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裝未來
2024-12-30
推動印刷產業嶄新未來
德國drupa 24展示工業4.0如何進入印刷和包裝產業及未來自動化流程的趨勢,運用人工智慧模擬過程和資訊正逐漸轉移到數位系統。在本世紀,印刷業不僅加強規模生產,也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導入IT產業4.0,並展示工作流程自動化為印刷製造所帶來的價值。自動化工作流程是所有製造業未來的核心,但是結果對於印刷製造來說可能是戲劇性的。在印刷產業中,將工作流程視為定義、記錄、可重複和審核規則、協議和過程。印刷業務有許多工作流程,可以透過前台、後台和生產進行指導工作。每當銷售產品或服務時,由一個或多個工作流程程序管理業務量、估價、合同、工作排程、準備、生產、配送和付款。(見圖1)
多年來,由數據驅動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強調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勞動力挑戰並增加利潤率。在數位控制的智慧工廠中,自動化流程可自主接管任務並顯著加快製造流程。員工因此可以放心,並且可更有效地部署。透過自學習人工智慧,可準確預測和診斷即將發生的故障。憑藉高效性、可擴展性、自動化為主改善工作流程,每台印刷機都可以在面對紙張和消耗品成本增長的壓力,以更快的周轉速度、勞動力挑戰及因應大規模少量印刷運營要求中生存下來。
從客戶同意購買印刷品並將工作交付給商店時,開始工作何時交貨,工作單在生產完成後發送到會計,每步驟都存在風險。每一步驟都會發生瓶頸因而增加時間和複雜性。這些瓶頸花費時間和金錢,從而消除預期利潤。使用自動化工具調整和收緊印刷製造工作流程可提高效率和可擴展性,並保持更多業務收入。
●圖1:智能製造以ERP企業資源規劃為核心,將相關人、機、料等製造數據有效結合,透過自動化、行動化、可視化、數位化等實現智能製造及管理(圖片來源╱天心資訊)
實施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優點
工業4.0是指透過使用資訊和通訊技術實現人、機器和流程的數位網路。數據驅動生產流程、演算法控制的物流和資源節約型回收管理正在為製造業帶來轉變。實施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為印刷服務提供者提供許多優勢。透過利用技術和數位工具來平滑和優化專業印表機的印刷生產程序,企業可在營運的各個方面實現顯著改進,並避免代價高昂錯誤。這些改進包括以下幾點:
(一)提高效率╱自動化消除耗時的手動任務,從而加快作業處理速度並簡化工作流程。曾經需要數小時體力勞動的任務現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從而提高生產力和吞吐量。
(二)降低勞動成本╱透過自動化重複任務,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減少人工干預需要,從而降低勞動成本。這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分配資源,並專注於需要人類專業知識和創造力的任務。
(三)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自動化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從而減少錯誤和重製。自動化程序遵循預先定義的規則和指南,確保印刷生產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四)最佳化資源利用╱自動化流程使企業能夠最佳化資源利用,包括設備、材料和人力。透過有效安排作業並減少空閒時間,印刷服務提供者可最大限度利用其資源並提高整體獲利能力。
(五)更快周轉時間╱透過自動化,可更快處理和完成印刷作業,為客戶帶來更快的周轉時間。使得企業能夠滿足緊迫的期限並更有效地回應客戶需求,從而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六)增強可擴展性╱自動化工作流程具有高度可擴展性,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市場條件。隨著需求的波動,企業可以輕鬆擴大或縮小其營運規模,而不會嚴重干擾其工作流程。這種靈活性確保企業能夠保持敏捷,並回應市場動態。
(七)提升顧客滿意度╱自動化生產作業使企業能夠更快、更一致地交付印件,進而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客戶欣賞可靠的服務和快速的廠內印刷週轉時間,這可帶來重複業務承製和積極口碑推薦。
(八)節省成本╱隨著時間推移,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實施可為企業帶來顯著成本節省。透過降低勞動成本、最大限度減少錯誤和優化資源利用,企業可提高利潤並實現更高獲利能力。
評估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障礙
投資實施和調整自動化有以下三點基本原因:
(一)減少工作排程的時間╱即使有網路生產和數位入口網站可用,搜索與印刷生產相關的工作排程,也會找到許多白皮書來協助制訂工作流程,監督所有工作。例如從訂單到進入生產的過程、記錄時間和步驟數、幾個工作循環,以及有共通的工作規則,還是依員工自己的規則等。
(二)減少準備工作的時間╱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將工作轉移到生產中?多少個循環、延遲和重製?錯誤和誤解會減少工作的利潤,因此在自動化工作流程中尋找合理的平均時間值,可能會發現很大的潛在利潤存在。
(三)減少生產時間╱生產要素具有時間元素,還有人和任務。計算任務中那些手動步驟和循環延長了完成的時間?有多少個正式和隱藏的工具被使用?
以下三個改善作為將減少浪費、減少工期延誤、更有效生產和更高的利潤率。(見圖2)
●圖2:客製化&自動化數位印刷工作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Aeoon Technology)
(一)減少由人員專業引起的摩擦╱印刷產業正在積極努力帶回學徒制,並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培訓新員工以及那些過渡到新角色的人。在發生這種情況的同時,執行任務的人會產生工作流摩擦。執行不一致的任務可能會導致工作返還和重新運轉,錯過規格的更改及定價錯誤的工作,從而透過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小型事件來侵蝕利潤率。
員工不一致,但他們可能是出色的隊友和熱情的工人,但這與每天以可靠的精確度重複相同的任務不同。員工不是機器人,但所需要的是可預測和可審核的方式執行可重複和可查核任務的軟體機器人。
使用數據來了解員工在那個工作環節使用的時間,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及進行多少循環。大多數位生產都不會隨時跟踪工作團隊,因此需思考如何掌握工作現場的瓶頸,以了解員工一天中耗時最多的工作和挫敗感來源。查看工單到達生產時的接觸點數、花了多少時間來驗證庫存、解決前誤差、追逐丟失資產、處理色彩管理或透過交易電子郵件、短信、電話和聊天來處理色彩管理或解決問題?自動化可使減少大量等待或重複的時間,從而釋放工作團隊以應對更大挑戰。
(二)減少由庫存系統引起的阻礙╱紙、膠片、片基及工廠需要庫存大量專業基材,如墨水、碳粉、溶劑和清潔工具等印刷作業過程消耗品是阻礙的來源,但是自動化可以是一種潤滑劑。
盤點庫存和補給率的所有內容,需要一個專門的庫存管理系統來跟蹤,但是使用電子表格手動進行操作查閱庫存時間,比平均水平更長及定期加快的東西。如果根據商定的補貨數量自動化訂單,並在內部庫存管理系統中更新了收到的商品,則應該發現材料管理變得更加容易。
將其更進一步,將訂單整合並收到商品管理中,以供估算和引用,以確保擁有完成工作所需的原材料。隨著時間,應該發現供應商變得更加有效率。
(三)部署自動化作為潤滑劑╱為未來需求的效率和每個過程的優化做準備,透過手動流程鏈接的自動化工作站不是最佳實踐,端到端工作流程自動化是遵循途徑,遵循行程規則。(見圖3)
●圖3:自動化工作流程提供生產工作流程資料可視化,透過MIS系統資料庫連接和整合所有製造生產和業務組織
如果有自動化工作站,請首先審查這些自動化工具及將其連接起來的手動過程。查看已安裝的軟體解決方案,有那些選擇來擴展擁有的工具以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使用工具?查看工作排程、印前、生產和運送,55%的工作用於估計、管理和安排時間。專注於這些區域的學習階段,建立常態性工作成效,無論節省幾分鐘到數小時,讓將工作按時完成,增加接單的利潤。
即使擁有網路生產的入口網站或數位店面,也要返回幾步,並查看是否仍在為工作或需要調整?如果訂單工作到達,並且無縫地流向準備和生產,那就太好了!但是,如果仍然有循環和瓶頸,那麼該是時候看看如何設置工具並解決瓶頸了。
如果使用手動操作重要文件夾和電子郵件,這是該停止的時候了!網路自動搜尋階段應該是開發要求和規範協議,以告知自動化工作的啟動和實施。自動化登錄工作將節省時間,創造一致性和效率,並自由團隊成員花時間在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工作排程後,進入自動化客戶批准管理,更改請求和解決方案,然後關閉循環。驗證每項工作是否發票,包括更改請求、設定折扣政策等,並使用生產數據繼續定價。當所有流程都連接並共享數據時,就可運行。構建端到端流程可能需要兩年時間,但新的自動步驟提高效率水平。
選擇正確印刷流程解決方案
由於有多種可用選項,選擇最佳解決方案需要仔細考慮各種因素,以確保其符合業務的特定需求和目標。如果正在尋找適合企業的印刷工作流程,請按照以下步驟找到合適流程:(見圖4)
●圖4:全方位印刷工作流程平台(圖片來源╱Design‘N’Buy)
(一)瞭解企業的要求╱首先評估目前的工作流程,識別痛點,並確定需要解決的特定挑戰。了解企業的獨特需求將有助於縮小選擇範圍,並專注於提供最相關特性和功能的解決方案。
(二)考慮相容性╱選擇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與現有硬體和第三方系統的兼容性。所選解決方案應與當前技術堆疊無縫整合,以確保工作流程的流暢連續性和資料一致性。
(三)評估可擴展性╱選擇可隨著客戶業務發展而擴展的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所選的解決方案應該足夠靈活,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和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而無需對新系統進行大量重新配置或投資。
(四)檢查特性與功能╱尋找可提供針對業務特定,要求量身定制的全套特性和功能的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考慮該解決方案是否提供用於訂單接收、文件準備、生產管理、品質控制和報告的工具。
(五)成本分析╱評估總擁有成本,包括前期成本、持續維護和潛在投資回報(ROI)。雖然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必須考慮所選解決方案可以為企業帶來的長期利益和價值。
(六)尋求客戶回饋和評論╱研究客戶回饋和評論,深入了解不同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效能、可靠性和使用者體驗。其他印刷服務提供者的回饋,可提供每個解決方案優缺點的寶貴見解。
當擁抱自動化時會發生什麼
自動化採用明確定義的計劃,計劃是透明的,需要執行贊助和團隊領導,這也是藝術和科學的整合。自動化使員工擔心自己的工作可能會被消除,需要與當前不同類型軟體供應商對話。但是,如果透過理性的評估溝通,可減少廢棄物,提高生產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可能會改變公司的軌跡。接受自動化的主要原因:
(一)消除手動和重複的任務╱自動化消除了重複的任務和錯誤,可以更快地處理,減少周轉時間並提高整體效率。
(二)整合應用程序促進數據共享╱將數位技術與傳統印刷方法整合是通往未來的橋樑。它允許在設計軟體,內容管理系統和數據驅動的工作流程過程之間進行無縫整合。
(三)更容易協作╱每個國家的工作規則都不同,但是全球經濟使我們可以在全球銷售印刷。自動化與基於雲端的工作流解決方案配對,促進更有效的溝通,更快的批准和減少交貨時間。
(四)啟動廢棄物減量╱透過識別工作流量低下並消除它們,由於生產錯誤而引起的重印已成為過去。利用供應商數據並將業務工作流與生產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可以透過更好的庫存管理最大程度地減少浪費。按需印刷和較少數量的印刷能力會減少與過時或未使用材料相關的多餘庫存和廢物。(見圖5)
印刷製造工作流程自動化帶來提高效率,提高的生產質量以及更高的計劃靈活性。業務結果是透過效率提高產能,並且每個工作的可用利潤率都會提高。自動化規則的自動化和管理允許印刷商店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與數位流程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好的整體體驗。由此產生的優化印刷工作流程,對於保持數位時代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同時仍利用獨特的好處和切實的印刷品質。
●圖5:左為智慧工廠實現人與機器的相互協調合作、右為印刷機自動換版功能
如何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
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是一項策略性舉措,可以徹底改變印刷廠的效率和生產力。透過利用科技和數位工具的力量簡化流程、減少錯誤並加快工作週轉時間。以下是如何有效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的簡要指南:
(一)確定關鍵的自動化機會╱確定印刷工作流程中適合自動化關鍵領域。這可能包括訂單處理、文件準備、作業排程、色彩管理、打樣和品質控制等任務。根據自動化機會提高效率、減少錯誤和增強整體工作流程潛力,對自動化機會進行優先排序。
(二)選擇合適的自動化工具╱選擇適合特定工作流程需求和目標的自動化工具,提供自動化功能組合,例如工作流程自動化軟體、印前自動化工具和網路印刷解決方案,確保所選工具與現有系統和流程無縫整合。
(三)逐步實施自動化╱從小型、可管理的任務開始,然後再處理更複雜的流程。這使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工作流程的干擾,並減輕與自動化相關的任何潛在風險。隨著對新工具和流程越來越熟悉,逐漸擴大自動化工作。
(四)提供培訓和支持╱有效使用新自動化工具的全面培訓,持續支援和指導,以確保員工有信心並有能力在日常任務中利用自動化。鼓勵回饋和協作,以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動化工作流程。
(五)監控和衡量績效╱持續監控和測量自動化工作流程的效能。追蹤作業處理時間、錯誤率和客戶滿意度等關鍵指標,以評估自動化對印刷店營運的影響。使用這些數據來確定需要進一步優化和細化的領域。
(六)迭代和改進╱透過改善和優化自動化流程,擁抱持續改善文化。徵求客戶回饋,並利用從監控效能指標中獲得的見解,就如何進一步增強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工作做出明智決策。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印刷技術
2024-07-05
美國主要印刷需求市場分析(一)
2022年美國印刷產業總收入的97%來自於25大熱門消費市場,約2,171億美元(見表1),預期比2021年(2,051億美元)平均成長約5.9%。新的和不斷發展的印刷需求類別以及傳統支柱即將下降,是印刷產業在COVID-19疫情中需要面對的現實。今年印刷總產值增加至2,221億美元(相當於6兆6,663億新台幣),相較2021年(2,110億美元)成長約5.3%,其中更多是投入成本增加的結果,而非產值加值的提高。
美國25大消費市場印刷需求
2022年是美國自由經濟或計畫經濟之間的轉折點,因為公共支出、借貸和監管扼殺了私營企業的融資和願望。美國的GDP約有3%之增長,更準確地定義了印刷需求將如何增長,以及從那些特定市場增長。總體而言,印刷收入將暫時受益於幾個主要綜合領域(見圖2)。以下將2022年美國主要25個消費市場中印刷採購需求依序說明:
一、包裝食品產業
其總產值有1兆8,360億美元,成長月9%,其中包裝印刷佔了約317億美元,成長了約18%左右。主要項目如下:
(一)紙張、印刷品、標籤、轉換、封口、外包裝、紙箱、展示和活頁裝或插頁佔總印刷需求的近七分之一。(見圖3)
(二)三分之一的平版印刷折疊紙盒(11mm)和柔印阻隔袋和套筒(15mm)提供乾貨及零食、糖果和烘焙食品(+16%)的外包裝,佔該行業的四分之一印刷支出。
(三)瓶裝及罐裝預製產品對於單張紙堆疊平版印刷和捲式柔印標籤、金屬裝飾和瓶蓋的需求將是持平的(+8%)。
(四)最大市場機會將繼續是保護、保存和展示新鮮包裝食品和寵物食品(+28%),佔了該行業印刷品的近五分之二。
(五)氣調包裝(英文簡稱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ing)將透過增加氧氣注入來延長產品和保質期,智能包裝將確保其水平。生活方式個性化的採用速度很慢,但明顯增加了高端食品的感知價值。(見圖4)
二、醫療及製藥產業
其總產值9,710億美元,成長了9%,其中印刷市場約225億美元,成長6%。隨著COVID-19疫情的消退,醫療及製藥市場增長速度將放緩,但由於5,000多份FDA申請的積壓,印刷量又增加了一半處理處方藥及非處方藥(+20%)。(見圖5)
標籤、折疊紙盒、樣品包、微型文件夾、POS支架和活頁裝出版物插頁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佔該行業的五分之三。
醫療產品,尤其是呼吸器等設備,將相反下降了35%。大麻(+22%)需要非常安全的包裝、受監管的運輸和負責任的標籤,是小批量數位直接到容器可變列印的第一個採用者。與核心醫療用大麻產品相比,輸液消費品→從飲料到甜點→對包裝和宣傳印刷品的需求更大。
●圖2:2022年美國印刷需求、國內生產毛額支出與印刷成長份額在主要綜合領域之比較
●圖3:食品包裝(圖片來源 ╱ 網路)
●圖4:氣調包裝(Modified Atmosphere Packing)(圖片來源 ╱ Airgas, Inc.)
●圖5:藥品包裝(圖片來源 ╱ 網路)
三、健康服務產業
其總產值共4兆8,870億美元,衰退10%,其中印刷佔206億美元,成長8%。過去兩年的入院記錄在醫院減少12%和第三方管理中的相應保險理賠列印作業衰退15%。大多數計劃產品、應用程序、編碼、計費、報銷和收集列印都被重新規範。
轉促銷數位直郵、戶外廣告會員招募和維持及內部設施管理,包括表格、標牌、服裝、試劑、試紙、藥品標籤、身份證帶、衛生產品和任何其他醫療設施所需(見圖6),將從第三方平台開始。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呆在家裡並推遲就醫、重大手術和其他複雜程序,使得健康保險提供商 (+20%)的利潤創下歷史新高。
保險廣告正在飆升,主要是來自直郵、無地址郵件、開架單頁宣傳品(FSI)、戶外及POP廣告(見圖7),以及在商店和停車場的隨意發送,甚至擋風玻璃也塞滿了摺頁廣告。面對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要求退稅和降低保費的要求,也進而使得拉保險業務的競爭相當激烈。
四、房地產市場
其總產值有2兆9,500億美元,成長19%,其中印刷佔118億美元,成長9%。住宅及新建、轉售房屋(+22%)的營業額超過700萬套,佔行業收入的三分之二。高檔購房者喜歡在家工作,儘管材料供應中斷、土地價值高昂,且房屋抵押貸款利率逐漸上升,仍搬離工作地點更遠的地方。因此開放網路平印(見圖8)房地產指南、網版印刷草坪標誌,以及大部分數位相簿和明信片郵寄將隨著買家搬的愈遠愈加重要。
經過數十年的過度興建後,商業地產(-20%)在購物中心和商業街零售、高層辦公大樓和多功能會議中心萎縮,平均投資回報率將降至十六分之一以下。該印刷細分市場的一場無法發現的災難,“出售或租賃”的印刷標牌反而成為一項業務。(見圖9)
五、飲料產業
總產值5,480億美元,無成長,其中印刷佔118億美元,成長6%。瓶裝水、果汁、浸泡水和自來水佔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但在行業印刷中佔比最低,僅為九分之一。與此相反的是發酵和蒸餾飲料(+8%),因為酒精使用和含糖軟飲料(-2%)需求減少,迫使所有媒體增加品牌營銷(見圖10)。
一次性包裝、載體、罐頭、拉伸包裝、標籤、封口、瓶頸、地板和牆壁圖案、窗戶貼、大眾商品展示和車輛包裝只是眾多待售產品中的一小部分。
●圖6:藥品標籤、表格、藥袋等(圖片來源 ╱ CVS)
●圖7:戶外及POP保險廣告(圖片來源 ╱ Oscar Health)
●圖8:網路印刷服務(圖片來源 ╱ Drupal Commerce)
●圖9:“出售或租賃”的印刷標牌(圖片來源 ╱ 網路)
●圖10:超市飲料架(圖片來源 ╱ 網路)
六、出版(非報紙)產業
其總產值760億美元,無成長,其中印刷佔115億美元,成長4%。隨著自助出版商和小型出版社的數量隨著依需和短期數位圖像製造的增加而增加,上升的圖書部分(+9%)將超過該行業印刷品的二分之一。
最大的10家出版商主導出版發行(見表11、圖12),相當於14,000多家中端市場和微型出版商的總額。2022年將是第二個10億冊銷量的年份,北美的生產份額增加,因為亞洲採購理所當然地下降。而繪本部分,也稱為之漫畫,正在復甦階段,家庭教育材料也是如此。電子書和有聲讀物(收入增長16%,但沒有印刷版)是需求來源和產品延伸,值得追求而不是失去。
消費類、貿易期刊、日曆和記事本(-6%)將在印刷發行量、裁切尺寸和頁數方面繼續限縮,即使一些特殊興趣題材的圖書數量有所增加。賀卡、包裝紙和社交表達印刷品(+7%),如果因兩大巨頭提高價格,進口成本增加和國內採購替代品將會增加。
七、旅行及酒店產業
其總產值7,830億美元,成長9%,其中印刷佔107億美元,成長2%。航空公司及機場(+11%)客運量在過去兩年萎縮三分之一數量後重新回升。
機上出版物、促銷品、安全標牌和消遣印刷品將按比例增加。隨著主要目的地對度假者重新開放,長途越洋旅行廣告是最直接的機會。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夏威夷航空公司(-69%)將成為直郵(見圖13)、插頁和保險財務報表的最大買家之一。類似的印刷品組合將適用在郵輪公司的潮流(+>20%),郵輪公司正在尋找不願乘飛機旅行的老年人,最好透過印刷品來接觸。
住宿(+7%)將以四分之一高的價格恢復到半滿入住率,但無法再恢復到以前。取消的會議和活動(許多永遠取消)及寄宿家庭的激增將需要“臨時”房間使用重新調整用途或賣掉整個房產。許多剛剛重新開業的大城市酒店的整個樓層或部分樓層將更名為分時度假、長住、療養水療和政府品牌的緊急重新安置設施。
螢幕和數位標牌和裝飾、個性化直郵、指定專用計劃、聯合品牌目錄、開架單頁宣傳品、插頁和客房設施(提供多國語言)可能超過行業印刷的二分之一,這些服務僅需要建議和銷售。
客運鐵路及公共汽車交通(-11%)和目的地公園及娛樂(0%)都受到疫情的破壞,將佔行業印刷的三分之一,主要是貨架小冊子、折扣書、交通廣告和安全機票、身份證和通行證件。
八、銀行及保險產業
其總產值6兆66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只佔了87億美元,衰退2%左右。
金融部門依賴於所謂的收益率曲線衡量其績效的未來風險。差異(或利差)在長期(10年期債券)和短期債券之間(三個月期票據)美國國債利率,當反轉時的收益率<1預示著經濟衰退。在>1的範圍內,斜率差顯示成長。對於2022年初,該指標為130bs(1.3倍),顯示經濟溫和正常。
九、電信產業
其總產值1兆3,540億美元,衰退5%,其中印刷佔約99億美元,成長約<2%左右。由於缺乏晶片和後續的資本,也導致電信設備生產供應短缺(-20%)。5G電信互聯網(IoT)獲得認可的速度較慢,而且在構建複雜網狀網路(Meshed Network)的各種應用上,如自動駕駛、聯網車輛、AR/VR和家用機器人等對短期投資報酬的吸引力不如水平收購,例如娛樂和IT就來的高。
提供點播優質內容和串流行動數據的大規模直接連接將推高有線網路、有線電視和衛星服務的價格戰(+36%)。電腦螢幕、寬幅平印和個性化直郵(見圖14)應該主導這些“續留訂閱者”活動,因為非印刷部分已經在媒體寡頭壟斷者的領域內!
雖然開放式網路商店熱衷線上網紅推薦趣事,但電話簿目錄(-10%)仍將繼續印刷,至少在很少或沒有網路的地方是這樣。
十、個人護理市場
總產值6,220億美元,成長4%,其中印刷佔87億美元,衰退3%。但是有兩個例外:衛生及環境衛生(+6%)和動物護理(+7%)產品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情形。而濕巾、清潔劑、消毒劑和三分之一寵物相關產品,都是屬於包裝密集型產品。(見圖15)
化妝品和頭髮、皮膚和防曬品(+4%)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香水(-8%)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最強烈的是印刷香味條、雜誌插頁、零售合作通告、風扇裝飾和展示。(見圖16)
●圖12:世界十大圖書出版公司(圖片來源 ╱ BizVibe)
●圖13:直郵促銷印刷品(圖片來源 ╱ Clipper雜誌)
●圖14:個性化直郵(圖片來源 ╱ Modern Postcard)
●圖15:寵物包裝產品是新興市場(圖片來源 ╱ PURINA, Inc.)
●圖16:個人護理產品(圖片來源 ╱ Nampak Ltd.)
十一、食品服務產業
其總產值8,96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佔86億美元,成長4%。因為疫情引發的以第三方網路訂購配送平台(+20%)為中心的創新行業(見圖17)。其也稱為“幽靈”廚房,它們在租金低廉的城市地區運營,佔地面積小於傳統餐廳、酒吧和俱樂部(-2%)。這兩個細分市場都將簡化菜單選擇並廣發廣告,使每家每戶都可以用QR碼即時訂購。
近五分之三行業印刷品將來自快餐或外賣(+5%)部分,主要是衛生包裝(見圖18)、托盤內襯、開架單頁宣傳品和方向標牌。
十二、汽車產業
其總產值1兆9,040億美元,衰退4%,其中印刷佔74億美元,零成長,成為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耐用品行業。最近的供應鏈中斷,預計將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輕型汽車產量(-9%)將減少至約840萬輛。
這將對與OEM相關的印刷和零售廣告造成毀滅性打擊,這兩個機會是從現在到2030年推廣100個新電動汽車品牌上市,以及汽車金融和保險(+7%)。
十三、居家裝潢產業
其總產值1兆720億美元,成長4%,其中印刷佔74億美元,衰退4%。經過兩年的居家修復後,消費者開始四處走動,並改變購買偏好。地板、牆壁、窗戶和門(+10%)、家具(-5%)和電器(+5%)供應嚴重短缺且價格過高,導致目錄、直郵和開架單頁宣傳品印刷紛紛減少。
工具和相關材料(+11%)市場是零售架展示(見圖19)、柔印及網印標籤、委外生產說明、折疊紙盒和零售購物者的最大需求者,這類媒介使用以兩倍速度成長,佔整個產業五分之二的需求。
裝潢承包合約淨值(-3%),但也將成為當地商店的一個很好的市場,這些商店提供每家每戶使用的小宣傳品、明信片、優惠券、門把手和非正式標牌。
十四、物流及貨運產業
其總產值1兆3,330億美元,成長21%,其中印刷佔67億美元,成長34%,將佔美國GDP近4%的包裝、運輸、倉儲和交付。印刷需求佔快遞、快遞和包裹部分的五分之二。
美國郵政(+2%)將繼續成為最大的印刷品買家,儘管其小包裹數量將低於其私人競爭對手。但聯邦快遞(+28%)可能超過UPS (+14%),即使亞馬遜建立自己的包裹配送計劃。預印標準郵件、信封和包裹(+5%)將成為需求量最大的產品(見圖20),其次是當配送車隊重新配置時,車輛的重新貼圖(+10%)。(見圖21)
倉儲公司將與附加的製造商同地辦公;首先是現場包裝和貼標籤,然後是訂購3D列印和組裝,這可能是印刷業的未來。
十五、折扣零售產業
其總產值2兆1,250億美元,成長7%,其中印刷佔65億美元,零成長,與大賣場飽和的印刷品持平,在線預購銷售將佔據更多份額。亞馬遜(Amazon)(+15%)、好市多(Costco)(+17%)和沃爾瑪(Walmart)(+7%)將超過該行業收入的二分之一,因此規模較小的低價連鎖店無法在2020~21年後激勵措施中生存下來。
隨著零售競爭的消退,合作社開架單頁宣傳品和季節性標牌將處於持平狀態。聯邦快遞-沃爾瑪(FedEx-Walmart)以店內相片快印取代照相館是一種防禦性的做法(見圖22),但不會成功;因為亞馬遜已成為主要的依需列印和書籍製造商。(見圖23)
●圖17:第三方網路訂購配送平台(圖片來源 ╱ JustKithchen)
●圖18:衛生包裝(圖片來源 ╱ Hortidaily.com)
●圖19:POS及POP展示架(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0:預印標準郵件、信封和包裹袋(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1:車輛貼圖(圖片來源 ╱ Tint World)
●圖22:沃爾瑪賣場內的柯達相片快印(圖片來源 ╱ CNN)
●圖23:亞馬遜依需列印(圖片來源 ╱ OptiMonk)

印刷技術
2024-07-05
美國主要印刷需求市場分析(二)
十六、時尚產業
其總產值5,000億美元,成長約3%左右,其中印刷佔55億美元,成長4%。因在家工作、保持社交距離和非正式趨勢減少了對時尚的需求。對印刷的最大需求將是珠寶業,大約佔行業總量的三分之一,鞋類及襪子佔行業總量的近五分之一。
被壓抑的需求以及對短缺和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影響奢侈品和性能產品的發展,例如產品目錄、零售及活動印刷品。相反的,商品服裝(-20%)降到最低限度,但有一個亮點。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對進口受挫(尤其是女裝)的普遍不滿影響了選擇,因此在岸外包正在逐漸增加。
時裝秀與高端旅遊、娛樂和知名汽車品牌相關的跨界生活方式活動,將以開放日和籌款活動的形式重新出現在會議中心、經銷商、私立學校和目的地度假村。邀請函、節目單、寬幅風景背掛(見圖24)、打包講義、展示和其他數位印刷品等,大約佔了印刷活動的六分之一。
十七、娛樂產業
其總產值7,940億美元,成長9%左右,其中印刷佔了55億美元,衰退約8%。戲院電影或現場活動(+10%)和人滿為患的預訂,將競技場和體育場館的空座位逐漸填滿。近二分之一的行業印刷支援門票銷售、定向標牌、寬幅舞台背掛、海報、廣告牌和品牌商品及紀念品。(見圖25)
然而,整體的需求將會受到抑制,這是因為多頻道串流媒體(+12%),提供任何內容點播和基於使用偏好的客自訂數據包。從5G、4K,以及Facebook元宇宙(Metaverse)虛擬實境頭盔(Oculus VR)的採用,將把觀眾帶到任何地方去體驗。(見圖26)
今年遊戲及投注產業掉出了25名之外,總產值大約2,000億美元,衰退約3%左右,其中印刷佔15億美元,零成長。州或省彩票(-15%)的受歡迎程度下降,並且即將停止列印。
一些賭場、賽道上和賽道外的博彩(-9%)設施將因交通不暢而關閉,因此似乎每個高速公路出口處的地點數量和距離都已飽和。忠誠度俱樂部和激勵措施正在邊緣化底線,基於互聯網的替代遊戲是不可持續的,除非有人想用加密貨幣進行賭博。
十八、安全及保護產業
總產值3,78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佔54億美元,零成長。儘管犯罪活動幾乎翻了一倍,但監視、檢測和警報(+3%)的需求卻跟不上。相關安全印刷品如警告標誌;具有光輻射變色測量卡片用來警告對於機場(見圖27)、海港和其他高優先級地點的生物、化學和核威脅;智慧身份證;產品標籤;以及多光譜成像防偽、防篡改包裝。
印刷品中的個人和資產保護(+6%)範圍從個人真實身份證到致命槍支的註冊,包括品牌包裝彈藥、噴霧劑、保險箱、金庫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安全產品。隨著恐怖程度和個人對安全的關注,導致品牌零售安全商店和在線服務出現,這個整合將出現。
●圖24:寬幅風景背掛(圖片來源 ╱ Amazon)
●圖25:數位印刷支援門票銷售、定向標牌、寬幅舞台背掛、海報、廣告牌和品牌商品及紀念品(圖片來源 ╱ Refine Printing)
●圖26:FB Oculus VR提供虛擬真實體驗(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7:UV-C光輻射變色測量卡片(圖片來源 ╱ Intellego Technologies)
十九、休閒活動產業
總產值2,160億美元,零成長,其中印刷佔32億美元,零成長。參與性運動,尤其是戶外娛樂活動,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而觀賞性運動在很少或沒有球迷在場後恢復得更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消費者有更多休閒時間的時期,可以盡情享受的地方卻減少了五分之三。大多數私人擁有或志願者經營的路邊景點可能會被記住,但不會重新開放。
廿、政府、聯邦及州印刷品採購
總支出15兆2,310億美元,成長>39%,其中印刷僅佔26億美元,成長18%。聯邦預算,包括輔助性支出,將超過10.4兆美元,其中二分之一將是強制性應享權利付款和國債應計利息。更糟糕的是,還有將近三分之一是帳外交易。展期,而不是本金的償還,會導致揮霍無度的支出,並排除負責任的債務管理。對企業和“富人”增稅會給消費者帶來相應的通漲轉嫁成本。而債務將一路累積7.5兆美元(2022~2026年),一直到2027年,總值將超過28兆美元。
而中央政府健康相關計劃(+10%)及國防和國土安全(+5%)的共同印刷需求,除了使用政府自己的印刷設備,並委託給私人承包商、表格、文具、方向標牌、手冊、招聘材料、制服和其他的印刷金額為2億美元。
州政府(+5%)將從主要在銷售稅方面的兩年收入短缺中恢復過來,並透過聯邦撥款注入,恢復經濟發展(+2%)印刷投資,特別在旅遊和離岸業務收購方面。
廿一、小學及中學教育市場
其總產值1兆1,300億美元,成長5%,其中印刷佔約22億美元,衰退4%,因為返回學校且對遠程學習材料的需求減少。
在家上學(+12%)是個例外,過去兩年有機和印刷品增長加速,佔所有K-12學生的二十分之一,新課程材料和提供者正在激增。由於人口增長抵消了家庭教育學生的流離失所,學校服裝和制服(+43%)將在今年和明年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廿二、社會活動
其總產值約有4,750億美元,零成長,其中印刷約佔了22億美元,成長5%左右。而為期兩年的美國中期選舉週期“開始”,這會將政治問題宣傳(+23%)提高到2020年總統競選十億美元印刷支出的二分之一左右。
美國國會的所有435個席位、參議院的三分之一(34個種族)、39個州和領地的州長及數以千計的地方競選,將透過直郵、交通、戶外、保險槓貼紙、標語牌和郵寄來吸引選民投票。藝術、人文和文化方面是零成長。
廿三、電腦軟硬體產業
其總產值7,500億美元,衰退約8%,其中印刷僅佔約20億美元,衰退了37%。消費者將舊設備保留的時間更長,並試圖減少支出,而不是增加支出,在線參與時間。(見圖28)
由谷歌主導的社交媒體廣告收入將首次放緩,儘管已經到達,100億美元(+19%),但將會在本世紀中期超過印刷廣告。然而,最重要的發展將是來自5G的連續製造,使包裝、標籤和各種印刷方式的供應鏈自動化,到時將不再需要人力了。
●圖28:電腦軟硬體產業數位寬幅列印廣告(圖片來源 ╱ Mega Format)
廿四、能源產業
其總產值約有1兆8千億美元,成長了15%,其中印刷佔約20億美元,增長約17%。發電和配電(+9%)將為運輸促銷、直郵、公關活動、保護活動、方向標牌和車輛包裝中近二分之一的行業印刷提供電力。
預計平均零售價格將上漲三分之一至0.18美元/千瓦時,其中需要對使用天然氣進行詳細的解釋。直到2030年,生產全國40億千瓦發電量的二分之一的燃料必須增加一倍,以提供五分之二的電動汽車使用。
未來充電站(+44%)將為油電混合車添加表面貼花和貼膜的服務(見圖29),零售石油產品(+18%稅後淨額)將連同相關產品包裝和零售環境裝飾價格上漲。
廿五、投資及經紀產業
其總產值達1兆1,520億美元,衰退8%,印刷佔約小於20億美元,衰退62%。技術和較少的競爭將幾乎完全取代紙質文件,合併後的區域性銀行和互助保險公司之間的名稱變更和重新定位,是為數不多的剩餘機會。
代理人和經紀人更有可能在大型商店和醫療機構“辦公”,而不是在獨立地點。零售銀行(-4%)正在以網路銀行或和自動櫃員機的方式服務普羅大眾市民、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數位寬幅列印牆面和地板(見圖30)、方向標牌和便利設施印刷品需求是正向發展的,而以展示、交易和其他大多數形式的印刷品,包括紙幣,都將逐漸式微。
信用卡及現金卡(+3%)是最後一種印刷密集型金融產品(見圖31),具有直郵、零售廣告、標牌,還有卡片和載體。機構投資和發明,例如貨幣和信用衍生品(+23%),是唯一增長的部門。
小結
其餘的印刷需求來自企業對企業和其他消費者活動中的近200個未分類的殘差,總產值13兆1,220億美元,衰退11%,其中印刷佔50億美元,衰退15%。在25個熱門市場中,有九個(高於2021年的八個)印刷需求增加5%以上;13個(從2021年的10個)將接近-3%至+3%的水平,3個(從2022年的7個)下降-5%至-22%。所有這些都將佔總印刷量的近98%,比去年增加1%。
新的和不斷變化的需求類別,以及傳統支柱即將衰退,預示著下一個社會、政治和技術發展將領先或落後於經濟。在印刷品中,戰略決策是主動和可控的;在其他人決定結果的情況下,相反的情況是被動的。(見圖32)
●圖29:貼花和貼膜的服務(圖片來源 ╱ 12-Point SignWorks)
●圖30:數位寬幅列印牆面和地板(圖片來源 ╱ The Lavish Group)
●圖31:信用卡及現金卡是最後一種印刷密集型金融產品(圖片來源 ╱ VISA)
2023年全世界轉變的趨勢
2023年初始,人們既期待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狀態,又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生存到2023年初所需的變革有長尾效應。以下是2022年經歷過的三個變化,應該納入2023年計劃!
一、動態評估成為常態
當我們開始2022年時,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會不會有更多的封鎖,或者我們是否會恢復全速前進?根據地理位置及服務的行業領域,體驗會有所不同。許多印刷公司意識到的一件事是不了解當前的業務環境,業務已經發生變化,員工情況不同,客戶需求是一個移動的目標。
為了抓住可以做的業務、當前客戶的需求和員工面臨的挑戰,聽取了評估的要求,有些公司決定聘請顧問來幫助完成工作流程。一些依靠供應商合作夥伴來幫助審查當前的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自動化選項來減輕勞動力挑戰。但更多的人採取了自助服務的方式,安靜地閱讀博客和文章,與同行交談,並制訂計劃來回顧他們的工作流程。
使用簡單的清單,遍歷工作流程以找到摩擦點和失敗點,確定存在誤解的地方,並尋找不必要的循環和延遲。有了新的理解,開始簡化流程,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手動過程,但更強調優化接觸點。其他人發現這是添加自動化或透過加入自動化孤島,以創建盡可能高效的流程來完成自動化之旅的好時機。
2023年,聰明的公司將繼續使用評估來保持公司向前發展。每個新的評估活動都將發現新的精簡選項,從而產生更多優化成本和增加容量的選項。
二、重視能力分類
大多數印刷公司都考慮工作流程和設備,但業務的一個重要元素是能力集-公司可以做的事情。能力分類是努力以全新的眼光審視能做的一切。
例如,考慮特許經營列印機安裝在三台寬幅設備上,每台設備具有不同的功能,外加兩台單頁彩色碳粉設備和一台繡花機。定期印刷標誌並偶爾做T恤工作,但設備都沒有超過30%的產能。2022年底,看帳簿之後,發現能做的還有很多,就是賣不出去。網站上沒有詳細說明功能,而且銷售人員不知道可以銷售羽毛標牌和其他類型的標牌。
要求生產中的每個人都來開會,並列出了可以生產的所有東西。然後邀請銷售團隊討論清單,選擇了五種新產品來嘗試向現有客戶銷售,並從那裡開始發展。許多印刷公司都在進行相同類型的能力分類,即使他們不這麼稱呼。目標是找到全新的東西賣給現有客戶,並透過更廣泛的選擇來吸引新客戶。進入2023年,審查能力的做法,應該像每月核對帳本一樣定期進行!
三、過程自動化
多年來,工作流程專家一直在宣揚自動化的力量,但只要一切順利,它就很容易被忽視。一旦我們進入封鎖狀態,不得不讓員工回家,對於沒有投資自動化的公司來說,繼續營運就成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對於那些擁有強大的數位店面和網路印刷門戶的人來說,工作可以繼續進行。如果這些元素與包括自動印前檢查和色彩管理在內的印前自動化相關聯,工作可以進行到製版或將排程需求傳到數位前台(DFE)。自動化流程減少了工廠所需要的人數,通常減少到當地政府在封鎖期間要求的人數。
但對於沒有自動化的公司來說,讓可用的工作上船並投入生產需要更多的循環和輪流,可用工作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對自動化的推動越來越大,能夠這樣做的公司開始了這一個過程,進入2023年,更多公司將尋求自動化解決方案。基於訂閱的解決方案是開始旅程的好地方,可以用較低的啟動成本提供很好的選擇!今年將為公司的業務重新建立基準,儘量從優勢的角度開始,透過理解的衝突關鍵點,並儘可能推動自動化。
2023年美國印刷業的展望
2022年美國印刷商業調查初步結果已經公佈,商業狀況指數較2021年略有下降情形。去年標誌著從2020年的暴跌狀況中逐漸反彈,而2022年則代表著向穩定邁進。(見圖33)
2022年秋季印刷業務調查現已結束,正在深入研究這些數字。對業務狀況的初步觀察表明,與2021年相比,2022年的總收入有所下降,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與2021年相比,擁有10~19名員工的商店之表現高於平均水平,擁有20~40名員工的商店之收入也有所增長,而最大的印刷企業(100名以上員工)也有所增長。從2021年起收入下降的兩個規模類分別是最小的1~9名員工和50~99名員工。
將2015年印刷商業狀況編入索引,這是開始這些定期調查的第一年。在2020年之前,2015年是該行業相當糟糕一年的黃金標準,因此在隨後的幾年中很容易看到改善。大型和小型商店之間的“雙城故事”差距看起來非常明顯,儘管1~9名員工的公司本身似乎是一座城市,至少在收入方面遙遙領先,然後甚至直線下降,2020年更顯著,2021年同樣顯著反彈,2022年幾乎同樣顯著下降。2020年及其直接後果是異常年份(希望是最後一年),因此應該將2022年視為回歸常態的某種程度,並且不要將BCI的輕微下降視為過度恐慌的事情。
在正常年份,較小的印刷企業比大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或更靈活地過渡到新產品和技術。而且,鑑於在很大程度上是全數位化商店,這有助於適應不斷變化的產品組合,並保持較低的管理費用。儘管所有這些都幫助許多印刷企業在疫情期間過渡到新型產品和服務,但較小的商店並不總是有資源這樣做,即使其商店數量和現金流出現輕微中斷,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些企業的困難。儘管2023年將不會面對與疫情相關的影響(除了人們繼續生病之外),但企業必須應對疫情後挑戰的三位一體:原料供應問題(主要是紙張)及供應成本、與就業相關的挑戰和通貨膨脹。
●圖32:2007~2021年印刷需求對比收入在主要綜合領域比較分析(以2007年指數100為準)
●圖33:2022年美國印刷商業調查(WhatTheyThink雜誌發佈時間 ╱ 2022年11月11日)

數位應用
2024-07-04
印刷業面對數位轉型溝通策略(一)
21世紀的自適應業務通常是數位化業務,導致許多組織追求「數位轉型」。但為什麼如此多的轉型未能產生具體的影響?為什麼很難推動跨職能變革、一次超越一項技術進行規劃,或者制定能夠適應技術發展和組織核心假設轉變的策略?為數位轉型創建一種通用的、策略性聯繫的思維,是實現數位化優勢和適應性的答案。(見圖1)
構建技術及業務數位轉型對話
科技的飛速成長,使得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85%的CEO在疫情期間加快了數位轉型的計劃,但大多數人無法闡明總體策略和進行技術投資之外的進展。而變革的當務之急就是創建適應性強的企業,就是能夠在數位經濟中蓬勃發展的企業。如果CEO不能為數位轉型帶來了新的業務優勢或適應性,那麼真正轉型並沒有發生。
業務策略和技術策略之間廣泛的矛盾現象,就是「業務策略不應該由技術創新來推動」。其中更加複雜的挑戰是管理階層有著不同的關注領域和目標,而單一的技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相反地,可能需要極為複雜的解決方案之組合。
「數位轉型」是一項團隊運動,應該使用策略方案來協調領導職能部門的策略,並在面對變化時能夠保持一致。雖然許多組織都有著數位策略,但卻缺乏一種通用語言來制定跨職能策略,這使得數位轉型和應對相關機遇和風險具有極大挑戰性。事實上,數位轉型的通用語言可以讓最高管理層進行技術相關和技術不可知論的對話,這些對話超越任何單獨的技術,並深入到流程和文化的核心,以及員工的工作方式和互動。(見圖2)
平均而言,在致勝能力和變革能力之指標上,實質可衡量的回報均高於中間值公司。而根據2015年至2021年的數據資料顯示,推動數位轉型公司的市佔率高出53%,股價波動比在兩個維度上均低於中間值的行業競爭對手低21%。(見圖3)
數位轉型應兼顧技術和運營方面,避開技術術語,以確保各方都能理解並為對話做出貢獻。各行各業的領導者有必要以一種通用的方式將這兩個領域聯繫起來,每家公司都將更加注重技術和數位化。成功的公司已經彌合了這一個差距,並且已經在業務中使用與技術相同的語言。
數位轉型透過數位科技,解決了很多傳統問題,並創造了可被規模化全新機會的一個過程;而且在近年來,「數位轉型」不但是各個企業最旺盛攀升的關鍵作為,從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更強迫全球企業赤裸裸面對這個攸關存亡的重大課題。
●圖1:透過數位轉型,不論傳統產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都面臨全新的挑戰與思維(資料來源 ╱ 遠見雜誌)
●圖2:數位轉型已經成為各大組織單位不可避免的企業營運趨勢 (資料來源 ╱ AWS)
●圖3:2015~2021年台灣「數位轉型」熱度的搜尋趨勢(資料來源 ╱ Google Trend)
推動數位轉型五個必要條件
透過對這五個數位化需求(經驗、見解或洞察力、平台、連通性和完整性)進行主題思考,組織將策略置於技術之前的方式進行跨職能溝通,並可以導致提供更模組化、更靈活的技術核心的計劃,從而更好地交付轉型和策略價值(見表4)。從本質上來說,為業務和技術策略家及員工和運營領導者之間的協調討論搭建一座橋樑,制定與技術現實和勞動力影響相關的數位策略,深入了解以下更多細節:
(一)經驗╱專注於優化與用戶的交互關係,無論他們是客戶、員工還是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
(二)見解(洞察力)╱評估實現組織策略所需要的數據、分析、運營模式和勞動力。
(三)平台╱專注於跨組織或其網路的資訊定位和管理。
(四)連通性╱涉及平台、體驗和見解之間的資訊流,涵蓋互聯網的未來,以及與其他組織和生態系統的聯網。
(五)完整性╱專注於提高所有面向內部和外部的業務系統和流程的彈性、安全性、道德技術和信任,具有網路意識的文化,以應對不斷演變的威脅。
每個必要條件都會有不止一種技術需要考慮。將這些必要條件視為類別或「能力堆棧」可能很有用。主題允許更改類別隨著技術的變化而變得固定。領導者可以考慮當今的支持和顛覆性技術(即雲端、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網路安全、行動化、5G、數位真實、邊緣計算、量子及其他等),同時相同策略為未來保留顛覆性和多元性的下一代技術,以滿足相同策略目標。
將必要條件付諸實踐推動轉型
組織可以使用這些必要條件作為詞彙,來構建與組織策略對齊的數位策略(見圖5)。首先考慮這種總體雄心是如何在業務、技術和勞動力方面產生影響的,參見以下說明:
(一)數位轉型的企業目標是什麼?改變能力?有能力贏嗎?兩個都要?
(二)針對五項數位化要求中的每一項,提出以下之問題:(1)最能支持企業目標的策略業務目標是什麼?(2)如何需要技術在目的、功能、安全和風險要求方面支持此項業務目標?(3)營運和勞動力對這些業務和技術或安全決策有何影響?相反地,考慮到領導團隊、運營模式、生態系統和與策略保持一致的勞動力之間的深刻變化,勞動力策略和能力如何影響轉型策略?
(三)然後,可以制定一項技術策略,規劃技術投資,以實現總體組織目標,並與組織和勞動力轉型需求保持一致性。
用「創建智能工廠策略」的例子來解釋其中的意涵:(1)首先,評估智能工廠的企業目標,例如,與當前的大規模製造方法相比,以更低的成本製造小批量或個性化項目。(2)其次,透過考慮五個必要條件中的每一個在所需的洞察力、所需的平台和連接性方面,如何與這些製造目標保持一致來構建數位業務策略。(3)最後,如何完整地做到這一點。
然後,廣泛地考慮技術要求與數位業務策略一致的數位要求列表。不要假設從開始就投資雲端,而是討論一系列技術(是否包括雲端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對勞動力和運營的影響。其結果可能是在數位業務策略、技術投資策略以及組織或勞動力轉型議程之間,進而實現更好的策略一致性。(見圖6)
●圖5:最高管理層數位化轉型討論指南
●圖6:Netflix招募員工強調「獨立思考、結果導向、打破陳規」的特質(來源 ╱ Netflix)
透過五個必要條件實現價值
「改變、競爭、獲勝」實現價值,雖然我們提出的框架可能是新穎的,但採用整合的跨職能方法進行數位轉型的挑戰性實踐卻並非如此。但實現這種綜合方法至關重要。當分析來自2,860名全球企業和公共部門領導人對數位轉型調查的回應時,發現列出的符合這些要求的技術被評為對實現數位轉型最重要的前五項技術。調查發現這些組織採用的數位化要求越多,數位化成熟度和獲利能力就越高。數位化程度更高的組織在其策略目標、變革能力和致勝能力方面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組織。
為了有效衡量組織可以從更多地採用數位化命令中獲得的價值,特別將受訪者分為兩組:(1)「數位化全能者」,這些公司已經實施了三個或更多數位化命令(約13%的受訪者);(2)「數位化發展中」,實施的數位化措施少於三項(約87%的受訪者)。雖然約67%的人至少接受了一項數位化要求,但當組織將它們結合到一個整合的數位化策略中時,看到了更大的價值。
反觀亞洲企業強調人情與同儕情誼的組織管理,這種「對於對方權責從不過問」的尊重、「管好自己的事」的體貼,卻反而扼殺原本制度可能可優化的契機;因此,如何能夠建立正確的組織文化,協助各單位甚至單一員工打破框架,就成了數位轉型成功的第一課題。數位化全能者在以下方面領導數位化發展組織:
(一)變革能力╱數位化全能者能夠更好地擴展,更頻繁地實現全面實施(77%對64%),並表示他們的數位能力極大化地幫助他們應對了COVID-19的嚴峻挑戰(35%對24%)。
(二)致勝能力╱全能型企業還報告自稱成功實現了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長率(74%對65%),並將其數位化能力列為關鍵差異化因素(36%對25%)。
不管是否意識到,許多組織已經在採用這種整合方法。綜合四位負責其組織數位轉型的全球領導者的觀點,發現已經各自在不同的業務和技術職能、行業和地區以這種方式進行轉型,但沒有明確的語言和框架來提供指導。從這些對話中,了解到以上的數位轉型框架可以有效地指導組織實現三個數位轉型目標:「優化跨業務」、「技術」、「勞動力的數位化需求」;整合多個必要條件以構建更全面的單一策略;或採用綜合方法,整合這些策略中的多項要求。(見圖7)
數位轉型框架可以幫助組織考慮構建更加整合的業務策略,其中包括經驗、見解、平台、連通性和完整性。五個必要條件的數位轉型業務策略:(1)考慮數據完整性的方式提供客戶洞察和體驗。(2)為消費者、客戶和我們的原料供應商創造更好、更透明的體驗。(3)連接所有數據,從研發一開始,透過供應鏈,到零售客戶,再到消費者。(4)橫跨業務、技術和營運/勞動力策略數位化組合領導其組織在線零售平台策略,以在監管完整性要求的範圍內創造直接面向客戶的購買體驗,從而推動銷售收入增長,能夠在24小時內交付。(5)消費者體驗和限制,將消費者體驗放在公司議程的前面、中間和後面。查看策略要素、內部業務流程及其如何實現轉型、擁有和運營的技術及其平台、擁有的能力、人才、人員、資源和組織結構。特別強調在一個重視穩定而非變化的地區開展業務和尋找會多語言的數位人才的獨特挑戰。
此外,擴展組織最初創建的數位平台,以優化客戶之體驗,減少其客戶服務代表的摩擦,加強勞動力營運。制定全面的矩陣式策略可以實現這種靈活、協同的決策,同時牢記整體的組織目標。(見圖8)
數位化要求可以使組織能夠推動符合其總體目標的轉型,同時對未來的策略變化保持開放態度。當今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但也為向「下一個水平擴散」技術的發展留下了空間,避免跳入每一項閃亮新技術的陷阱。最終,數位平台幫助設計適應性業務流程和技術架構(模組化「功能堆棧」),這些架構在面對持續的中斷和風險時不斷變化和重新配置,目標是兼容多種可能的未來。
●圖7:數位轉型框架的三種方法(資料來源 ╱ Deloitte Analysis)
●圖8:數位轉型的五大層面

數位應用
2024-07-04
印刷業面對數位轉型溝通策略(二)
推動有效有用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其所指的是企業將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數位化(Digitalization),使團隊組織、跨部門流程和技術全面轉換為數位形式,尤其要搭配數位心態的養成,鼓勵員工靈活運用數據分析的結果釐清問題,即便被數位技術環繞,也能自在地學習、大膽試錯與成長。(見圖9)
藉由數位轉型的過程,企業能更有效地運用新興數位技術,提高日常作業的生產力、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合作商機。數位轉型的框架可以幫助組織採取以下的關鍵行動:
(一)制定適應性策略╱這個框架可以幫助組織更誠實地了解未來在哪裡,並提出推動變革所需的尖銳問題:是否進行正確的策略技術投資以增加可向董事會和股東解釋的明確價值?是否擁有合適的領導層、運營模式和員工隊伍來執行該策略?是否有能力並有能力共同努力改造和重塑組織?可以指導組織如何以跨領導層的綜合方式開展工作。
(二)跨團隊溝通╱領導團隊需要使用同一種語言,花時間進行教育以使用共同語言。這不會自然發生,必須進行干預以找到跨組織職能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共同點。
(三)打造彈性風險管理組織╱許多組織無法打破成本擔憂、風險規避和遺留技術的慣性。使用此框架來指導投資。將總體策略視為指標,指導什麼是真正的風險?什麼是計算出的風險?採取強硬措施關閉不必要的投資,取而代之的,根據數位化要求進行少量大賭注,領導者負責採用、變革管理和消除摩擦阻力。
(四)尋求動態平衡狀態╱評估哪些數位化要求對您的組織最重要,以實現流動的、可替代的、整合的技術策略,其中等式中的變項不隨時間變化,即使反應和轉變不斷發生,也保持穩定狀態。說出一個監督綜合業務和技術策略的整合方案領導,並考慮組建一個精通共享語言的數位轉型委員會,以推動變革和評估不斷變化的需求。
台灣的數位轉型包含有三個歷程,透過此過程藉此創造企業的全新價值。(見圖10)
(一)第一代數位轉型╱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子五哥及零組件廠,大概是台灣第一批做數位轉型,也開始導入ERP的企業,新系統提供客戶需要的資料,客戶放心ERP提供資料的準確性。
(二)第二代數位轉型╱隨著時間的變化,B2B、跨國企業開始思考,能不能用ERP來改善流程、提供資料準確性,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第三代數位轉型╱近年來比較經常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B2C、B2B2C企業,像零售業、銀行業、保險業,希望透過數位系統來了解客戶及市場,並提供正確的產品及服務,進而增加銷售,提升獲利。
隨著目標越遠大,數位轉型的複雜度就越高,對資源的需求也就愈多,所以在規劃階段的關鍵決策時,就更容易犯錯而導致失敗。(見圖11)
●圖9:數位轉型將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數位化,使得團隊組織、跨部門流程和技術全面轉換為數位形式,尤其要搭配數位心態的養成(資料來源 ╱ OSP)
●圖10:台灣數位轉型的三階段,創造企業全新價值(資料來源 ╱ 遠見雜誌)
●圖11:數位轉型的關鍵,需要訂定明確的轉型目標、足夠的資金以及人力資源(資料來源 ╱ 商業週刊)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服務
印刷技術的發展與數位科技的連結已經是密不可分,無論是在生產製程、業務開拓,或是內控管理都息息相關。透過雲端與行動科技的無遠弗屆,無論是遠距、依需、DIY的印刷服務需求都可以輕易完成。印刷數位轉型發展的趨勢對於印刷產業的重要性與影響如下:
(一)在智慧生產佈局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色╱在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朝向工業4.0趨勢邁進之際,數位印刷易於與生產管理、訂單系統、雲端資訊介接的優勢,將在未來智慧生產的佈局上扮演更為關鍵性的角色。
(二)隨著印刷數位化設備與材料的精進,生活應用廣泛╱透過數位噴頭技術與墨水開發技術的快速精進,數位印刷可以提供更多材質與立體物件印製的解決方案,預期數位印刷在生活應用上將會更加廣泛。
(三)整合傳統與數位印刷生產優勢與特色,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力╱未來整合傳統印刷機與數位印刷相關設備的情形將會更為普遍,透過兩種不同的設備優勢可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繼而創造印件的差異化競爭力,並發揮機器運轉的綜效。
數位印刷隨著設備不斷升級,可應用的被印媒材越來越多樣化,逐漸形成印刷的主流生產方式之一,對於印刷產業的影響愈形重要。但因為數位印刷在不同製程環節上的應用差異,衍生了許多不同的工作需求,先聚焦於數位印刷服務層面需求探討。
數位印刷服務在經營型態、製程與傳統印刷產業有相當的差異,過去的傳統印刷服務以大量印刷為主,客戶以企業為大宗。而數位印刷服務可依需客製,即使只有單一數量也可印製,除了可接受企業客戶下單,也接受一般的個人的少量訂單。此外,為便於客戶於網上下單,在價格上較傳統印刷公開透明。因數位印刷服務帶入B2C的銷售模式,與客戶的接觸更為密切,也更為倚重網路行銷。(見圖12)
以下就數位印刷服務所驅動的需求發展趨勢如下:
(一)印刷+設計+文創╱滿足客製化需求,擴展依需印刷的生產模式,融合文化創意產業擅長於「內容」與「文化價值」的發想與行銷策略,透過印刷技術將產品印製出來,兩者的結合創造了虛實整合最大的價值。
(二)印刷+資訊+供應鏈╱建立雲端平台,整合線上到線下的銷售模式,網路和APP等雲端平台結合物流系統帶動了物聯網的發展,進行線上編輯、下單再結合印製與物流配送,線上線下的整合是每個產業都需要了解的全新銷售模式。
主要方式如下:(1)整體企業網站的規劃成為了消費者對於企業的第一印象來源,符合企業形象的網站成為企業行銷的第一媒介。(2)線上編輯與下單系統的後端程式開發,隨著客製化市場與電子商務的普及,消費者可以透過網站或APP進行線上編輯或下單的需求提升。(3)統整線上線下銷售庫存資料的ERP管理企業,對於其供應鏈的資料盤點與資訊介接需求提升。
(三)印刷+品牌+行銷傳播╱透過資源與媒體的整合,一改印刷服務商的形象,讓企業品牌走到大眾面前,成為市場解決方案的提供者。(1)善用全通路發想行銷策略:印刷產業舊有接單模式不再是訂單的主要來源,網路社群時代需要有懂得這些多渠道與網路社群資源行銷的人才,以便將企業產品推廣至大眾。(2)建立全方位核心專業管理。
●圖12:數位印刷產業2019~2021年需求調查報告,經濟部工業局107年12月
利用下一代網路印刷解決挑戰
我們從以下四類印刷公司的轉型階段做分析(見表13),內容詳見以下說明:
(一)印刷廠商A╱美國排名前30的印刷公司系統太多、維護太多、支援太少。缺點:(1)軟體太多:多年來,公司積累一堆亂七八糟的工具和系統,導致嚴重低效。(2)太多的成本:由於以下之原因導致成本過高,包括許可證、培訓、開發人員和重複整合。(3)糟糕的用戶體驗:現有的系統桌面繁複、難以導航且不直觀。(4)太多維護:支持客戶需要繁瑣的管理工作,客戶幾乎沒有管理自己網站的工具。
主要解決方案:印刷廠商A簡化並精簡他們的技術堆棧,並為客戶提供一個非常直觀的平台,讓客戶可自己管理。(見圖14)
(二)印刷廠商B╱擁有40年曆史的品牌管理公司,有機會獲得大客戶訂單。缺點:(1)過時的系統桌面:公司現有的系統桌面,沒有給目標客戶留下深刻印象所需的現代外觀和感覺。(2)性能問題:客戶擔心其遺留平台的可擴展性、穩定性和靈活性。(3)所需的主要功能:除了性能之外,公司的系統還缺乏所需的功能,例如:行動站點、ERP連接、Ariba整合和可自定義的報告。
主要解決方案:印刷廠商B使用公司的新平台獲得了一個長期客戶,該客戶佔其年收入的20%。(見圖15)
(三)印刷廠商C╱家族式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希望擺脫緩慢有機增長並擴展其銷售策略。缺點:(1)過時的平台:舊平台門戶設計平淡無奇、功能停滯不前,而且幾乎沒有支援。(2)增長緩慢:從歷史上看,主要依靠內生增長,同時也是透過推薦。(3)尋找秘密武器:需要一個強大、靈活和現代化平台來爭取更大客戶。
主要的解決方案:印刷廠商C以完美匹配取代了兩個不滿意的平台,進而為新客戶開闢了嶄新道路。(見圖16)
(四)印刷廠商D╱處於十字路口的創新型、技術驅動型之圖像輸出公司,現在擁有兩個平台均無法滿足許多需求。缺點:(1)一個太大了:一個現有的平台很健壯,但充斥著未使用的功能和高昂的成本。(2)一個太小了:另一個則缺乏簡單訂單處理之外的功能和靈活性。(3)一個主要特點:也沒有贏得大量潛在客戶所需的關鍵能力,來自MLS號碼的直接資訊饋送。
主要的解決方案:印刷廠商D將他們的平台從過時升級為現代,並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全新時代。(見圖17)
數位轉型是企業團體文化運動
「數位轉型」是一個絕對需要全體企業一起動起來的團體文化運動,但其實優先受益的,往往是其中真正投入的員工,而非企業。在組織當中,單位與員工之間的數位落差問題,可以透過完整的短中長期轉型計畫與正確的指標做管理,但公司如果要留下這些轉型人才,就絕對需要成功推動轉型文化。
數位轉型的勝利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勝利,而是員工、企業,甚至是產業的三贏局面;而在這一個成功當中,能力發展與培養需靠員工,方針、資源與權責則需靠公司,文化建立則仰賴全企業全體的共同努力。
●圖14:印刷廠商A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5:印刷廠商B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6:印刷廠商C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7:印刷廠商D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包裝未來
2024-06-18
結合網路電商平台的機遇研討(一)
後疫情時代區域性經貿體系的重整,加速擴大供應鏈的重組。台灣的印刷業者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需要擴大「印刷+」的創新理念與行動,加速轉型持續茁壯發展,掌握印刷經營趨勢、創新服務價值、綠色印刷、智慧化生產、跨媒體加值應用、印刷包裝設計、跨領域人才培育等未來發展趨勢,並繼續結合政府政策制定符合需求的發展策略、企業營運模式、人才培育機制等,整合印刷上、中、下游產業,以及跨業結盟創新加值,放眼國際印刷供應鏈,創造台灣印刷產業新機遇與新發展。
2024最新印刷商業展望調查
What TheyThink最新的《印刷展望2024》報告詳細分析最新的印刷商業前景調查、最新的產業經濟數據和宏觀經濟趨勢,以及2024年值得關注的產業和文化技術趨勢。該執行報告回顧2023年,並展望2024年印刷產業在經濟和技術方面的預期。印刷產業商業前景調查的結果,包括當前的以及預期的業務狀況、主要業務挑戰、主要商機以及2024年計劃投資、印刷企業有興趣的新專業領域(例如寬幅或紡織品印刷)、未來12個月的招聘計劃、自動化的現狀,以及印刷企業實施人工智慧(AI)的程度及目的。
該報告還提供有關印刷產業出貨量、機構、利潤和就業及總體經濟的最新政府數據,包括對2033年的產業預測,以及2024年產業應做好準備的一些技術和文化趨勢,主要重點摘要如下:
(一)有26%的受訪印刷企業表示,2023年的收入較2022年增加了10%以上。
(二)就收入而言,小型企業比大型企業表現更好。
(三)獲利能力落後於收入和就業,訂單比平時更加嚴重。
(四)印刷企業主現在將「提高工廠生產力」視為首要挑戰,而「國民經濟狀況」緊隨其後。
(五)「經濟狀況改善」和「客戶將更多工作外包給我們」被認為是2024年的首要商機。
(六)很少有印刷企業在2024年有任何實質的投資計劃,但在那些有投資的企業中,裝訂和印後設備位居榜首。
(七)工業噴墨印刷和折疊紙盒印刷,這兩種似乎是印刷業者尋求擴展的領域。
(八)有近三分之二的印刷企業表示,計劃在2024年僱用員工,主要是生產人員。
(九)有近三分之二的印刷企業表示,已經實施了某種程度的工作流程自動化。
(十)所謂人工智慧(AI)的使用比預期的要高,許多印刷企業計劃在未來以某種形式導入。
隨著全球市場對ESG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部門制定綠色印刷ESG政策,台灣印刷企業須將ESG視為經營上的必要條件,從中找到新的商機,積極投入低碳轉型的綠色印刷,帶動企業、投資人和社會之間的正向循環。隨著國際包裝印刷市場的需求逐年成長,如果台灣印刷業者可以掌握全球化客戶對包裝的需求,包含管理體制、生產設備、生產能量、生產環境、新技術及新材料研發與應用、色彩管理與打樣速度等,甚至在產品包裝設計階段就參與設計,或是直接提供客戶新技術、新材料的包裝規格及研發,以及滿足國際供應鏈ESG要求等,對包裝印刷國際市場的開拓將會是前景可期。
協助印刷業與政府溝通角色
面對未來,不論是對ESG的要求,還是個性化、極少量多樣、可變印紋、需求及時化與及時促銷等都是數位印刷市場成長的方向與動力。印刷數位轉型的範圍不再局限在傳統印刷的領域,而是朝向商業及工業產品的方向創新及發展。如何運用數位印刷的特色,結合網路的連結,讓印刷業者與廣大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能夠被滿足,適量、適時、適地、適價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這是印刷數位轉型極重要的課題。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長期扮演著協助印刷業界與政府部門溝通橋樑的角色,將積極收集及瞭解業界的需求,整理出印刷業界希望政府輔導業界進行數位轉型及國際化發展的方案。讓政府機關在規劃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及獎勵時有所依據,也讓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市場在發展的初期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獎勵政策,奠定台灣印刷產業未來發展的基石。
本會於2022年舉辦「TIGAX 22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以ESG與企業永續經營為核心理念,探討ESG與綠色印刷、包裝印刷國際化、數位印刷與印刷業數位轉型等三大主題,介紹最新印刷材料及技術、印刷產業趨勢與印刷標準,為台灣印刷業界提供具國際競爭力專業交流平台。
2023年5月26日曾經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以包裝印刷國際供應鏈競爭力、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東亞包裝印刷成本分析、供應商品牌色彩管理等主題,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及包裝產業發展趨勢,邀請產學界專家及學者共襄盛舉,提供國際趨勢及專業經驗交流分享,並獲得廣泛的迴響。
此次2023年12月26日再次舉辦「印刷與包裝設計結合網路電商平台之機遇」產業研討會,持續深入以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潮流、數位印刷包裝設計案例分享、印刷設計面對網路電商服務交易之挑戰與機會、網路印刷服務平台案例分享、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之前景與挑戰等主題,探討印刷產業數位化發展與國際趨勢,邀請印刷產學界專家及學者提供專業經驗交流分享,提供同業最新的發展訊息。
八場專業演講暨兩場專家論壇
感謝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台中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台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中國印刷學會、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等單位應允協辦,以及印刷產學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共同探討印刷與包裝設計結合網路電商平台之機遇及專業經驗交流分享,以饗印刷及包裝業夥伴。
研討會由筆者致開幕詞揭開序幕,除了感謝各協辦單位惠允協辦外,也對所有講者、業者、專家及學者致謝,共襄盛舉,分享經驗。本會葉振璧名譽理事長也為研討會引言,並感謝與會者支持本學會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分享平台。以下就八場研討會主題暨兩場專家論壇簡要內容逐一分享,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設計、版型、防偽、互動、3D預覽、下單系統、客服
主講人╱葉振璧
首先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裕華彩印公司董事長主講,他指出新世紀印刷技術發展趨勢,印刷新技術、新設備進行研究,持續關注製程改善及新材料原料應用與評估。近幾年針對以下主題進行研發:穩定性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主要大趨勢是數位、自動化、智能化的到來。而包裝印刷生產的可持續性,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全球氣候變遷當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30年、2050年是大家的同一目標。印刷品質提升,個性化少量多樣化,數位化流程管理推廣與效率運用研究。
包裝設計上要能夠更靈活,更多選擇,包裝首要目的是保護商品,但其方式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全球在保護環境及碳排放問題下,為了使包裝更具可持續性,包裝設計上選擇更薄更環保的材料設計,例如輕量化、減廢等。包裝印刷設計及印刷越來越複雜,零售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包裝生產更靈活、更快速,生產設備效率更高,影響整體包裝生產成本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品質、生產效率和材料費用。在工作流程中,應一貫的從設計過程到印刷,再到轉換和包裝的整個供應鏈。電子商務,是包裝印刷增加成長機會,網路下單也是這方面的挑戰。包裝對商品的保護正在改變,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對產品展示也得到相當大的加強視覺之效果。
全新的數位及智能化解決方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使得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夠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情。數位印刷可能無法完全取代一些傳統印刷,但它仍然提供了所需要的靈活性,可以按照最近的趨勢進行短版少量的生產。包裝個性化訂製、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開始受歡迎、也容易實現。包裝印刷設備及製造流程,所有這些有新的選擇和更大的靈活性都要求改進管理系統。這個時代的科技技術進步,完成這項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且變得容易,還是需要努力和改善包裝印刷製程。自動化將說明包裝印刷廠優化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時間,實現客戶和生產工廠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更容易管理不同設備的各種介面。
裕華彩印公司也在這幾年針對少量多樣化及小眾包裝印刷市場規劃,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設計、版型、防偽、互動、3D預覽、下單系統、客服,所謂供應鏈整合的創新,平台上資訊整合型創新應用模式,過去印刷外銷供應鏈體系管理,多為整合各家印刷及加工製造商。而在供應鏈管理存在嚴重的即時與溝通問題:原因多自延續過去的人工資料傳遞與操作,因此在訂單處理、打樣校稿、生產機台分配管理、原物料庫存管理等諸多供應鏈管理模組上,呈現資訊遲緩、效率低下的狀態。藉由開發的應用服務,提供的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將供應鏈管理從人工模式,轉變為資訊化模式。該公司將整合各供應鏈管理模組,在降低人力資源消耗、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上事半功倍。本計畫主要為提升印刷產業數位化之外,更透過資訊流,從台灣印刷產業體系出發,創造出印刷群聚體系,透過印刷群聚體系,共同協助發展國內外產業訂單。(見圖1、2)
平台建置完整的印刷外銷生產的供應鏈協同流程管理平台,將有助於國際印刷訂單納入數位化流程管理之中,進而加強對客戶端的服務,以及生產端效率與資源的控管。同時發展之私有雲端的軟+硬整合服務產品,對公司來說同樣是整合印刷流程與專業Know-how的管理系統,同時未來可以此為基礎發展印刷產業之ERP系統及整合CIP4概念的生產自動化管理系統。(見圖3)
對國內產業發展之影響及關連性,例如替代進口值、提升上下游產業品質及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公安衛生防護等,將可透過該計畫之私有雲端及群聚平台的整合概念,解決面對國際訂單時,國內印刷產業鏈分工過細,無法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缺憾。以群聚所創造出來的產能及規模,再加上台灣印刷業者本身所具備的優質平價的優勢,將可帶動整體印刷產業,以及少量多樣化的包裝提供服務,並發展外銷訂單之商機。
●圖1: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開發,可按照客製化需求,達到價值創造
●圖2: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的商業模式
●圖3:裕華彩印雲端行銷平台B2B2C的雲端運營架構
貳、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潮流
主講人╱李銘鈺
該內容主題由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主講,她指出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品牌策略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保材料選擇╱選擇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印刷材料和包裝材料,例如可降解的紙張、再生材料或可回收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二)減少印刷廢棄物╱優化印刷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印刷廢棄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三)節能減排╱採用能源效率高的印刷設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優化運輸和包裝方式,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四)綠色包裝設計╱設計綠色印刷包裝,注重可持續性和環保特性,例如簡化包裝結構、使用可回收的材料、提高包裝設計的再利用性等。
(五)宣傳推廣╱將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作為品牌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透過宣傳推廣,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和信任度。
透過以上策略的實施,品牌可以建立起符合綠色環保理念的形象,提高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同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定位的重要性
在於能夠找到具有市場差異的概念,並透過推廣和定位來佔據消費者的心智,從而建立品牌的競爭優勢和忠誠度:
(一)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透過找到市場上尚未被佔領的空白位置,企業可以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二)建立獨特形象╱定位使得企業能夠確定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獨特形象,進而塑造品牌的個性和風格。
(三)提高品牌忠誠度╱當企業成功地佔據消費者的心智,他們更有可能成為忠實的顧客,持續購買該品牌的產品或服務。
二、產品功能定位-心理層面
根據產品功能的性質進行定位(見圖4),可分為心理層面和物理層面,例如以下兩個案例:
(一)CITY CAFE╱專注於咖啡市場,定位在滿足上班族群體、對咖啡因需求大的心理層面。該品牌主要強調咖啡的提神作用和工作效率提升。
(二)Starbucks╱同樣是咖啡品牌,但該品牌強調店內的輕鬆氛圍、社交場所的特性,讓消費者享受放鬆和社交的時刻,而非僅僅是咖啡的味道,主打質感和環境的心理層面。
三、消費族群定位
根據產品特性和定位,尋找最有可能購買該產品的目標消費者群體。具體來說,消費族群可能涵蓋廣泛的人群,無論男女、老少、美醜、胖瘦,都有可能成為潛在消費者,並不受限於特定的性別、年齡、外貌或體型。
然而,要更精準地定位消費族群,需進一步分析產品的特點、目標市場的需求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以確定最適合的目標消費者群體,並制定相應行銷策略。
四、產品賣點定位
放大自己的特色,創造與眾不同的差異,從而吸引目標消費者(見圖5)。舉例來說:
(一)可不可熟成紅茶╱這個品牌特色是以紅茶為主打,並將品牌名稱直接設定為「可不可熟成紅茶」,強調紅茶的獨特性和特色,直接將產品特色和品牌名稱結合起來的定位方式,可讓消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品牌,從而提高品牌識別度和吸引力。
(二)大苑子╱這個品牌以台灣水果為特色,直接定位為「台灣鮮果第一品牌」,大大突顯了產品的原產地和鮮度保證。這樣的定位方式強調了品牌對品質和原材料的監控,讓消費者能夠更加信任和認同品牌。
五、市場行銷策略定位
主要關鍵是運用設計規劃,刻意營造品牌風格和個性(見圖6),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牌風格設計╱透過品牌的視覺形象、標誌和色彩等設計元素,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品牌風格,使得消費者能夠立即識別和記住該品牌。
(二)品牌個性打造╱包括品牌語言風格、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透過品牌宣傳、廣告和產品包裝等方式,使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品牌的獨特性和個性魅力。
(三)營造品牌形象╱透過持續的市場推廣和宣傳活動,使消費者無法忽視品牌的存在,並建立起與品牌的情感聯繫。
品牌IP符號體系是指品牌所使用的各種符號和標誌,運用於識別和代表品牌的形象、價值和特色。這些符號體系包括品牌標誌、商標、色彩、字體、圖像和其他視覺元素等,通常被統一設計和管理,以確保品牌在市場上的一致性和可識別性。
六、建立產品視覺記憶點
透過視覺元素來創造出容易被消費者記憶和識別的特點,進而加強產品在市場上的印象和競爭優勢,其方法包括獨特的品牌標誌、鮮明的色彩搭配、簡潔的包裝設計、一致的視覺風格、創意的宣傳活動等。建立視覺記憶點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產品╱首先要確定產品的特色和核心價值,並確定產品的主要特徵和區別點。
(二)文字描述定位╱透過文字描述來確定產品的定位和核心訴求,將產品的特色以生動、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視覺優化及強化╱根據產品的特色和定位,設計出視覺形象和圖像,以吸引人、易於記憶的方式展現產品特點和優勢。
(四)產品獨特圖像╱設計出與產品特色互相符合的獨特圖像和視覺元素,以加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記憶和印象。
(五)深植人心╱透過持續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活動,將產品的視覺記憶點深植在消費者的心中,使其成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的首選和信任選擇。
七、新設計的節能減碳理念
新設計在節能減碳的理念方面,具體方式如下幾點:
(一)重複使用(Reuse)╱透過重複使用產品或資源,減少對新資源的需求,從而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情形。
(二)減量(Reduce)╱透過減少能源和資源的使用量,設計更加節能的產品和系統,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再生(Regeneration)╱透過再生利用廢棄物和資源,進行能源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轉化為能源或新的有價值產品,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從而減少碳排放情形產生。
(四)回收(Recycle)╱透過回收利用廢棄物和資源,例如,將金屬、玻璃、塑料、紙張等資源回收再利用,將其重新加工為原材料或新產品,減少對原料和能源的需求,從而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情形產生。
●圖4:根據產品功能的性質來進行定位
●圖5:創造與眾不同的差異,從而吸引目標消費者
●圖6:運用設計規劃,刻意營造品牌風格、個性的市場行銷策略定位
參、印刷與設計共舞:用創新邁向永續之路
主講人╱簡大為
該場演講由正美集團信美創研(Cymdesign Creative)總經理簡大為主講,他表示傳統印刷是文化傳承的利器,對文明發展而言一直以來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印刷的基本功能包括資訊傳遞、文化保存及傳播思想與知識。透過印刷,人們得以將思想文字化,永久保存與傳承,成為知識的載體,推動了社會變遷,創造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力。
而印刷技術的演進,每一次更新都帶動著印刷的效率與品質提升,創造更高價值與成本效益。在不同時代背景中,印刷角色亦不斷地因應時代的需求而進化,例如當社會注意力關注印刷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進而推動印刷產業發展出對環保友善的油墨、紙張與工法。當前全球聚焦永續發展之際,除了關注印刷原物料與製程外,應該更積極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透過印刷應用,創造更有創意、更多元及更高價值的印刷應用產品,這是正美集團近年投入印刷技術研發的重點之一,以下介紹正美集團將印刷應用於永續產品設計的兩項成果。
一、小標籤立大功減少食物浪費Cymdicator可視智慧溫控標籤
全球糧食議題在永續發展中也是重點項目之一,根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糧食生產過程中需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但全球1/3的食物卻在生產、運輸和消費過程中被丟棄,每年約高達13億噸,在環境、社會、經濟等面向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更約有8~10%與糧食浪費有關,當食物浪費成為地球暖化的元兇之一,減少與解決糧食浪費已刻不容緩。
有鑑於此,正美集團投入研發智慧標籤解決方案,協助食品製造業供應鏈有效監控冷鏈運輸流程,在生產、處理、儲存、加工與包裝,乃至產品批發與零售、消費等各階段,扮演維護食品安全必要工具,減少食物浪費。
在食品冷鏈運輸系統中,時間與溫度控制是最為重要的二大關鍵,正美所開發智慧溫控標籤Cymdicator,可記錄超過指定溫度數值的不可逆暴露情形,記錄精確且易於目視化判讀,透過即時的記錄暴露時間,中繼轉倉時也能進行監視管理,易於追蹤整體運送流程,完善整體冷鏈運輸體系。經過不斷的測試與推動製程的優化,Cymdicator已經能夠採用卷式自動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讓智慧溫控標籤能更快進入商業化,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Cymdicator並榮獲2023年德國iF設計獎。(見圖7、8)
二、循環經濟:正美Deinklabel 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
由於印刷油墨的存在,塑膠標籤需先將印刷油膜脫除才能回收再利用,但傳統脫墨方式是利用有機溶劑將標籤表面的油墨洗掉,脫下來油墨會溶於溶劑及水中,反而造成水汙染問題。而且用有機溶劑脫墨成本高於標籤回收再生的利益,這使得目前塑膠再生工廠通常不會回收標籤,只能選擇將標籤脫除後,送到焚化爐焚燒或掩埋,產生大量塑膠標籤垃圾,全球每年約產生5,000億個PET瓶標籤廢棄物。
「Deinklabel」係採用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技術,其可以與塑膠瓶一起進入回收流程,而且不用改變回收的程序。標籤表面的油墨可以用熱水除去,使得塑膠標籤與塑膠瓶一起變成塑膠顆粒,這些塑膠粒可以再次製成產品。而且Deinklabel標籤再生過程不會造成水汙染,不須使用溶劑,而且不含任何有毒物質,讓塑膠標籤回收變得簡單且具備經濟效益。(見圖9)
三、結語
印刷已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這些印刷應用創新印刷產品更融合了藝術、科技和環保理念,提供豐富的視覺並創造新的使用體驗,同時激勵著對可持續性的關注,彰顯了對環境友好的承諾。透過新材料、新設計及綠色印刷技術的應用,我們為產業及消費者提供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朝向塑造一個更創意、更多元且更具價值觀的未來,為永續發展目標努力,實踐美化商品、美化生活的使命。
●圖7:採用卷式自動化生產的正美Cymdicator智慧溫控標籤及應用示範
●圖9:正美Deinklabel 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技術,油墨可與塑膠標籤完全剝離
●圖8:正美Cymdicator智慧溫控標籤榮獲2023德國iF設計獎
肆、從傳統到趨勢:數位印刷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角色與影響
主講人╱黃逸民
由三力印刷總經理黃逸民主講,他提到以下幾個重點:
一、數位印刷的優勢與挑戰
隨著技術進步,數位印刷已成為現代包裝設計的重要工具。與傳統印刷相比,數位印刷具有諸多優勢:它允許更高的彈性和個性化選擇,能迅速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此外數位印刷在環保和成本效益方面也表現出色,這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二、數位印刷在包裝設計的應用
在包裝設計領域,數位印刷技術的運用推動創意和創新。它不僅支持個性化和少量多樣的訂單,還使得設計師能夠實驗新穎和獨特的設計。這一個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VDP(可變數據印刷)和防偽方面,為包裝設計開啟新的可能性。(見圖10、11)
三、未來展望與ERP系統角色
展望未來,數位印刷技術在包裝設計領域的角色預計將進一步擴大。隨著市場對環保和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長,數位印刷將繼續創新和進化。在這一過程中,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應用將顯得尤為重要。透過將ERP系統整合到印刷製程中,企業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同時確保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見圖12)
總而言之,數位印刷技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從靈活的生產過程到創新的設計可能性,再到環保和成本效益的優勢,數位印刷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是對市場需求變化的積極回應。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期待看到更多創新和突破在包裝設計領域實現。
●圖10:三力印刷的可變印紋(VDP)及防偽的應用,創造產品的獨特性
●圖11:透過數位印刷,可變化出無限色彩組合,也創造產品的價值
●圖12:三力印刷為業界首家將設計導入ERP系統,而且進化成自動派單、自動指派人員

包裝未來
2024-06-18
結合網路電商平台的機遇研討(二)
伍、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
主講人╱劉康宇
由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印研中心)專案經理劉康宇主講,他表示觀察消費市場中客製化商品的發展,對於圖紋設計和印刷應用技術的需求明確,印研中心在經濟部技術司的支持下,以協助印刷及相關圖紋應用產業技術發展及深耕印研中心高階圖紋設計應用技術為目標。近年結合AI演算方法,開發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提供印前暨印刷人員高效率的圖紋影像處理技術,以達到拓展圖像設計和印刷應用的目的。
一般常見的石紋、木紋、皮革紋等自然圖紋影像經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磁磚、布料、服飾、壁面等,故數位印花、建材磁磚等產業對於高品質大幅面圖紋的需求強烈。紋理的種類繁多,可涵蓋從平滑到粗糙、從稀疏到複雜,或是從規則到隨機等多種可能性。描述紋理特徵常見的視覺屬性有規則度(Regularity)、顆粒大小(Coarseness)、粗糙程度(Roughness)、線狀程度(Line-likeness)、方向性(Directionality)、明暗對比(Contrast)、色彩(Color)、群組重覆性、是否可分割等。
一、紋理AI變圖技術
「紋理AI變圖技術」是基於紋理元素的分割與重組,獲得變圖影像,適用於隨機形態的紋理(例如自然石紋、木紋)。以石紋為例,紋理變圖須要滿足三個主要的條件,分別是「同質性」、「隨機性」、「連貫性」。(見13)
(一)同質性╱指的新的圖紋必須與樣本區域擁有相似的影像特徵(包括顏色、形狀、方向性等)。為了使影像特徵一致,需要有能夠調整影像特徵的機制,並透過紋理差異的評估,達到圖紋分布均勻的目標。
(二)隨機性╱指的是新增的圖紋不能跟樣本區域完全一樣,否則看起來會像是重覆影像的拼貼。為了使紋理的分佈與走向有某種程度的自由,需要對不同的影像紋理層做空間變形。變形的程度是可調的參數,需要使用影像變形技術。
(三)連貫性╱樣圖的邊緣與延伸區域必須在圖案上連貫。
紋理的變化首先需要解析原始的圖紋,基本上可以分成底圖、裂紋、紋理三個圖層來看。紋理AI變圖演算法架構主要分為底圖處理、裂紋處理、細紋處理、影像融合等四個部分。
二、AI以文生圖技術
未來2~5年將是AI生成時代,潛在可應用跟圖紋相關的產業,就有陶瓷、印刷、藝術等相關產業。人工智慧繪畫系統目前於兩種獨立技術結合雲端平台提供創作者使用,主要是「以文生圖」的服務,使用者只要輸入提示詞(Prompt,或稱為詠唱、咒語),AI引擎便會依照提示詞產出對應的圖像。另外,可以透過文本描述中生成圖像的人工智慧程序,每次會產生4張圖,可依照圖像的原本風格,將原圖延伸繪製出新的內容。(見圖14)
三、圖像風格轉換技術
原始的風格轉換演算法,不容易掌握生成圖像中,內容圖像與風格圖像的比重,通常是要透過錯誤嘗試法(Trial and Error)的方式,來回調校出適合特定風格與內容圖像的參數。運用2016年英國牛津大學透過100萬張圖庫所建立的VGG19預訓練之深度學習模型,使用時輸入一張原圖與一張風格圖至深度學習模型,經過運算後,即可輸出一張原圖融合風格圖顏色與筆觸的風格轉換圖。(見圖15)
目前即時超解析風格轉換,有別於一般的風格轉換,不會產生解析度低的問題,但風格轉換出的風格紋路效果有待進一步精進,未來會朝向高解析原圖,經過風格轉換後也能保持明顯的風格紋路為目標。
四、AI圖像印刷應用
隨著噴印技術成熟及生產速度的提升,數位噴印也逐步從平面朝向非平整面成品或半成品噴印應用發展,結合高解析圖紋掃描獲得原始圖紋,透過數位直噴設備,直接將圖紋噴印在不同被印材料上。以金屬建材為例子,大幅面仿真圖紋飾板,圖紋色彩外貌與天然石材自然連紋,而且符合建材抗刮、耐燃且無毒的規範,現在可以運用於電梯門板、戶外裝飾板。
在噴印過程輔助實際影像對位,達到精準對位和圖像形變結構相似度高的目標,即可進行成品再加工客製服務之模式。我們以客製鞋為例,能夠以成鞋的不同表面直接噴印水性紡織墨水,且符合紡織品耐水洗牢度4級以上規範。(見圖16)
總而論之,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的搭配,可以提升產業對圖像品質和解除噴印輸出的限制,拓展印刷應用範疇,豐富印刷應用商品市場。本案主要研發團隊:印研中心闕家彬、黃明俥、劉康宇、陳昭佑。
●圖13:石材圖紋變圖技術架構圖
●圖14:不同AI生圖引擎所生成圖紋範例
●圖15:利用原圖+風格圖→風格轉換圖
●圖16:印研中心採用水性墨水完成的客製鞋
陸、專家論壇一:印刷設計面對網路電商服務交易之挑戰與機會
與談人╱涂坤玄(Hypo印刷網董事長)、陳虹年(62icon董事長)
新型態網路印刷已經改變了印刷接單商業模式,同時結合網路帶來更多的優勢:
一、網路會員預收制
透過網路會員預收制,印刷公司可以吸引客戶成為會員,並提供優惠價格或者其他福利作為回饋。這樣的制度可促進客戶長期與印刷公司合作,提高客戶忠誠度。同時,預收制也有助於印刷公司的現金流管理,因為預收款項可提前收到,降低營運風險。透過網路平台,這一制度可以更加方便地實施和管理,使得印刷公司能夠更好地與客戶互動和溝通,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總的來說,網路會員預收制結合合版印刷和網路的優勢,為印刷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和發展機遇。
二、產品規格化和價格透明化
(一)產品規格化╱合版印刷通常會提供一系列標準化的產品規格,例如不同尺寸、材質、印刷方式等。這種規格化的建立,使得客戶可以更容易地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同時也簡化訂單流程,提高了效率。
(二)價格透明化╱透過網路平台,印刷公司可以將不同產品的價格公開透明地展示給客戶,讓客戶清楚了解到不同選擇對應的價格。這樣的價格透明化使得客戶可以更加客觀地比較不同選項之間的價格與性能,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三、網路環境更趨成熟
(一)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網路環境變得更加成熟,提供了更多機會和便利性。印刷公司可以利用這一個成熟的網路環境,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路銷售和接單業務。
(二)在成熟的網路環境下,印刷公司可以更加方便地與客戶進行溝通和交流,接收訂單、提供報價、處理售後服務等。同時,網路環境也提供了更多的行銷和宣傳管道,印刷公司可以透過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四、生產流程化和標準化
(一)生產流程化╱透過網路平台,印刷公司可將訂單流程化,從接單、設計、印刷到交付都能夠更加流暢地進行。客戶可以透過線上平台提交訂單和設計文件,使得整個生產過程更加高效、快捷,同時也降低出錯機會。
(二)標準化╱合版印刷通常提供一系列標準化的產品規格和印刷工藝,這使得印刷品質更穩定,訂單處理更加標準化。透過網路平台,客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產品的規格和特性,從而更容易地做出選擇,同時也使得生產過程更加受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品質。
集結印刷生產、線上商務和設計師服務的整合平台。這種平台主要目的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印刷解決方案,優化印刷公司、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見圖17、18),通常包含以下幾項功能和特點:
(一)印刷生產╱提供各種類型的印刷產品生產服務,如宣傳品、名片、包裝等,並保證高品質的印刷成品和及時的交貨。
(二)雲端電子商務網站╱透過線上平台,客戶可輕鬆地瀏覽和選購各種印刷產品,並可透過網路支付等方式完成訂單,使整個訂購過程更加方便和透明。
(三)設計師媒合平台╱提供設計師服務的媒合平台,客戶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合適的設計師,並與之合作完成設計工作,為印刷產品提供專業的設計方案。
印刷生產、雲端電子商務網站及設計師媒合平台之整合為印刷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印刷解決方案。
●圖17:新型態網路印刷已經改變印刷接單商業模式,同時結合網路帶來更多優勢
●圖18:結合印刷生產、線上商務和設計師服務媒合的整合平台
柒、傳統印刷與電商的結合:沈氏藝術印刷、捷可印JCOLOR
主講人╱方世調
由沈氏藝術印刷暨華德包裝公司副總經理、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常務理事方世調主講,他表示電商早已不是新的東西,網路活動儘管在2000年時曾遭遇泡沫等多重衝擊,但是在全球各地依然崢嶸式的到處蔓延。只是回頭看看台灣的傳統產業,包括傳統印刷業,網路行為多半只是拿來當做產銷作業上的輔助工具之一,真正走入純電商(無實體通路)的更是少數。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沈氏藝術印刷這七年多來踏進純電商的心得感想。
沈氏藝術印刷在電商這條路上的摸索初期嘗錯(Try&Error)的學費也不可免,先是花費數十萬元購進套裝軟體,沒多久後就發現該軟體所能提供的遠遠無法達到我們設定的要求,不過也因為有這個練兵階段,加上自己資訊團隊的建立,捷可印(JCOLOR)才得以順利成立。(見圖19)
捷可印一路走來,我們相當自詡領先業界邁出了後發先至的幾步路,包括:提供了操作介面最友善的印刷類電商平台之一;市場普遍仍在桌機或筆電下單的時候,捷可印即毅然決然投入建構完整的手機操作環境。諸多努力讓捷可印早已成為台灣知名優質的純電商印刷平台。
傳統印件量漸少、樣變多的浪潮早已是這一、二十年以來不變的趨勢,印刷產業的我們都躲不掉,大家都想跳脫既存的紅海市場,但是真正把想法化為行動,而且能夠執行到最後是很不容易的少數。以沈氏藝術印刷為例,十年前的均單價(訂單的平均金額)有六位數,五年前已萎縮到五位數,但是今天的印刷電商卻只有其十分之一不到的金額,所以想要服務這塊客戶就必須把管銷成本減到最低,方法之一就是從產品上架、行銷、接單、客服、金流、物流……等,全部都能在不經過人力處理下,完全讓它在線上完成。可見資訊系統建構能力必須足夠;內部(微)創業的時候老闆或主管必須親上第一線不能只出張嘴;選擇想要投入的電商領域最好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當可縮短一些嘗錯摸索期。
一般中小企業內部新事業草創初期所需人力,也許無法完全預先招聘到位,包括客服人員,此時既有內部人力的機動調度支援成為必要。但是傳統印刷公司直接面對末端消費者的機會不多,電商客服卻完全不一樣,所以人員對應的專業訓練、心態上的再建設、適合人格特質的挑選,以及透過案例分享等的教育訓練等就變得極為關鍵。
維持每週數款新品上架,已成為捷可印團隊的必要工作之一,持續優化界面同時加進多樣化的線上行銷活動來豐富捷可印平台。另外我們也已開始利用數十萬筆資料庫中的交易與答詢資料,透過GPT來建構AI客服的機能,讓捷可印帶給逛店客戶更優質的體驗,同時也讓捷可印更加成長茁壯,畢竟營造豐富、多元、安心、有趣的逛店體驗,是我們一直視為核心價值的本分。
捷可印如今每月吸引四位數的新會員加入,連年維持兩位數以上的營收成長同時,身為傳統產業一份子的沈氏藝術印刷,轉型的腳步依然一刻都未停歇。除了電商,往文化商業印刷上游結合的創意設計部門成立,包含平面採編設計、活動、策展、企劃、執行、微電影、Podcast、空拍等樣樣來,優質口碑已深烙在眾多公私部門首選的名單中。
2022年結合華德包裝公司投入到包裝彩盒領域,快速建立起完整包材的產銷供應鏈,華德獨特的輪轉式柔版UV印刷、加工、軋型一條龍單機生產,在ESG熱潮下我們自盤其碳排量僅為一般張頁式的三至四成,大大符合諸多客戶要求。柔版網紋輥式的印刷特性,更能大幅減除彩盒印刷上不同批次顏色差異問題。華德專屬空氣浴塵室內潔淨廠房,抗凍塗層專利的應用得以替代淋膜、2023年11月取得ISO 22000食安認證…等,在種種優勢的充分發揮下,這兩年來華德的營收已翻了接近兩翻。(見圖20)
身為傳產一員的沈氏藝術印刷,團隊持續積極尋找盡早跳脫傳統印刷的紅海市場,期許在諸多新領域的投入下,能在兩、三年內讓這些孵化中或已茁壯的新事業,從目前佔比三成多提升到過半,達到轉型的初步階段。
●圖19:捷可印網站平台頁面
●圖20:華德獨特的輪轉式柔版UV印刷、加工、軋型一條龍單機生產
捌、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分享:領航印刷業數位轉型
主講人╱林青森
由健豪印刷公司總監林青森主講,主要分享內容如下:
一、雲端印刷概況
雲端印刷是指透過互聯網平台提供的線上印刷服務,客戶可以在平台上進行線上設計、選擇材質、提交印刷文件,平台後端則負責將文件傳送給工廠進行印刷,最終完成整個印刷流程。
雲端印刷的最大特色是打破傳統印刷的限制,實現24小時線上下單,客戶完全無需透過實體店面即可完成印刷。平台還提供自助設計、編輯的功能,客戶亦可以DIY印刷效果。客戶可選擇多種材質和版本,並立即獲得線上報價,具有價格優勢。同時,雲端印刷可以實現小量印刷和零距離交付,更適合個性化和要求快速的印刷訂單。
二、健豪雲端印刷平台介紹
台灣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印刷業者,在張訓嘉總經理的領導下,積極拓展雲端印刷業務。其自主研發的「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是印刷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典範。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首先建立了媒合展示系統,客戶可以在線上編輯設計、預覽成品,平台提供線上報價和下單功能。而且平台同時建立供應商後台管理系統,負責訂單管理、生產狀態彙整等工作,實現平台和供應鏈的數位化銜接。(見圖21)
平台具備多個子品牌網站,提供不同領域的印刷服務,例如傳統商業印刷、書籍印刷、包裝印刷、個性化印刷等,全方位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三、平台系統與技術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核心是自主研發的「UltraAIPS印刷生產核心系統」,涵蓋了生產管理、材料管理、訂單管理、品質監控等多個模組。實現全流程數位化、資訊化、自動化。(見圖22)
以平台接收訂單的流程為例,系統會自動檢查客戶信用,完成資料檢核後自動轉入訂單,並進行後續的作業調度,例如組版、印刷、後加工等。客戶在線上完成設計、下單後,可以線上跟蹤整個訂單生產的狀態。平台還開發了多種數位組版工具,其編輯功能相當強大。
在硬體設備上,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擁有自動化的數位印刷機和後加工設備,並建立工業物聯網,實現設備與系統的數位化連接,以及生產全過程的精準監控。該平台同時建立大規模的ERP系統,實現購物車集貨、自動命名、狀態回報等功能,使得業務流程數位化。ERP系統也完善管理產品價格、庫存等資料,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平台優勢與特色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充分利用數位化的力量,實現傳統印刷業的轉型升級,展現多方面的優勢:(1)24小時全天候運作,打破時間限制。(2)DIY線上設計,提升客戶體驗。(3)自動化流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4)工業IoT監控,實現精準控制。(5)ERP系統支援,達到資源優化。(6)小批量印刷,完善客製化。(7)零距離交付,增強服務響應度。(見圖23)
這些優勢讓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在客戶體驗、生產效率、服務響應度等方面,都遠超傳統印刷模式,顯示雲端印刷是傳統印刷企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五、平台價值與影響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轉變了印刷業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它打開了傳統印刷企業的思維,並樹立起台灣印刷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典範,展現巨大的領先價值。
隨著平台的拓展影響力,它不斷改善台灣印刷業的服務水平,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它也拉動了上下游企業、客戶的數位化進程,產生全面促進效應。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充分代表台灣製造業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在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它為台灣在印刷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樹立典範,值得業界深入學習和廣泛推廣。
六、結語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運用雲端技術、自動化系統、數位化管理等方式,成功實現印刷業的數位化轉型,開創一條具前瞻性的新路徑。它為印刷業智慧升級提供可資借鑑的模式,也展現了台灣製造業與科技創新的強大潛力。在數位經濟的新時代,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必將持續領航台灣印刷業的現代化進程。
●圖21:健豪雲端印刷平台系統,首先建立媒合展示系統
●圖22:健豪自主研發的UltraAIPS印刷生產核心系統
●圖23:健豪雲端印刷平台的優勢及特色
玖、輕鬆架構印刷電子商務:印研中心電商平台
主講人╱江瑞璋
由印研中心江瑞璋博士主講,他指出有鑑於一般中小企業不易培養資訊人才發展印刷電子商務系統,印研中心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支持下,以關心印刷暨紙器業發展方向及印研中心資訊人才業界共享之目的,特於112年從基礎系統分析開始,逐步獨立開發完成專屬印刷暨紙器業的B2C電子商務平台系統。讓有興趣投入電子商務及數位轉型的廠商,藉由經濟部產發署的輔導計畫,優先接受印研中心技術導入與輔導,建構起獨立的後台及前台、金流、物流、訂單管理及出貨機制。(見圖24)
此電子商務系統除了擁有一般電商平台的基礎功能外,也具備讓業者可上傳版型至前台及消費者及可將客製化檔案隨著訂單上傳的功能。綜觀上述,電子商務平台的接單能力將是資訊流的起點,未來可透過結構性檔名逐步結合現有的ERP系統以邁向自動化及智慧化生產的目的。其具備以下幾項特點:
一、互動前後台建構商品上下架
此電子商務系統係採用軟體即服務(SaaS)架構於雲端,印刷廠只要具備有上網的基礎設備,即可擁有專屬的電商前台及後台,建構商品上下架。(見圖25)
二、階層式商品管理
商品採用階層式分類管理,主分類、次分類及商品等共三層的管理結構。而商品名稱會被自動判斷是否重覆,主因是可做為ERP資料庫的銜接欄位,代表此商品原物料、製作工序及成本。
三、可上傳版型接受客製化檔案
印刷是屬於高度客製化產業,業者可將商品的版型藉由後台上傳至前台消費者。(見圖26)
四、線上金流
消費者可以藉由線上金流多元支付系統付款,例如透過信用卡、超商條碼(Bar Code)及超商代碼(CVS)等方式。(見圖27)
五、店到店物流
採取店到店的物流,同時結合四大超商,以方便消費者至附近的超商取貨。
六、即時訂單管理
業者接到訂單後,需要確認此單是付款失敗、待付款或付款成功等狀態,才可以進行客製化生產。電商系統結合金流的資訊回饋,可直接於前後台顯示目前金流狀態,省去查帳之苦。如消費者已付款則顯示綠色的「付款成功」狀態,業者見此狀態即可進行客製化生產及後續的物流配送作業。(見圖28、29)
七、開放式結構性檔名以連接現有的ERP系統
此B2C電子商務系統除了具有金流物流管理之外,仍然需要與業者現有的ERP系統結合,讓目前業者的B2B作業流程可順利運行之外,也可以管理B2C電子商務的原物料管理。因此印研中心採取了開放式的檔名結構,讓ERP系統商可以解析不同業者的商品名稱結構以結合目前業者使用不同的ERP系統。
當消費者下單或上傳案後,印研中心後台會將此筆訂單轉為可讓人看得懂及電腦可識別的結構檔案,所以業者下載消費者訂單及檔案後的檔名結構如下:
(一)訂單號碼╱最可視性,並可轉為條碼(Bar Code)列印於指示單或工作清單上,讓每站製程的人員可藉由掃描條碼回報工作的起始和結束時間。
(二)下單者╱電子商務註冊會員名稱(消費者)。
(三)產品名稱╱保留最大的發揮空間,業者在制定產品名稱時可中英文混合編碼,也可加入主分類及次分類關鍵字,產品名稱的組合可讓各家ERP系統商解析不同業者的產品名稱結構。
(四)產品選項╱為此項商品延伸的配件選擇,例如商品色彩選擇、內襯結構選擇、墨水選擇或尺寸選擇等等。
(五)數量╱消費者訂購此商品的數量將會影響物料、製程及時程的管控。
八、自動化資訊流及邁向智慧化
B2C電子商務只是網路接單資訊流的起點,而開放式的檔名結構將有助於各家ERP系統商,幫助印刷造紙業者做到自動化抽單(例如不同客戶訂購同一種紙材或墨色的單子)、流程自動化管理(不同商品名稱有不同的加工製程)。有了自動化管理後才會有機會做到資訊透明化、可視化及網路化,並導入人工智慧化輔助生產的智慧化工廠。
九、給自己多一個轉型選項
B2C電子商務是轉型的一個重要的選項及網路化資訊流的起點,仍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
(一)培養消費者共同的人機介面下單習慣╱印研中心及業者應共同攜手以集體行銷方式推廣。初步最佳的方案可由目前各廠服務的B2B客戶將小額的日常印刷訂單轉向B2C下單方式(自取及宅配方式可不經過電商之金流及物流),讓業務員有餘力更能專心處理大金額的重要訂單。
(二)B2C與B2B系統融合╱一般印刷造紙業者仍以B2B的型態服務企業客戶,如果能將後台及下單系統拉至客戶端或咖啡廳那就有機會融合了,否則仍需回到辦公室才能開單,大大影響業務員的活動能力及範圍。採用網路B2B下單的作業模式是有機會與中心B2C的電商系統融合。
轉型要一步一步踏出去,這是很辛苦的,但重要不緊急。印研中心提供最輕鬆的轉型系統及方案,以符合年輕人消費型態及上架的準備時間,同時提供與ERP系統商合作介面,減少內部員工因不同系統造成的作業衝突。轉型不嫌晚只怕忙到轉不過來,大家共同努力。本案主要執行人員:印研中心闕家彬、江瑞璋、陳昭佑、林宥辰、劉煌玲。
●圖24:由印研中心獨立開發完成專屬印刷暨紙器業的B2C電子商務平台系統
●圖25:電子商務系統採用軟體即服務(SaaS)架構於雲端,左為後台建立商品,即可於右圖前台預視
●圖26:前台消費者可下載版型製作客製化檔案
●圖27: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藉由線上金流多元支付系統付款
●圖28:訂單付款成功狀態後,即可進行後續的物流配送作業
●圖29:店到店取貨單於超商及公司內執行批次列印
拾、專家論壇二: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之前景與挑戰
與談人╱朱宜良(立普印營運長)、方世調(沈氏藝術印刷副總經理)、林青森(健豪印刷總監)
針對不同類型的印刷企業供應商,無論是規模較小的企業還是專注於特定領域的企業,都可以透過這種網路印刷電商平台方式拓展市場,提升競爭力。
一、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型態
(一)整合式平台╱主要提供設計、下單、製作、付款、配送等一站式的服務。
(二)即時報價平台╱提供即時報價並支援客製化訂單。
(三)客製化平台╱專注於特定印刷類型或市場需求,如T恤印刷、名片印刷等。
(四)設計師市集╱讓設計師上傳作品,消費者可選擇喜歡的設計進行印刷。
二、網路印刷電商平台適合以下型態的印刷企業供應商
(一)小型至中型的印刷企業╱通常具有一定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但缺乏自建網路銷售平台,透過加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可擴展銷售管道,提升競爭力。
(二)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印刷企業╱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的印刷企業透過加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可以快速擴展市場規模,吸引更多的客戶。
(三)專注於特定印刷類型或市場需求的印刷企業╱例如T恤、名片、相本印刷等,可以在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上建立專屬店鋪,專注於特定的印刷品類,吸引目標客戶群體。
(四)提供客製化印刷服務的企業╱對於它們來說,網路印刷電商平台提供了便捷的訂單接受和處理平台,有助於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五)專業的設計師或藝術家╱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網路印刷電商平台,轉化為印刷品售賣,從中獲取收益。
三、導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一)設備投資╱需購買數位印刷設備、開發資訊軟體系統。
(二)技術門檻╱操作印刷機、設計軟體需要一定技術能力。
(三)庫存管理╱一般而言,印刷品通常需要一定的庫存,而庫存管理可能會面臨過度庫存或庫存不足的種種問題。
(四)服務品質控制╱印刷品的生產與服務品質直接影響客戶滿意度,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品質控制機制。
(五)配送問題╱及時準確地將印刷品送達客戶手中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在物流配送方面需要做好規劃和管理。
(六)市場競爭╱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品質才能立足市場。
四、營運過程中可能的瓶頸
包括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客戶服務等方面,需要持續改進和優化營運流程以應對挑戰。總括來說,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對印刷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企業積極應對,不斷創新與改進,以保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隨著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的普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印刷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要跟上技術發展步伐。
結語
印刷企業需要注重用戶體驗與客戶服務,提高服務品質,滿足客戶需求。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的訂製化需求增加,對於印刷企業的庫存管理形成更高的挑戰,需要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印刷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策略,強調數據分析對於營銷和客戶服務的重要性,需要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以便精準定位客戶的需求。

包裝未來
2024-12-30
推動印刷產業嶄新未來
德國drupa 24展示工業4.0如何進入印刷和包裝產業及未來自動化流程的趨勢,運用人工智慧模擬過程和資訊正逐漸轉移到數位系統。在本世紀,印刷業不僅加強規模生產,也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導入IT產業4.0,並展示工作流程自動化為印刷製造所帶來的價值。自動化工作流程是所有製造業未來的核心,但是結果對於印刷製造來說可能是戲劇性的。在印刷產業中,將工作流程視為定義、記錄、可重複和審核規則、協議和過程。印刷業務有許多工作流程,可以透過前台、後台和生產進行指導工作。每當銷售產品或服務時,由一個或多個工作流程程序管理業務量、估價、合同、工作排程、準備、生產、配送和付款。(見圖1)
多年來,由數據驅動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強調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勞動力挑戰並增加利潤率。在數位控制的智慧工廠中,自動化流程可自主接管任務並顯著加快製造流程。員工因此可以放心,並且可更有效地部署。透過自學習人工智慧,可準確預測和診斷即將發生的故障。憑藉高效性、可擴展性、自動化為主改善工作流程,每台印刷機都可以在面對紙張和消耗品成本增長的壓力,以更快的周轉速度、勞動力挑戰及因應大規模少量印刷運營要求中生存下來。
從客戶同意購買印刷品並將工作交付給商店時,開始工作何時交貨,工作單在生產完成後發送到會計,每步驟都存在風險。每一步驟都會發生瓶頸因而增加時間和複雜性。這些瓶頸花費時間和金錢,從而消除預期利潤。使用自動化工具調整和收緊印刷製造工作流程可提高效率和可擴展性,並保持更多業務收入。
●圖1:智能製造以ERP企業資源規劃為核心,將相關人、機、料等製造數據有效結合,透過自動化、行動化、可視化、數位化等實現智能製造及管理(圖片來源╱天心資訊)
實施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優點
工業4.0是指透過使用資訊和通訊技術實現人、機器和流程的數位網路。數據驅動生產流程、演算法控制的物流和資源節約型回收管理正在為製造業帶來轉變。實施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為印刷服務提供者提供許多優勢。透過利用技術和數位工具來平滑和優化專業印表機的印刷生產程序,企業可在營運的各個方面實現顯著改進,並避免代價高昂錯誤。這些改進包括以下幾點:
(一)提高效率╱自動化消除耗時的手動任務,從而加快作業處理速度並簡化工作流程。曾經需要數小時體力勞動的任務現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從而提高生產力和吞吐量。
(二)降低勞動成本╱透過自動化重複任務,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減少人工干預需要,從而降低勞動成本。這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分配資源,並專注於需要人類專業知識和創造力的任務。
(三)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自動化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從而減少錯誤和重製。自動化程序遵循預先定義的規則和指南,確保印刷生產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四)最佳化資源利用╱自動化流程使企業能夠最佳化資源利用,包括設備、材料和人力。透過有效安排作業並減少空閒時間,印刷服務提供者可最大限度利用其資源並提高整體獲利能力。
(五)更快周轉時間╱透過自動化,可更快處理和完成印刷作業,為客戶帶來更快的周轉時間。使得企業能夠滿足緊迫的期限並更有效地回應客戶需求,從而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六)增強可擴展性╱自動化工作流程具有高度可擴展性,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市場條件。隨著需求的波動,企業可以輕鬆擴大或縮小其營運規模,而不會嚴重干擾其工作流程。這種靈活性確保企業能夠保持敏捷,並回應市場動態。
(七)提升顧客滿意度╱自動化生產作業使企業能夠更快、更一致地交付印件,進而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客戶欣賞可靠的服務和快速的廠內印刷週轉時間,這可帶來重複業務承製和積極口碑推薦。
(八)節省成本╱隨著時間推移,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的實施可為企業帶來顯著成本節省。透過降低勞動成本、最大限度減少錯誤和優化資源利用,企業可提高利潤並實現更高獲利能力。
評估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障礙
投資實施和調整自動化有以下三點基本原因:
(一)減少工作排程的時間╱即使有網路生產和數位入口網站可用,搜索與印刷生產相關的工作排程,也會找到許多白皮書來協助制訂工作流程,監督所有工作。例如從訂單到進入生產的過程、記錄時間和步驟數、幾個工作循環,以及有共通的工作規則,還是依員工自己的規則等。
(二)減少準備工作的時間╱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將工作轉移到生產中?多少個循環、延遲和重製?錯誤和誤解會減少工作的利潤,因此在自動化工作流程中尋找合理的平均時間值,可能會發現很大的潛在利潤存在。
(三)減少生產時間╱生產要素具有時間元素,還有人和任務。計算任務中那些手動步驟和循環延長了完成的時間?有多少個正式和隱藏的工具被使用?
以下三個改善作為將減少浪費、減少工期延誤、更有效生產和更高的利潤率。(見圖2)
●圖2:客製化&自動化數位印刷工作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Aeoon Technology)
(一)減少由人員專業引起的摩擦╱印刷產業正在積極努力帶回學徒制,並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培訓新員工以及那些過渡到新角色的人。在發生這種情況的同時,執行任務的人會產生工作流摩擦。執行不一致的任務可能會導致工作返還和重新運轉,錯過規格的更改及定價錯誤的工作,從而透過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小型事件來侵蝕利潤率。
員工不一致,但他們可能是出色的隊友和熱情的工人,但這與每天以可靠的精確度重複相同的任務不同。員工不是機器人,但所需要的是可預測和可審核的方式執行可重複和可查核任務的軟體機器人。
使用數據來了解員工在那個工作環節使用的時間,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及進行多少循環。大多數位生產都不會隨時跟踪工作團隊,因此需思考如何掌握工作現場的瓶頸,以了解員工一天中耗時最多的工作和挫敗感來源。查看工單到達生產時的接觸點數、花了多少時間來驗證庫存、解決前誤差、追逐丟失資產、處理色彩管理或透過交易電子郵件、短信、電話和聊天來處理色彩管理或解決問題?自動化可使減少大量等待或重複的時間,從而釋放工作團隊以應對更大挑戰。
(二)減少由庫存系統引起的阻礙╱紙、膠片、片基及工廠需要庫存大量專業基材,如墨水、碳粉、溶劑和清潔工具等印刷作業過程消耗品是阻礙的來源,但是自動化可以是一種潤滑劑。
盤點庫存和補給率的所有內容,需要一個專門的庫存管理系統來跟蹤,但是使用電子表格手動進行操作查閱庫存時間,比平均水平更長及定期加快的東西。如果根據商定的補貨數量自動化訂單,並在內部庫存管理系統中更新了收到的商品,則應該發現材料管理變得更加容易。
將其更進一步,將訂單整合並收到商品管理中,以供估算和引用,以確保擁有完成工作所需的原材料。隨著時間,應該發現供應商變得更加有效率。
(三)部署自動化作為潤滑劑╱為未來需求的效率和每個過程的優化做準備,透過手動流程鏈接的自動化工作站不是最佳實踐,端到端工作流程自動化是遵循途徑,遵循行程規則。(見圖3)
●圖3:自動化工作流程提供生產工作流程資料可視化,透過MIS系統資料庫連接和整合所有製造生產和業務組織
如果有自動化工作站,請首先審查這些自動化工具及將其連接起來的手動過程。查看已安裝的軟體解決方案,有那些選擇來擴展擁有的工具以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使用工具?查看工作排程、印前、生產和運送,55%的工作用於估計、管理和安排時間。專注於這些區域的學習階段,建立常態性工作成效,無論節省幾分鐘到數小時,讓將工作按時完成,增加接單的利潤。
即使擁有網路生產的入口網站或數位店面,也要返回幾步,並查看是否仍在為工作或需要調整?如果訂單工作到達,並且無縫地流向準備和生產,那就太好了!但是,如果仍然有循環和瓶頸,那麼該是時候看看如何設置工具並解決瓶頸了。
如果使用手動操作重要文件夾和電子郵件,這是該停止的時候了!網路自動搜尋階段應該是開發要求和規範協議,以告知自動化工作的啟動和實施。自動化登錄工作將節省時間,創造一致性和效率,並自由團隊成員花時間在更有價值的任務上。
工作排程後,進入自動化客戶批准管理,更改請求和解決方案,然後關閉循環。驗證每項工作是否發票,包括更改請求、設定折扣政策等,並使用生產數據繼續定價。當所有流程都連接並共享數據時,就可運行。構建端到端流程可能需要兩年時間,但新的自動步驟提高效率水平。
選擇正確印刷流程解決方案
由於有多種可用選項,選擇最佳解決方案需要仔細考慮各種因素,以確保其符合業務的特定需求和目標。如果正在尋找適合企業的印刷工作流程,請按照以下步驟找到合適流程:(見圖4)
●圖4:全方位印刷工作流程平台(圖片來源╱Design‘N’Buy)
(一)瞭解企業的要求╱首先評估目前的工作流程,識別痛點,並確定需要解決的特定挑戰。了解企業的獨特需求將有助於縮小選擇範圍,並專注於提供最相關特性和功能的解決方案。
(二)考慮相容性╱選擇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與現有硬體和第三方系統的兼容性。所選解決方案應與當前技術堆疊無縫整合,以確保工作流程的流暢連續性和資料一致性。
(三)評估可擴展性╱選擇可隨著客戶業務發展而擴展的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所選的解決方案應該足夠靈活,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和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而無需對新系統進行大量重新配置或投資。
(四)檢查特性與功能╱尋找可提供針對業務特定,要求量身定制的全套特性和功能的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考慮該解決方案是否提供用於訂單接收、文件準備、生產管理、品質控制和報告的工具。
(五)成本分析╱評估總擁有成本,包括前期成本、持續維護和潛在投資回報(ROI)。雖然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必須考慮所選解決方案可以為企業帶來的長期利益和價值。
(六)尋求客戶回饋和評論╱研究客戶回饋和評論,深入了解不同印刷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效能、可靠性和使用者體驗。其他印刷服務提供者的回饋,可提供每個解決方案優缺點的寶貴見解。
當擁抱自動化時會發生什麼
自動化採用明確定義的計劃,計劃是透明的,需要執行贊助和團隊領導,這也是藝術和科學的整合。自動化使員工擔心自己的工作可能會被消除,需要與當前不同類型軟體供應商對話。但是,如果透過理性的評估溝通,可減少廢棄物,提高生產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可能會改變公司的軌跡。接受自動化的主要原因:
(一)消除手動和重複的任務╱自動化消除了重複的任務和錯誤,可以更快地處理,減少周轉時間並提高整體效率。
(二)整合應用程序促進數據共享╱將數位技術與傳統印刷方法整合是通往未來的橋樑。它允許在設計軟體,內容管理系統和數據驅動的工作流程過程之間進行無縫整合。
(三)更容易協作╱每個國家的工作規則都不同,但是全球經濟使我們可以在全球銷售印刷。自動化與基於雲端的工作流解決方案配對,促進更有效的溝通,更快的批准和減少交貨時間。
(四)啟動廢棄物減量╱透過識別工作流量低下並消除它們,由於生產錯誤而引起的重印已成為過去。利用供應商數據並將業務工作流與生產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可以透過更好的庫存管理最大程度地減少浪費。按需印刷和較少數量的印刷能力會減少與過時或未使用材料相關的多餘庫存和廢物。(見圖5)
印刷製造工作流程自動化帶來提高效率,提高的生產質量以及更高的計劃靈活性。業務結果是透過效率提高產能,並且每個工作的可用利潤率都會提高。自動化規則的自動化和管理允許印刷商店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與數位流程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好的整體體驗。由此產生的優化印刷工作流程,對於保持數位時代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同時仍利用獨特的好處和切實的印刷品質。
●圖5:左為智慧工廠實現人與機器的相互協調合作、右為印刷機自動換版功能
如何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
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是一項策略性舉措,可以徹底改變印刷廠的效率和生產力。透過利用科技和數位工具的力量簡化流程、減少錯誤並加快工作週轉時間。以下是如何有效自動化印刷工作流程的簡要指南:
(一)確定關鍵的自動化機會╱確定印刷工作流程中適合自動化關鍵領域。這可能包括訂單處理、文件準備、作業排程、色彩管理、打樣和品質控制等任務。根據自動化機會提高效率、減少錯誤和增強整體工作流程潛力,對自動化機會進行優先排序。
(二)選擇合適的自動化工具╱選擇適合特定工作流程需求和目標的自動化工具,提供自動化功能組合,例如工作流程自動化軟體、印前自動化工具和網路印刷解決方案,確保所選工具與現有系統和流程無縫整合。
(三)逐步實施自動化╱從小型、可管理的任務開始,然後再處理更複雜的流程。這使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工作流程的干擾,並減輕與自動化相關的任何潛在風險。隨著對新工具和流程越來越熟悉,逐漸擴大自動化工作。
(四)提供培訓和支持╱有效使用新自動化工具的全面培訓,持續支援和指導,以確保員工有信心並有能力在日常任務中利用自動化。鼓勵回饋和協作,以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動化工作流程。
(五)監控和衡量績效╱持續監控和測量自動化工作流程的效能。追蹤作業處理時間、錯誤率和客戶滿意度等關鍵指標,以評估自動化對印刷店營運的影響。使用這些數據來確定需要進一步優化和細化的領域。
(六)迭代和改進╱透過改善和優化自動化流程,擁抱持續改善文化。徵求客戶回饋,並利用從監控效能指標中獲得的見解,就如何進一步增強印刷工作流程自動化工作做出明智決策。

印刷技術
2024-07-05
美國主要印刷需求市場分析(一)
2022年美國印刷產業總收入的97%來自於25大熱門消費市場,約2,171億美元(見表1),預期比2021年(2,051億美元)平均成長約5.9%。新的和不斷發展的印刷需求類別以及傳統支柱即將下降,是印刷產業在COVID-19疫情中需要面對的現實。今年印刷總產值增加至2,221億美元(相當於6兆6,663億新台幣),相較2021年(2,110億美元)成長約5.3%,其中更多是投入成本增加的結果,而非產值加值的提高。
美國25大消費市場印刷需求
2022年是美國自由經濟或計畫經濟之間的轉折點,因為公共支出、借貸和監管扼殺了私營企業的融資和願望。美國的GDP約有3%之增長,更準確地定義了印刷需求將如何增長,以及從那些特定市場增長。總體而言,印刷收入將暫時受益於幾個主要綜合領域(見圖2)。以下將2022年美國主要25個消費市場中印刷採購需求依序說明:
一、包裝食品產業
其總產值有1兆8,360億美元,成長月9%,其中包裝印刷佔了約317億美元,成長了約18%左右。主要項目如下:
(一)紙張、印刷品、標籤、轉換、封口、外包裝、紙箱、展示和活頁裝或插頁佔總印刷需求的近七分之一。(見圖3)
(二)三分之一的平版印刷折疊紙盒(11mm)和柔印阻隔袋和套筒(15mm)提供乾貨及零食、糖果和烘焙食品(+16%)的外包裝,佔該行業的四分之一印刷支出。
(三)瓶裝及罐裝預製產品對於單張紙堆疊平版印刷和捲式柔印標籤、金屬裝飾和瓶蓋的需求將是持平的(+8%)。
(四)最大市場機會將繼續是保護、保存和展示新鮮包裝食品和寵物食品(+28%),佔了該行業印刷品的近五分之二。
(五)氣調包裝(英文簡稱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ing)將透過增加氧氣注入來延長產品和保質期,智能包裝將確保其水平。生活方式個性化的採用速度很慢,但明顯增加了高端食品的感知價值。(見圖4)
二、醫療及製藥產業
其總產值9,710億美元,成長了9%,其中印刷市場約225億美元,成長6%。隨著COVID-19疫情的消退,醫療及製藥市場增長速度將放緩,但由於5,000多份FDA申請的積壓,印刷量又增加了一半處理處方藥及非處方藥(+20%)。(見圖5)
標籤、折疊紙盒、樣品包、微型文件夾、POS支架和活頁裝出版物插頁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佔該行業的五分之三。
醫療產品,尤其是呼吸器等設備,將相反下降了35%。大麻(+22%)需要非常安全的包裝、受監管的運輸和負責任的標籤,是小批量數位直接到容器可變列印的第一個採用者。與核心醫療用大麻產品相比,輸液消費品→從飲料到甜點→對包裝和宣傳印刷品的需求更大。
●圖2:2022年美國印刷需求、國內生產毛額支出與印刷成長份額在主要綜合領域之比較
●圖3:食品包裝(圖片來源 ╱ 網路)
●圖4:氣調包裝(Modified Atmosphere Packing)(圖片來源 ╱ Airgas, Inc.)
●圖5:藥品包裝(圖片來源 ╱ 網路)
三、健康服務產業
其總產值共4兆8,870億美元,衰退10%,其中印刷佔206億美元,成長8%。過去兩年的入院記錄在醫院減少12%和第三方管理中的相應保險理賠列印作業衰退15%。大多數計劃產品、應用程序、編碼、計費、報銷和收集列印都被重新規範。
轉促銷數位直郵、戶外廣告會員招募和維持及內部設施管理,包括表格、標牌、服裝、試劑、試紙、藥品標籤、身份證帶、衛生產品和任何其他醫療設施所需(見圖6),將從第三方平台開始。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呆在家裡並推遲就醫、重大手術和其他複雜程序,使得健康保險提供商 (+20%)的利潤創下歷史新高。
保險廣告正在飆升,主要是來自直郵、無地址郵件、開架單頁宣傳品(FSI)、戶外及POP廣告(見圖7),以及在商店和停車場的隨意發送,甚至擋風玻璃也塞滿了摺頁廣告。面對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要求退稅和降低保費的要求,也進而使得拉保險業務的競爭相當激烈。
四、房地產市場
其總產值有2兆9,500億美元,成長19%,其中印刷佔118億美元,成長9%。住宅及新建、轉售房屋(+22%)的營業額超過700萬套,佔行業收入的三分之二。高檔購房者喜歡在家工作,儘管材料供應中斷、土地價值高昂,且房屋抵押貸款利率逐漸上升,仍搬離工作地點更遠的地方。因此開放網路平印(見圖8)房地產指南、網版印刷草坪標誌,以及大部分數位相簿和明信片郵寄將隨著買家搬的愈遠愈加重要。
經過數十年的過度興建後,商業地產(-20%)在購物中心和商業街零售、高層辦公大樓和多功能會議中心萎縮,平均投資回報率將降至十六分之一以下。該印刷細分市場的一場無法發現的災難,“出售或租賃”的印刷標牌反而成為一項業務。(見圖9)
五、飲料產業
總產值5,480億美元,無成長,其中印刷佔118億美元,成長6%。瓶裝水、果汁、浸泡水和自來水佔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但在行業印刷中佔比最低,僅為九分之一。與此相反的是發酵和蒸餾飲料(+8%),因為酒精使用和含糖軟飲料(-2%)需求減少,迫使所有媒體增加品牌營銷(見圖10)。
一次性包裝、載體、罐頭、拉伸包裝、標籤、封口、瓶頸、地板和牆壁圖案、窗戶貼、大眾商品展示和車輛包裝只是眾多待售產品中的一小部分。
●圖6:藥品標籤、表格、藥袋等(圖片來源 ╱ CVS)
●圖7:戶外及POP保險廣告(圖片來源 ╱ Oscar Health)
●圖8:網路印刷服務(圖片來源 ╱ Drupal Commerce)
●圖9:“出售或租賃”的印刷標牌(圖片來源 ╱ 網路)
●圖10:超市飲料架(圖片來源 ╱ 網路)
六、出版(非報紙)產業
其總產值760億美元,無成長,其中印刷佔115億美元,成長4%。隨著自助出版商和小型出版社的數量隨著依需和短期數位圖像製造的增加而增加,上升的圖書部分(+9%)將超過該行業印刷品的二分之一。
最大的10家出版商主導出版發行(見表11、圖12),相當於14,000多家中端市場和微型出版商的總額。2022年將是第二個10億冊銷量的年份,北美的生產份額增加,因為亞洲採購理所當然地下降。而繪本部分,也稱為之漫畫,正在復甦階段,家庭教育材料也是如此。電子書和有聲讀物(收入增長16%,但沒有印刷版)是需求來源和產品延伸,值得追求而不是失去。
消費類、貿易期刊、日曆和記事本(-6%)將在印刷發行量、裁切尺寸和頁數方面繼續限縮,即使一些特殊興趣題材的圖書數量有所增加。賀卡、包裝紙和社交表達印刷品(+7%),如果因兩大巨頭提高價格,進口成本增加和國內採購替代品將會增加。
七、旅行及酒店產業
其總產值7,830億美元,成長9%,其中印刷佔107億美元,成長2%。航空公司及機場(+11%)客運量在過去兩年萎縮三分之一數量後重新回升。
機上出版物、促銷品、安全標牌和消遣印刷品將按比例增加。隨著主要目的地對度假者重新開放,長途越洋旅行廣告是最直接的機會。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夏威夷航空公司(-69%)將成為直郵(見圖13)、插頁和保險財務報表的最大買家之一。類似的印刷品組合將適用在郵輪公司的潮流(+>20%),郵輪公司正在尋找不願乘飛機旅行的老年人,最好透過印刷品來接觸。
住宿(+7%)將以四分之一高的價格恢復到半滿入住率,但無法再恢復到以前。取消的會議和活動(許多永遠取消)及寄宿家庭的激增將需要“臨時”房間使用重新調整用途或賣掉整個房產。許多剛剛重新開業的大城市酒店的整個樓層或部分樓層將更名為分時度假、長住、療養水療和政府品牌的緊急重新安置設施。
螢幕和數位標牌和裝飾、個性化直郵、指定專用計劃、聯合品牌目錄、開架單頁宣傳品、插頁和客房設施(提供多國語言)可能超過行業印刷的二分之一,這些服務僅需要建議和銷售。
客運鐵路及公共汽車交通(-11%)和目的地公園及娛樂(0%)都受到疫情的破壞,將佔行業印刷的三分之一,主要是貨架小冊子、折扣書、交通廣告和安全機票、身份證和通行證件。
八、銀行及保險產業
其總產值6兆66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只佔了87億美元,衰退2%左右。
金融部門依賴於所謂的收益率曲線衡量其績效的未來風險。差異(或利差)在長期(10年期債券)和短期債券之間(三個月期票據)美國國債利率,當反轉時的收益率<1預示著經濟衰退。在>1的範圍內,斜率差顯示成長。對於2022年初,該指標為130bs(1.3倍),顯示經濟溫和正常。
九、電信產業
其總產值1兆3,540億美元,衰退5%,其中印刷佔約99億美元,成長約<2%左右。由於缺乏晶片和後續的資本,也導致電信設備生產供應短缺(-20%)。5G電信互聯網(IoT)獲得認可的速度較慢,而且在構建複雜網狀網路(Meshed Network)的各種應用上,如自動駕駛、聯網車輛、AR/VR和家用機器人等對短期投資報酬的吸引力不如水平收購,例如娛樂和IT就來的高。
提供點播優質內容和串流行動數據的大規模直接連接將推高有線網路、有線電視和衛星服務的價格戰(+36%)。電腦螢幕、寬幅平印和個性化直郵(見圖14)應該主導這些“續留訂閱者”活動,因為非印刷部分已經在媒體寡頭壟斷者的領域內!
雖然開放式網路商店熱衷線上網紅推薦趣事,但電話簿目錄(-10%)仍將繼續印刷,至少在很少或沒有網路的地方是這樣。
十、個人護理市場
總產值6,220億美元,成長4%,其中印刷佔87億美元,衰退3%。但是有兩個例外:衛生及環境衛生(+6%)和動物護理(+7%)產品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情形。而濕巾、清潔劑、消毒劑和三分之一寵物相關產品,都是屬於包裝密集型產品。(見圖15)
化妝品和頭髮、皮膚和防曬品(+4%)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香水(-8%)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最強烈的是印刷香味條、雜誌插頁、零售合作通告、風扇裝飾和展示。(見圖16)
●圖12:世界十大圖書出版公司(圖片來源 ╱ BizVibe)
●圖13:直郵促銷印刷品(圖片來源 ╱ Clipper雜誌)
●圖14:個性化直郵(圖片來源 ╱ Modern Postcard)
●圖15:寵物包裝產品是新興市場(圖片來源 ╱ PURINA, Inc.)
●圖16:個人護理產品(圖片來源 ╱ Nampak Ltd.)
十一、食品服務產業
其總產值8,96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佔86億美元,成長4%。因為疫情引發的以第三方網路訂購配送平台(+20%)為中心的創新行業(見圖17)。其也稱為“幽靈”廚房,它們在租金低廉的城市地區運營,佔地面積小於傳統餐廳、酒吧和俱樂部(-2%)。這兩個細分市場都將簡化菜單選擇並廣發廣告,使每家每戶都可以用QR碼即時訂購。
近五分之三行業印刷品將來自快餐或外賣(+5%)部分,主要是衛生包裝(見圖18)、托盤內襯、開架單頁宣傳品和方向標牌。
十二、汽車產業
其總產值1兆9,040億美元,衰退4%,其中印刷佔74億美元,零成長,成為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耐用品行業。最近的供應鏈中斷,預計將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輕型汽車產量(-9%)將減少至約840萬輛。
這將對與OEM相關的印刷和零售廣告造成毀滅性打擊,這兩個機會是從現在到2030年推廣100個新電動汽車品牌上市,以及汽車金融和保險(+7%)。
十三、居家裝潢產業
其總產值1兆720億美元,成長4%,其中印刷佔74億美元,衰退4%。經過兩年的居家修復後,消費者開始四處走動,並改變購買偏好。地板、牆壁、窗戶和門(+10%)、家具(-5%)和電器(+5%)供應嚴重短缺且價格過高,導致目錄、直郵和開架單頁宣傳品印刷紛紛減少。
工具和相關材料(+11%)市場是零售架展示(見圖19)、柔印及網印標籤、委外生產說明、折疊紙盒和零售購物者的最大需求者,這類媒介使用以兩倍速度成長,佔整個產業五分之二的需求。
裝潢承包合約淨值(-3%),但也將成為當地商店的一個很好的市場,這些商店提供每家每戶使用的小宣傳品、明信片、優惠券、門把手和非正式標牌。
十四、物流及貨運產業
其總產值1兆3,330億美元,成長21%,其中印刷佔67億美元,成長34%,將佔美國GDP近4%的包裝、運輸、倉儲和交付。印刷需求佔快遞、快遞和包裹部分的五分之二。
美國郵政(+2%)將繼續成為最大的印刷品買家,儘管其小包裹數量將低於其私人競爭對手。但聯邦快遞(+28%)可能超過UPS (+14%),即使亞馬遜建立自己的包裹配送計劃。預印標準郵件、信封和包裹(+5%)將成為需求量最大的產品(見圖20),其次是當配送車隊重新配置時,車輛的重新貼圖(+10%)。(見圖21)
倉儲公司將與附加的製造商同地辦公;首先是現場包裝和貼標籤,然後是訂購3D列印和組裝,這可能是印刷業的未來。
十五、折扣零售產業
其總產值2兆1,250億美元,成長7%,其中印刷佔65億美元,零成長,與大賣場飽和的印刷品持平,在線預購銷售將佔據更多份額。亞馬遜(Amazon)(+15%)、好市多(Costco)(+17%)和沃爾瑪(Walmart)(+7%)將超過該行業收入的二分之一,因此規模較小的低價連鎖店無法在2020~21年後激勵措施中生存下來。
隨著零售競爭的消退,合作社開架單頁宣傳品和季節性標牌將處於持平狀態。聯邦快遞-沃爾瑪(FedEx-Walmart)以店內相片快印取代照相館是一種防禦性的做法(見圖22),但不會成功;因為亞馬遜已成為主要的依需列印和書籍製造商。(見圖23)
●圖17:第三方網路訂購配送平台(圖片來源 ╱ JustKithchen)
●圖18:衛生包裝(圖片來源 ╱ Hortidaily.com)
●圖19:POS及POP展示架(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0:預印標準郵件、信封和包裹袋(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1:車輛貼圖(圖片來源 ╱ Tint World)
●圖22:沃爾瑪賣場內的柯達相片快印(圖片來源 ╱ CNN)
●圖23:亞馬遜依需列印(圖片來源 ╱ OptiMonk)

印刷技術
2024-07-05
美國主要印刷需求市場分析(二)
十六、時尚產業
其總產值5,000億美元,成長約3%左右,其中印刷佔55億美元,成長4%。因在家工作、保持社交距離和非正式趨勢減少了對時尚的需求。對印刷的最大需求將是珠寶業,大約佔行業總量的三分之一,鞋類及襪子佔行業總量的近五分之一。
被壓抑的需求以及對短缺和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影響奢侈品和性能產品的發展,例如產品目錄、零售及活動印刷品。相反的,商品服裝(-20%)降到最低限度,但有一個亮點。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對進口受挫(尤其是女裝)的普遍不滿影響了選擇,因此在岸外包正在逐漸增加。
時裝秀與高端旅遊、娛樂和知名汽車品牌相關的跨界生活方式活動,將以開放日和籌款活動的形式重新出現在會議中心、經銷商、私立學校和目的地度假村。邀請函、節目單、寬幅風景背掛(見圖24)、打包講義、展示和其他數位印刷品等,大約佔了印刷活動的六分之一。
十七、娛樂產業
其總產值7,940億美元,成長9%左右,其中印刷佔了55億美元,衰退約8%。戲院電影或現場活動(+10%)和人滿為患的預訂,將競技場和體育場館的空座位逐漸填滿。近二分之一的行業印刷支援門票銷售、定向標牌、寬幅舞台背掛、海報、廣告牌和品牌商品及紀念品。(見圖25)
然而,整體的需求將會受到抑制,這是因為多頻道串流媒體(+12%),提供任何內容點播和基於使用偏好的客自訂數據包。從5G、4K,以及Facebook元宇宙(Metaverse)虛擬實境頭盔(Oculus VR)的採用,將把觀眾帶到任何地方去體驗。(見圖26)
今年遊戲及投注產業掉出了25名之外,總產值大約2,000億美元,衰退約3%左右,其中印刷佔15億美元,零成長。州或省彩票(-15%)的受歡迎程度下降,並且即將停止列印。
一些賭場、賽道上和賽道外的博彩(-9%)設施將因交通不暢而關閉,因此似乎每個高速公路出口處的地點數量和距離都已飽和。忠誠度俱樂部和激勵措施正在邊緣化底線,基於互聯網的替代遊戲是不可持續的,除非有人想用加密貨幣進行賭博。
十八、安全及保護產業
總產值3,780億美元,成長3%,其中印刷佔54億美元,零成長。儘管犯罪活動幾乎翻了一倍,但監視、檢測和警報(+3%)的需求卻跟不上。相關安全印刷品如警告標誌;具有光輻射變色測量卡片用來警告對於機場(見圖27)、海港和其他高優先級地點的生物、化學和核威脅;智慧身份證;產品標籤;以及多光譜成像防偽、防篡改包裝。
印刷品中的個人和資產保護(+6%)範圍從個人真實身份證到致命槍支的註冊,包括品牌包裝彈藥、噴霧劑、保險箱、金庫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安全產品。隨著恐怖程度和個人對安全的關注,導致品牌零售安全商店和在線服務出現,這個整合將出現。
●圖24:寬幅風景背掛(圖片來源 ╱ Amazon)
●圖25:數位印刷支援門票銷售、定向標牌、寬幅舞台背掛、海報、廣告牌和品牌商品及紀念品(圖片來源 ╱ Refine Printing)
●圖26:FB Oculus VR提供虛擬真實體驗(圖片來源 ╱ 網路)
●圖27:UV-C光輻射變色測量卡片(圖片來源 ╱ Intellego Technologies)
十九、休閒活動產業
總產值2,160億美元,零成長,其中印刷佔32億美元,零成長。參與性運動,尤其是戶外娛樂活動,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而觀賞性運動在很少或沒有球迷在場後恢復得更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消費者有更多休閒時間的時期,可以盡情享受的地方卻減少了五分之三。大多數私人擁有或志願者經營的路邊景點可能會被記住,但不會重新開放。
廿、政府、聯邦及州印刷品採購
總支出15兆2,310億美元,成長>39%,其中印刷僅佔26億美元,成長18%。聯邦預算,包括輔助性支出,將超過10.4兆美元,其中二分之一將是強制性應享權利付款和國債應計利息。更糟糕的是,還有將近三分之一是帳外交易。展期,而不是本金的償還,會導致揮霍無度的支出,並排除負責任的債務管理。對企業和“富人”增稅會給消費者帶來相應的通漲轉嫁成本。而債務將一路累積7.5兆美元(2022~2026年),一直到2027年,總值將超過28兆美元。
而中央政府健康相關計劃(+10%)及國防和國土安全(+5%)的共同印刷需求,除了使用政府自己的印刷設備,並委託給私人承包商、表格、文具、方向標牌、手冊、招聘材料、制服和其他的印刷金額為2億美元。
州政府(+5%)將從主要在銷售稅方面的兩年收入短缺中恢復過來,並透過聯邦撥款注入,恢復經濟發展(+2%)印刷投資,特別在旅遊和離岸業務收購方面。
廿一、小學及中學教育市場
其總產值1兆1,300億美元,成長5%,其中印刷佔約22億美元,衰退4%,因為返回學校且對遠程學習材料的需求減少。
在家上學(+12%)是個例外,過去兩年有機和印刷品增長加速,佔所有K-12學生的二十分之一,新課程材料和提供者正在激增。由於人口增長抵消了家庭教育學生的流離失所,學校服裝和制服(+43%)將在今年和明年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廿二、社會活動
其總產值約有4,750億美元,零成長,其中印刷約佔了22億美元,成長5%左右。而為期兩年的美國中期選舉週期“開始”,這會將政治問題宣傳(+23%)提高到2020年總統競選十億美元印刷支出的二分之一左右。
美國國會的所有435個席位、參議院的三分之一(34個種族)、39個州和領地的州長及數以千計的地方競選,將透過直郵、交通、戶外、保險槓貼紙、標語牌和郵寄來吸引選民投票。藝術、人文和文化方面是零成長。
廿三、電腦軟硬體產業
其總產值7,500億美元,衰退約8%,其中印刷僅佔約20億美元,衰退了37%。消費者將舊設備保留的時間更長,並試圖減少支出,而不是增加支出,在線參與時間。(見圖28)
由谷歌主導的社交媒體廣告收入將首次放緩,儘管已經到達,100億美元(+19%),但將會在本世紀中期超過印刷廣告。然而,最重要的發展將是來自5G的連續製造,使包裝、標籤和各種印刷方式的供應鏈自動化,到時將不再需要人力了。
●圖28:電腦軟硬體產業數位寬幅列印廣告(圖片來源 ╱ Mega Format)
廿四、能源產業
其總產值約有1兆8千億美元,成長了15%,其中印刷佔約20億美元,增長約17%。發電和配電(+9%)將為運輸促銷、直郵、公關活動、保護活動、方向標牌和車輛包裝中近二分之一的行業印刷提供電力。
預計平均零售價格將上漲三分之一至0.18美元/千瓦時,其中需要對使用天然氣進行詳細的解釋。直到2030年,生產全國40億千瓦發電量的二分之一的燃料必須增加一倍,以提供五分之二的電動汽車使用。
未來充電站(+44%)將為油電混合車添加表面貼花和貼膜的服務(見圖29),零售石油產品(+18%稅後淨額)將連同相關產品包裝和零售環境裝飾價格上漲。
廿五、投資及經紀產業
其總產值達1兆1,520億美元,衰退8%,印刷佔約小於20億美元,衰退62%。技術和較少的競爭將幾乎完全取代紙質文件,合併後的區域性銀行和互助保險公司之間的名稱變更和重新定位,是為數不多的剩餘機會。
代理人和經紀人更有可能在大型商店和醫療機構“辦公”,而不是在獨立地點。零售銀行(-4%)正在以網路銀行或和自動櫃員機的方式服務普羅大眾市民、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數位寬幅列印牆面和地板(見圖30)、方向標牌和便利設施印刷品需求是正向發展的,而以展示、交易和其他大多數形式的印刷品,包括紙幣,都將逐漸式微。
信用卡及現金卡(+3%)是最後一種印刷密集型金融產品(見圖31),具有直郵、零售廣告、標牌,還有卡片和載體。機構投資和發明,例如貨幣和信用衍生品(+23%),是唯一增長的部門。
小結
其餘的印刷需求來自企業對企業和其他消費者活動中的近200個未分類的殘差,總產值13兆1,220億美元,衰退11%,其中印刷佔50億美元,衰退15%。在25個熱門市場中,有九個(高於2021年的八個)印刷需求增加5%以上;13個(從2021年的10個)將接近-3%至+3%的水平,3個(從2022年的7個)下降-5%至-22%。所有這些都將佔總印刷量的近98%,比去年增加1%。
新的和不斷變化的需求類別,以及傳統支柱即將衰退,預示著下一個社會、政治和技術發展將領先或落後於經濟。在印刷品中,戰略決策是主動和可控的;在其他人決定結果的情況下,相反的情況是被動的。(見圖32)
●圖29:貼花和貼膜的服務(圖片來源 ╱ 12-Point SignWorks)
●圖30:數位寬幅列印牆面和地板(圖片來源 ╱ The Lavish Group)
●圖31:信用卡及現金卡是最後一種印刷密集型金融產品(圖片來源 ╱ VISA)
2023年全世界轉變的趨勢
2023年初始,人們既期待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狀態,又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生存到2023年初所需的變革有長尾效應。以下是2022年經歷過的三個變化,應該納入2023年計劃!
一、動態評估成為常態
當我們開始2022年時,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會不會有更多的封鎖,或者我們是否會恢復全速前進?根據地理位置及服務的行業領域,體驗會有所不同。許多印刷公司意識到的一件事是不了解當前的業務環境,業務已經發生變化,員工情況不同,客戶需求是一個移動的目標。
為了抓住可以做的業務、當前客戶的需求和員工面臨的挑戰,聽取了評估的要求,有些公司決定聘請顧問來幫助完成工作流程。一些依靠供應商合作夥伴來幫助審查當前的硬體和軟體安裝,以及自動化選項來減輕勞動力挑戰。但更多的人採取了自助服務的方式,安靜地閱讀博客和文章,與同行交談,並制訂計劃來回顧他們的工作流程。
使用簡單的清單,遍歷工作流程以找到摩擦點和失敗點,確定存在誤解的地方,並尋找不必要的循環和延遲。有了新的理解,開始簡化流程,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手動過程,但更強調優化接觸點。其他人發現這是添加自動化或透過加入自動化孤島,以創建盡可能高效的流程來完成自動化之旅的好時機。
2023年,聰明的公司將繼續使用評估來保持公司向前發展。每個新的評估活動都將發現新的精簡選項,從而產生更多優化成本和增加容量的選項。
二、重視能力分類
大多數印刷公司都考慮工作流程和設備,但業務的一個重要元素是能力集-公司可以做的事情。能力分類是努力以全新的眼光審視能做的一切。
例如,考慮特許經營列印機安裝在三台寬幅設備上,每台設備具有不同的功能,外加兩台單頁彩色碳粉設備和一台繡花機。定期印刷標誌並偶爾做T恤工作,但設備都沒有超過30%的產能。2022年底,看帳簿之後,發現能做的還有很多,就是賣不出去。網站上沒有詳細說明功能,而且銷售人員不知道可以銷售羽毛標牌和其他類型的標牌。
要求生產中的每個人都來開會,並列出了可以生產的所有東西。然後邀請銷售團隊討論清單,選擇了五種新產品來嘗試向現有客戶銷售,並從那裡開始發展。許多印刷公司都在進行相同類型的能力分類,即使他們不這麼稱呼。目標是找到全新的東西賣給現有客戶,並透過更廣泛的選擇來吸引新客戶。進入2023年,審查能力的做法,應該像每月核對帳本一樣定期進行!
三、過程自動化
多年來,工作流程專家一直在宣揚自動化的力量,但只要一切順利,它就很容易被忽視。一旦我們進入封鎖狀態,不得不讓員工回家,對於沒有投資自動化的公司來說,繼續營運就成了一個更大的挑戰。對於那些擁有強大的數位店面和網路印刷門戶的人來說,工作可以繼續進行。如果這些元素與包括自動印前檢查和色彩管理在內的印前自動化相關聯,工作可以進行到製版或將排程需求傳到數位前台(DFE)。自動化流程減少了工廠所需要的人數,通常減少到當地政府在封鎖期間要求的人數。
但對於沒有自動化的公司來說,讓可用的工作上船並投入生產需要更多的循環和輪流,可用工作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對自動化的推動越來越大,能夠這樣做的公司開始了這一個過程,進入2023年,更多公司將尋求自動化解決方案。基於訂閱的解決方案是開始旅程的好地方,可以用較低的啟動成本提供很好的選擇!今年將為公司的業務重新建立基準,儘量從優勢的角度開始,透過理解的衝突關鍵點,並儘可能推動自動化。
2023年美國印刷業的展望
2022年美國印刷商業調查初步結果已經公佈,商業狀況指數較2021年略有下降情形。去年標誌著從2020年的暴跌狀況中逐漸反彈,而2022年則代表著向穩定邁進。(見圖33)
2022年秋季印刷業務調查現已結束,正在深入研究這些數字。對業務狀況的初步觀察表明,與2021年相比,2022年的總收入有所下降,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與2021年相比,擁有10~19名員工的商店之表現高於平均水平,擁有20~40名員工的商店之收入也有所增長,而最大的印刷企業(100名以上員工)也有所增長。從2021年起收入下降的兩個規模類分別是最小的1~9名員工和50~99名員工。
將2015年印刷商業狀況編入索引,這是開始這些定期調查的第一年。在2020年之前,2015年是該行業相當糟糕一年的黃金標準,因此在隨後的幾年中很容易看到改善。大型和小型商店之間的“雙城故事”差距看起來非常明顯,儘管1~9名員工的公司本身似乎是一座城市,至少在收入方面遙遙領先,然後甚至直線下降,2020年更顯著,2021年同樣顯著反彈,2022年幾乎同樣顯著下降。2020年及其直接後果是異常年份(希望是最後一年),因此應該將2022年視為回歸常態的某種程度,並且不要將BCI的輕微下降視為過度恐慌的事情。
在正常年份,較小的印刷企業比大企業能夠更靈活地或更靈活地過渡到新產品和技術。而且,鑑於在很大程度上是全數位化商店,這有助於適應不斷變化的產品組合,並保持較低的管理費用。儘管所有這些都幫助許多印刷企業在疫情期間過渡到新型產品和服務,但較小的商店並不總是有資源這樣做,即使其商店數量和現金流出現輕微中斷,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些企業的困難。儘管2023年將不會面對與疫情相關的影響(除了人們繼續生病之外),但企業必須應對疫情後挑戰的三位一體:原料供應問題(主要是紙張)及供應成本、與就業相關的挑戰和通貨膨脹。
●圖32:2007~2021年印刷需求對比收入在主要綜合領域比較分析(以2007年指數100為準)
●圖33:2022年美國印刷商業調查(WhatTheyThink雜誌發佈時間 ╱ 2022年11月11日)

數位應用
2024-07-04
印刷業面對數位轉型溝通策略(一)
21世紀的自適應業務通常是數位化業務,導致許多組織追求「數位轉型」。但為什麼如此多的轉型未能產生具體的影響?為什麼很難推動跨職能變革、一次超越一項技術進行規劃,或者制定能夠適應技術發展和組織核心假設轉變的策略?為數位轉型創建一種通用的、策略性聯繫的思維,是實現數位化優勢和適應性的答案。(見圖1)
構建技術及業務數位轉型對話
科技的飛速成長,使得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85%的CEO在疫情期間加快了數位轉型的計劃,但大多數人無法闡明總體策略和進行技術投資之外的進展。而變革的當務之急就是創建適應性強的企業,就是能夠在數位經濟中蓬勃發展的企業。如果CEO不能為數位轉型帶來了新的業務優勢或適應性,那麼真正轉型並沒有發生。
業務策略和技術策略之間廣泛的矛盾現象,就是「業務策略不應該由技術創新來推動」。其中更加複雜的挑戰是管理階層有著不同的關注領域和目標,而單一的技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相反地,可能需要極為複雜的解決方案之組合。
「數位轉型」是一項團隊運動,應該使用策略方案來協調領導職能部門的策略,並在面對變化時能夠保持一致。雖然許多組織都有著數位策略,但卻缺乏一種通用語言來制定跨職能策略,這使得數位轉型和應對相關機遇和風險具有極大挑戰性。事實上,數位轉型的通用語言可以讓最高管理層進行技術相關和技術不可知論的對話,這些對話超越任何單獨的技術,並深入到流程和文化的核心,以及員工的工作方式和互動。(見圖2)
平均而言,在致勝能力和變革能力之指標上,實質可衡量的回報均高於中間值公司。而根據2015年至2021年的數據資料顯示,推動數位轉型公司的市佔率高出53%,股價波動比在兩個維度上均低於中間值的行業競爭對手低21%。(見圖3)
數位轉型應兼顧技術和運營方面,避開技術術語,以確保各方都能理解並為對話做出貢獻。各行各業的領導者有必要以一種通用的方式將這兩個領域聯繫起來,每家公司都將更加注重技術和數位化。成功的公司已經彌合了這一個差距,並且已經在業務中使用與技術相同的語言。
數位轉型透過數位科技,解決了很多傳統問題,並創造了可被規模化全新機會的一個過程;而且在近年來,「數位轉型」不但是各個企業最旺盛攀升的關鍵作為,從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更強迫全球企業赤裸裸面對這個攸關存亡的重大課題。
●圖1:透過數位轉型,不論傳統產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都面臨全新的挑戰與思維(資料來源 ╱ 遠見雜誌)
●圖2:數位轉型已經成為各大組織單位不可避免的企業營運趨勢 (資料來源 ╱ AWS)
●圖3:2015~2021年台灣「數位轉型」熱度的搜尋趨勢(資料來源 ╱ Google Trend)
推動數位轉型五個必要條件
透過對這五個數位化需求(經驗、見解或洞察力、平台、連通性和完整性)進行主題思考,組織將策略置於技術之前的方式進行跨職能溝通,並可以導致提供更模組化、更靈活的技術核心的計劃,從而更好地交付轉型和策略價值(見表4)。從本質上來說,為業務和技術策略家及員工和運營領導者之間的協調討論搭建一座橋樑,制定與技術現實和勞動力影響相關的數位策略,深入了解以下更多細節:
(一)經驗╱專注於優化與用戶的交互關係,無論他們是客戶、員工還是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
(二)見解(洞察力)╱評估實現組織策略所需要的數據、分析、運營模式和勞動力。
(三)平台╱專注於跨組織或其網路的資訊定位和管理。
(四)連通性╱涉及平台、體驗和見解之間的資訊流,涵蓋互聯網的未來,以及與其他組織和生態系統的聯網。
(五)完整性╱專注於提高所有面向內部和外部的業務系統和流程的彈性、安全性、道德技術和信任,具有網路意識的文化,以應對不斷演變的威脅。
每個必要條件都會有不止一種技術需要考慮。將這些必要條件視為類別或「能力堆棧」可能很有用。主題允許更改類別隨著技術的變化而變得固定。領導者可以考慮當今的支持和顛覆性技術(即雲端、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網路安全、行動化、5G、數位真實、邊緣計算、量子及其他等),同時相同策略為未來保留顛覆性和多元性的下一代技術,以滿足相同策略目標。
將必要條件付諸實踐推動轉型
組織可以使用這些必要條件作為詞彙,來構建與組織策略對齊的數位策略(見圖5)。首先考慮這種總體雄心是如何在業務、技術和勞動力方面產生影響的,參見以下說明:
(一)數位轉型的企業目標是什麼?改變能力?有能力贏嗎?兩個都要?
(二)針對五項數位化要求中的每一項,提出以下之問題:(1)最能支持企業目標的策略業務目標是什麼?(2)如何需要技術在目的、功能、安全和風險要求方面支持此項業務目標?(3)營運和勞動力對這些業務和技術或安全決策有何影響?相反地,考慮到領導團隊、運營模式、生態系統和與策略保持一致的勞動力之間的深刻變化,勞動力策略和能力如何影響轉型策略?
(三)然後,可以制定一項技術策略,規劃技術投資,以實現總體組織目標,並與組織和勞動力轉型需求保持一致性。
用「創建智能工廠策略」的例子來解釋其中的意涵:(1)首先,評估智能工廠的企業目標,例如,與當前的大規模製造方法相比,以更低的成本製造小批量或個性化項目。(2)其次,透過考慮五個必要條件中的每一個在所需的洞察力、所需的平台和連接性方面,如何與這些製造目標保持一致來構建數位業務策略。(3)最後,如何完整地做到這一點。
然後,廣泛地考慮技術要求與數位業務策略一致的數位要求列表。不要假設從開始就投資雲端,而是討論一系列技術(是否包括雲端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對勞動力和運營的影響。其結果可能是在數位業務策略、技術投資策略以及組織或勞動力轉型議程之間,進而實現更好的策略一致性。(見圖6)
●圖5:最高管理層數位化轉型討論指南
●圖6:Netflix招募員工強調「獨立思考、結果導向、打破陳規」的特質(來源 ╱ Netflix)
透過五個必要條件實現價值
「改變、競爭、獲勝」實現價值,雖然我們提出的框架可能是新穎的,但採用整合的跨職能方法進行數位轉型的挑戰性實踐卻並非如此。但實現這種綜合方法至關重要。當分析來自2,860名全球企業和公共部門領導人對數位轉型調查的回應時,發現列出的符合這些要求的技術被評為對實現數位轉型最重要的前五項技術。調查發現這些組織採用的數位化要求越多,數位化成熟度和獲利能力就越高。數位化程度更高的組織在其策略目標、變革能力和致勝能力方面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組織。
為了有效衡量組織可以從更多地採用數位化命令中獲得的價值,特別將受訪者分為兩組:(1)「數位化全能者」,這些公司已經實施了三個或更多數位化命令(約13%的受訪者);(2)「數位化發展中」,實施的數位化措施少於三項(約87%的受訪者)。雖然約67%的人至少接受了一項數位化要求,但當組織將它們結合到一個整合的數位化策略中時,看到了更大的價值。
反觀亞洲企業強調人情與同儕情誼的組織管理,這種「對於對方權責從不過問」的尊重、「管好自己的事」的體貼,卻反而扼殺原本制度可能可優化的契機;因此,如何能夠建立正確的組織文化,協助各單位甚至單一員工打破框架,就成了數位轉型成功的第一課題。數位化全能者在以下方面領導數位化發展組織:
(一)變革能力╱數位化全能者能夠更好地擴展,更頻繁地實現全面實施(77%對64%),並表示他們的數位能力極大化地幫助他們應對了COVID-19的嚴峻挑戰(35%對24%)。
(二)致勝能力╱全能型企業還報告自稱成功實現了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長率(74%對65%),並將其數位化能力列為關鍵差異化因素(36%對25%)。
不管是否意識到,許多組織已經在採用這種整合方法。綜合四位負責其組織數位轉型的全球領導者的觀點,發現已經各自在不同的業務和技術職能、行業和地區以這種方式進行轉型,但沒有明確的語言和框架來提供指導。從這些對話中,了解到以上的數位轉型框架可以有效地指導組織實現三個數位轉型目標:「優化跨業務」、「技術」、「勞動力的數位化需求」;整合多個必要條件以構建更全面的單一策略;或採用綜合方法,整合這些策略中的多項要求。(見圖7)
數位轉型框架可以幫助組織考慮構建更加整合的業務策略,其中包括經驗、見解、平台、連通性和完整性。五個必要條件的數位轉型業務策略:(1)考慮數據完整性的方式提供客戶洞察和體驗。(2)為消費者、客戶和我們的原料供應商創造更好、更透明的體驗。(3)連接所有數據,從研發一開始,透過供應鏈,到零售客戶,再到消費者。(4)橫跨業務、技術和營運/勞動力策略數位化組合領導其組織在線零售平台策略,以在監管完整性要求的範圍內創造直接面向客戶的購買體驗,從而推動銷售收入增長,能夠在24小時內交付。(5)消費者體驗和限制,將消費者體驗放在公司議程的前面、中間和後面。查看策略要素、內部業務流程及其如何實現轉型、擁有和運營的技術及其平台、擁有的能力、人才、人員、資源和組織結構。特別強調在一個重視穩定而非變化的地區開展業務和尋找會多語言的數位人才的獨特挑戰。
此外,擴展組織最初創建的數位平台,以優化客戶之體驗,減少其客戶服務代表的摩擦,加強勞動力營運。制定全面的矩陣式策略可以實現這種靈活、協同的決策,同時牢記整體的組織目標。(見圖8)
數位化要求可以使組織能夠推動符合其總體目標的轉型,同時對未來的策略變化保持開放態度。當今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但也為向「下一個水平擴散」技術的發展留下了空間,避免跳入每一項閃亮新技術的陷阱。最終,數位平台幫助設計適應性業務流程和技術架構(模組化「功能堆棧」),這些架構在面對持續的中斷和風險時不斷變化和重新配置,目標是兼容多種可能的未來。
●圖7:數位轉型框架的三種方法(資料來源 ╱ Deloitte Analysis)
●圖8:數位轉型的五大層面

數位應用
2024-07-04
印刷業面對數位轉型溝通策略(二)
推動有效有用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其所指的是企業將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數位化(Digitalization),使團隊組織、跨部門流程和技術全面轉換為數位形式,尤其要搭配數位心態的養成,鼓勵員工靈活運用數據分析的結果釐清問題,即便被數位技術環繞,也能自在地學習、大膽試錯與成長。(見圖9)
藉由數位轉型的過程,企業能更有效地運用新興數位技術,提高日常作業的生產力、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合作商機。數位轉型的框架可以幫助組織採取以下的關鍵行動:
(一)制定適應性策略╱這個框架可以幫助組織更誠實地了解未來在哪裡,並提出推動變革所需的尖銳問題:是否進行正確的策略技術投資以增加可向董事會和股東解釋的明確價值?是否擁有合適的領導層、運營模式和員工隊伍來執行該策略?是否有能力並有能力共同努力改造和重塑組織?可以指導組織如何以跨領導層的綜合方式開展工作。
(二)跨團隊溝通╱領導團隊需要使用同一種語言,花時間進行教育以使用共同語言。這不會自然發生,必須進行干預以找到跨組織職能和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共同點。
(三)打造彈性風險管理組織╱許多組織無法打破成本擔憂、風險規避和遺留技術的慣性。使用此框架來指導投資。將總體策略視為指標,指導什麼是真正的風險?什麼是計算出的風險?採取強硬措施關閉不必要的投資,取而代之的,根據數位化要求進行少量大賭注,領導者負責採用、變革管理和消除摩擦阻力。
(四)尋求動態平衡狀態╱評估哪些數位化要求對您的組織最重要,以實現流動的、可替代的、整合的技術策略,其中等式中的變項不隨時間變化,即使反應和轉變不斷發生,也保持穩定狀態。說出一個監督綜合業務和技術策略的整合方案領導,並考慮組建一個精通共享語言的數位轉型委員會,以推動變革和評估不斷變化的需求。
台灣的數位轉型包含有三個歷程,透過此過程藉此創造企業的全新價值。(見圖10)
(一)第一代數位轉型╱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子五哥及零組件廠,大概是台灣第一批做數位轉型,也開始導入ERP的企業,新系統提供客戶需要的資料,客戶放心ERP提供資料的準確性。
(二)第二代數位轉型╱隨著時間的變化,B2B、跨國企業開始思考,能不能用ERP來改善流程、提供資料準確性,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第三代數位轉型╱近年來比較經常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B2C、B2B2C企業,像零售業、銀行業、保險業,希望透過數位系統來了解客戶及市場,並提供正確的產品及服務,進而增加銷售,提升獲利。
隨著目標越遠大,數位轉型的複雜度就越高,對資源的需求也就愈多,所以在規劃階段的關鍵決策時,就更容易犯錯而導致失敗。(見圖11)
●圖9:數位轉型將傳統的商業運作方式數位化,使得團隊組織、跨部門流程和技術全面轉換為數位形式,尤其要搭配數位心態的養成(資料來源 ╱ OSP)
●圖10:台灣數位轉型的三階段,創造企業全新價值(資料來源 ╱ 遠見雜誌)
●圖11:數位轉型的關鍵,需要訂定明確的轉型目標、足夠的資金以及人力資源(資料來源 ╱ 商業週刊)
印刷產業的數位轉型服務
印刷技術的發展與數位科技的連結已經是密不可分,無論是在生產製程、業務開拓,或是內控管理都息息相關。透過雲端與行動科技的無遠弗屆,無論是遠距、依需、DIY的印刷服務需求都可以輕易完成。印刷數位轉型發展的趨勢對於印刷產業的重要性與影響如下:
(一)在智慧生產佈局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色╱在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朝向工業4.0趨勢邁進之際,數位印刷易於與生產管理、訂單系統、雲端資訊介接的優勢,將在未來智慧生產的佈局上扮演更為關鍵性的角色。
(二)隨著印刷數位化設備與材料的精進,生活應用廣泛╱透過數位噴頭技術與墨水開發技術的快速精進,數位印刷可以提供更多材質與立體物件印製的解決方案,預期數位印刷在生活應用上將會更加廣泛。
(三)整合傳統與數位印刷生產優勢與特色,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力╱未來整合傳統印刷機與數位印刷相關設備的情形將會更為普遍,透過兩種不同的設備優勢可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繼而創造印件的差異化競爭力,並發揮機器運轉的綜效。
數位印刷隨著設備不斷升級,可應用的被印媒材越來越多樣化,逐漸形成印刷的主流生產方式之一,對於印刷產業的影響愈形重要。但因為數位印刷在不同製程環節上的應用差異,衍生了許多不同的工作需求,先聚焦於數位印刷服務層面需求探討。
數位印刷服務在經營型態、製程與傳統印刷產業有相當的差異,過去的傳統印刷服務以大量印刷為主,客戶以企業為大宗。而數位印刷服務可依需客製,即使只有單一數量也可印製,除了可接受企業客戶下單,也接受一般的個人的少量訂單。此外,為便於客戶於網上下單,在價格上較傳統印刷公開透明。因數位印刷服務帶入B2C的銷售模式,與客戶的接觸更為密切,也更為倚重網路行銷。(見圖12)
以下就數位印刷服務所驅動的需求發展趨勢如下:
(一)印刷+設計+文創╱滿足客製化需求,擴展依需印刷的生產模式,融合文化創意產業擅長於「內容」與「文化價值」的發想與行銷策略,透過印刷技術將產品印製出來,兩者的結合創造了虛實整合最大的價值。
(二)印刷+資訊+供應鏈╱建立雲端平台,整合線上到線下的銷售模式,網路和APP等雲端平台結合物流系統帶動了物聯網的發展,進行線上編輯、下單再結合印製與物流配送,線上線下的整合是每個產業都需要了解的全新銷售模式。
主要方式如下:(1)整體企業網站的規劃成為了消費者對於企業的第一印象來源,符合企業形象的網站成為企業行銷的第一媒介。(2)線上編輯與下單系統的後端程式開發,隨著客製化市場與電子商務的普及,消費者可以透過網站或APP進行線上編輯或下單的需求提升。(3)統整線上線下銷售庫存資料的ERP管理企業,對於其供應鏈的資料盤點與資訊介接需求提升。
(三)印刷+品牌+行銷傳播╱透過資源與媒體的整合,一改印刷服務商的形象,讓企業品牌走到大眾面前,成為市場解決方案的提供者。(1)善用全通路發想行銷策略:印刷產業舊有接單模式不再是訂單的主要來源,網路社群時代需要有懂得這些多渠道與網路社群資源行銷的人才,以便將企業產品推廣至大眾。(2)建立全方位核心專業管理。
●圖12:數位印刷產業2019~2021年需求調查報告,經濟部工業局107年12月
利用下一代網路印刷解決挑戰
我們從以下四類印刷公司的轉型階段做分析(見表13),內容詳見以下說明:
(一)印刷廠商A╱美國排名前30的印刷公司系統太多、維護太多、支援太少。缺點:(1)軟體太多:多年來,公司積累一堆亂七八糟的工具和系統,導致嚴重低效。(2)太多的成本:由於以下之原因導致成本過高,包括許可證、培訓、開發人員和重複整合。(3)糟糕的用戶體驗:現有的系統桌面繁複、難以導航且不直觀。(4)太多維護:支持客戶需要繁瑣的管理工作,客戶幾乎沒有管理自己網站的工具。
主要解決方案:印刷廠商A簡化並精簡他們的技術堆棧,並為客戶提供一個非常直觀的平台,讓客戶可自己管理。(見圖14)
(二)印刷廠商B╱擁有40年曆史的品牌管理公司,有機會獲得大客戶訂單。缺點:(1)過時的系統桌面:公司現有的系統桌面,沒有給目標客戶留下深刻印象所需的現代外觀和感覺。(2)性能問題:客戶擔心其遺留平台的可擴展性、穩定性和靈活性。(3)所需的主要功能:除了性能之外,公司的系統還缺乏所需的功能,例如:行動站點、ERP連接、Ariba整合和可自定義的報告。
主要解決方案:印刷廠商B使用公司的新平台獲得了一個長期客戶,該客戶佔其年收入的20%。(見圖15)
(三)印刷廠商C╱家族式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希望擺脫緩慢有機增長並擴展其銷售策略。缺點:(1)過時的平台:舊平台門戶設計平淡無奇、功能停滯不前,而且幾乎沒有支援。(2)增長緩慢:從歷史上看,主要依靠內生增長,同時也是透過推薦。(3)尋找秘密武器:需要一個強大、靈活和現代化平台來爭取更大客戶。
主要的解決方案:印刷廠商C以完美匹配取代了兩個不滿意的平台,進而為新客戶開闢了嶄新道路。(見圖16)
(四)印刷廠商D╱處於十字路口的創新型、技術驅動型之圖像輸出公司,現在擁有兩個平台均無法滿足許多需求。缺點:(1)一個太大了:一個現有的平台很健壯,但充斥著未使用的功能和高昂的成本。(2)一個太小了:另一個則缺乏簡單訂單處理之外的功能和靈活性。(3)一個主要特點:也沒有贏得大量潛在客戶所需的關鍵能力,來自MLS號碼的直接資訊饋送。
主要的解決方案:印刷廠商D將他們的平台從過時升級為現代,並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全新時代。(見圖17)
數位轉型是企業團體文化運動
「數位轉型」是一個絕對需要全體企業一起動起來的團體文化運動,但其實優先受益的,往往是其中真正投入的員工,而非企業。在組織當中,單位與員工之間的數位落差問題,可以透過完整的短中長期轉型計畫與正確的指標做管理,但公司如果要留下這些轉型人才,就絕對需要成功推動轉型文化。
數位轉型的勝利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勝利,而是員工、企業,甚至是產業的三贏局面;而在這一個成功當中,能力發展與培養需靠員工,方針、資源與權責則需靠公司,文化建立則仰賴全企業全體的共同努力。
●圖14:印刷廠商A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5:印刷廠商B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6:印刷廠商C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圖17:印刷廠商D數位解決方案效益

包裝未來
2024-06-18
結合網路電商平台的機遇研討(一)
後疫情時代區域性經貿體系的重整,加速擴大供應鏈的重組。台灣的印刷業者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需要擴大「印刷+」的創新理念與行動,加速轉型持續茁壯發展,掌握印刷經營趨勢、創新服務價值、綠色印刷、智慧化生產、跨媒體加值應用、印刷包裝設計、跨領域人才培育等未來發展趨勢,並繼續結合政府政策制定符合需求的發展策略、企業營運模式、人才培育機制等,整合印刷上、中、下游產業,以及跨業結盟創新加值,放眼國際印刷供應鏈,創造台灣印刷產業新機遇與新發展。
2024最新印刷商業展望調查
What TheyThink最新的《印刷展望2024》報告詳細分析最新的印刷商業前景調查、最新的產業經濟數據和宏觀經濟趨勢,以及2024年值得關注的產業和文化技術趨勢。該執行報告回顧2023年,並展望2024年印刷產業在經濟和技術方面的預期。印刷產業商業前景調查的結果,包括當前的以及預期的業務狀況、主要業務挑戰、主要商機以及2024年計劃投資、印刷企業有興趣的新專業領域(例如寬幅或紡織品印刷)、未來12個月的招聘計劃、自動化的現狀,以及印刷企業實施人工智慧(AI)的程度及目的。
該報告還提供有關印刷產業出貨量、機構、利潤和就業及總體經濟的最新政府數據,包括對2033年的產業預測,以及2024年產業應做好準備的一些技術和文化趨勢,主要重點摘要如下:
(一)有26%的受訪印刷企業表示,2023年的收入較2022年增加了10%以上。
(二)就收入而言,小型企業比大型企業表現更好。
(三)獲利能力落後於收入和就業,訂單比平時更加嚴重。
(四)印刷企業主現在將「提高工廠生產力」視為首要挑戰,而「國民經濟狀況」緊隨其後。
(五)「經濟狀況改善」和「客戶將更多工作外包給我們」被認為是2024年的首要商機。
(六)很少有印刷企業在2024年有任何實質的投資計劃,但在那些有投資的企業中,裝訂和印後設備位居榜首。
(七)工業噴墨印刷和折疊紙盒印刷,這兩種似乎是印刷業者尋求擴展的領域。
(八)有近三分之二的印刷企業表示,計劃在2024年僱用員工,主要是生產人員。
(九)有近三分之二的印刷企業表示,已經實施了某種程度的工作流程自動化。
(十)所謂人工智慧(AI)的使用比預期的要高,許多印刷企業計劃在未來以某種形式導入。
隨著全球市場對ESG的高度重視,我國政府部門制定綠色印刷ESG政策,台灣印刷企業須將ESG視為經營上的必要條件,從中找到新的商機,積極投入低碳轉型的綠色印刷,帶動企業、投資人和社會之間的正向循環。隨著國際包裝印刷市場的需求逐年成長,如果台灣印刷業者可以掌握全球化客戶對包裝的需求,包含管理體制、生產設備、生產能量、生產環境、新技術及新材料研發與應用、色彩管理與打樣速度等,甚至在產品包裝設計階段就參與設計,或是直接提供客戶新技術、新材料的包裝規格及研發,以及滿足國際供應鏈ESG要求等,對包裝印刷國際市場的開拓將會是前景可期。
協助印刷業與政府溝通角色
面對未來,不論是對ESG的要求,還是個性化、極少量多樣、可變印紋、需求及時化與及時促銷等都是數位印刷市場成長的方向與動力。印刷數位轉型的範圍不再局限在傳統印刷的領域,而是朝向商業及工業產品的方向創新及發展。如何運用數位印刷的特色,結合網路的連結,讓印刷業者與廣大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廣大消費者的需求能夠被滿足,適量、適時、適地、適價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這是印刷數位轉型極重要的課題。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長期扮演著協助印刷業界與政府部門溝通橋樑的角色,將積極收集及瞭解業界的需求,整理出印刷業界希望政府輔導業界進行數位轉型及國際化發展的方案。讓政府機關在規劃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及獎勵時有所依據,也讓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市場在發展的初期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獎勵政策,奠定台灣印刷產業未來發展的基石。
本會於2022年舉辦「TIGAX 22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以ESG與企業永續經營為核心理念,探討ESG與綠色印刷、包裝印刷國際化、數位印刷與印刷業數位轉型等三大主題,介紹最新印刷材料及技術、印刷產業趨勢與印刷標準,為台灣印刷業界提供具國際競爭力專業交流平台。
2023年5月26日曾經舉辦「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包裝業的發展趨勢」論壇,以包裝印刷國際供應鏈競爭力、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東亞包裝印刷成本分析、供應商品牌色彩管理等主題,探討國際供應鏈競爭力與印刷及包裝產業發展趨勢,邀請產學界專家及學者共襄盛舉,提供國際趨勢及專業經驗交流分享,並獲得廣泛的迴響。
此次2023年12月26日再次舉辦「印刷與包裝設計結合網路電商平台之機遇」產業研討會,持續深入以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潮流、數位印刷包裝設計案例分享、印刷設計面對網路電商服務交易之挑戰與機會、網路印刷服務平台案例分享、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之前景與挑戰等主題,探討印刷產業數位化發展與國際趨勢,邀請印刷產學界專家及學者提供專業經驗交流分享,提供同業最新的發展訊息。
八場專業演講暨兩場專家論壇
感謝台灣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台中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台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中國印刷學會、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等單位應允協辦,以及印刷產學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共同探討印刷與包裝設計結合網路電商平台之機遇及專業經驗交流分享,以饗印刷及包裝業夥伴。
研討會由筆者致開幕詞揭開序幕,除了感謝各協辦單位惠允協辦外,也對所有講者、業者、專家及學者致謝,共襄盛舉,分享經驗。本會葉振璧名譽理事長也為研討會引言,並感謝與會者支持本學會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分享平台。以下就八場研討會主題暨兩場專家論壇簡要內容逐一分享,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設計、版型、防偽、互動、3D預覽、下單系統、客服
主講人╱葉振璧
首先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裕華彩印公司董事長主講,他指出新世紀印刷技術發展趨勢,印刷新技術、新設備進行研究,持續關注製程改善及新材料原料應用與評估。近幾年針對以下主題進行研發:穩定性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主要大趨勢是數位、自動化、智能化的到來。而包裝印刷生產的可持續性,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全球氣候變遷當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30年、2050年是大家的同一目標。印刷品質提升,個性化少量多樣化,數位化流程管理推廣與效率運用研究。
包裝設計上要能夠更靈活,更多選擇,包裝首要目的是保護商品,但其方式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全球在保護環境及碳排放問題下,為了使包裝更具可持續性,包裝設計上選擇更薄更環保的材料設計,例如輕量化、減廢等。包裝印刷設計及印刷越來越複雜,零售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包裝生產更靈活、更快速,生產設備效率更高,影響整體包裝生產成本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品質、生產效率和材料費用。在工作流程中,應一貫的從設計過程到印刷,再到轉換和包裝的整個供應鏈。電子商務,是包裝印刷增加成長機會,網路下單也是這方面的挑戰。包裝對商品的保護正在改變,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對產品展示也得到相當大的加強視覺之效果。
全新的數位及智能化解決方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使得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夠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情。數位印刷可能無法完全取代一些傳統印刷,但它仍然提供了所需要的靈活性,可以按照最近的趨勢進行短版少量的生產。包裝個性化訂製、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開始受歡迎、也容易實現。包裝印刷設備及製造流程,所有這些有新的選擇和更大的靈活性都要求改進管理系統。這個時代的科技技術進步,完成這項工作是很有可能的且變得容易,還是需要努力和改善包裝印刷製程。自動化將說明包裝印刷廠優化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時間,實現客戶和生產工廠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更容易管理不同設備的各種介面。
裕華彩印公司也在這幾年針對少量多樣化及小眾包裝印刷市場規劃,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設計、版型、防偽、互動、3D預覽、下單系統、客服,所謂供應鏈整合的創新,平台上資訊整合型創新應用模式,過去印刷外銷供應鏈體系管理,多為整合各家印刷及加工製造商。而在供應鏈管理存在嚴重的即時與溝通問題:原因多自延續過去的人工資料傳遞與操作,因此在訂單處理、打樣校稿、生產機台分配管理、原物料庫存管理等諸多供應鏈管理模組上,呈現資訊遲緩、效率低下的狀態。藉由開發的應用服務,提供的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將供應鏈管理從人工模式,轉變為資訊化模式。該公司將整合各供應鏈管理模組,在降低人力資源消耗、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上事半功倍。本計畫主要為提升印刷產業數位化之外,更透過資訊流,從台灣印刷產業體系出發,創造出印刷群聚體系,透過印刷群聚體系,共同協助發展國內外產業訂單。(見圖1、2)
平台建置完整的印刷外銷生產的供應鏈協同流程管理平台,將有助於國際印刷訂單納入數位化流程管理之中,進而加強對客戶端的服務,以及生產端效率與資源的控管。同時發展之私有雲端的軟+硬整合服務產品,對公司來說同樣是整合印刷流程與專業Know-how的管理系統,同時未來可以此為基礎發展印刷產業之ERP系統及整合CIP4概念的生產自動化管理系統。(見圖3)
對國內產業發展之影響及關連性,例如替代進口值、提升上下游產業品質及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公安衛生防護等,將可透過該計畫之私有雲端及群聚平台的整合概念,解決面對國際訂單時,國內印刷產業鏈分工過細,無法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缺憾。以群聚所創造出來的產能及規模,再加上台灣印刷業者本身所具備的優質平價的優勢,將可帶動整體印刷產業,以及少量多樣化的包裝提供服務,並發展外銷訂單之商機。
●圖1: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開發,可按照客製化需求,達到價值創造
●圖2:裕華彩印包裝印刷雲端服務平台的商業模式
●圖3:裕華彩印雲端行銷平台B2B2C的雲端運營架構
貳、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潮流
主講人╱李銘鈺
該內容主題由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主講,她指出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之品牌策略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保材料選擇╱選擇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印刷材料和包裝材料,例如可降解的紙張、再生材料或可回收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二)減少印刷廢棄物╱優化印刷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印刷廢棄物的產生,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三)節能減排╱採用能源效率高的印刷設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優化運輸和包裝方式,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四)綠色包裝設計╱設計綠色印刷包裝,注重可持續性和環保特性,例如簡化包裝結構、使用可回收的材料、提高包裝設計的再利用性等。
(五)宣傳推廣╱將綠色印刷包裝設計作為品牌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透過宣傳推廣,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和信任度。
透過以上策略的實施,品牌可以建立起符合綠色環保理念的形象,提高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同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定位的重要性
在於能夠找到具有市場差異的概念,並透過推廣和定位來佔據消費者的心智,從而建立品牌的競爭優勢和忠誠度:
(一)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透過找到市場上尚未被佔領的空白位置,企業可以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二)建立獨特形象╱定位使得企業能夠確定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獨特形象,進而塑造品牌的個性和風格。
(三)提高品牌忠誠度╱當企業成功地佔據消費者的心智,他們更有可能成為忠實的顧客,持續購買該品牌的產品或服務。
二、產品功能定位-心理層面
根據產品功能的性質進行定位(見圖4),可分為心理層面和物理層面,例如以下兩個案例:
(一)CITY CAFE╱專注於咖啡市場,定位在滿足上班族群體、對咖啡因需求大的心理層面。該品牌主要強調咖啡的提神作用和工作效率提升。
(二)Starbucks╱同樣是咖啡品牌,但該品牌強調店內的輕鬆氛圍、社交場所的特性,讓消費者享受放鬆和社交的時刻,而非僅僅是咖啡的味道,主打質感和環境的心理層面。
三、消費族群定位
根據產品特性和定位,尋找最有可能購買該產品的目標消費者群體。具體來說,消費族群可能涵蓋廣泛的人群,無論男女、老少、美醜、胖瘦,都有可能成為潛在消費者,並不受限於特定的性別、年齡、外貌或體型。
然而,要更精準地定位消費族群,需進一步分析產品的特點、目標市場的需求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以確定最適合的目標消費者群體,並制定相應行銷策略。
四、產品賣點定位
放大自己的特色,創造與眾不同的差異,從而吸引目標消費者(見圖5)。舉例來說:
(一)可不可熟成紅茶╱這個品牌特色是以紅茶為主打,並將品牌名稱直接設定為「可不可熟成紅茶」,強調紅茶的獨特性和特色,直接將產品特色和品牌名稱結合起來的定位方式,可讓消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品牌,從而提高品牌識別度和吸引力。
(二)大苑子╱這個品牌以台灣水果為特色,直接定位為「台灣鮮果第一品牌」,大大突顯了產品的原產地和鮮度保證。這樣的定位方式強調了品牌對品質和原材料的監控,讓消費者能夠更加信任和認同品牌。
五、市場行銷策略定位
主要關鍵是運用設計規劃,刻意營造品牌風格和個性(見圖6),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牌風格設計╱透過品牌的視覺形象、標誌和色彩等設計元素,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品牌風格,使得消費者能夠立即識別和記住該品牌。
(二)品牌個性打造╱包括品牌語言風格、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透過品牌宣傳、廣告和產品包裝等方式,使消費者能夠感受到品牌的獨特性和個性魅力。
(三)營造品牌形象╱透過持續的市場推廣和宣傳活動,使消費者無法忽視品牌的存在,並建立起與品牌的情感聯繫。
品牌IP符號體系是指品牌所使用的各種符號和標誌,運用於識別和代表品牌的形象、價值和特色。這些符號體系包括品牌標誌、商標、色彩、字體、圖像和其他視覺元素等,通常被統一設計和管理,以確保品牌在市場上的一致性和可識別性。
六、建立產品視覺記憶點
透過視覺元素來創造出容易被消費者記憶和識別的特點,進而加強產品在市場上的印象和競爭優勢,其方法包括獨特的品牌標誌、鮮明的色彩搭配、簡潔的包裝設計、一致的視覺風格、創意的宣傳活動等。建立視覺記憶點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產品╱首先要確定產品的特色和核心價值,並確定產品的主要特徵和區別點。
(二)文字描述定位╱透過文字描述來確定產品的定位和核心訴求,將產品的特色以生動、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視覺優化及強化╱根據產品的特色和定位,設計出視覺形象和圖像,以吸引人、易於記憶的方式展現產品特點和優勢。
(四)產品獨特圖像╱設計出與產品特色互相符合的獨特圖像和視覺元素,以加強消費者對產品的記憶和印象。
(五)深植人心╱透過持續的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活動,將產品的視覺記憶點深植在消費者的心中,使其成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的首選和信任選擇。
七、新設計的節能減碳理念
新設計在節能減碳的理念方面,具體方式如下幾點:
(一)重複使用(Reuse)╱透過重複使用產品或資源,減少對新資源的需求,從而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情形。
(二)減量(Reduce)╱透過減少能源和資源的使用量,設計更加節能的產品和系統,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再生(Regeneration)╱透過再生利用廢棄物和資源,進行能源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轉化為能源或新的有價值產品,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從而減少碳排放情形產生。
(四)回收(Recycle)╱透過回收利用廢棄物和資源,例如,將金屬、玻璃、塑料、紙張等資源回收再利用,將其重新加工為原材料或新產品,減少對原料和能源的需求,從而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情形產生。
●圖4:根據產品功能的性質來進行定位
●圖5:創造與眾不同的差異,從而吸引目標消費者
●圖6:運用設計規劃,刻意營造品牌風格、個性的市場行銷策略定位
參、印刷與設計共舞:用創新邁向永續之路
主講人╱簡大為
該場演講由正美集團信美創研(Cymdesign Creative)總經理簡大為主講,他表示傳統印刷是文化傳承的利器,對文明發展而言一直以來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印刷的基本功能包括資訊傳遞、文化保存及傳播思想與知識。透過印刷,人們得以將思想文字化,永久保存與傳承,成為知識的載體,推動了社會變遷,創造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力。
而印刷技術的演進,每一次更新都帶動著印刷的效率與品質提升,創造更高價值與成本效益。在不同時代背景中,印刷角色亦不斷地因應時代的需求而進化,例如當社會注意力關注印刷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進而推動印刷產業發展出對環保友善的油墨、紙張與工法。當前全球聚焦永續發展之際,除了關注印刷原物料與製程外,應該更積極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透過印刷應用,創造更有創意、更多元及更高價值的印刷應用產品,這是正美集團近年投入印刷技術研發的重點之一,以下介紹正美集團將印刷應用於永續產品設計的兩項成果。
一、小標籤立大功減少食物浪費Cymdicator可視智慧溫控標籤
全球糧食議題在永續發展中也是重點項目之一,根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糧食生產過程中需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但全球1/3的食物卻在生產、運輸和消費過程中被丟棄,每年約高達13億噸,在環境、社會、經濟等面向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更約有8~10%與糧食浪費有關,當食物浪費成為地球暖化的元兇之一,減少與解決糧食浪費已刻不容緩。
有鑑於此,正美集團投入研發智慧標籤解決方案,協助食品製造業供應鏈有效監控冷鏈運輸流程,在生產、處理、儲存、加工與包裝,乃至產品批發與零售、消費等各階段,扮演維護食品安全必要工具,減少食物浪費。
在食品冷鏈運輸系統中,時間與溫度控制是最為重要的二大關鍵,正美所開發智慧溫控標籤Cymdicator,可記錄超過指定溫度數值的不可逆暴露情形,記錄精確且易於目視化判讀,透過即時的記錄暴露時間,中繼轉倉時也能進行監視管理,易於追蹤整體運送流程,完善整體冷鏈運輸體系。經過不斷的測試與推動製程的優化,Cymdicator已經能夠採用卷式自動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讓智慧溫控標籤能更快進入商業化,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Cymdicator並榮獲2023年德國iF設計獎。(見圖7、8)
二、循環經濟:正美Deinklabel 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
由於印刷油墨的存在,塑膠標籤需先將印刷油膜脫除才能回收再利用,但傳統脫墨方式是利用有機溶劑將標籤表面的油墨洗掉,脫下來油墨會溶於溶劑及水中,反而造成水汙染問題。而且用有機溶劑脫墨成本高於標籤回收再生的利益,這使得目前塑膠再生工廠通常不會回收標籤,只能選擇將標籤脫除後,送到焚化爐焚燒或掩埋,產生大量塑膠標籤垃圾,全球每年約產生5,000億個PET瓶標籤廢棄物。
「Deinklabel」係採用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技術,其可以與塑膠瓶一起進入回收流程,而且不用改變回收的程序。標籤表面的油墨可以用熱水除去,使得塑膠標籤與塑膠瓶一起變成塑膠顆粒,這些塑膠粒可以再次製成產品。而且Deinklabel標籤再生過程不會造成水汙染,不須使用溶劑,而且不含任何有毒物質,讓塑膠標籤回收變得簡單且具備經濟效益。(見圖9)
三、結語
印刷已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這些印刷應用創新印刷產品更融合了藝術、科技和環保理念,提供豐富的視覺並創造新的使用體驗,同時激勵著對可持續性的關注,彰顯了對環境友好的承諾。透過新材料、新設計及綠色印刷技術的應用,我們為產業及消費者提供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朝向塑造一個更創意、更多元且更具價值觀的未來,為永續發展目標努力,實踐美化商品、美化生活的使命。
●圖7:採用卷式自動化生產的正美Cymdicator智慧溫控標籤及應用示範
●圖9:正美Deinklabel 100%可回收再生脫墨標籤技術,油墨可與塑膠標籤完全剝離
●圖8:正美Cymdicator智慧溫控標籤榮獲2023德國iF設計獎
肆、從傳統到趨勢:數位印刷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角色與影響
主講人╱黃逸民
由三力印刷總經理黃逸民主講,他提到以下幾個重點:
一、數位印刷的優勢與挑戰
隨著技術進步,數位印刷已成為現代包裝設計的重要工具。與傳統印刷相比,數位印刷具有諸多優勢:它允許更高的彈性和個性化選擇,能迅速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此外數位印刷在環保和成本效益方面也表現出色,這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二、數位印刷在包裝設計的應用
在包裝設計領域,數位印刷技術的運用推動創意和創新。它不僅支持個性化和少量多樣的訂單,還使得設計師能夠實驗新穎和獨特的設計。這一個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VDP(可變數據印刷)和防偽方面,為包裝設計開啟新的可能性。(見圖10、11)
三、未來展望與ERP系統角色
展望未來,數位印刷技術在包裝設計領域的角色預計將進一步擴大。隨著市場對環保和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長,數位印刷將繼續創新和進化。在這一過程中,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應用將顯得尤為重要。透過將ERP系統整合到印刷製程中,企業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同時確保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見圖12)
總而言之,數位印刷技術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從靈活的生產過程到創新的設計可能性,再到環保和成本效益的優勢,數位印刷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是對市場需求變化的積極回應。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期待看到更多創新和突破在包裝設計領域實現。
●圖10:三力印刷的可變印紋(VDP)及防偽的應用,創造產品的獨特性
●圖11:透過數位印刷,可變化出無限色彩組合,也創造產品的價值
●圖12:三力印刷為業界首家將設計導入ERP系統,而且進化成自動派單、自動指派人員

包裝未來
2024-06-18
結合網路電商平台的機遇研討(二)
伍、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
主講人╱劉康宇
由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印研中心)專案經理劉康宇主講,他表示觀察消費市場中客製化商品的發展,對於圖紋設計和印刷應用技術的需求明確,印研中心在經濟部技術司的支持下,以協助印刷及相關圖紋應用產業技術發展及深耕印研中心高階圖紋設計應用技術為目標。近年結合AI演算方法,開發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提供印前暨印刷人員高效率的圖紋影像處理技術,以達到拓展圖像設計和印刷應用的目的。
一般常見的石紋、木紋、皮革紋等自然圖紋影像經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磁磚、布料、服飾、壁面等,故數位印花、建材磁磚等產業對於高品質大幅面圖紋的需求強烈。紋理的種類繁多,可涵蓋從平滑到粗糙、從稀疏到複雜,或是從規則到隨機等多種可能性。描述紋理特徵常見的視覺屬性有規則度(Regularity)、顆粒大小(Coarseness)、粗糙程度(Roughness)、線狀程度(Line-likeness)、方向性(Directionality)、明暗對比(Contrast)、色彩(Color)、群組重覆性、是否可分割等。
一、紋理AI變圖技術
「紋理AI變圖技術」是基於紋理元素的分割與重組,獲得變圖影像,適用於隨機形態的紋理(例如自然石紋、木紋)。以石紋為例,紋理變圖須要滿足三個主要的條件,分別是「同質性」、「隨機性」、「連貫性」。(見13)
(一)同質性╱指的新的圖紋必須與樣本區域擁有相似的影像特徵(包括顏色、形狀、方向性等)。為了使影像特徵一致,需要有能夠調整影像特徵的機制,並透過紋理差異的評估,達到圖紋分布均勻的目標。
(二)隨機性╱指的是新增的圖紋不能跟樣本區域完全一樣,否則看起來會像是重覆影像的拼貼。為了使紋理的分佈與走向有某種程度的自由,需要對不同的影像紋理層做空間變形。變形的程度是可調的參數,需要使用影像變形技術。
(三)連貫性╱樣圖的邊緣與延伸區域必須在圖案上連貫。
紋理的變化首先需要解析原始的圖紋,基本上可以分成底圖、裂紋、紋理三個圖層來看。紋理AI變圖演算法架構主要分為底圖處理、裂紋處理、細紋處理、影像融合等四個部分。
二、AI以文生圖技術
未來2~5年將是AI生成時代,潛在可應用跟圖紋相關的產業,就有陶瓷、印刷、藝術等相關產業。人工智慧繪畫系統目前於兩種獨立技術結合雲端平台提供創作者使用,主要是「以文生圖」的服務,使用者只要輸入提示詞(Prompt,或稱為詠唱、咒語),AI引擎便會依照提示詞產出對應的圖像。另外,可以透過文本描述中生成圖像的人工智慧程序,每次會產生4張圖,可依照圖像的原本風格,將原圖延伸繪製出新的內容。(見圖14)
三、圖像風格轉換技術
原始的風格轉換演算法,不容易掌握生成圖像中,內容圖像與風格圖像的比重,通常是要透過錯誤嘗試法(Trial and Error)的方式,來回調校出適合特定風格與內容圖像的參數。運用2016年英國牛津大學透過100萬張圖庫所建立的VGG19預訓練之深度學習模型,使用時輸入一張原圖與一張風格圖至深度學習模型,經過運算後,即可輸出一張原圖融合風格圖顏色與筆觸的風格轉換圖。(見圖15)
目前即時超解析風格轉換,有別於一般的風格轉換,不會產生解析度低的問題,但風格轉換出的風格紋路效果有待進一步精進,未來會朝向高解析原圖,經過風格轉換後也能保持明顯的風格紋路為目標。
四、AI圖像印刷應用
隨著噴印技術成熟及生產速度的提升,數位噴印也逐步從平面朝向非平整面成品或半成品噴印應用發展,結合高解析圖紋掃描獲得原始圖紋,透過數位直噴設備,直接將圖紋噴印在不同被印材料上。以金屬建材為例子,大幅面仿真圖紋飾板,圖紋色彩外貌與天然石材自然連紋,而且符合建材抗刮、耐燃且無毒的規範,現在可以運用於電梯門板、戶外裝飾板。
在噴印過程輔助實際影像對位,達到精準對位和圖像形變結構相似度高的目標,即可進行成品再加工客製服務之模式。我們以客製鞋為例,能夠以成鞋的不同表面直接噴印水性紡織墨水,且符合紡織品耐水洗牢度4級以上規範。(見圖16)
總而論之,AI智慧圖像與印刷應用技術的搭配,可以提升產業對圖像品質和解除噴印輸出的限制,拓展印刷應用範疇,豐富印刷應用商品市場。本案主要研發團隊:印研中心闕家彬、黃明俥、劉康宇、陳昭佑。
●圖13:石材圖紋變圖技術架構圖
●圖14:不同AI生圖引擎所生成圖紋範例
●圖15:利用原圖+風格圖→風格轉換圖
●圖16:印研中心採用水性墨水完成的客製鞋
陸、專家論壇一:印刷設計面對網路電商服務交易之挑戰與機會
與談人╱涂坤玄(Hypo印刷網董事長)、陳虹年(62icon董事長)
新型態網路印刷已經改變了印刷接單商業模式,同時結合網路帶來更多的優勢:
一、網路會員預收制
透過網路會員預收制,印刷公司可以吸引客戶成為會員,並提供優惠價格或者其他福利作為回饋。這樣的制度可促進客戶長期與印刷公司合作,提高客戶忠誠度。同時,預收制也有助於印刷公司的現金流管理,因為預收款項可提前收到,降低營運風險。透過網路平台,這一制度可以更加方便地實施和管理,使得印刷公司能夠更好地與客戶互動和溝通,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總的來說,網路會員預收制結合合版印刷和網路的優勢,為印刷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和發展機遇。
二、產品規格化和價格透明化
(一)產品規格化╱合版印刷通常會提供一系列標準化的產品規格,例如不同尺寸、材質、印刷方式等。這種規格化的建立,使得客戶可以更容易地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同時也簡化訂單流程,提高了效率。
(二)價格透明化╱透過網路平台,印刷公司可以將不同產品的價格公開透明地展示給客戶,讓客戶清楚了解到不同選擇對應的價格。這樣的價格透明化使得客戶可以更加客觀地比較不同選項之間的價格與性能,從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三、網路環境更趨成熟
(一)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網路環境變得更加成熟,提供了更多機會和便利性。印刷公司可以利用這一個成熟的網路環境,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路銷售和接單業務。
(二)在成熟的網路環境下,印刷公司可以更加方便地與客戶進行溝通和交流,接收訂單、提供報價、處理售後服務等。同時,網路環境也提供了更多的行銷和宣傳管道,印刷公司可以透過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四、生產流程化和標準化
(一)生產流程化╱透過網路平台,印刷公司可將訂單流程化,從接單、設計、印刷到交付都能夠更加流暢地進行。客戶可以透過線上平台提交訂單和設計文件,使得整個生產過程更加高效、快捷,同時也降低出錯機會。
(二)標準化╱合版印刷通常提供一系列標準化的產品規格和印刷工藝,這使得印刷品質更穩定,訂單處理更加標準化。透過網路平台,客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產品的規格和特性,從而更容易地做出選擇,同時也使得生產過程更加受控,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和品質。
集結印刷生產、線上商務和設計師服務的整合平台。這種平台主要目的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印刷解決方案,優化印刷公司、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見圖17、18),通常包含以下幾項功能和特點:
(一)印刷生產╱提供各種類型的印刷產品生產服務,如宣傳品、名片、包裝等,並保證高品質的印刷成品和及時的交貨。
(二)雲端電子商務網站╱透過線上平台,客戶可輕鬆地瀏覽和選購各種印刷產品,並可透過網路支付等方式完成訂單,使整個訂購過程更加方便和透明。
(三)設計師媒合平台╱提供設計師服務的媒合平台,客戶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合適的設計師,並與之合作完成設計工作,為印刷產品提供專業的設計方案。
印刷生產、雲端電子商務網站及設計師媒合平台之整合為印刷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印刷解決方案。
●圖17:新型態網路印刷已經改變印刷接單商業模式,同時結合網路帶來更多優勢
●圖18:結合印刷生產、線上商務和設計師服務媒合的整合平台
柒、傳統印刷與電商的結合:沈氏藝術印刷、捷可印JCOLOR
主講人╱方世調
由沈氏藝術印刷暨華德包裝公司副總經理、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常務理事方世調主講,他表示電商早已不是新的東西,網路活動儘管在2000年時曾遭遇泡沫等多重衝擊,但是在全球各地依然崢嶸式的到處蔓延。只是回頭看看台灣的傳統產業,包括傳統印刷業,網路行為多半只是拿來當做產銷作業上的輔助工具之一,真正走入純電商(無實體通路)的更是少數。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沈氏藝術印刷這七年多來踏進純電商的心得感想。
沈氏藝術印刷在電商這條路上的摸索初期嘗錯(Try&Error)的學費也不可免,先是花費數十萬元購進套裝軟體,沒多久後就發現該軟體所能提供的遠遠無法達到我們設定的要求,不過也因為有這個練兵階段,加上自己資訊團隊的建立,捷可印(JCOLOR)才得以順利成立。(見圖19)
捷可印一路走來,我們相當自詡領先業界邁出了後發先至的幾步路,包括:提供了操作介面最友善的印刷類電商平台之一;市場普遍仍在桌機或筆電下單的時候,捷可印即毅然決然投入建構完整的手機操作環境。諸多努力讓捷可印早已成為台灣知名優質的純電商印刷平台。
傳統印件量漸少、樣變多的浪潮早已是這一、二十年以來不變的趨勢,印刷產業的我們都躲不掉,大家都想跳脫既存的紅海市場,但是真正把想法化為行動,而且能夠執行到最後是很不容易的少數。以沈氏藝術印刷為例,十年前的均單價(訂單的平均金額)有六位數,五年前已萎縮到五位數,但是今天的印刷電商卻只有其十分之一不到的金額,所以想要服務這塊客戶就必須把管銷成本減到最低,方法之一就是從產品上架、行銷、接單、客服、金流、物流……等,全部都能在不經過人力處理下,完全讓它在線上完成。可見資訊系統建構能力必須足夠;內部(微)創業的時候老闆或主管必須親上第一線不能只出張嘴;選擇想要投入的電商領域最好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當可縮短一些嘗錯摸索期。
一般中小企業內部新事業草創初期所需人力,也許無法完全預先招聘到位,包括客服人員,此時既有內部人力的機動調度支援成為必要。但是傳統印刷公司直接面對末端消費者的機會不多,電商客服卻完全不一樣,所以人員對應的專業訓練、心態上的再建設、適合人格特質的挑選,以及透過案例分享等的教育訓練等就變得極為關鍵。
維持每週數款新品上架,已成為捷可印團隊的必要工作之一,持續優化界面同時加進多樣化的線上行銷活動來豐富捷可印平台。另外我們也已開始利用數十萬筆資料庫中的交易與答詢資料,透過GPT來建構AI客服的機能,讓捷可印帶給逛店客戶更優質的體驗,同時也讓捷可印更加成長茁壯,畢竟營造豐富、多元、安心、有趣的逛店體驗,是我們一直視為核心價值的本分。
捷可印如今每月吸引四位數的新會員加入,連年維持兩位數以上的營收成長同時,身為傳統產業一份子的沈氏藝術印刷,轉型的腳步依然一刻都未停歇。除了電商,往文化商業印刷上游結合的創意設計部門成立,包含平面採編設計、活動、策展、企劃、執行、微電影、Podcast、空拍等樣樣來,優質口碑已深烙在眾多公私部門首選的名單中。
2022年結合華德包裝公司投入到包裝彩盒領域,快速建立起完整包材的產銷供應鏈,華德獨特的輪轉式柔版UV印刷、加工、軋型一條龍單機生產,在ESG熱潮下我們自盤其碳排量僅為一般張頁式的三至四成,大大符合諸多客戶要求。柔版網紋輥式的印刷特性,更能大幅減除彩盒印刷上不同批次顏色差異問題。華德專屬空氣浴塵室內潔淨廠房,抗凍塗層專利的應用得以替代淋膜、2023年11月取得ISO 22000食安認證…等,在種種優勢的充分發揮下,這兩年來華德的營收已翻了接近兩翻。(見圖20)
身為傳產一員的沈氏藝術印刷,團隊持續積極尋找盡早跳脫傳統印刷的紅海市場,期許在諸多新領域的投入下,能在兩、三年內讓這些孵化中或已茁壯的新事業,從目前佔比三成多提升到過半,達到轉型的初步階段。
●圖19:捷可印網站平台頁面
●圖20:華德獨特的輪轉式柔版UV印刷、加工、軋型一條龍單機生產
捌、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分享:領航印刷業數位轉型
主講人╱林青森
由健豪印刷公司總監林青森主講,主要分享內容如下:
一、雲端印刷概況
雲端印刷是指透過互聯網平台提供的線上印刷服務,客戶可以在平台上進行線上設計、選擇材質、提交印刷文件,平台後端則負責將文件傳送給工廠進行印刷,最終完成整個印刷流程。
雲端印刷的最大特色是打破傳統印刷的限制,實現24小時線上下單,客戶完全無需透過實體店面即可完成印刷。平台還提供自助設計、編輯的功能,客戶亦可以DIY印刷效果。客戶可選擇多種材質和版本,並立即獲得線上報價,具有價格優勢。同時,雲端印刷可以實現小量印刷和零距離交付,更適合個性化和要求快速的印刷訂單。
二、健豪雲端印刷平台介紹
台灣健豪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印刷業者,在張訓嘉總經理的領導下,積極拓展雲端印刷業務。其自主研發的「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是印刷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成功典範。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首先建立了媒合展示系統,客戶可以在線上編輯設計、預覽成品,平台提供線上報價和下單功能。而且平台同時建立供應商後台管理系統,負責訂單管理、生產狀態彙整等工作,實現平台和供應鏈的數位化銜接。(見圖21)
平台具備多個子品牌網站,提供不同領域的印刷服務,例如傳統商業印刷、書籍印刷、包裝印刷、個性化印刷等,全方位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三、平台系統與技術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核心是自主研發的「UltraAIPS印刷生產核心系統」,涵蓋了生產管理、材料管理、訂單管理、品質監控等多個模組。實現全流程數位化、資訊化、自動化。(見圖22)
以平台接收訂單的流程為例,系統會自動檢查客戶信用,完成資料檢核後自動轉入訂單,並進行後續的作業調度,例如組版、印刷、後加工等。客戶在線上完成設計、下單後,可以線上跟蹤整個訂單生產的狀態。平台還開發了多種數位組版工具,其編輯功能相當強大。
在硬體設備上,健豪雲端印刷平台擁有自動化的數位印刷機和後加工設備,並建立工業物聯網,實現設備與系統的數位化連接,以及生產全過程的精準監控。該平台同時建立大規模的ERP系統,實現購物車集貨、自動命名、狀態回報等功能,使得業務流程數位化。ERP系統也完善管理產品價格、庫存等資料,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平台優勢與特色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充分利用數位化的力量,實現傳統印刷業的轉型升級,展現多方面的優勢:(1)24小時全天候運作,打破時間限制。(2)DIY線上設計,提升客戶體驗。(3)自動化流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4)工業IoT監控,實現精準控制。(5)ERP系統支援,達到資源優化。(6)小批量印刷,完善客製化。(7)零距離交付,增強服務響應度。(見圖23)
這些優勢讓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在客戶體驗、生產效率、服務響應度等方面,都遠超傳統印刷模式,顯示雲端印刷是傳統印刷企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五、平台價值與影響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轉變了印刷業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它打開了傳統印刷企業的思維,並樹立起台灣印刷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典範,展現巨大的領先價值。
隨著平台的拓展影響力,它不斷改善台灣印刷業的服務水平,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它也拉動了上下游企業、客戶的數位化進程,產生全面促進效應。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充分代表台灣製造業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在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它為台灣在印刷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樹立典範,值得業界深入學習和廣泛推廣。
六、結語
健豪雲端印刷平台運用雲端技術、自動化系統、數位化管理等方式,成功實現印刷業的數位化轉型,開創一條具前瞻性的新路徑。它為印刷業智慧升級提供可資借鑑的模式,也展現了台灣製造業與科技創新的強大潛力。在數位經濟的新時代,健豪雲端印刷平台必將持續領航台灣印刷業的現代化進程。
●圖21:健豪雲端印刷平台系統,首先建立媒合展示系統
●圖22:健豪自主研發的UltraAIPS印刷生產核心系統
●圖23:健豪雲端印刷平台的優勢及特色
玖、輕鬆架構印刷電子商務:印研中心電商平台
主講人╱江瑞璋
由印研中心江瑞璋博士主講,他指出有鑑於一般中小企業不易培養資訊人才發展印刷電子商務系統,印研中心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支持下,以關心印刷暨紙器業發展方向及印研中心資訊人才業界共享之目的,特於112年從基礎系統分析開始,逐步獨立開發完成專屬印刷暨紙器業的B2C電子商務平台系統。讓有興趣投入電子商務及數位轉型的廠商,藉由經濟部產發署的輔導計畫,優先接受印研中心技術導入與輔導,建構起獨立的後台及前台、金流、物流、訂單管理及出貨機制。(見圖24)
此電子商務系統除了擁有一般電商平台的基礎功能外,也具備讓業者可上傳版型至前台及消費者及可將客製化檔案隨著訂單上傳的功能。綜觀上述,電子商務平台的接單能力將是資訊流的起點,未來可透過結構性檔名逐步結合現有的ERP系統以邁向自動化及智慧化生產的目的。其具備以下幾項特點:
一、互動前後台建構商品上下架
此電子商務系統係採用軟體即服務(SaaS)架構於雲端,印刷廠只要具備有上網的基礎設備,即可擁有專屬的電商前台及後台,建構商品上下架。(見圖25)
二、階層式商品管理
商品採用階層式分類管理,主分類、次分類及商品等共三層的管理結構。而商品名稱會被自動判斷是否重覆,主因是可做為ERP資料庫的銜接欄位,代表此商品原物料、製作工序及成本。
三、可上傳版型接受客製化檔案
印刷是屬於高度客製化產業,業者可將商品的版型藉由後台上傳至前台消費者。(見圖26)
四、線上金流
消費者可以藉由線上金流多元支付系統付款,例如透過信用卡、超商條碼(Bar Code)及超商代碼(CVS)等方式。(見圖27)
五、店到店物流
採取店到店的物流,同時結合四大超商,以方便消費者至附近的超商取貨。
六、即時訂單管理
業者接到訂單後,需要確認此單是付款失敗、待付款或付款成功等狀態,才可以進行客製化生產。電商系統結合金流的資訊回饋,可直接於前後台顯示目前金流狀態,省去查帳之苦。如消費者已付款則顯示綠色的「付款成功」狀態,業者見此狀態即可進行客製化生產及後續的物流配送作業。(見圖28、29)
七、開放式結構性檔名以連接現有的ERP系統
此B2C電子商務系統除了具有金流物流管理之外,仍然需要與業者現有的ERP系統結合,讓目前業者的B2B作業流程可順利運行之外,也可以管理B2C電子商務的原物料管理。因此印研中心採取了開放式的檔名結構,讓ERP系統商可以解析不同業者的商品名稱結構以結合目前業者使用不同的ERP系統。
當消費者下單或上傳案後,印研中心後台會將此筆訂單轉為可讓人看得懂及電腦可識別的結構檔案,所以業者下載消費者訂單及檔案後的檔名結構如下:
(一)訂單號碼╱最可視性,並可轉為條碼(Bar Code)列印於指示單或工作清單上,讓每站製程的人員可藉由掃描條碼回報工作的起始和結束時間。
(二)下單者╱電子商務註冊會員名稱(消費者)。
(三)產品名稱╱保留最大的發揮空間,業者在制定產品名稱時可中英文混合編碼,也可加入主分類及次分類關鍵字,產品名稱的組合可讓各家ERP系統商解析不同業者的產品名稱結構。
(四)產品選項╱為此項商品延伸的配件選擇,例如商品色彩選擇、內襯結構選擇、墨水選擇或尺寸選擇等等。
(五)數量╱消費者訂購此商品的數量將會影響物料、製程及時程的管控。
八、自動化資訊流及邁向智慧化
B2C電子商務只是網路接單資訊流的起點,而開放式的檔名結構將有助於各家ERP系統商,幫助印刷造紙業者做到自動化抽單(例如不同客戶訂購同一種紙材或墨色的單子)、流程自動化管理(不同商品名稱有不同的加工製程)。有了自動化管理後才會有機會做到資訊透明化、可視化及網路化,並導入人工智慧化輔助生產的智慧化工廠。
九、給自己多一個轉型選項
B2C電子商務是轉型的一個重要的選項及網路化資訊流的起點,仍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
(一)培養消費者共同的人機介面下單習慣╱印研中心及業者應共同攜手以集體行銷方式推廣。初步最佳的方案可由目前各廠服務的B2B客戶將小額的日常印刷訂單轉向B2C下單方式(自取及宅配方式可不經過電商之金流及物流),讓業務員有餘力更能專心處理大金額的重要訂單。
(二)B2C與B2B系統融合╱一般印刷造紙業者仍以B2B的型態服務企業客戶,如果能將後台及下單系統拉至客戶端或咖啡廳那就有機會融合了,否則仍需回到辦公室才能開單,大大影響業務員的活動能力及範圍。採用網路B2B下單的作業模式是有機會與中心B2C的電商系統融合。
轉型要一步一步踏出去,這是很辛苦的,但重要不緊急。印研中心提供最輕鬆的轉型系統及方案,以符合年輕人消費型態及上架的準備時間,同時提供與ERP系統商合作介面,減少內部員工因不同系統造成的作業衝突。轉型不嫌晚只怕忙到轉不過來,大家共同努力。本案主要執行人員:印研中心闕家彬、江瑞璋、陳昭佑、林宥辰、劉煌玲。
●圖24:由印研中心獨立開發完成專屬印刷暨紙器業的B2C電子商務平台系統
●圖25:電子商務系統採用軟體即服務(SaaS)架構於雲端,左為後台建立商品,即可於右圖前台預視
●圖26:前台消費者可下載版型製作客製化檔案
●圖27: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藉由線上金流多元支付系統付款
●圖28:訂單付款成功狀態後,即可進行後續的物流配送作業
●圖29:店到店取貨單於超商及公司內執行批次列印
拾、專家論壇二: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之前景與挑戰
與談人╱朱宜良(立普印營運長)、方世調(沈氏藝術印刷副總經理)、林青森(健豪印刷總監)
針對不同類型的印刷企業供應商,無論是規模較小的企業還是專注於特定領域的企業,都可以透過這種網路印刷電商平台方式拓展市場,提升競爭力。
一、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型態
(一)整合式平台╱主要提供設計、下單、製作、付款、配送等一站式的服務。
(二)即時報價平台╱提供即時報價並支援客製化訂單。
(三)客製化平台╱專注於特定印刷類型或市場需求,如T恤印刷、名片印刷等。
(四)設計師市集╱讓設計師上傳作品,消費者可選擇喜歡的設計進行印刷。
二、網路印刷電商平台適合以下型態的印刷企業供應商
(一)小型至中型的印刷企業╱通常具有一定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但缺乏自建網路銷售平台,透過加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可擴展銷售管道,提升競爭力。
(二)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印刷企業╱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的印刷企業透過加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可以快速擴展市場規模,吸引更多的客戶。
(三)專注於特定印刷類型或市場需求的印刷企業╱例如T恤、名片、相本印刷等,可以在網路印刷電商平台上建立專屬店鋪,專注於特定的印刷品類,吸引目標客戶群體。
(四)提供客製化印刷服務的企業╱對於它們來說,網路印刷電商平台提供了便捷的訂單接受和處理平台,有助於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五)專業的設計師或藝術家╱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網路印刷電商平台,轉化為印刷品售賣,從中獲取收益。
三、導入網路印刷電商平台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一)設備投資╱需購買數位印刷設備、開發資訊軟體系統。
(二)技術門檻╱操作印刷機、設計軟體需要一定技術能力。
(三)庫存管理╱一般而言,印刷品通常需要一定的庫存,而庫存管理可能會面臨過度庫存或庫存不足的種種問題。
(四)服務品質控制╱印刷品的生產與服務品質直接影響客戶滿意度,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品質控制機制。
(五)配送問題╱及時準確地將印刷品送達客戶手中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在物流配送方面需要做好規劃和管理。
(六)市場競爭╱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品質才能立足市場。
四、營運過程中可能的瓶頸
包括生產效率、成本控制、客戶服務等方面,需要持續改進和優化營運流程以應對挑戰。總括來說,網路印刷電商平台對印刷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企業積極應對,不斷創新與改進,以保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隨著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的普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印刷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要跟上技術發展步伐。
結語
印刷企業需要注重用戶體驗與客戶服務,提高服務品質,滿足客戶需求。網路印刷電商平台的訂製化需求增加,對於印刷企業的庫存管理形成更高的挑戰,需要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印刷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策略,強調數據分析對於營銷和客戶服務的重要性,需要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以便精準定位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