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臺灣設計的播種者
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於1637年《談談方法》和1644年《哲學原理》提出「我思故我在」,繼而與荷蘭哲學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aruch de Sprinoza,1632~1677年)、德國哲學家哥特佛萊德.威廉.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三位哲學家為理性主義建立起高度系統化的哲學流派,對於西方思想以及全球現代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關於「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Movement)」,其又稱作為「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這是專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在歐洲所發生的哲學思潮及文化運動,「啟蒙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實存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觀念、思潮、知識及媒體傳播方面的「啟蒙」,開啟現代化的發展歷程,而最終對於人類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樣地,臺灣的設計發展並非憑空誕生,而是經由歷史長期發展演變而成,其中必然有思想啟蒙、觀念播種、知識傳播、培育人才、技術革新、引領創新的設計前輩先賢,他們分別在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扮演起台灣設計的「啟蒙者(Enlightener of Ideas)」角色,「啟蒙者」就如同在夜闇混沌未明時期的啟明之星,抑或是點燈指引前行的領航員,成為引領後來台灣的設計發展至關重要的代表人物。(見圖1)
●圖1:吉田初三郎為臺灣銀行繪製四幅聯屏「臺灣全島鳥瞰圖」
生根:臺灣設計的深耕者
美國開國元勳湯姆斯.傑佛遜:「我們是屬於農夫的世代,為了要讓下一代當律師,讓下下一代當詩人」。這段話闡述若是每一代人都願意捲起褲管、彎下腰去扮演播種者的農夫世代,就能夠培育出讓下一代得以在具有法律規範、社會制度之下安全無虞地快樂生活,進而能夠讓夠下下一代過著享有詩人般優雅品味的生活。人生需要一代一代不斷地提升向上,方能開墾沃土、開創制度、開心生活;設計當然也是需要歷經一代一代的接力傳承,才能將設計從為人服務的工作「職業」,轉為令人讚賞的技術「專業」,最後提升為讓人景仰的終生「志業」,就是有著前輩先賢扮演起「啟蒙者」與「播種者」,他們持續終生職志在深耕設計讓台灣設計生根設計,最終形塑出屬於台灣的設計文化。
回顧過去台灣設計研究是根據既有的「史料」進行相關研究,因此擁有多少「史料」成為設計研究的關鍵因素;雖然「史料」有實體文物,也有圖書文獻、影像圖檔,或是網路資訊、電子檔案所得;由於受制於有限問世的實體文物,因此往往未能看見實體的設計史料,所以對於該項作品作者、年份、尺寸、材料、印刷工藝比較難有明確的依據與準確的判斷,致使台灣設計研究相對於美術研究就處於貧瘠與匱乏的窘境;因此探究台灣設計研究就需要更多人挖掘、整理、爬梳出更多的台灣設計史料,也才能厚植未來台灣設計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礎。所幸在2020年由楊夏蕙、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等人不計血本、投注多年的心力,集結多位台灣設計界專家學者共同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的套書,皇皇兩大巨冊詳細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歷程的珍貴史料,成為未來台灣視覺設計研究的基石;另外林磐聳、王行恭、林文彥、姚村雄、李新富五位策展顧問為高雄楠梓區的創價美術館策畫「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暨文獻展」,總計向154個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學館、大學及設計家、蒐藏家或家屬商借了兩千餘件實體設計史料、文物、文獻,完整呈現臺灣百年美術設計風貌,加上展期從2023年6月3日至12月10日有將近半年之久,可謂是台灣設計界最完整的展覽;同時本項展覽其中特別規劃有「啟蒙」單元,就是高舉臺灣前輩先賢扮演著設計「啟蒙者」與「播種者」群像。(見圖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