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榮耀
設計創意
2024-07-02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榮耀

由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台灣海報設計協會及亞洲插畫協會等四大設計社團,共同跨界聯合舉辦的第三屆「2021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已於日前揭曉得獎名單,並於今年10月30日在台北市囍宴軒小巨蛋館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場面熱鬧盛大。此次為因應疫情的影響,典禮分為上下半場分流進行頒獎,活動當日有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得獎者、評審委員、貴賓遠道而來,大夥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也讓整個活動順利圓滿結束。 台灣視覺設計重要競賽 根據主辦單位表示:「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的創立,其所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是台灣設計價值的具體實踐。主要以鼓勵台灣設計能量為精神、拓展台灣設計視野為碁石,該獎主要是以「視野」為核心,找尋所有優秀的視覺設計作品,並在此設計比賽中大放異彩、在激烈競爭中突破自我,有別於國外設計競賽,是專為台灣視覺設計領域所舉辦的重要競賽!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表示:設計不只要國際化,更要在地化,視覺設計將成為台灣驕傲。近幾年台灣設計年輕人才輩出,「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期盼透過競賽,募集台灣在地的優秀設計作品,鼓勵充滿設計能量的新秀。本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能順利圓滿成功,也特別感謝獎金獵人、堯舜設計有限公司、優視覺溝通有限公司、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等四個單位的共同協助舉辦。 評審陣容堅強獲獎出爐 第三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競賽,自今年4月15日起至8月19日截止收件,在四個多月的徵件中吸引眾多設計好手共同競逐。該競賽徵件類別共有八大類,並分成社會組及學生組兩大組別,主要類別項目如下:(1)大眾零售商品包裝設計類。(2)禮品包裝設計類。(3)平面設計類。(4)識別設計類。(5)創作海報類。(6)商業海報類。(7)吉祥物IP插畫類。(8)影片視覺插畫設計類。 本次評審團陣容實力堅強,邀請34位國內重量級頂尖設計大師擔任評審,經過嚴謹又激烈的兩階段初選、決選評審結果後,從八大類獎項中選出社會組:鈦金獎、金獎、優異獎、協會特別獎;學生組:新人獎、優異獎、協會特別獎等得主。 其中初選於8月25日舉行,特別邀請業界知名設計代表,包括包裝類蔡建國、黃國洲、陳進東、楊玉蔥、劉虹枝;平面類傅首僖、胡毓賢、楊欣霖、陳小英、張俊傑;識別類吳介民、姚韋禎、陳信宇、隋馥年、胡發祥評審;海報類吳仁評、林家再、劉冠辰、黃文宗、林昂毅;插畫類劉睿龍、蔡季寯、張堂毅、陳孟瑜、楊劍雄等共25位評審。 而決選則於9月25日舉行,特別邀請各項專精領域的重量級評審,包括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蔡進興、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台灣包裝設計協會北區副理事長廖怜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跨界創作者馬賽Kyo(陳重宏)、圖文作家彎彎(胡家瑋)、歷史型Youtube鄭才暐等共九位評審。另外,八大類兩組16件協會特別獎,也由代表各類別的決選評審選出心目中的優秀作品。 發現台灣未來設計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屆「2022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也即將展開,陣容更加壯大,一同鼓勵以台灣設計能量為精神,並拓展台灣設計視野為基石,期待能吸引更多國內設計好手和新秀共同競逐。由於該競賽以「視野」為主軸,標誌以眼眸作為主體,瞳孔映照繁星,如同設計師光芒點點,作品耀眼奪目。主視覺設計則是將交疊的眼神注入無限星芒,反映出Taiwan Top Star聚焦眾人目光,在新秀中尋找設計新星的訴求。 茲將第三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八類榮獲社會組鈦金獎、金獎、協會特別獎及學生組新人獎、協會特別獎等共58套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相關的得獎訊息請至官網查詢https://www.taiwantopstar.com。 ●大眾零售商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極上干脆果乾脆片包裝╱華奧博岩品牌創研公司林聰裕 ●禮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綠光茶園環保有機茶╱一本設計工作室方仁煌、邱莉琪 ●禮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健康愉筷六入禮盒╱徐子翔 ●平面設計類鈦金獎:森林計畫-林下良品╱伊德品牌設計公司涂以仁、何香儀、劉孟函、鍾宜瑾、江萱盈、郭子皓、楊巧微 ●識別設計類鈦金獎:雨川食堂品牌形象╱麥傑廣告設計團隊 ●識別設計類鈦金獎:2020生活美學與美術產業國際研討會╱相森設計王柏偉、王柏岳 ●創作海報類鈦金獎:再生就是再利用╱藍本設計顧問公司吳介民 ●創作海報類鈦金獎:Regeneration╱元懋廣告公司林鴻彰 ●影片視覺插畫設計類鈦金獎:夏天風餅清香,糕餅夏夜文化祭╱渥得國際設計公司李銘鈺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凸版集團未來經營發展策略
經營管理
2024-07-02

凸版集團未來經營發展策略

創立於1900年,具有120年歷史的日本凸版印刷公司(Toppan Printing),於2021年7月1日正式將該公司英文名稱改為凸版集團(Toppan Inc.),這家集通信、安全、包裝、裝飾材料和電子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改名是因應公司業務領域早已超越傳統印刷市場範圍,凸版集團總裁Hideharu Maro說:基於數位化和可持續轉型的關鍵概念,我們現在打算進一步推動凸版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作為一個代表為各行各業和許多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多方面、端到端解決方案的集團,來因應全球社會面臨的挑戰。 成為創新社會價值全球性公司 1900年至1950年間,凸版印刷專注於印刷領域的發展,1950年至2000年期間,凸版印刷與大日本印刷成為全球前二名的綜合印刷公司(Comprehensive Printing),2000年凸版印刷提出21世紀願景(Vision 21),並加速數位業務的發展,2015年後,凸版印刷加速先進數位(DX)及可持續發展(SX)轉型,以發展全球業務、嶄新的市場領域與業務為目標,期盼將凸版集團成為創新社會價值(Social Value Creating)的全球性公司。 凸版集團現有的經營範圍大致可分成資訊與傳播(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生活與工業(Living &Industry)、電子(Electronics)等三大事業群。資訊與傳播事業群主要係包括安全(Security)、內容及行銷(Content &Marketing)、商業外包服務(BPO)等業務內容,生活與工業事業群則是包括包裝(Packaging)、裝飾材料(Decor Materials)、功能產品與能源(Functional Products & Energy)等業務內容,電子事業群包括半導體(Semiconductors)、面板(Display)等業務內容,相關細部的產品內容請詳見表1、圖2。 以最近該公司網站資料,凸版集團共有224家關係企業,海外有約38家企業,擁有約6,000個以上的國內外專利,每年申請超過1,000個專利,現有員工約52,401人及20,000家客戶。2020年度的營收為14,669億日圓(約132.5億美元),較2019年度減少約1.3%,但較大日本印刷營收多約9.8%,單就加上關係企業凸版表格公司(Toppan Forms)的2,182億日圓(19.7億美元)營收,合計營收超過152.2億美元,現是全球最大的印刷包裝集團;2020年度的營業利益為587.9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11.5%,稅前純益為1,300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3.6%,資產總額約23,635億日圓,淨資產約14,532億日圓,2021年度資本支出約608.6億日圓,相關財務資料請詳見表3。 2020年度,凸版印刷集團資訊與傳播事業群營收約8,782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3.29%,但營業利益減少約9.2%;生活與工業事業群營收約4,259億日圓,較2019年度增加約1.3%,營業利益減少約4.5%;電子事業群營收約1,837億日圓,較2019年增加約3.14%,營業利益則減少約1.6%。營收衰退產品大都屬於傳統事業,例如出版、商業、票據、禮券、資料處理等印刷業務,飲料、食品服務等包裝也受到疫情對旅遊限制而減少,裝飾材料也因房地產不景氣而減少,TFT-LCD則因市場衰退也減少,只有因疫情趨動無現金支付風潮讓信用卡業務增加,而海外市場因智慧政府(E-Government)系統及服務需求增加,外包服務則贏得政府專案而增加。營業利益增加主要是來自海外的安全相關業務與裝飾材料等生意,加上半導體景氣帶來的業務增加所致,相關財務資料請見表4。 綜觀凸版印刷集團各事業群的經營結構上,資訊與傳播部門占總營收及總營業利益的59%及56.3%,生活與工業則占約28.6%及30.5%,電子產品則占12.3%及13.2%。而在營業利率上,資訊與傳播由2019年的6.2%降至2020年的5.8%,生活與工業、電子產品都由6.9%降至6.5%,但調整內部交易額後,凸版印刷集團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約僅4%,但較2019年的3.9%增加約0.1%。(見圖5) ●圖2:日本凸版印刷集團三大事業群的產品及服務項目 ●圖5:2017至2020年凸版印刷營收及營業利益額趨勢表 凸版集團商業經營模式與策略 創立於1900年的凸版印刷,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電鑄凸版法」技術,在證券及包裝印刷等產業找到商機。1917年收購平版印刷無限公司,而進入印刷量產時代,1945年獲選為日本新鈔設計及日本大藏省管理工廠,1958年生產壁紙,後開始投入包裝相關產品,1960年開始電子遮罩的研發,1963年後發展國際業務,在香港及紐約設立公司,並與加拿大Moore成立合資公司(現為凸版表格),1970年開始電腦排版並開發「凸版TH凹版印刷工藝」,1973年成功研發液體用紙製容器,後研發「複合型全像投影」及「凸版影片製版系統」,1983年研發IC晶片卡,1994年展開網上購物實驗「日本網路出版」,1999年開始展開數位內容流通事業「Bitway」,2000年「凸版音樂廳」及「印刷博物館」對外開放。 2000年後擴大電子事業發展及海外事業發展,2003年研發非接觸型IC卡,2004年開始生產全球首批第6代尺寸彩色濾光片,2005年與美國IBM公司簽訂共同開發尖端光罩合約,2006年與希臘政府簽訂提供「希臘身分證發行系統」合約,2007年獲選為「全球百家最具永續發展性企業」,並研發在全像投影中嵌入超精細文字的新技術,2008年與美國杜邦公司簽訂有關太陽能電池用背板合約,並擴大中國的印刷及包材業務投資,2011年成立電子書籍雲端商店;2012年起,研發可吸附放射性物質的沸石功能紙、數位電子看板、透明高度阻隔膜、高性能銅觸控式面板模組等,並推動商業模式變革,2015年發展線上學習、GPS內容等平台業務,2016年在美國設立海外首座透明阻隔膜,並推出液晶調光膜「LC MAGIC」及成為東奧運動會官方的合作夥伴,2020年起並加速數位與可持續發展(DX+SX)的經營轉型,做為創新未來凸版商業模式與發展的經營理念。 凸版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願景 持續開發全新業務及新產品,是凸版印刷120年來的發展信念,1900年至1950間,凸版成為綜合性印刷公司,包括紙箱、商業印刷、安全印務、出版印刷、軟性包裝等業務;1950年至2000年間,凸版印刷進入多角化,成為一家整合印刷(Integrated Printing)服務公司,成立規劃與設計部門,以網路及IT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及數位內容業務,產品擴大IC卡、數位內容傳播、裝潢材料及電子產品,1993年起並開始關注友善環境產品;2000年至2015年間,凸版集團擴大數位產品及國際市場業務,也參與國際環保議題倡議,主要解決方案包括數位內容行銷、電子書發行、建立第二代功能薄膜工廠、軟包複合材料、大型彩色濾光片及光罩廠新工廠等。 2016年起,凸版集團加速先進數位(DX)及可持續發展(SX)轉型的發展願景,以推進數位轉型新業務、擴大歐美及東南亞設廠,以及發展全球性業務並制定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SDGs)。2020年也制定未來中長期發展規劃,以成為社會價值創新的集團公司,並實現到2023年營業利益增長至670億日圓的目標,而到2026年的長期目標為淨值報酬率(ROE)由2022年的2.3%提升至8%,而具體的策略包括重整產品組合(Portfolio)、強化管理基礎及擴張ESG倡議,相關的執行方案請詳見表6。 凸版集團全球多元化技術發展 凸版集團現在已是一家領先的全球多元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在印刷、通信、安全、包裝、裝飾材料、電子和數位化轉型等領域,並提供可持續的綜合解決方案。這是由Erhoht凸版技術發展出安全印務、包裝及其他業務領域,後再發展出專精的多元印刷及處理技術,而應用在資訊處理、微細加工、表面處理、材料成型及市場解決方案上,而成為凸版五個獨立的核心技術,相關的技術融合流程見表7。 反應客戶及社會的需求,凸版集團將這些技術轉換成多元的綜合性印刷與資訊之解決方案,同時也結合海內外的大學、商業夥伴、創投公司及其他機構共同創新技術,而持續創造社會價值,這些新技術包括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資訊銀行(VRM)、虛擬人類、服務機器人、超級城市/智能城市、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能源管理、健康數據管理、量子計算、防偽裝置、細胞培養、液體活檢(Liguidbiopay)、下一代光掩模、下一代半導體、封裝材料、調光膠片、下一代通信網絡、結合IoT的產品、裝飾材料技術、功能性感應器、再生電池、回收塑料、可持續包裝等等,而這些跨領域的未來全新技術,也讓凸版印刷公司因此改名為凸版集團,就此沒有印刷這兩字。 但凸版集團真正的未來創新措施,是來自於數位轉型(DX)與永續發展轉型(SX),2020年4月,凸版成立新的單位,以發展數位服務為核心的戰略概念,新措施包括擴展數位服務、營運整合業務模式、建立新系統、營運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以及培育具有DX技能的人才,並以「Erhowht-X」做為推動數位轉型的對外品牌倡議,而發展混和數位(Hybrid)業務方向,包括融合後端的新一代外包服務(BPO)的DX、迎合客戶需要的營銷DX、運用資料庫與綜合服務來支援物流業的DX、連結製造資訊到客戶端的DX及發展多元全球安全業務領域的DX,這些業務也成為凸版要達成到2026年的中長期目標的關鍵執行方案;而過去一年來,投資軟性包裝數位印刷、建立下一代DX業務如延展實境(XR)、數位分身、IoT通訊安全技術、量子安全雲端技術,也購入5G基站的執照,這些措施贏得外界的讚賞,2021年4月凸版得到DX營運商的認證,6月被選為2021年數位轉型股票公司(Stock DX)。 根據日本國內市場調查,2019年數位服務的市場規模約7,912億日圓,預計到了2030年,這市場規模將增至30,425億日圓,年均增長率約16%左右,這些服務內容來自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流程機器人(RPA)、5G、區塊鏈(Blockchain)等。凸版集團對新數位轉型業務的目標,是希望在2026年營銷收入可增加約5,000億日圓,而且營業利益可以達到該公司總營業額的30%,相關多元的數位服務內容請詳見表8。 日本2018年經濟產業省(METI)報告書提到,人力資源的2025數位懸崖問題,老人人口的增長,將對企業經營存在連續性的風險,但這也是凸版集團的機會,加強數位轉型也帶給凸版未來經營結構的變革,提升長期競爭力與發展。 凸版集團環保及社會責任政策 凸版集團在1992年就制定地球環境保護宣言,2000年起,凸版公司提出21世紀的願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與成為創造社會價值的公司,而推行可持續發展計劃時,凸版將遵循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的原則和ISO 28000國際組織社會責任標準的指導,2019年凸版制定並發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分別就「商業重要性」、「全公司重要性」與明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同年,凸版也宣布將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並對利益關係人披露相關資料。而2020年當世界面臨氣候變化、海洋塑料垃圾、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等帶來的危機,凸版深切體會到,關注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轉型(SX)的重要性。 凸版集團由總裁成立可持續發展而促進委員會,並成立SDGs推廣、ESG資訊披露及風險管理三個小組,來制定、協調及評估相關的業務推動,而凸版就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項目內容請詳見表9。 2020年11月,在商業行動上,凸版集團制定及宣布SDGs到2030年的9個目標(見表10),而在2021年1月,凸版集團又制定2050年的環境願景(Environmental Vision),這是一個更長期的環境保護政策,針對環境保護相關議題的倡議,例如氣候變遷及海洋塑膠垃圾等,同時關注減碳到碳中和、資源循環與零廢棄物理念、減少水浪費及提升水品質、防止汙染等議題及採取必要行動。 而因應全球20大工業國(G20)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尤其對氣候相關的金融披露(TCFD)問題,凸版集團於2019年5月也宣布,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的建議,將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活動的影響視為一個重要問題,同時評估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機遇,並向該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披露相關信息。 實現可持續發展之目標不僅需要保護全球的環境,也相當重視凸版集團對關係人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尤其對所有凸版員工的健康、安全和工作滿意度也至關重要。凸版將其員工視為重要的人力資產,並努力創造讓每個人都能滿意工作的環境,而創造多元多樣的企業文化,追求多樣性、包容性和消除性別歧視的人力資源,以享受工作滿足感及發揮其最大潛能,支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增強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也制定了安全、健康和消防基本方針,主要是確保所有正式員工、合同員工和其他員工,了解安全高於一切來消除職業事故。 作為一家製造企業,凸版集團認識到其對環境影響的可持續生產的責任,凸版在SDGs制定前20多年就發表了《全球環境宣言》,此後一直積極推動到需要保護環境的企業活動。它還設定了減少環境影響和減緩全球變暖的目標數字,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最終垃圾掩埋場廢物量,海洋塑料和食物損失問題,現在也在國際上受到相當大的關注。凸版的其中一項努力是開發更環保的包裝,努力使其製造活動對環境無害,這些包括透明阻隔膜和紙基的飲料容器。 在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組織結構中,凸版集團總經理及經營階層必須對董事會負責外,凸版董事會成立提名報酬委員會、特別委員會、危機處理委員會等分別獨立掌管相關業務,另由3個外部董事組成審計監督委員會針對董事會及凸版內部經營單位進行稽核及審計事務,董事會同時聘請外部審計單位對經營部門做獨立稽核及審計。 而凸版集團的現有經營管理組織除了依事業單位職能設立外,總經理室另成立經營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而管理委員會對投資與法律、可持續發展推廣都成立專責的組織,另再成立稽核辦公室、法規遵循部門及生態中心,負責督導現有凸版的各事業部、集團子公司及其他經營部門的相關業務,避免有違背凸版公司現有的企業理念、信條及行為準則。 解決社會問題是凸版DNA的一部分,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來創造社會價值是凸版集團長期發展的信念,每年凸版也出版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內容包括環境(環境、氣候變遷、循環經濟、化學物管理、汙染控制、生物多樣化等議題)、社會(人權、員工健康與安全、多元化與包容性及人力開發,公平經營實踐、可持續採購、消費者產品與服務倡議、權益保護、社區參與和發展等議題)、治理(公司治理、風險管理、BCP/BCM等ESG的內容),這也贏得很多國際單位的肯定、認證及獎勵凸版在可持續發展的努力。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設計創意
2024-07-02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北設計獎」,已於11月4日在台北市文華東方酒店文華廳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台幣60萬元獎金。 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金獎則分別由台灣李彥寬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所設計的「The Poster」、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的「House of Dreams」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打造創意設計匯流平台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了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全球防疫」趨勢,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設計各種兼顧美學的防疫設施與作品,並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尤其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接近兩年,隨著防疫而興起的宅經濟、遠距辦公,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以設計美學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創造人類幸福,應是未來設計師據以創作的信念與行動指南。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4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5,545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台灣的優秀設計,突顯臺北設計獎在國際間已建立品牌識別並獲得肯定,同時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兩家績優企業的熱情贊助。顯現北市府在疫情衝擊挑戰下,仍持續努力塑造「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的城市品牌意象,並達成新的里程碑。 「2021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80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3項,中國作品得獎20項,香港作品得獎6項,德國作品得獎4項,以色列、澳門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3項,日本作品得獎2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1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會陸續公布於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DA.org.tw/),敬請持續關注。 獲獎作品創意卓越超群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台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約275坪的歷史保護空間,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全數以螺栓、螺絲固定所有木材,在未來也都能被輕易地拆解還原,實踐以雙手打造出永續、再利用的實木物件,以友善工法對待永續材料,良善的循環再利用,推廣同時也尊重永續資源。 另外,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台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在需要移位的各種狀況中,如廁的移位是其中高危險且十分困難的,而「零距椅」思考的正是如何協助身障者縮短輪椅與馬桶間的距離,提供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Das Plakat 200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200年來的400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鼓勵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防疫設計、關注永續循環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本屆所有「2021臺北設計獎」的入圍作品已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於台北南港瓶蓋工廠F棟展出,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台灣) ●工業設計類金獎、評審團推薦獎:零距椅(Zerogap)╱李彥寬(台灣) ●工業設計類銀獎、評審團推薦獎、遠東百貨廠商贊助獎: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台灣) ●工業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Re-ing菱格盤╱點睛設計公司(台灣)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ICoD Excellence獎、評審團推薦獎:Fons Hickmann M23╱The Poster(德國)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Macao Design Week 2020╱Untitled Macao/Untitled Design, Ltd.歐俊軒(澳門) ●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格式設計展策王耀邦、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台灣)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House of Dreams╱Insitu Project-Peter Hasdell、郭子怡、Laing Jun、古學斌(香港) ●公共空間設計類銀獎:Yulin A l l e y 巷子裡╱一個建築(Nhoow Architects)張唐(中國) ●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Heito 1909╱衍生工程顧問公司李如儀、陳乃中、許珍嫣(台灣)
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
數位應用
2024-07-02

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

迄今為止,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多利益,始終是印刷企業的經營者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課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正是將所有生產工序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簡稱DX)從而實現技術革新。那麼,什麼是數位化轉型?怎麼樣才算實現數位化轉型?進行數位化轉型首先要從哪些方面做起? 透過數位轉型實現智慧工廠 數位化轉型,是一項基於使用數位化技術,透過改善現有的舊產業形態和生產體制,來達到構建新型商業策略的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經濟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改變現有的工作方式,也因此變得十分急切。而對於究竟該怎麼做,很多企業無法結合自身情況有效實施,甚至覺得不切實際。現在數位化轉型將不再是癡人說夢。已成功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比比皆是。本文就將向讀者介紹,小森所宣導的透過數位化轉型實現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這個方案的幾個重點措施。 小森所宣導的印刷企業實現智慧工廠的方案,主要體現於透過打通不同工序間分別管理的機器的連接,將瓶頸視覺化,解決問題並實現改善生產體制的目標。而將針對不同系統之間沒有協作運行的執行資訊系統(MIS)、印前、印刷、印後等進行綜合管理,並實現印刷工廠數位化的核心軟體,正是“KP-Connect Pro(智慧工廠雲端印刷系統)”(見圖1)。KP-Connect Pro是一個開放式平台,可以連接各類製造商或供應商的相關系統。換言之,無論是使用者的既有設備還是新設備,都能透過這個平台以自由組合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實現資料互聯共用。 實現數位化改革的四個方法 簡單來說,KP-Connect Pro實現數位化改革的方法為以下四點(見圖2):(1)連接工廠內的所有工序、機器,將生產資料“一元化”。(2)生產資料“視覺化”。(3)統籌生產計畫,將其實時同步到各機器上,從而實現生產工序“整流化”。(4)各工序的生產機器“自動化”。接下來我們將對以上四點,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說。 一、一元化 在短單業務逐漸擴大的今天,如果還像以長單業務為主的時代一樣,採用電話及紙張的方式傳遞資訊,那必將不利於獲取利益。其原因在於,短單的情況下平均收益也會減少,但無論印量的多少,資訊傳遞所需的成本並不會發生改變。若想要在少量印刷業務上獲取更多的利益,那麼透過數位化手段將資訊集結,從而最大限度減少資訊傳遞所消耗的成本,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透過KP-Connect Pro,工廠內所有生產資料能夠被即時、正確地收集並且記錄下來。印刷工廠生產時所需要的“生產計畫資訊”於“實際生產資訊”會被集中收錄在一個資料庫中,這些資料可以被“有需要的生產部門、生產工序、機器、人員”,在“需要的時間點”,以“需要的形式”讀取,並加以利用。 二、視覺化 KP-Connect Pro所視覺化的內容,是工廠生產活動的“現在”、“過去”、“未來”。 (一)現在╱從各種角度確認正在執行中的各工序的即時生產進度,而根據記錄到系統的時間不同,畫面同步更新可能會發生最多1分鐘的延遲。其主要步驟:(1)現場的操作人員把握前後工序的生產進度及生產所需要的材料(印刷要求、印版、用紙、印刷半成品)的準備情況,從而更有效率地為更改設置做準備。(2)透過大螢幕顯示,操作人員可以即時掌握進度的預定計劃偏差。能夠在進度延遲的情況下主動地做出相應對策、從而產生促進效率提高的動力。(3)工廠的管理人員與生產管理部門,可以在足不出辦公室的情況下確認生產現場是否發生問題,生產進度是否發生延遲等事項。若透過VPN連接公司網路,甚至能夠實現工廠管理業務的居家遠端系統管理。 (二)過去╱能夠準確,詳細的根據實際生產資料生成分析報告及概要,從而推進企業的發展革新。其主要步驟:(1)能夠將每一個工序的進程是否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視覺化”,從而在天次或者周次的報告會上共用出現問題的工序及具體問題點的情報。(2)會議報告時,可以從手動製作的生產數量圖表、損耗分析等繁瑣的資料統計中解放出來,實現自動生成分析報表等回饋。(3)透過自動連接執行資訊系統(MIS),至今為止很難實現的日次毛利管理、單一訂單的收支管理都將變為可能。 (三)未來╱根據工程時間表與生產負荷分析圖,各工序計畫上的閒置時間段可以被充分掌握,因此也能迅速告知客戶商品的預定交付時間。將生產計畫視覺化之後,外包案件的內部消化,其他部門的應援等,增加附加價值,提高產能的具體措施也將變得可以實現。 三、整流化 KP-Connect Pro的主要特徵是,可以對包括加工在內的全線生產工序進行管理。將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據點執行的分散的工程管理業務統一集中於一點,來推進整個工廠制定最佳生產方案。特別是透過自動制定,一些需要依靠熟練操縱人員(屬人化)作業的最佳方案的功能,可以很大程度地對推進產能提升與人員節省做出極佳的貢獻。 其次,像列印Excel上製作的印刷預定表,將其分發至工廠各操作人員手上,計畫變更時再透過電話向各部門傳達指令這一連串的繁瑣工序,也能透過使用KP-Connect Pro大幅度的減少。運用電子設備向各工程現場發送計畫資訊,即使印刷日期、交付日期、數量、印刷具體要求等資訊有所變更,負責人員和操作人員也能馬上可以進行確認。 四、自動化 小森公司將“透過製造節省人力資源,節省工序的機器與生產系統,來促進顧客產能最大化”視為目標,推出了“連接自動化(Connected Automation)”的概念。KP-Connect作為實現印刷工廠數位化的核心軟體,能將執行資訊系統(MIS)、印前、印刷、印後等系統的資料轉換為CIP4/JDF、CSV形式,從而實現連接的自動化(Automation)。 (一)印刷自動化╱位於印刷工序車間的KP-Connect Pro的計劃調度器,可以對RIP(Prepress)做出開始製作印版的指示。也就是說,印刷現場的人員可以在需要的時間製作出印版,因此就可以盡可能減少等待印版製作完成、印版囤積等工序銜接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二)印前自動化╱KP-Connect Pro簡易計畫調度功能,能根據用紙與油墨的使用資訊,來制定出更換作業是效率最高的印刷順序,並將其指示給操作人員。另外,小森的平版印刷機能夠自動設置作業資訊、油墨資訊與用紙資訊,這麼一來操作員的資訊錄入手續就能減少一大半,特別是對於一些少量印刷來說,印前準備工作的時間也將因此大幅度縮短。 (三)印後自動化╱小森的切紙系統APRESSIA CTX,可以經過由KP-Connect Pro來接受RIP(Prepress)時設定的裁斷JDF數據、因而自動生成裁切程序。而透過執行生成的裁切程式,印刷半成品的回轉方向及紙張的裁切尺寸等參數也將被自動設置完成,哪怕是一些本來需要花費幾十分鐘來進行設置的不規則多面的作業,也不再需要操作人員來設置參數。 體現環境友好社會解決方案 如上所示,我們已經介紹了小森所宣導的數位化轉型的四個方法。透過資訊技術實現印刷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的時代已經成為可能。正如文章的開頭所敘述,若想在未來的發展站穩腳步,早日進行數位化轉型尤為重要。小森公司將致力於與大家共同研究此課題的解決辦法,並為印刷企業,乃至印刷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除此之外,實現環境保護的問題將接踵而來,製造業的“脫碳”也成為眾人所望。推進數位化轉型,其實是與實現脫碳社會緊密的相連。透過數位化轉型,若能實現產能提高,那麼在達成相同銷售目標的同時,消耗的能源也能被更有效的二次利用,最終來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出,廢紙等耗損也有可以被減少。 也就是說,提高印刷機的生產性能,連接工序來提高工廠全體的生產效率,也是在保護未來的自然環境。小森公司在推動印刷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改善生產工序並創造更多利益的同時,面向世界宣導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解決方案。並且,在研發時代所需的技術的同時,給與印刷企業全方面的支援。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s://www.komori.com/zh/cn/
全球出版業變革與發展趨勢
紙張材料
2024-07-02

全球出版業變革與發展趨勢

網路、數位及移動技術的發展帶來全球資訊大爆發,也衝擊到出版、印刷、造紙等產業的發展,其轉折點都約在2004年。以台灣為例,出版業產值由2004年的800億元降至2020年的451億元(-44%),印刷業也由701億元降至631億元(-11%),造紙業產值則由1,507億元增至1,651億元,增幅9.5%,但單就文化用紙分析,產量就降約48.8%,產值則由2004年的197億元降至2020年的106.7億元,減少約45.9%。數位環境也影響到廣告消費結構的發展,2020年台灣廣告量約739億元,較2004年的546億元增長約35.4%,但2020年報紙及雜誌廣告量僅約25.8億元,較2004年的245億元減少約89.5%,這麼嚴重的衰退,當然影響到台灣出版業的發展,也嚴重影響到台灣出版印刷的發展。 全球出版行業的規模與發展,是與國家的國民所得與經濟規模(GDP)有密切的關係,以2019年的資料分析,美國出版業年營收約259億美元,占GDP比重0.1207%,日本出版業(包括圖書及雜誌收入)年營收約1.54萬億日元(約142億美元),占GDP比重0.2749%,德國出版業年營收約93億歐元(約104億美元),占GDP比重0.2701%,英國(含圖書及期刊收入)年營收約63億英鎊(約80.5億美元),占GDP比重0.2851%;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署資料,2019年出版行業年營收約1,911.5億人民幣(約277億美元),占中國當年度GDP總產值99.1萬億人民幣的0.1929%。而依台灣以財政部統計資料,2019年出版業年營收約513億台幣(16.7億美元),占台灣GDP總值5,961億美元的0.2849%,但依文化部統計,出版業若含批發及零售的銷售產值約1,055億台幣左右。 由2016至2019年各國出版業的統計,美國出版業年均營收增長率為-1.69%,日本為-1.94%,德國為0.29%,英國為9.34%,中國則年均增長約3.3%,台灣出版業營收則由2016年的497億台幣增至2019年的513億台幣,年均增長率約1.1%。而以2018年國際出版協會(IPA)的全球出版業前10大國家統計(見表1),大眾書約占65%,教育書約占35%;而大眾書的市場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等國,電子書營收約占20%,這些國家的消費者透過線上購買約在40%左右,但其餘國家的電子書約占10%以下,線上消費也僅占約25%以下。 ●圖2:2004∼2020年美國紙本書的銷售 2020年疫情全球出版業概述 2020年COVID-19肆虐全球經濟,封城、封關、商店、學校關閉期間,全球書店營收大幅降低,但居家隔離促使讀者閱讀率提升,線上銷售也大幅提升。根據歐洲及國際書商聯合會(WIBF)的調查報導,2020年全球圖書銷售,約60%的國家營收較2019年是衰退的,另外40%的國家則是增加的。其中美國增加10%、英國增加5%、德國減少2%、法國減少3%、義大利減少15%、西班牙減少11%、墨西哥減少12%、俄羅斯減少約40%、澳大利亞增加10%、巴西增加4%、印度減少4%、瑞典增加8%、挪威增加7%、芬蘭增加1%、捷克減少11%、南非減少18%、日本增加4.8%等,疫情衝擊讓全球出版業各有不同的境遇。 由美國出版協會(AAP)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圖書銷售增長約10%,其中紙本書增加約9.6%,數位書增加約15%,其中電子書成長約15.6%,有聲書增長約16.5%,但教育書則減少約8%,K-12教材銷售減少約19.6%;另外根據美國BookScan資料報導,2020年是美國過去10年內,紙本書(Print Book)賣最好的一年(見圖2)。 以美國出版協會(AAP)的5年來年度報告,2017年開始,美國線上圖書銷售已經超過傳統書店,以2019年比2015年數據,線上銷售增長約20%,但書店銷售卻減少約35.9%;大眾書還是美國出版業營收的大宗(約占65%以上),近幾年市場是增長的,但教育、專業書籍及教材類受數位化的影響,營收逐年下降;而紙本書仍是美國圖書的主要市場,2019年占大眾書74.7%,數位書營收占比約20%,2019年電子書營收比2018年減少約4.9%,比2015年更下滑30.8%,但2019年有聲書營收比2018卻增加15.9%,比2015年增加143.8%。 根據日本出版協會的資料,2020年出版業營收達1.6168兆日圓(約148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4.77%,其中紙本書約112.3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約1%,數位書營收約36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約28%,數位版書占比約24.3%,增長約4.4%,但其中90%為連載漫畫類電子出版物(31.4億美元)。而比起2016年的數位出版書,營收增加約106%,紙本書營收則減少約16.8%,總體來看日本過去5年來的閱讀率是下降的,電子書增加不是唯一的原因。 根據倫敦出版協會報告,2020年英國出版業營收(書籍、期刊和版權/聯合版本)約64億英鎊(89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約2%,其中國內市場約25億英鎊(成長約4%),外銷約37億英鎊(+0%),外銷占總營收的57.8%;其中紙本書約占34億英鎊(-6%),數位版約30億英鎊(+12%),數位版已占總營收的46.9%;2020年出版業營收中,衰退最大的是教育類書籍約-21%,而33億英鎊營收的專業書籍,其數位版營收占約25億英鎊(75%)。 有異於國際書商聯合會的調查,德國出版業和書商協會指出,因疫情書店一年關閉三次、書展與新書發表會取消,但2020年德國出版業的營收仍達93億歐元(111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0.1%,這主要是實體書店強化網路服務,讓整體線上交易增加27.2%,遠高亞馬遜的7.2%,在線銷售額也占總營收的25%(26億美元);而在疫情期間,17%的德國人第一次以電話、網路向書店訂書,但實體書店營收仍高達46億美元(-9%),占整體營收的42%;而電子書下載量增加約16.2%,市場占比也由5%增至5.9%,但有聲書下載顯著成長約24.5%,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的包月訂閱數量也顯著增長了28.4%。 歐洲出版聯合會的報告提到,疫情是加速有聲讀物與電子書的快速成長,挪威的有聲讀物就增長了14%(訂閱量增長了26%),電子書增長了3%,瑞典的印刷品銷售額增長4.1%,數位版銷售額增長22.7%,訂閱量增長25%;在芬蘭印刷品增長了2%,數位銷售額增長了37%;而西班牙電子書增112%,有聲書則增長約137%;義大利電子書增長約37%,有聲書增長約94%,而透過線上購書占比由2019年的27%增至43%。 2020年,綜合全球出版業市場變化的結論如下: (一)疫情加速出版業數位轉型,這包括電子書再度快速增長,有聲書則高度增長,而實體書店擴大網上服務,以彌補疫情關店帶來的損失。 (二)疫情帶動消費者閱讀率上升,大部分國家的大眾讀物基本是增長的,這也帶動紙本書的增長。 (三)疫情讓教育相關書籍的營收大幅降低,而專業化的書籍的電子書比例也再度提高。 (四)大眾書集中,紙本書仍是主流,市場是恢復成長中,而線上購買通路銷售額也持續增長,有聲書的市場規模有機會超過電子書,這些趨勢讓出版業者必須加快數位轉型,而這也讓出版社大者恆大,也壟斷大部分暢銷書榜單。 國際出版商的經營發展策略 因應數位技術發展、消費行為變革、有聲書市場大爆發等市場環境變遷,加快數位轉型、跨區域出版業合作、IT新技術應用、異業結合、多型態產品融合、探討消費者需求、多通路與多元服務的融合發展等,都成為國際出版領導業者關注焦點;而疫情發生後的居家隔離,整合虛實通路、強化線上服務及行銷等數位轉型措施,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更是急迫,以下是近幾年來國際出版業者的經營發展策略趨勢。 一、以購併來擴大市場地位,整合資源並強化競爭力 在美國教育出版市場中,美國McGraw-Hill與Cengage Learning於2019年5月宣布合併,但合併案未獲政府同意,並在2020年5月終止;英國Pearson集團在2019年收購Lumerit教育公司和Smart Sparrow公司,同年Wiley也收購Knewton;這些購併案例,基本上都是整合資源、積極開發數位化產品、強化教育數位平台服務、多元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語言教學等)、提升資料分析與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在大眾書籍方面,2020年11月Penguin Random購併Simon &Schuster,也購併拉美和西班牙的Alfaguara和Salamandra出版公司,而德國的Bertelsmann在2020年初收購英國Pearson擁有的Penguin Random的25%股份,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出版公司;而法國的Hachette Book Group也一直持續對外購併,過去購併迪士尼的Hyperion出版公司,還跨界收購了Gigamic遊戲公司,2021年再收購美國的Workman Publishing等;連中國科技出版傳媒公司也購併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這些購併都在實現全球市場擴增,擴大多元服務(影視、遊戲、媒體信息服務等)、提升技術能力(語意、資料分析及數位能力等)與加快數位平台服務等。而在通路購併上,歐美也持續再發生,來強化了業務覆蓋面和銷售能力。 二、整合網上平台、提升服務內容、強化客戶體驗及行銷互動 疫情讓很多海外的印刷廠、書店、學校和文化教育設施關閉,導致英、美、德圖書中盤商陸續傳出破產,國際出版商也因而整合平台功能,建立與消費者直接溝通與互動,因而拓展直銷管道,而且提升平台技術,例如以人工智慧(AI)技術,提供個性化的文章推薦,以機器學習(ML)技術發現每個研究領域的趨勢性話題,引導研究人員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平台同時可提供線上展示、學術會議、線上教學與培訓,也以收集資料、大數據分析行銷與服務等。 三、出版與數位技術融合是出版業經營發展策略 Deloitte在2019年預測,2020年全球有聲書(Audiobooks)的市場規模將增長25%,至35億美元,還預測全球播客市場將增長30%,達到11億美元,這比起媒體和娛樂整體增長率僅為4%的世界中,已成為出版業重要的產品形態;2019年有聲書佔全球大眾出版物的8.1%,而電子書僅約11.7%,美國和中國約佔其中的75%左右,估計有聲書營收在2022年可能將超過電子書。 而數位技術對出版業發展已是越來越重要,學術出版商積極地將AI、ML、圖像識別、語義標記、搜尋引擎優化等新技術融入出版流程中,出版商將資訊技術應用於投稿、尋找同行評議人、編輯和出版流程、資訊的提取及推薦閱讀文章等環節,便於科研人員從科研文章裡提取到更多關鍵的內容;各教育社也將新技術融入數位教材中,並發展數位平台,提供教學更多的個性化內容及服務,來滿足師生的需求;面對亞馬遜對出版、物流、零售、電子書、自出版等全產業鏈條的包圍,大眾出版商更需要發展數位平台及更多的數位解決方案,直接面對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並取得更多消費體驗。 2020年台灣出版業現況及發展 一、2020年台灣出版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台灣財政部出版業營業額統計(見表3),2020年台灣出版業營收額約450.8億元,較2019年減少約12.1%,但出版家數約3,728家,較2019年反增49家,其中2020年數位出版營收僅約11.3億元,較2019年成長約23.1%,占相關出版業營收約2.7%;另外軟體出版營收約225億元,較2019年增加約24.4%,其中遊戲軟體約186億元,增加約27.6%。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重創出版行業,2020年新聞出版營收減少了約22.8%,雜誌期刊營收減少約17.1%,書籍出版減少約3.7%,其他出版則減少約12.3%,但遊戲軟體類出版營收則增加約24.4%,但數位出版卻成長約23.1%。再依台灣財政部統計,2020年書籍雜誌批發業營收約36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約6.2%,書籍雜誌零售業應收約201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約1.9%。 以國家圖書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2020年台灣新書出版總量35,041種(含電子書),較2019年減少1,769種(4.8%),是過去10年的最低點,申請ISBN之出版機構4,694家,也較2019年減少258家;就新書出版中,出版社占30,670種(87.5%),政府占3,290種(9.4%),個人出版占1,081種(3.1%),其中政府出版新書增約7.2%,但出版社新書出版減少了約6.1%。(見表4) 2020年新書出版35,041種中,語言/文學書局占約20.83%,社會科學占約15.99%,藝術占約15.53%,應用科學占15.21%,兒童文學占約7.86%,而史地/傳記占6%,哲學、宗教約在5%、自然科學約4.11%,由於疫情衝擊,「休閒旅遊」新書跌幅驚人(-70%),「心理勵志」出版量大躍升(+17%),而「漫畫書」、「兒童讀物」及「教科書」則連年成長。 二、2020年台灣電子書現況與趨勢 2020年台灣共有269家出版機構申請電子書ISBN,出版電子書2,038種,占全年新書出版總數的5.82%,較108年度增加447種,成長了約28.10%;其中,以一般出版社1,734種最多,占電子書全年申請總數之85.09%,較108年增加322種,政府機關出版電子書為200種(占9.81%),個人為104種(占5.10%);而電子書之檔案格式,其中以EPUB占約982種(48.2%),PDF占929種(45.6%),其他占127種(6.2%),而PDF格式則由2018年的18.96%增至2020年的45.6%。 電子書以書籍內容區分,語言/文學類(511種,占25.07%)最多,第二位至四位分別為應用科學(299種,占14.67%)、社會科學(282種,占13.84%)及哲學(190種,占9.32%);出版量成長最多為小說及心理勵志,分別增加128種(成長4.98%)及119種(成長5.43%),109年「心理勵志」的新書廣受歡迎,不論在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出版量都同步出現成長趨勢。 就近年來全球出版業成長最快的有聲書(Audiobook)及播客(Podcast),台灣目前沒有相關統計,但根據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副秘書長祝本堯表示,台灣出版業界正積極關注有聲書的市場,讀墨(Readmoo)電子書平台認為2020年是有聲書元年,其全年營收增加850%,品項數料增加486%,這的確給出版業帶來很大的振奮,但有聲書的製作成本太高,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出版業,如何尋求投入與回收的平衡是最糾結的。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獲獎作品
設計創意
2024-06-28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獲獎作品

由經濟部商業司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TiGDA)」競賽活動,已於今年11月5日在台北101大樓獨一文創舉辦的頒獎典禮圓滿劃下句點。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競賽自4月20日起開放徵件,截至7月23日止共有63個國家或地區、5,327件作品參賽,作品件數創下競賽開辦以來的歷史新高,顯示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已經成為國際認可的創意設計競賽,備受全球平面設計師矚目。其不僅點亮全球設計動能,也大大展現設計產業美學實力。 參賽作品數量屢創歷史新高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國際評審團歷經一個月的嚴謹審查,共有221件作品入圍,取得10月7日最終決審的入場門票,角逐各項大獎,最後由日本籍設計師川尻竜一的作品「づち」榮獲全場大獎,作品以清新卻又帶有強烈視覺衝擊的手法表現媒體侵略性立場的影響力,引發觀者對資訊傳播不對等的社會議題之反思,深得國內外評審一致好評,展現出非凡的美學技巧與創意能量。 另外,本屆國內設計師亦展現不凡的美學涵養與視覺傳達能力,總計四類共獲得三件金獎、一件銅獎的肯定,展現臺灣不俗的設計創意能量。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金獎為陳彥廷設計師的「Nature of Words」作品獲得,其以師法自然的元素重構風雲萬象,創意不俗;企業識別類金獎為羅慶陽設計師的「Non-Caffeine/無珈琲因」作品獲得,其以「無」字結合和漢文化成功傳遞品牌精神;活動識別類金獎為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等四位新銳設計師的「Going Down」作品獲得,藉由肢體線條的幻化成優美的幾何造型,突破傳統表現愛的關懷;企業識別類銅獎為黃瑋倫設計師的「IXI Design Co.」作品獲得,其以簡潔有力的設計詮釋建築內斂的空間美學與優雅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商業應用作品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暖化、網路暴力的客觀環境因素的反思,本屆競賽作品出現許多以關懷環境永續及人文社會議題,代表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除了鼓勵設計概念的創新創意外,也促使設計菁英反思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共同提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解決之道,深具人文永續的創作價值。 網路直播全球關注見證榮耀 本屆在臺北101大樓獨一文創舉辦的頒獎典禮現場,可謂是群星璀璨的設計產業年度盛事,除了國內的得獎者之外,現場包括國際評審團、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台北代表處、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波蘭臺北辦事處、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臺灣設計協會、設計產業專家及數十位設計界菁英與會共襄盛舉。囿於疫情影響下的入境規範,此次頒獎典禮,特別透過全球直播,讓無法親自到場參與的國外評審與入圍者也能身歷其境,共同見證獎項揭曉的榮譽時刻! 典禮安排星光採訪環節,邀請入圍設計師於典禮前接受專訪,暢談創作理念與感言,獎項揭曉時更邀請得獎者由星光紅毯上台受獎,展現主辦單位對得獎設計師與競賽的重視。競賽的得獎作品亦於現場公開展出,讓蒞臨的設計師可與同業嘉賓互動交流,同時亦有知名樂團表演,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國際設計盛典的隆重。 由設計力奠定國家品牌實力 經濟部商業司蘇文玲司長除了親臨現場頒發獎項,亦於頒獎致詞中表示:設計力被視為國家產業競爭力的實質展現,許多優秀國內外品牌的視覺傳達作品曾在此舞台嶄露頭角,並行銷全球,經濟部殷切期待國內企業可以與設計師強強聯手,運用設計創意傳達商品的品牌內涵,讓商品更有故事性,更能使消費者心儀,進而讓設計美學成為國人生活的共識。 因此,經濟部希望藉此賽事的開辦,鼓勵優秀設計人才從事商業服務設計及積極投入創作,讓臺灣本地的設計語彙可以接軌國際,開創具有自我特色的風格,提昇我國商業設計能量的知名度,進而促進設計美學成為引領產業品牌創意發展的動能,成就國家經濟並帶來可觀的產值,並建立臺灣傑出的品牌實力。 本屆2021年競賽共區分為兩大類別,分別為臺灣國際海報設計獎(Taiwan International Poster Design Award),以及特別強化商業價值應用之臺灣國際企業識別設計獎(Taiwan International CI Design Award),共計評選出209件優秀作品(26件得獎及183件優選作品),頒發獎項包含全場大獎、ICoD Excellence Award、JAGDA Excellence Award,以及A類特定主題(人文關懷、永續發展,含環境保護節能省碳)、B類非特定主題(商業、藝文、公益、推廣用途)、C類企業識別及D類活動識別等四類之金、銀、銅獎、新秀獎、評審特別獎及臺灣三大協會獎等,期望透過本競賽成為國際設計創意的交流平台,接軌國際,提升臺灣設計產業全球能見度,並促進本地設計產業的創新與創意發展。限於篇幅僅刊錄26件得獎作品及臺灣32件優選作品,詳細得獎名單請至官網http://tigda.org.tw查詢。 ●全場大獎:づち╱川尻竜一Ryuichi Kawajiri(日本) ●海報特定主題類金獎:動之濁、靜之澄系列2件╱時澄(中國)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金獎:Nature of Words系列3件╱陳彥廷(台灣)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銀獎:The Poster系列3件╱Fons Hickmann M23(德國) ●海報特定主題類銅獎:筆墨紙硯系列4件╱夏遠昭(中國) ●海報特定主題類銀獎:Uncomfortable Population Growth╱Alesya Emelianova(俄羅斯)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銅獎:呼吸系列2件╱時澄(中國) ●企業識別類金獎:無珈琲因╱羅慶陽(台灣) ●活動識別類金獎:Going Down╱林翰祥、凃家暄、徐淋琦、吳湘琳(台灣) ●企業識別類銀獎:意難平╱蔡嘉桐(中國) ●活動識別類銀獎:口罩宣傳╱梁煒斯、蔡少玲、孫東欣(中國) ●活動識別類銅獎:“Pieces”Solo Photography Exhibition╱孫大旺(美國) ●企業識別類銅獎:IXI Design Co.╱黃瑋倫(台灣)
HP Indigo協助軟包商數位化
數位應用
2024-06-19

HP Indigo協助軟包商數位化

身處在競爭激烈的消費性包裝品(CPG)市場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消費者的口味日新月異,品牌也持續調整,而且新產品更是不斷推出。今天,因為COVID-19疫情而使情況加劇,並深受數位世界動態、日益個人化體驗的影響,促使變革的步伐前所未有地加快。從購物到社交平台,源源不斷的客製化與點播內容正在重新調整消費者的期望,也激勵著下一代CPG創業者。 工藝品品牌正在興起,無論是誕生於多年的計劃,還是被疫情這一特殊情況的激發,新興崛起的創業者正在尋求自己的利基市場。這些通常是優質、少量備選方案,堅持高品質成分和永續的做法。它們可能是充滿激情的專案或任務導向的公司,對品質有著毫不妥協的承諾,並延伸到其品牌的各個方面,包括包裝。 為何選擇HP Indigo品牌 CPG市場中高價值工藝品品牌的出現,為軟包裝加工商創造了巨大的機會。然而,若要充分利用機會,您需要足夠靈活的技術來滿足這些品牌對速度、專業化和永續性的要求。若要在今天的軟包裝市場中蓬勃發展,您需要HP Indigo。 「數位印刷軟包裝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如今只有不到1%的軟包裝是以數位化的方式生產」。ePac Flexible Packaging聯合創辦人兼行銷長Carl Joachim表示:「我們公司創辦時只有一部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我們印刷品質極高。行業的轉迴時間為6週,但我們的轉迴時間僅為10天」。漫長的等待時間,並不是工藝品品牌在Indigo出現前所面臨的唯一缺點。所需的大量訂單、增加的成本、有限的產品選擇及國際生產和運輸都是包裝過程的一部分。 在HP Indigo數位印刷機的支援下,ePac等加工商已進入數位時代,成為顛覆CPG格局的工藝品品牌的領導者。如此,他們為其業務開啟利潤豐厚的新收入來源。他們在這個新興市場的成功,證明數位軟包裝的變革性影響。這是一項您可以真正圍繞其展開業務的技術,甚至像Amcor這樣的大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最近對ePac的1,500萬美元投資,證明未來的趨勢正是數位印刷。 HP Indigo 25K數位印刷機是唯一現場已證實的數位軟包裝解決方案,這款印刷機具有最廣泛的色域和白色組合,使包裝加工商能夠始終如一地滿足最嚴格的品牌標準,並在各種應用中提供與凹版印刷相符的品質(備註1)。在超過51個國家及地區安裝250多台印刷機,新興品牌正在給消費者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並滿懷信心地踏入CPG市場,因為他們知道其包裝會呈現完美的像素。 美國德州奧斯丁Imperfekt Bites創辦人Jessica Wuesthofen表示︰「我立刻就能得到關於我的包裝是多麼漂亮、色彩是多麼顯眼的評論,這改變了我的業務」。 ● 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各式軟性包裝,將是未來數位印刷市場的大勢所趨 ● HP Indigo數位軟性包裝,強調可客製化、可持續性及可獲利的概念 軟包裝未來的利潤更多 HP Indigo的數位軟包裝使加工商能夠結合上市速度、可客製化的短期生產和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吸睛品質,徹底重塑其價值主張。這些數位印刷機是隨需生產軟包裝的最有效和永續的方式,可更快速地完成傳統生產通常不賺錢的工作,並藉此來產生更高的利潤。承擔高度個人化設計的超短期生產,並利用日益成長的隨需生產需求。 憑藉著像尖端的液體電子成像(LEP)技術這樣的創新,客戶可以在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挖掘無盡的機會。同時在HP生態系統的全方位支援下,能成為新興和成熟CPG品牌的終極包裝合作夥伴。而且憑藉Spot Master(特別色大師),透過更高自動化程度和更少浪費來提高色彩一致性的功能,客戶可減少花在色彩上時間,並將工作效率提高25%以上。 幾天內從檔案變成品袋  HP Indigo的競爭優勢不僅僅是更快的交付速度,還有更高品質的印刷。它使您能夠成為客戶的端到端、檔案到成品袋的包裝合作夥伴。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由世界領先的供應商支援印刷、層壓和製袋解決方案,它正在為加工商和品牌徹底革新軟包裝行業。透過實現更大的客製化、永續性和供應鏈效率,數位製袋工廠正在幫助加工商及時交付任何大小的工作,利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 Paleo Powder Foods創辦人兼所有人Dustin Gersch表示:「如果我想出一個主意,我可以在15天內做出成品、上架並使之流行起來。作為一家新創公司,有人能夠為我提供這些強大的功能,這真是太棒了」。 對於領先業界的數位永續包裝加工商Rootree而言,整合HP Indigo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以更少的資源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在僅有7名員工的情況下,他們建立了一個數位製袋工廠,廠內設有兩部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一部包裝層壓機、一部分切器和一部製袋機,以實現非凡的生產率和產量,一天一般可生產63個SKU、200,400個成品袋,以及12,300公尺的捲筒材料。 Rootree執行長Philippe St-Cyr表示︰「Rootree使用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來真正幫助我們發展永續包裝業務,這使得我們能夠快速發展,並獲得大量新客戶」。 永續經營不僅是一種趨勢 對於Rootree和具有生態意識的工藝品品牌等包裝創新者而言,永續性不僅僅只是一個流行語或成品袋上的綠色貼紙。而這是一個核心原則,也是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協助實現更環保的未來願景,HP Indigo使軟包裝加工商可以輕鬆地只列印他們需要的內容,並在價值鏈的每個階段整合永續性措施,這使得品牌能夠隨心所欲地列印他們想要的任何內容。 由於沒有印版或滾筒,加上在可回收再造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上印刷的能力,因此在印刷對環境的影響方面,HP Indigo的數位軟包裝與柔版相比降低了40∼60%,與凹版相比降低了60∼80%(備註2)。Indigo印刷的成品袋經過CYCLOS HTP認證,可再利用性測試得分高達90%以上,符合EU和FDA食品包裝法規(備註3)。另外,HP Indigo電子油墨還能支援家庭和工業堆肥。 Rootree的Philippe St-Cyr也表示:「有了如此堅實的基礎和與HP Indigo的合作夥伴關係,我相信我們擁有未來包裝的終極秘訣」。 ● 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由世界領先的供應商支援印刷、層壓和製袋解決方案,它正在為加工商和品牌徹底革新軟包裝行業 ● 透過色彩校準,更高自動化程度和更少浪費來提高色彩一致性的功能,客戶可減少花在色彩上時間,並將工作效率提高25%以上 面向未來軟包裝從今開始 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喜好、優先事項和價值觀的演變,新一代製造商正在湧現以填補空白。對於ePac的Carl Joachim而言,這種對可能性的感知使數位軟包裝成為一個令人興奮和前途光明的產業。 「實際上,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品牌,這些年輕的企業家希望能有所作為,幾乎所有人都變成了常客。我們時時掌握他們的挑戰,知道我們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這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欣慰的感覺」。 現在正是加入數位革命的最佳時機,準備好從事軟包裝了嗎? http://www.hp.com.tw ●備註1:截至2019年11月,與提供寬幅軟包裝解決方案的主要數位印刷競爭對手相比。 ●備註2:基於與柔版印刷和凹版印刷的第三方生命週期評估比較,其比較表明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在研究中考慮的所有13種環境影響類別中,對經濟工作中軟包裝的環境影響均很小。對此有關詳細資訊,請參見技術白皮書:使用HP Indigo數位印刷機,以低環境衝擊的方式進行印刷,2016年。 ●備註3:食品和包裝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根據其市場定位,其要求會有所不同。因此,提醒加工商要確保印刷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適用於預期用途及其使用條件,並確保印刷過程符合《GMP優良生產規範》。HP Indigo符合食品包裝法規:FDA,《間接食品接觸聯邦法規》第21條;瑞士《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條例》,RS 817.023.21;EUPIA《應用於食品包裝材料及製品的非食品接觸表面上的印刷油墨指南》(2011年11月);歐洲委員會關於間接食品接觸的ResAP (2005/2)號決議;《Nestle包裝油墨指導性說明》,間接食品接觸排除列表;非食品接觸的德國食品法和歐盟框架法規1935/2004第3條。 ● 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可真正幫助客戶發展永續包裝業務,傳達綠色環保包裝的理念 ● 面向未來的軟包裝從現在開始,其在客製化及可變數據印刷領域上有絕佳的發展機會
利用設計連鎖早餐業再創新局
設計創意
2024-06-19

利用設計連鎖早餐業再創新局

你的一頓早餐,有多少人搶著服務?凌晨物流車送來新鮮的三明治和御飯糰,讓你可以一把抓了,迅速通過便利商店的結帳櫃檯,奔上公車;市場那家祖傳三代的豆漿店,永遠在夫妻鬥嘴之中,為你送上分毫不差的飯糰夾蛋和鹹豆漿加辣;街角那家漢堡店,可以不用開口,刷臉就能點餐,而且你的小孩在上學前,只願意吃他們家的蛋餅……。 台灣早餐業的紅海市場 以上這就是台灣早餐大戰紛亂的現場,一條街一百公尺內,有兩家便利商店、一家豆漿店、一家漢堡店、廣東粥、大腸麵線、水煎包、蔥抓餅…等,人們選擇早餐是依照腦內清單裡的慣性,在幾秒內決定要吃什麼,來應付繁忙的一天。而被選中的店家,如果出餐速度跟不上節奏,食物口味對不起價錢,很快就會在早餐大戰的戰場上,灰飛煙滅! 在競爭如此白熱化的早餐時段,有人說,早餐市場已經飽和了,客流量被瓜分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不少店家也因此延長營業的時間,從早餐做到午餐、甚至下午茶,就為了應付不斷上漲的店面租金、原物料價格、基本工資…等等管銷人事成本。可是,只是延長營業時間真的有用嗎?清晨七時出現的顧客和中午十二時出現的顧客,他們的飢餓程度不同、身分不同、路過的動向不同、踏進店裡的目的也大不相同。 一家在早上生意興隆的早餐店,過了中午就變得油膩而不可親近。早上熱切圍在店家冒著油煙煎檯,想最快搶到自己早餐的那些顧客,到了中午,卻無法將視線落在略帶汙漬的看板上,難道他們在一個上午就變心了?不,他們只是遵從自己的腦中清單上的慣性:這家店的樣貌,不足以列入午餐清單中。沒錯,戰場早就轉進午餐大戰,而這家早餐名店,甚至沒拿到進入午餐大戰的門票,只因為老闆也遵從了他經營早餐店的慣性,開店是速戰速決,不是留客閒嗑牙。 ●圖1:改造前的麥味登連鎖早餐店,30年的口碑品牌,有著光榮歷史,但也難免略顯雜亂與老態 為連鎖早餐店找新概念 筆著在接到「超秦集團」的邀約,為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麥味登連鎖早餐店”進行店家形象改造時,不斷的在思考這件事:「究竟人們是為了什麼理由,拐進特定的一家早餐店?並且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只要在早餐時段接近這個街區,就非得進來朝聖一番,才算不枉此行」?為了找到強烈吸引顧客上門的核心概念,筆者和企業主及各部門的管理階層,透過無數次的會議和訪談,才逐漸撥開了迷障,宛如尋寶一樣,找到了這個金句「My Warm Day」。 「My Warm Day」這個諧音概念早就存在企業之中,只是一直沒有被突顯出來。用心經營連鎖早餐店的業主理所當然的認為:提供優良的食材,在一早為顧客迅速上餐,讓客人能趕得及上班、上課,這就是早餐店基本所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但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站在顧客的立場,能吃上一頓他心目中的美味早餐,不只是生理上的飽足,而是連情感上都同時被滿足了。My Warm Day,溫暖的一天,就是從一頓溫暖我心的早餐開始!「My Warm Day」完全符合這個核心概念,也正式成為麥味登的英文店名。 有了核心概念,筆者又進一步對企業主提問:「我們常會跟朋友說,我們到附近的XX咖啡館聊聊吧!但…你會願意邀請朋友到麥味登喝一杯咖啡嗎?」這問句引來業主的莞爾一笑,因為在過往麥味登的經營定位,就是「巷口那家早餐店」,在不同社區都可以看到它們連鎖店的身影,店家主打抓住社區常客的心,在時間緊迫的早晨,親切迅速的服務顧客,建立自己在街坊的口碑。可是,如果您有朋友來訪,想要在附近找一家店坐坐聊聊,麥味登應該不會出現在顧客腦內的清單上!畢竟在充滿油煙味的早餐店,和朋友喝一杯連鎖早餐店聖飲—大冰奶,這畫面恐怕不是很協調。招待朋友,好歹也該在一家乾淨明亮的咖啡店坐下來,好好喝杯咖啡,對彼此的情誼才會有所助益。(見圖1) 新的改變,從心出發 在筆者心中構思的麥味登店家新形象,早就先打破「只是早餐店」的迷思。面對早餐市場的挑戰與趨勢,延長營業時間並充分利用店租,以創造更大營收獲利,回到“形隨機能”這個設計思維的基本原則,那麼就該考慮讓麥味登成為一家「名符其實的早午餐或全日餐店」,新的定位「Cafe & Brunch」就這樣慢慢浮現!這家店裡有好喝又價格親民的咖啡,有除了漢堡、蛋餅之外的精緻餐點,適合中餐、下午茶,甚至晚餐享用。更重要的是,店內環境變得溫暖舒適,適合呼朋引伴一起來聊天閒坐,說到底就是要將改頭換面後的麥味登,擠進顧客腦內的午、晚餐清單裡。 為了實踐這個想法,集團裡負責餐點相關的部門全都動了起來,他們得要去研發出新穎且豐富的美食菜單、穩定的配方與烹調方式,找到合適的咖啡豆貨源,以及容易操作又能煮出美味的咖啡機。這個設計想法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還是要感謝企業主對於麥味登新形象設計案的重視。因為設計改造這件事,絕不僅是視覺外觀與空間裝修的變化,還要徹底從思維上做出改變。 筆者在進行這個設計改造案時,幾乎長達一年的時間,每週都與業主從董事長到各部門主管,進行各種品牌梳理與教育訓練,無非就是要把品牌行銷與設計思考的觀念,植入他們各自負責的領域中。未來在每一個環節規劃時,能有核心理念可以遵從,有設計元素可融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轉型升級大業!(見圖2) 店裝設計,形隨機能 在業主研發新餐點的同時,筆者也在思考如何將麥味登各連鎖店改頭換面。通常麥味登座落的位置,大部分位在社區街角和學校附近必經的上學路段,每家店的坪數大小也各有差異,加盟與直營的狀況更是大不相同。筆者在進行新型態店面外觀與店裝的設計時,要考量的因素,除了客源型態和店面大小,最重要的是得顧及加盟店家的改裝意願以及可負擔的預算。試想一個原本已經營不易的店家,還要加盟主再掏出大筆預算來改裝店面,實在太強人所難。但是如果能以原本就有的空間狀態,不做大規模重整,只做必要的裝修,“以裝飾取代裝潢”應該就可以大幅降低改裝費用,提高加盟店主配合總公司的意願,重新賦予店面新的形象與營運方式,也是加盟主為自己的投資,提升獲利的新嘗試。 再者,筆著在進行麥味登店裝改造時,是以整體形象去規劃各種設計的細節。像是將散發油煙的煎檯,移到後場廚房工作區,並做好完善的排煙設備,讓油煙不會瀰漫整家店,讓用餐座席區可以有一個乾淨清爽的空間。飲品製作區則留在收銀櫃檯後方,方便工作人員一結完帳,轉身後就能隨手方便製作飲品。 另外,無論早餐或午餐時段,外帶客人的比例都很高,外帶客一直都是主要營收來源,那為何我們卻沒善待外帶的客人?外帶等候區就是希望,客人在等待餐點時可以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拿到餐點後也有桌子可以整理隨身物品和餐點。筆者還設計了一個可以隨機移動的餐車,可以依照現場情況放置適當位子,讓店家可以擺些事先做好的三明治等餐點,趕時間的客人可以隨買隨帶,餐車又能快速收進店裡,不會占用太多空間。(見圖3、4、5、6、7) ●圖3:外觀店招的設計,以麥味登新標誌的綠色標準色為主,直招與騎樓柱面上的小燈箱,都採用綠底反白的設計 ●圖4:以最小坪數15∼20坪的店面為基礎設計,店面的格局可以分為點餐櫃檯、後場工作廚房、外帶等候區、用餐座席區等 ●圖5:每家店可依現況規劃外帶等候區 ●圖6:點餐櫃檯的基礎款式設計,背牆上可經常調整更新的價目表,櫃檯上方的黑色桌面,可以展示商品或文宣 ●圖7:從牆面裝飾到燈具、傢俱的設計,落實“以裝飾取代裝潢”的原則,大大降低改裝的費用 設計系統,因地制宜 筆者同時進一步依照店面座落的位置和客源型態,製作出三款基本店型的系統設計: 一、都會型 主要針對位在都會商業區公司行號林立的區域,主要客源是附近的上班族,來店用餐的目的,可能是商業午餐、業務洽談、公司聚餐…等,因此要顧及商業區客群喜歡的時尚感,空間使用的色調較為深沉,燈光設計較為溫暖柔和,散發一種穩重、時髦而優雅的氣氛。(見圖8、9) 二、學區型 以座落在學校附近,主要客源是附近的師生與家長,客人來店用餐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要填飽肚子,和同學閒聊聚會,或是坐下來看書、寫寫報告…等。店內引入較多的光線,運用大片玻璃,讓空間較為開闊明亮的親切風格,吸引學生們呼朋引伴,常常來店內閒坐。(見圖10、11) 三、社區型 混合了都會型和學區型的特點,主要鎖定的客群都是住宅社區內活動的居民,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可以自家用餐或是親友聚會的場所。這樣的店面獲得許多年長客人的喜愛,新型態的麥味登變成符合他們與朋友聚會,超高CP值的好選擇。大家點一杯咖啡、幾樣點心,就能度過一段輕鬆愉快的美好時光。 應用系統,形象機能兼具 餐點和飲料的包裝,也要有統一系統化的設計。冷飲、熱飲、熱湯,八種不同盎司數的大中小杯,都有方便店員製作飲品時,快速辨識拿取的獨特圖樣設計。新設計的會議點心餐盒,商標印花的設計,可以淡化盛裝餐點時不小心碰觸的油漬,大大提升餐盒的衛生與質感。 另外,店內工作人員的服裝儀容,同樣可以透過設計,來達到提升整體形象的目的。短帽簷的工作帽與標準綠黑雙色的制服設計,兼顧工作衛生與美觀外,還可以讓工作人員看起來更加活潑有朝氣。(見圖12) ●圖8:麥味登都會型店裝形象實際施作完成的樣貌 ●圖9:都會型店裝的規劃設計,適合上班族攜帶筆電工作、業務洽談,光線較為昏暗的溫暖時尚風格 ●圖10:學區型店面外觀的規劃設計,為了能達到室內明亮的效果,在其周圍採用落地玻璃窗引進自然光線 進軍國際,開創獲利新局 台灣的早餐業紅海市場,其實面臨到一個台灣人口結構的致命問題-少子化,因為兒童一直都是早餐店非常重要的基礎客源!一早趕上課的學童讓家長汽機車再到早餐店門口,孩子匆忙跑進店裡買完早餐再跳上車的景象,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孩童早餐要吃好、吃飽又兼顧營養,當然是非常受到每一位家長所重視的。但是因為少子化,使得客單量減少,也就是說原本一個小家庭可能買四份早餐,現在可能只剩下兩到三份,學童少了、親子客少了,對店家來說,主要客源硬生生少了許多,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瓜分客源,可以想見對店家的營業收入有多大的衝擊! 筆者在進行核心概念尋找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經注意到麥味登面臨到的台灣少子化問題,因此在設計麥味登的新商標時,才會以國際人士可以辨認的英文「MWD」、「My Warm Day」來書寫。這背後的企圖就是將麥味登進一步定位成,能隨時進軍國際的餐飲品牌。少子化帶來的市場萎縮問題也許無法解決,但對企業集團而言,走出國際開拓新市場,才是讓品牌持續成長的正確道路。 現在的麥味登連鎖店在設計轉型升級之後,已經成功進軍了中國大陸、東南亞市場,拓展客源與收益,不再受限台灣市場規模。而海外店家的設計,業主更善用筆者為麥味登連鎖店的設計系統,往上疊加,做出適合各地民情風俗的店觀(見圖13)。2020年12月中,麥味登母公司揚秦國際正式掛牌興櫃,這也是筆者所非常樂見的美好成果,企業因導入設計思考品牌再造,因而翻倍成長,開創全新的獲利格局! ●圖11:學區型店裝空間較為明亮寬敞,面向馬路的長桌和高腳椅,適合單人用餐和讀書的客人 ●圖12:看似簡單的餐盒紙杯設計,其實暗藏了便利操作的機能 ●圖13:麥味登連鎖店在中國大陸的店家之一,開設在當地的高級住宅區,有寬敞的兩層樓,門口店招有如高級飯店的入口
精益裝訂全自動精裝達人
經營管理
2024-06-19

精益裝訂全自動精裝達人

「面對無論是書籍印製、裝訂都以少量多樣為主的市場常態,如今的精益裝訂身為國內全自動精裝大廠,不但打造出一貫化的精裝流程,更擁有轉換工單只需5分鐘、一天可裝訂30件工單的靈活高效率」。這是精益裝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昭翰即使身處在疫情時代,仍對自身企業感到驕傲的肯定。 除外,精益裝訂持續秉持著品質穩定、交貨迅速、流程暢通、價格公道的四大原則,透過紮實的技術經驗,以現代自動化精裝生產線配合訓練有素的30人工作團隊,更藉由嚴謹態度進行全程管理與流程控制,高標準的品管每一步驟,務求呈現完美精裝書貌而聞名。 精金百煉的豐富經驗 談起精益裝訂的發展史,總經理沈昭翰表示,1991年由其父親沈金塗與易少華、陳豐政、江亞男開始共同研擬在台籌設大型精裝廠的計畫,先後赴日本、香港、德國考察後,精益裝訂在1993年正式成立於土城,並引進德國Kolbus精裝一貫作業設備作為主力設備起家。1996年,精益首創軟面精裝、CD書造成轟動,為因應業務需求擴大,1999年進駐位於新北市中和區橋安街15巷1號4樓的智匯工業園區現址千坪廠房。 2001年,精益增購Kolbus無線自動精裝生產線,滿足豐富業務量和更多樣化的精裝書需求,隔年也開始實施兩線自動精裝日夜輪班生產作業;2005年,精益再度研發出台灣首創的自動化圓角精裝,持續為印刷與出版業者提供各種創意的精裝。2014年,精益導入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為其全廠自動一貫化流程立下新里程碑;2016年則再度購置Kolbus BF530 Bookjet Edition精裝連動線,運用兩條自動精裝線打造更加靈活的效率與產能;近年亦添購全自動圓角機設備,開發更多元、多角化的精裝服務。 沈總指出:「不斷創新、造型多樣化」是精益裝訂一向引以為傲的特色,為了持續保有高度的競爭力,提高裝幀的藝術價值,強化品質與效率,即使面臨到低靡的出版印刷景氣或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影響,但身處「全自動精裝大廠」的市場定位,仍努力協助出版與印刷產業朝向精緻多樣的未來發展,期待共同帶動市場的活動力,進而刺激景氣回溫與提升印藝產業的永續生機。 ●精益裝訂總經理沈昭翰(左)與廠長黃鼎立於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前合影 ●精益裝訂為全台唯一擁有兩條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線的一貫化精裝廠 精益求精的專業服務 「精益求精」是精益裝訂堅持的經營理念,在專業經驗豐富的生產基礎下,精益始終努力追求全自動化精裝、一貫作業精裝、效率品質滿點精裝三大理想,並深信為客戶設想、用心與客戶溝通、有良好善意的互動,才是企業長久生存的經營之道。為此,沈總認為:「書,就像一朵燦然盛開的花。書籍的撰寫、編輯、印刷、裝訂等過程,如同栽花般需從育苗、灌溉、施肥,一步步細心呵護,讓花朵以最美麗的姿態綻放。精益裝訂期許自己是一個最熱情、最細心的園丁工作團隊,用最好的物料與作業品質,呵護書冊成形,讓書冊的價值得以完美的呈現」。 精益裝訂的專業服務除了精裝外,更提供精裝書的各種裝訂方式如方背精裝、圓背精裝、軟面精裝、腔背精裝、實背精裝、無線精裝、活頁精裝等;再搭配多元材料應用如紙面精裝、皮面精裝、布面精裝來突顯出書籍的特色。除了標準規格外,精益提供最大和最小的精裝規格為:(1)最大:菊6開本(天地37×左右28cm)或8開本(天地36×左右26cm)。(2)最小:50開本(天地14×左右10cm),書背厚度最厚8cm,最薄0.2cm。 不只如此,精益裝訂的精裝作品相當具有創意性及獨特性,例如六眼線裝加書函精裝、內外雙封面精裝、內線圈裝結合函裝、穿線裸背精裝、菊四開超大規格精裝加函裝、精裝封面貼合精雕書名木片、精裝加膠磁函扣、裸背穿線膠裝貼合超厚紙板封面、雷雕封面加雷雕書盒精裝、S型上下冊連結式精裝等,許多結構造型相當別緻特殊的裝幀技巧,也成為許多客戶的精裝首選。 精誠所至的六大優勢 與其他專業裝訂廠商相比,沈總認為精益具備下列六項獨特優勢: (一)投資新機╱精益在購置首條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後,每年產能持續成長,導入第二條精裝連動線後,如今整廠達到自動摺紙、裁紙、配頁、黏扉頁、套帖、穿線機一貫化生產流程,落實本廠獨立生產。BF530是一套具備高智慧又富人性化的精裝系統,所有操作完全採取觸控式介面,機器在運轉當中只需一位師傅照顧即可,充份節省人力成本。 此外,BF530設備在正常運行下每分鐘平均可達70轉,精益則設定其每分鐘生產37本書,若以每天一班八小時的生產量來估算,兩條線一天生產量就超過三萬餘本;縱然以單筆精裝書的業務量而言,中間一定要數度換版換成別本書繼續生產,而該設備總能在不停機的狀況下,利用電腦掃描自動更換尺寸,在操作上更可節省更換與預機時間讓換單只需5分鐘,使精益擁有一天可做30單的靈活效能。該機在書本傳送上還應用夾式機械手臂,透過夾住書本的背脊運行充份維持輸送上的順暢性,對印刷品具有良好的保護功能。 (二)精算成本╱從投資效益的評估、設備的節電功能選購、全廠的用電控制、精簡人事的任務分配、外發工件的價格計算,精益充分掌握成本節流的先決條件。 (三)創造特色╱這是精益裝訂最為同業們所樂於稱道的強項,沈總自身即具有極佳的「裝幀創意力」,為精益裝訂累積了相當多、相當別緻特殊的精裝式樣,除了可提供客戶們參考選擇之外,更可從中再衍生更多的變化。沈總強調,過往許多裝訂廠都是由設計與印製人員來規定作業條件,精益裝訂則是在接獲訂單時,主動了解並建議更適合的裝訂模式,讓工作順利完成,造就主客雙贏的局面。由於精益裝訂團隊具有強烈的品質意識,無論是規劃管理制度、生產流程、環境設施或設備採用,均充分融入品質的觀念,更藉以塑造精益裝訂無可取代的企業文化。 (四)堅持價格╱「精益精裝」本身已成為裝幀品質的強勢品牌,加上以「創意、創新」掛帥,所投入的精神、技術及管理上的成本自然要反應在製作的價格上面。因此,精益一向秉持的企業風格是「不與同業搶業務,不做殺雞取卵的事」,堅持合理的價格,以品質、特色來回饋客戶。 (五)廠務管理╱明亮寬敞的空間和潔淨的廠房,是高品質精裝作業必備的條件。合理的空間運用與流暢的生產動線是精益裝訂自創業以來始終堅守的原則,一來可提升整廠生產效率,二來潔淨寬敞的現代化廠房可鼓舞員工的士氣,三來遇有客戶或外賓參觀時,亦可彰顯裝訂企業也能夠有這麼高水準的形象,對於精益公司的配合信任度也會加深。精益裝訂擁有面積千坪的廠房,其採取恆溫恆濕的中控系統,使紙張不會受潮變形;工廠地面也經過特殊處理,不會污損印後裝訂加工的紙張。精益裝訂致力於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確保達到客戶嚴格的品質要求。 (六)企業經營╱精益裝訂採取企業化經營管理,將組織劃分為業務部、行政部、廠務部與工廠,分層負責精裝加工服務。由於堅持品質和信守交期的承諾,公司採用先進精裝機器,使用優質原物料並建立標準化作業,配合電腦報表生管制度,藉以掌握作業進度和精裝品質,讓客戶能安心地把訂單交給精益。 ●圖1:精益提供的圓角角度有三種可供選擇:左起依序為10、8、6度 ●圖2:軟方背圓角精裝的行事曆、筆記本不會產生書溝的凹槽,還能搭配彈力筆套設計 ●圖3:精益製作被譽為最有質感的登山風格書 精美絕倫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精益裝訂以其自動化一貫廠製作出許多成功案例,包含: 一、圓角精裝 一般圓角精裝之圓弧尚會產生小角,弧度不會很順暢,而精益的進口先進自動化圓角機所貼出來的圓弧非常的柔順美觀,圓角角度還有三種可供選擇:10、8、6度(見圖1)。而此種裝幀方式亦可用於軟皮圓角精裝,通常適用於童書繪本、兒童畫冊、日誌及筆記本,並可搭配合成皮作為封面製作創造高貴質感,而精益打造出的經典案例包括: ●軟方背圓角精裝╱經常使用於製作行事曆、筆記本,在如此設計下亦不會產生書溝的凹槽(見圖2)。 ●單片式圓角裸背裱布精裝╱(1)使用於被譽為最有質感的登山風格書(見圖3)。(2)此種精裝方式也適合製作精美的筆記本(見圖4)。 ●方背圓角精裝╱適合製作筆記本,精益並在封面採用上光效果,增加整體的專業感受(見圖5)。 ●圓背圓角紙板精裝╱精益運用此裝幀而成的漫畫百科套書(見圖6)。 二、裸背裱布精裝 裸背精裝的製作方式常用來表現特別有藝術感的題材,搭配裱布更能提升其典雅品味,而精益所製作的成功知名案例有: ●裸背裱布精裝╱精益除了應用裸背裱布精裝外,在封面上更進行柔細絲絨特殊上光,進一步強化該畫冊的藝文氣息(見圖7)。 ●單片式裸背裱布精裝╱精益特別挑選荷蘭布作為封面,搭配壓凹燙金,盡顯書法展籍所提倡書拳二道的至高成就(見圖8)。(2)透過精益所製作的方背精裝搭配海綿紙板封面,將此畫冊帶出其文藝韻味,並推出函式書盒版本(見圖9)。(3)精益以打凸與燙金工藝表現出雅致視覺的精緻水墨畫展籍(見圖10)。(4)精益特別在此畫展書籍封面應用上光表現與軋型工法,為其增添立體感(見圖11)。 三、數階式造型精裝 本裝幀是以開門式硬紙殼造型書函來呈現其特殊之處,可藉此帶出細緻的文藝品味,並有三階式、二階式等類別(見圖12、13)。 四、方背精裝 方背精裝的特點是無需扒圓工序,精益製作的知名案例包含: ●軟皮方背精裝╱精益裝幀的暢銷幽默圖文書(見圖14)。 ●硬皮方背精裝╱包含適合製作一般書籍、兒童繪本圖文書等(見圖15)。 五、圓背精裝 「圓背」即在書背側看呈圓弧形的外表,其為背膠前將書背扒成弧形所致,在展開內頁時,不會出現「卡卡的」難以翻開,開書度優於方背精裝,可整本180度攤開在桌面。精益裝幀的成功案例如下: ●軟皮圓背精裝╱由精益所裝幀一套八本的佛經,並製作成六種版本發行,截至2019年為止已遍至美洲、亞洲、非洲、澳洲、歐洲等十數個國家(見圖16)。(2)由精益所製作的一般大眾性叢書(見圖17)。 ●圓背精裝+刷金邊╱此裝幀方式受到各大佛經典籍的愛用(圖18)。 精神抖擻的精緻未來 面對未來,精益裝訂總經理沈昭翰建議,即使身處在疫情與景氣不振的當下,或許許多書籍印藝相關的產業都被影響,但危機即是轉機,經營者們可思考如何利用「策略聯盟」而非削價競爭的商業模式,多方共同獲利才是可行之道。 將邁入30年的精益裝訂仍堅信「好的裝訂,讓一本好書更能呈現出其內藏的價值」,因此精益將不斷求新求變,除了提供一貫化的高水準作業品質外,亦致力研發更加精緻與讓人能永遠珍藏的精裝書籍,貫徹精益求精的企業使命。 精益裝訂 02-22447959 E-mail:jinnee.com@msa.hinet.net ●圖4:採用單片式圓角裸背裱布精裝的系列筆記本  ●圖5:以方背圓角精裝搭配上光的筆記本 ●圖6:選用圓背圓角紙板精裝製作的漫畫百科套書  ●圖7:運用裸背裱布精裝的畫冊,更添增其藝術氣息 ●圖8:精益以荷蘭布作為封面搭配壓凹燙金製作的書法展輯  ●圖9:精益以單片式裸背裱布精裝製作的畫冊,另推出三階式造型的函式書盒 ●圖10:藉由打凸與燙金工藝,精益表現水墨畫展籍的雅致視覺  ●圖11:精益特別在此畫展展籍封面應用軋型工法,為其增添立體感 ●圖12:由精益製作的三階式造型精裝行事曆  ●圖13:由精益採二階式造型精裝製作的畫冊 ●圖14:透過方背精裝工藝,精益裝幀的暢銷圖文書  ●圖15:適合應用在一般書籍、童書繪本的硬皮方背精裝 ●圖16:精益裝幀一套八本的軟皮圓背精裝佛經 ●圖17:精益採取軟皮圓背精裝製作的一般叢書 ●圖18:精益圓背精裝+刷金邊的裝幀方式,受到各大佛經典籍的愛用
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
印刷標準
2024-06-19

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

在印刷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現況,業者除了不斷投資提升印前的質與量,並購買更有效率的印刷設備之外,如何降低放損提升良率,減少因後加工失誤而無法及時交貨,為目前客戶面臨最重要的課題。而推出涵蓋平版、輪轉各式高品質印刷設備的海德堡,亦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客製化在線、離線檢測裝置,成功協助業者提供最佳品檢解決方案。 為了讓台灣印藝市場更加明瞭品檢帶來的優勢,台灣海德堡已分別於10月20日、21日,在新北市板橋凱撒大飯店和台南夏都城旅舉辦「良率才是品質和獲利的關鍵: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兩場共吸引近百人的專業客戶參與聆聽。其中台北場在台灣海德堡總經理胡瑞澴的致詞中展開,他細數近代印藝發展史,從CTP誕生、合版的發明、數位印刷遍地開花到近年的Push to Stop無人印刷與追求良率製程,並強調印刷廠已從一天8件長單工作的時代,轉化成一小時需做8件短單,在印單少量多樣已成主流的現今,如何提升生產良率更加重要。本刊也記錄台北場該研討會的演講重點如下: ●研討會講者與嘉賓合影(右起):台灣海德堡總經理胡瑞澴、山水彩印廠長吳文和、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以及鴻華國際科技業務經理黃邦立、業務服務工程師周尚賢 (1)如何有效控制印刷品質 主講者╱吳文和 山水彩色印刷廠長吳文和博士分享使用海德堡印刷設備搭配鴻華國際品檢設備的成功經驗,並分成以下三大方向說明: 一、印刷製程中的品質控制 吳廠長首先提到山水彩印在品質控制所做的努力與經驗,包含: (一)印前╱(1)確認印版版調正確(印版曲線+印刷曲線),並且需每日監控。(2)確認數位彩樣正確性,落實色彩管理,可選擇專人協助或內部成立色管小組。(3)運用CIP3或PRM等解決方案,力求放墨數據的正確性。(4)運用測量儀器與軟體,如印版測量儀+放大鏡(沒儀器時)。(5)使用導表,沒導表無法判定品質,負責人員需了解導表的功能,並能從導表23個色塊判定品質。 (二)印刷╱(1)應具備印刷機操控的輔助儀器,包含色度儀、標準燈源、光澤度計、高倍放大鏡等,最好的選擇則為運用海德堡的Prinect Axis Control控制印刷設備色彩搭配自動品檢系統。(2)印刷導表控制,以Prinect Axis Control自動掃描控制搭配PressSign(MellowColor)等軟體評分系統,進行濃度控制+網點擴大+灰平衡控制。(3)自動品檢系統目前無法精準做色彩檢驗工作,要靠更高階色度儀(X-rite Exact等設備)。(4)自動品檢系統可檢查印刷品不良缺陷有:刮傷、凹陷、水痕、裂縫、破損、黑點、髒污、白點、黑線、顏色不均、異物等。其最大的功能是協助領機判定整批的印件良率,印刷最怕交貨才發現數量不夠而補印,因此自動品檢系統讓異常的印刷品容易做區隔,減少後段加工費時費工的補救。 (三)印後╱(1)印後製程涵蓋貼膜、局部光、燙金、打凸、軋型、糊盒等流程多又繁雜,所以印刷過程的良率非常重要。(2)印後製程中的品質控制中,最重要是避免混料,尤其是多種品項合版時最容易產生混料。(3)如要避免上述情況,選擇機器品檢最安全;而在印刷品上插標作區隔,為使用較多的方法。 二、應用案例分享 接著,吳廠長提出一些在印務上遇到的經典案例與感想: (一)色彩判定標準╱如四色標準、特別色標準、上光光澤度等,但一般依客戶要求做允收標準。為此印刷廠更要運用自動品檢系統(分辨不明顯的異常)、分光儀、光澤度計、標準燈源(D50與D65)等滿足客戶,讓色彩標準成為儀器量測要符合、肉眼看也要接近的狀態。 (二)特別色標準判定╱山水曾印製一批長車印件,早上儀器測量與肉眼觀察印樣後,通過客戶確認簽字,後續印製一段時間後卻變成肉眼差異不大,但儀器測量無法符合,此舉為油墨汙染,重洗車就能搞定。 (三)客戶端光源╱當發生顏色在廠內看很準但客戶就是說不對的情況,原因是客戶公司燈光與山水印刷機房的差異很大(同色異譜),因此需自己安裝與客戶相同燈管看色。 (四)先印先贏╱印刷最難的地方在於追色,當客戶拿出一個軟質鋁膜包裝印刷,要求平張光銀紙要印一樣的顏色或說出「照片看起來要活一點」時,即使從早上印到三更半夜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凹印或樹酯凸版印出來當然與平版差異很大,最後緣分不足導致客戶流失,但也培養「客戶永遠是對的,無欲則剛」的心態。 (五)無欲則剛╱客戶常迷失以螢幕的RGB要求印刷CMYK要一致,或是要求印製600線的畫冊,但印刷不是線數越高越漂亮,線數越高網點擴大越大,在印刷前一定要調整。 (六)修改原稿╱大部分客戶提供的原稿不能直接拿來印刷,山水曾接到古蘭經印案,但原稿僅有72dpi還要求不能動原稿,由於印製困難,山水還是決定把一千多頁內容動用印前人員置換與分色,從原檔約100MB的檔案修正成60G以上,費時費工還虧錢,唯一收穫是獲得寶貴經驗與完成一本以聖經紙印製的精美印刷品。 三、建立有效控制印刷品質的觀念 綜合上述經驗,吳廠長認為印刷廠需建立五大觀念: (一)全心全力投資軟硬體設備╱(1)企業主如沒有隨科技進步的腳步,進行軟硬體更新,公司就容易被淘汰。(2)用創新思維競爭,不以低價作為競爭手段。(3)老舊或落伍設備要汰換(早期電拚設備是最好例子)。(4)使用好的輔助設備才能提升良率,尤其是運用自動品檢設備。 (二)公司全員投入教育訓練╱教育訓練非常重要,讓員工都能使用好的儀器設備,建立良好的學習精神與態度。雖然基本上員工不喜歡學新的技術與設備,就需打造公正的賞罰制度,以鼓勵重於處罰獎勵持續接受新知的員工。當工廠被疫情影響而停工時,也能讓員工進行如推動印刷標準化的重要訓練。 (三)執行與紀錄稽核╱產能與品質相比,品質更重要,因此需落實稽核工作,以幫助員工養成習慣並非找麻煩的心態,強調其每次都需落實填寫紀錄,沒有理由能不做。 (四)員工的心態╱一般人怕麻煩,還沒錯就說不行或做錯不敢承認,避重就輕,造成問題發生時永遠找不到主因。因此企業本身制度應賞重於罰,鼓勵員工一定要親自多次嘗試,確定不行再改變或放棄;印刷廠更要發揮團隊精神,跨部門討論,不要把問題留給後面流程,甚至運用自動品檢設備,就會減少許多問題。 (五)客戶的溝通╱客戶不一定都是對,也不是所有客戶都不講理,相信很多都是因為溝通不良,或是真的不知道,所以要互相教育與交流。舉例來說,可開課或辦活動教育客戶選Pantone特別色時要搭配被印材料,塗佈紙選Coated色票,非塗佈紙選Uncoated色票,就樣就能輕易減少一些問題的產生。 四、結論 吳廠長強調,分享越多自己收穫越多,有機會多與人交流,除了增廣見聞外,遇問題時自然就有人樂於協助,當然平常也要樂於與別人分享。現今網路發達資訊與技術取得都非常迅速,但重要是親自去體驗與完成,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可運用的利基。 ●山水彩印運用Prinect Axis Control搭配各種輔助儀器控制印刷色彩 ●印後製程流程多又繁雜,因此印刷過程的良率非常重要 ●印刷廠應落實稽核工作,每次都要求員工落實紀錄填寫 (2)包裝印刷市場現況分析  主講者╱丁士傑 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其以兩大主題講解目前的包裝印刷市場: 一、全球包裝行業概況 包裝產業在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發展和人口積極變化的支持下,印刷包裝的需求將在未來持續增加,但這個情況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很大;已開發國家市場將保持穩定但增長乏力,亮點則是其在亞洲市場增長最快,尤其是印度、印尼和越南等新興市場。而包裝產業的未來展望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技術創新╱數位印刷允許更多客製化的小批量包裝,因此智慧包裝就是創新包裝的下一步。 (二)環境與永續生存╱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越來越感興趣。製造商的目標則是創新的包裝設計和結構方法,並在包裝中使用更少的材料。 (三)小批量興起╱減少庫存、縮短周轉時間和消除庫存。針對中等收入消費者,客製化產品市場空間正在逐漸擴大之中。 (四)產品差異化╱消費者正在反抗以營銷為主導的傳統消費主義,並尋求更多的產品差異化。 如從總體經濟(國民所得、投資、消費)和人口趨勢來分析,包裝印刷的未來趨勢將呈現: (一)經濟成長╱經濟成長支撐印刷包裝行業的增進,並在印度、印尼、中國和越南的帶動下,推動亞太地區包裝印刷的持續進步。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印刷包裝產品需求成長的主要動力,而新興市場的城市化率將繼續高於已開發國家經濟體。 (三)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行為隨著可支配所得的增加而改變,中產階級的崛起轉化更多消費者,更促進印刷包裝行業的成長。 (四)全球貿易流量╱保護主義的成長攸關全世界的大事,未來的貿易仍處於不確定。 二、發展業務的方向 綜觀一切,包裝印刷市場仍充滿了力量,而品牌所有者和零售商將持續推動供應鏈,生產者與供應商可在許多層面進一步發展(見圖1)。 ●圖1;包裝市場品牌所有者和零售商可共同推動供應鏈 ●圖2: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內容   ●圖3:山水Heidelberg CD102平印機檢測機配置區域 ●圖4:平印機自動化在線檢測系統改造之施工計畫表 (3)印刷檢測系統應用  主講者╱黃邦立 鴻華國際科技業務經理黃邦立首先講解在線檢測的五個目的:(1)輔助機長人力抽測,利用機器全檢產生最大效益,讓用戶有更多時間靈活運用。(2)即時警報,紀錄或停機改善。(3)找出異常源頭,剃除異常物件、排除異常設定、清潔或更改材料等,因此可優化的最佳設定。(4)資料數位化、串接中央系統,所有廠區整合後,用戶可運用電腦直接查看存取資料、儲存雲端。(5)數據分析,包含操作設定、分析資料結果數據收集、建立學習模塊,AI分析判斷等,落實工廠自動化。 黃經理表示,成立於2013年鴻華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期與許多世界級企業進行高端檢測技術合作開發,並打造視覺檢測品牌「iGuard」提供各領域的機器視覺檢測方案,範圍涵蓋印刷檢測、電子材料檢測、紡織檢測、玻璃檢測等,實質幫助各大企業解決人工檢測的問題,使其輕鬆進行生產產品的品質控制,並擁有完整自動化檢測流程。2018年,為了印刷產業客戶,鴻華國際與全球知名印藝品牌海德堡Heidelberg合作,在其平印機上測試安裝在線檢測系統成功;如今,鴻華各類型的印刷檢測系統已在全球銷售兩千套以上,近期也獲得山水彩印的肯定,將其Heidelberg CD102印刷機建構在線檢測系統流程,穩定印製品質。 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 其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內容請見圖2,山水Heidelberg CD102平印機檢測機配置區域請見圖3,平印機自動化在線檢測系統改造之施工計畫表請見圖4。一般裝設只需約三天的時間,而應用的檢測鏡頭為精度達0.1mm的線掃描相機,每秒可拍約35,000條線所組成的畫面,搭配iGuard獨家專利燈源,可打各種角度或均勻光,解決印刷用紙雷射紋及各式燙金反射不均的問題,適用性高穩定性佳(見圖5)。iGuard平印機在線自動化檢測社的重點特色則為: (一)適用印刷品╱金銀卡紙、鐳射卡紙、塑膠薄膜、半透明、透明煙包、藥包、食品包裝、電子產品、酒包、酒標等。 (二)可檢測缺陷╱可檢測平印機印刷所產生的各類印刷瑕疵,如色差、拉墨、黑點、漏印、飛蟲、汙垢、刀絲、拉墨、套印位移、套色不均等各式印刷瑕疵 (三)Zero setting╱簡易操作一鍵到底設定完成。針對平印機之短版短週期特性,獨有印刷檢測軟體之一鍵設定功能,可快速設定檢測軟體,大幅降低作業時間。 (四)檢測速度╱每小時18,000張。 (五)安裝機型╱凹印機、平印機、噴碼機、燙金機、覆膜貼膠機等。  黃經理指出,鴻華國際皆獨立開發檢測所需的硬體軟體及相關的底層演算法,不需受限於國外套裝軟體之原本既有功能,所以具備可針對工廠規模進行客製化設計服務,也可搭配客戶本身既有之系統提供資料蒐集及下放等功能,以確保印刷廠客戶能有更完善及全面的一體化產能提升方案。迎向未來,鴻華國際62人專業團隊會持續提供客戶更合適及更有效率的檢測軟硬體,並期待導入AI運算,進而提升用戶產品的良率、品質及整體生產效率。 ●圖5:iGuard平印機在線自動化檢測可拍清楚有印製上光或各種效果的金、銀卡紙印品 (4)包裝印刷市場現況分析  主講者╱丁士傑 最後,由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介紹MK Diana Eye 42/55離線檢品系統的特色: (一)專業開發設計的光源╱MK與鴻華國際科技合作光源,該機也具備可調式光源開關控制(見圖6),搭載MK專利保護的光模組,模組內超過1,000個LED燈(見圖7) (二)專利保護的圓頂燈╱獨立的LED線源控制,一般傳統光源無法更改照明模式,MK設備則可由軟體控制,輕鬆更換光源。 (三)表面缺陷檢查╱攝像頭從正面角度檢查時,會有些印後加工無法被看清楚如上光、絲網印刷、凹凸壓紋、刮傷等,MK則安裝另一台低角度相機低角度表面檢查(見圖8)。 (四)區域攝像頭╱區域攝像頭解分辨率為1,280×1,000,彩色像素為0.035×0.035mm。藉由圓頂燈+光速分離器的配置獲得最佳同軸光線。 (五)易於使用和數據管理╱可進行:(1)項目管理,按產品和批次分類。(2)用戶管理,按用戶權限分類。(3)生產管理,生產數據/缺陷率。而完整的統計數據可用於批量生產,包含:(1)按日期,缺陷類型,缺陷大小,操作員等分類的統計數據,非常易於跟蹤。(2)生成作業的歷史記錄。(3)能用於生產分類的新批處理功能(見圖9)。 (六)完整的檢查功能╱(1)具備各種檢查缺陷的算法,能檢測到如飛墨、線條油墨或淺色缺陷之類的小缺陷。(2)搭載人性化操作,易於設置,具有自動錯誤學習功能,可構建其他樣本圖像如模切失準的指定顏色面積計算、全息錯位的距離計算等,提高缺陷檢查的準確性。(3)能使用放大功能檢查整個圖像或細節圖像。 台灣海德堡 02-22277200 https://www.heidelberg.com/tw ●圖6:MK與鴻華國際科技合作的光源,並具備可調式光源開關控制  ●圖7:MK專利保護的光模組,模組內超過1000個LED燈 ●易於使用的MK檢品系統Diana Eye 42 ●圖8:MK品檢機透過安裝另一台低角度相機進行表面檢查 ●圖9:MK品檢機完整的統計數據可用於批量生產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榮耀
設計創意
2024-07-02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榮耀

由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台灣海報設計協會及亞洲插畫協會等四大設計社團,共同跨界聯合舉辦的第三屆「2021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已於日前揭曉得獎名單,並於今年10月30日在台北市囍宴軒小巨蛋館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場面熱鬧盛大。此次為因應疫情的影響,典禮分為上下半場分流進行頒獎,活動當日有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得獎者、評審委員、貴賓遠道而來,大夥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也讓整個活動順利圓滿結束。 台灣視覺設計重要競賽 根據主辦單位表示:「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的創立,其所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獎項,更是台灣設計價值的具體實踐。主要以鼓勵台灣設計能量為精神、拓展台灣設計視野為碁石,該獎主要是以「視野」為核心,找尋所有優秀的視覺設計作品,並在此設計比賽中大放異彩、在激烈競爭中突破自我,有別於國外設計競賽,是專為台灣視覺設計領域所舉辦的重要競賽!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表示:設計不只要國際化,更要在地化,視覺設計將成為台灣驕傲。近幾年台灣設計年輕人才輩出,「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期盼透過競賽,募集台灣在地的優秀設計作品,鼓勵充滿設計能量的新秀。本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能順利圓滿成功,也特別感謝獎金獵人、堯舜設計有限公司、優視覺溝通有限公司、醒吾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等四個單位的共同協助舉辦。 評審陣容堅強獲獎出爐 第三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競賽,自今年4月15日起至8月19日截止收件,在四個多月的徵件中吸引眾多設計好手共同競逐。該競賽徵件類別共有八大類,並分成社會組及學生組兩大組別,主要類別項目如下:(1)大眾零售商品包裝設計類。(2)禮品包裝設計類。(3)平面設計類。(4)識別設計類。(5)創作海報類。(6)商業海報類。(7)吉祥物IP插畫類。(8)影片視覺插畫設計類。 本次評審團陣容實力堅強,邀請34位國內重量級頂尖設計大師擔任評審,經過嚴謹又激烈的兩階段初選、決選評審結果後,從八大類獎項中選出社會組:鈦金獎、金獎、優異獎、協會特別獎;學生組:新人獎、優異獎、協會特別獎等得主。 其中初選於8月25日舉行,特別邀請業界知名設計代表,包括包裝類蔡建國、黃國洲、陳進東、楊玉蔥、劉虹枝;平面類傅首僖、胡毓賢、楊欣霖、陳小英、張俊傑;識別類吳介民、姚韋禎、陳信宇、隋馥年、胡發祥評審;海報類吳仁評、林家再、劉冠辰、黃文宗、林昂毅;插畫類劉睿龍、蔡季寯、張堂毅、陳孟瑜、楊劍雄等共25位評審。 而決選則於9月25日舉行,特別邀請各項專精領域的重量級評審,包括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蔡進興、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台灣包裝設計協會北區副理事長廖怜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林俊良、跨界創作者馬賽Kyo(陳重宏)、圖文作家彎彎(胡家瑋)、歷史型Youtube鄭才暐等共九位評審。另外,八大類兩組16件協會特別獎,也由代表各類別的決選評審選出心目中的優秀作品。 發現台灣未來設計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屆「2022 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也即將展開,陣容更加壯大,一同鼓勵以台灣設計能量為精神,並拓展台灣設計視野為基石,期待能吸引更多國內設計好手和新秀共同競逐。由於該競賽以「視野」為主軸,標誌以眼眸作為主體,瞳孔映照繁星,如同設計師光芒點點,作品耀眼奪目。主視覺設計則是將交疊的眼神注入無限星芒,反映出Taiwan Top Star聚焦眾人目光,在新秀中尋找設計新星的訴求。 茲將第三屆「Taiwan Top Star視覺設計獎」八類榮獲社會組鈦金獎、金獎、協會特別獎及學生組新人獎、協會特別獎等共58套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相關的得獎訊息請至官網查詢https://www.taiwantopstar.com。 ●大眾零售商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極上干脆果乾脆片包裝╱華奧博岩品牌創研公司林聰裕 ●禮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綠光茶園環保有機茶╱一本設計工作室方仁煌、邱莉琪 ●禮品包裝設計類鈦金獎:健康愉筷六入禮盒╱徐子翔 ●平面設計類鈦金獎:森林計畫-林下良品╱伊德品牌設計公司涂以仁、何香儀、劉孟函、鍾宜瑾、江萱盈、郭子皓、楊巧微 ●識別設計類鈦金獎:雨川食堂品牌形象╱麥傑廣告設計團隊 ●識別設計類鈦金獎:2020生活美學與美術產業國際研討會╱相森設計王柏偉、王柏岳 ●創作海報類鈦金獎:再生就是再利用╱藍本設計顧問公司吳介民 ●創作海報類鈦金獎:Regeneration╱元懋廣告公司林鴻彰 ●影片視覺插畫設計類鈦金獎:夏天風餅清香,糕餅夏夜文化祭╱渥得國際設計公司李銘鈺
凸版集團未來經營發展策略
經營管理
2024-07-02

凸版集團未來經營發展策略

創立於1900年,具有120年歷史的日本凸版印刷公司(Toppan Printing),於2021年7月1日正式將該公司英文名稱改為凸版集團(Toppan Inc.),這家集通信、安全、包裝、裝飾材料和電子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改名是因應公司業務領域早已超越傳統印刷市場範圍,凸版集團總裁Hideharu Maro說:基於數位化和可持續轉型的關鍵概念,我們現在打算進一步推動凸版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作為一個代表為各行各業和許多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多方面、端到端解決方案的集團,來因應全球社會面臨的挑戰。 成為創新社會價值全球性公司 1900年至1950年間,凸版印刷專注於印刷領域的發展,1950年至2000年期間,凸版印刷與大日本印刷成為全球前二名的綜合印刷公司(Comprehensive Printing),2000年凸版印刷提出21世紀願景(Vision 21),並加速數位業務的發展,2015年後,凸版印刷加速先進數位(DX)及可持續發展(SX)轉型,以發展全球業務、嶄新的市場領域與業務為目標,期盼將凸版集團成為創新社會價值(Social Value Creating)的全球性公司。 凸版集團現有的經營範圍大致可分成資訊與傳播(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生活與工業(Living &Industry)、電子(Electronics)等三大事業群。資訊與傳播事業群主要係包括安全(Security)、內容及行銷(Content &Marketing)、商業外包服務(BPO)等業務內容,生活與工業事業群則是包括包裝(Packaging)、裝飾材料(Decor Materials)、功能產品與能源(Functional Products & Energy)等業務內容,電子事業群包括半導體(Semiconductors)、面板(Display)等業務內容,相關細部的產品內容請詳見表1、圖2。 以最近該公司網站資料,凸版集團共有224家關係企業,海外有約38家企業,擁有約6,000個以上的國內外專利,每年申請超過1,000個專利,現有員工約52,401人及20,000家客戶。2020年度的營收為14,669億日圓(約132.5億美元),較2019年度減少約1.3%,但較大日本印刷營收多約9.8%,單就加上關係企業凸版表格公司(Toppan Forms)的2,182億日圓(19.7億美元)營收,合計營收超過152.2億美元,現是全球最大的印刷包裝集團;2020年度的營業利益為587.9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11.5%,稅前純益為1,300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3.6%,資產總額約23,635億日圓,淨資產約14,532億日圓,2021年度資本支出約608.6億日圓,相關財務資料請詳見表3。 2020年度,凸版印刷集團資訊與傳播事業群營收約8,782億日圓,較2019年度減少約3.29%,但營業利益減少約9.2%;生活與工業事業群營收約4,259億日圓,較2019年度增加約1.3%,營業利益減少約4.5%;電子事業群營收約1,837億日圓,較2019年增加約3.14%,營業利益則減少約1.6%。營收衰退產品大都屬於傳統事業,例如出版、商業、票據、禮券、資料處理等印刷業務,飲料、食品服務等包裝也受到疫情對旅遊限制而減少,裝飾材料也因房地產不景氣而減少,TFT-LCD則因市場衰退也減少,只有因疫情趨動無現金支付風潮讓信用卡業務增加,而海外市場因智慧政府(E-Government)系統及服務需求增加,外包服務則贏得政府專案而增加。營業利益增加主要是來自海外的安全相關業務與裝飾材料等生意,加上半導體景氣帶來的業務增加所致,相關財務資料請見表4。 綜觀凸版印刷集團各事業群的經營結構上,資訊與傳播部門占總營收及總營業利益的59%及56.3%,生活與工業則占約28.6%及30.5%,電子產品則占12.3%及13.2%。而在營業利率上,資訊與傳播由2019年的6.2%降至2020年的5.8%,生活與工業、電子產品都由6.9%降至6.5%,但調整內部交易額後,凸版印刷集團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約僅4%,但較2019年的3.9%增加約0.1%。(見圖5) ●圖2:日本凸版印刷集團三大事業群的產品及服務項目 ●圖5:2017至2020年凸版印刷營收及營業利益額趨勢表 凸版集團商業經營模式與策略 創立於1900年的凸版印刷,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電鑄凸版法」技術,在證券及包裝印刷等產業找到商機。1917年收購平版印刷無限公司,而進入印刷量產時代,1945年獲選為日本新鈔設計及日本大藏省管理工廠,1958年生產壁紙,後開始投入包裝相關產品,1960年開始電子遮罩的研發,1963年後發展國際業務,在香港及紐約設立公司,並與加拿大Moore成立合資公司(現為凸版表格),1970年開始電腦排版並開發「凸版TH凹版印刷工藝」,1973年成功研發液體用紙製容器,後研發「複合型全像投影」及「凸版影片製版系統」,1983年研發IC晶片卡,1994年展開網上購物實驗「日本網路出版」,1999年開始展開數位內容流通事業「Bitway」,2000年「凸版音樂廳」及「印刷博物館」對外開放。 2000年後擴大電子事業發展及海外事業發展,2003年研發非接觸型IC卡,2004年開始生產全球首批第6代尺寸彩色濾光片,2005年與美國IBM公司簽訂共同開發尖端光罩合約,2006年與希臘政府簽訂提供「希臘身分證發行系統」合約,2007年獲選為「全球百家最具永續發展性企業」,並研發在全像投影中嵌入超精細文字的新技術,2008年與美國杜邦公司簽訂有關太陽能電池用背板合約,並擴大中國的印刷及包材業務投資,2011年成立電子書籍雲端商店;2012年起,研發可吸附放射性物質的沸石功能紙、數位電子看板、透明高度阻隔膜、高性能銅觸控式面板模組等,並推動商業模式變革,2015年發展線上學習、GPS內容等平台業務,2016年在美國設立海外首座透明阻隔膜,並推出液晶調光膜「LC MAGIC」及成為東奧運動會官方的合作夥伴,2020年起並加速數位與可持續發展(DX+SX)的經營轉型,做為創新未來凸版商業模式與發展的經營理念。 凸版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願景 持續開發全新業務及新產品,是凸版印刷120年來的發展信念,1900年至1950間,凸版成為綜合性印刷公司,包括紙箱、商業印刷、安全印務、出版印刷、軟性包裝等業務;1950年至2000年間,凸版印刷進入多角化,成為一家整合印刷(Integrated Printing)服務公司,成立規劃與設計部門,以網路及IT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及數位內容業務,產品擴大IC卡、數位內容傳播、裝潢材料及電子產品,1993年起並開始關注友善環境產品;2000年至2015年間,凸版集團擴大數位產品及國際市場業務,也參與國際環保議題倡議,主要解決方案包括數位內容行銷、電子書發行、建立第二代功能薄膜工廠、軟包複合材料、大型彩色濾光片及光罩廠新工廠等。 2016年起,凸版集團加速先進數位(DX)及可持續發展(SX)轉型的發展願景,以推進數位轉型新業務、擴大歐美及東南亞設廠,以及發展全球性業務並制定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SDGs)。2020年也制定未來中長期發展規劃,以成為社會價值創新的集團公司,並實現到2023年營業利益增長至670億日圓的目標,而到2026年的長期目標為淨值報酬率(ROE)由2022年的2.3%提升至8%,而具體的策略包括重整產品組合(Portfolio)、強化管理基礎及擴張ESG倡議,相關的執行方案請詳見表6。 凸版集團全球多元化技術發展 凸版集團現在已是一家領先的全球多元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在印刷、通信、安全、包裝、裝飾材料、電子和數位化轉型等領域,並提供可持續的綜合解決方案。這是由Erhoht凸版技術發展出安全印務、包裝及其他業務領域,後再發展出專精的多元印刷及處理技術,而應用在資訊處理、微細加工、表面處理、材料成型及市場解決方案上,而成為凸版五個獨立的核心技術,相關的技術融合流程見表7。 反應客戶及社會的需求,凸版集團將這些技術轉換成多元的綜合性印刷與資訊之解決方案,同時也結合海內外的大學、商業夥伴、創投公司及其他機構共同創新技術,而持續創造社會價值,這些新技術包括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資訊銀行(VRM)、虛擬人類、服務機器人、超級城市/智能城市、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能源管理、健康數據管理、量子計算、防偽裝置、細胞培養、液體活檢(Liguidbiopay)、下一代光掩模、下一代半導體、封裝材料、調光膠片、下一代通信網絡、結合IoT的產品、裝飾材料技術、功能性感應器、再生電池、回收塑料、可持續包裝等等,而這些跨領域的未來全新技術,也讓凸版印刷公司因此改名為凸版集團,就此沒有印刷這兩字。 但凸版集團真正的未來創新措施,是來自於數位轉型(DX)與永續發展轉型(SX),2020年4月,凸版成立新的單位,以發展數位服務為核心的戰略概念,新措施包括擴展數位服務、營運整合業務模式、建立新系統、營運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以及培育具有DX技能的人才,並以「Erhowht-X」做為推動數位轉型的對外品牌倡議,而發展混和數位(Hybrid)業務方向,包括融合後端的新一代外包服務(BPO)的DX、迎合客戶需要的營銷DX、運用資料庫與綜合服務來支援物流業的DX、連結製造資訊到客戶端的DX及發展多元全球安全業務領域的DX,這些業務也成為凸版要達成到2026年的中長期目標的關鍵執行方案;而過去一年來,投資軟性包裝數位印刷、建立下一代DX業務如延展實境(XR)、數位分身、IoT通訊安全技術、量子安全雲端技術,也購入5G基站的執照,這些措施贏得外界的讚賞,2021年4月凸版得到DX營運商的認證,6月被選為2021年數位轉型股票公司(Stock DX)。 根據日本國內市場調查,2019年數位服務的市場規模約7,912億日圓,預計到了2030年,這市場規模將增至30,425億日圓,年均增長率約16%左右,這些服務內容來自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流程機器人(RPA)、5G、區塊鏈(Blockchain)等。凸版集團對新數位轉型業務的目標,是希望在2026年營銷收入可增加約5,000億日圓,而且營業利益可以達到該公司總營業額的30%,相關多元的數位服務內容請詳見表8。 日本2018年經濟產業省(METI)報告書提到,人力資源的2025數位懸崖問題,老人人口的增長,將對企業經營存在連續性的風險,但這也是凸版集團的機會,加強數位轉型也帶給凸版未來經營結構的變革,提升長期競爭力與發展。 凸版集團環保及社會責任政策 凸版集團在1992年就制定地球環境保護宣言,2000年起,凸版公司提出21世紀的願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與成為創造社會價值的公司,而推行可持續發展計劃時,凸版將遵循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的原則和ISO 28000國際組織社會責任標準的指導,2019年凸版制定並發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分別就「商業重要性」、「全公司重要性」與明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同年,凸版也宣布將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並對利益關係人披露相關資料。而2020年當世界面臨氣候變化、海洋塑料垃圾、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等帶來的危機,凸版深切體會到,關注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轉型(SX)的重要性。 凸版集團由總裁成立可持續發展而促進委員會,並成立SDGs推廣、ESG資訊披露及風險管理三個小組,來制定、協調及評估相關的業務推動,而凸版就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項目內容請詳見表9。 2020年11月,在商業行動上,凸版集團制定及宣布SDGs到2030年的9個目標(見表10),而在2021年1月,凸版集團又制定2050年的環境願景(Environmental Vision),這是一個更長期的環境保護政策,針對環境保護相關議題的倡議,例如氣候變遷及海洋塑膠垃圾等,同時關注減碳到碳中和、資源循環與零廢棄物理念、減少水浪費及提升水品質、防止汙染等議題及採取必要行動。 而因應全球20大工業國(G20)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尤其對氣候相關的金融披露(TCFD)問題,凸版集團於2019年5月也宣布,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的建議,將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活動的影響視為一個重要問題,同時評估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機遇,並向該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披露相關信息。 實現可持續發展之目標不僅需要保護全球的環境,也相當重視凸版集團對關係人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尤其對所有凸版員工的健康、安全和工作滿意度也至關重要。凸版將其員工視為重要的人力資產,並努力創造讓每個人都能滿意工作的環境,而創造多元多樣的企業文化,追求多樣性、包容性和消除性別歧視的人力資源,以享受工作滿足感及發揮其最大潛能,支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增強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也制定了安全、健康和消防基本方針,主要是確保所有正式員工、合同員工和其他員工,了解安全高於一切來消除職業事故。 作為一家製造企業,凸版集團認識到其對環境影響的可持續生產的責任,凸版在SDGs制定前20多年就發表了《全球環境宣言》,此後一直積極推動到需要保護環境的企業活動。它還設定了減少環境影響和減緩全球變暖的目標數字,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最終垃圾掩埋場廢物量,海洋塑料和食物損失問題,現在也在國際上受到相當大的關注。凸版的其中一項努力是開發更環保的包裝,努力使其製造活動對環境無害,這些包括透明阻隔膜和紙基的飲料容器。 在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組織結構中,凸版集團總經理及經營階層必須對董事會負責外,凸版董事會成立提名報酬委員會、特別委員會、危機處理委員會等分別獨立掌管相關業務,另由3個外部董事組成審計監督委員會針對董事會及凸版內部經營單位進行稽核及審計事務,董事會同時聘請外部審計單位對經營部門做獨立稽核及審計。 而凸版集團的現有經營管理組織除了依事業單位職能設立外,總經理室另成立經營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而管理委員會對投資與法律、可持續發展推廣都成立專責的組織,另再成立稽核辦公室、法規遵循部門及生態中心,負責督導現有凸版的各事業部、集團子公司及其他經營部門的相關業務,避免有違背凸版公司現有的企業理念、信條及行為準則。 解決社會問題是凸版DNA的一部分,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來創造社會價值是凸版集團長期發展的信念,每年凸版也出版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內容包括環境(環境、氣候變遷、循環經濟、化學物管理、汙染控制、生物多樣化等議題)、社會(人權、員工健康與安全、多元化與包容性及人力開發,公平經營實踐、可持續採購、消費者產品與服務倡議、權益保護、社區參與和發展等議題)、治理(公司治理、風險管理、BCP/BCM等ESG的內容),這也贏得很多國際單位的肯定、認證及獎勵凸版在可持續發展的努力。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設計創意
2024-07-02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北設計獎」,已於11月4日在台北市文華東方酒店文華廳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台幣60萬元獎金。 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金獎則分別由台灣李彥寬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所設計的「The Poster」、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的「House of Dreams」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打造創意設計匯流平台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了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全球防疫」趨勢,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設計各種兼顧美學的防疫設施與作品,並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尤其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接近兩年,隨著防疫而興起的宅經濟、遠距辦公,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以設計美學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創造人類幸福,應是未來設計師據以創作的信念與行動指南。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4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5,545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台灣的優秀設計,突顯臺北設計獎在國際間已建立品牌識別並獲得肯定,同時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兩家績優企業的熱情贊助。顯現北市府在疫情衝擊挑戰下,仍持續努力塑造「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的城市品牌意象,並達成新的里程碑。 「2021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80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3項,中國作品得獎20項,香港作品得獎6項,德國作品得獎4項,以色列、澳門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3項,日本作品得獎2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1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會陸續公布於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DA.org.tw/),敬請持續關注。 獲獎作品創意卓越超群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台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約275坪的歷史保護空間,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全數以螺栓、螺絲固定所有木材,在未來也都能被輕易地拆解還原,實踐以雙手打造出永續、再利用的實木物件,以友善工法對待永續材料,良善的循環再利用,推廣同時也尊重永續資源。 另外,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台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在需要移位的各種狀況中,如廁的移位是其中高危險且十分困難的,而「零距椅」思考的正是如何協助身障者縮短輪椅與馬桶間的距離,提供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Das Plakat 200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200年來的400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鼓勵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防疫設計、關注永續循環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本屆所有「2021臺北設計獎」的入圍作品已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於台北南港瓶蓋工廠F棟展出,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台灣) ●工業設計類金獎、評審團推薦獎:零距椅(Zerogap)╱李彥寬(台灣) ●工業設計類銀獎、評審團推薦獎、遠東百貨廠商贊助獎: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台灣) ●工業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Re-ing菱格盤╱點睛設計公司(台灣)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ICoD Excellence獎、評審團推薦獎:Fons Hickmann M23╱The Poster(德國)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Macao Design Week 2020╱Untitled Macao/Untitled Design, Ltd.歐俊軒(澳門) ●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格式設計展策王耀邦、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台灣)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House of Dreams╱Insitu Project-Peter Hasdell、郭子怡、Laing Jun、古學斌(香港) ●公共空間設計類銀獎:Yulin A l l e y 巷子裡╱一個建築(Nhoow Architects)張唐(中國) ●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Heito 1909╱衍生工程顧問公司李如儀、陳乃中、許珍嫣(台灣)
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
數位應用
2024-07-02

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

迄今為止,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多利益,始終是印刷企業的經營者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課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正是將所有生產工序數位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簡稱DX)從而實現技術革新。那麼,什麼是數位化轉型?怎麼樣才算實現數位化轉型?進行數位化轉型首先要從哪些方面做起? 透過數位轉型實現智慧工廠 數位化轉型,是一項基於使用數位化技術,透過改善現有的舊產業形態和生產體制,來達到構建新型商業策略的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經濟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改變現有的工作方式,也因此變得十分急切。而對於究竟該怎麼做,很多企業無法結合自身情況有效實施,甚至覺得不切實際。現在數位化轉型將不再是癡人說夢。已成功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企業比比皆是。本文就將向讀者介紹,小森所宣導的透過數位化轉型實現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這個方案的幾個重點措施。 小森所宣導的印刷企業實現智慧工廠的方案,主要體現於透過打通不同工序間分別管理的機器的連接,將瓶頸視覺化,解決問題並實現改善生產體制的目標。而將針對不同系統之間沒有協作運行的執行資訊系統(MIS)、印前、印刷、印後等進行綜合管理,並實現印刷工廠數位化的核心軟體,正是“KP-Connect Pro(智慧工廠雲端印刷系統)”(見圖1)。KP-Connect Pro是一個開放式平台,可以連接各類製造商或供應商的相關系統。換言之,無論是使用者的既有設備還是新設備,都能透過這個平台以自由組合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實現資料互聯共用。 實現數位化改革的四個方法 簡單來說,KP-Connect Pro實現數位化改革的方法為以下四點(見圖2):(1)連接工廠內的所有工序、機器,將生產資料“一元化”。(2)生產資料“視覺化”。(3)統籌生產計畫,將其實時同步到各機器上,從而實現生產工序“整流化”。(4)各工序的生產機器“自動化”。接下來我們將對以上四點,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說。 一、一元化 在短單業務逐漸擴大的今天,如果還像以長單業務為主的時代一樣,採用電話及紙張的方式傳遞資訊,那必將不利於獲取利益。其原因在於,短單的情況下平均收益也會減少,但無論印量的多少,資訊傳遞所需的成本並不會發生改變。若想要在少量印刷業務上獲取更多的利益,那麼透過數位化手段將資訊集結,從而最大限度減少資訊傳遞所消耗的成本,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透過KP-Connect Pro,工廠內所有生產資料能夠被即時、正確地收集並且記錄下來。印刷工廠生產時所需要的“生產計畫資訊”於“實際生產資訊”會被集中收錄在一個資料庫中,這些資料可以被“有需要的生產部門、生產工序、機器、人員”,在“需要的時間點”,以“需要的形式”讀取,並加以利用。 二、視覺化 KP-Connect Pro所視覺化的內容,是工廠生產活動的“現在”、“過去”、“未來”。 (一)現在╱從各種角度確認正在執行中的各工序的即時生產進度,而根據記錄到系統的時間不同,畫面同步更新可能會發生最多1分鐘的延遲。其主要步驟:(1)現場的操作人員把握前後工序的生產進度及生產所需要的材料(印刷要求、印版、用紙、印刷半成品)的準備情況,從而更有效率地為更改設置做準備。(2)透過大螢幕顯示,操作人員可以即時掌握進度的預定計劃偏差。能夠在進度延遲的情況下主動地做出相應對策、從而產生促進效率提高的動力。(3)工廠的管理人員與生產管理部門,可以在足不出辦公室的情況下確認生產現場是否發生問題,生產進度是否發生延遲等事項。若透過VPN連接公司網路,甚至能夠實現工廠管理業務的居家遠端系統管理。 (二)過去╱能夠準確,詳細的根據實際生產資料生成分析報告及概要,從而推進企業的發展革新。其主要步驟:(1)能夠將每一個工序的進程是否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視覺化”,從而在天次或者周次的報告會上共用出現問題的工序及具體問題點的情報。(2)會議報告時,可以從手動製作的生產數量圖表、損耗分析等繁瑣的資料統計中解放出來,實現自動生成分析報表等回饋。(3)透過自動連接執行資訊系統(MIS),至今為止很難實現的日次毛利管理、單一訂單的收支管理都將變為可能。 (三)未來╱根據工程時間表與生產負荷分析圖,各工序計畫上的閒置時間段可以被充分掌握,因此也能迅速告知客戶商品的預定交付時間。將生產計畫視覺化之後,外包案件的內部消化,其他部門的應援等,增加附加價值,提高產能的具體措施也將變得可以實現。 三、整流化 KP-Connect Pro的主要特徵是,可以對包括加工在內的全線生產工序進行管理。將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據點執行的分散的工程管理業務統一集中於一點,來推進整個工廠制定最佳生產方案。特別是透過自動制定,一些需要依靠熟練操縱人員(屬人化)作業的最佳方案的功能,可以很大程度地對推進產能提升與人員節省做出極佳的貢獻。 其次,像列印Excel上製作的印刷預定表,將其分發至工廠各操作人員手上,計畫變更時再透過電話向各部門傳達指令這一連串的繁瑣工序,也能透過使用KP-Connect Pro大幅度的減少。運用電子設備向各工程現場發送計畫資訊,即使印刷日期、交付日期、數量、印刷具體要求等資訊有所變更,負責人員和操作人員也能馬上可以進行確認。 四、自動化 小森公司將“透過製造節省人力資源,節省工序的機器與生產系統,來促進顧客產能最大化”視為目標,推出了“連接自動化(Connected Automation)”的概念。KP-Connect作為實現印刷工廠數位化的核心軟體,能將執行資訊系統(MIS)、印前、印刷、印後等系統的資料轉換為CIP4/JDF、CSV形式,從而實現連接的自動化(Automation)。 (一)印刷自動化╱位於印刷工序車間的KP-Connect Pro的計劃調度器,可以對RIP(Prepress)做出開始製作印版的指示。也就是說,印刷現場的人員可以在需要的時間製作出印版,因此就可以盡可能減少等待印版製作完成、印版囤積等工序銜接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二)印前自動化╱KP-Connect Pro簡易計畫調度功能,能根據用紙與油墨的使用資訊,來制定出更換作業是效率最高的印刷順序,並將其指示給操作人員。另外,小森的平版印刷機能夠自動設置作業資訊、油墨資訊與用紙資訊,這麼一來操作員的資訊錄入手續就能減少一大半,特別是對於一些少量印刷來說,印前準備工作的時間也將因此大幅度縮短。 (三)印後自動化╱小森的切紙系統APRESSIA CTX,可以經過由KP-Connect Pro來接受RIP(Prepress)時設定的裁斷JDF數據、因而自動生成裁切程序。而透過執行生成的裁切程式,印刷半成品的回轉方向及紙張的裁切尺寸等參數也將被自動設置完成,哪怕是一些本來需要花費幾十分鐘來進行設置的不規則多面的作業,也不再需要操作人員來設置參數。 體現環境友好社會解決方案 如上所示,我們已經介紹了小森所宣導的數位化轉型的四個方法。透過資訊技術實現印刷產業的數位化轉型的時代已經成為可能。正如文章的開頭所敘述,若想在未來的發展站穩腳步,早日進行數位化轉型尤為重要。小森公司將致力於與大家共同研究此課題的解決辦法,並為印刷企業,乃至印刷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除此之外,實現環境保護的問題將接踵而來,製造業的“脫碳”也成為眾人所望。推進數位化轉型,其實是與實現脫碳社會緊密的相連。透過數位化轉型,若能實現產能提高,那麼在達成相同銷售目標的同時,消耗的能源也能被更有效的二次利用,最終來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出,廢紙等耗損也有可以被減少。 也就是說,提高印刷機的生產性能,連接工序來提高工廠全體的生產效率,也是在保護未來的自然環境。小森公司在推動印刷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改善生產工序並創造更多利益的同時,面向世界宣導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解決方案。並且,在研發時代所需的技術的同時,給與印刷企業全方面的支援。 台灣小森 02-27371200 https://www.komori.com/zh/cn/
全球出版業變革與發展趨勢
紙張材料
2024-07-02

全球出版業變革與發展趨勢

網路、數位及移動技術的發展帶來全球資訊大爆發,也衝擊到出版、印刷、造紙等產業的發展,其轉折點都約在2004年。以台灣為例,出版業產值由2004年的800億元降至2020年的451億元(-44%),印刷業也由701億元降至631億元(-11%),造紙業產值則由1,507億元增至1,651億元,增幅9.5%,但單就文化用紙分析,產量就降約48.8%,產值則由2004年的197億元降至2020年的106.7億元,減少約45.9%。數位環境也影響到廣告消費結構的發展,2020年台灣廣告量約739億元,較2004年的546億元增長約35.4%,但2020年報紙及雜誌廣告量僅約25.8億元,較2004年的245億元減少約89.5%,這麼嚴重的衰退,當然影響到台灣出版業的發展,也嚴重影響到台灣出版印刷的發展。 全球出版行業的規模與發展,是與國家的國民所得與經濟規模(GDP)有密切的關係,以2019年的資料分析,美國出版業年營收約259億美元,占GDP比重0.1207%,日本出版業(包括圖書及雜誌收入)年營收約1.54萬億日元(約142億美元),占GDP比重0.2749%,德國出版業年營收約93億歐元(約104億美元),占GDP比重0.2701%,英國(含圖書及期刊收入)年營收約63億英鎊(約80.5億美元),占GDP比重0.2851%;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署資料,2019年出版行業年營收約1,911.5億人民幣(約277億美元),占中國當年度GDP總產值99.1萬億人民幣的0.1929%。而依台灣以財政部統計資料,2019年出版業年營收約513億台幣(16.7億美元),占台灣GDP總值5,961億美元的0.2849%,但依文化部統計,出版業若含批發及零售的銷售產值約1,055億台幣左右。 由2016至2019年各國出版業的統計,美國出版業年均營收增長率為-1.69%,日本為-1.94%,德國為0.29%,英國為9.34%,中國則年均增長約3.3%,台灣出版業營收則由2016年的497億台幣增至2019年的513億台幣,年均增長率約1.1%。而以2018年國際出版協會(IPA)的全球出版業前10大國家統計(見表1),大眾書約占65%,教育書約占35%;而大眾書的市場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等國,電子書營收約占20%,這些國家的消費者透過線上購買約在40%左右,但其餘國家的電子書約占10%以下,線上消費也僅占約25%以下。 ●圖2:2004∼2020年美國紙本書的銷售 2020年疫情全球出版業概述 2020年COVID-19肆虐全球經濟,封城、封關、商店、學校關閉期間,全球書店營收大幅降低,但居家隔離促使讀者閱讀率提升,線上銷售也大幅提升。根據歐洲及國際書商聯合會(WIBF)的調查報導,2020年全球圖書銷售,約60%的國家營收較2019年是衰退的,另外40%的國家則是增加的。其中美國增加10%、英國增加5%、德國減少2%、法國減少3%、義大利減少15%、西班牙減少11%、墨西哥減少12%、俄羅斯減少約40%、澳大利亞增加10%、巴西增加4%、印度減少4%、瑞典增加8%、挪威增加7%、芬蘭增加1%、捷克減少11%、南非減少18%、日本增加4.8%等,疫情衝擊讓全球出版業各有不同的境遇。 由美國出版協會(AAP)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圖書銷售增長約10%,其中紙本書增加約9.6%,數位書增加約15%,其中電子書成長約15.6%,有聲書增長約16.5%,但教育書則減少約8%,K-12教材銷售減少約19.6%;另外根據美國BookScan資料報導,2020年是美國過去10年內,紙本書(Print Book)賣最好的一年(見圖2)。 以美國出版協會(AAP)的5年來年度報告,2017年開始,美國線上圖書銷售已經超過傳統書店,以2019年比2015年數據,線上銷售增長約20%,但書店銷售卻減少約35.9%;大眾書還是美國出版業營收的大宗(約占65%以上),近幾年市場是增長的,但教育、專業書籍及教材類受數位化的影響,營收逐年下降;而紙本書仍是美國圖書的主要市場,2019年占大眾書74.7%,數位書營收占比約20%,2019年電子書營收比2018年減少約4.9%,比2015年更下滑30.8%,但2019年有聲書營收比2018卻增加15.9%,比2015年增加143.8%。 根據日本出版協會的資料,2020年出版業營收達1.6168兆日圓(約148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4.77%,其中紙本書約112.3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約1%,數位書營收約36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約28%,數位版書占比約24.3%,增長約4.4%,但其中90%為連載漫畫類電子出版物(31.4億美元)。而比起2016年的數位出版書,營收增加約106%,紙本書營收則減少約16.8%,總體來看日本過去5年來的閱讀率是下降的,電子書增加不是唯一的原因。 根據倫敦出版協會報告,2020年英國出版業營收(書籍、期刊和版權/聯合版本)約64億英鎊(89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約2%,其中國內市場約25億英鎊(成長約4%),外銷約37億英鎊(+0%),外銷占總營收的57.8%;其中紙本書約占34億英鎊(-6%),數位版約30億英鎊(+12%),數位版已占總營收的46.9%;2020年出版業營收中,衰退最大的是教育類書籍約-21%,而33億英鎊營收的專業書籍,其數位版營收占約25億英鎊(75%)。 有異於國際書商聯合會的調查,德國出版業和書商協會指出,因疫情書店一年關閉三次、書展與新書發表會取消,但2020年德國出版業的營收仍達93億歐元(111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0.1%,這主要是實體書店強化網路服務,讓整體線上交易增加27.2%,遠高亞馬遜的7.2%,在線銷售額也占總營收的25%(26億美元);而在疫情期間,17%的德國人第一次以電話、網路向書店訂書,但實體書店營收仍高達46億美元(-9%),占整體營收的42%;而電子書下載量增加約16.2%,市場占比也由5%增至5.9%,但有聲書下載顯著成長約24.5%,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的包月訂閱數量也顯著增長了28.4%。 歐洲出版聯合會的報告提到,疫情是加速有聲讀物與電子書的快速成長,挪威的有聲讀物就增長了14%(訂閱量增長了26%),電子書增長了3%,瑞典的印刷品銷售額增長4.1%,數位版銷售額增長22.7%,訂閱量增長25%;在芬蘭印刷品增長了2%,數位銷售額增長了37%;而西班牙電子書增112%,有聲書則增長約137%;義大利電子書增長約37%,有聲書增長約94%,而透過線上購書占比由2019年的27%增至43%。 2020年,綜合全球出版業市場變化的結論如下: (一)疫情加速出版業數位轉型,這包括電子書再度快速增長,有聲書則高度增長,而實體書店擴大網上服務,以彌補疫情關店帶來的損失。 (二)疫情帶動消費者閱讀率上升,大部分國家的大眾讀物基本是增長的,這也帶動紙本書的增長。 (三)疫情讓教育相關書籍的營收大幅降低,而專業化的書籍的電子書比例也再度提高。 (四)大眾書集中,紙本書仍是主流,市場是恢復成長中,而線上購買通路銷售額也持續增長,有聲書的市場規模有機會超過電子書,這些趨勢讓出版業者必須加快數位轉型,而這也讓出版社大者恆大,也壟斷大部分暢銷書榜單。 國際出版商的經營發展策略 因應數位技術發展、消費行為變革、有聲書市場大爆發等市場環境變遷,加快數位轉型、跨區域出版業合作、IT新技術應用、異業結合、多型態產品融合、探討消費者需求、多通路與多元服務的融合發展等,都成為國際出版領導業者關注焦點;而疫情發生後的居家隔離,整合虛實通路、強化線上服務及行銷等數位轉型措施,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更是急迫,以下是近幾年來國際出版業者的經營發展策略趨勢。 一、以購併來擴大市場地位,整合資源並強化競爭力 在美國教育出版市場中,美國McGraw-Hill與Cengage Learning於2019年5月宣布合併,但合併案未獲政府同意,並在2020年5月終止;英國Pearson集團在2019年收購Lumerit教育公司和Smart Sparrow公司,同年Wiley也收購Knewton;這些購併案例,基本上都是整合資源、積極開發數位化產品、強化教育數位平台服務、多元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語言教學等)、提升資料分析與個性化學習,為師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在大眾書籍方面,2020年11月Penguin Random購併Simon &Schuster,也購併拉美和西班牙的Alfaguara和Salamandra出版公司,而德國的Bertelsmann在2020年初收購英國Pearson擁有的Penguin Random的25%股份,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出版公司;而法國的Hachette Book Group也一直持續對外購併,過去購併迪士尼的Hyperion出版公司,還跨界收購了Gigamic遊戲公司,2021年再收購美國的Workman Publishing等;連中國科技出版傳媒公司也購併法國EDP Sciences出版社,這些購併都在實現全球市場擴增,擴大多元服務(影視、遊戲、媒體信息服務等)、提升技術能力(語意、資料分析及數位能力等)與加快數位平台服務等。而在通路購併上,歐美也持續再發生,來強化了業務覆蓋面和銷售能力。 二、整合網上平台、提升服務內容、強化客戶體驗及行銷互動 疫情讓很多海外的印刷廠、書店、學校和文化教育設施關閉,導致英、美、德圖書中盤商陸續傳出破產,國際出版商也因而整合平台功能,建立與消費者直接溝通與互動,因而拓展直銷管道,而且提升平台技術,例如以人工智慧(AI)技術,提供個性化的文章推薦,以機器學習(ML)技術發現每個研究領域的趨勢性話題,引導研究人員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平台同時可提供線上展示、學術會議、線上教學與培訓,也以收集資料、大數據分析行銷與服務等。 三、出版與數位技術融合是出版業經營發展策略 Deloitte在2019年預測,2020年全球有聲書(Audiobooks)的市場規模將增長25%,至35億美元,還預測全球播客市場將增長30%,達到11億美元,這比起媒體和娛樂整體增長率僅為4%的世界中,已成為出版業重要的產品形態;2019年有聲書佔全球大眾出版物的8.1%,而電子書僅約11.7%,美國和中國約佔其中的75%左右,估計有聲書營收在2022年可能將超過電子書。 而數位技術對出版業發展已是越來越重要,學術出版商積極地將AI、ML、圖像識別、語義標記、搜尋引擎優化等新技術融入出版流程中,出版商將資訊技術應用於投稿、尋找同行評議人、編輯和出版流程、資訊的提取及推薦閱讀文章等環節,便於科研人員從科研文章裡提取到更多關鍵的內容;各教育社也將新技術融入數位教材中,並發展數位平台,提供教學更多的個性化內容及服務,來滿足師生的需求;面對亞馬遜對出版、物流、零售、電子書、自出版等全產業鏈條的包圍,大眾出版商更需要發展數位平台及更多的數位解決方案,直接面對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並取得更多消費體驗。 2020年台灣出版業現況及發展 一、2020年台灣出版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台灣財政部出版業營業額統計(見表3),2020年台灣出版業營收額約450.8億元,較2019年減少約12.1%,但出版家數約3,728家,較2019年反增49家,其中2020年數位出版營收僅約11.3億元,較2019年成長約23.1%,占相關出版業營收約2.7%;另外軟體出版營收約225億元,較2019年增加約24.4%,其中遊戲軟體約186億元,增加約27.6%。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重創出版行業,2020年新聞出版營收減少了約22.8%,雜誌期刊營收減少約17.1%,書籍出版減少約3.7%,其他出版則減少約12.3%,但遊戲軟體類出版營收則增加約24.4%,但數位出版卻成長約23.1%。再依台灣財政部統計,2020年書籍雜誌批發業營收約361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約6.2%,書籍雜誌零售業應收約201億元,較2019年減少了約1.9%。 以國家圖書館的「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2020年台灣新書出版總量35,041種(含電子書),較2019年減少1,769種(4.8%),是過去10年的最低點,申請ISBN之出版機構4,694家,也較2019年減少258家;就新書出版中,出版社占30,670種(87.5%),政府占3,290種(9.4%),個人出版占1,081種(3.1%),其中政府出版新書增約7.2%,但出版社新書出版減少了約6.1%。(見表4) 2020年新書出版35,041種中,語言/文學書局占約20.83%,社會科學占約15.99%,藝術占約15.53%,應用科學占15.21%,兒童文學占約7.86%,而史地/傳記占6%,哲學、宗教約在5%、自然科學約4.11%,由於疫情衝擊,「休閒旅遊」新書跌幅驚人(-70%),「心理勵志」出版量大躍升(+17%),而「漫畫書」、「兒童讀物」及「教科書」則連年成長。 二、2020年台灣電子書現況與趨勢 2020年台灣共有269家出版機構申請電子書ISBN,出版電子書2,038種,占全年新書出版總數的5.82%,較108年度增加447種,成長了約28.10%;其中,以一般出版社1,734種最多,占電子書全年申請總數之85.09%,較108年增加322種,政府機關出版電子書為200種(占9.81%),個人為104種(占5.10%);而電子書之檔案格式,其中以EPUB占約982種(48.2%),PDF占929種(45.6%),其他占127種(6.2%),而PDF格式則由2018年的18.96%增至2020年的45.6%。 電子書以書籍內容區分,語言/文學類(511種,占25.07%)最多,第二位至四位分別為應用科學(299種,占14.67%)、社會科學(282種,占13.84%)及哲學(190種,占9.32%);出版量成長最多為小說及心理勵志,分別增加128種(成長4.98%)及119種(成長5.43%),109年「心理勵志」的新書廣受歡迎,不論在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出版量都同步出現成長趨勢。 就近年來全球出版業成長最快的有聲書(Audiobook)及播客(Podcast),台灣目前沒有相關統計,但根據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副秘書長祝本堯表示,台灣出版業界正積極關注有聲書的市場,讀墨(Readmoo)電子書平台認為2020年是有聲書元年,其全年營收增加850%,品項數料增加486%,這的確給出版業帶來很大的振奮,但有聲書的製作成本太高,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出版業,如何尋求投入與回收的平衡是最糾結的。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獲獎作品
設計創意
2024-06-28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獲獎作品

由經濟部商業司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TiGDA)」競賽活動,已於今年11月5日在台北101大樓獨一文創舉辦的頒獎典禮圓滿劃下句點。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競賽自4月20日起開放徵件,截至7月23日止共有63個國家或地區、5,327件作品參賽,作品件數創下競賽開辦以來的歷史新高,顯示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已經成為國際認可的創意設計競賽,備受全球平面設計師矚目。其不僅點亮全球設計動能,也大大展現設計產業美學實力。 參賽作品數量屢創歷史新高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國際評審團歷經一個月的嚴謹審查,共有221件作品入圍,取得10月7日最終決審的入場門票,角逐各項大獎,最後由日本籍設計師川尻竜一的作品「づち」榮獲全場大獎,作品以清新卻又帶有強烈視覺衝擊的手法表現媒體侵略性立場的影響力,引發觀者對資訊傳播不對等的社會議題之反思,深得國內外評審一致好評,展現出非凡的美學技巧與創意能量。 另外,本屆國內設計師亦展現不凡的美學涵養與視覺傳達能力,總計四類共獲得三件金獎、一件銅獎的肯定,展現臺灣不俗的設計創意能量。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金獎為陳彥廷設計師的「Nature of Words」作品獲得,其以師法自然的元素重構風雲萬象,創意不俗;企業識別類金獎為羅慶陽設計師的「Non-Caffeine/無珈琲因」作品獲得,其以「無」字結合和漢文化成功傳遞品牌精神;活動識別類金獎為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等四位新銳設計師的「Going Down」作品獲得,藉由肢體線條的幻化成優美的幾何造型,突破傳統表現愛的關懷;企業識別類銅獎為黃瑋倫設計師的「IXI Design Co.」作品獲得,其以簡潔有力的設計詮釋建築內斂的空間美學與優雅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商業應用作品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暖化、網路暴力的客觀環境因素的反思,本屆競賽作品出現許多以關懷環境永續及人文社會議題,代表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除了鼓勵設計概念的創新創意外,也促使設計菁英反思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共同提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解決之道,深具人文永續的創作價值。 網路直播全球關注見證榮耀 本屆在臺北101大樓獨一文創舉辦的頒獎典禮現場,可謂是群星璀璨的設計產業年度盛事,除了國內的得獎者之外,現場包括國際評審團、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台北代表處、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波蘭臺北辦事處、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臺灣設計協會、設計產業專家及數十位設計界菁英與會共襄盛舉。囿於疫情影響下的入境規範,此次頒獎典禮,特別透過全球直播,讓無法親自到場參與的國外評審與入圍者也能身歷其境,共同見證獎項揭曉的榮譽時刻! 典禮安排星光採訪環節,邀請入圍設計師於典禮前接受專訪,暢談創作理念與感言,獎項揭曉時更邀請得獎者由星光紅毯上台受獎,展現主辦單位對得獎設計師與競賽的重視。競賽的得獎作品亦於現場公開展出,讓蒞臨的設計師可與同業嘉賓互動交流,同時亦有知名樂團表演,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國際設計盛典的隆重。 由設計力奠定國家品牌實力 經濟部商業司蘇文玲司長除了親臨現場頒發獎項,亦於頒獎致詞中表示:設計力被視為國家產業競爭力的實質展現,許多優秀國內外品牌的視覺傳達作品曾在此舞台嶄露頭角,並行銷全球,經濟部殷切期待國內企業可以與設計師強強聯手,運用設計創意傳達商品的品牌內涵,讓商品更有故事性,更能使消費者心儀,進而讓設計美學成為國人生活的共識。 因此,經濟部希望藉此賽事的開辦,鼓勵優秀設計人才從事商業服務設計及積極投入創作,讓臺灣本地的設計語彙可以接軌國際,開創具有自我特色的風格,提昇我國商業設計能量的知名度,進而促進設計美學成為引領產業品牌創意發展的動能,成就國家經濟並帶來可觀的產值,並建立臺灣傑出的品牌實力。 本屆2021年競賽共區分為兩大類別,分別為臺灣國際海報設計獎(Taiwan International Poster Design Award),以及特別強化商業價值應用之臺灣國際企業識別設計獎(Taiwan International CI Design Award),共計評選出209件優秀作品(26件得獎及183件優選作品),頒發獎項包含全場大獎、ICoD Excellence Award、JAGDA Excellence Award,以及A類特定主題(人文關懷、永續發展,含環境保護節能省碳)、B類非特定主題(商業、藝文、公益、推廣用途)、C類企業識別及D類活動識別等四類之金、銀、銅獎、新秀獎、評審特別獎及臺灣三大協會獎等,期望透過本競賽成為國際設計創意的交流平台,接軌國際,提升臺灣設計產業全球能見度,並促進本地設計產業的創新與創意發展。限於篇幅僅刊錄26件得獎作品及臺灣32件優選作品,詳細得獎名單請至官網http://tigda.org.tw查詢。 ●全場大獎:づち╱川尻竜一Ryuichi Kawajiri(日本) ●海報特定主題類金獎:動之濁、靜之澄系列2件╱時澄(中國)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金獎:Nature of Words系列3件╱陳彥廷(台灣)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銀獎:The Poster系列3件╱Fons Hickmann M23(德國) ●海報特定主題類銅獎:筆墨紙硯系列4件╱夏遠昭(中國) ●海報特定主題類銀獎:Uncomfortable Population Growth╱Alesya Emelianova(俄羅斯) ●海報非特定主題類銅獎:呼吸系列2件╱時澄(中國) ●企業識別類金獎:無珈琲因╱羅慶陽(台灣) ●活動識別類金獎:Going Down╱林翰祥、凃家暄、徐淋琦、吳湘琳(台灣) ●企業識別類銀獎:意難平╱蔡嘉桐(中國) ●活動識別類銀獎:口罩宣傳╱梁煒斯、蔡少玲、孫東欣(中國) ●活動識別類銅獎:“Pieces”Solo Photography Exhibition╱孫大旺(美國) ●企業識別類銅獎:IXI Design Co.╱黃瑋倫(台灣)
HP Indigo協助軟包商數位化
數位應用
2024-06-19

HP Indigo協助軟包商數位化

身處在競爭激烈的消費性包裝品(CPG)市場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消費者的口味日新月異,品牌也持續調整,而且新產品更是不斷推出。今天,因為COVID-19疫情而使情況加劇,並深受數位世界動態、日益個人化體驗的影響,促使變革的步伐前所未有地加快。從購物到社交平台,源源不斷的客製化與點播內容正在重新調整消費者的期望,也激勵著下一代CPG創業者。 工藝品品牌正在興起,無論是誕生於多年的計劃,還是被疫情這一特殊情況的激發,新興崛起的創業者正在尋求自己的利基市場。這些通常是優質、少量備選方案,堅持高品質成分和永續的做法。它們可能是充滿激情的專案或任務導向的公司,對品質有著毫不妥協的承諾,並延伸到其品牌的各個方面,包括包裝。 為何選擇HP Indigo品牌 CPG市場中高價值工藝品品牌的出現,為軟包裝加工商創造了巨大的機會。然而,若要充分利用機會,您需要足夠靈活的技術來滿足這些品牌對速度、專業化和永續性的要求。若要在今天的軟包裝市場中蓬勃發展,您需要HP Indigo。 「數位印刷軟包裝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如今只有不到1%的軟包裝是以數位化的方式生產」。ePac Flexible Packaging聯合創辦人兼行銷長Carl Joachim表示:「我們公司創辦時只有一部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我們印刷品質極高。行業的轉迴時間為6週,但我們的轉迴時間僅為10天」。漫長的等待時間,並不是工藝品品牌在Indigo出現前所面臨的唯一缺點。所需的大量訂單、增加的成本、有限的產品選擇及國際生產和運輸都是包裝過程的一部分。 在HP Indigo數位印刷機的支援下,ePac等加工商已進入數位時代,成為顛覆CPG格局的工藝品品牌的領導者。如此,他們為其業務開啟利潤豐厚的新收入來源。他們在這個新興市場的成功,證明數位軟包裝的變革性影響。這是一項您可以真正圍繞其展開業務的技術,甚至像Amcor這樣的大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最近對ePac的1,500萬美元投資,證明未來的趨勢正是數位印刷。 HP Indigo 25K數位印刷機是唯一現場已證實的數位軟包裝解決方案,這款印刷機具有最廣泛的色域和白色組合,使包裝加工商能夠始終如一地滿足最嚴格的品牌標準,並在各種應用中提供與凹版印刷相符的品質(備註1)。在超過51個國家及地區安裝250多台印刷機,新興品牌正在給消費者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並滿懷信心地踏入CPG市場,因為他們知道其包裝會呈現完美的像素。 美國德州奧斯丁Imperfekt Bites創辦人Jessica Wuesthofen表示︰「我立刻就能得到關於我的包裝是多麼漂亮、色彩是多麼顯眼的評論,這改變了我的業務」。 ● 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各式軟性包裝,將是未來數位印刷市場的大勢所趨 ● HP Indigo數位軟性包裝,強調可客製化、可持續性及可獲利的概念 軟包裝未來的利潤更多 HP Indigo的數位軟包裝使加工商能夠結合上市速度、可客製化的短期生產和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吸睛品質,徹底重塑其價值主張。這些數位印刷機是隨需生產軟包裝的最有效和永續的方式,可更快速地完成傳統生產通常不賺錢的工作,並藉此來產生更高的利潤。承擔高度個人化設計的超短期生產,並利用日益成長的隨需生產需求。 憑藉著像尖端的液體電子成像(LEP)技術這樣的創新,客戶可以在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挖掘無盡的機會。同時在HP生態系統的全方位支援下,能成為新興和成熟CPG品牌的終極包裝合作夥伴。而且憑藉Spot Master(特別色大師),透過更高自動化程度和更少浪費來提高色彩一致性的功能,客戶可減少花在色彩上時間,並將工作效率提高25%以上。 幾天內從檔案變成品袋  HP Indigo的競爭優勢不僅僅是更快的交付速度,還有更高品質的印刷。它使您能夠成為客戶的端到端、檔案到成品袋的包裝合作夥伴。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由世界領先的供應商支援印刷、層壓和製袋解決方案,它正在為加工商和品牌徹底革新軟包裝行業。透過實現更大的客製化、永續性和供應鏈效率,數位製袋工廠正在幫助加工商及時交付任何大小的工作,利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 Paleo Powder Foods創辦人兼所有人Dustin Gersch表示:「如果我想出一個主意,我可以在15天內做出成品、上架並使之流行起來。作為一家新創公司,有人能夠為我提供這些強大的功能,這真是太棒了」。 對於領先業界的數位永續包裝加工商Rootree而言,整合HP Indigo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以更少的資源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在僅有7名員工的情況下,他們建立了一個數位製袋工廠,廠內設有兩部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一部包裝層壓機、一部分切器和一部製袋機,以實現非凡的生產率和產量,一天一般可生產63個SKU、200,400個成品袋,以及12,300公尺的捲筒材料。 Rootree執行長Philippe St-Cyr表示︰「Rootree使用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來真正幫助我們發展永續包裝業務,這使得我們能夠快速發展,並獲得大量新客戶」。 永續經營不僅是一種趨勢 對於Rootree和具有生態意識的工藝品品牌等包裝創新者而言,永續性不僅僅只是一個流行語或成品袋上的綠色貼紙。而這是一個核心原則,也是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協助實現更環保的未來願景,HP Indigo使軟包裝加工商可以輕鬆地只列印他們需要的內容,並在價值鏈的每個階段整合永續性措施,這使得品牌能夠隨心所欲地列印他們想要的任何內容。 由於沒有印版或滾筒,加上在可回收再造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上印刷的能力,因此在印刷對環境的影響方面,HP Indigo的數位軟包裝與柔版相比降低了40∼60%,與凹版相比降低了60∼80%(備註2)。Indigo印刷的成品袋經過CYCLOS HTP認證,可再利用性測試得分高達90%以上,符合EU和FDA食品包裝法規(備註3)。另外,HP Indigo電子油墨還能支援家庭和工業堆肥。 Rootree的Philippe St-Cyr也表示:「有了如此堅實的基礎和與HP Indigo的合作夥伴關係,我相信我們擁有未來包裝的終極秘訣」。 ● 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由世界領先的供應商支援印刷、層壓和製袋解決方案,它正在為加工商和品牌徹底革新軟包裝行業 ● 透過色彩校準,更高自動化程度和更少浪費來提高色彩一致性的功能,客戶可減少花在色彩上時間,並將工作效率提高25%以上 面向未來軟包裝從今開始 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喜好、優先事項和價值觀的演變,新一代製造商正在湧現以填補空白。對於ePac的Carl Joachim而言,這種對可能性的感知使數位軟包裝成為一個令人興奮和前途光明的產業。 「實際上,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品牌,這些年輕的企業家希望能有所作為,幾乎所有人都變成了常客。我們時時掌握他們的挑戰,知道我們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這就是世界上最令人欣慰的感覺」。 現在正是加入數位革命的最佳時機,準備好從事軟包裝了嗎? http://www.hp.com.tw ●備註1:截至2019年11月,與提供寬幅軟包裝解決方案的主要數位印刷競爭對手相比。 ●備註2:基於與柔版印刷和凹版印刷的第三方生命週期評估比較,其比較表明HP Indigo 20000數位印刷機在研究中考慮的所有13種環境影響類別中,對經濟工作中軟包裝的環境影響均很小。對此有關詳細資訊,請參見技術白皮書:使用HP Indigo數位印刷機,以低環境衝擊的方式進行印刷,2016年。 ●備註3:食品和包裝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根據其市場定位,其要求會有所不同。因此,提醒加工商要確保印刷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適用於預期用途及其使用條件,並確保印刷過程符合《GMP優良生產規範》。HP Indigo符合食品包裝法規:FDA,《間接食品接觸聯邦法規》第21條;瑞士《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條例》,RS 817.023.21;EUPIA《應用於食品包裝材料及製品的非食品接觸表面上的印刷油墨指南》(2011年11月);歐洲委員會關於間接食品接觸的ResAP (2005/2)號決議;《Nestle包裝油墨指導性說明》,間接食品接觸排除列表;非食品接觸的德國食品法和歐盟框架法規1935/2004第3條。 ● HP Indigo數位製袋工廠可真正幫助客戶發展永續包裝業務,傳達綠色環保包裝的理念 ● 面向未來的軟包裝從現在開始,其在客製化及可變數據印刷領域上有絕佳的發展機會
利用設計連鎖早餐業再創新局
設計創意
2024-06-19

利用設計連鎖早餐業再創新局

你的一頓早餐,有多少人搶著服務?凌晨物流車送來新鮮的三明治和御飯糰,讓你可以一把抓了,迅速通過便利商店的結帳櫃檯,奔上公車;市場那家祖傳三代的豆漿店,永遠在夫妻鬥嘴之中,為你送上分毫不差的飯糰夾蛋和鹹豆漿加辣;街角那家漢堡店,可以不用開口,刷臉就能點餐,而且你的小孩在上學前,只願意吃他們家的蛋餅……。 台灣早餐業的紅海市場 以上這就是台灣早餐大戰紛亂的現場,一條街一百公尺內,有兩家便利商店、一家豆漿店、一家漢堡店、廣東粥、大腸麵線、水煎包、蔥抓餅…等,人們選擇早餐是依照腦內清單裡的慣性,在幾秒內決定要吃什麼,來應付繁忙的一天。而被選中的店家,如果出餐速度跟不上節奏,食物口味對不起價錢,很快就會在早餐大戰的戰場上,灰飛煙滅! 在競爭如此白熱化的早餐時段,有人說,早餐市場已經飽和了,客流量被瓜分是無可避免的現象,不少店家也因此延長營業的時間,從早餐做到午餐、甚至下午茶,就為了應付不斷上漲的店面租金、原物料價格、基本工資…等等管銷人事成本。可是,只是延長營業時間真的有用嗎?清晨七時出現的顧客和中午十二時出現的顧客,他們的飢餓程度不同、身分不同、路過的動向不同、踏進店裡的目的也大不相同。 一家在早上生意興隆的早餐店,過了中午就變得油膩而不可親近。早上熱切圍在店家冒著油煙煎檯,想最快搶到自己早餐的那些顧客,到了中午,卻無法將視線落在略帶汙漬的看板上,難道他們在一個上午就變心了?不,他們只是遵從自己的腦中清單上的慣性:這家店的樣貌,不足以列入午餐清單中。沒錯,戰場早就轉進午餐大戰,而這家早餐名店,甚至沒拿到進入午餐大戰的門票,只因為老闆也遵從了他經營早餐店的慣性,開店是速戰速決,不是留客閒嗑牙。 ●圖1:改造前的麥味登連鎖早餐店,30年的口碑品牌,有著光榮歷史,但也難免略顯雜亂與老態 為連鎖早餐店找新概念 筆著在接到「超秦集團」的邀約,為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麥味登連鎖早餐店”進行店家形象改造時,不斷的在思考這件事:「究竟人們是為了什麼理由,拐進特定的一家早餐店?並且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只要在早餐時段接近這個街區,就非得進來朝聖一番,才算不枉此行」?為了找到強烈吸引顧客上門的核心概念,筆者和企業主及各部門的管理階層,透過無數次的會議和訪談,才逐漸撥開了迷障,宛如尋寶一樣,找到了這個金句「My Warm Day」。 「My Warm Day」這個諧音概念早就存在企業之中,只是一直沒有被突顯出來。用心經營連鎖早餐店的業主理所當然的認為:提供優良的食材,在一早為顧客迅速上餐,讓客人能趕得及上班、上課,這就是早餐店基本所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但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站在顧客的立場,能吃上一頓他心目中的美味早餐,不只是生理上的飽足,而是連情感上都同時被滿足了。My Warm Day,溫暖的一天,就是從一頓溫暖我心的早餐開始!「My Warm Day」完全符合這個核心概念,也正式成為麥味登的英文店名。 有了核心概念,筆者又進一步對企業主提問:「我們常會跟朋友說,我們到附近的XX咖啡館聊聊吧!但…你會願意邀請朋友到麥味登喝一杯咖啡嗎?」這問句引來業主的莞爾一笑,因為在過往麥味登的經營定位,就是「巷口那家早餐店」,在不同社區都可以看到它們連鎖店的身影,店家主打抓住社區常客的心,在時間緊迫的早晨,親切迅速的服務顧客,建立自己在街坊的口碑。可是,如果您有朋友來訪,想要在附近找一家店坐坐聊聊,麥味登應該不會出現在顧客腦內的清單上!畢竟在充滿油煙味的早餐店,和朋友喝一杯連鎖早餐店聖飲—大冰奶,這畫面恐怕不是很協調。招待朋友,好歹也該在一家乾淨明亮的咖啡店坐下來,好好喝杯咖啡,對彼此的情誼才會有所助益。(見圖1) 新的改變,從心出發 在筆者心中構思的麥味登店家新形象,早就先打破「只是早餐店」的迷思。面對早餐市場的挑戰與趨勢,延長營業時間並充分利用店租,以創造更大營收獲利,回到“形隨機能”這個設計思維的基本原則,那麼就該考慮讓麥味登成為一家「名符其實的早午餐或全日餐店」,新的定位「Cafe & Brunch」就這樣慢慢浮現!這家店裡有好喝又價格親民的咖啡,有除了漢堡、蛋餅之外的精緻餐點,適合中餐、下午茶,甚至晚餐享用。更重要的是,店內環境變得溫暖舒適,適合呼朋引伴一起來聊天閒坐,說到底就是要將改頭換面後的麥味登,擠進顧客腦內的午、晚餐清單裡。 為了實踐這個想法,集團裡負責餐點相關的部門全都動了起來,他們得要去研發出新穎且豐富的美食菜單、穩定的配方與烹調方式,找到合適的咖啡豆貨源,以及容易操作又能煮出美味的咖啡機。這個設計想法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還是要感謝企業主對於麥味登新形象設計案的重視。因為設計改造這件事,絕不僅是視覺外觀與空間裝修的變化,還要徹底從思維上做出改變。 筆者在進行這個設計改造案時,幾乎長達一年的時間,每週都與業主從董事長到各部門主管,進行各種品牌梳理與教育訓練,無非就是要把品牌行銷與設計思考的觀念,植入他們各自負責的領域中。未來在每一個環節規劃時,能有核心理念可以遵從,有設計元素可融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轉型升級大業!(見圖2) 店裝設計,形隨機能 在業主研發新餐點的同時,筆者也在思考如何將麥味登各連鎖店改頭換面。通常麥味登座落的位置,大部分位在社區街角和學校附近必經的上學路段,每家店的坪數大小也各有差異,加盟與直營的狀況更是大不相同。筆者在進行新型態店面外觀與店裝的設計時,要考量的因素,除了客源型態和店面大小,最重要的是得顧及加盟店家的改裝意願以及可負擔的預算。試想一個原本已經營不易的店家,還要加盟主再掏出大筆預算來改裝店面,實在太強人所難。但是如果能以原本就有的空間狀態,不做大規模重整,只做必要的裝修,“以裝飾取代裝潢”應該就可以大幅降低改裝費用,提高加盟店主配合總公司的意願,重新賦予店面新的形象與營運方式,也是加盟主為自己的投資,提升獲利的新嘗試。 再者,筆著在進行麥味登店裝改造時,是以整體形象去規劃各種設計的細節。像是將散發油煙的煎檯,移到後場廚房工作區,並做好完善的排煙設備,讓油煙不會瀰漫整家店,讓用餐座席區可以有一個乾淨清爽的空間。飲品製作區則留在收銀櫃檯後方,方便工作人員一結完帳,轉身後就能隨手方便製作飲品。 另外,無論早餐或午餐時段,外帶客人的比例都很高,外帶客一直都是主要營收來源,那為何我們卻沒善待外帶的客人?外帶等候區就是希望,客人在等待餐點時可以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拿到餐點後也有桌子可以整理隨身物品和餐點。筆者還設計了一個可以隨機移動的餐車,可以依照現場情況放置適當位子,讓店家可以擺些事先做好的三明治等餐點,趕時間的客人可以隨買隨帶,餐車又能快速收進店裡,不會占用太多空間。(見圖3、4、5、6、7) ●圖3:外觀店招的設計,以麥味登新標誌的綠色標準色為主,直招與騎樓柱面上的小燈箱,都採用綠底反白的設計 ●圖4:以最小坪數15∼20坪的店面為基礎設計,店面的格局可以分為點餐櫃檯、後場工作廚房、外帶等候區、用餐座席區等 ●圖5:每家店可依現況規劃外帶等候區 ●圖6:點餐櫃檯的基礎款式設計,背牆上可經常調整更新的價目表,櫃檯上方的黑色桌面,可以展示商品或文宣 ●圖7:從牆面裝飾到燈具、傢俱的設計,落實“以裝飾取代裝潢”的原則,大大降低改裝的費用 設計系統,因地制宜 筆者同時進一步依照店面座落的位置和客源型態,製作出三款基本店型的系統設計: 一、都會型 主要針對位在都會商業區公司行號林立的區域,主要客源是附近的上班族,來店用餐的目的,可能是商業午餐、業務洽談、公司聚餐…等,因此要顧及商業區客群喜歡的時尚感,空間使用的色調較為深沉,燈光設計較為溫暖柔和,散發一種穩重、時髦而優雅的氣氛。(見圖8、9) 二、學區型 以座落在學校附近,主要客源是附近的師生與家長,客人來店用餐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要填飽肚子,和同學閒聊聚會,或是坐下來看書、寫寫報告…等。店內引入較多的光線,運用大片玻璃,讓空間較為開闊明亮的親切風格,吸引學生們呼朋引伴,常常來店內閒坐。(見圖10、11) 三、社區型 混合了都會型和學區型的特點,主要鎖定的客群都是住宅社區內活動的居民,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可以自家用餐或是親友聚會的場所。這樣的店面獲得許多年長客人的喜愛,新型態的麥味登變成符合他們與朋友聚會,超高CP值的好選擇。大家點一杯咖啡、幾樣點心,就能度過一段輕鬆愉快的美好時光。 應用系統,形象機能兼具 餐點和飲料的包裝,也要有統一系統化的設計。冷飲、熱飲、熱湯,八種不同盎司數的大中小杯,都有方便店員製作飲品時,快速辨識拿取的獨特圖樣設計。新設計的會議點心餐盒,商標印花的設計,可以淡化盛裝餐點時不小心碰觸的油漬,大大提升餐盒的衛生與質感。 另外,店內工作人員的服裝儀容,同樣可以透過設計,來達到提升整體形象的目的。短帽簷的工作帽與標準綠黑雙色的制服設計,兼顧工作衛生與美觀外,還可以讓工作人員看起來更加活潑有朝氣。(見圖12) ●圖8:麥味登都會型店裝形象實際施作完成的樣貌 ●圖9:都會型店裝的規劃設計,適合上班族攜帶筆電工作、業務洽談,光線較為昏暗的溫暖時尚風格 ●圖10:學區型店面外觀的規劃設計,為了能達到室內明亮的效果,在其周圍採用落地玻璃窗引進自然光線 進軍國際,開創獲利新局 台灣的早餐業紅海市場,其實面臨到一個台灣人口結構的致命問題-少子化,因為兒童一直都是早餐店非常重要的基礎客源!一早趕上課的學童讓家長汽機車再到早餐店門口,孩子匆忙跑進店裡買完早餐再跳上車的景象,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孩童早餐要吃好、吃飽又兼顧營養,當然是非常受到每一位家長所重視的。但是因為少子化,使得客單量減少,也就是說原本一個小家庭可能買四份早餐,現在可能只剩下兩到三份,學童少了、親子客少了,對店家來說,主要客源硬生生少了許多,再加上其他競爭對手瓜分客源,可以想見對店家的營業收入有多大的衝擊! 筆者在進行核心概念尋找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經注意到麥味登面臨到的台灣少子化問題,因此在設計麥味登的新商標時,才會以國際人士可以辨認的英文「MWD」、「My Warm Day」來書寫。這背後的企圖就是將麥味登進一步定位成,能隨時進軍國際的餐飲品牌。少子化帶來的市場萎縮問題也許無法解決,但對企業集團而言,走出國際開拓新市場,才是讓品牌持續成長的正確道路。 現在的麥味登連鎖店在設計轉型升級之後,已經成功進軍了中國大陸、東南亞市場,拓展客源與收益,不再受限台灣市場規模。而海外店家的設計,業主更善用筆者為麥味登連鎖店的設計系統,往上疊加,做出適合各地民情風俗的店觀(見圖13)。2020年12月中,麥味登母公司揚秦國際正式掛牌興櫃,這也是筆者所非常樂見的美好成果,企業因導入設計思考品牌再造,因而翻倍成長,開創全新的獲利格局! ●圖11:學區型店裝空間較為明亮寬敞,面向馬路的長桌和高腳椅,適合單人用餐和讀書的客人 ●圖12:看似簡單的餐盒紙杯設計,其實暗藏了便利操作的機能 ●圖13:麥味登連鎖店在中國大陸的店家之一,開設在當地的高級住宅區,有寬敞的兩層樓,門口店招有如高級飯店的入口
精益裝訂全自動精裝達人
經營管理
2024-06-19

精益裝訂全自動精裝達人

「面對無論是書籍印製、裝訂都以少量多樣為主的市場常態,如今的精益裝訂身為國內全自動精裝大廠,不但打造出一貫化的精裝流程,更擁有轉換工單只需5分鐘、一天可裝訂30件工單的靈活高效率」。這是精益裝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昭翰即使身處在疫情時代,仍對自身企業感到驕傲的肯定。 除外,精益裝訂持續秉持著品質穩定、交貨迅速、流程暢通、價格公道的四大原則,透過紮實的技術經驗,以現代自動化精裝生產線配合訓練有素的30人工作團隊,更藉由嚴謹態度進行全程管理與流程控制,高標準的品管每一步驟,務求呈現完美精裝書貌而聞名。 精金百煉的豐富經驗 談起精益裝訂的發展史,總經理沈昭翰表示,1991年由其父親沈金塗與易少華、陳豐政、江亞男開始共同研擬在台籌設大型精裝廠的計畫,先後赴日本、香港、德國考察後,精益裝訂在1993年正式成立於土城,並引進德國Kolbus精裝一貫作業設備作為主力設備起家。1996年,精益首創軟面精裝、CD書造成轟動,為因應業務需求擴大,1999年進駐位於新北市中和區橋安街15巷1號4樓的智匯工業園區現址千坪廠房。 2001年,精益增購Kolbus無線自動精裝生產線,滿足豐富業務量和更多樣化的精裝書需求,隔年也開始實施兩線自動精裝日夜輪班生產作業;2005年,精益再度研發出台灣首創的自動化圓角精裝,持續為印刷與出版業者提供各種創意的精裝。2014年,精益導入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為其全廠自動一貫化流程立下新里程碑;2016年則再度購置Kolbus BF530 Bookjet Edition精裝連動線,運用兩條自動精裝線打造更加靈活的效率與產能;近年亦添購全自動圓角機設備,開發更多元、多角化的精裝服務。 沈總指出:「不斷創新、造型多樣化」是精益裝訂一向引以為傲的特色,為了持續保有高度的競爭力,提高裝幀的藝術價值,強化品質與效率,即使面臨到低靡的出版印刷景氣或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影響,但身處「全自動精裝大廠」的市場定位,仍努力協助出版與印刷產業朝向精緻多樣的未來發展,期待共同帶動市場的活動力,進而刺激景氣回溫與提升印藝產業的永續生機。 ●精益裝訂總經理沈昭翰(左)與廠長黃鼎立於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前合影 ●精益裝訂為全台唯一擁有兩條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線的一貫化精裝廠 精益求精的專業服務 「精益求精」是精益裝訂堅持的經營理念,在專業經驗豐富的生產基礎下,精益始終努力追求全自動化精裝、一貫作業精裝、效率品質滿點精裝三大理想,並深信為客戶設想、用心與客戶溝通、有良好善意的互動,才是企業長久生存的經營之道。為此,沈總認為:「書,就像一朵燦然盛開的花。書籍的撰寫、編輯、印刷、裝訂等過程,如同栽花般需從育苗、灌溉、施肥,一步步細心呵護,讓花朵以最美麗的姿態綻放。精益裝訂期許自己是一個最熱情、最細心的園丁工作團隊,用最好的物料與作業品質,呵護書冊成形,讓書冊的價值得以完美的呈現」。 精益裝訂的專業服務除了精裝外,更提供精裝書的各種裝訂方式如方背精裝、圓背精裝、軟面精裝、腔背精裝、實背精裝、無線精裝、活頁精裝等;再搭配多元材料應用如紙面精裝、皮面精裝、布面精裝來突顯出書籍的特色。除了標準規格外,精益提供最大和最小的精裝規格為:(1)最大:菊6開本(天地37×左右28cm)或8開本(天地36×左右26cm)。(2)最小:50開本(天地14×左右10cm),書背厚度最厚8cm,最薄0.2cm。 不只如此,精益裝訂的精裝作品相當具有創意性及獨特性,例如六眼線裝加書函精裝、內外雙封面精裝、內線圈裝結合函裝、穿線裸背精裝、菊四開超大規格精裝加函裝、精裝封面貼合精雕書名木片、精裝加膠磁函扣、裸背穿線膠裝貼合超厚紙板封面、雷雕封面加雷雕書盒精裝、S型上下冊連結式精裝等,許多結構造型相當別緻特殊的裝幀技巧,也成為許多客戶的精裝首選。 精誠所至的六大優勢 與其他專業裝訂廠商相比,沈總認為精益具備下列六項獨特優勢: (一)投資新機╱精益在購置首條Kolbus BF530全自動精裝系統後,每年產能持續成長,導入第二條精裝連動線後,如今整廠達到自動摺紙、裁紙、配頁、黏扉頁、套帖、穿線機一貫化生產流程,落實本廠獨立生產。BF530是一套具備高智慧又富人性化的精裝系統,所有操作完全採取觸控式介面,機器在運轉當中只需一位師傅照顧即可,充份節省人力成本。 此外,BF530設備在正常運行下每分鐘平均可達70轉,精益則設定其每分鐘生產37本書,若以每天一班八小時的生產量來估算,兩條線一天生產量就超過三萬餘本;縱然以單筆精裝書的業務量而言,中間一定要數度換版換成別本書繼續生產,而該設備總能在不停機的狀況下,利用電腦掃描自動更換尺寸,在操作上更可節省更換與預機時間讓換單只需5分鐘,使精益擁有一天可做30單的靈活效能。該機在書本傳送上還應用夾式機械手臂,透過夾住書本的背脊運行充份維持輸送上的順暢性,對印刷品具有良好的保護功能。 (二)精算成本╱從投資效益的評估、設備的節電功能選購、全廠的用電控制、精簡人事的任務分配、外發工件的價格計算,精益充分掌握成本節流的先決條件。 (三)創造特色╱這是精益裝訂最為同業們所樂於稱道的強項,沈總自身即具有極佳的「裝幀創意力」,為精益裝訂累積了相當多、相當別緻特殊的精裝式樣,除了可提供客戶們參考選擇之外,更可從中再衍生更多的變化。沈總強調,過往許多裝訂廠都是由設計與印製人員來規定作業條件,精益裝訂則是在接獲訂單時,主動了解並建議更適合的裝訂模式,讓工作順利完成,造就主客雙贏的局面。由於精益裝訂團隊具有強烈的品質意識,無論是規劃管理制度、生產流程、環境設施或設備採用,均充分融入品質的觀念,更藉以塑造精益裝訂無可取代的企業文化。 (四)堅持價格╱「精益精裝」本身已成為裝幀品質的強勢品牌,加上以「創意、創新」掛帥,所投入的精神、技術及管理上的成本自然要反應在製作的價格上面。因此,精益一向秉持的企業風格是「不與同業搶業務,不做殺雞取卵的事」,堅持合理的價格,以品質、特色來回饋客戶。 (五)廠務管理╱明亮寬敞的空間和潔淨的廠房,是高品質精裝作業必備的條件。合理的空間運用與流暢的生產動線是精益裝訂自創業以來始終堅守的原則,一來可提升整廠生產效率,二來潔淨寬敞的現代化廠房可鼓舞員工的士氣,三來遇有客戶或外賓參觀時,亦可彰顯裝訂企業也能夠有這麼高水準的形象,對於精益公司的配合信任度也會加深。精益裝訂擁有面積千坪的廠房,其採取恆溫恆濕的中控系統,使紙張不會受潮變形;工廠地面也經過特殊處理,不會污損印後裝訂加工的紙張。精益裝訂致力於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確保達到客戶嚴格的品質要求。 (六)企業經營╱精益裝訂採取企業化經營管理,將組織劃分為業務部、行政部、廠務部與工廠,分層負責精裝加工服務。由於堅持品質和信守交期的承諾,公司採用先進精裝機器,使用優質原物料並建立標準化作業,配合電腦報表生管制度,藉以掌握作業進度和精裝品質,讓客戶能安心地把訂單交給精益。 ●圖1:精益提供的圓角角度有三種可供選擇:左起依序為10、8、6度 ●圖2:軟方背圓角精裝的行事曆、筆記本不會產生書溝的凹槽,還能搭配彈力筆套設計 ●圖3:精益製作被譽為最有質感的登山風格書 精美絕倫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精益裝訂以其自動化一貫廠製作出許多成功案例,包含: 一、圓角精裝 一般圓角精裝之圓弧尚會產生小角,弧度不會很順暢,而精益的進口先進自動化圓角機所貼出來的圓弧非常的柔順美觀,圓角角度還有三種可供選擇:10、8、6度(見圖1)。而此種裝幀方式亦可用於軟皮圓角精裝,通常適用於童書繪本、兒童畫冊、日誌及筆記本,並可搭配合成皮作為封面製作創造高貴質感,而精益打造出的經典案例包括: ●軟方背圓角精裝╱經常使用於製作行事曆、筆記本,在如此設計下亦不會產生書溝的凹槽(見圖2)。 ●單片式圓角裸背裱布精裝╱(1)使用於被譽為最有質感的登山風格書(見圖3)。(2)此種精裝方式也適合製作精美的筆記本(見圖4)。 ●方背圓角精裝╱適合製作筆記本,精益並在封面採用上光效果,增加整體的專業感受(見圖5)。 ●圓背圓角紙板精裝╱精益運用此裝幀而成的漫畫百科套書(見圖6)。 二、裸背裱布精裝 裸背精裝的製作方式常用來表現特別有藝術感的題材,搭配裱布更能提升其典雅品味,而精益所製作的成功知名案例有: ●裸背裱布精裝╱精益除了應用裸背裱布精裝外,在封面上更進行柔細絲絨特殊上光,進一步強化該畫冊的藝文氣息(見圖7)。 ●單片式裸背裱布精裝╱精益特別挑選荷蘭布作為封面,搭配壓凹燙金,盡顯書法展籍所提倡書拳二道的至高成就(見圖8)。(2)透過精益所製作的方背精裝搭配海綿紙板封面,將此畫冊帶出其文藝韻味,並推出函式書盒版本(見圖9)。(3)精益以打凸與燙金工藝表現出雅致視覺的精緻水墨畫展籍(見圖10)。(4)精益特別在此畫展書籍封面應用上光表現與軋型工法,為其增添立體感(見圖11)。 三、數階式造型精裝 本裝幀是以開門式硬紙殼造型書函來呈現其特殊之處,可藉此帶出細緻的文藝品味,並有三階式、二階式等類別(見圖12、13)。 四、方背精裝 方背精裝的特點是無需扒圓工序,精益製作的知名案例包含: ●軟皮方背精裝╱精益裝幀的暢銷幽默圖文書(見圖14)。 ●硬皮方背精裝╱包含適合製作一般書籍、兒童繪本圖文書等(見圖15)。 五、圓背精裝 「圓背」即在書背側看呈圓弧形的外表,其為背膠前將書背扒成弧形所致,在展開內頁時,不會出現「卡卡的」難以翻開,開書度優於方背精裝,可整本180度攤開在桌面。精益裝幀的成功案例如下: ●軟皮圓背精裝╱由精益所裝幀一套八本的佛經,並製作成六種版本發行,截至2019年為止已遍至美洲、亞洲、非洲、澳洲、歐洲等十數個國家(見圖16)。(2)由精益所製作的一般大眾性叢書(見圖17)。 ●圓背精裝+刷金邊╱此裝幀方式受到各大佛經典籍的愛用(圖18)。 精神抖擻的精緻未來 面對未來,精益裝訂總經理沈昭翰建議,即使身處在疫情與景氣不振的當下,或許許多書籍印藝相關的產業都被影響,但危機即是轉機,經營者們可思考如何利用「策略聯盟」而非削價競爭的商業模式,多方共同獲利才是可行之道。 將邁入30年的精益裝訂仍堅信「好的裝訂,讓一本好書更能呈現出其內藏的價值」,因此精益將不斷求新求變,除了提供一貫化的高水準作業品質外,亦致力研發更加精緻與讓人能永遠珍藏的精裝書籍,貫徹精益求精的企業使命。 精益裝訂 02-22447959 E-mail:jinnee.com@msa.hinet.net ●圖4:採用單片式圓角裸背裱布精裝的系列筆記本  ●圖5:以方背圓角精裝搭配上光的筆記本 ●圖6:選用圓背圓角紙板精裝製作的漫畫百科套書  ●圖7:運用裸背裱布精裝的畫冊,更添增其藝術氣息 ●圖8:精益以荷蘭布作為封面搭配壓凹燙金製作的書法展輯  ●圖9:精益以單片式裸背裱布精裝製作的畫冊,另推出三階式造型的函式書盒 ●圖10:藉由打凸與燙金工藝,精益表現水墨畫展籍的雅致視覺  ●圖11:精益特別在此畫展展籍封面應用軋型工法,為其增添立體感 ●圖12:由精益製作的三階式造型精裝行事曆  ●圖13:由精益採二階式造型精裝製作的畫冊 ●圖14:透過方背精裝工藝,精益裝幀的暢銷圖文書  ●圖15:適合應用在一般書籍、童書繪本的硬皮方背精裝 ●圖16:精益裝幀一套八本的軟皮圓背精裝佛經 ●圖17:精益採取軟皮圓背精裝製作的一般叢書 ●圖18:精益圓背精裝+刷金邊的裝幀方式,受到各大佛經典籍的愛用
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
印刷標準
2024-06-19

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

在印刷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現況,業者除了不斷投資提升印前的質與量,並購買更有效率的印刷設備之外,如何降低放損提升良率,減少因後加工失誤而無法及時交貨,為目前客戶面臨最重要的課題。而推出涵蓋平版、輪轉各式高品質印刷設備的海德堡,亦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客製化在線、離線檢測裝置,成功協助業者提供最佳品檢解決方案。 為了讓台灣印藝市場更加明瞭品檢帶來的優勢,台灣海德堡已分別於10月20日、21日,在新北市板橋凱撒大飯店和台南夏都城旅舉辦「良率才是品質和獲利的關鍵:海德堡自動品檢系統」研討會,兩場共吸引近百人的專業客戶參與聆聽。其中台北場在台灣海德堡總經理胡瑞澴的致詞中展開,他細數近代印藝發展史,從CTP誕生、合版的發明、數位印刷遍地開花到近年的Push to Stop無人印刷與追求良率製程,並強調印刷廠已從一天8件長單工作的時代,轉化成一小時需做8件短單,在印單少量多樣已成主流的現今,如何提升生產良率更加重要。本刊也記錄台北場該研討會的演講重點如下: ●研討會講者與嘉賓合影(右起):台灣海德堡總經理胡瑞澴、山水彩印廠長吳文和、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以及鴻華國際科技業務經理黃邦立、業務服務工程師周尚賢 (1)如何有效控制印刷品質 主講者╱吳文和 山水彩色印刷廠長吳文和博士分享使用海德堡印刷設備搭配鴻華國際品檢設備的成功經驗,並分成以下三大方向說明: 一、印刷製程中的品質控制 吳廠長首先提到山水彩印在品質控制所做的努力與經驗,包含: (一)印前╱(1)確認印版版調正確(印版曲線+印刷曲線),並且需每日監控。(2)確認數位彩樣正確性,落實色彩管理,可選擇專人協助或內部成立色管小組。(3)運用CIP3或PRM等解決方案,力求放墨數據的正確性。(4)運用測量儀器與軟體,如印版測量儀+放大鏡(沒儀器時)。(5)使用導表,沒導表無法判定品質,負責人員需了解導表的功能,並能從導表23個色塊判定品質。 (二)印刷╱(1)應具備印刷機操控的輔助儀器,包含色度儀、標準燈源、光澤度計、高倍放大鏡等,最好的選擇則為運用海德堡的Prinect Axis Control控制印刷設備色彩搭配自動品檢系統。(2)印刷導表控制,以Prinect Axis Control自動掃描控制搭配PressSign(MellowColor)等軟體評分系統,進行濃度控制+網點擴大+灰平衡控制。(3)自動品檢系統目前無法精準做色彩檢驗工作,要靠更高階色度儀(X-rite Exact等設備)。(4)自動品檢系統可檢查印刷品不良缺陷有:刮傷、凹陷、水痕、裂縫、破損、黑點、髒污、白點、黑線、顏色不均、異物等。其最大的功能是協助領機判定整批的印件良率,印刷最怕交貨才發現數量不夠而補印,因此自動品檢系統讓異常的印刷品容易做區隔,減少後段加工費時費工的補救。 (三)印後╱(1)印後製程涵蓋貼膜、局部光、燙金、打凸、軋型、糊盒等流程多又繁雜,所以印刷過程的良率非常重要。(2)印後製程中的品質控制中,最重要是避免混料,尤其是多種品項合版時最容易產生混料。(3)如要避免上述情況,選擇機器品檢最安全;而在印刷品上插標作區隔,為使用較多的方法。 二、應用案例分享 接著,吳廠長提出一些在印務上遇到的經典案例與感想: (一)色彩判定標準╱如四色標準、特別色標準、上光光澤度等,但一般依客戶要求做允收標準。為此印刷廠更要運用自動品檢系統(分辨不明顯的異常)、分光儀、光澤度計、標準燈源(D50與D65)等滿足客戶,讓色彩標準成為儀器量測要符合、肉眼看也要接近的狀態。 (二)特別色標準判定╱山水曾印製一批長車印件,早上儀器測量與肉眼觀察印樣後,通過客戶確認簽字,後續印製一段時間後卻變成肉眼差異不大,但儀器測量無法符合,此舉為油墨汙染,重洗車就能搞定。 (三)客戶端光源╱當發生顏色在廠內看很準但客戶就是說不對的情況,原因是客戶公司燈光與山水印刷機房的差異很大(同色異譜),因此需自己安裝與客戶相同燈管看色。 (四)先印先贏╱印刷最難的地方在於追色,當客戶拿出一個軟質鋁膜包裝印刷,要求平張光銀紙要印一樣的顏色或說出「照片看起來要活一點」時,即使從早上印到三更半夜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凹印或樹酯凸版印出來當然與平版差異很大,最後緣分不足導致客戶流失,但也培養「客戶永遠是對的,無欲則剛」的心態。 (五)無欲則剛╱客戶常迷失以螢幕的RGB要求印刷CMYK要一致,或是要求印製600線的畫冊,但印刷不是線數越高越漂亮,線數越高網點擴大越大,在印刷前一定要調整。 (六)修改原稿╱大部分客戶提供的原稿不能直接拿來印刷,山水曾接到古蘭經印案,但原稿僅有72dpi還要求不能動原稿,由於印製困難,山水還是決定把一千多頁內容動用印前人員置換與分色,從原檔約100MB的檔案修正成60G以上,費時費工還虧錢,唯一收穫是獲得寶貴經驗與完成一本以聖經紙印製的精美印刷品。 三、建立有效控制印刷品質的觀念 綜合上述經驗,吳廠長認為印刷廠需建立五大觀念: (一)全心全力投資軟硬體設備╱(1)企業主如沒有隨科技進步的腳步,進行軟硬體更新,公司就容易被淘汰。(2)用創新思維競爭,不以低價作為競爭手段。(3)老舊或落伍設備要汰換(早期電拚設備是最好例子)。(4)使用好的輔助設備才能提升良率,尤其是運用自動品檢設備。 (二)公司全員投入教育訓練╱教育訓練非常重要,讓員工都能使用好的儀器設備,建立良好的學習精神與態度。雖然基本上員工不喜歡學新的技術與設備,就需打造公正的賞罰制度,以鼓勵重於處罰獎勵持續接受新知的員工。當工廠被疫情影響而停工時,也能讓員工進行如推動印刷標準化的重要訓練。 (三)執行與紀錄稽核╱產能與品質相比,品質更重要,因此需落實稽核工作,以幫助員工養成習慣並非找麻煩的心態,強調其每次都需落實填寫紀錄,沒有理由能不做。 (四)員工的心態╱一般人怕麻煩,還沒錯就說不行或做錯不敢承認,避重就輕,造成問題發生時永遠找不到主因。因此企業本身制度應賞重於罰,鼓勵員工一定要親自多次嘗試,確定不行再改變或放棄;印刷廠更要發揮團隊精神,跨部門討論,不要把問題留給後面流程,甚至運用自動品檢設備,就會減少許多問題。 (五)客戶的溝通╱客戶不一定都是對,也不是所有客戶都不講理,相信很多都是因為溝通不良,或是真的不知道,所以要互相教育與交流。舉例來說,可開課或辦活動教育客戶選Pantone特別色時要搭配被印材料,塗佈紙選Coated色票,非塗佈紙選Uncoated色票,就樣就能輕易減少一些問題的產生。 四、結論 吳廠長強調,分享越多自己收穫越多,有機會多與人交流,除了增廣見聞外,遇問題時自然就有人樂於協助,當然平常也要樂於與別人分享。現今網路發達資訊與技術取得都非常迅速,但重要是親自去體驗與完成,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可運用的利基。 ●山水彩印運用Prinect Axis Control搭配各種輔助儀器控制印刷色彩 ●印後製程流程多又繁雜,因此印刷過程的良率非常重要 ●印刷廠應落實稽核工作,每次都要求員工落實紀錄填寫 (2)包裝印刷市場現況分析  主講者╱丁士傑 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其以兩大主題講解目前的包裝印刷市場: 一、全球包裝行業概況 包裝產業在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發展和人口積極變化的支持下,印刷包裝的需求將在未來持續增加,但這個情況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很大;已開發國家市場將保持穩定但增長乏力,亮點則是其在亞洲市場增長最快,尤其是印度、印尼和越南等新興市場。而包裝產業的未來展望可分為以下四點: (一)技術創新╱數位印刷允許更多客製化的小批量包裝,因此智慧包裝就是創新包裝的下一步。 (二)環境與永續生存╱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越來越感興趣。製造商的目標則是創新的包裝設計和結構方法,並在包裝中使用更少的材料。 (三)小批量興起╱減少庫存、縮短周轉時間和消除庫存。針對中等收入消費者,客製化產品市場空間正在逐漸擴大之中。 (四)產品差異化╱消費者正在反抗以營銷為主導的傳統消費主義,並尋求更多的產品差異化。 如從總體經濟(國民所得、投資、消費)和人口趨勢來分析,包裝印刷的未來趨勢將呈現: (一)經濟成長╱經濟成長支撐印刷包裝行業的增進,並在印度、印尼、中國和越南的帶動下,推動亞太地區包裝印刷的持續進步。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印刷包裝產品需求成長的主要動力,而新興市場的城市化率將繼續高於已開發國家經濟體。 (三)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行為隨著可支配所得的增加而改變,中產階級的崛起轉化更多消費者,更促進印刷包裝行業的成長。 (四)全球貿易流量╱保護主義的成長攸關全世界的大事,未來的貿易仍處於不確定。 二、發展業務的方向 綜觀一切,包裝印刷市場仍充滿了力量,而品牌所有者和零售商將持續推動供應鏈,生產者與供應商可在許多層面進一步發展(見圖1)。 ●圖1;包裝市場品牌所有者和零售商可共同推動供應鏈 ●圖2: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內容   ●圖3:山水Heidelberg CD102平印機檢測機配置區域 ●圖4:平印機自動化在線檢測系統改造之施工計畫表 (3)印刷檢測系統應用  主講者╱黃邦立 鴻華國際科技業務經理黃邦立首先講解在線檢測的五個目的:(1)輔助機長人力抽測,利用機器全檢產生最大效益,讓用戶有更多時間靈活運用。(2)即時警報,紀錄或停機改善。(3)找出異常源頭,剃除異常物件、排除異常設定、清潔或更改材料等,因此可優化的最佳設定。(4)資料數位化、串接中央系統,所有廠區整合後,用戶可運用電腦直接查看存取資料、儲存雲端。(5)數據分析,包含操作設定、分析資料結果數據收集、建立學習模塊,AI分析判斷等,落實工廠自動化。 黃經理表示,成立於2013年鴻華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期與許多世界級企業進行高端檢測技術合作開發,並打造視覺檢測品牌「iGuard」提供各領域的機器視覺檢測方案,範圍涵蓋印刷檢測、電子材料檢測、紡織檢測、玻璃檢測等,實質幫助各大企業解決人工檢測的問題,使其輕鬆進行生產產品的品質控制,並擁有完整自動化檢測流程。2018年,為了印刷產業客戶,鴻華國際與全球知名印藝品牌海德堡Heidelberg合作,在其平印機上測試安裝在線檢測系統成功;如今,鴻華各類型的印刷檢測系統已在全球銷售兩千套以上,近期也獲得山水彩印的肯定,將其Heidelberg CD102印刷機建構在線檢測系統流程,穩定印製品質。 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 其印刷在線檢測改裝工程內容請見圖2,山水Heidelberg CD102平印機檢測機配置區域請見圖3,平印機自動化在線檢測系統改造之施工計畫表請見圖4。一般裝設只需約三天的時間,而應用的檢測鏡頭為精度達0.1mm的線掃描相機,每秒可拍約35,000條線所組成的畫面,搭配iGuard獨家專利燈源,可打各種角度或均勻光,解決印刷用紙雷射紋及各式燙金反射不均的問題,適用性高穩定性佳(見圖5)。iGuard平印機在線自動化檢測社的重點特色則為: (一)適用印刷品╱金銀卡紙、鐳射卡紙、塑膠薄膜、半透明、透明煙包、藥包、食品包裝、電子產品、酒包、酒標等。 (二)可檢測缺陷╱可檢測平印機印刷所產生的各類印刷瑕疵,如色差、拉墨、黑點、漏印、飛蟲、汙垢、刀絲、拉墨、套印位移、套色不均等各式印刷瑕疵 (三)Zero setting╱簡易操作一鍵到底設定完成。針對平印機之短版短週期特性,獨有印刷檢測軟體之一鍵設定功能,可快速設定檢測軟體,大幅降低作業時間。 (四)檢測速度╱每小時18,000張。 (五)安裝機型╱凹印機、平印機、噴碼機、燙金機、覆膜貼膠機等。  黃經理指出,鴻華國際皆獨立開發檢測所需的硬體軟體及相關的底層演算法,不需受限於國外套裝軟體之原本既有功能,所以具備可針對工廠規模進行客製化設計服務,也可搭配客戶本身既有之系統提供資料蒐集及下放等功能,以確保印刷廠客戶能有更完善及全面的一體化產能提升方案。迎向未來,鴻華國際62人專業團隊會持續提供客戶更合適及更有效率的檢測軟硬體,並期待導入AI運算,進而提升用戶產品的良率、品質及整體生產效率。 ●圖5:iGuard平印機在線自動化檢測可拍清楚有印製上光或各種效果的金、銀卡紙印品 (4)包裝印刷市場現況分析  主講者╱丁士傑 最後,由台灣海德堡印後加工產品經理丁士傑介紹MK Diana Eye 42/55離線檢品系統的特色: (一)專業開發設計的光源╱MK與鴻華國際科技合作光源,該機也具備可調式光源開關控制(見圖6),搭載MK專利保護的光模組,模組內超過1,000個LED燈(見圖7) (二)專利保護的圓頂燈╱獨立的LED線源控制,一般傳統光源無法更改照明模式,MK設備則可由軟體控制,輕鬆更換光源。 (三)表面缺陷檢查╱攝像頭從正面角度檢查時,會有些印後加工無法被看清楚如上光、絲網印刷、凹凸壓紋、刮傷等,MK則安裝另一台低角度相機低角度表面檢查(見圖8)。 (四)區域攝像頭╱區域攝像頭解分辨率為1,280×1,000,彩色像素為0.035×0.035mm。藉由圓頂燈+光速分離器的配置獲得最佳同軸光線。 (五)易於使用和數據管理╱可進行:(1)項目管理,按產品和批次分類。(2)用戶管理,按用戶權限分類。(3)生產管理,生產數據/缺陷率。而完整的統計數據可用於批量生產,包含:(1)按日期,缺陷類型,缺陷大小,操作員等分類的統計數據,非常易於跟蹤。(2)生成作業的歷史記錄。(3)能用於生產分類的新批處理功能(見圖9)。 (六)完整的檢查功能╱(1)具備各種檢查缺陷的算法,能檢測到如飛墨、線條油墨或淺色缺陷之類的小缺陷。(2)搭載人性化操作,易於設置,具有自動錯誤學習功能,可構建其他樣本圖像如模切失準的指定顏色面積計算、全息錯位的距離計算等,提高缺陷檢查的準確性。(3)能使用放大功能檢查整個圖像或細節圖像。 台灣海德堡 02-22277200 https://www.heidelberg.com/tw ●圖6:MK與鴻華國際科技合作的光源,並具備可調式光源開關控制  ●圖7:MK專利保護的光模組,模組內超過1000個LED燈 ●易於使用的MK檢品系統Diana Eye 42 ●圖8:MK品檢機透過安裝另一台低角度相機進行表面檢查 ●圖9:MK品檢機完整的統計數據可用於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