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記事-韌性台灣
經營管理
2025-02-11

編輯記事-韌性台灣

2024年全球三大辭典公布的年度字,分別為BrainRot(腦腐)、Manifest(顯化)、Polarization(兩極分化),顯示人們是處於不穩定、不確定、複雜及模糊的情緒中,這跟全球社群媒體氾濫、經濟與通膨問題、政治爭議與地緣戰爭、AI快速崛起、國際碳有價時代等議題,所帶來的惶恐有關。 2025年全球情緒會更加不確定性,因為川普回歸、AI發展及碳有價時代,都將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及產業發展,而我們卻沒法用傳統思維去臆測。但據國際貨幣基金報告,2025年全球經濟卻仍維持3.2%增長,而且通膨會持續降低,全球CEO調查也沒那麼的悲觀。 2024年來自中國威懾、南海爭議及政黨鬥爭等都是台灣的核心議題,而晶片法案、AI發展及供應鏈遷移等,台灣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這讓台灣2024的經濟成長達10年來最高的4.3%,而NVIDIA的黃仁勳、AMD的蘇姿丰、美超微的梁見後都來自於台灣,在2024年的科技業成為全球風雲人物,而台灣供應鏈卻是他們稱霸的軍火庫,2023年全球科技業經歷大裁員,但台灣卻逆風而行。 2024年巴黎奧運(ParisOlympics)的「麟洋配」,拿下羽球史上男雙金牌連霸,而第三屆的世界棒球12強(2024 WBSC Premier12),被評估戰力倒數第二的中華隊,卻完封日本拿到冠軍,還有林郁婷(奧運拳擊)、謝淑薇(澳洲網球)、俞俊安(PGA高爾夫)等運動員,在不同的賽事都拿到冠軍,這些都是以團隊合作及信任為基礎,加上運動員的堅毅及求勝的決心,才能夢想成真。 面對2025年全球的不確定性,希望台灣能持續2024年的韌性精神,讓熱血與感動,驅動無數激動人心的瞬間,讓台灣韌性在國際多元的面向中展現,也祝福所有的朋友們,新的一年都能心想事成。 The 2024 words of the year are brain rot, manifest, and polarization. It shows that people are in an unstab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 mood. This is related to the panic caused by issues such as the proliferation of global social media, economic and inflation problems, political disputes and geopolitical wars, the rapid rise of AI, and the era of global carbon pricing. Global sentiment will be more uncertain in 2025, due to Trump’s return, the development of AI, and the era of carbon pricing. These will all affect the global politics,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cannot speculate the future with traditional thinking. Though,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port,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still maintain a growth rate of 3.2% in 2025, and inflation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The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shows it’s not that pessimistic. In 2024, deterrence from China,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nd party struggles are all core issues for Taiwan, while Taiwan is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 on the Chip Act, AI development and supply chain migration. This allows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in 2024 to reach a 10-year high of 4.3%. NVIDIA's Jensen Huang, AMD’s Lisa Tzwu-Fang Su, and Supermicro’s Charles Liang are all from Taiwan and have become the global figures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in 2024. Moreover, Taiwan’s supply chain is the arsenal of dominance. Since 2023,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experienced massive layoffs, but Taiwan went against the wind. Lee Yang and Wang Chi-lin became the first pair in badminton history to win the men’s doubles twice at the Olympic Games Paris 2024. Chinese Taipei baseball team, while was initially predicted the second to last, defeated Japan and won the WBSC Premier12 2024 to the Global Championship. There are also athletes such as Lin Yu-Ting (Olympic boxing), Hsieh Su-wei (Australian tennis), and Kevin YU (PGA golf), who have won championships in different tournaments. These are all based on teamwork and trust in parallel with athletes’ persevera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win. Facing global uncertainty in 2025, I wish Taiwan can continue the spirit of resilience it had in 2024, let passion and emotion drive countless exciting moments. Let Taiwan’s resilience be demonstr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 also wish all my friends,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drupa展到TIGAX展的平台經濟
包裝未來
2024-12-30

drupa展到TIGAX展的平台經濟

新冠疫情常態化後,國際交流包括旅遊、商業往來也都回歸正常,國際性的產業展覽交流活動也陸續舉辦,而經過11天展期的德國杜塞道夫印刷暨紙業展(drupa 2024),也在6月7日剛剛落幕;2024台北國際包裝工業展覽(TAIPEI PACK)在6月26~28日舉行;韓國國際印刷包裝機材展(K-Print 2024)也在8月21~24日在漢城揭幕,而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024)即將在10月3~6日開幕,緊接著東京國際包裝(TOKYO PACK 2024)也將在10月23~25日舉行。而在中國,每年也都有很多印刷包裝相關展覽,較著名的包括四年一次的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CHINA PRINT)、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全印展(All in Print China)、每年3月的華南國際印刷展(Printing South China)等。(見圖1) 展覽是讓夢想成真最佳場所 展覽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這麼多印刷包裝展覽,除了連結產業供應鏈的相關業者共聚一堂,探討產業技術、設備、材料、環境的發展動態,也對市場趨勢與機會、商業模式、經營思維、國際業務連結等,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根據資深產業專家的看法,一個創新技術或思維,要由研發、商業運用到被客戶認同,至少要三個drupa的週期(12年),而展覽也變成夢想成真蛻變的最佳場所。而以drupa 2024的11天展期間,共約來自174國家的17萬訪客共聚一堂,單就對德國當地的旅遊就至少貢獻3.5億美元以上。 除了設備、材料及服務參展商參與的展覽活動外,展場另一焦點是主辦單位安排的論壇,而論壇的焦點話題大都闡述展覽的主題(Theme)外,再就產業發展趨勢及細部門的解決方案議題,邀請專家、行業領導者及有興趣的來賓,共聚一堂,激發創意、深度交流,探討共創未來的發展空間及解決方案。而drupa 2024便是以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及永續化(Sustainability)為焦點話題(Focus Topics),但各個論壇則分別為drupa cube以開創性內容趨動創意互動、drupa dna則是來探討創新技術與運用、touchpoint packaging來整合供應鏈業者及專注包裝解決方案、touchpoint textile則為跨行業合作提供發展空間、touchpoint則是探討可持續性的相關議題。(見圖2) 我們由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024)官網,看到展覽的主題是「變革與新生」,陳政雄執行長提到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趨勢,包括因應高端包材的來臨,帶動7色以上印刷機加雙座上光設備已成為標配,他也提到,在強力IT資通訊、網路、人工智慧驅動下,世界印刷業已完全走入利用AI人工智慧生產最前緣。他以台灣某家雲端印刷廠(指的是健豪印刷),每天承印2.3~3萬件訂單,雲端接單、ERP進行生產製程控管,成本、進度、效率、物流都在AI智慧收集下完成。他也認為,未來在大圖輸出、瓦楞紙印製加工、數位後加工工藝,傳統與數位技術的融合將並存,而傳統印刷設備的進展,將在自動墨控、換版、套印上,讓生產效率能大幅提升,他更期待印刷包裝業者,能在TIGAX展場及研討會上,能夠看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並且尋找最有利的機器、材料和生產方法,運用在未來的發展上。(見圖3)  ●圖1:新冠疫情常態化後,國際性的產業展覽交流活動陸續舉辦,圖片分別為drupa 24、K-Print 24、TIGAX 24、Tokyo Pack 24  ●圖2:左圖為平台經濟的典範,以及透過展覽主辦單位所安排的論壇活動,探討數位化及永續化的焦點話題(圖片來源╱網路、drupa官網) ●圖3:健豪印刷是台灣印刷業平台經濟的典範  TIGAX 24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舉辦的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當然沒有辦法像drupa的論壇,能夠邀請到那麼多個行業的專家齊聚一堂,但是綜觀全球產業趨勢與台灣產業環境,把研討會主題訂為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及印刷包裝國際市場與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三項。而數位化不僅僅只是談談數位印刷(Digital Printing),也希望能探討雲端服務、智慧化(含AI應用、機器人及連結性等)帶來的自動化,以優化製程及效率,這也連結到平台服務(Platform)、色彩管理(CMS)等實務,這些數位技術正驅動印刷包裝業的變革及發展,也擴大市場的領域。(見圖5) 而在可持續發展議題上,我們將會關注在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中的減塑(可回收、可降解、可推肥等)、節能減碳(資源與能源效率)等議題。這些都是近年來政府及企業要面對的國際性議題,由國際品牌商到國際組織都訂有2030及2050年的目標,國際相關的新法規,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及各國減塑新規定,也都陸續在2024年後開始執行,這將影響到全球貿易的競爭力,印刷包裝業者也不例外。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很多,包括綠色設計、綠色印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及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SG)報告書等,但減塑及減碳卻是燃眉之急的關鍵議題。(見圖6) ●圖5:數位化、可持續化與供應鏈市場服務(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6: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管制產品與對象、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圖片來源╱SGS、EU網站)  以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金額約199億美元,若含IC卡出口,出口總額達217.5億美元,而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再分析2024年1~7月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120億美元,較2023年增加約7.9%,而台灣2024年1~7出口印刷包裝品僅約3.9億美元,這些數字顯示,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是巨大的,台灣業者不能不重視。其中屬於國際供應鏈的包裝品及說明書約佔70%,另紙製品(如筆記簿等)約佔20%,書籍及特殊印刷則佔約10%。有感於此,TIGAX的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就以國際供應鏈市場及管理為第三項議題,這對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絕對是值得關注的。 茲將此次研討會核心理念及探討焦點主題內容說明如下: 一、數位化與印刷包裝業的轉型 數位化是融合數位、資訊及通訊技術的應用,這不僅僅是數位印刷(以噴墨技術為主),也包括相關的應用軟體(VDP、ERP、POD、大規模訂製等)的解決方案、平台技術(Platform)、雲端與連結性技術(Connectivity)、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印刷4.0(Print 4.0)、後加工4.0(Finishing 4.0)、機器人應用(Robot)等。這次的drupa展參展商,都以這些技術,突顯如何優化流程與自動化、擴大多元的產業運用(商業及出版、標籤、包裝領域、裝飾等),且連結前後工序並提升數位化服務維號召,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宣傳主要口號(Slogan),另所有的數位化解決方案,都會被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連與重要性。(見圖7) 印刷包裝產業已經沒有太多的創新或深科技(Deep Tech),但在這次drupa展覽中,很明顯可以看到設備服務商都在做數位轉型,其中建立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網路及客戶的數位連接至關重要,這也是設備廠商的另一種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同時幾乎所有業者都採用策略聯盟,拉幫結派來整合及擴大產品與市場領域,以合作來快速搶佔市場,同時考慮跨業經營來面對未來的經營發展,例如惠普(HP)與Canva、Jura、Esko的合作,海德堡與佳能及Gallus、Konica Minolta與法國的MGI、Landa與Gelato、Koenig & Bauer與Durst、Komori與MBO、Bobst與Microsoft、Fujifilm與IST等都是。(見圖8) 數位印刷機的品質效率,已經媲美傳統的平版印刷機,兩者間的印刷品質很難看到明顯的差異,如果能充分發揮數位印刷機在依需印刷(POD)、可變印紋(防偽、追溯等)功能(VDP)、短單生產、無版及低損耗生產等特性,而數位設備商如能在投資與運轉成本,提供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未來B2/B1的數位印刷機是有機會取代傳統印刷機量產領域,當然兩者的投資報酬(ROI)比較必須精算。(見圖9)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那些數位化轉型的相關議題:(1)數位印刷機與傳統印刷機融合時機已到?(2)數位轉型與多元化持續創新服務方向?(3)智慧工廠、AI印刷與印刷4.0到後加工的連結?(4)數位化創新服務、網路印刷平台與印刷包裝業的數位化機遇在哪?(5)甚麼是按需印刷和大規模訂製的趨勢?(6)數位印刷與可持續發展的連結在哪? ●圖7:平台技術、AI人工智慧、印刷4.0、後加工4.0、機器人應用等,這次drupa參展商,都以這些技術,突顯如何優化流程與自動化、擴大多元的產業運用(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8:此次drupa展中,不少業者都採用策略聯盟,整合及擴大產品與市場領域,以合作來快速搶佔市場,圖為Koenig & Bauer與Durst聯合展出(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9:數位印刷機的品質效率已媲美傳統平版印刷機,如能在投資與運轉成本,提供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未來將大有可為(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二、印刷和包裝的可持續性發展 針對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義,最常見的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而面對環境汙染、全球暖化、海洋汙染等問題,由人類環境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中提到,要運用科技,減少對空氣、土地和水的污染,以及建立有關野生動物保育、環境保育的法規,這才有國際環境管理標準(ISO 14000)的制定。而面對全球暖化議題(Global Warming),由京都議定書(COP1,1996年)到格拉斯哥公約(COP26,2021年),才確定在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碳市場規則、濫伐森林、逐步禁用煤炭、財政支援、能源轉型等取得國際共識。 聯合國在1990年發起的地球日(Earth Day)活動,旨在對氣候變遷、水、森林、減塑及生態的環境保護,而減碳以對抗地氣候變遷、減塑以保護海洋汙染是2016年來的重要議題。對品牌商與國際供應鏈業者而言,也逐漸在減碳、碳中和、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下的生態能源、減塑等項,成為對印刷包裝品提供者的關鍵評估指標(KPI),而歐盟政府也就碳邊境(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開始立法,並自2024年對不同的行業開始試行。(見圖10) 綠色設計及製程、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節能減碳與ESG認證等,這是印刷包裝業者要持續關注的議題,重點是使用可持續和可降解材料、創新的印刷和包裝工藝及尖端人工智慧,來實現最佳製程控制和提高效率。因此,印刷包裝企業在永續發展與數位化是齊頭並進的,工業4.0是印刷包裝產業整體永續生產的關鍵。而要實現永續生產,資源效率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能夠發揮核心作用。減少原材料消耗、優化材料循環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都能符合減碳、循環經濟的要求,而政府也提出許多的獎勵專案,希望業者都可以提出申請。(見圖11)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那些是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議題:(1)了解消費者行為變遷與品牌商對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需求。(2)歐盟的碳邊境(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對印刷包裝業的影響。(3)印刷包裝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是甚麼?(4)印刷包裝產業對永續發展項目的優先順序?(5)甚麼是綠色設計、材料與綠色製程的趨勢?(6)甚麼是可回收(Recyclable)、生物可降解(Biodegradable)以及可堆肥(Compostable),其在循環經濟的實際定義。(7)了解永續生產成功的範例。(8)如何使用數位技術(智能與自動化等)來提升資源與能源的效率。 ●圖10:英國政府及地球日活動網站  ●圖11:台塑公司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圖片來源╱台塑官網) 三、印刷包裝業的國際市場與供應鏈服務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198.8億美元,若含智能卡外銷的19.9億美元,共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的239億美元,減少約9%,但比較疫情前,2019年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的152億美元,增加約30.8%,若2019年含智能卡的外銷總額共165.8億美元,2023年仍增加約31.2%。而分析中國2024年1~7月的印刷包裝品外銷約119.8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約7.9%,若含智能卡外銷總額達到130.4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6.7%。 若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地區,2023年前25名國家外銷總額約160.4億美元,佔總外銷的80.7%,比較2022年前25國外銷總額減少約12.5%,但若是比較2019年前25國外銷總額是增加約37.1%,而增長率超過30%以上國家,包括俄羅斯、西班牙、波蘭、馬來西亞、日本、泰國、菲律賓、沙烏地、韓國、法國、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義大利、墨西哥、台灣等。(見表12) 就2023年出口產品結構分析,屬於供應鏈相關的商業印刷品(4911)、包裝容器(4819)、標籤(4821)、其他紙製品(4823)等,2023年的外銷額約139.2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70%,而含書籍及其他印刷品約27.4億美元,佔出口總值約13.8%,其他紙品加工約32.2億美元佔約16,2%。而依經濟統計,2023年台灣印刷業產值約865億台幣,另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億台幣,印刷紙品合計產值約1,877億台幣(58.6億美元),而據海關統計,2023年出口印刷及紙品總額僅約7.65億美元,如果我們由中國印刷包裝外銷額取得10%,金額就約20億美元(640億台幣),這約為台灣印刷包裝業產值的30%,當然對台灣的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因應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國際供應鏈正持續遷出中國,而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業成為發展的趨勢,最大的獲利者以東協國家、墨西哥最多,這些市場結構的變化,也成為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發展機會。但要掌握國際市場訂單,除了要具備供應鏈綜合服務的能力,這包括設計(平面、結構及綠色思維)、製造管理(品質、交期、材料、成本等)、多元產品(所有相關包材及印刷品)、多元市場供應的能力(中、台+1),物流及倉儲服務、雲端平台的溝通(製造生產MES、資訊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及倉儲管理WMS等)及相關的認證(品質、環境管理、ESG、減塑及減碳等),這都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所要面對的挑戰。(見圖13)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擴展國際市場所需要具備的相關議題:(1)了解印刷包裝業國際目標客戶與市場在哪?(2)什麼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架構?(3)國際供應鏈服務的相關認證有哪些?(4)可持續發展與國際供應鏈服務的發展趨勢?(5)盤點企業資源及評估拓展國際市場的可行性。(6)探討以聯盟及台灣+1策略,共創國際市場的機會。 ●圖13:台灣知名企業好市多(Costco)也相當注重永續承諾(圖片來源╱Costco官網)  國際品牌商的綠色營運策略 2015年聯合國訂定的2030年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包括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英文簡稱ESG),這一套用於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的指標進入黃金時代。而巴黎協定(COP21,2016年)也明確全球氣溫目標,要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直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COP26,2021年)取得重大的協議,在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碳市場規則、濫伐森林、逐步禁用煤炭、財政支援、能源轉型等有重大成就,這影響到未來企業加速減碳、各國碳稅機制及再生能源政策,全球品牌大客戶及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綠色營運也成為首要的經營策略。(見圖14) 我們以亞馬遜(Amazon)發表的2023年度永續發展報告為例,綠色營運的內容如下: (一)透過投資風能和太陽能擴大零碳能源規模╱2023年已經實現所有營運100%再生能源使用,比原有目標提早7年。 (二)在業務成長的同時,降低總碳足跡和碳強度╱2023年,亞馬遜的碳足跡降低了3%,碳強度下降了13%,這讓碳排成長與業務成長的脫鉤,且能夠衡量碳足跡相對於業務成長的變化。 (三)推出亞馬遜永續發展的交流平台(Amazon Sustainability Exchange),為供應商提供資訊交流資源╱提供以往非公開的訊息,將幫助各種規模公司透過有效的步驟,實現淨零碳排放。 (四)在配送中消除浪費及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在包裝方面,亞馬遜從保護商品的角度出發,確保客戶的訂單在送達時不會損壞:減量包裝,並優先使用可回收材料,2015年以來,亞馬遜已實現單品包裝平均減量43%,減少了超過300萬噸的包裝材料使用,僅在2023年就減少了近50萬噸。在歐洲,一次性塑膠包裝被替換為100%可回收的紙和紙板包裝。在美國,成立首座包裝中不使用塑膠的營運中心,全部採用可隨時回收的紙質包裝。最近,將北美將95%的塑膠填充袋替換為紙質填充物,並將力爭在年底前完全取代。 (五)以更高營運效率將包裹更快送達客戶,許多城市包裹已經由電動貨車(EVs)進行配送╱亞馬遜在全球有超過24,000輛電動貨車已經投入運營,在2023年運送了6.8億個包裹,並重新規劃配送物流網路,縮短商品與客戶的距離,優化配送速度,這節省近1,600萬英哩的行駛里程,讓配送車輛的減碳。 (六)優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設計,提升效率╱設計更有效率、更具韌性、更低碳足跡的資料中心,包括其伺服器和硬體設施。以優化後的雲端服務,相關碳足跡可以減少高達99%。 (七)為客戶提供更多永續的產品選擇╱「亞馬遜氣候友善承諾計畫(Climate Pledge Friendly,CPF)」可以協助顧客辨識出經過認證的商品,其中包括可信賴的第三方提供的永續認證,以及亞馬遜自有永續認證。2023年,亞馬遜網站上有超過140萬種有CPF標示的產品可供購買,比2022年增加了157%。 (八)讓亞馬遜的每一代智慧硬體都比上一代更低碳更節能╱到2023年底,超過67%的Echo和Fire TV設備都具有低功耗模式,這項功能可在Echo智慧音箱、智慧型顯示器和部分Fire TV設備空閒時降低能耗。 (九)在亞馬遜價值鏈中創造安全、公平的工作環境╱亞馬遜與志同道合的組織合作,改善價值鏈中人們的工作條件,例如透過加入Nirapon及生命與建築安全倡議(LABS),推動製造業供應鏈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場所,透過教育培訓和能力建設,支持供應商透過自我驅動、持續改進的方法來推進安全工作,以及避免火災、電氣和建築結構安全等可預防的風險。 (十)在全球營運中實踐水資源合理利用╱2023年,亞馬遜為美國的建築設計設立新標竿,將室內用水量減少40%。在亞馬遜資料中心,亞馬遜雲端科技透過投資15個水資源回饋項目,在2023年向當地社區回饋35億升水,已完成「到2030年實現水資源正效益」這一目標的41%。 綜觀惠普(HP)、Nike、Dell、Adidas、Ericsson、Oracle等品牌客戶的永續報告書,其綠色營運策略中以碳中和與循環經濟為最優先,其具體解決方案包括要求包裝減量及輕量化設計、使用可回收材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英文簡稱PCR),同時提高包裝與產品的循環利用率,提高再生或生質能源使用,並改善能源、資源的效率,將產品壽命延長服務,減少塑膠使用,或以紙包材取代塑膠等,同時把減碳、循環競技做法延伸到供應鏈的包裝廠商。(見圖15) 但相關的循環經濟說法,存在很多不同的定義,這包括可回收(Recyclable)指的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的回收體系,回收後不見得會被製成原產品,可回收不等於可被再利用;而可以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指可透過特定濕度、氧氣與適當微生物,在自然掩埋或堆肥環境中慢慢分解,但可分解是否會產生微塑,還是成為空氣、水及營養物質,不殘留汙染;可推肥(Compostable)是指要求材料在特定條件下的某段時間內就要完全分解,同時要對環境無害,具體分為家庭堆肥及工業堆肥兩種。在TIGAX展場,設計印象雜誌將與贊助廠商,共同以接觸包裝(Touch Packaging)為主題,針對循環經濟與包裝提供些想法,給大家參考,希望對產業在永續發展盡一份力量。 ●圖14:知名國際企業亞馬遜(Amazon)的綠色營運策略(圖片來源╱AWS網站) ●圖15:可回收材料、可生物降解包裝、可堆肥等標誌(圖片來源╱Adobe圖庫) 
編輯記事-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
經營管理
2024-11-15

編輯記事-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

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決議,讓全球政府、企業紛紛確認淨零進展目標。而2024年,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CA)、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等,都是以立法來驅動企業對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實際行動,同時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將在2024年底公布「全球塑膠公約」草案,這讓減碳、減塑已成為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最關鍵的議題。 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是整個drupa 24展場的主題,看到以AI、自動化技術來提高效率,並減少能源、資源浪費,採用環保油墨(水性、UV、植物性油墨等)、再生紙、可生物降解及減塑等環保材料,朝循環經濟思維經營,而結合策略夥伴及客戶間的合作,激發更多的創意及效果。 TIGAX 2024的14場研討會,有7場跟可持續化發展有關,包括呂執中教授、正隆、正美集團、永豐餘捷比達、中華紙漿及山水印刷等公司,都提出很多可持續發展的實務經驗及範例,對擁有精實化(Lean)管理的台灣印刷包裝產業,要實現永續發展肯定是收穫良多。另外惠普(HP)、理光(RICOH)、富士(FUJIFILM)等都提到,以數位印刷流程自動化,來迎接低碳節能是必要的趨勢。 透明與公開度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是必要的,如相關材料與環境管理的認證、能源及資源使用(含碳排)紀錄、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及相關的報告(ESG、CSR) 等,這才能贏得客戶及合作夥伴的信任。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印刷包裝業來言,是挑戰也是機會。 The 20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Summit (COP26) resolution has allowed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to confirm net-zero progress goals. In 2024,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the UA 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 and the EU’s Deforestation-Free Products Regulation (EUDR), etc., all use legislation to drive companies' practical actions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t the same time, Earth Day will announce the draft of the "Global Plastics Pact" at the end of 2024, which will reduce carbon and plastic reduction. It has become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How is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mov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 theme of the entire drupa 24 exhibition. We see the use of AI, includ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waste reduc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There are als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ks (water-based, UV, plant-based inks, etc.), recycl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such as paper, biodegradable and plastic-reducing operation with a circular economy mindse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trategic partners and customers to stimulate more creativity and effects. Of the 14 seminars in TIGAX 2024, 7 were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of. Lu Zhizhong, CLC, Cymmetrik, YFY Jupiter, China Pulp, and Sun-shi Printing. All of them covered many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exam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with lean management will definitely grow by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P, Ricoh, FUJIFILM, etc. also mentioned that automating the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is a must to meet the low-carbon and energy-saving requirements. 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certification of relevant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ergy traceability, resource used (including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of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s, and the related reports (ESG, CSR), etc. It’s how we will win the trust of customers and business partners.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is a challenge an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編輯記事-平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9-25

編輯記事-平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

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ics)是一種新商業模式,透過網路及數位技術,將人、組織與資源連結起來,以促進商品或服務交易形成互動生態網路,為參與者創造源源不絕的價值。由Amazon、阿里巴巴、Apple、Google、Netflix、Uber、Facebook、Airbnb、Spotify等都因此而崛起,印刷包裝業的Cimpress、健豪印刷等也是。 展覽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平台經濟,除了連結產業供應鏈的相關業者共聚一堂,探討產業技術、設備、材料、環境的發展動態,洞見市場趨勢與機會、商業模式、經營思維、國際業務連結等,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以來自174國家的17萬訪客的drupa展,對德國當地經濟就至少貢獻3.5億美元以上。 平台經濟也是印刷業包裝業的數位化轉型模式之一,drupa展館單位把平台經濟當作焦點話題之一,並以下一時代的drupa:網路與新業務平台,號召年輕一代、新創家與老一代,共聚一堂,參加drupa for DNA論壇,探討新商業模式、新材料、人工智慧、遠端服務、流程設計等。 在drupa展,設備商發展軟體協助客戶整合生產、質量、維修及故障等資訊,並提供遠端診斷、故障排除、零件更換建議、軟體升級等,也可處理訂單、客服等事宜;而印刷包裝業者,發展供應鏈服務,提供設計、報價及訂單處理、色彩管理、透明生產資訊、物流配送及客製化等線上服務,已成為企業經營的競爭力。 企業發展平台服務是數位轉型的一項,尤其要面對國際市場,更是必要往前走的一條路。 Platform Economics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that connects people, organizations, and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t promotes the transaction of goods or services and forms an interactive ecological network to create the endless stream of benefits. Amazon, Alibaba, Apple, Google, Netflix, Uber, Facebook, Airbnb, Spotify, etc. have all risen as a result, such as Cimpress, Gain How Printing, etc.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The exhibition itself is also a platform economy. In addition to connecting the supply chain, it is also valuable to discuss the technology, equipment, 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s of the marke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This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The drupa exhibition, with 170,000 visitors from 174 countries, contributed at least US$350 million to the local economy in Germany. The platform economy is also on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odels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rupa 2024 focuses on platform economy as one of the focus topics, and it calls o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entrepreneurs for the drupa theme: Internet and New Business Platform for the Next Era. They gather with the senior generation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rupa at the DNA forum to discuss new business models, new materia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mote services, process design, etc. At the drupa exhibition, OEMs demonstrate solutions to support customers in integrating production, quality, maintenance, and fault reporting system. They also provide remote diagnosis, troubleshooting, parts replacement suggestions, etc., and can manage orders and customer servic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venders develop supply chain services and provide online features, such as design, order processing, color management, producti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customization, which have become corporate‘s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tform service is an asp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t is a necessary way forward,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包裝未來
2024-08-19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暨設計印象雜誌主辦、九大印刷公會暨包裝社團協辦的「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為主題之印刷包裝產業論壇,已於今年4月26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大樓201演講廳舉辦。該活動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教授主持,並由筆者先以認識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產業環境、產業規模與市場趨勢,認識國際印刷包裝市場及機會,並探討台灣印刷包裝產業何去何從?等議題做引言,再邀請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談論「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精益管理再升級」;山水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談論「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談論「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談論「邁向drupa 2024之路-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這些議題也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未來發展,必須要關注及努力的方向,整個研討會共計約有140位報名參與,可說反應相當熱絡且成功。 ●論壇活動主持人、引言人、主講人,上排左起依序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設計印象雜誌發行人黃義盛、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 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市場與現況 一、是否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2022年是全球相當動盪的一年,從新冠肺炎、俄烏戰爭、中美衝突持續、通膨問題、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包容性經濟、數位信任、能源危機、地緣政治新秩序、老齡化議題等等,加上貨幣緊縮、利率調升、強勢美元及股匯市大幅的波動等,都讓全球產經充滿著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這就是標準的霧卡(VUCA)或混沌現象,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就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 2023年全球持續紛擾的情緒,新冠疫情變常態化,即使經濟逐漸改善與通膨問題趨緩,但生活沒讓人感到輕鬆,加上以巴戰爭爆發、南海爭議不斷,地緣政治衝突反而加劇。印度及東協國家崛起、極端氣候天災不斷、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重建、中國供應鏈外移帶來的經濟困境待解、全球愈來愈窮的經濟等現象,混沌現象依然存在,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品的一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哀嘆這痛苦又不公的生活處處可見。 進入2024年,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不可測,美國總統選舉又帶來變數,而因少子化帶來的全球性缺工,只有依靠移民是主要解決方案;全球供應鏈重組,分散採購(中國+1)、近岸外包(當地供應)、數位化與低碳化、協同能力等已成為發展趨勢;高成本與高物價時代來臨,尤其再生能源、減碳及碳邊境機制(CBAM憑證)、減塑等都驅動企業成本增加。面對這些產業環境,哈佛商學院教授Bill George提出霧卡現象(VUCA 2.0)全新定義,領導人要制定願景(Vision),要雙向溝通了解(Understanding)、要勇於(Courage)決策、要適應(Adaptability)嶄新的戰略及計畫,進而可以來因應不可預知的未來。(見圖1) ●圖1:2024年是混沌現象的新時代(New Era),台灣面臨的是地緣政治、通膨、國家意識混亂、黨爭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自貿協定、供應鏈、貧富差距等問題   台灣企業面對的環境更是艱辛,夾於中美兩國衝突的中間,加上國家意識混亂、兩岸政治問題難解、國內黨爭混亂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M型化社會(中產階級消失)讓貧富差距擴大、自貿協定(FTA)有待突破,台灣+1讓產業再度外移,減碳、碳稅及碳權交易與通貨膨脹等等變數。但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19世紀知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現象社會處處可見,大家都要勇於去面對及承擔。 在今年4月中的一場演講,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提到:21世紀的20年代是轉型的年代,鼓勵政府及企業,加速綠色與數位轉型來重振經濟及產業成長,綠色轉型是一種變革性的投資(包含再生能源、生態循環等),帶來經濟、健康和環境效益。而數位轉型正影響著製造業到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加上最近的人工智慧(AI)發展,將會加速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也會影響到全球約40%的就業機會。 面對新時代的不確定性,企業還是要勇於做出明確的決策,專注與堅持往前走是必要的,機會是要經歷挑戰才會達成的。 二、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全球化趨勢驅動著過去30年來供應鏈的快速發展,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但供應鏈最關鍵的是資通產業,台灣廠商就成為最關鍵的地位,這當中包括半導體、光電、資通產業佔全球市占率約70%,晶圓代工台灣為全球第一、IC設計產值世界二、個人電腦產值占全球第三。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來晶片法案、加上新冠疫情(COVID-19)、俄烏戰爭等,引起原物料斷鏈,導致能源、金屬、食品飆漲,引發全球通膨情形;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問題,由以巴戰爭、紅海危機、南海及兩岸爭議等,都造成供應鏈安全遠勝效率。而供應鏈重整及由中國外移至東南亞、印度及墨西哥,全球保護主義重啟,自由貿易已死已是全球話題。 從2020年的全球氣候協定(COP26),更讓全球供應鏈感受到減碳是優先議題,國際企業及品牌客戶紛紛宣示,包括在205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倡議(RE100)企業,全球已超過400家(2023年9月底止),台灣也有31家。2050年全球宣示淨零排放國家約有140個,加上歐盟探邊境(CBAN)在2023年開始試行,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未來的碳稅、碳費與碳交易對經營的影響,都將是企業要認知的事,而商品的碳揭露更要學習,而減碳已成為產業的關鍵競爭力。 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18億美元,其中屬於供應鏈市場的印刷包裝品約占75%,相對於台灣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僅僅約7.6億美元,可以看到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的機會是很有潛力的。而談到中國供應鏈印刷包裝市場中,最大的獲利者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其2022年的營業額是163億人民幣,也是中國最大的印刷包裝企業,供應鏈相關業務額占約75%以上,過去的發展前五大客戶占營業額的45%~80%間,但前五大客戶中,總是會有2~3家台商,第一大的客戶就是鴻海科技。 再談供應鏈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2023年台灣總出口額衰退約9.8%,也影響到經濟成長僅僅約1.41%,主要原因是屬於供應鏈的資通產業,因為品牌客戶調整庫存,訂單減少所致。2022~2023年間,台灣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72萬噸(-15.5%),主要原因也是輕工業外移,產業結構以半導體、資通產業為主,這跟庫存調整的供應鏈也是明顯的相關。而過去10年,台灣印刷包裝發展受限,更是業者沒認清供應鏈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與台灣供應鏈服務商有連結關係,而失掉掌握市場發展的機會。(見圖2) ●圖2: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到供應鏈服務,是以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在2023年,設計印象雜誌6期專欄,每篇內容都提到供應鏈服務,其中一期特別就供應鏈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綠色材料與循環經濟、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雲端色彩管理與印刷品質管控等相關議題,都有深入報導。 全球供應鏈服務正在重組,地緣政治風險考慮下,成本、可靠及韌性並存,數位化與低碳的雙軸轉型正在加速,品牌商要求中國+1或台灣+1的供應策略勢在必行,東南亞、印度與墨西哥則是主要贏家。但供應鏈重組也是一個轉機,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關注全域與佈局,與上下游產業提升協同能力,也考慮與東協國家產業間的策略夥伴關係,學習專業的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的技能,希望能夠有機會掌握到這個發展的機緣。 盤點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 一、供應鏈調庫存,讓台灣出口貿易額劇降9.8%,2023年台灣GDP增長僅約1.41%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僅約1.41%,這是因進出口額嚴重衰退,以美元計出口額較2022年減約9.8%,進口額減約17.9%,民間投資也減約11.6%,還好新冠疫情常態化後,民間消費增約8.32%,才讓2023年GDP有1.41%的增長,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高達約2.5%。若比較2024年與2023年第一季資料,出口額增約12.9%,進口額增約3%,讓第一季台灣GDP增長高達5.57%,中經院就調高2023年GDP增長至3.38%;但第一季的台灣CPI約2.33%,預估全年約2.49%,遠遠高於原來預估的1.8%。(見表3) 以台灣出口地區分析,2024年第一季,中國及香港占總出口額約30.84%,但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0.9%,對美國出口額占約22.32%,較2023年同期增約57.88%,對東協10國出口占約20.19%,較2023年同期增約33.45%,對歐洲出口占約8.49%,較2023年同期減約5.9%。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報告,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約3.2%,與2023年相仿,但已開發國家增長率約1.7%,高於2023年的1.6%,而2024年開發中國家的GDP增長率約4.2%,較2023年的4.3%微降。就個別國家GDP分析,美國由2023年的2.5%增至2024年2.7%,歐洲地區則由0.4%增至0.8%,日本則由1.9%降至0.9%,英國則由0.1%增至0.5%,中國則由5.2%降至4.6%,印度也由7.8%降至6.8%。 二、2023年造紙業營收衰退約13~20%,紙加工衰退約11%,印刷業衰退約1~5%,出版業持平 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2023年造紙業產值約762.4億元,較2022年減約12.8%,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1億元,較2022年減約10.0%,印刷業產值約865.1億元,較2022年減約1.1%。但根據台灣財政部產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造紙業營業額約687.0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6%,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356.2億元,較2022年減約10.5%,扣除製版的印刷及加工營業額約1,046.6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4.3%,出版業營業額約440.3億元,較2022年持平。(見表4) 根據海關進出口及產銷量值資料分析,2023年的木片及漿價跌約10%,廢紙價跌約32.9%,而2023年紙及紙板的產量僅降約3.8%,產值則降約12.8%,也就是紙價跌幅約5.7%,其中瓦楞紙箱價跌幅約7.3%,紙板價跌幅則高達16.8%,道林紙及生活用紙價基本持平,這對印刷業的成本也有明顯降低。 再分析過去13年(2011~2023年)的產業市場趨勢,紙業產值由913.7億元降至762.3億元,降約6.3%,紙加工業由807.8億元增加至1,012.1億元,增約25.3%,印刷業則由905.1億元減少至865.1億元,減約4.4%,合併紙加工及印刷產值,13年內增加約9.6%。而就內銷值分析,2011~2023年間,紙業由591.7億元降至553.3億元,減約6.5%,紙加工業由697.4億元增加至909.5億元,增30.4%,印刷業由795.8億元降至747.4億元,降約6.1%,合併紙加工及印刷內銷值,則增加約11%。(見圖5) ●圖5:2011~2023年紙業、紙加工業、印刷業產值(上圖)及內銷值(下圖)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產銷統計)  三、國際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由中國海關資料庫查詢顯示,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9%,但比2019年的165.8億美元增約31.2%。其中2023年出口項目超過10億美元,有書籍、商業印刷、紙容器、筆記本、標籤、其他紙品及IC卡等;而超過5~10億美元間有兒童圖書,其他品項幾乎都超過1億美元;而出口最多的品項為紙容器,約有64.6億美元,其次為其他紙品,約有49億美元,兩者合計占52.2%。另外跟供應鏈服務有關的印刷包裝品項,2023年出口共約144.8億美元,占總出口值的66.6%左右,較2022年的160.7億美元減少約9.9%。(見表6)  過去13年資料,明顯指出台灣印刷包裝市場被困在內需市場,還好紙加工業每年有2~2.5%的增長。但單就2023年中國外銷印刷包裝品額換算成台幣約6,850億台幣,是台灣印刷業產值的7~8.5倍,或是台灣印刷及紙加工業總產值的3.6倍。以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僅約中國的3.5%,如果能增加至10%,出口額約21.8億美元,那台灣產值可增加約445億台幣,那印刷業產值可增加約51%,或印刷加紙加工業可增加23.7%,所以國際市場當然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而就中國印刷包裝品2023年出口的前15個國家分析,其中美國約有45億美元,澳大利亞約10.9億美元居次,5~10億美元間的有香港、英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及新加坡共6國,第9~15位國家分別為荷蘭、加拿大、德國、泰國、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及韓國,其外銷金額約在3.7~5億美元間,15個國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67.4%。以2019~2023年資料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增約31.2%,但越南增加71.2%、馬來亞增加108%、日本增加86.6%、泰國增33.6%、沙烏地增154%、菲律賓增84.2%,可見對東協國家出口增加是很快速的,這也與國際供應鏈往東協國家遷移有關,相關的印刷包裝品還是要依賴中國供應,相對的這15個國家,都是我們未來潛在的目標市場。 四、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贏家: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在2022年營收約163.6億人民幣,是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大第一名,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乾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運營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比較2022年及2013年財報,營收增加搭約6.3倍,毛利率由30.1%降至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材料成本由40%降至46%,用人費用由15%增加至17%。 2002年創業的裕同包裝科技,主要的客戶都是供應鏈的相關廠商,由遊戲機、電腦周邊、伺服器、手機、消費性電子、移動網路等,後再轉型到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等。在2011~2015年,前5大客戶占營收約63~70%,其中富士康(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資通等都是台商,前5大約有2~3家台商。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是股東,所以說裕同包裝科技的崛起,是跟以供應鏈代工產業的台商是密不可分的。(見圖7) ●圖7: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是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受益者及贏家  但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了解到,只有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需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加強加工技術能力及自動化的生產環境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能力。台灣的印刷包裝業者,由裕同包裝科技的個案,我們使否有了解到成功企業的機緣及作法?也體會到「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 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路徑 一、路徑1:標準化流程讓精益管理再升級,五年來台灣印刷包裝業品質提升甚大 在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就此筆者給了三個期待,期待台灣有更多的印刷企業通過印刷標準化認證,進而提升印刷品品質;期待滿足回流台商的包裝及印刷品外銷品質需求,同時能帶動台灣印刷品的外銷機會;期待培養更多的印刷標準化認證專家,除了提升台灣人力資源外,進而把印刷標準化服務業務發展到東南亞國家,這對東南亞的市場拓展是很有幫助的,這也符合政府的南向政策。期望這是台灣發展印刷標準化的里程碑(Hope it is a milestone for the industry to go further),這也是時代雜誌亞太區技術總監Mr. Nelson Luk演講帶來的鼓勵。 五年過去了,Idealliance台灣每年至少舉辦2次色彩管理研討會,以及1~2次專家培訓。截止2023年10月底,Idealliance台灣G7認證專家由2018年的14位增加至65位,Idealliance台灣G7 Master認可企業由2018年的19家增加至56家,同時也新增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可專家23位,以及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證企業3家。這些認證的企業或專家,也涵蓋到印刷廠、學校、設備及材料商、其他相關行業等,對色彩管理國際標準、印刷品質管理水準的提升是很有貢獻的,這成績比起台灣過去20年間,推動色彩管理(CMS)有數倍的成效,這些功勞當然歸功現任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值得鼓掌。(見圖8) ●圖8: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取得G7台灣代表,深受業界幾個期待 推動G7色彩管理標準化後,也建立生產人員及全廠製程標準化管理的正確觀念,卡之屋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就提到,ISO+G7標準化管理,打通了卡之屋工作流程管理的任督二脈,讓與客戶溝通印刷品質有客觀基礎。而且同一檔案,可以得到顏色一致的螢幕軟打樣、數位樣、印刷品,舊檔加印時能達到相同的品質,螢幕軟打樣不需要看數位樣或到廠看印,這結果也讓印刷業的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再升級,在這次的研討會,陳總經理就推動G7標準化的實務經驗分享給大家。 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在推動印刷色彩管理標準化,取得很好的成就,讓台灣印刷業品質接軌國際,當然也期待有助於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拓展。 二、路徑2: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的全球產業趨勢,包括實踐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品牌商及國際供應鏈的綠色承諾及行動都全面啟動,例如DELL、惠普(HP)、蘋果公司(Apple)、沃爾瑪(Walmart)等,在減碳、使用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減塑都有明確的目標及具體作法。而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更嚴格的綠色法規(碳排、減塑等),來實現這些承諾,2023年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便是一例,這將是啟動國際貿易類似關稅的新機制。 根據全球最大的資訊管理商SAP提到,現代的永續供應鏈包含綠色、透明及循環等三大要素,綠色供應鏈流程包括產品設計、材料尋源、製造、物流,以及生命週期末端的產品管理。而企業在貨物與勞工來源及端到端的供應鏈實務方面,應該公開揭露相關資訊的能力和意願,在循環供應鏈中,產品會分解或縮減為原料形式,再製成可銷售的產品,讓企業既可達成回收的環境效益,也能回收過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而在實現永續供應鏈必須要靠協同作業(Collaborative),發展最佳技術、制定一致的標準且讓消費者了解是必要的。 綠色印刷包裝正處於風頭,印刷包裝業者應該重視這些議題,共同探索及尋找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來開創未來商業模式與價值,才能滿足國際印刷包裝供應鏈市場的需求。相關的議題探討包括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邁向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之路、如何節能減碳救地球,並要揭露碳排放資訊,落實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與永續發展,這已是印刷包裝國際市場關鍵的競爭力;但要架構完整、務實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及解決方案,包括設計、材料、製程、設備、產品及物流等,是有待產業間共同協同作業及努力才可達成。(見圖9) ●圖9: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就以「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為題,無私分享他的知識、經驗給業者參考。也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加快腳步,就滿足國際供應鏈品牌商的要求,在綠色設計、環保新材料(可回收、可裂解及可堆肥等)、綠色製程、減塑、綠色能源(太陽能設施)、節能減碳、碳足跡管理、色彩與品質管理、雲端服務、ESG及其他認證等找到解決方案,架構對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競爭優勢是必要的。 三、路徑3: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需要產業聯盟與協同作業 台灣有約8,000家印刷相關業者,以年約1,000億的市場規模估計,平均每家僅約1,250萬元的產值,即使年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的業者可能不到5家,而在中國至少有150家,這樣規模是很難有國際的競爭力。以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供的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包含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一般企業是不可能做到的。 品牌客戶對於提供印刷包裝服務商的一站式服務(One Stop Shopping),相關產品包含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一站式的整合服務,要求很多綠色設計的解決方案。並以實現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依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所以相關的認證、資訊公開揭露(ESG、碳足跡等)報告、綠色製程解決方案等,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規模的印刷包裝廠,就必需要產業聯盟、合作或協同作業,提供完整的服務,才有機會接觸到國際訂單。 要接軌印刷包裝國際供應鏈服務,完整的印刷包裝服務解決方案、提供整合產品的服務、國際競爭性的產能及成本、完整的數位服務平台、在地化暨區域化的供應能力、綠色印刷及包裝解決方案(綠色材料、製程、再生能源、減碳及減塑等)都是必要的。而以台灣中小型印刷包裝規模,只有透過合作、策略聯盟及協同作業,才有機會掌握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而策略夥伴及協同作業的合作思維有三,包括: (一)要建立與品牌客戶供應鏈合作的關係,跟著客戶走,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這是比較簡捷的路徑,由中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二)以A-Team來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過去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成功範例,就是一個值得印刷包裝業者學習參考的。 (三)台灣加1已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另一思維,尤其是擴大東協國家合作夥伴及市場機會,現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精益管理的經驗,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 為了讓大家認同產業協同發展的理念,我們邀請《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就「協產業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做專題演講,提到《設計印象雜誌》願景(Vision),架構產業平台、探討產業經濟及發展、提供國際產業資訊及服務,開拓國際視野及海外產業連結、推動印刷包裝相關產業間的協同服務,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見圖10) 結論 過去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推動G7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對印刷包裝品質管理再優化,整體的精益管理再升級。而國際供應鏈服務的趨勢,全球品牌客戶都處於綠色風潮環境中,積極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所有印刷包裝業者,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誰能滿足客戶需求,誰就是贏家。 就產業經濟分析,國際供應鏈印刷包裝服務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唯一發展之路,但要面對國際供應鏈市場與競爭,品牌客戶需要的規模產能與競爭成本,專業的服務與技能,這有賴於上下游產業及同業間的協同作業與合作,所以要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男兒當再自強」。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創立於2001年的《設計印象雜誌》,是一份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創辦人楊宗魁先生秉持對行業的熱情,20多年來,對產業的市場趨勢與競爭、材料與技術發展、產業動態與國際交流等,都留下很完整報導。同時出版設計專業套書,例如《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台灣創意百科》等,在產業內享有很高的評價。 進入2024年,AI正加速改變全世界,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將重新定位,擴大產業服務對象至圖文(GraphicArts)相關產業(包含造紙、設計、印刷、包裝、出版及材料、設備等),增加數位平台服務,提供更即時性的產業資訊、動態、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及專題報導等。 因此我們成立新的數位編輯及國際事務團隊,將會提供更多的創意活動及內容,而推動國際策略夥伴及交流,可讓台灣業者多了解國際競爭與經營模式,透過交流來尋找發展機會。 雜誌內容也需要調整方向,上期我們有一篇是ChatGPT寫出的印刷技術發展文章、增加Drupa專欄等,而未來將會更關注產業發展及讀者的需求,並以專題報導、播客(Podcast)、論壇、研討會、參訪等活動,而雜誌數位平台將於2024年3月初開始啟用,多元服務也將隨之而來。  未來的《設計印象雜誌》,會在新時代的道路往前走,也希望所有過去支持《設計印象雜誌》的讀者、廠商及朋友們,你們的建議會讓我們在未來走得更順暢。 Founded in 2001,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crossing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desig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his passion to the two fields, the founder, Mr. Yang Tzung-kuei, has offer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n trends and competition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design specialized series, such as A Century of Visual Design and One Hundred Visual Designers in Taiwan, Taiwan Creative Graphic Art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reputation from the industry. As we step into 2024, AI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through digitalizat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reposition itself to broaden the services in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y, including papermaking, design, printing, packaging, publishing, material, equipment, and more. A new digital platform will be launched to offer prompt industry updates, market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business management insights, and feature reports.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Digital Media team to provide a greater array o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is also added fo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o cover better insigh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nhanced. In the last issue, there is an article on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ritten by ChatGPT, a new column on Drupa updates, and more. The magazine's digital platform is set to be launched in March 2024 to offer new diversified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cu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aders' needs, including project reports, podcasts, forums, seminars, visits,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e future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stride forward on the path to the new era. We hope to hear from our readers, businesses partners, and friends. Your suggestions will guide us to a delightful journey ahead.
編輯記事-共創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共創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

設計印象團隊有個理想,我們不僅是一本專業的雜誌,也會是個產業平台。以設計、印刷及包裝產業為核心,提供含造紙及出版業相關資訊與服務,促進上下游業者的協同發展;我們也關注國際產業訊息,推動台灣業者與東北亞、中國、東南亞同業間的互動與交流,走出去才會有更多發展空間。 我們會探索品牌、供應鏈相關客戶及讀者的意見,持續改變我們編輯的方向與內容,而最終消費者行為變革,是驅動印刷包裝業創新的主要動力,發展相關的解決方案,才可掌握未來發展機會。 設計印象不僅僅是紙媒體,也是數位媒體,會讓資訊更多元、更即時;我們會邀請產業相關設備及材料廠商,有專業及經驗的產學人士,以播客(Podcast)、影片(Video)方式,提供專業技術、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經驗等,讓業者有更多學習的空間、創意來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會研究政府產業相關法規及政策,讓業者有所遵循,也會出版產業相關統計及市場報告,讓業者更能了解產業經濟與經營發展趨勢,這期雜誌也登出「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年度報告」,同時提到印刷包裝品的國際市場機會。 共同促進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這是設計印象雜誌的願景(Vision),而提供更深入、優質的內容及服務,讓大家有更宏觀的產業認知,是我們的使命(Miss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team has an ideal: what we publish is not just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but also an industry platform. With the design,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ies as the core, we als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related to the papermak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ies for futher interaction. Moreover, we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ends and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ese industrie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Northeast Asia,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Stepping out will give you more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evolving. W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feedback from readers, brands, and supply chain to adjust our direction and improve our contents. Changes in consumer behavior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innovation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We woul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relevant solutions to maste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not just a hard-copy media, but also a digital media, which makes information more diverse and real-time. We will invite equipment and material manufacturers, industrial and academia professionals, for podcasts and video clips to share the latest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 operation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etc. It provides further opportunity for learning, creativity, and to improv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e will inspect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so that the industry could follow accordingly. We will publish industrial statistics and market report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y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is issue, the article "2023 Taiwan Printing and Packaging" addresse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printing and packaging products. Building the Future of Print, Together, is the vision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t is our mission to provide in-depth and high-quality services for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ustry.
編輯記事-邁向drupa之路,創新印刷包裝業未來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邁向drupa之路,創新印刷包裝業未來

甚麼是未來印刷業?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議題,WhatTheyThink曾提到,未來印刷業是提供整合製程服務者(as a process),是從事傳播跨媒體服務者(as a media)。印刷是滿足不同客戶的商業模式(as a business model)提供者,印刷是關注永續性、差異化服務的綜合製造業(as an industry),印刷是提供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貿易服務機構(as a trade association),結論是印刷業就是滿足客戶的服務提供者。 邁向drupa之路,與聚集來自全球各地的設備及材料供應商、不同領域的專家、品牌商、設計家、印刷包裝產業領導者、服務商及其他解決方案提供者等同聚一堂,透過特別論壇、展場交流及互動,共同探討產業未來趨勢、技術發展與創新運用、商業模式、解決方案等相關議題,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回顧2016年drupa展,傳統的圖文傳播及包裝印刷領域,因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擴大至工業印刷、裝潢印刷及功能印刷等領域,同時印刷基材由紙張、紙板、塑材等,擴大到工業用基材及物件上。美國RIT教授Frank Romano認為,這是新印刷時代的來臨,而數位技術及相關解決方案,就是主要的驅動者,跨領域發展及滿足客戶完整的服務平台,便成為新印刷時代的主要商業經營模式。 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drupa 2024展覽主題,關注的焦點都在永續發展、循環經濟、數位化、人工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等議題,這些趨勢將影響未來產業的價值鏈。而透過drupa的展場、論壇,會有更多創意體驗到新技術在超越印刷的多元服務,不斷的展現未來創新內容,讓drupa成為印刷包裝業者,像宗教式的邁向朝聖之路。 「印刷是感性、雋永的事業,可讓美好記憶永存」,在新的數位時代,需要有勇於創業、加速轉型及跨領域經營的新一代,來帶領印刷業在未來能持續的茁壯與發展。 What is the future of print? It is a topic with divergent opinions. WhatTheyThink once mentioned that the future of print will be integrated process and engaged in communication media services. Printing is a model of business provider that serves different customers. Printing is a compreh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at focuses on sustainability and diversified services. Printing is a trade service organization that meets market and customer need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inting industry is a service provider that satisfies its customers. The road to drupa brings together OEMs, material suppliers, brands, designers, expert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leaders, and other service providers in different field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Forums and exhibition interaction, we discuss industry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business models, solutions, and other related topics to jointly create the future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Looking back at the drupa 2016, traditional graphic arts and packaging printing have expanded to industrial, decoration, and functional printi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eantime, the printing substates have expanded from paper, cardboard, plastic to industrial materials. Frank Romano, RIT professo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printing era. Digital technology and related solutions are the main drivers. Cross-field development and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that meet customer’s needs will become the main business model in the new printing era. “We create the future”is the theme of drupa 2024. The focal topics a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rcular economy, digital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These trends will influence the value of the future industry. Through the exhibition and forums, people will experience the diversified services of new technologies innovation beyond printing that makes drupa a pilgrimage for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Printing is a sentimental and timeless venture, that makes beautiful memories last forever.”In the new digital era, we need a new generation with courage to start businesses and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that leads the industry to grow and develop continuously in the future.
不去drupa而知印刷包裝天下事
drupa主題
2024-08-06

不去drupa而知印刷包裝天下事

您如果錯過drupa 2024展場,除了沒法直接體驗展場的氣氛、參展設備的實際運作、沒法交到新朋友外,但還是可以了解drupa參展商的動態、全球印刷包裝市場及技術的發展趨勢、產業專家的觀點、經營的理念等,甚至可能比去drupa現場更能掌握產業的動脈,本刊設計印象雜誌提供些意見給讀者參考。 drupa 24展覽的焦點話題 首先,不管您有沒有去drupa 2024展場,您一定要知道這次展覽的焦點話題(Focus Topics),其包含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資源和能源效率(Resource & Energy Efficiency)、回收(Recycling)、數位化(Digitalization)、印刷4.0(Print 4.0)、後加工4.0(Finishing 4.0)、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連接性(Connectivity)等。而您可以由drupa官網中,有系統的了解到這些議題相關的前瞻觀點、文章等,有很多新觀點、專業的看法及與經營發展有關的論說,都會啟發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創意。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Exhibit/Become_an_exhibitor/Focus_Topic。 在drupa官網中,您還可關注特別論壇(Special Forums)的相關議題,包括包裝業(Packaging)、下一代發展(Next Age)、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紡織業(Textile)及立方體(Cube)、印刷與數位會議(Print & Digital Convention)等。這些特別論壇是以展覽、講座和會議活動的形式,將創新推向市場、探討商業模式及建立協同合作機會,由全球不同領域的國際演講者、新創公司等,透過他們的體驗及觀點,探討獨特技術、前瞻性的發展和創新、解決方案等,也讓參與的聽眾有更多元的交流的空間。但這論壇是要收費的,想關注的朋友要由網上多方搜尋,由一些視頻及聽眾的觀點,還是可以有收穫的。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Exhibit/Become_an_exhibitor/Special_Forums/Overview。 ●drupa 24展覽焦點話題,包含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等 ●除了展覽外,官網上還可關注特別論壇相關議題,包括包裝業、下一代發展、可持續發展、紡織業及立方體等   drupa 24參展商及展品 如果您想尋找設備或軟體服務商,可以找drupa官網參展商及展品(Exhibitors & Products),它是以印前服務/印刷(Prepress/Print)、媒體製作及多管道傳播服務(Premedia/Multichannel)、印後服務/加工/包裝(Post/Converting/Packaging)、未來技術(Future Technologies)、材料(Materials)、其他設備/服務/關聯產業(Equipment/Services/Infrasructure)等6大分類,官網提到共有2,052間,其中有約400家廠商來自中國,有系統去了解參展廠商,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設備或供應商。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vis/v1/en/search?ticket=g_u_e_s_t&_query=&f_type=profile。 drupa展場是提供很好又完整的服務,每天出版新聞、展場活動照片、相關訪問的視訊及音訊內容,也有參展商展示產品操作實務視頻,只要發時間,肯定可以找到一些您想要的。而在媒體服務中,專家文章(Expert Articles)、思想領導文章(Thought Leadership Articles)、drupa部落格(Blog)等三種不同風格的內容,大家是一定要看的。其中,drupa部落格的文章很多,內容又可區分為永續發展、數位化、包裝印刷、列印技術、紡織品印花、設計、客座文章,這些內容對了解產業的發展、創新、機會、趨勢都有很好的啟發。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drupa_blog。 ●drupa部落格文章很多,內容分為永續發展、數位化、包裝印刷、列印技術、紡織品印花、設計、客座文章等 drupa 24展會每日新聞 drupa展會期間,展場單位與WhatTheyThink雜誌合作,共出版11期的每日新聞(drupadaily),內容包括各參展廠商的活動、媒體評論等,加上許多轉訪的視頻,要了解drupa展會的動態是很容易的。而drupa展館單位在非展覽期間,都有定期的全球產業調查,也出版全球產業趨勢報告,這也可以了解到全球印刷包裝產業的年度產銷、投資、商業模式及經營管理的看法,長期累積相關資訊,對產業的視野當然會有不一樣的觀察。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News/Digital_Trade_Press_Stand。 drupa也與全球印刷包裝相關的雜誌合作,展會期間入口處就提供很多雜誌最近的期刊給參訪者自由取用,相關的雜誌數位版本在網站也可以下載。過去drupa展館也出版系列產業趨勢的套書,但這次我們沒發現,但我們有找到一本約342頁,由30位專家撰寫的「對印刷與包裝產業創新的觀點(Perspectives on print & Packaging innovation)」,以及一本288頁有關「網路出版及網路媒體(Web to Publish & Web to Media)」的專輯,這當然很值得相關業者參考的。 網路媒體報導drupa相關訊息當然很多,但較完整報導的可以到WhatTheyThink? (https://whattheythink.com/)及Printweek(https://www.printweek.com/)網站參閱,這兩家在展會期間,都有派人專訪各參展廠商,而且對產業發展的動脈都有敏銳的報導;在中文媒體中,本刊設計印象雜誌無論在展前、展覽期間,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活動及資訊,在網站及臉書報導,也謝謝讀者們的支持,而展後我們也將會整理更完整洞見(Insight)給大家,請拭目以待。 ●WhatTheyThink?在展會期間,都有派人專訪各參展廠商,而且對產業發展的動脈都有敏銳的報導 ●drupa 24展會期間,展場主辦單位與WhatTheyThink雜誌合作,共出版11期的每日新聞(drupadaily)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經營管理
2024-08-06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創新未來是drupa 2024的展覽主題,但展覽的焦點話題,其含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等。精簡的說,創新未來指的就是數位化及永續化,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意義非凡。 要驅動創新與效率,數位化勢在必行,數位印刷的興起,改變了印包產業的格局,讓印刷品與消費者間的連結更緊密,讓品牌商更有影響力。由依需、短版、個性化印刷、智慧包裝、合版印刷等,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數位印刷的品質與效率,已追上平版印刷,兩者的未來爭鋒,將取決於投資回報率。 在drupa的展場,傳統的印刷或後加工設備商,都在談生產流程的優化、以智能化與自動化裝置及軟體,以工業4.0為目標,來提升品質與效率;而在供應鏈服務體系,以平台接單、生產流程管制、倉儲物流管理及連結MIS,對客戶的遠端服務等,都是數位化的成果,當然,人工智慧的影子還是有的。 全球暖化議題驅動全球性的品牌商,提出減碳及碳中和目標,也讓所有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解決方案,印刷包裝相關企業也不例外。而因應海洋汙染,綠色和平組織在2016年發起減塑聯盟,聯合國在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目標,所以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議題,就成為drupa展場的焦點。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碳稅將在全球呈現,減碳、商品碳足跡、碳交易都在影響政府、企業的對外競爭力;歐盟反毀林法案(EUDR)將自2024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這推動將影響家畜養殖、可可、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木材等及其製品,未來出口到歐盟必須提出無毀森林證明,這當然包括印刷包裝品,所以最近需要FSC證明的業務越來越多。 未來之路,所有企業都要持續推動數位化及可持續發展,印刷包裝企業也不例外。 “We Create the Future” is the theme of drupa 2024.The focus topics are Sustainability,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Recycle, Digitalization, Printing 4.0, Finishing 4.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Economy, and Connectivity. To put it simply, Create the Future refers to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igitization is imperative to initiate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Digital printing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It brings the products and consumers closer and makes brands more influential. Through on-demand, short-run, personalized printing, smart packaging, etc.,it is obvious tha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gital printing have caught up with offset printing. The futur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is on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At drupa, traditional printing and finish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By using AI and automati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re the objectives alone with Industry 4.0. Regarding supply chain service system, online ordering,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warehouse logistics, and MIS provide services over the air. It is a result of digitalization. Surel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so takes partsin. Global warming issue has driven brands to set the carbon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argets. The supply chains have to seek for solutions comprehensively.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In response to marine pollution, Greenpeace launched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in 2016.The United Nations will publish “Global Plastics Treaty” in 2024. These are legally binding plastic reduction targets. Therefore, energy conservation, carbon re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issu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topics of drupa 2024.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will be officially implemented in 2026 and carbon taxes will take effect globally. Carbon reduction,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trading affect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he EU’s Deforestation Regulation(EUDR) will start to apply on December 30, 2024. The list of products includes: palm oil, cattle, wood, coffee, cocoa, rubber, soy, and the derivatives of those products, such as, chocolate, furniture, and printed paper. Traders will have to prove that the products are deforestation-free. For sure, it includes printed packaging products and there are high demands on FSC certification recently. In the future, companies must continue to endorse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
編輯記事-韌性台灣
經營管理
2025-02-11

編輯記事-韌性台灣

2024年全球三大辭典公布的年度字,分別為BrainRot(腦腐)、Manifest(顯化)、Polarization(兩極分化),顯示人們是處於不穩定、不確定、複雜及模糊的情緒中,這跟全球社群媒體氾濫、經濟與通膨問題、政治爭議與地緣戰爭、AI快速崛起、國際碳有價時代等議題,所帶來的惶恐有關。 2025年全球情緒會更加不確定性,因為川普回歸、AI發展及碳有價時代,都將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及產業發展,而我們卻沒法用傳統思維去臆測。但據國際貨幣基金報告,2025年全球經濟卻仍維持3.2%增長,而且通膨會持續降低,全球CEO調查也沒那麼的悲觀。 2024年來自中國威懾、南海爭議及政黨鬥爭等都是台灣的核心議題,而晶片法案、AI發展及供應鏈遷移等,台灣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這讓台灣2024的經濟成長達10年來最高的4.3%,而NVIDIA的黃仁勳、AMD的蘇姿丰、美超微的梁見後都來自於台灣,在2024年的科技業成為全球風雲人物,而台灣供應鏈卻是他們稱霸的軍火庫,2023年全球科技業經歷大裁員,但台灣卻逆風而行。 2024年巴黎奧運(ParisOlympics)的「麟洋配」,拿下羽球史上男雙金牌連霸,而第三屆的世界棒球12強(2024 WBSC Premier12),被評估戰力倒數第二的中華隊,卻完封日本拿到冠軍,還有林郁婷(奧運拳擊)、謝淑薇(澳洲網球)、俞俊安(PGA高爾夫)等運動員,在不同的賽事都拿到冠軍,這些都是以團隊合作及信任為基礎,加上運動員的堅毅及求勝的決心,才能夢想成真。 面對2025年全球的不確定性,希望台灣能持續2024年的韌性精神,讓熱血與感動,驅動無數激動人心的瞬間,讓台灣韌性在國際多元的面向中展現,也祝福所有的朋友們,新的一年都能心想事成。 The 2024 words of the year are brain rot, manifest, and polarization. It shows that people are in an unstab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 mood. This is related to the panic caused by issues such as the proliferation of global social media, economic and inflation problems, political disputes and geopolitical wars, the rapid rise of AI, and the era of global carbon pricing. Global sentiment will be more uncertain in 2025, due to Trump’s return, the development of AI, and the era of carbon pricing. These will all affect the global politics,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cannot speculate the future with traditional thinking. Though,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port, the global economy will still maintain a growth rate of 3.2% in 2025, and inflation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The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shows it’s not that pessimistic. In 2024, deterrence from China,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nd party struggles are all core issues for Taiwan, while Taiwan is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 on the Chip Act, AI development and supply chain migration. This allows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in 2024 to reach a 10-year high of 4.3%. NVIDIA's Jensen Huang, AMD’s Lisa Tzwu-Fang Su, and Supermicro’s Charles Liang are all from Taiwan and have become the global figures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in 2024. Moreover, Taiwan’s supply chain is the arsenal of dominance. Since 2023,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experienced massive layoffs, but Taiwan went against the wind. Lee Yang and Wang Chi-lin became the first pair in badminton history to win the men’s doubles twice at the Olympic Games Paris 2024. Chinese Taipei baseball team, while was initially predicted the second to last, defeated Japan and won the WBSC Premier12 2024 to the Global Championship. There are also athletes such as Lin Yu-Ting (Olympic boxing), Hsieh Su-wei (Australian tennis), and Kevin YU (PGA golf), who have won championships in different tournaments. These are all based on teamwork and trust in parallel with athletes’ persevera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win. Facing global uncertainty in 2025, I wish Taiwan can continue the spirit of resilience it had in 2024, let passion and emotion drive countless exciting moments. Let Taiwan’s resilience be demonstr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 also wish all my friends,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in the new year.
drupa展到TIGAX展的平台經濟
包裝未來
2024-12-30

drupa展到TIGAX展的平台經濟

新冠疫情常態化後,國際交流包括旅遊、商業往來也都回歸正常,國際性的產業展覽交流活動也陸續舉辦,而經過11天展期的德國杜塞道夫印刷暨紙業展(drupa 2024),也在6月7日剛剛落幕;2024台北國際包裝工業展覽(TAIPEI PACK)在6月26~28日舉行;韓國國際印刷包裝機材展(K-Print 2024)也在8月21~24日在漢城揭幕,而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024)即將在10月3~6日開幕,緊接著東京國際包裝(TOKYO PACK 2024)也將在10月23~25日舉行。而在中國,每年也都有很多印刷包裝相關展覽,較著名的包括四年一次的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CHINA PRINT)、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全印展(All in Print China)、每年3月的華南國際印刷展(Printing South China)等。(見圖1) 展覽是讓夢想成真最佳場所 展覽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這麼多印刷包裝展覽,除了連結產業供應鏈的相關業者共聚一堂,探討產業技術、設備、材料、環境的發展動態,也對市場趨勢與機會、商業模式、經營思維、國際業務連結等,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根據資深產業專家的看法,一個創新技術或思維,要由研發、商業運用到被客戶認同,至少要三個drupa的週期(12年),而展覽也變成夢想成真蛻變的最佳場所。而以drupa 2024的11天展期間,共約來自174國家的17萬訪客共聚一堂,單就對德國當地的旅遊就至少貢獻3.5億美元以上。 除了設備、材料及服務參展商參與的展覽活動外,展場另一焦點是主辦單位安排的論壇,而論壇的焦點話題大都闡述展覽的主題(Theme)外,再就產業發展趨勢及細部門的解決方案議題,邀請專家、行業領導者及有興趣的來賓,共聚一堂,激發創意、深度交流,探討共創未來的發展空間及解決方案。而drupa 2024便是以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及永續化(Sustainability)為焦點話題(Focus Topics),但各個論壇則分別為drupa cube以開創性內容趨動創意互動、drupa dna則是來探討創新技術與運用、touchpoint packaging來整合供應鏈業者及專注包裝解決方案、touchpoint textile則為跨行業合作提供發展空間、touchpoint則是探討可持續性的相關議題。(見圖2) 我們由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TIGAX 2024)官網,看到展覽的主題是「變革與新生」,陳政雄執行長提到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趨勢,包括因應高端包材的來臨,帶動7色以上印刷機加雙座上光設備已成為標配,他也提到,在強力IT資通訊、網路、人工智慧驅動下,世界印刷業已完全走入利用AI人工智慧生產最前緣。他以台灣某家雲端印刷廠(指的是健豪印刷),每天承印2.3~3萬件訂單,雲端接單、ERP進行生產製程控管,成本、進度、效率、物流都在AI智慧收集下完成。他也認為,未來在大圖輸出、瓦楞紙印製加工、數位後加工工藝,傳統與數位技術的融合將並存,而傳統印刷設備的進展,將在自動墨控、換版、套印上,讓生產效率能大幅提升,他更期待印刷包裝業者,能在TIGAX展場及研討會上,能夠看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並且尋找最有利的機器、材料和生產方法,運用在未來的發展上。(見圖3)  ●圖1:新冠疫情常態化後,國際性的產業展覽交流活動陸續舉辦,圖片分別為drupa 24、K-Print 24、TIGAX 24、Tokyo Pack 24  ●圖2:左圖為平台經濟的典範,以及透過展覽主辦單位所安排的論壇活動,探討數位化及永續化的焦點話題(圖片來源╱網路、drupa官網) ●圖3:健豪印刷是台灣印刷業平台經濟的典範  TIGAX 24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舉辦的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當然沒有辦法像drupa的論壇,能夠邀請到那麼多個行業的專家齊聚一堂,但是綜觀全球產業趨勢與台灣產業環境,把研討會主題訂為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及印刷包裝國際市場與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等三項。而數位化不僅僅只是談談數位印刷(Digital Printing),也希望能探討雲端服務、智慧化(含AI應用、機器人及連結性等)帶來的自動化,以優化製程及效率,這也連結到平台服務(Platform)、色彩管理(CMS)等實務,這些數位技術正驅動印刷包裝業的變革及發展,也擴大市場的領域。(見圖5) 而在可持續發展議題上,我們將會關注在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中的減塑(可回收、可降解、可推肥等)、節能減碳(資源與能源效率)等議題。這些都是近年來政府及企業要面對的國際性議題,由國際品牌商到國際組織都訂有2030及2050年的目標,國際相關的新法規,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及各國減塑新規定,也都陸續在2024年後開始執行,這將影響到全球貿易的競爭力,印刷包裝業者也不例外。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很多,包括綠色設計、綠色印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及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ESG)報告書等,但減塑及減碳卻是燃眉之急的關鍵議題。(見圖6) ●圖5:數位化、可持續化與供應鏈市場服務(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6: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管制產品與對象、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圖片來源╱SGS、EU網站)  以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金額約199億美元,若含IC卡出口,出口總額達217.5億美元,而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再分析2024年1~7月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120億美元,較2023年增加約7.9%,而台灣2024年1~7出口印刷包裝品僅約3.9億美元,這些數字顯示,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是巨大的,台灣業者不能不重視。其中屬於國際供應鏈的包裝品及說明書約佔70%,另紙製品(如筆記簿等)約佔20%,書籍及特殊印刷則佔約10%。有感於此,TIGAX的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就以國際供應鏈市場及管理為第三項議題,這對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絕對是值得關注的。 茲將此次研討會核心理念及探討焦點主題內容說明如下: 一、數位化與印刷包裝業的轉型 數位化是融合數位、資訊及通訊技術的應用,這不僅僅是數位印刷(以噴墨技術為主),也包括相關的應用軟體(VDP、ERP、POD、大規模訂製等)的解決方案、平台技術(Platform)、雲端與連結性技術(Connectivity)、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印刷4.0(Print 4.0)、後加工4.0(Finishing 4.0)、機器人應用(Robot)等。這次的drupa展參展商,都以這些技術,突顯如何優化流程與自動化、擴大多元的產業運用(商業及出版、標籤、包裝領域、裝飾等),且連結前後工序並提升數位化服務維號召,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宣傳主要口號(Slogan),另所有的數位化解決方案,都會被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連與重要性。(見圖7) 印刷包裝產業已經沒有太多的創新或深科技(Deep Tech),但在這次drupa展覽中,很明顯可以看到設備服務商都在做數位轉型,其中建立生產商、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網路及客戶的數位連接至關重要,這也是設備廠商的另一種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同時幾乎所有業者都採用策略聯盟,拉幫結派來整合及擴大產品與市場領域,以合作來快速搶佔市場,同時考慮跨業經營來面對未來的經營發展,例如惠普(HP)與Canva、Jura、Esko的合作,海德堡與佳能及Gallus、Konica Minolta與法國的MGI、Landa與Gelato、Koenig & Bauer與Durst、Komori與MBO、Bobst與Microsoft、Fujifilm與IST等都是。(見圖8) 數位印刷機的品質效率,已經媲美傳統的平版印刷機,兩者間的印刷品質很難看到明顯的差異,如果能充分發揮數位印刷機在依需印刷(POD)、可變印紋(防偽、追溯等)功能(VDP)、短單生產、無版及低損耗生產等特性,而數位設備商如能在投資與運轉成本,提供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未來B2/B1的數位印刷機是有機會取代傳統印刷機量產領域,當然兩者的投資報酬(ROI)比較必須精算。(見圖9)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那些數位化轉型的相關議題:(1)數位印刷機與傳統印刷機融合時機已到?(2)數位轉型與多元化持續創新服務方向?(3)智慧工廠、AI印刷與印刷4.0到後加工的連結?(4)數位化創新服務、網路印刷平台與印刷包裝業的數位化機遇在哪?(5)甚麼是按需印刷和大規模訂製的趨勢?(6)數位印刷與可持續發展的連結在哪? ●圖7:平台技術、AI人工智慧、印刷4.0、後加工4.0、機器人應用等,這次drupa參展商,都以這些技術,突顯如何優化流程與自動化、擴大多元的產業運用(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8:此次drupa展中,不少業者都採用策略聯盟,整合及擴大產品與市場領域,以合作來快速搶佔市場,圖為Koenig & Bauer與Durst聯合展出(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圖9:數位印刷機的品質效率已媲美傳統平版印刷機,如能在投資與運轉成本,提供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未來將大有可為(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二、印刷和包裝的可持續性發展 針對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義,最常見的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而面對環境汙染、全球暖化、海洋汙染等問題,由人類環境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中提到,要運用科技,減少對空氣、土地和水的污染,以及建立有關野生動物保育、環境保育的法規,這才有國際環境管理標準(ISO 14000)的制定。而面對全球暖化議題(Global Warming),由京都議定書(COP1,1996年)到格拉斯哥公約(COP26,2021年),才確定在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碳市場規則、濫伐森林、逐步禁用煤炭、財政支援、能源轉型等取得國際共識。 聯合國在1990年發起的地球日(Earth Day)活動,旨在對氣候變遷、水、森林、減塑及生態的環境保護,而減碳以對抗地氣候變遷、減塑以保護海洋汙染是2016年來的重要議題。對品牌商與國際供應鏈業者而言,也逐漸在減碳、碳中和、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下的生態能源、減塑等項,成為對印刷包裝品提供者的關鍵評估指標(KPI),而歐盟政府也就碳邊境(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開始立法,並自2024年對不同的行業開始試行。(見圖10) 綠色設計及製程、符合循環經濟的材料、節能減碳與ESG認證等,這是印刷包裝業者要持續關注的議題,重點是使用可持續和可降解材料、創新的印刷和包裝工藝及尖端人工智慧,來實現最佳製程控制和提高效率。因此,印刷包裝企業在永續發展與數位化是齊頭並進的,工業4.0是印刷包裝產業整體永續生產的關鍵。而要實現永續生產,資源效率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能夠發揮核心作用。減少原材料消耗、優化材料循環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都能符合減碳、循環經濟的要求,而政府也提出許多的獎勵專案,希望業者都可以提出申請。(見圖11)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那些是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議題:(1)了解消費者行為變遷與品牌商對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需求。(2)歐盟的碳邊境(CBAM)稅、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法規,對印刷包裝業的影響。(3)印刷包裝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是甚麼?(4)印刷包裝產業對永續發展項目的優先順序?(5)甚麼是綠色設計、材料與綠色製程的趨勢?(6)甚麼是可回收(Recyclable)、生物可降解(Biodegradable)以及可堆肥(Compostable),其在循環經濟的實際定義。(7)了解永續生產成功的範例。(8)如何使用數位技術(智能與自動化等)來提升資源與能源的效率。 ●圖10:英國政府及地球日活動網站  ●圖11:台塑公司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圖片來源╱台塑官網) 三、印刷包裝業的國際市場與供應鏈服務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198.8億美元,若含智能卡外銷的19.9億美元,共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的239億美元,減少約9%,但比較疫情前,2019年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的152億美元,增加約30.8%,若2019年含智能卡的外銷總額共165.8億美元,2023年仍增加約31.2%。而分析中國2024年1~7月的印刷包裝品外銷約119.8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約7.9%,若含智能卡外銷總額達到130.4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6.7%。 若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地區,2023年前25名國家外銷總額約160.4億美元,佔總外銷的80.7%,比較2022年前25國外銷總額減少約12.5%,但若是比較2019年前25國外銷總額是增加約37.1%,而增長率超過30%以上國家,包括俄羅斯、西班牙、波蘭、馬來西亞、日本、泰國、菲律賓、沙烏地、韓國、法國、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義大利、墨西哥、台灣等。(見表12) 就2023年出口產品結構分析,屬於供應鏈相關的商業印刷品(4911)、包裝容器(4819)、標籤(4821)、其他紙製品(4823)等,2023年的外銷額約139.2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70%,而含書籍及其他印刷品約27.4億美元,佔出口總值約13.8%,其他紙品加工約32.2億美元佔約16,2%。而依經濟統計,2023年台灣印刷業產值約865億台幣,另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億台幣,印刷紙品合計產值約1,877億台幣(58.6億美元),而據海關統計,2023年出口印刷及紙品總額僅約7.65億美元,如果我們由中國印刷包裝外銷額取得10%,金額就約20億美元(640億台幣),這約為台灣印刷包裝業產值的30%,當然對台灣的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因應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國際供應鏈正持續遷出中國,而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業成為發展的趨勢,最大的獲利者以東協國家、墨西哥最多,這些市場結構的變化,也成為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發展機會。但要掌握國際市場訂單,除了要具備供應鏈綜合服務的能力,這包括設計(平面、結構及綠色思維)、製造管理(品質、交期、材料、成本等)、多元產品(所有相關包材及印刷品)、多元市場供應的能力(中、台+1),物流及倉儲服務、雲端平台的溝通(製造生產MES、資訊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及倉儲管理WMS等)及相關的認證(品質、環境管理、ESG、減塑及減碳等),這都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所要面對的挑戰。(見圖13) 以下提供給包裝印刷業者,從展覽及研討會的廠商中,思考擴展國際市場所需要具備的相關議題:(1)了解印刷包裝業國際目標客戶與市場在哪?(2)什麼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架構?(3)國際供應鏈服務的相關認證有哪些?(4)可持續發展與國際供應鏈服務的發展趨勢?(5)盤點企業資源及評估拓展國際市場的可行性。(6)探討以聯盟及台灣+1策略,共創國際市場的機會。 ●圖13:台灣知名企業好市多(Costco)也相當注重永續承諾(圖片來源╱Costco官網)  國際品牌商的綠色營運策略 2015年聯合國訂定的2030年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包括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英文簡稱ESG),這一套用於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的指標進入黃金時代。而巴黎協定(COP21,2016年)也明確全球氣溫目標,要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直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COP26,2021年)取得重大的協議,在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碳市場規則、濫伐森林、逐步禁用煤炭、財政支援、能源轉型等有重大成就,這影響到未來企業加速減碳、各國碳稅機制及再生能源政策,全球品牌大客戶及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綠色營運也成為首要的經營策略。(見圖14) 我們以亞馬遜(Amazon)發表的2023年度永續發展報告為例,綠色營運的內容如下: (一)透過投資風能和太陽能擴大零碳能源規模╱2023年已經實現所有營運100%再生能源使用,比原有目標提早7年。 (二)在業務成長的同時,降低總碳足跡和碳強度╱2023年,亞馬遜的碳足跡降低了3%,碳強度下降了13%,這讓碳排成長與業務成長的脫鉤,且能夠衡量碳足跡相對於業務成長的變化。 (三)推出亞馬遜永續發展的交流平台(Amazon Sustainability Exchange),為供應商提供資訊交流資源╱提供以往非公開的訊息,將幫助各種規模公司透過有效的步驟,實現淨零碳排放。 (四)在配送中消除浪費及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在包裝方面,亞馬遜從保護商品的角度出發,確保客戶的訂單在送達時不會損壞:減量包裝,並優先使用可回收材料,2015年以來,亞馬遜已實現單品包裝平均減量43%,減少了超過300萬噸的包裝材料使用,僅在2023年就減少了近50萬噸。在歐洲,一次性塑膠包裝被替換為100%可回收的紙和紙板包裝。在美國,成立首座包裝中不使用塑膠的營運中心,全部採用可隨時回收的紙質包裝。最近,將北美將95%的塑膠填充袋替換為紙質填充物,並將力爭在年底前完全取代。 (五)以更高營運效率將包裹更快送達客戶,許多城市包裹已經由電動貨車(EVs)進行配送╱亞馬遜在全球有超過24,000輛電動貨車已經投入運營,在2023年運送了6.8億個包裹,並重新規劃配送物流網路,縮短商品與客戶的距離,優化配送速度,這節省近1,600萬英哩的行駛里程,讓配送車輛的減碳。 (六)優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設計,提升效率╱設計更有效率、更具韌性、更低碳足跡的資料中心,包括其伺服器和硬體設施。以優化後的雲端服務,相關碳足跡可以減少高達99%。 (七)為客戶提供更多永續的產品選擇╱「亞馬遜氣候友善承諾計畫(Climate Pledge Friendly,CPF)」可以協助顧客辨識出經過認證的商品,其中包括可信賴的第三方提供的永續認證,以及亞馬遜自有永續認證。2023年,亞馬遜網站上有超過140萬種有CPF標示的產品可供購買,比2022年增加了157%。 (八)讓亞馬遜的每一代智慧硬體都比上一代更低碳更節能╱到2023年底,超過67%的Echo和Fire TV設備都具有低功耗模式,這項功能可在Echo智慧音箱、智慧型顯示器和部分Fire TV設備空閒時降低能耗。 (九)在亞馬遜價值鏈中創造安全、公平的工作環境╱亞馬遜與志同道合的組織合作,改善價值鏈中人們的工作條件,例如透過加入Nirapon及生命與建築安全倡議(LABS),推動製造業供應鏈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場所,透過教育培訓和能力建設,支持供應商透過自我驅動、持續改進的方法來推進安全工作,以及避免火災、電氣和建築結構安全等可預防的風險。 (十)在全球營運中實踐水資源合理利用╱2023年,亞馬遜為美國的建築設計設立新標竿,將室內用水量減少40%。在亞馬遜資料中心,亞馬遜雲端科技透過投資15個水資源回饋項目,在2023年向當地社區回饋35億升水,已完成「到2030年實現水資源正效益」這一目標的41%。 綜觀惠普(HP)、Nike、Dell、Adidas、Ericsson、Oracle等品牌客戶的永續報告書,其綠色營運策略中以碳中和與循環經濟為最優先,其具體解決方案包括要求包裝減量及輕量化設計、使用可回收材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英文簡稱PCR),同時提高包裝與產品的循環利用率,提高再生或生質能源使用,並改善能源、資源的效率,將產品壽命延長服務,減少塑膠使用,或以紙包材取代塑膠等,同時把減碳、循環競技做法延伸到供應鏈的包裝廠商。(見圖15) 但相關的循環經濟說法,存在很多不同的定義,這包括可回收(Recyclable)指的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的回收體系,回收後不見得會被製成原產品,可回收不等於可被再利用;而可以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指可透過特定濕度、氧氣與適當微生物,在自然掩埋或堆肥環境中慢慢分解,但可分解是否會產生微塑,還是成為空氣、水及營養物質,不殘留汙染;可推肥(Compostable)是指要求材料在特定條件下的某段時間內就要完全分解,同時要對環境無害,具體分為家庭堆肥及工業堆肥兩種。在TIGAX展場,設計印象雜誌將與贊助廠商,共同以接觸包裝(Touch Packaging)為主題,針對循環經濟與包裝提供些想法,給大家參考,希望對產業在永續發展盡一份力量。 ●圖14:知名國際企業亞馬遜(Amazon)的綠色營運策略(圖片來源╱AWS網站) ●圖15:可回收材料、可生物降解包裝、可堆肥等標誌(圖片來源╱Adobe圖庫) 
編輯記事-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
經營管理
2024-11-15

編輯記事-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

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決議,讓全球政府、企業紛紛確認淨零進展目標。而2024年,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CA)、歐盟無毀林產品監管(EUDR)等,都是以立法來驅動企業對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實際行動,同時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將在2024年底公布「全球塑膠公約」草案,這讓減碳、減塑已成為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最關鍵的議題。 印刷包裝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是整個drupa 24展場的主題,看到以AI、自動化技術來提高效率,並減少能源、資源浪費,採用環保油墨(水性、UV、植物性油墨等)、再生紙、可生物降解及減塑等環保材料,朝循環經濟思維經營,而結合策略夥伴及客戶間的合作,激發更多的創意及效果。 TIGAX 2024的14場研討會,有7場跟可持續化發展有關,包括呂執中教授、正隆、正美集團、永豐餘捷比達、中華紙漿及山水印刷等公司,都提出很多可持續發展的實務經驗及範例,對擁有精實化(Lean)管理的台灣印刷包裝產業,要實現永續發展肯定是收穫良多。另外惠普(HP)、理光(RICOH)、富士(FUJIFILM)等都提到,以數位印刷流程自動化,來迎接低碳節能是必要的趨勢。 透明與公開度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是必要的,如相關材料與環境管理的認證、能源及資源使用(含碳排)紀錄、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及相關的報告(ESG、CSR) 等,這才能贏得客戶及合作夥伴的信任。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印刷包裝業來言,是挑戰也是機會。 The 2021 United Nations Climate Summit (COP26) resolution has allowed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to confirm net-zero progress goals. In 2024,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the UA Clean Competition Act (CCA), and the EU’s Deforestation-Free Products Regulation (EUDR), etc., all use legislation to drive companies' practical actions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t the same time, Earth Day will announce the draft of the "Global Plastics Pact" at the end of 2024, which will reduce carbon and plastic reduction. It has become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How is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mov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 theme of the entire drupa 24 exhibition. We see the use of AI, includ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waste reduc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There are als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ks (water-based, UV, plant-based inks, etc.), recycl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such as paper, biodegradable and plastic-reducing operation with a circular economy mindse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trategic partners and customers to stimulate more creativity and effects. Of the 14 seminars in TIGAX 2024, 7 were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ding Prof. Lu Zhizhong, CLC, Cymmetrik, YFY Jupiter, China Pulp, and Sun-shi Printing. All of them covered many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exam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with lean management will definitely grow by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P, Ricoh, FUJIFILM, etc. also mentioned that automating the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is a must to meet the low-carbon and energy-saving requirements. Transparency and opennes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certification of relevant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ergy traceability, resource used (including carbon emissions), calculation of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s, and the related reports (ESG, CSR), etc. It’s how we will win the trust of customers and business partners.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is a challenge an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編輯記事-平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9-25

編輯記事-平台經濟與數位化轉型

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ics)是一種新商業模式,透過網路及數位技術,將人、組織與資源連結起來,以促進商品或服務交易形成互動生態網路,為參與者創造源源不絕的價值。由Amazon、阿里巴巴、Apple、Google、Netflix、Uber、Facebook、Airbnb、Spotify等都因此而崛起,印刷包裝業的Cimpress、健豪印刷等也是。 展覽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平台經濟,除了連結產業供應鏈的相關業者共聚一堂,探討產業技術、設備、材料、環境的發展動態,洞見市場趨勢與機會、商業模式、經營思維、國際業務連結等,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以來自174國家的17萬訪客的drupa展,對德國當地經濟就至少貢獻3.5億美元以上。 平台經濟也是印刷業包裝業的數位化轉型模式之一,drupa展館單位把平台經濟當作焦點話題之一,並以下一時代的drupa:網路與新業務平台,號召年輕一代、新創家與老一代,共聚一堂,參加drupa for DNA論壇,探討新商業模式、新材料、人工智慧、遠端服務、流程設計等。 在drupa展,設備商發展軟體協助客戶整合生產、質量、維修及故障等資訊,並提供遠端診斷、故障排除、零件更換建議、軟體升級等,也可處理訂單、客服等事宜;而印刷包裝業者,發展供應鏈服務,提供設計、報價及訂單處理、色彩管理、透明生產資訊、物流配送及客製化等線上服務,已成為企業經營的競爭力。 企業發展平台服務是數位轉型的一項,尤其要面對國際市場,更是必要往前走的一條路。 Platform Economics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that connects people, organizations, and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t promotes the transaction of goods or services and forms an interactive ecological network to create the endless stream of benefits. Amazon, Alibaba, Apple, Google, Netflix, Uber, Facebook, Airbnb, Spotify, etc. have all risen as a result, such as Cimpress, Gain How Printing, etc.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The exhibition itself is also a platform economy. In addition to connecting the supply chain, it is also valuable to discuss the technology, equipment, 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s of the market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This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The drupa exhibition, with 170,000 visitors from 174 countries, contributed at least US$350 million to the local economy in Germany. The platform economy is also on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odels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rupa 2024 focuses on platform economy as one of the focus topics, and it calls o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entrepreneurs for the drupa theme: Internet and New Business Platform for the Next Era. They gather with the senior generation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rupa at the DNA forum to discuss new business models, new materia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mote services, process design, etc. At the drupa exhibition, OEMs demonstrate solutions to support customers in integrating production, quality, maintenance, and fault reporting system. They also provide remote diagnosis, troubleshooting, parts replacement suggestions, etc., and can manage orders and customer servic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venders develop supply chain services and provide online features, such as design, order processing, color management, producti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customization, which have become corporate‘s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tform service is an asp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t is a necessary way forward,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包裝未來
2024-08-19

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暨設計印象雜誌主辦、九大印刷公會暨包裝社團協辦的「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為主題之印刷包裝產業論壇,已於今年4月26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大樓201演講廳舉辦。該活動由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教授主持,並由筆者先以認識台灣印刷包裝業的產業環境、產業規模與市場趨勢,認識國際印刷包裝市場及機會,並探討台灣印刷包裝產業何去何從?等議題做引言,再邀請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談論「印刷標準化管理與競爭力-精益管理再升級」;山水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談論「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談論「產業協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談論「邁向drupa 2024之路-打破傳統與數位的多元發展」。這些議題也是台灣印刷包裝業者未來發展,必須要關注及努力的方向,整個研討會共計約有140位報名參與,可說反應相當熱絡且成功。 ●論壇活動主持人、引言人、主講人,上排左起依序為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魏裕昌、設計印象雜誌發行人黃義盛、卡之屋網路科技印刷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裕華彩印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振璧 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市場與現況 一、是否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2022年是全球相當動盪的一年,從新冠肺炎、俄烏戰爭、中美衝突持續、通膨問題、氣候變遷、淨零排放、包容性經濟、數位信任、能源危機、地緣政治新秩序、老齡化議題等等,加上貨幣緊縮、利率調升、強勢美元及股匯市大幅的波動等,都讓全球產經充滿著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這就是標準的霧卡(VUCA)或混沌現象,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就提到,2023年是否是一個新時代(New Era)的來臨? 2023年全球持續紛擾的情緒,新冠疫情變常態化,即使經濟逐漸改善與通膨問題趨緩,但生活沒讓人感到輕鬆,加上以巴戰爭爆發、南海爭議不斷,地緣政治衝突反而加劇。印度及東協國家崛起、極端氣候天災不斷、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產生的訊息真假難辨、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經濟新遊戲規則重建、中國供應鏈外移帶來的經濟困境待解、全球愈來愈窮的經濟等現象,混沌現象依然存在,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作品的一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哀嘆這痛苦又不公的生活處處可見。 進入2024年,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不可測,美國總統選舉又帶來變數,而因少子化帶來的全球性缺工,只有依靠移民是主要解決方案;全球供應鏈重組,分散採購(中國+1)、近岸外包(當地供應)、數位化與低碳化、協同能力等已成為發展趨勢;高成本與高物價時代來臨,尤其再生能源、減碳及碳邊境機制(CBAM憑證)、減塑等都驅動企業成本增加。面對這些產業環境,哈佛商學院教授Bill George提出霧卡現象(VUCA 2.0)全新定義,領導人要制定願景(Vision),要雙向溝通了解(Understanding)、要勇於(Courage)決策、要適應(Adaptability)嶄新的戰略及計畫,進而可以來因應不可預知的未來。(見圖1) ●圖1:2024年是混沌現象的新時代(New Era),台灣面臨的是地緣政治、通膨、國家意識混亂、黨爭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自貿協定、供應鏈、貧富差距等問題   台灣企業面對的環境更是艱辛,夾於中美兩國衝突的中間,加上國家意識混亂、兩岸政治問題難解、國內黨爭混亂不團結、人口老化缺工、M型化社會(中產階級消失)讓貧富差距擴大、自貿協定(FTA)有待突破,台灣+1讓產業再度外移,減碳、碳稅及碳權交易與通貨膨脹等等變數。但2024年的全球與台灣預測看來都是正面的,19世紀知名作家艾略特(George Eliot)的話,「在所有不同形式的錯誤中,預測事是最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所以「威脅與機會」、「樂觀期待與最壞準備」都必須存在,這顯示不對稱現象社會處處可見,大家都要勇於去面對及承擔。 在今年4月中的一場演講,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提到:21世紀的20年代是轉型的年代,鼓勵政府及企業,加速綠色與數位轉型來重振經濟及產業成長,綠色轉型是一種變革性的投資(包含再生能源、生態循環等),帶來經濟、健康和環境效益。而數位轉型正影響著製造業到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加上最近的人工智慧(AI)發展,將會加速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也會影響到全球約40%的就業機會。 面對新時代的不確定性,企業還是要勇於做出明確的決策,專注與堅持往前走是必要的,機會是要經歷挑戰才會達成的。 二、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全球化趨勢驅動著過去30年來供應鏈的快速發展,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但供應鏈最關鍵的是資通產業,台灣廠商就成為最關鍵的地位,這當中包括半導體、光電、資通產業佔全球市占率約70%,晶圓代工台灣為全球第一、IC設計產值世界二、個人電腦產值占全球第三。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來晶片法案、加上新冠疫情(COVID-19)、俄烏戰爭等,引起原物料斷鏈,導致能源、金屬、食品飆漲,引發全球通膨情形;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問題,由以巴戰爭、紅海危機、南海及兩岸爭議等,都造成供應鏈安全遠勝效率。而供應鏈重整及由中國外移至東南亞、印度及墨西哥,全球保護主義重啟,自由貿易已死已是全球話題。 從2020年的全球氣候協定(COP26),更讓全球供應鏈感受到減碳是優先議題,國際企業及品牌客戶紛紛宣示,包括在205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倡議(RE100)企業,全球已超過400家(2023年9月底止),台灣也有31家。2050年全球宣示淨零排放國家約有140個,加上歐盟探邊境(CBAN)在2023年開始試行,2026年開始收取碳關稅,未來的碳稅、碳費與碳交易對經營的影響,都將是企業要認知的事,而商品的碳揭露更要學習,而減碳已成為產業的關鍵競爭力。 2023年中國印刷包裝品外銷額約218億美元,其中屬於供應鏈市場的印刷包裝品約占75%,相對於台灣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僅僅約7.6億美元,可以看到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的機會是很有潛力的。而談到中國供應鏈印刷包裝市場中,最大的獲利者是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其2022年的營業額是163億人民幣,也是中國最大的印刷包裝企業,供應鏈相關業務額占約75%以上,過去的發展前五大客戶占營業額的45%~80%間,但前五大客戶中,總是會有2~3家台商,第一大的客戶就是鴻海科技。 再談供應鏈對台灣印刷包裝產業的影響,2023年台灣總出口額衰退約9.8%,也影響到經濟成長僅僅約1.41%,主要原因是屬於供應鏈的資通產業,因為品牌客戶調整庫存,訂單減少所致。2022~2023年間,台灣紙及紙板消費量減少約72萬噸(-15.5%),主要原因也是輕工業外移,產業結構以半導體、資通產業為主,這跟庫存調整的供應鏈也是明顯的相關。而過去10年,台灣印刷包裝發展受限,更是業者沒認清供應鏈在印刷包裝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與台灣供應鏈服務商有連結關係,而失掉掌握市場發展的機會。(見圖2) ●圖2:供應鏈服務是印刷包裝產業發展的關鍵   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到供應鏈服務,是以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在2023年,設計印象雜誌6期專欄,每篇內容都提到供應鏈服務,其中一期特別就供應鏈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包裝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設計與低碳生產)、綠色材料與循環經濟、中國、東協與台灣包裝印刷成本競爭力比較、雲端色彩管理與印刷品質管控等相關議題,都有深入報導。 全球供應鏈服務正在重組,地緣政治風險考慮下,成本、可靠及韌性並存,數位化與低碳的雙軸轉型正在加速,品牌商要求中國+1或台灣+1的供應策略勢在必行,東南亞、印度與墨西哥則是主要贏家。但供應鏈重組也是一個轉機,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關注全域與佈局,與上下游產業提升協同能力,也考慮與東協國家產業間的策略夥伴關係,學習專業的印刷包裝供應鏈服務的技能,希望能夠有機會掌握到這個發展的機緣。 盤點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產業 一、供應鏈調庫存,讓台灣出口貿易額劇降9.8%,2023年台灣GDP增長僅約1.41%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率(GDP)僅約1.41%,這是因進出口額嚴重衰退,以美元計出口額較2022年減約9.8%,進口額減約17.9%,民間投資也減約11.6%,還好新冠疫情常態化後,民間消費增約8.32%,才讓2023年GDP有1.41%的增長,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高達約2.5%。若比較2024年與2023年第一季資料,出口額增約12.9%,進口額增約3%,讓第一季台灣GDP增長高達5.57%,中經院就調高2023年GDP增長至3.38%;但第一季的台灣CPI約2.33%,預估全年約2.49%,遠遠高於原來預估的1.8%。(見表3) 以台灣出口地區分析,2024年第一季,中國及香港占總出口額約30.84%,但較2023年同期減少約0.9%,對美國出口額占約22.32%,較2023年同期增約57.88%,對東協10國出口占約20.19%,較2023年同期增約33.45%,對歐洲出口占約8.49%,較2023年同期減約5.9%。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報告,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約3.2%,與2023年相仿,但已開發國家增長率約1.7%,高於2023年的1.6%,而2024年開發中國家的GDP增長率約4.2%,較2023年的4.3%微降。就個別國家GDP分析,美國由2023年的2.5%增至2024年2.7%,歐洲地區則由0.4%增至0.8%,日本則由1.9%降至0.9%,英國則由0.1%增至0.5%,中國則由5.2%降至4.6%,印度也由7.8%降至6.8%。 二、2023年造紙業營收衰退約13~20%,紙加工衰退約11%,印刷業衰退約1~5%,出版業持平 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2023年造紙業產值約762.4億元,較2022年減約12.8%,紙加工業產值約1,012.1億元,較2022年減約10.0%,印刷業產值約865.1億元,較2022年減約1.1%。但根據台灣財政部產業營業額統計,2023年造紙業營業額約687.0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19.6%,紙加工業營業額約1,356.2億元,較2022年減約10.5%,扣除製版的印刷及加工營業額約1,046.6億元,較2022年減少約4.3%,出版業營業額約440.3億元,較2022年持平。(見表4) 根據海關進出口及產銷量值資料分析,2023年的木片及漿價跌約10%,廢紙價跌約32.9%,而2023年紙及紙板的產量僅降約3.8%,產值則降約12.8%,也就是紙價跌幅約5.7%,其中瓦楞紙箱價跌幅約7.3%,紙板價跌幅則高達16.8%,道林紙及生活用紙價基本持平,這對印刷業的成本也有明顯降低。 再分析過去13年(2011~2023年)的產業市場趨勢,紙業產值由913.7億元降至762.3億元,降約6.3%,紙加工業由807.8億元增加至1,012.1億元,增約25.3%,印刷業則由905.1億元減少至865.1億元,減約4.4%,合併紙加工及印刷產值,13年內增加約9.6%。而就內銷值分析,2011~2023年間,紙業由591.7億元降至553.3億元,減約6.5%,紙加工業由697.4億元增加至909.5億元,增30.4%,印刷業由795.8億元降至747.4億元,降約6.1%,合併紙加工及印刷內銷值,則增加約11%。(見圖5) ●圖5:2011~2023年紙業、紙加工業、印刷業產值(上圖)及內銷值(下圖)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產銷統計)  三、國際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由中國海關資料庫查詢顯示,2023年印刷包裝品出口額約217.5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約9%,但比2019年的165.8億美元增約31.2%。其中2023年出口項目超過10億美元,有書籍、商業印刷、紙容器、筆記本、標籤、其他紙品及IC卡等;而超過5~10億美元間有兒童圖書,其他品項幾乎都超過1億美元;而出口最多的品項為紙容器,約有64.6億美元,其次為其他紙品,約有49億美元,兩者合計占52.2%。另外跟供應鏈服務有關的印刷包裝品項,2023年出口共約144.8億美元,占總出口值的66.6%左右,較2022年的160.7億美元減少約9.9%。(見表6)  過去13年資料,明顯指出台灣印刷包裝市場被困在內需市場,還好紙加工業每年有2~2.5%的增長。但單就2023年中國外銷印刷包裝品額換算成台幣約6,850億台幣,是台灣印刷業產值的7~8.5倍,或是台灣印刷及紙加工業總產值的3.6倍。以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品出口額僅約7.65億美元,僅約中國的3.5%,如果能增加至10%,出口額約21.8億美元,那台灣產值可增加約445億台幣,那印刷業產值可增加約51%,或印刷加紙加工業可增加23.7%,所以國際市場當然是台灣印刷包裝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而就中國印刷包裝品2023年出口的前15個國家分析,其中美國約有45億美元,澳大利亞約10.9億美元居次,5~10億美元間的有香港、英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及新加坡共6國,第9~15位國家分別為荷蘭、加拿大、德國、泰國、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及韓國,其外銷金額約在3.7~5億美元間,15個國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67.4%。以2019~2023年資料分析,中國印刷包裝品出口增約31.2%,但越南增加71.2%、馬來亞增加108%、日本增加86.6%、泰國增33.6%、沙烏地增154%、菲律賓增84.2%,可見對東協國家出口增加是很快速的,這也與國際供應鏈往東協國家遷移有關,相關的印刷包裝品還是要依賴中國供應,相對的這15個國家,都是我們未來潛在的目標市場。 四、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贏家:裕同包裝科技公司 裕同包裝科技公司在2022年營收約163.6億人民幣,是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大第一名,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彩盒、禮盒、說明書、不乾膠、紙盒、紙塑及智慧包裝、環保包裝、功能性包裝,同時提供創意設計、創新研發、整合製造、自動化規模化生產、多區域運營及就近快捷配送等專業服務。比較2022年及2013年財報,營收增加搭約6.3倍,毛利率由30.1%降至23.3%,淨利率由14.1%降至11%,材料成本由40%降至46%,用人費用由15%增加至17%。 2002年創業的裕同包裝科技,主要的客戶都是供應鏈的相關廠商,由遊戲機、電腦周邊、伺服器、手機、消費性電子、移動網路等,後再轉型到菸酒、化妝品、食品包裝等。在2011~2015年,前5大客戶占營收約63~70%,其中富士康(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資通等都是台商,前5大約有2~3家台商。而台商中,昌碩科技、永豐餘紙業、鴻富錦公司都曾是股東,所以說裕同包裝科技的崛起,是跟以供應鏈代工產業的台商是密不可分的。(見圖7) ●圖7:裕同包裝科技公司是中國供應鏈包裝服務最大受益者及贏家  但裕同包裝科技公司也了解到,只有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即時性(JIT)的生產製造能力、做好品質管理及交期,是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及訂單不穩定的情況。需要轉型成提供完整的包裝解決方案者(Total Packaging Solution Provider),必須提供包含包裝結構、材料檢測、製程管理、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依各項認證的標準化及客戶需要時效來管理運作,加強加工技術能力及自動化的生產環境以適應多品牌、多元化及高質量的需求,這強化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及競爭能力。台灣的印刷包裝業者,由裕同包裝科技的個案,我們使否有了解到成功企業的機緣及作法?也體會到「台灣印刷界,男兒當自強」。 共創印刷包裝業未來發展路徑 一、路徑1:標準化流程讓精益管理再升級,五年來台灣印刷包裝業品質提升甚大 在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與美國Idealliance(國際數碼企業聯盟)合作,正式在台灣成立Idealliance Taiwan辦事處,就此筆者給了三個期待,期待台灣有更多的印刷企業通過印刷標準化認證,進而提升印刷品品質;期待滿足回流台商的包裝及印刷品外銷品質需求,同時能帶動台灣印刷品的外銷機會;期待培養更多的印刷標準化認證專家,除了提升台灣人力資源外,進而把印刷標準化服務業務發展到東南亞國家,這對東南亞的市場拓展是很有幫助的,這也符合政府的南向政策。期望這是台灣發展印刷標準化的里程碑(Hope it is a milestone for the industry to go further),這也是時代雜誌亞太區技術總監Mr. Nelson Luk演講帶來的鼓勵。 五年過去了,Idealliance台灣每年至少舉辦2次色彩管理研討會,以及1~2次專家培訓。截止2023年10月底,Idealliance台灣G7認證專家由2018年的14位增加至65位,Idealliance台灣G7 Master認可企業由2018年的19家增加至56家,同時也新增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可專家23位,以及Idealliance台灣BrandQ認證企業3家。這些認證的企業或專家,也涵蓋到印刷廠、學校、設備及材料商、其他相關行業等,對色彩管理國際標準、印刷品質管理水準的提升是很有貢獻的,這成績比起台灣過去20年間,推動色彩管理(CMS)有數倍的成效,這些功勞當然歸功現任Idealliance台灣執行長徐肇奕老師,值得鼓掌。(見圖8) ●圖8:2018年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取得G7台灣代表,深受業界幾個期待 推動G7色彩管理標準化後,也建立生產人員及全廠製程標準化管理的正確觀念,卡之屋網路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登維就提到,ISO+G7標準化管理,打通了卡之屋工作流程管理的任督二脈,讓與客戶溝通印刷品質有客觀基礎。而且同一檔案,可以得到顏色一致的螢幕軟打樣、數位樣、印刷品,舊檔加印時能達到相同的品質,螢幕軟打樣不需要看數位樣或到廠看印,這結果也讓印刷業的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再升級,在這次的研討會,陳總經理就推動G7標準化的實務經驗分享給大家。 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在推動印刷色彩管理標準化,取得很好的成就,讓台灣印刷業品質接軌國際,當然也期待有助於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拓展。 二、路徑2: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的全球產業趨勢,包括實踐淨零供應鏈,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成為普世價值,全球品牌商及國際供應鏈的綠色承諾及行動都全面啟動,例如DELL、惠普(HP)、蘋果公司(Apple)、沃爾瑪(Walmart)等,在減碳、使用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減塑都有明確的目標及具體作法。而各國政府也紛紛制定更嚴格的綠色法規(碳排、減塑等),來實現這些承諾,2023年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便是一例,這將是啟動國際貿易類似關稅的新機制。 根據全球最大的資訊管理商SAP提到,現代的永續供應鏈包含綠色、透明及循環等三大要素,綠色供應鏈流程包括產品設計、材料尋源、製造、物流,以及生命週期末端的產品管理。而企業在貨物與勞工來源及端到端的供應鏈實務方面,應該公開揭露相關資訊的能力和意願,在循環供應鏈中,產品會分解或縮減為原料形式,再製成可銷售的產品,讓企業既可達成回收的環境效益,也能回收過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而在實現永續供應鏈必須要靠協同作業(Collaborative),發展最佳技術、制定一致的標準且讓消費者了解是必要的。 綠色印刷包裝正處於風頭,印刷包裝業者應該重視這些議題,共同探索及尋找解決方案,並採取行動來開創未來商業模式與價值,才能滿足國際印刷包裝供應鏈市場的需求。相關的議題探討包括綠色設計(Green Design)、可製造性設計(DFM)的服務思維、邁向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之路、如何節能減碳救地球,並要揭露碳排放資訊,落實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與永續發展,這已是印刷包裝國際市場關鍵的競爭力;但要架構完整、務實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及解決方案,包括設計、材料、製程、設備、產品及物流等,是有待產業間共同協同作業及努力才可達成。(見圖9) ●圖9:綠色供應鏈將是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關鍵競爭力,台灣企業要加快腳步   山水彩色印刷公司廠長吳文和博士,就以「消費者行為變革與可持續發展趨勢-綠色競爭力」為題,無私分享他的知識、經驗給業者參考。也期待台灣印刷包裝業者要加快腳步,就滿足國際供應鏈品牌商的要求,在綠色設計、環保新材料(可回收、可裂解及可堆肥等)、綠色製程、減塑、綠色能源(太陽能設施)、節能減碳、碳足跡管理、色彩與品質管理、雲端服務、ESG及其他認證等找到解決方案,架構對國際印刷包裝市場的競爭優勢是必要的。 三、路徑3: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市場,需要產業聯盟與協同作業 台灣有約8,000家印刷相關業者,以年約1,000億的市場規模估計,平均每家僅約1,250萬元的產值,即使年產值超過10億元以上的業者可能不到5家,而在中國至少有150家,這樣規模是很難有國際的競爭力。以永豐餘捷比達(YFY Jupiter)提供的垂直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包裝解決方案,包含提供設計(平面、結構)、包裝測試(虛擬與ISTA)、全球訂製(中國、東協、台灣、墨西哥等)、產品組裝、製程管理等,並以提供可持續包材、精簡及優化包裝及運費、準時交貨等,一般企業是不可能做到的。 品牌客戶對於提供印刷包裝服務商的一站式服務(One Stop Shopping),相關產品包含水印外箱、手工盒、運輸輔料、產品保護膜、工業紙塑、工業發泡材、彩印箱、精品紙塑、泡殼、包裝袋、說明書冊、貼紙等品項,一站式的整合服務,要求很多綠色設計的解決方案。並以實現供應鏈管理細緻化,來符合量產性需求,依品牌個性來建立品牌形象,所以相關的認證、資訊公開揭露(ESG、碳足跡等)報告、綠色製程解決方案等,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規模的印刷包裝廠,就必需要產業聯盟、合作或協同作業,提供完整的服務,才有機會接觸到國際訂單。 要接軌印刷包裝國際供應鏈服務,完整的印刷包裝服務解決方案、提供整合產品的服務、國際競爭性的產能及成本、完整的數位服務平台、在地化暨區域化的供應能力、綠色印刷及包裝解決方案(綠色材料、製程、再生能源、減碳及減塑等)都是必要的。而以台灣中小型印刷包裝規模,只有透過合作、策略聯盟及協同作業,才有機會掌握印刷包裝的國際市場。而策略夥伴及協同作業的合作思維有三,包括: (一)要建立與品牌客戶供應鏈合作的關係,跟著客戶走,以產業群聚觀念拓展國際印刷市場,這是比較簡捷的路徑,由中國裕同包裝科技公司的崛起,就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二)以A-Team來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及完整供應鏈服務內容,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印刷包裝品市場,過去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成功範例,就是一個值得印刷包裝業者學習參考的。 (三)台灣加1已是國際供應鏈服務的另一思維,尤其是擴大東協國家合作夥伴及市場機會,現以台灣印刷包裝業精益管理的經驗,對東協國家的印刷同業,還是有影響力的。 為了讓大家認同產業協同發展的理念,我們邀請《設計印象雜誌》數位總監邱迪先,就「協產業同發展與媒體平台-跨界連結與策略聯盟」做專題演講,提到《設計印象雜誌》願景(Vision),架構產業平台、探討產業經濟及發展、提供國際產業資訊及服務,開拓國際視野及海外產業連結、推動印刷包裝相關產業間的協同服務,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見圖10) 結論 過去五年來,Idealliance台灣推動G7的標準化流程管理,對印刷包裝品質管理再優化,整體的精益管理再升級。而國際供應鏈服務的趨勢,全球品牌客戶都處於綠色風潮環境中,積極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對所有印刷包裝業者,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誰能滿足客戶需求,誰就是贏家。 就產業經濟分析,國際供應鏈印刷包裝服務市場,是台灣印刷包裝產業唯一發展之路,但要面對國際供應鏈市場與競爭,品牌客戶需要的規模產能與競爭成本,專業的服務與技能,這有賴於上下游產業及同業間的協同作業與合作,所以要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發展,「台灣印刷包裝業者,男兒當再自強」。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傳承與轉型

創立於2001年的《設計印象雜誌》,是一份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創辦人楊宗魁先生秉持對行業的熱情,20多年來,對產業的市場趨勢與競爭、材料與技術發展、產業動態與國際交流等,都留下很完整報導。同時出版設計專業套書,例如《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台灣創意百科》等,在產業內享有很高的評價。 進入2024年,AI正加速改變全世界,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設計印象雜誌》將重新定位,擴大產業服務對象至圖文(GraphicArts)相關產業(包含造紙、設計、印刷、包裝、出版及材料、設備等),增加數位平台服務,提供更即時性的產業資訊、動態、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經營管理及專題報導等。 因此我們成立新的數位編輯及國際事務團隊,將會提供更多的創意活動及內容,而推動國際策略夥伴及交流,可讓台灣業者多了解國際競爭與經營模式,透過交流來尋找發展機會。 雜誌內容也需要調整方向,上期我們有一篇是ChatGPT寫出的印刷技術發展文章、增加Drupa專欄等,而未來將會更關注產業發展及讀者的需求,並以專題報導、播客(Podcast)、論壇、研討會、參訪等活動,而雜誌數位平台將於2024年3月初開始啟用,多元服務也將隨之而來。  未來的《設計印象雜誌》,會在新時代的道路往前走,也希望所有過去支持《設計印象雜誌》的讀者、廠商及朋友們,你們的建議會讓我們在未來走得更順暢。 Founded in 2001,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crossing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desig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his passion to the two fields, the founder, Mr. Yang Tzung-kuei, has offere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n trends and competition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development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Furthermore, design specialized series, such as A Century of Visual Design and One Hundred Visual Designers in Taiwan, Taiwan Creative Graphic Arts, were published with high reputation from the industry. As we step into 2024, AI i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is enhanced through digitalizat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reposition itself to broaden the services in the Graphic Arts industry, including papermaking, design, printing, packaging, publishing, material, equipment, and more. A new digital platform will be launched to offer prompt industry updates, market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business management insights, and feature reports. Therefore, we have added Digital Media team to provide a greater array o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am is also added for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to cover better insights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will also be enhanced. In the last issue, there is an article on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ritten by ChatGPT, a new column on Drupa updates, and more. The magazine's digital platform is set to be launched in March 2024 to offer new diversified services. We will further focus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aders' needs, including project reports, podcasts, forums, seminars, visits, and similar activities. The future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will stride forward on the path to the new era. We hope to hear from our readers, businesses partners, and friends. Your suggestions will guide us to a delightful journey ahead.
編輯記事-共創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共創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

設計印象團隊有個理想,我們不僅是一本專業的雜誌,也會是個產業平台。以設計、印刷及包裝產業為核心,提供含造紙及出版業相關資訊與服務,促進上下游業者的協同發展;我們也關注國際產業訊息,推動台灣業者與東北亞、中國、東南亞同業間的互動與交流,走出去才會有更多發展空間。 我們會探索品牌、供應鏈相關客戶及讀者的意見,持續改變我們編輯的方向與內容,而最終消費者行為變革,是驅動印刷包裝業創新的主要動力,發展相關的解決方案,才可掌握未來發展機會。 設計印象不僅僅是紙媒體,也是數位媒體,會讓資訊更多元、更即時;我們會邀請產業相關設備及材料廠商,有專業及經驗的產學人士,以播客(Podcast)、影片(Video)方式,提供專業技術、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經驗等,讓業者有更多學習的空間、創意來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會研究政府產業相關法規及政策,讓業者有所遵循,也會出版產業相關統計及市場報告,讓業者更能了解產業經濟與經營發展趨勢,這期雜誌也登出「2023年台灣印刷包裝相關產業年度報告」,同時提到印刷包裝品的國際市場機會。 共同促進印刷與包裝業的未來,這是設計印象雜誌的願景(Vision),而提供更深入、優質的內容及服務,讓大家有更宏觀的產業認知,是我們的使命(Mission)。 Graphic Arts Bimonthly team has an ideal: what we publish is not just a professional magazine, but also an industry platform. With the design,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ies as the core, we als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related to the papermak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ies for futher interaction. Moreover, we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ends and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ese industrie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Northeast Asia,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Stepping out will give you more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evolving. W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feedback from readers, brands, and supply chain to adjust our direction and improve our contents. Changes in consumer behavior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innovation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We woul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relevant solutions to maste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s not just a hard-copy media, but also a digital media, which makes information more diverse and real-time. We will invite equipment and material manufacturers, industrial and academia professionals, for podcasts and video clips to share the latest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 operation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etc. It provides further opportunity for learning, creativity, and to improv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e will inspect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so that the industry could follow accordingly. We will publish industrial statistics and market report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y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is issue, the article "2023 Taiwan Printing and Packaging" addresse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printing and packaging products. Building the Future of Print, Together, is the vision of Graphic Arts Bimonthly. It is our mission to provide in-depth and high-quality services for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ustry.
編輯記事-邁向drupa之路,創新印刷包裝業未來
經營管理
2024-08-13

編輯記事-邁向drupa之路,創新印刷包裝業未來

甚麼是未來印刷業?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議題,WhatTheyThink曾提到,未來印刷業是提供整合製程服務者(as a process),是從事傳播跨媒體服務者(as a media)。印刷是滿足不同客戶的商業模式(as a business model)提供者,印刷是關注永續性、差異化服務的綜合製造業(as an industry),印刷是提供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貿易服務機構(as a trade association),結論是印刷業就是滿足客戶的服務提供者。 邁向drupa之路,與聚集來自全球各地的設備及材料供應商、不同領域的專家、品牌商、設計家、印刷包裝產業領導者、服務商及其他解決方案提供者等同聚一堂,透過特別論壇、展場交流及互動,共同探討產業未來趨勢、技術發展與創新運用、商業模式、解決方案等相關議題,共創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回顧2016年drupa展,傳統的圖文傳播及包裝印刷領域,因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擴大至工業印刷、裝潢印刷及功能印刷等領域,同時印刷基材由紙張、紙板、塑材等,擴大到工業用基材及物件上。美國RIT教授Frank Romano認為,這是新印刷時代的來臨,而數位技術及相關解決方案,就是主要的驅動者,跨領域發展及滿足客戶完整的服務平台,便成為新印刷時代的主要商業經營模式。 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drupa 2024展覽主題,關注的焦點都在永續發展、循環經濟、數位化、人工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等議題,這些趨勢將影響未來產業的價值鏈。而透過drupa的展場、論壇,會有更多創意體驗到新技術在超越印刷的多元服務,不斷的展現未來創新內容,讓drupa成為印刷包裝業者,像宗教式的邁向朝聖之路。 「印刷是感性、雋永的事業,可讓美好記憶永存」,在新的數位時代,需要有勇於創業、加速轉型及跨領域經營的新一代,來帶領印刷業在未來能持續的茁壯與發展。 What is the future of print? It is a topic with divergent opinions. WhatTheyThink once mentioned that the future of print will be integrated process and engaged in communication media services. Printing is a model of business provider that serves different customers. Printing is a compreh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at focuses on sustainability and diversified services. Printing is a trade service organization that meets market and customer need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inting industry is a service provider that satisfies its customers. The road to drupa brings together OEMs, material suppliers, brands, designers, expert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leaders, and other service providers in different field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Forums and exhibition interaction, we discuss industry trend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business models, solutions, and other related topics to jointly create the future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Looking back at the drupa 2016, traditional graphic arts and packaging printing have expanded to industrial, decoration, and functional printi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eantime, the printing substates have expanded from paper, cardboard, plastic to industrial materials. Frank Romano, RIT professo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printing era. Digital technology and related solutions are the main drivers. Cross-field development and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that meet customer’s needs will become the main business model in the new printing era. “We create the future”is the theme of drupa 2024. The focal topics a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rcular economy, digital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These trends will influence the value of the future industry. Through the exhibition and forums, people will experience the diversified services of new technologies innovation beyond printing that makes drupa a pilgrimage for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Printing is a sentimental and timeless venture, that makes beautiful memories last forever.”In the new digital era, we need a new generation with courage to start businesses and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that leads the industry to grow and develop continuously in the future.
不去drupa而知印刷包裝天下事
drupa主題
2024-08-06

不去drupa而知印刷包裝天下事

您如果錯過drupa 2024展場,除了沒法直接體驗展場的氣氛、參展設備的實際運作、沒法交到新朋友外,但還是可以了解drupa參展商的動態、全球印刷包裝市場及技術的發展趨勢、產業專家的觀點、經營的理念等,甚至可能比去drupa現場更能掌握產業的動脈,本刊設計印象雜誌提供些意見給讀者參考。 drupa 24展覽的焦點話題 首先,不管您有沒有去drupa 2024展場,您一定要知道這次展覽的焦點話題(Focus Topics),其包含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資源和能源效率(Resource & Energy Efficiency)、回收(Recycling)、數位化(Digitalization)、印刷4.0(Print 4.0)、後加工4.0(Finishing 4.0)、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連接性(Connectivity)等。而您可以由drupa官網中,有系統的了解到這些議題相關的前瞻觀點、文章等,有很多新觀點、專業的看法及與經營發展有關的論說,都會啟發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創意。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Exhibit/Become_an_exhibitor/Focus_Topic。 在drupa官網中,您還可關注特別論壇(Special Forums)的相關議題,包括包裝業(Packaging)、下一代發展(Next Age)、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紡織業(Textile)及立方體(Cube)、印刷與數位會議(Print & Digital Convention)等。這些特別論壇是以展覽、講座和會議活動的形式,將創新推向市場、探討商業模式及建立協同合作機會,由全球不同領域的國際演講者、新創公司等,透過他們的體驗及觀點,探討獨特技術、前瞻性的發展和創新、解決方案等,也讓參與的聽眾有更多元的交流的空間。但這論壇是要收費的,想關注的朋友要由網上多方搜尋,由一些視頻及聽眾的觀點,還是可以有收穫的。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Exhibit/Become_an_exhibitor/Special_Forums/Overview。 ●drupa 24展覽焦點話題,包含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等 ●除了展覽外,官網上還可關注特別論壇相關議題,包括包裝業、下一代發展、可持續發展、紡織業及立方體等   drupa 24參展商及展品 如果您想尋找設備或軟體服務商,可以找drupa官網參展商及展品(Exhibitors & Products),它是以印前服務/印刷(Prepress/Print)、媒體製作及多管道傳播服務(Premedia/Multichannel)、印後服務/加工/包裝(Post/Converting/Packaging)、未來技術(Future Technologies)、材料(Materials)、其他設備/服務/關聯產業(Equipment/Services/Infrasructure)等6大分類,官網提到共有2,052間,其中有約400家廠商來自中國,有系統去了解參展廠商,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設備或供應商。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vis/v1/en/search?ticket=g_u_e_s_t&_query=&f_type=profile。 drupa展場是提供很好又完整的服務,每天出版新聞、展場活動照片、相關訪問的視訊及音訊內容,也有參展商展示產品操作實務視頻,只要發時間,肯定可以找到一些您想要的。而在媒體服務中,專家文章(Expert Articles)、思想領導文章(Thought Leadership Articles)、drupa部落格(Blog)等三種不同風格的內容,大家是一定要看的。其中,drupa部落格的文章很多,內容又可區分為永續發展、數位化、包裝印刷、列印技術、紡織品印花、設計、客座文章,這些內容對了解產業的發展、創新、機會、趨勢都有很好的啟發。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drupa_blog。 ●drupa部落格文章很多,內容分為永續發展、數位化、包裝印刷、列印技術、紡織品印花、設計、客座文章等 drupa 24展會每日新聞 drupa展會期間,展場單位與WhatTheyThink雜誌合作,共出版11期的每日新聞(drupadaily),內容包括各參展廠商的活動、媒體評論等,加上許多轉訪的視頻,要了解drupa展會的動態是很容易的。而drupa展館單位在非展覽期間,都有定期的全球產業調查,也出版全球產業趨勢報告,這也可以了解到全球印刷包裝產業的年度產銷、投資、商業模式及經營管理的看法,長期累積相關資訊,對產業的視野當然會有不一樣的觀察。網站連結https://www.drupa.com/en/Media_News/News/Digital_Trade_Press_Stand。 drupa也與全球印刷包裝相關的雜誌合作,展會期間入口處就提供很多雜誌最近的期刊給參訪者自由取用,相關的雜誌數位版本在網站也可以下載。過去drupa展館也出版系列產業趨勢的套書,但這次我們沒發現,但我們有找到一本約342頁,由30位專家撰寫的「對印刷與包裝產業創新的觀點(Perspectives on print & Packaging innovation)」,以及一本288頁有關「網路出版及網路媒體(Web to Publish & Web to Media)」的專輯,這當然很值得相關業者參考的。 網路媒體報導drupa相關訊息當然很多,但較完整報導的可以到WhatTheyThink? (https://whattheythink.com/)及Printweek(https://www.printweek.com/)網站參閱,這兩家在展會期間,都有派人專訪各參展廠商,而且對產業發展的動脈都有敏銳的報導;在中文媒體中,本刊設計印象雜誌無論在展前、展覽期間,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活動及資訊,在網站及臉書報導,也謝謝讀者們的支持,而展後我們也將會整理更完整洞見(Insight)給大家,請拭目以待。 ●WhatTheyThink?在展會期間,都有派人專訪各參展廠商,而且對產業發展的動脈都有敏銳的報導 ●drupa 24展會期間,展場主辦單位與WhatTheyThink雜誌合作,共出版11期的每日新聞(drupadaily)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經營管理
2024-08-06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創新未來是drupa 2024的展覽主題,但展覽的焦點話題,其含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等。精簡的說,創新未來指的就是數位化及永續化,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意義非凡。 要驅動創新與效率,數位化勢在必行,數位印刷的興起,改變了印包產業的格局,讓印刷品與消費者間的連結更緊密,讓品牌商更有影響力。由依需、短版、個性化印刷、智慧包裝、合版印刷等,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數位印刷的品質與效率,已追上平版印刷,兩者的未來爭鋒,將取決於投資回報率。 在drupa的展場,傳統的印刷或後加工設備商,都在談生產流程的優化、以智能化與自動化裝置及軟體,以工業4.0為目標,來提升品質與效率;而在供應鏈服務體系,以平台接單、生產流程管制、倉儲物流管理及連結MIS,對客戶的遠端服務等,都是數位化的成果,當然,人工智慧的影子還是有的。 全球暖化議題驅動全球性的品牌商,提出減碳及碳中和目標,也讓所有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解決方案,印刷包裝相關企業也不例外。而因應海洋汙染,綠色和平組織在2016年發起減塑聯盟,聯合國在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目標,所以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議題,就成為drupa展場的焦點。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碳稅將在全球呈現,減碳、商品碳足跡、碳交易都在影響政府、企業的對外競爭力;歐盟反毀林法案(EUDR)將自2024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這推動將影響家畜養殖、可可、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木材等及其製品,未來出口到歐盟必須提出無毀森林證明,這當然包括印刷包裝品,所以最近需要FSC證明的業務越來越多。 未來之路,所有企業都要持續推動數位化及可持續發展,印刷包裝企業也不例外。 “We Create the Future” is the theme of drupa 2024.The focus topics are Sustainability,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Recycle, Digitalization, Printing 4.0, Finishing 4.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Economy, and Connectivity. To put it simply, Create the Future refers to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igitization is imperative to initiate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Digital printing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It brings the products and consumers closer and makes brands more influential. Through on-demand, short-run, personalized printing, smart packaging, etc.,it is obvious tha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gital printing have caught up with offset printing. The futur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is on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At drupa, traditional printing and finish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By using AI and automati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re the objectives alone with Industry 4.0. Regarding supply chain service system, online ordering,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warehouse logistics, and MIS provide services over the air. It is a result of digitalization. Surel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so takes partsin. Global warming issue has driven brands to set the carbon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argets. The supply chains have to seek for solutions comprehensively.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In response to marine pollution, Greenpeace launched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in 2016.The United Nations will publish “Global Plastics Treaty” in 2024. These are legally binding plastic reduction targets. Therefore, energy conservation, carbon re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issu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topics of drupa 2024.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will be officially implemented in 2026 and carbon taxes will take effect globally. Carbon reduction,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trading affect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he EU’s Deforestation Regulation(EUDR) will start to apply on December 30, 2024. The list of products includes: palm oil, cattle, wood, coffee, cocoa, rubber, soy, and the derivatives of those products, such as, chocolate, furniture, and printed paper. Traders will have to prove that the products are deforestation-free. For sure, it includes printed packaging products and there are high demands on FSC certification recently. In the future, companies must continue to endorse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