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ness Forum
黃義盛 Y.C. Huang
2023-06-28
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論壇(一)

印刷包裝產業及學術間,讓人敬仰的李興才教授安詳了,他也是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的創辦人,傳承他的創會宗旨,學會持續在推動印刷科技相關的活動、交流、研究及服務,期提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為了緬懷李興才創辦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結合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印刷公會聯合會及其他印刷團體,於該年5月26日下午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教育學院大樓201演講廳共同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論壇首先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副校長蕭耀輝,追思李興才教授終身奉獻印刷教育,作育英才,為印刷學產界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同時也懷念兩人50年來亦師亦友的歷程。

筆者在徵得永豐餘捷比達公司、伯津綠色科技公司、東興紙品公司、Idealliance Taiwan等四個單位支持,同意分享他們在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專精經驗與知識,以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為主題,分別就供應鏈服務中,在數位流程管理(設計、製程管理、配送服務等)、循環經濟(ESG、節能減碳及生態包材)、印製成本、品質(雲端色彩管理)等解決方案,提出專業的看法。而筆者本人則就印刷包裝產業現有的經營環境、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現況與外銷、由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看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等議題,來說明供應鏈在印刷包裝市場的關鍵性;而在這逆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遷移,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深思,如何跨入國際供應鏈市場來驅動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以下是論壇引言及五個主題的相關內容,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國際供應鏈遷移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機會

主講人╱黃義盛

首先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顧問黃義盛做引言,他指出在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發表世界經濟展望提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會由2022年的3.4%降至2.9%,並預測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在3%左右;而通貨膨脹率由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7%,加上俄烏戰爭何時終止未明,高利率與金融緊縮讓全球金融風險提高,這讓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大家艱苦日子明顯存在。而台灣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為負2.87%,累計前4月的工業增長率為負18.37%,這主要是因累計1至4月出口額減少17.7%,進口額也減少16.9%,這的確讓人心驚。(見圖1)

一、2023年印刷包裝產業環境

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來自過去五年不斷的黑天鵝事件,其中主要的來自中美貿易衝突、Covid-19疫情蔓延、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及俄烏戰爭等四項,這引發關稅報復,全球物流中斷,食品、原物料飆漲,塞港、缺櫃讓海運費暴漲,驅動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與遷移。多元供應、在地化與逆全球化時代的來臨,這也造成全球經濟成長遲緩、大缺工及大通膨時代來臨。(見表2)

時序進入2023年,全球的產經環境,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但對於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已是全球共識,追求未來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將成為未來主流。企業經營者除了要以數位化提升經營流程效率、以智能化來解決缺工問題、以永續發展核心來創新經營服務外,同時也還需要培養更多韌性(Resilience),來堅強面對環境挑戰及經營目標達成,更要凝聚團隊共識,尋找轉型及創新的商業經營模式。

...

推薦文章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包裝未來
2023-08-30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該年5月25日,中華印刷科技學會舉辦一場「國際供應鏈遷移與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趨勢」論壇,這是要讓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瞭解,供應鏈包裝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重要的關鍵。我們以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為例可發現,其由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221億美元(+45.5%),增加最快速的是信封(+54%)、紙盒(+51%)、標籤(+77%)、其他紙及包裝品(+94%)、紙管(+58%)等品項,這都是供應鏈包裝產業服務的產品。而以2022年的資料顯示,這些品項外銷總額大約為152億美元,佔印刷包裝總外銷額221億美元的68.7%左右。 供應鏈遷移驅動印包業未來 再分析印刷包裝外銷額前30名的國家,增長超過50%者,包含美國(+52.7%)、越南(+112.1%)、新加坡(+74.6%)、馬來西亞(+129.3%)、日本(+106.1)、法國(+178.6%)、菲律賓(+96%)、印尼(+91.6%)、聯大公國(+77.5%)、印度(+112.6%)、義大利(+65%)、墨西哥(+51.4%)、俄羅斯(+80.3%)、西班牙(+241%)、台灣(+50.6%)等等,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過去5年來,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的主要國家之一。 2018年起中美貿易的衝突,引發了貿易保護政策及關稅保護,COVID-19新冠疫情蔓延驅動斷鏈危機、美國技術出口管制讓供應鏈在地化成為趨勢,而俄烏戰爭更引發地緣衝突的風險,這些都加速國際供應鏈遷移的主要因素,目的地主要移至東南亞、墨西哥、南亞等,甚至回歸歐美、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國,這也引發國際供應鏈包裝服務業者的新機會。藉此也解釋過去四年的全球動盪時代,為何中國印刷包裝外銷還能呈現高幅增長的原因,而我們舉辦供應鏈包裝服務論壇,就是希望台灣業者能瞭解這趨勢,能關注及掌握這些供應鏈遷移的機會,以驅動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的發展。 在1998~2002年期間,當掌握全球75%筆記型電腦生產的台灣業者,把約8,000萬至1億台的筆電產能全移至中國,加上其他資通產品及輕工產品都外移中國,台灣的包裝印刷在2002年後就開始衰退。以台灣造紙公會統計,2000年紙及紙板消費量約有510萬噸,2001年就衰退至451萬噸,到2022年的紙及紙板消費量僅約412萬噸,減幅約20%,這是受到供應鏈產業包裝需求不見得影響所至。單以一台筆電的包裝成本約8美元,一億台的筆電包裝品就是8億美元,這佔約台灣印刷包裝產值的25%,也顯示供應鏈包裝服務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見圖1) 1995年後的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也成就了全球供應鏈服務最大的印刷業包裝業者,而發展初期的主要業務也來自外移至中國的台灣資通業者,現為中國第二大的印刷包裝企業,它就是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圖1:1998~2022年台灣造紙業生產及消費量(資料來源╱台灣造紙公會)  認識深圳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一、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簡介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網站之介紹,其成立於2002年,總部位於深圳市,201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領先的高端品牌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於眾多財富500強的客戶和高端品牌。專業為消費電子、化妝品、食品、健康、菸草…等行業,提供有競爭力的包裝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並致力於持續為客戶提升品牌價值。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幹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也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營運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裕同設計的作品多次榮獲德國紅點獎、iF設計獎、美國Mobius Awards廣告獎等獎項。(見圖2) 截至2021年止,裕同包裝科技擁有80家子公司、7家分公司,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等地設有生產基地,並在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設立了服務中心,為全球客戶提供就近服務。認證體系包含ISTA、CNAS (ISO 17025)實驗室認證、QC 080000有害物質過程管理控制體系、色彩管理G7、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 裕同包裝科技的使命為專注印刷包裝市場、為客戶創造永恆價值、提供尖端產品和服務,經營理念為誠信、務實、高效、創新,核心價值為客戶導向、重視員工奉獻、創新創造、合作共贏。截至2022年底,全球員工約有21,831人,其中生產部門約16,614人、銷售部門約863人、財務部門約227人、行政部門約1,662人、研發及技術部門約2,465人,其中屬於總公司則約有4,089人。 ●圖2: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印製的包裝相關產品(資料來源╱公司網站及公開資訊)  二、裕同包裝財務及經營資訊 以裕同包裝科技公司2022年之年報資料顯示,全年營業收入達163.6億人民幣,較2021年的149.4億元增加9.49%,也比較2011年的117.9億元增加38.8%;2022年稅前淨利約18.1億人民幣,淨利率約11.0%,較2021年淨利約12.2億增約48.4%,較2021年的11.47億元增57.3%。2016年裕同包裝在深圳上市,若比較過去10年的經營成果,營收增約5.3倍,毛利增約3.9倍,淨利增約3.9倍,而毛利率由2013年的30.1%降至2022年的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比起2021年中國印刷百強的淨利率7.96%,經營績效是高很多的,而比起台灣印刷包裝產業,這數字更是令人驚豔。(見表3) 就原料成本佔銷售額比率分析,裕同包裝科技在2019年前都低於40%,但2021年增至48%,2022年約在46%,這顯示售價被砍或原料上漲因素,當然這會明顯地影響到毛利率的降低。而2022年的用人費率(包含直接人工、管銷研等用人費)約17%,這與過去的18~19%下降約2%,這應該是整體用人效率的提升,或經濟規模產生的效益所致,但裕同包裝科技一直在推動智慧及自動化工廠,這是否由這產生的效益,也是值得關注的。 再分析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過去10年資產負債表及風險評估,隨著業務擴大,應收款、庫存、庫定資產投資等都隨著業務擴增而比例增加,長短期負債與淨值的結構的變化也算正常,就公司的應收款、庫存及總資產產周轉效率分析變化不大;但公司在2016年上市後,確實強化了公司的財務資金流通性,也擴大資產及業務的規模,這使流動比率由2016年前的130%提高至150%左右,公司淨值率也增至50%以上,但總資產周轉率卻比上市前降低約20%。而2022年應收帳款週轉率僅2.69次,也就是約135天才收到貨款,這對公司資金壓力是有的。(見表4) 三、裕同業務結構與毛利率 由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年報資料顯示的業務結構,2022年的精品營業額約118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72.2%,是2013年的6.7倍,年均增長約23.5%;包裝配套品營業額約28.4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17.3%,是2019年的1.9倍,年均增長約25%;環保紙塑營業額約11.2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6.8%,是2019年的3.63倍,年均成長約54%;其他類產品約2.38億,佔約1.45%。營收中屬於紙製品約有158.4億人民幣(佔96.8%),非紙製品約5.18億人民幣(佔3.2%)。(見表5) 2019年後,裕同包裝科技年報改變產品結構的歸類及稱呼,以2019年報顯示,說明書的營業額約7.16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約7.27%,是2013年的2.29倍,年均增長率約15%;紙箱業務約9.4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約9.55%,是2013年的2.54倍,年均增長約17%;2019年不乾膠業務約2.1億人民幣,佔當年營業額的2.13%,是2013年的2.58倍,年均增長約17%。  裕同包裝科技於2019年改變於業績統計及歸屬,所以2022年之年報顯示,其國內營收佔約80.26%,出口佔約19.74%,但若以2017年年報顯示,國內銷售僅佔約33.4%,直接及間接出口額佔66.6%。而以2015年年報顯示,國內銷售佔33.91%,間接外銷佔24.02%,直接出口佔42.07%,以這些統計變化,2022年的國內業務佔比應還在50%以下,另外50%以上還是以國際供應鏈相關業務,這包括間接及直接出口、海外工廠營收都包含在內。 再來分析各產品的毛利率變化,裕同包裝2022年的平均毛利率約為23.75%,比較2019年前的30%以上的毛利率是降低很多的,這也是承接國際供應鏈業務的殘酷事實,以Apple公司為例,每年公佈新的供應廠商,也淘汰部分舊的供應商,同時要求年年降價。分析細部產品的毛利率,2022年精品盒約為23.99%,2019年則約30.5~35.9%之間,2022年包裝配套毛利率約21.58%,2019年則約28.3%,環保紙塑在2022年毛利約為23.08%,2019年則約為33.8%;而分析2019年的說明書毛利率約為39.42%,紙箱約為19.38%,不乾膠約28.11%,在那時價格都還是較高的毛利,2022年由於統計沒歸類,所以無法比降其降低的幅度。(見表6) 我們再由年報中資料,可以看到2022年的中國國內銷售毛利率約為22.8%,國外銷售業務約27.53%,看來外銷業務毛利率還是高於國內的。但2019年後把間接外銷都計入國內銷售,經比較過去資料,過去國內業務毛利是遠低國際供應鏈業務約15%,而2019年後,兩者的毛利率應該還有約7~10%的差距。 以2020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前5家客戶營業額共約62.9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約38.42%,而以2013年的前5家營業額卻佔當年銷售額的66.5%,可見其業務集中度是很高的,這也是經營的風險之一,如果其中一家丟失了,經營上就馬上會遇到困難。但分析2015年的前5名資料,第1名是鴻海富士康、第2名是和碩、第3名是華為、第4名是聯想、第5名是廣達,5家公司中有3家是台商,其佔當年營業額比率約50.1%。大家可以知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發展與台灣廠商之間的關聯緊密度,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經是股東之一。(見表7) 裕同包裝科技經營發展策略 綜合網路媒體及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對外資訊,其主要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奠基階段(2002~2008年) 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裕同包裝場,它抓住消費性電子遷移至中國代工的機會,2000年成為Sony公司新款遊戲機包裝供應商,2001年通過ISO 9001:2000認證,並成為富士康(Foxconn)合格供應商。就長期經營發展需要,2002年正式成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以「製造+服務」商業模式專業經營消費類電子包裝業務,同時通過ISO 14000環保體系認證,營業額突破2,500萬美元,員工約2,000人。2003年推動ERP資訊管理系統,導入CTP直接製版設備,並成為任天堂、微軟(Microsoft)、三星電子(Samsung)、華碩(Asus)等企業合格包裝供應商。 2004年裕同包裝成為和碩及華為的合格供應商,並在蘇州設廠;2005年成為英特爾(Intel)、兄弟(Brother)合格供應商;2006年榮獲三星(Samsung)公司頒發最佳供應商獎項,並設立特種印刷包裝事業部,開發高檔菸酒包裝業務,其營業額達7.38億人民幣,獲利約7,237萬人民幣;2007年取得Asus及Sony綠色夥伴(GP)認證,營業額增至12.3億人民幣,淨利約1.2億人民幣,員工增至5,000人,且在煙台設廠;2008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及FSC-COC森林管理體系認證,在珠海設廠,內部組織改革,並成立日系客戶、IT大客戶、奢侈品等包裝印刷事業部,同年也成為廣達電腦的合格供應商,這期間,任天堂的Wii引領體感遊戲的風潮,在2006年成為裕同第一大客戶(營收佔50%以上)。 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資本額由2002年的100萬人民幣,經過5次增資,到2006年9月已達到8,000萬人民幣,期間股東吳蘭蘭佔約90%,劉波則佔約10%,到第5次再增加王華均佔12.5%,吳、劉兩人減至78.75%及8.75%。2007年12月,裕同包裝科技將5.375%股權開始對外釋股,其價格以4.5倍至10.63倍面值溢價給14位新股東,2008年4月以10倍面值轉讓4.95%股權給昌碩科技,其條件是裕同包裝科技承諾2008年稅後淨利不低於1.2億元,資產淨值不低於4.1億元,但2009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東吳蘭蘭退回3,104.64萬人民幣(含332.64萬元違約金)。 2002~2008年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本增加80倍,估計淨值增加約400倍(4億人民幣),公司市值增約800倍(8億人民幣),營業額增7倍(2億增至14億人民幣,並開始為未來資本化作準備。這段時間目標客戶由遊戲機產業擴充至IT產業,並準備為移動通訊、菸酒化妝品等產業做準備,這以國際供應鏈大客戶為主的策略,快速壯大公司的規模;而提供完整產品(紙盒+說明書+標籤+紙箱)及服務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建立國際相關認證(ISO、FSC、HACCP等),而隨著目標客戶在各地設點,確實滿足國際客戶在中國投資的包裝需求;公司組織也因應市場及客戶需求而改變,以其做好專精服務與提高營銷效率,這些策略的成功,讓裕同包裝奠定中國高端包裝印刷的先驅者,2007年成為全國印刷私營企業之首。 ●圖8:2015年底裕同包裝科技公司股權結構圖(資料來源╱裕同包裝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 二、轉型階段(2009~2015年) 2006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就提出以創新服務模式來強化客戶的滿意度,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除了把公司定位為高端品牌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考慮資本化帶來的長期資金,以擴大全球性供應鏈服務的需求,而公司組織也需要全面調整,以因應長期發展之需求,這段期間,其轉型的做法如下: (一)持續以投資或購併方式佈局國內據點,並開始全球化佈局╱2008年前,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就有規劃資本化上市佈局,以滿足公司發展資金需求,所以逐步分散股權,2009年後也開始清理過去沒全資的投資子公司,重新整理成為裕同包裝全資子公司,以利證管單位評估上市條件之要求;清理全資子公司股權,也經過幾次釋股及股東權益轉增資,直至2014年6月26日,股本增至3.6億人民幣,其中永豐餘在2009年曾經擁有裕同包裝公司3%股權。同年,鴻海富士康集團的鴻富錦公司也同價取得4.981%股權,但永豐餘在2011年又把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當時轉讓價格計算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市值約13.3億人民幣,約為當初股本1.5億元的8.6倍。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公司2015年首次公開發行資料顯示,裕同包裝除了3家參股公司外,有4家佔比60~82%二級子公司,另有22全資二級子公司及3家三級子公司,5家分公司,這些公司中有些是透過購併,有些是與客戶策略合資但再買回,而各地區轉投資公司的做法,過去都跟隨客戶以提供當地生產服務目的而投資,但這段期間的投資策略,則以設計、材料、環保、技術、新市場開發為目標的對象購併,這也驅動新業務的發展(例如菸酒、化妝品等),也提供更完整的供應鏈服務(設計、新材料及環保解決方案等)。而這些投資公司中,香港裕同(2002年投資)過去扮演接單角色,現在則著重管理海外投資角色,越南廠是海外第一家,則扮演裕同包裝在全球化服務佈局的開端,其於2010年成立,100%由香港轉投資,這期間裕同包裝也在台灣、美國及英國設有服務及支援據點,但並未直接設立公司。(見圖8) (二)掌握移動產業的爆發性增長,加速裕同包裝朝多元產品與多元客戶結構轉型╱即使富士康跟裕同包裝在2001年已有業務往來,但2008年前裕同包裝的主要業績先來自Sony及任天堂的遊戲機產業,任天堂佔到裕同包裝業績的50%,接著來自台灣和碩、廣達及三星的筆電等資訊產品,延續裕同包裝的高度業績增長,後續也包括華為、仁寶、緯創、海爾、惠普、衛寶等客戶,2007年iPhone手機開始對外銷售,讓富士康成為裕同包裝的第一大客戶。2006年裕同包裝營業額約7.39億人民幣,2007年暴增66.8%至12.32億人民幣,至2011年增至17.8億元,2015年再增至42.9億人民幣,其中富士康在2011年佔4.05億、到2014年業績增至15.8億元,2015年才為降至13.7億元人民幣。但由2007年後,富士康一直是裕同包裝的第一大客戶,而前5大客戶,在2009~2015年期間佔裕同包裝總營收的60%以上,這可看到富士康對裕同包裝的重要性,正隆紙業曾經是Apple的客戶,最後也由裕同包裝取代了。(見表9) 這些品牌客戶的交易,一部分是直接與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交易,例如華為、三星、聯想、海爾等;另一部分則為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間接客戶,例如任天堂、Sony、Dell、惠普等,公司是此類客戶認證的供應商。由於代工行業特點,公司的產品交付給客戶指定仁寶、富士康、捷普、緯創資通、和碩、廣達等知名代工企業代工。而這段期間,裕同包裝重組團隊,加速拓展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領域,其客戶包括紅塔集團、蘆洲老窖、古井貢、玫琳凱、雀巢等,這期間的多元產品轉型發展,對裕同包裝發展是很成功的。2013~2015年期間,其菸酒包裝業績每年增長都將近一倍以上。(見表10) 由2015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募股產建項目中,也可以看到在多元客戶與產品的發展是很明確的,其募股資金分別投資在深圳、蘇州與崑山、武漢及安徽豪州,其資金投入、目標客戶與產能規模詳見表11。 (三)強化公司專業組織體制及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與競爭力╱在2016年規劃上市前,裕同包裝除了把銷售部門改成事業部的營銷組織,主要是可以針對目標客戶提供專業服務。而在總公司也建立功能組織,包括採購、行銷、設計、資訊、技術、品保、營運、財務、人資及生產中心,董事會也成立審計委員會、策略委員會、薪酬與績效考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透過專業組織來進行專業經營管理的需求。 傳統的包裝企業只依照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但這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裕同包裝科技則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所以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才購併設計與材料公司來強化綜合性的服務能力,同時裕同包裝也關注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包裝設計也朝著往減量化、綠色化的3R+1D環保趨勢走。而且就人力成本提升、材料上漲,以自動化生產技術來提升效率,尤其在高端紙盒生產上,逐步實現上光、燙印、壓凹凸、模切、壓痕和糊盒等加工工藝的自動化,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力。(見圖12) 在這段期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營業額由2008年的14億元增至2015年的43億元,年均增長約17.5%,淨利率也由約10%提高到史上最高的18%,而淨利額年均增長率約30%,2015年營業收入約42.9億,也榮登中國印刷企業百強第二名,而裕同包裝科技已體會到,「環保+科技+互聯網+文化」已是下一階段發展的策略口號。 ●圖12: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整體解決方案(資料來源╱裕同招股說明書、東吳證券研究所) 三、全面發展(2016~2022年) 就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遊戲機在2010年市場就已經飽和,個人電腦在2011年達到高峰,筆電在2012年也達到飽和,蘋果智慧手機也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這也顯示2015年後的消費電子的包裝市場也將趨於飽和;而2018年的中美貿易衝突,2020年後爆發的COVID-19疫情及斷鏈危機,加上中美科技管制,都讓全球供應鏈加速由中國向外遷移。2016年上市的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面對這個艱難時刻,但其營業額卻由2015年的42.9億元增至2022年的163.6億元,年均增長約21%,而其淨利額也由2015年的7.89億元增至2022年的18.06億元,年均增長約12%,但其淨利率明顯的由2015年的18.4%降至2022年的11%,讓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整體經營正式進入全面發展時刻。而採取全球化供應鏈服務、多元化產品及市場服務、加速智慧化生產及環保包裝經營策略,以「綠色、環保、低碳」的印刷包裝來強化未來核心競爭力。 (一)全球化佈局策略╱2010年裕同包裝科技在越南成立第一個海外工廠,而由裕同包裝2022年年報資料,該公司已在全球建有50餘家生產基地和服務中心,其中在越南(北寧、平陽)、印度(班加羅爾、德里)、印尼和泰國(北欖)、馬來西亞等共建立7個生產基地,也在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設立了服務中心和辦事處,同時在中國主要城市建立40餘家生產基地,以滿足供應鏈在地化服務的需求,而且迴避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不穩定性。而設計團隊分佈在深圳、上海、東莞、蘇州、成都、武漢、煙台、台灣、美國和越南等地,把設計能力涵蓋到市場調查、概念設計、平面設計、造型與體驗、結構設計、材料規劃、CMF工藝、工程實現、成本優化等服務內容。 截至2022年底,裕同包裝共有二級子公司45間,三級子公司30間及1家四級子公司,另外建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國紙包裝印刷材料研發中心、廣東省綠色印刷與智慧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深圳3D印刷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納米智慧塗覆材料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新型綠色包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寶安區數位化及防偽印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8個工程研究中心;並已取得專利1,207項,其中發明專利109項、實用新型專利1,022項、外觀設計專利76項,其中在環保包裝、3D印刷、功能包裝材料、智慧製造和包裝物聯網等,擁有核心技術及自主智慧財產權。 全球化的佈局對裕同包裝科技還是有所成果的,由裕同包裝對外公開資料,出口營收由2019年的13.58億元人民幣(佔總營收13.6%),增至2022年的32.3億人民幣(佔總營收19.7%),年均增長率約31%,而國內營收年均增長僅約15%。(見表13) (二)多元化產品及多元市場服務╱2022年裕同包裝年報提到,裕同包裝除了在消費性電子、白酒、菸草等行業有著較高的客戶市佔率外,在智慧硬體、大健康、化妝品、文創、高端食品和奢侈品等產業,也積累了一大批全球頂級和知名品牌客戶資源,以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優勢,解決客戶痛點,提升客戶滿意度;這多元化產品及市場服務策略,在過去10年間,裕同包裝科技也是促進業績持續成長的原因。 我們以前5大客戶營業總額來分析,2015年前,前5大營收佔總營額都超過60%,2017年首次降至54%,2019年降至39%,2021年降至30.31%,2022年又回升至38.42%;而就產品多元化分析,2015年前,非消費電子產品業績(菸酒包裝等)由2.2億元增至2015年的8億人民幣(佔總營業額的16.5%),2016年後,將產品範圍擴大至菸標、環保包裝、禁塑材料、化妝品、5G運用服務(VR/AR/MR)、穿載裝置、智能家居等包裝業務,並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創新提案、設計、研發、工程開發、生產製造等一貫化之服務。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陸續採取購併策略來佈局新業務開發,例如2017年收購武漢艾特紙塑,讓裕同進入菸標及禮盒菸包供應體系,而裕同包裝紙塑營業額,由2019年約3.08億元,增至2022年的11.17億人民幣,年均成長約54%;2018年購併江蘇德晉塑料包裝,大幅提升裕同包裝在化妝品包裝的技術,也擴展了化妝品高端品牌客戶市場;2021年購併深圳仁禾智能實業,擴展5G、VR及穿載相關產品業務,其他被購併企業如深圳華寶利是智能居家相關業務,蘇州明達塑膠是包材相關業務,這些讓裕同包裝的非紙製品營業額,由2021年的0.93億元增至2022年的5.18億人民幣,這些購併強化包裝產業在材料、產品及業務的協同綜效,對裕同未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多元化發展是正確的方向,裕同包裝未來成長在非消費電子產品領域,而海外供應還會逐步取代國內消費電子業務;而環保包裝及材料、其他非產品的服務收入、菸酒、化妝品包裝業務,非紙包裝品業務等,都將是裕同包裝快速成長的領域。而產品的發展及服務方向,包含植物纖維作為包裝內托、外盒及環保一次性餐具等,軟材料為智慧穿戴設備及智慧家居的軟材料、軟包裝以及配套結構件,功能材料模切產品為緩衝墊片、減震泡棉、保護膜和防塵網布等,文化創意印刷產品為個性化訂製印刷產品、漢紙印刷產品和廣宣品等。 (三)核心競爭力的強化╱提供由創意設計、製程及物流等完整的供應鏈服務體系、落實當地化生產的即時服務、發揮裕同包裝品牌的影響力、以SAP ERP提供即時的資訊服務、優質的人員服務等,並擁有完整的ISO 9001質量管理、G7色彩管理、ISO 17025、ISO 10012認證體系、ISO 14001環境管理、ISO 45001職業安全管理、FSSC 22000食品安全管理、ISO 5001能源管理、CSR社會責任審核、QC 080000有害物質過程管理、FSC-COC森林產銷監管、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等認證,也讓客戶安心,這都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見圖14) 而面對全球新的經營環境,必須再落實可持續發展管理架構、願景與目標,ESG、節能減碳等思維必須推廣全公司及利益關係人,而環保及減塑材料做為發展重點,而因應人工及材料成本的高漲,自動化與智能化工廠的發展勢在必行。2022年許昌智能工廠全面投產,合肥及武漢工廠複製升級改造、成都、蘇州及湖南工廠陸續建設,裕同包裝科技也開發MES/WMS資訊管理系統來配合,這都提升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競爭力;而標準化、自動化、資訊化和數位化改造,實現生產模式轉型,引領行業跨越式發展,讓湖南岳陽、武漢江夏、武漢東西湖及河南需昌等四大菸包製造基地,品質與效率大幅提升,菸包新市場取得明顯突破。 ●圖14: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品牌客戶範例(資料來源╱裕同包裝公司網站)  裕同包裝科技的未來挑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約3.5%,但8.7%的通膨率讓全球大都是苦不堪言。而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約3%,裕同包裝科技在2022年營收比2021年增長了9.5%,這可是很好的成績;而IMF在7月剛公布的全球經濟預估,2023年經濟成長降至3%,通膨率則降至6.8%,同時也預估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約5.2%,而中國政府公布該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約4.5%,第二季為6.3%,遠高於2022年。(見圖15) 根據裕同包裝科技所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財報,營收約29.1億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減少14.37%,其毛利率約23%,較2022年降0.3%,營業利潤率約8.3%,較2022年減少約2.9%,淨利額約1.81億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減少18.52%,淨利率約7.3%,較2022年的11%減少3.7%,比較中國經濟的增長,裕同包裝呈現的衰退是讓人很意外的。但根據研究公司IDC數據,2022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9.7%,第四季也呈現衰退狀況,即使5G網路推動這部份成長,但通膨讓市場還是不容樂觀。另外根據台灣資策會(MIC)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較2022年衰退12%,也預估2023年全球桌機將下滑2.8%,只有伺服器在2023年全球市場小幅成長約2.9%,消費電子的不景氣加上產業不斷由中國大量外移,這對以消費電子包裝為主力的裕同包裝科技,短期是否持續成長將是很大的挑戰。(見圖16) 而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面對成本增加及利潤下滑的挑戰,分析2015~2022年資料,原料佔營收比由2015年的37%增至2022年的46.3%,即使員工每人年均營收額由2015的30.38萬人民幣增至74.95萬元,但總用人費用率僅由2015年的19%降至2022年的16.5%;管理、銷售及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率,由2015年的12.3%,微降至2022年的12%,但2023年第一季卻又增加至14.7%,這就是在市場波動間,固定費用是很難快速降低,而經營獲利下降的幅度,就會比營收下降的幅度會更大。(見表17) 總結在短短20年內,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因國際供應鏈移至中國,因緣聚會而成為國際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的贏家,但因應環境及市場的變遷,其未來的經營發展當然也值得大家關注。但值得台灣印刷業者思考的,裕同包裝的興起與台灣供應鏈業加工業者是有密切的關係,為何台灣業者沒有掌握到這份機緣。 ●圖15:2022~2024年全球各地經濟增長率(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2023年7月報告) ●圖16:2013~2022年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員工年營收(資料來源╱裕同包裝公開資訊整理)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包裝未來
2023-06-28

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

受到現今數位化及消費模式的改變,包裝產業市場在近幾年持續擴大,整體成長率約有10%以上。鑑於越來越多的農業品牌關注環保和永續發展,由台灣包裝設計協會(TPDA)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攜手合作主辦,食力傳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印研中心等單位協辦,特別於該年4月8日~10日一連3天在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盛大舉辦「寶島包裝節-包山包海包永續」展覽。該展以農產、特色伴手禮為主題並結合TPDA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共同聯展,除了展出台灣各縣市傑出設計農產品包裝外,並集結日本、泰國及上海等地設計優秀作品一起展出,藉此讓各界看到台灣包裝的能量與未來。 包裝設計永續環保議題正夯 「寶島包裝節」可說是台灣少見辦理的農特產伴手禮包裝特展,透過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的動員,共匯集上百件以農產品包裝為主的TPDA會員精彩作品。同時展會為提升國際視野,也特別邀請日本包裝設計協會(JPDA)、中國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SPTD)、泰國包裝設計協會(ThaiPDA),展出當地特色包裝作品,以設計進行文化交流。看看設計師如何以農產包裝、伴手禮,詮釋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讓參觀者欣賞精美包裝的農產品,感受台灣美麗的風土民情。 此次「寶島包裝節」展覽聚焦四大主題,分別以「國際設計作品交流」、「農特產伴手設計作品」、「永續包材及公益設計作品」及「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為題,帶領參觀者一窺農產包裝,推廣展示包裝設計運用。同時TPDA也將報名參展的包裝產品分成特色伴手禮、農產品包裝組、環保包裝組等三種,並特別籌組評選小組針對各組別選出前三名表揚,以提升報名展品的質量及鼓勵參與優秀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包裝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的展架搭建成台灣寶島外貌,展出具在地性、文化性及原創性的作品,除了台灣近百件包裝作品外,更有近30件跨國來自日本、泰國及上海作品,例如泰國著名的稻米產區「Thung Kula Ronghai」,其優質的稻米生產享譽全球,在包裝設計方面使用稻穀為原料的設計包裝,穀殼是脫殼過程中產生的天然廢物,包裝採用模壓成型,盒子裡面裝的是米袋,使用後包裝盒可以當面紙盒使用,實用與環保兼顧。 同時為了推動環保公益,TPDA特別號召八名設計師採用永續包材100%環保再生紙,為「中華民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公益設計咖啡禮盒包裝並於現場展出。金點新秀設計獎為新秀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頂級獎項,會場也設置特別獎展區,其中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視傳設計系的設計作品「山田倡議」,以台灣水梯田樣貌,傳達農業社會最具魅力的象徵,呼應全球農業生態多樣性倡議。為增添活動趣味性,身為TPDA成員的宏吉盒藝公司,也利用回收紙材製成1,200個方盒拼圖造型牆來與民眾互動。 聚集全台最精彩農產包裝展 而於4月8日當天中午舉辦的開幕剪綵儀式,透過象徵永續的紙材作為禮盒,並邀請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陳正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周子良、微熱山丘執行長施宏漳等貴賓上台,以打開禮物的方式開啟本次的主題寶島包裝,藉此揭開展覽活動的序幕。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致詞時表示,「寶島包裝節」為新北市第一次以農產品為主軸辦理的包裝設計展覽,詮釋台灣地方的文化特性與農產品特色,同時透過包裝表現產品價值,導入永續包材概念。除了有跨國作品聯合展出,也匯集全台農特產伴手禮包裝,連外島都有,現場同步邀請並展出本市青農、農產業者優秀包裝作品,鼓勵提升台灣整體包裝素質及農產業者競爭力。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也表示,希望藉由「寶島包裝節」的展出,讓大家了解到包裝對品牌及行銷的重要性,其中蘊含永續包材的概念,讓包材走向更環保、更友善環境的包裝方式。因此本次展覽還舉辦包裝論壇講座,由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作為引言,食力傳媒副總編輯暨品牌總監林玉婷、呈曜包裝事業公司總經理許呈湧、脈致公司創辦人劉大正與專業的包裝設計師、產業品牌代表進行分享和交流,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包裝設計在產業的永續方式和發展趨勢,進而了解農業包裝設計的魅力,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 ●特色伴手禮第一名:員林仙草甘茶東瀛行旅系列禮盒╱麥傑廣告陳進東 ●農產品包裝組第一名:天喜洄瀾杉林溪茶葉禮盒╱元創力品牌包裝設計公司林岳庭 ●環保包裝組第一名:臻品植萃新希望種子禮盒╱優勢品牌包裝蔡建國 愛及永續為主題的會員大會 另外為了配合「寶島包裝節」的盛大開展,台灣包裝設計協會也特別於4月8日晚上假新北市「彭園新板館」舉辦第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此次活動的主軸係以「愛&永續」為主題,意味著TPDA不僅在包裝包材上的永續,更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活動的舉辦,讓大家的情誼與對這份土地的愛能永續循環下去。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回顧2022年度至今,該會陸續開辦「包給力講堂」、「包給力學堂」,並延續到「寶島包裝節」大展,她非常感謝理監事及會員的支持及相挺,籌備許久的課程及活動帶給大家滿滿的知識和學習,看見大家帶回一點收穫,也有因為課程而加入該會的夥伴,新年度也請大家繼續支持。 會員大會活動當天,還有來自全國各地設計友會貴賓代表出席,除了台灣形象聯盟主席楊夏蕙暨執行長林采霖等兩位該會顧問外,還包括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再暨秘書長林裿晅、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陳昭岑、台中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陳誼康等人。 當天活動出席者都滿載而歸,李銘鈺理事長特別感謝第八屆理監事及會員心意,包括李銘鈺理事長提供的經典台灣茶禮盒、林岳庭中區副理事長提供的仙園餐廰擂茶拿鐵、劉虹枝南區副理事長提供的有機杭菊茶包禮盒及東山咖啡禮盒和龍眼乾、袁世文輔導理事長提供的啡嚐嘉義VIP禮盒、黃國洲榮譽理事長提供的梅餅及梅片、李哲佑理事提供的特選濾掛咖啡、陳進東理事提供的員林食品百年仙草有機仙草甘茶、李宛玲理事提供的精裝首飾收納雙層、曹仲標會員提供的有聊笑花生、陳奐達會員提供的iif香氛酒精噴、姚漢婷會員提供的金銳商標神來一筆、周家宜會員提供的插畫家林小杯筆記簿、高培偉會員提供的鳥時代IP磁鐵等等,在在都展現該會的良好情誼及人情味,整個活動就在大家一片的熱情聲中圓滿落幕。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 04-22268899 http;//www.tpda.com.tw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數位應用
2023-06-28

未來進行式探索數位化的契機

由教育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2022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未來進行式」,已於該年4月26日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十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未來進行式」,透過多位專家學者探討現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研討會上午為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下午則為三個教室所舉辦七場15篇論文發表。 數位科技 商機無限 科技與藝術於當今社會中的互動與融合已成為引人矚目的現象,科技快速發展於藝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引領藝術創作表現與體驗方式的不斷變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表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一直致力於結合科技與藝術,探索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應用。此次研討會以「未來進行式」作為構想,邀集專家學者一同探索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商機與面臨的挑戰。 此研討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業界人士與專家學者,分享對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的見解與實踐經驗。分享議題圍繞著現今數位印刷科技、印刷產業之發展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由傳統轉型至數位生產情況與建議、插畫的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期待此會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學術與業界接軌,激發新思維與火花,推動圖文傳播科技與藝術領域的持續發展。 五大專題 專業演講 (一)第一場專題演講╱由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東亞區資深事業計畫經理Yoshihiro Koga(古賀吉弘),以「數位印刷力-Print(印)出新未來」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副教授楊炫叡。Yoshihiro Koga具有圖文傳播市場行銷的豐富經驗,原於FUJIFILM日本總部服務,支援新加坡總公司及上海分公司,負責全亞洲、大洋洲業務。現在任職於上海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統管台灣、香港、中國及韓國等國家的圖文傳播相關產品行銷、市場業務。其演講內容主要著重於針對數位印刷的潛力無限,是未來市場的趨勢主流,加上它具備有多重的優勢,進而能夠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數位轉型及數位印刷解決方案。 (二)第二場專題演講╱由RICOH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P營銷部全球營銷部Yuki Nakagawa(中川由貴),以「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 Trend(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陳昌郎。Yuki Nakagawa在RICOH集團擁有13年豐富的專業資歷,主要針對數位印刷技術和趨勢分析,並說明傳統平版及數位印刷市場的消長及趨勢,同時對數位創新科技的商機、增值印刷之概念多有著墨。總結全球數位印刷產值及數量有逐步成長之態勢,而傳統平版印刷市場有漸漸式微的趨勢,最後她也建議廠商要提早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進而迎接嶄新的數位商機! (三)第三場專題演講╱由馬天尼公司區域銷售經理Inga Wiens(文音格)以「智能化數位裝訂趨勢」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Inga Wiens對書籍裝訂技術和生產解決方案充滿熱情,其從2018年開始在Muller Martini AG公司工作,擔任銷售經理,負責台灣、中國和韓國地區業務。她指出全世界因應書本市場需求及趨向少量多樣,但傳統生產方式無論成本、耗損、人力、交貨期都漸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生產單位及市場這些問題,由瑞士馬天尼公司開始發展數位裝訂解決方案。除了設備、生產流程外,還有整體軟體方案來管理少量多樣的書本市場需求,她也分享一些歐洲書本生產公司從傳統轉型到數位生產的情況及建議。 (四)第四場專題演講╱由捷克知名插畫家、捷克麋鹿出版社發行人Tomas Rizek(湯瑪士‧瑞杰可)以「Reflection of Illustration」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主任廖珮玲。Tomas Rizek出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是當代捷克知名畫家、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及出版商。其繪本作品多彩生動,筆觸時而細膩,時而豪放。曾繪製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格林童話》、《金髮女孩》等70餘本的童書插畫作品。更與台灣出版社合作出版多套童書,例如格林文化(Grimm Press)和世一文化出版社(ACME)。麋鹿出版社也出版他的最新中文作品,包括《泰雅勇士大歩向前》、《男孩與月亮》、《浴缸裡有鱷魚》等。他於演講中也介紹捷克多位各時代知名畫家、插畫家及其代表作品,同時對於插畫的創作靈感過程及發想多有描述,也真正呈現他作品背後的創作思維和技巧。 (五)第五場專題演講╱由十青版畫會第22任會長金炫辰(Kim Hyun-Jin)以「探索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為題主講,引言人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教授李國坤。金炫辰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把生活周遭的記憶,藉著版畫媒介來加以敘述。其演講內容主要介紹韓國版畫藝術,從1950年韓國現代版畫的黎明開始、到1960~1970年代及1980年代、最後1990年代至跨越21世紀的今日,版畫的媒材也從早期的木板畫、石版畫、絲網版,到現今的概念版畫、雷射切版、數位版畫、木版畫之矽膠翻模、黑鉛拓印、矽膠鑄造、單刷版畫及刮繪、紙版畫、木刻板及型版、橡膠版、銅版直刻裱貼、美柔汀等之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同時也介紹一些韓國傑出的版畫藝術創作。 15篇論文 最新發表 下午論文發表地點分別在教研大樓2樓202教室、6樓608教室、9樓901教室三個教室七場、共有15篇論文發表(見表1),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及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老師擔任主持人,分別為第一場曹聖豪助理教授、第二場楊炫叡副教授、第三場劉育君助理教授、第四場蘇文仲副教授、第五場蘇佩萱教授、第六場王俊人教授、第七場李國坤教授;並聘請各專業領域學者擔任評論人,第一場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李錫佳、第二場為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張妃滿、第三場為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主任劉立行、第四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魏裕昌、第五場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主任陳又菁、第六場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主任邱啟明、第七場為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施令紅,同時也針對15篇論文之研究給予建議與講評。 此次研討會透過國外五位專家的專題演講,提供現今數位印刷力印出新未來、數位印刷技術趨勢及挑戰、智能化數位裝訂之情況與建議、插畫創作過程與發想、韓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實驗特性與創作潮流,讓與會師生與貴賓獲得寶貴的經驗分享。下午的論文發表中則有來自多個大學的研究生進行論文發表,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學者提供建議與講評,對學生論文的完整度必能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整場研討會也在大家熱情參與下圓滿閉幕。
國際印刷包裝業發展路徑圖(一)
包裝未來
2021-10-10

國際印刷包裝業發展路徑圖(一)

2012年8月,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把印刷媒體學院改名為印刷與媒體科學學院,這個策略思維的改變是希望走上印刷+(Print-Plus),要深入了解網路、移動與社群媒體與印刷專精技術,學生將成為媒體工程師,學習足夠技術與實務技能走向跨媒體傳播服務,要瞭解資料與內容的來源,如何運用有效的技能及不同的管道達到不同的目標客戶。而課程內容將包括跨媒體工作流程、數位資產管理和數據庫出版等,也將包括包裝印刷領域、媒體藝術及相關技術,這除了精準的整合藝術與科學,也把傳統的印刷技術成功轉化成跨職能的解決方案,媒體科學學院的任務將是要擴充視野,要保持創新、轉化及連接大眾,流程與系統化則是讓圖文傳播產業成為成長的基礎,而傳播方式是多管道及跨媒體的市場行銷。 RIT對印刷教育的變革,讓學生了解到印刷產業的領域與視野、業務流程、技術與創新、網路與數位技術應用、跨媒體與多管道傳播與行銷等都將是產業的主流,最近更加入3D列印質量分析、消費者對印花紡織品的偏好、數位出版的用戶體驗以及在印刷製成的精益技術等;而過去10年來Drupa國際印刷展展出的主題,也帶動印刷業者關注到綠色印刷與永續經營、自動化與彈性生產方式、增值印刷技術、標準化與認證、合版印刷與網上服務、智慧包裝、雲端服務與大數據、環保與節能減碳、功能與工業印刷、工業4.0、跨領域與跨媒體服務、數位與資訊技術、數位印刷與數位服務、依需印刷與個性化印刷、智能製造、購併策略與整合服務等議題,這讓大家理解到印刷包裝產業發展持續在創新中。 有關印刷包裝產業發展路徑圖(Roadmap),主要是探討產業發展的戰略思維,希望能闡釋印刷與包裝產業發展的願景、目標與方向,並將市場趨勢、業務戰略與技術決策聯繫起來,希望能有助於業者規劃經營發展及執行方案有較具體的方向。 2020年歐洲印刷產業發展路徑圖 歐洲幾個國家的印刷協會一起合作,並調查印刷相關設備與材料廠商的意見,在2011年出版歐洲未來的印刷工業(Future of European Printing Industry)報告,探討歐洲印刷業者到2020年發展的路徑圖(Roadmap)與願景,同時也提出三項發展的主軸。 一是高效率的網路印刷生產機制(Efficient Web-print Production),其執行方案包括以自動換版、捲筒紙斷紙控制、優化材料相互作用、物流控制與管制VOC排放等效率改善,同時提高影像再現、印刷表面強度的性能,以響應客戶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混合式的生產方式、發展彈性的產品組合,以提高產能的利用率。 二是發展有附加價值的互動性印刷品(Added Value for the Interactive Printed Product),包括媒體互動技術,例如二維條碼及近場通訊(NFC),整合電子組件與印刷品的互動性產品,發展功能印刷產品,並降低成本來拓寬產品的領域。 三是發展非媒體的產品與服務(Printed Non-media Products),以現有印刷技術及製程經驗,整合相關材料及數位技術,來製造非媒體的產品與服務(例如電子印刷、生命科學、電池等),報告中也對三項路徑圖提出了目標(Goal)、利益與機會(Benefits and Opportunities)、行動(Actions)、配套能力與技術(Supporting Competences and Technologies)、環境驅動因素(Drivers)與研發(R&D Proposal)等要項都有明確的建議方向。 2020年9月荷蘭出版的印刷業發展路徑圖(Roadmap Printing)提到,2020年全球數位印刷產值約1,260億歐元,占全球印刷規模的18%,到2025年以年均成長率8%增加,其中噴墨印刷是成長最快的部門,2019年的市場值約340億歐元,到2025年可達約470億歐元;數位印刷應用於圖文傳播外,工業印刷的應用是成長最快速的,這包括紡織品、包裝、瓷磚、金屬、聚合物、陶瓷、3D列印、食品、藥品、OLED顯示器等。預計到2025年,工業及裝飾印刷市場將增長至1,200億歐元。以上相關資料來源https://www.hollandhightech.nl/sites/www.hollandhightech.nl/files/Documenten/Roadmaps/Roadmap-Printing-2020.pdf。 而噴墨技術結合3D印刷/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其應用範圍與市場將更廣泛,包括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學、醫療保健、食品、運輸、消費品、能源和電子產品等,這將會顛覆傳統的製造與供應方式,可按需(On Demand)供應所需的產品數量,從而減少運輸和存儲需求,並節省材料和能源。2019年3D印刷的全球市場規模已達119億歐元,過去十年增長約20∼25%,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290億歐元。 就發展數位及積層製造的技術,報告提到工程與製造技術、數位技術、先進材料技術、奈米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等是關鍵重點,並以印刷工藝為基礎,發展噴墨印刷機、噴頭與材料等核心組件,整合先進的機電一體化、嵌入式控制和工作流程解決方案的系統平台,可靠性和先進的傳感與控制及智能產業等,而到了2025年,其需要面對的應用和技術路線圖的挑戰請參見表1。 ●圖2:日本印刷產業2020年的發展願景路徑圖 日本印刷產業聯合會的發展願景 日本印刷產業聯合會(JFDI)對日本印刷產業也提出2020年的發展願景(見圖2),是以印刷業不同部門為基礎,考慮在數位化(Digitalization)時代、永續環境與功能印刷機會(Advanced Function/Environmental Features)、外包與解決方案時代(Solutions & Outsourcing)及商業模式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等不同環境下發展不同的產品與服務,其相關的發展路徑圖(Roadmap)分別介紹如下: (一)商業印刷╱跨媒體服務、數位看板/文件中心、公司駐廠印刷、行銷服務、設計、多管道服務、檔案服務/網路印刷、雲端印刷、數位服務便利店、個人印刷服務。 (二)出版印刷╱內容與資料管理服務、數位出版/書店服務、數位出版平台/內容傳播、相簿。 (三)票據印刷╱資料處理服務/直郵、客服、資料中心與作業服務。 (四)安全印務╱IC卡與RFID/安全機具/安全系統。 (五)電子零組件╱印刷電子/零配件/設計服務等。 (六)包裝印刷╱智能包裝與標籤/先進與生態友好包裝材料/系統行銷與裝填外包服務等。 (七)工業材料╱例如先進功能材料等相關。 (八)居家材料╱包括材料銷售與生態友好材料/生活起居材料及設計服務等相關。 ●圖4:德國Drupa印刷展的技術發展趨勢,是整合印刷、數位、網路、資訊及積層技術,並在不同的印刷領域應用及發展 Drupa展印刷技術及產業發展的路徑圖 德國Drupa印刷展的技術發展趨勢,是整合印刷、數位、網路、資訊及積層技術,而在不同的印刷領域應用及發展,並結合工業4.0的概念,發展智能與自動化的流程,以擴大印刷包裝業者的經營領域,同時發展綠色產業環境,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我們綜合Drupa國際印刷展的內容,綜合出未來印刷業的技術及產業市場發展的路徑。(見表3、圖4、圖5) 另外,跨領域或印刷+的市場發展趨勢,已是所有印刷包裝業領導廠商的發展共識,我們看看日本的大日本及凸版印刷、美國的當納利(RR Donnelley)公司的經營範圍雖然不盡相同,但跨領域發展的市場政策是一樣的,尤其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來追求公司的長期發展。印刷包裝市場發展路徑圖。(見表6) ●圖5:每屆的Drupa印刷展,是全球印藝廠商同台競技的專業舞台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一)
經營管理
2021-10-10

大日本印刷集團的經營策略(一)

2021年是日本大日本印刷公司(DNP)成立145周年,這家以凸版印刷技術起家的印刷公司,一直持續強化新產品開發、創新服務及技術開發的優勢,來提高企業的經營價值,深深了解「今日創新是明日基礎(Today’s Innovation is Tomorrow’s Basic)」的經營理念,並圍繞「印刷與資訊的創新」(Printing &Information Innovations)作為企業發展的願景。而DNP確認未來公司成長的四個領域,包括知識與傳播(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食品與健康(Food and Healthcare)、生活與移動(Lifestyle & Mobility)、環境與能源(Environment & Energy)等四項經營領域,以身為國際印刷媒體領導企業,大日本印刷公司也關注及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Support Sustainability from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的立場,而對話與合作(Taiwa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則是大日本印刷公司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指導原則。 2019年度,大日本印刷公司在全球共有77間工廠(日本61間、海外16間)、63處銷售據點(日本35處、海外28處)及約30,000家企業客戶,員工有38,181人(日本33,440人、海外4,741人),現有專利共12,226個。2020年度營業額約13,354億日圓(128.6億美元),較2019年度減少約4.7%,稅後淨利約251億日圓(2.27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約63.9%,資產總額約18,250億日圓,淨值約10,986億日圓,研發費用約326億日圓,資本支出約716億日圓;以2020年的年營業收入中,日本國內約佔81.6%,來自亞洲的營業收入約占13.8%,而來自其他海外地區的營業收入占約4.6%,但亞洲的營收在2020年增加約8.4%,日本國內營收則減少約5.7%。(見表1) 大日本印刷公司現有資訊傳播事業部(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生活與工業用品事業部(Lifestyle and Industrial Supplies)、電子事業部(Electronics)及飲料事業部等四個事業群,2020年,資訊傳播事業部營業額佔54%最大,但營業利益則以電子事業群佔52%最大,飲料事業部不論營業額或營業利益都是最小的部門;比較2019年,電子部門成長約5.58%,其營業利益也成長約7.48%,這是受益於物聯網、下代通訊(5G)與移動產業(Mobility)的快速發展所影響,而其他三個事業部的營收分別減少約6∼7%,導致資訊傳播營業利益減少約37%,飲料部門更大減約59%,但生活與工業品營業利益卻增加約25.31%,2020年的合併營業利益率約5.3%,較2019年減少了約0.2%左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居家隔離,也造成眾多商店、旅館關閉,這讓電子裝置銷售大增,使得物聯網及5G通訊相關相關原料需求增加,也讓鋰電池需求大增,但也降低禮品及包裝材料的需求;但在數據服務上業績是持平的,因為政府之需求是增加的,但是影像相關產品及服務市場卻大幅減少。(見表2) 大日本印刷經營模式與策略 大日本印刷與凸版印刷公司是全球前兩大的綜合性印刷公司,也是世界印刷產業最跨領域服務的領導性企業,其主要競爭優勢是融合印刷和資訊(P&I)技術而發展出的商業模式。1876年,DNP以凸版印刷印書起家,1951年起,進入第二次創業,成為綜合印刷(Comprehensive Printing 1950∼1980年)公司;在1973年超越美國當納利,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印刷公司,後再正式跨入資訊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 1980∼2000年)及資訊傳播業服務(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1990∼2000年);2000年後,以融合印刷與資訊解決方案(P&I Solution)作為21世紀發展的願景,2015年後,更以印刷與資訊的創新(P&I Innovation)來引導未來發展的願景,並確認知識與傳播、生活與移動、食品與健康、環境與能源等四大成長領域為發展目標市場,其有關大日本印刷公司各事業部門的相關產品服務內容請參見表3。 ●大日本印刷公司三大事業部門的產品及服務項目 2018年後,DNP啟動第三次的創業活動及第四次的重整計畫,先盤點是場成長領域,以深化夥伴合作、解決社會問題及滿足人們期待價值,及實現可持續成長(SDGs)的理念,並期提升毛利及業務再度成長為目標,來建構未來發展的策略。策略一是由透過P&I的創新來提升價值,包括在增長領域上創造價值、為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化的價值、重組可用資源來增加附加價值;策略二是強化業務基礎設施來支持成長,這由財務資源與公司治理來達成,相關事業部門的發展策略如下: (一)資訊傳播事業部╱因應資訊數位化與網路化的發展,信息媒體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DNP對資訊傳播事業部門的發展策略,是以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為核心,來提供企業及消費者的體驗價值,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居家上班及網路購物將成未來生活的常態,以融合印刷及資訊技術(P&I),提供虛擬及實體的產品及服務,來滿足消費者便利及更好體驗的需求。 以全方位出版服務創造新價值,擴大混合出版(紙本、電子書及依需印書),由圖書生產、物流、分銷及銷售的一貫化服務,以書店數據強化營銷,提高紙質書籍的附加價值;以數位解決方案,提供企業的跨媒體營銷、消費者體驗及數位轉型等服務,以資訊安全技術為基礎,擴展企業流程外包業務(BPO),並引進人工智慧(A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與數位流程來提高商業流程外包業務的營運效率。(見表4) 發展無現金交易多元業務,整合智能卡、移動裝置,開發應用程式、電子錢包、行動支付等業務發展,滿足無現金社會的需求;擴大東南亞當地製卡夥伴的合作,推廣IC卡多樣化的服務(行銷、認證與清算等);推動影像傳播(Imaging Communication)事業的發展,使用大數據技術發展入境與出境的旅遊市場業務,包括高質量照片打印、設備及雲端解決方案的相關服務(例如證照等)。 (二)生活與工業用品事業部╱創造符合人類和社會需求的環保型高性能產品和服務,則是DNP生活與工業用品部門的核心價值,在包裝部門上,努力提高食品、飲料、家居用品和藥品包裝的功能性和穩定供應;在生活空間部門,則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使各種空間功能性和舒適性,包括住宅、商業設施、醫療機構和護理設施的材料,以及汽車和鐵路車輛的內外裝飾;而在工業高性能材料事業部則提供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組件,以及有助於解決環境問題和其他社會問題的高功能薄膜,把握5G的到來等社會變化,具體的方案如下面敘述。 努力提高環保意識以實現循環型社會:以「循環經濟、減少CO2、保護自然環境」來實現循環社會,加強生態友好型包裝及材料銷售,並發展清潔能源產品,例如發電效率高的太陽能電池片和封裝材料;提供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包括先進設計及功能等價值;開發下一代移動裝置的產品與服務,例如電動車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電池袋及應用於內飾的裝飾膜及面板、樹脂玻璃窗、無線電力的片狀線圈與無需接觸即可充電的耗材、新型黏合劑膜可牢固黏附不同材料,例如樹脂和金屬等。 以價值、生產效率與獲利能力來重組DNP的產品組合,朝著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以印尼及越南的生產基地擴大東南亞市場,並透過DNP全球行銷網路,擴大汽車金屬面板、內外飾材料、鋰電池及顯示器相關材料的全球市場,但海外業務則嚴控匯率、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管控。 (三)電子事業部╱因應5G服務所帶來的物聯網、人工智慧的應用,也帶來生活上虛擬實境(VR)、擴張實境(AR)、高速智能手機的生活體驗,DNP電子部門以DNP擁有的核心技術(例如加工與塗層等),積極發展策略夥伴聯盟以加速商業化進程,同時重組產品組合,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具體的方案如下所敘述。 開發和商業化下一代的通信、電子零組件,如散熱抑制5G兼容過熱的組件、產生無線電波透明天線膜,OLED可折疊和可捲曲顯示器,下一代光刻相關技術,成為全球唯一半導體奈米壓印光刻(NIL)母版模板供應商,利用在台灣、中國與美國建立的半導體光掩模基地外,將業務發展至東亞、歐美,評估全球貿易問題與國家風險,並將重整產品組合,將LCD濾色片產品轉向5G和OLED顯示器等高端產品,特別在海外務必管住匯率與原物料價格波的風險管控。 DNP的長期發展策略是整合製造、銷售與規劃發展單位,推動全球性業務的發展,創造新的價值,在協同作業中取得最大的經營綜效。除了提供由市場分析、項目規劃、包裝設計、製造及營銷的全方位服務外,考慮環保、節能、方便、先進與全球服務的需求,並以知識與傳播、生活與移動、食品與健康、環境與能源等四大成長領域為目標市場。(見圖5)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設計創意
2024-05-10

臺灣設計啟蒙者素描(二)

二、二戰之後外國設計師前來台灣的設計啟發 小池新二(Koike Shinji,1901~1981年)1927年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美術史學科畢業,1942年出版《汎美計畫》提倡生活美學,1951年於千葉大學工學部創設工業意匠科,1956年擔任日本生產性本部第一回美國工業設計視察團團長,考察美國GE、RCA等企業及設計學校。1962年小池新二接受CPTC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總經理高禩瑾邀請來台考察及演講,並且委託小池新二研擬〈發展我國工業產品及培育該項人才方案建議〉共有六個面向,同時自1963年起協助台灣進行為期三年的訓練計畫,並由吉岡道隆吉與助手來台協助培訓;小池新二〈臺灣設計報告〉文章刊登在1963年No.4、Vol.31《工芸ニュースNews》,該計畫是奠定台灣現代工業設計與設計教育發展的基礎。(見圖15) 羅素‧萊特(Russel Wright,1904~1976年)是美國近代工藝與工業設計師,他以暢銷的陶瓷餐具影響美國家庭生活;1940年羅素‧萊特與美國羅斯福總統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在紐約Macy’s百貨宣布推動「American Way Program」;1954年以「Residential」參加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榮獲Good Design Award,Robert Schonfeld在著作《Creating American Lifestyle》為Wright的設計價值加以定位。1956年「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成立,聘請Wright擔任顧問,其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也進而奠定了台灣現代設計發展之路,李再鈐於1957~1968年在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任職時期受其啟發現代設計思想甚多。(見圖16) 大智浩(Ohchi Hiroshi,1908~1974年)1937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曾任職味之素、電通等,1954年於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辦設計展,1955年成為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會員,大智浩長期擔任《IDEA》美術總監,也為日本出光興產(石油)、麒麟啤酒等設計標誌。1967年大智浩應臺灣廣告公司邀請來台演講,並為味全公司設計標誌;1968年1月號《IDEA》報導台灣設計專題,由蕭松根設計封面,大智浩撰寫〈中國之視覺設計和文字〉、施翠峰撰寫〈臺灣設計教育之現況〉,並以圖文並茂介紹15位台灣設計師。另外,大智浩所出版設計專書由王秀雄、蘇茂生、陳曉炯等人在台灣翻譯出版,成為引介設計新知進入台灣的重要管道。(見圖17) ●圖15:《工藝にユース雜誌》31卷4號封面 ●圖16:任職THPC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李再鈐(著橫紋衣者) ●圖17:大智浩為明志工專《工業設計》第3期封面設計、封底設計的味全食品廣告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是享譽全球的日本設計國寶,其作品擅以「一笑健命」的幽默手法展現人格特質,尤其是空間視覺幻象的風格成為獨步全球的設計手法。在2002年福田繁雄應台灣海報設計協會邀請首度來台舉辦「福田繁雄:海報大師在台灣」,之後多次受邀至東方設計學院參加華文漢字設計周,2004年福田繁雄與永井一正偕同來台舉辦「綠與生命」海報設計展,掀起台灣海報設計的高潮:2004年行政院文建會委託福田繁雄在屏東縣東港區漁會前面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2018年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另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成為福田繁雄首座設置於海外的立體作品。(見圖18) 中西元男(Motoo Nakanishi,1938年~)是日本PAOS公司的創辦人,並於1970年代至歐美蒐集CI相關資料出版《DECOMAS》、《CoCoMAS》,成為推動「亞洲型CI」模式的推手;1993年出版《New DECOMAS》蒐錄亞洲12位設計師案例,台灣的廖哲夫、林磐聳也被編列在內;1980年代台灣外貿協會設計推廣處、中國生產力中心組團前往日本學習,1990年代中西元男曾經多次來台演講,促成CCIDA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的成立,也掀起台灣企業形象設計的風潮;1994年中西元男與韓國趙英濟、台灣林磐聳在北京創立「ACIA亞洲設計聯盟」,之後再有靳埭強、金炫、張武加入;1995年並於北京舉辦「95北京CI大會」,邀請龜倉雄策、大高猛等知名設計家與會,成為中國企業形象規劃設計的高峰。(見圖19) 白金男(Baik Kum Nam,1948年~)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蠶室運動公園和平門設計師,2002年日本與韓國聯合主辦世界盃足球賽,韓國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大邱舉辦ICOGRADA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設計大會主席,韓國成均館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74~1998年他以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與變形蟲設計協會展開長達24年的設計交流,另外KECD自2000~2022年分別與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進行40餘次設計展覽活動;1981~2001年他以KIAA大韓產業美術家協會與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建立長期交流,另外在2012~2018年白金男教授所任教的成均館大學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指導組、設計系研究生進行兩國雙校異地設計展覽與互訪交流,建立兩國後輩認識的交流平台。白金男長達五十年與台灣各個設計社團交流,並且將韓國舉辦亞運、奧運、世足賽等國際大型賽事設計實務經驗引介至台灣,可謂台灣與韓國設計堅定友誼橋樑。(見圖20) ●圖18:經由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捐贈於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重新設置黑鮪魚紀念雕塑 ●圖19:北京CI大會林磐聳與中西元男、龜倉雄策、張百清、汪光中合照 ●圖20:林磐聳訪問韓國,白金男特別舉辦歡迎晚宴 三、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深根台灣的設計播種 廖未林(1922~2011年)生於湖南,1948年國立杭州藝專畢業後隨軍來台,1951年以〈臺灣省地方自治紀念郵票〉榮獲首獎,之後設計〈總統復行視事〉、〈反共義士〉、〈雙鯉圖〉、〈中國民間故事二十四孝〉等多套經典郵票;1956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商業美術設計」;他為《皇冠》雜誌及大業書局、文化圖書等出版社設計封面;1965年參與紐約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內裝設計,1968年於省立博物館舉行年畫、裝飾畫展,1970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美術設計個展,並且設計〈日本萬國博覽會〉、〈郵遞區號〉郵票,同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第六屆裝飾美術金爵獎;廖未林是台灣戰後之後首位以美術設計聞名的設計家。(見圖21) 楊英風(1926~1997年)出生於宜蘭,隨著父母至北平經商,1943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師事朝倉文夫開啟對於雕塑、景觀等環境藝術興趣。1946年他回到北平就讀輔仁大學美術系,1948年就讀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1951年楊英風因為經濟問題而從師大美術系輟學,開始任職《豐年雜誌》美術編輯,他在長達11年的編輯期間,留下了大量的鄉土題材的版畫、漫畫及封面。本次展出由楊英風藝術基金會提供的《豐年》雜誌都是台灣美術設計的視覺文化意象;另外由蕭瓊瑞主編《楊英風全集》全套共計三十卷,其中第四卷聚焦以設計為主,顯現楊英風是藝術創作與設計實務同時並進又卓然有成的藝術家。(見圖22) 李再鈐(1928年~)生於福建仙遊,1948年就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受到「四六事件」牽連而遭退學;1951~1957年為印染工廠繪製布花圖案;1957~1968年任職於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THPC: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從事工藝設計、產品開發及展覽規劃等,當年美國Russel Wright(羅素‧萊特)擔任THPC顧問,多次來台指導手工業及在地產業,李再鈐受其指導而啟發現代設計思想,也開啟對於幾何抽象雕塑的創作脈絡;李再鈐與王建柱等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是為台灣早期專業設計公司。李再鈐《臺灣手工業》封面設計、產品型錄以及《功學月刊》封面設計、中山樓宮燈設計的手繪稿,見證了臺灣現代設計發展之歷程。(見圖23) ●圖21:《雄獅美術》第17期、《皇冠》雜誌第274期,廖未林封面設計 ●圖22:周夢蝶著《孤獨國》、《東方雜誌》復刊第一期,楊英風封面設計 ●圖23:《功學月刊》第24期,李再鈐封面設計 王建柱(1931~1993年)1953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第二屆畢業,1959年起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1964年與余史、沈在勤、李再鈐、陳登瑞、許常惠六人成立「六藝美術設計公司」,承接經濟建設成果展、中山樓、九年國教等大型活動規劃設計;1972年出版《包浩斯: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影響兩岸設計教育,改變傳統側重繪畫的設計取向,重視理性分析與實用功能導向。1978年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組發起「民族設計資源調查」帶領學生至彰化、鹿港、美濃、佳冬、恆春等進行民俗采風,影響1991年丘永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成立「Taiwan Image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其畢生倡導「以民族為本位,以現代為導向,以生活為重心」為信念。(見圖24) 王秀雄(1931年~)1959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5年國立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科碩士畢業、博士班肄業,1966年返台任教於台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1984年出版《美術心理學》影響台灣藝術與設計教育極為深遠;他在1960~1970年代大量翻譯日本設計專業圖書如《廣告設計的技法》、《設計用的素描》、《美術設計的基礎》、《美術設計的點線面》、《立體構成的基礎》等,成為台灣早期缺乏專業設計知識時期,提供設計教育觀念的啟蒙。王秀雄任教於臺師大美術系主要教授藝術理論、美術教育,培育了林崇漢、王士朝、王明嘉、陳世倫、陳俊宏、高思聖、葉國淞、林磐聳、游明龍、姚村雄、李新富等,為台灣美術設計培育為數眾多的中堅設計人才。(見圖25) 高山嵐(1934年~)1957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59年任職台北美國新聞處,並且擔任《皇冠》雜誌美術指導;1962年高山嵐偕同臺師大藝術系前後屆同學葉英晉、沈鎧、簡錫圭、黃華成、張國雄、林一峰共七人以「觀光」為主題,舉辦台灣第一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第二年以「鳥」為主題的展覽,成為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先鋒,奠定日後臺灣美術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1972年高山嵐出版《美術設計123》成為1970年代臺灣本土編輯出版,蒐錄自身經手案例的美術設計專著,本書具有本土美術設計意識啟蒙的意義。(見圖26) ●圖24:王建柱編著《包浩斯 現代設計教育的根源》、王建柱為台灣省政府新聞處民國76年月曆設計 ●圖25:王秀雄著《美術心理學》 ●圖26:高山嵐為《台灣指引Taiwan Guide》封面設計、高山嵐編著《美術設計123》 郭叔雄(1934年~)1958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1961年至日本千葉大學工業意匠科受教於小池新二教授,1966年他赴美國紐約Pratt Institute進修,1967年獲得獎學金赴德國艾森邦福克旺設計學校進修,返國後任教於明志工專期間,向王永慶建議設計台塑關係企業標誌。1967年郭叔雄為台塑企業體(今台塑集團)規劃「設計政策Design Policy」,即現在的「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業識別系統)」,開啟臺灣首次規劃集團式的視覺設計系統,他為單一企業設計波浪形外框,內有單一字體或造型的個別標誌,整體組合形成無限延伸的有機設計,成為台灣CIS企業識別系統規劃設計的先驅者。(見圖27) 簡錫圭(1936年~)1958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60年起任職東方廣告、國華廣告、清華廣告、劍橋廣告、傑盟廣告等廣告生涯長達35年,是臺灣本土廣告設計的元老,並且邀集何宣廣、陳敦化、侯平治、龍思良、趙國宗、廖哲夫等人參與共事,培育台灣早期廣告設計人才,可謂是臺灣廣告設計實踐的啟蒙者;1962年簡錫圭偕同高山嵐等七位臺師大藝術系從事設計與廣告實務工作前後屆的同學舉辦台灣兩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開啟台灣美術設計自主創作的新風,奠定日後臺灣設計運動的基石;他也是參與籌組中國美術設計協會(今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發起人之一。(見圖28) 趙國宗(1940年~)1963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留學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曾經任職東方廣告,並任教於明志工專、實踐家專、台北藝術大學等,他與臺師大美術系同班同學曾謀賢、張悅珍等人為台灣省教育廳《中華兒童叢書》創作繪本,成為知名兒童繪本插畫家;1990年後在藝術創作常以陶瓷繪畫為主,內容多半表現民俗童趣世界,並且導入公共藝術;趙國宗素有「童趣畫家」之稱,其童書繪本多達三十餘本如《冬天裡的百靈鳥》、《戲》、《動物和我》、《叩叩叩你在家嗎》等;趙國宗並為永豐餘集團、永豐銀行、信誼文教基金會等設計標誌,可謂是兼具藝術與設計創作的藝術家。(見圖29) ●圖27:郭叔雄與林磐聳合照於台灣第一本CI手冊《台塑企業體設計政策》展櫃 ●圖28:代簡錫圭為幸福唱片《中國藝術名曲2》、《難忘的旋律5》封套設計 ●圖29:趙國宗繪圖《冬天裡的百靈鳥》、《找》 王銘顯(1942~2021年)屏東里港人,1962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日本明治大學環境設計文學碩士,1998年為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首任民選校長,並且爭取2000年升格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0年榮獲美國林登沃大學頒發名譽文學博士。出版《美術設計於道路交通標誌之應用》;綜觀臺灣設計界王銘顯是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更是國內龍頭臺灣藝術大學的校長,他從帶領學院改制升格為大學,除了任職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藝專)之外,並曾於明志工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指導組在職碩士專班、景文科技大學、明道大學任教,可謂春風化雨培育臺灣無數設計人才。1987~1999年其曾任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第十二屆至第十七屆常務理事、理事。(見圖30) 郭承豐(1942年~)1964年國立藝專美工科畢業,1967年郭承豐與李南衡、戴一義三人創立《設計家》雜誌,是台灣第一本現代設計雜誌,總計出刊十期停刊;1972年郭承豐與楊國台創立《廣告時代》雜誌,對於台灣設計產業啟蒙具有重要貢獻。1975年與王小虎、朱守谷創立華威廣告公司,推動愛護玉山、蝴蝶、愛與和平等公益運動,並於兩岸創辦《新觀念》雜誌,多年來持續創辦雜誌進行觀念啟蒙的志業。他擅長以簡潔構成及實驗手法進行書籍封面設計,他設計的《當代德國小說選》將納粹符號與皮鞋組合,打破政治禁忌的魔咒;《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則是將中文「詩」與英文「POEM」進行倒影巧妙文字構成。(見圖31) 林崇漢(1945年~)高雄旗山人,1968年臺師大美術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美術主任、《聯合報》副刊美術顧問、《聯合文學》藝術指導。在七○年代末期率先於《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以寫實的技法融合超現實風格產生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插圖,其精湛的素描能力與寫實的技法所繪製的插畫,成為畫面充滿張力與具有詭異生動的風格,開創與傳統水墨、版畫風格或文青式針筆插畫截然有別,引領台灣報章雜誌插畫的新風;林崇漢除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立早報》副刊插畫外,另於《全音音樂文摘》及洪範書店、聯合文學進行為數眾多的封面設計。(見圖32) 楊夏蕙(1947年~)生於基隆,本名楊船生。1962年投入廣告設計創作,1967年自組超然製作群、1970年開辦超然美工補習班,1979年接任中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1980年任內報呈內政部更名為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他是促成該社團轉型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早年以鴨嘴筆徒手繪製的精密製圖、廣告圖案、美術字,堪稱與國外作品不遑多讓。他與楊宗魁手書數體美術字及字體設計技法,並於1981年成書《中國文字藝術》;2020年楊夏蕙與楊宗魁、林采霖、林榮松投注多年心力所編著《台灣百年視覺設計》、《台灣百人視覺設計》兩本套書,紀錄台灣百年視覺設計發展,多年來楊夏蕙奔走於台灣各地熱心推廣設計不遺餘力,並且催生多個視覺設計的社團協會。(見圖33) ●圖30:王銘顯(左)是台灣設計界唯一擔任國立大學校長職務重任者 ●圖31:郭承豐創辦了《廣告時代》創刊號、郭承豐《譯詩的理論與實踐》封面設計  ●圖32:林崇漢為聯合文學出版洪綺珠著《夢的使者》封面設計 ●圖33:楊夏蕙以鴨嘴筆線繪插圖 設計深耕,生根設計 本文原本配合創價美術館舉辦的《世紀的容顏:臺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計文獻展》畫冊中〈啟蒙〉單元所撰寫的內容,根據《設計印象》雜誌需要而加以增刪改寫,文中所列舉者並非點將錄或封神榜,而是他們對於台灣近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有所貢獻的啟蒙者,他們分別在臺灣從事設計實務、設計教育與設計推廣等不同面向,對於臺灣百年設計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僅就上述幾位台灣設計啟蒙者加以素描速寫,本人自覺學養有限、難免掛萬漏一,也受限於篇幅有限,對於未能列名於本文的前輩設計家而深感歉意,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者持續深掘台灣設計的啟蒙者,讓這些投注心力、深耕生根於台灣設計土地的播種者,一一都被挖掘出來而成為讓世人尊崇仰望的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