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一)
設計創意
2024-05-10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一)

啟蒙:臺灣設計的播種者 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於1637年《談談方法》和1644年《哲學原理》提出「我思故我在」,繼而與荷蘭哲學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de Sprinoza,1632~1677年)、德國哲學家哥特佛萊德.威廉.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三位哲學家為理性主義建立起高度系統化的哲學流派,對於西方思想以及全球現代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關於「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Movement)」,其又稱作為「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這是專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在歐洲所發生的哲學思潮及文化運動,「啟蒙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觀念、思潮、知識及媒體傳播方面的「啟蒙」,開啟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而最終對於人類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地,臺灣的設計發展並非憑空誕生,而是經由歷史長期發展演變而成,其中必然有思想啟蒙、觀念播種、知識傳播、培育人才、技術革新、引領創新的設計前輩先賢,他們分別在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扮演起台灣設計的「啟蒙者(Enlightener of Ideas)」角色,「啟蒙者」就如同在夜闇混沌未明時期的啟明之星,抑或是點燈指引前行的領航員,成為引領後來台灣的設計發展至關重要的代表人物。(見圖1) ●圖1:吉田初三郎為臺灣銀行繪製四幅聯屏「臺灣全島鳥瞰圖」 生根:臺灣設計的深耕者 美國開國元勳湯姆斯.傑佛遜:「我們是屬於農夫的世代,為了要讓下一代當律師,讓下下一代當詩人」。這段話闡述若是每一代人都願意捲起褲管、彎下腰去扮演播種者的農夫世代,就能夠培育出讓下一代得以在具有法律規範、社會制度之下安全無虞地快樂生活,進而能夠讓夠下下一代過著享有詩人般優雅品味的生活。人生需要一代一代不斷地提升向上,方能開墾沃土、開創制度、開心生活;設計當然也是需要歷經一代一代的接力傳承,才能將設計從為人服務的工作「職業」,轉為令人讚賞的技術「專業」,最後提升為讓人景仰的終生「志業」,就是有著前輩先賢扮演起「啟蒙者」與「播種者」,他們持續終生職志在深耕設計讓台灣設計生根設計,最終形塑出屬於台灣的設計文化。 回顧過去台灣設計研究是根據既有的「史料」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擁有多少「史料」成為設計研究的關鍵因素;雖然「史料」有實體文物,也有圖書文獻、影像圖檔,或是網路資訊、電子檔案所得;由於受制於有限問世的實體文物,因此往往未能看見實體的設計史料,所以對於該項作品作者、年份、尺寸、材料、印刷工藝比較難有明確的依據與準確的判斷,致使台灣設計研究相對於美術研究就處於貧瘠與匱乏的窘境;因此探究台灣設計研究就需要更多人挖掘、整理、爬梳出更多的台灣設計史料,也才能厚植未來台灣設計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所幸在2020年由楊夏蕙、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等人不計血本、投注多年的心力,集結多位台灣設計界專家學者共同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的套書,皇皇兩大巨冊詳細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歷程的珍貴史料,成為未來台灣視覺設計研究的基石;另外林磐聳、王行恭、林文彥、姚村雄、李新富五位策展顧問為高雄楠梓區的創價美術館策畫「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總計向154個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學館、大學及設計家、蒐藏家或家屬商借了兩千餘件實體設計史料、文物、文獻,完整呈現臺灣百年美術設計風貌,加上展期從2023年6月3日至12月10日有將近半年之久,可謂是台灣設計界最完整的展覽;同時本項展覽其中特別規劃有「啟蒙」單元,就是高舉臺灣前輩先賢扮演著設計「啟蒙者」與「播種者」群像。(見圖2、3) ●圖2:大計文化出版《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圖3:創價美術館舉辦「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 素描:臺灣設計的啟蒙者 回顧台灣歷經百餘年來的設計發展而有今日的成果,這與1895~1945年日本在台灣五十年經營治理所需,日本人引進明治維新從歐洲學習的現代設計方法與技術藝術息息相關;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政令宣導、產業推廣、觀光旅遊、教育出版、文化圖書、戰爭運動等,經由藝術家透過美術設計與印刷形式進行推廣宣傳;因此1895~1945年日治時期可謂是台灣設計的啟蒙時期,其中有關於台灣設計的「啟蒙者(Enlightener of Ideas)」,他們藉由政治宣傳、觀光旅行、商業推廣、美術創作、藝術教育等不同的面向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啟了台灣設計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大約可以區分為:(一)日治時期日本及台灣藝術家對於台灣的設計啟蒙、(二)二戰之後外國設計師前來台灣的設計啟發、(三)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深根台灣的設計播種等三種類型。 一、日治時期日本及台灣藝術家對於台灣的設計啟蒙 石川欽一郎(Ishikawa Kinchiro,1871~1945年)1907年以臺灣總督府陸軍部翻譯官身分來台,擔任台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在台期間積極推動水彩畫,著作有《山紫水明》、《洋畫印象錄》等,受其教導的學生有倪蔣懷、陳澄波、李梅樹、陳植棋、李石樵等人,培育台灣學生留學日本習藝之後,成為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中堅分子,石川欽一郎可謂是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另外1927年他與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提議舉辦「臺灣美術展覽會(台展)」,並為臺灣總督府始政第二十九回設計繪葉書及戳章;尤其是1921年他為《謠曲界》設計封面,這是過去臺灣設計界較為少見的設計作品,得以彌補過往對於川欽一郎在美術設計的史料。(見圖4) 石川寅治(Ishikawa Toraji,1875~1964年)活躍於明治、大正時期的西畫家與版畫家,1910~1920年代多次訪台繪製台灣風景、風土民情、原住民,印製成版畫及繪葉書,石川寅治繪製了多幅高雄港的繪葉書。1920年臺灣總督府委託他為新完工的總督府會議室繪製了「日出」、「夕陽」,但是毀於二次大戰空襲;1923年臺灣總督府委託他繪製明治28年(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部隊進入台北城的《臺灣鎮定》壁畫,並且印製繪葉書,他繪製1925年「始政第三十回紀念」繪葉書,其中有蕃薯寮(今高雄旗山)旅運交通圖、基隆港兩圖,蕃薯寮有多人抬轎、挑擔經過飛簷紅牆的廟宇建築,並有參天大樹是為台灣早期鄉間所常見的景象。(見圖5) ●圖4:石川欽一郎設計「始政第29回紀念繪葉書」 ●圖5:石川寅治繪製「始政第30回紀念繪葉書」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年)是「大正ロマンス(大正浪漫)」形塑新的時代美學代表者,他有著獨具魅力的「夢二美人畫」,引領當年女性流行時尚而成為時代的寵兒,竹久夢二也透過各種印刷出版品影響了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設計的發展。1933年10月竹久夢二來台於臺北醫專(今台大醫學院)講堂演講, 11月3日至5日於台北警察會館(今南陽街15號)舉辦「竹久夢二作品展覽會」,總計展出50幅作品;現存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的《竹久夢二作品展覽》的作品目錄,紀錄當時展出的作品題名,也是截至目前唯一見證竹久夢二來台展覽的史料;封面的主視覺是以單手張開五指伸直,掌中有隻單眼的圖像,此與1922年日本橋春陽堂發行的《日本童謠集》扉頁、1970年夢二會、每日新聞社主辦展覽的《竹久夢二展》專輯封面都是單手隻眼圖像,而上面文字為古拉丁字母「YVME ART STVDIO」,是為「夢藝術工作室」,可見作為其個人獨特的識別符號。(見圖6) 吉田初三郎(Yoshida Hatsusaburo,1884~1955年)活躍於大正、昭和時期的鳥瞰圖繪師,1914年繪製《京阪電車御案內》獲得皇太子的讚賞;因應大正至昭和時期,日本觀光熱潮興起,吉田設立「大正名所圖繪社」承接鐵道、巴士、商船、觀光旅遊委託繪製各地名所,繪製全國各地風景名所鳥瞰圖而有「大正廣重」美譽。1935年他受邀為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繪製《始政四十年紀念臺北市鳥瞰圖》,1935年他接受《臺灣日日新報》邀約繪製「臺灣八景」,分別是基隆旭岡、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壽山、鵝鑾鼻、太魯閣加上「雙絕」臺灣神社、新高山總共10幅繪葉書;1937年他為臺灣銀行繪製四幅聯屏「臺灣全島鳥瞰圖」,他為臺灣留下美好的影像並且推動臺灣觀光居功厥偉。(見圖7) 鹽月桃甫(Shiotsuki Toho,1885~1954年)1922年來台擔任臺北州州立第一中學、臺北高校美術教師,他是引進油畫進入台灣美術的第一人,並與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人向臺灣總督府發起設置「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並擔任1927~1936年「臺展」十屆、1938~1944年「府展」六屆的評審委員,總計長達16回之久,可說是推動臺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人物。1923年他為佐山融吉、大西吉壽共著《生蕃傳說集》、1937年中西井之助著《臺灣見聞錄》開啟以臺灣原住民圖像的創作;尤其是他為臺北高等學校《翔風》設計了多期封面,其中第八號《翔風》與他1948年返回日本為中村地平著《太陽の眼》,明顯感受其對於臺灣原住民圖像不能忘懷的喜好。1931年他接受臺灣總督府通信部委託創作的台灣名勝紀念戳共計33枚,並於1932年1月開始啟用的蓋戳集印,這些具有個人風格的圖像,都是臺灣設計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史實與珍貴史料,鹽月桃甫是1895~1945年日治時期臺灣近代設計的啟蒙時期重要的推手。(見圖8) ●圖6:1933年竹久夢二來台舉辦「竹久夢二作品展覽」目錄 ●圖7:吉田初三郎繪製「雙絕臺灣八景」明信片封套 ●圖8:鹽月桃甫臺北高等學校《翔風》第八號封面設計 中川一政(Nakagawa Kazumasa,1893~1991年)是日本藝壇的知名畫家,毫不避諱自己從事裝幀設計,甚至出版《中川一政插畫》、《中川一政裝釘》用以明志,完整記錄與見證其從事設計的信念;1937年7月他應「春陽會」同好楊三郎邀請來台交流;1938年他所出版的隨筆集《顏を洗ふ》,書中描寫旅台所見所聞極為具體深刻,並配有淡水觀音山、林本源邸園、永樂座劇中角色等插圖;中川一政多次與曾就讀在臺北高校編輯《翔風》的小說家中村地平的《臺灣小說集》、《長耳國漂流記》、《あをば若葉》、《船出の心》、《戰死した兄》等著作設計封面,進而與台灣文化緊密連結;其作品特色是以簡筆手繪,而標題、作者名、出版社都以書寫形式;他是在臺灣設計史上被遺忘的設計師,更是台灣設計拼圖不可或缺的星圖。(見圖9) 顏水龍(1903~1997年)生於台南,1922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1930年赴法國習藝; 1933年任職於大阪「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齒磨即牙粉)廣告設計,其以簡潔筆法繪製插圖並搭配簡短的廣告標語,他也是臺灣第一位專業廣告人。1933~1944年間,顏水龍接受臺灣總督府之聘返回臺灣推廣工藝美術,1940年在臺南州學甲鄉北門地區創立「南亞工藝社」。1934年顏水龍與楊三郎、廖繼春、李石樵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1951年顏水龍受聘擔任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專責輔導臺灣手工藝之發展,並且著作出版《臺灣工藝》。著名的臺中太陽堂餅店標誌、食品包裝與室內設計皆出自於顏水龍之手。(見圖10) 立石鐵臣(Tetsuomi Tateshi,1905~1980年),1905年出生於台灣的「灣生」畫家,他與池田敏雄、西川滿、宮田彌太郎合作進行大量的書籍設計,藉此來紀錄臺灣風土民情、年節歲時、民間傳說、宗教習俗等。其中又以1941~1945年立石鐵臣為《民俗臺灣》所設計的封面、插圖、刊頭與「民俗圖繪」專欄俱已成為台灣美術設計發展的經典圖像,可說是促進台灣近代設計發展的播種者;立石鐵臣在返回日本所繪製的《台灣畫冊》多次聲聲呼喚「吾愛台灣!」,處處展現這位「灣生」對於台灣的濃情厚意。1944年他為須藤利一著《南島覺書》的封面設計,僅以素雅的字體展現完全不同於過去大家熟悉其民俗圖繪或版畫形式的設計風格。(見圖11)   ●圖9:中川一政為中村地平著《臺灣小說集》封面設計 ●圖10:顏水龍將任職日本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作品整理集結出版  ●圖11:立石鐵臣將在台經歷重新繪製《台灣畫冊》 宮田彌太郎(Miyata Yataro,1906~1968年)兩歲時舉家渡海來台,1926年返回日本川端畫學校習畫,1929年回台後任職於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負責繪製教科書插圖,同時邀請鹽月桃甫參與繪製;台展至府展總計16回的臺灣官辦美術展覽會,宮田彌太郎每一屆都有作品入選展出。1922年宮田彌太郎就讀台北商工學校(今開南中學)與台北州立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的西川滿結識合編《櫻草》,兩人志同道合、相知相惜,他說自己是糕餅店師傅,而西川滿則是指定糕餅樣式的客人,他即是將西川滿構想加以實踐者;他為西川滿創作了首張藏書票,另外他的創作生涯最後絕筆作品的原始雕版贈送給潘元石珍藏,成為台日藝術交流的最佳見證。(見圖12) 林玉山(1907~2004年)生於嘉義,本名英貴,1926年就讀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林玉山與郭雪湖、陳進入選,而有「台展三少年」美譽;2015年〈蓮池〉作品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成為臺灣第一件創作於二十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1936年林玉山繪製嘉義郡蔗作改良品評會的〈改良蔗作二十五萬斤〉成為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的經典圖像;1938年時為《臺灣新民報》、《風月報》連載小說繪製插圖;1943年中島孤島著《改訂西遊記》,林之助裝幀、林玉山插畫,難得由兩大巨匠聯手合作的美術設計史料;另外,1945年他為《新風》雜誌所繪製的封面,展現迎接光復的喜悅。(見圖13) 西川滿(Nishikawa Mitsuru,1908~1999年)三歲時跟隨著父親派往臺灣,就讀台北州立第一中學而受教於鹽月桃甫,1927~1933年期間返回日本就讀早稻田文學部法文科,總計在台灣度過三十餘年,任職於《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創立媽祖書房《媽祖》雜誌創刊,1935年出版首部詩集《媽祖祭》,1939年《華麗島》詩刊創刊,1940年《文藝臺灣》文學刊物創刊;1937年東京日日新報、日本出版協會、印刷協會主辦第四屆詩集賞頒發西川滿「詩集功勞賞」;西川滿與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合作多本著作,他所經手的出版品經常採用限定版,甚至同一本書也有兩種不同限定版本,並且採用臺灣傳統版印、紙錢、符咒等作為書籍裝幀特色。(見圖14) ●圖12:宮田彌太郎與立石鐵臣為西川滿編《臺灣繪本》封面及內頁插畫  ●圖13:林玉山繪製嘉義郡蔗作改良品評會的〈改良蔗作二十五萬斤〉海報 ●圖14:西川滿創立媽祖書房《媽祖》雜誌創刊、西川滿編輯出版《亞片》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設計創意
2024-05-10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二、二戰之後外國設計師前來台灣的設計啟發 小池新二(Koike Shinji,1901~1981年)1927年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美術史學科畢業,1942年出版《汎美計畫》提倡生活美學,1951年於千葉大學工學部創設工業意匠科,1956年擔任日本生產性本部第一回美國工業設計視察團團長,考察美國GE、RCA等企業及設計學校。1962年小池新二接受CPTC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總經理高禩瑾邀請來台考察及演講,並且委託小池新二研擬〈發展我國工業產品及培育該項人才方案建議〉共有六個面向,同時自1963年起協助台灣進行為期三年的訓練計畫,並由吉岡道隆吉與助手來台協助培訓;小池新二〈臺灣設計報告〉文章刊登在1963年No.4、Vol.31《工芸ニュースNews》,該計畫是奠定台灣現代工業設計與設計教育發展的基礎。(見圖15) 羅素‧萊特(Russel Wright,1904~1976年)是美國近代工藝與工業設計師,他以暢銷的陶瓷餐具影響美國家庭生活;1940年羅素‧萊特與美國羅斯福總統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在紐約Macy’s百貨宣布推動「American Way Program」;1954年以「Residential」參加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榮獲Good Design Award,Robert Schonfeld在著作《Creating American Lifestyle》為Wright的設計價值加以定位。1956年「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成立,聘請Wright擔任顧問,其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也進而奠定了台灣現代設計發展之路,李再鈐於1957~1968年在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任職時期受其啟發現代設計思想甚多。(見圖16) 大智浩(Ohchi Hiroshi,1908~1974年)1937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曾任職味之素、電通等,1954年於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設計展,1955年成為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會員,大智浩長期擔任《IDEA》美術總監,也為日本出光興產(石油)、麒麟啤酒等設計標誌。1967年大智浩應臺灣廣告公司邀請來台演講,並為味全公司設計標誌;1968年1月號《IDEA》報導台灣設計專題,由蕭松根設計封面,大智浩撰寫〈中國之視覺設計和文字〉、施翠峰撰寫〈臺灣設計教育之現況〉,並以圖文並茂介紹15位台灣設計師。另外,大智浩所出版設計專書由王秀雄、蘇茂生、陳曉炯等人在台灣翻譯出版,成為引介設計新知進入台灣的重要管道。(見圖17) ●圖15:《工藝にユース雜誌》31卷4號封面 ●圖16:任職THPC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李再鈐(著橫紋衣者) ●圖17:大智浩為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第3期封面設計、封底設計的味全食品廣告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是享譽全球的日本設計國寶,其作品擅以「一笑健命」的幽默手法展現人格特質,尤其是空間視覺幻象的風格成為獨步全球的設計手法。在2002年福田繁雄應台灣海報設計協會邀請首度來台舉辦「福田繁雄:海報大師在台灣」,之後多次受邀至東方設計學院參加華文漢字設計周,2004年福田繁雄與永井一正偕同來台舉辦「綠與生命」海報設計展,掀起台灣海報設計的高潮:2004年行政院文建會委託福田繁雄在屏東縣東港區漁會前面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2018年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另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成為福田繁雄首座設置於海外的立體作品。(見圖18) 中西元男(Motoo Nakanishi,1938年~)是日本PAOS公司的創辦人,並於1970年代至歐美蒐集CI相關資料出版《DECOMAS》、《CoCoMAS》,成為推動「亞洲型CI」模式的推手;1993年出版《New DECOMAS》蒐錄亞洲12位設計師案例,台灣的廖哲夫、林磐聳也被編列在內;1980年代台灣外貿協會設計推廣處、中國生產力中心組團前往日本學習,1990年代中西元男曾經多次來台演講,促成CCIDA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的成立,也掀起台灣企業形象設計的風潮;1994年中西元男與韓國趙英濟、台灣林磐聳在北京創立「ACIA亞洲設計聯盟」,之後再有靳埭強、金炫、張武加入;1995年並於北京舉辦「95北京CI大會」,邀請龜倉雄策、大高猛等知名設計家與會,成為中國企業形象規劃設計的高峰。(見圖19) 白金男(Baik Kum Nam,1948年~)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蠶室運動公園和平門設計師,2002年日本與韓國聯合主辦世界盃足球賽,韓國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大邱舉辦ICOGRADA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設計大會主席,韓國成均館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74~1998年他以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與變形蟲設計協會展開長達24年的設計交流,另外KECD自2000~2022年分別與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進行40餘次設計展覽活動;1981~2001年他以KIAA大韓產業美術家協會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建立長期交流,另外在2012~2018年白金男教授所任教的成均館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指導組、設計系研究生進行兩國雙校異地設計展覽與互訪交流,建立兩國後輩認識的交流平台。白金男長達五十年與台灣各個設計社團交流,並且將韓國舉辦亞運、奧運、世足賽等國際大型賽事設計實務經驗引介至台灣,可謂台灣與韓國設計堅定友誼橋樑。(見圖20) ●圖18: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 ●圖19:北京CI大會林磐聳與中西元男、龜倉雄策、張百清、汪光中合照 ●圖20:林磐聳訪問韓國,白金男特別舉辦歡迎晚宴 三、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深根台灣的設計播種 廖未林(1922~2011年)生於湖南,1948年國立杭州藝專畢業後隨軍來台,1951年以〈臺灣省地方自治紀念郵票〉榮獲首獎,之後設計〈總統復行視事〉、〈反共義士〉、〈雙鯉圖〉、〈中國民間故事二十四孝〉等多套經典郵票;1956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商業美術設計」;他為《皇冠》雜誌及大業書局、文化圖書等出版社設計封面;1965年參與紐約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內裝設計,1968年於省立博物館舉行年畫、裝飾畫展,1970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美術設計個展,並且設計〈日本萬國博覽會〉、〈郵遞區號〉郵票,同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第六屆裝飾美術金爵獎;廖未林是台灣戰後之後首位以美術設計聞名的設計家。(見圖21) 楊英風(1926~1997年)出生於宜蘭,隨著父母至北平經商,1943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師事朝倉文夫開啟對於雕塑、景觀等環境藝術興趣。1946年他回到北平就讀輔仁大學美術系,1948年就讀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1951年楊英風因為經濟問題而從師大美術系輟學,開始任職《豐年雜誌》美術編輯,他在長達11年的編輯期間,留下了大量的鄉土題材的版畫、漫畫及封面。本次展出由楊英風藝術基金會提供的《豐年》雜誌都是台灣美術設計的視覺文化意象;另外由蕭瓊瑞主編《楊英風全集》全套共計三十卷,其中第四卷聚焦以設計為主,顯現楊英風是藝術創作與設計實務同時並進又卓然有成的藝術家。(見圖22) 李再鈐(1928年~)生於福建仙遊,1948年就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受到「四六事件」牽連而遭退學;1951~1957年為印染工廠繪製布花圖案;1957~1968年任職於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從事工藝設計、產品開發及展覽規劃等,當年美國Russel Wright(羅素‧萊特)擔任THPC顧問,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李再鈐受其指導而啟發現代設計思想,也開啟對於幾何抽象雕塑的創作脈絡;李再鈐與王建柱等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是為台灣早期專業設計公司。李再鈐《臺灣手工業》封面設計、產品型錄以及《功學月刊》封面設計、中山樓宮燈設計的手繪稿,見證了臺灣現代設計發展之歷程。(見圖23) ●圖21:《雄獅美術》第17期、《皇冠》雜誌第274期,廖未林封面設計 ●圖22:周夢蝶著《孤獨國》、《東方雜誌》復刊第一期,楊英風封面設計 ●圖23:《功學月刊》第24期,李再鈐封面設計 王建柱(1931~1993年)1953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第二屆畢業,1959年起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1964年與余史、沈在勤、李再鈐、陳登瑞、許常惠六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承接經濟建設成果展、中山樓、九年國教等大型活動規劃設計;1972年出版《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影響兩岸設計教育,改變傳統側重繪畫的設計取向,重視理性分析與實用功能導向。1978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組發起「民族設計資源調查」帶領學生至彰化、鹿港、美濃、佳冬、恆春等進行民俗采風,影響1991年丘永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成立「Taiwan Image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其畢生倡導「以民族為本位,以現代為導向,以生活為重心」為信念。(見圖24) 王秀雄(1931年~)1959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5年國立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科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1966年返台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1984年出版《美術心理學》影響台灣藝術與設計教育極為深遠;他在1960~1970年代大量翻譯日本設計專業圖書如《廣告設計的技法》、《設計用的素描》、《美術設計的基礎》、《美術設計的點線面》、《立體構成的基礎》等,成為台灣早期缺乏專業設計知識時期,提供設計教育觀念的啟蒙。王秀雄任教於臺師大美術系主要教授藝術理論、美術教育,培育了林崇漢、王士朝、王明嘉、陳世倫、陳俊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姚村雄、李新富等,為台灣美術設計培育為數眾多的中堅設計人才。(見圖25) 高山嵐(1934年~)1957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59年任職台北美國新聞處,並且擔任《皇冠》雜誌美術指導;1962年高山嵐偕同臺師大藝術系前後屆同學葉英晉、沈鎧、簡錫圭、黃華成、張國雄、林一峰共七人以「觀光」為主題,舉辦台灣第一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第二年以「鳥」為主題的展覽,成為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先鋒,奠定日後臺灣美術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1972年高山嵐出版《美術設計123》成為1970年代臺灣本土編輯出版,蒐錄自身經手案例的美術設計專著,本書具有本土美術設計意識啟蒙的意義。(見圖26) ●圖24:王建柱編著《包浩斯 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王建柱為台灣省政府新聞處民國76年月曆設計 ●圖25: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 ●圖26:高山嵐為《台灣指引Taiwan Guide》封面設計、高山嵐編著《美術設計123》 郭叔雄(1934年~)1958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1年至日本千葉大學工業意匠科受教於小池新二教授,1966年他赴美國紐約Pratt Institute進修,1967年獲得獎學金赴德國艾森邦福克旺設計學校進修,返國後任教於明志工專期間,向王永慶建議設計台塑關係企業標誌。1967年郭叔雄為台塑企業體(今台塑集團)規劃「設計政策Design Policy」,即現在的「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業識別系統)」,開啟臺灣首次規劃集團式的視覺設計系統,他為單一企業設計波浪形外框,內有單一字體或造型的個別標誌,整體組合形成無限延伸的有機設計,成為台灣CIS企業識別系統規劃設計的先驅者。(見圖27) 簡錫圭(1936年~)1958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60年起任職東方廣告、國華廣告、清華廣告、劍橋廣告、傑盟廣告等廣告生涯長達35年,是臺灣本土廣告設計的元老,並且邀集何宣廣、陳敦化、侯平治、龍思良、趙國宗、廖哲夫等人參與共事,培育台灣早期廣告設計人才,可謂是臺灣廣告設計實踐的啟蒙者;1962年簡錫圭偕同高山嵐等七位臺師大藝術系從事設計與廣告實務工作前後屆的同學舉辦台灣兩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開啟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新風,奠定日後臺灣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見圖28) 趙國宗(1940年~)1963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留學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曾經任職東方廣告,並任教於明志工專、實踐家專、台北藝術大學等,他與臺師大美術系同班同學曾謀賢、張悅珍等人為台灣省教育廳《中華兒童叢書》創作繪本,成為知名兒童繪本插畫家;1990年後在藝術創作常以陶瓷繪畫為主,內容多半表現民俗童趣世界,並且導入公共藝術;趙國宗素有「童趣畫家」之稱,其童書繪本多達三十餘本如《冬天裡的百靈鳥》、《戲》、《動物和我》、《叩叩叩你在家嗎》等;趙國宗並為永豐餘集團、永豐銀行、信誼文教基金會等設計標誌,可謂是兼具藝術與設計創作的藝術家。(見圖29) ●圖27:郭叔雄與林磐聳合照於台灣第一本CI手冊《台塑企業體設計政策》展櫃 ●圖28:代簡錫圭為幸福唱片《中國藝術名曲2》、《難忘的旋律5》封套設計 ●圖29:趙國宗繪圖《冬天裡的百靈鳥》、《找》 王銘顯(1942~2021年)屏東里港人,1962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日本明治大學環境設計文學碩士,1998年為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首任民選校長,並且爭取2000年升格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0年榮獲美國林登沃大學頒發名譽文學博士。出版《美術設計於道路交通標誌之應用》;綜觀臺灣設計界王銘顯是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更是國內龍頭臺灣藝術大學的校長,他從帶領學院改制升格為大學,除了任職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藝專)之外,並曾於明志工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在職碩士專班、景文科技大學、明道大學任教,可謂春風化雨培育臺灣無數設計人才。1987~1999年其曾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第十二屆至第十七屆常務理事、理事。(見圖30) 郭承豐(1942年~)1964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1967年郭承豐與李南衡、戴一義三人創立《設計家》雜誌,是台灣第一本現代設計雜誌,總計出刊十期停刊;1972年郭承豐與楊國台創立《廣告時代》雜誌,對於台灣設計產業啟蒙具有重要貢獻。1975年與王小虎、朱守谷創立華威廣告公司,推動愛護玉山、蝴蝶、愛與和平等公益運動,並於兩岸創辦《新觀念》雜誌,多年來持續創辦雜誌進行觀念啟蒙的志業。他擅長以簡潔構成及實驗手法進行書籍封面設計,他設計的《當代德國小說選》將納粹符號與皮鞋組合,打破政治禁忌的魔咒;《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則是將中文「詩」與英文「POEM」進行倒影巧妙文字構成。(見圖31) 林崇漢(1945年~)高雄旗山人,1968年臺師大美術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美術主任、《聯合報》副刊美術顧問、《聯合文學》藝術指導。在七○年代末期率先於《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以寫實的技法融合超現實風格產生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插圖,其精湛的素描能力與寫實的技法所繪製的插畫,成為畫面充滿張力與具有詭異生動的風格,開創與傳統水墨、版畫風格或文青式針筆插畫截然有別,引領台灣報章雜誌插畫的新風;林崇漢除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立早報》副刊插畫外,另於《全音音樂文摘》及洪範書店、聯合文學進行為數眾多的封面設計。(見圖32) 楊夏蕙(1947年~)生於基隆,本名楊船生。1962年投入廣告設計創作,1967年自組超然製作群、1970年開辦超然美工補習班,1979年接任中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1980年任內報呈內政部更名為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他是促成該社團轉型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早年以鴨嘴筆徒手繪製的精密製圖、廣告圖案、美術字,堪稱與國外作品不遑多讓。他與楊宗魁手書數體美術字及字體設計技法,並於1981年成書《中國文字藝術》;2020年楊夏蕙與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投注多年心力所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兩本套書,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多年來楊夏蕙奔走於台灣各地熱心推廣設計不遺餘力,並且催生多個視覺設計的社團協會。(見圖33) ●圖30:王銘顯(左)是台灣設計界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 ●圖31:郭承豐創辦了《廣告時代》創刊號、郭承豐《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封面設計  ●圖32:林崇漢為聯合文學出版洪綺珠著《夢的使者》封面設計 ●圖33:楊夏蕙以鴨嘴筆線繪插圖 設計深耕,生根設計 本文原本配合創價美術館舉辦的《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計文獻展》畫冊中〈啟蒙〉單元所撰寫的內容,根據《設計印象》雜誌需要而加以增刪改寫,文中所列舉者並非點將錄或封神榜,而是他們對於台灣近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有所貢獻的啟蒙者,他們分別在臺灣從事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與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對於臺灣百年設計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僅就上述幾位台灣設計啟蒙者加以素描速寫,本人自覺學養有限、難免掛萬漏一,也受限於篇幅有限,對於未能列名於本文的前輩設計家而深感歉意,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者持續深掘台灣設計的啟蒙者,讓這些投注心力、深耕生根於台灣設計土地的播種者,一一都被挖掘出來而成為讓世人尊崇仰望的星圖。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包裝未來
2023-06-28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印刷包裝產業及學術間,讓人敬仰的李興才教授安詳了,他也是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的創辦人,傳承他的創會宗旨,學會持續在推動印刷科技相關的活動、交流、研究及服務,期提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為了緬懷李興才創辦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結合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印刷公會聯合會及其他印刷團體,於該年5月26日下午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教育學院大樓201演講廳共同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論壇首先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副校長蕭耀輝,追思李興才教授終身奉獻印刷教育,作育英才,為印刷學產界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同時也懷念兩人50年來亦師亦友的歷程。 筆者在徵得永豐餘捷比達公司、伯津綠色科技公司、東興紙品公司、Idealliance Taiwan等四個單位支持,同意分享他們在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專精經驗與知識,以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為主題,分別就供應鏈服務中,在數位流程管理(設計、製程管理、配送服務等)、循環經濟(ESG、節能減碳及生態包材)、印製成本、品質(雲端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提出專業的看法。而筆者本人則就印刷包裝產業現有的經營環境、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現況與外銷、由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看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等議題,來說明供應鏈在印刷包裝市場的關鍵性;而在這逆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遷移,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深思,如何跨入國際供應鏈市場來驅動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以下是論壇引言及五個主題的相關內容,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國際供應鏈遷移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機會 主講人╱黃義盛 首先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顧問黃義盛做引言,他指出在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發表世界經濟展望提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會由2022年的3.4%降至2.9%,並預測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3%左右;而通貨膨脹率由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7%,加上俄烏戰爭何時終止未明,高利率與金融緊縮讓全球金融風險提高,這讓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大家艱苦日子明顯存在。而台灣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為負2.87%,累計前4月的工業增長率為負18.37%,這主要是因累計1至4月出口額減少17.7%,進口額也減少16.9%,這的確讓人心驚。(見圖1) 一、2023年印刷包裝產業環境 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來自過去五年不斷的黑天鵝事件,其中主要的來自中美貿易衝突、Covid-19疫情蔓延、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及俄烏戰爭等四項,這引發關稅報復,全球物流中斷,食品、原物料飆漲,塞港、缺櫃讓海運費暴漲,驅動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與遷移。多元供應、在地化與逆全球化時代的來臨,這也造成全球經濟成長遲緩、大缺工及大通膨時代來臨。(見表2) 時序進入2023年,全球的產經環境,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但對於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已是全球共識,追求未來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將成為未來主流。企業經營者除了要以數位化提升經營流程效率、以智能化來解決缺工問題、以永續發展核心來創新經營服務外,同時也還需要培養更多韌性(Resilience),來堅強面對環境挑戰及經營目標達成,更要凝聚團隊共識,尋找轉型及創新的商業經營模式。 二、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現況 依據經濟部統計資料,2022年造紙業產值約905億元、紙箱業產值約569億元、包裝業產值約320億元、印刷業產值約679億元;但是依據財政部統計,造紙業產值約910億元、紙箱業約460億元、包裝業約949億元、印刷業約1,116億元,另製版業約1,046億元(這應不是印刷的印前製版)。分析過去7年來年均增長率,造紙業約4.1%,紙箱業約5%,包裝業約1.2%,印刷業約1%,製版業約14%。總括兩單位統計,造紙業的市場規模年約900億元,紙箱業約500億元,印刷業則約2,000億元,這不包括財政部統計的製版業。(見表3) 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的外銷額約8.14億美元,比較2019年減少約8.2%,其中出口超過1億美元項目,有紙盒約1.56億美元、其他紙品約2.4億美元、書籍約1.01億美元、轉印紙約1.31億美元、其他印刷品約1.86億美元。比較2019年,外銷增長者只有轉印紙約增加28%,其他印刷品約增加14.6%,紙盒約增加12.9%、書籍約增加2.5%;出口地區以美國佔約29.8%、東協佔約20.4%、中國佔約19%;而比較2019年,主要增長地區有美國約26.9%、紐澳增長約24%、東協增長約5.1%。(見表4) 而以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國家,美國第一約為2.26億美元,其次為中國約1億美元、日本約0.68億美元、越南約0.65億美元、香港約0.55億美元、澳洲約0.44億美元;比較2019年,增長的主要國家分別如下,美國增長約22%、中國約5.8%、越南約10.5%、澳洲約25.9%、柬埔寨約17.2%。(見表5) ●圖1:2022~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率預測(資料來源 ╱ IMF國際貨幣基金、世界經濟展望2023年4月)  三、以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看國際供應鏈印刷品市場 由中國海關統計資料庫分析,2022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達221億美元,比較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約45.5%,歷經中美貿易衝突與25%高關稅,加上Covid-19的封關封城,中國居然有這亮麗的出口成績,這都讓我們感到驚訝。以2022年出口外銷統計分析,出口美國金額約52.3億美元最多,而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有美、澳、香港及越南,1億美元以上有35個國家,而比較2019年,出口1億美元且成長超過100%的有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法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西班牙、緬甸、紐西蘭等,另外菲律賓、印尼成長也都超過90%。這些資料顯示國際包裝印刷市場是廣大的,東協市場增幅是明顯的大,是值得台灣業者關注的。(見表6) 我們再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項目,2022年出口最多的品項是紙盒約77億美元(34.8%)、其他紙品約57億美元(25.9%)、筆記簿約21.5億美元(9.7%)、商業印刷品約20.2億美元(9.1%)、書籍約19.8億美元(9%)、標籤約13.5億美元(6.1%);而比較2019年出口額,增長最多的是其他紙品約94.4%、標籤約77.1%、紙管約58%、信封約54.2%、紙盒約50.9%。而在這些出口品項中,紙盒、標籤、其他紙品、商業印品等都是跟國際供應鏈市場需求有關,其市場之成長也是令人可期待的。(見表7) 四、論壇引言及演講者簡介 (一)由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資料顯示國際市場是可觀的,單就外銷額就是台灣市場的4至7倍,如果10%的外銷額(約20億美元),就可讓台灣印刷包裝產值有30%至60%的增長,而這些品項中,國際供應鏈相關的市場佔約75%,這是論壇上要讓大家關注的一大焦點。 (二)中國國際供應鏈市場對外遷移早已不是新聞,比較2022年至2019資料,中國出口印刷包裝品增長約100%國家,包含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泰國、柬埔寨、墨西哥、緬甸及孟加拉等地,這也都是中國供應鏈外移的主要國家,這些市場相當值得大家關注。 (三)但國際供應鏈服務是需要專業的經驗與技能,其競爭力來自於數位流程服務、循環經濟(ESG、節能減碳及生態包材等)、成本競爭力、品質管理(例如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這也是台灣業者需要學習的地方,而這次論壇安排的講者,在這些方面都是專業且擁有豐富經驗。 (四)感謝此次論壇的演講者無私分享專業的經驗與知識,其分別來自永豐餘捷比達有限公司,其年營收超過2億美元,遍佈全球的供應鏈包裝服務公司,亞洲最大,由副總經理林建州談國際包裝供應鏈與競爭優勢,設計總監洪宇郎談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及低碳生產。伯津綠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子敏,以「環保,真的嗎?」為主題讓大家了解環保包材開發的過程、市場目標與客戶行銷溝通的經驗等。 其次東興紙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商Tension子公司,具獨創性的信封及包裝服務、擁有137年歷史,在兩岸設有工廠,由總經理許茂元談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另外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以「色彩管理雲端服務解決方案趨勢」為主題,Idealliance是美國印刷協會的附屬機構,G7則是全球最知名的色彩管理標準之一,現在台灣已有超過70家公司,有經過G7相關的色彩管理認證,非常感謝他們的無私參與。 貳、永豐餘捷比達國際包裝供應鏈與競爭優勢 主講人╱林建州 由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新事業開發部副總經理林建州主講,他提到永豐餘捷比達是永豐餘集團的關係企業,以提供設計(平面及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和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現有約700專業人員、25年專業經驗、全球超過20個客戶服務據點、150個經過ISO認證的生產單位,全球化連接端到端包裝供應鏈的足跡服務,現是亞洲最專業的供應鏈包裝服務公司。(見圖8) 2018年後,中美貿易衝突及地緣政治風波,供應鏈也從全球化走向在地化及區域化,而受到Covid-19及俄烏戰爭影響,斷鏈危機及食品、能源價格飆漲,供應鏈安全比效率更受到極高關注。這也讓國際供應鏈加速由中國往外遷移,最大的受益者為東協國家,尤其是越南、馬來西亞,再擴散至泰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地,以YFYJupiter公司業績為例,過去90%是來自中國,但這比例現已降至50%以下。東協國家吸引國際供應鏈的原因,包括有充足且相對便宜的技術勞工,與歐、美、日都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當地政府提供投資優惠政策,以及未來具有成長性的內需市場。 由中國對外遷移的國際供應鏈產業,包括手機、消費性電子、電腦硬體、網通設備、電子零組件及相關材料等,這都屬於台灣在中國的主要投資產業。而淨零排放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做出承諾,國際供應鏈除了要考慮成本及品質外,對「節能減碳」列為最優先的考慮,這些永續經營思維的變革,也影響到循環經濟的包材開發、碳足跡管理及供應鏈的競爭優勢。(見圖9) YFYJupiter服務超過100個不同的國際品牌公司,這包括3C產品、電子零件、運動、食品、汽車零件、零售通路等,主要提供的包裝品項包括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而一站式的整合服務來提升客戶的品牌價值,以訴求環保來設計包裝功能需求、以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以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這也是YFYJupiter實現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見圖10) 因應品牌包裝市場需求及變化趨勢,在工業運輸包裝客戶服務(例如Zebra),過去產品包裝功能性以安全保護為主,但現在必須環保訴求成為關鍵的焦點,強調去塑及減塑,對應新環保材料開發能力必須提升,要求包裝減量及簡化,著重創新及整體使用環節設計優化。而在制式產品包裝服務(例如DELL、HP)上,過去以工程配合能力及區域生產供應能力為主,但在供應鏈碎鏈化環境,品牌供應鏈管理要求細化,開發複雜性提高及週期縮短,必須提供包裝成本透明度需求、流程簡化及時效追求、提供全球多地區最佳供應安排、碎鏈化下的品質一致性要求等因應的做法。而就協助消費電子包裝(例如Sonos)建立品牌形象,過去僅重視DFM的能力,但現在更要重視體驗,並期待產品能傳遞品牌個性,所以由DFM提升至Concept開發需求,必須掌握包裝時尚趨勢的導入及創新。 品牌客戶紛紛推動可持續發展願景目標,DELL公司承諾,到2030年客戶所購買的每一件產品,都會再利用或回收製造同等級產品,包裝將完全採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一半以上的產品將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惠普(HP)公司則承諾,到2040年,實現HP全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在2030年之前,實現HP產品和包裝的循環利用率達到75%,在2025以前,實現全HP營運範圍內廢棄物零產出,在2025年之前,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為全球業務提供動力。 而Adidas公司則承諾,到2025年,90%的產品都將以可持續材料製造,2024年全面使用回收聚酯,2025年前,平均每件產品的碳足跡將減少15%。因此與全球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緊密協作,共同減少能源及材料消耗,更大範圍地利用綠色能源。Adidas的目標是2025年之前,實現自營業務的碳中和,並在2050年前實現整體業務的碳中和。 為了因應品牌客戶的需求,YFYJupiter以減量及去塑作為綠色包裝設計的切入點,主要建立在環保4R的基礎上,包括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替代使用(Replace),這就是定義合理的包裝用量,避免過度包裝,合理的包裝尺寸,追求裝櫃最佳化,塑化包裝含量去除或優化,友善包裝件結合方式等。最後在包裝設計優化後,經過虛擬與ISTA包裝測試,並計算包裝體積、重量,石化能源耗用、溫室氣體排放、水耗量等減少量,再轉換成碳排減少量,這些都在短時間內提供給品牌客戶,同時也都成為YFYJupiter在供應服務上的主要競爭力。 ●圖8: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的全球生產服務據點(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圖9:國際供應鏈對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圖10: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的包裝產品服務內容(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參、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與捷比達綠色設計及低碳生產 主講人╱洪宇郎 由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設計總監洪宇郎主講,他提到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恐破巴黎協定1.5度警戒線機率超過六成,這將影響氣候變化、冰川和極地變化、生物多樣性損失、農業及食品安全、水資源短缺、海洋酸化等,這也改變現代綠色永續包裝,要重視材料選擇、減少資源消耗、循環經濟、生態足跡考量、促進再利用和重用等。而歐美紛紛制定相關法規及標章來管理,例如美國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EPEAT)、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認證(Cradle to Cradle)、環保標籤如德國的Blue angel、歐盟的生態環保(Eco-Label)、全球有機紡織認證(GOTS)、產品綠色驗證(Green Seal)、北歐綠色驗證(Nordic Ecolabel)、森林驗證(FSC)、碳中和驗證(Carbon Trust Standard)等。(見圖11) 國際知名的品牌公司也紛紛承諾全球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目標,到2030年,DELL的願景在客戶所購買的每一件產品,都會再利用或回收製造同等級產品,包裝將完全採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一半以上的產品將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到2030年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減少50%,到2050年達到碳中和。惠普(HP)也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減少50%,產品及包裝的循環利用率達到75%;蘋果公司(Apple)也承諾,到2030年公司營運能實現碳中和,每款Apple產品的製造都將採用清潔能源,及更多來自回收與再生物料,並計畫2025年前產品包裝不使用任何塑膠材料。 YFYJupiter公司在服務國際品牌客戶提供全球化包裝解決方案,也承諾以「國際公司治理準則」、建立全公司據點符合「人權幸福組織」與「友善環境」規範,適當參與地區社會公益,於本業發展全球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領先客戶達成包裝「凈零碳排」之終極目標。而以2023年YFYJupiter現有亞洲155家供應鏈合作廠商,紙類供應鏈中,57家柔版廠(Flexo)有FSC認證的有31家,30家平版廠(Offset)有FSC認證的有18家,而17家紙塑厰(MPP)有一家有FSC認證。 而在非紙類的供應鏈當中,YFYJupiter公司就採取使用再生材料或玉米降解材料,以吸塑包裝(Blister)材料使用再生料,中國昆山為100%、台灣為80%、越南為30%;塑膠袋材料在昆山用玉米降解,台灣、越南及巴淡全使用100%再生材料,泡棉(EPE)在昆山、深圳、台灣及馬來西亞,全使用再生材料。(見圖12) 要符合品牌客戶期待及滿足環境趨勢,綠色包裝設計是必經之路,這是由1994年歐盟包裝指導方針(PPW)公布後,包裝業者就必須思考在裝卸、包裝、倉儲、運輸、銷售及使用上的安全便利外,還要追求包裝資源有效運用,以降低包裝和包裝材使用廢棄後對環境的衝擊。因而沃爾瑪(Walmart)在2007年就提出綠色包裝設計評估標準,包括製造一噸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15%、材料的健康性與安全性佔15%、產品及包裝比佔15%、材積佔15%、運輸佔15%、回收內容佔15%、修復值佔10%、可再利用資源佔5%、創新佔5%等;而Walmart的2022 Project Gigaton計畫就針對設計師、品牌商或製造商,要考慮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原材料選擇如何影響其整體碳足跡(碳排放),並向下游看產品消費後的影響,Walmart的Project Gigaton計算器便是在識別和估算目標物的碳排影響。 YFYJupiter公司也建立綠色包裝設計標準,以吸塵器產品為例,分別就包裝材積、包裝重量比、整體包裝塑膠材料佔比、包裝零部件膠黏、全體包裝組裝成行時間、包裝材料可分解程度等,分別建立目標並分項評分,滿分為18分,12分以上即符合2022年綠色包裝設計標準(見表13)。YFYJupiter公司也提出碳盤查體系及低碳包裝解決方案,這包括完整的碳盤查工具與體系,針對主要的包裝材料建立製程圖,同時建立盤查數據表單,供應商碳排數據資料庫等,針對設計前後的包裝及運輸流程,向客戶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報告(GHG Report),讓客戶了解到經過設計後,在不同地區生產包裝品的碳排放數據,而這個也已經成為YFYJupiter公司服務品牌客戶的另一個競爭優勢。 ●圖11:目前歐美各國已制定相關法規及標章來管理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  ●圖12: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現有的國際服務團隊,上為紙類供應鏈廠商、下為非紙類供應鏈廠商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二)
包裝未來
2023-06-28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二)

肆、環保,真的嗎? 主講人╱黃子敏 由伯津綠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子敏主講,他指出依照維基百科(Wiki)資料,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中,將是零排放、零廢棄,所生產出的副產品或受損壞的產品或不再想用的貨物並不會被看作是廢物,而是可成為新的生產週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邁向循環經濟之路,產品的設計端就要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考慮到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循環過程,以及分解再利用的可能性;使生物材料無毒,可回歸自然;使非生物材料可以最小耗能保留最高品質,使其可再被利用;以模組化、多功能的技術、物料或系統,將材料與產品設計的容易拆卸、重組、分解、回收;在循環經濟過程中,節能與使用再生能源是終極目標。以系統性思維考慮產業活動與自然環境、社會脈絡的互動關係,來達成高效率的協同運作,而要達成循環經濟體系,產品的價格必須透明、所有含影響到社會、環境的成本都要計入,這才可以促進消費者理性選擇,透過市場選擇以達成永續的成長。另外重視廢棄物處置模式,不輕易選擇「耗能高,扼殺再利用價值」的處理方法,透過社會群力合作,共同尋找最佳的配置層級(Cascading)。 而國際品牌客戶在最近10年,都深深了解到消費者對循環經濟的熱衷期待,所以對4R、節能減碳、生態能源使用、減塑及禁塑、碳中和及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比率及時間使用都設有明確目標。但談到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包括可以回收(Recyclable)、可以再生(Recycled)、可以降解(Biodegradable)以及可以堆肥(Compostable)材料等都必須要有專業的定義與溝通,否則是沒法達到符合循環經濟的目標。 伯津綠色科技公司總經理黃子敏在推廣循環經濟材料給歐美電子業使用已有多年,這次論壇他分享過去與國際客戶溝通的經驗,希望與品牌客戶溝通循環經濟材料過程中有所幫助。維基百科提到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目標是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並盡可能修復損壞和扭轉趨勢,所以環保是一種目標或是行為,從材料、成品、使用角度和國際使用習慣看,發展友善生態(Eco Friendly)產品的目的,是要走上永續性(Sustainability)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如何走向永續之路?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確定,這由可以承受的環境與社會、公平的社會與經濟、可行的環境與經濟所組成(見圖14)。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縮寫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SDGs 17項目標。(見圖15) 國際企業要走向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擴展組織的目標來創造企業價值,這些目標包括識別、評估和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所有組織利益相關者(包括但不限於客戶、供應商和員工)和環境的風險和機遇。其中環境保護(Environment)包含空氣汙染、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產品包裝、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污水管理等內容;社會責任(Social)包含人權、社區關係、客戶福利、勞工關係、薪酬與福利、多樣化與共融、雇員健康安全等內容;而公司治理(Governance)包含商業倫理、物料採購、競爭行為、激勵措施、供應鏈管理、系統化風險、意外及安全等內容,整個內容英文簡稱為ESG,而ESG認證也成為評估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企業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眼光要放遠,探討現在做和不做,對未來的影響是甚麼?要回到最基本、簡單、易溝通的思維,要以可質化、可量化、可執行方式持續改善,也鼓勵大家現在及日常生活都可體驗,給未來子孫留下更好的生存環境。這個決心,企業就必需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項目標,細部檢討相關的細項目,並設立質化及量化的標準及目標,作為執行與追蹤的依據。(見圖16) 黃子敏總經理再說明他們開發環境友善產品的經驗,首先原則要簡單聚焦、且能質化與量化,並要有明確的證據或說明,也要明確目標市場,且建立永續標準盤點與選擇、目標。以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方式來設計產品,這包含由材料、製程、成品使用到回收等,也必須做規範檢測及第三方國際認證,誠實、透明、公開接受客戶全面查核(Due Diligence),而且所有的產品規範目標、標準都深植公司團隊,這才能確實執行,並且持續改善。 伯津綠色科技公司的現有產品及材料,都有明確的可持續標準及目標,這包括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無有毒化學品、重金屬及潛在危險物質,減少用水量,對參與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相關人員安全無虞(端到端)、可循環再用,使用可再生材料,可堆肥、生物材料和複合材料是領先市場趨勢的。這些標準也經過如RoHS、epeat、WEEE等第三方認證,也就成為說服客戶認同產品使用的具體內容,而在跟客戶溝通中,明確客戶需求,如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溫室氣體排放、不可再生資源所佔比例,使用再生材料的百分比,可回收材料的方法及流程,可生物降解或可推肥的具體內容,相關必要證明或認證等。(見圖17) 全球品牌客戶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是越來越高,而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或服務市場競爭卻越來越激烈,面臨這些挑戰,相關業者要懂得目標市場選擇(捨不得放棄?),一定要設定質化與量化永續目標;要有好的團隊溝通、訓練及獎懲,對現有廠房、設備及製程要持續改善,專業的檢驗及認證是必要的,對供應鏈間的認知落差與資訊不對稱是要溝通的,以SWOT分析找到甜蜜點並持續檢討改進,明確問題及需求,不要浪費時間及成本,也要讓客戶了解正確問題及需求是必要的,這是在提供供應鏈相關服務我們要認知的。 ● 圖14:永續性或可持續發展(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圖15:聯合國宣布可持續發展17項目標(圖片來源 ╱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867)  ●圖16:塑膠瓶回收體系圖(範例) ●圖17:可持續發展產品或材料相關認證(圖片來源 ╱ 網路) 伍、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 主講人╱許茂元 由東興紙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茂元主講,東興紙品公司是美國Tension公司轉投資的公司,而美國Tension是一家擁有137年歷史及超過200個專利的信封公司,現在該公司已轉型為專業包裝及自動化服務公司,針對電商(eCommerce)及藥品業提供整合服務。東興紙品總經理許茂元,同時兼管紹興興德印刷包裝有限公司,這也是美國Tension轉投資公司之一,東興紙品現有65%的業務是外銷訂單,許茂元總經理藉論壇分享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經驗,熱心讓人感動。 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後,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進口關稅,以印刷類商品(HS 49類)現為7.5%,紙品類(HS 48類)現為25%,但對台灣、越南及泰國的進口關稅都是0%,因此比較2018至2022年美國紙及印刷進口資料分析;印刷類這5年內四國出口美國增長約17%,中國與台灣則成長約14%,而紙品類這四國出口到美國金額由2018年的111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97億美元,增長約78%,其中紙品類中國出口約178億美元,即使關稅被課25%,但出口額卻增77%,這就耐人尋味了。另外越南紙品類外銷增長172%,金額已超過台灣,泰國增長364%,而台灣卻衰退了12%,這更是讓人關注的一個問題。(見表18) 由各國外銷到美國產品細項分析,中國紙製包裝容器佔35%、其他紙製品佔21%、筆記簿佔10%、書籍佔約7%、標籤及其他印刷品各佔約6%;台灣則其他紙製品佔32%、紙製包裝容器佔18%、轉印紙佔13%、書籍佔約12%、標籤佔約10%;越南出口品項中,紙製包裝容器佔37%、其他紙製品佔24%、標籤佔約13%、商業紙品佔約8%;泰國出口項目中,紙製包裝容器佔約72%。而這些品項中,跟供應鏈有關的包裝印刷品,包含有紙製包裝容器、其他紙製品、標籤、其他印刷品,而這幾項約佔出口到美國印刷包裝品的69%,這也顯示國際供應鏈是印刷包裝品主要目標市場。(見圖19) 許茂元總經理也收集中國、台灣、越南、泰國印刷包裝品的生產成本分享給大家,其中紙張成本銅版紙越南最高,中國最低,但相差在10%以內,灰底銅版卡紙中國最低,台灣最高,但成本相差20%左右,白卡泰國價格最高,中國最低,價差30%,這價差有點意外(見表20)。分析薄紙及卡紙印工成本,長短版越南都較高,中國最低,台灣在短版印刷成本最高,長版還有競爭力(見表21)。模切成本台灣千車約600台幣(19.6美元),比中國華東價錢多約1倍;而就基本工資分析,台灣1人的工資在中國大陸可請2.5人、越南可請5人、泰國可請4人(見表22)。就各國的電費來比較,越南是台灣的70%,但問題是經常停電,必須準備發電機發電,成本就會增加很多,而中國及泰國的發電成本約是台灣的110%。(見表23) 由以上各項成本資料,來分析彩盒的競爭力,其中紙張成本佔約58%,糊盒加包裝成本約14%,印刷佔約11%,合計台灣總成本每個約0.12美元,而中國約0.08美元,越南約0.09美元,如果加上外銷美國關稅,中國的成本是0.10美元,台灣的成本還是偏高。但這些資料中主要問題在紙張成本,台灣白卡紙價格高於中國約50%,高過越南約30%,由於最近3個月內,中國白卡價格大幅波動(3個月價差30%),所以相關資訊的價格還是會有時間差,而真正的成本仍然有待再觀察。(見表24) 許茂元總經理再比較台灣及中國兩地Tension的印刷4色包裝袋成本,其中,紙張成本台灣貴30%,印刷台灣貴43%,內襯(Liner)紙一樣,其他台灣貴13%,結果變動成本台灣貴14%,製造費台灣低約42%,合計總成本台灣高約14%,但若美國扣25%關稅後,台灣成本反而低約8%。 許茂元也就東協各國與中國、台灣印刷包裝成本的差異提出看法,就工廠租金來言,以泰國每平米5.85美元最高,馬來西亞最低,約泰國的40%(2.35美元),北越、印尼約泰國的80%,台灣約86%;就直接人工工資,台灣最高每月約1,500美元,中國華南約794美元,北越及泰國約400美元,印尼最低約350美元。而就包裝材料價格,台灣及馬來西亞A級面紙每噸約820美元,但中國華南、越南、泰國等每噸約640美元,而芯紙台灣每噸約610美元,馬來西亞每噸約700美元,比較泰國的440美元、中國華南的470美元及越南的500美元還是偏高的,我們依這些項目成本來估算,外箱成本台灣每個約1.85美元,較中國高了約50%,較北越、印尼則高了約42%,較馬來西亞也高約32%,較泰國高了約24%。(見表25) 總結以上資料,台灣比較東協各國及中國地區,除了生活成本(人工及費用)較高外,印刷及加工成本也是偏高的,但最關鍵是材料成本偏高,尤其是包裝用的白紙版(Duplex Board)、面紙、芯紙等價格都高於其他區約20%,而材料又佔成品約50%左右,這是大家值得注意的問題。而白卡紙台灣大都進口的,我們覺得與國際行情差異不大,但因最近的市場價格波動快又大,所以台灣價格才會高過中國及越南,也有可能因時間差,各地的價格比較就失真了,這對評估長期各地區的成本也就會有差異。 ●圖19:中國、台灣、越南、泰國印刷包裝品出口美國結構圖(資料來源 ╱ 美國海關資料庫) 陸、雲端色管與印刷品質管控 主講人╱徐肇奕 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主講,他指出品牌可以是一種識別標誌、款式設計,或是其它能代表產品、服務或企業精神的象徵,而品牌的價值與形象是由市場與消費者感受所決定,產品品質會影響品牌價值,印刷品質亦是影響品牌價值與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品牌色是指將特定色彩或色彩組合融入商標、產品或包裝設計以凸顯品牌象徵。但國際品牌商,因產品多樣且替換率高,所配合的印刷供應商遍佈全球,品質需維持一致性與持續性,這就是供應鏈服務廠商間面臨的最大挑戰,而做好雲端色彩管理解決方案與印刷品質管控,也就成為供應鏈服務的重要競爭力之一。因此本主題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來分享這個專業議題,Idealliance Taiwan是針對色彩管理技術與印刷標準認證,為印刷與包裝廠業提供G7及BrandQ專家認證培訓與G7 Master印刷廠認可服務。 印刷品質問題中,以色彩差異(Color Variation)與色彩不一致(Color Non-uniformity)兩個問題最令印刷廠困擾,以國際品牌商管控印刷色彩品質方式為例,會以標準化方式統一管理,也就是整個印刷供應鏈,皆須共同遵循相同的印刷色彩與品質規範,而檢核標準會配備標準光源燈箱及色度量測器進行檢測。Covid-19以後,品牌商依印件規格與色彩標準參數,遠距監測供應商的印刷生產品質,並即時產生檢核報告,雲端色彩管理及品質監管變成為發展趨勢。 印刷色彩複製的挑戰包括精度(Repeatable/Precision)與準度(Predictable/Accuracy),準度講的校正及/色彩管理(CMS),是追求色彩表現的再現性與符合標準,這是1993年由八家公司共同創立的國際色彩聯盟(ICC)。其創立宗旨在推動跨平台且開放式的色彩管理系統,依影像設備色彩特性進行圖檔色彩轉換,以各設備色彩特性調整圖檔色相的RGB/CMYK數值,維持圖像在不同設備上的色彩表現相似度,一個經認定的印刷標準條件,其色彩特性(CIELab)被當作印刷複製的虛擬或數位色彩目標,這就是標準印刷色彩數據(Charterized Reference Printing Condition,縮寫CRPC),ISO/PAS 15339(2015)就在說明印刷標準色域。(見圖26、27)  印刷品質管控(PQM)就是在說明印刷精度,是追求色彩表現的穩定性與一致性,這就是要滿足品牌商的需求,不要影響產品識別度、品牌形象,以降低其品牌價值,減損收入與利潤,而造成品質問題的原因。來自人眼視覺評判色彩品質太直覺,缺乏客觀量化標準,標準色彩品檢程序及印件品質報告,所以如何建立正確的色管流程、遠端螢幕打樣、減少上機印刷及郵寄紙本打樣,以降低成本立量化明確的色彩品檢標準,採用自動化品檢與線上印件報告、提升良率域效率,這都是印刷品質管控願景,也是雲端色管及印刷品質管控未來發展的趨勢。(見圖28) 色彩管理與印刷標準化優勢,是能預先稽核印刷供應商能力、交貨前依規定執行印件檢核,可審視印刷供應商長期表現,這可依據業界標準與品牌商要求,執行印刷色彩品質檢測。 ●圖26:精度與準度的定義  ●圖27:裝置獨立的色彩轉換以管控色彩準度 ●圖28:印刷品質管控(PQM)就是在說明印刷精度,需追求色彩表現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供應鏈服務是重要目標市場 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主要讓印刷包裝企業了解到,供應鏈服務是國際印刷包裝品很重要的目標市場,同時也要讓印刷包裝業者了解到,產業環境對節能減碳、循環經濟及雲端服務的需求,以及提供給供應鏈服務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 其次,也更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如果能夠由國際供應鏈遷移過程中,也能夠掌握到取代中國印刷包裝品的外銷機會,10%就有約22億美元,這將是現今台灣印刷包裝品外銷額8億美元的2.75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產值將可大大增加約35%(財政部統計)或68%(經濟部統計),當然大家也要思考,中國一年可外銷220億美元的印刷包裝品,台灣為何不能?這真是值得大家關注及深思的大事。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數位應用
2023-06-28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由教育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2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未來進行式」,已於該年4月26日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未來進行式」,透過多位專家學者探討現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研討會上午為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下午則為三個教室所舉辦七場15篇論文發表。 數位科技 商機無限 科技與藝術於當今社會中的互動與融合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現象,科技快速發展於藝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引領藝術創作表現與體驗方式的不斷變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表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一直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藝術,探索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應用。此次研討會以「未來進行式」作為構想,邀集專家學者一同探索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商機與面臨的挑戰。 此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業界人士與專家學者,分享對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的見解與實踐經驗。分享議題圍繞著現今數位印刷科技、印刷產業之發展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由傳統轉型至數位生產情況與建議、插畫的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期待此會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學術與業界接軌,激發新思維與火花,推動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領域的持續發展。 五大專題 專業演講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由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東亞區資深事業計畫經理Yoshihiro Koga(古賀吉弘),以「數位印刷力-Print(印)出新未來」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楊炫叡。Yoshihiro Koga具有圖文傳播市場行銷的豐富經驗,原於FUJIFILM日本總部服務,支援新加坡總公司及上海分公司,負責全亞洲、大洋洲業務。現在任職於上海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統管台灣、香港、中國及韓國等國家的圖文傳播相關產品行銷、市場業務。其演講內容主要著重於針對數位印刷的潛力無限,是未來市場的趨勢主流,加上它具備有多重的優勢,進而能夠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數位轉型及數位印刷解決方案。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由RICOH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P營銷部全球營銷部Yuki Nakagawa(中川由貴),以「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 Trend(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陳昌郎。Yuki Nakagawa在RICOH集團擁有13年豐富的專業資歷,主要針對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分析,並說明傳統平版及數位印刷市場的消長及趨勢,同時對數位創新科技的商機、增值印刷之概念多有著墨。總結全球數位印刷產值及數量有逐步成長之態勢,而傳統平版印刷市場有漸漸式微的趨勢,最後她也建議廠商要提早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進而迎接嶄新的數位商機! (三)第三場專題演講╱由馬天尼公司區域銷售經理Inga Wiens(文音格)以「智能化數位裝訂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Inga Wiens對書籍裝訂技術和生產解決方案充滿熱情,其從2018年開始在Muller Martini AG公司工作,擔任銷售經理,負責台灣、中國和韓國地區業務。她指出全世界因應書本市場需求及趨向少量多樣,但傳統生產方式無論成本、耗損、人力、交貨期都漸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生產單位及市場這些問題,由瑞士馬天尼公司開始發展數位裝訂解決方案。除了設備、生產流程外,還有整體軟體方案來管理少量多樣的書本市場需求,她也分享一些歐洲書本生產公司從傳統轉型到數位生產的情況及建議。 (四)第四場專題演講╱由捷克知名插畫家、捷克麋鹿出版社發行人Tomas Rizek(湯瑪士‧瑞杰可)以「Reflection of Illustration」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Tomas Rizek出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是當代捷克知名畫家、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及出版商。其繪本作品多彩生動,筆觸時而細膩,時而豪放。曾繪製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格林童話》、《金髮女孩》等70餘本的童書插畫作品。更與台灣出版社合作出版多套童書,例如格林文化(Grimm Press)和世一文化出版社(ACME)。麋鹿出版社也出版他的最新中文作品,包括《泰雅勇士大歩向前》、《男孩與月亮》、《浴缸裡有鱷魚》等。他於演講中也介紹捷克多位各時代知名畫家、插畫家及其代表作品,同時對於插畫的創作靈感過程及發想多有描述,也真正呈現他作品背後的創作思維和技巧。 (五)第五場專題演講╱由十青版畫會第22任會長金炫辰(Kim Hyun-Jin)以「探索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金炫辰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把生活周遭的記憶,藉著版畫媒介來加以敘述。其演講內容主要介紹韓國版畫藝術,從1950年韓國現代版畫的黎明開始、到1960~1970年代及1980年代、最後1990年代至跨越21世紀的今日,版畫的媒材也從早期的木板畫、石版畫、絲網版,到現今的概念版畫、雷射切版、數位版畫、木版畫之矽膠翻模、黑鉛拓印、矽膠鑄造、單刷版畫及刮繪、紙版畫、木刻板及型版、橡膠版、銅版直刻裱貼、美柔汀等之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同時也介紹一些韓國傑出的版畫藝術創作。 15篇論文 最新發表 下午論文發表地點分別在教研大樓2樓202教室、6樓608教室、9樓901教室三個教室七場、共有15篇論文發表(見表1),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及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老師擔任主持人,分別為第一場曹聖豪助理教授、第二場楊炫叡副教授、第三場劉育君助理教授、第四場蘇文仲副教授、第五場蘇佩萱教授、第六場王俊人教授、第七場李國坤教授;並聘請各專業領域學者擔任評論人,第一場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李錫佳、第二場為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張妃滿、第三場為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主任劉立行、第四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魏裕昌、第五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主任陳又菁、第六場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主任邱啟明、第七場為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施令紅,同時也針對15篇論文之研究給予建議與講評。 此次研討會透過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提供現今數位印刷力印出新未來、數位印刷技術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之情況與建議、插畫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讓與會師生與貴賓獲得寶貴的經驗分享。下午的論文發表中則有來自多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論文發表,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學者提供建議與講評,對學生論文的完整度必能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整場研討會也在大家熱情參與下圓滿閉幕。
小森推出革命性印刷解決方案
包裝未來
2023-06-28

小森推出革命性印刷解決方案

第五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已於該年4月11~15日假東莞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時隔四年,在防疫鬆綁後的氣氛下舉行,吸引參展廠商和參觀者踴躍的參與。在溫暖潮濕的廣東春天氣候的推波助瀾之下,展覽會場人頭鑽動,十分熱鬧。 而位於會場3號展館中央的小森(Komori)展場,其以「Connected Automation(智慧互聯)」為參展主題,在展位上建構所有印刷工序以數位化來呈現的智慧型印刷廠。並以KP-Connect為核心,即時的連結在現場的平版印刷機和印後加工設備,展示一場生動、具臨場感、又可以大幅提升整廠生產力實機演示。 小森慶祝創立百週年首展 此次的展覽會是小森公司慶助100週年的首次展覽會,小森公司特別於展覽會場舉行一場慶祝活動,以感謝一直支持小森的客戶,以及將成為小森合作夥伴的各位來賓。小森公司邀請VIP客戶和多家媒體代表歡聚一堂,慶祝小森成立100週年媒體見面會。在慶祝會中,大家一起重溫了小森百年的輝煌歷史、各種豐碩的成果,以及展望未來的使命和願景。出席慶祝會的來賓與客戶也都給予小森溫暖的祝福與鼓勵,讓小森公司有更堅毅的決心,在傳承與創新中,再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新頁。 印刷業由於其發展歷史背景與專業性是由多道工序所組成。如今以自動化、節省人力、機器人等技術,各道工序的產能得以提升。但是,由於各道生產工序採用模擬式管理,導致每道工序各自為營,相互之間沒有連接的斷流狀態。藉由數位化技術把所有生產工序連接在一起,提高生產效率,讓成本管控透明化,有助於增加收益。藉由數位化轉型(DX)推動印刷廠實現生產改革,這就是小森提倡的「Connected Automation(智慧互聯)」理念。 以開放式KP-Connect為核心 小森以KP-Connect為核心,把MIS(執行資訊系統)、印前、印刷、印後的各類設備連接在一起,優化整個印刷工序,因而推出提升各類設備性能和實現產能最大化的解決方案。而KP-Connect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只要透過開放的API(應用程式設計發展介面),就可以與更多相關設備連接。其主要特徵,不僅能讓印刷公司從模擬工序管理升級為數位化工序管理,還可幫助印刷公司實現數位化轉型建構智慧型工廠的目標,其具備以下兩大特點: (一)透明化╱(1)不僅可連接小森製造的印刷機和加工設備,還能連接不同供應商的設備。(2)印刷廠所有作業工序的日報表都可以升級為數位化的表格。(3)所有工序都能利用調度程序進行工序管理,可以有效製定計劃掌控進度。(4)現場操作人員能夠知道上一道工序的進展情況,可以有效的做好準備工作。(5)透過雲端儀表板可以詳細的分析機器的生產狀況,有助於提升產能。(6)能夠靈活的與MIS共享印件的數據和結果的訊息。 (二)自動化╱(1)利用印刷規劃的數據,透過RIP製作印件的數據並完成RIP處理,可在需要時輸出印版。(2)在印刷機上按照最優化的順序自動設定印件數據,有助於減少操作人員工作量並提高產能。(3)搭配小森平版印刷機的Autopilot功能,可大幅提升產能。(4)透過相容的JDF格式,可以向裁紙機、折紙機發送印件數據並自動設定印件數據。 ●小森首次展出獨特尺寸的LITHRONE G44 advance六色44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  ●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優勢的LITHRONE GX40RP advance八色雙面張頁平版印刷機 提供多項印刷解決方案 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轉型是全球主要發展趨勢,在PRINT CHINA 2023展會上,小森把智慧型工廠搬到展會現場,以商業和包裝印刷為展示的主題,並以無縫接軌的方式把所有生產工序連接為一體進行現場實機展示,展現提高綜合生產效率的解決方案。另外也以各種不同方式,來滿足大中華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在小森的展位上安排5台印刷設備參展,分別有3台平版印刷機、1台折紙機、1台虛擬數位印刷機。在展覽會中輪流上演精彩實機演示,小森以KP-Connect為核心連接展覽現場的3台平版印機與印後加工的設備,對所有生產工作進行即時的管理。小森主要參展內容如下: 一、包裝印刷解決方案 小森在此次展會首次展出一種獨特尺寸的印刷機,就是44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LITHRONE G44 advance。這款機器的操作性與40英吋機型相似,但是拼版數量則優於40英吋機型,是一款在市場上深受關注的包裝印刷機。透過現場實機演示,小森公司介紹Smart Color(廣色域多原色印刷)技術,以CMYK加橙色、綠色6種顏色,無需換色即可重現五彩斑斕的特別色區域,可「大幅的縮短作業準備時間」、「減少材料浪費」、「提高效率」、「保護環境」等優勢。此外,搭配上光效果,在現場展示精美包裝樣品,其中有一張印樣採用40個顏色的智慧特別色,使用Smart Color在印刷時完全不需要更換油墨,整個作業轉換一氣呵成。 而LITHRONE G44 advance承襲advance系列的特徵,最大紙張尺寸可使用Semi-large尺寸,也就是840×1,150mm,可以承印生產效率高的包裝印刷。這款機器操作容易,操作性與B1(40英吋)機型相似,相較於大尺寸的機型,這款印刷操控更容易,可降低印刷廠的營運成本。LITHRONE G44 advance可以使用B系列尺寸紙張進行書籍產品的印刷,在中、小型消費型產品的包裝,可以大幅提升產能。 二、商業印刷解決方案 主要展出以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優勢的LITHRONE GX40RP advance印刷機,現在於全球各個市場都是熱門的機型,在此次展會期間,這款印刷機實機以油性油墨進行薄紙高速印刷,印製了3個印件,與會來賓親眼看見此款印刷機的高速印刷性能並以自動化裝置,實現快速的作業轉換。在現場搭配MBO高速折頁機與MBO Cobo-Stack碼垛機器人,展現印刷與印後折頁的完美配搭。另外,現場展示動畫集換卡的雙面印刷樣品,吸引了大批來賓駐足觀賞。 而LITHRONE GX40RP advance基於「智慧互聯」理念,可以根據工序間的相互搭配,強化並優化前一道工序發送來的訊息,進行資料預設,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有助於提高印刷工序的整體產能,投資報酬極高。其以單咬口方式,穩定的送紙設備的設計,確保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無論是薄紙還是厚紙都能達到極大的產能。紙邊無需留出空白的咬紙和送紙技術,可大幅的節省紙張成本。另外,這款印刷機不僅能印製個人化的產品或收藏品,還能用厚紙印製在全球各地頗受歡迎的遊戲交換卡等。用厚紙印刷時不容易出現刮傷,搭配使用各種自動化生產裝置,可以獲得更穩定的印刷品質與和更高的產能。 三、薄厚紙解決方案 另外,在小森南通(KNT)生產的LITHRONE A37機型,也在這次的展會中亮相。為了滿足厚紙印刷需求,現場展出的是能夠適應薄紙和厚紙印刷的升級版機型。在展場上,LITHRONE A37與KP-Connect搭配,以適合包裝印刷的厚紙進行實機展示。 因此無論次印製薄紙還是厚紙,LITHRONE A37機型都能承印高品質的印件。雖然這是一台結構緊湊的4色平版印刷機,但是可以兼顧薄、厚紙的印刷生產,相當適合中小型印刷廠及處於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轉型期的印刷廠擴展市場之需求。 四、展覽角 在平版印刷展區中,小森也展示專門為具有附加價值的高級包裝印刷而特別設計的特殊機器配置;在數位印刷的展區中,以影片虛擬模式進行「數位平版印刷」的巔峰之作Impremia NS40的展示,介紹海外1號機在雅昌文化集團中所展現的商業模式。此外,也透過影片展示B2尺寸Impremia IS29s的商業模式及最新數位印刷解決方案。 其次在智慧互聯的核心軟體KP-Connect的展區中,小森公司則以精英研討會的方式來介紹KP-Connect是如何發揮作用,推動印刷廠的數位化轉型。另外在展區中也介紹為實現SDGs(永續發展目標)小森所採取的多項措施,包括Komori-Kare服務、證券印刷業務、MBO摺紙機、觸屏線路凹印機(PE)等業務,小森集團開展的各項業務,並展示多張精美的印刷樣品。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www.komori.com ●現場展出的LITHRONE A37四色平版印刷機 ●新型印後加工設備、MBO Cobo-Stack碼垛機器人組成的高效生產線
香港貿發局七項展會精采落幕
包裝未來
2023-06-28

香港貿發局七項展會精采落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簡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時裝節(Fashion InStyle)、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香港國際授權展,總計共吸引來自逾130個國家及地區、近56,000名買家親臨參觀採購。當中非香港買家佔整體數量約六成,主要來自中國、東盟、台灣、美國、日本及韓國。同場舉行的亞洲授權業會議亦邀得近30名環球業內專家親臨現場,分享真知灼見。根據香港貿發局在展會期間進行的參展商及買家訪問顯示,大部份受訪者預期,業務和銷售將於半年至一年半內回復到疫情前水平。 這7個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時裝節、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於4月19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而香港國際授權展及亞洲授權業會議則於4月19至21日舉行。 ●展商Stratasys於香港時裝節「服飾科技及商貿服務」展示Polyjet 3D列印技術 首次七項大型活動同時舉行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創意和知識型經濟發展愈見蓬勃,更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貿發局首次在4月同場舉行七項時尚生活及授權的大型活動,將家品展和時裝節重新定位並命名為Home InStyle及Fashion InStyle,為國際買家帶來更多元化的創意產品。而授權展亦調整定位至涵蓋多個時尚生活範疇,為業界帶來更大協同效應,成功開拓更多跨領域商機。我們喜見不少展商能即場接獲訂單,成績令人鼓舞。她續指,香港作為推動區內創意及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樞紐,擁有背靠中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樑。有見此次的佳績,香港貿發局期望透過舉辦更多大型的國際展覽,其中包括9月的CENTRESTAGE及香港鐘錶展,進一步把握RCEP和東盟市場,以至全球所帶來商機,鞏固香港作為世界採購中心的角色。 本屆展覽成功吸引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包括來自東盟及歐美國家等地超過4,100家的參展商參與。展覽同時以「展覽+」(EXHIBITION+)線上線下模式舉行,透過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買賣雙方可以商談合作直至4月29日,總計香港貿發局已協助買賣雙方安排超過2,600場商貿會議。 展商及買家對前景感到樂觀 主辦大會同時也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展會期間訪問了約850名參展商及買家,有逾半受訪者(52%)認為,隨著各地檢疫措施放寬,商旅活動已全面恢復平常,將為銷售及營收帶來正面的影響。有近七成受訪者更認為業務和銷售將在半年至一年半內回復到疫情前水平。而大部分受訪買家表示香港(85%)及中國(60%)是他們參與展覽的首選之地。受訪者亦認為北歐、西歐(21%)及東盟國家(15%)將會是他們未來兩年所要開拓的目標銷售市場,對當地業務前景感到樂觀。 產品趨勢方面,家品展受訪者認為簡約設計(41%)的家品將會是該年市場的重點趨勢;而禮品展的受訪者則認為環保(61%)將大行其道。而最大增長潛力的家品分別為戶外、露營及園藝用品(24%)、環保產品(20%)、健康生活及保健用品(18%)及廚具及餐具(18%);禮品則為環保禮品(26%)、宣傳禮品及贈品(25%)及科技禮品(23%)。 ●香港禮品及贈品展與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該年首設「文創體驗區」  文創設計及創新科技成焦點  該年禮品展與家品展增設全新「文創體驗區」,帶來超過80個展商。中國展商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參與禮品展,該公司董事長謝燕華表示:新展區吸引尋找文化特色產品的買家,有助推廣公司的手工藝品。我們於展會接觸了香港及中國的買家,期望建立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而授權展則展出超過550個品牌及授權項目,包括藝術、文化、娛樂及設計等等。有多家授權商表示對展覽人流感到相當滿意,並成功簽訂合約。 創新科技也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香港時裝節「服飾科技及商貿服務」的香港展商Stratasys總監Guy Shirazi表示:公司首度參與展會,務求將先進的Polyjet 3D列印技術推廣至時裝業,透過展會增加產品曝光。我們在展會接洽來自香港、中國及印度的買家,他們對3D列印技術能夠直接於服裝、鞋履及奢侈配飾上印刷很感興趣。我們對業務前景充滿信心,此展會是擴展亞洲市場的絕佳平台。 合併展覽人流暢旺接單理想  義大利公司TVS spa自2005年起一直參與香港家品展,該公司經理Theo Tassias表示:公司於兩年前推出Eco-ok Induction全新系列商品,該系列是由回收鋁製成,並配有回收塑料手柄。疫情後參與實體展是向全球買家推廣這個環保系列的良機,能夠透過展覽尋找新的分銷商。我們已與多個不同地方的新買家建立聯繫,包括厄瓜多、印度、哈薩克、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越南等等。 來自波蘭的買家Pawel Kulig也成功於家品展接洽了來自中國、台灣、印度及韓國的全新供應商,並物色到6個來自中國的潛在合作夥伴。他表示:我對展商的水壺、玻璃製品及食物容器等產品相當感興趣,其訂單總額達到10萬至20萬美元。 六項展會首次同場舉行,為買家提供一站式採購平台。來自義大利買家Enrico Bassani表示:在香港時裝節接洽多家香港及中國的新供應商,將採購他們的珠寶鐘錶產品;亦於印刷及包裝展認識多家包裝供應商,預計訂單總額達30萬歐元。另外一個英國買家Zahoor A Qurashi亦到訪印刷及包裝展,物色到10家中國展商,預計會向數家新供應商採購不同款式的食物盒,其訂單總額高達25萬美元。相關訊息請洽官網 https://www.hktdc.com/ 。 ●展覽期間,大會舉行多場專題研討會及論壇
台灣富士軟片為影像品質升級
數位應用
2023-06-28

台灣富士軟片為影像品質升級

致力為全球客戶持續提供創新服務,並透過數位轉型(DX)有效運用資訊和知識,以打造創新且高效能商業營運的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於該年5月8日發表全新Revoria Press EC1100及Revoria Press SC180彩色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其以強化的色彩管理解決方案,滿足量產型商業印刷業者、企業自用印刷在四色印刷生產力與高品質影像(2,400×2,400dpi)需求,新款機種的推出也使得Revoria產品線更加完整到位,以服務各類市場的廣泛需求。 新品展示會北中南開跑 而為了提供合作夥伴及客戶能夠快速了解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兩款新設備的功能特色,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特別於5月16日假台北展示中心舉行首場新品巡迴展示會,後續並在台南站、高雄站、台中站及桃園站等地相繼接棒演出。展示會內容以綜觀視角帶領客戶清楚掌握、感受印刷的脈動,隆重將新品詳盡的三大特色娓娓道來,最終實際示範Revoria Press SC180的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功能如何完美重現色彩,以及螢幕軟打樣可以在螢幕上就看清楚印刷品的廬山真面目,同時也讓出席的參觀者親自體會Revoria新成員的獨家魅力,並現場體驗該設備的強大功能。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以完整的數位轉型軟硬體,協助印刷業者改善作業流程與品質的一站式服務,以提升營運效能。Revoria Press新品EC1100及SC180兩種機種可分別針對商業印刷與企業自用印刷市場即需即印需求,並以高達100ppm、80ppm的印刷速度、廣泛紙材應用,配備多功能後製作模組,進而提升印刷的生產力與效率。 ● (左)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於日前發表全新的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彩色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  ● (右) 兩款設備擁有完美的色彩重現,可套用描述檔比對原始檔 ●(左)透過優質數位打樣,從螢幕上就可直接看見輸出顏色  ●(右)具有AI影像優化系統,可針對RGB影像自動多張調整 全新一代設備功能獨具 全新推出的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量產型數位印刷機,兩款新一代設備皆具多功能,擁有廣泛的紙材應用從52gsm到400gsm、尺寸大小從98×148mm到330×1,200mm長尺寸皆可輕鬆印刷,亦搭配全新的色管流程,使影像品質更為提升且維持印刷色彩的穩定度。 一、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螢幕精準重現印刷色彩 Revoria Press EC1100及Revoria Press SC180配備全新開發的色彩管理系統「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透過螢幕精準調整色彩、產出匹配的印刷成品顏色。 二、掃描既有印刷品,重製精確文件色彩 Revoria Press SC180可掃描同一設備或其他印刷設備的印刷品,再次產出色彩一致的成品。無論既有印刷品使用何種印刷技術,能降低不同機種間因設定產生的誤差,達到一致的色彩表現、減少紙張放損成本,讓印刷過程流暢執行。 三、AI影像優化系統 AI(人工智慧)能自動檢查相片的場景並校正,自動調整影像黯淡、過曝、背光等問題,以及校正膚色及天空的藍色調等。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為協助客戶維持事業營運,首先導入「遠端連線服務」提供回應式網頁協助,協助客戶配備功能更好、穩定性更高的設備、更高效率的系統運作及生產力,以及自動化的廠房環境。 四、Revoria Press更多特色功能 (一)全新機種同步增添伺服器、多樣後製作功能╱Revoria Flow列印伺服器的檔案解譯(RIP)效能支援1,200dpi、10位元色階,以生產高品質影像。壓摺線、騎馬釘、三邊裁切及方形壓書背等多樣裝訂設備應用,以滿足各式印刷品製作需求。 (二)Revoria Press EC1100自動化校正╱內建感應器能自動化校正色彩及進行紙張正反面對位校正。 (三)Revoria Press SC180智慧影像調整╱具備智慧型影像調整工具(Simple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英文簡稱SIQA),包括掃描校正圖表以自動校正影像品質,以及對位標記、偏移色彩校正。 (四)吸氣式送紙系統╱大幅度改善各種紙材如易產生紙屑的紙張、預印紙、紋路紙、塗佈紙的送紙表現,完成穩定且高速的送紙,紙張種類由低磅數至較重磅數、小尺寸至98×148mm~330×1,200mm長尺寸列印皆能輕鬆完成列印作業。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 02-27319099 http://www.fujifilm.com/fbtw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包裝未來
2023-06-28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受到現今數位化及消費模式的改變,包裝產業市場在近幾年持續擴大,整體成長率約有10%以上。鑑於越來越多的農業品牌關注環保和永續發展,由台灣包裝設計協會(TPDA)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攜手合作主辦,食力傳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印研中心等單位協辦,特別於該年4月8日~10日一連3天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盛大舉辦「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展覽。該展以農產、特色伴手禮為主題並結合TPDA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共同聯展,除了展出台灣各縣市傑出設計農產品包裝外,並集結日本、泰國及上海等地設計優秀作品一起展出,藉此讓各界看到台灣包裝的能量與未來。 包裝設計永續環保議題正夯 「寶島包裝節」可說是台灣少見辦理的農特產伴手禮包裝特展,透過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的動員,共匯集上百件以農產品包裝為主的TPDA會員精彩作品。同時展會為提升國際視野,也特別邀請日本包裝設計協會(JPDA)、中國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SPTD)、泰國包裝設計協會(ThaiPDA),展出當地特色包裝作品,以設計進行文化交流。看看設計師如何以農產包裝、伴手禮,詮釋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讓參觀者欣賞精美包裝的農產品,感受台灣美麗的風土民情。 此次「寶島包裝節」展覽聚焦四大主題,分別以「國際設計作品交流」、「農特產伴手設計作品」、「永續包材及公益設計作品」及「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為題,帶領參觀者一窺農產包裝,推廣展示包裝設計運用。同時TPDA也將報名參展的包裝產品分成特色伴手禮、農產品包裝組、環保包裝組等三種,並特別籌組評選小組針對各組別選出前三名表揚,以提升報名展品的質量及鼓勵參與優秀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包裝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的展架搭建成台灣寶島外貌,展出具在地性、文化性及原創性的作品,除了台灣近百件包裝作品外,更有近30件跨國來自日本、泰國及上海作品,例如泰國著名的稻米產區「Thung Kula Ronghai」,其優質的稻米生產享譽全球,在包裝設計方面使用稻穀為原料的設計包裝,穀殼是脫殼過程中產生的天然廢物,包裝採用模壓成型,盒子裡面裝的是米袋,使用後包裝盒可以當面紙盒使用,實用與環保兼顧。 同時為了推動環保公益,TPDA特別號召八名設計師採用永續包材100%環保再生紙,為「中華民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公益設計咖啡禮盒包裝並於現場展出。金點新秀設計獎為新秀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頂級獎項,會場也設置特別獎展區,其中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視傳設計系的設計作品「山田倡議」,以台灣水梯田樣貌,傳達農業社會最具魅力的象徵,呼應全球農業生態多樣性倡議。為增添活動趣味性,身為TPDA成員的宏吉盒藝公司,也利用回收紙材製成1,200個方盒拼圖造型牆來與民眾互動。 聚集全台最精彩農產包裝展 而於4月8日當天中午舉辦的開幕剪綵儀式,透過象徵永續的紙材作為禮盒,並邀請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陳正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周子良、微熱山丘執行長施宏漳等貴賓上台,以打開禮物的方式開啟本次的主題寶島包裝,藉此揭開展覽活動的序幕。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致詞時表示,「寶島包裝節」為新北市第一次以農產品為主軸辦理的包裝設計展覽,詮釋台灣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同時透過包裝表現產品價值,導入永續包材概念。除了有跨國作品聯合展出,也匯集全台農特產伴手禮包裝,連外島都有,現場同步邀請並展出本市青農、農產業者優秀包裝作品,鼓勵提升台灣整體包裝素質及農產業者競爭力。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也表示,希望藉由「寶島包裝節」的展出,讓大家了解到包裝對品牌及行銷的重要性,其中蘊含永續包材的概念,讓包材走向更環保、更友善環境的包裝方式。因此本次展覽還舉辦包裝論壇講座,由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作為引言,食力傳媒副總編輯暨品牌總監林玉婷、呈曜包裝事業公司總經理許呈湧、脈致公司創辦人劉大正與專業的包裝設計師、產業品牌代表進行分享和交流,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包裝設計在產業的永續方式和發展趨勢,進而了解農業包裝設計的魅力,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 ●特色伴手禮第一名:員林仙草甘茶東瀛行旅系列禮盒╱麥傑廣告陳進東 ●農產品包裝組第一名:天喜洄瀾杉林溪茶葉禮盒╱元創力品牌包裝設計公司林岳庭 ●環保包裝組第一名:臻品植萃新希望種子禮盒╱優勢品牌包裝蔡建國 愛及永續為主題的會員大會 另外為了配合「寶島包裝節」的盛大開展,台灣包裝設計協會也特別於4月8日晚上假新北市「彭園新板館」舉辦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此次活動的主軸係以「愛&永續」為主題,意味著TPDA不僅在包裝包材上的永續,更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活動的舉辦,讓大家的情誼與對這份土地的愛能永續循環下去。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回顧2022年度至今,該會陸續開辦「包給力講堂」、「包給力學堂」,並延續到「寶島包裝節」大展,她非常感謝理監事及會員的支持及相挺,籌備許久的課程及活動帶給大家滿滿的知識和學習,看見大家帶回一點收穫,也有因為課程而加入該會的夥伴,新年度也請大家繼續支持。 會員大會活動當天,還有來自全國各地設計友會貴賓代表出席,除了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暨執行長林采霖等兩位該會顧問外,還包括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再暨秘書長林裿晅、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陳昭岑、台中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陳誼康等人。 當天活動出席者都滿載而歸,李銘鈺理事長特別感謝第八屆理監事及會員心意,包括李銘鈺理事長提供的經典台灣茶禮盒、林岳庭中區副理事長提供的仙園餐廰擂茶拿鐵、劉虹枝南區副理事長提供的有機杭菊茶包禮盒及東山咖啡禮盒和龍眼乾、袁世文輔導理事長提供的啡嚐嘉義VIP禮盒、黃國洲榮譽理事長提供的梅餅及梅片、李哲佑理事提供的特選濾掛咖啡、陳進東理事提供的員林食品百年仙草有機仙草甘茶、李宛玲理事提供的精裝首飾收納雙層、曹仲標會員提供的有聊笑花生、陳奐達會員提供的iif香氛酒精噴、姚漢婷會員提供的金銳商標神來一筆、周家宜會員提供的插畫家林小杯筆記簿、高培偉會員提供的鳥時代IP磁鐵等等,在在都展現該會的良好情誼及人情味,整個活動就在大家一片的熱情聲中圓滿落幕。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 04-22268899 http;//www.tpda.com.tw
因果年度主題展暨新星獎表揚
設計創意
2023-06-28

因果年度主題展暨新星獎表揚

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TPDA)所舉辦之「因果(Cause&Effect)年度會員主題展」,已於該年3月17~19日假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盛大開幕及為期三天的展出。這個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每年舉辦的年度會員主題展,結合2022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得獎作品,以創意兼技法多樣化的海報展出帶動設計師、學生以及民眾之間的交流。開展首日並舉辦第八屆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頒獎典禮,會後也於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進行該會第12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整個活動吸引眾多來賓及會員們熱情與會。 ●因果2022年度會員主題展暨台灣海報新星獎雙封面專刊 年度會員展暨新星獎聯展 此次年度會員展與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競賽的共同主題為「因果(Cause&Effect)」,其所指的是一系列因素(因)和一個現象(果)之間的關係。原因和現象常和變化或事件相關,還包括客體、過程、性質、變量、事實、狀況等。該展覽所展出的邀請海報作品有18位TPDA會員設計師,以及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中脫穎而出的獲獎作品共計87件,展現他們對於本屆海報新星獎主題「因果」的獨特見解和風格。 在3月17日開幕典禮當天出席貴賓雲集,其中包含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營運董事何清輝、游明龍設計公司藝術總監游明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蔡進興、藍本設計顧問執行長吳介民、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技教授林宏澤、堯舜設計公司創辦人姚韋禎、陸合創意國際公司創意總監陳信亨、胡是創作公司創意長胡發祥、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張盛權、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黃文宗、本質設計顧問公司創意總監陳信宇、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劉冠辰、實踐大學服飾經營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張芳榜、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張家銘等人共襄盛舉蒞臨,現場氣氛歡樂活絡。 TPDA理事長吳介民開幕致詞表示:相信此場展覽將繼續為觀眾與新世代學生們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欣賞因與果之相互關係,透過巧妙的視覺文字設計表達主題,並且展出海報的多樣性和創意性。開幕及頒獎活動結束後,該會並於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進行TPDA第12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同時邀請會員一同交流餐敘,進行內務事項的宣布及議題討論與修改,此次活動就在歡樂用餐中劃下完美句點。 ●(左)因果與輪迴╱林宏澤  ●(右)Cause and Effect╱吳介民 ●(左)因和果╱胡發祥  ●(右)六因五果╱林家再 ●(左)後果源於自己的觀點╱陳信亨  ●(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張盛權 台灣海報新星獎頒獎表揚 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主辦,為提升台灣學生海報設計之能力,自2008年起推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海報新星獎(Taiwan Postar Award)」,以該會當年的年度會員主題展,結合學生組的海報設計競賽,帶動設計師與學生間的交流。2018年為了促進設計視野及國際化,將徵件對象擴大為國際學生徵件,重新定位為「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提供學生展現設計創意的舞台。 2022年第八屆台灣海報新星獎頒獎典禮已於該年3日17日假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盛大舉行,本屆共有51所院校參與,經過四個月的徵件時間,總計共收到672件參賽作品,入圍初審總件數169件,經過數十位知名設計師初審、決審,共評選出金銀銅合計6件、評審特別獎4件、優勝11件、優選41件,競爭可說相當激烈! 本屆海報新星獎主題為「因果(Cause&Effect)」,競賽初審由itisDesign意致設計策略創意總監林昂毅、Hufax Arts胡是創作胡發祥、堯舜設計公司創辦人姚韋禎、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張盛權、陸合創意國際公司創意總監陳信亨、東方設計大學助理教授洪世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副教授吳仁評、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林孟潔、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陳政昌、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黃文宗、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主任胡毓賢、本質設計顧問公司創意總監陳信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兼文創中心主任邱文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劉冠辰、實踐大學服飾經營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張芳榜、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技教授林宏澤、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專技助理教授連佳惠、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張家銘等18位設計師擔任。 決審評審也特別邀請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何清輝營運董事、游明龍設計公司藝術總監游明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台灣海報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蔡進興、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等五位知名設計師,以國際視野評比出優秀傑出的海報創作。 ●(左)金獎:垃圾╱蔡筑寧(景文科技大學)  ●(中)銀獎:Self-Harm系列╱塗芷妤(亞洲大學)  ●(右)銀獎:利益的代價系列╱何開杰(亞洲大學) 以國際視野評選優秀創作 對於本次競賽主題,評審長何清輝也表示此次主題比上一屆的「再生」難度高上許多。這時在視覺表現上,無論直白陳述、抽象暗諷、因果對比,甚而前衛、動感十足的印象派衝撞而傳遞強度,加上「視覺功力」與「文案能力」就顯現它的重要性,此外「切題性」讓評審瞬間抓到了「我知道你在說什麼!」,表達技巧能快速讓人理解其中含意的作品就能脫穎而出。 此次競賽經過評審們多次討論,最終在672件參賽作品中,順利評選出金獎一名,由景文科技大學蔡筑寧以「垃圾」作品奪得,並榮獲三萬元獎金;銀獎兩名,分別由亞洲大學何開杰「利益的代價」、亞洲大學塗芷妤「Self-Harm」作品獲得;銅獎三名,分別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林彥伶「互利共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柏因「種瓜得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文郁「I Want To Live」作品獲得,並頒發獎狀及獎金。 本文除了刊出18件年度會員作品外,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僅刊錄金銀銅獎、評審特別獎及優勝共計21件作品,提供讀者參考應用。主辦單位也歡迎全國教學單位預約校園巡迴展出,預約請聯繫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秘書陳小姐02-23770102。「因果」主題創作專刊,除了收錄新星獎238件得獎作品及入圍作品外,同時也針對該會會員邀請徵件,作品數量豐富,可說是值得珍藏的一本設計寶典。專刊價格現在優惠500元,運費一本65元,意者請洽E-mail:tpdataiwan.poster@gmail.com。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一)
設計創意
2024-05-10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一)

啟蒙:臺灣設計的播種者 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於1637年《談談方法》和1644年《哲學原理》提出「我思故我在」,繼而與荷蘭哲學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de Sprinoza,1632~1677年)、德國哲學家哥特佛萊德.威廉.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三位哲學家為理性主義建立起高度系統化的哲學流派,對於西方思想以及全球現代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關於「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Movement)」,其又稱作為「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這是專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在歐洲所發生的哲學思潮及文化運動,「啟蒙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觀念、思潮、知識及媒體傳播方面的「啟蒙」,開啟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而最終對於人類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地,臺灣的設計發展並非憑空誕生,而是經由歷史長期發展演變而成,其中必然有思想啟蒙、觀念播種、知識傳播、培育人才、技術革新、引領創新的設計前輩先賢,他們分別在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扮演起台灣設計的「啟蒙者(Enlightener of Ideas)」角色,「啟蒙者」就如同在夜闇混沌未明時期的啟明之星,抑或是點燈指引前行的領航員,成為引領後來台灣的設計發展至關重要的代表人物。(見圖1) ●圖1:吉田初三郎為臺灣銀行繪製四幅聯屏「臺灣全島鳥瞰圖」 生根:臺灣設計的深耕者 美國開國元勳湯姆斯.傑佛遜:「我們是屬於農夫的世代,為了要讓下一代當律師,讓下下一代當詩人」。這段話闡述若是每一代人都願意捲起褲管、彎下腰去扮演播種者的農夫世代,就能夠培育出讓下一代得以在具有法律規範、社會制度之下安全無虞地快樂生活,進而能夠讓夠下下一代過著享有詩人般優雅品味的生活。人生需要一代一代不斷地提升向上,方能開墾沃土、開創制度、開心生活;設計當然也是需要歷經一代一代的接力傳承,才能將設計從為人服務的工作「職業」,轉為令人讚賞的技術「專業」,最後提升為讓人景仰的終生「志業」,就是有著前輩先賢扮演起「啟蒙者」與「播種者」,他們持續終生職志在深耕設計讓台灣設計生根設計,最終形塑出屬於台灣的設計文化。 回顧過去台灣設計研究是根據既有的「史料」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擁有多少「史料」成為設計研究的關鍵因素;雖然「史料」有實體文物,也有圖書文獻、影像圖檔,或是網路資訊、電子檔案所得;由於受制於有限問世的實體文物,因此往往未能看見實體的設計史料,所以對於該項作品作者、年份、尺寸、材料、印刷工藝比較難有明確的依據與準確的判斷,致使台灣設計研究相對於美術研究就處於貧瘠與匱乏的窘境;因此探究台灣設計研究就需要更多人挖掘、整理、爬梳出更多的台灣設計史料,也才能厚植未來台灣設計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所幸在2020年由楊夏蕙、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等人不計血本、投注多年的心力,集結多位台灣設計界專家學者共同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的套書,皇皇兩大巨冊詳細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歷程的珍貴史料,成為未來台灣視覺設計研究的基石;另外林磐聳、王行恭、林文彥、姚村雄、李新富五位策展顧問為高雄楠梓區的創價美術館策畫「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總計向154個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學館、大學及設計家、蒐藏家或家屬商借了兩千餘件實體設計史料、文物、文獻,完整呈現臺灣百年美術設計風貌,加上展期從2023年6月3日至12月10日有將近半年之久,可謂是台灣設計界最完整的展覽;同時本項展覽其中特別規劃有「啟蒙」單元,就是高舉臺灣前輩先賢扮演著設計「啟蒙者」與「播種者」群像。(見圖2、3) ●圖2:大計文化出版《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圖3:創價美術館舉辦「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 素描:臺灣設計的啟蒙者 回顧台灣歷經百餘年來的設計發展而有今日的成果,這與1895~1945年日本在台灣五十年經營治理所需,日本人引進明治維新從歐洲學習的現代設計方法與技術藝術息息相關;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政令宣導、產業推廣、觀光旅遊、教育出版、文化圖書、戰爭運動等,經由藝術家透過美術設計與印刷形式進行推廣宣傳;因此1895~1945年日治時期可謂是台灣設計的啟蒙時期,其中有關於台灣設計的「啟蒙者(Enlightener of Ideas)」,他們藉由政治宣傳、觀光旅行、商業推廣、美術創作、藝術教育等不同的面向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啟了台灣設計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大約可以區分為:(一)日治時期日本及台灣藝術家對於台灣的設計啟蒙、(二)二戰之後外國設計師前來台灣的設計啟發、(三)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深根台灣的設計播種等三種類型。 一、日治時期日本及台灣藝術家對於台灣的設計啟蒙 石川欽一郎(Ishikawa Kinchiro,1871~1945年)1907年以臺灣總督府陸軍部翻譯官身分來台,擔任台北師範學校圖畫科教師,在台期間積極推動水彩畫,著作有《山紫水明》、《洋畫印象錄》等,受其教導的學生有倪蔣懷、陳澄波、李梅樹、陳植棋、李石樵等人,培育台灣學生留學日本習藝之後,成為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中堅分子,石川欽一郎可謂是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啟蒙者。另外1927年他與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提議舉辦「臺灣美術展覽會(台展)」,並為臺灣總督府始政第二十九回設計繪葉書及戳章;尤其是1921年他為《謠曲界》設計封面,這是過去臺灣設計界較為少見的設計作品,得以彌補過往對於川欽一郎在美術設計的史料。(見圖4) 石川寅治(Ishikawa Toraji,1875~1964年)活躍於明治、大正時期的西畫家與版畫家,1910~1920年代多次訪台繪製台灣風景、風土民情、原住民,印製成版畫及繪葉書,石川寅治繪製了多幅高雄港的繪葉書。1920年臺灣總督府委託他為新完工的總督府會議室繪製了「日出」、「夕陽」,但是毀於二次大戰空襲;1923年臺灣總督府委託他繪製明治28年(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部隊進入台北城的《臺灣鎮定》壁畫,並且印製繪葉書,他繪製1925年「始政第三十回紀念」繪葉書,其中有蕃薯寮(今高雄旗山)旅運交通圖、基隆港兩圖,蕃薯寮有多人抬轎、挑擔經過飛簷紅牆的廟宇建築,並有參天大樹是為台灣早期鄉間所常見的景象。(見圖5) ●圖4:石川欽一郎設計「始政第29回紀念繪葉書」 ●圖5:石川寅治繪製「始政第30回紀念繪葉書」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年)是「大正ロマンス(大正浪漫)」形塑新的時代美學代表者,他有著獨具魅力的「夢二美人畫」,引領當年女性流行時尚而成為時代的寵兒,竹久夢二也透過各種印刷出版品影響了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設計的發展。1933年10月竹久夢二來台於臺北醫專(今台大醫學院)講堂演講, 11月3日至5日於台北警察會館(今南陽街15號)舉辦「竹久夢二作品展覽會」,總計展出50幅作品;現存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的《竹久夢二作品展覽》的作品目錄,紀錄當時展出的作品題名,也是截至目前唯一見證竹久夢二來台展覽的史料;封面的主視覺是以單手張開五指伸直,掌中有隻單眼的圖像,此與1922年日本橋春陽堂發行的《日本童謠集》扉頁、1970年夢二會、每日新聞社主辦展覽的《竹久夢二展》專輯封面都是單手隻眼圖像,而上面文字為古拉丁字母「YVME ART STVDIO」,是為「夢藝術工作室」,可見作為其個人獨特的識別符號。(見圖6) 吉田初三郎(Yoshida Hatsusaburo,1884~1955年)活躍於大正、昭和時期的鳥瞰圖繪師,1914年繪製《京阪電車御案內》獲得皇太子的讚賞;因應大正至昭和時期,日本觀光熱潮興起,吉田設立「大正名所圖繪社」承接鐵道、巴士、商船、觀光旅遊委託繪製各地名所,繪製全國各地風景名所鳥瞰圖而有「大正廣重」美譽。1935年他受邀為始政四十年臺灣博覽會繪製《始政四十年紀念臺北市鳥瞰圖》,1935年他接受《臺灣日日新報》邀約繪製「臺灣八景」,分別是基隆旭岡、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壽山、鵝鑾鼻、太魯閣加上「雙絕」臺灣神社、新高山總共10幅繪葉書;1937年他為臺灣銀行繪製四幅聯屏「臺灣全島鳥瞰圖」,他為臺灣留下美好的影像並且推動臺灣觀光居功厥偉。(見圖7) 鹽月桃甫(Shiotsuki Toho,1885~1954年)1922年來台擔任臺北州州立第一中學、臺北高校美術教師,他是引進油畫進入台灣美術的第一人,並與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人向臺灣總督府發起設置「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並擔任1927~1936年「臺展」十屆、1938~1944年「府展」六屆的評審委員,總計長達16回之久,可說是推動臺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人物。1923年他為佐山融吉、大西吉壽共著《生蕃傳說集》、1937年中西井之助著《臺灣見聞錄》開啟以臺灣原住民圖像的創作;尤其是他為臺北高等學校《翔風》設計了多期封面,其中第八號《翔風》與他1948年返回日本為中村地平著《太陽の眼》,明顯感受其對於臺灣原住民圖像不能忘懷的喜好。1931年他接受臺灣總督府通信部委託創作的台灣名勝紀念戳共計33枚,並於1932年1月開始啟用的蓋戳集印,這些具有個人風格的圖像,都是臺灣設計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史實與珍貴史料,鹽月桃甫是1895~1945年日治時期臺灣近代設計的啟蒙時期重要的推手。(見圖8) ●圖6:1933年竹久夢二來台舉辦「竹久夢二作品展覽」目錄 ●圖7:吉田初三郎繪製「雙絕臺灣八景」明信片封套 ●圖8:鹽月桃甫臺北高等學校《翔風》第八號封面設計 中川一政(Nakagawa Kazumasa,1893~1991年)是日本藝壇的知名畫家,毫不避諱自己從事裝幀設計,甚至出版《中川一政插畫》、《中川一政裝釘》用以明志,完整記錄與見證其從事設計的信念;1937年7月他應「春陽會」同好楊三郎邀請來台交流;1938年他所出版的隨筆集《顏を洗ふ》,書中描寫旅台所見所聞極為具體深刻,並配有淡水觀音山、林本源邸園、永樂座劇中角色等插圖;中川一政多次與曾就讀在臺北高校編輯《翔風》的小說家中村地平的《臺灣小說集》、《長耳國漂流記》、《あをば若葉》、《船出の心》、《戰死した兄》等著作設計封面,進而與台灣文化緊密連結;其作品特色是以簡筆手繪,而標題、作者名、出版社都以書寫形式;他是在臺灣設計史上被遺忘的設計師,更是台灣設計拼圖不可或缺的星圖。(見圖9) 顏水龍(1903~1997年)生於台南,1922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1930年赴法國習藝; 1933年任職於大阪「株式會社壽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齒磨即牙粉)廣告設計,其以簡潔筆法繪製插圖並搭配簡短的廣告標語,他也是臺灣第一位專業廣告人。1933~1944年間,顏水龍接受臺灣總督府之聘返回臺灣推廣工藝美術,1940年在臺南州學甲鄉北門地區創立「南亞工藝社」。1934年顏水龍與楊三郎、廖繼春、李石樵等人創立「台陽美術協會」;1951年顏水龍受聘擔任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技術顧問,專責輔導臺灣手工藝之發展,並且著作出版《臺灣工藝》。著名的臺中太陽堂餅店標誌、食品包裝與室內設計皆出自於顏水龍之手。(見圖10) 立石鐵臣(Tetsuomi Tateshi,1905~1980年),1905年出生於台灣的「灣生」畫家,他與池田敏雄、西川滿、宮田彌太郎合作進行大量的書籍設計,藉此來紀錄臺灣風土民情、年節歲時、民間傳說、宗教習俗等。其中又以1941~1945年立石鐵臣為《民俗臺灣》所設計的封面、插圖、刊頭與「民俗圖繪」專欄俱已成為台灣美術設計發展的經典圖像,可說是促進台灣近代設計發展的播種者;立石鐵臣在返回日本所繪製的《台灣畫冊》多次聲聲呼喚「吾愛台灣!」,處處展現這位「灣生」對於台灣的濃情厚意。1944年他為須藤利一著《南島覺書》的封面設計,僅以素雅的字體展現完全不同於過去大家熟悉其民俗圖繪或版畫形式的設計風格。(見圖11)   ●圖9:中川一政為中村地平著《臺灣小說集》封面設計 ●圖10:顏水龍將任職日本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作品整理集結出版  ●圖11:立石鐵臣將在台經歷重新繪製《台灣畫冊》 宮田彌太郎(Miyata Yataro,1906~1968年)兩歲時舉家渡海來台,1926年返回日本川端畫學校習畫,1929年回台後任職於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負責繪製教科書插圖,同時邀請鹽月桃甫參與繪製;台展至府展總計16回的臺灣官辦美術展覽會,宮田彌太郎每一屆都有作品入選展出。1922年宮田彌太郎就讀台北商工學校(今開南中學)與台北州立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的西川滿結識合編《櫻草》,兩人志同道合、相知相惜,他說自己是糕餅店師傅,而西川滿則是指定糕餅樣式的客人,他即是將西川滿構想加以實踐者;他為西川滿創作了首張藏書票,另外他的創作生涯最後絕筆作品的原始雕版贈送給潘元石珍藏,成為台日藝術交流的最佳見證。(見圖12) 林玉山(1907~2004年)生於嘉義,本名英貴,1926年就讀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林玉山與郭雪湖、陳進入選,而有「台展三少年」美譽;2015年〈蓮池〉作品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成為臺灣第一件創作於二十世紀被指定為國寶的畫作。1936年林玉山繪製嘉義郡蔗作改良品評會的〈改良蔗作二十五萬斤〉成為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的經典圖像;1938年時為《臺灣新民報》、《風月報》連載小說繪製插圖;1943年中島孤島著《改訂西遊記》,林之助裝幀、林玉山插畫,難得由兩大巨匠聯手合作的美術設計史料;另外,1945年他為《新風》雜誌所繪製的封面,展現迎接光復的喜悅。(見圖13) 西川滿(Nishikawa Mitsuru,1908~1999年)三歲時跟隨著父親派往臺灣,就讀台北州立第一中學而受教於鹽月桃甫,1927~1933年期間返回日本就讀早稻田文學部法文科,總計在台灣度過三十餘年,任職於《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創立媽祖書房《媽祖》雜誌創刊,1935年出版首部詩集《媽祖祭》,1939年《華麗島》詩刊創刊,1940年《文藝臺灣》文學刊物創刊;1937年東京日日新報、日本出版協會、印刷協會主辦第四屆詩集賞頒發西川滿「詩集功勞賞」;西川滿與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合作多本著作,他所經手的出版品經常採用限定版,甚至同一本書也有兩種不同限定版本,並且採用臺灣傳統版印、紙錢、符咒等作為書籍裝幀特色。(見圖14) ●圖12:宮田彌太郎與立石鐵臣為西川滿編《臺灣繪本》封面及內頁插畫  ●圖13:林玉山繪製嘉義郡蔗作改良品評會的〈改良蔗作二十五萬斤〉海報 ●圖14:西川滿創立媽祖書房《媽祖》雜誌創刊、西川滿編輯出版《亞片》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設計創意
2024-05-10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二、二戰之後外國設計師前來台灣的設計啟發 小池新二(Koike Shinji,1901~1981年)1927年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美術史學科畢業,1942年出版《汎美計畫》提倡生活美學,1951年於千葉大學工學部創設工業意匠科,1956年擔任日本生產性本部第一回美國工業設計視察團團長,考察美國GE、RCA等企業及設計學校。1962年小池新二接受CPTC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總經理高禩瑾邀請來台考察及演講,並且委託小池新二研擬〈發展我國工業產品及培育該項人才方案建議〉共有六個面向,同時自1963年起協助台灣進行為期三年的訓練計畫,並由吉岡道隆吉與助手來台協助培訓;小池新二〈臺灣設計報告〉文章刊登在1963年No.4、Vol.31《工芸ニュースNews》,該計畫是奠定台灣現代工業設計與設計教育發展的基礎。(見圖15) 羅素‧萊特(Russel Wright,1904~1976年)是美國近代工藝與工業設計師,他以暢銷的陶瓷餐具影響美國家庭生活;1940年羅素‧萊特與美國羅斯福總統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在紐約Macy’s百貨宣布推動「American Way Program」;1954年以「Residential」參加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榮獲Good Design Award,Robert Schonfeld在著作《Creating American Lifestyle》為Wright的設計價值加以定位。1956年「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成立,聘請Wright擔任顧問,其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也進而奠定了台灣現代設計發展之路,李再鈐於1957~1968年在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任職時期受其啟發現代設計思想甚多。(見圖16) 大智浩(Ohchi Hiroshi,1908~1974年)1937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曾任職味之素、電通等,1954年於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設計展,1955年成為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會員,大智浩長期擔任《IDEA》美術總監,也為日本出光興產(石油)、麒麟啤酒等設計標誌。1967年大智浩應臺灣廣告公司邀請來台演講,並為味全公司設計標誌;1968年1月號《IDEA》報導台灣設計專題,由蕭松根設計封面,大智浩撰寫〈中國之視覺設計和文字〉、施翠峰撰寫〈臺灣設計教育之現況〉,並以圖文並茂介紹15位台灣設計師。另外,大智浩所出版設計專書由王秀雄、蘇茂生、陳曉炯等人在台灣翻譯出版,成為引介設計新知進入台灣的重要管道。(見圖17) ●圖15:《工藝にユース雜誌》31卷4號封面 ●圖16:任職THPC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李再鈐(著橫紋衣者) ●圖17:大智浩為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第3期封面設計、封底設計的味全食品廣告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是享譽全球的日本設計國寶,其作品擅以「一笑健命」的幽默手法展現人格特質,尤其是空間視覺幻象的風格成為獨步全球的設計手法。在2002年福田繁雄應台灣海報設計協會邀請首度來台舉辦「福田繁雄:海報大師在台灣」,之後多次受邀至東方設計學院參加華文漢字設計周,2004年福田繁雄與永井一正偕同來台舉辦「綠與生命」海報設計展,掀起台灣海報設計的高潮:2004年行政院文建會委託福田繁雄在屏東縣東港區漁會前面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2018年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另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成為福田繁雄首座設置於海外的立體作品。(見圖18) 中西元男(Motoo Nakanishi,1938年~)是日本PAOS公司的創辦人,並於1970年代至歐美蒐集CI相關資料出版《DECOMAS》、《CoCoMAS》,成為推動「亞洲型CI」模式的推手;1993年出版《New DECOMAS》蒐錄亞洲12位設計師案例,台灣的廖哲夫、林磐聳也被編列在內;1980年代台灣外貿協會設計推廣處、中國生產力中心組團前往日本學習,1990年代中西元男曾經多次來台演講,促成CCIDA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的成立,也掀起台灣企業形象設計的風潮;1994年中西元男與韓國趙英濟、台灣林磐聳在北京創立「ACIA亞洲設計聯盟」,之後再有靳埭強、金炫、張武加入;1995年並於北京舉辦「95北京CI大會」,邀請龜倉雄策、大高猛等知名設計家與會,成為中國企業形象規劃設計的高峰。(見圖19) 白金男(Baik Kum Nam,1948年~)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蠶室運動公園和平門設計師,2002年日本與韓國聯合主辦世界盃足球賽,韓國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大邱舉辦ICOGRADA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設計大會主席,韓國成均館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74~1998年他以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與變形蟲設計協會展開長達24年的設計交流,另外KECD自2000~2022年分別與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進行40餘次設計展覽活動;1981~2001年他以KIAA大韓產業美術家協會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建立長期交流,另外在2012~2018年白金男教授所任教的成均館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指導組、設計系研究生進行兩國雙校異地設計展覽與互訪交流,建立兩國後輩認識的交流平台。白金男長達五十年與台灣各個設計社團交流,並且將韓國舉辦亞運、奧運、世足賽等國際大型賽事設計實務經驗引介至台灣,可謂台灣與韓國設計堅定友誼橋樑。(見圖20) ●圖18: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 ●圖19:北京CI大會林磐聳與中西元男、龜倉雄策、張百清、汪光中合照 ●圖20:林磐聳訪問韓國,白金男特別舉辦歡迎晚宴 三、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深根台灣的設計播種 廖未林(1922~2011年)生於湖南,1948年國立杭州藝專畢業後隨軍來台,1951年以〈臺灣省地方自治紀念郵票〉榮獲首獎,之後設計〈總統復行視事〉、〈反共義士〉、〈雙鯉圖〉、〈中國民間故事二十四孝〉等多套經典郵票;1956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商業美術設計」;他為《皇冠》雜誌及大業書局、文化圖書等出版社設計封面;1965年參與紐約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內裝設計,1968年於省立博物館舉行年畫、裝飾畫展,1970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美術設計個展,並且設計〈日本萬國博覽會〉、〈郵遞區號〉郵票,同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第六屆裝飾美術金爵獎;廖未林是台灣戰後之後首位以美術設計聞名的設計家。(見圖21) 楊英風(1926~1997年)出生於宜蘭,隨著父母至北平經商,1943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師事朝倉文夫開啟對於雕塑、景觀等環境藝術興趣。1946年他回到北平就讀輔仁大學美術系,1948年就讀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1951年楊英風因為經濟問題而從師大美術系輟學,開始任職《豐年雜誌》美術編輯,他在長達11年的編輯期間,留下了大量的鄉土題材的版畫、漫畫及封面。本次展出由楊英風藝術基金會提供的《豐年》雜誌都是台灣美術設計的視覺文化意象;另外由蕭瓊瑞主編《楊英風全集》全套共計三十卷,其中第四卷聚焦以設計為主,顯現楊英風是藝術創作與設計實務同時並進又卓然有成的藝術家。(見圖22) 李再鈐(1928年~)生於福建仙遊,1948年就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受到「四六事件」牽連而遭退學;1951~1957年為印染工廠繪製布花圖案;1957~1968年任職於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從事工藝設計、產品開發及展覽規劃等,當年美國Russel Wright(羅素‧萊特)擔任THPC顧問,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李再鈐受其指導而啟發現代設計思想,也開啟對於幾何抽象雕塑的創作脈絡;李再鈐與王建柱等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是為台灣早期專業設計公司。李再鈐《臺灣手工業》封面設計、產品型錄以及《功學月刊》封面設計、中山樓宮燈設計的手繪稿,見證了臺灣現代設計發展之歷程。(見圖23) ●圖21:《雄獅美術》第17期、《皇冠》雜誌第274期,廖未林封面設計 ●圖22:周夢蝶著《孤獨國》、《東方雜誌》復刊第一期,楊英風封面設計 ●圖23:《功學月刊》第24期,李再鈐封面設計 王建柱(1931~1993年)1953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第二屆畢業,1959年起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1964年與余史、沈在勤、李再鈐、陳登瑞、許常惠六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承接經濟建設成果展、中山樓、九年國教等大型活動規劃設計;1972年出版《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影響兩岸設計教育,改變傳統側重繪畫的設計取向,重視理性分析與實用功能導向。1978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組發起「民族設計資源調查」帶領學生至彰化、鹿港、美濃、佳冬、恆春等進行民俗采風,影響1991年丘永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成立「Taiwan Image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其畢生倡導「以民族為本位,以現代為導向,以生活為重心」為信念。(見圖24) 王秀雄(1931年~)1959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5年國立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科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1966年返台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1984年出版《美術心理學》影響台灣藝術與設計教育極為深遠;他在1960~1970年代大量翻譯日本設計專業圖書如《廣告設計的技法》、《設計用的素描》、《美術設計的基礎》、《美術設計的點線面》、《立體構成的基礎》等,成為台灣早期缺乏專業設計知識時期,提供設計教育觀念的啟蒙。王秀雄任教於臺師大美術系主要教授藝術理論、美術教育,培育了林崇漢、王士朝、王明嘉、陳世倫、陳俊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姚村雄、李新富等,為台灣美術設計培育為數眾多的中堅設計人才。(見圖25) 高山嵐(1934年~)1957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59年任職台北美國新聞處,並且擔任《皇冠》雜誌美術指導;1962年高山嵐偕同臺師大藝術系前後屆同學葉英晉、沈鎧、簡錫圭、黃華成、張國雄、林一峰共七人以「觀光」為主題,舉辦台灣第一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第二年以「鳥」為主題的展覽,成為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先鋒,奠定日後臺灣美術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1972年高山嵐出版《美術設計123》成為1970年代臺灣本土編輯出版,蒐錄自身經手案例的美術設計專著,本書具有本土美術設計意識啟蒙的意義。(見圖26) ●圖24:王建柱編著《包浩斯 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王建柱為台灣省政府新聞處民國76年月曆設計 ●圖25: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 ●圖26:高山嵐為《台灣指引Taiwan Guide》封面設計、高山嵐編著《美術設計123》 郭叔雄(1934年~)1958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1年至日本千葉大學工業意匠科受教於小池新二教授,1966年他赴美國紐約Pratt Institute進修,1967年獲得獎學金赴德國艾森邦福克旺設計學校進修,返國後任教於明志工專期間,向王永慶建議設計台塑關係企業標誌。1967年郭叔雄為台塑企業體(今台塑集團)規劃「設計政策Design Policy」,即現在的「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業識別系統)」,開啟臺灣首次規劃集團式的視覺設計系統,他為單一企業設計波浪形外框,內有單一字體或造型的個別標誌,整體組合形成無限延伸的有機設計,成為台灣CIS企業識別系統規劃設計的先驅者。(見圖27) 簡錫圭(1936年~)1958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60年起任職東方廣告、國華廣告、清華廣告、劍橋廣告、傑盟廣告等廣告生涯長達35年,是臺灣本土廣告設計的元老,並且邀集何宣廣、陳敦化、侯平治、龍思良、趙國宗、廖哲夫等人參與共事,培育台灣早期廣告設計人才,可謂是臺灣廣告設計實踐的啟蒙者;1962年簡錫圭偕同高山嵐等七位臺師大藝術系從事設計與廣告實務工作前後屆的同學舉辦台灣兩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開啟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新風,奠定日後臺灣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見圖28) 趙國宗(1940年~)1963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留學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曾經任職東方廣告,並任教於明志工專、實踐家專、台北藝術大學等,他與臺師大美術系同班同學曾謀賢、張悅珍等人為台灣省教育廳《中華兒童叢書》創作繪本,成為知名兒童繪本插畫家;1990年後在藝術創作常以陶瓷繪畫為主,內容多半表現民俗童趣世界,並且導入公共藝術;趙國宗素有「童趣畫家」之稱,其童書繪本多達三十餘本如《冬天裡的百靈鳥》、《戲》、《動物和我》、《叩叩叩你在家嗎》等;趙國宗並為永豐餘集團、永豐銀行、信誼文教基金會等設計標誌,可謂是兼具藝術與設計創作的藝術家。(見圖29) ●圖27:郭叔雄與林磐聳合照於台灣第一本CI手冊《台塑企業體設計政策》展櫃 ●圖28:代簡錫圭為幸福唱片《中國藝術名曲2》、《難忘的旋律5》封套設計 ●圖29:趙國宗繪圖《冬天裡的百靈鳥》、《找》 王銘顯(1942~2021年)屏東里港人,1962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日本明治大學環境設計文學碩士,1998年為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首任民選校長,並且爭取2000年升格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0年榮獲美國林登沃大學頒發名譽文學博士。出版《美術設計於道路交通標誌之應用》;綜觀臺灣設計界王銘顯是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更是國內龍頭臺灣藝術大學的校長,他從帶領學院改制升格為大學,除了任職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藝專)之外,並曾於明志工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在職碩士專班、景文科技大學、明道大學任教,可謂春風化雨培育臺灣無數設計人才。1987~1999年其曾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第十二屆至第十七屆常務理事、理事。(見圖30) 郭承豐(1942年~)1964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1967年郭承豐與李南衡、戴一義三人創立《設計家》雜誌,是台灣第一本現代設計雜誌,總計出刊十期停刊;1972年郭承豐與楊國台創立《廣告時代》雜誌,對於台灣設計產業啟蒙具有重要貢獻。1975年與王小虎、朱守谷創立華威廣告公司,推動愛護玉山、蝴蝶、愛與和平等公益運動,並於兩岸創辦《新觀念》雜誌,多年來持續創辦雜誌進行觀念啟蒙的志業。他擅長以簡潔構成及實驗手法進行書籍封面設計,他設計的《當代德國小說選》將納粹符號與皮鞋組合,打破政治禁忌的魔咒;《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則是將中文「詩」與英文「POEM」進行倒影巧妙文字構成。(見圖31) 林崇漢(1945年~)高雄旗山人,1968年臺師大美術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美術主任、《聯合報》副刊美術顧問、《聯合文學》藝術指導。在七○年代末期率先於《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以寫實的技法融合超現實風格產生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插圖,其精湛的素描能力與寫實的技法所繪製的插畫,成為畫面充滿張力與具有詭異生動的風格,開創與傳統水墨、版畫風格或文青式針筆插畫截然有別,引領台灣報章雜誌插畫的新風;林崇漢除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立早報》副刊插畫外,另於《全音音樂文摘》及洪範書店、聯合文學進行為數眾多的封面設計。(見圖32) 楊夏蕙(1947年~)生於基隆,本名楊船生。1962年投入廣告設計創作,1967年自組超然製作群、1970年開辦超然美工補習班,1979年接任中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1980年任內報呈內政部更名為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他是促成該社團轉型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早年以鴨嘴筆徒手繪製的精密製圖、廣告圖案、美術字,堪稱與國外作品不遑多讓。他與楊宗魁手書數體美術字及字體設計技法,並於1981年成書《中國文字藝術》;2020年楊夏蕙與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投注多年心力所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兩本套書,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多年來楊夏蕙奔走於台灣各地熱心推廣設計不遺餘力,並且催生多個視覺設計的社團協會。(見圖33) ●圖30:王銘顯(左)是台灣設計界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 ●圖31:郭承豐創辦了《廣告時代》創刊號、郭承豐《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封面設計  ●圖32:林崇漢為聯合文學出版洪綺珠著《夢的使者》封面設計 ●圖33:楊夏蕙以鴨嘴筆線繪插圖 設計深耕,生根設計 本文原本配合創價美術館舉辦的《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計文獻展》畫冊中〈啟蒙〉單元所撰寫的內容,根據《設計印象》雜誌需要而加以增刪改寫,文中所列舉者並非點將錄或封神榜,而是他們對於台灣近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有所貢獻的啟蒙者,他們分別在臺灣從事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與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對於臺灣百年設計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僅就上述幾位台灣設計啟蒙者加以素描速寫,本人自覺學養有限、難免掛萬漏一,也受限於篇幅有限,對於未能列名於本文的前輩設計家而深感歉意,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者持續深掘台灣設計的啟蒙者,讓這些投注心力、深耕生根於台灣設計土地的播種者,一一都被挖掘出來而成為讓世人尊崇仰望的星圖。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包裝未來
2023-06-28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印刷包裝產業及學術間,讓人敬仰的李興才教授安詳了,他也是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的創辦人,傳承他的創會宗旨,學會持續在推動印刷科技相關的活動、交流、研究及服務,期提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為了緬懷李興才創辦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結合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印刷公會聯合會及其他印刷團體,於該年5月26日下午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教育學院大樓201演講廳共同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論壇首先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副校長蕭耀輝,追思李興才教授終身奉獻印刷教育,作育英才,為印刷學產界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同時也懷念兩人50年來亦師亦友的歷程。 筆者在徵得永豐餘捷比達公司、伯津綠色科技公司、東興紙品公司、Idealliance Taiwan等四個單位支持,同意分享他們在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專精經驗與知識,以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為主題,分別就供應鏈服務中,在數位流程管理(設計、製程管理、配送服務等)、循環經濟(ESG、節能減碳及生態包材)、印製成本、品質(雲端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提出專業的看法。而筆者本人則就印刷包裝產業現有的經營環境、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現況與外銷、由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看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等議題,來說明供應鏈在印刷包裝市場的關鍵性;而在這逆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遷移,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深思,如何跨入國際供應鏈市場來驅動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以下是論壇引言及五個主題的相關內容,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國際供應鏈遷移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機會 主講人╱黃義盛 首先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顧問黃義盛做引言,他指出在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發表世界經濟展望提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會由2022年的3.4%降至2.9%,並預測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3%左右;而通貨膨脹率由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7%,加上俄烏戰爭何時終止未明,高利率與金融緊縮讓全球金融風險提高,這讓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大家艱苦日子明顯存在。而台灣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為負2.87%,累計前4月的工業增長率為負18.37%,這主要是因累計1至4月出口額減少17.7%,進口額也減少16.9%,這的確讓人心驚。(見圖1) 一、2023年印刷包裝產業環境 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來自過去五年不斷的黑天鵝事件,其中主要的來自中美貿易衝突、Covid-19疫情蔓延、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及俄烏戰爭等四項,這引發關稅報復,全球物流中斷,食品、原物料飆漲,塞港、缺櫃讓海運費暴漲,驅動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與遷移。多元供應、在地化與逆全球化時代的來臨,這也造成全球經濟成長遲緩、大缺工及大通膨時代來臨。(見表2) 時序進入2023年,全球的產經環境,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但對於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已是全球共識,追求未來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將成為未來主流。企業經營者除了要以數位化提升經營流程效率、以智能化來解決缺工問題、以永續發展核心來創新經營服務外,同時也還需要培養更多韌性(Resilience),來堅強面對環境挑戰及經營目標達成,更要凝聚團隊共識,尋找轉型及創新的商業經營模式。 二、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現況 依據經濟部統計資料,2022年造紙業產值約905億元、紙箱業產值約569億元、包裝業產值約320億元、印刷業產值約679億元;但是依據財政部統計,造紙業產值約910億元、紙箱業約460億元、包裝業約949億元、印刷業約1,116億元,另製版業約1,046億元(這應不是印刷的印前製版)。分析過去7年來年均增長率,造紙業約4.1%,紙箱業約5%,包裝業約1.2%,印刷業約1%,製版業約14%。總括兩單位統計,造紙業的市場規模年約900億元,紙箱業約500億元,印刷業則約2,000億元,這不包括財政部統計的製版業。(見表3) 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的外銷額約8.14億美元,比較2019年減少約8.2%,其中出口超過1億美元項目,有紙盒約1.56億美元、其他紙品約2.4億美元、書籍約1.01億美元、轉印紙約1.31億美元、其他印刷品約1.86億美元。比較2019年,外銷增長者只有轉印紙約增加28%,其他印刷品約增加14.6%,紙盒約增加12.9%、書籍約增加2.5%;出口地區以美國佔約29.8%、東協佔約20.4%、中國佔約19%;而比較2019年,主要增長地區有美國約26.9%、紐澳增長約24%、東協增長約5.1%。(見表4) 而以2022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國家,美國第一約為2.26億美元,其次為中國約1億美元、日本約0.68億美元、越南約0.65億美元、香港約0.55億美元、澳洲約0.44億美元;比較2019年,增長的主要國家分別如下,美國增長約22%、中國約5.8%、越南約10.5%、澳洲約25.9%、柬埔寨約17.2%。(見表5) ●圖1:2022~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率預測(資料來源 ╱ IMF國際貨幣基金、世界經濟展望2023年4月)  三、以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看國際供應鏈印刷品市場 由中國海關統計資料庫分析,2022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達221億美元,比較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約45.5%,歷經中美貿易衝突與25%高關稅,加上Covid-19的封關封城,中國居然有這亮麗的出口成績,這都讓我們感到驚訝。以2022年出口外銷統計分析,出口美國金額約52.3億美元最多,而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有美、澳、香港及越南,1億美元以上有35個國家,而比較2019年,出口1億美元且成長超過100%的有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法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西班牙、緬甸、紐西蘭等,另外菲律賓、印尼成長也都超過90%。這些資料顯示國際包裝印刷市場是廣大的,東協市場增幅是明顯的大,是值得台灣業者關注的。(見表6) 我們再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項目,2022年出口最多的品項是紙盒約77億美元(34.8%)、其他紙品約57億美元(25.9%)、筆記簿約21.5億美元(9.7%)、商業印刷品約20.2億美元(9.1%)、書籍約19.8億美元(9%)、標籤約13.5億美元(6.1%);而比較2019年出口額,增長最多的是其他紙品約94.4%、標籤約77.1%、紙管約58%、信封約54.2%、紙盒約50.9%。而在這些出口品項中,紙盒、標籤、其他紙品、商業印品等都是跟國際供應鏈市場需求有關,其市場之成長也是令人可期待的。(見表7) 四、論壇引言及演講者簡介 (一)由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資料顯示國際市場是可觀的,單就外銷額就是台灣市場的4至7倍,如果10%的外銷額(約20億美元),就可讓台灣印刷包裝產值有30%至60%的增長,而這些品項中,國際供應鏈相關的市場佔約75%,這是論壇上要讓大家關注的一大焦點。 (二)中國國際供應鏈市場對外遷移早已不是新聞,比較2022年至2019資料,中國出口印刷包裝品增長約100%國家,包含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泰國、柬埔寨、墨西哥、緬甸及孟加拉等地,這也都是中國供應鏈外移的主要國家,這些市場相當值得大家關注。 (三)但國際供應鏈服務是需要專業的經驗與技能,其競爭力來自於數位流程服務、循環經濟(ESG、節能減碳及生態包材等)、成本競爭力、品質管理(例如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這也是台灣業者需要學習的地方,而這次論壇安排的講者,在這些方面都是專業且擁有豐富經驗。 (四)感謝此次論壇的演講者無私分享專業的經驗與知識,其分別來自永豐餘捷比達有限公司,其年營收超過2億美元,遍佈全球的供應鏈包裝服務公司,亞洲最大,由副總經理林建州談國際包裝供應鏈與競爭優勢,設計總監洪宇郎談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及低碳生產。伯津綠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子敏,以「環保,真的嗎?」為主題讓大家了解環保包材開發的過程、市場目標與客戶行銷溝通的經驗等。 其次東興紙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商Tension子公司,具獨創性的信封及包裝服務、擁有137年歷史,在兩岸設有工廠,由總經理許茂元談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另外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以「色彩管理雲端服務解決方案趨勢」為主題,Idealliance是美國印刷協會的附屬機構,G7則是全球最知名的色彩管理標準之一,現在台灣已有超過70家公司,有經過G7相關的色彩管理認證,非常感謝他們的無私參與。 貳、永豐餘捷比達國際包裝供應鏈與競爭優勢 主講人╱林建州 由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新事業開發部副總經理林建州主講,他提到永豐餘捷比達是永豐餘集團的關係企業,以提供設計(平面及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和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現有約700專業人員、25年專業經驗、全球超過20個客戶服務據點、150個經過ISO認證的生產單位,全球化連接端到端包裝供應鏈的足跡服務,現是亞洲最專業的供應鏈包裝服務公司。(見圖8) 2018年後,中美貿易衝突及地緣政治風波,供應鏈也從全球化走向在地化及區域化,而受到Covid-19及俄烏戰爭影響,斷鏈危機及食品、能源價格飆漲,供應鏈安全比效率更受到極高關注。這也讓國際供應鏈加速由中國往外遷移,最大的受益者為東協國家,尤其是越南、馬來西亞,再擴散至泰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地,以YFYJupiter公司業績為例,過去90%是來自中國,但這比例現已降至50%以下。東協國家吸引國際供應鏈的原因,包括有充足且相對便宜的技術勞工,與歐、美、日都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當地政府提供投資優惠政策,以及未來具有成長性的內需市場。 由中國對外遷移的國際供應鏈產業,包括手機、消費性電子、電腦硬體、網通設備、電子零組件及相關材料等,這都屬於台灣在中國的主要投資產業。而淨零排放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做出承諾,國際供應鏈除了要考慮成本及品質外,對「節能減碳」列為最優先的考慮,這些永續經營思維的變革,也影響到循環經濟的包材開發、碳足跡管理及供應鏈的競爭優勢。(見圖9) YFYJupiter服務超過100個不同的國際品牌公司,這包括3C產品、電子零件、運動、食品、汽車零件、零售通路等,主要提供的包裝品項包括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而一站式的整合服務來提升客戶的品牌價值,以訴求環保來設計包裝功能需求、以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以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這也是YFYJupiter實現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見圖10) 因應品牌包裝市場需求及變化趨勢,在工業運輸包裝客戶服務(例如Zebra),過去產品包裝功能性以安全保護為主,但現在必須環保訴求成為關鍵的焦點,強調去塑及減塑,對應新環保材料開發能力必須提升,要求包裝減量及簡化,著重創新及整體使用環節設計優化。而在制式產品包裝服務(例如DELL、HP)上,過去以工程配合能力及區域生產供應能力為主,但在供應鏈碎鏈化環境,品牌供應鏈管理要求細化,開發複雜性提高及週期縮短,必須提供包裝成本透明度需求、流程簡化及時效追求、提供全球多地區最佳供應安排、碎鏈化下的品質一致性要求等因應的做法。而就協助消費電子包裝(例如Sonos)建立品牌形象,過去僅重視DFM的能力,但現在更要重視體驗,並期待產品能傳遞品牌個性,所以由DFM提升至Concept開發需求,必須掌握包裝時尚趨勢的導入及創新。 品牌客戶紛紛推動可持續發展願景目標,DELL公司承諾,到2030年客戶所購買的每一件產品,都會再利用或回收製造同等級產品,包裝將完全採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一半以上的產品將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惠普(HP)公司則承諾,到2040年,實現HP全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在2030年之前,實現HP產品和包裝的循環利用率達到75%,在2025以前,實現全HP營運範圍內廢棄物零產出,在2025年之前,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為全球業務提供動力。 而Adidas公司則承諾,到2025年,90%的產品都將以可持續材料製造,2024年全面使用回收聚酯,2025年前,平均每件產品的碳足跡將減少15%。因此與全球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緊密協作,共同減少能源及材料消耗,更大範圍地利用綠色能源。Adidas的目標是2025年之前,實現自營業務的碳中和,並在2050年前實現整體業務的碳中和。 為了因應品牌客戶的需求,YFYJupiter以減量及去塑作為綠色包裝設計的切入點,主要建立在環保4R的基礎上,包括減少使用(Reduce)、物盡其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替代使用(Replace),這就是定義合理的包裝用量,避免過度包裝,合理的包裝尺寸,追求裝櫃最佳化,塑化包裝含量去除或優化,友善包裝件結合方式等。最後在包裝設計優化後,經過虛擬與ISTA包裝測試,並計算包裝體積、重量,石化能源耗用、溫室氣體排放、水耗量等減少量,再轉換成碳排減少量,這些都在短時間內提供給品牌客戶,同時也都成為YFYJupiter在供應服務上的主要競爭力。 ●圖8: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的全球生產服務據點(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圖9:國際供應鏈對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圖10: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的包裝產品服務內容(資料來源 ╱ YFYJupiter公司)  參、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與捷比達綠色設計及低碳生產 主講人╱洪宇郎 由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設計總監洪宇郎主講,他提到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恐破巴黎協定1.5度警戒線機率超過六成,這將影響氣候變化、冰川和極地變化、生物多樣性損失、農業及食品安全、水資源短缺、海洋酸化等,這也改變現代綠色永續包裝,要重視材料選擇、減少資源消耗、循環經濟、生態足跡考量、促進再利用和重用等。而歐美紛紛制定相關法規及標章來管理,例如美國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具(EPEAT)、生物循環及工業循環認證(Cradle to Cradle)、環保標籤如德國的Blue angel、歐盟的生態環保(Eco-Label)、全球有機紡織認證(GOTS)、產品綠色驗證(Green Seal)、北歐綠色驗證(Nordic Ecolabel)、森林驗證(FSC)、碳中和驗證(Carbon Trust Standard)等。(見圖11) 國際知名的品牌公司也紛紛承諾全球可持續發展政策與目標,到2030年,DELL的願景在客戶所購買的每一件產品,都會再利用或回收製造同等級產品,包裝將完全採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一半以上的產品將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製造,到2030年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減少50%,到2050年達到碳中和。惠普(HP)也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降減少50%,產品及包裝的循環利用率達到75%;蘋果公司(Apple)也承諾,到2030年公司營運能實現碳中和,每款Apple產品的製造都將採用清潔能源,及更多來自回收與再生物料,並計畫2025年前產品包裝不使用任何塑膠材料。 YFYJupiter公司在服務國際品牌客戶提供全球化包裝解決方案,也承諾以「國際公司治理準則」、建立全公司據點符合「人權幸福組織」與「友善環境」規範,適當參與地區社會公益,於本業發展全球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領先客戶達成包裝「凈零碳排」之終極目標。而以2023年YFYJupiter現有亞洲155家供應鏈合作廠商,紙類供應鏈中,57家柔版廠(Flexo)有FSC認證的有31家,30家平版廠(Offset)有FSC認證的有18家,而17家紙塑厰(MPP)有一家有FSC認證。 而在非紙類的供應鏈當中,YFYJupiter公司就採取使用再生材料或玉米降解材料,以吸塑包裝(Blister)材料使用再生料,中國昆山為100%、台灣為80%、越南為30%;塑膠袋材料在昆山用玉米降解,台灣、越南及巴淡全使用100%再生材料,泡棉(EPE)在昆山、深圳、台灣及馬來西亞,全使用再生材料。(見圖12) 要符合品牌客戶期待及滿足環境趨勢,綠色包裝設計是必經之路,這是由1994年歐盟包裝指導方針(PPW)公布後,包裝業者就必須思考在裝卸、包裝、倉儲、運輸、銷售及使用上的安全便利外,還要追求包裝資源有效運用,以降低包裝和包裝材使用廢棄後對環境的衝擊。因而沃爾瑪(Walmart)在2007年就提出綠色包裝設計評估標準,包括製造一噸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15%、材料的健康性與安全性佔15%、產品及包裝比佔15%、材積佔15%、運輸佔15%、回收內容佔15%、修復值佔10%、可再利用資源佔5%、創新佔5%等;而Walmart的2022 Project Gigaton計畫就針對設計師、品牌商或製造商,要考慮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原材料選擇如何影響其整體碳足跡(碳排放),並向下游看產品消費後的影響,Walmart的Project Gigaton計算器便是在識別和估算目標物的碳排影響。 YFYJupiter公司也建立綠色包裝設計標準,以吸塵器產品為例,分別就包裝材積、包裝重量比、整體包裝塑膠材料佔比、包裝零部件膠黏、全體包裝組裝成行時間、包裝材料可分解程度等,分別建立目標並分項評分,滿分為18分,12分以上即符合2022年綠色包裝設計標準(見表13)。YFYJupiter公司也提出碳盤查體系及低碳包裝解決方案,這包括完整的碳盤查工具與體系,針對主要的包裝材料建立製程圖,同時建立盤查數據表單,供應商碳排數據資料庫等,針對設計前後的包裝及運輸流程,向客戶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報告(GHG Report),讓客戶了解到經過設計後,在不同地區生產包裝品的碳排放數據,而這個也已經成為YFYJupiter公司服務品牌客戶的另一個競爭優勢。 ●圖11:目前歐美各國已制定相關法規及標章來管理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  ●圖12:永豐餘捷比達(YFYJupiter)現有的國際服務團隊,上為紙類供應鏈廠商、下為非紙類供應鏈廠商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二)
包裝未來
2023-06-28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二)

肆、環保,真的嗎? 主講人╱黃子敏 由伯津綠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子敏主講,他指出依照維基百科(Wiki)資料,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中,將是零排放、零廢棄,所生產出的副產品或受損壞的產品或不再想用的貨物並不會被看作是廢物,而是可成為新的生產週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邁向循環經濟之路,產品的設計端就要以生命週期思維(Life Cycle Thinking)出發,考慮到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循環過程,以及分解再利用的可能性;使生物材料無毒,可回歸自然;使非生物材料可以最小耗能保留最高品質,使其可再被利用;以模組化、多功能的技術、物料或系統,將材料與產品設計的容易拆卸、重組、分解、回收;在循環經濟過程中,節能與使用再生能源是終極目標。以系統性思維考慮產業活動與自然環境、社會脈絡的互動關係,來達成高效率的協同運作,而要達成循環經濟體系,產品的價格必須透明、所有含影響到社會、環境的成本都要計入,這才可以促進消費者理性選擇,透過市場選擇以達成永續的成長。另外重視廢棄物處置模式,不輕易選擇「耗能高,扼殺再利用價值」的處理方法,透過社會群力合作,共同尋找最佳的配置層級(Cascading)。 而國際品牌客戶在最近10年,都深深了解到消費者對循環經濟的熱衷期待,所以對4R、節能減碳、生態能源使用、減塑及禁塑、碳中和及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比率及時間使用都設有明確目標。但談到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包括可以回收(Recyclable)、可以再生(Recycled)、可以降解(Biodegradable)以及可以堆肥(Compostable)材料等都必須要有專業的定義與溝通,否則是沒法達到符合循環經濟的目標。 伯津綠色科技公司總經理黃子敏在推廣循環經濟材料給歐美電子業使用已有多年,這次論壇他分享過去與國際客戶溝通的經驗,希望與品牌客戶溝通循環經濟材料過程中有所幫助。維基百科提到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目標是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並盡可能修復損壞和扭轉趨勢,所以環保是一種目標或是行為,從材料、成品、使用角度和國際使用習慣看,發展友善生態(Eco Friendly)產品的目的,是要走上永續性(Sustainability)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如何走向永續之路?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確定,這由可以承受的環境與社會、公平的社會與經濟、可行的環境與經濟所組成(見圖14)。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英文縮寫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當時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SDGs 17項目標。(見圖15) 國際企業要走向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擴展組織的目標來創造企業價值,這些目標包括識別、評估和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所有組織利益相關者(包括但不限於客戶、供應商和員工)和環境的風險和機遇。其中環境保護(Environment)包含空氣汙染、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產品包裝、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污水管理等內容;社會責任(Social)包含人權、社區關係、客戶福利、勞工關係、薪酬與福利、多樣化與共融、雇員健康安全等內容;而公司治理(Governance)包含商業倫理、物料採購、競爭行為、激勵措施、供應鏈管理、系統化風險、意外及安全等內容,整個內容英文簡稱為ESG,而ESG認證也成為評估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企業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眼光要放遠,探討現在做和不做,對未來的影響是甚麼?要回到最基本、簡單、易溝通的思維,要以可質化、可量化、可執行方式持續改善,也鼓勵大家現在及日常生活都可體驗,給未來子孫留下更好的生存環境。這個決心,企業就必需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7項目標,細部檢討相關的細項目,並設立質化及量化的標準及目標,作為執行與追蹤的依據。(見圖16) 黃子敏總經理再說明他們開發環境友善產品的經驗,首先原則要簡單聚焦、且能質化與量化,並要有明確的證據或說明,也要明確目標市場,且建立永續標準盤點與選擇、目標。以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方式來設計產品,這包含由材料、製程、成品使用到回收等,也必須做規範檢測及第三方國際認證,誠實、透明、公開接受客戶全面查核(Due Diligence),而且所有的產品規範目標、標準都深植公司團隊,這才能確實執行,並且持續改善。 伯津綠色科技公司的現有產品及材料,都有明確的可持續標準及目標,這包括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無有毒化學品、重金屬及潛在危險物質,減少用水量,對參與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相關人員安全無虞(端到端)、可循環再用,使用可再生材料,可堆肥、生物材料和複合材料是領先市場趨勢的。這些標準也經過如RoHS、epeat、WEEE等第三方認證,也就成為說服客戶認同產品使用的具體內容,而在跟客戶溝通中,明確客戶需求,如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溫室氣體排放、不可再生資源所佔比例,使用再生材料的百分比,可回收材料的方法及流程,可生物降解或可推肥的具體內容,相關必要證明或認證等。(見圖17) 全球品牌客戶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是越來越高,而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或服務市場競爭卻越來越激烈,面臨這些挑戰,相關業者要懂得目標市場選擇(捨不得放棄?),一定要設定質化與量化永續目標;要有好的團隊溝通、訓練及獎懲,對現有廠房、設備及製程要持續改善,專業的檢驗及認證是必要的,對供應鏈間的認知落差與資訊不對稱是要溝通的,以SWOT分析找到甜蜜點並持續檢討改進,明確問題及需求,不要浪費時間及成本,也要讓客戶了解正確問題及需求是必要的,這是在提供供應鏈相關服務我們要認知的。 ● 圖14:永續性或可持續發展(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圖15:聯合國宣布可持續發展17項目標(圖片來源 ╱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867)  ●圖16:塑膠瓶回收體系圖(範例) ●圖17:可持續發展產品或材料相關認證(圖片來源 ╱ 網路) 伍、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 主講人╱許茂元 由東興紙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茂元主講,東興紙品公司是美國Tension公司轉投資的公司,而美國Tension是一家擁有137年歷史及超過200個專利的信封公司,現在該公司已轉型為專業包裝及自動化服務公司,針對電商(eCommerce)及藥品業提供整合服務。東興紙品總經理許茂元,同時兼管紹興興德印刷包裝有限公司,這也是美國Tension轉投資公司之一,東興紙品現有65%的業務是外銷訂單,許茂元總經理藉論壇分享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經驗,熱心讓人感動。 2018年中美貿易衝突後,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進口關稅,以印刷類商品(HS 49類)現為7.5%,紙品類(HS 48類)現為25%,但對台灣、越南及泰國的進口關稅都是0%,因此比較2018至2022年美國紙及印刷進口資料分析;印刷類這5年內四國出口美國增長約17%,中國與台灣則成長約14%,而紙品類這四國出口到美國金額由2018年的111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97億美元,增長約78%,其中紙品類中國出口約178億美元,即使關稅被課25%,但出口額卻增77%,這就耐人尋味了。另外越南紙品類外銷增長172%,金額已超過台灣,泰國增長364%,而台灣卻衰退了12%,這更是讓人關注的一個問題。(見表18) 由各國外銷到美國產品細項分析,中國紙製包裝容器佔35%、其他紙製品佔21%、筆記簿佔10%、書籍佔約7%、標籤及其他印刷品各佔約6%;台灣則其他紙製品佔32%、紙製包裝容器佔18%、轉印紙佔13%、書籍佔約12%、標籤佔約10%;越南出口品項中,紙製包裝容器佔37%、其他紙製品佔24%、標籤佔約13%、商業紙品佔約8%;泰國出口項目中,紙製包裝容器佔約72%。而這些品項中,跟供應鏈有關的包裝印刷品,包含有紙製包裝容器、其他紙製品、標籤、其他印刷品,而這幾項約佔出口到美國印刷包裝品的69%,這也顯示國際供應鏈是印刷包裝品主要目標市場。(見圖19) 許茂元總經理也收集中國、台灣、越南、泰國印刷包裝品的生產成本分享給大家,其中紙張成本銅版紙越南最高,中國最低,但相差在10%以內,灰底銅版卡紙中國最低,台灣最高,但成本相差20%左右,白卡泰國價格最高,中國最低,價差30%,這價差有點意外(見表20)。分析薄紙及卡紙印工成本,長短版越南都較高,中國最低,台灣在短版印刷成本最高,長版還有競爭力(見表21)。模切成本台灣千車約600台幣(19.6美元),比中國華東價錢多約1倍;而就基本工資分析,台灣1人的工資在中國大陸可請2.5人、越南可請5人、泰國可請4人(見表22)。就各國的電費來比較,越南是台灣的70%,但問題是經常停電,必須準備發電機發電,成本就會增加很多,而中國及泰國的發電成本約是台灣的110%。(見表23) 由以上各項成本資料,來分析彩盒的競爭力,其中紙張成本佔約58%,糊盒加包裝成本約14%,印刷佔約11%,合計台灣總成本每個約0.12美元,而中國約0.08美元,越南約0.09美元,如果加上外銷美國關稅,中國的成本是0.10美元,台灣的成本還是偏高。但這些資料中主要問題在紙張成本,台灣白卡紙價格高於中國約50%,高過越南約30%,由於最近3個月內,中國白卡價格大幅波動(3個月價差30%),所以相關資訊的價格還是會有時間差,而真正的成本仍然有待再觀察。(見表24) 許茂元總經理再比較台灣及中國兩地Tension的印刷4色包裝袋成本,其中,紙張成本台灣貴30%,印刷台灣貴43%,內襯(Liner)紙一樣,其他台灣貴13%,結果變動成本台灣貴14%,製造費台灣低約42%,合計總成本台灣高約14%,但若美國扣25%關稅後,台灣成本反而低約8%。 許茂元也就東協各國與中國、台灣印刷包裝成本的差異提出看法,就工廠租金來言,以泰國每平米5.85美元最高,馬來西亞最低,約泰國的40%(2.35美元),北越、印尼約泰國的80%,台灣約86%;就直接人工工資,台灣最高每月約1,500美元,中國華南約794美元,北越及泰國約400美元,印尼最低約350美元。而就包裝材料價格,台灣及馬來西亞A級面紙每噸約820美元,但中國華南、越南、泰國等每噸約640美元,而芯紙台灣每噸約610美元,馬來西亞每噸約700美元,比較泰國的440美元、中國華南的470美元及越南的500美元還是偏高的,我們依這些項目成本來估算,外箱成本台灣每個約1.85美元,較中國高了約50%,較北越、印尼則高了約42%,較馬來西亞也高約32%,較泰國高了約24%。(見表25) 總結以上資料,台灣比較東協各國及中國地區,除了生活成本(人工及費用)較高外,印刷及加工成本也是偏高的,但最關鍵是材料成本偏高,尤其是包裝用的白紙版(Duplex Board)、面紙、芯紙等價格都高於其他區約20%,而材料又佔成品約50%左右,這是大家值得注意的問題。而白卡紙台灣大都進口的,我們覺得與國際行情差異不大,但因最近的市場價格波動快又大,所以台灣價格才會高過中國及越南,也有可能因時間差,各地的價格比較就失真了,這對評估長期各地區的成本也就會有差異。 ●圖19:中國、台灣、越南、泰國印刷包裝品出口美國結構圖(資料來源 ╱ 美國海關資料庫) 陸、雲端色管與印刷品質管控 主講人╱徐肇奕 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主講,他指出品牌可以是一種識別標誌、款式設計,或是其它能代表產品、服務或企業精神的象徵,而品牌的價值與形象是由市場與消費者感受所決定,產品品質會影響品牌價值,印刷品質亦是影響品牌價值與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品牌色是指將特定色彩或色彩組合融入商標、產品或包裝設計以凸顯品牌象徵。但國際品牌商,因產品多樣且替換率高,所配合的印刷供應商遍佈全球,品質需維持一致性與持續性,這就是供應鏈服務廠商間面臨的最大挑戰,而做好雲端色彩管理解決方案與印刷品質管控,也就成為供應鏈服務的重要競爭力之一。因此本主題由Idealliance Taiwan總監徐肇奕來分享這個專業議題,Idealliance Taiwan是針對色彩管理技術與印刷標準認證,為印刷與包裝廠業提供G7及BrandQ專家認證培訓與G7 Master印刷廠認可服務。 印刷品質問題中,以色彩差異(Color Variation)與色彩不一致(Color Non-uniformity)兩個問題最令印刷廠困擾,以國際品牌商管控印刷色彩品質方式為例,會以標準化方式統一管理,也就是整個印刷供應鏈,皆須共同遵循相同的印刷色彩與品質規範,而檢核標準會配備標準光源燈箱及色度量測器進行檢測。Covid-19以後,品牌商依印件規格與色彩標準參數,遠距監測供應商的印刷生產品質,並即時產生檢核報告,雲端色彩管理及品質監管變成為發展趨勢。 印刷色彩複製的挑戰包括精度(Repeatable/Precision)與準度(Predictable/Accuracy),準度講的校正及/色彩管理(CMS),是追求色彩表現的再現性與符合標準,這是1993年由八家公司共同創立的國際色彩聯盟(ICC)。其創立宗旨在推動跨平台且開放式的色彩管理系統,依影像設備色彩特性進行圖檔色彩轉換,以各設備色彩特性調整圖檔色相的RGB/CMYK數值,維持圖像在不同設備上的色彩表現相似度,一個經認定的印刷標準條件,其色彩特性(CIELab)被當作印刷複製的虛擬或數位色彩目標,這就是標準印刷色彩數據(Charterized Reference Printing Condition,縮寫CRPC),ISO/PAS 15339(2015)就在說明印刷標準色域。(見圖26、27)  印刷品質管控(PQM)就是在說明印刷精度,是追求色彩表現的穩定性與一致性,這就是要滿足品牌商的需求,不要影響產品識別度、品牌形象,以降低其品牌價值,減損收入與利潤,而造成品質問題的原因。來自人眼視覺評判色彩品質太直覺,缺乏客觀量化標準,標準色彩品檢程序及印件品質報告,所以如何建立正確的色管流程、遠端螢幕打樣、減少上機印刷及郵寄紙本打樣,以降低成本立量化明確的色彩品檢標準,採用自動化品檢與線上印件報告、提升良率域效率,這都是印刷品質管控願景,也是雲端色管及印刷品質管控未來發展的趨勢。(見圖28) 色彩管理與印刷標準化優勢,是能預先稽核印刷供應商能力、交貨前依規定執行印件檢核,可審視印刷供應商長期表現,這可依據業界標準與品牌商要求,執行印刷色彩品質檢測。 ●圖26:精度與準度的定義  ●圖27:裝置獨立的色彩轉換以管控色彩準度 ●圖28:印刷品質管控(PQM)就是在說明印刷精度,需追求色彩表現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供應鏈服務是重要目標市場 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主要讓印刷包裝企業了解到,供應鏈服務是國際印刷包裝品很重要的目標市場,同時也要讓印刷包裝業者了解到,產業環境對節能減碳、循環經濟及雲端服務的需求,以及提供給供應鏈服務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 其次,也更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如果能夠由國際供應鏈遷移過程中,也能夠掌握到取代中國印刷包裝品的外銷機會,10%就有約22億美元,這將是現今台灣印刷包裝品外銷額8億美元的2.75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產值將可大大增加約35%(財政部統計)或68%(經濟部統計),當然大家也要思考,中國一年可外銷220億美元的印刷包裝品,台灣為何不能?這真是值得大家關注及深思的大事。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數位應用
2023-06-28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由教育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2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未來進行式」,已於該年4月26日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未來進行式」,透過多位專家學者探討現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研討會上午為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下午則為三個教室所舉辦七場15篇論文發表。 數位科技 商機無限 科技與藝術於當今社會中的互動與融合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現象,科技快速發展於藝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引領藝術創作表現與體驗方式的不斷變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表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一直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藝術,探索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應用。此次研討會以「未來進行式」作為構想,邀集專家學者一同探索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商機與面臨的挑戰。 此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業界人士與專家學者,分享對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的見解與實踐經驗。分享議題圍繞著現今數位印刷科技、印刷產業之發展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由傳統轉型至數位生產情況與建議、插畫的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期待此會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學術與業界接軌,激發新思維與火花,推動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領域的持續發展。 五大專題 專業演講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由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東亞區資深事業計畫經理Yoshihiro Koga(古賀吉弘),以「數位印刷力-Print(印)出新未來」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楊炫叡。Yoshihiro Koga具有圖文傳播市場行銷的豐富經驗,原於FUJIFILM日本總部服務,支援新加坡總公司及上海分公司,負責全亞洲、大洋洲業務。現在任職於上海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統管台灣、香港、中國及韓國等國家的圖文傳播相關產品行銷、市場業務。其演講內容主要著重於針對數位印刷的潛力無限,是未來市場的趨勢主流,加上它具備有多重的優勢,進而能夠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數位轉型及數位印刷解決方案。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由RICOH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P營銷部全球營銷部Yuki Nakagawa(中川由貴),以「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 Trend(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陳昌郎。Yuki Nakagawa在RICOH集團擁有13年豐富的專業資歷,主要針對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分析,並說明傳統平版及數位印刷市場的消長及趨勢,同時對數位創新科技的商機、增值印刷之概念多有著墨。總結全球數位印刷產值及數量有逐步成長之態勢,而傳統平版印刷市場有漸漸式微的趨勢,最後她也建議廠商要提早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進而迎接嶄新的數位商機! (三)第三場專題演講╱由馬天尼公司區域銷售經理Inga Wiens(文音格)以「智能化數位裝訂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Inga Wiens對書籍裝訂技術和生產解決方案充滿熱情,其從2018年開始在Muller Martini AG公司工作,擔任銷售經理,負責台灣、中國和韓國地區業務。她指出全世界因應書本市場需求及趨向少量多樣,但傳統生產方式無論成本、耗損、人力、交貨期都漸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生產單位及市場這些問題,由瑞士馬天尼公司開始發展數位裝訂解決方案。除了設備、生產流程外,還有整體軟體方案來管理少量多樣的書本市場需求,她也分享一些歐洲書本生產公司從傳統轉型到數位生產的情況及建議。 (四)第四場專題演講╱由捷克知名插畫家、捷克麋鹿出版社發行人Tomas Rizek(湯瑪士‧瑞杰可)以「Reflection of Illustration」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Tomas Rizek出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是當代捷克知名畫家、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及出版商。其繪本作品多彩生動,筆觸時而細膩,時而豪放。曾繪製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格林童話》、《金髮女孩》等70餘本的童書插畫作品。更與台灣出版社合作出版多套童書,例如格林文化(Grimm Press)和世一文化出版社(ACME)。麋鹿出版社也出版他的最新中文作品,包括《泰雅勇士大歩向前》、《男孩與月亮》、《浴缸裡有鱷魚》等。他於演講中也介紹捷克多位各時代知名畫家、插畫家及其代表作品,同時對於插畫的創作靈感過程及發想多有描述,也真正呈現他作品背後的創作思維和技巧。 (五)第五場專題演講╱由十青版畫會第22任會長金炫辰(Kim Hyun-Jin)以「探索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金炫辰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把生活周遭的記憶,藉著版畫媒介來加以敘述。其演講內容主要介紹韓國版畫藝術,從1950年韓國現代版畫的黎明開始、到1960~1970年代及1980年代、最後1990年代至跨越21世紀的今日,版畫的媒材也從早期的木板畫、石版畫、絲網版,到現今的概念版畫、雷射切版、數位版畫、木版畫之矽膠翻模、黑鉛拓印、矽膠鑄造、單刷版畫及刮繪、紙版畫、木刻板及型版、橡膠版、銅版直刻裱貼、美柔汀等之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同時也介紹一些韓國傑出的版畫藝術創作。 15篇論文 最新發表 下午論文發表地點分別在教研大樓2樓202教室、6樓608教室、9樓901教室三個教室七場、共有15篇論文發表(見表1),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及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老師擔任主持人,分別為第一場曹聖豪助理教授、第二場楊炫叡副教授、第三場劉育君助理教授、第四場蘇文仲副教授、第五場蘇佩萱教授、第六場王俊人教授、第七場李國坤教授;並聘請各專業領域學者擔任評論人,第一場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李錫佳、第二場為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張妃滿、第三場為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主任劉立行、第四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魏裕昌、第五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主任陳又菁、第六場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主任邱啟明、第七場為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施令紅,同時也針對15篇論文之研究給予建議與講評。 此次研討會透過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提供現今數位印刷力印出新未來、數位印刷技術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之情況與建議、插畫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讓與會師生與貴賓獲得寶貴的經驗分享。下午的論文發表中則有來自多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論文發表,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學者提供建議與講評,對學生論文的完整度必能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整場研討會也在大家熱情參與下圓滿閉幕。
小森推出革命性印刷解決方案
包裝未來
2023-06-28

小森推出革命性印刷解決方案

第五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已於該年4月11~15日假東莞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時隔四年,在防疫鬆綁後的氣氛下舉行,吸引參展廠商和參觀者踴躍的參與。在溫暖潮濕的廣東春天氣候的推波助瀾之下,展覽會場人頭鑽動,十分熱鬧。 而位於會場3號展館中央的小森(Komori)展場,其以「Connected Automation(智慧互聯)」為參展主題,在展位上建構所有印刷工序以數位化來呈現的智慧型印刷廠。並以KP-Connect為核心,即時的連結在現場的平版印刷機和印後加工設備,展示一場生動、具臨場感、又可以大幅提升整廠生產力實機演示。 小森慶祝創立百週年首展 此次的展覽會是小森公司慶助100週年的首次展覽會,小森公司特別於展覽會場舉行一場慶祝活動,以感謝一直支持小森的客戶,以及將成為小森合作夥伴的各位來賓。小森公司邀請VIP客戶和多家媒體代表歡聚一堂,慶祝小森成立100週年媒體見面會。在慶祝會中,大家一起重溫了小森百年的輝煌歷史、各種豐碩的成果,以及展望未來的使命和願景。出席慶祝會的來賓與客戶也都給予小森溫暖的祝福與鼓勵,讓小森公司有更堅毅的決心,在傳承與創新中,再創造下一個百年的新頁。 印刷業由於其發展歷史背景與專業性是由多道工序所組成。如今以自動化、節省人力、機器人等技術,各道工序的產能得以提升。但是,由於各道生產工序採用模擬式管理,導致每道工序各自為營,相互之間沒有連接的斷流狀態。藉由數位化技術把所有生產工序連接在一起,提高生產效率,讓成本管控透明化,有助於增加收益。藉由數位化轉型(DX)推動印刷廠實現生產改革,這就是小森提倡的「Connected Automation(智慧互聯)」理念。 以開放式KP-Connect為核心 小森以KP-Connect為核心,把MIS(執行資訊系統)、印前、印刷、印後的各類設備連接在一起,優化整個印刷工序,因而推出提升各類設備性能和實現產能最大化的解決方案。而KP-Connect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只要透過開放的API(應用程式設計發展介面),就可以與更多相關設備連接。其主要特徵,不僅能讓印刷公司從模擬工序管理升級為數位化工序管理,還可幫助印刷公司實現數位化轉型建構智慧型工廠的目標,其具備以下兩大特點: (一)透明化╱(1)不僅可連接小森製造的印刷機和加工設備,還能連接不同供應商的設備。(2)印刷廠所有作業工序的日報表都可以升級為數位化的表格。(3)所有工序都能利用調度程序進行工序管理,可以有效製定計劃掌控進度。(4)現場操作人員能夠知道上一道工序的進展情況,可以有效的做好準備工作。(5)透過雲端儀表板可以詳細的分析機器的生產狀況,有助於提升產能。(6)能夠靈活的與MIS共享印件的數據和結果的訊息。 (二)自動化╱(1)利用印刷規劃的數據,透過RIP製作印件的數據並完成RIP處理,可在需要時輸出印版。(2)在印刷機上按照最優化的順序自動設定印件數據,有助於減少操作人員工作量並提高產能。(3)搭配小森平版印刷機的Autopilot功能,可大幅提升產能。(4)透過相容的JDF格式,可以向裁紙機、折紙機發送印件數據並自動設定印件數據。 ●小森首次展出獨特尺寸的LITHRONE G44 advance六色44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  ●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優勢的LITHRONE GX40RP advance八色雙面張頁平版印刷機 提供多項印刷解決方案 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轉型是全球主要發展趨勢,在PRINT CHINA 2023展會上,小森把智慧型工廠搬到展會現場,以商業和包裝印刷為展示的主題,並以無縫接軌的方式把所有生產工序連接為一體進行現場實機展示,展現提高綜合生產效率的解決方案。另外也以各種不同方式,來滿足大中華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 在小森的展位上安排5台印刷設備參展,分別有3台平版印刷機、1台折紙機、1台虛擬數位印刷機。在展覽會中輪流上演精彩實機演示,小森以KP-Connect為核心連接展覽現場的3台平版印機與印後加工的設備,對所有生產工作進行即時的管理。小森主要參展內容如下: 一、包裝印刷解決方案 小森在此次展會首次展出一種獨特尺寸的印刷機,就是44英吋張頁平版印刷機LITHRONE G44 advance。這款機器的操作性與40英吋機型相似,但是拼版數量則優於40英吋機型,是一款在市場上深受關注的包裝印刷機。透過現場實機演示,小森公司介紹Smart Color(廣色域多原色印刷)技術,以CMYK加橙色、綠色6種顏色,無需換色即可重現五彩斑斕的特別色區域,可「大幅的縮短作業準備時間」、「減少材料浪費」、「提高效率」、「保護環境」等優勢。此外,搭配上光效果,在現場展示精美包裝樣品,其中有一張印樣採用40個顏色的智慧特別色,使用Smart Color在印刷時完全不需要更換油墨,整個作業轉換一氣呵成。 而LITHRONE G44 advance承襲advance系列的特徵,最大紙張尺寸可使用Semi-large尺寸,也就是840×1,150mm,可以承印生產效率高的包裝印刷。這款機器操作容易,操作性與B1(40英吋)機型相似,相較於大尺寸的機型,這款印刷操控更容易,可降低印刷廠的營運成本。LITHRONE G44 advance可以使用B系列尺寸紙張進行書籍產品的印刷,在中、小型消費型產品的包裝,可以大幅提升產能。 二、商業印刷解決方案 主要展出以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優勢的LITHRONE GX40RP advance印刷機,現在於全球各個市場都是熱門的機型,在此次展會期間,這款印刷機實機以油性油墨進行薄紙高速印刷,印製了3個印件,與會來賓親眼看見此款印刷機的高速印刷性能並以自動化裝置,實現快速的作業轉換。在現場搭配MBO高速折頁機與MBO Cobo-Stack碼垛機器人,展現印刷與印後折頁的完美配搭。另外,現場展示動畫集換卡的雙面印刷樣品,吸引了大批來賓駐足觀賞。 而LITHRONE GX40RP advance基於「智慧互聯」理念,可以根據工序間的相互搭配,強化並優化前一道工序發送來的訊息,進行資料預設,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有助於提高印刷工序的整體產能,投資報酬極高。其以單咬口方式,穩定的送紙設備的設計,確保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雙面印刷,無論是薄紙還是厚紙都能達到極大的產能。紙邊無需留出空白的咬紙和送紙技術,可大幅的節省紙張成本。另外,這款印刷機不僅能印製個人化的產品或收藏品,還能用厚紙印製在全球各地頗受歡迎的遊戲交換卡等。用厚紙印刷時不容易出現刮傷,搭配使用各種自動化生產裝置,可以獲得更穩定的印刷品質與和更高的產能。 三、薄厚紙解決方案 另外,在小森南通(KNT)生產的LITHRONE A37機型,也在這次的展會中亮相。為了滿足厚紙印刷需求,現場展出的是能夠適應薄紙和厚紙印刷的升級版機型。在展場上,LITHRONE A37與KP-Connect搭配,以適合包裝印刷的厚紙進行實機展示。 因此無論次印製薄紙還是厚紙,LITHRONE A37機型都能承印高品質的印件。雖然這是一台結構緊湊的4色平版印刷機,但是可以兼顧薄、厚紙的印刷生產,相當適合中小型印刷廠及處於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轉型期的印刷廠擴展市場之需求。 四、展覽角 在平版印刷展區中,小森也展示專門為具有附加價值的高級包裝印刷而特別設計的特殊機器配置;在數位印刷的展區中,以影片虛擬模式進行「數位平版印刷」的巔峰之作Impremia NS40的展示,介紹海外1號機在雅昌文化集團中所展現的商業模式。此外,也透過影片展示B2尺寸Impremia IS29s的商業模式及最新數位印刷解決方案。 其次在智慧互聯的核心軟體KP-Connect的展區中,小森公司則以精英研討會的方式來介紹KP-Connect是如何發揮作用,推動印刷廠的數位化轉型。另外在展區中也介紹為實現SDGs(永續發展目標)小森所採取的多項措施,包括Komori-Kare服務、證券印刷業務、MBO摺紙機、觸屏線路凹印機(PE)等業務,小森集團開展的各項業務,並展示多張精美的印刷樣品。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www.komori.com ●現場展出的LITHRONE A37四色平版印刷機 ●新型印後加工設備、MBO Cobo-Stack碼垛機器人組成的高效生產線
香港貿發局七項展會精采落幕
包裝未來
2023-06-28

香港貿發局七項展會精采落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簡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時裝節(Fashion InStyle)、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香港國際授權展,總計共吸引來自逾130個國家及地區、近56,000名買家親臨參觀採購。當中非香港買家佔整體數量約六成,主要來自中國、東盟、台灣、美國、日本及韓國。同場舉行的亞洲授權業會議亦邀得近30名環球業內專家親臨現場,分享真知灼見。根據香港貿發局在展會期間進行的參展商及買家訪問顯示,大部份受訪者預期,業務和銷售將於半年至一年半內回復到疫情前水平。 這7個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時裝節、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於4月19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而香港國際授權展及亞洲授權業會議則於4月19至21日舉行。 ●展商Stratasys於香港時裝節「服飾科技及商貿服務」展示Polyjet 3D列印技術 首次七項大型活動同時舉行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創意和知識型經濟發展愈見蓬勃,更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貿發局首次在4月同場舉行七項時尚生活及授權的大型活動,將家品展和時裝節重新定位並命名為Home InStyle及Fashion InStyle,為國際買家帶來更多元化的創意產品。而授權展亦調整定位至涵蓋多個時尚生活範疇,為業界帶來更大協同效應,成功開拓更多跨領域商機。我們喜見不少展商能即場接獲訂單,成績令人鼓舞。她續指,香港作為推動區內創意及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樞紐,擁有背靠中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樑。有見此次的佳績,香港貿發局期望透過舉辦更多大型的國際展覽,其中包括9月的CENTRESTAGE及香港鐘錶展,進一步把握RCEP和東盟市場,以至全球所帶來商機,鞏固香港作為世界採購中心的角色。 本屆展覽成功吸引來自23個國家及地區,包括來自東盟及歐美國家等地超過4,100家的參展商參與。展覽同時以「展覽+」(EXHIBITION+)線上線下模式舉行,透過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買賣雙方可以商談合作直至4月29日,總計香港貿發局已協助買賣雙方安排超過2,600場商貿會議。 展商及買家對前景感到樂觀 主辦大會同時也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展會期間訪問了約850名參展商及買家,有逾半受訪者(52%)認為,隨著各地檢疫措施放寬,商旅活動已全面恢復平常,將為銷售及營收帶來正面的影響。有近七成受訪者更認為業務和銷售將在半年至一年半內回復到疫情前水平。而大部分受訪買家表示香港(85%)及中國(60%)是他們參與展覽的首選之地。受訪者亦認為北歐、西歐(21%)及東盟國家(15%)將會是他們未來兩年所要開拓的目標銷售市場,對當地業務前景感到樂觀。 產品趨勢方面,家品展受訪者認為簡約設計(41%)的家品將會是該年市場的重點趨勢;而禮品展的受訪者則認為環保(61%)將大行其道。而最大增長潛力的家品分別為戶外、露營及園藝用品(24%)、環保產品(20%)、健康生活及保健用品(18%)及廚具及餐具(18%);禮品則為環保禮品(26%)、宣傳禮品及贈品(25%)及科技禮品(23%)。 ●香港禮品及贈品展與香港時尚家品展(Home InStyle)該年首設「文創體驗區」  文創設計及創新科技成焦點  該年禮品展與家品展增設全新「文創體驗區」,帶來超過80個展商。中國展商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參與禮品展,該公司董事長謝燕華表示:新展區吸引尋找文化特色產品的買家,有助推廣公司的手工藝品。我們於展會接觸了香港及中國的買家,期望建立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而授權展則展出超過550個品牌及授權項目,包括藝術、文化、娛樂及設計等等。有多家授權商表示對展覽人流感到相當滿意,並成功簽訂合約。 創新科技也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香港時裝節「服飾科技及商貿服務」的香港展商Stratasys總監Guy Shirazi表示:公司首度參與展會,務求將先進的Polyjet 3D列印技術推廣至時裝業,透過展會增加產品曝光。我們在展會接洽來自香港、中國及印度的買家,他們對3D列印技術能夠直接於服裝、鞋履及奢侈配飾上印刷很感興趣。我們對業務前景充滿信心,此展會是擴展亞洲市場的絕佳平台。 合併展覽人流暢旺接單理想  義大利公司TVS spa自2005年起一直參與香港家品展,該公司經理Theo Tassias表示:公司於兩年前推出Eco-ok Induction全新系列商品,該系列是由回收鋁製成,並配有回收塑料手柄。疫情後參與實體展是向全球買家推廣這個環保系列的良機,能夠透過展覽尋找新的分銷商。我們已與多個不同地方的新買家建立聯繫,包括厄瓜多、印度、哈薩克、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越南等等。 來自波蘭的買家Pawel Kulig也成功於家品展接洽了來自中國、台灣、印度及韓國的全新供應商,並物色到6個來自中國的潛在合作夥伴。他表示:我對展商的水壺、玻璃製品及食物容器等產品相當感興趣,其訂單總額達到10萬至20萬美元。 六項展會首次同場舉行,為買家提供一站式採購平台。來自義大利買家Enrico Bassani表示:在香港時裝節接洽多家香港及中國的新供應商,將採購他們的珠寶鐘錶產品;亦於印刷及包裝展認識多家包裝供應商,預計訂單總額達30萬歐元。另外一個英國買家Zahoor A Qurashi亦到訪印刷及包裝展,物色到10家中國展商,預計會向數家新供應商採購不同款式的食物盒,其訂單總額高達25萬美元。相關訊息請洽官網 https://www.hktdc.com/ 。 ●展覽期間,大會舉行多場專題研討會及論壇
台灣富士軟片為影像品質升級
數位應用
2023-06-28

台灣富士軟片為影像品質升級

致力為全球客戶持續提供創新服務,並透過數位轉型(DX)有效運用資訊和知識,以打造創新且高效能商業營運的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於該年5月8日發表全新Revoria Press EC1100及Revoria Press SC180彩色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其以強化的色彩管理解決方案,滿足量產型商業印刷業者、企業自用印刷在四色印刷生產力與高品質影像(2,400×2,400dpi)需求,新款機種的推出也使得Revoria產品線更加完整到位,以服務各類市場的廣泛需求。 新品展示會北中南開跑 而為了提供合作夥伴及客戶能夠快速了解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兩款新設備的功能特色,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特別於5月16日假台北展示中心舉行首場新品巡迴展示會,後續並在台南站、高雄站、台中站及桃園站等地相繼接棒演出。展示會內容以綜觀視角帶領客戶清楚掌握、感受印刷的脈動,隆重將新品詳盡的三大特色娓娓道來,最終實際示範Revoria Press SC180的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功能如何完美重現色彩,以及螢幕軟打樣可以在螢幕上就看清楚印刷品的廬山真面目,同時也讓出席的參觀者親自體會Revoria新成員的獨家魅力,並現場體驗該設備的強大功能。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以完整的數位轉型軟硬體,協助印刷業者改善作業流程與品質的一站式服務,以提升營運效能。Revoria Press新品EC1100及SC180兩種機種可分別針對商業印刷與企業自用印刷市場即需即印需求,並以高達100ppm、80ppm的印刷速度、廣泛紙材應用,配備多功能後製作模組,進而提升印刷的生產力與效率。 ● (左)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於日前發表全新的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彩色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  ● (右) 兩款設備擁有完美的色彩重現,可套用描述檔比對原始檔 ●(左)透過優質數位打樣,從螢幕上就可直接看見輸出顏色  ●(右)具有AI影像優化系統,可針對RGB影像自動多張調整 全新一代設備功能獨具 全新推出的Revoria Press EC1100及SC180量產型數位印刷機,兩款新一代設備皆具多功能,擁有廣泛的紙材應用從52gsm到400gsm、尺寸大小從98×148mm到330×1,200mm長尺寸皆可輕鬆印刷,亦搭配全新的色管流程,使影像品質更為提升且維持印刷色彩的穩定度。 一、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螢幕精準重現印刷色彩 Revoria Press EC1100及Revoria Press SC180配備全新開發的色彩管理系統「Color Profile Maker for Display」,透過螢幕精準調整色彩、產出匹配的印刷成品顏色。 二、掃描既有印刷品,重製精確文件色彩 Revoria Press SC180可掃描同一設備或其他印刷設備的印刷品,再次產出色彩一致的成品。無論既有印刷品使用何種印刷技術,能降低不同機種間因設定產生的誤差,達到一致的色彩表現、減少紙張放損成本,讓印刷過程流暢執行。 三、AI影像優化系統 AI(人工智慧)能自動檢查相片的場景並校正,自動調整影像黯淡、過曝、背光等問題,以及校正膚色及天空的藍色調等。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為協助客戶維持事業營運,首先導入「遠端連線服務」提供回應式網頁協助,協助客戶配備功能更好、穩定性更高的設備、更高效率的系統運作及生產力,以及自動化的廠房環境。 四、Revoria Press更多特色功能 (一)全新機種同步增添伺服器、多樣後製作功能╱Revoria Flow列印伺服器的檔案解譯(RIP)效能支援1,200dpi、10位元色階,以生產高品質影像。壓摺線、騎馬釘、三邊裁切及方形壓書背等多樣裝訂設備應用,以滿足各式印刷品製作需求。 (二)Revoria Press EC1100自動化校正╱內建感應器能自動化校正色彩及進行紙張正反面對位校正。 (三)Revoria Press SC180智慧影像調整╱具備智慧型影像調整工具(Simple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英文簡稱SIQA),包括掃描校正圖表以自動校正影像品質,以及對位標記、偏移色彩校正。 (四)吸氣式送紙系統╱大幅度改善各種紙材如易產生紙屑的紙張、預印紙、紋路紙、塗佈紙的送紙表現,完成穩定且高速的送紙,紙張種類由低磅數至較重磅數、小尺寸至98×148mm~330×1,200mm長尺寸列印皆能輕鬆完成列印作業。  台灣富士軟片資訊 02-27319099 http://www.fujifilm.com/fbtw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包裝未來
2023-06-28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受到現今數位化及消費模式的改變,包裝產業市場在近幾年持續擴大,整體成長率約有10%以上。鑑於越來越多的農業品牌關注環保和永續發展,由台灣包裝設計協會(TPDA)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攜手合作主辦,食力傳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印研中心等單位協辦,特別於該年4月8日~10日一連3天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盛大舉辦「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展覽。該展以農產、特色伴手禮為主題並結合TPDA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共同聯展,除了展出台灣各縣市傑出設計農產品包裝外,並集結日本、泰國及上海等地設計優秀作品一起展出,藉此讓各界看到台灣包裝的能量與未來。 包裝設計永續環保議題正夯 「寶島包裝節」可說是台灣少見辦理的農特產伴手禮包裝特展,透過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的動員,共匯集上百件以農產品包裝為主的TPDA會員精彩作品。同時展會為提升國際視野,也特別邀請日本包裝設計協會(JPDA)、中國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SPTD)、泰國包裝設計協會(ThaiPDA),展出當地特色包裝作品,以設計進行文化交流。看看設計師如何以農產包裝、伴手禮,詮釋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讓參觀者欣賞精美包裝的農產品,感受台灣美麗的風土民情。 此次「寶島包裝節」展覽聚焦四大主題,分別以「國際設計作品交流」、「農特產伴手設計作品」、「永續包材及公益設計作品」及「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為題,帶領參觀者一窺農產包裝,推廣展示包裝設計運用。同時TPDA也將報名參展的包裝產品分成特色伴手禮、農產品包裝組、環保包裝組等三種,並特別籌組評選小組針對各組別選出前三名表揚,以提升報名展品的質量及鼓勵參與優秀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包裝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的展架搭建成台灣寶島外貌,展出具在地性、文化性及原創性的作品,除了台灣近百件包裝作品外,更有近30件跨國來自日本、泰國及上海作品,例如泰國著名的稻米產區「Thung Kula Ronghai」,其優質的稻米生產享譽全球,在包裝設計方面使用稻穀為原料的設計包裝,穀殼是脫殼過程中產生的天然廢物,包裝採用模壓成型,盒子裡面裝的是米袋,使用後包裝盒可以當面紙盒使用,實用與環保兼顧。 同時為了推動環保公益,TPDA特別號召八名設計師採用永續包材100%環保再生紙,為「中華民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公益設計咖啡禮盒包裝並於現場展出。金點新秀設計獎為新秀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頂級獎項,會場也設置特別獎展區,其中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視傳設計系的設計作品「山田倡議」,以台灣水梯田樣貌,傳達農業社會最具魅力的象徵,呼應全球農業生態多樣性倡議。為增添活動趣味性,身為TPDA成員的宏吉盒藝公司,也利用回收紙材製成1,200個方盒拼圖造型牆來與民眾互動。 聚集全台最精彩農產包裝展 而於4月8日當天中午舉辦的開幕剪綵儀式,透過象徵永續的紙材作為禮盒,並邀請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陳正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周子良、微熱山丘執行長施宏漳等貴賓上台,以打開禮物的方式開啟本次的主題寶島包裝,藉此揭開展覽活動的序幕。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致詞時表示,「寶島包裝節」為新北市第一次以農產品為主軸辦理的包裝設計展覽,詮釋台灣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同時透過包裝表現產品價值,導入永續包材概念。除了有跨國作品聯合展出,也匯集全台農特產伴手禮包裝,連外島都有,現場同步邀請並展出本市青農、農產業者優秀包裝作品,鼓勵提升台灣整體包裝素質及農產業者競爭力。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也表示,希望藉由「寶島包裝節」的展出,讓大家了解到包裝對品牌及行銷的重要性,其中蘊含永續包材的概念,讓包材走向更環保、更友善環境的包裝方式。因此本次展覽還舉辦包裝論壇講座,由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作為引言,食力傳媒副總編輯暨品牌總監林玉婷、呈曜包裝事業公司總經理許呈湧、脈致公司創辦人劉大正與專業的包裝設計師、產業品牌代表進行分享和交流,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包裝設計在產業的永續方式和發展趨勢,進而了解農業包裝設計的魅力,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 ●特色伴手禮第一名:員林仙草甘茶東瀛行旅系列禮盒╱麥傑廣告陳進東 ●農產品包裝組第一名:天喜洄瀾杉林溪茶葉禮盒╱元創力品牌包裝設計公司林岳庭 ●環保包裝組第一名:臻品植萃新希望種子禮盒╱優勢品牌包裝蔡建國 愛及永續為主題的會員大會 另外為了配合「寶島包裝節」的盛大開展,台灣包裝設計協會也特別於4月8日晚上假新北市「彭園新板館」舉辦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此次活動的主軸係以「愛&永續」為主題,意味著TPDA不僅在包裝包材上的永續,更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活動的舉辦,讓大家的情誼與對這份土地的愛能永續循環下去。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回顧2022年度至今,該會陸續開辦「包給力講堂」、「包給力學堂」,並延續到「寶島包裝節」大展,她非常感謝理監事及會員的支持及相挺,籌備許久的課程及活動帶給大家滿滿的知識和學習,看見大家帶回一點收穫,也有因為課程而加入該會的夥伴,新年度也請大家繼續支持。 會員大會活動當天,還有來自全國各地設計友會貴賓代表出席,除了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暨執行長林采霖等兩位該會顧問外,還包括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再暨秘書長林裿晅、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陳昭岑、台中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陳誼康等人。 當天活動出席者都滿載而歸,李銘鈺理事長特別感謝第八屆理監事及會員心意,包括李銘鈺理事長提供的經典台灣茶禮盒、林岳庭中區副理事長提供的仙園餐廰擂茶拿鐵、劉虹枝南區副理事長提供的有機杭菊茶包禮盒及東山咖啡禮盒和龍眼乾、袁世文輔導理事長提供的啡嚐嘉義VIP禮盒、黃國洲榮譽理事長提供的梅餅及梅片、李哲佑理事提供的特選濾掛咖啡、陳進東理事提供的員林食品百年仙草有機仙草甘茶、李宛玲理事提供的精裝首飾收納雙層、曹仲標會員提供的有聊笑花生、陳奐達會員提供的iif香氛酒精噴、姚漢婷會員提供的金銳商標神來一筆、周家宜會員提供的插畫家林小杯筆記簿、高培偉會員提供的鳥時代IP磁鐵等等,在在都展現該會的良好情誼及人情味,整個活動就在大家一片的熱情聲中圓滿落幕。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 04-22268899 http;//www.tpda.com.tw
因果年度主題展暨新星獎表揚
設計創意
2023-06-28

因果年度主題展暨新星獎表揚

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TPDA)所舉辦之「因果(Cause&Effect)年度會員主題展」,已於該年3月17~19日假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盛大開幕及為期三天的展出。這個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每年舉辦的年度會員主題展,結合2022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得獎作品,以創意兼技法多樣化的海報展出帶動設計師、學生以及民眾之間的交流。開展首日並舉辦第八屆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頒獎典禮,會後也於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進行該會第12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整個活動吸引眾多來賓及會員們熱情與會。 ●因果2022年度會員主題展暨台灣海報新星獎雙封面專刊 年度會員展暨新星獎聯展 此次年度會員展與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競賽的共同主題為「因果(Cause&Effect)」,其所指的是一系列因素(因)和一個現象(果)之間的關係。原因和現象常和變化或事件相關,還包括客體、過程、性質、變量、事實、狀況等。該展覽所展出的邀請海報作品有18位TPDA會員設計師,以及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中脫穎而出的獲獎作品共計87件,展現他們對於本屆海報新星獎主題「因果」的獨特見解和風格。 在3月17日開幕典禮當天出席貴賓雲集,其中包含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營運董事何清輝、游明龍設計公司藝術總監游明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蔡進興、藍本設計顧問執行長吳介民、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技教授林宏澤、堯舜設計公司創辦人姚韋禎、陸合創意國際公司創意總監陳信亨、胡是創作公司創意長胡發祥、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張盛權、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黃文宗、本質設計顧問公司創意總監陳信宇、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劉冠辰、實踐大學服飾經營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張芳榜、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張家銘等人共襄盛舉蒞臨,現場氣氛歡樂活絡。 TPDA理事長吳介民開幕致詞表示:相信此場展覽將繼續為觀眾與新世代學生們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欣賞因與果之相互關係,透過巧妙的視覺文字設計表達主題,並且展出海報的多樣性和創意性。開幕及頒獎活動結束後,該會並於台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進行TPDA第12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同時邀請會員一同交流餐敘,進行內務事項的宣布及議題討論與修改,此次活動就在歡樂用餐中劃下完美句點。 ●(左)因果與輪迴╱林宏澤  ●(右)Cause and Effect╱吳介民 ●(左)因和果╱胡發祥  ●(右)六因五果╱林家再 ●(左)後果源於自己的觀點╱陳信亨  ●(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張盛權 台灣海報新星獎頒獎表揚 由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主辦,為提升台灣學生海報設計之能力,自2008年起推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台灣海報新星獎(Taiwan Postar Award)」,以該會當年的年度會員主題展,結合學生組的海報設計競賽,帶動設計師與學生間的交流。2018年為了促進設計視野及國際化,將徵件對象擴大為國際學生徵件,重新定位為「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提供學生展現設計創意的舞台。 2022年第八屆台灣海報新星獎頒獎典禮已於該年3日17日假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盛大舉行,本屆共有51所院校參與,經過四個月的徵件時間,總計共收到672件參賽作品,入圍初審總件數169件,經過數十位知名設計師初審、決審,共評選出金銀銅合計6件、評審特別獎4件、優勝11件、優選41件,競爭可說相當激烈! 本屆海報新星獎主題為「因果(Cause&Effect)」,競賽初審由itisDesign意致設計策略創意總監林昂毅、Hufax Arts胡是創作胡發祥、堯舜設計公司創辦人姚韋禎、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張盛權、陸合創意國際公司創意總監陳信亨、東方設計大學助理教授洪世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副教授吳仁評、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林孟潔、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陳政昌、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副教授黃文宗、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主任胡毓賢、本質設計顧問公司創意總監陳信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兼文創中心主任邱文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劉冠辰、實踐大學服飾經營與設計系專任講師張芳榜、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技教授林宏澤、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專技助理教授連佳惠、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張家銘等18位設計師擔任。 決審評審也特別邀請BBDO黃禾國際廣告公司何清輝營運董事、游明龍設計公司藝術總監游明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台灣海報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蔡進興、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等五位知名設計師,以國際視野評比出優秀傑出的海報創作。 ●(左)金獎:垃圾╱蔡筑寧(景文科技大學)  ●(中)銀獎:Self-Harm系列╱塗芷妤(亞洲大學)  ●(右)銀獎:利益的代價系列╱何開杰(亞洲大學) 以國際視野評選優秀創作 對於本次競賽主題,評審長何清輝也表示此次主題比上一屆的「再生」難度高上許多。這時在視覺表現上,無論直白陳述、抽象暗諷、因果對比,甚而前衛、動感十足的印象派衝撞而傳遞強度,加上「視覺功力」與「文案能力」就顯現它的重要性,此外「切題性」讓評審瞬間抓到了「我知道你在說什麼!」,表達技巧能快速讓人理解其中含意的作品就能脫穎而出。 此次競賽經過評審們多次討論,最終在672件參賽作品中,順利評選出金獎一名,由景文科技大學蔡筑寧以「垃圾」作品奪得,並榮獲三萬元獎金;銀獎兩名,分別由亞洲大學何開杰「利益的代價」、亞洲大學塗芷妤「Self-Harm」作品獲得;銅獎三名,分別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林彥伶「互利共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柏因「種瓜得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文郁「I Want To Live」作品獲得,並頒發獎狀及獎金。 本文除了刊出18件年度會員作品外,台灣國際海報新星獎僅刊錄金銀銅獎、評審特別獎及優勝共計21件作品,提供讀者參考應用。主辦單位也歡迎全國教學單位預約校園巡迴展出,預約請聯繫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秘書陳小姐02-23770102。「因果」主題創作專刊,除了收錄新星獎238件得獎作品及入圍作品外,同時也針對該會會員邀請徵件,作品數量豐富,可說是值得珍藏的一本設計寶典。專刊價格現在優惠500元,運費一本65元,意者請洽E-mail:tpdataiwan.poster@gmail.com。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