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應用
2024-07-04
台灣理光呈現數位印藝結晶
現今的商業印刷環境與以往可謂截然不同,雖然印刷數位化的轉型已經發展多年,但印刷廠商現在正在尋求進一步加速轉型,同時發現全新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理光(Ricoh)以市場領先的噴墨領導力和轉型創新文化(稱為Henkaku)為基礎,持續推出高性能的噴墨數位印刷機,協助客戶掌握嶄新商機。
參加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會
此次台灣理光應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TITA)邀請,於今年8月10~13日,參加在台中健豪雲端新廠舉辦的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展會中理光展區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呈現磨練40年的卓越技術淬煉出的數位印刷結晶之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
在噴墨展示部分,此次展會分別展出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以下簡稱Pro VC70000),與預計明年第四季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以下簡稱Pro Z75)的印品輸出呈現。而辦公解決方案則為智能溫測門禁系統,目標是協助企業解決門禁管理、考勤等日常管理問題。
Pro VC70000短版印刷最佳解方
在市場對於高產能、高靈活性的數位印刷系統需求日益增強的背景下,Pro VC70000兼顧速度、多樣化紙材及色彩品質,也將工作從平版印刷轉移至數位印刷。其以高達每分鐘150公尺的速度生產高價值、個人化及資料處理的應用,從銷售宣傳品及手冊到直郵廣告、型錄、彩色手冊、客製化出版品等。
在印刷塗佈紙上印刷,無需預先塗佈,就能立即達到節省紙材成本的效果。並可透過最新一代、領先同業的Ricoh印刷噴頭提供真實的1,200×1,200dpi的影像畫質,藉此滿足並超越客戶對每項作業的期望。加上媒材適用性寬廣,可以支援40~260GSM,並可廣泛應用在模造紙、銅版紙、噴墨專用紙上。
隨著數位短版印刷時代的來臨,Pro VC70000跨越了過去在印刷品質、生產力及成本效益的障礙,大幅提升收益,並提供一個可擴充、可原機升級的機台,保障客戶的投資與發展。
採取捲對捲印刷技術的Pro VC70000,兼顧多樣化印刷用紙、影像重現及印刷產能,呈現數位印刷所有優勢及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以數位印刷機而言,可以有效取代傳統印刷書籍短版列印的效能。可說在印刷品質、成本和媒材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台灣理光呈現其在書籍印刷上的精緻輸出能力
●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
Pro Z75理光數位印刷技術結晶
而另一款Pro Z75噴墨設備,可以在高速和高圖像質量保證的情況下,印刷B2尺寸的紙張。同時利用無需製版、無需專業技能操作的數位印刷特性,解決了原先需要很多人力及針對高附加價值多品類的作業,需要分開印刷等各種生產和管理問題。
Pro Z75,是理光數位印刷核心技術的結晶,它結合了理光為碳粉設備開發的單張紙輸紙技術,和為噴墨設備研發的噴頭、墨水及噴墨控制技術,並整合了拼版印刷相關技術。基於理光多年研發的噴墨技術,Pro Z75採用的是工業不鏽鋼噴頭和水性顏料墨水。具有成本低、友善環境,同時還兼具寬廣色域的特點。
由不鏽鋼材質製成獨特的理光壓電打印頭,係專為實現高速輸出而研發,對墨滴噴射時機的高精度控制帶來墨滴輸出之準確性、可靠性和穩定性。以1,200× 1,200dpi的高分辨率打印,將帶來均勻、高清晰度的圖像質量。
台灣理光智能溫測門禁系統
除了卓越的商務數位印刷外,台灣理光也提供全方位的辦公室解決方案。在Covid-19疫情的背景下,智能溫測門禁系統(EQ Recognition,以下簡稱EQR)能優化員工打卡流程與考勤管理,協助企業提升辦公效率。
EQR採取內建人臉辨識門禁裝置,可自由選擇純卡、純臉、臉加卡、臉或卡四種辨識方式,搭配地點與時段管制進出,讓企業彈性設定、輕鬆升級。除了讓打卡更方便,EQR也可串接考勤系統,可有效解決現行主流卡機系統代打卡、卡片借用、卡片遺失等企業問題,並降低安全性風險。同時資料即時匯出,減少傳統人力整理出勤資料之成本,並提升效率與正確性。
同時透過使用內建體溫偵測與人臉辨識門禁的EQR,不僅可以做到於出入口進行體溫與口罩偵測,並整合門禁考勤進行管制及記錄,進而有效管理後疫情時代的健康辦公環境。
台灣理光是理光集團在台銷售子公司,從銷售事務機出發,近年來積極從傳統OA轉向ICT服務,並期許自己能成為台灣智能數位商務應用的領導品牌。
台灣理光 02-26548000
http://www.ricoh.com.tw
●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
●台灣理光智能溫測門禁系統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設計創意
2024-05-28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二)
彌足珍貴的設計史料
另外在臺灣設計口東口中島16個展櫃之中,主要展示日本近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重要的史料文獻,以及對應於奧運會、世博會的CI手冊及應用設計,分別有:(1)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Yoshinari Shimada,1870~1962年)。(2)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Yuho Tanaka,1861年~?)。(3)商業美術啟蒙者:杉浦非水。(4)資生堂形象塑造者:山名文夫。(5)書刊設計巨匠:原弘。(6)藝文活動設計家:河野鷹思。(7)日本設計代言人:田中一光。(8)日本設計的太陽:龜倉雄策。(9)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動機:1964年東京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0)日本現代設計人从众: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1)萬國博覽會的系統設計:1970年大阪外國博覽會、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2)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勝見勝。(13)日本現代設計運動:Graphic’55、1960年WoDeCo、1963年Japan Design Committee、1965年Persona。(14)日本平面設計的基石:1951~1970年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Japan Advertising Artist Club)。(15)日本平面設計的推手:1978年~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pan Graphic Designer Association)。(16)地球文字探險家:淺葉克己。臺灣設計口東口這16個展櫃與展牆海報相互呼應,同時串聯起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
其中又以第1展櫃「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與第2展櫃「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展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設計名詞演變;根據1897年出版《澳國博覽會贊同記要》紀錄1873年日本政府派遣納富介次郎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世界博覽會考察,他將西方工藝製作的技術方法引介回日本,為了將此西洋新興的概念及技術方法加以推廣,他在《溫知圖錄》書中採用漢字「圖案」專詞對應於「Design」,成為近代日本設計發展的關鍵詞彙,直到1950年代日本各類學校大都以「圖案」作為專業名詞,甚至影響到台灣的設計教育取向;2000年佐賀縣立美術館出版的《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介紹了納富介次郎陸續創立了石川縣工業學校(1887年)、富山縣立工藝學校(1894年)、香川縣立工藝學校(1898年)、佐賀縣立有田工業學校(1901年)四所工藝與工業相關學校,大力推廣西洋工藝的「圖案」方法用以改善日本傳統工藝,提升外銷貿易的競爭力;其中島田佳矣就是納富介次郎於石川縣工業學校陶畫科的學生,之後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並且任教於該校圖案科主任,島田佳矣所編著的《工藝圖案法講義》成為重要教材;最重要的是1919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的中國留學生陳杰(返回中國之後更名為「之佛」),陳之佛當年就是受教於島田佳矣的圖案教學,並且受到納富介次郎崇尚生活美學的「尚美」理念之影響,而成為連接中日圖案設計教育的發展脈絡。(見圖37、38)
●圖37: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
●圖38:島田佳矣與野口駿尾共同編著《女子技藝編物模樣圖案‧松之卷》
而在臺灣設計口西口展牆展品,主要以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出版的設計圖書、雜誌:(1)《風俗畫報》:東陽堂自明治22年(1889年)2月至大正5年(1916年)3月間發行的月刊畫報,採用石版印刷工藝以及畫報形式紀錄風俗時事,其中包括博覽會、日俄戰爭圖繪、日清戰爭圖繪、臺灣征討圖繪、臺灣蠻俗圖繪、臺灣料理等史實內容。(2)《日本少年》:「實業之日本社」自明治39年(1906年)至昭和13年(1938年)發行的兒童雜誌,由知名畫家川端龍子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另外本雜誌偶爾有竹久夢二、杉浦非水參與內頁插圖。Victor出版社樂譜:1920~1930年代留學德國的跨領域綜合藝術家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齋藤佳三1929~1932年曾任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圖案科主任教授,奠定中國近代圖案設計的基礎。妹尾出版社樂譜(Senow Gakufu):1920~1930年代由「大正浪漫」代表的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300餘冊封面設計,其中也有將竹久夢二的詩進行譜曲,每幅封面都是精彩的石版畫作品,尤其是「夢二式美人」的經典圖像。(見圖39~42)
●圖39:東陽堂發行的月刊畫報《風俗畫報》
●圖40:《日本少年》是由「實業之日本社」發行的兒童雜誌
●圖41: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
●圖42: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封面設計
1932~1974年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後更名工業技術產業工藝試驗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Industrial Art News),是促進日本現代工業設計重要傳播工具,其中1963年第31卷第4號有小池新二(Shinji Koike,1901~1981年)受邀來台之後撰寫的「台灣設計報告」,成為推動台灣現代設計的珍貴史料;分別由大橋正、伊藤憲治、永井一正、山城隆一、安齊敦子、臼井正夫、木村恒久、榊原健、佐藤浩等設計師進行封面設計。1953年誠文堂新光社創立的《アイデア》雜誌強調「世界設計雜誌」的國際化目標,創刊即由大智浩擔任美術總監,每期邀請全球不同知名設計家封面設計如Paul Rand、大橋正、早川良雄、龜倉雄策、福田繁雄、Saul Bass、Gunter Rambow、大智浩等,其中1968年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並由大智浩、施翠峰撰稿介紹台灣設計現況,這是台灣平面設計界被日本專業設計雜誌以多頁篇幅報導之濫觴。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雜誌(Graphic Design Magazine)於1959年由設計評論家勝見勝擔任編輯長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成為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重要基石,這本雜誌不僅引介日本設計新人,也是促成之後參與日本奧運會、世博會的設計師平台;1983年第93期勝見勝往生,後續由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等接續編集至第100期終刊,封面設計有田中一光、早川良雄、原弘、山城隆一、龜倉雄策、杉浦康平、大橋正、早崎治、村越襄、佐藤晃一、岡本滋夫等。1983~2002年Morisawa森澤字體排版公司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Tategumi Yokogumi Magazine:直排與橫排)總計發行57期,引介全球文字排版、字體設計、平面設計等資訊,每期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家所設計橫直雙封面,成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縮影;封面由大竹伸朗、山崎英介、早川良雄、秋山育、五十嵐威暢、佐藤晃一、黑田征太郎、淺葉克己、坂田榮一郎、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粟津潔、永井一正等名家設計。(見圖43~46)
●圖43: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
●圖44:《アイデア》雜誌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
●圖45:勝見勝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
●圖46: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
另外,還有《草月》雜誌(Ikebana Sogetsu Magazine)是1927年勅使河原蒼風創立的「草月流」,由於花藝家勅使河原蒼風與攝影家土門拳、設計家龜倉雄策具有「三人三樣」的深厚情誼,因此《草月》雜誌多年由龜倉雄策進行封面設計,其中1981年第135期封面優雅細緻的花草圖案,成為龜倉雄策1981年為UCLA日本傳統藝能經典海報的基礎元素。1967年創刊至2010年終刊的《銀花》季刊(Ginka Magazine)由杉浦康平長期為《銀花》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每期封面具有豐富多變的形式,但是整體而言一以貫之的視覺意象,呈現杉浦康平在書籍雜誌的設計理念:「雜誌是時令,月月興旋風,季季響驚雷。」還有日本平面設計巨匠專輯:包括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早川良雄、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石岡瑛子、淺葉克己等人經典專輯。(見圖47、48)
●圖47:龜倉雄策為「草月流」《草月》雜誌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
●圖48:《銀花》季刊由杉浦康平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
日本平面設計的系譜
而根據本次展覽內容所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我們約略可梳理呈現下列幾個面向的發展軸線:
一、出生地緣的同鄉關係
日本自古以來有「關東」與「關西」兩大區域的分野,在用語、生活、習性等事務觀念均有顯著的差異;而綜觀現代平面設計,雖然絕大多數的設計師以出身於關東地區的東京居多,但是早川良雄、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木村恆久、片山利弘等人出生於關西的大阪、京都、奈良,雖然後來都移居東京並且各自展露頭角,但是源於大阪重視商業氣息與京都、奈良的文化傳統都可以從這些設計師的作品之中,窺見他們自然融入血液的設計靈魂。
另外則是同鄉關係自然會拉近相互之間的隔閡,所以1959年12月由朝日啤酒、旭化成、新日本製鐵、東芝、豐田汽車、尼康相機、日本鋼管、野村證券8家企業出資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邀集龜倉雄策、原弘、山城隆一為草創時期設計師,之後陸續邀請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同樣出身於大阪的山城隆一與永井一正秉持同鄉、同好與同事的情誼,堅持在「日本設計中心」持續工作並且引領設計新銳,將之發揚光大而成為日本平面設計業界的指標。
二、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
古今中外都會因為同校關係而自然形成系出同門的「學派」,綜觀日本平面設計發展其中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的有島田佳矣、杉浦非水、齋藤佳三、河野鷹思、大智浩、中村誠、永井一正、福田繁雄、杉浦康平、仲條正義、石岡瑛子、松永真、佐藤晃一、佐藤卓等為數多人,構成日本平面設計力量的最大軍團。另外原弘畢業於東京府立工藝學校印刷科,伊藤憲治、大橋正則是東京高等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畢業,早川良雄、山城隆一畢業於大阪市立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因此呈現有別於美術學校強調手繪圖案技法,進而呈現活版字體、印刷工藝、攝影取材,以及強調個人藝術取向的另類設計風格。
1935年杉浦非水為多摩美術學校創校校長,和田誠、五十嵐威暢、大貫卓也、祖父江慎、佐藤可士和等人畢業於此;原弘、勝井三雄則任教於武藏野美術學校,桑山彌三郎、小島良平、原研哉畢業於此,這兩個知名學校各自形成不同的設計教學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服裝設計師桑澤洋子(Yoko Kawasawa,1910~1977年)於1954年創設的桑澤設計研究所(Kawasawa Design School),素有「日本包浩斯」之稱號,其畢業生有U.G. Sato、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中西元男等知名設計師,成為有別於日本美術大學而重視設計實務的辦學特色,其中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因為師出同門而組成「○△□」三人展,成為日本設計界美談。
三、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
回顧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所出現的設計展覽及活動,對於日本設計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者如: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七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同時並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參與展出,此次展覽可謂是將傳統慣用的「圖案」設計用語,轉為西方社會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來臨的重要里程碑,並且奠定了這七位設計先驅者就是之後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地位。而1965年11月於銀座松屋百貨8樓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ペルソナPersona)有粟津潔、福田繁雄、細谷巖、片山利弘、勝井三雄、木村恒久、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和田誠、橫尾忠則等多位參與東京奧運設計的三十餘歲的年輕世代設計師的聯展,並且邀請Paul Davis、Louis Dorfsman、Karl Gerstner、Jan Lenica、龜倉雄策五位設計名家共同展出,奠定日本「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專業領域的展覽活動,並且揭示日本平面設計界新生世代接棒的時代來臨。
另外則是1960年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總計來自全球26個國家、200餘名設計家參與會議,以「我們的世紀:設計對於未來社會的貢獻」為主題,分別就「個性」、「實際性」、「可能性」三個分項主題進行論壇,其中大會的視覺系統設計由勝見勝擔任總監,同時分別邀請河野鷹思、田中一光、藤本鍈二、杉浦康平、原弘、江島任、木村一男、井口誼、細谷巖、牧谷孝則、白井正治、灘本唯人、永井一正等人指定項目、參與設計,建構起後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採用「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方法之濫觴。(見圖49~51)
●圖49: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
●圖50: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
●圖51:於銀座松屋百貨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
四、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
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展就必須提及1951年創立的「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 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簡稱:日宣美),當年由山名文夫、新井靜一郎、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金泉武治、高橋錦吉七位作為召集人籌備創立「日宣美」;1951年6月9日由70名成員組成的「日宣美」,1952年由名取洋之助、伊奈信男、小池新二、新井泉、勝見勝、植村鷹千代、宮山峻、新井靜一郎、太田英茂、滝口修造、松崎福三郎擔任評議委員,以及由大智浩、橋本徹郎、原弘、山名文夫、澤村徹、重成基、早川良雄、深井敏夫、中山文孝、栗谷川健一10名組成中央委員共同推展會務,1953年第三屆日宣美開始面向社會大眾徵集作品,促使日本現代設計人才輩出,可謂是挖掘戰後新一代設計師的搖籃,更是日後參與日本大型國際賽會活動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源;但是受到全球學潮影響,日宣美也遭受日本大學生粉碎共鬪事件波及終於1970年宣告解散。
另外,1959年12月開始每月21日定期在六本木文化會館聚會的「グラフィック21の會」(平面設計21之會)是以龜倉雄策為中心,邀集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粟津潔、細谷巖、勝井三雄、杉浦康平、宇野亞喜良、木村恒久、片山利弘等設計師,大家提出近期作品相互觀摩與批評討論,並且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專業設計新知,成為日後參與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的核心團隊。1978年8月26日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由705位會員組成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全國平面設計組織,龜倉雄策擔任創會理事長至1994年,奠定JAGAD發展的堅實基礎,1981年起由六曜社出版《Graphic Design in Japan》成為紀錄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年鑑;之後接續由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擔任JAGDA理事長,成為日本平面設計的主要推手,這個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平面設計團體得以匯聚力量,對外可以代表日本設計界發出唯一的聲音。(見圖52、53)
●圖52: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
●圖53: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
設計日本設計的人
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的脈絡關係,除了上述出生背景的「同鄉關係」、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以及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之外、其中最為關鍵是「以人為核心」所促成齊心協力「同心關係」,這就必須要具有足以服眾的領袖風範,例如龜倉雄策是在設計實務及社團協會集合日本設計同行、同好與同志向前邁進,另外則是並非設計師背景出身的勝見勝,他以美術史、設計評論家及藝術總監的視野與格局所開創出來的設計能量,可以從田中一光於1983年勝見勝往生之後在《IDEAアイテア》雜誌No.183發表了悼念專文:「勝見勝先生發揮其擔任Producer(製作人)的卓越指導長才,就本人所知在1960年世界設計會議WeDeCo、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諸多國際活動有所貢獻」。這段話概括說明勝見勝與戰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的緊密關係,更可說是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幕後靈魂人物。
「設計」這個專業名詞在今日社會已經約定成俗是「造物」的專業,例如「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具體產物;但是就傳統典籍所出現的「設計」除了是「造物」之外,另外絕大多數是指「謀事」或「誘人」;因此就「設計」而言同時包含「人、事、物」的規劃與執行,因此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除了站在舞台享受功成名就的設計師之外,更需要探討其背後精心擘劃、頂層設計的靈魂人物。設計評論家勝見勝將「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置於頂層策略規劃,讓對的人擺對位置、作對事情,站在超越設計師的本位立場與高度才能思慮清明、洞燭機先、整合資源;若是設計師的職責是完成既美又好的「造物」為目標,設計評論家則是「評人與論事」或「育人與謀事」為使命,正因為勝見勝本於設計評論家的角色,拋開設計師的立場,才能夠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與前瞻的高度,成功地形塑出日本戰後的設計家,例如田中一光、永井一正、勝井三雄、杉浦康平、福田繁雄、橫尾忠則、石岡瑛子、仲條正義、榮久庵憲司、金子修也、磯崎新……等人屹立於全球設計的舞台。
尤其是勝見勝於1959年擔任《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雜誌編集長創刊至1983年第93號逝世截止,總計在雜誌專欄撰寫<世界新人之展望>13篇,其中引介日本年輕世代設計師杉浦康平、粟津潔、勝井三雄、田中一光、永井一正、草刈順、宇野亞喜良、片山利弘、細谷巖、和田誠、木村恒久、大高猛、江島任、真鍋博、日下弘、安齋敦子、福田繁雄、廣橋桂子、稻垣行一郎、仲條正義、白井正治、灘本唯人、小澤良吉、山下勇三、清水美智子、田中博、原田維夫、田名綱敬一、橫尾忠則、山下芳郎、片山哲夫等人,可說是日本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團隊的點將錄。筆者本人曾經當面請教於永井一正、福田繁雄、青葉益輝、淺葉克己、岡本滋夫、中西元男、中島安貴輝等設計前輩訪談關於勝見勝情事,所有的設計師對於勝見勝的領導統御及視野格局都是衷心地佩服,大家都感念勝見勝為了日本設計搭建極具高度的頂尖平台,真正是具有Leadership氣質的設計領袖;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向帆教授在《裝飾》雜誌專文介紹勝見勝,並推崇他是「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可謂極為貼切的稱譽。
1953年勝見勝與建築設計的丹下健三、清家清、吉阪隆正,工業設計與工藝的柳宗理,室內設計的劍持勇、渡邊力,平面設計的龜倉雄策,攝影的石元泰博,藝術的岡本太郎,評論的瀧口修造、浜口隆一等會員,加上浜倉準三、前川國男、Charlotte Perriand三位顧問成立創設「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主要有五個目標:(1)促進國際設計機構及團體交流、(2)參與國際會議、(3)作品參與國際展覽、(4)優良設計的國際交流及普及化、(5)推動優良設計所必要的展覽、演講、會議、出版等推動事務,將此定位為設計運動「Good Design Movement」;之後為了配合1960年5月11日至16日在日本東京首度召開的世界設計會議「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於1959年更名為「The Good Design Committee優良設計委員會」;1963年再更名為「Japan Design Committee日本設計委員會」,大力推動「Good Design」的生活美學;從1955年起在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七樓設有專櫃「DC:Design Collection」及畫廊「DG:Design Gallery」,成為引介國內外優良設計的展示櫥窗,更重要的是每件展示的精選物品,都會由某位設計委員撰寫設計理念,落實推動日本常民的生活美學與提升創意品位。而且至今在銀座松屋百貨七樓仍然延續這個優質傳統,這種透過百貨商場所精選的產品,用以推廣優良設計的策略方法,進而塑造日本生活美學可說厥功甚偉。
勝見勝先生於1983年11月10日猝然仙逝,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日本插畫家協會、日本設計委員會在東京共同舉辦「追悼勝見勝」委員會,由龜倉雄策擔任主席,決議設置「勝見勝賞」並且編輯出版《勝見勝著作集》由龜倉雄策、清家清、原弘三人監修,出原榮一編集,原弘裝幀設計,1986年由講談社出版,本套叢書計有:(1)美學‧教育論、(2)設計運動、(3)平面設計、(4)作家論、(5)隨想‧年譜共五冊,完整蒐集勝見勝生前所發表的論述,藉此得以認識其設計思維及參與設計活動的梗概。「勝見勝賞」主要表揚具有策略性系統規劃設計的設計師,褒獎證書由田中一光所設計的,1988年首次勝見勝賞由中西元男獲獎,陸續有五十嵐威暢(1989年)、永井一正(1990年)、仲條正義(1991年)、柏木博(1994年)、稻次敏浪(1995年)、勝井三雄(1996年)、矢荻喜從郎(1999年)、田中一光(2001年)、森正洋(2004年)、宮琦清(2007年)……等獲獎名單,由此可知「勝見勝賞」獎項的份量。(見圖54、55)
●圖54: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作集》,原弘裝幀設計
●圖55: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
勝見勝祝祭會的簽名簿Part I?
2020年由於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無意間在網路販賣蒐購了參與1964年東京奧運會運動項目符號(Pictogram)規劃設計的道吉剛(Michiyoshi Tsuyoshi)教授舊藏的《勝見勝祝ら祭Part II》簽名本,翻開內頁赫然發現裡面有浜口隆一、向井周太郎、道吉剛、山下芳郎、永井一正、木村恒久、勝井三雄、仲條正義、大高猛、金子修也、稻垣行一郎、泉真也、安野光雅、森正洋、灘本唯人、草刈順、馬場雄二、橫尾忠則、中島安貴輝……等多位日本藝術與設計名家的親筆簽名,這是極其難得蒐錄日本設計家簽名真跡的珍貴資料。
筆者之後翻閱《Graphic Design》No.100期由龜倉雄策所策劃的「日本設計100」專輯之中,得以確認1984年7月14日~23日於東京AXIS畫廊舉辦「追悼勝見勝」展覽,當時由田中一光設計海報,五十嵐威暢展覽構成,當時由日本設計社團協會邀全球100餘位藝術與設計名家提供原作展出,並且義賣成立「勝見勝賞」基金;再對照《Graphic Design》No.94期「追悼勝見勝」專輯之中邀請了112位撰寫追悼文、97位設計家提供「向勝見勝致敬」的作品,將之與這本簽名錄出席活動簽名對照,確定就是在AXIS畫廊展覽的簽名簿,只是很可惜目前筆者本人只有蒐錄到Part II,不知Part I流落在哪裡呢?
設計創意
2024-05-27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一)
日本第一的雁行理論
1981年9月1日《天下雜誌》第4期訪問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1930~2020年)時提問「日本憑什麼第一?」也提出「臺灣該打成棒了!」的諍言,回顧這篇訪問至今超過四十年,另外不得不回想1979年傅高義所撰寫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一書,認為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論資排輩的社會制度以及整個社會與國民的勤奮精神,這種特有的東方精神是美國人所應當學習的特質。他所出版的著作《日本第一》不但震驚美國而且轟動全世界,台灣當年行政院長孫運璿就指示購買《日本第一》分送給政府各級主管,希望大家參考研究看看日本到底有什麼長處?1991年傅高義再以過人的洞察力撰寫出版《躍升中的四小龍》,讓西方社會認識日本是掀起「東方世紀」的推動者之外,「亞洲四小龍」則是亞洲新興崛起的尖兵,再來則是中國大陸即將要扮演後來居上的重要角色;如果回顧匆匆而過的四十年亞洲經濟發展的光景,相應伴隨經濟與社會所需要的設計服務與創意加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歷程就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首先就宏觀經濟模型的「PEST」的分析理論而言,設計是經由「Politic政治、Economic經濟、Social社會、Technology技術」四個不同面向的外在因素所相互激盪交織而成的結果,日本二次戰後整體經濟發展與現代設計相輔相成,成為亞洲經濟與設計雙軌並進的雁行領航者,不管亞洲四小龍或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社會發展,都有受到日本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或是從日本的發展經驗學習了典範轉移。以日本在戰後藉由舉辦「Mega-Event大型國際賽會活動」,得以進行基礎建設、社會轉型、國際推廣與塑造形象的策略,其中又以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四個大型活動,分別位處在關東、關西、北海道、離島的國土區域發展與戰略布局,成為日本從戰後重建與經濟復興的關鍵活動;由於舉辦全球矚目的國際活動需要專業設計師投入其間,也是藉由大型賽會活動所需要大規模的規劃設計及應用推廣,得以從國際化規格的實務操作之中培育出優秀設計師團隊。
過往大家對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的認知大多是聚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這四個大型活動,配合這些活動所需要大量的系統設計成為日本揚名立萬的重要事蹟;當年是以勝見勝(Masaru Katsumi,1909~1983年)為首提出「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策略,並且邀約原弘(Hiromu Hara,1903~1986年)、河野鷹思(Takashi Kono,1906~1999年)、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1915~1997年)、山城隆一(Ruichi Yamashiro,1920~1997年)、粟津潔(Kiyoshi Awazu,1929~2009年)、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1929年~)、田中一光(Ikko Tanaka,1930~2002年)、勝井三雄(Mitsuo Katsui,1931~2019年)、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1932年~)、宇野亞喜良(Akira Uno,1934年~)、細谷巖(Gan Hosoya,1935年~)、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1936年~)、石岡瑛子(Eiko Ishioka,1938~2012年)等設計師組成團隊,藉由參與上述四個大型賽會活動的設計,讓這批設計家後來都在全球設計舞台展現傲人成果。
因此就此模式來觀察韓國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3年大田科技博覽會,或是中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都是借助全球大型賽會活動做為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策略工具,而日本與韓國、韓國與中國相互之間各自接續晚了將近20年的時間,證實日本是亞洲雁行領航的典範;而這種善用國際大型賽會活動作為平台,讓設計師得以有機會躍登全球的設計舞台,具體展現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建立起結構性、層次性與系統性的「人从众」之人力資源培育模式。(見圖1、2)
●圖2:林俊良設計「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視覺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
為了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特於2023年9月5日~9月28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主辦,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海報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共同協辦,假臺灣設計口東口及西口(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5~7號)舉辦「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9月8日(週五)上午10:00舉行開幕儀式,特別邀約高齡84歲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前理事長、去年榮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並且享有「地球文字探險家」雅號的淺葉克己先生應邀來台參加開幕,並且於當天下午3:00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進行專題講座:「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兼談淺葉克己的設計」。
當天出席開幕儀式有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前立法委員吳梓、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MDA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前執行長張光民,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藝術學院院長劉建成、藝術學院前院長林俊良、設計系主任蘇文清、施令紅、鄧建國、長友大輔、臺師大美術館館長白適銘等,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共同出席見證台日設計交流盛事;另外還有看見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創價美術館副館長呂慧甄、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及設計家趙國宗、霍榮齡、王行恭、何清輝、柯鴻圖、林文彥、程湘如、簡正宗、蔡進興、章琦玫、江秀玲、王明珠、劉虹枝、洪世杰、胡發祥、林鴻彰等人也從台灣各地前來出席開幕典禮,觀賞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珍貴的原版海報與設計史料。(見圖3、4)
●圖3:開幕活動致詞貴賓,上排左起依序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
●圖4:前排由左至右有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策展人林磐聳、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立法委員吳思瑤、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第二排有資深設計家趙國宗、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原執行長張光民、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王行恭、柯鴻圖、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江秀玲;第三排有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等人
針對此次的展覽名稱:「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主要是藉此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有關社團協會、活動、事件、人物及作品相互之間的關係,梳理背後所構成的發展脈絡,而展覽之英文名稱其中的關鍵字「Genealogy」是指學術上具有「Family History家族史、Family Tree家族樹、Pedigree譜系、Bloodline血統」等脈絡關係,期待藉由展覽主題、展品內容梳理出日本平面設計較為清晰的系譜軸線,因此策展人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們共同整理出「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年表」,提供台灣研究日本設計發展之參考。此次策展主要參考《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書中的世代分期及代表設計家作為篩選原則,輔以美國Phaidon出版的《巨匠》中所蒐錄的日本設計名家為主體;另外則是參考1976年山名文夫著《體驗的デザイン史》(體驗的設計史),1986年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勝見勝第4卷‧作家論》,1986龜倉雄策主編講談社《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100號》(平面設計第100號),2001年田中一光企劃由六耀社出版的《聞き書きデザイン史》(書面上的設計史)等日本平面設計史相關專書,2018年山形季央於PIE出版社的《日本のグラフィック100年》(日本平面設計100年),加上1998年田中一光擔任藝術總監的巴黎日本文化會館開館紀念巡迴展《デザインの世紀》(設計的世紀)策展概念,再從中挑選筆者長期蒐集典藏日本的原版海報及設計文獻,加以擴充構成本次的展覽內容。本次展覽不僅從中梳理出日本知名設計家相互之間的脈絡(系譜),並且追溯日本明治時代近代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圖案」、「意匠」等設計相關詞彙的互動以及後續發展演變的重要史料,期待提供未來台灣設計界研究日本平面設計發展之參考。(見圖5~10)
●圖5:「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東口展場
●圖6:中島區總計有16個展櫃,完整呈現出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脈絡的珍貴史料及文獻
●圖7:「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的西口展場牆面的書刊雜誌的展架及說明牌
●圖8:牆面上展出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的出版,對於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雜誌及書刊
●圖9: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
●圖10:左起台灣資深設計趙國宗、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合影
日本平面設計的世代接力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要根據2008年美術出版社由多川精一、永井一正、近藤聰、五十嵐威暢、石原義久所組成「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編集委員會」(平面設計的世紀編輯委員會)所編著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階段分期及代表設計家,筆者從中篩選並且補充幾位書中未列名於上的設計家如下:
一、明治世代(1868~1912年)
納富介次郎(Kaijiro Notomi,1844~1918年)、淺井忠(Chu Asai,1856~1907年)、杉浦非水(Hisui Sugiura,1876~1965年)、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1884~1934年)、川端龍子(Ryushi Kawabata,1885~1966年)、齋藤佳三(Kazo Saito,1887~1955年)、山名文夫(Ayao Yamana,1897~1980年)、原弘、河野鷹思、大智浩(Hiroshi Ohchi,1908~1974年)、勝見勝、名取洋之介(Younosuke Natori,1910~1962年)、花森安治(Hanamori Yasuji,1911~1978年)等人處於日本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時期,也是日本從「圖案」走向「裝飾美術」、「商業美術」,甚至開始萌發「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平面設計)啟蒙階段。
此次「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展出明治世代杉浦非水的三越百貨及圖案著作、竹久夢二的樂譜封面設計、川端龍子的《日本少年》封面設計、齋藤佳三的樂譜封面設計、山名文夫的資生堂形象、原弘的書籍設計、河野鷹思的劇座及電影宣傳設計、大智浩的《IDEA》雜誌美術總監、勝見勝著作及主編《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更重要的是明治世代的勝見勝、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都是擔當1960年WoDeCO東京世界設計大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幾個大型活動規劃設計的創意總監、諮詢委員、評審委員等,他們也是推動日本現代設計發展基石的「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的創建人物,可謂是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角色。(見圖11~16)
●圖11: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
●圖12:淺井忠是明治時期留學歐洲帶回現代設計新知的藝術家
●圖13:杉浦非水為《大正天皇御一代畫報》封面設計
●圖14:山名文夫以其經典手繪線條的美人畫在東京銀座ggg設計畫廊展覽海報
●圖15:原弘自傳出版《原弘:設計的世紀》
●圖16:河野鷹思為日本勸業銀行創立60周年海報設計
二、大正世代(1912~1926年)
雖然大正時期極為短暫,但卻是日本明治時期引進歐風之後所產生兼容並蓄與「和洋並陳」而形成「大正浪漫」的社會風潮;相對而言這個時期的平面設計師也都發揮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而在本世代有早川良雄(Yoshio Hayakawa,1917~2009年)、龜倉雄策、大橋正(Tadashi Ohashi,1916~1998年)、山城隆一、村越襄(Jo Murakoshi,1925~1996年)等人,其中龜倉雄策就是推動日本平面設計現代化的旗手,他於戰前加入名取洋之助創設的「日本工房」初期與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及攝影家土門拳、木村伊兵衛等人共事為《Nippon》雜誌設計;其中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共七位日本設計師,同時也特別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1996年)參與展出,並成功地將傳統約定成俗的「圖案」設計用語,轉至西方社會所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的來臨。
另外由勝見勝主持1964年東京奧運會整體系統規劃的設計政策,龜倉雄策所設計的「日之丸」會徽,以及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的海報設計,成功地建立起現代奧運的經典圖像;1960年龜倉雄策與企業家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邀集原弘、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日本設計中心」至今仍是日本平面設計界的指標。另外龜倉雄策1978年創立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擔任首任會長,成為匯聚日本平面設計力量,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推手,歷任會長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等人接續發展壯大;因此就龜倉雄策個人所參與的實務案例、領袖氣質以及推動設計發展,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的太陽(恆星)。(見圖17~19)
●圖17:早川良雄習慣以人臉作為主題並且採用手繪藝術的技法
●圖18:龜倉雄策為1990年10月1日的日本設計日海報設計
●圖19:大橋正為明治製菓所設計的海報、廣告
三、昭和世代(1926~1989年)
本世代歷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戰後重建,積極舉辦各種國際大型賽會活動,提供本世代設計師大顯身手的機會;另外為了日本產業復甦及地方振興也都引進設計服務及品牌加值,因此昭和世代的設計師人才輩出,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最堅實的基石,其中有中村誠(Makoto Nakamura,1926~2013年)、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Shigeo Okamoto,1934年~)、宇野亞喜良、細谷巖、橫尾忠則、石岡瑛子、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1940年~)、松永真(Shin Matsunaga,1940年~)、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1944年~)等為數龐大的設計師,就如同前面所言的「PEST」模型理論,這個世代的設計師伴隨著日本產業、品牌及舉辦的大型賽會活動,成為20世紀日本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及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也展現出日本設計的強大力量。(見圖20~25)
●圖20:永井一正加拿大巡迴展覽海報
●圖21:田中一光設計「分解字體」的海報
●圖22:杉浦康平為「曼荼羅:來自宇宙的聲音」展覽海報設計
●圖23:岡本滋夫為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在名古屋愛知美術館展覽海報設計
●圖24:細谷巖設計「隱In」的海報
●圖25: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
充滿視覺張力的原版海報
此次展覽在臺灣設計口東口展牆總計展出56幅原版海報,分別是山名文夫、中村誠、石岡瑛子、松永真、山形季央為資生堂不同時期的海報,大橋正的明治製菓海報,原弘為1964東京奧運會藝術展覽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DaDa展覽海報,河野鷹思日本勸業銀行60週年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德國藝術展覽海報,永井一正個人展覽海報;其中另有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4幅海報:1957年第一回原弘、1960年第二回山城隆一、1962年第三回田中一光、1966年第五回早川良雄,四幅海報並列展現四位設計師的不同風格。另外有森澤公司邀請細谷巖「隱In」海報,田中一光的字體海報,以及田中一光所設計1989年日本設計年、版畫展、1999年榮獲第一回龜倉雄策賞等經典海報。接著還有龜倉雄策1973年ICSID京都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第一回國民文化祭、1989年日本設計年、1990年設計日、Yamazaki山際照明設計大賽,展現這位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太陽閃耀的光輝。
而由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1964年東京奧運會4幅海報,成為日本現代設計與奧運史上的視覺圖騰;另外由細谷巖、河野鷹思、龜倉雄策等人設計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4幅海報。龜倉雄策、永井一正、福田繁雄、石岡瑛子等人為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設計6幅海報。田中一光、五十嵐威暢所設計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海報。岡本滋夫設計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海報、勝井三雄設計1990年大阪花與綠博覽會。岡本滋夫還有1968年設計日宣美於名古屋展覽海報、1989年ICSID名古屋設計大會海報、2008年UNESCO名古屋海報。最後則是杉浦康平的兩幅曼荼羅海報,淺葉克己的海報。其中又以1960~1990年代橫跨三十年由日本舉辦的奧運會、世博會原版海報,整體串聯起日本設計教科書最為經典的視覺圖像,尤其是有些海報採用網版印刷,親眼面對油墨飽和、色彩濃純所呈現的視覺張力,絕非四色印刷或網路圖檔所能比擬。(見圖26~36)
●圖26: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設計的官方宣傳海報
●圖27:龜倉雄策所設計國際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28:大阪萬國博覽會由龜倉雄策設計的海報
●圖29: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福田繁雄所設計國內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30:大阪萬國博覽會福田繁雄設計的海報
●圖31:大阪萬國博覽會由永井一正設計的海報
●圖32: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石岡瑛子設計的海報
●圖33:筑波科技博覽會由田中一光設計的海報
●圖34:筑波科技博覽會由五十嵐威暢設計的海報
●圖35:名古屋設計博覽會由岡本滋夫設計的海報
●圖36:大阪花與綠博覽會由勝井三雄設計的海報
包裝未來
2023-10-28
台灣加1印刷包裝業發展策略
國際貨幣基金在該年7月再次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22年估計的3.5%下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全球央行為應對通脹而提高政策利率,繼續對經濟活動構成壓力,而全球總體通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6.8%和2024年的5.2%。其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由2022年的2.7%下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由2022年的4%維持至2023年的4%和2024年的4.1%。而全球經濟的不穩定風險,仍來自烏克蘭戰爭、極端氣候的衝擊,讓通膨保持高位,而引發更緊收的貨幣政策,加上中國經濟可能放緩,房地產債務風險仍陷緊張,這都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潛在風險。(見圖1)
過去一年,台灣經濟也陷入了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該年8月18日公布,2022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約2.35%,但第四季卻呈現負-0.78%增長,2023年第一季也呈現負-3.31%的增長,第二季經濟則有1.36%的增長,預估全年經濟增長率約1.61%,並預估2024年能有3.32%的經濟增長率。就主計處所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2022年為2.95%,生產者物價指數為10.51%,但2023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第一季則為2.61%,第二季為2.04%,預估全年為2.14%,就生產者物價指數分析,2023年第一季為漲3.16%,第二季下跌約-3.67%,預估2023全年下跌約-1.1%。
台灣經濟困境原因主要來自進出口貿易的衰退,以國貿局統計,2023年1~7月出口貿易較2022年同期衰退約16.9%,進口貿易也衰退約20.2%,這都與全球經濟陷入緊縮,加上原物料下跌,調整庫存成為企業經營首要任務,尤其是佔約50%出口額的半導體、資訊、通訊等庫存調整更是明顯,這讓台灣出口產品,除了機械用具及零件還有增長外,其他品項出口都維持20~30%的降幅。而出口衰退超過17%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韓國、大洋洲及馬、越、菲、印尼、中東及非洲等地;外銷市場衰退,但內需消費市場卻是逐漸熱絡,2023年上半年的零售營業額,較2022年同期增加約8.99%,餐飲又營業額則增加約26.27%,而美元轉強,美元台幣匯率到8月底亦接近1比32元台幣。(見圖2)
●圖1:2022~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資料來源╱IMF國際貨幣基金)
●圖2:近一年台灣出口貿易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2023年經濟困境下的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
以經濟部產銷資料統計資料,2023年1~6月造紙業總產量約193.7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11.5%,內銷量約11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11.3%,出口量約77.4萬噸,與2022年同,進口量約53.3萬噸,較2022年的63萬噸減少約15.4%,紙及紙板總消費量約168.3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2.7%。(見表3)
以2023年上半年產業產值分析,造紙業產值約355.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5.8%,紙加工業產值約488.1億元,較2023年的570.3億元減少約14.4%,這沒包括衛生紙加工的25.1億元、衛生棉及紙尿布的38.6億元;而印刷業的產值約401.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3%。(見表4)
2023年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尤其前7月的月出口衰退16.9%,這讓上半年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12.7%,其產值減少高達15.8%,這也是因國際廢紙下降,讓國際工業用紙及紙板價格大幅降低,紙板的每噸產值就由2022年的16,530元降至2023年的13,259元(-19.8%),唯國際漂白紙漿3月開始下跌,紙價在5月後才開始回落,所以上半年文化用紙與衛生紙的每噸產值還是比2022年高約8%。就紙加工業分析,產值衰退約14.4%,瓦楞紙箱每平方米售價也降約6.2%,其他紙盒及紙袋單價降幅不大,這顯示紙加工業者是有享受到紙價下跌效益;而分析印刷業產值中,比較2022年1~6月,製版部門呈現約1.2%增長,印刷部門則減少約3.5%左右。
再以財政部營業人營業資料,比較2023及2022年印刷包裝相關產業上半年營收,造紙產業衰退約27%,其中除了文化用紙營收增長約15%外,製漿的營收減少約31.7%,其他紙張的營收也減少26.3%,這主要是因為該年3月底後國際漿價大跌所致,而根據該年6月底RISI的市場報告(https://www.risi-china.com/article/602),漂白長纖CIF中國均價每噸約648美元,比較去年同期減少了約35.7%,漂白短纖價每噸約506.11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0.0%,加上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價大跌,造紙業營收當然大幅減少。(見表5)
紙價下跌讓紙品加工營收也呈現明顯下滑,2023年上半年的紙品營收約659.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3.1%,其中瓦楞紙箱營收降低約17.7%,其他紙品加工營收也降低16.1%;就印刷業營收分析,2023年上半年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4%,但這主要是製版減少25.6%所致,真正的印刷業務僅減少3.7%,印前排版營收還增加約26.2%;就出版業分析,2023年營收基本是持平的,新聞出版營收還是持續降約22.6%,但實體雜誌與書籍則分別增加約9.5%及1.3%左右,另以整體數位出版來分析,營收是微幅下降,看來該年台灣出版業景氣還是不錯的。
筆者一位對台灣出版生態很了解的朋友提到,面對數位廣告的興起,紙媒體廣告年年下降,這對新聞出版及雜誌出版的衝擊是很大的,也造成出版業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出版業這幾年的轉型是很成功的,根據他提出一些出版業的發展趨勢,提供給印刷相關業者參考如下:
(一)以群募來預測出版銷售量,未出版先收款項並預測印刷量,以降低新書出版及庫存的風險、提高變現。
(二)直接賣書給消費者(D2C),有時促銷可以打到69折,這還比賣給通路的售價高,同時可掌握消費者數據及行為,對未來市場規劃大有幫助。
(三)朝多元出版及商業模式發展,連結書至課程,將內容加值擴大服務內容。
(四)擴大企業直接銷售(D2B)服務,尤其是舊版書,成本最低,進而開發新市場。
(五)多元業務發展及深入客源需求,例如以台灣標準口音及內容,擴大播客內容至小孩學習,天下做得最好,而且很賺錢,繁體化口音及出版品,在海外與簡體有明顯的差異化行銷。
(六)新書先有市場規劃,靠數據來判斷是否能夠賺錢,而不是純用感覺來出書。
(七)幫企業出版書籍,同時提供專業服務。
(八)數位化轉型及多元發行管道,來接觸消費者,並擴大廣告業務來源。
(九)電子書市場已較穩定成長,成為主流市場產品,形成真正的紙本與電子版(EP)同步組合,擴大市場空間。
(十)雜誌如何求新求變,以降低廣告減少衝擊。
漿價斷崖式下降與紙價的波動
近兩年來國際漿價的波動跟雲霄飛車一樣,漲跌幅度達30~40%,分析原因除國際通膨造成木片成本飆漲外,另外市場炒作更是漿價波動的催化劑,而要了解漿價波動,由中國的漿期貨、進出口量及庫存,中國造紙業供需及景氣變化,是可掌握到相關的市場趨勢。以2022年中國紙及紙板產量約1.24億噸,居世界第一,進口紙漿量約2,964萬噸,佔全球市場漿(Market Pulp)量40%以上,其對紙漿、紙及紙板的國際價格當然有充分的話語權。
2022年2月底俄烏戰爭開始,引發歐洲能源危機及價格飆漲,同時讓趨緩的原物料再度緊張,這是促使國際漂白漿價也再度上揚的主因。根據RISI中國市場報告,國際漂白長纖(NBSK)每噸由2022年2月的850美元漲至5月破1,000美元,漂白短纖(BHK)也由每噸650美元漲至800美元,後又漲至860美元,持續4個月後,漂白長纖到9月才降回950美元,BHK則到2022年底才會落至800美元。進入2023年,NBSK漿價到3月每噸跌至900美元,但4月每噸暴跌約180美元至接近700美元,到7月NBSK價已跌至650美元,而BHK在3月底每噸跌至700美元,到5月初再跌至每噸約500美元,後最低跌至480美元,而6月後,漿價回穩且開始觸底反彈,9月NBSK的國際報價每噸已接近700美元,BHK則回漲至540~560美元間。(見表6、圖7)
以2023年8月底的國際漿價,比較2022年同期,漂白長纖(NBSK)跌幅約34%,而短纖(BHK)跌幅約38.3%。若比較2022年底漿價,該年NBSK跌幅約25.6%,短纖跌幅約37.4%,但全年最低價應在6月底,現NBSK價約回漲約4%,短纖約回漲超過10%,後市看來還會微幅上揚;又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23年6月闊葉漿木片進口均價每噸約194.1美元,較22年12月均價降約17.54%,而由越南進口均價每噸為163.2美元,較12月底均價降約29.34%,但台灣2023年前7月進口木片(4401)均價僅約每噸116美元,較2022年12月價僅降約8%。
造紙原料中,國際廢紙價格波動也是很關鍵的,這影響到工業用紙、灰底白紙板、牛皮紙,甚至白卡的價格,由日經新聞報導,2022年秋季歐美和日本出口的紙板廢料價格暴跌40%~50%,後一直維持至今。現在價格每噸約在150~160美元,來自歐洲價格甚至低至120~130美元,比以往的280~300美元降幅甚大;而由中國生意社的市場資料報導,中國的廢紙在2022年7月價格下滑約12.54%,9月再跌9%,2023年第一季再跌約25%,讓過去一年廢紙價跌幅近40%;若以台灣廢紙進口價格分析,2023年1~7月進口均價,比2022年同期減少約37.9%。(見圖8)
隨著廢紙價格的崩跌,首先影響到的是瓦楞紙及灰底白紙板的報價,中國瓦楞紙在2022全年幾乎月月崩跌,在2023年3月再度大跌12.34%,由中國東方證劵造紙行業週報顯示,2023年7月28日價格比2022年同期價,箱板紙(面紙)下降約23.3%、瓦楞紙下降約25.8%,另外白卡紙板下降約32.5%、銅版紙下降約5.7%、道林紙下降約10%。(見圖9)
就近一年紙價波動,台灣是有別於中國,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的價格,在台灣話語權還來自國內紙廠,但文化用紙、白紙板等訂價則來自進口商。由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分析,2023年1~6月比2022年同期,文化用紙內銷均價漲約10.2%,包裝用紙則跌約14.2%,紙板內銷均價下跌約16%,衛生紙內銷均價漲了約7.7%,瓦楞紙箱內銷均價下降約6.2%,另外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紙板的外銷價每噸約12,034元,換算每噸不到400美元,較2022年同期降約23.7%,這真是慘不忍睹。(見表10)
我們再以進口統計分析台灣紙價的變化,廢紙價在2022年第三季跌約33.8%,道林紙在2023年第二季下降約14%,衛生紙在2023年7月開始下降約8.9%,牛皮紙則在第二季開始降約10%,白紙板在2022年第三季下降約8.4%,銅版紙則在2023年第二季開始降約5%,7月再降約5%。但根據市場行情,道林紙該年8月每噸進口價已破900美元,較2023年初降約10%,銅版紙每噸已低於800美元,較年初下降約20%,白卡紙板報價也趨近850美元,較年初降約25%,而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價格該年下跌都超過15%,而衛生紙原紙在最近一季下跌約5%。(見表11)
該年9月開始的市場行情,中國及台灣造紙業者宣布調漲5%,原因當然是漂白闊葉漿自該年7月後已調漲約10%,長纖也回漲約4%,美元台幣匯率已逼近32元,這讓台灣的銅版紙及道林紙跌幅趨穩,但國際紙及紙板報價變化仍有待觀察。到2023年底前,市場業者認為漿價仍有微幅調漲的空間,但整體紙及紙板市場需求仍然低迷,除了道林紙還有回跌空間,銅版紙、白卡紙板、民生用紙價格則有回漲空間,但國際報價不會波動太大。
●圖7:2021~2023年中國漂白闊葉漿價季與月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
●圖8:2022~2023年8月中國廢紙及瓦楞紙價格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
●圖9:2022~2023年中國造紙原料、紙及紙板價格指數波動,以2022年6月為100(資料來源╱中國東方證劵造紙行業周報資料整理)
供應鏈遷移與2023年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
由安侯建業(KPMG)會計事務所、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與大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共同出版的「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提到,分析全球132家財富雜誌(Fortune)500強企業,在2018~2023年間,共232個供應鏈產地遷移,其中55%在東南亞及南亞,17%在美洲、16%在東亞、12%在歐洲;KPMG提到,這是因疫情與地緣政治情勢帶來的考驗,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和經營格局,從何處取得原物料乃至生產線的搬遷地,都是企業考量重點,但報告也提到,中國貿易地位仍難以動搖,尤其是科技產品市佔率年年提升,例如機械和設備、智慧手機與筆電等,其中越南是受益最大的國家,但現在已面臨工資上漲的壓力。(見表12)
KPMG也提到,國際供應鏈遷移的關鍵啟示有三:一是各國政府應支持與資助新興供應鏈市場,為擴展經濟,政府應持續實行各項有效措施、優惠稅率與配套規劃,吸引更多製造商、供應商、品牌商與投資人;二是企業在搬遷或轉移產能至全新的國家時,運輸成本、交貨可靠性、供應方量能及供應商財務穩定性為關鍵考量要素;三是關注永續與原物料供應風險,目前原物料取得與永續發展已是企業最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
國際供應鏈的遷移開始在中國經濟發酵,2023年7月出口以美元計,較2022年同期大降14.5%,進口也降12.4%,尤其對美國出口減少18.6%、對日本出口減少12%、歐洲減少6.6%、東協減少3.8%;外貿總額中,對台灣減少約23.2%、韓國減少16.6%。出口額減少正衝擊著民營製造業,並帶來失業率的增加,加上房地產債務危機,國家加息及股市下跌等,這對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將面臨挑戰,但國際供應鏈相關零組件、包材等,在短期依賴中國供應仍然存在的。
由中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印刷包裝相關的出口額約221.3億美元,較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約45.5%,而2023年1~7月的出口額約113.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123.8億美元減少約8.6%,其中供應鏈相關的包材及商業印刷品約佔72.7%,較2022年的76.3%降約3.6%。但信封、筆記簿等紙品加工出口還是明顯的增長,這說明中國在輕工製造業的國際地位是很難取代的,即使國際供應鏈遷移,在新冠疫情期間(Covid-19,2019~2022),中國的印刷包裝品項出口額還是增加45.5%。而跟供應鏈相關品項佔出口總額由2019年的70.3%增加至76.3%,但2023年前7月的印刷包裝出口額減少約8.6%,其中供應鏈相關出口品項則減少約11.8%,這是否意味國際供應鏈包材及印刷品已開始落實當地化。(見表13)
分析2023年前7月,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前25名國家統計約91.1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14.8%,其中出口衰退超過15%的國家地區包括美國、香港、越南、新加坡、德國、泰國、韓國、印尼、印度、柬埔寨及台灣等地,而成長的國家只有墨西哥、俄羅斯、西班牙等三地,而衰退的國家幾乎都跟供應鏈有關。香港、新加坡是轉口港,美國、越南、德國、泰國、韓國、印尼、印度、柬埔寨及台灣都是供應鏈遷移區,而墨西哥現在是供應鏈被遷移的熱門區域,但相關的當地化材料還沒完全落實,所以出口還持續增長。其他地區包裝印刷品則較容易取得,加上2023年所有的供應鏈企業都在消化庫存,對包裝及印刷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也是正常的,當然未來市場變化是值得再觀察的。(見表14)
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的外銷也衰退很多,依照海關進出口統計,1~7月出口額約4.03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5.02億美元減少約19.7%,其中供應鏈相關品項下降約19.8%,紙品出口增加約0.6%,書籍出版品出口減少約5.3%,工業印刷類減少約38.7%;出口國家中,2022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有14個國家,其在2023年1~8月的總出口額衰退約16.1%,而衰退超過16%以上的國家中,包括越南減少32.7%、印尼減少23.4%、泰國減少19.7%、菲律賓減少29.8%、柬埔寨減少35.8%、德國減少25.9%;出口額前5名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香港、越南等地;這些資料明顯的看出,降低庫存是全球供應鏈在2023年的重點決策方針,所以印刷包裝品的國際市場是衰退很大的,另一方面,包裝印刷品長期的在地化需求也是不可逆的現象。(見表15)
中國加1或台灣加1是全球供應鏈遷移的必要策略
1393期的今周刊封面提到,中美貿易戰5年(1998~2023年),全球供應鏈遷移最大贏家是東協地區(ASEAN),也成為新的製造強權。事實上,由中國製造成本大幅增加、缺電、中美貿易戰、疫情衝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讓全球品牌商要求供應鏈廠商,必須要在其他地區架構第二個供應基地,以降低供應鏈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加1」或「台灣加1」的議題,而產能的移轉要達到總產能30~50%,必要時可擴張至70%,備胎候選者包括亞洲的印度、東協國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柬埔寨等),北美的美國、墨西哥等地,台灣、韓國、日本則都是由中國回流為主,而這些備胎中最大的贏家則在東協地區。
財訊雜誌社長謝金河在臉書上提到,2022年是東南亞國協巨大變化的一年,其經濟成長中國3.3%、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馬來西亞8.71%、菲律賓7.2%、新加坡3.6%、泰國2.6%,東協整體達5.7%,這是30年首次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幾乎全部超過中國。而造成這個轉變的最大因素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Louise Yellen)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這意義談到供應鏈外包不是只講成本,而是要放在友善的國家,加上東協10國6.64億人口紅利,驅動消費與製造的動力,豐富的能源、礦業、林業等天然資源,這也讓由中國移出的製造業優先前往東協移動,往後5年間,東協將以略低於5%的GDP速率增長,東協10國GDP預計在5年後趕上日本。(見圖16)
經濟部統計處在該年8月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提到,美中貿易與科技紛爭,以及疫情蔓延封控,讓2018~2022年全球外人投資(FDI)降到6兆8,181億美元,較2013~2017年減少20.6%,惟對東協投資卻逆勢成長36.1%,東協全球佔比也由7.5%提升至12.8%,超過中國的11.7%,躍升為全球第3。而且2022年外人投資額創歷史新高,達到2,223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4.1%,但較2020年增加86.2%,2018~2022年期間,前3名外人投資者來自美國(12.7%)、日本(13.2%)及歐盟(9.3%),投資前3國為新加坡、印尼及越南,投資業別以金融保險佔28.6%、製造業佔27.5%、批發零售佔13.3%。(見圖17、18)
在過去30年中,南向政策(Southern Policy)是台灣政府關注的外交與經濟策,鼓勵台灣海外投資要兼顧東南亞,以降低對中國投資的強度,1994年政府通過「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合作綱領」,在經濟交流上得到不錯的效果,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加上中國改革開放的群聚效應,令台商撤資不少。2010年後,中國的人工及經營成本上漲,南向政策再度受到重視,2016年蔡英文政府再度重啟南向政策,而國際供應鏈的遷移,更加速了台灣企業對東協的投資,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06年台灣對東協投資跨越10億美元,2013~2017年每年投資東協增至24億美元,2021及2022年再增至56.4億及47.3億美元。(見圖19)
全球外商投資不僅僅東協地區熱,印度也有點熱,2020年外商投資額高達641億美元,2022年則494億美元,但比2021年增加約10.3%,2018~2022年間,外商投資以新加坡佔31.5%最多,美國及模里西斯各佔14.5%,投資行業則以製造業佔21.7%居冠,其次是電腦資訊行業;而台灣在2018~2022年間對印度投資額約8.66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2.16億美元增約3倍。而在2018~2022年間,台灣對中國投資額約294.9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493.5億美元減少約40.3%左右,而對美國的投資也達到83.6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22.2億美元增加2.77倍,這些數據也顯示台灣企業因應國際供應鏈遷移,市場機會與風險等因素,南向與美國投資已是必經之路。(見表20)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2022年人均GDP泰國約8,356美元、馬來西亞約12,295美元、越南4,187美元、印尼約4,538美元、菲律賓約3,676美元、新加坡約69,129美元,東協10國平均則為5,336美元。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定義,人均所得4,046美元以上是國家進入中高收入門檻,這意謂服務業開始增長較快,人們消費也會由食品開始轉移至休閒娛樂。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提到,台灣企業,應該把東協地區當作內需市場的延伸,這不是僅僅因應全球國際供應鏈遷移,中低端產品的生產基地,要以一個全新的製造基地與市場來經營,而東協國家現在位居全球政治、經濟的區鈕關鍵地位,與歐、美、日都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相對於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的台灣企業,南向政策是必要的發展策略抉擇之一。
中國對國際供應鏈最大贏家的印刷包裝業者,深圳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除了中國生產基地外,在越南(北寧、平陽)、印度(班加羅爾、德里)、印尼和泰國(北欖)、馬來西亞等共建立7個生產基地。而台灣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商,永豐餘捷比達除了在中國、台灣生產基地外,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墨西哥也都有生產基地,而在泰國的新廠也於該年9月份開始營運,這都是很務實的「中國加1」或「台灣加1」的具體作法,而其成果由捷比達公司的營收,中國海外的營收佔比,已由2019年的10%,現已增至55%,國際的發展已成為驅動公司發展的動力。
台灣印刷包裝業者一直侷限在市場的規模不夠大,加上輕工業、電腦及通訊周邊產業也一直外移,讓業者都在小池中打滾及你爭我奪。無仿大家是否考慮同業間的策略聯盟,把資源共享及擴大,思考「台灣加1」的發展策略,以促進台灣印刷包裝產業長期經營發展。
●圖16:2010~2028年東協6國GDP的增長率(資料來源╱跨境策略公司(OOSGA),https://zh.oosga.com/asean/)
●圖17:2013~2022年東協地區全球外人直接投資額(FDI)及年增率(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UNCTAD)
●圖18:2018~2022年外商對東協投資佔比,依國別及行業分(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UNCTAD)
●圖19:台灣對東協投資核備額(資料來源╱投審會)
drupa主題
2023-10-28
開創未來期待drupa 2024來臨
經過8年的漫長等待,全球最具規模的造紙、印刷、包裝、跨媒體相關的設備、製程、技術等創新解決方案,以及材料開發、環境和氣候保護、永續發展、工業4.0運用、商業模式等轉型、創新思維等相關議題,在drupa國際展覽中都可以接觸到,這是業者了解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朝聖地。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讓原本2020年開展日延至2024年,而2024年德國杜塞道夫國際印刷暨紙業展(drupa 2024),是以「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Sologan),這讓全球業者充滿著期待,但看展覽卻是很辛苦的。
●drupa 24印刷展,以「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 24印刷展將聚焦在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主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展是印刷未來趨勢指標
回顧2012年drupa印刷展現場,數位印刷機百家齊鳴,幾家展示B2機型的數位印刷機廠商擠滿人潮,讓大家體會到傳統商業印刷機面臨的挑戰;而數位印刷及數位解決方案帶來的創新,至包括個人化與個性化印刷包裝的運用、數位媒體的改變影響到出版及商業印刷、數位跨領域的運用等,這將改變未來經營的商業模式,印刷媒體及包裝業者,深刻感受到數位時代的來臨。
2016年的drupa展覽,以「觸摸未來(Touch Future)」為主題,是超越傳統及迎接全新印刷時代(New Print)來臨的關鍵時刻,它展出包括傳統印刷(Print)、包裝(Packaging)、3D印刷、功能印刷(Function Printing)、多管道行銷(Multichannel)、綠色印刷(Green Printing)等六大亮點主題。而數位化(Digitalization)解決方案、跨領域發展(Cross-Field)、智能與自動化流程(Smart & Automation)、多管道的出版與行銷(Multi Channel Publishing and Marketing)、智能包裝系統(Smart Packaging)、網路印刷(W2P)、環保永續發展環境(Sustainable Development)與商業模式的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等,都在展覽的每個角落處處可見,傳統印刷技術與數位技術的融合與創新,開創未來印刷媒體與包裝產業的發展。而跨領域運用更開拓了產業發展的領域與機會,企業的商業經營模式也將由製造轉為滿足客戶需求,成為服務與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其中環保可持續發展也成為經營關注的焦點。
要瞭解drupa對印刷紙業包裝產業影響有多大,可由展館單位對外的發布資料來分析,在2016年共有1,828家參展廠商,其中520家來自德國,1,308家來自其他國家,共有54個國家參展,來自73國家1,824位媒體記者參訪,展館面積共有158,237平方米,這麼大的展館要參訪完至少要3~4天以上時間;2016年總參訪人數共約26萬人,其中25%來自德國,75%是其他183個國家,68%參訪者來自歐洲,亞洲佔19%,9%來自美國,台灣參訪者約2,000人,印度超過20,000人,中國約11,000人參加。
就參訪目的,55%的人要尋求創新(Innovations)之道及發展趨勢,33%是接觸現有的供應商及客戶,31%是為了採購新設備決策用,30%目的在尋找新客戶或供應商,22%是參與產業會議及交流,13%則針對特定目的或焦點;而參訪人的職務以公司經營管理者佔約31%,生產及品管部門佔約19%,研發部門佔約12%,行銷部門佔10%,市場、公共關係及廣告部門佔約6%,採購部門佔約5%,學生佔約5%。
2016年的drupa讓人看到新印刷時代的來臨,數位印刷技術及數位解決方案,而且跨領域到工業、電子及裝潢產業的運用及發展,工業4.0的智能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正優化未來的生產製程,而可持續發展的風潮,正驅動企業對地球環境的關注,這些本來在2020年drupa希望有更明確的洞見(Insight),但展會卻因新冠疫情(Covid-19)蔓延而取消。8年過去了,但對於能帶給造紙、印刷、媒體傳播、包裝生產、材料及解決方案、數位技術、印前與印後加工、相關設備及服務的所有相關業者及客戶,在技術發展、經營創新、優化製程上,能夠在drupa展覽平台上,與一群產業決策者、創新者、先進技術設備與加工業者齊聚一堂,有相互交流及擴展業務機會,2024年5月28日開幕日讓人充滿期待。
●根據drupa展覽單位網站資料顯示,2024 drupa共有來自46個國家、總計1,164家廠商參展(圖片來源╱drupa官網)
關注drupa 24印刷展焦點議題
根據2024 drupa展覽單位網站資料顯示,共有來自46個國家,總計1,164家企業及單位將參加2024 drupa展覽盛會,其中中國廠家約299家最多、德國238家居次,後面義大利有116家、印度63家、英國46家、土耳其41家、美國38家、瑞士及荷蘭各34家、西班牙28家、韓國22家、日本及法國各21家、比利時及波蘭各15家、台灣14家,加拿大11家及奧地利10家,其他國家參展廠商都少於10家。
而參展廠商中
印前及印刷(Prepress/Print)廠商約有277家
媒體前置及多管道(Premedia/Multichannel)有9家
印後加工及包裝(Postpress/Converting/Packaging)有388家
未來技術(Future Technologies)有30家
材料廠商(Materials)有253家
設備服務相關(Equipment/Services /Infrastructure)廠商有195家
其明細產品的參展廠家數見表1。
關注產業的變革及最新技術趨勢,一直是drupa印刷展會關鍵焦點主題(Focus Topics)的主要依據,也希望傳遞drupa代表的是產業靈感來源、創新、一流的知識轉移及產業間的聯結網路,讓業界頂尖的決策者共聚一堂,交換意見的最好地方。展望2024年drupa的焦點主題,是以全球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及數位化(Digitalization)的巨大趨勢(Megatrends),探討在製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等,對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的影響,而透過數位化技術,是可讓可持續發展實現更有效率,drupa官網對這兩大主題的說明如下:
一、印刷與包裝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不僅僅是一個綠色的流行詞(Green Buzzword),而是考慮到石化資源的有限性,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印刷和包裝行業過去是永續創新領域的先驅,在綠色材料、能源與資源節約及回收、環境保護都有完整經驗,但為了要履行未來永續發展的責任與義務,必須進一步提升資源及能源消耗效率、減少生態足跡及二氧化碳排放,重視生態循環,發展可持續產品,要關注涉及經濟決策和社會正義的議題。
在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上,探討生態足跡來減少微塑膠、重金屬和其他塑膠污染森林和海洋並導致物種滅絕,開發環保、可回收和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讓腐爛和敏感的食品和貨物能夠保存更長時間,並保護它們在運輸過程中免受污染和損壞。在這焦點議題下,官網再細分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資源與能源效率(Resource &Energy Efficiency)、回收體系(Recycling)等三個子議題,展會也分別展示這些議題對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全球社會對商品包裝需求,正由線性消費(Linear Consumption)轉向回收體系(Recycling),也就是由傳統的製造、使用及丟棄包裝,轉到製造、使用、再使用、再製造、回收等可重複利用材料,而產品包裝要考慮零廢棄設計,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分析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循環過程,以及分解再利用的可能性:使生物材料無毒,可回歸自然;使非生物材料可以最小耗能保留最高品質,使其可再被利用,所以模組化、多元性的設計與材料,讓包裝容易拆卸、重組、分解及回收,並兼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節能及使用再生能源的優勢,但這些都必須要系統化的思考,也需要產品生活週期的透明度及準確資訊,這讓使用者付費(Pay-Per-Use Models)的營運商業模式可以實現,參訪者可以在 drupa展場探討這些議題。
(二)資源與能源效率課題(Resource & Energy Efficiency) ╱紙張、紙板、金屬、玻璃、陶瓷、木質材料、紡織品和各種塑膠等,都是印刷包裝業經常使用的基材,水性和溶劑型印刷油墨及轉移膜也常用於印刷精加工,黏合劑和脫模材料、金屬也經常用於3D印刷領域,而生產製程的乾燥、印刷加工、包裝與運輸、整個製造鏈中都有能源的消耗。但先進的技術讓材料輕量化或含更高比例的回收材料,製程的智慧化或自動化也減少材料浪費及使用量,並提升良率,同時在包裝減量、製程優化上,也達到節約能源效果。
(三)回收體系(Recycling)╱工藝鏈的材料使用目標,是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生命週期間對其進行優化,需要整體系統方法才可成功,由資源消耗、收集、類型分類、返回各自循環到再利用,歐盟正透過數位護照來記錄每種產品的成分、備件及生產相關排放。在德國,90%的鋁包裝和98%的鋁飲料罐都被回收,玻璃、紙張和紙板的回收率也遠高於80%,而且平均回收約3.6次;為了提高回收率,材料商、包裝業者、回收廠商與研究機構等專注合作,分享相關資訊、技術及解決方案、優化控制和監管概念,並共同推廣可回收產品和包裝的設計指南。
而只要食品立法、生產及加工、品質及成本結構可行,包裝業者正嘗試以單一材料取代難以回收的複合塑料,以及增加回收材料的使用,印刷與包裝業也會產生新的工藝技術及解決方案,而循環經濟也透過更好的封閉材料循環來引領。
二、工業4.0:印刷包裝數位化
數位化(Digitalization)已經是不可違逆的洪流,傳統的類比(Analog)過程和資訊正逐漸由數位系統取代,全新的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扮演著更廣泛的角色,印刷包裝產業正迎接自動化流程,drupa展會展示工業4.0如何進入印刷和包裝行業,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所謂工業4.0是指透過使用資訊和通訊技術實現人、機器和流程的數位網路,而數據驅動的生產流程、演算法控制的物流和資源節約型回收管理,正在為製造業帶來轉變。數位轉型也替企業帶來競爭力,平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物聯網驅動無人商店及庫存管理、強化物流效率,創意線上活動(例如線上競賽和投票)和個人化產品設計,進而連結客戶與產品開發者的合作關係。
AI印刷與平台經濟也給印刷業帶來數位化的機遇,透過按需印刷和大規模訂製,印刷公司還有機會處理個人化的印刷作業,並透過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解決方案脫穎而出,人工智慧的使用可以防止印刷錯誤,並顯著減少材料和墨水的消耗,透過自主列印技術可以降低人員成本;而使用擴增實境(AR)和二維碼,互動和娛樂活動可用於提高客戶忠誠度,或可以簡單地以數位方式提供重要的消費者資訊,這都可創新包裝印刷的數位應用。drupa官網就數位化的發展趨勢,在印刷到後加工:4.0(From Print to Finishing:4.0)、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連接性(Connectivity)有更進一步說明。
(一)從印刷到後加工:4.0 (From Print to Finishing:4.0)╱持續聯網、數位控制、品質監控、完全自動化、從感測器到雲端的垂直整合及跨公司連結,這是工業4.0道路上最重要的技術趨勢。而面對成本壓力和競爭加劇、全球化趨勢、客戶對品質和環境的需求、小量及個人化、個性化訂單的增加等印刷包裝業,印刷和印後加工4.0也提供正確解決方案。自動化、線上品質監控數據和流程鏈同時確保最高效率和最高品質,偵測系統可偵測從圖稿到印後各階段的印刷、壓花或印後加工中的微小顏色和位置偏差,並發現所有語言中缺少的點、逗號和錯誤字元。當人眼根本無法跟上或只能緩慢跟上時,影像處理可確保設定新列印作業時的流程可靠性、精確度和效率,讓浪費和印刷錯誤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全自動化的排版準備、無縫連結後續的印刷加工作業,是高品質與效率的關鍵。
官網也提到,平台通訊統一架構(OPC-UA)提供了自動化機器網路通訊協定,這開啟未來印刷、後加工4.0的連結,透過不同供應商軟硬體技術、數據整合的合作,將進一部提升印刷包裝業技術與工藝鏈,也延長機器使用壽命、主動維護、翻新、回收的透明度,也實現設備循環經濟的機會。而整合新的人機介面(HMI)和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趨勢,是透過增強、混合或虛擬實境(AR/MR、VR)支援操作員和組裝商進行維護程序和維修。特別是在熟練工人稀缺的地方,數據和數位網路的使用也為未來高生產力的印刷和包裝世界開闢了潛力。
(二)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現代印刷和包裝技術配備緊密連接的傳感器網路、線上檢測系統及數位測量、控制和調節技術,而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可由生產機器大量數據提取資訊,以提早了解即將發生的品質問題、迫在眉睫的故障、機器磨損或重複出現缺陷的隱藏原因;由磨損零件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壽命,主動規劃和同步維修和維護,以減少機器和工廠停機時間。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有助於克服機械限制,發揮更精準及有效率的製程及質量,應用領域包括印前優化設計和佈局、大規模客製化和自動化的組合。
(三)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無論是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Spotify、Uber、Airbnb、蘋果或Facebook等,平台經濟正在快速改變企業對消費者(B2C)市場,沒擁有車、公寓或一首歌,就將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聯繫起來,而其在證券交易所的身價,較汽車製造商、連鎖飯店、媒體集團都高。其特點是數位優化的訂單處理、簡單透明的支付流程及智慧數據分析,以更準確地調整服務和報價,滿足客戶需求並以最佳方式滿足客戶,這就是平台經濟的奧妙。
印刷界也關注到類似的趨勢,可以將客戶與圖形、設計、文字和其他創意服務的外部提供者聯結在一起,更理想的情況創建新的生態體系,將老牌公司與新創企業合作,開發新的數位工作流與建立商業模式,有效掌握相關數據,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並發展跨行業服務的機會,很清楚的是,企業數位化能力的快速發展是無法迴避的。
(四)連接性(Connectivity)╱網路加快了我們的溝通速度,使資訊更快、更容易比較。印刷和包裝社群的服務提供者和技術供應商,正在利用這種連接來使他們的客戶受益。數位印前、電腦直接製版流程、網路印刷產品,以及品牌所有者與數位網路最終客戶,在產品設計、包裝和行銷活動中日益增多的互動,都證明了社群對新數位技術的開放程度、網路化的創新流程。
印刷包裝業者與消費者間的數位連結性,例如透過眾包(Crowdsourcing)讓消費者參與創新項目、創意與決策過程,對品牌忠誠度與如永續包裝設計解決方案都是有效手段,而網路印刷(E-Print)也改變印刷線上訂購及後製的流程,甚至以網路商店方式,開創印刷包裝業新的經營商業模式。而透過印刷二維碼或印刷電子產品(例如RFID)的形式,連結到虛擬儲存的附加多媒體訊息(AR),也掌握到更多的消費者訊息,物聯網(IoT)正改變消費者的習慣,印刷包裝業者值得積極主動地抓住這一趨勢。
●每屆的drupa印刷展,都是全球廠商發表創新產品及最新技術的主要舞台
drupa 2024特別論壇與講座
drupa 2024除了一流的展覽外,也安排一系列的講座和會議活動,這是將創新推向市場、開發商業模式和建立新合作關係的地方,官網在下列的特別論壇和接觸點去發現獨特的技術、最新的發展和創新、新創公司和國際演講者。
(一)drupa tpp-touchpoint packaging(接觸點包裝)╱接觸點包裝是一個開放平台,為所有參與開發前瞻性包裝解決方案的包裝專家提供服務。行業專家展示最佳實踐、創新、引人注目的包裝設計,觀眾有機會了解包裝設計和生產的最新發展,並在隨附的演示中獲得見解和靈感。drupa tpp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可以面對所有致力開發未來包裝解決方案的包裝專家。
(二)dna-drupa next age(下一代的drupa)╱作為下一代drupa的一部分,我們處於顛覆性發展的中心。在日常業務中,行業新來者和老牌公司之間的接觸點很少,drupa特別論壇創造了一個可以進行平視接觸的網路空間。這些合作有可能顯著影響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展會80%參訪者來自國際,75%是行業決策者,50%尋找特定項目的投資者,而思考印刷包裝業的未來,由數位化可持續發展(Digital Be Sustainable)的趨勢,可以結合跨產業的協同作業,期待下一代的技術與產業發展,這dna論壇也提出一些關鍵的議題,例如基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新材料(New Materials)、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印刷電子(Printed Electronics)、遠端服務(Remote Services)、新的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s)、流程設計(Process Design)等。
(三)drupa touchpoint sustainability(接觸點可持續發展)╱為drupa的精選參展商提供一個中央平台和舞台,他們透過創新解決方案為更大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以傳遞一流的專業知識,展示他們的概念、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及進行專業討論。不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投資,將會面臨國際化環保法規的限制,消費者的抵制,對印刷包裝業者,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永續發展,實施循環經濟,是要面對的事,展館單位也提出一些議題討論,例如為回收設計(Design for Recycling)、生物基產品(Bio-based Products)、減碳(CO2 Reduction)、材料(Raw Materials)、碳中和(Climate-Neutral)、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資源效率(Resource Efficiency)、環境友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減廢(Waste Prevention)、人工智慧解決方案(AI Solutions)、回收(Recycling)、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Reduction)、有效率的乾燥(Efficient Drying)、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材料合規性(Material Compliance)等。
(四)touchpoint textile(接觸點紡織業)╱將體驗紡織直接印花、網版印刷、轉移印花或數位印花等不同領域的應用,體驗從設計到成品的完全網路化、整合創新的生產鏈。這個論壇是透過跨行業合作,由設計到大幅面數位紡織品印刷的完全網路化、整合的流程鏈,討論印刷和印後技術、工作流程、市場發展和永續性等議題。重點透過數位印花與紡織印花材質的互動,在於開闢新潛力的發展趨勢和應用。
(五)drupa cube(立方體)╱在立方體,頂級國際演講者將為參觀者提供相關實用見解,由商業趨勢和最佳實踐,以及開創未來並實現夢想。
●世界知名數位科技大廠,都不會缺席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刷展,睽違8年將帶給大家更多的創新及期待(圖片來源╱drupa官網)
●除了一流展覽外,主辦單位也會安排一系列論壇講座和會議活動,這是將創新推向市場、開發商業模式和建立新合作關係的地方(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每屆的drupa cube立方體皆會舉辦多場有關創新議題的研討會,深獲參觀者好評
印刷技術
2023-10-28
台北國際印刷展徵展共創商機
由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主辦、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全案企劃執行,兩年一次的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4),將定於2024年10月3日~6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B、D區盛大展出。
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於1986年首次開展,這次已是第20屆辦理展出,也是歷年來提供台灣印刷相關產業展現自我、開拓商機的主要展覽盛會。據企劃執行單位表示,為促進大家共襄展出,特辦有早鳥報名優惠方案,凡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3日前完成報名參展,將可享有每攤位不含稅新台幣43,000元特價優惠(原價每攤位55,800元),歡迎相關廠商洽詢與報名參展。
參展辦法
■參展資格
從事與下列「展品內容」相關之設計、生產及銷售業務的企業及相關團體,並獲得主辦方之認可者。主辦方有權要求申請參展者提交有關資料,以確認其參展資格。
■展出內容
包含印前圖文整合軟體及設備,各種製版設備材料,數位列印、包材切割、加工設備,各式印刷機,紙張及承印物、油墨,印刷輔助設備及材料,印後及包裝加工設備材料,印刷及包裝相關電腦系統,人工智慧創新技術,印刷及包裝服務與文創設計。
■展出時間
●展出日期╱2024年10月3日(四)至6日(日),共計4天。
●展出時間╱前三日為上午10:00~18:00;最後一日為10:00~17:00(憑門票入場)。門票每張新台幣200元,憑當日票根或手章,可重複入場參觀。因安全考量,謝絕未滿12歲和身高130公分以下之兒童入場參觀。
●參展商進場說明╱2024年10月3日(四)展出首日,上午9:00開始入場。2024年10月4日(五)至6日 (日),每日上午9:30開始入場。為避免展品或個人物品遺失,參展廠商工作人員請準時進場。
●開幕典禮╱2024年10月3日(四)下午2:00於台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2樓舉行。
■展出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樓B、D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展位費用
●展位類型╱光地展位(無裝潢)。
●展位面積╱9平方公尺(3×3m)。
●原價╱NT$55,800(5%稅另計)。
●早鳥優惠價╱NT$43,000(5%稅另計),2024年4月3日(三)報名截止。
●攤位費用不含隔間、地毯及基本裝潢設備,僅包含空地面積及110伏特500瓦基本電力。
■報名手續
●請至TIGAX官網https://www.tigax.com.tw→參展廠商→參展實施規範下載報名表,詳填簽字蓋章後,回傳至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指定的E-mail或傳真,E-mail:printers.doreen@gmail.com,傳真:04-22872770。回傳後請來電:04-22876387分機1939,陳小姐確認報名。如有必要,大會將通知報名者郵寄報名表正本。
●大會收到報名表後,將E-mail「展位訂金付款通知書」,敬請於付款期限內繳款,以取得參展資格。大會收到參展商展位訂金後,報名手續才視為正式完成,並取得選位排序資格。
■繳交費用
●訂金╱
(1)2024年4月11日(四)之前繳交 (支票到期日:2024年4月11日前)。
(2)每一個展位的訂金為新台幣NT$21,000元整(含稅)。計算公式:訂金NT$21,000元×展位數=總訂金(含稅)。
(3)收到大會以E-mail發送之「展位訂金付款通知書」後,請選擇「支票」或「匯款」方式,於付款期限內繳款(所有手續費,請由參展廠商自行負擔)。匯款後請將收據E-mail至printers.doreen@gmail.com,以方便查帳及發票寄送作業。
(4)訂金繳費時間先後將影響「選位順序」,請務必儘早繳納完成報名,取得選位先機。
●尾款╱
(1)2024年8月8日(四)之前繳交(支票到期日:2024年8月8日前)。
(2)展位圈選完成後,大會將以E-mail方式通知各參展商繳交展位尾款(攤位中如果遇有柱子者,將會於尾款通知單中扣除柱子退費金額)。
(3)完成尾款繳納後,請將收據E-mail至printers.doreen@gmail.com,以方便大會查帳及發票寄送作業。
(4)尾款逾期未繳交者,視同放棄參展資格,其申請之展位由本會收回,並依規定向該參展商收取相應的取消參展費用。
●匯款、支票寄送資料╱匯款手續費,請由參展商自行負擔
●匯款付款╱銀行:彰化銀行南台中分行,戶名: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帳號:4011-01-00162-0-00。
●支票付款╱支票抬頭: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收件地址:402007台中市南區忠孝路64號。收件人:印刷人雜誌社,陳珮馨小姐收。電話:04-22876387分機1939。
■展位圈選分配
●展位圈選協調會╱
(1)日期:2024年4月18日(四)。
(2)大會將以E-mail及電話,通知參展商確切的選位順序與出席的時間。
(3)圈選地點:台灣區印刷公會辦公室,台北市仁愛路二段71號6樓A室。
●展位圈選順序說明╱
(1)展位數多者,優先選位。
(2)展位數相同時,先繳訂金完成報名者,優先選位。
(3)未依規定時間出席展位圈選者,或事後報名者,均由大會安排展位。
●禁止事項╱
(1)展商不得私自轉租、出售或轉讓、折抵攤位。
(2)未經大會書面同意,展商不得擅自交換攤位。
(3)如有違反,主辦單位除立即收回轉讓之展位,停止非報名廠商繼續展出外,並禁止轉讓者及受讓者參加下屆展覽。
●聯合攤位申請╱
(1)受理截止日2024年3月21日(四)前,需提交「聯合展位委託書」正本。
(2)「聯合展位」申請,最多以「10家廠商」為限,總展位數以「少於100個」為限。
(3)「聯合展位」中,若有30個(含)展位以上之參展商,即依最大展位數之報名廠商做為聯合展位的選擇順序。
(4)「聯合展位」若沒有30個以上攤位之廠商,則以聯合展位之總數除以2,為聯合展位之選位順序,最高以29個攤位為圈選順序。
(5)請受委託公司於4月30日(二)前,提交「聯合展位配置平面圖」告知大會展位分配情況,否則大會將依所選展位區逕行分配公佈,參展商不得異議。
■聯絡資訊
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地址:402007台中市南區忠孝路64號。電話:04-22876387分機1939,傳真:04-22872770。參展聯絡人:陳珮馨小姐,手機:0960-603773。E-mail:printers.doreen@gmail.com,官方網站 https://www.tigax.com.tw 。
色彩管理
2023-10-28
GMG東南亞代理商曼谷大會
全球居於領導地位的高階色彩管理軟體解決方案的GMG公司,於該年9月17~19日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一場盛大的東南亞代理商大會。此次大會匯集來自東南亞各地區十多個代理商,共同探討和分享有關色彩管理和打樣、校對領域的最新趨勢、技術和最佳實踐。(見圖1、2)
GMG代理商大會圓滿成功
(一)第一天:共同啟程╱9月17日會議首日,由GMG高層領導人發表歡迎及開幕致辭拉開序幕,代理商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地區的成功案例。第一天會議還針對GMG產品及解決方案進行討論、產品整合及合作夥伴關係的介紹。代理商也藉此深入了解GMG的產品應用和色彩管理技術,特別聚焦在ColorServer,以及獨立產品、捆綁產品和產品定位等相關主題,這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各地區的需求、市場定位和所面對的挑戰。(見圖3、4)
(二)第二天:代理商的成功故事╱9月18日大會的第二天,GMG持續分享代理商的成功故事和經驗,這些故事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關於如何在不同市場獲得成功以及成功的關鍵因素。當日議程也包括技術培訓和深入技術討論,讓代理商們有機會了解GMG的產品技術和最新更新。這些技術培訓和討論幫助代理商更好地服務客戶,解決問題並提供高品質服務。(見圖5)
(三)第三天:展望未來╱9月19日大會的最後一天,GMG移動到Pack Print International展場,展會上GMG在BITEC展覽中心的GMG GmbH & Co. KG展台(位於德國館P10號攤位)展示最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GMG公司的色彩專家會面在展會現場和觀眾一起探討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同時並展示GMG ColorCard、實物打樣解決方案及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見圖6~8)
總的來說,2023年GMG公司代理商大會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不僅加深GMG與代理商之間彼此的合作,還為代理商提供很有價值的培訓和見證,以更好地服務廣大的客戶。也期待著在未來與代理商共同成長,實現更多成功的里程碑。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展示培訓室
關於GMG台灣代理商
德國GMG公司深根台灣市場許久,目前國內有兩家認可授權代理商,分別為T-Lab東煦色研所及深藍科技,其中「T-Lab東煦色研所」在這次GMG代理商大會的表現最為突出,其憑藉著頂尖的色彩管理技術、強調用戶效益的整合能力及具備真實可以看得見的色彩管理展示中心,加上設計端與品牌端的行銷推廣,因而造就T-Lab東煦色研所取得亮眼的成績。(見圖9、10)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色彩管理展示中心,是目前全台配置最完整的色彩管理中心,為品牌商、設計師、印刷輸出做實際流程展示。提供各種色彩專業服務,是業界唯一涵蓋從媒體前置、打樣輸出到成品量產的色彩管理以及特別色流程處理之服務供應商,並提供各種全方位色彩控制服務包括印刷流程、色彩顧問與國際標準認證輔導工作。(見圖11~13)
T-Lab東煦色研所專業國際級色彩管理團隊於國外精進十餘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理論基礎與廣泛的實務經驗。近年來團隊回到台灣導入國際等級色彩管理方案,建立和推動印刷業界的色彩標準,展示及規劃出完整的色彩管理流程,並提供適合品牌客戶與整個色彩供應鏈的實務課程,架構起色彩到色彩的橋樑。
目前T-Lab東煦色研所具備資格:(1)德國Fogra╱PSO平版印刷認證專家、PSD數位印刷認證專家。(2)美國Idealliance╱G7 Expert 10+認證專家、BrandQ Certified Supply Chain Expert認證專家、CMP色彩管理課程導師、Print Properties Committee (PPC)印刷標準委員。(3)美國RIT PSA印刷標準稽核顧問。(4)美國X-rite Pantone╱授權經銷商代理、認證講師、IFS電腦配色系統認證講師、PantoneLive專家。(5)英國pressSIGN╱授權經銷商代理、International Expert國際種子教練。
●GMG最強大的產品-ColorServer色彩伺服器
●GMG的Prototype(原型打樣)是極成熟、市佔率極高的解決方案
德國GMG公司簡介
GMG公司是高階色彩管理軟體的開發商和整體方案的提供者,在色彩管理這一個細分領域,GMG擁有36年豐富經驗,是當仁不讓的領航者。GMG能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穩定的色彩解決方案,GMG客戶廣泛分佈在全世界和各個領域,主要有品牌擁有者、廣告商、印前服務公司、製版中心(柔印和凹印)、印刷包裝工廠(包括平印、柔印、凹印、數位和大幅面印刷)等。目前全球GMG色彩管理系統的應用已超過24,000套,涵蓋大印刷包裝業的整個流程供應鏈,尤其近年來,GMG獲得越來越多的在此流程頂端的品牌擁有者方的認可和推廣。(見圖14、15)
在歐洲,GMG的主要產品之一「ColorProof」系統是整個凹印產業的實際標準。跨國客戶例如:利奧紙品集團(Leo)、凸版集團(Toppan)、利豐雅高、雅昌企業集團、運城集團、碩科(Schawk)、當納利(RRD)、宜家家居(IKEA)、Prinovis、Hearst Magazines及阿迪達斯(Adidas),都在使用 GMG提供的軟體和材料方案。在中國,GMG與運城製版、信華製版、英傑集團雅昌企業集團、裕同集團、北京聖彩虹製版印刷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全球策略合作夥伴。
色彩的品質、穩定性和可重複性是GMG解決方案的顯著特點,同時也是GMG技術服務和全球銷售活動的標準。GMG專注於支援標準,所有通用國際印刷標準的特性文件,例如ISO、PSR、SWOP/GRACoL和3DAP等,都隨著GMG產品一起提供給客戶,這些特性文件在色度和視覺上都是最佳的。
GMG公司的目標不僅僅要支持和滿足通用行業標準的技術規範,獲得比各種機構所指定標準更高的品質,因為這對GMG而言更加重要。此外,GMG也把在全球積極推動標準化(印刷標準化和打樣標準化)的概念也視為自己的任務。 GMG始終致力於研發更先進的產品,為產業客戶提供標準化和簡化色彩管理流程-從理念到完成印刷產品的完整解決方案。(見圖16~18)
●結合已校正的看色螢幕,使用GMG的插件實現準確的軟打樣
GMG在全球佈局規劃
德國GMG公司發展的大事記過程:1984年由Mr. Robert先生創立,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杜賓根。1990年為IRIS開發全球第一套噴墨印表機數位打樣軟體。1997年擴展噴墨印表機的驅動程序,已被印刷業認可數位打樣的標準。2003年正式啟動全球市場,現今已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年銷售額不斷增長。
2003年德國GMG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正式進入大中華區。2012年大中華區成立公司-及邁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在大中華區中高階市場佔有率超過70%。同時專注於大型印刷包裝產業裡,色彩管理領域的銷售與技術服務。截至2020年12月為止,GMG色管系統在全球已安裝超過24,000套。
東煦色研所 0933-791976
https://www.tlabcolor.com
經營管理
2023-10-28
小森面對展翅高飛的未來
小森(Komori)的100年奮鬥歷程絕非一路平坦。關東大地震不久後成立公司、工廠在戰火中被燒毀、戰後的混亂與漫長的經濟復甦期、石油危機、雷曼金融危機等,透過與小森客戶一起渡過許多艱難時光與面對時代的轉折期,小森不斷發展擴張,奠定了今天的業務根基。
●小森創立100周年形象廣告,持續打造「傳遞感動的企業」
小森創立100年發展歷程
根據時代的背景,再回顧這段激動人心、披荊斬棘的歷程,小森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創業期:從關東大地震後創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成長期:戰後再次出發的奮鬥之路;飛躍期:小森走向海外市場成為全球品牌;變革期:面對快速轉變的時代到現今;以此回顧小森100年來的發展歷程。
一、創業期:從關東大地震後創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發生關東大地震之後僅僅過了50天,小森善七和小森善一兄弟於1923年10月20日成立「小森機械製作所」,從維修震災中受損的印刷機以及從事災後重建工作起步,開始踏上小森的百年歷程。1925年,成功研發石印墨輥印刷機。第二年開始研發平版印刷機,1928年成功推出第一台平版印刷機,即32英吋手動張頁平版印刷機。1930年成功研發了全自動大型平版印刷機,並交機給一家知名的印刷企業。同時,透過不斷累積的獨家技術,成功研發「墨輥振動可調裝置」,以此獲得專利技術,並被譽為「技術大師」的美名。1933年,公司名稱更改為「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見圖1、2)
正當小森公司要進入下一步發展之際,日本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印刷業是戰後最早復甦的行業之一。小森也再度揚帆,1946年改組為「株式會社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由小森善七出任總經理。(見圖3)
●1933年更名為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
二、成長期:戰後再次出發的奮鬥之路
小森成長期,是指從活版印刷向平版印刷過渡的技術結構轉換時期,在此期間,印刷需求呈現直線式增長。小森於1950年設立足立工廠,為平版印刷機的自動化操作和高速印刷邁出重要的一步,小森僅花一年時間就成功研發43英吋全自動雙色印刷機。該機在業內深受好評,小森也以此榮獲「平版印刷大師小森」的號稱,評價極高。(見圖4)
隨著平版印刷機市場欣欣向榮發展的同時,小森強化公司總部功能及生產體系。從張頁機到輪轉機、紙幣印刷機,從小型機到大型機,足立工廠成為可以製造不同種類、不同型號印刷機的生產基地。另外,小森也開始佈局海外市場,1952年第一次向海外輸出平版印刷機(泰國、菲律賓),1956年第一次向北美出口全自動高速平版印刷機。1958年承接日本大藏省印刷局委派的訂單,研製用於印刷銀行券的凸版雙色張頁印刷機,從此正式跨入紙幣印刷領域。(見圖5、6)
1960~70年代,小森以「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為策略,加強銷售和服務支援體系,在日本各地設立營業所及辦事處。1968年,小森印刷學校正式開辦。印刷學校的創辦在日本印刷機械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壯舉,主要是為「學習印刷技術提供平台,並提升對客戶服務品質」。(見圖7)
●1967年取手工廠正式完工
三、飛躍期:小森走向海外市場成為全球品牌
1980年代,是小森更加重視拓展「海外市場」的時期。時任總經理的小森一郎強調,「公司無論是成本還是技術都必須躋身世界一流的認可」。為成為股票上市公司,小森逐步完善組織架構、改革經營管理體制,1983年公司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2部市場上市,第二年被交易所指定轉入1部市場上市。
同時,小森也開始設立海外當地法人公司,加快海外市場的佈局,並以此奠定了日本平版印刷機頂級製造商的領導地位。身為尖端技術的開發者,小森於1981年成功研發了可以遠端控制印刷品質的「PQC」裝置,以及配備「Komorimatic」小森式潤版裝置的40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Lithrone 40」,該設備在IGAS印刷展會上引起了熱烈討論與喝采。(見圖8、9)
1990年,公司名稱更改為「株式會社小森公司」,以「創造21世紀印刷文化」為口號,鼓舞所有員工達成這一全新的思想共識。日本用戶俱樂部「小森會」也在同一年成立。1993年,小森宣佈努力成為「感動顧客的企業」,強調其對客戶傳遞超越期待的承諾。(見圖10)
2002年,小森筑波工廠正式生產營運,筑波工廠不但擴充設施,設備又完善,也提升印刷技術與印刷系統的層次。小森並於2005年與2009年,分別將取手工廠與關宿工廠的生產線搬遷至筑波工廠,張頁機、輪轉機、證券印刷機在同一工廠建立完整生產線,形成了全球首創的集約化生產體系。(見圖11)
●1986年位於山形縣東置賜郡高畠的小森機械全新工廠正式完工
●2002年筑波工廠正式生產營運
四、變革期:面對快速轉變的時代到現今
現今時代,印刷業因為市場需求的轉變,正經歷著快速的轉型期,這包括:少量多樣交貨期短的印刷需求越來越多、數位化及非現金支付的進展也越來越快等,時代的發展速度令人驚歎不已。在客戶面臨的難題愈發複雜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解決相對應的難題,小森公司正在開展PESP(Print Engineering Service Provider:印刷工程服務商)業務,以便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給業界。(見圖12)
具體來講,小森跨入全新的印刷領域,就是開闢PE(印刷電路版)以及其他嶄新的業務市場,研發新型的數位印刷機,並於2020年收購德國印後加工設備製造商MBO集團,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另外,小森也成功研發了可以透過網路把所有印刷工序連接在一起的生產管理軟體「KP-Connect」,推動印刷廠轉型成為智慧型印刷廠。(見圖13~16)
透過滿足數位化需求、推動傳統製造改革轉型、改變商業模式等方式,小森將不斷地努力前進,提供與時並進的解決方案。
在前陣子舉辦的「小森100周年媒體見面會」上,小森與出席活動的嘉賓一起展望了未來100年的使命與願景。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www.komori.com
包裝未來
2023-10-28
打進品牌商包裝供應鏈研討
在凡事講求效率的年代,作為一個品牌商包材採購人員,無不希望找到一間能承攬所有包材業務的服務供應商,不少業者為鞏固客源,咬牙轉型並拓展業務範疇,但要在一個從未觸及過的行業中出類拔萃,轉型只是取得跟前輩們競爭的一張入場券。
不只轉型更要求精進
以彩藝印刷業為例,新進業者轉型製作軟性包裝後才意識到,為了追求品質、降低成本,還必須投入前後段製程、學習專業知識、符合相關法規,才能在交期、價格、品質等問題上提供給客戶完美的服務,這個精進自我的階段,將決定一家印刷廠能否成為一條龍專業服務供應商,而這同時也是最耗時的過程。
能夠大量吸引外來業者進入軟性包裝業的原因不外乎持續成長的剛性需求,其中包含每年穩定成長4~6%的傳統凹版彩藝生意,以及新興產業對軟包裝的需求,例如:生醫、寵物、保健品等,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習慣改變等因素,讓數位軟性包裝發展持續增溫。上奇科技自台灣數位軟性包裝萌芽初期就參與其中,從設備銷售端走到解決方案規劃,目的在協助客戶成功。有鑑於此,特於6月29日在上奇科技無限可能卓越中心舉辦「數位印刷整合力-打進品牌商包裝供應鏈」研討會,此次活動即針對客戶常見之訴求,邀請專家座談進行分享,三大演講主題內容如下。
壹、數位軟性包裝現況分享
主講人╱劉尚昆
由上奇科技產品經理劉尚昆主講,他指出國內網路零售銷售額逐年攀升,從2017年2,283億元成長至2021年4,303億元,約使用2.2億個網購包裝,產生約5萬公噸包裝廢棄物,其中大量塑膠包材廢棄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與汙染尤其嚴重。為從源頭將包材廢棄物減量,環保署該年正式推動「網購包裝減量指引2.0」,盼從源頭減量、提升再生利用、循環使用三大原則。期盼在2026年達到國內整體網購包裝重量減少9萬公噸、2030年網路包裝減量率達50%。
一、零售電商包裝未來兩樣情
減量政策一出,或許有人會認為包裝及印刷業者的生意將明顯下滑,但若將範圍擴大到所有零售產業。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零售業整體銷售規模首度突破4兆元大關,達新台幣4兆2,815億元,不僅金額創下新高,7.43%年增幅亦寫下2004年後的新高紀錄,意味著零售包裝的需求將不減反增,屬於包裝印刷業者的利多正悄悄來臨。
在未來包裝趨勢方面,上奇科技針對國外兩大市場調查機構StartUs Insights及IDC公司對全球包裝產業的趨勢報告,茲整理出以下的重點資料:
二、StartUs Insights調查
(一)十大包裝相關產業趨勢╱包裝互聯網、生物可分解(降解)包裝、數位印刷、包裝自動化、活性包裝、客製化包裝、可回收包裝、可食用包裝、3D列印、奈米科技。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有五項包裝類別可以直接或間接利用數位印刷對其提供加值服務,足見數位印刷運用之廣。
(二)十大包裝影響力排名╱前三名由高到低排名依序為包裝互聯網→生物可分解(降解)包裝→數位印刷,純數位印刷的影響力僅有10%,將五項數位印刷可運用的包裝列入計算後,數位印刷的影響力來到72%,比任一項目都來的重要。
(三)以行業別區分,智慧包裝所帶來影響程度╱由高到低排名依序為食品飲料→製造業→物流業→行銷科技→零售業→電子業→醫藥產品,這些需要智慧包裝的產業,可解讀成需要數位印刷的包裝,無論是簡單的變動資料、進階的溯源追蹤,或是高端的防偽標籤,數位印刷都能夠擁有解決方案應對。
三、IDC公司調查
(一)在訪談302家企業樣本數後得出,公司經常購買的包材種類及比例,軟性包裝以73.2%榮居九種包材之冠,其次依序為彩盒65.2%、瓶罐類容器56.6%、自黏標籤55.6%、物件直噴50.7%、收縮膜48.3%、模內標籤熱轉印43.7%、瓦楞紙箱41.7%、藥錠鋁箔40.7%,其中數位印刷可印製品項多達五項。
(二)以上九種包材在過去兩年內的採購量或使用量變化:全數包材的用量在衰退部分皆小於成長及持平,唯有瓶罐類及彩盒類的成長比例略低於持平,換句話說這兩種包材的成長動能較其他七種稍微保守。
(三)對九種產業之商品統計其包材的需求程度:分別為食品、飲料、醫藥保健、車用產品、美妝保養品、農化產品、酒類、零售業、電子業,其中又以酒類、電子業及飲料位居前三名,其共通性包材以自黏標籤類為最大宗,而軟性包裝則依舊著重於食品、保健、美妝等行業。
(四)若不限制用途,受訪對象公司在2023年是否會自行投資數位印刷設備:有83.4%受訪者認為公司會投資數位印刷機。
(五)承上題,您會如何使用這台數位印刷機設備:73.4%受訪者會做長單印刷、71%受訪者會做短單印刷、69.8%受訪者會做打樣印刷。結論:數位印刷早已適合大量生產,不再只是少量多樣及打樣專屬的設備。
(六)承上題,您最想運用數位印刷做什麼包裝印刷:當中「軟性包裝」以65.1%的比例,榮登大家都想進入的產業。
四、IDC公司提出八點結論
同時,IDC也給出以下八點結論:(1)包裝需求及印刷量能持續成長。(2)尤其在酒類、電子業、電商及飲品包材最為明顯。(3)無論是品牌商或印刷廠,都在考慮投資印刷設備。(4)印刷廠為了繼續生存,不得不汰舊換新或增添設備。(5)品牌商考慮自行投資印刷及整段加工設備原因。(6)掌握品質、成本、效率,簡單來說要脫離Broker控制。(7)地球環境永續經營不再是口號。(8)隨著媒體渲染、政策規範,更環保製程及綠色包材不再是口號,而是真正消費者重視的議題。
五、數位標籤與軟包市場火熱
根據Various Research Firms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標籤及軟性包裝產業市值預估將在2025年達到2,700億美金,其中數位市值約120億美金,比2021年66.7億美金成長約近一倍,成長不只快速,而且藍海仍然看不見邊際。
目前數位印刷「標籤」以及「軟性包裝」兩種設備在國內的安裝數量與客戶印刷量推測,台灣在這兩項數位市場的產值分別約為新台幣15億元及4.2億元,與該產業整體的市值比較,僅佔16%及1.5%。無論是哪一種,數位市場都充滿了無限可能,這也正是上奇科技不斷經營、持續創新的兩大重點市場。
業者需要克服的障礙,數位化趨勢檔不住,但國內業者投資腳步仍然緩慢,其主因包含以下五點:(1)領導者不知道方向,無法洞悉時局並有效帶領公司轉型。(2)老員工拒絕改變及接受挑戰,排斥新事物。(3)沒有數位經驗,軟實力不足,不知從何推廣數位產品。(4)資金問題,原有生意毛利過低,無足夠實力進入數位。(5)數位訂單數量不足,僅能拒絕接單導致訂單流失。
綜合以上原因,上奇近年以多方面切入市場,無論是行銷面或技術面,針對業者較不擅長之處對症下藥,讓客戶在投入數位印刷包裝市場初期,享有較短的學習曲線,一步一步迎向成功。我們相信數位印刷將為世界帶來全新的包裝體驗、開創新的消費族群、致力地球環境永續,與大家營造一個美好的數位未來。
●網際網路購物包裝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規定(圖片來源╱環保署)
●StartUs Insights所調查十大包裝產業趨勢與新創公司
貳、網路印刷3D預覽結合個性化商品的應用
主講人╱鄧隆華
由華擎數位科技公司總經理鄧隆華主講,該公司創立於民國98年3月,並以「創新、服務、效率」為企業精神,藉由自主開發以網路為核心的3D應用技術,針對數位學習及電子商務領域分別開發出不同的客製化商品;其中3D互動數位學習平台、3D及VR展示運用主要為提供客戶不同的即時3D互動操作情境及使用體驗,可運用於車輛維修、做動原理及裝備展示等。而多人連線即時情境模擬系統,可運用於工業區大範圍或大型建物的多人操作災害模擬演練及狀況處置模擬等情境模擬演練。電子商務類為B2B2C雲端開店平台,以及可運用於包裝印刷及噴繪類商品的雲端編輯3D預覽打樣平台,運用於軟性包材及紙盒類工廠的即時雲端3D預覽系統及網站訂單結合生產的自動化流程等。
一、公司資訊安全政策
「資訊發展,以安全為基礎」強化公司的資訊安全管理,建立「資訊發展,以安全為基礎」之觀念,確保客戶及同仁資料處理之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務使公司資料之處理全程均獲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穩定及高效率之資訊服務,並持續改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二、與印刷業的邂逅
早期的印刷行業在經過電腦化洗禮之後,逐步將印前設計、生產流程、訂單報表及工廠管理等項目以專業的ERP或報工系統串接,降低人力浪費及出錯的可能,加上PDF時代來臨,印刷業可說是邁入全新時代,但沒有停止改變。資訊科技持續進步,手機功能超越電腦,網路速度一日千里,種種因素造就電子商務崛起,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從線下走到線上,商店從實體改為雲端,當業者發現印刷品也可以像3C產品放在網路上販賣的時候,自然就會嘗試以前做不到的事,於是才造就我們所熟知的W2P(網路印刷,Web To Print)。
三、數位化轉型的原因
工業革命之後,機械工具等科技日新月異,在製造業中幾乎所有生產線都使用規格化、垂直整合、高效率的標準模式進行大量生產,支撐19~20世紀人口暴增後的極大需求。21世紀後,大量生產進入微利時代,趨勢漸漸朝向依需製造或是少量多樣化發展,印刷業中的POD(Printing On Demand,按需印刷)便是少量多樣及客製化代表。而包裝業在消費者習慣改變、品牌破碎化、產品精緻化的催化下,傳統的接單及生產模式勢必要有所轉變。
企業家馬雲在2016年提倡的「五新」理論,其中「新製造」的主要精神包括「獨特化」、「個性化」、「靈活性」及「智慧化」。簡單來說就是做到預先得知、評估、判斷消費者需求,達成柔性生產來滿足客戶,並做到即時生產、及時銷售,不只滿足客戶要求,同時減輕供應鏈負擔。
四、先睹為快的必要性
印刷是個無時無刻都在跟時間賽跑的行業,消費者想要快點拿到產品,印刷廠想要趕快完工,於是加快效率就成為所有業者極力追求的目標。拜網路平台所賜,原先耗時費力的工作,例如前端的報價、接單、接稿等作業,甚至後台的訂單及流程監控,現在全都能擺脫時間地點的限制,做到真正的即時管理。
然而,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對消費者而言,即使速度再快,在拿到實際印刷品之前,不確定性都會一直存在,而光靠網上看到的照片,總是有那麼點不真實,畢竟3D的物品僅透過2D照片呈現,感覺就是不一樣。而3D的預覽系統,就是消彌消費者心中不定因素及擔當網路平台吸引客戶眼球的最佳利器,尤其在軟性包裝的效果上最為突出。
軟性包裝主要特徵為「可隨著內容物的形狀做改變」,有著節省體積、運輸方便、減輕重量等諸多優勢,但因其非標準立方體或長方體的外型,沒有概念的消費者便難以想像實際產品外貌,而3D預覽的縮放、旋轉、位移功能,讓消費者清楚看見每個袋型的細節,品牌商也能評估何種包裝形式更符合內容物的風格,並且預見商品在架上陳列的畫面,對產品銷售絕對加分。
面對以上從消費者端、經營管理、生產面所萌生的種種需求,華擎數位致力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平台功能的「開發」、「擴充」、「串接」、「整合」,幫助客戶實現「新製造」的夢想。以包裝行業為例,許多成功的數位印刷商在評估生產線的同時,也會同步評估建置網路電商平台,在華擎數位的「線上編輯」、「VR預覽」、「付費串接」等功能加持下,客戶成功從工廠端跨足銷售端,從默默無名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網路包裝販售店家,實現真正的數位印刷包裝W2P。
●華擎數位科技公司自行開發的3D VR技術應用-紙盒線上編輯3D預覽頁面
●華擎WebVR電子商務開店模組平台服務架構
參、關鍵加工製程設備介紹
主講人╱陳其域
由華周工業經理陳其域主講,軟性包材範圍廣大,從超商架上販售的軟糖,到十多公斤重的寵物飼料袋,大大小小產品都看得到它,雖然用完就被丟棄,但沒有它,食物的保鮮、運送的便利性都將大打折扣,這也是它的使用量越來越多原因。軟性包裝堅強的保護性來自於那繁瑣且嚴謹的製程,直到交付給消費者前它都必須保證商品的完美,其關鍵就在於印刷後的加工技術。
華周工業成立40餘年,以精密的分條設備起家,發展至今其產品面向涵蓋食品、醫療、光學、面板等軟性包裝產業用之分條機、複捲機、貼合機、製袋機等整廠設備。除了深耕國內凹版印刷行業外,近年來因品質優異、價格具競爭力,深受國外客戶喜愛,全年度將近75%的銷售成績來自海外客戶,足跡遍布亞洲、中東、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可謂真正行銷全世界。
華周工業特別列舉五大產品類別說明,其中部分產品專為數位印刷開發,詳細介紹如下:
一、塗佈及貼合設備
傳統凹版印刷後段搭配之溶劑型貼合製程,在速度、強度、成本方面擁有競爭力,主宰市場數十年後,如今因重度溶劑使用及廢氣排放問題,不敵政府一再的針對、限制、課稅、罰款,最終面臨即將淘汰的命運,取而代之的是對環境相對友善的幾種貼合方式,其中又以「預塗膜貼合」最適合數位印刷軟性包裝。
「預塗膜」顧名思義就是在整捲塑膠薄膜上預先塗佈一層獨特的熱熔膠,冷卻後裁切至適當尺寸供印刷廠使用,待數位印刷機將圖案印刷在複合好的積層材料上後,再將積層材料與預塗膜置於專用的貼合機,利用熱與壓力將預塗膜與印刷好的材料接著,冷卻後即可進行下一段工序。相較於傳統溶劑型貼合每一層都需要等待兩天熟化,貼幾層就需要倍數計算天數,預塗膜隨貼隨用的方便性在這十年內已經被多數輕型包裝客戶接受,縱使價格稍高,但是無汙染、交貨快優勢,將越來越受到品牌商重視。
二、分條及複捲機
軟性包裝成品可分為捲膜交貨或成袋交貨,無論何種方式,在印刷貼合後,都需要「修邊」或「分條」,這裡追求的不像是印刷的色濃度,也不是貼合強度,而是吹毛求疵的「精準度」。
分條瑕疵的產品大部分會出現以下情形:包裝尺寸不一、印刷內容被切掉、張力控制不均、讓後段製程的同仁難以加工等,這些初階錯誤基本上都是靠分條機在把關,重要度可見一斑。
普通分條機速度與凹版印刷不相上下,比數位印刷快5~6倍,足以應付大部分訂單,但分條機業者仍不斷精進分條速度,原因是柔版印刷的速度更快,分條機被迫只能一直進步。以分條機起家的華周工業,產品線齊全,從窄幅到寬幅、中速到高速、自動到半自動,應有盡有,甚至還為口罩布料開發專用分條機,而針對數位印刷部分,還可另外客製精簡版分條機,相當靈活。
三、三邊封/站立/拉鍊袋製袋機
軟性包裝行業有幾個令人不敢斗膽跨入的門檻,例如製程複雜、設備龐大、金額驚人等等,其中設備種類最多、最花時間調整、生產速度最慢的工序,就是人稱「最後一哩路」的「製袋」環節。以台灣來說,目前應該沒有十部凹版印刷機的廠商,但是擁有十台以上製袋機的廠商不在少數,原因在於看似簡單的袋子,只要款式、功能、尺寸、用途稍有不同,就要添購一台獨立的製袋機,因此在大型彩藝廠內常可見到壯觀的製袋機「機海」。
這麼多的機型,對於初來乍到軟包業的新用戶該如何選擇,事實上在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幾種袋型,華周工業早已做足功課,並針對數位印刷的特性做效率優化,加裝減少人力的自動化功能,研發出數位/凹版兩用的三邊封/站立/拉鍊袋製袋機,並且已經有成功客戶案例,其數位印刷的產品也於各大超商販售。
根據凹版業者透露,對於剛進入軟包業的用戶來說,投資多功能合一的製袋機是正確的選擇。在創業初期、訂單及客戶都尚未完全掌握時,任何工作都要承接是必經的學習曲線,等到某一產品單量穩定後,再視情況添購專用機種,將該產品的生產效率提升。專機專用之後,原有的多合一設備產能也被釋放出來,繼續生產更多需要複合功能的品項,逐漸擴展生意規模。
●華周工業可提供之軟性包裝解決方案
●華周工業收縮標籤的黏合、檢品及切片
印刷產業變化後想法及省思
研討會尾聲,上奇科技也分享在近年來看到印刷業的變化後所產生的想法及省思:
(一)印刷業者為了站穩自己在供應鏈的地位,不只要轉型跨領域,更重要的是轉型後的精進,若只是跟著別人盲目投資,最後也只是同業相殺。
(二)軟性包裝未來以4~6%的幅度緩慢成長,大家應該慶幸這個行業不是衰退的,趁著還有能力及時間,及時轉型至成長率更高更快的數位軟性包裝。
(三)看到正向成長趨勢後,比印刷廠更激動的可能是品牌商自己,因為看到一個自己可掌握且又在成長的市場,即便人人都說喝牛奶為何要養一頭牛,但哪個產業到最後不都是大者恆大,廠內設備包山包海一應俱全?
(四)傳統還是數位?部分業者因為環保問題,正在柔版印刷與數位印刷之間躊躇,但兩者其實不衝突的。實力雄厚的業者可一次雙管齊下,但一般業者應審慎評估急迫性、未來性,試想在2023年已過了2/3,公司業務每天接到客戶電話詢問的是環保大量印刷居多,還是少樣多樣的訂單居多,答案應該相當明顯。
上奇科技自2023年起,開始著手與合作夥伴研究強化數位印刷在軟性包裝製程的一系列解決方案,成效逐漸浮現,希望有志發展數位印刷的客戶,不吝提出您的需求與指教,讓台灣的數位軟性包裝印刷,繼續領先世界。想了解更多的數位軟性包裝應用資訊及市場訊息,請洽上奇科技02-87923001*2302劉尚昆。
供應鏈服務
2023-10-28
台灣噴墨科技展出色非凡
成立至今第二屆的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TITA),現任理事長張訓嘉有感於噴墨印刷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突飛猛進,已經具備有獨立辦展的能力。有鑑於此,特別在該年8月10~13日,假全台灣最先進的台中健豪印刷雲端新廠3~4樓,舉辦第一屆「台灣噴墨科技展」,其展出面積高達1,200坪。期許在AI智能、節能減碳浪潮中,展現廠商獨特的創新科技及服務,進而讓台灣的噴墨科技印刷,也能引領風騷、出色非凡。總計在四天的展期中,吸引數千人前往觀展,可說展出成績相當優異。
●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由健豪印刷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
探索噴墨印刷科技無限可能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印刷市場中,一直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該會的成員,長期以來皆致力於全新智能科技設備的更新,除了具備省電、減碳、省耗材的多重優勢外,並因應少量多樣的市場潮流,硬體設備商,也提供軟體服務,逐漸走向雲端化的趨勢。而使用環保認證的油墨,無須製版,不含有害物質,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守護國人健康,更綻放著台灣印刷產業的旺盛活力。
踏入全新工業4.0的健豪雲端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主視覺,展現噴墨印刷科技的無限可能。位在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4路26號的健豪雲端新廠,上演著一場與眾不同的盛會,此次展出共有來自全台灣噴墨印刷菁英的11家廠商,包含設備商、油墨商和印刷公司,皆是業界翹楚,透過展品共同演繹當代AI智能生產與節能減碳的潮流需求。
(一)台灣愛普生(Epson)公司╱在展會上全新推出首次亮相的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並展示其多樣化的應用,最大列印範圍為2.5×1.25m,可在厚達80mm的素材上直接印刷,展內攤位背板也是使用新機所印刷的蜂巢板,取代展覽中常見的珍珠板,讓Epson以更加環保的形式參展,並向用戶展現印刷的無限未來。新機使用全新10色UltraChrome UV墨水適用於多樣性素材,除了原先溶劑墨水可印刷的PVC、燈片、透片、PP、帆布等,更可以印製於各式室內裝飾建材、戶內外廣告、無框畫、文創商品、鋁板、塑料版等素材應用。
(二)台灣理光(Ricoh)公司╱而當各行各業漲聲不斷之際,理光品牌的優勢不只提供硬體,更提供一站式整合與顧問服務、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優化商業流程,是傳統印刷廠數位轉型的好夥伴。展會中理光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呈現磨練40年的卓越技術淬煉出的數位印刷結晶之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在噴墨展示部分,分別展出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與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的印品輸出呈現。而辦公解決方案則為智能溫測門禁系統,目標是協助企業解決門禁管理、考勤等日常管理問題。
●台灣愛普生首次亮相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
●台灣理光攤位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印品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
(三)康鈦科技公司╱展出Konica Minolta AccurioJet KM-1e HD UV數位噴墨、印後加工設備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設備的實際應用案例,從噴墨到印刷品加值一站俱全。其中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機是結合數位燙金與上光的功能,採用噴墨技術可將UV燙金油及上光油噴印至印品上,因此無需製版,而且局部立體上光厚度可從21µm~116µm,還可支援135~450g/㎡紙張,並在塑料、合成纖維及包裝紙盒上印製燙金、局部立體上光效果,也可在平印的印品上進行塗佈,協助客戶面對多樣客製化印件需求。
(四)色彩世界科技公司╱代理瑞士swissQprint LED噴繪設備,透過螢光墨水,創意無限,還不含有毒物質,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墨水通過全世界最權威的綠色衛士環保雙認證。「與色彩世界共創世界的色彩」,在展會上實機動態演繹Skyjet雙噴旗幟布機及其應用,現場並有5公尺高雙面色彩飽和大王旗幟布旗展示應用。色彩世界深耕台灣,該年邁入27個年頭,見證廣告輸出業的歷史演變,並且成為各知名品牌之代理商,在輸出市場上建立高服務品質的好口碑,並以協助客戶解決問題,順利輸出如期交貨為目標。
(五)台灣樂蘭(Roland)公司╱現場展出Roland TrueVIS AP-640噴繪機,具備快乾墨水、出色的耐用性和最佳應用性等特點。另外所展出的UV噴墨印表機,精確展現皮革和手機殼的自然紋路與壓痕,打造出逼真質感。使用Roland DG UV印表機在皮革材料上實現原創設計,其UV墨水的柔韌性即使在曲面設計對柔軟的皮革材料也有很好的附著性。列印精度很高,可達到令客戶滿意的圖像品質,其中LEF2系列配備「Head Refresher」,可顯著減少維護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六)台灣御牧(Mimaki)公司╱改造紡織業的數位印刷轉型潮流,讓全彩燙印與熱昇華被廣泛應用。隨著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現今消費者對個性化及客製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主打免開版、可小量生產、工序少交期快的數位印刷嶄露頭角。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及人力資源的減少,無技術要求、使用具環保認證的墨水進一步讓其大放異彩,成為紡織業拓展及轉型的新寵兒。
(七)浩谷材料科技公司╱引進德國知名工具品牌,解決廣告標誌業及車身包膜行業客戶所面對的難題。由於設備的蓬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工具也需用相同的速度共同成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能節省人力及時間,以提升工作效率。主要服務項目:膠膜產品、數位直印、各式金屬相關客製產品、反光產品、大圖輸出彩繪玻璃、LED應用等。
(八)鑫多利企業公司╱展示噴印布旗的熱昇華設備外,還有新一代抖粉機,可燙印在T-shirt上。雙噴頭列印,彩墨及白墨同時列印,色彩同步對位。快速生產方式,一致性高規格品質,可為廠家帶來源源不絕的訂單。
(九)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主要秀出水晶轉印貼紙和電鑄貼片,在現有的技術不斷的研發與創新。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具有多年製造銘版類、薄膜按鍵、軟性線路版、電鑄貼片、波麗銘牌、轉印貼紙、熱轉印、彩色貼紙、金屬貼片、壓克力網版印刷等經驗,從設計企劃完稿至上線生產到技術開發全部一貫作業流程,其擁有數位、輪轉、網版等專業機械設備及一群優質團隊。
(十)台灣納米科技公司╱在數位列印、數位色漿和數位墨水,已經走向全奈米化,達到次微米和奈米等級,奈米色漿已經應用在光電產業彩色濾光片的RGB色彩上。該公司擁有40多年專業技術與堅強研發團隊,並結合已建構完成的新進各式研磨設備及精密分析儀器,成功的將精密研磨、分散技術應用於各種粉體材料中。創立迄今,陸續開發完成Water、Solvent、ECO Solvent、UV Based Paste for Ink Jet Ink、Color Paste for Color Resist in TFT LCD等產品。而在塗佈工藝應用上包括:3C及金屬塗料業、鍍膜業、皮革業、人造皮革業、 墨水業及隔熱紙業等專用色漿。
(十一)健豪印刷事業公司╱位在3樓整個展區600坪的「健豪商品展」,展出上萬款產品,其中有很受歡迎的BT21和超人力霸王展區授權商品。所有商品中,完全展現少量客製化的經營特色,不管是胸章小物、馬克杯、環保杯、冰壩杯等,還有最新出品的水晶貼,就算是只有1個,都能客製化生產製作,包括T恤、毛巾、婚禮掛軸、文創商品等,創造出獨一無二價值。還有展示陳列用的各式商品,尤其是各種規格的客製化燈箱,吸引參訪者目光。健豪商品經過數位加工後印刷品,宛如紙上魔法秀,3D立體浮雕、燙金、燙銀、冷燙等各種精細工藝層次,綻放印刷高端質感。場內也展出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等,一起分享得獎者榮耀及創意巧思。
●台灣御牧現場展出的JV330-160卷對卷環保溶劑型噴墨印刷機
首屆台灣噴墨展成功落幕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張訓嘉理事長,也是健豪印刷公司總經理,他的名言:「不做,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健豪印刷率先導入合版印刷、數位印刷,再結合雲端科技,成為「印刷服務業」,其擁有網路交件送印、全國物流宅配及雲端電子商務,更建立線上編輯系統,方便製作少量、客製化產品,加上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創新資訊化流程,帶領印刷產業躍上工業4.0雲端藍海。
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整個展會歷時四天,吸引印刷相關廠商、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會員、健豪之友等,共計有數千人湧進展場參觀,不只是設備商訂單滿滿,包含油墨商和印刷公司,也都業績長紅,堪稱是投報率超高的一場印刷盛會。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
04-23591958*189
http://www.tw-tita.org
數位應用
2024-07-04
台灣理光呈現數位印藝結晶
現今的商業印刷環境與以往可謂截然不同,雖然印刷數位化的轉型已經發展多年,但印刷廠商現在正在尋求進一步加速轉型,同時發現全新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理光(Ricoh)以市場領先的噴墨領導力和轉型創新文化(稱為Henkaku)為基礎,持續推出高性能的噴墨數位印刷機,協助客戶掌握嶄新商機。
參加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會
此次台灣理光應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TITA)邀請,於今年8月10~13日,參加在台中健豪雲端新廠舉辦的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展會中理光展區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呈現磨練40年的卓越技術淬煉出的數位印刷結晶之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
在噴墨展示部分,此次展會分別展出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以下簡稱Pro VC70000),與預計明年第四季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以下簡稱Pro Z75)的印品輸出呈現。而辦公解決方案則為智能溫測門禁系統,目標是協助企業解決門禁管理、考勤等日常管理問題。
Pro VC70000短版印刷最佳解方
在市場對於高產能、高靈活性的數位印刷系統需求日益增強的背景下,Pro VC70000兼顧速度、多樣化紙材及色彩品質,也將工作從平版印刷轉移至數位印刷。其以高達每分鐘150公尺的速度生產高價值、個人化及資料處理的應用,從銷售宣傳品及手冊到直郵廣告、型錄、彩色手冊、客製化出版品等。
在印刷塗佈紙上印刷,無需預先塗佈,就能立即達到節省紙材成本的效果。並可透過最新一代、領先同業的Ricoh印刷噴頭提供真實的1,200×1,200dpi的影像畫質,藉此滿足並超越客戶對每項作業的期望。加上媒材適用性寬廣,可以支援40~260GSM,並可廣泛應用在模造紙、銅版紙、噴墨專用紙上。
隨著數位短版印刷時代的來臨,Pro VC70000跨越了過去在印刷品質、生產力及成本效益的障礙,大幅提升收益,並提供一個可擴充、可原機升級的機台,保障客戶的投資與發展。
採取捲對捲印刷技術的Pro VC70000,兼顧多樣化印刷用紙、影像重現及印刷產能,呈現數位印刷所有優勢及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以數位印刷機而言,可以有效取代傳統印刷書籍短版列印的效能。可說在印刷品質、成本和媒材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台灣理光呈現其在書籍印刷上的精緻輸出能力
●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
Pro Z75理光數位印刷技術結晶
而另一款Pro Z75噴墨設備,可以在高速和高圖像質量保證的情況下,印刷B2尺寸的紙張。同時利用無需製版、無需專業技能操作的數位印刷特性,解決了原先需要很多人力及針對高附加價值多品類的作業,需要分開印刷等各種生產和管理問題。
Pro Z75,是理光數位印刷核心技術的結晶,它結合了理光為碳粉設備開發的單張紙輸紙技術,和為噴墨設備研發的噴頭、墨水及噴墨控制技術,並整合了拼版印刷相關技術。基於理光多年研發的噴墨技術,Pro Z75採用的是工業不鏽鋼噴頭和水性顏料墨水。具有成本低、友善環境,同時還兼具寬廣色域的特點。
由不鏽鋼材質製成獨特的理光壓電打印頭,係專為實現高速輸出而研發,對墨滴噴射時機的高精度控制帶來墨滴輸出之準確性、可靠性和穩定性。以1,200× 1,200dpi的高分辨率打印,將帶來均勻、高清晰度的圖像質量。
台灣理光智能溫測門禁系統
除了卓越的商務數位印刷外,台灣理光也提供全方位的辦公室解決方案。在Covid-19疫情的背景下,智能溫測門禁系統(EQ Recognition,以下簡稱EQR)能優化員工打卡流程與考勤管理,協助企業提升辦公效率。
EQR採取內建人臉辨識門禁裝置,可自由選擇純卡、純臉、臉加卡、臉或卡四種辨識方式,搭配地點與時段管制進出,讓企業彈性設定、輕鬆升級。除了讓打卡更方便,EQR也可串接考勤系統,可有效解決現行主流卡機系統代打卡、卡片借用、卡片遺失等企業問題,並降低安全性風險。同時資料即時匯出,減少傳統人力整理出勤資料之成本,並提升效率與正確性。
同時透過使用內建體溫偵測與人臉辨識門禁的EQR,不僅可以做到於出入口進行體溫與口罩偵測,並整合門禁考勤進行管制及記錄,進而有效管理後疫情時代的健康辦公環境。
台灣理光是理光集團在台銷售子公司,從銷售事務機出發,近年來積極從傳統OA轉向ICT服務,並期許自己能成為台灣智能數位商務應用的領導品牌。
台灣理光 02-26548000
http://www.ricoh.com.tw
●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
●台灣理光智能溫測門禁系統
設計創意
2024-05-28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二)
彌足珍貴的設計史料
另外在臺灣設計口東口中島16個展櫃之中,主要展示日本近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重要的史料文獻,以及對應於奧運會、世博會的CI手冊及應用設計,分別有:(1)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Yoshinari Shimada,1870~1962年)。(2)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Yuho Tanaka,1861年~?)。(3)商業美術啟蒙者:杉浦非水。(4)資生堂形象塑造者:山名文夫。(5)書刊設計巨匠:原弘。(6)藝文活動設計家:河野鷹思。(7)日本設計代言人:田中一光。(8)日本設計的太陽:龜倉雄策。(9)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動機:1964年東京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0)日本現代設計人从众: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1)萬國博覽會的系統設計:1970年大阪外國博覽會、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2)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勝見勝。(13)日本現代設計運動:Graphic’55、1960年WoDeCo、1963年Japan Design Committee、1965年Persona。(14)日本平面設計的基石:1951~1970年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Japan Advertising Artist Club)。(15)日本平面設計的推手:1978年~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pan Graphic Designer Association)。(16)地球文字探險家:淺葉克己。臺灣設計口東口這16個展櫃與展牆海報相互呼應,同時串聯起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
其中又以第1展櫃「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與第2展櫃「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展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設計名詞演變;根據1897年出版《澳國博覽會贊同記要》紀錄1873年日本政府派遣納富介次郎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世界博覽會考察,他將西方工藝製作的技術方法引介回日本,為了將此西洋新興的概念及技術方法加以推廣,他在《溫知圖錄》書中採用漢字「圖案」專詞對應於「Design」,成為近代日本設計發展的關鍵詞彙,直到1950年代日本各類學校大都以「圖案」作為專業名詞,甚至影響到台灣的設計教育取向;2000年佐賀縣立美術館出版的《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介紹了納富介次郎陸續創立了石川縣工業學校(1887年)、富山縣立工藝學校(1894年)、香川縣立工藝學校(1898年)、佐賀縣立有田工業學校(1901年)四所工藝與工業相關學校,大力推廣西洋工藝的「圖案」方法用以改善日本傳統工藝,提升外銷貿易的競爭力;其中島田佳矣就是納富介次郎於石川縣工業學校陶畫科的學生,之後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並且任教於該校圖案科主任,島田佳矣所編著的《工藝圖案法講義》成為重要教材;最重要的是1919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的中國留學生陳杰(返回中國之後更名為「之佛」),陳之佛當年就是受教於島田佳矣的圖案教學,並且受到納富介次郎崇尚生活美學的「尚美」理念之影響,而成為連接中日圖案設計教育的發展脈絡。(見圖37、38)
●圖37: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
●圖38:島田佳矣與野口駿尾共同編著《女子技藝編物模樣圖案‧松之卷》
而在臺灣設計口西口展牆展品,主要以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出版的設計圖書、雜誌:(1)《風俗畫報》:東陽堂自明治22年(1889年)2月至大正5年(1916年)3月間發行的月刊畫報,採用石版印刷工藝以及畫報形式紀錄風俗時事,其中包括博覽會、日俄戰爭圖繪、日清戰爭圖繪、臺灣征討圖繪、臺灣蠻俗圖繪、臺灣料理等史實內容。(2)《日本少年》:「實業之日本社」自明治39年(1906年)至昭和13年(1938年)發行的兒童雜誌,由知名畫家川端龍子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另外本雜誌偶爾有竹久夢二、杉浦非水參與內頁插圖。Victor出版社樂譜:1920~1930年代留學德國的跨領域綜合藝術家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齋藤佳三1929~1932年曾任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圖案科主任教授,奠定中國近代圖案設計的基礎。妹尾出版社樂譜(Senow Gakufu):1920~1930年代由「大正浪漫」代表的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300餘冊封面設計,其中也有將竹久夢二的詩進行譜曲,每幅封面都是精彩的石版畫作品,尤其是「夢二式美人」的經典圖像。(見圖39~42)
●圖39:東陽堂發行的月刊畫報《風俗畫報》
●圖40:《日本少年》是由「實業之日本社」發行的兒童雜誌
●圖41: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
●圖42: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封面設計
1932~1974年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後更名工業技術產業工藝試驗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Industrial Art News),是促進日本現代工業設計重要傳播工具,其中1963年第31卷第4號有小池新二(Shinji Koike,1901~1981年)受邀來台之後撰寫的「台灣設計報告」,成為推動台灣現代設計的珍貴史料;分別由大橋正、伊藤憲治、永井一正、山城隆一、安齊敦子、臼井正夫、木村恒久、榊原健、佐藤浩等設計師進行封面設計。1953年誠文堂新光社創立的《アイデア》雜誌強調「世界設計雜誌」的國際化目標,創刊即由大智浩擔任美術總監,每期邀請全球不同知名設計家封面設計如Paul Rand、大橋正、早川良雄、龜倉雄策、福田繁雄、Saul Bass、Gunter Rambow、大智浩等,其中1968年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並由大智浩、施翠峰撰稿介紹台灣設計現況,這是台灣平面設計界被日本專業設計雜誌以多頁篇幅報導之濫觴。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雜誌(Graphic Design Magazine)於1959年由設計評論家勝見勝擔任編輯長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成為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重要基石,這本雜誌不僅引介日本設計新人,也是促成之後參與日本奧運會、世博會的設計師平台;1983年第93期勝見勝往生,後續由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等接續編集至第100期終刊,封面設計有田中一光、早川良雄、原弘、山城隆一、龜倉雄策、杉浦康平、大橋正、早崎治、村越襄、佐藤晃一、岡本滋夫等。1983~2002年Morisawa森澤字體排版公司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Tategumi Yokogumi Magazine:直排與橫排)總計發行57期,引介全球文字排版、字體設計、平面設計等資訊,每期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家所設計橫直雙封面,成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縮影;封面由大竹伸朗、山崎英介、早川良雄、秋山育、五十嵐威暢、佐藤晃一、黑田征太郎、淺葉克己、坂田榮一郎、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粟津潔、永井一正等名家設計。(見圖43~46)
●圖43: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
●圖44:《アイデア》雜誌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
●圖45:勝見勝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
●圖46: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
另外,還有《草月》雜誌(Ikebana Sogetsu Magazine)是1927年勅使河原蒼風創立的「草月流」,由於花藝家勅使河原蒼風與攝影家土門拳、設計家龜倉雄策具有「三人三樣」的深厚情誼,因此《草月》雜誌多年由龜倉雄策進行封面設計,其中1981年第135期封面優雅細緻的花草圖案,成為龜倉雄策1981年為UCLA日本傳統藝能經典海報的基礎元素。1967年創刊至2010年終刊的《銀花》季刊(Ginka Magazine)由杉浦康平長期為《銀花》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每期封面具有豐富多變的形式,但是整體而言一以貫之的視覺意象,呈現杉浦康平在書籍雜誌的設計理念:「雜誌是時令,月月興旋風,季季響驚雷。」還有日本平面設計巨匠專輯:包括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早川良雄、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石岡瑛子、淺葉克己等人經典專輯。(見圖47、48)
●圖47:龜倉雄策為「草月流」《草月》雜誌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
●圖48:《銀花》季刊由杉浦康平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
日本平面設計的系譜
而根據本次展覽內容所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我們約略可梳理呈現下列幾個面向的發展軸線:
一、出生地緣的同鄉關係
日本自古以來有「關東」與「關西」兩大區域的分野,在用語、生活、習性等事務觀念均有顯著的差異;而綜觀現代平面設計,雖然絕大多數的設計師以出身於關東地區的東京居多,但是早川良雄、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木村恆久、片山利弘等人出生於關西的大阪、京都、奈良,雖然後來都移居東京並且各自展露頭角,但是源於大阪重視商業氣息與京都、奈良的文化傳統都可以從這些設計師的作品之中,窺見他們自然融入血液的設計靈魂。
另外則是同鄉關係自然會拉近相互之間的隔閡,所以1959年12月由朝日啤酒、旭化成、新日本製鐵、東芝、豐田汽車、尼康相機、日本鋼管、野村證券8家企業出資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邀集龜倉雄策、原弘、山城隆一為草創時期設計師,之後陸續邀請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同樣出身於大阪的山城隆一與永井一正秉持同鄉、同好與同事的情誼,堅持在「日本設計中心」持續工作並且引領設計新銳,將之發揚光大而成為日本平面設計業界的指標。
二、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
古今中外都會因為同校關係而自然形成系出同門的「學派」,綜觀日本平面設計發展其中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的有島田佳矣、杉浦非水、齋藤佳三、河野鷹思、大智浩、中村誠、永井一正、福田繁雄、杉浦康平、仲條正義、石岡瑛子、松永真、佐藤晃一、佐藤卓等為數多人,構成日本平面設計力量的最大軍團。另外原弘畢業於東京府立工藝學校印刷科,伊藤憲治、大橋正則是東京高等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畢業,早川良雄、山城隆一畢業於大阪市立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因此呈現有別於美術學校強調手繪圖案技法,進而呈現活版字體、印刷工藝、攝影取材,以及強調個人藝術取向的另類設計風格。
1935年杉浦非水為多摩美術學校創校校長,和田誠、五十嵐威暢、大貫卓也、祖父江慎、佐藤可士和等人畢業於此;原弘、勝井三雄則任教於武藏野美術學校,桑山彌三郎、小島良平、原研哉畢業於此,這兩個知名學校各自形成不同的設計教學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服裝設計師桑澤洋子(Yoko Kawasawa,1910~1977年)於1954年創設的桑澤設計研究所(Kawasawa Design School),素有「日本包浩斯」之稱號,其畢業生有U.G. Sato、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中西元男等知名設計師,成為有別於日本美術大學而重視設計實務的辦學特色,其中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因為師出同門而組成「○△□」三人展,成為日本設計界美談。
三、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
回顧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所出現的設計展覽及活動,對於日本設計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者如: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七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同時並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參與展出,此次展覽可謂是將傳統慣用的「圖案」設計用語,轉為西方社會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來臨的重要里程碑,並且奠定了這七位設計先驅者就是之後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地位。而1965年11月於銀座松屋百貨8樓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ペルソナPersona)有粟津潔、福田繁雄、細谷巖、片山利弘、勝井三雄、木村恒久、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和田誠、橫尾忠則等多位參與東京奧運設計的三十餘歲的年輕世代設計師的聯展,並且邀請Paul Davis、Louis Dorfsman、Karl Gerstner、Jan Lenica、龜倉雄策五位設計名家共同展出,奠定日本「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專業領域的展覽活動,並且揭示日本平面設計界新生世代接棒的時代來臨。
另外則是1960年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總計來自全球26個國家、200餘名設計家參與會議,以「我們的世紀:設計對於未來社會的貢獻」為主題,分別就「個性」、「實際性」、「可能性」三個分項主題進行論壇,其中大會的視覺系統設計由勝見勝擔任總監,同時分別邀請河野鷹思、田中一光、藤本鍈二、杉浦康平、原弘、江島任、木村一男、井口誼、細谷巖、牧谷孝則、白井正治、灘本唯人、永井一正等人指定項目、參與設計,建構起後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採用「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方法之濫觴。(見圖49~51)
●圖49: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
●圖50: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
●圖51:於銀座松屋百貨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
四、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
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展就必須提及1951年創立的「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 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簡稱:日宣美),當年由山名文夫、新井靜一郎、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金泉武治、高橋錦吉七位作為召集人籌備創立「日宣美」;1951年6月9日由70名成員組成的「日宣美」,1952年由名取洋之助、伊奈信男、小池新二、新井泉、勝見勝、植村鷹千代、宮山峻、新井靜一郎、太田英茂、滝口修造、松崎福三郎擔任評議委員,以及由大智浩、橋本徹郎、原弘、山名文夫、澤村徹、重成基、早川良雄、深井敏夫、中山文孝、栗谷川健一10名組成中央委員共同推展會務,1953年第三屆日宣美開始面向社會大眾徵集作品,促使日本現代設計人才輩出,可謂是挖掘戰後新一代設計師的搖籃,更是日後參與日本大型國際賽會活動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源;但是受到全球學潮影響,日宣美也遭受日本大學生粉碎共鬪事件波及終於1970年宣告解散。
另外,1959年12月開始每月21日定期在六本木文化會館聚會的「グラフィック21の會」(平面設計21之會)是以龜倉雄策為中心,邀集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粟津潔、細谷巖、勝井三雄、杉浦康平、宇野亞喜良、木村恒久、片山利弘等設計師,大家提出近期作品相互觀摩與批評討論,並且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專業設計新知,成為日後參與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的核心團隊。1978年8月26日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由705位會員組成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全國平面設計組織,龜倉雄策擔任創會理事長至1994年,奠定JAGAD發展的堅實基礎,1981年起由六曜社出版《Graphic Design in Japan》成為紀錄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年鑑;之後接續由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擔任JAGDA理事長,成為日本平面設計的主要推手,這個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平面設計團體得以匯聚力量,對外可以代表日本設計界發出唯一的聲音。(見圖52、53)
●圖52: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
●圖53: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
設計日本設計的人
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的脈絡關係,除了上述出生背景的「同鄉關係」、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以及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之外、其中最為關鍵是「以人為核心」所促成齊心協力「同心關係」,這就必須要具有足以服眾的領袖風範,例如龜倉雄策是在設計實務及社團協會集合日本設計同行、同好與同志向前邁進,另外則是並非設計師背景出身的勝見勝,他以美術史、設計評論家及藝術總監的視野與格局所開創出來的設計能量,可以從田中一光於1983年勝見勝往生之後在《IDEAアイテア》雜誌No.183發表了悼念專文:「勝見勝先生發揮其擔任Producer(製作人)的卓越指導長才,就本人所知在1960年世界設計會議WeDeCo、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諸多國際活動有所貢獻」。這段話概括說明勝見勝與戰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的緊密關係,更可說是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幕後靈魂人物。
「設計」這個專業名詞在今日社會已經約定成俗是「造物」的專業,例如「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具體產物;但是就傳統典籍所出現的「設計」除了是「造物」之外,另外絕大多數是指「謀事」或「誘人」;因此就「設計」而言同時包含「人、事、物」的規劃與執行,因此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除了站在舞台享受功成名就的設計師之外,更需要探討其背後精心擘劃、頂層設計的靈魂人物。設計評論家勝見勝將「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置於頂層策略規劃,讓對的人擺對位置、作對事情,站在超越設計師的本位立場與高度才能思慮清明、洞燭機先、整合資源;若是設計師的職責是完成既美又好的「造物」為目標,設計評論家則是「評人與論事」或「育人與謀事」為使命,正因為勝見勝本於設計評論家的角色,拋開設計師的立場,才能夠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與前瞻的高度,成功地形塑出日本戰後的設計家,例如田中一光、永井一正、勝井三雄、杉浦康平、福田繁雄、橫尾忠則、石岡瑛子、仲條正義、榮久庵憲司、金子修也、磯崎新……等人屹立於全球設計的舞台。
尤其是勝見勝於1959年擔任《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雜誌編集長創刊至1983年第93號逝世截止,總計在雜誌專欄撰寫<世界新人之展望>13篇,其中引介日本年輕世代設計師杉浦康平、粟津潔、勝井三雄、田中一光、永井一正、草刈順、宇野亞喜良、片山利弘、細谷巖、和田誠、木村恒久、大高猛、江島任、真鍋博、日下弘、安齋敦子、福田繁雄、廣橋桂子、稻垣行一郎、仲條正義、白井正治、灘本唯人、小澤良吉、山下勇三、清水美智子、田中博、原田維夫、田名綱敬一、橫尾忠則、山下芳郎、片山哲夫等人,可說是日本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團隊的點將錄。筆者本人曾經當面請教於永井一正、福田繁雄、青葉益輝、淺葉克己、岡本滋夫、中西元男、中島安貴輝等設計前輩訪談關於勝見勝情事,所有的設計師對於勝見勝的領導統御及視野格局都是衷心地佩服,大家都感念勝見勝為了日本設計搭建極具高度的頂尖平台,真正是具有Leadership氣質的設計領袖;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向帆教授在《裝飾》雜誌專文介紹勝見勝,並推崇他是「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可謂極為貼切的稱譽。
1953年勝見勝與建築設計的丹下健三、清家清、吉阪隆正,工業設計與工藝的柳宗理,室內設計的劍持勇、渡邊力,平面設計的龜倉雄策,攝影的石元泰博,藝術的岡本太郎,評論的瀧口修造、浜口隆一等會員,加上浜倉準三、前川國男、Charlotte Perriand三位顧問成立創設「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主要有五個目標:(1)促進國際設計機構及團體交流、(2)參與國際會議、(3)作品參與國際展覽、(4)優良設計的國際交流及普及化、(5)推動優良設計所必要的展覽、演講、會議、出版等推動事務,將此定位為設計運動「Good Design Movement」;之後為了配合1960年5月11日至16日在日本東京首度召開的世界設計會議「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於1959年更名為「The Good Design Committee優良設計委員會」;1963年再更名為「Japan Design Committee日本設計委員會」,大力推動「Good Design」的生活美學;從1955年起在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七樓設有專櫃「DC:Design Collection」及畫廊「DG:Design Gallery」,成為引介國內外優良設計的展示櫥窗,更重要的是每件展示的精選物品,都會由某位設計委員撰寫設計理念,落實推動日本常民的生活美學與提升創意品位。而且至今在銀座松屋百貨七樓仍然延續這個優質傳統,這種透過百貨商場所精選的產品,用以推廣優良設計的策略方法,進而塑造日本生活美學可說厥功甚偉。
勝見勝先生於1983年11月10日猝然仙逝,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日本插畫家協會、日本設計委員會在東京共同舉辦「追悼勝見勝」委員會,由龜倉雄策擔任主席,決議設置「勝見勝賞」並且編輯出版《勝見勝著作集》由龜倉雄策、清家清、原弘三人監修,出原榮一編集,原弘裝幀設計,1986年由講談社出版,本套叢書計有:(1)美學‧教育論、(2)設計運動、(3)平面設計、(4)作家論、(5)隨想‧年譜共五冊,完整蒐集勝見勝生前所發表的論述,藉此得以認識其設計思維及參與設計活動的梗概。「勝見勝賞」主要表揚具有策略性系統規劃設計的設計師,褒獎證書由田中一光所設計的,1988年首次勝見勝賞由中西元男獲獎,陸續有五十嵐威暢(1989年)、永井一正(1990年)、仲條正義(1991年)、柏木博(1994年)、稻次敏浪(1995年)、勝井三雄(1996年)、矢荻喜從郎(1999年)、田中一光(2001年)、森正洋(2004年)、宮琦清(2007年)……等獲獎名單,由此可知「勝見勝賞」獎項的份量。(見圖54、55)
●圖54: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作集》,原弘裝幀設計
●圖55: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
勝見勝祝祭會的簽名簿Part I?
2020年由於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無意間在網路販賣蒐購了參與1964年東京奧運會運動項目符號(Pictogram)規劃設計的道吉剛(Michiyoshi Tsuyoshi)教授舊藏的《勝見勝祝ら祭Part II》簽名本,翻開內頁赫然發現裡面有浜口隆一、向井周太郎、道吉剛、山下芳郎、永井一正、木村恒久、勝井三雄、仲條正義、大高猛、金子修也、稻垣行一郎、泉真也、安野光雅、森正洋、灘本唯人、草刈順、馬場雄二、橫尾忠則、中島安貴輝……等多位日本藝術與設計名家的親筆簽名,這是極其難得蒐錄日本設計家簽名真跡的珍貴資料。
筆者之後翻閱《Graphic Design》No.100期由龜倉雄策所策劃的「日本設計100」專輯之中,得以確認1984年7月14日~23日於東京AXIS畫廊舉辦「追悼勝見勝」展覽,當時由田中一光設計海報,五十嵐威暢展覽構成,當時由日本設計社團協會邀全球100餘位藝術與設計名家提供原作展出,並且義賣成立「勝見勝賞」基金;再對照《Graphic Design》No.94期「追悼勝見勝」專輯之中邀請了112位撰寫追悼文、97位設計家提供「向勝見勝致敬」的作品,將之與這本簽名錄出席活動簽名對照,確定就是在AXIS畫廊展覽的簽名簿,只是很可惜目前筆者本人只有蒐錄到Part II,不知Part I流落在哪裡呢?
設計創意
2024-05-27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一)
日本第一的雁行理論
1981年9月1日《天下雜誌》第4期訪問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1930~2020年)時提問「日本憑什麼第一?」也提出「臺灣該打成棒了!」的諍言,回顧這篇訪問至今超過四十年,另外不得不回想1979年傅高義所撰寫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一書,認為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論資排輩的社會制度以及整個社會與國民的勤奮精神,這種特有的東方精神是美國人所應當學習的特質。他所出版的著作《日本第一》不但震驚美國而且轟動全世界,台灣當年行政院長孫運璿就指示購買《日本第一》分送給政府各級主管,希望大家參考研究看看日本到底有什麼長處?1991年傅高義再以過人的洞察力撰寫出版《躍升中的四小龍》,讓西方社會認識日本是掀起「東方世紀」的推動者之外,「亞洲四小龍」則是亞洲新興崛起的尖兵,再來則是中國大陸即將要扮演後來居上的重要角色;如果回顧匆匆而過的四十年亞洲經濟發展的光景,相應伴隨經濟與社會所需要的設計服務與創意加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歷程就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首先就宏觀經濟模型的「PEST」的分析理論而言,設計是經由「Politic政治、Economic經濟、Social社會、Technology技術」四個不同面向的外在因素所相互激盪交織而成的結果,日本二次戰後整體經濟發展與現代設計相輔相成,成為亞洲經濟與設計雙軌並進的雁行領航者,不管亞洲四小龍或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社會發展,都有受到日本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或是從日本的發展經驗學習了典範轉移。以日本在戰後藉由舉辦「Mega-Event大型國際賽會活動」,得以進行基礎建設、社會轉型、國際推廣與塑造形象的策略,其中又以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四個大型活動,分別位處在關東、關西、北海道、離島的國土區域發展與戰略布局,成為日本從戰後重建與經濟復興的關鍵活動;由於舉辦全球矚目的國際活動需要專業設計師投入其間,也是藉由大型賽會活動所需要大規模的規劃設計及應用推廣,得以從國際化規格的實務操作之中培育出優秀設計師團隊。
過往大家對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的認知大多是聚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這四個大型活動,配合這些活動所需要大量的系統設計成為日本揚名立萬的重要事蹟;當年是以勝見勝(Masaru Katsumi,1909~1983年)為首提出「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策略,並且邀約原弘(Hiromu Hara,1903~1986年)、河野鷹思(Takashi Kono,1906~1999年)、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1915~1997年)、山城隆一(Ruichi Yamashiro,1920~1997年)、粟津潔(Kiyoshi Awazu,1929~2009年)、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1929年~)、田中一光(Ikko Tanaka,1930~2002年)、勝井三雄(Mitsuo Katsui,1931~2019年)、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1932年~)、宇野亞喜良(Akira Uno,1934年~)、細谷巖(Gan Hosoya,1935年~)、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1936年~)、石岡瑛子(Eiko Ishioka,1938~2012年)等設計師組成團隊,藉由參與上述四個大型賽會活動的設計,讓這批設計家後來都在全球設計舞台展現傲人成果。
因此就此模式來觀察韓國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3年大田科技博覽會,或是中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都是借助全球大型賽會活動做為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策略工具,而日本與韓國、韓國與中國相互之間各自接續晚了將近20年的時間,證實日本是亞洲雁行領航的典範;而這種善用國際大型賽會活動作為平台,讓設計師得以有機會躍登全球的設計舞台,具體展現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建立起結構性、層次性與系統性的「人从众」之人力資源培育模式。(見圖1、2)
●圖2:林俊良設計「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視覺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
為了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特於2023年9月5日~9月28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主辦,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海報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共同協辦,假臺灣設計口東口及西口(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5~7號)舉辦「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9月8日(週五)上午10:00舉行開幕儀式,特別邀約高齡84歲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前理事長、去年榮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並且享有「地球文字探險家」雅號的淺葉克己先生應邀來台參加開幕,並且於當天下午3:00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進行專題講座:「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兼談淺葉克己的設計」。
當天出席開幕儀式有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前立法委員吳梓、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MDA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前執行長張光民,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藝術學院院長劉建成、藝術學院前院長林俊良、設計系主任蘇文清、施令紅、鄧建國、長友大輔、臺師大美術館館長白適銘等,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共同出席見證台日設計交流盛事;另外還有看見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創價美術館副館長呂慧甄、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及設計家趙國宗、霍榮齡、王行恭、何清輝、柯鴻圖、林文彥、程湘如、簡正宗、蔡進興、章琦玫、江秀玲、王明珠、劉虹枝、洪世杰、胡發祥、林鴻彰等人也從台灣各地前來出席開幕典禮,觀賞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珍貴的原版海報與設計史料。(見圖3、4)
●圖3:開幕活動致詞貴賓,上排左起依序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
●圖4:前排由左至右有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策展人林磐聳、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立法委員吳思瑤、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第二排有資深設計家趙國宗、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原執行長張光民、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王行恭、柯鴻圖、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江秀玲;第三排有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等人
針對此次的展覽名稱:「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主要是藉此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有關社團協會、活動、事件、人物及作品相互之間的關係,梳理背後所構成的發展脈絡,而展覽之英文名稱其中的關鍵字「Genealogy」是指學術上具有「Family History家族史、Family Tree家族樹、Pedigree譜系、Bloodline血統」等脈絡關係,期待藉由展覽主題、展品內容梳理出日本平面設計較為清晰的系譜軸線,因此策展人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們共同整理出「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年表」,提供台灣研究日本設計發展之參考。此次策展主要參考《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書中的世代分期及代表設計家作為篩選原則,輔以美國Phaidon出版的《巨匠》中所蒐錄的日本設計名家為主體;另外則是參考1976年山名文夫著《體驗的デザイン史》(體驗的設計史),1986年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勝見勝第4卷‧作家論》,1986龜倉雄策主編講談社《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100號》(平面設計第100號),2001年田中一光企劃由六耀社出版的《聞き書きデザイン史》(書面上的設計史)等日本平面設計史相關專書,2018年山形季央於PIE出版社的《日本のグラフィック100年》(日本平面設計100年),加上1998年田中一光擔任藝術總監的巴黎日本文化會館開館紀念巡迴展《デザインの世紀》(設計的世紀)策展概念,再從中挑選筆者長期蒐集典藏日本的原版海報及設計文獻,加以擴充構成本次的展覽內容。本次展覽不僅從中梳理出日本知名設計家相互之間的脈絡(系譜),並且追溯日本明治時代近代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圖案」、「意匠」等設計相關詞彙的互動以及後續發展演變的重要史料,期待提供未來台灣設計界研究日本平面設計發展之參考。(見圖5~10)
●圖5:「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東口展場
●圖6:中島區總計有16個展櫃,完整呈現出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脈絡的珍貴史料及文獻
●圖7:「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的西口展場牆面的書刊雜誌的展架及說明牌
●圖8:牆面上展出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的出版,對於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雜誌及書刊
●圖9: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
●圖10:左起台灣資深設計趙國宗、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合影
日本平面設計的世代接力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要根據2008年美術出版社由多川精一、永井一正、近藤聰、五十嵐威暢、石原義久所組成「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編集委員會」(平面設計的世紀編輯委員會)所編著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階段分期及代表設計家,筆者從中篩選並且補充幾位書中未列名於上的設計家如下:
一、明治世代(1868~1912年)
納富介次郎(Kaijiro Notomi,1844~1918年)、淺井忠(Chu Asai,1856~1907年)、杉浦非水(Hisui Sugiura,1876~1965年)、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1884~1934年)、川端龍子(Ryushi Kawabata,1885~1966年)、齋藤佳三(Kazo Saito,1887~1955年)、山名文夫(Ayao Yamana,1897~1980年)、原弘、河野鷹思、大智浩(Hiroshi Ohchi,1908~1974年)、勝見勝、名取洋之介(Younosuke Natori,1910~1962年)、花森安治(Hanamori Yasuji,1911~1978年)等人處於日本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時期,也是日本從「圖案」走向「裝飾美術」、「商業美術」,甚至開始萌發「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平面設計)啟蒙階段。
此次「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展出明治世代杉浦非水的三越百貨及圖案著作、竹久夢二的樂譜封面設計、川端龍子的《日本少年》封面設計、齋藤佳三的樂譜封面設計、山名文夫的資生堂形象、原弘的書籍設計、河野鷹思的劇座及電影宣傳設計、大智浩的《IDEA》雜誌美術總監、勝見勝著作及主編《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更重要的是明治世代的勝見勝、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都是擔當1960年WoDeCO東京世界設計大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幾個大型活動規劃設計的創意總監、諮詢委員、評審委員等,他們也是推動日本現代設計發展基石的「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的創建人物,可謂是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角色。(見圖11~16)
●圖11: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
●圖12:淺井忠是明治時期留學歐洲帶回現代設計新知的藝術家
●圖13:杉浦非水為《大正天皇御一代畫報》封面設計
●圖14:山名文夫以其經典手繪線條的美人畫在東京銀座ggg設計畫廊展覽海報
●圖15:原弘自傳出版《原弘:設計的世紀》
●圖16:河野鷹思為日本勸業銀行創立60周年海報設計
二、大正世代(1912~1926年)
雖然大正時期極為短暫,但卻是日本明治時期引進歐風之後所產生兼容並蓄與「和洋並陳」而形成「大正浪漫」的社會風潮;相對而言這個時期的平面設計師也都發揮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而在本世代有早川良雄(Yoshio Hayakawa,1917~2009年)、龜倉雄策、大橋正(Tadashi Ohashi,1916~1998年)、山城隆一、村越襄(Jo Murakoshi,1925~1996年)等人,其中龜倉雄策就是推動日本平面設計現代化的旗手,他於戰前加入名取洋之助創設的「日本工房」初期與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及攝影家土門拳、木村伊兵衛等人共事為《Nippon》雜誌設計;其中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共七位日本設計師,同時也特別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1996年)參與展出,並成功地將傳統約定成俗的「圖案」設計用語,轉至西方社會所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的來臨。
另外由勝見勝主持1964年東京奧運會整體系統規劃的設計政策,龜倉雄策所設計的「日之丸」會徽,以及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的海報設計,成功地建立起現代奧運的經典圖像;1960年龜倉雄策與企業家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邀集原弘、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日本設計中心」至今仍是日本平面設計界的指標。另外龜倉雄策1978年創立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擔任首任會長,成為匯聚日本平面設計力量,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推手,歷任會長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等人接續發展壯大;因此就龜倉雄策個人所參與的實務案例、領袖氣質以及推動設計發展,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的太陽(恆星)。(見圖17~19)
●圖17:早川良雄習慣以人臉作為主題並且採用手繪藝術的技法
●圖18:龜倉雄策為1990年10月1日的日本設計日海報設計
●圖19:大橋正為明治製菓所設計的海報、廣告
三、昭和世代(1926~1989年)
本世代歷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戰後重建,積極舉辦各種國際大型賽會活動,提供本世代設計師大顯身手的機會;另外為了日本產業復甦及地方振興也都引進設計服務及品牌加值,因此昭和世代的設計師人才輩出,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最堅實的基石,其中有中村誠(Makoto Nakamura,1926~2013年)、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Shigeo Okamoto,1934年~)、宇野亞喜良、細谷巖、橫尾忠則、石岡瑛子、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1940年~)、松永真(Shin Matsunaga,1940年~)、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1944年~)等為數龐大的設計師,就如同前面所言的「PEST」模型理論,這個世代的設計師伴隨著日本產業、品牌及舉辦的大型賽會活動,成為20世紀日本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及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也展現出日本設計的強大力量。(見圖20~25)
●圖20:永井一正加拿大巡迴展覽海報
●圖21:田中一光設計「分解字體」的海報
●圖22:杉浦康平為「曼荼羅:來自宇宙的聲音」展覽海報設計
●圖23:岡本滋夫為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在名古屋愛知美術館展覽海報設計
●圖24:細谷巖設計「隱In」的海報
●圖25: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
充滿視覺張力的原版海報
此次展覽在臺灣設計口東口展牆總計展出56幅原版海報,分別是山名文夫、中村誠、石岡瑛子、松永真、山形季央為資生堂不同時期的海報,大橋正的明治製菓海報,原弘為1964東京奧運會藝術展覽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DaDa展覽海報,河野鷹思日本勸業銀行60週年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德國藝術展覽海報,永井一正個人展覽海報;其中另有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4幅海報:1957年第一回原弘、1960年第二回山城隆一、1962年第三回田中一光、1966年第五回早川良雄,四幅海報並列展現四位設計師的不同風格。另外有森澤公司邀請細谷巖「隱In」海報,田中一光的字體海報,以及田中一光所設計1989年日本設計年、版畫展、1999年榮獲第一回龜倉雄策賞等經典海報。接著還有龜倉雄策1973年ICSID京都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第一回國民文化祭、1989年日本設計年、1990年設計日、Yamazaki山際照明設計大賽,展現這位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太陽閃耀的光輝。
而由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1964年東京奧運會4幅海報,成為日本現代設計與奧運史上的視覺圖騰;另外由細谷巖、河野鷹思、龜倉雄策等人設計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4幅海報。龜倉雄策、永井一正、福田繁雄、石岡瑛子等人為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設計6幅海報。田中一光、五十嵐威暢所設計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海報。岡本滋夫設計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海報、勝井三雄設計1990年大阪花與綠博覽會。岡本滋夫還有1968年設計日宣美於名古屋展覽海報、1989年ICSID名古屋設計大會海報、2008年UNESCO名古屋海報。最後則是杉浦康平的兩幅曼荼羅海報,淺葉克己的海報。其中又以1960~1990年代橫跨三十年由日本舉辦的奧運會、世博會原版海報,整體串聯起日本設計教科書最為經典的視覺圖像,尤其是有些海報採用網版印刷,親眼面對油墨飽和、色彩濃純所呈現的視覺張力,絕非四色印刷或網路圖檔所能比擬。(見圖26~36)
●圖26: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設計的官方宣傳海報
●圖27:龜倉雄策所設計國際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28:大阪萬國博覽會由龜倉雄策設計的海報
●圖29: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福田繁雄所設計國內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30:大阪萬國博覽會福田繁雄設計的海報
●圖31:大阪萬國博覽會由永井一正設計的海報
●圖32: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石岡瑛子設計的海報
●圖33:筑波科技博覽會由田中一光設計的海報
●圖34:筑波科技博覽會由五十嵐威暢設計的海報
●圖35:名古屋設計博覽會由岡本滋夫設計的海報
●圖36:大阪花與綠博覽會由勝井三雄設計的海報
包裝未來
2023-10-28
台灣加1印刷包裝業發展策略
國際貨幣基金在該年7月再次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22年估計的3.5%下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全球央行為應對通脹而提高政策利率,繼續對經濟活動構成壓力,而全球總體通脹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6.8%和2024年的5.2%。其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由2022年的2.7%下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由2022年的4%維持至2023年的4%和2024年的4.1%。而全球經濟的不穩定風險,仍來自烏克蘭戰爭、極端氣候的衝擊,讓通膨保持高位,而引發更緊收的貨幣政策,加上中國經濟可能放緩,房地產債務風險仍陷緊張,這都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潛在風險。(見圖1)
過去一年,台灣經濟也陷入了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該年8月18日公布,2022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約2.35%,但第四季卻呈現負-0.78%增長,2023年第一季也呈現負-3.31%的增長,第二季經濟則有1.36%的增長,預估全年經濟增長率約1.61%,並預估2024年能有3.32%的經濟增長率。就主計處所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2022年為2.95%,生產者物價指數為10.51%,但2023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第一季則為2.61%,第二季為2.04%,預估全年為2.14%,就生產者物價指數分析,2023年第一季為漲3.16%,第二季下跌約-3.67%,預估2023全年下跌約-1.1%。
台灣經濟困境原因主要來自進出口貿易的衰退,以國貿局統計,2023年1~7月出口貿易較2022年同期衰退約16.9%,進口貿易也衰退約20.2%,這都與全球經濟陷入緊縮,加上原物料下跌,調整庫存成為企業經營首要任務,尤其是佔約50%出口額的半導體、資訊、通訊等庫存調整更是明顯,這讓台灣出口產品,除了機械用具及零件還有增長外,其他品項出口都維持20~30%的降幅。而出口衰退超過17%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韓國、大洋洲及馬、越、菲、印尼、中東及非洲等地;外銷市場衰退,但內需消費市場卻是逐漸熱絡,2023年上半年的零售營業額,較2022年同期增加約8.99%,餐飲又營業額則增加約26.27%,而美元轉強,美元台幣匯率到8月底亦接近1比32元台幣。(見圖2)
●圖1:2022~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資料來源╱IMF國際貨幣基金)
●圖2:近一年台灣出口貿易額及增長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2023年經濟困境下的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
以經濟部產銷資料統計資料,2023年1~6月造紙業總產量約193.7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11.5%,內銷量約11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11.3%,出口量約77.4萬噸,與2022年同,進口量約53.3萬噸,較2022年的63萬噸減少約15.4%,紙及紙板總消費量約168.3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2.7%。(見表3)
以2023年上半年產業產值分析,造紙業產值約355.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5.8%,紙加工業產值約488.1億元,較2023年的570.3億元減少約14.4%,這沒包括衛生紙加工的25.1億元、衛生棉及紙尿布的38.6億元;而印刷業的產值約401.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3%。(見表4)
2023年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尤其前7月的月出口衰退16.9%,這讓上半年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12.7%,其產值減少高達15.8%,這也是因國際廢紙下降,讓國際工業用紙及紙板價格大幅降低,紙板的每噸產值就由2022年的16,530元降至2023年的13,259元(-19.8%),唯國際漂白紙漿3月開始下跌,紙價在5月後才開始回落,所以上半年文化用紙與衛生紙的每噸產值還是比2022年高約8%。就紙加工業分析,產值衰退約14.4%,瓦楞紙箱每平方米售價也降約6.2%,其他紙盒及紙袋單價降幅不大,這顯示紙加工業者是有享受到紙價下跌效益;而分析印刷業產值中,比較2022年1~6月,製版部門呈現約1.2%增長,印刷部門則減少約3.5%左右。
再以財政部營業人營業資料,比較2023及2022年印刷包裝相關產業上半年營收,造紙產業衰退約27%,其中除了文化用紙營收增長約15%外,製漿的營收減少約31.7%,其他紙張的營收也減少26.3%,這主要是因為該年3月底後國際漿價大跌所致,而根據該年6月底RISI的市場報告(https://www.risi-china.com/article/602),漂白長纖CIF中國均價每噸約648美元,比較去年同期減少了約35.7%,漂白短纖價每噸約506.11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0.0%,加上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價大跌,造紙業營收當然大幅減少。(見表5)
紙價下跌讓紙品加工營收也呈現明顯下滑,2023年上半年的紙品營收約659.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3.1%,其中瓦楞紙箱營收降低約17.7%,其他紙品加工營收也降低16.1%;就印刷業營收分析,2023年上半年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4%,但這主要是製版減少25.6%所致,真正的印刷業務僅減少3.7%,印前排版營收還增加約26.2%;就出版業分析,2023年營收基本是持平的,新聞出版營收還是持續降約22.6%,但實體雜誌與書籍則分別增加約9.5%及1.3%左右,另以整體數位出版來分析,營收是微幅下降,看來該年台灣出版業景氣還是不錯的。
筆者一位對台灣出版生態很了解的朋友提到,面對數位廣告的興起,紙媒體廣告年年下降,這對新聞出版及雜誌出版的衝擊是很大的,也造成出版業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出版業這幾年的轉型是很成功的,根據他提出一些出版業的發展趨勢,提供給印刷相關業者參考如下:
(一)以群募來預測出版銷售量,未出版先收款項並預測印刷量,以降低新書出版及庫存的風險、提高變現。
(二)直接賣書給消費者(D2C),有時促銷可以打到69折,這還比賣給通路的售價高,同時可掌握消費者數據及行為,對未來市場規劃大有幫助。
(三)朝多元出版及商業模式發展,連結書至課程,將內容加值擴大服務內容。
(四)擴大企業直接銷售(D2B)服務,尤其是舊版書,成本最低,進而開發新市場。
(五)多元業務發展及深入客源需求,例如以台灣標準口音及內容,擴大播客內容至小孩學習,天下做得最好,而且很賺錢,繁體化口音及出版品,在海外與簡體有明顯的差異化行銷。
(六)新書先有市場規劃,靠數據來判斷是否能夠賺錢,而不是純用感覺來出書。
(七)幫企業出版書籍,同時提供專業服務。
(八)數位化轉型及多元發行管道,來接觸消費者,並擴大廣告業務來源。
(九)電子書市場已較穩定成長,成為主流市場產品,形成真正的紙本與電子版(EP)同步組合,擴大市場空間。
(十)雜誌如何求新求變,以降低廣告減少衝擊。
漿價斷崖式下降與紙價的波動
近兩年來國際漿價的波動跟雲霄飛車一樣,漲跌幅度達30~40%,分析原因除國際通膨造成木片成本飆漲外,另外市場炒作更是漿價波動的催化劑,而要了解漿價波動,由中國的漿期貨、進出口量及庫存,中國造紙業供需及景氣變化,是可掌握到相關的市場趨勢。以2022年中國紙及紙板產量約1.24億噸,居世界第一,進口紙漿量約2,964萬噸,佔全球市場漿(Market Pulp)量40%以上,其對紙漿、紙及紙板的國際價格當然有充分的話語權。
2022年2月底俄烏戰爭開始,引發歐洲能源危機及價格飆漲,同時讓趨緩的原物料再度緊張,這是促使國際漂白漿價也再度上揚的主因。根據RISI中國市場報告,國際漂白長纖(NBSK)每噸由2022年2月的850美元漲至5月破1,000美元,漂白短纖(BHK)也由每噸650美元漲至800美元,後又漲至860美元,持續4個月後,漂白長纖到9月才降回950美元,BHK則到2022年底才會落至800美元。進入2023年,NBSK漿價到3月每噸跌至900美元,但4月每噸暴跌約180美元至接近700美元,到7月NBSK價已跌至650美元,而BHK在3月底每噸跌至700美元,到5月初再跌至每噸約500美元,後最低跌至480美元,而6月後,漿價回穩且開始觸底反彈,9月NBSK的國際報價每噸已接近700美元,BHK則回漲至540~560美元間。(見表6、圖7)
以2023年8月底的國際漿價,比較2022年同期,漂白長纖(NBSK)跌幅約34%,而短纖(BHK)跌幅約38.3%。若比較2022年底漿價,該年NBSK跌幅約25.6%,短纖跌幅約37.4%,但全年最低價應在6月底,現NBSK價約回漲約4%,短纖約回漲超過10%,後市看來還會微幅上揚;又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23年6月闊葉漿木片進口均價每噸約194.1美元,較22年12月均價降約17.54%,而由越南進口均價每噸為163.2美元,較12月底均價降約29.34%,但台灣2023年前7月進口木片(4401)均價僅約每噸116美元,較2022年12月價僅降約8%。
造紙原料中,國際廢紙價格波動也是很關鍵的,這影響到工業用紙、灰底白紙板、牛皮紙,甚至白卡的價格,由日經新聞報導,2022年秋季歐美和日本出口的紙板廢料價格暴跌40%~50%,後一直維持至今。現在價格每噸約在150~160美元,來自歐洲價格甚至低至120~130美元,比以往的280~300美元降幅甚大;而由中國生意社的市場資料報導,中國的廢紙在2022年7月價格下滑約12.54%,9月再跌9%,2023年第一季再跌約25%,讓過去一年廢紙價跌幅近40%;若以台灣廢紙進口價格分析,2023年1~7月進口均價,比2022年同期減少約37.9%。(見圖8)
隨著廢紙價格的崩跌,首先影響到的是瓦楞紙及灰底白紙板的報價,中國瓦楞紙在2022全年幾乎月月崩跌,在2023年3月再度大跌12.34%,由中國東方證劵造紙行業週報顯示,2023年7月28日價格比2022年同期價,箱板紙(面紙)下降約23.3%、瓦楞紙下降約25.8%,另外白卡紙板下降約32.5%、銅版紙下降約5.7%、道林紙下降約10%。(見圖9)
就近一年紙價波動,台灣是有別於中國,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的價格,在台灣話語權還來自國內紙廠,但文化用紙、白紙板等訂價則來自進口商。由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分析,2023年1~6月比2022年同期,文化用紙內銷均價漲約10.2%,包裝用紙則跌約14.2%,紙板內銷均價下跌約16%,衛生紙內銷均價漲了約7.7%,瓦楞紙箱內銷均價下降約6.2%,另外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紙板的外銷價每噸約12,034元,換算每噸不到400美元,較2022年同期降約23.7%,這真是慘不忍睹。(見表10)
我們再以進口統計分析台灣紙價的變化,廢紙價在2022年第三季跌約33.8%,道林紙在2023年第二季下降約14%,衛生紙在2023年7月開始下降約8.9%,牛皮紙則在第二季開始降約10%,白紙板在2022年第三季下降約8.4%,銅版紙則在2023年第二季開始降約5%,7月再降約5%。但根據市場行情,道林紙該年8月每噸進口價已破900美元,較2023年初降約10%,銅版紙每噸已低於800美元,較年初下降約20%,白卡紙板報價也趨近850美元,較年初降約25%,而工業用紙及灰底白紙板價格該年下跌都超過15%,而衛生紙原紙在最近一季下跌約5%。(見表11)
該年9月開始的市場行情,中國及台灣造紙業者宣布調漲5%,原因當然是漂白闊葉漿自該年7月後已調漲約10%,長纖也回漲約4%,美元台幣匯率已逼近32元,這讓台灣的銅版紙及道林紙跌幅趨穩,但國際紙及紙板報價變化仍有待觀察。到2023年底前,市場業者認為漿價仍有微幅調漲的空間,但整體紙及紙板市場需求仍然低迷,除了道林紙還有回跌空間,銅版紙、白卡紙板、民生用紙價格則有回漲空間,但國際報價不會波動太大。
●圖7:2021~2023年中國漂白闊葉漿價季與月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
●圖8:2022~2023年8月中國廢紙及瓦楞紙價格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
●圖9:2022~2023年中國造紙原料、紙及紙板價格指數波動,以2022年6月為100(資料來源╱中國東方證劵造紙行業周報資料整理)
供應鏈遷移與2023年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
由安侯建業(KPMG)會計事務所、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與大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共同出版的「亞太地區全球採購解密」報告提到,分析全球132家財富雜誌(Fortune)500強企業,在2018~2023年間,共232個供應鏈產地遷移,其中55%在東南亞及南亞,17%在美洲、16%在東亞、12%在歐洲;KPMG提到,這是因疫情與地緣政治情勢帶來的考驗,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和經營格局,從何處取得原物料乃至生產線的搬遷地,都是企業考量重點,但報告也提到,中國貿易地位仍難以動搖,尤其是科技產品市佔率年年提升,例如機械和設備、智慧手機與筆電等,其中越南是受益最大的國家,但現在已面臨工資上漲的壓力。(見表12)
KPMG也提到,國際供應鏈遷移的關鍵啟示有三:一是各國政府應支持與資助新興供應鏈市場,為擴展經濟,政府應持續實行各項有效措施、優惠稅率與配套規劃,吸引更多製造商、供應商、品牌商與投資人;二是企業在搬遷或轉移產能至全新的國家時,運輸成本、交貨可靠性、供應方量能及供應商財務穩定性為關鍵考量要素;三是關注永續與原物料供應風險,目前原物料取得與永續發展已是企業最高度關注的議題之一。
國際供應鏈的遷移開始在中國經濟發酵,2023年7月出口以美元計,較2022年同期大降14.5%,進口也降12.4%,尤其對美國出口減少18.6%、對日本出口減少12%、歐洲減少6.6%、東協減少3.8%;外貿總額中,對台灣減少約23.2%、韓國減少16.6%。出口額減少正衝擊著民營製造業,並帶來失業率的增加,加上房地產債務危機,國家加息及股市下跌等,這對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將面臨挑戰,但國際供應鏈相關零組件、包材等,在短期依賴中國供應仍然存在的。
由中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印刷包裝相關的出口額約221.3億美元,較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約45.5%,而2023年1~7月的出口額約113.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123.8億美元減少約8.6%,其中供應鏈相關的包材及商業印刷品約佔72.7%,較2022年的76.3%降約3.6%。但信封、筆記簿等紙品加工出口還是明顯的增長,這說明中國在輕工製造業的國際地位是很難取代的,即使國際供應鏈遷移,在新冠疫情期間(Covid-19,2019~2022),中國的印刷包裝品項出口額還是增加45.5%。而跟供應鏈相關品項佔出口總額由2019年的70.3%增加至76.3%,但2023年前7月的印刷包裝出口額減少約8.6%,其中供應鏈相關出口品項則減少約11.8%,這是否意味國際供應鏈包材及印刷品已開始落實當地化。(見表13)
分析2023年前7月,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前25名國家統計約91.1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14.8%,其中出口衰退超過15%的國家地區包括美國、香港、越南、新加坡、德國、泰國、韓國、印尼、印度、柬埔寨及台灣等地,而成長的國家只有墨西哥、俄羅斯、西班牙等三地,而衰退的國家幾乎都跟供應鏈有關。香港、新加坡是轉口港,美國、越南、德國、泰國、韓國、印尼、印度、柬埔寨及台灣都是供應鏈遷移區,而墨西哥現在是供應鏈被遷移的熱門區域,但相關的當地化材料還沒完全落實,所以出口還持續增長。其他地區包裝印刷品則較容易取得,加上2023年所有的供應鏈企業都在消化庫存,對包裝及印刷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也是正常的,當然未來市場變化是值得再觀察的。(見表14)
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的外銷也衰退很多,依照海關進出口統計,1~7月出口額約4.03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5.02億美元減少約19.7%,其中供應鏈相關品項下降約19.8%,紙品出口增加約0.6%,書籍出版品出口減少約5.3%,工業印刷類減少約38.7%;出口國家中,2022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有14個國家,其在2023年1~8月的總出口額衰退約16.1%,而衰退超過16%以上的國家中,包括越南減少32.7%、印尼減少23.4%、泰國減少19.7%、菲律賓減少29.8%、柬埔寨減少35.8%、德國減少25.9%;出口額前5名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香港、越南等地;這些資料明顯的看出,降低庫存是全球供應鏈在2023年的重點決策方針,所以印刷包裝品的國際市場是衰退很大的,另一方面,包裝印刷品長期的在地化需求也是不可逆的現象。(見表15)
中國加1或台灣加1是全球供應鏈遷移的必要策略
1393期的今周刊封面提到,中美貿易戰5年(1998~2023年),全球供應鏈遷移最大贏家是東協地區(ASEAN),也成為新的製造強權。事實上,由中國製造成本大幅增加、缺電、中美貿易戰、疫情衝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讓全球品牌商要求供應鏈廠商,必須要在其他地區架構第二個供應基地,以降低供應鏈的風險,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加1」或「台灣加1」的議題,而產能的移轉要達到總產能30~50%,必要時可擴張至70%,備胎候選者包括亞洲的印度、東協國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柬埔寨等),北美的美國、墨西哥等地,台灣、韓國、日本則都是由中國回流為主,而這些備胎中最大的贏家則在東協地區。
財訊雜誌社長謝金河在臉書上提到,2022年是東南亞國協巨大變化的一年,其經濟成長中國3.3%、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馬來西亞8.71%、菲律賓7.2%、新加坡3.6%、泰國2.6%,東協整體達5.7%,這是30年首次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幾乎全部超過中國。而造成這個轉變的最大因素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Louise Yellen)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這意義談到供應鏈外包不是只講成本,而是要放在友善的國家,加上東協10國6.64億人口紅利,驅動消費與製造的動力,豐富的能源、礦業、林業等天然資源,這也讓由中國移出的製造業優先前往東協移動,往後5年間,東協將以略低於5%的GDP速率增長,東協10國GDP預計在5年後趕上日本。(見圖16)
經濟部統計處在該年8月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提到,美中貿易與科技紛爭,以及疫情蔓延封控,讓2018~2022年全球外人投資(FDI)降到6兆8,181億美元,較2013~2017年減少20.6%,惟對東協投資卻逆勢成長36.1%,東協全球佔比也由7.5%提升至12.8%,超過中國的11.7%,躍升為全球第3。而且2022年外人投資額創歷史新高,達到2,223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4.1%,但較2020年增加86.2%,2018~2022年期間,前3名外人投資者來自美國(12.7%)、日本(13.2%)及歐盟(9.3%),投資前3國為新加坡、印尼及越南,投資業別以金融保險佔28.6%、製造業佔27.5%、批發零售佔13.3%。(見圖17、18)
在過去30年中,南向政策(Southern Policy)是台灣政府關注的外交與經濟策,鼓勵台灣海外投資要兼顧東南亞,以降低對中國投資的強度,1994年政府通過「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合作綱領」,在經濟交流上得到不錯的效果,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加上中國改革開放的群聚效應,令台商撤資不少。2010年後,中國的人工及經營成本上漲,南向政策再度受到重視,2016年蔡英文政府再度重啟南向政策,而國際供應鏈的遷移,更加速了台灣企業對東協的投資,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06年台灣對東協投資跨越10億美元,2013~2017年每年投資東協增至24億美元,2021及2022年再增至56.4億及47.3億美元。(見圖19)
全球外商投資不僅僅東協地區熱,印度也有點熱,2020年外商投資額高達641億美元,2022年則494億美元,但比2021年增加約10.3%,2018~2022年間,外商投資以新加坡佔31.5%最多,美國及模里西斯各佔14.5%,投資行業則以製造業佔21.7%居冠,其次是電腦資訊行業;而台灣在2018~2022年間對印度投資額約8.66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2.16億美元增約3倍。而在2018~2022年間,台灣對中國投資額約294.9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493.5億美元減少約40.3%左右,而對美國的投資也達到83.6億美元,較2013~2017年的22.2億美元增加2.77倍,這些數據也顯示台灣企業因應國際供應鏈遷移,市場機會與風險等因素,南向與美國投資已是必經之路。(見表20)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2022年人均GDP泰國約8,356美元、馬來西亞約12,295美元、越南4,187美元、印尼約4,538美元、菲律賓約3,676美元、新加坡約69,129美元,東協10國平均則為5,336美元。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定義,人均所得4,046美元以上是國家進入中高收入門檻,這意謂服務業開始增長較快,人們消費也會由食品開始轉移至休閒娛樂。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提到,台灣企業,應該把東協地區當作內需市場的延伸,這不是僅僅因應全球國際供應鏈遷移,中低端產品的生產基地,要以一個全新的製造基地與市場來經營,而東協國家現在位居全球政治、經濟的區鈕關鍵地位,與歐、美、日都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相對於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的台灣企業,南向政策是必要的發展策略抉擇之一。
中國對國際供應鏈最大贏家的印刷包裝業者,深圳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除了中國生產基地外,在越南(北寧、平陽)、印度(班加羅爾、德里)、印尼和泰國(北欖)、馬來西亞等共建立7個生產基地。而台灣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商,永豐餘捷比達除了在中國、台灣生產基地外,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墨西哥也都有生產基地,而在泰國的新廠也於該年9月份開始營運,這都是很務實的「中國加1」或「台灣加1」的具體作法,而其成果由捷比達公司的營收,中國海外的營收佔比,已由2019年的10%,現已增至55%,國際的發展已成為驅動公司發展的動力。
台灣印刷包裝業者一直侷限在市場的規模不夠大,加上輕工業、電腦及通訊周邊產業也一直外移,讓業者都在小池中打滾及你爭我奪。無仿大家是否考慮同業間的策略聯盟,把資源共享及擴大,思考「台灣加1」的發展策略,以促進台灣印刷包裝產業長期經營發展。
●圖16:2010~2028年東協6國GDP的增長率(資料來源╱跨境策略公司(OOSGA),https://zh.oosga.com/asean/)
●圖17:2013~2022年東協地區全球外人直接投資額(FDI)及年增率(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UNCTAD)
●圖18:2018~2022年外商對東協投資佔比,依國別及行業分(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UNCTAD)
●圖19:台灣對東協投資核備額(資料來源╱投審會)
drupa主題
2023-10-28
開創未來期待drupa 2024來臨
經過8年的漫長等待,全球最具規模的造紙、印刷、包裝、跨媒體相關的設備、製程、技術等創新解決方案,以及材料開發、環境和氣候保護、永續發展、工業4.0運用、商業模式等轉型、創新思維等相關議題,在drupa國際展覽中都可以接觸到,這是業者了解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朝聖地。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讓原本2020年開展日延至2024年,而2024年德國杜塞道夫國際印刷暨紙業展(drupa 2024),是以「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Sologan),這讓全球業者充滿著期待,但看展覽卻是很辛苦的。
●drupa 24印刷展,以「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作為主題及宣傳口號(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 24印刷展將聚焦在印刷4.0、AI人工智慧、工業印刷、功能性印刷、包裝生產、印刷技術、未來技術、平台經濟、連接性等主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展是印刷未來趨勢指標
回顧2012年drupa印刷展現場,數位印刷機百家齊鳴,幾家展示B2機型的數位印刷機廠商擠滿人潮,讓大家體會到傳統商業印刷機面臨的挑戰;而數位印刷及數位解決方案帶來的創新,至包括個人化與個性化印刷包裝的運用、數位媒體的改變影響到出版及商業印刷、數位跨領域的運用等,這將改變未來經營的商業模式,印刷媒體及包裝業者,深刻感受到數位時代的來臨。
2016年的drupa展覽,以「觸摸未來(Touch Future)」為主題,是超越傳統及迎接全新印刷時代(New Print)來臨的關鍵時刻,它展出包括傳統印刷(Print)、包裝(Packaging)、3D印刷、功能印刷(Function Printing)、多管道行銷(Multichannel)、綠色印刷(Green Printing)等六大亮點主題。而數位化(Digitalization)解決方案、跨領域發展(Cross-Field)、智能與自動化流程(Smart & Automation)、多管道的出版與行銷(Multi Channel Publishing and Marketing)、智能包裝系統(Smart Packaging)、網路印刷(W2P)、環保永續發展環境(Sustainable Development)與商業模式的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等,都在展覽的每個角落處處可見,傳統印刷技術與數位技術的融合與創新,開創未來印刷媒體與包裝產業的發展。而跨領域運用更開拓了產業發展的領域與機會,企業的商業經營模式也將由製造轉為滿足客戶需求,成為服務與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其中環保可持續發展也成為經營關注的焦點。
要瞭解drupa對印刷紙業包裝產業影響有多大,可由展館單位對外的發布資料來分析,在2016年共有1,828家參展廠商,其中520家來自德國,1,308家來自其他國家,共有54個國家參展,來自73國家1,824位媒體記者參訪,展館面積共有158,237平方米,這麼大的展館要參訪完至少要3~4天以上時間;2016年總參訪人數共約26萬人,其中25%來自德國,75%是其他183個國家,68%參訪者來自歐洲,亞洲佔19%,9%來自美國,台灣參訪者約2,000人,印度超過20,000人,中國約11,000人參加。
就參訪目的,55%的人要尋求創新(Innovations)之道及發展趨勢,33%是接觸現有的供應商及客戶,31%是為了採購新設備決策用,30%目的在尋找新客戶或供應商,22%是參與產業會議及交流,13%則針對特定目的或焦點;而參訪人的職務以公司經營管理者佔約31%,生產及品管部門佔約19%,研發部門佔約12%,行銷部門佔10%,市場、公共關係及廣告部門佔約6%,採購部門佔約5%,學生佔約5%。
2016年的drupa讓人看到新印刷時代的來臨,數位印刷技術及數位解決方案,而且跨領域到工業、電子及裝潢產業的運用及發展,工業4.0的智能及自動化解決方案正優化未來的生產製程,而可持續發展的風潮,正驅動企業對地球環境的關注,這些本來在2020年drupa希望有更明確的洞見(Insight),但展會卻因新冠疫情(Covid-19)蔓延而取消。8年過去了,但對於能帶給造紙、印刷、媒體傳播、包裝生產、材料及解決方案、數位技術、印前與印後加工、相關設備及服務的所有相關業者及客戶,在技術發展、經營創新、優化製程上,能夠在drupa展覽平台上,與一群產業決策者、創新者、先進技術設備與加工業者齊聚一堂,有相互交流及擴展業務機會,2024年5月28日開幕日讓人充滿期待。
●根據drupa展覽單位網站資料顯示,2024 drupa共有來自46個國家、總計1,164家廠商參展(圖片來源╱drupa官網)
關注drupa 24印刷展焦點議題
根據2024 drupa展覽單位網站資料顯示,共有來自46個國家,總計1,164家企業及單位將參加2024 drupa展覽盛會,其中中國廠家約299家最多、德國238家居次,後面義大利有116家、印度63家、英國46家、土耳其41家、美國38家、瑞士及荷蘭各34家、西班牙28家、韓國22家、日本及法國各21家、比利時及波蘭各15家、台灣14家,加拿大11家及奧地利10家,其他國家參展廠商都少於10家。
而參展廠商中
印前及印刷(Prepress/Print)廠商約有277家
媒體前置及多管道(Premedia/Multichannel)有9家
印後加工及包裝(Postpress/Converting/Packaging)有388家
未來技術(Future Technologies)有30家
材料廠商(Materials)有253家
設備服務相關(Equipment/Services /Infrastructure)廠商有195家
其明細產品的參展廠家數見表1。
關注產業的變革及最新技術趨勢,一直是drupa印刷展會關鍵焦點主題(Focus Topics)的主要依據,也希望傳遞drupa代表的是產業靈感來源、創新、一流的知識轉移及產業間的聯結網路,讓業界頂尖的決策者共聚一堂,交換意見的最好地方。展望2024年drupa的焦點主題,是以全球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及數位化(Digitalization)的巨大趨勢(Megatrends),探討在製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等,對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的影響,而透過數位化技術,是可讓可持續發展實現更有效率,drupa官網對這兩大主題的說明如下:
一、印刷與包裝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不僅僅是一個綠色的流行詞(Green Buzzword),而是考慮到石化資源的有限性,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印刷和包裝行業過去是永續創新領域的先驅,在綠色材料、能源與資源節約及回收、環境保護都有完整經驗,但為了要履行未來永續發展的責任與義務,必須進一步提升資源及能源消耗效率、減少生態足跡及二氧化碳排放,重視生態循環,發展可持續產品,要關注涉及經濟決策和社會正義的議題。
在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上,探討生態足跡來減少微塑膠、重金屬和其他塑膠污染森林和海洋並導致物種滅絕,開發環保、可回收和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讓腐爛和敏感的食品和貨物能夠保存更長時間,並保護它們在運輸過程中免受污染和損壞。在這焦點議題下,官網再細分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資源與能源效率(Resource &Energy Efficiency)、回收體系(Recycling)等三個子議題,展會也分別展示這些議題對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全球社會對商品包裝需求,正由線性消費(Linear Consumption)轉向回收體系(Recycling),也就是由傳統的製造、使用及丟棄包裝,轉到製造、使用、再使用、再製造、回收等可重複利用材料,而產品包裝要考慮零廢棄設計,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分析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循環過程,以及分解再利用的可能性:使生物材料無毒,可回歸自然;使非生物材料可以最小耗能保留最高品質,使其可再被利用,所以模組化、多元性的設計與材料,讓包裝容易拆卸、重組、分解及回收,並兼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節能及使用再生能源的優勢,但這些都必須要系統化的思考,也需要產品生活週期的透明度及準確資訊,這讓使用者付費(Pay-Per-Use Models)的營運商業模式可以實現,參訪者可以在 drupa展場探討這些議題。
(二)資源與能源效率課題(Resource & Energy Efficiency) ╱紙張、紙板、金屬、玻璃、陶瓷、木質材料、紡織品和各種塑膠等,都是印刷包裝業經常使用的基材,水性和溶劑型印刷油墨及轉移膜也常用於印刷精加工,黏合劑和脫模材料、金屬也經常用於3D印刷領域,而生產製程的乾燥、印刷加工、包裝與運輸、整個製造鏈中都有能源的消耗。但先進的技術讓材料輕量化或含更高比例的回收材料,製程的智慧化或自動化也減少材料浪費及使用量,並提升良率,同時在包裝減量、製程優化上,也達到節約能源效果。
(三)回收體系(Recycling)╱工藝鏈的材料使用目標,是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生命週期間對其進行優化,需要整體系統方法才可成功,由資源消耗、收集、類型分類、返回各自循環到再利用,歐盟正透過數位護照來記錄每種產品的成分、備件及生產相關排放。在德國,90%的鋁包裝和98%的鋁飲料罐都被回收,玻璃、紙張和紙板的回收率也遠高於80%,而且平均回收約3.6次;為了提高回收率,材料商、包裝業者、回收廠商與研究機構等專注合作,分享相關資訊、技術及解決方案、優化控制和監管概念,並共同推廣可回收產品和包裝的設計指南。
而只要食品立法、生產及加工、品質及成本結構可行,包裝業者正嘗試以單一材料取代難以回收的複合塑料,以及增加回收材料的使用,印刷與包裝業也會產生新的工藝技術及解決方案,而循環經濟也透過更好的封閉材料循環來引領。
二、工業4.0:印刷包裝數位化
數位化(Digitalization)已經是不可違逆的洪流,傳統的類比(Analog)過程和資訊正逐漸由數位系統取代,全新的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扮演著更廣泛的角色,印刷包裝產業正迎接自動化流程,drupa展會展示工業4.0如何進入印刷和包裝行業,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所謂工業4.0是指透過使用資訊和通訊技術實現人、機器和流程的數位網路,而數據驅動的生產流程、演算法控制的物流和資源節約型回收管理,正在為製造業帶來轉變。數位轉型也替企業帶來競爭力,平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物聯網驅動無人商店及庫存管理、強化物流效率,創意線上活動(例如線上競賽和投票)和個人化產品設計,進而連結客戶與產品開發者的合作關係。
AI印刷與平台經濟也給印刷業帶來數位化的機遇,透過按需印刷和大規模訂製,印刷公司還有機會處理個人化的印刷作業,並透過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解決方案脫穎而出,人工智慧的使用可以防止印刷錯誤,並顯著減少材料和墨水的消耗,透過自主列印技術可以降低人員成本;而使用擴增實境(AR)和二維碼,互動和娛樂活動可用於提高客戶忠誠度,或可以簡單地以數位方式提供重要的消費者資訊,這都可創新包裝印刷的數位應用。drupa官網就數位化的發展趨勢,在印刷到後加工:4.0(From Print to Finishing:4.0)、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連接性(Connectivity)有更進一步說明。
(一)從印刷到後加工:4.0 (From Print to Finishing:4.0)╱持續聯網、數位控制、品質監控、完全自動化、從感測器到雲端的垂直整合及跨公司連結,這是工業4.0道路上最重要的技術趨勢。而面對成本壓力和競爭加劇、全球化趨勢、客戶對品質和環境的需求、小量及個人化、個性化訂單的增加等印刷包裝業,印刷和印後加工4.0也提供正確解決方案。自動化、線上品質監控數據和流程鏈同時確保最高效率和最高品質,偵測系統可偵測從圖稿到印後各階段的印刷、壓花或印後加工中的微小顏色和位置偏差,並發現所有語言中缺少的點、逗號和錯誤字元。當人眼根本無法跟上或只能緩慢跟上時,影像處理可確保設定新列印作業時的流程可靠性、精確度和效率,讓浪費和印刷錯誤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全自動化的排版準備、無縫連結後續的印刷加工作業,是高品質與效率的關鍵。
官網也提到,平台通訊統一架構(OPC-UA)提供了自動化機器網路通訊協定,這開啟未來印刷、後加工4.0的連結,透過不同供應商軟硬體技術、數據整合的合作,將進一部提升印刷包裝業技術與工藝鏈,也延長機器使用壽命、主動維護、翻新、回收的透明度,也實現設備循環經濟的機會。而整合新的人機介面(HMI)和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趨勢,是透過增強、混合或虛擬實境(AR/MR、VR)支援操作員和組裝商進行維護程序和維修。特別是在熟練工人稀缺的地方,數據和數位網路的使用也為未來高生產力的印刷和包裝世界開闢了潛力。
(二)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現代印刷和包裝技術配備緊密連接的傳感器網路、線上檢測系統及數位測量、控制和調節技術,而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可由生產機器大量數據提取資訊,以提早了解即將發生的品質問題、迫在眉睫的故障、機器磨損或重複出現缺陷的隱藏原因;由磨損零件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壽命,主動規劃和同步維修和維護,以減少機器和工廠停機時間。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有助於克服機械限制,發揮更精準及有效率的製程及質量,應用領域包括印前優化設計和佈局、大規模客製化和自動化的組合。
(三)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無論是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Spotify、Uber、Airbnb、蘋果或Facebook等,平台經濟正在快速改變企業對消費者(B2C)市場,沒擁有車、公寓或一首歌,就將提供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聯繫起來,而其在證券交易所的身價,較汽車製造商、連鎖飯店、媒體集團都高。其特點是數位優化的訂單處理、簡單透明的支付流程及智慧數據分析,以更準確地調整服務和報價,滿足客戶需求並以最佳方式滿足客戶,這就是平台經濟的奧妙。
印刷界也關注到類似的趨勢,可以將客戶與圖形、設計、文字和其他創意服務的外部提供者聯結在一起,更理想的情況創建新的生態體系,將老牌公司與新創企業合作,開發新的數位工作流與建立商業模式,有效掌握相關數據,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並發展跨行業服務的機會,很清楚的是,企業數位化能力的快速發展是無法迴避的。
(四)連接性(Connectivity)╱網路加快了我們的溝通速度,使資訊更快、更容易比較。印刷和包裝社群的服務提供者和技術供應商,正在利用這種連接來使他們的客戶受益。數位印前、電腦直接製版流程、網路印刷產品,以及品牌所有者與數位網路最終客戶,在產品設計、包裝和行銷活動中日益增多的互動,都證明了社群對新數位技術的開放程度、網路化的創新流程。
印刷包裝業者與消費者間的數位連結性,例如透過眾包(Crowdsourcing)讓消費者參與創新項目、創意與決策過程,對品牌忠誠度與如永續包裝設計解決方案都是有效手段,而網路印刷(E-Print)也改變印刷線上訂購及後製的流程,甚至以網路商店方式,開創印刷包裝業新的經營商業模式。而透過印刷二維碼或印刷電子產品(例如RFID)的形式,連結到虛擬儲存的附加多媒體訊息(AR),也掌握到更多的消費者訊息,物聯網(IoT)正改變消費者的習慣,印刷包裝業者值得積極主動地抓住這一趨勢。
●每屆的drupa印刷展,都是全球廠商發表創新產品及最新技術的主要舞台
drupa 2024特別論壇與講座
drupa 2024除了一流的展覽外,也安排一系列的講座和會議活動,這是將創新推向市場、開發商業模式和建立新合作關係的地方,官網在下列的特別論壇和接觸點去發現獨特的技術、最新的發展和創新、新創公司和國際演講者。
(一)drupa tpp-touchpoint packaging(接觸點包裝)╱接觸點包裝是一個開放平台,為所有參與開發前瞻性包裝解決方案的包裝專家提供服務。行業專家展示最佳實踐、創新、引人注目的包裝設計,觀眾有機會了解包裝設計和生產的最新發展,並在隨附的演示中獲得見解和靈感。drupa tpp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可以面對所有致力開發未來包裝解決方案的包裝專家。
(二)dna-drupa next age(下一代的drupa)╱作為下一代drupa的一部分,我們處於顛覆性發展的中心。在日常業務中,行業新來者和老牌公司之間的接觸點很少,drupa特別論壇創造了一個可以進行平視接觸的網路空間。這些合作有可能顯著影響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展會80%參訪者來自國際,75%是行業決策者,50%尋找特定項目的投資者,而思考印刷包裝業的未來,由數位化可持續發展(Digital Be Sustainable)的趨勢,可以結合跨產業的協同作業,期待下一代的技術與產業發展,這dna論壇也提出一些關鍵的議題,例如基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新材料(New Materials)、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印刷電子(Printed Electronics)、遠端服務(Remote Services)、新的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s)、流程設計(Process Design)等。
(三)drupa touchpoint sustainability(接觸點可持續發展)╱為drupa的精選參展商提供一個中央平台和舞台,他們透過創新解決方案為更大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以傳遞一流的專業知識,展示他們的概念、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及進行專業討論。不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投資,將會面臨國際化環保法規的限制,消費者的抵制,對印刷包裝業者,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永續發展,實施循環經濟,是要面對的事,展館單位也提出一些議題討論,例如為回收設計(Design for Recycling)、生物基產品(Bio-based Products)、減碳(CO2 Reduction)、材料(Raw Materials)、碳中和(Climate-Neutral)、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資源效率(Resource Efficiency)、環境友善(Environmentally Friendly)、減廢(Waste Prevention)、人工智慧解決方案(AI Solutions)、回收(Recycling)、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Reduction)、有效率的乾燥(Efficient Drying)、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材料合規性(Material Compliance)等。
(四)touchpoint textile(接觸點紡織業)╱將體驗紡織直接印花、網版印刷、轉移印花或數位印花等不同領域的應用,體驗從設計到成品的完全網路化、整合創新的生產鏈。這個論壇是透過跨行業合作,由設計到大幅面數位紡織品印刷的完全網路化、整合的流程鏈,討論印刷和印後技術、工作流程、市場發展和永續性等議題。重點透過數位印花與紡織印花材質的互動,在於開闢新潛力的發展趨勢和應用。
(五)drupa cube(立方體)╱在立方體,頂級國際演講者將為參觀者提供相關實用見解,由商業趨勢和最佳實踐,以及開創未來並實現夢想。
●世界知名數位科技大廠,都不會缺席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刷展,睽違8年將帶給大家更多的創新及期待(圖片來源╱drupa官網)
●除了一流展覽外,主辦單位也會安排一系列論壇講座和會議活動,這是將創新推向市場、開發商業模式和建立新合作關係的地方(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每屆的drupa cube立方體皆會舉辦多場有關創新議題的研討會,深獲參觀者好評
印刷技術
2023-10-28
台北國際印刷展徵展共創商機
由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主辦、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全案企劃執行,兩年一次的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4),將定於2024年10月3日~6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B、D區盛大展出。
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於1986年首次開展,這次已是第20屆辦理展出,也是歷年來提供台灣印刷相關產業展現自我、開拓商機的主要展覽盛會。據企劃執行單位表示,為促進大家共襄展出,特辦有早鳥報名優惠方案,凡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3日前完成報名參展,將可享有每攤位不含稅新台幣43,000元特價優惠(原價每攤位55,800元),歡迎相關廠商洽詢與報名參展。
參展辦法
■參展資格
從事與下列「展品內容」相關之設計、生產及銷售業務的企業及相關團體,並獲得主辦方之認可者。主辦方有權要求申請參展者提交有關資料,以確認其參展資格。
■展出內容
包含印前圖文整合軟體及設備,各種製版設備材料,數位列印、包材切割、加工設備,各式印刷機,紙張及承印物、油墨,印刷輔助設備及材料,印後及包裝加工設備材料,印刷及包裝相關電腦系統,人工智慧創新技術,印刷及包裝服務與文創設計。
■展出時間
●展出日期╱2024年10月3日(四)至6日(日),共計4天。
●展出時間╱前三日為上午10:00~18:00;最後一日為10:00~17:00(憑門票入場)。門票每張新台幣200元,憑當日票根或手章,可重複入場參觀。因安全考量,謝絕未滿12歲和身高130公分以下之兒童入場參觀。
●參展商進場說明╱2024年10月3日(四)展出首日,上午9:00開始入場。2024年10月4日(五)至6日 (日),每日上午9:30開始入場。為避免展品或個人物品遺失,參展廠商工作人員請準時進場。
●開幕典禮╱2024年10月3日(四)下午2:00於台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2樓舉行。
■展出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樓B、D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展位費用
●展位類型╱光地展位(無裝潢)。
●展位面積╱9平方公尺(3×3m)。
●原價╱NT$55,800(5%稅另計)。
●早鳥優惠價╱NT$43,000(5%稅另計),2024年4月3日(三)報名截止。
●攤位費用不含隔間、地毯及基本裝潢設備,僅包含空地面積及110伏特500瓦基本電力。
■報名手續
●請至TIGAX官網https://www.tigax.com.tw→參展廠商→參展實施規範下載報名表,詳填簽字蓋章後,回傳至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指定的E-mail或傳真,E-mail:printers.doreen@gmail.com,傳真:04-22872770。回傳後請來電:04-22876387分機1939,陳小姐確認報名。如有必要,大會將通知報名者郵寄報名表正本。
●大會收到報名表後,將E-mail「展位訂金付款通知書」,敬請於付款期限內繳款,以取得參展資格。大會收到參展商展位訂金後,報名手續才視為正式完成,並取得選位排序資格。
■繳交費用
●訂金╱
(1)2024年4月11日(四)之前繳交 (支票到期日:2024年4月11日前)。
(2)每一個展位的訂金為新台幣NT$21,000元整(含稅)。計算公式:訂金NT$21,000元×展位數=總訂金(含稅)。
(3)收到大會以E-mail發送之「展位訂金付款通知書」後,請選擇「支票」或「匯款」方式,於付款期限內繳款(所有手續費,請由參展廠商自行負擔)。匯款後請將收據E-mail至printers.doreen@gmail.com,以方便查帳及發票寄送作業。
(4)訂金繳費時間先後將影響「選位順序」,請務必儘早繳納完成報名,取得選位先機。
●尾款╱
(1)2024年8月8日(四)之前繳交(支票到期日:2024年8月8日前)。
(2)展位圈選完成後,大會將以E-mail方式通知各參展商繳交展位尾款(攤位中如果遇有柱子者,將會於尾款通知單中扣除柱子退費金額)。
(3)完成尾款繳納後,請將收據E-mail至printers.doreen@gmail.com,以方便大會查帳及發票寄送作業。
(4)尾款逾期未繳交者,視同放棄參展資格,其申請之展位由本會收回,並依規定向該參展商收取相應的取消參展費用。
●匯款、支票寄送資料╱匯款手續費,請由參展商自行負擔
●匯款付款╱銀行:彰化銀行南台中分行,戶名: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帳號:4011-01-00162-0-00。
●支票付款╱支票抬頭: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收件地址:402007台中市南區忠孝路64號。收件人:印刷人雜誌社,陳珮馨小姐收。電話:04-22876387分機1939。
■展位圈選分配
●展位圈選協調會╱
(1)日期:2024年4月18日(四)。
(2)大會將以E-mail及電話,通知參展商確切的選位順序與出席的時間。
(3)圈選地點:台灣區印刷公會辦公室,台北市仁愛路二段71號6樓A室。
●展位圈選順序說明╱
(1)展位數多者,優先選位。
(2)展位數相同時,先繳訂金完成報名者,優先選位。
(3)未依規定時間出席展位圈選者,或事後報名者,均由大會安排展位。
●禁止事項╱
(1)展商不得私自轉租、出售或轉讓、折抵攤位。
(2)未經大會書面同意,展商不得擅自交換攤位。
(3)如有違反,主辦單位除立即收回轉讓之展位,停止非報名廠商繼續展出外,並禁止轉讓者及受讓者參加下屆展覽。
●聯合攤位申請╱
(1)受理截止日2024年3月21日(四)前,需提交「聯合展位委託書」正本。
(2)「聯合展位」申請,最多以「10家廠商」為限,總展位數以「少於100個」為限。
(3)「聯合展位」中,若有30個(含)展位以上之參展商,即依最大展位數之報名廠商做為聯合展位的選擇順序。
(4)「聯合展位」若沒有30個以上攤位之廠商,則以聯合展位之總數除以2,為聯合展位之選位順序,最高以29個攤位為圈選順序。
(5)請受委託公司於4月30日(二)前,提交「聯合展位配置平面圖」告知大會展位分配情況,否則大會將依所選展位區逕行分配公佈,參展商不得異議。
■聯絡資訊
印刷人雜誌社有限公司,地址:402007台中市南區忠孝路64號。電話:04-22876387分機1939,傳真:04-22872770。參展聯絡人:陳珮馨小姐,手機:0960-603773。E-mail:printers.doreen@gmail.com,官方網站 https://www.tigax.com.tw 。
色彩管理
2023-10-28
GMG東南亞代理商曼谷大會
全球居於領導地位的高階色彩管理軟體解決方案的GMG公司,於該年9月17~19日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一場盛大的東南亞代理商大會。此次大會匯集來自東南亞各地區十多個代理商,共同探討和分享有關色彩管理和打樣、校對領域的最新趨勢、技術和最佳實踐。(見圖1、2)
GMG代理商大會圓滿成功
(一)第一天:共同啟程╱9月17日會議首日,由GMG高層領導人發表歡迎及開幕致辭拉開序幕,代理商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地區的成功案例。第一天會議還針對GMG產品及解決方案進行討論、產品整合及合作夥伴關係的介紹。代理商也藉此深入了解GMG的產品應用和色彩管理技術,特別聚焦在ColorServer,以及獨立產品、捆綁產品和產品定位等相關主題,這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各地區的需求、市場定位和所面對的挑戰。(見圖3、4)
(二)第二天:代理商的成功故事╱9月18日大會的第二天,GMG持續分享代理商的成功故事和經驗,這些故事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關於如何在不同市場獲得成功以及成功的關鍵因素。當日議程也包括技術培訓和深入技術討論,讓代理商們有機會了解GMG的產品技術和最新更新。這些技術培訓和討論幫助代理商更好地服務客戶,解決問題並提供高品質服務。(見圖5)
(三)第三天:展望未來╱9月19日大會的最後一天,GMG移動到Pack Print International展場,展會上GMG在BITEC展覽中心的GMG GmbH & Co. KG展台(位於德國館P10號攤位)展示最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GMG公司的色彩專家會面在展會現場和觀眾一起探討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同時並展示GMG ColorCard、實物打樣解決方案及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見圖6~8)
總的來說,2023年GMG公司代理商大會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不僅加深GMG與代理商之間彼此的合作,還為代理商提供很有價值的培訓和見證,以更好地服務廣大的客戶。也期待著在未來與代理商共同成長,實現更多成功的里程碑。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展示培訓室
關於GMG台灣代理商
德國GMG公司深根台灣市場許久,目前國內有兩家認可授權代理商,分別為T-Lab東煦色研所及深藍科技,其中「T-Lab東煦色研所」在這次GMG代理商大會的表現最為突出,其憑藉著頂尖的色彩管理技術、強調用戶效益的整合能力及具備真實可以看得見的色彩管理展示中心,加上設計端與品牌端的行銷推廣,因而造就T-Lab東煦色研所取得亮眼的成績。(見圖9、10)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色彩管理展示中心,是目前全台配置最完整的色彩管理中心,為品牌商、設計師、印刷輸出做實際流程展示。提供各種色彩專業服務,是業界唯一涵蓋從媒體前置、打樣輸出到成品量產的色彩管理以及特別色流程處理之服務供應商,並提供各種全方位色彩控制服務包括印刷流程、色彩顧問與國際標準認證輔導工作。(見圖11~13)
T-Lab東煦色研所專業國際級色彩管理團隊於國外精進十餘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理論基礎與廣泛的實務經驗。近年來團隊回到台灣導入國際等級色彩管理方案,建立和推動印刷業界的色彩標準,展示及規劃出完整的色彩管理流程,並提供適合品牌客戶與整個色彩供應鏈的實務課程,架構起色彩到色彩的橋樑。
目前T-Lab東煦色研所具備資格:(1)德國Fogra╱PSO平版印刷認證專家、PSD數位印刷認證專家。(2)美國Idealliance╱G7 Expert 10+認證專家、BrandQ Certified Supply Chain Expert認證專家、CMP色彩管理課程導師、Print Properties Committee (PPC)印刷標準委員。(3)美國RIT PSA印刷標準稽核顧問。(4)美國X-rite Pantone╱授權經銷商代理、認證講師、IFS電腦配色系統認證講師、PantoneLive專家。(5)英國pressSIGN╱授權經銷商代理、International Expert國際種子教練。
●GMG最強大的產品-ColorServer色彩伺服器
●GMG的Prototype(原型打樣)是極成熟、市佔率極高的解決方案
德國GMG公司簡介
GMG公司是高階色彩管理軟體的開發商和整體方案的提供者,在色彩管理這一個細分領域,GMG擁有36年豐富經驗,是當仁不讓的領航者。GMG能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穩定的色彩解決方案,GMG客戶廣泛分佈在全世界和各個領域,主要有品牌擁有者、廣告商、印前服務公司、製版中心(柔印和凹印)、印刷包裝工廠(包括平印、柔印、凹印、數位和大幅面印刷)等。目前全球GMG色彩管理系統的應用已超過24,000套,涵蓋大印刷包裝業的整個流程供應鏈,尤其近年來,GMG獲得越來越多的在此流程頂端的品牌擁有者方的認可和推廣。(見圖14、15)
在歐洲,GMG的主要產品之一「ColorProof」系統是整個凹印產業的實際標準。跨國客戶例如:利奧紙品集團(Leo)、凸版集團(Toppan)、利豐雅高、雅昌企業集團、運城集團、碩科(Schawk)、當納利(RRD)、宜家家居(IKEA)、Prinovis、Hearst Magazines及阿迪達斯(Adidas),都在使用 GMG提供的軟體和材料方案。在中國,GMG與運城製版、信華製版、英傑集團雅昌企業集團、裕同集團、北京聖彩虹製版印刷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全球策略合作夥伴。
色彩的品質、穩定性和可重複性是GMG解決方案的顯著特點,同時也是GMG技術服務和全球銷售活動的標準。GMG專注於支援標準,所有通用國際印刷標準的特性文件,例如ISO、PSR、SWOP/GRACoL和3DAP等,都隨著GMG產品一起提供給客戶,這些特性文件在色度和視覺上都是最佳的。
GMG公司的目標不僅僅要支持和滿足通用行業標準的技術規範,獲得比各種機構所指定標準更高的品質,因為這對GMG而言更加重要。此外,GMG也把在全球積極推動標準化(印刷標準化和打樣標準化)的概念也視為自己的任務。 GMG始終致力於研發更先進的產品,為產業客戶提供標準化和簡化色彩管理流程-從理念到完成印刷產品的完整解決方案。(見圖16~18)
●結合已校正的看色螢幕,使用GMG的插件實現準確的軟打樣
GMG在全球佈局規劃
德國GMG公司發展的大事記過程:1984年由Mr. Robert先生創立,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杜賓根。1990年為IRIS開發全球第一套噴墨印表機數位打樣軟體。1997年擴展噴墨印表機的驅動程序,已被印刷業認可數位打樣的標準。2003年正式啟動全球市場,現今已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年銷售額不斷增長。
2003年德國GMG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正式進入大中華區。2012年大中華區成立公司-及邁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在大中華區中高階市場佔有率超過70%。同時專注於大型印刷包裝產業裡,色彩管理領域的銷售與技術服務。截至2020年12月為止,GMG色管系統在全球已安裝超過24,000套。
東煦色研所 0933-791976
https://www.tlabcolor.com
經營管理
2023-10-28
小森面對展翅高飛的未來
小森(Komori)的100年奮鬥歷程絕非一路平坦。關東大地震不久後成立公司、工廠在戰火中被燒毀、戰後的混亂與漫長的經濟復甦期、石油危機、雷曼金融危機等,透過與小森客戶一起渡過許多艱難時光與面對時代的轉折期,小森不斷發展擴張,奠定了今天的業務根基。
●小森創立100周年形象廣告,持續打造「傳遞感動的企業」
小森創立100年發展歷程
根據時代的背景,再回顧這段激動人心、披荊斬棘的歷程,小森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創業期:從關東大地震後創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成長期:戰後再次出發的奮鬥之路;飛躍期:小森走向海外市場成為全球品牌;變革期:面對快速轉變的時代到現今;以此回顧小森100年來的發展歷程。
一、創業期:從關東大地震後創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發生關東大地震之後僅僅過了50天,小森善七和小森善一兄弟於1923年10月20日成立「小森機械製作所」,從維修震災中受損的印刷機以及從事災後重建工作起步,開始踏上小森的百年歷程。1925年,成功研發石印墨輥印刷機。第二年開始研發平版印刷機,1928年成功推出第一台平版印刷機,即32英吋手動張頁平版印刷機。1930年成功研發了全自動大型平版印刷機,並交機給一家知名的印刷企業。同時,透過不斷累積的獨家技術,成功研發「墨輥振動可調裝置」,以此獲得專利技術,並被譽為「技術大師」的美名。1933年,公司名稱更改為「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見圖1、2)
正當小森公司要進入下一步發展之際,日本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印刷業是戰後最早復甦的行業之一。小森也再度揚帆,1946年改組為「株式會社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由小森善七出任總經理。(見圖3)
●1933年更名為小森印刷機械製作所
二、成長期:戰後再次出發的奮鬥之路
小森成長期,是指從活版印刷向平版印刷過渡的技術結構轉換時期,在此期間,印刷需求呈現直線式增長。小森於1950年設立足立工廠,為平版印刷機的自動化操作和高速印刷邁出重要的一步,小森僅花一年時間就成功研發43英吋全自動雙色印刷機。該機在業內深受好評,小森也以此榮獲「平版印刷大師小森」的號稱,評價極高。(見圖4)
隨著平版印刷機市場欣欣向榮發展的同時,小森強化公司總部功能及生產體系。從張頁機到輪轉機、紙幣印刷機,從小型機到大型機,足立工廠成為可以製造不同種類、不同型號印刷機的生產基地。另外,小森也開始佈局海外市場,1952年第一次向海外輸出平版印刷機(泰國、菲律賓),1956年第一次向北美出口全自動高速平版印刷機。1958年承接日本大藏省印刷局委派的訂單,研製用於印刷銀行券的凸版雙色張頁印刷機,從此正式跨入紙幣印刷領域。(見圖5、6)
1960~70年代,小森以「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為策略,加強銷售和服務支援體系,在日本各地設立營業所及辦事處。1968年,小森印刷學校正式開辦。印刷學校的創辦在日本印刷機械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壯舉,主要是為「學習印刷技術提供平台,並提升對客戶服務品質」。(見圖7)
●1967年取手工廠正式完工
三、飛躍期:小森走向海外市場成為全球品牌
1980年代,是小森更加重視拓展「海外市場」的時期。時任總經理的小森一郎強調,「公司無論是成本還是技術都必須躋身世界一流的認可」。為成為股票上市公司,小森逐步完善組織架構、改革經營管理體制,1983年公司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2部市場上市,第二年被交易所指定轉入1部市場上市。
同時,小森也開始設立海外當地法人公司,加快海外市場的佈局,並以此奠定了日本平版印刷機頂級製造商的領導地位。身為尖端技術的開發者,小森於1981年成功研發了可以遠端控制印刷品質的「PQC」裝置,以及配備「Komorimatic」小森式潤版裝置的40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Lithrone 40」,該設備在IGAS印刷展會上引起了熱烈討論與喝采。(見圖8、9)
1990年,公司名稱更改為「株式會社小森公司」,以「創造21世紀印刷文化」為口號,鼓舞所有員工達成這一全新的思想共識。日本用戶俱樂部「小森會」也在同一年成立。1993年,小森宣佈努力成為「感動顧客的企業」,強調其對客戶傳遞超越期待的承諾。(見圖10)
2002年,小森筑波工廠正式生產營運,筑波工廠不但擴充設施,設備又完善,也提升印刷技術與印刷系統的層次。小森並於2005年與2009年,分別將取手工廠與關宿工廠的生產線搬遷至筑波工廠,張頁機、輪轉機、證券印刷機在同一工廠建立完整生產線,形成了全球首創的集約化生產體系。(見圖11)
●1986年位於山形縣東置賜郡高畠的小森機械全新工廠正式完工
●2002年筑波工廠正式生產營運
四、變革期:面對快速轉變的時代到現今
現今時代,印刷業因為市場需求的轉變,正經歷著快速的轉型期,這包括:少量多樣交貨期短的印刷需求越來越多、數位化及非現金支付的進展也越來越快等,時代的發展速度令人驚歎不已。在客戶面臨的難題愈發複雜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解決相對應的難題,小森公司正在開展PESP(Print Engineering Service Provider:印刷工程服務商)業務,以便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給業界。(見圖12)
具體來講,小森跨入全新的印刷領域,就是開闢PE(印刷電路版)以及其他嶄新的業務市場,研發新型的數位印刷機,並於2020年收購德國印後加工設備製造商MBO集團,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另外,小森也成功研發了可以透過網路把所有印刷工序連接在一起的生產管理軟體「KP-Connect」,推動印刷廠轉型成為智慧型印刷廠。(見圖13~16)
透過滿足數位化需求、推動傳統製造改革轉型、改變商業模式等方式,小森將不斷地努力前進,提供與時並進的解決方案。
在前陣子舉辦的「小森100周年媒體見面會」上,小森與出席活動的嘉賓一起展望了未來100年的使命與願景。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www.komori.com
包裝未來
2023-10-28
打進品牌商包裝供應鏈研討
在凡事講求效率的年代,作為一個品牌商包材採購人員,無不希望找到一間能承攬所有包材業務的服務供應商,不少業者為鞏固客源,咬牙轉型並拓展業務範疇,但要在一個從未觸及過的行業中出類拔萃,轉型只是取得跟前輩們競爭的一張入場券。
不只轉型更要求精進
以彩藝印刷業為例,新進業者轉型製作軟性包裝後才意識到,為了追求品質、降低成本,還必須投入前後段製程、學習專業知識、符合相關法規,才能在交期、價格、品質等問題上提供給客戶完美的服務,這個精進自我的階段,將決定一家印刷廠能否成為一條龍專業服務供應商,而這同時也是最耗時的過程。
能夠大量吸引外來業者進入軟性包裝業的原因不外乎持續成長的剛性需求,其中包含每年穩定成長4~6%的傳統凹版彩藝生意,以及新興產業對軟包裝的需求,例如:生醫、寵物、保健品等,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習慣改變等因素,讓數位軟性包裝發展持續增溫。上奇科技自台灣數位軟性包裝萌芽初期就參與其中,從設備銷售端走到解決方案規劃,目的在協助客戶成功。有鑑於此,特於6月29日在上奇科技無限可能卓越中心舉辦「數位印刷整合力-打進品牌商包裝供應鏈」研討會,此次活動即針對客戶常見之訴求,邀請專家座談進行分享,三大演講主題內容如下。
壹、數位軟性包裝現況分享
主講人╱劉尚昆
由上奇科技產品經理劉尚昆主講,他指出國內網路零售銷售額逐年攀升,從2017年2,283億元成長至2021年4,303億元,約使用2.2億個網購包裝,產生約5萬公噸包裝廢棄物,其中大量塑膠包材廢棄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與汙染尤其嚴重。為從源頭將包材廢棄物減量,環保署該年正式推動「網購包裝減量指引2.0」,盼從源頭減量、提升再生利用、循環使用三大原則。期盼在2026年達到國內整體網購包裝重量減少9萬公噸、2030年網路包裝減量率達50%。
一、零售電商包裝未來兩樣情
減量政策一出,或許有人會認為包裝及印刷業者的生意將明顯下滑,但若將範圍擴大到所有零售產業。根據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零售業整體銷售規模首度突破4兆元大關,達新台幣4兆2,815億元,不僅金額創下新高,7.43%年增幅亦寫下2004年後的新高紀錄,意味著零售包裝的需求將不減反增,屬於包裝印刷業者的利多正悄悄來臨。
在未來包裝趨勢方面,上奇科技針對國外兩大市場調查機構StartUs Insights及IDC公司對全球包裝產業的趨勢報告,茲整理出以下的重點資料:
二、StartUs Insights調查
(一)十大包裝相關產業趨勢╱包裝互聯網、生物可分解(降解)包裝、數位印刷、包裝自動化、活性包裝、客製化包裝、可回收包裝、可食用包裝、3D列印、奈米科技。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有五項包裝類別可以直接或間接利用數位印刷對其提供加值服務,足見數位印刷運用之廣。
(二)十大包裝影響力排名╱前三名由高到低排名依序為包裝互聯網→生物可分解(降解)包裝→數位印刷,純數位印刷的影響力僅有10%,將五項數位印刷可運用的包裝列入計算後,數位印刷的影響力來到72%,比任一項目都來的重要。
(三)以行業別區分,智慧包裝所帶來影響程度╱由高到低排名依序為食品飲料→製造業→物流業→行銷科技→零售業→電子業→醫藥產品,這些需要智慧包裝的產業,可解讀成需要數位印刷的包裝,無論是簡單的變動資料、進階的溯源追蹤,或是高端的防偽標籤,數位印刷都能夠擁有解決方案應對。
三、IDC公司調查
(一)在訪談302家企業樣本數後得出,公司經常購買的包材種類及比例,軟性包裝以73.2%榮居九種包材之冠,其次依序為彩盒65.2%、瓶罐類容器56.6%、自黏標籤55.6%、物件直噴50.7%、收縮膜48.3%、模內標籤熱轉印43.7%、瓦楞紙箱41.7%、藥錠鋁箔40.7%,其中數位印刷可印製品項多達五項。
(二)以上九種包材在過去兩年內的採購量或使用量變化:全數包材的用量在衰退部分皆小於成長及持平,唯有瓶罐類及彩盒類的成長比例略低於持平,換句話說這兩種包材的成長動能較其他七種稍微保守。
(三)對九種產業之商品統計其包材的需求程度:分別為食品、飲料、醫藥保健、車用產品、美妝保養品、農化產品、酒類、零售業、電子業,其中又以酒類、電子業及飲料位居前三名,其共通性包材以自黏標籤類為最大宗,而軟性包裝則依舊著重於食品、保健、美妝等行業。
(四)若不限制用途,受訪對象公司在2023年是否會自行投資數位印刷設備:有83.4%受訪者認為公司會投資數位印刷機。
(五)承上題,您會如何使用這台數位印刷機設備:73.4%受訪者會做長單印刷、71%受訪者會做短單印刷、69.8%受訪者會做打樣印刷。結論:數位印刷早已適合大量生產,不再只是少量多樣及打樣專屬的設備。
(六)承上題,您最想運用數位印刷做什麼包裝印刷:當中「軟性包裝」以65.1%的比例,榮登大家都想進入的產業。
四、IDC公司提出八點結論
同時,IDC也給出以下八點結論:(1)包裝需求及印刷量能持續成長。(2)尤其在酒類、電子業、電商及飲品包材最為明顯。(3)無論是品牌商或印刷廠,都在考慮投資印刷設備。(4)印刷廠為了繼續生存,不得不汰舊換新或增添設備。(5)品牌商考慮自行投資印刷及整段加工設備原因。(6)掌握品質、成本、效率,簡單來說要脫離Broker控制。(7)地球環境永續經營不再是口號。(8)隨著媒體渲染、政策規範,更環保製程及綠色包材不再是口號,而是真正消費者重視的議題。
五、數位標籤與軟包市場火熱
根據Various Research Firms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標籤及軟性包裝產業市值預估將在2025年達到2,700億美金,其中數位市值約120億美金,比2021年66.7億美金成長約近一倍,成長不只快速,而且藍海仍然看不見邊際。
目前數位印刷「標籤」以及「軟性包裝」兩種設備在國內的安裝數量與客戶印刷量推測,台灣在這兩項數位市場的產值分別約為新台幣15億元及4.2億元,與該產業整體的市值比較,僅佔16%及1.5%。無論是哪一種,數位市場都充滿了無限可能,這也正是上奇科技不斷經營、持續創新的兩大重點市場。
業者需要克服的障礙,數位化趨勢檔不住,但國內業者投資腳步仍然緩慢,其主因包含以下五點:(1)領導者不知道方向,無法洞悉時局並有效帶領公司轉型。(2)老員工拒絕改變及接受挑戰,排斥新事物。(3)沒有數位經驗,軟實力不足,不知從何推廣數位產品。(4)資金問題,原有生意毛利過低,無足夠實力進入數位。(5)數位訂單數量不足,僅能拒絕接單導致訂單流失。
綜合以上原因,上奇近年以多方面切入市場,無論是行銷面或技術面,針對業者較不擅長之處對症下藥,讓客戶在投入數位印刷包裝市場初期,享有較短的學習曲線,一步一步迎向成功。我們相信數位印刷將為世界帶來全新的包裝體驗、開創新的消費族群、致力地球環境永續,與大家營造一個美好的數位未來。
●網際網路購物包裝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規定(圖片來源╱環保署)
●StartUs Insights所調查十大包裝產業趨勢與新創公司
貳、網路印刷3D預覽結合個性化商品的應用
主講人╱鄧隆華
由華擎數位科技公司總經理鄧隆華主講,該公司創立於民國98年3月,並以「創新、服務、效率」為企業精神,藉由自主開發以網路為核心的3D應用技術,針對數位學習及電子商務領域分別開發出不同的客製化商品;其中3D互動數位學習平台、3D及VR展示運用主要為提供客戶不同的即時3D互動操作情境及使用體驗,可運用於車輛維修、做動原理及裝備展示等。而多人連線即時情境模擬系統,可運用於工業區大範圍或大型建物的多人操作災害模擬演練及狀況處置模擬等情境模擬演練。電子商務類為B2B2C雲端開店平台,以及可運用於包裝印刷及噴繪類商品的雲端編輯3D預覽打樣平台,運用於軟性包材及紙盒類工廠的即時雲端3D預覽系統及網站訂單結合生產的自動化流程等。
一、公司資訊安全政策
「資訊發展,以安全為基礎」強化公司的資訊安全管理,建立「資訊發展,以安全為基礎」之觀念,確保客戶及同仁資料處理之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務使公司資料之處理全程均獲安全保障,提供安全穩定及高效率之資訊服務,並持續改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二、與印刷業的邂逅
早期的印刷行業在經過電腦化洗禮之後,逐步將印前設計、生產流程、訂單報表及工廠管理等項目以專業的ERP或報工系統串接,降低人力浪費及出錯的可能,加上PDF時代來臨,印刷業可說是邁入全新時代,但沒有停止改變。資訊科技持續進步,手機功能超越電腦,網路速度一日千里,種種因素造就電子商務崛起,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從線下走到線上,商店從實體改為雲端,當業者發現印刷品也可以像3C產品放在網路上販賣的時候,自然就會嘗試以前做不到的事,於是才造就我們所熟知的W2P(網路印刷,Web To Print)。
三、數位化轉型的原因
工業革命之後,機械工具等科技日新月異,在製造業中幾乎所有生產線都使用規格化、垂直整合、高效率的標準模式進行大量生產,支撐19~20世紀人口暴增後的極大需求。21世紀後,大量生產進入微利時代,趨勢漸漸朝向依需製造或是少量多樣化發展,印刷業中的POD(Printing On Demand,按需印刷)便是少量多樣及客製化代表。而包裝業在消費者習慣改變、品牌破碎化、產品精緻化的催化下,傳統的接單及生產模式勢必要有所轉變。
企業家馬雲在2016年提倡的「五新」理論,其中「新製造」的主要精神包括「獨特化」、「個性化」、「靈活性」及「智慧化」。簡單來說就是做到預先得知、評估、判斷消費者需求,達成柔性生產來滿足客戶,並做到即時生產、及時銷售,不只滿足客戶要求,同時減輕供應鏈負擔。
四、先睹為快的必要性
印刷是個無時無刻都在跟時間賽跑的行業,消費者想要快點拿到產品,印刷廠想要趕快完工,於是加快效率就成為所有業者極力追求的目標。拜網路平台所賜,原先耗時費力的工作,例如前端的報價、接單、接稿等作業,甚至後台的訂單及流程監控,現在全都能擺脫時間地點的限制,做到真正的即時管理。
然而,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對消費者而言,即使速度再快,在拿到實際印刷品之前,不確定性都會一直存在,而光靠網上看到的照片,總是有那麼點不真實,畢竟3D的物品僅透過2D照片呈現,感覺就是不一樣。而3D的預覽系統,就是消彌消費者心中不定因素及擔當網路平台吸引客戶眼球的最佳利器,尤其在軟性包裝的效果上最為突出。
軟性包裝主要特徵為「可隨著內容物的形狀做改變」,有著節省體積、運輸方便、減輕重量等諸多優勢,但因其非標準立方體或長方體的外型,沒有概念的消費者便難以想像實際產品外貌,而3D預覽的縮放、旋轉、位移功能,讓消費者清楚看見每個袋型的細節,品牌商也能評估何種包裝形式更符合內容物的風格,並且預見商品在架上陳列的畫面,對產品銷售絕對加分。
面對以上從消費者端、經營管理、生產面所萌生的種種需求,華擎數位致力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平台功能的「開發」、「擴充」、「串接」、「整合」,幫助客戶實現「新製造」的夢想。以包裝行業為例,許多成功的數位印刷商在評估生產線的同時,也會同步評估建置網路電商平台,在華擎數位的「線上編輯」、「VR預覽」、「付費串接」等功能加持下,客戶成功從工廠端跨足銷售端,從默默無名的工廠,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網路包裝販售店家,實現真正的數位印刷包裝W2P。
●華擎數位科技公司自行開發的3D VR技術應用-紙盒線上編輯3D預覽頁面
●華擎WebVR電子商務開店模組平台服務架構
參、關鍵加工製程設備介紹
主講人╱陳其域
由華周工業經理陳其域主講,軟性包材範圍廣大,從超商架上販售的軟糖,到十多公斤重的寵物飼料袋,大大小小產品都看得到它,雖然用完就被丟棄,但沒有它,食物的保鮮、運送的便利性都將大打折扣,這也是它的使用量越來越多原因。軟性包裝堅強的保護性來自於那繁瑣且嚴謹的製程,直到交付給消費者前它都必須保證商品的完美,其關鍵就在於印刷後的加工技術。
華周工業成立40餘年,以精密的分條設備起家,發展至今其產品面向涵蓋食品、醫療、光學、面板等軟性包裝產業用之分條機、複捲機、貼合機、製袋機等整廠設備。除了深耕國內凹版印刷行業外,近年來因品質優異、價格具競爭力,深受國外客戶喜愛,全年度將近75%的銷售成績來自海外客戶,足跡遍布亞洲、中東、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可謂真正行銷全世界。
華周工業特別列舉五大產品類別說明,其中部分產品專為數位印刷開發,詳細介紹如下:
一、塗佈及貼合設備
傳統凹版印刷後段搭配之溶劑型貼合製程,在速度、強度、成本方面擁有競爭力,主宰市場數十年後,如今因重度溶劑使用及廢氣排放問題,不敵政府一再的針對、限制、課稅、罰款,最終面臨即將淘汰的命運,取而代之的是對環境相對友善的幾種貼合方式,其中又以「預塗膜貼合」最適合數位印刷軟性包裝。
「預塗膜」顧名思義就是在整捲塑膠薄膜上預先塗佈一層獨特的熱熔膠,冷卻後裁切至適當尺寸供印刷廠使用,待數位印刷機將圖案印刷在複合好的積層材料上後,再將積層材料與預塗膜置於專用的貼合機,利用熱與壓力將預塗膜與印刷好的材料接著,冷卻後即可進行下一段工序。相較於傳統溶劑型貼合每一層都需要等待兩天熟化,貼幾層就需要倍數計算天數,預塗膜隨貼隨用的方便性在這十年內已經被多數輕型包裝客戶接受,縱使價格稍高,但是無汙染、交貨快優勢,將越來越受到品牌商重視。
二、分條及複捲機
軟性包裝成品可分為捲膜交貨或成袋交貨,無論何種方式,在印刷貼合後,都需要「修邊」或「分條」,這裡追求的不像是印刷的色濃度,也不是貼合強度,而是吹毛求疵的「精準度」。
分條瑕疵的產品大部分會出現以下情形:包裝尺寸不一、印刷內容被切掉、張力控制不均、讓後段製程的同仁難以加工等,這些初階錯誤基本上都是靠分條機在把關,重要度可見一斑。
普通分條機速度與凹版印刷不相上下,比數位印刷快5~6倍,足以應付大部分訂單,但分條機業者仍不斷精進分條速度,原因是柔版印刷的速度更快,分條機被迫只能一直進步。以分條機起家的華周工業,產品線齊全,從窄幅到寬幅、中速到高速、自動到半自動,應有盡有,甚至還為口罩布料開發專用分條機,而針對數位印刷部分,還可另外客製精簡版分條機,相當靈活。
三、三邊封/站立/拉鍊袋製袋機
軟性包裝行業有幾個令人不敢斗膽跨入的門檻,例如製程複雜、設備龐大、金額驚人等等,其中設備種類最多、最花時間調整、生產速度最慢的工序,就是人稱「最後一哩路」的「製袋」環節。以台灣來說,目前應該沒有十部凹版印刷機的廠商,但是擁有十台以上製袋機的廠商不在少數,原因在於看似簡單的袋子,只要款式、功能、尺寸、用途稍有不同,就要添購一台獨立的製袋機,因此在大型彩藝廠內常可見到壯觀的製袋機「機海」。
這麼多的機型,對於初來乍到軟包業的新用戶該如何選擇,事實上在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幾種袋型,華周工業早已做足功課,並針對數位印刷的特性做效率優化,加裝減少人力的自動化功能,研發出數位/凹版兩用的三邊封/站立/拉鍊袋製袋機,並且已經有成功客戶案例,其數位印刷的產品也於各大超商販售。
根據凹版業者透露,對於剛進入軟包業的用戶來說,投資多功能合一的製袋機是正確的選擇。在創業初期、訂單及客戶都尚未完全掌握時,任何工作都要承接是必經的學習曲線,等到某一產品單量穩定後,再視情況添購專用機種,將該產品的生產效率提升。專機專用之後,原有的多合一設備產能也被釋放出來,繼續生產更多需要複合功能的品項,逐漸擴展生意規模。
●華周工業可提供之軟性包裝解決方案
●華周工業收縮標籤的黏合、檢品及切片
印刷產業變化後想法及省思
研討會尾聲,上奇科技也分享在近年來看到印刷業的變化後所產生的想法及省思:
(一)印刷業者為了站穩自己在供應鏈的地位,不只要轉型跨領域,更重要的是轉型後的精進,若只是跟著別人盲目投資,最後也只是同業相殺。
(二)軟性包裝未來以4~6%的幅度緩慢成長,大家應該慶幸這個行業不是衰退的,趁著還有能力及時間,及時轉型至成長率更高更快的數位軟性包裝。
(三)看到正向成長趨勢後,比印刷廠更激動的可能是品牌商自己,因為看到一個自己可掌握且又在成長的市場,即便人人都說喝牛奶為何要養一頭牛,但哪個產業到最後不都是大者恆大,廠內設備包山包海一應俱全?
(四)傳統還是數位?部分業者因為環保問題,正在柔版印刷與數位印刷之間躊躇,但兩者其實不衝突的。實力雄厚的業者可一次雙管齊下,但一般業者應審慎評估急迫性、未來性,試想在2023年已過了2/3,公司業務每天接到客戶電話詢問的是環保大量印刷居多,還是少樣多樣的訂單居多,答案應該相當明顯。
上奇科技自2023年起,開始著手與合作夥伴研究強化數位印刷在軟性包裝製程的一系列解決方案,成效逐漸浮現,希望有志發展數位印刷的客戶,不吝提出您的需求與指教,讓台灣的數位軟性包裝印刷,繼續領先世界。想了解更多的數位軟性包裝應用資訊及市場訊息,請洽上奇科技02-87923001*2302劉尚昆。
供應鏈服務
2023-10-28
台灣噴墨科技展出色非凡
成立至今第二屆的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TITA),現任理事長張訓嘉有感於噴墨印刷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突飛猛進,已經具備有獨立辦展的能力。有鑑於此,特別在該年8月10~13日,假全台灣最先進的台中健豪印刷雲端新廠3~4樓,舉辦第一屆「台灣噴墨科技展」,其展出面積高達1,200坪。期許在AI智能、節能減碳浪潮中,展現廠商獨特的創新科技及服務,進而讓台灣的噴墨科技印刷,也能引領風騷、出色非凡。總計在四天的展期中,吸引數千人前往觀展,可說展出成績相當優異。
●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由健豪印刷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
探索噴墨印刷科技無限可能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印刷市場中,一直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該會的成員,長期以來皆致力於全新智能科技設備的更新,除了具備省電、減碳、省耗材的多重優勢外,並因應少量多樣的市場潮流,硬體設備商,也提供軟體服務,逐漸走向雲端化的趨勢。而使用環保認證的油墨,無須製版,不含有害物質,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守護國人健康,更綻放著台灣印刷產業的旺盛活力。
踏入全新工業4.0的健豪雲端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主視覺,展現噴墨印刷科技的無限可能。位在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4路26號的健豪雲端新廠,上演著一場與眾不同的盛會,此次展出共有來自全台灣噴墨印刷菁英的11家廠商,包含設備商、油墨商和印刷公司,皆是業界翹楚,透過展品共同演繹當代AI智能生產與節能減碳的潮流需求。
(一)台灣愛普生(Epson)公司╱在展會上全新推出首次亮相的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並展示其多樣化的應用,最大列印範圍為2.5×1.25m,可在厚達80mm的素材上直接印刷,展內攤位背板也是使用新機所印刷的蜂巢板,取代展覽中常見的珍珠板,讓Epson以更加環保的形式參展,並向用戶展現印刷的無限未來。新機使用全新10色UltraChrome UV墨水適用於多樣性素材,除了原先溶劑墨水可印刷的PVC、燈片、透片、PP、帆布等,更可以印製於各式室內裝飾建材、戶內外廣告、無框畫、文創商品、鋁板、塑料版等素材應用。
(二)台灣理光(Ricoh)公司╱而當各行各業漲聲不斷之際,理光品牌的優勢不只提供硬體,更提供一站式整合與顧問服務、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優化商業流程,是傳統印刷廠數位轉型的好夥伴。展會中理光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呈現磨練40年的卓越技術淬煉出的數位印刷結晶之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在噴墨展示部分,分別展出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與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的印品輸出呈現。而辦公解決方案則為智能溫測門禁系統,目標是協助企業解決門禁管理、考勤等日常管理問題。
●台灣愛普生首次亮相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
●台灣理光攤位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印品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
(三)康鈦科技公司╱展出Konica Minolta AccurioJet KM-1e HD UV數位噴墨、印後加工設備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設備的實際應用案例,從噴墨到印刷品加值一站俱全。其中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機是結合數位燙金與上光的功能,採用噴墨技術可將UV燙金油及上光油噴印至印品上,因此無需製版,而且局部立體上光厚度可從21µm~116µm,還可支援135~450g/㎡紙張,並在塑料、合成纖維及包裝紙盒上印製燙金、局部立體上光效果,也可在平印的印品上進行塗佈,協助客戶面對多樣客製化印件需求。
(四)色彩世界科技公司╱代理瑞士swissQprint LED噴繪設備,透過螢光墨水,創意無限,還不含有毒物質,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墨水通過全世界最權威的綠色衛士環保雙認證。「與色彩世界共創世界的色彩」,在展會上實機動態演繹Skyjet雙噴旗幟布機及其應用,現場並有5公尺高雙面色彩飽和大王旗幟布旗展示應用。色彩世界深耕台灣,該年邁入27個年頭,見證廣告輸出業的歷史演變,並且成為各知名品牌之代理商,在輸出市場上建立高服務品質的好口碑,並以協助客戶解決問題,順利輸出如期交貨為目標。
(五)台灣樂蘭(Roland)公司╱現場展出Roland TrueVIS AP-640噴繪機,具備快乾墨水、出色的耐用性和最佳應用性等特點。另外所展出的UV噴墨印表機,精確展現皮革和手機殼的自然紋路與壓痕,打造出逼真質感。使用Roland DG UV印表機在皮革材料上實現原創設計,其UV墨水的柔韌性即使在曲面設計對柔軟的皮革材料也有很好的附著性。列印精度很高,可達到令客戶滿意的圖像品質,其中LEF2系列配備「Head Refresher」,可顯著減少維護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六)台灣御牧(Mimaki)公司╱改造紡織業的數位印刷轉型潮流,讓全彩燙印與熱昇華被廣泛應用。隨著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現今消費者對個性化及客製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主打免開版、可小量生產、工序少交期快的數位印刷嶄露頭角。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及人力資源的減少,無技術要求、使用具環保認證的墨水進一步讓其大放異彩,成為紡織業拓展及轉型的新寵兒。
(七)浩谷材料科技公司╱引進德國知名工具品牌,解決廣告標誌業及車身包膜行業客戶所面對的難題。由於設備的蓬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工具也需用相同的速度共同成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能節省人力及時間,以提升工作效率。主要服務項目:膠膜產品、數位直印、各式金屬相關客製產品、反光產品、大圖輸出彩繪玻璃、LED應用等。
(八)鑫多利企業公司╱展示噴印布旗的熱昇華設備外,還有新一代抖粉機,可燙印在T-shirt上。雙噴頭列印,彩墨及白墨同時列印,色彩同步對位。快速生產方式,一致性高規格品質,可為廠家帶來源源不絕的訂單。
(九)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主要秀出水晶轉印貼紙和電鑄貼片,在現有的技術不斷的研發與創新。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具有多年製造銘版類、薄膜按鍵、軟性線路版、電鑄貼片、波麗銘牌、轉印貼紙、熱轉印、彩色貼紙、金屬貼片、壓克力網版印刷等經驗,從設計企劃完稿至上線生產到技術開發全部一貫作業流程,其擁有數位、輪轉、網版等專業機械設備及一群優質團隊。
(十)台灣納米科技公司╱在數位列印、數位色漿和數位墨水,已經走向全奈米化,達到次微米和奈米等級,奈米色漿已經應用在光電產業彩色濾光片的RGB色彩上。該公司擁有40多年專業技術與堅強研發團隊,並結合已建構完成的新進各式研磨設備及精密分析儀器,成功的將精密研磨、分散技術應用於各種粉體材料中。創立迄今,陸續開發完成Water、Solvent、ECO Solvent、UV Based Paste for Ink Jet Ink、Color Paste for Color Resist in TFT LCD等產品。而在塗佈工藝應用上包括:3C及金屬塗料業、鍍膜業、皮革業、人造皮革業、 墨水業及隔熱紙業等專用色漿。
(十一)健豪印刷事業公司╱位在3樓整個展區600坪的「健豪商品展」,展出上萬款產品,其中有很受歡迎的BT21和超人力霸王展區授權商品。所有商品中,完全展現少量客製化的經營特色,不管是胸章小物、馬克杯、環保杯、冰壩杯等,還有最新出品的水晶貼,就算是只有1個,都能客製化生產製作,包括T恤、毛巾、婚禮掛軸、文創商品等,創造出獨一無二價值。還有展示陳列用的各式商品,尤其是各種規格的客製化燈箱,吸引參訪者目光。健豪商品經過數位加工後印刷品,宛如紙上魔法秀,3D立體浮雕、燙金、燙銀、冷燙等各種精細工藝層次,綻放印刷高端質感。場內也展出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等,一起分享得獎者榮耀及創意巧思。
●台灣御牧現場展出的JV330-160卷對卷環保溶劑型噴墨印刷機
首屆台灣噴墨展成功落幕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張訓嘉理事長,也是健豪印刷公司總經理,他的名言:「不做,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健豪印刷率先導入合版印刷、數位印刷,再結合雲端科技,成為「印刷服務業」,其擁有網路交件送印、全國物流宅配及雲端電子商務,更建立線上編輯系統,方便製作少量、客製化產品,加上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創新資訊化流程,帶領印刷產業躍上工業4.0雲端藍海。
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整個展會歷時四天,吸引印刷相關廠商、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會員、健豪之友等,共計有數千人湧進展場參觀,不只是設備商訂單滿滿,包含油墨商和印刷公司,也都業績長紅,堪稱是投報率超高的一場印刷盛會。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
04-23591958*189
http://www.tw-tit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