民是主要解決方案;全球供應鏈重組,分散採購(中國+1)、近岸外包(當地供應)、數位化與低碳化、協同能力等已成為發展趨勢;高成本與高物價時代來臨,尤其再生能源、減碳及碳邊境機制(CBAM憑證)、減塑等都驅動企業成本增加。面對這些產業環境,哈佛商學院教授Bill George提出霧卡現象(VUCA 2.0)全新定義,領導人要制定願景(Vision),要雙向溝通了解(Understanding)、要勇於(Courage)決策、要適應(Adaptability)嶄新的戰略及計畫,進而可以來因應不可預知的未來。(見圖1)
●圖1:2024年是混沌現象的新時代(New Era),台灣面臨的是地緣政治、通膨、國家意識混亂、黨爭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自貿協定、供應鏈、貧富差距等問題
台灣企業面對的環境更是艱辛,夾於中美兩國衝突的中間,加上國家意識混亂、兩岸政治問題難解、國內黨爭混亂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M型化社會(中產階級消失)讓貧富差距擴大、自貿協定(FTA)有待突破,台灣+1讓產業再度外移,減碳、碳稅及碳權交易與通貨膨脹等等變數。但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19世紀知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現象社會處處可見,大家都要勇於去面對及承擔。
在今年4月中的一場演講,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提到:21世紀的20年代是轉型的年代,鼓勵政府及企業,加速綠色與數位轉型來重振經濟及產業成長,綠色轉型是一種變革性的投資(包含再生能源、生態循環等),帶來經濟、健康和環境效益。而數位轉型正影響著製造業到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加上最近的人工智慧(AI)發展,將會加速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也會影響到全球約40%的就業機會。
面對新時代的不確定性,企業還是要勇於做出明確的決策,專注與堅持往前走是必要的,機會是要經歷挑戰才會達成的。
二、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全球化趨勢驅動著過去30年來供應鏈的快速發展,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但供應鏈最關鍵的是資通產業,台灣廠商就成為最關鍵的地位,這當中包括半導體、光電、資通產業佔全球市占率約70%,晶圓代工台灣為全球第一、IC設計產值世界二、個人電腦產值占全球第三。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來晶片法案、加上新冠疫情(COVID-19)、俄烏戰爭等,引起原物料斷鏈,導致能源、金屬、食品飆漲,引發全球通膨情形;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問題,由以巴戰爭、紅海危機、南海及兩岸爭議等,都造成供應鏈安全遠勝效率。而供應鏈重整及由中國外移至東南亞、印度及墨西哥,全球保護主義重啟,自由貿易已死已是全球話題。
從2020年的全球氣候協定(COP26),更讓全球供應鏈感受到減碳是優先議題,國際企業及品牌客戶紛紛宣示,包括在205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倡議(RE100)企業,全球已超過400家(2023年9月底止),台灣也有31家。2050年全球宣示淨零排放國家約有140個,加上歐盟探邊境(CBAN)在2023年開始試行,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未來的碳稅、碳費與碳交易對經營的影響,都將是企業要認知的事,而商品的碳揭露更要學習,而減碳已成為產業的關鍵競爭力。
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18億美元,其中屬於供應鏈市場的印刷包裝品約占75%,相對於台灣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僅僅約7.6億美元,可以看到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的機會是很有潛力的。而談到中國供應鏈印刷包裝市場中,最大的獲利者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其2022年的營業額是163億人民幣,也是中國最大的印刷包裝企業,供應鏈相關業務額占約75%以上,過去的發展前五大客戶占營業額的45%~80%間,但前五大客戶中,總是會有2~3家台商,第一大的客戶就是鴻海科技。
再談供應鏈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2023年台灣總出口額衰退約9.8%,也影響到經濟成長僅僅約1.41%,主要原因是屬於供應鏈的資通產業,因為品牌客戶調整庫存,訂單減少所致。2022~2023年間,台灣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72萬噸(-15.5%),主要原因也是輕工業外移,產業結構以半導體、資通產業為主,這跟庫存調整的供應鏈也是明顯的相關。而過去10年,台灣印刷包裝發展受限,更是業者沒認清供應鏈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與台灣供應鏈服務商有連結關係,而失掉掌握市場發展的機會。(見圖2)
●圖2: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到供應鏈服務,是以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在2023年,設計印象雜誌6期專欄,每篇內容都提到供應鏈服務,其中一期特別就供應鏈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綠色材料與循環經濟、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雲端色彩管理與印刷品質管控等相關議題,都有深入報導。
全球供應鏈服務正在重組,地緣政治風險考慮下,成本、可靠及韌性並存,數位化與低碳的雙軸轉型正在加速,品牌商要求中國+1或台灣+1的供應策略勢在必行,東南亞、印度與墨西哥則是主要贏家。但供應鏈重組也是一個轉機,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關注全域與佈局,與上下游產業提升協同能力,也考慮與東協國家產業間的策略夥伴關係,學習專業的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的技能,希望能夠有機會掌握到這個發展的機緣。
盤點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
一、供應鏈調庫存,讓台灣出口貿易額劇降9.8%,2023年台灣GDP增長僅約1.41%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僅約1.41%,這是因進出口額嚴重衰退,以美元計出口額較2022年減約9.8%,進口額減約17.9%,民間投資也減約11.6%,還好新冠疫情常態化後,民間消費增約8.32%,才讓2023年GDP有1.41%的增長,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高達約2.5%。若比較2024年與2023年第一季資料,出口額增約12.9%,進口額增約3%,讓第一季台灣GDP增長高達5.57%,中經院就調高2023年GDP增長至3.38%;但第一季的台灣CPI約2.33%,預估全年約2.49%,遠遠高於原來預估的1.8%。(見表3)
以台灣出口地區分析,2024年第一季,中國及香港占總出口額約30.84%,但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0.9%,對美國出口額占約22.32%,較2023年同期增約57.88%,對東協10國出口占約20.19%,較2023年同期增約33.45%,對歐洲出口占約8.49%,較2023年同期減約5.9%。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報告,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約3.2%,與2023年相仿,但已開發國家增長率約1.7%,高於2023年的1.6%,而2024年開發中國家的GDP增長率約4.2%,較2023年的4.3%微降。就個別國家GDP分析,美國由2023年的2.5%增至2024年2.7%,歐洲地區則由0.4%增至0.8%,日本則由1.9%降至0.9%,英國則由0.1%增至0.5%,中國則由5.2%降至4.6%,印度也由7.8%降至6.8%。
二、2023年造紙業營收衰退約13~20%,紙加工衰退約11%,印刷業衰退約1~5%,出版業持平
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2023年造紙業產值約762.4億元,較2022年減約12.8%,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1億元,較2022年減約10.0%,印刷業產值約865.1億元,較2022年減約1.1%。但根據台灣財政部產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造紙業營業額約687.0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6%,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356.2億元,較2022年減約10.5%,扣除製版的印刷及加工營業額約1,046.6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4.3%,出版業營業額約440.3億元,較2022年持平。(見表4)
根據海關進出口及產銷量值資料分析,2023年的木片及漿價跌約10%,廢紙價跌約32.9%,而2023年紙及紙板的產量僅降約3.8%,產值則降約12.8%,也就是紙價跌幅約5.7%,其中瓦楞紙箱價跌幅約7.3%,紙板價跌幅則高達16.8%,道林紙及生活用紙價基本持平,這對印刷業的成本也有明顯降低。
再分析過去13年(2011~2023年)的產業市場趨勢,紙業產值由913.7億元降至762.3億元,降約6.3%,紙加工業由807.8億元增加至1,012.1億元,增約25.3%,印刷業則由905.1億元減少至865.1億元,減約4.4%,合併紙加工及印刷產值,13年內增加約9.6%。而就內銷值分析,2011~2023年間,紙業由591.7億元降至553.3億元,減約6.5%,紙加工業由697.4億元增加至909.5億元,增30.4%,印刷業由795.8億元降至747.4億元,降約6.1%,合併紙加工及印刷內銷值,則增加約11%。(見圖5)
●圖5:2011~2023年紙業、紙加工業、印刷業產值(上圖)及內銷值(下圖)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產銷統計)
三、國際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由中國海關資料庫查詢顯示,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9%,但比2019年的165.8億美元增約31.2%。其中2023年出口項目超過10億美元,有書籍、商業印刷、紙容器、筆記本、標籤、其他紙品及IC卡等;而超過5~10億美元間有兒童圖書,其他品項幾乎都超過1億美元;而出口最多的品項為紙容器,約有64.6億美元,其次為其他紙品,約有49億美元,兩者合計占52.2%。另外跟供應鏈服務有關的印刷包裝品項,2023年出口共約144.8億美元,占總出口值的66.6%左右,較2022年的160.7億美元減少約9.9%。(見表6)
過去13年資料,明顯指出台灣印刷包裝市場被困在內需市場,還好紙加工業每年有2~2.5%的增長。但單就2023年中國外銷印刷包裝品額換算成台幣約6,850億台幣,是台灣印刷業產值的7~8.5倍,或是台灣印刷及紙加工業總產值的3.6倍。以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僅約中國的3.5%,如果能增加至10%,出口額約21.8億美元,那台灣產值可增加約445億台幣,那印刷業產值可增加約51%,或印刷加紙加工業可增加23.7%,所以國際市場當然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而就中國印刷包裝品2023年出口的前15個國家分析,其中美國約有45億美元,澳大利亞約10.9億美元居次,5~10億美元間的有香港、英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及新加坡共6國,第9~15位國家分別為荷蘭、加拿大、德國、泰國、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及韓國,其外銷金額約在3.7~5億美元間,15個國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67.4%。以2019~2023年資料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增約31.2%,但越南增加71.2%、馬來亞增加108%、日本增加86.6%、泰國增33.6%、沙烏地增154%、菲律賓增84.2%,可見對東協國家出口增加是很快速的,這也與國際供應鏈往東協國家遷移有關,相關的印刷包裝品還是要依賴中國供應,相對的這15個國家,都是我們未來潛在的目標市場。
四、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贏家: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在2022年營收約163.6億人民幣,是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大第一名,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乾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運營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比較2022年及2013年財報,營收增加搭約6.3倍,毛利率由30.1%降至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材料成本由40%降至46%,用人費用由15%增加至17%。
2002年創業的裕同包裝科技,主要的客戶都是供應鏈的相關廠商,由遊戲機、電腦周邊、伺服器、手機、消費性電子、移動網路等,後再轉型到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等。在2011~2015年,前5大客戶占營收約63~70%,其中富士康(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資通等都是台商,前5大約有2~3家台商。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是股東,所以說裕同包裝科技的崛起,是跟以供應鏈代工產業的台商是密不可分的。(見圖7)
●圖7: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是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受益者及贏家
但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了解到,只有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需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加強加工技術能力及自動化的生產環境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能力。台灣的印刷包裝業者,由裕同包裝科技的個案,我們使否有了解到成功企業的機緣及作法?也體會到「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
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路徑
一、路徑1:標準化流程讓精益管理再升級,五年來台灣印刷包裝業品質提升甚大
在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就此筆者給了三個期待,期待台灣有更多的印刷企業通過印刷標準化認證,進而提升印刷品品質;期待滿足回流台商的包裝及印刷品外銷品質需求,同時能帶動台灣印刷品的外銷機會;期待培養更多的印刷標準化認證專家,除了提升台灣人力資源外,進而把印刷標準化服務業務發展到東南亞國家,這對東南亞的市場拓展是很有幫助的,這也符合政府的南向政策。期望這是台灣發展印刷標準化的里程碑(Hope it is a milestone for the industry to go further),這也是時代雜誌亞太區技術總監Mr. Nelson Luk演講帶來的鼓勵。
五年過去了,Idealliance台灣每年至少舉辦2次色彩管理研討會,以及1~2次專家培訓。截止2023年10月底,Idealliance台灣G7認證專家由2018年的14位增加至65位,Idealliance台灣G7 Master認可企業由2018年的19家增加至56家,同時也新增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可專家23位,以及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證企業3家。這些認證的企業或專家,也涵蓋到印刷廠、學校、設備及材料商、其他相關行業等,對色彩管理國際標準、印刷品質管理水準的提升是很有貢獻的,這成績比起台灣過去20年間,推動色彩管理(CMS)有數倍的成效,這些功勞當然歸功現任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值得鼓掌。(見圖8)
●圖8: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取得G7台灣代表,深受業界幾個期待
推動G7色彩管理標準化後,也建立生產人員及全廠製程標準化管理的正確觀念,卡之屋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就提到,ISO+G7標準化管理,打通了卡之屋工作流程管理的任督二脈,讓與客戶溝通印刷品質有客觀基礎。而且同一檔案,可以得到顏色一致的螢幕軟打樣、數位樣、印刷品,舊檔加印時能達到相同的品質,螢幕軟打樣不需要看數位樣或到廠看印,這結果也讓印刷業的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再升級,在這次的研討會,陳總經理就推動G7標準化的實務經驗分享給大家。
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在推動印刷色彩管理標準化,取得很好的成就,讓台灣印刷業品質接軌國際,當然也期待有助於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拓展。
二、路徑2: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的全球產業趨勢,包括實踐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品牌商及國際供應鏈的綠色承諾及行動都全面啟動,例如DELL、惠普(HP)、蘋果公司(Apple)、沃爾瑪(Walmart)等,在減碳、使用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減塑都有明確的目標及具體作法。而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更嚴格的綠色法規(碳排、減塑等),來實現這些承諾,2023年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便是一例,這將是啟動國際貿易類似關稅的新機制。
根據全球最大的資訊管理商SAP提到,現代的永續供應鏈包含綠色、透明及循環等三大要素,綠色供應鏈流程包括產品設計、材料尋源、製造、物流,以及生命週期末端的產品管理。而企業在貨物與勞工來源及端到端的供應鏈實務方面,應該公開揭露相關資訊的能力和意願,在循環供應鏈中,產品會分解或縮減為原料形式,再製成可銷售的產品,讓企業既可達成回收的環境效益,也能回收過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而在實現永續供應鏈必須要靠協同作業(Collaborative),發展最佳技術、制定一致的標準且讓消費者了解是必要的。
綠色印刷包裝正處於風頭,印刷包裝業者應該重視這些議題,共同探索及尋找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來開創未來商業模式與價值,才能滿足國際印刷包裝供應鏈市場的需求。相關的議題探討包括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邁向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之路、如何節能減碳救地球,並要揭露碳排放資訊,落實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與永續發展,這已是印刷包裝國際市場關鍵的競爭力;但要架構完整、務實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及解決方案,包括設計、材料、製程、設備、產品及物流等,是有待產業間共同協同作業及努力才可達成。(見圖9)
●圖9: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就以「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為題,無私分享他的知識、經驗給業者參考。也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加快腳步,就滿足國際供應鏈品牌商的要求,在綠色設計、環保新材料(可回收、可裂解及可堆肥等)、綠色製程、減塑、綠色能源(太陽能設施)、節能減碳、碳足跡管理、色彩與品質管理、雲端服務、ESG及其他認證等找到解決方案,架構對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競爭優勢是必要的。
三、路徑3: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需要產業聯盟與協同作業
台灣有約8,000家印刷相關業者,以年約1,000億的市場規模估計,平均每家僅約1,250萬元的產值,即使年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的業者可能不到5家,而在中國至少有150家,這樣規模是很難有國際的競爭力。以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供的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包含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一般企業是不可能做到的。
品牌客戶對於提供印刷包裝服務商的一站式服務(One Stop Shopping),相關產品包含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一站式的整合服務,要求很多綠色設計的解決方案。並以實現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依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所以相關的認證、資訊公開揭露(ESG、碳足跡等)報告、綠色製程解決方案等,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規模的印刷包裝廠,就必需要產業聯盟、合作或協同作業,提供完整的服務,才有機會接觸到國際訂單。
要接軌印刷包裝國際供應鏈服務,完整的印刷包裝服務解決方案、提供整合產品的服務、國際競爭性的產能及成本、完整的數位服務平台、在地化暨區域化的供應能力、綠色印刷及包裝解決方案(綠色材料、製程、再生能源、減碳及減塑等)都是必要的。而以台灣中小型印刷包裝規模,只有透過合作、策略聯盟及協同作業,才有機會掌握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而策略夥伴及協同作業的合作思維有三,包括:
(一)要建立與品牌客戶供應鏈合作的關係,跟著客戶走,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這是比較簡捷的路徑,由中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二)以A-Team來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過去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成功範例,就是一個值得印刷包裝業者學習參考的。
(三)台灣加1已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另一思維,尤其是擴大東協國家合作夥伴及市場機會,現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精益管理的經驗,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
為了讓大家認同產業協同發展的理念,我們邀請《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就「協產業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做專題演講,提到《設計印象雜誌》願景(Vision),架構產業平台、探討產業經濟及發展、提供國際產業資訊及服務,開拓國際視野及海外產業連結、推動印刷包裝相關產業間的協同服務,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見圖10)
結論
過去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推動G7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對印刷包裝品質管理再優化,整體的精益管理再升級。而國際供應鏈服務的趨勢,全球品牌客戶都處於綠色風潮環境中,積極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所有印刷包裝業者,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誰能滿足客戶需求,誰就是贏家。
就產業經濟分析,國際供應鏈印刷包裝服務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唯一發展之路,但要面對國際供應鏈市場與競爭,品牌客戶需要的規模產能與競爭成本,專業的服務與技能,這有賴於上下游產業及同業間的協同作業與合作,所以要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男兒當再自強」。

包裝未來
2024-08-16
香港貿發局四項展會精采落幕
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禮品展)、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印包展)及首屆香港奢侈品包裝展(奢侈品包裝展)已於今年4月27~30日圓滿結束,連同香港國際授權展(授權展),四項貿易展覽總計共吸引來自128個國家及地區、逾60,000名買家親臨參觀採購。當中禮品展約35,000名買家、印包展及奢侈品包裝展逾10,000名買家、授權展逾15,000名買家;非本地買家主要來自中國、台灣、美國、日本及韓國,可見環球買家踴躍參與四月的商貿盛會。與授權展同期舉行的亞洲授權業會議,亦邀得近30名國際授權業翹楚,分享環球授權業趨勢及增長動力等業界熱門議題。四項貿易展連同亞洲授權業會議,將有助於推動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及知識產權貿易發展。
四項展會協助業界開拓商機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禮品展、印包展、首屆奢侈品包裝展,以及授權展匯聚創意產業及授權業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連接潛在合作夥伴。在中國「十四五」規劃下,香港作為國家的文化推廣交流中心,以推廣中華文化到海外為目標;本屆禮品展及授權展的文創內容非常豐富,大會特邀多家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參展,廣受買家歡迎。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的「走塑」政策剛於今年4月22日生效實施,印包展、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均迎來眾多本地買家採購環保包裝,助業界開拓商機。她續指出,香港是享譽全球的採購樞紐,四月貿易展雲集來自歐美等傳統市場;中國、東盟及中東等新興市場業界人士,加上貿發局提供線上線下洽商平台,助業界盡握四月採購黃金檔期的商機。
六成受訪者預期銷售額上升
主辦大會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禮品展期間,訪問約870名參展商及買家,六成(60%)受訪者認為,其產品的整體銷售額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會上升。38%受訪者認為,今年經營上最大機遇為新興市場的需求上升,其次為消費能力復甦(33%)及電子商貿帶來的新商機(30%);最大挑戰依次為環球經濟波動(49%)、通貨膨脹(34%)及匯率波動(33%)。
在開拓市場方面,北歐及西歐(27%)、北美洲(27%)、東盟(22%)和日本(14%)等國家及地區則較受歡迎。產品趨勢方面,受訪者認為環保(60%)、緊貼潮流、時尚(40%)及高科技(31%)等產品特性是禮品及贈品市場的三大趨勢。至於環保禮品(16%)、小型擺設及裝飾品(16%)、玩具及嬰兒用品(16%)則是他們認為最具備增長潛力的禮品及贈品。
●香港貿發局與香港印藝學會在印包展合辦第35屆香港印製大獎啟動禮,以助策動業界發展,亦為印製業注入新動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中)、香港時尚家品家紡展及香港貿發局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左2)、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右2)、香港出口商會會長孫榮聰(左1),以及創意創業會會長莊詠琳(右1)於展覽首日舉行的交流酒會上,與一眾嘉賓為第39屆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第21屆香港國際授權展揭開序幕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王冠男(左2)、香港印刷業商會會長梁兆賢(右2)、香港數碼印刷協會會長陳德輝(左1),及香港印藝學會義務秘書荊培育(右1)出席4月28日舉行的交流酒會,為第19屆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及首屆香港奢侈品包裝展揭開序幕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右5)、香港時尚家品家紡展及香港貿發局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左5)及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右4),連同一眾嘉賓,於香港國際授權展首天與卡通授權角色合照
展覽回應市場各大趨勢需求
香港是首屈一指的禮品採購樞紐,禮品展廠商亦緊貼潮流,加入文化創意設計。當中丸真香港公司推出設計獨特的食物造型小袋子,在歐美熱賣,該公司期盼透過展會助產品進軍亞洲市場,結果喜出望外。丸真株式會社董事兒玉祥子(Shoko Kodama)表示:我們將展位變身成為超市,吸引大量新買家,當中七成來自歐美,其餘來自東南亞,他們的反應非常正面。除了結識20至30個潛在分銷商,首日已接獲來自現有分銷商總值5萬美元的訂單,預計四日展期共可以獲得20萬美元訂單。另外首度參展的景德鎮瓷器製造商盼藉禮品展推廣手工製作、獨一無二的瓷器藝術品,其產品獲得香港、印尼及新加坡收藏家的青睞。
印包展香港展商迅特亞洲公司在港經營20多年,近年主力發展中國及香港市場。其亞洲區經理張毅聰分享:我們是一家瑞士切割公司的分公司,參展超過十年。展會首兩日,接觸到近30位買家,分別來自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及印度等。估計可在展會獲得500至600萬港元的銷售額,展會亦讓我們兩位舊客戶重新建立聯繫。另外,再度回歸的韓國展團亦收穫豐富,當中提供環保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參展商Sangil Eco & Paper Bag Co., Ltd經理Jae Hyoung Kim表示,結識到來自智利、中國和歐洲大型商場的潛在買家。
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匯聚更多的奢侈品包裝,提供買家採購。香港參展商瑩思國際公司創辦人陳岐說:我們首日便已經接觸到20至30位新買家,同時亦透過Click2Match與五位買家建立聯繫,他們分別來自墨西哥的包裝公司、韓國樂天集團、台灣伊莎貝爾食品公司、中國一家珠寶首飾公司,我們期望在展會獲得20至30萬港元的訂單。
一站式商貿平台增協同效應
買家方面,南非電視直銷市場營銷公司Verimark(Pty)Ltd營銷代表Pierre Lombard指出:已經於禮品展找到14家自設工廠的潛在供應商,並將與兩家玩具工廠達成價值15萬美元的交易。我樂見許多智能手表、身體按摩槍、家用健身設備和微纖維浴巾的創新設計,稍後將下訂單。另外,來自美國的買家Time Products International代表Connie Tsang指出,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實用性是市場趨勢,她透過Click2Match結識幾位環保產品供應商,將與一家印度供應商達成交易,採購價值1萬美元的環保袋。
越南買家Nam Xanh Joint Stock Company行政總裁Quan Luong Le表示,於印包展及奢侈品包裝展中物色不少供應商,他分享:第一天已接觸15家中國供應商,主要來自廣東、深圳和徐州。我們將鎖定三至四家供應商,預計首次訂單約為5千至1萬件絲帶、玻璃瓶和禮品盒,金額大約4至5萬美元。另外,捷克買家、來自Dekos Packaging Solutions公司的董事總經理Martin Dusanek主要採購綠色及高端定製包裝產品,成功結識中國及韓國供應商,預計採購總值為5萬美元。
四項貿易展以「展覽+」線上線下模式舉行,除了實體展覽外,買賣雙方可透過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繼續商談合作。
香港貿發局 https://www.hktdc.com
●貿發局於禮品展卓越廊設立「DesignInspire in Motion品牌及設計專區」,帶來15家香港參展商,推廣其專業品牌策略及設計顧問服務,為香港、中國及海外客戶提供創新而實用的設計方案
●禮品展特設文創體驗區,帶來超過30家展商,當中包括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的2024年「中國文化和旅遊IP授權系列活動」的中國禮物主題區
●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匯聚美食、化妝品、美酒、鐘表及珠寶等奢侈品包裝及創意方案
●印包展帶來重臨香港的韓國展團,展出多項包裝印刷的熱點技術及環保包裝方案

設計創意
2024-08-16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計畫緣起.競賽概述
邁入第十七屆的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自2008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承辦,迄今已成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大型學生設計競賽之一。
2023年以「Compassion╱惻隱之心」為主題,透過將心比心、溫情關懷的意涵,期許學子們運用人性善念的設計思維,藉此讓世界更臻美好,更呼籲實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
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普世價值。
該競賽共有「產品設計」、「視覺設計」及「數位動畫」三個類別,向世界各地的學生徵件,吸引來自全球56個國家地區、1,161所校院系所,徵件數量高達18,367件作品參賽。
該年度的線上初選共為期7天,經過產品設計類42位評審、視覺設計類42位評審、數位動畫類28位評審評選,並請三類領域專業設計師做為召集人,隨後專業評審團共挑選出741件入圍作品。
除2023年8月23日至29日線上初選,並於2023年10月1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實體決選活動,亦即先從國內外專業評審團初選入圍作品逐次票選,最終選出年度全場大獎,以及三類各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廠商指定類特別獎、嘉義市特別獎、各類佳作等共計85件優秀獲獎作品,初選入圍率僅4%,決選獲獎率更只有0.46%,參賽者要摘取殊榮實屬不易、難度極高,更顯示獲獎作品的彌足珍貴。
國際組織.專業評審
經歷疫情後國門打開,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睽違三年再度於2023年10月1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實體決選活動,邀請了產品設計、視覺設計、數位動畫等三個類別及廠商指定類特別獎,以及21個授權國際組織特別獎獎項的代表蒞臨會場,總計共41位組成的國際評審團進行作品決選。
國際設計組織皆具高知名度龐大規模代表有: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ADC)、歐洲設計協會(BEDA)、泰國創意經濟局(CEA)、印度工業聯合會(CII)、科羅拉多國際海報邀請展
(CIIPE)、國際藝術設計院校聯盟(Cumulus)、新加坡設計業總商會(DBCS)、香港設計及創意產業總會(FHKDCI)、澳大利亞優秀設計協會(GDA)、德國國家設計委員會(GDC)、國際設計社團協會(ICoD)、印尼設計發展中心(IDDC)、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協會(IPBM)、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日本設計振興會(JDP)、
韓國現代設計協會(KECD)、澳門設計師協會(MDA)、泛非洲設計協會(PADI)、台灣設計聯盟(TdA)、亞洲設計連(tDA Asia)、世界設計組織(WDO)等單位。
該年獲獎的獎項分別有教育部補助的年度大獎1名、各類組金、銀獎各1名、銅獎各3名、佳作各12名,與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的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21名;以及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設置的環境永續獎3名、特別地區獎6名;同時尚有嘉義市政府合作設立嘉義市特別獎優秀獎1名、佳作獎2名。
獲頒國際組織特別獎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建構出一個具國際化的設計交流平台,不僅有助於擴大臺灣設計影響力,更可以透過設計讓世界看見臺灣,並提供全球年輕學子們大展身手的創意舞台。
臺灣設計.生根全球
全球最大的美國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2023年12月4日於國際媒體宣傳報導中刊登出2023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資訊,此項消息發布旋即吸引全球427家網路媒體廣為報導,標題由「臺灣設計.全球發光」,宣傳2023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成果揭曉,其新聞十分具有影響力進而在全球轉載推廣。
TISDC多年努力建立一個有品牌價值的設計競賽,讓全球眾多學生願意參與此透明且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賽平台來大顯身手、展現自我創意,所獲致的關注青睞,至今奠定全球設計界具有知名度與公信力的國際設計競賽。
臺灣教育部高教司十多年來堅持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主軸的深耕理念,強調在地接軌國際、全球鏈結為定位,致力培養符應未來社會所具備的國際水準設計人才。面對競爭與產業快速變遷的趨勢,透過相關計畫落實將國際設計洪流導入臺灣,激起更多設計能量,並且為設計教育與產業加值,讓學生不僅能培養設計競爭力,也能在國際發光發熱,進而觸及各界更認識臺灣與推廣臺灣設計教育的成果。
創意激發.設計工作坊
在2023年5月20至21日在亞洲大學舉辦為期兩天的第七屆「新亞洲設計工作坊」,總計共有約35間來自臺灣各大專院校及各系所之學生共同參與工作坊,學員共約50名。
設計工作坊以大賽競賽主題「Compassion」為核心,延伸聯合國17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期許工作坊學員們關懷社會同理之心、並連結國際永續發展的願景。本次報名包括從高一到研究所學生的熱情參與,藉由不同年級及領域的互相交流,搭建與國際講師相互交流、共同設計的寶貴機會。
同時透過三位國際設計師分享的自身案例跟設計經驗,講師不僅提供專業領域的建議和概念,更教導學員們在設計遇到問題時如何轉換思考邏輯。在最後一天成果發表中,學員們展示他們的創意設計構思與呈現,在連結永續發展目標的前提,善用設計傳達出對於全球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經濟發展之關注。在這個充滿創意的氛圍中互相琢磨,獲致豐富收穫,也讓這次成果發表呈顯出各式驚艷的作品!藉此「新亞洲設計工作坊」的引燃,勉勵學員們延續發揮創造力,展現更貼近人心的設計。
獲獎傳承.知識交流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不僅為全球設計學界公認具有公信力的國際賽事,更積極推動設計教育提供年輕設計師與業界交流的機會,希望TISDC能夠不僅是學生設計競賽,更是年輕設計師與產業接軌的平台,並相當看好年輕設計師們的無限潛能。
2023年6月3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獲獎學生交流會,共邀請了12位TISDC歷年來得獎學生,以及15位設計業界代表,包含錦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翁翠蓮總監、ViiCHENDESIGN陳如薇總監、周育潤設計工作室周育潤總監、奇夢籽社計張詠竣總監、NAKNAK曾彥文總監、藍本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吳介民執行長、十分視覺整合設計有限公司章琦玫總監、大象設計有限公司王胤卓總監、渥得設計有限公司李銘鈺總監、大觀視覺顧問有限公司曾堯生總監、艾可創意有限公司張吾青導演、連想創意工作室連俊傑導演、白輻射影像洪鈺堂總監、Nulls Design徐光慧總監及梵影媒體有限公司蔡雅琦執行長參與交流。
透過此獲獎學生交流會,得獎學生們充分的展現創意、分享作品,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許多年輕設計師表示獲得了許多寶貴建議,也拓展了自身的眼界;而業界專家們亦非常支持本活動,鼓勵同學們將競賽獎金應視為鼓勵的動能,更期待獲獎的後續影響與價值,亦有可能成為翻轉未來人生的起點。
擴充渠道.跨域連結
TISDC大賽每年收到上萬件的作品報名,透過國際設計競賽吸引全球藝術與設計校院學生踴躍參與競賽,而歷來參賽者亦投注心力持續累積可觀的優異設計作品。
另方面,TISDC不僅是提供全球學生公平競爭的國際最大規模的設計競賽,更是一個以深厚的設計教育為基底,堅定培育臺灣設計人才展現的舞台。透過獲獎所得到的自我肯定得以確立未來生涯發展,將所學落實到產業,成為一位新銳設計師。
本屆贊助單位提供獎項係由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共同提供「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並獲得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支持,倡議改善環境永續發展,為電路板產業發展的國家設立「特別地區環境永續獎」,例如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如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設立「嘉義市特別獎」及金門縣政府協助推廣宣傳和歐洲文教交流基金會共同參與合作,攜手讓TISDC塑造成為一個具有跨領域設計與具備國際化設計視野的競賽平台。
2024年競賽主題「Equality ╱平等」,呼籲學子以同等的尊重與溫暖對待他人,透過設計的力量共融、共創更美好多元的社會,實現「公平對待‧同等關愛,多元包容‧和諧共融」的願景,並且鼓勵學子多加關心世界的變化,以及留意觀察日常的人事
物。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朱俊彰司長及立法委員吳思瑤委員在2023年頒獎典禮,宣布未來2025年TISDC將會由原有產品設計類、視覺設計類、數位動畫類三類領域,擴增空間設計類(包含建築、景觀、室內設計等)與時尚設計類等總共五大設計領域,創造一個成為更具多元類別非營利的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
據此可見,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連結在地、接軌國際及迎向未來」為主軸、「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為願景,在「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四大目標下,並著眼於當前國際化與產業快速變遷的趨勢,協助大學配合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進而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
國際設計.引領校園
2023年5月19日《國際設計大師系列講座》於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行,吸引了近兩百位聽眾現場參與,同時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黃加幸董事共同參與盛會,並由計畫主持人林磐聳講座教授來揭開國際設計講座的序幕。
此外,校園巡迴推廣於臺灣北部及中部共計五所大專院校舉行,共吸引了近550人次參與。此五場演講分別於北部的醒吾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部的亞洲大學舉行,並邀請到12位國際設計組織推派的代表與2位業界知名的臺灣設計師,共計14位國際設計師進到校園演講。
前述《國際設計大師系列講座》的演講嘉賓分別為來自日本Design Studio CRAC代表本田敬Takashi Honda、來自日本的tmc設計工作室小川明生Akio Ogawa會長,以及來自泰國曼谷FUUM動畫工作室Panop Koonwat創辦人。本活動廣邀來自世界各地高中職、大專院校學生、老師及業界設計人士一同參與講座,並提供參與聽眾不同面向的設計思維及觀念新知,讓喜愛設計的學員們能近距離學習,感受多元文化的差異而開闊視野,為自己的設計能量加值。

包裝未來
2024-08-16
捷比達創新永續包裝解決方案
捷比達致力於創新與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專為品牌量身打造產品包裝,全球有700多名包裝專業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國際客戶的包裝需求。服務據點包括台灣、香港、深圳、昆山、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以及美國、墨西哥,和英國倫敦、澳洲墨爾本等。
永續發展一直是捷比達的核心使命,在過去15年,捷比達充分整合全球員工和在地供應鏈夥伴的專業能力,提供包裝產品的設計與量產服務。捷比達服務國際資通訊和零售通路產業,國際客戶多為全球知名企業,例如Adidas、Best Buy、BISSELL、Cisco、DELL、Google、HP、HPE、Lowe’s、Nvidia、Sonos、Target、Walmart等。近年來,綠色包裝需求不斷提升;隨著商流及物流的演進,結構規範也不斷有新的挑戰。捷比達為全球品牌商創造價值,服務範圍也跟著持續延伸。該公司目前對客戶的服務包含包裝設計提案、包裝測試與驗證、新產品導入、供應鏈稽核認證、碳排放計算與環境影響評估、創新設計與優化等。
●YFYJupiter全球佈局
●FSC證書
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歐美碳邊境管理機制即將上路;綠色供應鏈已是所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包裝產業自然也是這一環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包裝除了是商品本身的行銷,更是消費者產品體驗的第一步,同時也必須確保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完善的保護;但隨著產品被拿出使用,包裝的使命完成,包裝就不再被需要。包裝供應鏈從原料、生產製造、組裝、運輸、廢棄,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捷比達串聯供應商,層層推進永續作為,積極建立透明的碳資訊管理制度,與供應商攜手減少碳排放。捷比達並規劃推動綠色供應鏈生態系,未來將在特定地區推動包裝回收再生,達成地區性循環經濟的階段性任務。自2018年起,捷比達針對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一)道德採購╱優先選擇遵守公平勞動權益和環境法規的供應廠商。
(二)生產效率╱透過精進生產流程減少能源、水和材料的使用,盡可能地減少廢棄物產生。
(三)永續運輸╱盡可能地在物流的過程中,減少碳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性。
(四)循環經濟╱專注於可回收、可再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納入回收材料為原料選項。
(五)透明和可追溯╱著重於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確保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捷比達陳文福總經理表示:「我們將以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為全球包裝產業建立綠色標竿,致力成為綠色包裝設計的先行者,成為國際品牌客戶最信賴的包裝夥伴」。在進行客戶包裝設計及訂單量產過程中,將先進行訂單製程的拆解分析,根據全球各個不同包裝生產地點,進行碳足跡及生物碳的盤查和計算,以作為下單決策的依據。
同時,向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終端品牌客戶提供每生產單位的碳排放量及生物碳指標,以及個別產品的實際碳足跡排放值及生物碳含量。透過這些大數據的蒐集,建立一個透明的綠色供應鏈,藉由綠碳資料庫管理平台系統,並從碳排放數值分析用以改善供應鏈的熱點,讓包裝產業共同邁向降減碳排的綠色生產道路。
一站式專業綠色設計服務
目前捷比達以桃園為設計基地,中國大陸深圳、昆山及美國丹佛與墨西哥華勒斯也皆設有設計服務據點,全球擁有數十名的設計師。從概念提案、設計優化、2D/3D刀模繪製、落摔衝擊模擬分析、樣品打樣、可靠性驗證到量產,為全球品牌與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專業設計服務。
所有設計案皆以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為設計準則,進行全品項的開發。材料應用上,積極地移除現今常用的保麗龍與塑化包裝材料,而以瓦楞紙、紙漿模塑、回收紙、稻草漿等植物纖維材料作為替代方案。也為客戶做尺寸優化,提升裝櫃量,減少運輸能耗。從2022年起導入綠色碳排試算系統,協助品牌從開發前端就預先考量包裝之永續性。
●捷比達公司各階段發展圖
●品管檢測與包裝驗證
●3D建模與Ansys模擬分析、npulp紙塑產品
●瓦楞紙與紙塑包裝服務
設計多樣化產品的包裝
捷比達設計包裝產品種類包含以下幾種:
(一)消費性電子產品╱筆記型電腦、桌上型主機、螢幕顯示器、AIO、主機板、耳機、音響、智能手錶、電子畫框等。
(二)網路通訊與居家智慧產品╱路由器、電視盒、居家監控攝影機等。
(三)家用電器╱電視、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咖啡機、果汁機、氣炸鍋、廚房器具、燈飾、居家盆栽、整髮器、縫紉機等。
(四)運動休閒產品╱全系列腳踏車(公路車、城市車、淑女車、越野車、折疊腳踏車、電動輔助腳踏車、滑板車、電動摩托車)與相關工具配件、飛輪、健身鏡、按摩床等。
(五)其他產品╱電動車充電樁、手持式超音波儀器、印表機、POS機、標籤機、鞋子、辦公文具、玩具車、酒瓶、禮盒、輪框。
引以為傲腳踏車包裝應用
腳踏車是公認的綠色交通方式,捷比達也是該產業創新的重要伙伴之一。從2020起已完成近十家國外腳踏車品牌的綠色提案設計,並在2020 SPC Innovator Awards獲獎。2023年捷比達與腳踏車知名品牌共同研發去塑包裝;該品牌主要瞄準碳邊境管理機制嚴謹的歐盟市場。
捷比達協助客戶將原本EPE及塑料袋等石化材料,替換為瓦楞紙及離型紙等材料進行包裝設計,協助品牌善盡環境保護責任,提升企業環保形象。捷比達更因應客人需求整合,讓多個不同尺寸的腳踏車可用相同的包裝,進一步提升代工廠生產製造與客戶的物料管理的效率。
●腳踏車去塑前的原包材:多件式發泡緩衝材+瓦楞紙材
●捷比達SPC 2020得獎作品:綠色優化的摺紙包裝設計
●捷比達即將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包裝永續的現在與未來
捷比達積極參與推動永續發展,將於今年8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參加台灣舉辦的最大型永續展覽活動「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本次捷比達將展示有關包裝和永續包裝的知識和訊息,展出多元創新材料和包裝設計工藝,並將應邀於亞太永續高峰會上進行專題演講。捷比達將分享「包裝永續的未來」,闡述捷比達如何運用自身專長,改變包裝設計,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屆時歡迎各界蒞臨參觀,請參考該博覽會的官方網站:https://www.sdgs-asia.com.tw/。
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與環境永續的重視,各國與全球領導企業都制定了階段性的目標。作為國際品牌重要的合作夥伴,捷比達責無旁貸地設定了企業內部永續經營的目標與策略,並積極思考如何因應供應鏈減碳挑戰,影響消費者行為。透過淘汰一次性塑膠、探索創新材料,導入包裝自動化、AI設計優化與製作等創新服務,我們提供具有影響力的設計,滿足永續發展目標及社會需求。欲了解更多永續相關內容,請參考捷比達的永續報告書: https://www.yfyjupiter.com/about-us/unboxed/ 。
香港商捷比達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03-3128565

drupa主題
2024-08-16
包裝數位化drupa展絕佳機會
終於,距離drupa展會開幕已近在咫尺,人們對drupa展會的期待與日俱增。經過八年時間等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試圖找出該劇的主題(Theme)將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數位包裝為新領域提供機會
隨著世界繼續數位化、永續性、自動化和工作流程的驅動力,主導著大多數印刷和包裝業務。隨著嬰兒潮世代的退休,以及年輕的數位原生代需要不同的工作方式,許多企業招募和留住熟練員工變得越來越困難。
數位印刷的發展將成為所有圖形、工業和包裝領域的中心舞台,今年的drupa展會上還將有進一步的宣示。隨著許多傳統印刷應用的持續衰退,數位包裝為尋求進入新領域的商業印刷商提供了許多機會。同樣的動力正在鼓勵更多的設備供應商,提供用於標籤、瓦楞紙、紙箱、軟包裝、硬塑膠、玻璃和金屬包裝的數位印刷系統。
這些數字顯示了自2019年首次製作該技術地圖以來,標籤和包裝數位印刷設備供應商的發展。新進業者源源不斷,包括來自成熟的類比印刷設備供應商和利用其數位印刷專業知識的新供應商。(見圖1、表2)
除此之外,還有數位套印系統和複雜的客製化整合,其中一些做為製造和填充線的一部分運行。儘管供應方面出現了整合,但令人驚訝的是,該產業幾乎沒有退出,但目前有大量參與者在廣泛的包裝應用領域競爭,提供新的能力和功能,並穩步提高生產力和降低成本。
●數位印刷的發展將是drupa 24一個重要議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1:2019年包裝和標籤數位印刷系統 ●圖3:2023年包裝與標籤數位印刷系統
新型數位印刷機是閃亮焦點
好吧,對我們印刷技術人員來說,好消息是2023年這個圖表將會變得更加擁擠了。Smithers追蹤該領域的發展,同時發布報告並舉辦有關數位印刷包裝的會議。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活動匯集了數百個品牌、零售商、包裝商/填充商、加工商、代理商和設計師以及設備、基材和油墨/碳粉供應商,還有工作流程和物流公司都參與其中。這些都是相當出色的論壇,多年來,討論內容從技術問題轉向了採用數位印刷,以及日益數位化的印後加工,所帶來的確實好處和改進的業務流程。(見圖3、表4)
如今,品質、可靠性和生產率不再是噴墨和電子照相包裝印刷機的問題。在drupa展會上,單張紙噴墨機將提供相當於原色單張紙平版印刷的速度,速度為每小時11,000張B1張,而捲筒紙印刷機的速度將超過每分鐘400m,寬度可達到2.8m。這些都是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替代品的主流替代品。
印表機頭和印刷機製造商正在開發消除噴墨偽影的方法,即時補償噴嘴故障和偏差,從而延長列印頭的使用壽命和機器正常運行時間。噴墨印表機將成真正的贏家,展示速度更快的機器,特別是在軟包裝領域。墨水技術正在不斷改進,UV和水性墨水被用於特定應用。將會有更多高度著色的配方,有助於減少墨膜厚度,同時降低總擁有成本,進一步提高數位印刷市佔率。
這不僅僅是印刷,一些供應商將展示單通道、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可在單通道中列印和完成瓦楞紙箱、紙盒和軟包裝材料。推動因素是數位印刷與數位印後加工的結合。這些產品將採用自動控制系統,驅動印刷機、測量和檢查印刷品,然後追蹤專精加工,包括塗層、層壓、切割、壓痕、折疊和黏合,以及各種裝飾。數位前端控制器變得越來越強大,可以自動化和驅動數位印刷單元,同時測量和控制質量,然後設定和驅動印後技術。這種方法有助於取代印刷機管理員和專精加工熟練操作員的傳統技能,這在熟練勞動力資源變得稀缺的情況下很重要。
雖然新型數位印刷機是閃亮而性感的頭條新聞,但更重要的是支援工作流程軟體。從數位印刷機賺錢的唯一方法是生產可銷售的產品,而強大的工作流程對於準備圖稿檔案,和保持印刷批量庫存充足至關重要。這也是包裝加工商進入該產業的障礙,因為許多包裝加工商不具備必要的印前和數據處理技能。drupa將看到許多公司提供解決方案,與管理資訊系統整合,以實現處理許多短期作業所需要的管理自動化。工作流程將變得越來越協力完成的,新設計將被產生和批准,然後載入到作業批量中以進行自動色彩管理和拼版,而無需轉換器的手動參與。MIS相互連接,訂購基材並規劃印表機和後加工上的生產,以滿足客戶要求並優化加工商的產能效率。
數位印刷協助包裝創造價值
對於運用於處理一些大型工作的包裝加工商來說,數位工作流程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這就是世界的發展方式。公司可以在drupa展會上,探索簡化供應鏈的解決方案,這將是未來成功供應包裝和標籤的關鍵。市場領導者提供各種各樣的創意軟體。他們將展示新的方法來自動化涉及包裝設計、批准和印前的重複流程,從而節省流程的時間和成本。其他參與者將提供特定的整合解決方案,以優化色彩管理、拼版和提供可變數據功能。
所有這些包裝的發展,最終都是由末端客戶的期望或需求所驅動的。在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中,這些需求和期望正在發生變化,更多的參與和互動可改善品牌的消費者體驗。數位印刷使品牌能夠在供應鏈後期做出內容決策,更接近消費者,從而幫助包裝提供額外附加價值功能。這些附加功能使包裝超越傳統的遏制和保護功能,具有資訊和促銷功能。獨特的數位印刷可連接到網路世界,為物流效率和更大的消費者參與度帶來嶄新的機會。
drupa是最重要的印刷展,因為參展商(以及所有重要的參展商都會在那裡)展示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同時利用活動展示他們正在努力的東西以獲得回饋。數位包裝印刷(含印後處理)將是重要議題,將會有更多的標籤機器、瓦楞紙-印後和預印、石蠟的替代品、用於折疊紙盒、用於軟包裝、對於金屬等,將會有直接成型機器在罐頭、氣霧劑、塑膠和玻璃上做有趣的事情。老牌企業將展示品質、速度和格式的改進,新的墨水和碳粉將拓寬他們可以生產的包裝類型。
筆者真的很期待看到那些已經宣布將要炫耀開發成果的新人,遺憾的是,我知道在保密條款(NDA)下有幾個潛在的開發成果,但我不允許提及,這是技術記者的承諾。當drupa開幕時,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永續發展
2024-08-19
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
最近品牌商客戶常問的一件事,你們公司有做碳盤查或產品碳足跡的認證嗎?有使用環保紙張及環保油墨等綠色印刷議題。記得十年前的客戶(外銷品牌客戶)是問你們公司有做印刷標準化認證嗎?如G7、GMI、Forga及MellowColor等認證。二十年前做外銷或品牌客戶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等認證是基本要求。而現在及未來印刷包裝業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在客戶導向的競爭年代大企業都被要求ESG的導入,傳統產業慢慢也會被要求。現在最熱門話題是如何應用AI(人工智慧)在印刷包裝相關產業,也是值得大家關注。
筆者將本文分成以下四個部分來陳述:(1)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消費者行為變革-綠色競爭力如何減碳減塑是關鍵。(2)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環保印刷。(3)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4)結論與建議。
壹、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消費者行為變革-綠色競爭力如何減碳減塑是關鍵
預測消費者對可持續印刷包裝產品需求的變化趨勢,可以分為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綠色包裝需求增加及環保選購成為主流(要求包裝印刷品印上相關環保Logo,例如FSC的環保紙及標示產品碳足跡等)。消費者對綠色包裝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推動產業進行低碳轉型。從經驗值得知,這幾年品牌客戶要求採用FSC紙張增加好幾倍,就可以得知FSC的認證未來在包裝印刷是基本要求項目之一,即是紙包裝上要有FSC認證商標。
客戶導向的時代採用環保材料是趨勢,在印刷環保材料除了環保FSC紙張外,再生紙也是被重視,但在品質要求上是不能太嚴苛。近年來環保PP材質的再生PP材料也有快速成長,環保油墨(如水性墨、UV墨、大豆油墨等)也是基本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環保材料與印刷品質關聯性也要符合印刷適性,環保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無法符合客戶品質要求也是印刷業的痛處,因有被退貨即扣款的疑慮。
有些事情是要親自做過才會知道問題點,所以現場實務非常的重要性,筆者一直遵從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名言「現場有神明」。現在以有關平版冷燙技術實際案例與大家分享︰測試印刷時,把主要影響品質控制在一定條件下(即客戶滿意的品質-打樣確認OK)正式大量印刷時,冷燙膠供應商為了採用環保配方,調製新的配方後,品質完全無法達到原來的品質?只好重新來測試新品牌的油墨,總之,再也回不去原來的品質了!這也是身為技術導向的操作者不願意輕易變更材料的主因,因為只要更換後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穩定印刷品質。(見圖1)
●圖1:平版冷燙技術實際案例分享
貳、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環保印刷
本文談綠色環保印刷主要如如何減碳與減塑為主要議題,在減碳方面主是從綠色原材料選用、節能生產工藝改進、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及迴圈再生資源利用。分別從使用紙質或其他可降解材料、優化包裝設計、發展生物降解塑膠、推廣再利用包裝、提高印刷效率、客戶教育與引導及建立回收和處理系統。針對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與減塑的方法,筆者也嘗試用幾款AI工具協助找出相關性資料後加以整理,成為本文論述的重點,以下是我們使用到AI工具網頁https://ai-bot.cn/(AI工具集中購買付費的工具),例如:(1)筆靈AI寫作(https://ibiling.cn/template?from=ai-bot)。(2)簡報檔製作:iSlide(https://www.islide.cc/)。(3)ChatGPT3.5免費(https://chat.openai.com/)。(4)百度文心一(https://yiyan.baidu.com/)。(5)TreeMind樹圖(https://shutu.cn/)。
一、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碳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如下:
(一)優化設備╱使用高效節能的印刷設備,這是減少能源消耗的關鍵。
(二)使用環保產品╱推廣使用環保型印刷材料和油墨。
(三)加強排放治理╱建立完善的排放治理系統,對廢水、廢氣的妥善處理。
(四)節約用水和用電╱透過優化的冷卻系統,採用迴圈利用的方式等。
(五)使用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利用太陽能(例如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
(六)提升員工環保意識╱透過培訓和教育活動(廢料分類)。
(七)引入先進印刷技術╱例如LED UV(要搭配油墨使用)、數位印刷設備等。(見圖2)
●圖2: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碳的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出的內容
二、包裝印刷業如何執行減塑的方法以AI協助解答整理如下:
(一)使用紙質或其他可降解材料╱儘量使用紙質、竹質、玉米澱粉基等可降解或可再生的材料來替代塑膠包裝。這些材料不僅環保,而且能夠自然分解,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優化包裝設計╱透過創新設計,減少包裝中塑膠使用。例如,設計無塑膠包裝或使用紙質替代品,以及採用易拆解、模組化設計,便於回收和處理。
(三)發展生物降解塑膠╱研究和採用生物降解塑膠,這種塑膠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能夠自然分解,降低對環境的長期影響。
(四)推廣再利用包裝╱儘量設計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或者建立完善包裝回收系統,讓客戶在使用後能夠將包裝返回,進行清洗和再利用。
(五)提高印刷效率╱透過改進印刷工藝和提高印刷效率,減少廢品率產生,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費。
(六)客戶教育與引導╱提供再生塑料,例如邦宇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再生PP等。
(七)建立回收和處理系統╱與供應商合作公司內部做好廢料的分類與回收方法等。
以上只是提供一般性的方法,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商品種類及公司環境與生產設備,同時每家客戶也會不同的要求,建議大家可以透過資訊時代網路資料取得廣且容易,只要肯花費一些時間與費用都應該會有幫助。尤其AI工具目前不斷在進步,選擇對自己有用工具也是很重要,上述提供的AI工具只是一小部分,要大家自己親自體驗才能證明是否對自己有幫助及所提供資訊是否正確?這也是要靠大家的經驗自我判定。以下是筆者用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思維導圖,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見圖表3,包裝印刷業如何減塑見圖表4。
●圖3:包裝印刷業如何減碳思維導圖(圖片來源╱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
●圖4:包裝印刷業如何減塑思維導圖(圖片來源╱TreeMind樹圖工具產生)
參、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
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趨勢,從drupa 2024包裝產業可持續性發展專題中(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drupa_blog/Sustainability),筆者整理如下的幾個重點:(1)揭示包裝的未來,可持續和智能材料的趨勢。(2)導航包裝的未來,深入研究被印材料技術。(3)可持續的被印材料選擇。(4)數位印刷進步。(5)包裝中的3D打印。(6)奈米技術和被印材料。(7)豪華包裝的專業被印材料。(8)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被印材料。(9)被印材料在品牌中的作用。(10)柔性包裝材料的趨勢。(11)被印材料創新案例研究。(12)被印材料監管考慮。(13)被印材料回收和可持續性。(14)生物技術和被印材料。(15)被印材料打印技術等。
從上述資料得知綠色環保印刷在未來可持續發展議題主要是環保材料,因此建議的做法是採用綠色環保印刷及循環經濟中,選擇環保印刷紙材,主要是國際認證的FSC紙張、選擇可回收再生塑膠PP材質、使用環保循環箱可參考配客嘉(https://package-plus.com/),或是蝦皮購物配送選項。(見圖5、6)
一、印刷包裝業發展面臨挑戰
(一)印刷包裝業碳排放問題╱印刷包裝業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減少碳排放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挑戰。
(二)資源浪費與可持續發展╱印刷包裝業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進程。
(三)環保法規與產業規範╱環保法規和產業規範的不完善,制約印刷包裝業的綠色發展。
(四)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技術創新不足,產業升級緩慢,影響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
(五)市場競爭與產業協同╱市場競爭激烈,產業協同不足,印刷包裝業發展受限。(見圖7)
●圖5:配客嘉環保循環袋(圖片來源╱網路)
●圖6:蝦皮環保循環箱(圖片來源╱網路)
●圖7:印刷包裝產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二、印刷產業轉型的必要性
(一)產業轉型的重要性╱印刷包裝業需應對市場變化和環保要求,轉型勢在必行。
(二)碳減排成為關鍵挑戰╱印刷包裝業碳排放較高,減碳成為轉型首要任務。
(三)環保法規的壓力╱政府對環保法規的日趨嚴格,促使產業改進生產工藝。
(四)綠色包裝的趨勢╱消費者和企業對綠色包裝的需求不斷提升,產業需跟進。
(五)技術創新的推動╱印刷包裝企業透過技術創新,實現生產過程的低碳化。
(六)產業內部的協同合作╱業內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印刷包裝業可持續發展。
三、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趨勢
ESG的推動,ESG分別是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縮寫,是一種新型態評估企業的數據與指標,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企業或投資人會將ESG評分,視為評估一間企業是否永續經營重要的指標及投資決策。為什麼企業開始重視ESG永續?近期因為疫情和全球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同時不少企業也在思考在營收成長如何保護地球,達到永續經營。
因為疫情與天災,許多品牌供應鏈產生斷鏈情形,影響公司營收;加上網路社群的興起,企業的一舉一動皆被放大檢視,任何不當行為會被快速傳播,影響企業聲譽,現在企業必須學習在不斷變化商業環境中,如何落實ESG,減少風險的衝擊。大型企業開始揭露ESG相關資訊,ESG數據不只靜態的分數,更是動態的展現。企業要揭露的不僅是過去財務經營績效,更要以ESG的目標達到永續經營。
肆、結論與建議
總結包裝印刷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未來提出建議:(1)可持續發展趨勢概述,印刷包裝產業面臨減碳挑戰。(2)減碳技術在印刷包裝的應用,創新技術助力減排降碳。(3)政策與產業協同發展,構建迴圈經濟產業鏈。(4)產業現狀與問題分析,環保政策推動產業變革。(5)企業低碳發展策略探討,綠色生產與管理優化。(6)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印刷包裝業低碳發展之路。
綠色印刷技術是指採用環保材料和工藝,在印刷過程中產生污染少、節約資源和能源,印刷品廢棄後易於回收再利用再迴圈、可自然降解、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印刷方式。這種技術要求印刷品,從原材料的選擇、生產、使用、回收等,整個生命週期均應符合環保要求,而數位印刷是首選的印刷方式,但是又無法完全脫離傳統印刷。
而在綠色印刷的技術方面,環保印刷材料的使用(CTP免沖洗版、底片噴墨印刷),在綠色印刷的裝備方面,使用LED UV固化技術,可以降低能耗並提高生產效率。總的來說,綠色印刷技術及裝備的發展,對於推動印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提高印刷品的品質和生產效率。然而,要實現綠色印刷的廣泛應用,還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和推動。消費者則可以選擇使用環保的印刷品,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印刷的發展。

數位應用
2024-08-19
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
本文筆者將從《設計印象雜誌》媒體的使命與願景開始談起,說明為什麼要發展傳統與數位兼具的媒體平台,與大家深入分享平台的服務功能,並邀請大家共同來支持這個屬於印刷設計產業專有的媒體。
先與大家分享《設計印象雜誌》的使命與願景,由於前面一場演講山水印刷吳文和廠長分享很多關於AI的應用,這邊也湊個熱鬧,用AI科技模擬出,由本刊發行人黃義盛親自線上來跟我們說明的趣味影片。(見圖1)
《設計印象雜誌》團隊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產業平台,不僅僅是專業的雜誌,更是印刷、設計、包裝等相關產業的核心平台。我們的目標是提供相關資訊與服務,促進產業上下游業者的協同發展。本刊黃義盛發行人提及我們的願景,就是致力於打造一個多元、協同的發展服務,並建立台灣產業界的交流平台。
●圖1:用AI科技將文字轉成語音,並搭配照片生成說話的影片,掃描QR Code可連結至youtube(https://youtu.be/ggxSCMYppTA)
供應鏈協同與國際連結
《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平台,著重於虛實整合的知識內容服務,結合紙本媒體與數位媒體的力量,創造兩個關鍵面向的協同服務,分別是產業供應鏈的協同關聯以及台灣與國際之間的連結。(見圖2)
(一)產業供應鏈的協同關聯╱當天參與研討會的來賓包含有設計、印刷、包裝、材料、設備供應商、後加工裝訂、出版、學術等相關領域的朋友,正是彰顯完整供應鏈共同參與的概念。所以,《設計印象雜誌》的網站平台,文章內容的分類就是考慮整個供應鏈各個節點來做規劃,以各個領域專業知識的分享,創造供應鏈各角色的相互了解與協同合作的基礎。另外也會不定期的推出各種內容主題,像是目前正進行的drupa 24印刷展主題,以凝聚供應鏈的共識,邁向未來。
(二)台灣與國際間的連結╱首先,《設計印象雜誌》將協助大家收集國際間的產業相關消息,以建立完整的國際視野,目前網站已經整合了74個國際夥伴的內容來源,提供國際化的資訊,並利用數位工具翻譯成中文,以方便大家的閱讀。接下來,我們也會邀請國內各界人士加入,提供網站國內業者的相關新聞。初期我們希望可以協助國內夥伴看見全世界,未來也希望全世界可以透過網站看見我們。
●圖2:《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平台著眼創造兩個關鍵面向的協同服務
加入網站會員建立交流
為了以上的目的,筆者也懇請大家加入我們的網站會員及追蹤FB臉書粉絲團,以獲取更多的相關資訊。現在加入會員完全免費,而且許多文章必須是會員才能夠完整閱讀,所以請大家動動手指,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加入會員,同時開始深度的線上閱讀。在今年4月26日論壇活動分享那日,我們已經累積了106則業界訊息和300多則專業文章內容;這裡補充說明,而在今年5月6日筆者截稿日為止,最新的數字是,137篇最新消息及累積379篇文章內容。網站自4月初開站以來,《設計印象雜誌》持續以可觀的速度累積業界消息與內容的文章規模,希望透過網站平台的閱讀與分享,建立起產業間的資訊交流和協同合作。
FB臉書的部分,同樣自4月初開始,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10點將固定分享一篇貼文,目前貼文的主題為drupa 24參展內容,周三則安排永續相關題材,近幾天讀者反映,缺少設計相關內容,所以自今年5月6日起於下午2點增加設計貼文,所以請大家加入粉絲團,同時按讚分享,讓社群交流活躍起來。(見圖3)
●圖3:《設計印象雜誌》網站與FB臉書的QR Code連結
網站內容與閱讀分析
雖然網站開站才短短一個多月左右,這裡還是就內容與閱讀狀況做了簡單的分析,這些分析的數據基礎都以今年4月20日為基準。在最新消息部分,設備占36%、永續13%、出版7%、活動13%、drupa展8%、產業19%、創新科技4%、出版7%,相信諸位也都注意到,目前國內消息之內容頗為缺乏,還需要請各位多加提供充實。(見圖4)
在文章內容方面,印刷技術占90篇最多、設計創意51篇居次、包裝未來29篇則排第三,其餘主題的篇數分別是紙張材料25篇、經營管理20篇、drupa 24主題19篇、專家觀點與企業訪談同為12篇、永續發展7篇、科技探索6篇、風雲人物4篇、供應鏈服務2篇。同樣的內容依舊持續增加中,從drupa 24主題來看,今年4月20日的數字為19篇,4月26日活動分享當天是36篇,筆者截稿日5月6日則增加到46篇,可說漸入佳境。(見圖5)
雖然目前的會員數還不太多,也需要更多的推廣分享,接下來《設計印象雜誌》團隊會積極進行會員徵集的活動與推廣,也期望大家協助推廣分享,雖說以現在規模數進行分析參考價值較低,不過依舊提供給大家參考。目前會員以設計行業16%最多,再來是學術研究單位15%與印刷包裝業者12%。(見圖6)
目前閱讀數最高的前10名文章,列表請見圖7,看起來讀者普遍對drupa 24展覽的內容感到興趣,占了8篇,其餘兩篇分別這次活動的訊息及紅酒永續新包裝的介紹,同樣這個排名依舊是滾動的,4月26日的論壇活動訊息為第2名,活動分享當天感謝諸位的支持它提升至第1名,筆者5月6日截稿日又由「標籤印刷產業不斷發展的市場」重新奪回冠軍,同時另一篇新文章「什麼是 Japan Color?」躍至第4名。這些熱門閱讀的高閱讀量,除了主題吸引讀者之外,還須歸功於FB的貼文分享,這10篇文章都透過FB與大家分享過,所以數位行銷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
●圖4:網站最新消息的內容結構分析,目前內容偏重國外訊息,國內消息內容較為缺乏,需要大家提供充實
●圖5:網站內容分類數量結構分析
●圖6:網站會員之行業結構分析
●圖7:網站閱讀前十名文章與文章列表
媒體平台與廣告服務
也由於數位行銷的力量不容小覷,所以《設計印象雜誌》的新媒體服務也將會更加多元,包括在雜誌、網站和社交媒體上的投放廣告,有需要的夥伴朋友請聯繫我們。(見圖8、9)
本文也將分享這個比較特別的媒體行銷服務,筆者稱之為「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此行銷策略乃是在網站上建立專屬的主題標籤。這個策略的執行,由建置網站的分類標籤開始,這樣在《設計印象雜誌》的網站上就會出現專屬的內容分類標籤,其中的文章內容則分別由《設計印象雜誌》與客戶提供,以確保切合主題的內容,這樣讀者在閱讀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同時也會接受跟著主題一同傳達的產品或技術內容,引導讀者採購的傾向。而專題合作的時間一般通常為1~1.5個月,並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此過程中,並由《設計印象雜誌》負責規劃整體專題內容及視覺設計,同時網站上仍保留其他廣告版位,不互相排他。(見圖10)
而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的主要優點如下:
(一)專題化呈現╱專題標籤讓網站上的相關內容能夠被集中呈現,提高了讀者對主題的關注度和瀏覽效率。
(二)提升品牌形象╱透過專題內容的精心策劃和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專業度。
(三)增加互動性╱專題內容的特殊性質能夠吸引讀者參與,增加網站的互動性和黏性。
(四)客製化服務╱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專題合作的時間和內容,提供更加貼合客戶需求的客製化服務內容。
總的來說,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結合了專題化呈現、品牌形象提升、互動性增強與客製化服務彈性等多項優勢,是一個嶄新有效的知識行銷手段。非常感謝各位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深信,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設計印象雜誌》將成為產業中優秀的媒體平台,為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讓我們攜手合作,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期待與各位一起見證《設計印象雜誌》的成長與成功!
●圖8:《設計印象雜誌》紙本媒體及社群媒體平台
●圖9:《設計印象雜誌》網站廣告板位服務
●圖10:專題式內容行銷解決方案的概念

印刷標準
2024-08-19
像限對話開創印刷產業未來
由教育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4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今年4月24日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像限對話」,透過多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分享交流對於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的見解與實踐經驗。研討會上午為國外四位專家的專題演講,下午則為五個教室所舉辦五場、15篇論文發表。會後並於台北市喜來登飯店舉辦餐敘交流晚宴,同時舉辦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贈送母校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1,500萬設備捐贈儀式,場面相當熱鬧溫馨。
像限對話 分享交流
科技與藝術於當今社會中的互動與融合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現象,科技快速發展於藝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引領藝術創作表現與體驗方式的不斷變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表示:該系一直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藝術,探索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應用。研討會以「像限對話」作為構想,邀集專家學者、業界人士一同探討現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此次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所分享的內容圍繞在現今印刷媒體的變化、數位噴墨印表機技術帶來的改變、大幅面UV印刷技術的發展、人類協同科技創造印刷產業的未來等議題。期待此研討會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學術與業界接軌,激發新思與火花,進而推動圖文傳播科與藝術領域的持續發展。
四大專題 專業演講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由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印刷媒體技術學院教務長Prof. Dr. Volker Jansen,以「Unplugged-Peering Into the Future: The Changing World of Print Media (不插電-展望未來:印刷媒體世界的變遷)」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陳昌郎。演講內容:(1)預測哪些技術將成為現實,以及何時成為現實的一項推測性任務。(2)有些技術似乎注定會在人類的未來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推動數位化及AI人工智慧的發展。相同適用於社會趨勢,例如日益接受電子商務的興起及日益強勁的個性化產品之消費趨勢。(3)在全球層面,我們發現人類面臨的長期挑戰,例如氣候變遷、污染和森林砍伐等,導致提高對永續產品和再生能源的認識能量。(4)重點放在趨勢和技術變革,這將會影響未來印刷媒體使用的優先事項包裝。(5)Dr. Volker Jansen也展示主要全球趨勢如何轉向個性化、獨特性、流程數位化,以及尋求更永續的材料和更好的廢棄物管理,這影響所有人印刷技術的主要應用。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由日本愛普生公司C&I印表機銷售及行銷部經理Eisuke Morishita,以「Transforming the World with Commercial & Industrial Digital Inkjet Printer Technologies(透過商業和工業數位噴墨印表機技術改變世界)」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袁宇熙。Eisuke Morishita出生於東京、現居長野縣松本市,從事商業印刷產業15年以上,主要專長在傳統平版印刷、交易印刷品、紡織品和標籤,同時也具備工業噴墨印表機業務的專業知識,在2019年加入愛普生,現任數位標籤印刷機行銷團隊銷售經理。其演講內容,主要針對數位噴墨印刷市場、數位印刷邁向永續發展、商業和工業印表機商業環境和產品開發、策略與主要活動等幾個議題探討。
(三)第三場專題演講╱由swissQprint大客戶管理Roberto Zinser,以「A World of Application : Large Format UV Printing Evolves(應用領域:大幅面UV列印的發展)」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其演講內容主要有四大項:(1)主講者及公司介紹╱演講者簡介,以及swissQprint公司在大幅面UV印刷的歷史、重點與成就概述。(2)使命宣言╱在大幅面數位印刷背景下說明公司的使命、討論公司對創新的承諾、品質和永續性。(3)大幅面數位印刷的進步與要求╱確定推動大幅面UV印刷發展的關鍵市場需求、近期技術發展及其對產業影響的概述、大幅面數位印刷未來趨勢與機遇。(4)探索應用範圍╱詳細考察大幅面UV印刷在各領域的多樣化應用、獨特和創新應用的案例研究或範例、對未來應用可能性及其對企業和消費者潛在影響的願景等內容。
(四)第四場專題演講╱由日本小森公司海外銷售支援、行銷和品牌推廣的Akihiro Inde,以「Synergy Between People and Technology : Creating the Future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人類協同科技:創造印刷產業的未來)」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楊炫叡。Akihiro Inde在1984年進入日本小森公司,在開發部從事色彩及印刷質檢設備業務約25年;在小森圖形技術中心11年,最近5年擔任該中心經理;最近4年在日本小森公司總部擔任海外銷售支援、行銷與品牌推廣職務。演講內容:(1)小森公司的歷史和對印刷技術的願景。(2)日本新紙幣&「House Note」製作方法介紹。(3)全球印刷產業趨勢。(4)2024年德國drupa展會簡介。
●致詞貴賓、引言人、專題演講者,上排左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鐘世凱、印研中心綜合企劃組組長、印刷人雜誌發行人陳政雄、臺藝大圖傳系教授陳昌郎、臺藝大圖傳系教授袁宇熙、臺藝大圖傳系教授李國坤、臺藝大圖傳系副教授楊炫叡、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印刷媒體技術學院教務長Prof. Dr. Volker Jansen、日本愛普生公司C&I印表機銷售及行銷部經理Eisuke Morishita、swissQprint大客戶管理Roberto Zinser、日本小森公司海外銷售支援、行銷和品牌推廣Akihiro Inde
15篇論文 最新發表
下午論文發表地點分別在教學研究大樓五個教室,總計共有五場、15篇論文發表,來自多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論文發表,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學者提供的建議與講評,對學生論文的完整度必能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整場研討會也在大家的共襄盛舉、熱情參與下順利圓滿閉幕。
(一)第一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副教授蘇文仲、評論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授林進忠。(1)題目:大學生空間美感知覺初探(發表人童均元)。(2)題目:時間的視覺化詮釋,以《現在幾點鐘》-我們的七個「現在」儀式內五件作品為例(發表人徐亭婷)。(3)題目:「視‧觸‧知」兒童材料繪本書創作研究-以臺北迪化街為例(發表人蘇晏緹、蘇文清)。
(二)第二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戴孟宗、評論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葛傳宇。(1)題目:收藏型雜誌在出版商業模式創新之探討(發表人詹政良)。(2)題目:快時尚品牌服裝吊牌視覺設計之研究(發表人王昕玥)。(3)題目:漢字排版使用比例字級之閱讀效果研究(發表人白永松)。
(三)第三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評論人為世新大學電影系教授陳才。(1)題目:互動電影式遊戲的遊戲性分析-以《底特律:變人》為例(發表人文奕)。(2)題目:電影再現泰雅文化的尋根之旅-以陳潔瑤「泰雅長片三部曲」為例(發表人張基元)。(3)題目:媒體識讀能力與批判思考意向對假訊息影響之研究(發表人陳佑樺)。
(四)第四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教授王俊人、評論人為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系主任陳又菁。(1)題目:雜誌封面視覺表現形式之研究-以VERSE雜誌為例(發表人林宛蓉)。(2)輿情大數據分析之公關危機處理有效性-以蔡阿嘎 Youtube頻道經營為例(發表人林文豪、唐大崙)。(3)題目:《桃園誌》忠誠度之分析(發表人孫珮芸)。
(五)第五場論文發表╱主持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劉育君、評論人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工程學院副院長兼圖文傳播系主任劉立行。(1)題目:初探ChatGPT產出資訊圖表對閱讀者之認知(發表人陳柔婷)。(2)題目:手機螢幕色溫對使用者視覺疲勞的影響(發表人林立婕)。(3)題目:不只是創作-咻咻熊的文化生產與文化資本(發表人李欣儒)。
●出席捐贈儀式及交流晚宴餐敘的演講者及貴賓合影

數位應用
2024-08-19
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
每四年在德國杜塞道夫舉辦的drupa印刷展,因為2020年新冠疫情的關係停辦一次,睽違八年,drupa 2024年再度隆重舉辦,全球印刷相關產業,大家也都期待是否有嶄新的機會出現,公司如何因應轉型?大家更期盼八年後有那些新的發展及改變,在展期5月28日至6月7日共11天的時間,要看完全部是件辛苦又艱難的事,本文可讓讀者能有一個方向,如何在短時間內去了解所需要的設備及軟硬體。
drupa創新未來主題及口號
在疫情期間及解疫之後,我們的習慣和溝通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印刷品也在發生變化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電子商務及網購物流明顯的增長。傳統的印刷應用正在逐漸產生變化,印刷方式更具有顯著的彈性應用,不斷湧現新的應用領域。印刷公司如何因應這一趨勢,增加額外的印刷應用,品牌商如何尋找新的推廣方式,出版商數位出版如何分發內容,消費者如何美化他們的生活。需求可能來自各種不同客戶群,尤其是小批量、個性化和快速周轉時間的產品增加。
drupa 24印刷展以「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drupa 2024會展的焦點主題和趨勢,歸納以下幾個重點:(1)印刷和包裝的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2)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3)資源和能源效率(Resource &Energy Efficiency)。(4)回收(Recycling)。(5)工業4.0:印刷與包裝產業數位化(Industry 4.0:Digitalization)。(6)從印刷4.0到印後加工4.0(Print 4.0 to Finishing 4.0)。(7)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8)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9)連接性(Connectivity)。drupa 24參展廠商歸類及家數請見表1。
●drupa 24印刷展聚焦在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主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對drupa 24展有什麼期待
當今印刷廠的潛在問題和期望是什麼?答案很簡單:生產力、高品質和高獲利能力。這三個目標處於當今技術製造商的最前沿,通向這三個目標的只有一扇門,而這個門還有另外的三扇門。最終,這個多門迷宮引導著我們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看起來很複雜嗎?不,這其實很簡單。目標是單一的,而路徑是多而漫長的。我們對drupa 2024的期望是讓參與者展示他們自己在印刷產業各個方面的道路。
要具備重新思維的想法,從傳統類比印刷來看未來的數位印刷,加上購置設備與經營管理、市場開發、商業模式、環保議題等;銷售4.0、工業4.0、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包裝加工業面臨極大挑戰
由於不斷變化的格局,讓包裝加工業面臨最大的挑戰:
(一)可持續性╱環境問題和消費者對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給予印刷產業帶來重大挑戰。該產業一直在努力減少浪費,提高可回收性,並開發其他包裝材料的環保替代品。
(二)原材料成本╱原材料(尤其是紙張)成本的波動,會影響紙加工商的獲利能力。這些公司在管理和減輕價格波動的影響方面經常面臨著挑戰,最近紙張價格的下跌趨勢是戲劇性的,但截至 2023年6月似乎已經觸底。
(三)供應鏈╱全球供應鏈中斷,例如自然災害、貿易爭端和運輸問題,影響原材料和成品的及時交付。加工商必須制定穩健的供應鏈戰略,以盡量減少此類中斷的影響。
(四)技術進步╱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並採用創新的製造工藝,對於紙加工商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這可能需要在自動化、數位化和先進設備方面進行投資,以保持競爭力,並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五)訂製和個人化╱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訂製包裝解決方案,進而能夠滿足其特定要求。紙加工商必須找到有效處理較小生產運行和滿足訂製要求的方法,同時保持成本效益和生產效率。
(六)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興起,也給包裝加工商帶來一些有趣的挑戰。該產業必須適應線上零售商的需求,例如提供包裝解決方案,以提供產品保護、成本效益、易於處理和在運輸過程中有效的利用空間。
(七)法規遵從性╱與產品安全、標籤、廢物管理和環境標準相關不斷變化的法規,可能會給印刷產業帶來不少的挑戰。所以要及時瞭解法規變化,並確保遵守品質和安全標準至關重要。例如2030年、2050年全球碳排放、碳中和的要求。(見表2)
印刷產業面臨全球性問題
印刷產業面臨著全球性問題,以下針對印刷業永續性、數位化、更加自動化三個方向說明:
一、印刷業永續性
印刷業面臨著壓力,提高流程的透明度,需要時使其更具可持續性。印刷業提供更新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可以期待看到更多以永續為導向的產品。不僅對生態有益,提高產品品質,同時具有成本效益,面臨的經濟困難時期非常有價值。
印刷業的可持續發展,大致有以下幾點:(1)資源效率。(2)能源效率。(3)減少廢棄物。(4)遠端監控與維護。(5)再利用和回收。(6)永續材料。(7)減少有害化學物質。(8)生產優化。
二、印刷業數位化
數位化和電子商務在印刷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消費者對交貨時間的期望非常高。業務流程中繼續依賴印刷,重新考慮策略,數位化的方法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成本並提高效率。環保的選擇,是數位印刷發揮了作用,它產生的垃圾和污染物更少,更提供問題的可解決方案,使用更環保材料,從而降低客戶的成本。
與傳統印刷相比,數位印刷還提供更多的功能性,幫助公司特定的客製化需求解決問題。高級包裝或數位設計提供更多客製化功能,包括溯源條碼,意味著印刷數位化不僅為印刷業帶來了優勢,也為消費者解決問題。
三、印刷更加自動化
(一)印刷自動化的影響╱提高效率、提高品質、降低成本、靈活性、減少廢棄物。
(二)印刷更加自動化╱程式自動化時,管理工作的勞動力就會減少。透過自動化工作流程,印刷機可以提高硬體效率。加快印刷和印後加工速度,提高獲利能力。全天候處理訂單,印刷機能夠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承擔更多的工作來降低成本。印刷公司只要專注於關鍵流程的自動化,啟動流程的自動化進行微調。例如印刷、色彩管理、可變資料印刷、客製化印刷、裝置管理或整理等。
(三)印刷業常見自動化措施╱(1)工作流程管理系統:其已成為印刷業自動化的基石。(2)自動化印前:印前階段實現了顯著的自動化,從而能夠更快、更準確地處理作業資料。(3)數位印刷:數位印刷的興起,透過實現個人化印刷作業及將可變數據整合到印刷過程中,進一步推動自動化。(4)機器人和機器人技術。(5)自動品質控制:自動印刷系統通常包含影像處理系統和感測器,以進行即時品質控制。(6)預測性維護:這是印刷業自動化的另一個重要面向。(7)遠端監控和維護:技術進步使技術人員能夠遠端監控和維護印刷機。
(四)印刷自動化與永續發展的未來╱在技術和自動化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印刷業自動化對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提高效率、提高品質、降低成本、靈活性和減少浪費等好處。這些優勢不僅使印刷公司更具競爭力,而且邁向該領域令人興奮的創新道路。工作流程管理系統的引入到自動化印前和數位印刷的實施,印刷業已經利用自動化來簡化流程,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品質控制機制突破可能性的界限,提高生產力和客戶滿意度。預測性維護和遠端監控的前瞻性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停機時間,減少了資源消耗。印刷業的未來道路是明確的,繼續採用自動化作為保持競爭力、滿足客戶需求和減少環保問題。永續和環保的未來做出貢獻,印刷業的轉型正在順利進行,未來看起來比以往更光明。
(五)傳統流程數位化╱這可能是改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它在為實現效率和滿足當前期望鋪平道路上非常重要。這包括各種因素,例如人工智慧和設備學習的利用。這些方面都屬於工業4.0的範疇,在drupa 24上,關鍵焦點就是見證這一個轉變。預期目標可歸納如下:快速生產、消除人為錯誤、降低生產成本,包括人工、材料和浪費,縮短交貨時間,最短停機時間,達到最高質量標準,最終,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設備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印前解決方案早已整合到這一個過程中,以實現這些目標。PDF到印版轉換、色彩管理和軟打樣等元素構成此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如今,重點在於確保這種數位化工作流程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運行。因此,這是眾多新投資背後的驅動力,而在drupa 24上看到的第二個最重要的方面,與工業4.0解決方案在印刷和後期生產階段的實施有關。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宣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引全球各國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
在drupa 24上看到第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包裝解決方案」,具體來說,紙板包裝以旗艦為主。這是因為幾乎所有主要品牌擁有者、政府和社區都在推動制定國際法規。品牌擁有者也在制定具體的採購規定,這些驅動力,以及綠色公約等全球協定,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儘管當今許多領域已經開發解決方案,但紙板包裝為包裝產業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最簡單的途徑。因此,drupa 24將出現的關鍵詞是「可持續性」,這與上述「數位化轉型」及紙和紙板包裝解決方案密切相關。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1)透過開始自動化流程,來提高生產力和協助。(2)安全與符合法規。(3)分析與情報,決策是在數位化基礎上做出的,數位化的基石是知識,從數據中提取的知識。(4)靈活性、效率和永續性,印刷4.0的理論-印刷業的數位化,有一個目標:從客戶下單到產品交付的過程完全數位化、自主運作。製造和交付過程是數位化連結和自動化的。紙張供應商和印刷商、印前、印刷商和材料運輸之間的無縫流程:透過感官觀察填充庫存。(5)流動性。
另外,色彩管理在數位印刷中的重要性,為什麼色彩管理很重要?色彩準確度的作用,沒有色彩管理的挑戰,色彩管理:解決方案,色彩管理在數位印刷中的重要性。
AI人工智慧在印刷的應用
AI人工智慧已經很大程度上允許合成和利用大量數據(管理、生產等),以改善印刷生產流程和品質。設備、流程和電腦工具在不斷發展,使「人類」越來越容易完成生產任務。今天,操作平印機已經不需要成為100公斤的巨人了!然而,重要的是強調,人類在生產過程的實施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幸運的是,情況確實如此。這一點是很明顯,特別是供應商在購買新生產設備時提供的培訓中,擁有工具是不夠的;一個人還必須具備必要的人類技能,才能夠正確使用它。
人工智慧提高效率、創造力,包含自動化設計和佈局、大規模個人化、可變資料印刷、印刷作業分析、品質控制和檢驗、擴增實境(AR)整合、工作流程優化、環保印刷等要素。人工智慧在印刷業和設計中融合為創造力、個人化和效率開闢嶄新機會。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創新應用,進一步改變印刷業。人工智慧融入其流程和業務部門的印刷公司,從長遠來看將保持競爭力,並為客戶提供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順應客製化和永續發展的趨勢。
●AI人工智慧在本屆drupa 24展無所不在(圖片來源╱Patrick Roberge)
數位印刷提供解決方案
各種數位印刷功能是微妙的,數位印刷解決方案通常不能充分滿足所有承印物、各式組合和外形尺寸的需求。印刷產品的特殊要求,例如油墨持久性、顏色、套印清晰、摩擦係數、耐用性和可黏性,都會影響任何確定的數位印刷解決方案可以或不能做什麼。特定的印刷機限制,可能意味著某些事情可以在有限的數量或某些情況下完成,但不能大規模完成並保持成本效益。
數位印刷過去和現在都應該簡化、精簡和加速包裝印刷產業、印刷工藝和產品開發。數位印刷在需要顛覆的領域最為成功,包括樣品、模型、顯示器和超短版印刷。然而,為了進入大部分市場,數位印刷需要與類比印刷日復一日地表現出色。數位印刷已逐步提昇品質,以提供當今市場認可的品質、生產力、可靠性、設備預期壽命和成本結構。不同生產工作流程,已經發展到以不同效率水平滿足不同產品要求。數位印刷必須做得更好或不同,才能提供比傳統印刷更多的價值。數位印刷必須考慮宏觀趨勢和未來的需求,這些宏觀趨勢要求包括快速周轉、短期運行(出於許多不同的原因)、供應鏈效率、電子商務、輕量化、可持續性和自動化,這些都可能使數位解決方案在未來更具吸引力。
數位印刷的主要問題是與傳統印刷相比,確定運行長版的生產成本。為了讓數位化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獲勝,它必須超越耗材成本,著眼於降低整體價值鏈成本,包括運行成本、維護、資本、使用壽命及任何其他可以簡化的步驟或部分。一般來說,數位印刷在支援所需資本和基礎設施的整體解決方案,其在攤銷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當然,對於已確定的部分市場,數位印刷可發揮作用並增加價值。然而,為了完成更大的工作量,數位化必須增加新的價值或改善成本結構,以便與優化的類比工藝競爭。
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希望這有助於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進,以擴大數位可以增加價值的市場區隔。透過這些解決方案,他們正在解決更廣泛的價值鏈問題,減少步驟,並提高整體經濟性,而不僅僅是解決印刷的問題。
對倡導數位印刷及改變印刷產業可能性的人來說,進步的速度既令人鼓舞又令人失望。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要實現價值鏈所有成員都需要的全面轉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些改進和全新的解決方案來得不夠快。看到drupa 24上宣佈和展示的內容,可進一步推動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這將是令人興奮的。
技術本身不是一種手段,商業計劃或商業理念的經營模式,則需要優先於任何投資。強烈建議大家走出去,探索未來的市場機會在哪裡出現?印刷品的使用地點要多得多,創造力奠定印刷業的先河,從drupa印刷展覽、研討會或活動中的印刷應用程式中汲取靈感。也希望大家能在此次觀展中收獲更多。
●世界知名數位科技大廠,都不會缺席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刷展,睽違8年將帶給大家更多的創新及期待(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各種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可持續性的印刷方法和實踐,在drupa 24展隨處觸目可及(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印刷標準
2024-08-19
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
商業邏輯的概念
從前朋友跟筆者討論一個商業邏輯「人無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廉」,但遇到人廉時,我們要如何應對?因為當時合版業界就是不斷地競爭殺價,抄襲對方的價格再往下殺。剛踏入合版印刷領域的筆者,想說這還不簡單,那就是「人廉我更廉」!我們還曾經創下一盒名片只要$4.99元的超低價!
但後來才發現,光買紙的成本每盒就要$5.5元,還要印刷、裁切、送貨到客戶處,我們在做什麼呢?看似有面子但失了裡子,訂單變多但其實白忙一場。
於是十幾年前,筆者決定反轉合版印刷的形象,從此,不再在價格上琢磨,而是用心做好品質,建立「人廉我優」走出自己的路!這十多年來,只貫徹一個工作目標「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達成獲利」,我們建構了這樣的能力與客戶想要「又好又快又便宜」互相搓合。
品質的真正定義
專家曾經說品質有三種,第一種沒品質、第二種顧品質、第三種有品質。「沒品質」意思指的就是沒有標準,一般就是指合版印刷,色差正負10%為正常現象,來回之間差距就20%,不懂的客戶即使覺得顏色差很多,也只能摸著鼻子回去。
「顧品質」,每間獨立版廠都講自己是顧品質的,但它的品質是以協商為主,發現有問題會停下來詢問客戶要不要調整,把問題還給客戶,若是版不準、色樣有問題,下機還會加收上機費。而「有品質」就是要印刷標準化,這個議題雷聲大雨點小,說很容易但做到很困難,要如何在印刷廠落實,是需要執行相當多的細節,這也是為什麼市場上真正有品質的印刷廠寥寥可幾。
印刷九大問題與兩大痛點
一般印刷所常見的九大問題,其中五大問題都是來自人工操作所造成的情形,像是套印不準、髒點、刮版、色差、背印等;比如說師傅需要做的事就是手動套十字標,然後放大鏡在那邊看正反穿刺看有沒有準,再用肉眼檢查印件有沒有髒點或刮版,然後用肉眼比對色樣,手動調整顏色,這麼多的動作下來,但後來發現師傅每個人操作的結果都不一樣。另外就是數量不足、色不均、鬼影、打樣不準等。
這些印刷問題所產生的兩大痛點之一就是「顏色沒有標準」,第二個痛點就是「責任的歸屬不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呢?這就是生產線採用衛星工廠的方式,封面拉出去上光後又拉去裝訂廠裝訂,這中間就會產生加工耗損,或是印件在移動中造成摩擦背印,這就很難判定是在哪個環節的責任,到底是客戶、印刷、加工廠所要承擔的。
卡之屋如何實踐:準則-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
筆者建立卡之屋以來,這十多年只貫徹一個工作目標:「以最好的服務、準時交好的貨、達成獲利」。近兩年已經把工作目標改成工作準則了,因為我們已經把良率與準時率推進至99%,並維持住在這樣的水準。
這樣的工作標語,我們有去定義,「最好的服務」是什麼?推出了十大免費服務,預測客戶的需求,先把對應需求的服務先準備好,讓業務出去面對客戶時,隨時都能解決客人的需求。
「準時」是什麼?跟客戶議定好產品的交貨日期與時間準時交貨,產品依出貨方式像火車時刻表一樣,都制定時間且各部門依時刻表準時完成,門市可九點取貨,卡之屋送貨下午一點出車,貨運下午四點寄出。
「好的貨」是指什麼?之前每次客戶要退貨時,門市客服總是會拿密密麻麻的完稿須知,就像是信用卡的條約一樣,就說這裡有寫是客戶自己沒注意,所以不能退貨。但筆者告訴客服不能這樣,我們要把完稿須知變成退貨標準,依標準檢查客戶的檔案,並告知哪裡有問題而不是推給客戶,所以制定合版業界首創的合版十大品質標準與型錄十二大品質標準。即使客戶剛開始不太相信,但是我們還是認真去執行,直到現在,客人自己都會幫我們背書,卡之屋講話是真的,品質滿意保證大家都會寫,但只有卡之屋才是真的做到了。
卡之屋如何實踐:方法-制定SOP與工作目標
雖然公司認真做了SOP,至少有幾百條的SOP,但要有「使用」才是真的,否則只會淪為一堆文件!因此,系統還製作了知識庫的功能,讓工作人員操作上只要遇到問題,就可以隨時查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為SOP是需要同仁不斷優化內容與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只把SOP印出來放著就有用,這就是很多公司即使有了SOP,為什麼還是做不好的原因。
卡之屋依據科技、準時、品質、服務建構了十大管理系統,內部有建構一個團隊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開發了印刷用的生產管理系統,管理的核心都在此系統中。從數據庫中延伸出進度監控與同仁的績效系統,在七大廠區中都有一個進度管理跟績效管理,隨時讓師傅看到現在的個人績效是多少,今天上班四百八十分鐘,那現在的生產力應該有多少達成率在哪裡。當同仁習慣用高效率在生產,公司也相對提供優於加班費的獎金作為獎勵。
在人才培育上,則以工作態度、技能表、績效制度、分紅制度做為選才、育才、留才的關鍵。建構分紅制度為其中最重要的,結合我們是一個團隊,要一起去賺錢的工作目標,員工才會跟公司同一陣線,公司要賺錢才有盈餘與大家分享,分紅依同仁的貢獻度分配,把這樣的目標強化深植在每位同仁身上。
而在品質部分,則導入印刷評分系統,結合智能化、自動化的印刷機,讓師傅操作大幅降低印刷九大問題中的五大人工操作問題。另外廠區還有執行內部的工作準則,「上製程負責準時交好的貨給下製程,下製程負責稽核上製程」,讓同仁自我管理學習與相關部門協商,建構了全廠區全員品檢的系統。
解決印刷九大問題與兩大痛點
首次接觸Komori印刷機的時候,發現有關印刷的軟體與自動化設備,連業務都搞不清楚時,筆者就非常肯定要買!為什麼要買?因為我不懂印刷!踏入印刷領域的第一步就是希望透過電腦化來操作,決心要用電腦去導入印刷行業。全廠區的印刷機都全配全自動色彩導航系統,印刷機的PDC掃描後會回饋數據給印刷機,解決肉眼對色因人而異的問題。採用PDF比對系統,第一張印樣掃描後與PDF比對,檢查刮版與髒點並顯示在螢幕上,師傅就能知道那裡的顏色有問題要去追回第一張的顏色。還有十字標自動對準,師傅不用再用放大鏡看跟調整半天。另外,趁疫情期間還研究去鬼影系統,當產生鬼影時就啟動去鬼影機制解決。
而如何解決兩大痛點之一顏色沒有標準,卡之屋從印前、數位機到印刷機都只有一個標準ISO-12647,去年找到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學習G7認證,更是打通任督二脈,把色彩管理的最後一哩路走完。
有客戶問說你們公司怎麼什麼都要做,是那麼好賺嗎?其實不是,前面說的兩大痛點其中之一就是責任歸屬不明確,因為裝訂廠無法要求我們想要的品質,所以卡之屋建構了七大廠區,一條龍的生產線。騎馬釘跟膠裝都是用撿頁的,先裁切好再撿頁裝訂,做合版的裁切師傅技術都很厲害,名片出血都只有1mm,當裁切的精準度夠,裝訂出來的品質就會好,卡之屋遇到接圖或頁眉色塊都是對齊色塊裁切,外面是沒有這樣的製程,因為這樣是沒有產能的。
所見即所得-從螢幕到數位樣到印刷品都能得到接近的結果
印刷業者常講模造紙跟銅版紙印出來的顏色不一樣,不能拿銅版紙的打樣去比模造紙,但自從學會了G7認證,便破解了前述的困擾,將色彩管理往前推進至「螢幕軟打樣」,從此打通任督二脈!使用G7的好處,就是不同紙張可以得到色相相同的印件。
我們在門市增設了標準看色螢幕,導入銅版紙與模造紙的色彩描述檔。把客戶模造紙的印件,使用螢幕的模造紙色彩描述檔比對,顏色很接近。從此,業務就像擁有超級星星的能力一樣,當遇到客戶對顏色有問題,就在標準色螢幕打開客戶的檔案,從螢幕模擬紙張印刷顏色,馬上就能讓客戶提前預見印刷顏色,去調整設計。有的客戶不方便到廠看印,業務也會使用標準看色螢幕,讓客戶提前看到印刷成品的顏色,做檔案的調整。
所以結合ISO 12647+G7版調+水晶網點+HUV印刷,打造出印刷品質的天花板,讓印刷不僅標準化更精緻化,創造印刷印藝的巔峰。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卡之屋準備好了!
https://www.cardhome.com.tw

包裝未來
2024-08-19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暨設計印象雜誌主辦、九大印刷公會暨包裝社團協辦的「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為主題之印刷包裝產業論壇,已於今年4月26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大樓201演講廳舉辦。該活動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教授主持,並由筆者先以認識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產業環境、產業規模與市場趨勢,認識國際印刷包裝市場及機會,並探討台灣印刷包裝產業何去何從?等議題做引言,再邀請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談論「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精益管理再升級」;山水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談論「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談論「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談論「邁向drupa 2024之路-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這些議題也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未來發展,必須要關注及努力的方向,整個研討會共計約有140位報名參與,可說反應相當熱絡且成功。
●論壇活動主持人、引言人、主講人,上排左起依序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設計印象雜誌發行人黃義盛、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
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市場與現況
一、是否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2022年是全球相當動盪的一年,從新冠肺炎、俄烏戰爭、中美衝突持續、通膨問題、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包容性經濟、數位信任、能源危機、地緣政治新秩序、老齡化議題等等,加上貨幣緊縮、利率調升、強勢美元及股匯市大幅的波動等,都讓全球產經充滿著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這就是標準的霧卡(VUCA)或混沌現象,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就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
2023年全球持續紛擾的情緒,新冠疫情變常態化,即使經濟逐漸改善與通膨問題趨緩,但生活沒讓人感到輕鬆,加上以巴戰爭爆發、南海爭議不斷,地緣政治衝突反而加劇。印度及東協國家崛起、極端氣候天災不斷、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重建、中國供應鏈外移帶來的經濟困境待解、全球愈來愈窮的經濟等現象,混沌現象依然存在,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品的一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哀嘆這痛苦又不公的生活處處可見。
進入2024年,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不可測,美國總統選舉又帶來變數,而因少子化帶來的全球性缺工,只有依靠移民是主要解決方案;全球供應鏈重組,分散採購(中國+1)、近岸外包(當地供應)、數位化與低碳化、協同能力等已成為發展趨勢;高成本與高物價時代來臨,尤其再生能源、減碳及碳邊境機制(CBAM憑證)、減塑等都驅動企業成本增加。面對這些產業環境,哈佛商學院教授Bill George提出霧卡現象(VUCA 2.0)全新定義,領導人要制定願景(Vision),要雙向溝通了解(Understanding)、要勇於(Courage)決策、要適應(Adaptability)嶄新的戰略及計畫,進而可以來因應不可預知的未來。(見圖1)
●圖1:2024年是混沌現象的新時代(New Era),台灣面臨的是地緣政治、通膨、國家意識混亂、黨爭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自貿協定、供應鏈、貧富差距等問題
台灣企業面對的環境更是艱辛,夾於中美兩國衝突的中間,加上國家意識混亂、兩岸政治問題難解、國內黨爭混亂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M型化社會(中產階級消失)讓貧富差距擴大、自貿協定(FTA)有待突破,台灣+1讓產業再度外移,減碳、碳稅及碳權交易與通貨膨脹等等變數。但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19世紀知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現象社會處處可見,大家都要勇於去面對及承擔。
在今年4月中的一場演講,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提到:21世紀的20年代是轉型的年代,鼓勵政府及企業,加速綠色與數位轉型來重振經濟及產業成長,綠色轉型是一種變革性的投資(包含再生能源、生態循環等),帶來經濟、健康和環境效益。而數位轉型正影響著製造業到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加上最近的人工智慧(AI)發展,將會加速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也會影響到全球約40%的就業機會。
面對新時代的不確定性,企業還是要勇於做出明確的決策,專注與堅持往前走是必要的,機會是要經歷挑戰才會達成的。
二、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全球化趨勢驅動著過去30年來供應鏈的快速發展,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但供應鏈最關鍵的是資通產業,台灣廠商就成為最關鍵的地位,這當中包括半導體、光電、資通產業佔全球市占率約70%,晶圓代工台灣為全球第一、IC設計產值世界二、個人電腦產值占全球第三。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來晶片法案、加上新冠疫情(COVID-19)、俄烏戰爭等,引起原物料斷鏈,導致能源、金屬、食品飆漲,引發全球通膨情形;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問題,由以巴戰爭、紅海危機、南海及兩岸爭議等,都造成供應鏈安全遠勝效率。而供應鏈重整及由中國外移至東南亞、印度及墨西哥,全球保護主義重啟,自由貿易已死已是全球話題。
從2020年的全球氣候協定(COP26),更讓全球供應鏈感受到減碳是優先議題,國際企業及品牌客戶紛紛宣示,包括在205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倡議(RE100)企業,全球已超過400家(2023年9月底止),台灣也有31家。2050年全球宣示淨零排放國家約有140個,加上歐盟探邊境(CBAN)在2023年開始試行,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未來的碳稅、碳費與碳交易對經營的影響,都將是企業要認知的事,而商品的碳揭露更要學習,而減碳已成為產業的關鍵競爭力。
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18億美元,其中屬於供應鏈市場的印刷包裝品約占75%,相對於台灣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僅僅約7.6億美元,可以看到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的機會是很有潛力的。而談到中國供應鏈印刷包裝市場中,最大的獲利者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其2022年的營業額是163億人民幣,也是中國最大的印刷包裝企業,供應鏈相關業務額占約75%以上,過去的發展前五大客戶占營業額的45%~80%間,但前五大客戶中,總是會有2~3家台商,第一大的客戶就是鴻海科技。
再談供應鏈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2023年台灣總出口額衰退約9.8%,也影響到經濟成長僅僅約1.41%,主要原因是屬於供應鏈的資通產業,因為品牌客戶調整庫存,訂單減少所致。2022~2023年間,台灣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72萬噸(-15.5%),主要原因也是輕工業外移,產業結構以半導體、資通產業為主,這跟庫存調整的供應鏈也是明顯的相關。而過去10年,台灣印刷包裝發展受限,更是業者沒認清供應鏈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與台灣供應鏈服務商有連結關係,而失掉掌握市場發展的機會。(見圖2)
●圖2: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到供應鏈服務,是以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在2023年,設計印象雜誌6期專欄,每篇內容都提到供應鏈服務,其中一期特別就供應鏈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綠色材料與循環經濟、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雲端色彩管理與印刷品質管控等相關議題,都有深入報導。
全球供應鏈服務正在重組,地緣政治風險考慮下,成本、可靠及韌性並存,數位化與低碳的雙軸轉型正在加速,品牌商要求中國+1或台灣+1的供應策略勢在必行,東南亞、印度與墨西哥則是主要贏家。但供應鏈重組也是一個轉機,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關注全域與佈局,與上下游產業提升協同能力,也考慮與東協國家產業間的策略夥伴關係,學習專業的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的技能,希望能夠有機會掌握到這個發展的機緣。
盤點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
一、供應鏈調庫存,讓台灣出口貿易額劇降9.8%,2023年台灣GDP增長僅約1.41%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僅約1.41%,這是因進出口額嚴重衰退,以美元計出口額較2022年減約9.8%,進口額減約17.9%,民間投資也減約11.6%,還好新冠疫情常態化後,民間消費增約8.32%,才讓2023年GDP有1.41%的增長,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高達約2.5%。若比較2024年與2023年第一季資料,出口額增約12.9%,進口額增約3%,讓第一季台灣GDP增長高達5.57%,中經院就調高2023年GDP增長至3.38%;但第一季的台灣CPI約2.33%,預估全年約2.49%,遠遠高於原來預估的1.8%。(見表3)
以台灣出口地區分析,2024年第一季,中國及香港占總出口額約30.84%,但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0.9%,對美國出口額占約22.32%,較2023年同期增約57.88%,對東協10國出口占約20.19%,較2023年同期增約33.45%,對歐洲出口占約8.49%,較2023年同期減約5.9%。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報告,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約3.2%,與2023年相仿,但已開發國家增長率約1.7%,高於2023年的1.6%,而2024年開發中國家的GDP增長率約4.2%,較2023年的4.3%微降。就個別國家GDP分析,美國由2023年的2.5%增至2024年2.7%,歐洲地區則由0.4%增至0.8%,日本則由1.9%降至0.9%,英國則由0.1%增至0.5%,中國則由5.2%降至4.6%,印度也由7.8%降至6.8%。
二、2023年造紙業營收衰退約13~20%,紙加工衰退約11%,印刷業衰退約1~5%,出版業持平
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2023年造紙業產值約762.4億元,較2022年減約12.8%,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1億元,較2022年減約10.0%,印刷業產值約865.1億元,較2022年減約1.1%。但根據台灣財政部產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造紙業營業額約687.0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6%,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356.2億元,較2022年減約10.5%,扣除製版的印刷及加工營業額約1,046.6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4.3%,出版業營業額約440.3億元,較2022年持平。(見表4)
根據海關進出口及產銷量值資料分析,2023年的木片及漿價跌約10%,廢紙價跌約32.9%,而2023年紙及紙板的產量僅降約3.8%,產值則降約12.8%,也就是紙價跌幅約5.7%,其中瓦楞紙箱價跌幅約7.3%,紙板價跌幅則高達16.8%,道林紙及生活用紙價基本持平,這對印刷業的成本也有明顯降低。
再分析過去13年(2011~2023年)的產業市場趨勢,紙業產值由913.7億元降至762.3億元,降約6.3%,紙加工業由807.8億元增加至1,012.1億元,增約25.3%,印刷業則由905.1億元減少至865.1億元,減約4.4%,合併紙加工及印刷產值,13年內增加約9.6%。而就內銷值分析,2011~2023年間,紙業由591.7億元降至553.3億元,減約6.5%,紙加工業由697.4億元增加至909.5億元,增30.4%,印刷業由795.8億元降至747.4億元,降約6.1%,合併紙加工及印刷內銷值,則增加約11%。(見圖5)
●圖5:2011~2023年紙業、紙加工業、印刷業產值(上圖)及內銷值(下圖)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產銷統計)
三、國際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由中國海關資料庫查詢顯示,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9%,但比2019年的165.8億美元增約31.2%。其中2023年出口項目超過10億美元,有書籍、商業印刷、紙容器、筆記本、標籤、其他紙品及IC卡等;而超過5~10億美元間有兒童圖書,其他品項幾乎都超過1億美元;而出口最多的品項為紙容器,約有64.6億美元,其次為其他紙品,約有49億美元,兩者合計占52.2%。另外跟供應鏈服務有關的印刷包裝品項,2023年出口共約144.8億美元,占總出口值的66.6%左右,較2022年的160.7億美元減少約9.9%。(見表6)
過去13年資料,明顯指出台灣印刷包裝市場被困在內需市場,還好紙加工業每年有2~2.5%的增長。但單就2023年中國外銷印刷包裝品額換算成台幣約6,850億台幣,是台灣印刷業產值的7~8.5倍,或是台灣印刷及紙加工業總產值的3.6倍。以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僅約中國的3.5%,如果能增加至10%,出口額約21.8億美元,那台灣產值可增加約445億台幣,那印刷業產值可增加約51%,或印刷加紙加工業可增加23.7%,所以國際市場當然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而就中國印刷包裝品2023年出口的前15個國家分析,其中美國約有45億美元,澳大利亞約10.9億美元居次,5~10億美元間的有香港、英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及新加坡共6國,第9~15位國家分別為荷蘭、加拿大、德國、泰國、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及韓國,其外銷金額約在3.7~5億美元間,15個國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67.4%。以2019~2023年資料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增約31.2%,但越南增加71.2%、馬來亞增加108%、日本增加86.6%、泰國增33.6%、沙烏地增154%、菲律賓增84.2%,可見對東協國家出口增加是很快速的,這也與國際供應鏈往東協國家遷移有關,相關的印刷包裝品還是要依賴中國供應,相對的這15個國家,都是我們未來潛在的目標市場。
四、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贏家: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在2022年營收約163.6億人民幣,是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大第一名,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乾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運營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比較2022年及2013年財報,營收增加搭約6.3倍,毛利率由30.1%降至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材料成本由40%降至46%,用人費用由15%增加至17%。
2002年創業的裕同包裝科技,主要的客戶都是供應鏈的相關廠商,由遊戲機、電腦周邊、伺服器、手機、消費性電子、移動網路等,後再轉型到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等。在2011~2015年,前5大客戶占營收約63~70%,其中富士康(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資通等都是台商,前5大約有2~3家台商。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是股東,所以說裕同包裝科技的崛起,是跟以供應鏈代工產業的台商是密不可分的。(見圖7)
●圖7: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是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受益者及贏家
但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了解到,只有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需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加強加工技術能力及自動化的生產環境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能力。台灣的印刷包裝業者,由裕同包裝科技的個案,我們使否有了解到成功企業的機緣及作法?也體會到「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
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路徑
一、路徑1:標準化流程讓精益管理再升級,五年來台灣印刷包裝業品質提升甚大
在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就此筆者給了三個期待,期待台灣有更多的印刷企業通過印刷標準化認證,進而提升印刷品品質;期待滿足回流台商的包裝及印刷品外銷品質需求,同時能帶動台灣印刷品的外銷機會;期待培養更多的印刷標準化認證專家,除了提升台灣人力資源外,進而把印刷標準化服務業務發展到東南亞國家,這對東南亞的市場拓展是很有幫助的,這也符合政府的南向政策。期望這是台灣發展印刷標準化的里程碑(Hope it is a milestone for the industry to go further),這也是時代雜誌亞太區技術總監Mr. Nelson Luk演講帶來的鼓勵。
五年過去了,Idealliance台灣每年至少舉辦2次色彩管理研討會,以及1~2次專家培訓。截止2023年10月底,Idealliance台灣G7認證專家由2018年的14位增加至65位,Idealliance台灣G7 Master認可企業由2018年的19家增加至56家,同時也新增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可專家23位,以及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證企業3家。這些認證的企業或專家,也涵蓋到印刷廠、學校、設備及材料商、其他相關行業等,對色彩管理國際標準、印刷品質管理水準的提升是很有貢獻的,這成績比起台灣過去20年間,推動色彩管理(CMS)有數倍的成效,這些功勞當然歸功現任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值得鼓掌。(見圖8)
●圖8: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取得G7台灣代表,深受業界幾個期待
推動G7色彩管理標準化後,也建立生產人員及全廠製程標準化管理的正確觀念,卡之屋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就提到,ISO+G7標準化管理,打通了卡之屋工作流程管理的任督二脈,讓與客戶溝通印刷品質有客觀基礎。而且同一檔案,可以得到顏色一致的螢幕軟打樣、數位樣、印刷品,舊檔加印時能達到相同的品質,螢幕軟打樣不需要看數位樣或到廠看印,這結果也讓印刷業的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再升級,在這次的研討會,陳總經理就推動G7標準化的實務經驗分享給大家。
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在推動印刷色彩管理標準化,取得很好的成就,讓台灣印刷業品質接軌國際,當然也期待有助於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拓展。
二、路徑2: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的全球產業趨勢,包括實踐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品牌商及國際供應鏈的綠色承諾及行動都全面啟動,例如DELL、惠普(HP)、蘋果公司(Apple)、沃爾瑪(Walmart)等,在減碳、使用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減塑都有明確的目標及具體作法。而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更嚴格的綠色法規(碳排、減塑等),來實現這些承諾,2023年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便是一例,這將是啟動國際貿易類似關稅的新機制。
根據全球最大的資訊管理商SAP提到,現代的永續供應鏈包含綠色、透明及循環等三大要素,綠色供應鏈流程包括產品設計、材料尋源、製造、物流,以及生命週期末端的產品管理。而企業在貨物與勞工來源及端到端的供應鏈實務方面,應該公開揭露相關資訊的能力和意願,在循環供應鏈中,產品會分解或縮減為原料形式,再製成可銷售的產品,讓企業既可達成回收的環境效益,也能回收過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而在實現永續供應鏈必須要靠協同作業(Collaborative),發展最佳技術、制定一致的標準且讓消費者了解是必要的。
綠色印刷包裝正處於風頭,印刷包裝業者應該重視這些議題,共同探索及尋找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來開創未來商業模式與價值,才能滿足國際印刷包裝供應鏈市場的需求。相關的議題探討包括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邁向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之路、如何節能減碳救地球,並要揭露碳排放資訊,落實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與永續發展,這已是印刷包裝國際市場關鍵的競爭力;但要架構完整、務實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及解決方案,包括設計、材料、製程、設備、產品及物流等,是有待產業間共同協同作業及努力才可達成。(見圖9)
●圖9: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就以「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為題,無私分享他的知識、經驗給業者參考。也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加快腳步,就滿足國際供應鏈品牌商的要求,在綠色設計、環保新材料(可回收、可裂解及可堆肥等)、綠色製程、減塑、綠色能源(太陽能設施)、節能減碳、碳足跡管理、色彩與品質管理、雲端服務、ESG及其他認證等找到解決方案,架構對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競爭優勢是必要的。
三、路徑3: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需要產業聯盟與協同作業
台灣有約8,000家印刷相關業者,以年約1,000億的市場規模估計,平均每家僅約1,250萬元的產值,即使年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的業者可能不到5家,而在中國至少有150家,這樣規模是很難有國際的競爭力。以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供的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包含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一般企業是不可能做到的。
品牌客戶對於提供印刷包裝服務商的一站式服務(One Stop Shopping),相關產品包含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一站式的整合服務,要求很多綠色設計的解決方案。並以實現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依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所以相關的認證、資訊公開揭露(ESG、碳足跡等)報告、綠色製程解決方案等,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規模的印刷包裝廠,就必需要產業聯盟、合作或協同作業,提供完整的服務,才有機會接觸到國際訂單。
要接軌印刷包裝國際供應鏈服務,完整的印刷包裝服務解決方案、提供整合產品的服務、國際競爭性的產能及成本、完整的數位服務平台、在地化暨區域化的供應能力、綠色印刷及包裝解決方案(綠色材料、製程、再生能源、減碳及減塑等)都是必要的。而以台灣中小型印刷包裝規模,只有透過合作、策略聯盟及協同作業,才有機會掌握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而策略夥伴及協同作業的合作思維有三,包括:
(一)要建立與品牌客戶供應鏈合作的關係,跟著客戶走,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這是比較簡捷的路徑,由中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二)以A-Team來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過去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成功範例,就是一個值得印刷包裝業者學習參考的。
(三)台灣加1已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另一思維,尤其是擴大東協國家合作夥伴及市場機會,現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精益管理的經驗,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
為了讓大家認同產業協同發展的理念,我們邀請《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就「協產業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做專題演講,提到《設計印象雜誌》願景(Vision),架構產業平台、探討產業經濟及發展、提供國際產業資訊及服務,開拓國際視野及海外產業連結、推動印刷包裝相關產業間的協同服務,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見圖10)
結論
過去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推動G7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對印刷包裝品質管理再優化,整體的精益管理再升級。而國際供應鏈服務的趨勢,全球品牌客戶都處於綠色風潮環境中,積極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所有印刷包裝業者,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誰能滿足客戶需求,誰就是贏家。
就產業經濟分析,國際供應鏈印刷包裝服務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唯一發展之路,但要面對國際供應鏈市場與競爭,品牌客戶需要的規模產能與競爭成本,專業的服務與技能,這有賴於上下游產業及同業間的協同作業與合作,所以要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男兒當再自強」。

包裝未來
2024-08-16
香港貿發局四項展會精采落幕
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禮品展)、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印包展)及首屆香港奢侈品包裝展(奢侈品包裝展)已於今年4月27~30日圓滿結束,連同香港國際授權展(授權展),四項貿易展覽總計共吸引來自128個國家及地區、逾60,000名買家親臨參觀採購。當中禮品展約35,000名買家、印包展及奢侈品包裝展逾10,000名買家、授權展逾15,000名買家;非本地買家主要來自中國、台灣、美國、日本及韓國,可見環球買家踴躍參與四月的商貿盛會。與授權展同期舉行的亞洲授權業會議,亦邀得近30名國際授權業翹楚,分享環球授權業趨勢及增長動力等業界熱門議題。四項貿易展連同亞洲授權業會議,將有助於推動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及知識產權貿易發展。
四項展會協助業界開拓商機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禮品展、印包展、首屆奢侈品包裝展,以及授權展匯聚創意產業及授權業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連接潛在合作夥伴。在中國「十四五」規劃下,香港作為國家的文化推廣交流中心,以推廣中華文化到海外為目標;本屆禮品展及授權展的文創內容非常豐富,大會特邀多家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參展,廣受買家歡迎。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的「走塑」政策剛於今年4月22日生效實施,印包展、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均迎來眾多本地買家採購環保包裝,助業界開拓商機。她續指出,香港是享譽全球的採購樞紐,四月貿易展雲集來自歐美等傳統市場;中國、東盟及中東等新興市場業界人士,加上貿發局提供線上線下洽商平台,助業界盡握四月採購黃金檔期的商機。
六成受訪者預期銷售額上升
主辦大會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禮品展期間,訪問約870名參展商及買家,六成(60%)受訪者認為,其產品的整體銷售額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會上升。38%受訪者認為,今年經營上最大機遇為新興市場的需求上升,其次為消費能力復甦(33%)及電子商貿帶來的新商機(30%);最大挑戰依次為環球經濟波動(49%)、通貨膨脹(34%)及匯率波動(33%)。
在開拓市場方面,北歐及西歐(27%)、北美洲(27%)、東盟(22%)和日本(14%)等國家及地區則較受歡迎。產品趨勢方面,受訪者認為環保(60%)、緊貼潮流、時尚(40%)及高科技(31%)等產品特性是禮品及贈品市場的三大趨勢。至於環保禮品(16%)、小型擺設及裝飾品(16%)、玩具及嬰兒用品(16%)則是他們認為最具備增長潛力的禮品及贈品。
●香港貿發局與香港印藝學會在印包展合辦第35屆香港印製大獎啟動禮,以助策動業界發展,亦為印製業注入新動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中)、香港時尚家品家紡展及香港貿發局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左2)、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右2)、香港出口商會會長孫榮聰(左1),以及創意創業會會長莊詠琳(右1)於展覽首日舉行的交流酒會上,與一眾嘉賓為第39屆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第21屆香港國際授權展揭開序幕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王冠男(左2)、香港印刷業商會會長梁兆賢(右2)、香港數碼印刷協會會長陳德輝(左1),及香港印藝學會義務秘書荊培育(右1)出席4月28日舉行的交流酒會,為第19屆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及首屆香港奢侈品包裝展揭開序幕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右5)、香港時尚家品家紡展及香港貿發局香港禮品及贈品展籌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左5)及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右4),連同一眾嘉賓,於香港國際授權展首天與卡通授權角色合照
展覽回應市場各大趨勢需求
香港是首屈一指的禮品採購樞紐,禮品展廠商亦緊貼潮流,加入文化創意設計。當中丸真香港公司推出設計獨特的食物造型小袋子,在歐美熱賣,該公司期盼透過展會助產品進軍亞洲市場,結果喜出望外。丸真株式會社董事兒玉祥子(Shoko Kodama)表示:我們將展位變身成為超市,吸引大量新買家,當中七成來自歐美,其餘來自東南亞,他們的反應非常正面。除了結識20至30個潛在分銷商,首日已接獲來自現有分銷商總值5萬美元的訂單,預計四日展期共可以獲得20萬美元訂單。另外首度參展的景德鎮瓷器製造商盼藉禮品展推廣手工製作、獨一無二的瓷器藝術品,其產品獲得香港、印尼及新加坡收藏家的青睞。
印包展香港展商迅特亞洲公司在港經營20多年,近年主力發展中國及香港市場。其亞洲區經理張毅聰分享:我們是一家瑞士切割公司的分公司,參展超過十年。展會首兩日,接觸到近30位買家,分別來自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及印度等。估計可在展會獲得500至600萬港元的銷售額,展會亦讓我們兩位舊客戶重新建立聯繫。另外,再度回歸的韓國展團亦收穫豐富,當中提供環保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參展商Sangil Eco & Paper Bag Co., Ltd經理Jae Hyoung Kim表示,結識到來自智利、中國和歐洲大型商場的潛在買家。
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匯聚更多的奢侈品包裝,提供買家採購。香港參展商瑩思國際公司創辦人陳岐說:我們首日便已經接觸到20至30位新買家,同時亦透過Click2Match與五位買家建立聯繫,他們分別來自墨西哥的包裝公司、韓國樂天集團、台灣伊莎貝爾食品公司、中國一家珠寶首飾公司,我們期望在展會獲得20至30萬港元的訂單。
一站式商貿平台增協同效應
買家方面,南非電視直銷市場營銷公司Verimark(Pty)Ltd營銷代表Pierre Lombard指出:已經於禮品展找到14家自設工廠的潛在供應商,並將與兩家玩具工廠達成價值15萬美元的交易。我樂見許多智能手表、身體按摩槍、家用健身設備和微纖維浴巾的創新設計,稍後將下訂單。另外,來自美國的買家Time Products International代表Connie Tsang指出,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實用性是市場趨勢,她透過Click2Match結識幾位環保產品供應商,將與一家印度供應商達成交易,採購價值1萬美元的環保袋。
越南買家Nam Xanh Joint Stock Company行政總裁Quan Luong Le表示,於印包展及奢侈品包裝展中物色不少供應商,他分享:第一天已接觸15家中國供應商,主要來自廣東、深圳和徐州。我們將鎖定三至四家供應商,預計首次訂單約為5千至1萬件絲帶、玻璃瓶和禮品盒,金額大約4至5萬美元。另外,捷克買家、來自Dekos Packaging Solutions公司的董事總經理Martin Dusanek主要採購綠色及高端定製包裝產品,成功結識中國及韓國供應商,預計採購總值為5萬美元。
四項貿易展以「展覽+」線上線下模式舉行,除了實體展覽外,買賣雙方可透過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繼續商談合作。
香港貿發局 https://www.hktdc.com
●貿發局於禮品展卓越廊設立「DesignInspire in Motion品牌及設計專區」,帶來15家香港參展商,推廣其專業品牌策略及設計顧問服務,為香港、中國及海外客戶提供創新而實用的設計方案
●禮品展特設文創體驗區,帶來超過30家展商,當中包括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的2024年「中國文化和旅遊IP授權系列活動」的中國禮物主題區
●首屆奢侈品包裝展匯聚美食、化妝品、美酒、鐘表及珠寶等奢侈品包裝及創意方案
●印包展帶來重臨香港的韓國展團,展出多項包裝印刷的熱點技術及環保包裝方案

設計創意
2024-08-16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計畫緣起.競賽概述
邁入第十七屆的TISDC「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自2008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承辦,迄今已成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大型學生設計競賽之一。
2023年以「Compassion╱惻隱之心」為主題,透過將心比心、溫情關懷的意涵,期許學子們運用人性善念的設計思維,藉此讓世界更臻美好,更呼籲實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
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普世價值。
該競賽共有「產品設計」、「視覺設計」及「數位動畫」三個類別,向世界各地的學生徵件,吸引來自全球56個國家地區、1,161所校院系所,徵件數量高達18,367件作品參賽。
該年度的線上初選共為期7天,經過產品設計類42位評審、視覺設計類42位評審、數位動畫類28位評審評選,並請三類領域專業設計師做為召集人,隨後專業評審團共挑選出741件入圍作品。
除2023年8月23日至29日線上初選,並於2023年10月1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實體決選活動,亦即先從國內外專業評審團初選入圍作品逐次票選,最終選出年度全場大獎,以及三類各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廠商指定類特別獎、嘉義市特別獎、各類佳作等共計85件優秀獲獎作品,初選入圍率僅4%,決選獲獎率更只有0.46%,參賽者要摘取殊榮實屬不易、難度極高,更顯示獲獎作品的彌足珍貴。
國際組織.專業評審
經歷疫情後國門打開,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睽違三年再度於2023年10月12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實體決選活動,邀請了產品設計、視覺設計、數位動畫等三個類別及廠商指定類特別獎,以及21個授權國際組織特別獎獎項的代表蒞臨會場,總計共41位組成的國際評審團進行作品決選。
國際設計組織皆具高知名度龐大規模代表有: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ADC)、歐洲設計協會(BEDA)、泰國創意經濟局(CEA)、印度工業聯合會(CII)、科羅拉多國際海報邀請展
(CIIPE)、國際藝術設計院校聯盟(Cumulus)、新加坡設計業總商會(DBCS)、香港設計及創意產業總會(FHKDCI)、澳大利亞優秀設計協會(GDA)、德國國家設計委員會(GDC)、國際設計社團協會(ICoD)、印尼設計發展中心(IDDC)、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協會(IPBM)、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JAGDA)、日本設計振興會(JDP)、
韓國現代設計協會(KECD)、澳門設計師協會(MDA)、泛非洲設計協會(PADI)、台灣設計聯盟(TdA)、亞洲設計連(tDA Asia)、世界設計組織(WDO)等單位。
該年獲獎的獎項分別有教育部補助的年度大獎1名、各類組金、銀獎各1名、銅獎各3名、佳作各12名,與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的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21名;以及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設置的環境永續獎3名、特別地區獎6名;同時尚有嘉義市政府合作設立嘉義市特別獎優秀獎1名、佳作獎2名。
獲頒國際組織特別獎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建構出一個具國際化的設計交流平台,不僅有助於擴大臺灣設計影響力,更可以透過設計讓世界看見臺灣,並提供全球年輕學子們大展身手的創意舞台。
臺灣設計.生根全球
全球最大的美國聯合通訊社(Associated Press),2023年12月4日於國際媒體宣傳報導中刊登出2023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資訊,此項消息發布旋即吸引全球427家網路媒體廣為報導,標題由「臺灣設計.全球發光」,宣傳2023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成果揭曉,其新聞十分具有影響力進而在全球轉載推廣。
TISDC多年努力建立一個有品牌價值的設計競賽,讓全球眾多學生願意參與此透明且公平、公正、公開的競賽平台來大顯身手、展現自我創意,所獲致的關注青睞,至今奠定全球設計界具有知名度與公信力的國際設計競賽。
臺灣教育部高教司十多年來堅持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主軸的深耕理念,強調在地接軌國際、全球鏈結為定位,致力培養符應未來社會所具備的國際水準設計人才。面對競爭與產業快速變遷的趨勢,透過相關計畫落實將國際設計洪流導入臺灣,激起更多設計能量,並且為設計教育與產業加值,讓學生不僅能培養設計競爭力,也能在國際發光發熱,進而觸及各界更認識臺灣與推廣臺灣設計教育的成果。
創意激發.設計工作坊
在2023年5月20至21日在亞洲大學舉辦為期兩天的第七屆「新亞洲設計工作坊」,總計共有約35間來自臺灣各大專院校及各系所之學生共同參與工作坊,學員共約50名。
設計工作坊以大賽競賽主題「Compassion」為核心,延伸聯合國17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期許工作坊學員們關懷社會同理之心、並連結國際永續發展的願景。本次報名包括從高一到研究所學生的熱情參與,藉由不同年級及領域的互相交流,搭建與國際講師相互交流、共同設計的寶貴機會。
同時透過三位國際設計師分享的自身案例跟設計經驗,講師不僅提供專業領域的建議和概念,更教導學員們在設計遇到問題時如何轉換思考邏輯。在最後一天成果發表中,學員們展示他們的創意設計構思與呈現,在連結永續發展目標的前提,善用設計傳達出對於全球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經濟發展之關注。在這個充滿創意的氛圍中互相琢磨,獲致豐富收穫,也讓這次成果發表呈顯出各式驚艷的作品!藉此「新亞洲設計工作坊」的引燃,勉勵學員們延續發揮創造力,展現更貼近人心的設計。
獲獎傳承.知識交流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不僅為全球設計學界公認具有公信力的國際賽事,更積極推動設計教育提供年輕設計師與業界交流的機會,希望TISDC能夠不僅是學生設計競賽,更是年輕設計師與產業接軌的平台,並相當看好年輕設計師們的無限潛能。
2023年6月3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獲獎學生交流會,共邀請了12位TISDC歷年來得獎學生,以及15位設計業界代表,包含錦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翁翠蓮總監、ViiCHENDESIGN陳如薇總監、周育潤設計工作室周育潤總監、奇夢籽社計張詠竣總監、NAKNAK曾彥文總監、藍本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吳介民執行長、十分視覺整合設計有限公司章琦玫總監、大象設計有限公司王胤卓總監、渥得設計有限公司李銘鈺總監、大觀視覺顧問有限公司曾堯生總監、艾可創意有限公司張吾青導演、連想創意工作室連俊傑導演、白輻射影像洪鈺堂總監、Nulls Design徐光慧總監及梵影媒體有限公司蔡雅琦執行長參與交流。
透過此獲獎學生交流會,得獎學生們充分的展現創意、分享作品,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許多年輕設計師表示獲得了許多寶貴建議,也拓展了自身的眼界;而業界專家們亦非常支持本活動,鼓勵同學們將競賽獎金應視為鼓勵的動能,更期待獲獎的後續影響與價值,亦有可能成為翻轉未來人生的起點。
擴充渠道.跨域連結
TISDC大賽每年收到上萬件的作品報名,透過國際設計競賽吸引全球藝術與設計校院學生踴躍參與競賽,而歷來參賽者亦投注心力持續累積可觀的優異設計作品。
另方面,TISDC不僅是提供全球學生公平競爭的國際最大規模的設計競賽,更是一個以深厚的設計教育為基底,堅定培育臺灣設計人才展現的舞台。透過獲獎所得到的自我肯定得以確立未來生涯發展,將所學落實到產業,成為一位新銳設計師。
本屆贊助單位提供獎項係由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共同提供「國際設計組織特別獎」;並獲得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支持,倡議改善環境永續發展,為電路板產業發展的國家設立「特別地區環境永續獎」,例如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如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設立「嘉義市特別獎」及金門縣政府協助推廣宣傳和歐洲文教交流基金會共同參與合作,攜手讓TISDC塑造成為一個具有跨領域設計與具備國際化設計視野的競賽平台。
2024年競賽主題「Equality ╱平等」,呼籲學子以同等的尊重與溫暖對待他人,透過設計的力量共融、共創更美好多元的社會,實現「公平對待‧同等關愛,多元包容‧和諧共融」的願景,並且鼓勵學子多加關心世界的變化,以及留意觀察日常的人事
物。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朱俊彰司長及立法委員吳思瑤委員在2023年頒獎典禮,宣布未來2025年TISDC將會由原有產品設計類、視覺設計類、數位動畫類三類領域,擴增空間設計類(包含建築、景觀、室內設計等)與時尚設計類等總共五大設計領域,創造一個成為更具多元類別非營利的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
據此可見,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連結在地、接軌國際及迎向未來」為主軸、「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為願景,在「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及「善盡社會責任」四大目標下,並著眼於當前國際化與產業快速變遷的趨勢,協助大學配合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進行教學方法之創新,進而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
國際設計.引領校園
2023年5月19日《國際設計大師系列講座》於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舉行,吸引了近兩百位聽眾現場參與,同時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黃加幸董事共同參與盛會,並由計畫主持人林磐聳講座教授來揭開國際設計講座的序幕。
此外,校園巡迴推廣於臺灣北部及中部共計五所大專院校舉行,共吸引了近550人次參與。此五場演講分別於北部的醒吾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部的亞洲大學舉行,並邀請到12位國際設計組織推派的代表與2位業界知名的臺灣設計師,共計14位國際設計師進到校園演講。
前述《國際設計大師系列講座》的演講嘉賓分別為來自日本Design Studio CRAC代表本田敬Takashi Honda、來自日本的tmc設計工作室小川明生Akio Ogawa會長,以及來自泰國曼谷FUUM動畫工作室Panop Koonwat創辦人。本活動廣邀來自世界各地高中職、大專院校學生、老師及業界設計人士一同參與講座,並提供參與聽眾不同面向的設計思維及觀念新知,讓喜愛設計的學員們能近距離學習,感受多元文化的差異而開闊視野,為自己的設計能量加值。

包裝未來
2024-08-16
捷比達創新永續包裝解決方案
捷比達致力於創新與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專為品牌量身打造產品包裝,全球有700多名包裝專業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國際客戶的包裝需求。服務據點包括台灣、香港、深圳、昆山、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以及美國、墨西哥,和英國倫敦、澳洲墨爾本等。
永續發展一直是捷比達的核心使命,在過去15年,捷比達充分整合全球員工和在地供應鏈夥伴的專業能力,提供包裝產品的設計與量產服務。捷比達服務國際資通訊和零售通路產業,國際客戶多為全球知名企業,例如Adidas、Best Buy、BISSELL、Cisco、DELL、Google、HP、HPE、Lowe’s、Nvidia、Sonos、Target、Walmart等。近年來,綠色包裝需求不斷提升;隨著商流及物流的演進,結構規範也不斷有新的挑戰。捷比達為全球品牌商創造價值,服務範圍也跟著持續延伸。該公司目前對客戶的服務包含包裝設計提案、包裝測試與驗證、新產品導入、供應鏈稽核認證、碳排放計算與環境影響評估、創新設計與優化等。
●YFYJupiter全球佈局
●FSC證書
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歐美碳邊境管理機制即將上路;綠色供應鏈已是所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包裝產業自然也是這一環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包裝除了是商品本身的行銷,更是消費者產品體驗的第一步,同時也必須確保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中得到完善的保護;但隨著產品被拿出使用,包裝的使命完成,包裝就不再被需要。包裝供應鏈從原料、生產製造、組裝、運輸、廢棄,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捷比達串聯供應商,層層推進永續作為,積極建立透明的碳資訊管理制度,與供應商攜手減少碳排放。捷比達並規劃推動綠色供應鏈生態系,未來將在特定地區推動包裝回收再生,達成地區性循環經濟的階段性任務。自2018年起,捷比達針對綠色供應鏈倡議五大方針:
(一)道德採購╱優先選擇遵守公平勞動權益和環境法規的供應廠商。
(二)生產效率╱透過精進生產流程減少能源、水和材料的使用,盡可能地減少廢棄物產生。
(三)永續運輸╱盡可能地在物流的過程中,減少碳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性。
(四)循環經濟╱專注於可回收、可再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納入回收材料為原料選項。
(五)透明和可追溯╱著重於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確保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捷比達陳文福總經理表示:「我們將以綠色供應鏈為核心,為全球包裝產業建立綠色標竿,致力成為綠色包裝設計的先行者,成為國際品牌客戶最信賴的包裝夥伴」。在進行客戶包裝設計及訂單量產過程中,將先進行訂單製程的拆解分析,根據全球各個不同包裝生產地點,進行碳足跡及生物碳的盤查和計算,以作為下單決策的依據。
同時,向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終端品牌客戶提供每生產單位的碳排放量及生物碳指標,以及個別產品的實際碳足跡排放值及生物碳含量。透過這些大數據的蒐集,建立一個透明的綠色供應鏈,藉由綠碳資料庫管理平台系統,並從碳排放數值分析用以改善供應鏈的熱點,讓包裝產業共同邁向降減碳排的綠色生產道路。
一站式專業綠色設計服務
目前捷比達以桃園為設計基地,中國大陸深圳、昆山及美國丹佛與墨西哥華勒斯也皆設有設計服務據點,全球擁有數十名的設計師。從概念提案、設計優化、2D/3D刀模繪製、落摔衝擊模擬分析、樣品打樣、可靠性驗證到量產,為全球品牌與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專業設計服務。
所有設計案皆以4R(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為設計準則,進行全品項的開發。材料應用上,積極地移除現今常用的保麗龍與塑化包裝材料,而以瓦楞紙、紙漿模塑、回收紙、稻草漿等植物纖維材料作為替代方案。也為客戶做尺寸優化,提升裝櫃量,減少運輸能耗。從2022年起導入綠色碳排試算系統,協助品牌從開發前端就預先考量包裝之永續性。
●捷比達公司各階段發展圖
●品管檢測與包裝驗證
●3D建模與Ansys模擬分析、npulp紙塑產品
●瓦楞紙與紙塑包裝服務
設計多樣化產品的包裝
捷比達設計包裝產品種類包含以下幾種:
(一)消費性電子產品╱筆記型電腦、桌上型主機、螢幕顯示器、AIO、主機板、耳機、音響、智能手錶、電子畫框等。
(二)網路通訊與居家智慧產品╱路由器、電視盒、居家監控攝影機等。
(三)家用電器╱電視、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咖啡機、果汁機、氣炸鍋、廚房器具、燈飾、居家盆栽、整髮器、縫紉機等。
(四)運動休閒產品╱全系列腳踏車(公路車、城市車、淑女車、越野車、折疊腳踏車、電動輔助腳踏車、滑板車、電動摩托車)與相關工具配件、飛輪、健身鏡、按摩床等。
(五)其他產品╱電動車充電樁、手持式超音波儀器、印表機、POS機、標籤機、鞋子、辦公文具、玩具車、酒瓶、禮盒、輪框。
引以為傲腳踏車包裝應用
腳踏車是公認的綠色交通方式,捷比達也是該產業創新的重要伙伴之一。從2020起已完成近十家國外腳踏車品牌的綠色提案設計,並在2020 SPC Innovator Awards獲獎。2023年捷比達與腳踏車知名品牌共同研發去塑包裝;該品牌主要瞄準碳邊境管理機制嚴謹的歐盟市場。
捷比達協助客戶將原本EPE及塑料袋等石化材料,替換為瓦楞紙及離型紙等材料進行包裝設計,協助品牌善盡環境保護責任,提升企業環保形象。捷比達更因應客人需求整合,讓多個不同尺寸的腳踏車可用相同的包裝,進一步提升代工廠生產製造與客戶的物料管理的效率。
●腳踏車去塑前的原包材:多件式發泡緩衝材+瓦楞紙材
●捷比達SPC 2020得獎作品:綠色優化的摺紙包裝設計
●捷比達即將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包裝永續的現在與未來
捷比達積極參與推動永續發展,將於今年8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參加台灣舉辦的最大型永續展覽活動「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本次捷比達將展示有關包裝和永續包裝的知識和訊息,展出多元創新材料和包裝設計工藝,並將應邀於亞太永續高峰會上進行專題演講。捷比達將分享「包裝永續的未來」,闡述捷比達如何運用自身專長,改變包裝設計,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屆時歡迎各界蒞臨參觀,請參考該博覽會的官方網站:https://www.sdgs-asia.com.tw/。
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與環境永續的重視,各國與全球領導企業都制定了階段性的目標。作為國際品牌重要的合作夥伴,捷比達責無旁貸地設定了企業內部永續經營的目標與策略,並積極思考如何因應供應鏈減碳挑戰,影響消費者行為。透過淘汰一次性塑膠、探索創新材料,導入包裝自動化、AI設計優化與製作等創新服務,我們提供具有影響力的設計,滿足永續發展目標及社會需求。欲了解更多永續相關內容,請參考捷比達的永續報告書: https://www.yfyjupiter.com/about-us/unboxed/ 。
香港商捷比達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03-3128565

drupa主題
2024-08-16
包裝數位化drupa展絕佳機會
終於,距離drupa展會開幕已近在咫尺,人們對drupa展會的期待與日俱增。經過八年時間等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試圖找出該劇的主題(Theme)將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數位包裝為新領域提供機會
隨著世界繼續數位化、永續性、自動化和工作流程的驅動力,主導著大多數印刷和包裝業務。隨著嬰兒潮世代的退休,以及年輕的數位原生代需要不同的工作方式,許多企業招募和留住熟練員工變得越來越困難。
數位印刷的發展將成為所有圖形、工業和包裝領域的中心舞台,今年的drupa展會上還將有進一步的宣示。隨著許多傳統印刷應用的持續衰退,數位包裝為尋求進入新領域的商業印刷商提供了許多機會。同樣的動力正在鼓勵更多的設備供應商,提供用於標籤、瓦楞紙、紙箱、軟包裝、硬塑膠、玻璃和金屬包裝的數位印刷系統。
這些數字顯示了自2019年首次製作該技術地圖以來,標籤和包裝數位印刷設備供應商的發展。新進業者源源不斷,包括來自成熟的類比印刷設備供應商和利用其數位印刷專業知識的新供應商。(見圖1、表2)
除此之外,還有數位套印系統和複雜的客製化整合,其中一些做為製造和填充線的一部分運行。儘管供應方面出現了整合,但令人驚訝的是,該產業幾乎沒有退出,但目前有大量參與者在廣泛的包裝應用領域競爭,提供新的能力和功能,並穩步提高生產力和降低成本。
●數位印刷的發展將是drupa 24一個重要議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1:2019年包裝和標籤數位印刷系統 ●圖3:2023年包裝與標籤數位印刷系統
新型數位印刷機是閃亮焦點
好吧,對我們印刷技術人員來說,好消息是2023年這個圖表將會變得更加擁擠了。Smithers追蹤該領域的發展,同時發布報告並舉辦有關數位印刷包裝的會議。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活動匯集了數百個品牌、零售商、包裝商/填充商、加工商、代理商和設計師以及設備、基材和油墨/碳粉供應商,還有工作流程和物流公司都參與其中。這些都是相當出色的論壇,多年來,討論內容從技術問題轉向了採用數位印刷,以及日益數位化的印後加工,所帶來的確實好處和改進的業務流程。(見圖3、表4)
如今,品質、可靠性和生產率不再是噴墨和電子照相包裝印刷機的問題。在drupa展會上,單張紙噴墨機將提供相當於原色單張紙平版印刷的速度,速度為每小時11,000張B1張,而捲筒紙印刷機的速度將超過每分鐘400m,寬度可達到2.8m。這些都是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替代品的主流替代品。
印表機頭和印刷機製造商正在開發消除噴墨偽影的方法,即時補償噴嘴故障和偏差,從而延長列印頭的使用壽命和機器正常運行時間。噴墨印表機將成真正的贏家,展示速度更快的機器,特別是在軟包裝領域。墨水技術正在不斷改進,UV和水性墨水被用於特定應用。將會有更多高度著色的配方,有助於減少墨膜厚度,同時降低總擁有成本,進一步提高數位印刷市佔率。
這不僅僅是印刷,一些供應商將展示單通道、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可在單通道中列印和完成瓦楞紙箱、紙盒和軟包裝材料。推動因素是數位印刷與數位印後加工的結合。這些產品將採用自動控制系統,驅動印刷機、測量和檢查印刷品,然後追蹤專精加工,包括塗層、層壓、切割、壓痕、折疊和黏合,以及各種裝飾。數位前端控制器變得越來越強大,可以自動化和驅動數位印刷單元,同時測量和控制質量,然後設定和驅動印後技術。這種方法有助於取代印刷機管理員和專精加工熟練操作員的傳統技能,這在熟練勞動力資源變得稀缺的情況下很重要。
雖然新型數位印刷機是閃亮而性感的頭條新聞,但更重要的是支援工作流程軟體。從數位印刷機賺錢的唯一方法是生產可銷售的產品,而強大的工作流程對於準備圖稿檔案,和保持印刷批量庫存充足至關重要。這也是包裝加工商進入該產業的障礙,因為許多包裝加工商不具備必要的印前和數據處理技能。drupa將看到許多公司提供解決方案,與管理資訊系統整合,以實現處理許多短期作業所需要的管理自動化。工作流程將變得越來越協力完成的,新設計將被產生和批准,然後載入到作業批量中以進行自動色彩管理和拼版,而無需轉換器的手動參與。MIS相互連接,訂購基材並規劃印表機和後加工上的生產,以滿足客戶要求並優化加工商的產能效率。
數位印刷協助包裝創造價值
對於運用於處理一些大型工作的包裝加工商來說,數位工作流程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這就是世界的發展方式。公司可以在drupa展會上,探索簡化供應鏈的解決方案,這將是未來成功供應包裝和標籤的關鍵。市場領導者提供各種各樣的創意軟體。他們將展示新的方法來自動化涉及包裝設計、批准和印前的重複流程,從而節省流程的時間和成本。其他參與者將提供特定的整合解決方案,以優化色彩管理、拼版和提供可變數據功能。
所有這些包裝的發展,最終都是由末端客戶的期望或需求所驅動的。在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中,這些需求和期望正在發生變化,更多的參與和互動可改善品牌的消費者體驗。數位印刷使品牌能夠在供應鏈後期做出內容決策,更接近消費者,從而幫助包裝提供額外附加價值功能。這些附加功能使包裝超越傳統的遏制和保護功能,具有資訊和促銷功能。獨特的數位印刷可連接到網路世界,為物流效率和更大的消費者參與度帶來嶄新的機會。
drupa是最重要的印刷展,因為參展商(以及所有重要的參展商都會在那裡)展示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同時利用活動展示他們正在努力的東西以獲得回饋。數位包裝印刷(含印後處理)將是重要議題,將會有更多的標籤機器、瓦楞紙-印後和預印、石蠟的替代品、用於折疊紙盒、用於軟包裝、對於金屬等,將會有直接成型機器在罐頭、氣霧劑、塑膠和玻璃上做有趣的事情。老牌企業將展示品質、速度和格式的改進,新的墨水和碳粉將拓寬他們可以生產的包裝類型。
筆者真的很期待看到那些已經宣布將要炫耀開發成果的新人,遺憾的是,我知道在保密條款(NDA)下有幾個潛在的開發成果,但我不允許提及,這是技術記者的承諾。當drupa開幕時,這種情況將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