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專家觀點
2025-11-17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Stuart Mason,Here’s How To 創辦人,說明了為什麼企業應該專注於找出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而不是追逐 USP。 我直接說了,現在讓我解釋原因。 許多企業主被告知要找出他們的「獨特賣點」(USP)。別搞錯了,這不是 UPS,那是用來寄快遞的。 這幾乎是大部分商業顧問的預設建議。聽起來很厲害吧?要獨一無二、突出、成為唯一。問題是,在如今擁擠、嘈雜、價格敏感的市場中,要真正「獨一無二」幾乎不可能。即便你偶然做出別人沒做過的事,也不久就會被模仿。 老實說,在印刷和圖文行業,你能真正獨特嗎? 有更好的方法: 差異化 。這不是成為唯一選擇,而是成為明顯的首選。   別追獨角獸:你的企業不必「獨特」也能成功 現實是:顧客關心的只有你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問題、省時、減輕痛苦,或讓生活更方便。 印刷業到處都是企業,沒有人真正獨特,他們賣的東西大致相同。奇怪的是,有些生意門庭若市,另一些卻難以支付帳單。為什麼?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方式,在顧客心中顯得與眾不同。可能是氣氛、服務速度、社區感,或者顧客記住了你。 獨特性短暫,差異化才可持續…甚至可擴展。   差異化基礎:如何不靠價格吸引顧客 單純比價會讓你更辛苦卻賺得更少。差異化改變規則。行業內常陷入「價格競賽」,沒人能贏。 當你清楚傳達自己的不同,並做到承諾,顧客就不再只比價。 先傳達價值,再談價格 。 想像兩家印刷店: 一家按時送達傳單,完成任務,符合預期。 另一家送達同樣的傳單,但附上手寫感謝卡和下次使用的優惠券。兩者都完成工作,但只有一個留下印象。哪個會帶來回頭客,即使價格略高? 人們很少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讓他們的感受。   顧客體驗的重要性:僅靠服務不夠 許多企業吹噓服務很好,「我們友善又樂於助人!」競爭對手也一樣。但如果整體體驗平淡或挫折,顧客永遠不會感受到你的「優秀服務」。 顧客體驗涵蓋整個過程,從第一次聽到你,到瀏覽網站、接觸員工、使用產品、售後跟進。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顧客可能根本不會留到享受你的服務。 打造卓越體驗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不知道這位潛在顧客的存在。   顧客真正想要的,以及他們討厭的 企業主常以為自己知道顧客想要什麼,然後還去模仿競爭對手。但誰說對方做得對呢?印刷行業尤為如此。 事實是:顧客不會明確告訴你想要什麼,但很會表達他們不想要什麼。他們討厭被忽視,討厭意外(除非是驚喜),討厭阻礙或摩擦,如隱藏費用、繁瑣流程、專業術語,或無解釋的等待。 顧客渴望的是簡單、信任、可靠,以及一點小驚喜。持續滿足這些需求,你就會遠超競爭者。   第一印象決定成敗:七秒鐘定勝負 研究顯示,我們在幾秒內對人或企業形成評價。第一印象,不論是店面、網站、包裝,甚至是郵件簽名,都決定了後續感受。 小調整可能帶來大收穫:網站現代易用嗎?電話是否即時接聽?提案是否格式精美? 記住: 你無法重來第一印象 。   從平凡到驚喜:創造“wow”時刻 多數顧客互動容易被忘記,因此加入意外的「wow」瞬間,是強力的差異化策略。 例如:酒店免費升等房間、技術人員打掃比原本還乾淨…這些都是 wow 時刻。 這些不必昂貴,只要用心。將平凡轉為難忘,顧客會傳播口碑。人們不會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的感受。   防抄襲的差異化:建立無法被模仿的優勢 可見的差異化容易被模仿:免費送貨、會員卡、促銷活動…競爭者一週內就能複製。 秘密在於無形優勢:你的聲譽、故事、與顧客建立的關係,以及情感連結。這才是個人品牌。 這些來自企業文化與個性,而非流程。在自動化盛行的世界中,人性化體驗是一大優勢。   從尋找便宜客到打造忠實粉絲 並非每個顧客都是好顧客。只追求低價的顧客會消耗你資源。你需要的是重視你的價值、願意推薦朋友的顧客。 忠實粉絲比便宜客更有價值。他們持續購買、容忍偶爾錯誤,並成為你最有效的銷售力量。 吸引他們就意味著加強差異化。   從顧客視角檢視業務流程 站在顧客角度,描繪完整購買旅程:從初次認識、詢問、購買到售後服務。 找出摩擦點,如何讓流程更順暢? 這種檢視常會帶來小而強大的改變:順暢的線上結帳、清楚的溝通、友善的訂單流程,這些都能將一次性買家轉化為長期粉絲。   差異化清單:五個要點保持領先 清晰 :能清楚說明你的差異,而不提價格? 一致性 :每次都能傳達並實現這個差異嗎? 體驗 :顧客旅程是否順暢、難忘、無摩擦? 情感 :是否建立讓顧客感覺良好的連結? 適應性 :是否定期檢視並更新差異化策略,以保持領先? 五點做到,企業就能在擁擠市場中脫穎而出。   最後忠告:誠實面對 停止追求獨角獸,不必追求「獨特」。專注於創造真正不同、有價值、真誠且難忘的顧客體驗。 做到這點,你的競爭對手將不知所措,而你的顧客會心滿意足地說:「幸好他們這樣做了!」 請記住: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看這篇文章!   內容來源: https://imagereportsmag.co.uk/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專家觀點
2025-11-17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2025 年黑色星期五落在 11 月 28 日(星期五),如今它已不再只是美國的購物現象,而是英國零售日曆中最大的促銷活動之一,為小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吸引新客戶、清理庫存、提升年終利潤的黃金機會。 雖然數位廣告和社群媒體活動往往占據焦點,但印刷行銷仍然是最有力、最具成本效益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之一,能在黑色星期五的喧囂中讓你的品牌脫穎而出。讓我們看看今年如何讓印刷行銷為你的品牌加分。   為什麼印刷行銷在黑色星期五特別有效 黑色星期五期間,電子信箱塞滿促銷郵件,線上資訊流也充斥折扣訊息。印刷品能突破數位雜訊,提供實體、值得信賴的體驗。 印刷行銷之所以更重要,原因如下: 具體影響力 – 精心設計的傳單或海報能吸引目光,比社群貼文更持久。 在地優勢 – 印刷品能直接鎖定當地市場,非常適合獨立商店或服務型企業。 品牌強化 – 高品質印刷材料展現專業形象,建立信任感。 數位互補 – QR 碼和個人化網址將印刷與線上銷售連結,引導顧客直達黑色星期五優惠頁面。   黑色星期五必備印刷行銷材料 吸睛傳單與單頁宣傳 在當地商圈派發傳單,或隨訂單附上,宣傳你的優惠。突出「店內專屬折扣」或「提前購買優惠」以營造緊迫感。 小技巧:使用大膽標題、限時訊息和充足留白,讓優惠清楚易讀。 櫥窗海報與銷售點展示 實體零售商的視覺展示非常關鍵。大型海報或櫥窗貼紙能瞬間提升店面氣氛。 ?建議:海報、線上橫幅與電子郵件設計保持一致,加強品牌辨識度。 品牌禮券與折扣卡 透過印刷禮券鼓勵顧客在黑色星期五後回流,禮券可延續至 12 月使用。 額外點子:加入節日設計,順利過渡至聖誕促銷。 直郵行銷 提前寄送個人化明信片或迷你目錄給最佳客戶。直郵的開信率遠高於電子郵件,更有親切感。 使用 QR 碼直接導向優惠頁或專屬線上折扣。 感謝卡與包裝附贈品 每筆黑色星期五訂單附上感謝卡或優惠券,低成本卻能有效將一次性購買者轉化為回頭客。   黑色星期五印刷設計小技巧 使用鮮明對比 – 黑、白與金屬色點綴營造高級感。 簡單明瞭 – 每件印刷品專注於一個核心優惠或訊息。 增加緊迫感 – 使用「至週日午夜結束」或「庫存有限」等詞語促使行動。 清楚行動指引 – 無論是掃描 QR 碼或親訪門店,都要引導顧客明確行動。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7
專家觀點
2025-11-07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7

顏水龍先生,1903年(民前9年)生,台南縣下營鄉人,1920年赴日插班私立正則中學半工半讀研習美術,1922年考進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及1927年考入該校西畫研究所就讀,1929年研究所畢業後再遊學法國兩年,之後於1933年正式任職日本大阪的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廣告圖案設計員11年,至1944年回台定居後,除長期投入工藝和設計創作外,亦先後擔任過國立藝專、台南家專、東方工專、實踐家專美工科教職及科主任,可說是台灣第一位專職的廣告設計人與設計教育推廣者。 註:顏水龍逝於1997年,享年95歲。 ●台灣第一位專業廣告設計人-顏水龍為日本大阪「スモカ齒磨」設計的宣傳海報與行銷廣告系列(1933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6
專家觀點
2025-11-07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6

● 台灣第一次公開徵選的選舉海報「第二屆市街庄議員選舉」宣傳海報(設計:永田泰雄╱1939年) 「第二回總選舉」是台灣1935年首次辦理第一回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之後,於1939年11月22日再次舉辦的第二回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大選。這項選舉辦理單位台灣地方自治協會,為了宣揚殖民地台灣的民主自由,以及戰爭環境下對台灣民眾的親和善意,特在選舉前公開懸賞募集選舉宣傳海報設計,而後從六百多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前三名作品作為這次選舉活動宣傳海報。 ● (左)台灣總督府發行「貯蓄奉公」宣傳文宣(1939年) ● (右)戰爭祝賀出征勝利宣傳文宣繪圖:藍蔭鼎(1939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5
專家觀點
2025-11-0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5

「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是台灣總督府為慶祝統治台灣40年,宣揚殖民政績,於1935年10月10日∼11月28日舉辦的一項盛大展會。展場包括;第一會場位於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及以南三線路段設置14個展館,第二會場於台北新公園和草山(今陽明山)分場、大稻埕南方館等,展出台灣農工商發展和日本及各殖民地物產盛況,是台灣史上最大的一次博覽會。此博覽會主辦單位也規劃設計了博覽會標誌、三件活動宣傳海報、發行紀念繪葉書、博覽會和各展館紀念戳章等廣泛應用宣傳。 註1︰博覽會標誌╱以台灣總督府原有標誌「台」字外形結合書寫的「博」字為形象應用。註2︰博覽會海報╱第一件宣傳海報以台灣總督府造形結合台灣廟宇和重要經濟產物香蕉為主題形象(主辦單位委由塚本閤治設計)。第二件宣傳海報以展翼和平鴿結合博覽會展館造形為主題形象(邀請比稿,由塚本閤治設計獲選使用)。第三件宣傳海報以有力的手臂撐起光環中的展館為主題形象(公開徵選,由藤佐木繁設計獲選使用)。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博覽會「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三件宣傳海報,分別為塚本閤治、藤佐木繁設計 ●「台灣博覽會」紀念繪葉書 ●「台灣博覽會」紀念繪葉書封套 繪圖設計:郭雪湖 ●「台灣博覽會」宣傳用貼紙及博覽會標誌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4
專家觀點
2025-11-0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4

●台陽美術協會成立後隔年舉辦的「第一屆台陽美展」宣傳海報 (繪圖設計:立石鐵臣╱1935年) 「台陽美術協會」1934年11月由台灣第一代本土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及在台日籍畫家立石鐵臣等人發起創立,1990年以「中華民國台陽美術協會」正式立案,楊三郎擔任立案後第一任理事長,創會至今逾90年,是台灣歷史最久的民間美術團體。該會創會主旨以為拓荒播種,使新進的畫家能有自由發表作品的機會,藉以琢磨畫技,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目的;歷年來以舉辦會員創作之水墨、水彩、油畫、膠彩、版畫、雕塑等作品展出為主,其自1935年5月於台北教育會館辦理第一回台陽美術展覽會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其除了1945∼1947年因戰事停辦三次,至今2025年已辦理88屆。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2
專家觀點
2025-10-2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2

「中部台灣共進會」是台中市役所為慶祝紀念日本裕仁皇太子1923年視察台中和「行啟紀念館」竣工落成,於1926年3月28日∼4月6日,分別在行啟紀念館、公會堂、武德殿、台中公園及商品陳列館五場地舉辦的展覽會,展出中部地區農工商等物產約11,000件,以及其中海報館展出和設計有關的世界各地海報作品1,600多張、市徽章區展出日本、朝鮮、台灣等地75個城市徽章,展覽期間亦設計了以「台中市徽」和「共」字結合的活動標誌,以及用朱色為主調設計的海報宣傳,是一項日治時期中台灣最盛大的展覽會。 ● 台灣日治時期中部地區舉辦的最大型展會「中部台灣共進會」宣傳海報及活動標誌(1926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3
專家觀點
2025-10-2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3

●台灣日治時期南部地區舉辦的最大型展會「高雄港勢展覽會」宣傳海報(1931年) 「高雄港勢展覽會」是高雄市役所為慶祝高雄州廳落成及高雄海洋觀測所成立,於1931年5月1日∼5日,在高雄設置五個展區,展出高雄州、港各項建設與相關教育、產業、經濟發展面貌,以及藝術品、攝影作品展和商品行銷店頭裝飾競技會,展覽期間也特別設計一件以船埠港景為主題形象的海報廣為宣傳,是一項日治時期南台灣最盛大的展覽會。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專家觀點
2025-10-20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我們在上個月的 drupa 展會上聽到 Hernán Braberman 討論 Z 世代驅動的包裝設計,內容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我們特別請他為《Packaging World》的讀者做詳細解析。   出生於完全數位世界的 Z 世代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包裝設計也不例外。這群以科技熟練和社會意識強烈著稱的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他們的需求不僅是功能性,更希望包裝能反映自身價值、帶來快樂並傳達態度。 對設計師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包裝規則正在被重寫,設計焦點轉向永續性、真實性和可分享性。Z 世代消費者不只是購買產品,他們購買的是品牌故事與體驗,並經常透過廣泛的數位網絡分享。 以下將探討 Z 世代包裝設計的七大關鍵趨勢,說明設計師如何適應這個影響力巨大的族群。從色彩心理學到文化參照,每個趨勢都提供了理解這代人心態的洞察。   1. 多巴胺式(Dopaminergic) 在全球不確定性和數位過載的時代,Z 世代渴望純粹快樂的瞬間。多巴胺式包裝設計以大量色彩和圖案刺激心情,瞬間提升情緒。 這一趨勢打破傳統色彩理論,採用意想不到的色彩組合來吸引目光並提升精神。設計通常呈現抽象圖案和最小化留白,目標是讓包裝不只是容器,而是能改變情緒的體驗。 對 Z 世代而言,鮮豔設計是逃避現實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時代,每個產品都可能成為拍攝道具,多巴胺式包裝是 unboxing 影片和 Instagram 故事的完美背景。   2. 大膽極簡(Bold-Minimal) 與多巴胺式相對,大膽極簡趨勢提供 Z 世代一種信息過載中的喘息空間。這種風格去除多餘細節,強調簡潔線條、大膽字體及色彩運用。 大膽極簡包裝呼應 Z 世代對真實性的欣賞和對行銷誇張的質疑。設計常呈現強烈對比,產品資訊優先於品牌標誌或華麗圖案,讓包裝感覺誠實、直接,符合 Z 世代對透明度的重視。 這個趨勢也符合數位原生世代的習慣,設計常與他們喜愛的應用程式介面相呼應。簡潔設計在社交媒體上更易於分享,能在資訊繁雜的頁面中脫穎而出。   3. 新復古(Neo-Vintage) 儘管年輕,Z 世代對過去時代展現出驚人的懷舊情感,尤其是他們未曾親身經歷的年代。新復古趨勢將復古美學與現代元素結合。 新復古包裝不是簡單複製舊設計,而是將過去的元素與當代甚至未來感結合,創造既熟悉又新鮮的美感。這種設計讓 Z 世代能連結理想化的過去,同時保持當下的感受。 品牌常從過去的視覺風格汲取靈感,重新詮釋給現代消費者。這種設計在社交媒體上也很受歡迎,復古風格內容往往獲得高互動。   4. 扭曲(Distorted) 扭曲包裝設計反映了 Z 世代對顛覆、自由和創意的追求。在充滿混亂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這類設計以超現實手法提供逃離現實的體驗。 特徵包括非傳統造型、流動字體,以及似乎違反物理規則的元素。這類美學特別吸引挑戰社會常規或迎合 Z 世代小眾社群的品牌。 扭曲設計讓 Z 世代將日常現實轉化為短暫的奇幻體驗,並呼應他們對增強現實和其他模糊物理與數位界線技術的興趣。   5. 獨立(Indie) 獨立風格捕捉 Z 世代的 DIY 精神,以及對真實性和個人化的偏好。這種風格看起來像手工或小批量製作,即使是大型品牌也會採用。 Indie 包裝常混合圖案、隨性圖形元素,設計風格自由且個人化。表面上看似混亂,但展現出青春活力,與 Z 世代深度共鳴。 品牌利用包裝作為創意畫布,加入貼紙、塗鴉或拼貼元素,讓 Z 世代感覺產品獨特且可個性化,也非常適合社交媒體展示。   6. 奇幻(Fantastic) 奇幻趨勢將包裝帶入非凡境界,融合科幻、奇幻和數位藝術元素,創造脫離日常的體驗。 特徵包括虹彩效果、未來感表面處理,以及模糊現實與想像的影像。這種設計可將消費者帶入另一個世界,滿足 Z 世代對非凡體驗的渴望。 結合數位渲染技術與實體包裝,奇幻設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感官體驗。   7. 怪誕(Freak) 怪誕包裝擁抱不完美,挑戰傳統美學規範。這種風格刻意「醜」或刺眼。 可能採用撞色、字體不統一、刻意業餘風格插畫,或隨機排列元素,常帶有幽默與諷刺意味,調侃過於嚴肅或矯揉造作的設計規範。 這一趨勢呼應 Z 世代對不切實際美的拒絕與對真實性的欣賞。怪誕包裝如同這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創作與消費的內容,真實、無濾鏡,為追求真誠連結的 Z 世代提供一劑現實與自我接納的清新感。   更廣的意義 這七大 Z 世代包裝趨勢不只是美學偏好,也反映了他們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在不確定與數位壓力下成長的這代人,希望包裝能帶來情緒支持與慰藉。從提升心情的色彩到促進自我接納的設計,每個趨勢都滿足特定心理需求。對品牌而言,理解這些關聯至關重要。成功的 Z 世代包裝必須超越視覺吸引力,兼顧心理健康,與這群影響力巨大的消費者建立更深連結。   Hernán Braberman 是 Tridimage 的創意總監,該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包裝設計機構,專精於 CPG 品牌的結構與圖形設計。他也是品牌包裝播客《Branderman》的主持人,探討品牌、設計與消費文化的交集。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專家觀點
2025-10-20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季度服務調查》   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出版與廣告收入,但最近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季度服務報告》,因此想來看看創意市場的表現。 總體而言,情況不算理想。 出版業在疫情期間遭受衝擊,但三個出版領域——尤其是書籍——在疫情後反彈,收入回到趨勢線後趨於穩定。 自2004年以來,報紙出版收入持續下降——即便到2020年,收入仍下降超過500億美元。2024年繼續呈小幅下滑趨勢,並延續到2025年上半年。 期刊出版的情況也不佳;自2004年以來,收入呈現「間斷平衡」:平穩期後接著陡降,第一次可能因金融危機,第二次在2014–2015年間,可能是廣告主將媒體預算從出版物轉向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及其他線上行銷所致。疫情期間,期刊收入下滑幅度低於其他細分市場(當時損失已發生),疫情後收入大致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書籍出版收入在過去20年也持續下降,但自疫情後相對穩定。2024至2025年間,書籍出版收入基本維持不變。 廣告收入則完全不同。2000年代,廣告收入相對平穩,金融危機初期出現大幅下滑,但隨後迅速回升。2010年代,廣告持續向非印刷媒體及其他行銷形式轉移——包括內容行銷、社群媒體及其他數位行銷方式。傳統有線電視仍為可行的廣告媒介,而串流服務則增加廣告依賴,推出更多廣告層級,甚至將原本免廣告層級偷偷轉為廣告層級。 這些廣告層級並不受歡迎,用戶仍願意支付費用以避免觀看廣告。但隨著串流平台持續提高訂閱費(常無預警),用戶可能開始重新評估所訂閱的服務。其他平台如 Spotify、YouTube 等也提供廣告支持(免費)及高級(免廣告)選項。現今幾乎找不到無廣告的地方(上週我們提到三星新冰箱將內建廣告螢幕),而且大多廣告內容也不吸引人。 在政府關閉期間,美國勞工局、人口普查局等機構將暫停資料發布,因此產業數據報告可能暫時斷續,直至另行通知。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專家觀點
2025-11-17

別再追求獨特賣點(USP),那只是神話…關鍵是找到你的差異化優勢

Stuart Mason,Here’s How To 創辦人,說明了為什麼企業應該專注於找出讓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而不是追逐 USP。 我直接說了,現在讓我解釋原因。 許多企業主被告知要找出他們的「獨特賣點」(USP)。別搞錯了,這不是 UPS,那是用來寄快遞的。 這幾乎是大部分商業顧問的預設建議。聽起來很厲害吧?要獨一無二、突出、成為唯一。問題是,在如今擁擠、嘈雜、價格敏感的市場中,要真正「獨一無二」幾乎不可能。即便你偶然做出別人沒做過的事,也不久就會被模仿。 老實說,在印刷和圖文行業,你能真正獨特嗎? 有更好的方法: 差異化 。這不是成為唯一選擇,而是成為明顯的首選。   別追獨角獸:你的企業不必「獨特」也能成功 現實是:顧客關心的只有你是否能解決他們的問題、省時、減輕痛苦,或讓生活更方便。 印刷業到處都是企業,沒有人真正獨特,他們賣的東西大致相同。奇怪的是,有些生意門庭若市,另一些卻難以支付帳單。為什麼? 因為他們找到了一種方式,在顧客心中顯得與眾不同。可能是氣氛、服務速度、社區感,或者顧客記住了你。 獨特性短暫,差異化才可持續…甚至可擴展。   差異化基礎:如何不靠價格吸引顧客 單純比價會讓你更辛苦卻賺得更少。差異化改變規則。行業內常陷入「價格競賽」,沒人能贏。 當你清楚傳達自己的不同,並做到承諾,顧客就不再只比價。 先傳達價值,再談價格 。 想像兩家印刷店: 一家按時送達傳單,完成任務,符合預期。 另一家送達同樣的傳單,但附上手寫感謝卡和下次使用的優惠券。兩者都完成工作,但只有一個留下印象。哪個會帶來回頭客,即使價格略高? 人們很少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讓他們的感受。   顧客體驗的重要性:僅靠服務不夠 許多企業吹噓服務很好,「我們友善又樂於助人!」競爭對手也一樣。但如果整體體驗平淡或挫折,顧客永遠不會感受到你的「優秀服務」。 顧客體驗涵蓋整個過程,從第一次聽到你,到瀏覽網站、接觸員工、使用產品、售後跟進。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顧客可能根本不會留到享受你的服務。 打造卓越體驗非常重要,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不知道這位潛在顧客的存在。   顧客真正想要的,以及他們討厭的 企業主常以為自己知道顧客想要什麼,然後還去模仿競爭對手。但誰說對方做得對呢?印刷行業尤為如此。 事實是:顧客不會明確告訴你想要什麼,但很會表達他們不想要什麼。他們討厭被忽視,討厭意外(除非是驚喜),討厭阻礙或摩擦,如隱藏費用、繁瑣流程、專業術語,或無解釋的等待。 顧客渴望的是簡單、信任、可靠,以及一點小驚喜。持續滿足這些需求,你就會遠超競爭者。   第一印象決定成敗:七秒鐘定勝負 研究顯示,我們在幾秒內對人或企業形成評價。第一印象,不論是店面、網站、包裝,甚至是郵件簽名,都決定了後續感受。 小調整可能帶來大收穫:網站現代易用嗎?電話是否即時接聽?提案是否格式精美? 記住: 你無法重來第一印象 。   從平凡到驚喜:創造“wow”時刻 多數顧客互動容易被忘記,因此加入意外的「wow」瞬間,是強力的差異化策略。 例如:酒店免費升等房間、技術人員打掃比原本還乾淨…這些都是 wow 時刻。 這些不必昂貴,只要用心。將平凡轉為難忘,顧客會傳播口碑。人們不會記住你做了什麼,但會記住你的感受。   防抄襲的差異化:建立無法被模仿的優勢 可見的差異化容易被模仿:免費送貨、會員卡、促銷活動…競爭者一週內就能複製。 秘密在於無形優勢:你的聲譽、故事、與顧客建立的關係,以及情感連結。這才是個人品牌。 這些來自企業文化與個性,而非流程。在自動化盛行的世界中,人性化體驗是一大優勢。   從尋找便宜客到打造忠實粉絲 並非每個顧客都是好顧客。只追求低價的顧客會消耗你資源。你需要的是重視你的價值、願意推薦朋友的顧客。 忠實粉絲比便宜客更有價值。他們持續購買、容忍偶爾錯誤,並成為你最有效的銷售力量。 吸引他們就意味著加強差異化。   從顧客視角檢視業務流程 站在顧客角度,描繪完整購買旅程:從初次認識、詢問、購買到售後服務。 找出摩擦點,如何讓流程更順暢? 這種檢視常會帶來小而強大的改變:順暢的線上結帳、清楚的溝通、友善的訂單流程,這些都能將一次性買家轉化為長期粉絲。   差異化清單:五個要點保持領先 清晰 :能清楚說明你的差異,而不提價格? 一致性 :每次都能傳達並實現這個差異嗎? 體驗 :顧客旅程是否順暢、難忘、無摩擦? 情感 :是否建立讓顧客感覺良好的連結? 適應性 :是否定期檢視並更新差異化策略,以保持領先? 五點做到,企業就能在擁擠市場中脫穎而出。   最後忠告:誠實面對 停止追求獨角獸,不必追求「獨特」。專注於創造真正不同、有價值、真誠且難忘的顧客體驗。 做到這點,你的競爭對手將不知所措,而你的顧客會心滿意足地說:「幸好他們這樣做了!」 請記住: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看這篇文章!   內容來源: https://imagereportsmag.co.uk/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專家觀點
2025-11-17

2025 年黑色星期五:用智能印刷營銷提升您的銷量

2025 年黑色星期五落在 11 月 28 日(星期五),如今它已不再只是美國的購物現象,而是英國零售日曆中最大的促銷活動之一,為小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吸引新客戶、清理庫存、提升年終利潤的黃金機會。 雖然數位廣告和社群媒體活動往往占據焦點,但印刷行銷仍然是最有力、最具成本效益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之一,能在黑色星期五的喧囂中讓你的品牌脫穎而出。讓我們看看今年如何讓印刷行銷為你的品牌加分。   為什麼印刷行銷在黑色星期五特別有效 黑色星期五期間,電子信箱塞滿促銷郵件,線上資訊流也充斥折扣訊息。印刷品能突破數位雜訊,提供實體、值得信賴的體驗。 印刷行銷之所以更重要,原因如下: 具體影響力 – 精心設計的傳單或海報能吸引目光,比社群貼文更持久。 在地優勢 – 印刷品能直接鎖定當地市場,非常適合獨立商店或服務型企業。 品牌強化 – 高品質印刷材料展現專業形象,建立信任感。 數位互補 – QR 碼和個人化網址將印刷與線上銷售連結,引導顧客直達黑色星期五優惠頁面。   黑色星期五必備印刷行銷材料 吸睛傳單與單頁宣傳 在當地商圈派發傳單,或隨訂單附上,宣傳你的優惠。突出「店內專屬折扣」或「提前購買優惠」以營造緊迫感。 小技巧:使用大膽標題、限時訊息和充足留白,讓優惠清楚易讀。 櫥窗海報與銷售點展示 實體零售商的視覺展示非常關鍵。大型海報或櫥窗貼紙能瞬間提升店面氣氛。 ?建議:海報、線上橫幅與電子郵件設計保持一致,加強品牌辨識度。 品牌禮券與折扣卡 透過印刷禮券鼓勵顧客在黑色星期五後回流,禮券可延續至 12 月使用。 額外點子:加入節日設計,順利過渡至聖誕促銷。 直郵行銷 提前寄送個人化明信片或迷你目錄給最佳客戶。直郵的開信率遠高於電子郵件,更有親切感。 使用 QR 碼直接導向優惠頁或專屬線上折扣。 感謝卡與包裝附贈品 每筆黑色星期五訂單附上感謝卡或優惠券,低成本卻能有效將一次性購買者轉化為回頭客。   黑色星期五印刷設計小技巧 使用鮮明對比 – 黑、白與金屬色點綴營造高級感。 簡單明瞭 – 每件印刷品專注於一個核心優惠或訊息。 增加緊迫感 – 使用「至週日午夜結束」或「庫存有限」等詞語促使行動。 清楚行動指引 – 無論是掃描 QR 碼或親訪門店,都要引導顧客明確行動。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7
專家觀點
2025-11-07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7

顏水龍先生,1903年(民前9年)生,台南縣下營鄉人,1920年赴日插班私立正則中學半工半讀研習美術,1922年考進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及1927年考入該校西畫研究所就讀,1929年研究所畢業後再遊學法國兩年,之後於1933年正式任職日本大阪的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廣告圖案設計員11年,至1944年回台定居後,除長期投入工藝和設計創作外,亦先後擔任過國立藝專、台南家專、東方工專、實踐家專美工科教職及科主任,可說是台灣第一位專職的廣告設計人與設計教育推廣者。 註:顏水龍逝於1997年,享年95歲。 ●台灣第一位專業廣告設計人-顏水龍為日本大阪「スモカ齒磨」設計的宣傳海報與行銷廣告系列(1933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6
專家觀點
2025-11-07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6

● 台灣第一次公開徵選的選舉海報「第二屆市街庄議員選舉」宣傳海報(設計:永田泰雄╱1939年) 「第二回總選舉」是台灣1935年首次辦理第一回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之後,於1939年11月22日再次舉辦的第二回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大選。這項選舉辦理單位台灣地方自治協會,為了宣揚殖民地台灣的民主自由,以及戰爭環境下對台灣民眾的親和善意,特在選舉前公開懸賞募集選舉宣傳海報設計,而後從六百多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前三名作品作為這次選舉活動宣傳海報。 ● (左)台灣總督府發行「貯蓄奉公」宣傳文宣(1939年) ● (右)戰爭祝賀出征勝利宣傳文宣繪圖:藍蔭鼎(1939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5
專家觀點
2025-11-0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5

「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是台灣總督府為慶祝統治台灣40年,宣揚殖民政績,於1935年10月10日∼11月28日舉辦的一項盛大展會。展場包括;第一會場位於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及以南三線路段設置14個展館,第二會場於台北新公園和草山(今陽明山)分場、大稻埕南方館等,展出台灣農工商發展和日本及各殖民地物產盛況,是台灣史上最大的一次博覽會。此博覽會主辦單位也規劃設計了博覽會標誌、三件活動宣傳海報、發行紀念繪葉書、博覽會和各展館紀念戳章等廣泛應用宣傳。 註1︰博覽會標誌╱以台灣總督府原有標誌「台」字外形結合書寫的「博」字為形象應用。註2︰博覽會海報╱第一件宣傳海報以台灣總督府造形結合台灣廟宇和重要經濟產物香蕉為主題形象(主辦單位委由塚本閤治設計)。第二件宣傳海報以展翼和平鴿結合博覽會展館造形為主題形象(邀請比稿,由塚本閤治設計獲選使用)。第三件宣傳海報以有力的手臂撐起光環中的展館為主題形象(公開徵選,由藤佐木繁設計獲選使用)。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博覽會「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三件宣傳海報,分別為塚本閤治、藤佐木繁設計 ●「台灣博覽會」紀念繪葉書 ●「台灣博覽會」紀念繪葉書封套 繪圖設計:郭雪湖 ●「台灣博覽會」宣傳用貼紙及博覽會標誌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4
專家觀點
2025-11-0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4

●台陽美術協會成立後隔年舉辦的「第一屆台陽美展」宣傳海報 (繪圖設計:立石鐵臣╱1935年) 「台陽美術協會」1934年11月由台灣第一代本土畫家廖繼春、顏水龍、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楊三郎及在台日籍畫家立石鐵臣等人發起創立,1990年以「中華民國台陽美術協會」正式立案,楊三郎擔任立案後第一任理事長,創會至今逾90年,是台灣歷史最久的民間美術團體。該會創會主旨以為拓荒播種,使新進的畫家能有自由發表作品的機會,藉以琢磨畫技,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目的;歷年來以舉辦會員創作之水墨、水彩、油畫、膠彩、版畫、雕塑等作品展出為主,其自1935年5月於台北教育會館辦理第一回台陽美術展覽會開始,每年舉辦一次,其除了1945∼1947年因戰事停辦三次,至今2025年已辦理88屆。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2
專家觀點
2025-10-2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2

「中部台灣共進會」是台中市役所為慶祝紀念日本裕仁皇太子1923年視察台中和「行啟紀念館」竣工落成,於1926年3月28日∼4月6日,分別在行啟紀念館、公會堂、武德殿、台中公園及商品陳列館五場地舉辦的展覽會,展出中部地區農工商等物產約11,000件,以及其中海報館展出和設計有關的世界各地海報作品1,600多張、市徽章區展出日本、朝鮮、台灣等地75個城市徽章,展覽期間亦設計了以「台中市徽」和「共」字結合的活動標誌,以及用朱色為主調設計的海報宣傳,是一項日治時期中台灣最盛大的展覽會。 ● 台灣日治時期中部地區舉辦的最大型展會「中部台灣共進會」宣傳海報及活動標誌(1926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3
專家觀點
2025-10-23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3

●台灣日治時期南部地區舉辦的最大型展會「高雄港勢展覽會」宣傳海報(1931年) 「高雄港勢展覽會」是高雄市役所為慶祝高雄州廳落成及高雄海洋觀測所成立,於1931年5月1日∼5日,在高雄設置五個展區,展出高雄州、港各項建設與相關教育、產業、經濟發展面貌,以及藝術品、攝影作品展和商品行銷店頭裝飾競技會,展覽期間也特別設計一件以船埠港景為主題形象的海報廣為宣傳,是一項日治時期南台灣最盛大的展覽會。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專家觀點
2025-10-20

Z 世代的包裝革命:7 個重塑設計的趨勢

我們在上個月的 drupa 展會上聽到 Hernán Braberman 討論 Z 世代驅動的包裝設計,內容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我們特別請他為《Packaging World》的讀者做詳細解析。   出生於完全數位世界的 Z 世代正在改變各行各業,包裝設計也不例外。這群以科技熟練和社會意識強烈著稱的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他們的需求不僅是功能性,更希望包裝能反映自身價值、帶來快樂並傳達態度。 對設計師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包裝規則正在被重寫,設計焦點轉向永續性、真實性和可分享性。Z 世代消費者不只是購買產品,他們購買的是品牌故事與體驗,並經常透過廣泛的數位網絡分享。 以下將探討 Z 世代包裝設計的七大關鍵趨勢,說明設計師如何適應這個影響力巨大的族群。從色彩心理學到文化參照,每個趨勢都提供了理解這代人心態的洞察。   1. 多巴胺式(Dopaminergic) 在全球不確定性和數位過載的時代,Z 世代渴望純粹快樂的瞬間。多巴胺式包裝設計以大量色彩和圖案刺激心情,瞬間提升情緒。 這一趨勢打破傳統色彩理論,採用意想不到的色彩組合來吸引目光並提升精神。設計通常呈現抽象圖案和最小化留白,目標是讓包裝不只是容器,而是能改變情緒的體驗。 對 Z 世代而言,鮮豔設計是逃避現實和自我表達的方式。在社交媒體時代,每個產品都可能成為拍攝道具,多巴胺式包裝是 unboxing 影片和 Instagram 故事的完美背景。   2. 大膽極簡(Bold-Minimal) 與多巴胺式相對,大膽極簡趨勢提供 Z 世代一種信息過載中的喘息空間。這種風格去除多餘細節,強調簡潔線條、大膽字體及色彩運用。 大膽極簡包裝呼應 Z 世代對真實性的欣賞和對行銷誇張的質疑。設計常呈現強烈對比,產品資訊優先於品牌標誌或華麗圖案,讓包裝感覺誠實、直接,符合 Z 世代對透明度的重視。 這個趨勢也符合數位原生世代的習慣,設計常與他們喜愛的應用程式介面相呼應。簡潔設計在社交媒體上更易於分享,能在資訊繁雜的頁面中脫穎而出。   3. 新復古(Neo-Vintage) 儘管年輕,Z 世代對過去時代展現出驚人的懷舊情感,尤其是他們未曾親身經歷的年代。新復古趨勢將復古美學與現代元素結合。 新復古包裝不是簡單複製舊設計,而是將過去的元素與當代甚至未來感結合,創造既熟悉又新鮮的美感。這種設計讓 Z 世代能連結理想化的過去,同時保持當下的感受。 品牌常從過去的視覺風格汲取靈感,重新詮釋給現代消費者。這種設計在社交媒體上也很受歡迎,復古風格內容往往獲得高互動。   4. 扭曲(Distorted) 扭曲包裝設計反映了 Z 世代對顛覆、自由和創意的追求。在充滿混亂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這類設計以超現實手法提供逃離現實的體驗。 特徵包括非傳統造型、流動字體,以及似乎違反物理規則的元素。這類美學特別吸引挑戰社會常規或迎合 Z 世代小眾社群的品牌。 扭曲設計讓 Z 世代將日常現實轉化為短暫的奇幻體驗,並呼應他們對增強現實和其他模糊物理與數位界線技術的興趣。   5. 獨立(Indie) 獨立風格捕捉 Z 世代的 DIY 精神,以及對真實性和個人化的偏好。這種風格看起來像手工或小批量製作,即使是大型品牌也會採用。 Indie 包裝常混合圖案、隨性圖形元素,設計風格自由且個人化。表面上看似混亂,但展現出青春活力,與 Z 世代深度共鳴。 品牌利用包裝作為創意畫布,加入貼紙、塗鴉或拼貼元素,讓 Z 世代感覺產品獨特且可個性化,也非常適合社交媒體展示。   6. 奇幻(Fantastic) 奇幻趨勢將包裝帶入非凡境界,融合科幻、奇幻和數位藝術元素,創造脫離日常的體驗。 特徵包括虹彩效果、未來感表面處理,以及模糊現實與想像的影像。這種設計可將消費者帶入另一個世界,滿足 Z 世代對非凡體驗的渴望。 結合數位渲染技術與實體包裝,奇幻設計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感官體驗。   7. 怪誕(Freak) 怪誕包裝擁抱不完美,挑戰傳統美學規範。這種風格刻意「醜」或刺眼。 可能採用撞色、字體不統一、刻意業餘風格插畫,或隨機排列元素,常帶有幽默與諷刺意味,調侃過於嚴肅或矯揉造作的設計規範。 這一趨勢呼應 Z 世代對不切實際美的拒絕與對真實性的欣賞。怪誕包裝如同這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創作與消費的內容,真實、無濾鏡,為追求真誠連結的 Z 世代提供一劑現實與自我接納的清新感。   更廣的意義 這七大 Z 世代包裝趨勢不只是美學偏好,也反映了他們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在不確定與數位壓力下成長的這代人,希望包裝能帶來情緒支持與慰藉。從提升心情的色彩到促進自我接納的設計,每個趨勢都滿足特定心理需求。對品牌而言,理解這些關聯至關重要。成功的 Z 世代包裝必須超越視覺吸引力,兼顧心理健康,與這群影響力巨大的消費者建立更深連結。   Hernán Braberman 是 Tridimage 的創意總監,該公司為全球領先的包裝設計機構,專精於 CPG 品牌的結構與圖形設計。他也是品牌包裝播客《Branderman》的主持人,探討品牌、設計與消費文化的交集。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world.com/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專家觀點
2025-10-20

2025年第二季出版與廣告收入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季度服務調查》   我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關注出版與廣告收入,但最近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季度服務報告》,因此想來看看創意市場的表現。 總體而言,情況不算理想。 出版業在疫情期間遭受衝擊,但三個出版領域——尤其是書籍——在疫情後反彈,收入回到趨勢線後趨於穩定。 自2004年以來,報紙出版收入持續下降——即便到2020年,收入仍下降超過500億美元。2024年繼續呈小幅下滑趨勢,並延續到2025年上半年。 期刊出版的情況也不佳;自2004年以來,收入呈現「間斷平衡」:平穩期後接著陡降,第一次可能因金融危機,第二次在2014–2015年間,可能是廣告主將媒體預算從出版物轉向社群媒體、串流服務及其他線上行銷所致。疫情期間,期刊收入下滑幅度低於其他細分市場(當時損失已發生),疫情後收入大致平穩,甚至略有下降。 書籍出版收入在過去20年也持續下降,但自疫情後相對穩定。2024至2025年間,書籍出版收入基本維持不變。 廣告收入則完全不同。2000年代,廣告收入相對平穩,金融危機初期出現大幅下滑,但隨後迅速回升。2010年代,廣告持續向非印刷媒體及其他行銷形式轉移——包括內容行銷、社群媒體及其他數位行銷方式。傳統有線電視仍為可行的廣告媒介,而串流服務則增加廣告依賴,推出更多廣告層級,甚至將原本免廣告層級偷偷轉為廣告層級。 這些廣告層級並不受歡迎,用戶仍願意支付費用以避免觀看廣告。但隨著串流平台持續提高訂閱費(常無預警),用戶可能開始重新評估所訂閱的服務。其他平台如 Spotify、YouTube 等也提供廣告支持(免費)及高級(免廣告)選項。現今幾乎找不到無廣告的地方(上週我們提到三星新冰箱將內建廣告螢幕),而且大多廣告內容也不吸引人。 在政府關閉期間,美國勞工局、人口普查局等機構將暫停資料發布,因此產業數據報告可能暫時斷續,直至另行通知。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