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創立於2001年的《設計印象雜誌》,是一份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創辦人楊宗魁先生秉持對行業的熱情,20多年來,對產業的市場趨勢與競爭、材料與技術發展、產業動態與國際交流等,都留下很完整報導。同時出版設計專業套書,例如《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台灣創意百科》等,在產業內享有很高的評價。 進入2024年,AI正加速改變全世界,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將重新定位,擴大產業服務對象至圖文(GraphicArts)相關產業(包含造紙、設計、印刷、包裝、出版及材料、設備等),增加數位平台服務,提供更即時性的產業資訊、動態、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及專題報導等。 因此我們成立新的數位編輯及國際事務團隊,將會提供更多的創意活動及內容,而推動國際策略夥伴及交流,可讓台灣業者多了解國際競爭與經營模式,透過交流來尋找發展機會。 雜誌內容也需要調整方向,上期我們有一篇是ChatGPT寫出的印刷技術發展文章、增加Drupa專欄等,而未來將會更關注產業發展及讀者的需求,並以專題報導、播客(Podcast)、論壇、研討會、參訪等活動,而雜誌數位平台將於2024年3月初開始啟用,多元服務也將隨之而來。  未來的《設計印象雜誌》,會在新時代的道路往前走,也希望所有過去支持《設計印象雜誌》的讀者、廠商及朋友們,你們的建議會讓我們在未來走得更順暢。 Founded in 2001,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crossing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desig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his passion to the two fields, the founder, Mr. Yang Tzung-kuei, has offer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n trends and competition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design specialized series, such as A Century of Visual Design and One Hundred Visual Designers in Taiwan, Taiwan Creative Graphic Art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reputation from the industry. As we step into 2024, AI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through digitalizat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reposition itself to broaden the services in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y, including papermaking, design, printing, packaging, publishing, material, equipment, and more. A new digital platform will be launched to offer prompt industry updates, market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business management insights, and feature reports.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Digital Media team to provide a greater array o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is also added fo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o cover better insigh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nhanced. In the last issue, there is an article on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ritten by ChatGPT, a new column on Drupa updates, and more. The magazine's digital platform is set to be launched in March 2024 to offer new diversified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cu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aders' needs, including project reports, podcasts, forums, seminars, visits,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e future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stride forward on the path to the new era. We hope to hear from our readers, businesses partners, and friends. Your suggestions will guide us to a delightful journey ahead.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包裝印刷的思考與展望
包裝未來
2024-07-04

包裝印刷的思考與展望

從2019年底發生新冠疫情至今已歷經四年多了,2023年全球政經都是極端不平靜的一年,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蔓延肆虐全球,雖然疫情已經趨緩,但與病毒共存成為生活新常態。俄烏戰爭驅動糧食與能源的飆漲,這一兩年來,讓全球人民都飽受通貨膨脹之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又爆發衝突,加上美國升息,也造成全球股市、匯率的大波動,這更讓全球對未來能源、糧食、資金都呈現潛在的供需風險。而供應鏈在地化需求問題,也讓東協及印度成為供應鏈遷移最大的受益者;台灣問題呈現國際化,也不容忽視,這都是全球動盪造成的部分結果。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明顯的,人們改變了消費、工作及生活習慣,其中加速數位化活動為最明顯的情況,疫情期間由居家上班、網購及外送、線上遊戲、線上教育、遠距教學及遠距醫療、線上娛樂與運動、數位金融服務、無人商店等都大行其道,明顯改變了人們消費的習慣。而新冠疫情並改變人們生活思維,搬離城市、重視家庭生活高於工作,加上疫情限制境外移工,這讓全球企業都面臨到大缺工的時代,加上工資與資金成本大幅提高,缺工及通膨也加速推動產業往智能化與自動化發展這條必要之路。 包裝印刷是產業重大市場之一 包裝印刷是構成印刷產業的重大市場之一,雖然包裝的作用在過去幾年中一直穩步發展,但其重點也在逐漸轉移;如今,僅僅擁有引人入勝的設計來吸引客戶已經不夠了,可持續性是自2020年以來值得關注的增長趨勢之一,也是包裝生產商和客戶都在考慮的問題。雖然Covid-19危機已經顛覆了世界,但日常生活的其他領域仍在繼續發展,似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也讓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今包裝產業面臨的許多挑戰上。 在包裝設計上要能更靈活、更多選擇,它的首要目的是保護商品,但其方式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全球在保護環境及碳排放問題下,為了使包裝更具有可持續性,包裝印刷廠商在包裝設計上,選擇使用更薄材料、更複雜及更環保的材料設計。隨著紙盒的交付機制變得越來越複雜,零售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包裝印刷生產也需要更加靈活、更快速、更高效的機器設備。事實證明,電子商務部門的繁榮不僅是包裝印刷產品增加成長的機會,也是這方面的一大挑戰。 包裝對商品的保護正在改變,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對產品之展示也得到相當大的加強視覺效果。嶄新數位及智慧化解決方案取得實質性進展,使得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夠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情。雖然數位印刷可能無法完全取代一些傳統印刷,但它仍然提供所需要的靈活性,可按照最近的趨勢進行短版少量的生產,包裝個性化訂製、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開始受到歡迎,也比較容易實現。 在工業管理應用上,全球工業大談工業4.0,包裝印刷設備及製造流程,所有這些有新選擇和更大靈活性都要求改進管理系統。由於時代的科技技術進步,要完成這項工作很有可能且變得容易,但還需要一些額外的努力和改善製造習性。自動化將說明包裝印刷廠優化設備的正常運行時間,實現客戶和生產工廠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更容易管理不同設備的各種介面。擁有合適的設備當然很重要,但密切關注簡化整個工作流程的複雜性也很重要。使用正確的工作流程自動化系統及自動品檢系統,可以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操作正確性,工作流程自動化能夠提高生產力並減少不良品,降低成本。 而且成本壓力也已經波及到包裝印刷產業,畢竟在全球通膨原物料普遍上漲中,現在都希望以更少價格獲得更多更好的產品,而且價格真的不應該高於現在以保持競爭力。品牌擁有者希望更好、更快、更訂製和更安全的包裝,以便能夠在市場上維護自己的地位,但品牌商不會忍受更高的包裝印刷價格。影響整體包裝生產成本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品質、生產效率和材料費用,在工作流程中,生產鏈的強度取決於其最薄弱的因素,因此這三個因素不應被視為單獨的因素,而應該一貫的從設計過程到印刷,再到轉換和包裝的整個供應鏈。 ●獨特的白米包裝印刷,大大提升了品牌印象(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354306695700387333/) ●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印刷,可加強品牌印象的視覺效果 (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776378423274897059/)  ●數位及智慧化的解決方案使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圖片來源 ╱ https://www.instagram.com/tasarist/) 自動化流程可解決缺工問題 動盪不安的2023年,疫情困擾尚未完全解決,全球經濟充滿悲觀情緒,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令人不安,通膨問題讓全球生活感到痛苦,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已是全球共識。如何實踐淨零政策,循環經濟將成為主流,尋求更多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以永續發展核心發展環保材料與產品,以數據分析節能減碳都是優化經營的必要領域。而數位化業務流程可以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製程數位化可以創新更多解決方案與優化流程,並提升競爭優勢。 自動化流程除了可提升獲利外,也解決長期缺工問題,這是全球製造業都要面對的問題。人力短缺是全球普遍現象,設備自動化是必然的,有了這些自動化,還有另外幾個因素不容忽視:工作力教育、工作安全和人員配備。雖然招聘在這個產業中可能具有挑戰性,而且能完全了解產業要求的新進員工相當罕見,但整個生產線上的全新數位解決方案,將使包裝印刷生產更具吸引力。此外,必須將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納入勞動力規劃,為明天的挑戰做好準備。 但是,面對成功包裝印刷生產的挑戰,包裝印刷生產廠商不僅要仔細研究內部流程,還要重新評估公司的整體佈局。與供應商建立日常關係,並將其視為合作夥伴變得越來越重要。包裝印刷廠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直接與製造商和供應商連接,並保持預防性維護。但包裝印刷廠和客戶之間的服務也需要改進,如今客戶習慣於觸手可及的各種選擇,因此它不再只是關於產品,客戶希望感到安全並得到貴公司的良好照顧服務,因此即使是包裝印刷廠也必須創建形象、諮詢和優質的客戶服務。 可持續性包裝生產漸受重視 現在,包裝印刷廠因應環保要求及節能減碳,可持續性的永續經營,對於許多產業來說,這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但我們只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這意味著使用更薄的符合環保規定材料和更先進包裝結構的創建與更苛刻的設計,同時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生產率和更大的靈活性工作。首先,可持續性包裝生產意味著透過零故障包裝進行理想的廢物管理,這不僅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同時還意味著創造持久、長期的流程。 包裝印刷市場也必須因應品牌商的包裝需求,可持續發展主題對包裝印刷產業的生產流程和商業經營模式都有影響?長期以來,可持續發展的話題一直影響著包裝印刷產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近年來,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全球工商產業及消費者的關注,不僅是由於法律限制,例如歐盟關於食品再生塑膠的法規。食品包裝中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政客們越來越多通過法規來保護我們環境和消費者。 我們的產業受到產品週期經濟行動計劃的影響,也開始注重起包裝印刷,並且已經指定數位產品護照,禁止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發表關於氣候中和的言論。在談到包裝產業的可持續性,並展望處理該主題的正確方法及可持續方法的指南。品牌擁有者和設計師,可持續設計從概念階段開始,在包裝方面,不僅要考慮所使用的個別材料,在回收站中,材料不純或分類,不同的包裝都會被分類出來。 包裝印刷朝向可持續性發展 可持續包裝生產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可持續發展複雜化,活躍於全球的公司應確保為其供應的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進行可持續生產。由於各個國家的規格不同,很難創建一種可回收包裝,每個回收系統的工作方式都不同。例如,在德國90%可回收的包裝,在另一個國家有可能是0%,因此重要的是要找到回收的系統,然後使包裝可回收,以達到最大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包裝市場上的替代材料種類越來越多,在可堆肥包裝發展之後,可種植包裝是下一件大事。在此處閱讀有關全新的零浪費趨勢的所有資訊,替代包裝材料越來越多樣化。棕櫚葉、蝦殼塑膠袋、木漿玻璃紙……,它們就像蘑菇一樣,全球在整個包裝印刷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有望為包裝領域增添色彩。最近,有了一項全新的發展,可堆肥包裝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此股新趨勢是由種植時生長的種子製成的包裝。 垃圾桶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式,綠色環保才是未來。在包裝零浪費的原則下,可種植包裝的基本概念很簡單,它不僅僅像其他可堆肥包裝那樣可以分解,而且還含有種子,使包裝可以埋在土壤中並在花卉或草藥盛開時分解。可堆肥的包裝,是零廢物產生的概念,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它在我們的環境中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 拯救我們環境的包裝,目前是每個人的口頭禪,可種植包裝是一種解決方案,蜜蜂保護紙又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我們將在未來,甚至看到包裝印刷產業還能為我們的地球提供什麼,在全球氣候變遷當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30年、2050年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目標,包裝印刷也是其中的一種。未來包裝印刷生產可持續性,不僅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這還意味著創造持久、長期的流程。因此,對於印刷與後加工廠來說,包裝印刷產業的未來至關重要。 ●透過鮮豔配色所創作的包裝產品(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423338433696990567/) ●極簡和可持續的包裝,是近年來值得關注的增長趨勢之一(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170222060907648545/) ●在包裝中加入智慧功能也是未來趨勢(圖片來源 ╱ https://meyers.com/)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一)
經營管理
2024-02-15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一)

根據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報導,英國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每年都會選出足以反映該年度人們「情緒、精神和關注」所在,並具備「持久文化意義」潛力的詞彙,作為年度代表字。2023年的代表字為「Rizz」,指的是一個人吸引他人的能力與氣質,也是一種令人傾倒的特殊力量與浪漫氛圍,背景是疫情解封及對未來社交的積極與自信,也反映Z世代(1997~2012年出生)的觀點與想法,加上「Rizz」的“z”音節發音的趣味,有點魅力是值得去追求的。(見圖1) 而英國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選出,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原意為「似乎看到、聽到、感覺到或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例如「因生病或吸毒而產生幻覺」;而受到今年人工智慧(AI)熱潮影響,該字新增註解是「生成式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讓人產生幻覺」。 ●圖1:英國牛津英語大辭典、英國劍橋詞典、美國韋氏辭典所選出的2023年度代表字(圖片來源╱分別來自X@OxUniPress、Collins Dictionary、The Independent Uganda) ●圖2:美國柯林斯字典、台灣中國信託及聯合報、日本所選出來的2023年度代表字(圖片來源╱分別來自Coinscreed、漢字筆順及JUKSY)  無獨有偶,因應人工智慧熱潮,美國的韋氏辭典(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也選出2023年的代表字為「Authentic(真實)」,原本的意義是「不虛假或模仿(Not False or Imitation)」及「忠於自己的個性、心靈或品格(True to One’s Own Personality, Spirit, or Character)」。但AI時代模糊界線,人們有時不再相信自己眼睛或耳朵,並且已經認識到,在2023年看到「真實性危機」,而尋求「真實的聲音(Authentic Voice)」和「真實自我(Authentic Self)」登上頭條。 美國的柯林斯字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更是直接,2023年的年度字就是人工智慧(AI),提到AI對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深遠影響,它究竟是一種革命性的正向力量,或會引發末日式破壞的討論與議題,也紛紛擾擾。這是一種藉由演算法和數據力量驅動的創新與轉變,根據專家的建議,大家要學習把AI變成生活化,學習、再練習,讓技巧變得更專業化。(見圖2) 而由中國信託及聯合報所主辦,台灣2023年度代表字公布為「缺」,這是由桃園市長張善政提議,其臉書PO文提到,台灣過去疫情缺口罩、疫苗,疫情後產業界缺地、缺電、缺工。第二名年度字是「蛋」,由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提出,但他指出這並非雞蛋,而是台灣政治混蛋太多、少子化不下蛋、大學生品質低劣,台灣未來玩蛋等,兩個字加起來變成「缺蛋」。但「缺蛋」本是短期的供需行為,但轉為政治及網軍操作,加上媒體炒作,蛋價就急速上漲且不見了,聽到進口蛋要鋪貨了,市場與商場又處處可看到,這種情緒性及沒內涵的流行語,成為2023年度代表字,思維深度及認知是不夠的。 另外,2023年日本的年度漢字第一名為「稅」、第二名為「暑」、第三名為「戰」,象徵日本人對增稅、酷暑、戰爭等議題的關注。由每年了解全球各地的代表字,確實可以看到社會及人們思維的演變,也可作為年度自我反思及成長的一部分。 ●圖3:地緣政治衝突紛爭不斷(圖片來源╱YouTube)  ●圖4:印度崛起,圖為總理莫迪(圖片來源╱DIGITIMES)  ●圖5:2023年6月之後全球每月平均溫度就開始大幅超越歷史紀錄(圖片來源Copernicus、世界氣候組織) ●圖6:去年5月後的MeToo運動熱燒全台(圖片╱台灣女人健康網)  ●圖7:2023年可說是生成式人工智慧元年(圖片來源╱ISTOCK) 失序的國際情勢-2023年新時代(New Era)的混沌現象? 回顧2023年失序的國際情勢,出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一)疫情回歸新常態(New Normal)╱Covid-19跟流感一樣大家要勇於面對,但不影響日常生活,這讓悶了三年的國際旅遊業,呈現報復性的爆發。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全球旅遊業將回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95%,比起2022年的63%增加50%,以台灣2023年前10月出入境人數為4,236萬人,較2022年同期的955萬人增加3.43倍,但較2019年全年的7,181萬人,僅僅約59%左右。 (二)地緣政治衝突紛爭不斷╱2023年仍是全球充滿變化及不平靜的一年,全球關注膠著的俄烏之戰及以巴再度衝突,造成兩區域重大傷亡,引發鄰近地區戰爭擴大的風險外,也影響到全球通膨、能源、糧食等經濟問題,觸發可能的全球經濟衰退。而地緣政治風險區也包括兩岸、南北韓、南海爭議、中印邊境、中東、東歐、蘇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中爭議等,以2023年11月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是136.58,是過去10年來的新高。(資料來源╱ 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6447/geopolitical-risk/55589/global-geopolitical-risk-index。(見圖3) (三)印度崛起╱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約6.3%,居全球最高,預測2024年也可以維持同比率,加上成功登陸月球南極區。而中印互爭南方世界霸主,二十大工業國(G20)在新德里舉行,印度總理莫迪宣布,邀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納入成為G20常任成員,而以中國為主的金磚峰會(2023 BRICS Summit),宣布接納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顯然的國際政治角力不斷,印度經濟及國際政治地位聲望,讓國際矚目。(見圖4) (四)最熱的一年╱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去年9月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6~8月,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三個月,南極海冰覆蓋面積則處於一年中歷史最低水平。極端氣候也造成各地火災(夏威夷、希臘與加拿大)、水災及旱災,毀滅性地震(土耳其5.6萬人死亡、敘利亞、摩洛哥、尼泊爾、菲律賓)等天災,讓氣候危機日日不能鬆懈。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AMS)科學家日前指出,2023年是地球12.5萬年來最熱的一年。(見圖5) (五)女權議題高漲╱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頒發給伊朗獄中的女權人士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表彰她為伊朗婦女爭取人權和自由所做的努力,而相對於阿富汗塔利班對婦女的壓迫,西班牙強吻事件等,都受到全球的關注。而台灣在去年5月以後的MeToo運動熱燒,讓性騷擾和性侵犯的控訴,也衝擊到影視娛樂業,女權議題在2023年全球省思。(見圖6) (六)生成式的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元年╱2023年ChatGPT引發人工智慧的商機與應用,根據Goldman Sachs的觀點,其將可推動全球GDP增長約7%;使用生成式AI,企業可以利用機器學習(ML)和AI應用程式,在所有業務領域達最佳化業務流程。可將此技術運用於所有業務範圍,包括工程、行銷、客戶服務、金融和銷售,一般人也可以使用生成式AI透過文字、動畫、影片和影像產生,以加速藝術和音樂中所有類型創意內容的製作。但生成式AI可能生成具有負面影響或道德疑慮的內容,例如歧視性言論、虛假信息等。這引發對使用者的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問題,以及對生成AI系統的監管和規範的要求。(見圖7) (七)國際政治左右轉╱非洲出現更多的政變,緬甸內戰加劇、匈牙利與阿根廷選舉變天、歐美及日韓關係重建、以阿戰爭與中東政局的演變、中菲南海爭議、中美重啟會談、兩岸關係等都影響到國際及區域關係的穩定。其中,中美重啟會談,恢復軍事溝通,對台海穩定最為關鍵,台海變數在美中,非在兩岸,這是大部分國際媒體的共識。 (八)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困局待解╱受到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房地產債務待解、地方政府財政困境等問題,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仍達5.2%,但青年失業率大增,好掙錢時代過去了,消費也逐漸降級。這跟台灣在產業外移中國後,讓中產階級受到衝擊最大,即使中國市場規模夠大,但面臨日本通縮20年的跡象危機,不能不嚴峻面對。(見圖8) (九)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正重建中╱這是天下雜誌「2024年經濟大預測」的主標題,它提到202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後,由美國公布的全球勞工戰略中,國際經濟遊戲規則正轉移中。由於追求自由化,由市場決定一切的「華盛頓共識」,正轉向強調政府角色與國家安全,以及服務國內中產階級的利益,也就是外交與貿易政策必須有利創造國內中產階級就業機會,經濟投資必須兼顧國家安全。(見圖9) 政策實施將包含以下幾點:(1)產業政策以扶植關鍵產業的補貼軍備大戰。(2)供應鏈韌性與安全,取代效率與利潤極大化。(3)勞權、減碳與數位經濟規則一致化。(4)貿易協議不再談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5)不再避諱保護主義,這也會造成全球經濟陣營化與地緣政治的考驗。 (十)愈來愈窮的經濟╱這也是全球現象,通膨問題很黏,漲上去的回不來,而工資上漲再推高物價上漲,高利率時代來臨,考驗政府財政、金融體系、企業及個人理財成本。加上碳中和、減塑等循環經濟目標,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自2023年10月起試行,加上國際供應鏈遷移,這些都會讓未來商品的價格再度提高,所以愈來愈窮的經濟將是全球現象,尤其對開發中國家,強勢美元、高利率及通膨衝擊到金融與匯率的穩定性,演變成經濟的惡性循環。(見圖10) (十一)東南亞崛起(Charting A New Course in Asia Pacific)╱這份資料報告,是由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KPMG)、大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與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共同出版提到,國際供應鏈遷移要考慮到當地政府支持好的投資環境、企業當地的營運成本、原物料供應及交期的穩定性,對投資地在永續環境及地緣風險的考慮,東南亞地區成為最大的贏家。它分享到全球供應鏈遷移地的55%,所以從事供應鏈服務的企業,「中國加1」或「台灣加1」也將成為企業重要的經營發展策略。 (十二)2023年國際體育大事╱值得關注的是,杭州亞運台灣得獎牌19金20銀28銅,居獎牌榜上第六名,19面金牌則追平隊史最佳紀錄,其中黃玉霖在競速溜冰,壓線險勝韓國成為經典畫面。阿根廷梅西(Lionel Messi)第8次贏得金球獎(Ballon d’Or),大谷翔平得到2023賽季美聯MVP,也與道奇隊簽下10年7億美元合約,兩位都是史上第一。而網球名將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得到24次大滿貫冠軍,被稱為網壇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成就令人驚豔。而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台灣戴資穎,在BWF羽球世界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再度上演逆轉勝戲碼,第四次贏得冠軍,不到最後一球絕不放棄的拼鬥,讓很多後輩感受最深。看這些體育大事,比起選舉候選人吶喊,肯定更能振奮人心。(見圖11) (十三)台灣處境╱認同分岐的黨爭還是最令人痛心,尤其是面臨2024年初的總統及立委選舉,而藍白合破局的新聞與流行劇情一樣,真是混亂。2023年終值得關注的是MeToo運動熱燒全台,也加速推動性平三法修法,雞蛋風暴讓部長請辭,這都是比較重要的新聞。根據海關統計,去庫存問題造成2023年台灣對外貿易呈現嚴重衰退,去年1~11月以美元計算,累計出口減少約11.5%左右,進口則減少約18.7%,貿易總值減少約14.9%。但去年9月後出口成長已經轉正,而因為疫情解封讓民間消費增長約7.73%,根據台經院報告預測,2023年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仍可維持1.43%的成長,而2024年將會超過3%。(見圖12) 2023年新冠疫情及生活都已經恢復常態,但國際政經體制卻是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現象,其中中美、蘇歐、兩岸、第三世界等互動機制,都必須以新思維重建關係。而過去30年的自由貿易體制,也面臨國家利益與安全機制下必須調整,因應氣候變遷及循環經濟,關稅機制也面臨著新的碳排邊境而調整,這都是2023年開始的新混沌現象。 ●圖8:中國經濟危機可能是2023年全球最大地緣政治風險(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圖9:天下雜誌「2024年經濟大預測」封面主標題(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圖10: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小知識(圖片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圖11:戴資穎在BWF羽球世界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再度上演逆轉勝戲碼贏得冠軍(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圖12:2023年台灣出口額統計(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署)  經濟回顧與展望-不對稱的世界與遊戲規則重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全球經濟成長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遠低於歷史(2000~2019年)3.8%的平均值。已開發經濟體預計將從2022年的2.6%,放緩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成長率預計將小幅下降,從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4.0%。全球通貨膨漲預計將會穩定下降,從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5.8%,2024年再降至4.8%。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貨幣政策繼續緊縮,國際商品及大宗物質等預計會再緩慢地下降,但大多數情況下通貨膨漲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恢復到目標的水準。(見圖13) 全球復甦依然緩慢,地區經濟差異卻日益擴大,尤其美國經濟不僅僅是軟著陸,甚至表現優於大眾想像,尤其在2023年Q3,GDP季增年率達到4.9%,通膨出現明顯且令人信服的滑落,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最高9%滑落至最新3%。根據IMF估計,2023年美國通膨由2022年的8%降至2023年的4.1%,再降至2024年的2.8%,其失業率也僅3.6%,美股上漲、降息將是2024年大家期待的事。(見表14) 歐盟與英國因俄烏戰事持續,2023年的經濟表現不佳,IMF的報告提到,2023年歐盟GDP僅約0.7%增長,遠遠落後2022年的3.3%,而2024年僅約1.2%;英國GDP也由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的0.5%更慘,2024年預估僅約0.6%。就通膨數據而言,歐盟由2022年的8.4%,降至2022年的5.6%, 2024年再降至3.3%;英國通膨最為嚴重,則由2022年的9.1%僅降至7.7%,2024年才可能降至3.7%。 亞洲區表現應該是全球最好的,日本GDP由2022年的1%增至2023年的2%,但2024年又回復1%,而通膨維持低檔,2022~2024年間約在2.5至3.2%之間。中國GDP增長率由2022年的3%增至5%,2024年又回落4.2%。而中國CPI基本上都是平穩的,但面對到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中小企業逐漸面臨經營上的困境,加上房地產企業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年輕人失業問題,這確實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壓力。IMF預估2023年其失業率約5.3%,未來中產階級也會隨之減少,艱苦日子也隨之來臨,如何擺脫房地產的經濟發展,以及如何避免通縮的現象產生,才能健全未來中國的經濟結構。 印度與東南亞崛起吸引全球關注,2022~2024年印度GDP在6.3%~7.2%之間,位居全球最高,而2023年通膨率也由2022年的6.7%降至2023年的5.5%,再降至2024年的4.6%。而東協五國在2022~2024年的經濟增長約在4.2%~5.5%間,居國際高度成長地區前茅,其通膨率也由2022年的4.8%降至2023年的3.6%,再降至2024年的2.5%。根據KPMG的報告,東協是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的最大贏家,約有55%的項目及廠商都遷移至這個地區,加上東協都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兩個自貿協定、東協的年輕勞動力及投資法規,都讓國際企業能看到東協未來的投資潛力。 地緣政治及選舉讓台灣在2023年紛爭不斷,加上科技產業去庫存問題,讓2023年1~11月台灣出口總額較2022年減少約11.5%,也讓經濟成長由2022的2.43%減至2023年的1.43%,而2024年將再回復至3.15%,就通膨數字(CPI),2023年由2022年的2.9%降至2.1%,再降至2024年的1.5%;全球通膨最嚴重的地區在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2022至2024年間,根據IMF的報告,每年的通膨率都超過10%以上。 2023年經濟成長及通膨率雖然慢慢恢復到疫情前,但地緣政治衝突、中美貿易爭議,讓自由貿易體系逐漸趨於地域保護主義,強勢美元及暴力升息(2年升息11碼),讓全球匯率、股市波動擴大,加上工資上漲,政府與企業財政變差,也開始以貨幣緊縮來調降通膨,也讓全球經濟、通膨所產生明顯的地區分歧(Regional Divergences)。2024年隨著通膨持續回降,聯準會在年中後可能開始降息,預測2024約0.75%,2025年約1%,2026年後利息固定在3.9%,這可以減輕金融業的風險,而全球企業去庫存顯已經告一段落,2024年台灣外銷及經濟也可以回復正成長。 但全球的經濟預測都存在變數,結果經常是不準確的,以2019年的Covid-19、2022年的俄烏戰爭、2023年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及以巴戰爭都沒被清楚預測到,2024年也存在很多變數。台灣、印尼、印度、俄羅斯及美國都是選舉年,而美國川普若當選,其不可測的個性對全球影響最大,選舉外對AI的發展與監管何去何從,碳權交易、碳排收費對未來通膨的影響是模糊的,台灣面臨中國要取消ECFA、政府開始推動採購要減碳,這些都是經濟成長的變數。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但19世紀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的現象社會處處可見。 ●圖13:2022~2024年全球經濟預測(資料來源╱IMF國際貨幣基金)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二)
經營管理
2024-02-15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二)

2024年全球的產業發展趨勢-是否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在2022年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面對這個新時代的新規則和面貌是有待觀察的。事實上,2023年是在不對稱與失序的環境中渡過,地緣政治增加以巴戰爭,即使全球經濟與通膨問題有明顯改善,但強勢美元及高利率造成政府及企業資金成本壓力,加上中國經濟不穩定性,也促成印度與東協國家的崛起,讓各地區不對稱及失序是存在的。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爆發,讓全球陷入對未來現實的驚恐,而全球碳權交易、碳排收費勢在必行,肯定推高商品的價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改變關稅機制,中美貿易爭議及科技管制,這讓自由貿易轉為保護主義興起,全球新的貿易體制正慢慢重新制定中,這些是否意味新時代(New Era)將會來臨?筆者選擇三家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的機構,讓大家了解未來的技術發展。 ●圖15:碳有價時代已經來臨(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圖16:氫氣能源的發展(圖片來源╱風傳媒、Shutterstock) ●圖17:核融合反應原理(圖片來源╱美國能源部、中央社製圖) ●圖18:量子材料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圖片來源╱Taiwan Research Highlight) 一、台灣遠見雜誌提出2024年 兩大產業趨勢 台灣遠見雜誌提到「淨零轉骨」及「地緣政治」,是2024年的兩大趨勢,另外並包含有七大產業關鍵字,相關觀察指標說明如下,主要內容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7915。 (一)碳有價時代╱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碳盤查、碳權交易等企業需求與服務模式增加。(見圖15) (二)氫能╱車輛應用更加成熟,日韓引領氫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發展。(見圖16) (三)核融合╱淨發電核融合設備進展,核融合新創的創新應用與商轉期程。(見圖17) (四)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 ╱企業將陸續把GenAI導入商業和新應用在各個領域,但2024年也是GenAI監管年。 (五)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競賽白熱化,為提升發展人工智慧所需的運算能力,各國紛紛投入量子科技研究。(見圖18) (六)衛星經濟╱落地服務更多元,低軌衛星聯網技術升級,可望擴大行動通訊裝置訊號覆蓋範圍。(見圖19) (七)無人機商機╱軍事、商業應用領域擴大,整機、系統晶片、圖像處理器、光學鏡頭等相關供應鏈,有望受惠。(見圖20) ●圖19:衛星經濟擁有龐大發展商機(圖片來源╱網路)  ●圖20:無人機的商機無限(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圖21:美國Gartner(顧能)公司2024年十大戰略科技趨勢(圖片來源╱Gartner)  二、美國Gartner公司2024年 十大戰略科技趨勢 根據台灣偉康科技洞察室(WebComm)報導,Gartner提到,企業高階主管及領導人,要了解策略性的技術發展趨勢,讓企業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和壓力下,協助企業持續保持成功,以下是他們對2024年的觀察:(見圖21) (一)生成式的人工智慧(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到了2026年,會有超過80%的企業將使用GenAI API和模組,而在2023年初這一個比例還不到5%。GenAI可以在企業中的應用場景包括客服、銷售、產品開發、市場行銷,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生產力和競爭力。 (二)AI人工智慧信任、風險與安全管理(AI Trust, 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到了2026年,應用人工智慧TRiSM所控制的企業將可以消除多達80%的錯誤和非法資訊,進而可以提高決策的準確率。 (三)AI-增強開發(AI- Augmented Development)╱是指利用AI技術(例如生成式AI和機器學習)來協助軟體工程師設計、編碼和測試應用程式。 (四)智慧應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是學習適應以做出適當和自主響應,全球企業缺乏約26%的CEO,而AI被認為是最佳的解決工具。 (五)增強型的互聯員工(Augmented Connected Workforce) ╱這是一種優化人類員工價值的策略,到了2027年,25%的CIO會使用ACWF計劃,將關鍵職位的勝任時間縮短50%。 (六)持續威脅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主要以系統性的方法,讓組織持續且一致地評估企業數位和實體資產的可訪問性、暴露和易受攻擊性。一直到2026年,根據CTEM計劃優先安排安全投資的組織,將使得違規行為減少三分之二。 (七)機器的客戶(Machine Customer)╱也稱為「Custobot」,是一種可以自主談判和購買商品和服務,並支付費用的非人類經濟行為者。直到2028年,將會有150億台連接的產品具有充當客戶的潛力,未來幾年還將有數十億台產品跟進。 (八)永續性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永續科技是指為實現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成果而使用的數位解決方案架構,可以支持長期生態平衡和人權。人工智慧、加密貨幣、IoT物聯網和雲端運算等技術的使用,引起人們對相關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關注。到2027年,25%的資訊成長將看到他們的個人薪酬與永續科技有影響的掛鉤。 (九)平台的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是構建和運行自助式內部開發平台的學科,平台工程的目標是優化生產力、用戶體驗和加速商業價值的交付。 (十)產業雲端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到了2027年,會超過70%的企業將使用雲端平台來加速其業務,而2023年這一比例還不到15%。ICP將基礎的SaaS、PaaS和IaaS服務組合成一個具有可組裝能力的整體產品,加以滿足產業相關的業務服務。 ●圖22:麥肯錫顧問公司2023年技術趨勢展望報告(資料來源╱Mckinsey) ●圖23:2023年麥肯錫技術趨勢展望,同時針對15個技術項目評分(資料來源╱Mckinsey、台經院整理及繪製)  ●圖24:2023年麥肯錫技術趨勢展望,並針對15個項目之創新度、關注度、投資吸引力及人才需求相關內容評分(資料來源╱Mckinsey、台經院整理及繪製)  三、麥肯錫顧問公司2023年技術趨勢展望 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技術委員會,將以關注度(Interest)、創新度(Innovation)、投資吸引力(Investment)、採用率(Adoption)及人才需求(Talent Demand)變化的定量衡量標準,提出2023年全球科技技術趨勢展望報告,報告中分為人工智慧革命(The AI Revolution)、建構數位未來(Building the Digital Future)、運算與連結前沿(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尖端工程(Cutting-edge Engineering)等五大領域,其15項技術趨勢說明如下,主要的相關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top-trends-in-tech#new-and-notable、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267。(見圖22、圖23、表24) (一)應用人工智慧(Applied AI)╱經過機器學習訓練的模型可用於解決分類、預測和控制問題,以自動化活動、添加或增強功能和產品,並做出更好決策,2022年投資額約1,040億美元。 (二)機器學習的產業化(Industrializing Machine Learning) ╱快速發展的軟體和硬體解決方案生態系統,正在實現加速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和維護並降低風險的實踐,2022年投資額約30億美元。 (三)生成式的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透過利用非結構化混合模態資料整合自動化、增強和加速工作,從而能夠創建各種形式的新內容,例如文字、影片、程式碼,甚至蛋白質序列,2022年投資額約50億美元。 (四)下一代的軟體開發(Next- Gener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全新的軟體工具,包括那些支援現代程式碼部署管道和自動程式碼生成、測試、重構和翻譯的工具,可以提高應用程式品質和開發流程,在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20億美元。 (五)信任架構和數位身份(Trust Architectures and Digital Identity)╱數位信任技術使組織能夠建立、擴展和維護利益相關者在使用其數據和數位化產品和服務時的信任,2022年的投資額約470億美元。 (六)網路3(Web3)╱其包含的平台和應用程式旨在實現向未來的、具有開放標準和協議的去中心化網路的轉變,同時保護數位所有權。這不僅僅是加密貨幣投資,而是一種為特定目的設計軟體的變革性方式,這種轉變可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數據所有權,並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2022年投資額約620億美元。 (七)先進的連接性(Advanced Connectivity)╱無線低功耗網路、5G/6G蜂窩網路、Wi-Fi 6和7、低軌道衛星及其他技術支援大量數位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推動當今和未來各個產業的成長和生產力,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1,180億美元。 (八)沉浸式的實境技術(Immersive-Reality Technologies) ╱該技術利用感測技術和空間運算,來幫助使用者透過混合實境、擴增實境或虛擬實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2022年投資額約160億美元。 (九)雲端與邊緣運算(Cloud and Edge Computing)╱在雲端和邊緣運算中,工作負載分佈在超大規模遠端資料中心、區域中心和本地節點等位置,以改善延遲、資料傳輸成本、遵守資料主權法規、資料自主權和安全性,2022年投資額約840億美元。 (十)量子技術(Quantum Technologies)╱基於量子的技術可以使某些問題的運算效能呈現指數級增長,並透過提高通訊網路的安全性來改變通訊網路,2022年投資額約20億美元。 (十一)移動技術的未來(Future of Mobility)╱移動技術旨在利用自主、網路、電動和共享解決方案,來提高人員及貨物的陸地和空中運輸的效率和永續性,2022年投資約1,940億美元。 (十二)生物工程的未來(Future of Bioengineering)╱生物技術和資訊科技的融合可以改善健康和人類績效,改變食品價值鏈,並創造創新產品和服務,2022年投資額約470億美元。 (十三)太空科技的未來(Future of Space Technologies) ╱衛星、發射器和居住技術的進步和成本降低,正在實現創新的太空運作和服務,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80億美元。 (十四)電氣化和再生的能源(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 ╱其有助於推動淨零排放承諾,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力再生能源及其他再生能源,核能、氫、可持續燃料和電動車充電,2022年投資額約2,880億美元。 (十五)排除十四項的氣候技術(Climate Technologies Beyond 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氣候技術主要包括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以及碳清除、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循環技術、替代蛋白質和農業、水和生物多樣性的解決方案和適應和追蹤淨零進展的技術,在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860億美元。 經歷三年的疫情(2020~2022年)蔓延,2023年全球交流總是恢復常態,但經濟波動與政治動盪還在,這是否隱含到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麥肯錫提到,類似的地震發生在二戰剛結束時(1944~46年)、石油危機期間(1971~73年)和蘇聯解體時(1989~91年),也開創另一個新時代,例如戰後繁榮(1944~71年)、競爭時代(1971~89年)和市場時代(1989~2019年),企業領導者需要認清,當前與未來的道路是否複雜,大家都需要勇氣來面對。相關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what-matters-most-eight-ceo-priorities-for-2024#/。 ●圖27:2023年針葉木漿(上)及闊葉木漿(下)月價格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網站)  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回顧與展望 一、2023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統計 依據經濟部統計資料,2023年1~10月台灣紙及紙板生產量約325.8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4.1%,主要是紙板減少約4.7%所致;產值約592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4%,顯示紙價在2023年跌約10.7%。其中紙板產值減少約22.7%,紙板價跌約18.9%,但文化紙價還漲約4%,生活用紙也漲約5.9%。紙及紙板總銷量約323.7萬噸,較2022年減少約5.4%,銷售值約606.6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5.4%,紙價降約有10.6%;其中內銷量約有193.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9.2%,內銷值約有411.7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6.0%,紙價降約7.5%。外銷量約130.2萬噸,較2022年增加約0.8%,外銷值約194.8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2%,平均紙價降約14.9%,其中紙板外銷價降約20%左右。(見表25) 2023年1~10月紙及紙板加工業產值約831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7%;銷售總產值約860.8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2%,其中瓦楞紙箱價降約7%、紙及紙板加工業內銷值約748.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9.6%,外銷值約111.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20.6%。對印刷業來言,2023年1~10月產銷值約696.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1.0%,其中內銷約697.7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0.7%,外銷值約99.8億元,則增加約2.9%。 以海關2023年1~11月進出口統計資料,紙及紙板總進口量約102.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約5.9%,平均進口紙價降約3.47%,紙及紙板出口量約145萬噸,較2022年增加約8.1%,但出口紙價降約22.46%,這主要是來自出口最大量灰紙板,2023年出口價格降約27.2%所致。再分析印刷及紙品類,2023年1~11月進口量約23.5萬噸,金額約5.02億美元,分別較2022年減7.6%及5.8%,同期印刷及紙品出口量約11.8萬噸,金額約6.2億美元,分別較2022年減少了約17.9%及16.3%左右。 若依財政部行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前10月資料,其中紙業營業額約615.1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9%,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034.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1.8%,印刷業營業額約1,471.4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5.1%。但如果扣除製版業的異常數字,印刷業營業額僅約854.5億元,較2022年同期僅減少約2.9%。2023年前10月出版業營業額約347.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約0.7%,其中雜誌營收增加12%,書籍增加約1.3%。 由以上的印刷相關產業統計資料分析,2023年台灣紙及紙板消耗量再度減少,其幅度超過8%左右,加上漿價下跌,紙及紙板的價格也呈現不同的降價,最離譜的是灰底白紙板,國際價格降幅超過25%,這使我們產業的出口大宗商品,也讓紙及紙板營收降幅接近20%,這也影響到紙品加工業的營收。但對印刷的影響不大,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原因主要2023年台灣出口呈現超過10%的減幅有關,但去年11月起,台灣出口已呈現正的成長,所以預計2024年相關產業將比2023年會有較正面的增長。 二、2023年國際紙漿行情回顧 根據國際市場諮詢公司RISI中國報導,2023年12月底漂白長纖(NBSK)CIF中國價格每噸約745美元,較2022年同期跌約16.3%,而漂白短纖(BHKP)CIF中國價格每噸約653.7美元,較2022年同期跌約23.6%。分析2023年全年資料,NBSK最高價在二月份,每噸均價約906美元,BHKP最高價在元月份,每噸最高價約847美元。而2023年的平均價格,NBSK每噸約759美元,較2022年均價跌約15.2%,BHKP每噸均價約625美元,較2022年降約8%(見表26)。我們由中國生意社網站,也可以了解漂白針葉漿及闊葉漿的每月漲跌變化,相關資料請參見圖27。 麥肯錫在去年12月底發表的「2024年執行長(CEO)應該優先關注的八件事」文章,回顧2023年全球戰爭、通膨、破碎的供應鏈等,「成為我們記憶中最困難的營運環境」,以此提醒全球CEO,身為領導公司及造福利害關係人,在2024年要學會愛中階主管群、要找出獨一無二的超能力、堅持並落實成長之路、把AI應用在業務上、透過數據取得競爭優勢、企業的永續經濟、持續關注地緣政治、改變對宏觀經濟的視角等八件事,以此引導CEO前進、迎接2024的重要指南,但麥肯錫也提到,2023年大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朋友、價值、原則和承諾。相關的內容資料請參見網站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what-matters-most-eight-ceo-priorities-for-2024#/ 。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drupa主題
2024-02-15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以下報導是第9份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2023年執行摘要,在2022年的報告中,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印刷產業已逐漸復甦及樂觀。而2023年的結果仍然保持這一個氣勢,對2023年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並且對2024年的預期非常樂觀。儘管面臨嚴峻的經濟逆潮,但所有市場和幾乎所有地區的信心水準都在不斷增長,很明顯「適者生存」這句老話,適用於尋找新的增長和發展途徑的印刷商和供應商。 各地區信心水平逐漸增長 在2023年,全球有44%的印刷商表示他們公司目前的經濟狀況為“良好”,12%的印刷商認為“較差”,其餘44%的印刷商認為“令人滿意”。樂觀淨差值為+32%,即44%減去12%,該總體結果顯示圖表中的綠色列,比2022年提高14%。以下文中還有許多圖表,顯示的正是這種樂觀或悲觀淨差值。 但也並不全是好消息,德國就顯示較悲觀為+12%,與2022年相同。而歐洲其他地區+34%,北美洲信心水準從2022年的高峰值降至+50%。而南美洲暨中美洲為+24%,非洲為+34%,中東為+52%(小樣本數),澳大利亞暨大洋洲為+56%(小樣本數),都從之前的低點恢復良好。展望未來,除了澳大利亞暨大洋洲外,其餘地區預計2024年的表現都會更好,但是德國僅為+4%,遠比大多數地區謹慎得多。(見圖1) 在完整報告的附錄中提供了按市場和地區劃分的印刷商和供應商的詳細分類。如果樣本數太小而無法單獨使用,則不會顯示它們,但會包含在全球資料中。在顯示小樣本數的地方,請注意文本和圖表中的這一限制。 縱觀市場,全球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復甦,而包裝業繼續保持原有的信心水準。2022年功能性印刷領域的信心莫名下降的情況發生反轉,可能是小樣本數的結果。 供應商2023年比2022年更加謹慎,為32%,下跌了2%。北美洲、南美洲暨中美洲和亞洲上漲,而歐洲則下跌5%。今年所有市場都相當平穩,但都對明年表現出極大的信心,也許部分原因是drupa 2024的到來! 連續第二年,印刷商在全球範圍內漲價;在此之前價格連續下跌七年。收入以迄今為止最快速度增長,而利潤率以有史以來最慢的速度下降。這種模式並不普遍,歐洲和南美洲暨中美洲報告的情況更加複雜,供應商也報告類似的樂觀評估。(見圖2) 商業定價強勁,過去兩年淨差值平均為+57%,而2013~2017年平均為-21%。過去兩年出版業的平均值也為+57%;2013~2017年平均為-18%。這些數字表明這兩個市場領域開始進入好時代。只要未在更廣泛的通脹壓力下崩潰,整個產業更強勁的財務表現就令人欣慰。(見圖3) ●圖1: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2: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市場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3:歷年全球印刷商按收入、價格、利潤、利用率、承印物料價格的財務表現(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單張紙平印市場反彈顯著 每年,我們都會要求印刷商按印刷技術評估淨印刷量,圖4顯示2023年度主要印刷工藝的總體結果和主要市場領域的結果。單張紙平版印刷的反彈顯著,在所有市場中都有淨增長,甚至包含多年萎靡的商業市場。柔印在包裝領域發展迅速,數位碳粉單頁紙彩色印刷遠遠領先於各個市場中的所有其他數位工藝。 在全球範圍內,數位採用率(聲稱數位營業額占比25%以上的印刷商)從2014年的26%增長到2023年的29%。乍看之下,這種增長很一般。然而,根據各種產業消息來源,自2014年以來,儘管數位採用率似乎在放緩,但數量的增長已經很明顯。 2014年,25%的印刷商小組報告已經就有了網路印刷設備。2023年,此數字仍為25%。有些地區由於文化、技術和其他的原因導致電子商務較少,但這一個數字幾乎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經營網路印刷的企業從該來源獲得的需求激增,但2023年度的需求幾乎回落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當中包裝產業是個例外,在2022年其主要增長基本保持不變。 發達經濟體的印刷商就業人數持平,但在其他地方則是出現顯著的增長。有47%的印刷商和39%的供應商報告勞動力短缺,印刷商最難召募的是傳統的印刷機操作員和印後加工人員,而對於供應商則是製造和技術支援人員。對於63%的印刷商和73%的供應商來說,供應鏈問題都迫在眉睫,儘管他們都預計2024年的問題會減少。 資本支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回落,2022年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遲滯,但需求在2023年強勁回升,對今年drupa 2024的預測甚至更高!包裝印刷商預計會有持續的需求,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需求會激增,而功能性之印刷商則是重新回到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與往常一樣,印刷技術和印後處理設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目標。(見圖5) ●圖4:2023年按技術領域的印刷量(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5:2023年全球印刷商按市場的資本支出(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2023全球印刷技術投資目標 單張紙平版印刷仍然是全球印刷技術的首選,自2014年第一份趨勢報告以來一直如此。數位印刷機的受歡迎程度排在後兩位,如表6所示,分析市場領域時發現更高的多樣性,表明出色的產品系列和市場條件變化共同決定最佳投資選擇。 供應商的資本支出相對持平,淨差值僅為+4%。然而,所有市場都看好2024年(+24%),尤其是功能性市場。首選目標是建立銷售管道、提高效率和開發新服務。印刷商和供應商都越來越依賴多元化來創造增長,但是隨著交易在新冠疫情後恢復到更正常的模式,變化速度較慢。 社會經濟問題在所有區域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突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是首要關注點(47%),將新冠疫情的影響擠到了第二位(41%)。然而,除了前兩個問題之外,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存在重大差異。例如,南美洲暨中美洲印刷商擔心政治不穩定(52%),非洲印刷商強調貨幣問題(51%),澳大利亞印刷商關注環境問題(33%),亞洲印刷商擔心貿易戰(23%),北美印刷商擔心生活水準(32%)。而部分印刷商(43%)認為市場力量更重要,而還有部分印刷商(46%)認為社會經濟力量更重要,兩者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自2019年以來,我們首次回到市場特定問題。對於商業市場,關鍵點在於所服務的市場及所提供的服務兩者之多樣化帶來優勢。自2014年以來,樣本中的出版印刷商比例減少一半(從2014年的30%降至2023年的15%)。他們所服務的市場組合也發生變化,報紙、雜誌和目錄市場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更多地提供不同的書籍印刷選擇。包裝印刷商報告對增值包裝(例如互動式印刷)的需求不斷增加。尋找替代塑膠包裝的更環保方案是許多印刷商的主要關注點,尤其是柔版印刷商。雖然功能性印刷商樣本很小,但從網印和碳粉向噴墨列印的轉變顯而易見。(見圖7~9) ●圖7:2023年全球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8:2023年印刷商及供應商的關鍵財務指標  ●圖9:2023年按市場最大的兩個印刷技術投資計畫 2024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 總之,儘管存在著許多市場和社會經濟風險和挑戰,但是全球大多數印刷商和供應商對於未來的信心日益增強。價格和收入強勢上漲,對於利潤率的擠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但是問題在於,面對通膨壓力,產業是否會保持著樂觀態度。 也許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提高,他們似乎已經適應了數位革命的影響,能夠更加自信地未雨綢繆。與此同時,包裝印刷商樂見其需求持續的增長,功能性印刷商則繼續享受令人驚訝且不斷增長的產品和市場。 資本支出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計2024年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這對drupa 2024是一大利多!最後,讓我們引述一家印刷商對產業未來的信心:“我們注意到,人們雖然更喜歡使用數位工具,但他們的投資對象卻是具有獨特品質(即精美印刷、良好裝訂等)的印刷產品。這種類型的印刷領域不會破滅,因為它帶來獨特感,一種讓人想要感受、觸摸、保留的產品。
什麼是drupa?不只是貿易展!
drupa主題
2024-02-15

什麼是drupa?不只是貿易展!

在過去20年裡,在整個銷售活動與客戶互動的方式,已經發展到超出我們的想像。嶄新的技術已經實現了以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這個過程仍在持續。隨著互動活動的組合變得更加複雜,傳統的客戶接觸點正在受到挑戰,甚至被取代。因此,以下是一些關於在這種不斷變化、充滿活力的情況下,吸引和激勵客戶方法的筆者個人見解。 持續的數位化創造機會 筆者在圖文傳播業工作了20多年,參加全球各地的眾多貿易展覽和活動,每次我都會被問到“我們將參加貿易展覽多長時間?”或是“貿易展覽仍然有意義嗎?”。這些問題通常是由尋求潛在節省的財務主管提出的,這並不奇怪,許多展會參觀者自己也提出了這些問題。答案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因為那太簡單了。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事物,並了解我們生活在一個更複雜的世界,尤其是在圖文傳播行業,例如,持續的數位化創造機會,但也帶來恐懼或不確定性。 1990年代末期開始的數位通訊興起,協助客戶透過網站和各種電子通訊,即時獲取產品資訊。之後,在2010年左右,許多製造商更進一步開設引人注目、內容豐富的展示中心,以各種方式,現場或數位方式接待和吸引客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研討會的規模不斷擴大,與電子通訊一樣受到歡迎。這種情況發生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衰落,記者和一些有影響力的人,逐漸依賴網路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情況下,他們也開始透過適當整合的線上元素,包括社交媒體,組織實際活動,社交媒體成為圖文傳播業的流行詞。 由此產生的流量和客戶參與度令人難以置信,向客戶和潛在客戶發送的電子郵件活動更加高效和自動化,甚至傳統的直郵也因更有針對性而更加有效。為了補充這一點,行業協會繼續組織本地活動,用戶社群則舉辦更複雜的全球活動,所有這些活動都透過數位化推廣。最後,許多人預測傳統的貿易展將在新冠疫情結束後消失,但drupa在產業已經被適應並將再度蓬勃發展,很快就會再次舉辦。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些活動連結起來,並在這個複雜、動態的環境中引導方向呢?人們可以說,當今的一切都在變化,甚至混亂,實際上是無法理解的。好吧,從遠處看的確是的,也許就像我們的宇宙一樣,它可能看起來令人畏懼。但當您分析並仔細觀察時,您會發現這一切都取決於客戶接觸點,每個接觸點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它們都與客戶購買週期保持一致並圍繞其運行,讓我們來看看。 ●「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drupa 24主題及宣傳口號(圖片來源╱drupa官網)  貿易展實際具有更多意義 首先,當您只是一個觀察者之時,今天您可以瀏覽網頁並輕鬆找到各種有用、豐富的內容。您可以訂閱大量的電子報,並收集足夠的主題來製作自己的參考資料。您可以參加一些網路研討會,甚至報名參加線上沉浸式體驗,以學習全新的東西,進一步激發您的思維。然後,當您變得更加認真時,參加產業或協會的活動並會見您的同行將變得更加「真實」有意義。 這可能是您決定實際查看特定配置(設備或議題)的時候,例如想坐在您之前在網路上配置的汽車中,您可以造訪展示中心,第一次看到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但假設他們引誘了您,但並沒有完全說服您,即使是VIP,但您仍然想確保沒有錯過任何東西。這就是產業貿易展的用武之地,它可以並且將會幫助您做出最重要、最可靠的決策。在單一個地點,您可以看到並感受到一切可以使您的夢想成為現實的東西。您可以比較根本不在網路上的事物,或者當網路上的每個人通常看起來都一樣時,識別它們的真正差異。您可以閱讀字裡行間的內容,可以看到沒有記錄的內容,您可以連結自己的關注點,並且思考未來的展望。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自1300年至1400年左右的中世紀以來,眾多產業在交通便利的地點,從安特衛普、里昂、漢諾威、撒馬爾罕和許多其他地方組織了非常大型的貿易展。其中一些是「必須參加」的,以便保持領先地位,在其他人之前了解應該提供什麼上架。這些傳統得以倖存,所有你能說出名字的行業都在延續這種儀式,原因很簡單,在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身為人類,我們只是需要它來進化和繁榮。沒有它,人類早就消失了! 在這種情況下,貿易展覽雖然仍被狹義地稱為貿易展覽,但實際上卻具有更多意義。從汽車到航空航天、從旅遊到紡織、從食品到家居,當然還有印刷和包裝,每個產業都必須互動,以了解整個市場的趨勢、連接各個點,從而觸及未來。 ●drupa是印刷和包裝產業界的奧運會(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是產業界的奧運會 這就是為什麼drupa真正成為印刷和包裝產業的脈搏,所有製造商,無論是大廠商還是小廠商,都會在這裡展示並受益,它幫助他們設定內部產品開發和產業發佈的時間表。它可以幫助他們激勵員工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它使得客戶能夠見面並交換意見和想法。每個參觀者都可以看到很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東西。總而言之,這有點神奇。 筆者知道在這個數位世界中,推廣貿易展覽可能聽起來很過時,特別是知道有些人會考慮放棄它們,以實現純粹的數位未來。但drupa是我們產業的奧運會,並且以其所服務的整個行業的速度不斷發展。每屆drupa展會都是不同的,它與參觀者互動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參展商所提供的客戶體驗正在從「觸摸金屬」演變為了解產業趨勢、從測量速度到討論嶄新的商機,再到評估更永續的解決方案。它比以往任何的時候,都更強調您今天沒有做,但明天更應該做的事情,以便能夠成功和繁榮,這些事情確實可能會讓您感到驚訝! 因此drupa不再只是一個貿易展,這是數百萬人的“集合點”,他們為印刷和包裝產業而生,並感謝印刷和包裝產業,他們尋求無與倫比的見解和機會,以保持領先地位。這就是為什麼drupa展會成為印刷業參與者,無論是印刷商、供應商還是軟體提供者「必須參加」活動的原因。
僅僅線上行銷是不夠的
drupa主題
2024-02-15

僅僅線上行銷是不夠的

在當今的世界,我們不斷地受到各種格式、形狀、顏色和聲音等訊息的轟炸。我們的大腦每天都會收到數千個訊息,並不斷從一個主題切換到另一個主題。在工作中,我們要處理視訊會議、即時訊息、電子郵件、電話和面對面的會議,同時也要密切注意手機,以防範緊急情況並需要立即回應。在短短幾年內時間,幾代人的閒暇時間已經從看電影轉向YouTube影片、TikTok剪輯和Instagram廣告。 透過有效行銷定義強大策略 在這個充滿無盡選擇的忙碌環境中,想要持久獲利的品牌必須找到脫穎而出的方法。受到網路的徹底變革,行銷已經成為任何商業計劃的關鍵要素,公司為此投入了大量資源。 然而,並非所有類型的行銷都能實現公司的目標。如今,消費者的市場意識更強,要求更高,但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這意味著公司必須要更聰明的運用行銷方法,設計有效的行銷策略,真正反映他們的價值觀和產品,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最終及最重要的是推動銷售。 我們所說的「有效行銷」,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支持數位(或現代)行銷–快速實施–而忘記線下(或傳統)行銷。相反地,有效的行銷意味著用原創、創造性和深思熟慮的想法來定義一個強大的策略,對我們的目標對象產生影響,並以一致、連貫和巧妙的資訊做為支持,同時也遵循明確和及時的行動計劃。 現在我們知道了實現有效行銷需要什麼,讓我們來談談如何實施它。偉大的行銷創意往往會因為公司未能正確的實施而失敗;另一方面,良好的行銷理念如果完美實施,就能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 ●品牌必須結合印刷、實體和線下行銷來觸及所有五種感官:包括嗅覺、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線上線下行銷帶來顯著效益 由於公司的類型或產品不同之原因,現今有許多的品牌只專注於數位行銷。他們從適度的預算到數百萬美元投資於Google和YouTube廣告、Instagram影片、TikTok剪輯、網頁橫幅廣告、搜尋引擎行銷(SEO和SEM)、聘請有影響力的人來推廣他們的產品等。為了生存,這些品牌需要持續不斷地在線上佔據市場版面,提供新的內容並變得更加具有創意和吸引力。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這些品牌的衰落和滅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首先,數位行銷可能看起來相當有趣、時髦,而且比印刷行銷成本更低。然而,僅僅透過數位行銷來宣傳您的品牌存在著很高的風險:由於網路上提供的內容數量龐大,而且線上客戶的注意力通常很短暫,您的品牌將與數百萬其他品牌競爭,並且可能會被忽視。很快就會被遺忘,並被一種比你更活躍、更普遍或更時尚的東西所取代。 所以我們總是告訴我們的客戶,網路行銷就像是一個壁爐:當您開始比競爭對手燃燒更少的木頭時,你的火最終就會熄滅。在線上打造您的產品品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戰鬥,需要燃燒越來越多的資源! 因此,儘管線上行銷是必須的,而且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益,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線下行銷,其在幫助塑造消費者行為方面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混合兩種行銷類型所帶來的放大效益。 ●drupa印刷展是線下行銷大力支持五感行銷活動的完美範例(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感官行銷影響消費者行為手段 雖然數位行銷可以觸及客戶的視覺和聽覺,但品牌必須結合印刷、實體和線下行銷來觸及所有五種感官:嗅覺、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由於我們每天收到大量的訊息,我們的大腦只能透過創造難忘的經歷,來保留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訊息。當然,情感在使體驗令人難忘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驗或事件涉及的感官越多,其影響力就越大。 感官行銷(Sensory Marketing)是一種行銷形式,以客戶的感官為目標,與產品或品牌建立情感連結。它利用各種感官刺激來影響消費者行為。透過調動多種感官,感官行銷可以幫助品牌給消費者留下持久的印象,感官行銷也可以用來影響消費者的行為。例如,研究顯示某些氣味可以增加銷量,而某些顏色可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看法。 印刷品有助實現感官行銷 總體而言,感官行銷已經成為品牌尋求創造難忘的客戶體驗,對促進銷售是越來越重要的工具。在許多情況下,感官行銷只能藉助印刷品來實現,例如包含護手霜或香水樣品的雜誌廣告,或高級金融服務公司,向其潛在客戶發送一份他們的新公司宣傳冊,而且印在特殊的基材上,反映了財富和聲望。 小冊子、目錄和傳單等印刷品,是保留在潛在客戶手中的實體物品,使他們更容易重新訪問和回憶、閒暇時閱讀甚至與他人分享。例如,當一家公司在貿易展上,參展時分發印刷產品手冊或明信片(而不是PDF或電子郵件),對邀請參加公司活動的潛在客戶,在展會結束後,較容易長期記住該品牌。 印刷品行銷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因為它們可以用足以承擔的成本進行數位化製作,並策略性地放置在目標對象最可能出現的位置。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家房地產公司在當地咖啡館或雜貨店,放置有關新住房開發的傳單,以吸引目標對象。 印刷行銷還可以透過使用人們與公司相關的獨特基材、設計、字體和配色方案來幫助建立品牌認知度。這項策略可以非常有效建立忠誠的客戶群,更可能在未來記住該公司產品和服務。 最後,印刷品行銷可幫助公司在潛在客戶眼中建立信譽和信任。投資優質印刷行銷的公司,給人的印象是他們對自己的業務很認真,並且通常被認為比那些僅依賴數位行銷的公司更值得信賴。反過來,這可增強潛在客戶的信心,並提高品牌認知度。 總之,儘管數位行銷興起,但線下行銷仍然是任何有效行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通常牽涉觸及客戶的五種感官。決定將印刷行銷納入其行銷組合,以提供獲取資訊的有形手段的品牌,在目標客戶中建立信譽和信任領先一步。 drupa印刷展是線下行銷大力支持的五感行銷活動的完美範例,在這裡,擁有全新科技以影響消費者五種感官的方式呈現,同時創造難忘且有意義的體驗。僅僅線上是不夠的!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科技探索
2024-02-15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在本刊上一期文章「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提及,將提供大家如何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步驟分享,現在就用這篇文章實現筆者的承諾。文章內容將分成兩大部分,首先是文章生成的步驟拆解的分享,再來會將這次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提供些想法與建議。 用ChatGPT完成文章步驟拆解 我們打開ChatGPT後,輸入「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然後我們就會得到由AI生成的大綱文字,當然另外我們也輸入「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這樣的對話問句,我們也得到另外一組推薦的內容,相較起來,第二組大綱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呈現的內容,所以就選用這一組的大綱。(見圖1、圖2、表3) 接下來我們採用第二組這個大綱的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所以首先輸入的是「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得到一段條列式的內容,但是因為這是一篇較長文章,所以要求ChatGPT以段落的方式描述前面的文章,最終產出的內容看起來就像我們所需要的。然後為了讓前言更加豐富,輸入「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身為製造業的一員,印刷業應如何引進AI應用?」,以及「AI在印刷業崛起的前言」,但這兩個對話產出的內容結果並不符合筆者在這篇文章裡的期待,所以就暫時先丟在一旁。(見圖4) 由於前述對話的不適用,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層面來發展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然後得到一小段的文字,這一段文字看起來可以當作是前言跟後面文章的銜接。因此發展到這邊,可以說算是把大綱裡面的前言部分完成。(見圖5) ●生成式AI大幅改變文字創作者的工作習慣(圖片來源╱AI繪製)  ●圖1: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  ●圖2: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 ●圖4:採用這個大綱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 ●圖5: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 一、印前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然後筆者分別詢問ChatGPT在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各個步驟運用AI的地方,分別是圖像處理與自動排版兩個應用方向,「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中AI在圖像處理和增強的應用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AI在自動版面設計的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緊接著就會分別得到各自的文字內容及ChatGPT推薦的軟體服務商之應用案例。(見圖6) 由於ChatGPT生成的內容初步看起來不夠充實,所以筆者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便取得更合適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在自動版面設計AI如何實現與設計趨勢相應的智能設計」,但是由於這個詢問並沒有強調要用文章段落的方式來撰寫,所以再度得到條列式的內容,所以只能夠再度要求「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前段文字」,調整過生成的部分內容就可以把它放到文章當中。(見圖7) 二、印刷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筆者要透過ChatGPT撰寫的內容,就是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這一段,所以詢問「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提整印刷機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與減少印刷錯誤,並舉出五個印刷及品牌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大家應該有注意到筆者輸入問句的文字有一個錯字,正確的文字應該是調整印刷參數,但是「調」打成「提」。不過雖然打錯字,但是ChatGPT還是很聰明的理解語意,並把它改成正確的文字並提供恰當的回應內容。(見圖8) 然後,在這裡所得到建議的印刷機品牌都是數位印刷機,所以只能夠再繼續追問問題,請提供兩個平版印刷機品牌商分別是Epson跟HP,同樣的也不符合我們期待中的印刷設備。所以只好再詢問一次,問法則強調印刷設備改成兩個傳統印刷機品牌的產品,這次所給的兩個廠牌,一個是海德堡,另外一個同樣是數位印刷設備,不過因為有海德堡就覺得好像這個文章的舉例廠商應該OK,所以就可以繼續往下,透過對話的方式發展文章內容。 同樣的,筆者也希望在文章中能夠增加一些AI技術在印刷設備的應用上,以及更多與技術相關的概念,同時也思考協助大家釐清,印刷設備所裝置的AI,其實和大多印刷設備都已經可以透過前端的控制主機進行許多自動化控制服務。 所以詢問ChatGPT「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調整印刷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以減少印刷錯誤,請說明應用AI與數位自動化控制的異同」,ChatGPT生產的內容與筆者對於這一塊技術及應用的差異認知是一致的,所以這一段文字就把它補充在印刷設備應用AI更深入技術說明的內容裡。(見圖9) ●圖6:詢問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運用AI的地方 ●圖7: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取得內容 ●圖8:透過ChatGPT撰寫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 ●圖9:增加AI技術在印刷設備應用及更多與技術相關概念  三、品質檢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詢問ChatGPT的就是品質檢測的這一塊,我們的問題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刷生產中AI在即時品質檢測的應用概念,需包含檢測技術以及如何即時修正印刷的缺陷,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針對這個詢問的對話產出的內容,筆者並不是非常滿意。所以接下來詢問相對深入的問題「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有哪幾種類型」,但得到的回覆依舊沒有讓筆者滿意,所以接下來又換了幾個方向去對問題的詢問,其中甚至包含色彩管理應用AI技術的實現。(見圖10、11) 不過這幾個問題,並沒有生出讓筆者覺得有足夠深入的技術服務應用之描述內容。而在這邊並不打算只是介紹透過視覺辨識技術應用的品質檢測服務,因為這樣的應用適合大部分製造業的品質檢測,沒有印刷品質檢測的特殊性,所以最終決定這一段就先只做概念性的表述。 四、設備預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詢問的問題就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設備上預測性回覆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見圖12) 那在這個應用上有一些擔憂,維護保養的決定權會不會因為原廠掌握這個AI預測保養的結果,最後印刷廠會被強制需要依照這樣的頻率花錢保養,而不像現在狀況由印刷廠自行決定保養的項目與頻率,所以筆者詢問「針對上面應用概念,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得到ChatGPT兩個推薦的回應,讓我們協助它選擇哪一個回應比較好。第一個回應只說明被綁架的可能性因素,第二個回應除了可能因素外也提供應對策略。為了讓ChatGPT之後的服務可以更好,所以還是協助它做選擇,筆者個人是選擇回應二,也就是有對應策略的這個。(見圖13) 不過由於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不是重點所在,所以決定不採用ChatGPT產生的內容,而是筆者寫一段文字說明,同時延伸推薦出一個印表機墨水是否被原廠控制的全球化爭議事件的文章。 ●圖10:詢問在品質檢測這一方面的內容 ●圖11:詢問相對深入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等問題   ●圖12: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 ●圖13:詢問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印刷生產排程與庫存管理部分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詢問ChatGPT的是「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在印刷生產排程的智能優化,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產出兩個產品上的內容及描述,也都還蠻符合我們的認知及需求。不過運用AI技術進行自動化排程,許多製造業都有相關的產品,但是排程要能夠順利有效,其實需要很多數據資料,不單單只是工廠設備的數據資料,可能會需要連結材料庫存,訂單等等相關的數據,所以對於印刷廠來說要導入AI排程的系統,通常面對的是數位化能力是否足夠,而不是有沒有購買使用該產品。這一段的文字同樣只是在描述AI與印刷業的應用中特別提出來的一個看法,所以就沒有再透過ChatGPT的對話繼續提問。(見圖14) 接下來詢問ChatGPT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及AI在客製化印刷服務的應用,但這兩段生成的內容雖然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已偏離印刷產業生產技術的核心,它更像是資訊服務業的系統開發,所以考慮好把這段內容直接從文章中去掉。(見圖15) 六、文章結尾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這裡筆者同樣也詢問幾個不同的問法,包含「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未來的AI發展對印刷業的影響」、「AI對印刷產業的潛在價值」、「印刷產業應用AI所面對的挑戰,請由技術、環境、發展方向等層面說明」、「印刷產業應用AI的未來展望」,最後採用這一個問答對話的生成內容,做為本篇文章的結尾。(見圖16) 七、印後加工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做完結尾,將資料彙整在一起後發現,筆者發現遺漏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所以趕快回頭補完「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後期加工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自動包裝設計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做為案例說明」,所產出的內容基本上是符合需求的,所以就把它補進後加工的應用部分。(見圖17) 最後筆者讓ChatGPT幫這篇文章下一個標題,「請為這篇文章取一個標題」,所得到的標題建議是「智能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生產全流程的應用與挑戰」,根據這個建議,調整標題為「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 ●圖14:詢問AI在印刷生產排程智能優化及印刷庫存管理 ●圖15:詢問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 ●圖16: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分別列出幾個不同的問法   ●圖17:說明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 用ChatGPT寫文章看法與見解 一、盤點這次用AI協助創作所需花費的時間 先跟大家盤點一下這次用ChatGPT協助創作所花費的時間,首先透過問句對話的形式慢慢建構內容這個部分,大約花費時間是兩個小時。這個時間的花費,更多是決定要怎麼樣提出問句,才可以得到更加適切的內容生成,這部分其實是有一點難度的,而且有時候可能會需要反覆的對話詢問,才能夠找到合適的關鍵字詞與內容。另外這兩個小時,也有不少時間是花在把內容抓到Word上,這就是很單純的ctrl C+ctrl D的應用。 完成初步的草稿內容後,由於我們知道ChatGPT的內容並未更新到最新的資料,所以在整篇文章中所推薦的設備商案例,就需要一一前往它們的官網,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術確認。比方說這家公司是否依舊存在,這個產品或服務是不是依然在販售中,還有就是這個產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否如同ChatGPT所告訴我們的功能完全一致。 說老實話,這個比對工作是比較困難及辛苦的,主要是因為官網內容大都非常專業,有一些網站文字還不是英文,還好有Google翻譯可以節省很多事情。而且在比對過程中,筆者其實也動手修改一些案例的描述內容,甚至有些案例直接把廠商換掉,以及透過網路截取一些圖片,讓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在這個過程中,對筆者而言比較需要控制的是,有一些內容不要自己重寫,而是試著使用ChatGPT所提供的內容進行修改,有時候都不知道修改是不是會比重寫所花掉比較多的時間。 重新檢查內容及修正文章這件事情,筆者透過ChatGPT生成出內容後的第二天之後開始處理跟撰寫工作,這個任務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是一整個工作天,簡單地說也就是大約七、八個小時。所以透過ChatGPT的工具來生產文章,當中包括內容生成與審核修正,總共所花費的時間大概會是十個小時上下。 而該篇大約是六千字的文章內容,若是全部自己撰寫,估計需要5~7個工作天,所以簡單的結論,就是利用ChatGPT來做文章創作,確實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文章內容的品質,在創作者有意識的控制下,也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工具使用經驗。 二、如何用好AI工具提升效率 估計目前市場上大約有九成的人把ChatGPT當作玩具,剩下不到一成的人才把它當作提升效率的工具,事實上ChatGPT這樣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是非常好的助手。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巧妙運用ChatGPT,使其成為提升效率的得力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的玩物呢? ChatGPT是優秀的寫作助手,對於日常的文件起草、郵件撰寫,都能夠提供初稿內容,讓我們可以快速的進入工作,所以運用ChatGPT進行寫作,不僅僅節省時間,還有豐富的內容方向,為寫作注入了全新的發展。同時ChatGPT是一個優秀的問答工具,能夠提供即時而準確的答案,並做好整理與分類,這使得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應對工作上的挑戰,ChatGPT都是一個即時可用的知識寶庫,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內容視角。 三、使用AI輔助創作有幾個重點可使內容品質更好符合預期 至於如何使用ChatGPT讓它生產的內容有更好的品質,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正確詢問問題,如同前面為大家展示的步驟,在產出基本的文字介紹內容後,其實又更進一步的使用對話的問句要求ChatGPT繼續生產更有深度的內容。這其實是使用它,並得到好品質回覆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主要原因是,當我們詢問ChatGPT第一個問題,它回答然後就停止,這個時候其實只是一個層次的內容產出,如果再讓它針對其答案往下發展,這就是多層次的內容發展,這樣內容就會根據我們多輪對話的問題,回答出具備一定深度的內容與答案。 當然使用ChatGPT來做文章寫作的時候,其實也有更有趣的進階應用,那就是其實可以要求ChatGPT做所謂的角色扮演。當做完這樣子的設定時,就可在這個角色的身分針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回答,不過這就不是今天寫這一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了。 最後筆者要跟大家所分享的觀點是,透過這一篇與AI相關的文章,然後用生成式AI的工具來撰寫,最主要的目的是與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科技創作實驗,而這個實驗有可能在未來會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ChatGPT創建內容的三個關鍵步驟   ●生成式AI改變未來的五大場景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一)
包裝未來
2024-02-15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一)

由通翊彩色分色有限公司所策辦執行,艾司科印刷科技(Esko)、旭化成株式會社(Asahi Kasei)、東芳貿易、聯藝機械、Frimpeks Inks公司、正隆印刷器材、啟盟工業、MPS公司、生柏印刷設備、印刷人雜誌社、Ideallance. Taiwan等單位協辦的第三屆「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已於去年12月15日假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富蘭克林廳401會議室舉行,會中探討柔版印刷相關新技術、新知識、新觀念、新設備等最新資訊,吸引超過百位相關業者參加,場面相當熱鬧、交流熱絡。 舉辦包裝與特印研討會緣起 根據策辦執行單位通翊彩色分色公司技術行銷經理彭偉傑表示:在四年前的11月27日,我們舉辦第二屆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當天200位貴賓擠爆會場,延續第一屆舉辦的初衷,以開放的態度在軟硬體的新技術都做了詳盡介紹。包含印前軟體、製版設備、版材、印刷機、印刷機零組件、油墨都提供當時最新的技術呈現給在場貴賓,在承辦這項展會最大的期許是讓台灣更多印刷人了解,道路不是只有一條,好走的路風光都有限! 彭偉傑接著指出:大家經歷這三年疫情的折磨,至今還有耳聞一些印刷同業仍在辛苦支撐,與對岸的交流停滯,連帶著技術人員的往來也跟著停止。很多台灣的印刷相關公司都隸屬在大中華區之下,交流緊縮代表著工程師來台申請困難,裝機、教學也跟著暫緩,我們很多客戶都面臨無人員來台教學,僅靠視訊或自行摸索土法煉鋼。有鑑於此,本公司在去年四月的整線採購,即要求原廠提供歐洲原廠技術人員來台裝機,配合台灣原廠工程師手把手學習,讓最貼近原廠的技術能直接留在台灣,歐洲原廠技師將公司三部雷射機(CDI 5080 & Crystal CDI 5080)、兩部Crystal XPS 5080 LED曝光機與雷射機軟體相連接的切割機做了一個完整的檢測與校正。前一陣子版材商杜邦大中華區業務經理前來公司,我回應工作時間是一點到五點,該經理回覆:在中國下午一點做到隔天早上五點是很正常的生產時間,但我回應:是下午一點到下午五點,總共才四小時時間,該經理乍舌道:貴公司的設備與人力於單一據點的比較下,在中國可說已經接近橫掃狀況,但怎麼台灣的市場……。 沒錯!台灣的市場很小,但為何公司要像唐吉軻德般一股腦往前衝???彭偉傑接著說明,在這四年內,我們實踐了四年前研討會所提及的七色廣色域的分色與製版,也精進印前人員的培訓(兩位通過G7 Expert專家認證),在硬體方面也通過Esko XPS原廠認證(目前為台灣唯一),這些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強化與投入的資金人力,期待的是台灣印刷市場的內省與覺醒。 凹凸版轉柔版市場充滿生機 見樹不見林,希望的種子正在萌芽,這是彭偉傑經理看見台灣包裝與特殊印刷界的內化與醞釀。四年前當凹轉柔市場開始萌芽,公司開始接觸七色廣色域分色與色彩管理,凹轉柔的薄膜七色廣色域印刷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極新的技術領域,對客戶端來說,沒有特別色的殘墨、沒有空汙超標,簡直就是完美的印刷技術。但其中總是有軟肋之處,UV墨的成本、版材耐印量、網目輪的穩定度所萌生出來的問題,在在都挑戰著印刷廠與製版公司之間的夥伴關係,首先版材的選用,敝公司與Asahi的深化合作十餘年,Asahi從第一代數位版到現在第二代數位版均帶給實際印刷耐印量長、穩定度高等優點。公司也在初期七色廣色域製版即採用第二代數位版,假若耐印量低、穩定度低,對印刷廠來說,不只是版材成本增加(印壞補版),換版上下機所需的人工與材料成本更是難以計數,經年累月之下,印刷廠所累積的無形成本更是可怕。此外,MPS在新款機械結構設計技術提升中,能有效抑制柔版印刷墨槓的產生,亦是協助柔版印刷解決極大的困擾。 平版轉柔版的市場中,彭偉傑表示:從十餘年前紙箱預印的風行一時到沉寂,由於印刷機械與製版技術的增進,已有100線預印食品包裝產品已成功取代平版印刷產品推上量販店展示架,在量販店萬分之幾產品中看見自己分色製版之產品是多麼令人欣慰與振奮的訊息。公司於色彩管理的努力與精進,噴墨樣由平轉柔經色彩管理取得品牌客戶認同,讓印刷廠銷售同仁與品牌商達成所見即所印的自信,方為公司努力耕耘彩色分色的初衷。 凸轉柔的市場中,四年前合作發表的萬諳機械努力耕耘於凸轉柔市場的機械整合,迄今聯藝機械亦加入此一行列,由於柔版的墨控與印壓控制較凸版操作更為簡單容易。並且電腦控制端的電控與伺服於這些年的進步神速,讓柔版較凸版遠遠容易上手,也更無須仰賴印刷機操作者的經驗與技術,加上大型商標印刷廠持續投入柔版印刷機,讓凸版轉柔版市場亦充滿生機。 柔版是無敵嗎?彭偉傑進一步說明:眼見全球印刷展會中,數位印刷的比例佔所有版式日益提高,難道未來不是應該是數位印刷的天下嗎?由上述所知,除了材料成本之外,柔版仍有許多需要強化的地方,首先要務就是“標準化”,因為印刷、製版、油墨都已日益精進穩定的今日,所有變因就會來自印刷機本身的標準化,例如:如何讓被印材質標準化?如何讓帶墨網目輪使用標準化?如何讓貼版膠帶使用標準化?如何讓印刷速度、壓力與張力標準化?因為唯有標準化方能實踐完美的色彩管理,舉例來說:公司平轉柔的預印客戶,自我要求嚴格的標準化,網目輪、印刷壓力與速度都有規範,這樣限制之下,色彩管理怎麼可能會做不好?噴墨樣無法達到所印非所得就絕非印刷廠的問題。 七場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 搭配各種印刷方式以成就品牌商的所有需求,這就是數位印刷之日到來前的治本做法。彭偉傑認為:大家可以看到電動車的發展,特斯拉與Gogoro的迅速竄起,難道傳統車廠沒有因應嗎?有的!油電車開始推出,氫能源、固態電池亦在發展,電動車並無法立即並且迅速取代傳統運輸工具,原因只有一個:不夠成熟!同理數位印刷也是,在材質有限制、印刷速度有限制、油墨有限制,數位印刷機選擇有限制的環境下,數位印刷百家爭鳴如同中國電動車廠一樣如雨後春筍冒出,但卻不足以達到一錘定音的結果,就是因為還不夠成熟。所以台灣柔印市場需要大家一起來拓展,才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以下為七場研討會簡要內容,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柔印自動化、互聯性、高品質和可持續發展 主講人╱鮑維 首先由Esko大中華區柔印發展總監、美國柔印協會技術專家鮑維主講,他指出由於柔版長期在瓦楞紙、標籤和軟包印刷中已成為主流印刷,未來柔印仍將是使用最廣泛的印刷工藝,約占全球印刷市場36%的份額。對薄膜包裝的高需求,使其在2021年已經佔據全球軟包市場的最大份額(78.9%),由於對小包裝或單人包裝零食和方便食品的需求增長,食品和飲料領域主導了全球軟包市場,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增長。軟包印刷的強勁增長將在2031年接近20%的全球包裝市場份額。這種增長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中會尤為明顯。 各國政府及產業協會在推廣綠色包裝技術時指出:大力推廣應用無溶劑、水性膠等環境友好型複合技術,倡導使用柔版印刷等低(無)VOCs排放的先進印刷工藝。全球範圍内在寬幅領域凹版向柔版印刷轉換加速,從1995年的15%市占率成長為幾乎一半的市場,直接證明柔版印刷具有可持續性、自動化、靈活性和成本優勢。(見圖1) 艾司科在軟包、標籤和紙類包裝各個應用領域,都具有獨到的基於軟硬體結合的解决方案,其柔版製版的生態系統從5,000套裝機量中獲得彌足寶貴的經驗,其中就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專注於印前自動化和網點╱印前系統的自動化流程配合HD高解析度、P+、Crystal水晶網點,可以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人為出錯的同時,利用獨特的網點、混合網點技術,極大改善柔印的品質,無限接近平印和凹印的效果。 (二)自動化和互聯的高品質數位製版╱從雷射成像、正背曝光、洗版、烘乾及裁切版一鍵成行,全面實現製版設備自動化及互聯的結果,並且依靠XPS高效能LED正背曝光設備實現數位化控制主要製版環節,提高可重複的高品質製版。 (三)標準化和自動化的印刷適性測試╱利用XPS預設曝光參數及設備本身高度穩定性達到製版標準化,而印刷控制嚮導可根據客戶印刷條件自動生成單模檔案包括測試所需元素,包括各種網點、漸層、線條、文字及標準色導表,並透過IOne/IO自動測量生成印刷曲線及測試報告。 (四)軟硬體構造全生態系統降低製版人員的高要求╱全面自動化互聯可以減少對高端人材的依賴,製版人員數可以減至最低,並只需要短時間的培訓。 在中國的凹轉柔已經取得相當的成果,例如薯片類食品包裝可以百萬印刷仍然保持效果,全靠水晶網點及XPS的助力,降低溶脹,減少停機擦版,同時利用廣色域固定色座印刷達到降低特別色墨的損耗。再次證明柔版印刷具有可持續性、靈活性和成本優勢。如希望進一步了解柔印相關資訊,歡迎聯絡艾司科台灣分公司王永雯。(見圖2、3) ●全球凹版印刷和柔版印刷的增長趨勢(資料來源 ╱ Pira報告)  貳、The Road to the Solvent Zero 主講人╱鈴木優稔、吳政蔚 由旭化成株式會社感光材質事業部鈴木優稔主講,東芳貿易公司主任吳政蔚翻譯,鈴木優稔指出旭化成公司成立於1922年,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日本領先的化學公司。Photoproduct部門自1973年開始銷售使用於凸版印刷的液體型感光樹脂以來,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繼續開發和銷售根據客戶需求訂製的產品,主要用於柔版印刷。特別是最近,致力於開發新材料以減少VOC和GHG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對於正在銷售作為永續材料的水洗版AWP,旭化成發布了AWP(TM)-DEW/-ClenFlat版,這較先前版本有所改進,可將清洗時間大幅縮短,並於2021年與Esko/Kongsberg合作推出全自動製版系統Crystal Clean Connect (CCC),可顯著地減少工作時間和操作員的操作錯誤。此製版設備至今為止已在全世界各地銷售了五台,此外從去年9月開始銷售AWP-LOOP,大大地減少水洗廢液量,並且使得一半以上的廢水得到回收利用,實現大幅降低成本的有效解決方案。 旭化成公司在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方面的發展仍有未來需努力的目標,那就是Solvent Zero。我們的目標是在2023年開始銷售可以用家用洗碗精清洗的AWP版,而非目前需要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洗的類型,並在2025年完成可以用自來水清洗而無需使用清潔劑的AWP版的開發。  AWP版不僅具有比傳統溶劑版更短的製版時間,其獨特的聚合物可以減少油墨積塞、降低印刷髒污問題、減少印刷機停機次數並縮短換版頻率,這使得整體成本可以顯著降低。此外對於那些難以從現有溶劑型製版系統一次性投資水洗版系統的客戶,我們準備了許多解決方案,包括可以減少溶劑使用量和製版時間的AFP-R,除了可使用現有的溶劑型製版系統進行清洗,製版後仍具有與AWP相同的印刷性能,結合Bellissima屏網(Bellissima Screens)技術更可以顯著提高印刷品質,讓溶劑清洗的使用更方便。欲了解更多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asahi-photoproducts.com。(見圖4~7) ●旭化成AFP-R產品為溶劑型版材,適用高品質軟包裝、標籤及紙張的印刷,可快速洗版及節省印版乾燥時間,減少溶脹問題 參、柔、凸、平、網版客製化模組印刷需求整合 主講人╱劉峻誌 由聯藝機械企業公司專業經理人劉峻誌主講,他首先提及柔版印刷能帶給我們什麼,而有鑑於目前印刷業環境缺工及政府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印刷業者們不得不重視如何有效減少空氣汙染及擺脫人員缺工問題。 聯藝機械企業公司正式投入柔版印刷設備,由於製版技術目前已經較以往有很大的技術提升,可以印出精美的產品,搭配色彩管理及廣色域油墨使用,使得柔版印刷機可達到令人驚豔的效果,這對於目前經營者的管理上有非常大好處。由於設備操作簡單,印刷人員只需要將製作工單上的工具放到相對應的印刷單元上,藉由設備能夠自動對位,壓力調整好,只需要幾車內就可以套準。藉由快速更換工具的設計,可在短短幾分鐘就生產下一個產品,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達到減少損耗,聯藝機械在開發的過程也深刻感受到,柔版印刷的可行性在將來是非常廣泛的。 印刷廠可以真的藉由管理方式,精確地分析材料、油墨、設備使用,人員操作以達到有效的生產模式,而非以往的依靠師傅們的經驗去生產客戶所需求的產品。藉由柔版印刷設備,專業的製版公司,正確的色彩管理,廣色域油墨的應用,可以達成數位樣跟實際印出來的結果非常接近,以減少在版上的浪費。聯藝機械在台灣,與客戶在柔版的路上一起成長茁壯,成為堅實的好夥伴。(見圖8~10) ●凸版、平版、凹版、柔版四個印刷版式相關內容優劣比較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二)
包裝未來
2024-02-15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二)

肆、G7校正應用於跨製程優勢 主講人╱徐肇奕 由Idealliance.Taiwan執行長徐肇奕主講,他明確指出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位企業聯盟,為非營利的數位傳播產業協會,創立於1966年,為國際性的數位圖文傳播與色彩影像智庫團隊。而Idealliance是ISO TC130圖文科技標準委員會中貢獻最多的成員,針對色彩管理技術與印刷標準認證,為印刷與包裝產業提供G7與BrandQ專家認證培訓與印刷廠認可服務,是全球最重要的印刷認證機構。此外,Adobe軟體中常見的GRACoL與SWOP,或是CGATS CRPCs色彩描述檔,亦是由Idealliance所制定。 Idealliance透過分佈於全球的12個區域辦事處,定期舉辦印刷與色彩管理專家培訓課程。而2018年10月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協會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 一、G7國際印刷認證 在G7國際印刷認證程序中,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身份: (一)Idealliance為認證單位╱負責審核印刷企業是否具備執行G7印刷校正能力,以及印刷色彩表現是否符合G7認可規範。 (二)G7 Expert認證專家╱必須具備色彩管理、打樣設備、印刷設備、製程品管控制領域的專業,能夠分析印刷色彩與品質相關問題,並採取修正措施,將印刷生產系統與流程調整到符合國際印刷標準或規範。 (三)G7 Master認可企業╱印刷企業必須透過合格的G7 Expert認證專家,為印刷企業提供G7校正輔導服務,協助校正印刷設備色彩表現,並向Idealliance認證單位申請G7 Master企業認可審核。而印刷供應商申請G7 Master企業認可審核,依其色彩管理與印刷品管能力,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級別。(1)Grayscale初級:檢核G7 P2P51導表中CMY灰平衡與NPDC灰階階調曲線。(2)Targeted中級:除了CMY灰平衡與NPDC階調曲線之外,增加檢測紙白、CMYK滿版與RGB疊色色彩等項目。(3)Colorspace高級:檢測除了包含前述所有的項目之外,則會再增加檢測IT8.7/5(TC1617)導表1,617個顏色,達到印刷全色域評量。 二、TVI v.s. G7 傳統印刷機的校正方法,會依照CMYK個別的濃度與網點擴增值(TVI)來控制印刷色彩表現。然而,因濃度與網點擴增值是經由墨膜的反射率所計算出,亦即相同濃度或網點擴增值的兩個色塊,顏色不一定相同,而有濃度量測數據與視覺色彩表現不一致的狀況。此外,僅校正CMYK共四條曲線外,可能會受到油墨色相、印刷順序或疊印等等因素,而導致色彩外觀有所誤差。 G7基於人類視覺感知定義共同中性外觀,利用階調及灰平衡控制印刷色彩外觀,讓跨印刷製程,依然能夠生產出色彩外觀相近的印刷。而G7校正是利用灰階導表,依據灰平衡與灰階印刷濃度曲線(NPDC,Neutral Print Density Curve)來校正印刷設備的色彩表現,進而讓印刷色彩表現能夠符合ISO 15339國際色彩標準及ICC國際色彩聯盟所發佈的7種印刷標準色域。 G7印刷校正法不只侷限於使用ISO標準的油墨與紙張,並且可經由紙白修正技術(Substrate Corrected Color Aim,英文簡稱SCCA),來修正標準色彩數值,讓不同製程印刷品達到相近的色彩表現,因此在近十年間,G7已成為全球認證廠商數量最多的印刷認證系統。(見圖11~12) ●Idealliance參與制定印刷與色彩標準 伍、卓越印刷:Frimpeks技術與GMP製造探討 主講人╱Anthony Tan、黃美琦 由Frimpeks(福力特)亞太區技術長Anthony Tan、台灣銷售代表正隆印刷器材公司專業經理人黃美琦主講,Anthony Tan指出全球的UV柔版印刷油墨市場中,Frimpeks(福力特)正穩步擴展亞太窄幅UV柔印油墨市場。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和英國薩克薩德漢姆的全新塗佈生產線,正進一步將福力特推動成為印刷產業的重要參與者。 堅持50多年與客戶共榮的承諾,正隆印刷器材公司持續提供與市場趨勢相符的高品質印刷解決方案。會中Frimpeks亞太區技術長Anthony Tan也分享GMP規範及窄幅UV柔版技術,其所分享的重點如下: (一)GMP規範╱油墨製造商應遵守油墨生產中的原料認可指南,印刷機和加工設備應該獲得GMP認證。歐盟/EMA、FDA、ICH、PIC/S、WHO、PDA、ISPE、IPEC、APIC的指南,旨在確保醫藥品和食品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規範包括文件紀錄和溯源、質量管理系統、人員培訓、設施和設備標準、原材料和產品測試、變更控制、衛生標準、驗證和資格認證、投訴處理和產品召回、供應商資格認證。食品包裝印刷材料的具體規定因國家而異(台灣相關食品包裝最新規定於2023年1月11日頒布),而瑞士的817.023.21規定,雖然只在瑞士境內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已被廣泛認可為歐洲食品包裝業行業標準。值得注意的規定包括對有害物質設定60ppm標準(相當於60mg/kg)和限制未知物質遷移值為10ppb(0.01mg/kg)。 (二)UV柔印-標籤和包裝╱在印刷行業中,UV柔印被歸類為環保、綠色和高量產的製程。它在包裝和標籤印刷中已被廣泛的應用,具有無溶劑排放等眾多優勢。成功的UV柔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油墨的選擇。油墨的光引發劑吸收特定的UV波長,其印刷成品相對較有抗磨性。此外,如何選擇適合的油墨,原則上不同的顏料對波長的反應各不相同。若黑色和白色油墨的乾燥速度達到標準,則其他顏色的油墨相對較無問題。(見圖13、14) ●針對油墨附著力差問題的解決方式  陸、成功跨界柔印的關鍵要點 主講人╱李志欽 由啟盟工業社專業經理人李志欽主講,他指出幾個重點需要注意:(1)產品類型與經濟規模╱市場趨勢、包裝與環保法規、區域與客戶評估。(2)廠房與預算╱軟體、製版、油墨、印刷與後加工設備規劃。而柔版印刷機導入高效率穩定生產幾個要素: 一、標準化的實施 主要包含以下幾點要項:(1)原物料檢驗。(2)製版系統、FAG版材量測儀。(3)印版套筒、貼版膠帶。(4)網紋輥、刮刀設置、 ANICAM網紋輥量測儀。(5)印刷機、印壓、套準、張力設置、色度計。(6)後清洗設備。 二、色彩管理體系轉換 而色彩管理體系與不同印刷方式平版、凹版、凸本與柔版轉換,為成功進行轉換到柔印所面臨到以下挑戰: (一)所有半色調印刷網點問題,可透過現代印刷網點技術解決╱(1)Bellissima DMS Screening。(2)Esko-Crystal Screening。(3)Hybrid Software-Intelligent Flexo。(4)ProjectBlue from Sandon Global。(6)StudioRIP,目前由啟盟代理。 (二)油墨色相、強度、SID 要求符合凹版及平印印刷標準╱(1)ECI PSR V2(European Color Initiative-Process Standard Gravure)。(2)PSO Coated V3 (European Color Initiative-Process Standard Offset)。(3)ISO 12647-4凹版。(4)ISO 12647- 2平印等等。 (三)印刷套準精度╱(1)高端柔版印刷機的套準精度為0.05~0.08毫米,凹版印刷的OPP薄膜精度為0.07毫米,可拉伸的介質例如PE為0.3~0.5毫米。(2)傳統貼版機,貼版精度與效率取決於操作者。(3)有良好貼版精度,可減少摩爾紋(Moiré Pattern)。(4)高線數與廣色域印刷,需要更高標準的貼版精度。 法國ColorSource,實踐各種印刷標準之間的轉換工具:(1)計算合乎預期印刷標準的印版曲線。(2)使用增加或減少油墨量百分比(%)的指示驗證油墨色相。(3)如果油墨完全達不上預期印刷標準色域,軟體也會發出警報。(4)可以確切知道所需的墨量(以BCM或cm3、㎡為單位),進而來滿足特定的印刷標準,無需猜測或粗略估計或大量時間花費在印刷機上調油墨或更換網纹輥。 網紋輥BCM傳墨量通常被印刷機用戶和經銷商忽視,這與LPI或LPCM同等重要:(1)有利於油墨商,能夠提供「印刷就緒(Press Ready)」,油墨並符合PSR或ISO色彩標準。(2)有利於印刷商,節省油墨密度調整時間(灰平衡),更容易匹配數位打樣。(3)有利於網紋輥供應商,可根據當地油墨和被印材條件提供更準確的載墨量。(見圖15~17) ●網紋輥劃傷原因及關鍵位置  柒、釋放窄幅柔印的全部潛力 主講人╱譚紫晴、陳寅生 由MPS亞洲區域銷售經理譚紫晴主講、生柏印刷設備公司總經理陳寅生補充說明,譚紫晴指出有以下兩個重點主題: (一)主題一:釋放窄幅柔印的全部潛力╱在2030年,軟包材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3,730億美金,預計每年增長4.5%,其特徵與趨勢:(1)幾乎所有袋子均採用溶劑油墨印刷,透過凹印和CI柔印。(2)更多國家加大對溶劑油墨使用的限制。(3)可以使用低轉移性UV油墨和水溶性油墨,但與溶劑油墨相比相對昂貴。 (二)主題二:窄幅柔版在軟包材印刷的甜蜜點╱其特徵與趨勢,注重“性能”,還是“創意和工藝”?(1)主要是性能-每個袋子成本和每個工作成本。(2)趨勢是加工工藝、短產量印刷。 窄幅柔版印刷機用於製造小袋軟包的優勢及優點:(1)窄幅,工具成本更低、材料浪費更少。(2)工作快速切換,更快速把工作設定好。(3)短版印刷更經濟,20,000平方米以下。(4)連線加工,有冷燙、特殊雷射印紋轉移(Cast & Cure)、網版印刷。(5)有溶劑型水性和UV油墨的選擇。(6)一站式印刷廠(標籤、袋子、收縮膜、環狀標籤)。而窄幅柔版印刷機用於製造小袋的缺點:(1)不太適合非常薄的,低於大約12微米易拉伸的被印材料,例如薄膜PE。(2)最大速度為300m/min。(3)寬度較小(窄幅最大680mm)。 窄幅柔版在軟包材印刷的甜蜜點:(1)1,000sqm~20,000 sqm。(2)冷燙(Cold Foil)。(3)特殊雷射印紋轉移(Cast &Cure)。(4)全像三維影像(Holograms)。(5)特殊顏色。(6)短版印刷。(7)一站式印刷廠。另外,小袋和收縮膜的窄幅柔版印刷機配置範例:(1)溶劑型印刷+覆膜。(2)適用於UV印刷和氮氣。(3)熱感貼膜,而MPS可在線上或在導軌上整合熱感貼膜系統。 窄幅柔印應用範圍廣泛,包括以下各項:標籤、收縮膜、3D標籤、模內標籤、環狀標籤、多層標籤、軟管、鋁箔包裝、軟包、飲料、食品及工業、家庭衛生、化妝品、玩具、製藥,還有智慧標籤(AR/RFID/NFC/Thin Film Sensors)、微縮文字與特殊網點、特殊效果、七色廣色域、金屬色(Color Logic)、金屬色+防偽印刷等。(見圖18~20) 生柏印刷設備公司總經理陳寅生也補充說明,環保是現今最重要議題,也是所有工業必須積極著重加強的部分;比起十年前現在環保意識更加抬頭,因此光電、核能,已經變成時代的趨勢。台灣並不是單向的往前推動綠能,而是在所有工業上面都有自己的環保向前的策略及方向。 印刷業的科技及工藝也是推陳出新、日益精進。其重點方向不外乎提高印刷品質,增加多層次印刷、連線加工流程的能力,例如標籤印刷、軟包材印刷、輕薄紙卡印刷、冷燙加工、平台或捲對捲網版印刷。捲對捲的窄幅輪轉印刷設備,現在能夠針對軟包材的印刷,薄紙卡連線印刷冷燙模切,模切之後的小單張透過輸送帶收紙…,功能已經非常成熟,配置軋模切、軋型也是可能的,一貫作業在一台機器上面完全可以實現,效率極高。並且若是加上連線品質偵測(Web-Video + Full Inspection System)全檢或是局部檢驗的功能,更可以讓印刷業者將微小瑕疵品質的疑慮,透過科技在印刷過程中做出最好的篩選過濾把關。 MPS是一家歐洲荷蘭知名的印刷設備生產公司,其所設計的印刷設備,提供高階Flexo印刷設備,在標籤、軟包材、數位柔印Hybrid設備外,也有對應溶劑型(Solvent Inks)的印刷設備規格及環保相關特殊設計,相對地其也非常重視印刷設備本身產能,是否能夠透過在操作控制介面之中加入更多科技。舉例來說,例如在設備上面多處配置感應器,透過感應器來記錄所有印刷過程的參數資料: (一)放捲、收捲上下紙捲的時間及張力參數的紀錄。並可將工作在印刷過程裡面,電暈功率設定的儲存,印刷張力二次印刷的自動設定等。 (二)在工作中印刷師父所做的設定,可以作為下一次工作重複再印刷的主要的依據。並且根據不同材料所設定的參數做儲存已被下一次應用。 (三)UV系統可以配置傳統供燈UV,另外也可以配置LED乾燥UV系統。針對某些比較特殊的油墨或是金屬墨,為了油墨能夠達到最高的照射及啟動光啟始劑立即變化乾燥的效果。 (四)MPS將印刷壓力滾筒特別獨立出來設計一個輕量化五驅動力的空轉壓印輥,如此特殊的設計可讓網點在板材轉移到背應材料時,底部支撐是被紙張帶動的輕量化壓力,這可減低在高速印刷過程中網點的蠕動變形所產生的非正圓網點,可以呈現出非常清晰細膩的網點結構。 (五)MPS Connect就是MPS設備非常強大的一個印刷效率產能監控,並可做出圖表分析的一個軟體,此功能已經建置在印刷設備上面。可透過觸控螢幕存取相關的報告,並且提供管理者在後台做產能的規劃及單一設備產能利用率、等待時間計算,換捲時間、工作切換時間、故障排除時間、正式生產時間比例,完全無所遁形提供印刷廠管理者完全知道這部設備最終的實際生產報告。另外這也是透過線上維修服務一個主要功能的系統。 (六)環保與環境責任,MPS印刷機一系列的功能都在環保議題上做出貢獻。因為這都能讓每個工作產生更少浪費、更少能源,其靈活性讓印刷商對環境保護盡到一定的作用。 ●現今軟包材的印刷可使用數位、窄幅柔版、中央大滾筒柔版、凹印等設備完成  秉持台灣柔版印刷向上提升 最後,策辦執行的通翊彩色分色公司經理彭偉傑表示,籌辦2023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的初衷,就是以開放的態度,百納海川讓台灣所有印刷從業人員看到目前最新的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也在這個錙銖必較於碳排放、碳足跡、VOCs、ESG議題的台灣印刷人有重新審視自己,繼續生存的關鍵條件。通翊彩色分色公司秉持著台灣柔版印刷向上提升的需求,戮力於軟硬體的提升,以團體戰方式,結合最新技術的製版設備與培養最強實力之分色印前色彩管理人才,在價格上,亦不會因為重大投資而訂價曲高和寡,親民價格讓台灣柔版印刷質量能夠一起進步。 彭偉傑經理語重心長表示,正如同TIGAX執行長陳政雄董事長,持續以印刷人雜誌社每兩年舉辦的TIGAX展覽,為台灣印刷業傳達世界印刷的新知與付出,這絕非是一門生意,而是發自內心想讓台灣印刷更精進、更好的本心與初衷。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創立於2001年的《設計印象雜誌》,是一份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創辦人楊宗魁先生秉持對行業的熱情,20多年來,對產業的市場趨勢與競爭、材料與技術發展、產業動態與國際交流等,都留下很完整報導。同時出版設計專業套書,例如《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台灣創意百科》等,在產業內享有很高的評價。 進入2024年,AI正加速改變全世界,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將重新定位,擴大產業服務對象至圖文(GraphicArts)相關產業(包含造紙、設計、印刷、包裝、出版及材料、設備等),增加數位平台服務,提供更即時性的產業資訊、動態、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及專題報導等。 因此我們成立新的數位編輯及國際事務團隊,將會提供更多的創意活動及內容,而推動國際策略夥伴及交流,可讓台灣業者多了解國際競爭與經營模式,透過交流來尋找發展機會。 雜誌內容也需要調整方向,上期我們有一篇是ChatGPT寫出的印刷技術發展文章、增加Drupa專欄等,而未來將會更關注產業發展及讀者的需求,並以專題報導、播客(Podcast)、論壇、研討會、參訪等活動,而雜誌數位平台將於2024年3月初開始啟用,多元服務也將隨之而來。  未來的《設計印象雜誌》,會在新時代的道路往前走,也希望所有過去支持《設計印象雜誌》的讀者、廠商及朋友們,你們的建議會讓我們在未來走得更順暢。 Founded in 2001,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crossing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desig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his passion to the two fields, the founder, Mr. Yang Tzung-kuei, has offer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n trends and competition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design specialized series, such as A Century of Visual Design and One Hundred Visual Designers in Taiwan, Taiwan Creative Graphic Art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reputation from the industry. As we step into 2024, AI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through digitalizat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reposition itself to broaden the services in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y, including papermaking, design, printing, packaging, publishing, material, equipment, and more. A new digital platform will be launched to offer prompt industry updates, market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business management insights, and feature reports.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Digital Media team to provide a greater array o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is also added fo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o cover better insigh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nhanced. In the last issue, there is an article on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ritten by ChatGPT, a new column on Drupa updates, and more. The magazine's digital platform is set to be launched in March 2024 to offer new diversified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cu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aders' needs, including project reports, podcasts, forums, seminars, visits,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e future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stride forward on the path to the new era. We hope to hear from our readers, businesses partners, and friends. Your suggestions will guide us to a delightful journey ahead.
包裝印刷的思考與展望
包裝未來
2024-07-04

包裝印刷的思考與展望

從2019年底發生新冠疫情至今已歷經四年多了,2023年全球政經都是極端不平靜的一年,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蔓延肆虐全球,雖然疫情已經趨緩,但與病毒共存成為生活新常態。俄烏戰爭驅動糧食與能源的飆漲,這一兩年來,讓全球人民都飽受通貨膨脹之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又爆發衝突,加上美國升息,也造成全球股市、匯率的大波動,這更讓全球對未來能源、糧食、資金都呈現潛在的供需風險。而供應鏈在地化需求問題,也讓東協及印度成為供應鏈遷移最大的受益者;台灣問題呈現國際化,也不容忽視,這都是全球動盪造成的部分結果。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明顯的,人們改變了消費、工作及生活習慣,其中加速數位化活動為最明顯的情況,疫情期間由居家上班、網購及外送、線上遊戲、線上教育、遠距教學及遠距醫療、線上娛樂與運動、數位金融服務、無人商店等都大行其道,明顯改變了人們消費的習慣。而新冠疫情並改變人們生活思維,搬離城市、重視家庭生活高於工作,加上疫情限制境外移工,這讓全球企業都面臨到大缺工的時代,加上工資與資金成本大幅提高,缺工及通膨也加速推動產業往智能化與自動化發展這條必要之路。 包裝印刷是產業重大市場之一 包裝印刷是構成印刷產業的重大市場之一,雖然包裝的作用在過去幾年中一直穩步發展,但其重點也在逐漸轉移;如今,僅僅擁有引人入勝的設計來吸引客戶已經不夠了,可持續性是自2020年以來值得關注的增長趨勢之一,也是包裝生產商和客戶都在考慮的問題。雖然Covid-19危機已經顛覆了世界,但日常生活的其他領域仍在繼續發展,似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也讓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今包裝產業面臨的許多挑戰上。 在包裝設計上要能更靈活、更多選擇,它的首要目的是保護商品,但其方式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全球在保護環境及碳排放問題下,為了使包裝更具有可持續性,包裝印刷廠商在包裝設計上,選擇使用更薄材料、更複雜及更環保的材料設計。隨著紙盒的交付機制變得越來越複雜,零售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包裝印刷生產也需要更加靈活、更快速、更高效的機器設備。事實證明,電子商務部門的繁榮不僅是包裝印刷產品增加成長的機會,也是這方面的一大挑戰。 包裝對商品的保護正在改變,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對產品之展示也得到相當大的加強視覺效果。嶄新數位及智慧化解決方案取得實質性進展,使得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夠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情。雖然數位印刷可能無法完全取代一些傳統印刷,但它仍然提供所需要的靈活性,可按照最近的趨勢進行短版少量的生產,包裝個性化訂製、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開始受到歡迎,也比較容易實現。 在工業管理應用上,全球工業大談工業4.0,包裝印刷設備及製造流程,所有這些有新選擇和更大靈活性都要求改進管理系統。由於時代的科技技術進步,要完成這項工作很有可能且變得容易,但還需要一些額外的努力和改善製造習性。自動化將說明包裝印刷廠優化設備的正常運行時間,實現客戶和生產工廠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更容易管理不同設備的各種介面。擁有合適的設備當然很重要,但密切關注簡化整個工作流程的複雜性也很重要。使用正確的工作流程自動化系統及自動品檢系統,可以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操作正確性,工作流程自動化能夠提高生產力並減少不良品,降低成本。 而且成本壓力也已經波及到包裝印刷產業,畢竟在全球通膨原物料普遍上漲中,現在都希望以更少價格獲得更多更好的產品,而且價格真的不應該高於現在以保持競爭力。品牌擁有者希望更好、更快、更訂製和更安全的包裝,以便能夠在市場上維護自己的地位,但品牌商不會忍受更高的包裝印刷價格。影響整體包裝生產成本的三個主要因素:是品質、生產效率和材料費用,在工作流程中,生產鏈的強度取決於其最薄弱的因素,因此這三個因素不應被視為單獨的因素,而應該一貫的從設計過程到印刷,再到轉換和包裝的整個供應鏈。 ●獨特的白米包裝印刷,大大提升了品牌印象(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354306695700387333/) ●透過巧妙設計和創新的包裝印刷,可加強品牌印象的視覺效果 (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776378423274897059/)  ●數位及智慧化的解決方案使包裝設計師和包裝印刷加工廠能完成以前不可能的事(圖片來源 ╱ https://www.instagram.com/tasarist/) 自動化流程可解決缺工問題 動盪不安的2023年,疫情困擾尚未完全解決,全球經濟充滿悲觀情緒,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令人不安,通膨問題讓全球生活感到痛苦,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已是全球共識。如何實踐淨零政策,循環經濟將成為主流,尋求更多的環保技術解決方案,以永續發展核心發展環保材料與產品,以數據分析節能減碳都是優化經營的必要領域。而數位化業務流程可以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製程數位化可以創新更多解決方案與優化流程,並提升競爭優勢。 自動化流程除了可提升獲利外,也解決長期缺工問題,這是全球製造業都要面對的問題。人力短缺是全球普遍現象,設備自動化是必然的,有了這些自動化,還有另外幾個因素不容忽視:工作力教育、工作安全和人員配備。雖然招聘在這個產業中可能具有挑戰性,而且能完全了解產業要求的新進員工相當罕見,但整個生產線上的全新數位解決方案,將使包裝印刷生產更具吸引力。此外,必須將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納入勞動力規劃,為明天的挑戰做好準備。 但是,面對成功包裝印刷生產的挑戰,包裝印刷生產廠商不僅要仔細研究內部流程,還要重新評估公司的整體佈局。與供應商建立日常關係,並將其視為合作夥伴變得越來越重要。包裝印刷廠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直接與製造商和供應商連接,並保持預防性維護。但包裝印刷廠和客戶之間的服務也需要改進,如今客戶習慣於觸手可及的各種選擇,因此它不再只是關於產品,客戶希望感到安全並得到貴公司的良好照顧服務,因此即使是包裝印刷廠也必須創建形象、諮詢和優質的客戶服務。 可持續性包裝生產漸受重視 現在,包裝印刷廠因應環保要求及節能減碳,可持續性的永續經營,對於許多產業來說,這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但我們只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這意味著使用更薄的符合環保規定材料和更先進包裝結構的創建與更苛刻的設計,同時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生產率和更大的靈活性工作。首先,可持續性包裝生產意味著透過零故障包裝進行理想的廢物管理,這不僅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同時還意味著創造持久、長期的流程。 包裝印刷市場也必須因應品牌商的包裝需求,可持續發展主題對包裝印刷產業的生產流程和商業經營模式都有影響?長期以來,可持續發展的話題一直影響著包裝印刷產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近年來,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全球工商產業及消費者的關注,不僅是由於法律限制,例如歐盟關於食品再生塑膠的法規。食品包裝中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政客們越來越多通過法規來保護我們環境和消費者。 我們的產業受到產品週期經濟行動計劃的影響,也開始注重起包裝印刷,並且已經指定數位產品護照,禁止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發表關於氣候中和的言論。在談到包裝產業的可持續性,並展望處理該主題的正確方法及可持續方法的指南。品牌擁有者和設計師,可持續設計從概念階段開始,在包裝方面,不僅要考慮所使用的個別材料,在回收站中,材料不純或分類,不同的包裝都會被分類出來。 包裝印刷朝向可持續性發展 可持續包裝生產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可持續發展複雜化,活躍於全球的公司應確保為其供應的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進行可持續生產。由於各個國家的規格不同,很難創建一種可回收包裝,每個回收系統的工作方式都不同。例如,在德國90%可回收的包裝,在另一個國家有可能是0%,因此重要的是要找到回收的系統,然後使包裝可回收,以達到最大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包裝市場上的替代材料種類越來越多,在可堆肥包裝發展之後,可種植包裝是下一件大事。在此處閱讀有關全新的零浪費趨勢的所有資訊,替代包裝材料越來越多樣化。棕櫚葉、蝦殼塑膠袋、木漿玻璃紙……,它們就像蘑菇一樣,全球在整個包裝印刷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有望為包裝領域增添色彩。最近,有了一項全新的發展,可堆肥包裝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此股新趨勢是由種植時生長的種子製成的包裝。 垃圾桶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式,綠色環保才是未來。在包裝零浪費的原則下,可種植包裝的基本概念很簡單,它不僅僅像其他可堆肥包裝那樣可以分解,而且還含有種子,使包裝可以埋在土壤中並在花卉或草藥盛開時分解。可堆肥的包裝,是零廢物產生的概念,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它在我們的環境中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 拯救我們環境的包裝,目前是每個人的口頭禪,可種植包裝是一種解決方案,蜜蜂保護紙又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我們將在未來,甚至看到包裝印刷產業還能為我們的地球提供什麼,在全球氣候變遷當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30年、2050年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目標,包裝印刷也是其中的一種。未來包裝印刷生產可持續性,不僅意味著「綠色」、「環保」、「節能」、「減廢」或「零浪費」,這還意味著創造持久、長期的流程。因此,對於印刷與後加工廠來說,包裝印刷產業的未來至關重要。 ●透過鮮豔配色所創作的包裝產品(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423338433696990567/) ●極簡和可持續的包裝,是近年來值得關注的增長趨勢之一(圖片來源 ╱ https://in.pinterest.com/pin/170222060907648545/) ●在包裝中加入智慧功能也是未來趨勢(圖片來源 ╱ https://meyers.com/)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一)
經營管理
2024-02-15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一)

根據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報導,英國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每年都會選出足以反映該年度人們「情緒、精神和關注」所在,並具備「持久文化意義」潛力的詞彙,作為年度代表字。2023年的代表字為「Rizz」,指的是一個人吸引他人的能力與氣質,也是一種令人傾倒的特殊力量與浪漫氛圍,背景是疫情解封及對未來社交的積極與自信,也反映Z世代(1997~2012年出生)的觀點與想法,加上「Rizz」的“z”音節發音的趣味,有點魅力是值得去追求的。(見圖1) 而英國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選出,2023年度代表字為「Hallucinate」,原意為「似乎看到、聽到、感覺到或聞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例如「因生病或吸毒而產生幻覺」;而受到今年人工智慧(AI)熱潮影響,該字新增註解是「生成式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讓人產生幻覺」。 ●圖1:英國牛津英語大辭典、英國劍橋詞典、美國韋氏辭典所選出的2023年度代表字(圖片來源╱分別來自X@OxUniPress、Collins Dictionary、The Independent Uganda) ●圖2:美國柯林斯字典、台灣中國信託及聯合報、日本所選出來的2023年度代表字(圖片來源╱分別來自Coinscreed、漢字筆順及JUKSY)  無獨有偶,因應人工智慧熱潮,美國的韋氏辭典(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也選出2023年的代表字為「Authentic(真實)」,原本的意義是「不虛假或模仿(Not False or Imitation)」及「忠於自己的個性、心靈或品格(True to One’s Own Personality, Spirit, or Character)」。但AI時代模糊界線,人們有時不再相信自己眼睛或耳朵,並且已經認識到,在2023年看到「真實性危機」,而尋求「真實的聲音(Authentic Voice)」和「真實自我(Authentic Self)」登上頭條。 美國的柯林斯字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更是直接,2023年的年度字就是人工智慧(AI),提到AI對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深遠影響,它究竟是一種革命性的正向力量,或會引發末日式破壞的討論與議題,也紛紛擾擾。這是一種藉由演算法和數據力量驅動的創新與轉變,根據專家的建議,大家要學習把AI變成生活化,學習、再練習,讓技巧變得更專業化。(見圖2) 而由中國信託及聯合報所主辦,台灣2023年度代表字公布為「缺」,這是由桃園市長張善政提議,其臉書PO文提到,台灣過去疫情缺口罩、疫苗,疫情後產業界缺地、缺電、缺工。第二名年度字是「蛋」,由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提出,但他指出這並非雞蛋,而是台灣政治混蛋太多、少子化不下蛋、大學生品質低劣,台灣未來玩蛋等,兩個字加起來變成「缺蛋」。但「缺蛋」本是短期的供需行為,但轉為政治及網軍操作,加上媒體炒作,蛋價就急速上漲且不見了,聽到進口蛋要鋪貨了,市場與商場又處處可看到,這種情緒性及沒內涵的流行語,成為2023年度代表字,思維深度及認知是不夠的。 另外,2023年日本的年度漢字第一名為「稅」、第二名為「暑」、第三名為「戰」,象徵日本人對增稅、酷暑、戰爭等議題的關注。由每年了解全球各地的代表字,確實可以看到社會及人們思維的演變,也可作為年度自我反思及成長的一部分。 ●圖3:地緣政治衝突紛爭不斷(圖片來源╱YouTube)  ●圖4:印度崛起,圖為總理莫迪(圖片來源╱DIGITIMES)  ●圖5:2023年6月之後全球每月平均溫度就開始大幅超越歷史紀錄(圖片來源Copernicus、世界氣候組織) ●圖6:去年5月後的MeToo運動熱燒全台(圖片╱台灣女人健康網)  ●圖7:2023年可說是生成式人工智慧元年(圖片來源╱ISTOCK) 失序的國際情勢-2023年新時代(New Era)的混沌現象? 回顧2023年失序的國際情勢,出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一)疫情回歸新常態(New Normal)╱Covid-19跟流感一樣大家要勇於面對,但不影響日常生活,這讓悶了三年的國際旅遊業,呈現報復性的爆發。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全球旅遊業將回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95%,比起2022年的63%增加50%,以台灣2023年前10月出入境人數為4,236萬人,較2022年同期的955萬人增加3.43倍,但較2019年全年的7,181萬人,僅僅約59%左右。 (二)地緣政治衝突紛爭不斷╱2023年仍是全球充滿變化及不平靜的一年,全球關注膠著的俄烏之戰及以巴再度衝突,造成兩區域重大傷亡,引發鄰近地區戰爭擴大的風險外,也影響到全球通膨、能源、糧食等經濟問題,觸發可能的全球經濟衰退。而地緣政治風險區也包括兩岸、南北韓、南海爭議、中印邊境、中東、東歐、蘇聯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中爭議等,以2023年11月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是136.58,是過去10年來的新高。(資料來源╱ 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6447/geopolitical-risk/55589/global-geopolitical-risk-index。(見圖3) (三)印度崛起╱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約6.3%,居全球最高,預測2024年也可以維持同比率,加上成功登陸月球南極區。而中印互爭南方世界霸主,二十大工業國(G20)在新德里舉行,印度總理莫迪宣布,邀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納入成為G20常任成員,而以中國為主的金磚峰會(2023 BRICS Summit),宣布接納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顯然的國際政治角力不斷,印度經濟及國際政治地位聲望,讓國際矚目。(見圖4) (四)最熱的一年╱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去年9月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6~8月,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三個月,南極海冰覆蓋面積則處於一年中歷史最低水平。極端氣候也造成各地火災(夏威夷、希臘與加拿大)、水災及旱災,毀滅性地震(土耳其5.6萬人死亡、敘利亞、摩洛哥、尼泊爾、菲律賓)等天災,讓氣候危機日日不能鬆懈。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AMS)科學家日前指出,2023年是地球12.5萬年來最熱的一年。(見圖5) (五)女權議題高漲╱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頒發給伊朗獄中的女權人士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表彰她為伊朗婦女爭取人權和自由所做的努力,而相對於阿富汗塔利班對婦女的壓迫,西班牙強吻事件等,都受到全球的關注。而台灣在去年5月以後的MeToo運動熱燒,讓性騷擾和性侵犯的控訴,也衝擊到影視娛樂業,女權議題在2023年全球省思。(見圖6) (六)生成式的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元年╱2023年ChatGPT引發人工智慧的商機與應用,根據Goldman Sachs的觀點,其將可推動全球GDP增長約7%;使用生成式AI,企業可以利用機器學習(ML)和AI應用程式,在所有業務領域達最佳化業務流程。可將此技術運用於所有業務範圍,包括工程、行銷、客戶服務、金融和銷售,一般人也可以使用生成式AI透過文字、動畫、影片和影像產生,以加速藝術和音樂中所有類型創意內容的製作。但生成式AI可能生成具有負面影響或道德疑慮的內容,例如歧視性言論、虛假信息等。這引發對使用者的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問題,以及對生成AI系統的監管和規範的要求。(見圖7) (七)國際政治左右轉╱非洲出現更多的政變,緬甸內戰加劇、匈牙利與阿根廷選舉變天、歐美及日韓關係重建、以阿戰爭與中東政局的演變、中菲南海爭議、中美重啟會談、兩岸關係等都影響到國際及區域關係的穩定。其中,中美重啟會談,恢復軍事溝通,對台海穩定最為關鍵,台海變數在美中,非在兩岸,這是大部分國際媒體的共識。 (八)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困局待解╱受到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房地產債務待解、地方政府財政困境等問題,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仍達5.2%,但青年失業率大增,好掙錢時代過去了,消費也逐漸降級。這跟台灣在產業外移中國後,讓中產階級受到衝擊最大,即使中國市場規模夠大,但面臨日本通縮20年的跡象危機,不能不嚴峻面對。(見圖8) (九)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正重建中╱這是天下雜誌「2024年經濟大預測」的主標題,它提到2023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後,由美國公布的全球勞工戰略中,國際經濟遊戲規則正轉移中。由於追求自由化,由市場決定一切的「華盛頓共識」,正轉向強調政府角色與國家安全,以及服務國內中產階級的利益,也就是外交與貿易政策必須有利創造國內中產階級就業機會,經濟投資必須兼顧國家安全。(見圖9) 政策實施將包含以下幾點:(1)產業政策以扶植關鍵產業的補貼軍備大戰。(2)供應鏈韌性與安全,取代效率與利潤極大化。(3)勞權、減碳與數位經濟規則一致化。(4)貿易協議不再談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5)不再避諱保護主義,這也會造成全球經濟陣營化與地緣政治的考驗。 (十)愈來愈窮的經濟╱這也是全球現象,通膨問題很黏,漲上去的回不來,而工資上漲再推高物價上漲,高利率時代來臨,考驗政府財政、金融體系、企業及個人理財成本。加上碳中和、減塑等循環經濟目標,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自2023年10月起試行,加上國際供應鏈遷移,這些都會讓未來商品的價格再度提高,所以愈來愈窮的經濟將是全球現象,尤其對開發中國家,強勢美元、高利率及通膨衝擊到金融與匯率的穩定性,演變成經濟的惡性循環。(見圖10) (十一)東南亞崛起(Charting A New Course in Asia Pacific)╱這份資料報告,是由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KPMG)、大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與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共同出版提到,國際供應鏈遷移要考慮到當地政府支持好的投資環境、企業當地的營運成本、原物料供應及交期的穩定性,對投資地在永續環境及地緣風險的考慮,東南亞地區成為最大的贏家。它分享到全球供應鏈遷移地的55%,所以從事供應鏈服務的企業,「中國加1」或「台灣加1」也將成為企業重要的經營發展策略。 (十二)2023年國際體育大事╱值得關注的是,杭州亞運台灣得獎牌19金20銀28銅,居獎牌榜上第六名,19面金牌則追平隊史最佳紀錄,其中黃玉霖在競速溜冰,壓線險勝韓國成為經典畫面。阿根廷梅西(Lionel Messi)第8次贏得金球獎(Ballon d’Or),大谷翔平得到2023賽季美聯MVP,也與道奇隊簽下10年7億美元合約,兩位都是史上第一。而網球名將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得到24次大滿貫冠軍,被稱為網壇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成就令人驚豔。而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台灣戴資穎,在BWF羽球世界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再度上演逆轉勝戲碼,第四次贏得冠軍,不到最後一球絕不放棄的拼鬥,讓很多後輩感受最深。看這些體育大事,比起選舉候選人吶喊,肯定更能振奮人心。(見圖11) (十三)台灣處境╱認同分岐的黨爭還是最令人痛心,尤其是面臨2024年初的總統及立委選舉,而藍白合破局的新聞與流行劇情一樣,真是混亂。2023年終值得關注的是MeToo運動熱燒全台,也加速推動性平三法修法,雞蛋風暴讓部長請辭,這都是比較重要的新聞。根據海關統計,去庫存問題造成2023年台灣對外貿易呈現嚴重衰退,去年1~11月以美元計算,累計出口減少約11.5%左右,進口則減少約18.7%,貿易總值減少約14.9%。但去年9月後出口成長已經轉正,而因為疫情解封讓民間消費增長約7.73%,根據台經院報告預測,2023年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仍可維持1.43%的成長,而2024年將會超過3%。(見圖12) 2023年新冠疫情及生活都已經恢復常態,但國際政經體制卻是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現象,其中中美、蘇歐、兩岸、第三世界等互動機制,都必須以新思維重建關係。而過去30年的自由貿易體制,也面臨國家利益與安全機制下必須調整,因應氣候變遷及循環經濟,關稅機制也面臨著新的碳排邊境而調整,這都是2023年開始的新混沌現象。 ●圖8:中國經濟危機可能是2023年全球最大地緣政治風險(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圖9:天下雜誌「2024年經濟大預測」封面主標題(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圖10: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小知識(圖片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圖11:戴資穎在BWF羽球世界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再度上演逆轉勝戲碼贏得冠軍(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圖12:2023年台灣出口額統計(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署)  經濟回顧與展望-不對稱的世界與遊戲規則重整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全球經濟成長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遠低於歷史(2000~2019年)3.8%的平均值。已開發經濟體預計將從2022年的2.6%,放緩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成長率預計將小幅下降,從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4.0%。全球通貨膨漲預計將會穩定下降,從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5.8%,2024年再降至4.8%。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貨幣政策繼續緊縮,國際商品及大宗物質等預計會再緩慢地下降,但大多數情況下通貨膨漲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恢復到目標的水準。(見圖13) 全球復甦依然緩慢,地區經濟差異卻日益擴大,尤其美國經濟不僅僅是軟著陸,甚至表現優於大眾想像,尤其在2023年Q3,GDP季增年率達到4.9%,通膨出現明顯且令人信服的滑落,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最高9%滑落至最新3%。根據IMF估計,2023年美國通膨由2022年的8%降至2023年的4.1%,再降至2024年的2.8%,其失業率也僅3.6%,美股上漲、降息將是2024年大家期待的事。(見表14) 歐盟與英國因俄烏戰事持續,2023年的經濟表現不佳,IMF的報告提到,2023年歐盟GDP僅約0.7%增長,遠遠落後2022年的3.3%,而2024年僅約1.2%;英國GDP也由2022年的4.1%,降至2023年的0.5%更慘,2024年預估僅約0.6%。就通膨數據而言,歐盟由2022年的8.4%,降至2022年的5.6%, 2024年再降至3.3%;英國通膨最為嚴重,則由2022年的9.1%僅降至7.7%,2024年才可能降至3.7%。 亞洲區表現應該是全球最好的,日本GDP由2022年的1%增至2023年的2%,但2024年又回復1%,而通膨維持低檔,2022~2024年間約在2.5至3.2%之間。中國GDP增長率由2022年的3%增至5%,2024年又回落4.2%。而中國CPI基本上都是平穩的,但面對到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中小企業逐漸面臨經營上的困境,加上房地產企業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年輕人失業問題,這確實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壓力。IMF預估2023年其失業率約5.3%,未來中產階級也會隨之減少,艱苦日子也隨之來臨,如何擺脫房地產的經濟發展,以及如何避免通縮的現象產生,才能健全未來中國的經濟結構。 印度與東南亞崛起吸引全球關注,2022~2024年印度GDP在6.3%~7.2%之間,位居全球最高,而2023年通膨率也由2022年的6.7%降至2023年的5.5%,再降至2024年的4.6%。而東協五國在2022~2024年的經濟增長約在4.2%~5.5%間,居國際高度成長地區前茅,其通膨率也由2022年的4.8%降至2023年的3.6%,再降至2024年的2.5%。根據KPMG的報告,東協是國際供應鏈由中國外移的最大贏家,約有55%的項目及廠商都遷移至這個地區,加上東協都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兩個自貿協定、東協的年輕勞動力及投資法規,都讓國際企業能看到東協未來的投資潛力。 地緣政治及選舉讓台灣在2023年紛爭不斷,加上科技產業去庫存問題,讓2023年1~11月台灣出口總額較2022年減少約11.5%,也讓經濟成長由2022的2.43%減至2023年的1.43%,而2024年將再回復至3.15%,就通膨數字(CPI),2023年由2022年的2.9%降至2.1%,再降至2024年的1.5%;全球通膨最嚴重的地區在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2022至2024年間,根據IMF的報告,每年的通膨率都超過10%以上。 2023年經濟成長及通膨率雖然慢慢恢復到疫情前,但地緣政治衝突、中美貿易爭議,讓自由貿易體系逐漸趨於地域保護主義,強勢美元及暴力升息(2年升息11碼),讓全球匯率、股市波動擴大,加上工資上漲,政府與企業財政變差,也開始以貨幣緊縮來調降通膨,也讓全球經濟、通膨所產生明顯的地區分歧(Regional Divergences)。2024年隨著通膨持續回降,聯準會在年中後可能開始降息,預測2024約0.75%,2025年約1%,2026年後利息固定在3.9%,這可以減輕金融業的風險,而全球企業去庫存顯已經告一段落,2024年台灣外銷及經濟也可以回復正成長。 但全球的經濟預測都存在變數,結果經常是不準確的,以2019年的Covid-19、2022年的俄烏戰爭、2023年的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及以巴戰爭都沒被清楚預測到,2024年也存在很多變數。台灣、印尼、印度、俄羅斯及美國都是選舉年,而美國川普若當選,其不可測的個性對全球影響最大,選舉外對AI的發展與監管何去何從,碳權交易、碳排收費對未來通膨的影響是模糊的,台灣面臨中國要取消ECFA、政府開始推動採購要減碳,這些都是經濟成長的變數。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但19世紀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的現象社會處處可見。 ●圖13:2022~2024年全球經濟預測(資料來源╱IMF國際貨幣基金)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二)
經營管理
2024-02-15

2023全球產經回顧與新年展望(二)

2024年全球的產業發展趨勢-是否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在2022年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面對這個新時代的新規則和面貌是有待觀察的。事實上,2023年是在不對稱與失序的環境中渡過,地緣政治增加以巴戰爭,即使全球經濟與通膨問題有明顯改善,但強勢美元及高利率造成政府及企業資金成本壓力,加上中國經濟不穩定性,也促成印度與東協國家的崛起,讓各地區不對稱及失序是存在的。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爆發,讓全球陷入對未來現實的驚恐,而全球碳權交易、碳排收費勢在必行,肯定推高商品的價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改變關稅機制,中美貿易爭議及科技管制,這讓自由貿易轉為保護主義興起,全球新的貿易體制正慢慢重新制定中,這些是否意味新時代(New Era)將會來臨?筆者選擇三家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的機構,讓大家了解未來的技術發展。 ●圖15:碳有價時代已經來臨(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圖16:氫氣能源的發展(圖片來源╱風傳媒、Shutterstock) ●圖17:核融合反應原理(圖片來源╱美國能源部、中央社製圖) ●圖18:量子材料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圖片來源╱Taiwan Research Highlight) 一、台灣遠見雜誌提出2024年 兩大產業趨勢 台灣遠見雜誌提到「淨零轉骨」及「地緣政治」,是2024年的兩大趨勢,另外並包含有七大產業關鍵字,相關觀察指標說明如下,主要內容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7915。 (一)碳有價時代╱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碳盤查、碳權交易等企業需求與服務模式增加。(見圖15) (二)氫能╱車輛應用更加成熟,日韓引領氫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發展。(見圖16) (三)核融合╱淨發電核融合設備進展,核融合新創的創新應用與商轉期程。(見圖17) (四)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 ╱企業將陸續把GenAI導入商業和新應用在各個領域,但2024年也是GenAI監管年。 (五)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競賽白熱化,為提升發展人工智慧所需的運算能力,各國紛紛投入量子科技研究。(見圖18) (六)衛星經濟╱落地服務更多元,低軌衛星聯網技術升級,可望擴大行動通訊裝置訊號覆蓋範圍。(見圖19) (七)無人機商機╱軍事、商業應用領域擴大,整機、系統晶片、圖像處理器、光學鏡頭等相關供應鏈,有望受惠。(見圖20) ●圖19:衛星經濟擁有龐大發展商機(圖片來源╱網路)  ●圖20:無人機的商機無限(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圖21:美國Gartner(顧能)公司2024年十大戰略科技趨勢(圖片來源╱Gartner)  二、美國Gartner公司2024年 十大戰略科技趨勢 根據台灣偉康科技洞察室(WebComm)報導,Gartner提到,企業高階主管及領導人,要了解策略性的技術發展趨勢,讓企業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和壓力下,協助企業持續保持成功,以下是他們對2024年的觀察:(見圖21) (一)生成式的人工智慧(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到了2026年,會有超過80%的企業將使用GenAI API和模組,而在2023年初這一個比例還不到5%。GenAI可以在企業中的應用場景包括客服、銷售、產品開發、市場行銷,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生產力和競爭力。 (二)AI人工智慧信任、風險與安全管理(AI Trust, 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到了2026年,應用人工智慧TRiSM所控制的企業將可以消除多達80%的錯誤和非法資訊,進而可以提高決策的準確率。 (三)AI-增強開發(AI- Augmented Development)╱是指利用AI技術(例如生成式AI和機器學習)來協助軟體工程師設計、編碼和測試應用程式。 (四)智慧應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是學習適應以做出適當和自主響應,全球企業缺乏約26%的CEO,而AI被認為是最佳的解決工具。 (五)增強型的互聯員工(Augmented Connected Workforce) ╱這是一種優化人類員工價值的策略,到了2027年,25%的CIO會使用ACWF計劃,將關鍵職位的勝任時間縮短50%。 (六)持續威脅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主要以系統性的方法,讓組織持續且一致地評估企業數位和實體資產的可訪問性、暴露和易受攻擊性。一直到2026年,根據CTEM計劃優先安排安全投資的組織,將使得違規行為減少三分之二。 (七)機器的客戶(Machine Customer)╱也稱為「Custobot」,是一種可以自主談判和購買商品和服務,並支付費用的非人類經濟行為者。直到2028年,將會有150億台連接的產品具有充當客戶的潛力,未來幾年還將有數十億台產品跟進。 (八)永續性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永續科技是指為實現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成果而使用的數位解決方案架構,可以支持長期生態平衡和人權。人工智慧、加密貨幣、IoT物聯網和雲端運算等技術的使用,引起人們對相關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的關注。到2027年,25%的資訊成長將看到他們的個人薪酬與永續科技有影響的掛鉤。 (九)平台的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是構建和運行自助式內部開發平台的學科,平台工程的目標是優化生產力、用戶體驗和加速商業價值的交付。 (十)產業雲端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到了2027年,會超過70%的企業將使用雲端平台來加速其業務,而2023年這一比例還不到15%。ICP將基礎的SaaS、PaaS和IaaS服務組合成一個具有可組裝能力的整體產品,加以滿足產業相關的業務服務。 ●圖22:麥肯錫顧問公司2023年技術趨勢展望報告(資料來源╱Mckinsey) ●圖23:2023年麥肯錫技術趨勢展望,同時針對15個技術項目評分(資料來源╱Mckinsey、台經院整理及繪製)  ●圖24:2023年麥肯錫技術趨勢展望,並針對15個項目之創新度、關注度、投資吸引力及人才需求相關內容評分(資料來源╱Mckinsey、台經院整理及繪製)  三、麥肯錫顧問公司2023年技術趨勢展望 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技術委員會,將以關注度(Interest)、創新度(Innovation)、投資吸引力(Investment)、採用率(Adoption)及人才需求(Talent Demand)變化的定量衡量標準,提出2023年全球科技技術趨勢展望報告,報告中分為人工智慧革命(The AI Revolution)、建構數位未來(Building the Digital Future)、運算與連結前沿(Compute and Connectivity Frontiers)、尖端工程(Cutting-edge Engineering)等五大領域,其15項技術趨勢說明如下,主要的相關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top-trends-in-tech#new-and-notable、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267。(見圖22、圖23、表24) (一)應用人工智慧(Applied AI)╱經過機器學習訓練的模型可用於解決分類、預測和控制問題,以自動化活動、添加或增強功能和產品,並做出更好決策,2022年投資額約1,040億美元。 (二)機器學習的產業化(Industrializing Machine Learning) ╱快速發展的軟體和硬體解決方案生態系統,正在實現加速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的開發、部署和維護並降低風險的實踐,2022年投資額約30億美元。 (三)生成式的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透過利用非結構化混合模態資料整合自動化、增強和加速工作,從而能夠創建各種形式的新內容,例如文字、影片、程式碼,甚至蛋白質序列,2022年投資額約50億美元。 (四)下一代的軟體開發(Next- Gener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全新的軟體工具,包括那些支援現代程式碼部署管道和自動程式碼生成、測試、重構和翻譯的工具,可以提高應用程式品質和開發流程,在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20億美元。 (五)信任架構和數位身份(Trust Architectures and Digital Identity)╱數位信任技術使組織能夠建立、擴展和維護利益相關者在使用其數據和數位化產品和服務時的信任,2022年的投資額約470億美元。 (六)網路3(Web3)╱其包含的平台和應用程式旨在實現向未來的、具有開放標準和協議的去中心化網路的轉變,同時保護數位所有權。這不僅僅是加密貨幣投資,而是一種為特定目的設計軟體的變革性方式,這種轉變可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數據所有權,並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2022年投資額約620億美元。 (七)先進的連接性(Advanced Connectivity)╱無線低功耗網路、5G/6G蜂窩網路、Wi-Fi 6和7、低軌道衛星及其他技術支援大量數位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以推動當今和未來各個產業的成長和生產力,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1,180億美元。 (八)沉浸式的實境技術(Immersive-Reality Technologies) ╱該技術利用感測技術和空間運算,來幫助使用者透過混合實境、擴增實境或虛擬實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2022年投資額約160億美元。 (九)雲端與邊緣運算(Cloud and Edge Computing)╱在雲端和邊緣運算中,工作負載分佈在超大規模遠端資料中心、區域中心和本地節點等位置,以改善延遲、資料傳輸成本、遵守資料主權法規、資料自主權和安全性,2022年投資額約840億美元。 (十)量子技術(Quantum Technologies)╱基於量子的技術可以使某些問題的運算效能呈現指數級增長,並透過提高通訊網路的安全性來改變通訊網路,2022年投資額約20億美元。 (十一)移動技術的未來(Future of Mobility)╱移動技術旨在利用自主、網路、電動和共享解決方案,來提高人員及貨物的陸地和空中運輸的效率和永續性,2022年投資約1,940億美元。 (十二)生物工程的未來(Future of Bioengineering)╱生物技術和資訊科技的融合可以改善健康和人類績效,改變食品價值鏈,並創造創新產品和服務,2022年投資額約470億美元。 (十三)太空科技的未來(Future of Space Technologies) ╱衛星、發射器和居住技術的進步和成本降低,正在實現創新的太空運作和服務,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80億美元。 (十四)電氣化和再生的能源(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 ╱其有助於推動淨零排放承諾,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力再生能源及其他再生能源,核能、氫、可持續燃料和電動車充電,2022年投資額約2,880億美元。 (十五)排除十四項的氣候技術(Climate Technologies Beyond Electrification and Renewable)╱氣候技術主要包括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以及碳清除、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循環技術、替代蛋白質和農業、水和生物多樣性的解決方案和適應和追蹤淨零進展的技術,在2022年的投資額約有860億美元。 經歷三年的疫情(2020~2022年)蔓延,2023年全球交流總是恢復常態,但經濟波動與政治動盪還在,這是否隱含到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麥肯錫提到,類似的地震發生在二戰剛結束時(1944~46年)、石油危機期間(1971~73年)和蘇聯解體時(1989~91年),也開創另一個新時代,例如戰後繁榮(1944~71年)、競爭時代(1971~89年)和市場時代(1989~2019年),企業領導者需要認清,當前與未來的道路是否複雜,大家都需要勇氣來面對。相關資料請參見網站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what-matters-most-eight-ceo-priorities-for-2024#/。 ●圖27:2023年針葉木漿(上)及闊葉木漿(下)月價格波動圖(資料來源╱生意社網站)  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回顧與展望 一、2023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統計 依據經濟部統計資料,2023年1~10月台灣紙及紙板生產量約325.8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4.1%,主要是紙板減少約4.7%所致;產值約592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4%,顯示紙價在2023年跌約10.7%。其中紙板產值減少約22.7%,紙板價跌約18.9%,但文化紙價還漲約4%,生活用紙也漲約5.9%。紙及紙板總銷量約323.7萬噸,較2022年減少約5.4%,銷售值約606.6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5.4%,紙價降約有10.6%;其中內銷量約有193.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9.2%,內銷值約有411.7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6.0%,紙價降約7.5%。外銷量約130.2萬噸,較2022年增加約0.8%,外銷值約194.8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4.2%,平均紙價降約14.9%,其中紙板外銷價降約20%左右。(見表25) 2023年1~10月紙及紙板加工業產值約831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7%;銷售總產值約860.8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1.2%,其中瓦楞紙箱價降約7%、紙及紙板加工業內銷值約748.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9.6%,外銷值約111.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20.6%。對印刷業來言,2023年1~10月產銷值約696.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1.0%,其中內銷約697.7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約0.7%,外銷值約99.8億元,則增加約2.9%。 以海關2023年1~11月進出口統計資料,紙及紙板總進口量約102.5萬噸,較2022年同期減約5.9%,平均進口紙價降約3.47%,紙及紙板出口量約145萬噸,較2022年增加約8.1%,但出口紙價降約22.46%,這主要是來自出口最大量灰紙板,2023年出口價格降約27.2%所致。再分析印刷及紙品類,2023年1~11月進口量約23.5萬噸,金額約5.02億美元,分別較2022年減7.6%及5.8%,同期印刷及紙品出口量約11.8萬噸,金額約6.2億美元,分別較2022年減少了約17.9%及16.3%左右。 若依財政部行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前10月資料,其中紙業營業額約615.1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9%,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034.9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1.8%,印刷業營業額約1,471.4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約15.1%。但如果扣除製版業的異常數字,印刷業營業額僅約854.5億元,較2022年同期僅減少約2.9%。2023年前10月出版業營業額約347.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約0.7%,其中雜誌營收增加12%,書籍增加約1.3%。 由以上的印刷相關產業統計資料分析,2023年台灣紙及紙板消耗量再度減少,其幅度超過8%左右,加上漿價下跌,紙及紙板的價格也呈現不同的降價,最離譜的是灰底白紙板,國際價格降幅超過25%,這使我們產業的出口大宗商品,也讓紙及紙板營收降幅接近20%,這也影響到紙品加工業的營收。但對印刷的影響不大,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原因主要2023年台灣出口呈現超過10%的減幅有關,但去年11月起,台灣出口已呈現正的成長,所以預計2024年相關產業將比2023年會有較正面的增長。 二、2023年國際紙漿行情回顧 根據國際市場諮詢公司RISI中國報導,2023年12月底漂白長纖(NBSK)CIF中國價格每噸約745美元,較2022年同期跌約16.3%,而漂白短纖(BHKP)CIF中國價格每噸約653.7美元,較2022年同期跌約23.6%。分析2023年全年資料,NBSK最高價在二月份,每噸均價約906美元,BHKP最高價在元月份,每噸最高價約847美元。而2023年的平均價格,NBSK每噸約759美元,較2022年均價跌約15.2%,BHKP每噸均價約625美元,較2022年降約8%(見表26)。我們由中國生意社網站,也可以了解漂白針葉漿及闊葉漿的每月漲跌變化,相關資料請參見圖27。 麥肯錫在去年12月底發表的「2024年執行長(CEO)應該優先關注的八件事」文章,回顧2023年全球戰爭、通膨、破碎的供應鏈等,「成為我們記憶中最困難的營運環境」,以此提醒全球CEO,身為領導公司及造福利害關係人,在2024年要學會愛中階主管群、要找出獨一無二的超能力、堅持並落實成長之路、把AI應用在業務上、透過數據取得競爭優勢、企業的永續經濟、持續關注地緣政治、改變對宏觀經濟的視角等八件事,以此引導CEO前進、迎接2024的重要指南,但麥肯錫也提到,2023年大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朋友、價值、原則和承諾。相關的內容資料請參見網站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our-insights/what-matters-most-eight-ceo-priorities-for-2024#/ 。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drupa主題
2024-02-15

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

以下報導是第9份drupa印刷產業全球趨勢報告2023年執行摘要,在2022年的報告中,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印刷產業已逐漸復甦及樂觀。而2023年的結果仍然保持這一個氣勢,對2023年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並且對2024年的預期非常樂觀。儘管面臨嚴峻的經濟逆潮,但所有市場和幾乎所有地區的信心水準都在不斷增長,很明顯「適者生存」這句老話,適用於尋找新的增長和發展途徑的印刷商和供應商。 各地區信心水平逐漸增長 在2023年,全球有44%的印刷商表示他們公司目前的經濟狀況為“良好”,12%的印刷商認為“較差”,其餘44%的印刷商認為“令人滿意”。樂觀淨差值為+32%,即44%減去12%,該總體結果顯示圖表中的綠色列,比2022年提高14%。以下文中還有許多圖表,顯示的正是這種樂觀或悲觀淨差值。 但也並不全是好消息,德國就顯示較悲觀為+12%,與2022年相同。而歐洲其他地區+34%,北美洲信心水準從2022年的高峰值降至+50%。而南美洲暨中美洲為+24%,非洲為+34%,中東為+52%(小樣本數),澳大利亞暨大洋洲為+56%(小樣本數),都從之前的低點恢復良好。展望未來,除了澳大利亞暨大洋洲外,其餘地區預計2024年的表現都會更好,但是德國僅為+4%,遠比大多數地區謹慎得多。(見圖1) 在完整報告的附錄中提供了按市場和地區劃分的印刷商和供應商的詳細分類。如果樣本數太小而無法單獨使用,則不會顯示它們,但會包含在全球資料中。在顯示小樣本數的地方,請注意文本和圖表中的這一限制。 縱觀市場,全球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復甦,而包裝業繼續保持原有的信心水準。2022年功能性印刷領域的信心莫名下降的情況發生反轉,可能是小樣本數的結果。 供應商2023年比2022年更加謹慎,為32%,下跌了2%。北美洲、南美洲暨中美洲和亞洲上漲,而歐洲則下跌5%。今年所有市場都相當平穩,但都對明年表現出極大的信心,也許部分原因是drupa 2024的到來! 連續第二年,印刷商在全球範圍內漲價;在此之前價格連續下跌七年。收入以迄今為止最快速度增長,而利潤率以有史以來最慢的速度下降。這種模式並不普遍,歐洲和南美洲暨中美洲報告的情況更加複雜,供應商也報告類似的樂觀評估。(見圖2) 商業定價強勁,過去兩年淨差值平均為+57%,而2013~2017年平均為-21%。過去兩年出版業的平均值也為+57%;2013~2017年平均為-18%。這些數字表明這兩個市場領域開始進入好時代。只要未在更廣泛的通脹壓力下崩潰,整個產業更強勁的財務表現就令人欣慰。(見圖3) ●圖1: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2:2023年drupa印刷商按市場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3:歷年全球印刷商按收入、價格、利潤、利用率、承印物料價格的財務表現(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單張紙平印市場反彈顯著 每年,我們都會要求印刷商按印刷技術評估淨印刷量,圖4顯示2023年度主要印刷工藝的總體結果和主要市場領域的結果。單張紙平版印刷的反彈顯著,在所有市場中都有淨增長,甚至包含多年萎靡的商業市場。柔印在包裝領域發展迅速,數位碳粉單頁紙彩色印刷遠遠領先於各個市場中的所有其他數位工藝。 在全球範圍內,數位採用率(聲稱數位營業額占比25%以上的印刷商)從2014年的26%增長到2023年的29%。乍看之下,這種增長很一般。然而,根據各種產業消息來源,自2014年以來,儘管數位採用率似乎在放緩,但數量的增長已經很明顯。 2014年,25%的印刷商小組報告已經就有了網路印刷設備。2023年,此數字仍為25%。有些地區由於文化、技術和其他的原因導致電子商務較少,但這一個數字幾乎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經營網路印刷的企業從該來源獲得的需求激增,但2023年度的需求幾乎回落到新冠疫情之前的水準。當中包裝產業是個例外,在2022年其主要增長基本保持不變。 發達經濟體的印刷商就業人數持平,但在其他地方則是出現顯著的增長。有47%的印刷商和39%的供應商報告勞動力短缺,印刷商最難召募的是傳統的印刷機操作員和印後加工人員,而對於供應商則是製造和技術支援人員。對於63%的印刷商和73%的供應商來說,供應鏈問題都迫在眉睫,儘管他們都預計2024年的問題會減少。 資本支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回落,2022年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遲滯,但需求在2023年強勁回升,對今年drupa 2024的預測甚至更高!包裝印刷商預計會有持續的需求,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需求會激增,而功能性之印刷商則是重新回到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與往常一樣,印刷技術和印後處理設備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目標。(見圖5) ●圖4:2023年按技術領域的印刷量(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5:2023年全球印刷商按市場的資本支出(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2023全球印刷技術投資目標 單張紙平版印刷仍然是全球印刷技術的首選,自2014年第一份趨勢報告以來一直如此。數位印刷機的受歡迎程度排在後兩位,如表6所示,分析市場領域時發現更高的多樣性,表明出色的產品系列和市場條件變化共同決定最佳投資選擇。 供應商的資本支出相對持平,淨差值僅為+4%。然而,所有市場都看好2024年(+24%),尤其是功能性市場。首選目標是建立銷售管道、提高效率和開發新服務。印刷商和供應商都越來越依賴多元化來創造增長,但是隨著交易在新冠疫情後恢復到更正常的模式,變化速度較慢。 社會經濟問題在所有區域都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突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是首要關注點(47%),將新冠疫情的影響擠到了第二位(41%)。然而,除了前兩個問題之外,在幾乎所有地區都存在重大差異。例如,南美洲暨中美洲印刷商擔心政治不穩定(52%),非洲印刷商強調貨幣問題(51%),澳大利亞印刷商關注環境問題(33%),亞洲印刷商擔心貿易戰(23%),北美印刷商擔心生活水準(32%)。而部分印刷商(43%)認為市場力量更重要,而還有部分印刷商(46%)認為社會經濟力量更重要,兩者之間產生了意見分歧。 自2019年以來,我們首次回到市場特定問題。對於商業市場,關鍵點在於所服務的市場及所提供的服務兩者之多樣化帶來優勢。自2014年以來,樣本中的出版印刷商比例減少一半(從2014年的30%降至2023年的15%)。他們所服務的市場組合也發生變化,報紙、雜誌和目錄市場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更多地提供不同的書籍印刷選擇。包裝印刷商報告對增值包裝(例如互動式印刷)的需求不斷增加。尋找替代塑膠包裝的更環保方案是許多印刷商的主要關注點,尤其是柔版印刷商。雖然功能性印刷商樣本很小,但從網印和碳粉向噴墨列印的轉變顯而易見。(見圖7~9) ●圖7:2023年全球drupa印刷商按地區經濟信心指標(樂觀與悲觀百分比淨差值) ●圖8:2023年印刷商及供應商的關鍵財務指標  ●圖9:2023年按市場最大的兩個印刷技術投資計畫 2024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 總之,儘管存在著許多市場和社會經濟風險和挑戰,但是全球大多數印刷商和供應商對於未來的信心日益增強。價格和收入強勢上漲,對於利潤率的擠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但是問題在於,面對通膨壓力,產業是否會保持著樂觀態度。 也許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商業和出版印刷商的信心明顯提高,他們似乎已經適應了數位革命的影響,能夠更加自信地未雨綢繆。與此同時,包裝印刷商樂見其需求持續的增長,功能性印刷商則繼續享受令人驚訝且不斷增長的產品和市場。 資本支出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計2024年將是投資豐收的一年,這對drupa 2024是一大利多!最後,讓我們引述一家印刷商對產業未來的信心:“我們注意到,人們雖然更喜歡使用數位工具,但他們的投資對象卻是具有獨特品質(即精美印刷、良好裝訂等)的印刷產品。這種類型的印刷領域不會破滅,因為它帶來獨特感,一種讓人想要感受、觸摸、保留的產品。
什麼是drupa?不只是貿易展!
drupa主題
2024-02-15

什麼是drupa?不只是貿易展!

在過去20年裡,在整個銷售活動與客戶互動的方式,已經發展到超出我們的想像。嶄新的技術已經實現了以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這個過程仍在持續。隨著互動活動的組合變得更加複雜,傳統的客戶接觸點正在受到挑戰,甚至被取代。因此,以下是一些關於在這種不斷變化、充滿活力的情況下,吸引和激勵客戶方法的筆者個人見解。 持續的數位化創造機會 筆者在圖文傳播業工作了20多年,參加全球各地的眾多貿易展覽和活動,每次我都會被問到“我們將參加貿易展覽多長時間?”或是“貿易展覽仍然有意義嗎?”。這些問題通常是由尋求潛在節省的財務主管提出的,這並不奇怪,許多展會參觀者自己也提出了這些問題。答案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因為那太簡單了。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事物,並了解我們生活在一個更複雜的世界,尤其是在圖文傳播行業,例如,持續的數位化創造機會,但也帶來恐懼或不確定性。 1990年代末期開始的數位通訊興起,協助客戶透過網站和各種電子通訊,即時獲取產品資訊。之後,在2010年左右,許多製造商更進一步開設引人注目、內容豐富的展示中心,以各種方式,現場或數位方式接待和吸引客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研討會的規模不斷擴大,與電子通訊一樣受到歡迎。這種情況發生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衰落,記者和一些有影響力的人,逐漸依賴網路獲取和分享資訊的情況下,他們也開始透過適當整合的線上元素,包括社交媒體,組織實際活動,社交媒體成為圖文傳播業的流行詞。 由此產生的流量和客戶參與度令人難以置信,向客戶和潛在客戶發送的電子郵件活動更加高效和自動化,甚至傳統的直郵也因更有針對性而更加有效。為了補充這一點,行業協會繼續組織本地活動,用戶社群則舉辦更複雜的全球活動,所有這些活動都透過數位化推廣。最後,許多人預測傳統的貿易展將在新冠疫情結束後消失,但drupa在產業已經被適應並將再度蓬勃發展,很快就會再次舉辦。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些活動連結起來,並在這個複雜、動態的環境中引導方向呢?人們可以說,當今的一切都在變化,甚至混亂,實際上是無法理解的。好吧,從遠處看的確是的,也許就像我們的宇宙一樣,它可能看起來令人畏懼。但當您分析並仔細觀察時,您會發現這一切都取決於客戶接觸點,每個接觸點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它們都與客戶購買週期保持一致並圍繞其運行,讓我們來看看。 ●「我們開創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drupa 24主題及宣傳口號(圖片來源╱drupa官網)  貿易展實際具有更多意義 首先,當您只是一個觀察者之時,今天您可以瀏覽網頁並輕鬆找到各種有用、豐富的內容。您可以訂閱大量的電子報,並收集足夠的主題來製作自己的參考資料。您可以參加一些網路研討會,甚至報名參加線上沉浸式體驗,以學習全新的東西,進一步激發您的思維。然後,當您變得更加認真時,參加產業或協會的活動並會見您的同行將變得更加「真實」有意義。 這可能是您決定實際查看特定配置(設備或議題)的時候,例如想坐在您之前在網路上配置的汽車中,您可以造訪展示中心,第一次看到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但假設他們引誘了您,但並沒有完全說服您,即使是VIP,但您仍然想確保沒有錯過任何東西。這就是產業貿易展的用武之地,它可以並且將會幫助您做出最重要、最可靠的決策。在單一個地點,您可以看到並感受到一切可以使您的夢想成為現實的東西。您可以比較根本不在網路上的事物,或者當網路上的每個人通常看起來都一樣時,識別它們的真正差異。您可以閱讀字裡行間的內容,可以看到沒有記錄的內容,您可以連結自己的關注點,並且思考未來的展望。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自1300年至1400年左右的中世紀以來,眾多產業在交通便利的地點,從安特衛普、里昂、漢諾威、撒馬爾罕和許多其他地方組織了非常大型的貿易展。其中一些是「必須參加」的,以便保持領先地位,在其他人之前了解應該提供什麼上架。這些傳統得以倖存,所有你能說出名字的行業都在延續這種儀式,原因很簡單,在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身為人類,我們只是需要它來進化和繁榮。沒有它,人類早就消失了! 在這種情況下,貿易展覽雖然仍被狹義地稱為貿易展覽,但實際上卻具有更多意義。從汽車到航空航天、從旅遊到紡織、從食品到家居,當然還有印刷和包裝,每個產業都必須互動,以了解整個市場的趨勢、連接各個點,從而觸及未來。 ●drupa是印刷和包裝產業界的奧運會(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是產業界的奧運會 這就是為什麼drupa真正成為印刷和包裝產業的脈搏,所有製造商,無論是大廠商還是小廠商,都會在這裡展示並受益,它幫助他們設定內部產品開發和產業發佈的時間表。它可以幫助他們激勵員工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它使得客戶能夠見面並交換意見和想法。每個參觀者都可以看到很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東西。總而言之,這有點神奇。 筆者知道在這個數位世界中,推廣貿易展覽可能聽起來很過時,特別是知道有些人會考慮放棄它們,以實現純粹的數位未來。但drupa是我們產業的奧運會,並且以其所服務的整個行業的速度不斷發展。每屆drupa展會都是不同的,它與參觀者互動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參展商所提供的客戶體驗正在從「觸摸金屬」演變為了解產業趨勢、從測量速度到討論嶄新的商機,再到評估更永續的解決方案。它比以往任何的時候,都更強調您今天沒有做,但明天更應該做的事情,以便能夠成功和繁榮,這些事情確實可能會讓您感到驚訝! 因此drupa不再只是一個貿易展,這是數百萬人的“集合點”,他們為印刷和包裝產業而生,並感謝印刷和包裝產業,他們尋求無與倫比的見解和機會,以保持領先地位。這就是為什麼drupa展會成為印刷業參與者,無論是印刷商、供應商還是軟體提供者「必須參加」活動的原因。
僅僅線上行銷是不夠的
drupa主題
2024-02-15

僅僅線上行銷是不夠的

在當今的世界,我們不斷地受到各種格式、形狀、顏色和聲音等訊息的轟炸。我們的大腦每天都會收到數千個訊息,並不斷從一個主題切換到另一個主題。在工作中,我們要處理視訊會議、即時訊息、電子郵件、電話和面對面的會議,同時也要密切注意手機,以防範緊急情況並需要立即回應。在短短幾年內時間,幾代人的閒暇時間已經從看電影轉向YouTube影片、TikTok剪輯和Instagram廣告。 透過有效行銷定義強大策略 在這個充滿無盡選擇的忙碌環境中,想要持久獲利的品牌必須找到脫穎而出的方法。受到網路的徹底變革,行銷已經成為任何商業計劃的關鍵要素,公司為此投入了大量資源。 然而,並非所有類型的行銷都能實現公司的目標。如今,消費者的市場意識更強,要求更高,但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這意味著公司必須要更聰明的運用行銷方法,設計有效的行銷策略,真正反映他們的價值觀和產品,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最終及最重要的是推動銷售。 我們所說的「有效行銷」,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支持數位(或現代)行銷–快速實施–而忘記線下(或傳統)行銷。相反地,有效的行銷意味著用原創、創造性和深思熟慮的想法來定義一個強大的策略,對我們的目標對象產生影響,並以一致、連貫和巧妙的資訊做為支持,同時也遵循明確和及時的行動計劃。 現在我們知道了實現有效行銷需要什麼,讓我們來談談如何實施它。偉大的行銷創意往往會因為公司未能正確的實施而失敗;另一方面,良好的行銷理念如果完美實施,就能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 ●品牌必須結合印刷、實體和線下行銷來觸及所有五種感官:包括嗅覺、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線上線下行銷帶來顯著效益 由於公司的類型或產品不同之原因,現今有許多的品牌只專注於數位行銷。他們從適度的預算到數百萬美元投資於Google和YouTube廣告、Instagram影片、TikTok剪輯、網頁橫幅廣告、搜尋引擎行銷(SEO和SEM)、聘請有影響力的人來推廣他們的產品等。為了生存,這些品牌需要持續不斷地在線上佔據市場版面,提供新的內容並變得更加具有創意和吸引力。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這些品牌的衰落和滅亡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首先,數位行銷可能看起來相當有趣、時髦,而且比印刷行銷成本更低。然而,僅僅透過數位行銷來宣傳您的品牌存在著很高的風險:由於網路上提供的內容數量龐大,而且線上客戶的注意力通常很短暫,您的品牌將與數百萬其他品牌競爭,並且可能會被忽視。很快就會被遺忘,並被一種比你更活躍、更普遍或更時尚的東西所取代。 所以我們總是告訴我們的客戶,網路行銷就像是一個壁爐:當您開始比競爭對手燃燒更少的木頭時,你的火最終就會熄滅。在線上打造您的產品品牌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戰鬥,需要燃燒越來越多的資源! 因此,儘管線上行銷是必須的,而且可以帶來顯著的效益,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線下行銷,其在幫助塑造消費者行為方面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混合兩種行銷類型所帶來的放大效益。 ●drupa印刷展是線下行銷大力支持五感行銷活動的完美範例(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感官行銷影響消費者行為手段 雖然數位行銷可以觸及客戶的視覺和聽覺,但品牌必須結合印刷、實體和線下行銷來觸及所有五種感官:嗅覺、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 由於我們每天收到大量的訊息,我們的大腦只能透過創造難忘的經歷,來保留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訊息。當然,情感在使體驗令人難忘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驗或事件涉及的感官越多,其影響力就越大。 感官行銷(Sensory Marketing)是一種行銷形式,以客戶的感官為目標,與產品或品牌建立情感連結。它利用各種感官刺激來影響消費者行為。透過調動多種感官,感官行銷可以幫助品牌給消費者留下持久的印象,感官行銷也可以用來影響消費者的行為。例如,研究顯示某些氣味可以增加銷量,而某些顏色可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看法。 印刷品有助實現感官行銷 總體而言,感官行銷已經成為品牌尋求創造難忘的客戶體驗,對促進銷售是越來越重要的工具。在許多情況下,感官行銷只能藉助印刷品來實現,例如包含護手霜或香水樣品的雜誌廣告,或高級金融服務公司,向其潛在客戶發送一份他們的新公司宣傳冊,而且印在特殊的基材上,反映了財富和聲望。 小冊子、目錄和傳單等印刷品,是保留在潛在客戶手中的實體物品,使他們更容易重新訪問和回憶、閒暇時閱讀甚至與他人分享。例如,當一家公司在貿易展上,參展時分發印刷產品手冊或明信片(而不是PDF或電子郵件),對邀請參加公司活動的潛在客戶,在展會結束後,較容易長期記住該品牌。 印刷品行銷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因為它們可以用足以承擔的成本進行數位化製作,並策略性地放置在目標對象最可能出現的位置。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家房地產公司在當地咖啡館或雜貨店,放置有關新住房開發的傳單,以吸引目標對象。 印刷行銷還可以透過使用人們與公司相關的獨特基材、設計、字體和配色方案來幫助建立品牌認知度。這項策略可以非常有效建立忠誠的客戶群,更可能在未來記住該公司產品和服務。 最後,印刷品行銷可幫助公司在潛在客戶眼中建立信譽和信任。投資優質印刷行銷的公司,給人的印象是他們對自己的業務很認真,並且通常被認為比那些僅依賴數位行銷的公司更值得信賴。反過來,這可增強潛在客戶的信心,並提高品牌認知度。 總之,儘管數位行銷興起,但線下行銷仍然是任何有效行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通常牽涉觸及客戶的五種感官。決定將印刷行銷納入其行銷組合,以提供獲取資訊的有形手段的品牌,在目標客戶中建立信譽和信任領先一步。 drupa印刷展是線下行銷大力支持的五感行銷活動的完美範例,在這裡,擁有全新科技以影響消費者五種感官的方式呈現,同時創造難忘且有意義的體驗。僅僅線上是不夠的!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科技探索
2024-02-15

運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步驟

在本刊上一期文章「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提及,將提供大家如何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步驟分享,現在就用這篇文章實現筆者的承諾。文章內容將分成兩大部分,首先是文章生成的步驟拆解的分享,再來會將這次用ChatGPT生成文章的經驗提供些想法與建議。 用ChatGPT完成文章步驟拆解 我們打開ChatGPT後,輸入「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然後我們就會得到由AI生成的大綱文字,當然另外我們也輸入「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這樣的對話問句,我們也得到另外一組推薦的內容,相較起來,第二組大綱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呈現的內容,所以就選用這一組的大綱。(見圖1、圖2、表3) 接下來我們採用第二組這個大綱的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所以首先輸入的是「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得到一段條列式的內容,但是因為這是一篇較長文章,所以要求ChatGPT以段落的方式描述前面的文章,最終產出的內容看起來就像我們所需要的。然後為了讓前言更加豐富,輸入「AI於製造業發展的背景介紹」、「身為製造業的一員,印刷業應如何引進AI應用?」,以及「AI在印刷業崛起的前言」,但這兩個對話產出的內容結果並不符合筆者在這篇文章裡的期待,所以就暫時先丟在一旁。(見圖4) 由於前述對話的不適用,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層面來發展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然後得到一小段的文字,這一段文字看起來可以當作是前言跟後面文章的銜接。因此發展到這邊,可以說算是把大綱裡面的前言部分完成。(見圖5) ●生成式AI大幅改變文字創作者的工作習慣(圖片來源╱AI繪製)  ●圖1:撰寫印刷業應用AI的大綱  ●圖2:撰寫AI應用在印刷業的大綱 ●圖4:採用這個大綱內容,分項逐步地輸入ChatGPT中 ●圖5:用200字說明前面大綱安排的邏輯 一、印前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然後筆者分別詢問ChatGPT在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各個步驟運用AI的地方,分別是圖像處理與自動排版兩個應用方向,「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中AI在圖像處理和增強的應用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前製作AI在自動版面設計的特點,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緊接著就會分別得到各自的文字內容及ChatGPT推薦的軟體服務商之應用案例。(見圖6) 由於ChatGPT生成的內容初步看起來不夠充實,所以筆者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便取得更合適內容,所以詢問ChatGPT「在自動版面設計AI如何實現與設計趨勢相應的智能設計」,但是由於這個詢問並沒有強調要用文章段落的方式來撰寫,所以再度得到條列式的內容,所以只能夠再度要求「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前段文字」,調整過生成的部分內容就可以把它放到文章當中。(見圖7) 二、印刷設備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筆者要透過ChatGPT撰寫的內容,就是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這一段,所以詢問「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提整印刷機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與減少印刷錯誤,並舉出五個印刷及品牌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大家應該有注意到筆者輸入問句的文字有一個錯字,正確的文字應該是調整印刷參數,但是「調」打成「提」。不過雖然打錯字,但是ChatGPT還是很聰明的理解語意,並把它改成正確的文字並提供恰當的回應內容。(見圖8) 然後,在這裡所得到建議的印刷機品牌都是數位印刷機,所以只能夠再繼續追問問題,請提供兩個平版印刷機品牌商分別是Epson跟HP,同樣的也不符合我們期待中的印刷設備。所以只好再詢問一次,問法則強調印刷設備改成兩個傳統印刷機品牌的產品,這次所給的兩個廠牌,一個是海德堡,另外一個同樣是數位印刷設備,不過因為有海德堡就覺得好像這個文章的舉例廠商應該OK,所以就可以繼續往下,透過對話的方式發展文章內容。 同樣的,筆者也希望在文章中能夠增加一些AI技術在印刷設備的應用上,以及更多與技術相關的概念,同時也思考協助大家釐清,印刷設備所裝置的AI,其實和大多印刷設備都已經可以透過前端的控制主機進行許多自動化控制服務。 所以詢問ChatGPT「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與印刷機中透過調整印刷參數如何增強印刷效果以減少印刷錯誤,請說明應用AI與數位自動化控制的異同」,ChatGPT生產的內容與筆者對於這一塊技術及應用的差異認知是一致的,所以這一段文字就把它補充在印刷設備應用AI更深入技術說明的內容裡。(見圖9) ●圖6:詢問整個印前製作流程中運用AI的地方 ●圖7:試著加入更多技術面向的對話詢問以取得內容 ●圖8:透過ChatGPT撰寫進入印刷機設備的AI應用 ●圖9:增加AI技術在印刷設備應用及更多與技術相關概念  三、品質檢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詢問ChatGPT的就是品質檢測的這一塊,我們的問題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印刷生產中AI在即時品質檢測的應用概念,需包含檢測技術以及如何即時修正印刷的缺陷,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針對這個詢問的對話產出的內容,筆者並不是非常滿意。所以接下來詢問相對深入的問題「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有哪幾種類型」,但得到的回覆依舊沒有讓筆者滿意,所以接下來又換了幾個方向去對問題的詢問,其中甚至包含色彩管理應用AI技術的實現。(見圖10、11) 不過這幾個問題,並沒有生出讓筆者覺得有足夠深入的技術服務應用之描述內容。而在這邊並不打算只是介紹透過視覺辨識技術應用的品質檢測服務,因為這樣的應用適合大部分製造業的品質檢測,沒有印刷品質檢測的特殊性,所以最終決定這一段就先只做概念性的表述。 四、設備預測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再來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詢問的問題就是「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設備上預測性回覆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見圖12) 那在這個應用上有一些擔憂,維護保養的決定權會不會因為原廠掌握這個AI預測保養的結果,最後印刷廠會被強制需要依照這樣的頻率花錢保養,而不像現在狀況由印刷廠自行決定保養的項目與頻率,所以筆者詢問「針對上面應用概念,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得到ChatGPT兩個推薦的回應,讓我們協助它選擇哪一個回應比較好。第一個回應只說明被綁架的可能性因素,第二個回應除了可能因素外也提供應對策略。為了讓ChatGPT之後的服務可以更好,所以還是協助它做選擇,筆者個人是選擇回應二,也就是有對應策略的這個。(見圖13) 不過由於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不是重點所在,所以決定不採用ChatGPT產生的內容,而是筆者寫一段文字說明,同時延伸推薦出一個印表機墨水是否被原廠控制的全球化爭議事件的文章。 ●圖10:詢問在品質檢測這一方面的內容 ●圖11:詢問相對深入印刷品質的監測技術等問題   ●圖12:把應用內容著眼在設備預測性的維護保養上 ●圖13:詢問印刷廠會被原廠綁架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印刷生產排程與庫存管理部分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接下來詢問ChatGPT的是「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AI在印刷生產排程的智能優化,並舉出兩個設備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在這個地方產出兩個產品上的內容及描述,也都還蠻符合我們的認知及需求。不過運用AI技術進行自動化排程,許多製造業都有相關的產品,但是排程要能夠順利有效,其實需要很多數據資料,不單單只是工廠設備的數據資料,可能會需要連結材料庫存,訂單等等相關的數據,所以對於印刷廠來說要導入AI排程的系統,通常面對的是數位化能力是否足夠,而不是有沒有購買使用該產品。這一段的文字同樣只是在描述AI與印刷業的應用中特別提出來的一個看法,所以就沒有再透過ChatGPT的對話繼續提問。(見圖14) 接下來詢問ChatGPT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及AI在客製化印刷服務的應用,但這兩段生成的內容雖然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已偏離印刷產業生產技術的核心,它更像是資訊服務業的系統開發,所以考慮好把這段內容直接從文章中去掉。(見圖15) 六、文章結尾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這裡筆者同樣也詢問幾個不同的問法,包含「請用段落的方式說明,未來的AI發展對印刷業的影響」、「AI對印刷產業的潛在價值」、「印刷產業應用AI所面對的挑戰,請由技術、環境、發展方向等層面說明」、「印刷產業應用AI的未來展望」,最後採用這一個問答對話的生成內容,做為本篇文章的結尾。(見圖16) 七、印後加工部分的ChatGPT生成步驟拆解 做完結尾,將資料彙整在一起後發現,筆者發現遺漏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所以趕快回頭補完「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印刷後期加工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作為案例說明」、「請用段落方式說明,AI在自動包裝設計的應用概念,並舉出兩個軟體服務商的產品做為案例說明」,所產出的內容基本上是符合需求的,所以就把它補進後加工的應用部分。(見圖17) 最後筆者讓ChatGPT幫這篇文章下一個標題,「請為這篇文章取一個標題」,所得到的標題建議是「智能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生產全流程的應用與挑戰」,根據這個建議,調整標題為「智慧化驅動下的印刷業:AI在印刷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機會」。 ●圖14:詢問AI在印刷生產排程智能優化及印刷庫存管理 ●圖15:詢問印刷業AI庫存管理的應用 ●圖16:最後為文章做一個結尾,分別列出幾個不同的問法   ●圖17:說明AI在印後加工的應用 用ChatGPT寫文章看法與見解 一、盤點這次用AI協助創作所需花費的時間 先跟大家盤點一下這次用ChatGPT協助創作所花費的時間,首先透過問句對話的形式慢慢建構內容這個部分,大約花費時間是兩個小時。這個時間的花費,更多是決定要怎麼樣提出問句,才可以得到更加適切的內容生成,這部分其實是有一點難度的,而且有時候可能會需要反覆的對話詢問,才能夠找到合適的關鍵字詞與內容。另外這兩個小時,也有不少時間是花在把內容抓到Word上,這就是很單純的ctrl C+ctrl D的應用。 完成初步的草稿內容後,由於我們知道ChatGPT的內容並未更新到最新的資料,所以在整篇文章中所推薦的設備商案例,就需要一一前往它們的官網,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術確認。比方說這家公司是否依舊存在,這個產品或服務是不是依然在販售中,還有就是這個產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否如同ChatGPT所告訴我們的功能完全一致。 說老實話,這個比對工作是比較困難及辛苦的,主要是因為官網內容大都非常專業,有一些網站文字還不是英文,還好有Google翻譯可以節省很多事情。而且在比對過程中,筆者其實也動手修改一些案例的描述內容,甚至有些案例直接把廠商換掉,以及透過網路截取一些圖片,讓這篇文章圖文並茂。在這個過程中,對筆者而言比較需要控制的是,有一些內容不要自己重寫,而是試著使用ChatGPT所提供的內容進行修改,有時候都不知道修改是不是會比重寫所花掉比較多的時間。 重新檢查內容及修正文章這件事情,筆者透過ChatGPT生成出內容後的第二天之後開始處理跟撰寫工作,這個任務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是一整個工作天,簡單地說也就是大約七、八個小時。所以透過ChatGPT的工具來生產文章,當中包括內容生成與審核修正,總共所花費的時間大概會是十個小時上下。 而該篇大約是六千字的文章內容,若是全部自己撰寫,估計需要5~7個工作天,所以簡單的結論,就是利用ChatGPT來做文章創作,確實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文章內容的品質,在創作者有意識的控制下,也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工具使用經驗。 二、如何用好AI工具提升效率 估計目前市場上大約有九成的人把ChatGPT當作玩具,剩下不到一成的人才把它當作提升效率的工具,事實上ChatGPT這樣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是非常好的助手。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巧妙運用ChatGPT,使其成為提升效率的得力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個新奇的玩物呢? ChatGPT是優秀的寫作助手,對於日常的文件起草、郵件撰寫,都能夠提供初稿內容,讓我們可以快速的進入工作,所以運用ChatGPT進行寫作,不僅僅節省時間,還有豐富的內容方向,為寫作注入了全新的發展。同時ChatGPT是一個優秀的問答工具,能夠提供即時而準確的答案,並做好整理與分類,這使得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應對工作上的挑戰,ChatGPT都是一個即時可用的知識寶庫,提供更多元的知識內容視角。 三、使用AI輔助創作有幾個重點可使內容品質更好符合預期 至於如何使用ChatGPT讓它生產的內容有更好的品質,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正確詢問問題,如同前面為大家展示的步驟,在產出基本的文字介紹內容後,其實又更進一步的使用對話的問句要求ChatGPT繼續生產更有深度的內容。這其實是使用它,並得到好品質回覆非常重要的關鍵點。主要原因是,當我們詢問ChatGPT第一個問題,它回答然後就停止,這個時候其實只是一個層次的內容產出,如果再讓它針對其答案往下發展,這就是多層次的內容發展,這樣內容就會根據我們多輪對話的問題,回答出具備一定深度的內容與答案。 當然使用ChatGPT來做文章寫作的時候,其實也有更有趣的進階應用,那就是其實可以要求ChatGPT做所謂的角色扮演。當做完這樣子的設定時,就可在這個角色的身分針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專業、更有針對性的回答,不過這就不是今天寫這一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了。 最後筆者要跟大家所分享的觀點是,透過這一篇與AI相關的文章,然後用生成式AI的工具來撰寫,最主要的目的是與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科技創作實驗,而這個實驗有可能在未來會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ChatGPT創建內容的三個關鍵步驟   ●生成式AI改變未來的五大場景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一)
包裝未來
2024-02-15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一)

由通翊彩色分色有限公司所策辦執行,艾司科印刷科技(Esko)、旭化成株式會社(Asahi Kasei)、東芳貿易、聯藝機械、Frimpeks Inks公司、正隆印刷器材、啟盟工業、MPS公司、生柏印刷設備、印刷人雜誌社、Ideallance. Taiwan等單位協辦的第三屆「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已於去年12月15日假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富蘭克林廳401會議室舉行,會中探討柔版印刷相關新技術、新知識、新觀念、新設備等最新資訊,吸引超過百位相關業者參加,場面相當熱鬧、交流熱絡。 舉辦包裝與特印研討會緣起 根據策辦執行單位通翊彩色分色公司技術行銷經理彭偉傑表示:在四年前的11月27日,我們舉辦第二屆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當天200位貴賓擠爆會場,延續第一屆舉辦的初衷,以開放的態度在軟硬體的新技術都做了詳盡介紹。包含印前軟體、製版設備、版材、印刷機、印刷機零組件、油墨都提供當時最新的技術呈現給在場貴賓,在承辦這項展會最大的期許是讓台灣更多印刷人了解,道路不是只有一條,好走的路風光都有限! 彭偉傑接著指出:大家經歷這三年疫情的折磨,至今還有耳聞一些印刷同業仍在辛苦支撐,與對岸的交流停滯,連帶著技術人員的往來也跟著停止。很多台灣的印刷相關公司都隸屬在大中華區之下,交流緊縮代表著工程師來台申請困難,裝機、教學也跟著暫緩,我們很多客戶都面臨無人員來台教學,僅靠視訊或自行摸索土法煉鋼。有鑑於此,本公司在去年四月的整線採購,即要求原廠提供歐洲原廠技術人員來台裝機,配合台灣原廠工程師手把手學習,讓最貼近原廠的技術能直接留在台灣,歐洲原廠技師將公司三部雷射機(CDI 5080 & Crystal CDI 5080)、兩部Crystal XPS 5080 LED曝光機與雷射機軟體相連接的切割機做了一個完整的檢測與校正。前一陣子版材商杜邦大中華區業務經理前來公司,我回應工作時間是一點到五點,該經理回覆:在中國下午一點做到隔天早上五點是很正常的生產時間,但我回應:是下午一點到下午五點,總共才四小時時間,該經理乍舌道:貴公司的設備與人力於單一據點的比較下,在中國可說已經接近橫掃狀況,但怎麼台灣的市場……。 沒錯!台灣的市場很小,但為何公司要像唐吉軻德般一股腦往前衝???彭偉傑接著說明,在這四年內,我們實踐了四年前研討會所提及的七色廣色域的分色與製版,也精進印前人員的培訓(兩位通過G7 Expert專家認證),在硬體方面也通過Esko XPS原廠認證(目前為台灣唯一),這些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強化與投入的資金人力,期待的是台灣印刷市場的內省與覺醒。 凹凸版轉柔版市場充滿生機 見樹不見林,希望的種子正在萌芽,這是彭偉傑經理看見台灣包裝與特殊印刷界的內化與醞釀。四年前當凹轉柔市場開始萌芽,公司開始接觸七色廣色域分色與色彩管理,凹轉柔的薄膜七色廣色域印刷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極新的技術領域,對客戶端來說,沒有特別色的殘墨、沒有空汙超標,簡直就是完美的印刷技術。但其中總是有軟肋之處,UV墨的成本、版材耐印量、網目輪的穩定度所萌生出來的問題,在在都挑戰著印刷廠與製版公司之間的夥伴關係,首先版材的選用,敝公司與Asahi的深化合作十餘年,Asahi從第一代數位版到現在第二代數位版均帶給實際印刷耐印量長、穩定度高等優點。公司也在初期七色廣色域製版即採用第二代數位版,假若耐印量低、穩定度低,對印刷廠來說,不只是版材成本增加(印壞補版),換版上下機所需的人工與材料成本更是難以計數,經年累月之下,印刷廠所累積的無形成本更是可怕。此外,MPS在新款機械結構設計技術提升中,能有效抑制柔版印刷墨槓的產生,亦是協助柔版印刷解決極大的困擾。 平版轉柔版的市場中,彭偉傑表示:從十餘年前紙箱預印的風行一時到沉寂,由於印刷機械與製版技術的增進,已有100線預印食品包裝產品已成功取代平版印刷產品推上量販店展示架,在量販店萬分之幾產品中看見自己分色製版之產品是多麼令人欣慰與振奮的訊息。公司於色彩管理的努力與精進,噴墨樣由平轉柔經色彩管理取得品牌客戶認同,讓印刷廠銷售同仁與品牌商達成所見即所印的自信,方為公司努力耕耘彩色分色的初衷。 凸轉柔的市場中,四年前合作發表的萬諳機械努力耕耘於凸轉柔市場的機械整合,迄今聯藝機械亦加入此一行列,由於柔版的墨控與印壓控制較凸版操作更為簡單容易。並且電腦控制端的電控與伺服於這些年的進步神速,讓柔版較凸版遠遠容易上手,也更無須仰賴印刷機操作者的經驗與技術,加上大型商標印刷廠持續投入柔版印刷機,讓凸版轉柔版市場亦充滿生機。 柔版是無敵嗎?彭偉傑進一步說明:眼見全球印刷展會中,數位印刷的比例佔所有版式日益提高,難道未來不是應該是數位印刷的天下嗎?由上述所知,除了材料成本之外,柔版仍有許多需要強化的地方,首先要務就是“標準化”,因為印刷、製版、油墨都已日益精進穩定的今日,所有變因就會來自印刷機本身的標準化,例如:如何讓被印材質標準化?如何讓帶墨網目輪使用標準化?如何讓貼版膠帶使用標準化?如何讓印刷速度、壓力與張力標準化?因為唯有標準化方能實踐完美的色彩管理,舉例來說:公司平轉柔的預印客戶,自我要求嚴格的標準化,網目輪、印刷壓力與速度都有規範,這樣限制之下,色彩管理怎麼可能會做不好?噴墨樣無法達到所印非所得就絕非印刷廠的問題。 七場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 搭配各種印刷方式以成就品牌商的所有需求,這就是數位印刷之日到來前的治本做法。彭偉傑認為:大家可以看到電動車的發展,特斯拉與Gogoro的迅速竄起,難道傳統車廠沒有因應嗎?有的!油電車開始推出,氫能源、固態電池亦在發展,電動車並無法立即並且迅速取代傳統運輸工具,原因只有一個:不夠成熟!同理數位印刷也是,在材質有限制、印刷速度有限制、油墨有限制,數位印刷機選擇有限制的環境下,數位印刷百家爭鳴如同中國電動車廠一樣如雨後春筍冒出,但卻不足以達到一錘定音的結果,就是因為還不夠成熟。所以台灣柔印市場需要大家一起來拓展,才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以下為七場研討會簡要內容,提供讀者們參考應用。 壹、柔印自動化、互聯性、高品質和可持續發展 主講人╱鮑維 首先由Esko大中華區柔印發展總監、美國柔印協會技術專家鮑維主講,他指出由於柔版長期在瓦楞紙、標籤和軟包印刷中已成為主流印刷,未來柔印仍將是使用最廣泛的印刷工藝,約占全球印刷市場36%的份額。對薄膜包裝的高需求,使其在2021年已經佔據全球軟包市場的最大份額(78.9%),由於對小包裝或單人包裝零食和方便食品的需求增長,食品和飲料領域主導了全球軟包市場,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增長。軟包印刷的強勁增長將在2031年接近20%的全球包裝市場份額。這種增長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中會尤為明顯。 各國政府及產業協會在推廣綠色包裝技術時指出:大力推廣應用無溶劑、水性膠等環境友好型複合技術,倡導使用柔版印刷等低(無)VOCs排放的先進印刷工藝。全球範圍内在寬幅領域凹版向柔版印刷轉換加速,從1995年的15%市占率成長為幾乎一半的市場,直接證明柔版印刷具有可持續性、自動化、靈活性和成本優勢。(見圖1) 艾司科在軟包、標籤和紙類包裝各個應用領域,都具有獨到的基於軟硬體結合的解决方案,其柔版製版的生態系統從5,000套裝機量中獲得彌足寶貴的經驗,其中就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專注於印前自動化和網點╱印前系統的自動化流程配合HD高解析度、P+、Crystal水晶網點,可以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人為出錯的同時,利用獨特的網點、混合網點技術,極大改善柔印的品質,無限接近平印和凹印的效果。 (二)自動化和互聯的高品質數位製版╱從雷射成像、正背曝光、洗版、烘乾及裁切版一鍵成行,全面實現製版設備自動化及互聯的結果,並且依靠XPS高效能LED正背曝光設備實現數位化控制主要製版環節,提高可重複的高品質製版。 (三)標準化和自動化的印刷適性測試╱利用XPS預設曝光參數及設備本身高度穩定性達到製版標準化,而印刷控制嚮導可根據客戶印刷條件自動生成單模檔案包括測試所需元素,包括各種網點、漸層、線條、文字及標準色導表,並透過IOne/IO自動測量生成印刷曲線及測試報告。 (四)軟硬體構造全生態系統降低製版人員的高要求╱全面自動化互聯可以減少對高端人材的依賴,製版人員數可以減至最低,並只需要短時間的培訓。 在中國的凹轉柔已經取得相當的成果,例如薯片類食品包裝可以百萬印刷仍然保持效果,全靠水晶網點及XPS的助力,降低溶脹,減少停機擦版,同時利用廣色域固定色座印刷達到降低特別色墨的損耗。再次證明柔版印刷具有可持續性、靈活性和成本優勢。如希望進一步了解柔印相關資訊,歡迎聯絡艾司科台灣分公司王永雯。(見圖2、3) ●全球凹版印刷和柔版印刷的增長趨勢(資料來源 ╱ Pira報告)  貳、The Road to the Solvent Zero 主講人╱鈴木優稔、吳政蔚 由旭化成株式會社感光材質事業部鈴木優稔主講,東芳貿易公司主任吳政蔚翻譯,鈴木優稔指出旭化成公司成立於1922年,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日本領先的化學公司。Photoproduct部門自1973年開始銷售使用於凸版印刷的液體型感光樹脂以來,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繼續開發和銷售根據客戶需求訂製的產品,主要用於柔版印刷。特別是最近,致力於開發新材料以減少VOC和GHG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對於正在銷售作為永續材料的水洗版AWP,旭化成發布了AWP(TM)-DEW/-ClenFlat版,這較先前版本有所改進,可將清洗時間大幅縮短,並於2021年與Esko/Kongsberg合作推出全自動製版系統Crystal Clean Connect (CCC),可顯著地減少工作時間和操作員的操作錯誤。此製版設備至今為止已在全世界各地銷售了五台,此外從去年9月開始銷售AWP-LOOP,大大地減少水洗廢液量,並且使得一半以上的廢水得到回收利用,實現大幅降低成本的有效解決方案。 旭化成公司在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方面的發展仍有未來需努力的目標,那就是Solvent Zero。我們的目標是在2023年開始銷售可以用家用洗碗精清洗的AWP版,而非目前需要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洗的類型,並在2025年完成可以用自來水清洗而無需使用清潔劑的AWP版的開發。  AWP版不僅具有比傳統溶劑版更短的製版時間,其獨特的聚合物可以減少油墨積塞、降低印刷髒污問題、減少印刷機停機次數並縮短換版頻率,這使得整體成本可以顯著降低。此外對於那些難以從現有溶劑型製版系統一次性投資水洗版系統的客戶,我們準備了許多解決方案,包括可以減少溶劑使用量和製版時間的AFP-R,除了可使用現有的溶劑型製版系統進行清洗,製版後仍具有與AWP相同的印刷性能,結合Bellissima屏網(Bellissima Screens)技術更可以顯著提高印刷品質,讓溶劑清洗的使用更方便。欲了解更多資訊,請上官網http://www.asahi-photoproducts.com。(見圖4~7) ●旭化成AFP-R產品為溶劑型版材,適用高品質軟包裝、標籤及紙張的印刷,可快速洗版及節省印版乾燥時間,減少溶脹問題 參、柔、凸、平、網版客製化模組印刷需求整合 主講人╱劉峻誌 由聯藝機械企業公司專業經理人劉峻誌主講,他首先提及柔版印刷能帶給我們什麼,而有鑑於目前印刷業環境缺工及政府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印刷業者們不得不重視如何有效減少空氣汙染及擺脫人員缺工問題。 聯藝機械企業公司正式投入柔版印刷設備,由於製版技術目前已經較以往有很大的技術提升,可以印出精美的產品,搭配色彩管理及廣色域油墨使用,使得柔版印刷機可達到令人驚豔的效果,這對於目前經營者的管理上有非常大好處。由於設備操作簡單,印刷人員只需要將製作工單上的工具放到相對應的印刷單元上,藉由設備能夠自動對位,壓力調整好,只需要幾車內就可以套準。藉由快速更換工具的設計,可在短短幾分鐘就生產下一個產品,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達到減少損耗,聯藝機械在開發的過程也深刻感受到,柔版印刷的可行性在將來是非常廣泛的。 印刷廠可以真的藉由管理方式,精確地分析材料、油墨、設備使用,人員操作以達到有效的生產模式,而非以往的依靠師傅們的經驗去生產客戶所需求的產品。藉由柔版印刷設備,專業的製版公司,正確的色彩管理,廣色域油墨的應用,可以達成數位樣跟實際印出來的結果非常接近,以減少在版上的浪費。聯藝機械在台灣,與客戶在柔版的路上一起成長茁壯,成為堅實的好夥伴。(見圖8~10) ●凸版、平版、凹版、柔版四個印刷版式相關內容優劣比較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二)
包裝未來
2024-02-15

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二)

肆、G7校正應用於跨製程優勢 主講人╱徐肇奕 由Idealliance.Taiwan執行長徐肇奕主講,他明確指出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位企業聯盟,為非營利的數位傳播產業協會,創立於1966年,為國際性的數位圖文傳播與色彩影像智庫團隊。而Idealliance是ISO TC130圖文科技標準委員會中貢獻最多的成員,針對色彩管理技術與印刷標準認證,為印刷與包裝產業提供G7與BrandQ專家認證培訓與印刷廠認可服務,是全球最重要的印刷認證機構。此外,Adobe軟體中常見的GRACoL與SWOP,或是CGATS CRPCs色彩描述檔,亦是由Idealliance所制定。 Idealliance透過分佈於全球的12個區域辦事處,定期舉辦印刷與色彩管理專家培訓課程。而2018年10月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協會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 一、G7國際印刷認證 在G7國際印刷認證程序中,主要分為以下三種身份: (一)Idealliance為認證單位╱負責審核印刷企業是否具備執行G7印刷校正能力,以及印刷色彩表現是否符合G7認可規範。 (二)G7 Expert認證專家╱必須具備色彩管理、打樣設備、印刷設備、製程品管控制領域的專業,能夠分析印刷色彩與品質相關問題,並採取修正措施,將印刷生產系統與流程調整到符合國際印刷標準或規範。 (三)G7 Master認可企業╱印刷企業必須透過合格的G7 Expert認證專家,為印刷企業提供G7校正輔導服務,協助校正印刷設備色彩表現,並向Idealliance認證單位申請G7 Master企業認可審核。而印刷供應商申請G7 Master企業認可審核,依其色彩管理與印刷品管能力,分為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級別。(1)Grayscale初級:檢核G7 P2P51導表中CMY灰平衡與NPDC灰階階調曲線。(2)Targeted中級:除了CMY灰平衡與NPDC階調曲線之外,增加檢測紙白、CMYK滿版與RGB疊色色彩等項目。(3)Colorspace高級:檢測除了包含前述所有的項目之外,則會再增加檢測IT8.7/5(TC1617)導表1,617個顏色,達到印刷全色域評量。 二、TVI v.s. G7 傳統印刷機的校正方法,會依照CMYK個別的濃度與網點擴增值(TVI)來控制印刷色彩表現。然而,因濃度與網點擴增值是經由墨膜的反射率所計算出,亦即相同濃度或網點擴增值的兩個色塊,顏色不一定相同,而有濃度量測數據與視覺色彩表現不一致的狀況。此外,僅校正CMYK共四條曲線外,可能會受到油墨色相、印刷順序或疊印等等因素,而導致色彩外觀有所誤差。 G7基於人類視覺感知定義共同中性外觀,利用階調及灰平衡控制印刷色彩外觀,讓跨印刷製程,依然能夠生產出色彩外觀相近的印刷。而G7校正是利用灰階導表,依據灰平衡與灰階印刷濃度曲線(NPDC,Neutral Print Density Curve)來校正印刷設備的色彩表現,進而讓印刷色彩表現能夠符合ISO 15339國際色彩標準及ICC國際色彩聯盟所發佈的7種印刷標準色域。 G7印刷校正法不只侷限於使用ISO標準的油墨與紙張,並且可經由紙白修正技術(Substrate Corrected Color Aim,英文簡稱SCCA),來修正標準色彩數值,讓不同製程印刷品達到相近的色彩表現,因此在近十年間,G7已成為全球認證廠商數量最多的印刷認證系統。(見圖11~12) ●Idealliance參與制定印刷與色彩標準 伍、卓越印刷:Frimpeks技術與GMP製造探討 主講人╱Anthony Tan、黃美琦 由Frimpeks(福力特)亞太區技術長Anthony Tan、台灣銷售代表正隆印刷器材公司專業經理人黃美琦主講,Anthony Tan指出全球的UV柔版印刷油墨市場中,Frimpeks(福力特)正穩步擴展亞太窄幅UV柔印油墨市場。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和英國薩克薩德漢姆的全新塗佈生產線,正進一步將福力特推動成為印刷產業的重要參與者。 堅持50多年與客戶共榮的承諾,正隆印刷器材公司持續提供與市場趨勢相符的高品質印刷解決方案。會中Frimpeks亞太區技術長Anthony Tan也分享GMP規範及窄幅UV柔版技術,其所分享的重點如下: (一)GMP規範╱油墨製造商應遵守油墨生產中的原料認可指南,印刷機和加工設備應該獲得GMP認證。歐盟/EMA、FDA、ICH、PIC/S、WHO、PDA、ISPE、IPEC、APIC的指南,旨在確保醫藥品和食品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規範包括文件紀錄和溯源、質量管理系統、人員培訓、設施和設備標準、原材料和產品測試、變更控制、衛生標準、驗證和資格認證、投訴處理和產品召回、供應商資格認證。食品包裝印刷材料的具體規定因國家而異(台灣相關食品包裝最新規定於2023年1月11日頒布),而瑞士的817.023.21規定,雖然只在瑞士境內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已被廣泛認可為歐洲食品包裝業行業標準。值得注意的規定包括對有害物質設定60ppm標準(相當於60mg/kg)和限制未知物質遷移值為10ppb(0.01mg/kg)。 (二)UV柔印-標籤和包裝╱在印刷行業中,UV柔印被歸類為環保、綠色和高量產的製程。它在包裝和標籤印刷中已被廣泛的應用,具有無溶劑排放等眾多優勢。成功的UV柔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油墨的選擇。油墨的光引發劑吸收特定的UV波長,其印刷成品相對較有抗磨性。此外,如何選擇適合的油墨,原則上不同的顏料對波長的反應各不相同。若黑色和白色油墨的乾燥速度達到標準,則其他顏色的油墨相對較無問題。(見圖13、14) ●針對油墨附著力差問題的解決方式  陸、成功跨界柔印的關鍵要點 主講人╱李志欽 由啟盟工業社專業經理人李志欽主講,他指出幾個重點需要注意:(1)產品類型與經濟規模╱市場趨勢、包裝與環保法規、區域與客戶評估。(2)廠房與預算╱軟體、製版、油墨、印刷與後加工設備規劃。而柔版印刷機導入高效率穩定生產幾個要素: 一、標準化的實施 主要包含以下幾點要項:(1)原物料檢驗。(2)製版系統、FAG版材量測儀。(3)印版套筒、貼版膠帶。(4)網紋輥、刮刀設置、 ANICAM網紋輥量測儀。(5)印刷機、印壓、套準、張力設置、色度計。(6)後清洗設備。 二、色彩管理體系轉換 而色彩管理體系與不同印刷方式平版、凹版、凸本與柔版轉換,為成功進行轉換到柔印所面臨到以下挑戰: (一)所有半色調印刷網點問題,可透過現代印刷網點技術解決╱(1)Bellissima DMS Screening。(2)Esko-Crystal Screening。(3)Hybrid Software-Intelligent Flexo。(4)ProjectBlue from Sandon Global。(6)StudioRIP,目前由啟盟代理。 (二)油墨色相、強度、SID 要求符合凹版及平印印刷標準╱(1)ECI PSR V2(European Color Initiative-Process Standard Gravure)。(2)PSO Coated V3 (European Color Initiative-Process Standard Offset)。(3)ISO 12647-4凹版。(4)ISO 12647- 2平印等等。 (三)印刷套準精度╱(1)高端柔版印刷機的套準精度為0.05~0.08毫米,凹版印刷的OPP薄膜精度為0.07毫米,可拉伸的介質例如PE為0.3~0.5毫米。(2)傳統貼版機,貼版精度與效率取決於操作者。(3)有良好貼版精度,可減少摩爾紋(Moiré Pattern)。(4)高線數與廣色域印刷,需要更高標準的貼版精度。 法國ColorSource,實踐各種印刷標準之間的轉換工具:(1)計算合乎預期印刷標準的印版曲線。(2)使用增加或減少油墨量百分比(%)的指示驗證油墨色相。(3)如果油墨完全達不上預期印刷標準色域,軟體也會發出警報。(4)可以確切知道所需的墨量(以BCM或cm3、㎡為單位),進而來滿足特定的印刷標準,無需猜測或粗略估計或大量時間花費在印刷機上調油墨或更換網纹輥。 網紋輥BCM傳墨量通常被印刷機用戶和經銷商忽視,這與LPI或LPCM同等重要:(1)有利於油墨商,能夠提供「印刷就緒(Press Ready)」,油墨並符合PSR或ISO色彩標準。(2)有利於印刷商,節省油墨密度調整時間(灰平衡),更容易匹配數位打樣。(3)有利於網紋輥供應商,可根據當地油墨和被印材條件提供更準確的載墨量。(見圖15~17) ●網紋輥劃傷原因及關鍵位置  柒、釋放窄幅柔印的全部潛力 主講人╱譚紫晴、陳寅生 由MPS亞洲區域銷售經理譚紫晴主講、生柏印刷設備公司總經理陳寅生補充說明,譚紫晴指出有以下兩個重點主題: (一)主題一:釋放窄幅柔印的全部潛力╱在2030年,軟包材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3,730億美金,預計每年增長4.5%,其特徵與趨勢:(1)幾乎所有袋子均採用溶劑油墨印刷,透過凹印和CI柔印。(2)更多國家加大對溶劑油墨使用的限制。(3)可以使用低轉移性UV油墨和水溶性油墨,但與溶劑油墨相比相對昂貴。 (二)主題二:窄幅柔版在軟包材印刷的甜蜜點╱其特徵與趨勢,注重“性能”,還是“創意和工藝”?(1)主要是性能-每個袋子成本和每個工作成本。(2)趨勢是加工工藝、短產量印刷。 窄幅柔版印刷機用於製造小袋軟包的優勢及優點:(1)窄幅,工具成本更低、材料浪費更少。(2)工作快速切換,更快速把工作設定好。(3)短版印刷更經濟,20,000平方米以下。(4)連線加工,有冷燙、特殊雷射印紋轉移(Cast & Cure)、網版印刷。(5)有溶劑型水性和UV油墨的選擇。(6)一站式印刷廠(標籤、袋子、收縮膜、環狀標籤)。而窄幅柔版印刷機用於製造小袋的缺點:(1)不太適合非常薄的,低於大約12微米易拉伸的被印材料,例如薄膜PE。(2)最大速度為300m/min。(3)寬度較小(窄幅最大680mm)。 窄幅柔版在軟包材印刷的甜蜜點:(1)1,000sqm~20,000 sqm。(2)冷燙(Cold Foil)。(3)特殊雷射印紋轉移(Cast &Cure)。(4)全像三維影像(Holograms)。(5)特殊顏色。(6)短版印刷。(7)一站式印刷廠。另外,小袋和收縮膜的窄幅柔版印刷機配置範例:(1)溶劑型印刷+覆膜。(2)適用於UV印刷和氮氣。(3)熱感貼膜,而MPS可在線上或在導軌上整合熱感貼膜系統。 窄幅柔印應用範圍廣泛,包括以下各項:標籤、收縮膜、3D標籤、模內標籤、環狀標籤、多層標籤、軟管、鋁箔包裝、軟包、飲料、食品及工業、家庭衛生、化妝品、玩具、製藥,還有智慧標籤(AR/RFID/NFC/Thin Film Sensors)、微縮文字與特殊網點、特殊效果、七色廣色域、金屬色(Color Logic)、金屬色+防偽印刷等。(見圖18~20) 生柏印刷設備公司總經理陳寅生也補充說明,環保是現今最重要議題,也是所有工業必須積極著重加強的部分;比起十年前現在環保意識更加抬頭,因此光電、核能,已經變成時代的趨勢。台灣並不是單向的往前推動綠能,而是在所有工業上面都有自己的環保向前的策略及方向。 印刷業的科技及工藝也是推陳出新、日益精進。其重點方向不外乎提高印刷品質,增加多層次印刷、連線加工流程的能力,例如標籤印刷、軟包材印刷、輕薄紙卡印刷、冷燙加工、平台或捲對捲網版印刷。捲對捲的窄幅輪轉印刷設備,現在能夠針對軟包材的印刷,薄紙卡連線印刷冷燙模切,模切之後的小單張透過輸送帶收紙…,功能已經非常成熟,配置軋模切、軋型也是可能的,一貫作業在一台機器上面完全可以實現,效率極高。並且若是加上連線品質偵測(Web-Video + Full Inspection System)全檢或是局部檢驗的功能,更可以讓印刷業者將微小瑕疵品質的疑慮,透過科技在印刷過程中做出最好的篩選過濾把關。 MPS是一家歐洲荷蘭知名的印刷設備生產公司,其所設計的印刷設備,提供高階Flexo印刷設備,在標籤、軟包材、數位柔印Hybrid設備外,也有對應溶劑型(Solvent Inks)的印刷設備規格及環保相關特殊設計,相對地其也非常重視印刷設備本身產能,是否能夠透過在操作控制介面之中加入更多科技。舉例來說,例如在設備上面多處配置感應器,透過感應器來記錄所有印刷過程的參數資料: (一)放捲、收捲上下紙捲的時間及張力參數的紀錄。並可將工作在印刷過程裡面,電暈功率設定的儲存,印刷張力二次印刷的自動設定等。 (二)在工作中印刷師父所做的設定,可以作為下一次工作重複再印刷的主要的依據。並且根據不同材料所設定的參數做儲存已被下一次應用。 (三)UV系統可以配置傳統供燈UV,另外也可以配置LED乾燥UV系統。針對某些比較特殊的油墨或是金屬墨,為了油墨能夠達到最高的照射及啟動光啟始劑立即變化乾燥的效果。 (四)MPS將印刷壓力滾筒特別獨立出來設計一個輕量化五驅動力的空轉壓印輥,如此特殊的設計可讓網點在板材轉移到背應材料時,底部支撐是被紙張帶動的輕量化壓力,這可減低在高速印刷過程中網點的蠕動變形所產生的非正圓網點,可以呈現出非常清晰細膩的網點結構。 (五)MPS Connect就是MPS設備非常強大的一個印刷效率產能監控,並可做出圖表分析的一個軟體,此功能已經建置在印刷設備上面。可透過觸控螢幕存取相關的報告,並且提供管理者在後台做產能的規劃及單一設備產能利用率、等待時間計算,換捲時間、工作切換時間、故障排除時間、正式生產時間比例,完全無所遁形提供印刷廠管理者完全知道這部設備最終的實際生產報告。另外這也是透過線上維修服務一個主要功能的系統。 (六)環保與環境責任,MPS印刷機一系列的功能都在環保議題上做出貢獻。因為這都能讓每個工作產生更少浪費、更少能源,其靈活性讓印刷商對環境保護盡到一定的作用。 ●現今軟包材的印刷可使用數位、窄幅柔版、中央大滾筒柔版、凹印等設備完成  秉持台灣柔版印刷向上提升 最後,策辦執行的通翊彩色分色公司經理彭偉傑表示,籌辦2023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研討會的初衷,就是以開放的態度,百納海川讓台灣所有印刷從業人員看到目前最新的包裝與特殊印刷新技術,也在這個錙銖必較於碳排放、碳足跡、VOCs、ESG議題的台灣印刷人有重新審視自己,繼續生存的關鍵條件。通翊彩色分色公司秉持著台灣柔版印刷向上提升的需求,戮力於軟硬體的提升,以團體戰方式,結合最新技術的製版設備與培養最強實力之分色印前色彩管理人才,在價格上,亦不會因為重大投資而訂價曲高和寡,親民價格讓台灣柔版印刷質量能夠一起進步。 彭偉傑經理語重心長表示,正如同TIGAX執行長陳政雄董事長,持續以印刷人雜誌社每兩年舉辦的TIGAX展覽,為台灣印刷業傳達世界印刷的新知與付出,這絕非是一門生意,而是發自內心想讓台灣印刷更精進、更好的本心與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