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麥肯錫顧問公司2024年科技技術趨勢展望
2023年麥肯錫(Mckinsey)的科技技術報告,主要突出的兩個趨勢是人工智慧、電氣化和再生能源。而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慧被整合到各種企業軟體工具中,並且也被應用於多種目的,例如為面向客戶的聊天機器人提供動力、生成廣告活動、加速藥物發現等等。而2025年則增加對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趣、投資和創新。(見表14)
麥肯錫2024年7月所公布的15項技術趨勢,可分為人工智慧革命、建構數位未來、運算和連接前沿、尖端工程和永續發展的世界等五個主題,並以創新(基於專利和研究)和興趣(基於新聞和網路搜尋)進行評分。並確定相關技術投資規模,並評估組織對這些技術採用程度來描述,由全球市場帶來變革的契機,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投資方向,協助其更好地應對挑戰並為未來做好準備,其內容說明如下:(見圖15)
●圖15:2024年麥肯錫科技技術報告架構(圖片來源 ╱ 數位時代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1605/mckinsey-2025-ai-taiwan)
(一)熱門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生成式AI描述將非結構化資料作為輸入(例如自然語言和圖像),來創建全新內容(包括音訊、程式碼、圖像、文字、模擬和視訊)的演算法(例如ChatGPT)。它可以透過利用非結構化混合模式資料集來產生各種形式的全新內容,進而自動化、增強和加速工作。2023年全球投資大約360億美元,工作需求約增加了111%。
(二)應用人工智慧(Applied AI)╱該技術和技術使用係透過機器學習訓練的模組,來解決分類、預測和控制問題,以便實現活動自動化、添加或增強功能和產品及改進決策。2023年全球投資約86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29%。(見圖16)
●圖16:Applied AI的市場規模、網路安全(圖片來源 ╱ Binmile、數位通國際)
(三)機器學習朝向產業化
(Industrializing Machine Learning)╱工業化機器學習趨勢包含一個快速發展的軟體和硬體解決方案生態系統,可以加速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和維護並降低風險。2023年投資金額大約3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36%。
(四)下一代的軟體開發(Next-gener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主要包括支援現代程式碼部署管道及自動程式碼產生、測試、重構和翻譯的工具和技術。這些可以提高應用程式品質和開發流程。2023年投資額大約17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37%左右。
(五)數位信任與網路安全(Trust Architectures and Digital Identity)╱其趨勢涵蓋信任架構和數位身分、網路安全和Web 3背後的技術。這些技術使組織能夠建立、擴展和維持利害關係人的信任。2023投資額約34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34%。
(六)先進的連接性(Advanced Connectivity)╱先進的連接主要涵蓋無線低功耗網路、5G和6G蜂窩網路、Wi-Fi 6和7、低地球軌道衛星及其他電信技術。2023年投資額大約29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24%。
(七)沉浸式體驗的實境技術(Immersive-reality Technologies)╱其可以在三維虛擬世界中進行即時互動,虛擬世界的範圍可從虛擬實境(VR)中完全由電腦生成的空間,到混合實境(MR),一直到擴增實境(AR),其中電腦生成的物件疊加在現實世界上。這些技術利用空間運算來解釋實體空間(例如,透過利用VR耳機中的感測器和攝影機來識別手勢),並模擬向虛擬世界添加資料、物件和人員。2023年投資額約6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36%左右。
(八)雲端和邊緣運算(Cloud and Edge Computing)╱主要是指分佈在超大規模遠端資料中心、區域中心和本地節點等地點的工作負載,以優化延遲、資料傳輸成本、遵守資料主權法規、資料自主權、安全考量等。2023年的投資額大約54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38%。
(九)量子的技術(Quantum Technologies)╱其利用量子力學的獨特性,以比傳統計算機快得多的速度執行某些複雜計算,保護通訊網絡,並生產比傳統同類產品具有更高靈敏度的傳感器。2023年投資額大約1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17%。
(十)機器人技術的未來(Future of Robotics)╱其主要涵蓋機器人的進步,從處理固定用途和預先編程任務,直到能夠適應新的、現實生活中的輸入,並提高自主性和靈活性。2023年投資額大約6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大約20%。(見圖17)
●圖17︰未來機器人、未來生物工程、未來太空技術,都相當令人矚目(圖片來源 ╱ NVIDIA、Igem、Space網站)
(十一)移動交通的未來(Future of Mobility)╱移動技術涵蓋自動駕駛和電動車、城市空中交通及自動駕駛、互聯、電氣化和共享移動(ACES)技術,旨在提高陸地和空中交通的效率和永續性。2023年投資額大約83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5%。
(十二)生物工程技術的未來(Future of Bioengineering)╱是將工程原理應用於生物學,利用技術進步來改善健康和人類表現、改變食品價值鏈並創造創新產品。2023年投資額大約62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23%。
(十三)太空科技技術的未來(Future of Space Technologies)╱太空技術涵蓋衛星、發射器和居住技術,以實現創新的太空操作和服務。2023年投資額大約9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9%。
(十四)電氣化方面和再生能源(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其主要趨勢涵蓋著整個能源生產、儲存和分配價值鏈。技術包括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清潔的固定能源,例如核能和氫能、永續燃料和生物能源;以及能源儲存和分配解決方案,例如長效電池系統和智慧電網。2023年投資額大約1,83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增加約1%左右。
(十五)電氣化和再生能源外氣候技術(Climate Technologies Beyond 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s)╱氣候技術除了電氣化和再生能源之外的核心,是透過消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或生產碳當量較低的現有材料和投入,來減輕資源消耗對氣候的負面影響的解決方案。2023年投資額大約680億美元,但工作需求減少約11%。或請參閱下列網址: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top-trends-in-tech。
四、普華永道(PWC)出版全球投資人報告
2024年12月,英國普華永道(PWC)出版全球投資人報告,對2025年擔心的事,包括地緣政治、網路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通貨膨脹、技術顛覆、氣候變化等議題,而提到企業要面對及解決問題的看法如下:(見圖18)
●圖18:2025年全球投資人關注的政經議題(圖片來源 ╱ PWC官網)
(一)重塑其商業模式╱(1)優先考慮客戶:尋找新的商業價值來源,以開發和創新產品和服務、設計新的營運模式或拓展新市場。(2)增強供應鏈的彈性:經營上要緩解短期風險轉向更重視長期穩定性,如採購和分銷方面的地區多樣性,及採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和回應性。(3)探索生態系:建立更廣泛商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要接觸新客戶和市場、了解客戶需求及新的互補技能和能力。
(二)加強網路安全技術與人工智慧的佈署╱(1)佈署人工智慧以加強網路安全:面對網路威脅,例如雲端相關威脅、駭客洩漏操作、第三方違規和對互聯產品的攻擊等,如何使用人工智慧來加強其安全性,同時保護其人工智慧系統免受漏洞影響。(2)投資您的勞動力:鼓勵員工有效地使用人工智慧,強化治理和控制,由工作中學習新技能、提高創造力並提高工作品質,這是刺激創新和成長的最佳方式。(3)優先考慮生產力:找出流程自動化相關解決方案,以優化資源、減少排放和提高勞動生產力,以期改善環境績效或社會效益。
(三)氣候轉型與調適╱(1)加倍提高透明度:敘述性揭露、永續性指標和關鍵績效指標,應確保與財務報表處於同一水平。(2)完善您的過渡計劃:實現淨零承諾要有量化指標,並揭露如何履行該承諾,及相關的資本和營運支出。(3)了解您的投資者從哪裡獲取資訊:讓投資人了解公司在治理、創新、管理能力、人力資本管理和網路安全等內容,與投資者建立有效溝通是必要的。(4)對訊息傳遞進行更廣泛控制:公司相關的行為與敘述,是與新聞及監管披露、財務報表的訊息一致,可驗證,或第三方驗證以取得信任。(5)對主要投資者進行有關揭露要求的教育:公司對外溝通要有簡單易懂的解釋,如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企業永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或歐盟的報告要求等。
2024年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的回顧與展望
一、2023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統計
依據台灣經濟部的統計資料,2024年1~10月台灣紙及紙板生產量約311萬噸,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4.5%,除了生活用紙增加外,紙及紙板都減少,原因是外銷量減少約18萬噸所致。總產值約562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4.8%,顯示紙價在2024年跌約0.3%,其中紙板產值減少約6.1%,單價跌了約1.7%,但文化紙價還漲了約1.4%,生活用紙則跌約4.3%。紙及紙板總銷量約311.1萬噸,較2023年減少約3.9%,銷售值約583.1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3.5%。每噸均價漲了約0.4%,其中內銷量約199.1萬噸,較2023年同期增加2.9%,內銷值約408.3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0.8%,每噸內銷均價降約3.6%。外銷量約112萬噸,較2023年減少約14%,外銷值約174.8億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9.4%,平均單價提高約5.3%,其中紙板外銷價漲約3.8%。(見表19)
2024年1~10月紙及紙板加工業產值約1,487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3.8%,銷售總值約1,506.3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3.5%,其中除了瓦楞紙箱下降約1.2%外,其他加工品項都明顯增加,尤其是其他加工紙增加了18.8%最多。2024紙品加工業內銷值約1,294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了約1.8%,外銷值約212.3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了約14.9%,這是因為中國紙品外銷美國被扣25%關稅,很多訂單轉入台灣所致。對印刷業而言,2024年1~10月產銷值約726.6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4.4%,其中內銷約622.8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4.2%,外銷值約103.3億元,增加約3.6%。
以台灣海關2024年1~11月進出口統計資料,紙及紙板總進口量約107.7萬噸,較2023年同期增約5.0%,平均進口紙價每噸約1,049美元,下降約15.2%。而2024年前11月紙及紙板出口量約132萬噸,較2023年同期減約9%,但出口紙價下降約22.5%,這主要是來自出口最大量的灰紙板,2024年出口價格每噸約628美元,增加約2.1%。再分析印刷及紙品類,2024年1~11月進口量約24.9萬噸,金額約5.2億美元,分別較2023年增加6.3%及4.3%。但2024前11月,印刷及紙品出口量約12.0萬噸,金額約6.15億美元,分別較2023年同期增加2.5%及減少0.4%。
若依財政部2024年前10月行業營業額統計,紙業營業額約601.7億元,較2023年減少約2.18%,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073.8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3.8%,印刷業營業額約1,544.9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5.0%,但如扣除製版業的異常數字,印刷業營業額僅約876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2.5%。2024年前10月出版業營業額約363.7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4.58%,其中書籍營收增加10.6%,電子書更增加約30.4%,顯示台灣出版市場回歸活絡,但雜誌出版在2024年前10月營收減少約4.7%。
結論是預估2024年生產量約373萬噸,較2023年減少4.9%,只要是外銷量減少約20萬噸所致。台灣紙及紙板消耗量約382萬噸,比2023年增加約2.9%,年每人均消費量約163.3公斤,較2021年的189公斤減少約13.6公斤。紙業這幾年的經營,除了漿價每噸波動超過200美元(25%)外,台灣市場是明顯衰退的;而2024年紙加工業及印刷業的銷售增長分別是3.5%及4.1%,2023年則都是衰退的,這跟台灣的經濟增長是有聯結的,而出版業則連續兩年都是有增長的。
二、2024年國際紙漿行情回顧
根據國際市場諮詢公司RISI中國的報導,2024年12底漂白長纖(NBSK)CIF中國價格每公噸約770美元,較2023年同期漲了約3.4%,而漂白短纖(BHKP)CIF中國價格每公噸約545.4美元,較2023年同期下跌約16.6%。分析全年的資料,NBSK最高價在四月份,每公噸的價格約825美元,BHKP最高價在六月份,每公噸的價格約741美元。而2024年的NBSK平均價格約771美元,較2023年均價漲約1.55%,BHKP每公噸均價約635美元,較2022年漲約1.7%。(見表20)
進入了2025年,漿價蠢蠢欲動,尤其是漂白短纖(BHKP)在2024年下降約200美元(-26.5%),Suzano等南美漿廠向中國調漲每噸20美元,而且向北美和歐洲市場推漲每噸100美元,但由於中國紙市低迷,買家不接受調漲。而漂白長纖(NBSK)則已成功每噸調漲約10美元,而中國的現貨價在年底的一星期內,每噸漲了約180人民幣(約22美元),所以漿價轉折點已現,值得業界關注。圖21為中國生意社網站就過去兩年來漂白長短纖每月價格漲跌波動圖。(見圖21)
●圖21:2023~2024年漂白長短纖每月漲跌趨勢(資料來源 ╱ 生意社https://www.100ppi.com/vane/detail-958.html、https://www.100ppi.com/vane/detail-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