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設計創意
2024-07-02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北設計獎」,已於11月4日在台北市文華東方酒店文華廳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台幣60萬元獎金。 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金獎則分別由台灣李彥寬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所設計的「The Poster」、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的「House of Dreams」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打造創意設計匯流平台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了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全球防疫」趨勢,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設計各種兼顧美學的防疫設施與作品,並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尤其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接近兩年,隨著防疫而興起的宅經濟、遠距辦公,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以設計美學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創造人類幸福,應是未來設計師據以創作的信念與行動指南。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4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5,545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台灣的優秀設計,突顯臺北設計獎在國際間已建立品牌識別並獲得肯定,同時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兩家績優企業的熱情贊助。顯現北市府在疫情衝擊挑戰下,仍持續努力塑造「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的城市品牌意象,並達成新的里程碑。 「2021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80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3項,中國作品得獎20項,香港作品得獎6項,德國作品得獎4項,以色列、澳門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3項,日本作品得獎2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1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會陸續公布於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DA.org.tw/),敬請持續關注。 獲獎作品創意卓越超群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台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約275坪的歷史保護空間,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全數以螺栓、螺絲固定所有木材,在未來也都能被輕易地拆解還原,實踐以雙手打造出永續、再利用的實木物件,以友善工法對待永續材料,良善的循環再利用,推廣同時也尊重永續資源。 另外,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台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在需要移位的各種狀況中,如廁的移位是其中高危險且十分困難的,而「零距椅」思考的正是如何協助身障者縮短輪椅與馬桶間的距離,提供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Das Plakat 200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200年來的400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鼓勵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防疫設計、關注永續循環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本屆所有「2021臺北設計獎」的入圍作品已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於台北南港瓶蓋工廠F棟展出,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台灣) ●工業設計類金獎、評審團推薦獎:零距椅(Zerogap)╱李彥寬(台灣) ●工業設計類銀獎、評審團推薦獎、遠東百貨廠商贊助獎: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台灣) ●工業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Re-ing菱格盤╱點睛設計公司(台灣)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ICoD Excellence獎、評審團推薦獎:Fons Hickmann M23╱The Poster(德國)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Macao Design Week 2020╱Untitled Macao/Untitled Design, Ltd.歐俊軒(澳門) ●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格式設計展策王耀邦、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台灣)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House of Dreams╱Insitu Project-Peter Hasdell、郭子怡、Laing Jun、古學斌(香港) ●公共空間設計類銀獎:Yulin A l l e y 巷子裡╱一個建築(Nhoow Architects)張唐(中國) ●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Heito 1909╱衍生工程顧問公司李如儀、陳乃中、許珍嫣(台灣)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臺北設計獎創意激盪相互交流
設計創意
2023-12-18

臺北設計獎創意激盪相互交流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設計界年度盛事「2023臺北設計獎」,已於該年11月10日假台北市晶華酒店三樓宴會廳舉辦頒獎典禮並公布得獎名單。最終由乘四建築師事務所與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聯手設計的「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改造」勇奪最大獎「臺北市長獎」,並獲頒新臺幣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金獎得主,則分別由來自法國natacha.sacha.設計公司Natacha Poutoux、Sacha Hourcade所設計的「Smart Wooden Rice Cooker」、中國深圳市上行線設計公司張怡、溫月華、顏梅英、吳思穎等團隊所設計的「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以及來自日本設計師小野司所創作的「Sumu Yakushima-Regenerative Life Studio」奪得,並各獲頒新臺幣50萬元獎金。 全球設計好手一起創意激盪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表示,邁入第16屆的臺北設計獎,以「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的願景出發,鼓勵臺灣設計師與來自全球的設計好手一起創意激盪、相互交流。競賽類別分為「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三大類組,同時積極取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並攜手德國iF設計獎展開跨國合作,也讓競賽本身擁有更寬廣的全球設計思維,所以備受國際設計界肯定。 本屆共有來自58個國家及地區,高達4,568件作品參賽,更邀請到遠東百貨、三陽工業及臺灣期貨交易所的熱情支持,贊助此屆優秀設計團隊。該年為強化臺北設計獎品牌與臺北城市之鏈結,新增「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共有181件作品參賽,首屆選出3件「金選」,代表專屬於臺北的設計能量與城市意象。 ●臺北市長獎、三陽工業贊助獎 ╱ 乘四建築師事務所+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程禮譽、黃昱豪、陳語蓁(台灣) ●廠商贊助獎 ╱ 林楚倩(台灣) ●ICoD特別獎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江梓瑄、陳欣妤、張瑋芳、陳宥勻(台灣) 各類獲獎作品獨具創新特色 本屆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獲獎作品為乘四建築師事務所與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的程禮譽、黃昱豪及陳語蓁等建築師一同聯手設計的「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改造」。台北地下街為台灣最早的地下商店街,Y26出入口為市民大道上28處出入口再造計畫第一步,設計團隊以周遭環境與基地故事為主軸,藉由重新設計出入口的構架、打開封閉的樓梯動線及整合色彩材料計畫,以最微小尺度重新為市民大道添加熠熠星光,宛若都市間的螢火蟲再現光明。 「工業設計類」金獎由來自法國natacha.sacha.公司Natacha Poutoux、Sacha Hourcade設計師所創作的「Smart Wooden Rice Cooker」獲得。該作品為環保設計智慧型木製電鍋,零件設定採用木頭材質,並簡化維修並促重新導入永續材料,全機身透過設計可牢牢固定,無需使用黏膠與螺絲。鍋蓋上方則配置顯示感測螢幕,可顯示溫度與濕度,其可連接智慧型手機,讓使用者可監控烹飪狀態並提供食譜提示,相當貼心。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是由中國深圳市上行線設計公司張怡、溫月華、顏梅英、吳思穎等團隊所設計的「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獲得。該創作藉由“行動中閱讀”的設計理念,讓到訪者以新穎而令人興奮的方式閱讀空間,包括道路、岸線入口、標牌、訪客地圖及生態背景的知識介紹。其不僅與環境相結合,產生令人驚歎的城市景觀,道路結合基本通勤的服務作用,也產生獨特和難忘的體驗。 而「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則是由日本設計師小野司所創作的「Sumu Yakushima-Regenerative Life Studio」奪得。該作品有著非常傑出的構造思考,沒有過多的裝飾,這個創新住宅應用「再生建築」來重新定義人類居住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尤其在人造的基礎與自然土地接觸的方式,極為輕巧,呼應了設計師想要在自然環境中產生正面影響的概念。此外建築物之間彼此的關係與距離恰到好處,彷彿在自然之間原本就存在的空間。 ●臺北城市設計選拔金選 ╱ 谷汩文化Group.G-林思翰、賴祖寧、黃羿寧、劉庭妤(台灣) ●台灣設計聯盟特別獎 ╱ 小島裡文化公司(台灣) 透過設計思考改善城市議題 該年新增加的「臺北城市設計選拔」,以「永續‧共融」為主題,「金選」作品分別為谷汩文化團隊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投影倒數計畫All for One」、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以及時境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作品表達出透過設計思考來改善與進化社會亟待改善的城市議題。 茲將本屆三大類金銀銅獎、臺北城市設計選拔金選獎、評審團推薦獎、廠商贊助獎、其他特別獎等共22件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更多精彩的得獎作品介紹可至「2023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 http://www.taipeidaward.taipei ,或加入TDA粉絲團關注最新訊息: www.facebook.com/TDA.org.tw/ 。
臺北設計獎見證榮耀時刻
設計創意
2022-12-10

臺北設計獎見證榮耀時刻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2臺北設計獎」,已於該年11月10日假台北市晶華酒店舉辦頒獎典禮,最終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郭英釗所設計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奪得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獲頒獎座及新臺幣60萬元獎金;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的金獎分別由中國申繼業所設計的「可伸縮孕婦服」、日本Takuya Wakizaki所設計的「TOTETSU Training Institute」,以及來自西班牙Belinda Tato和Jose Luis Vallejo所共同創作的「CLOUDROOM」奪得,各獲得新臺幣50萬元獎金。 臺北設計獎該年正式邁入第15周年,秉持著「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致力將臺北打造成一座設計之都,每年廣邀全球設計好手,以「設計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為核心理念,針對城市發展議題提出改善之創意解方,該年徵件再創佳績,共有來自67國,5,553件作品參賽,經過激烈評選後選出各類優勝作品。 獲獎創作獨具特色 本屆最大獎「臺北市長獎」作品是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郭英釗設計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這是台糖公司實踐建築領域循環經濟的前瞻性開發案,主要核心概念是在資源有限下,仿效大自然廢棄物即資源的機制。建築實踐從設計開始,空間模矩化、元件模組化、預鑄化,工法組裝化,可拆解;同時透過建築資訊模型(BlM)產生建材護照,組成建材銀行,讓建築元件可不斷再利用;回收台糖軌道建材循環利用,讓新建築與歷史對話,減少重製碳排;而且透過「以租代售」與「共用CO-LIVING」概念,促成循環與永續營運。 「工業設計類」金獎是由來自中國IU+Design創辦人申繼業所設計的一款「可伸縮孕婦服」奪得金獎。這是一款可以滿足孕婦整個孕期穿衣需求的服裝,在衣服腹部區域設計規則變化的紋理,這些紋理具有一定的張力,可輕鬆順應孕婦腹部隆起變化,並且隨著孕肚的變化,紋路也會增大,形成不一樣的美感,見證一個生命孕育與誕生的過程,甚至生產後也可以正常穿著,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而「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得獎作品是由日本MOTIVE株式會社設計師Takuya Wakizaki為「TOTETSU Training Institute 東鐵綜合培訓中心」設計的導視系統。該團隊採用非常簡單的方法,以火車軌道為主題的平行線在地板上劃定路線,標記通往各會室動線,讓空間移動成為一種可能。另外,使用鐵軌廢料製作訓練所的招牌和部分樓梯,突顯東鐵株式會社的特色和美學風格。 「公共空間設計類」則是由西班牙Ecosistema Urbano設計公司創辦人Belinda Tato與Jose Luis Vallejo所創作「CLOUDROOM」奪得金獎。這是一座充氣裝置空間,使人們可重新思考空間對教育的意義,能夠提高人們對當今環境挑戰的認識,以漂浮在木結構上的設計,創造出一種舒適的微氣候,能提供遮蔭和微風,形塑適合學習和玩樂的空間,而內部照明設計也傳達全球環境面臨迫切的危機。 ●(左圖)臺北市長獎、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  ●(右圖)循環設計獎  ● (左圖) WDO特別獎  ● (右圖)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 利用設計改變世界 隨著ESG永續浪潮與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該年許多得獎作品傳達低碳應用與關懷環境的創意理念,也呼應臺北設計獎評選標準,在應用性上運用新材料降低污染、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為優先考量,利用設計思考來發掘社會亟待改善的議題,貫徹「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茲將本屆三大類金銀銅獎、評審團推薦獎、廠商贊助獎、其他特別獎等共24件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有關本屆「2022臺北設計獎」詳細得獎名單請至官網查詢 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 ●(左圖)最佳人氣獎、工業設計類優選  ●(右圖)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
臺北設計獎創意新星誕生
設計創意
2020-12-10

臺北設計獎創意新星誕生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三陽工業贊助的「2020臺北設計獎」,已於10月23日晚間在台北市圓山花博流行館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多位設計界重量級貴賓及入圍設計師所屬國駐台代表蒞臨現場,與本屆設計獎參賽設計師共同見證得獎榮譽。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臺灣Messy鐵人張宇良、朱振奇所設計的「三輪消防水泵車TRIPUM」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臺幣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類金獎作品,則分別由印度Lumium Design Inc.所設計的「Colpen C3 Vision」、臺灣蔡偉群所設計的「咻臺灣原地編織術」、伊朗ZAV Architects所設計的「Presence in Hormuz 02, Community empowerment via urban development, Hormuz Island」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循環經濟」世界潮流,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臺北設計獎」舉辦迄今邁入第13屆,今年度活動自4月1日起至7月15日止截止收件,參賽作品數量高達5,508件,共72個國家前來角逐,參賽件數創下歷年新高。同時,臺北設計獎也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認證,已成為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 本屆評審團延續上屆「召集人制」,邀請到國內設計界各領域的重量級專家,包括「工業設計類」仁寶集團創意中心設計長陳禧冠,「視覺傳達設計類」自由落體設計公司董事長陳俊良,以及「公共空間設計類」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董事長張基義擔任三大類別召集人,透過專業、嚴謹的國際評審制度及流程評選傑出的設計作品,鼓勵與發掘具備潛力的創新創意。 「2020年臺北設計獎」共入圍91件作品,並頒發105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45項,中國大陸作品得獎13項,香港作品得獎7項,日本及德國作品各得獎5項,丹麥得獎4項,伊朗、澳門、祕魯、英國作品各得獎3項,紐西蘭及葡萄牙作品各得獎2項,阿根廷、捷克、芬蘭、印度、以色列、義大利、韓國、墨西哥、波蘭及泰國作品各得獎1項。 獲獎作品獨具創意及特色 本屆奪得臺北市長獎的「三輪車消防水泵車TRIPUM」,由臺灣Messy鐵人張宇良、朱振奇所設計,係考量一般消防車機動性在都市環境狹小巷弄中,無法有效快速到達火災現場,亦或消防栓離火源較遠因水壓不足而無法有效控制火場,透過摩托車的體型小,易穿梭在巷弄中,將電動摩托車搭載加壓水泵,讓抵達火場的時間與位置更快速精準。 各類組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印度Lumium Design Inc. Umang Shah所設計的「Colpen C3 Vision」榮獲,打破過往眼睛檢查必須透過龐大且昂貴的精密儀器,C3視力檢測裝置是價格親民且能輕易拆解並攜帶至任何地方使用,符合數百萬偏鄉居民進行快速初步的眼睛檢查之需求,讓醫療可以更深入農村和偏遠地區,大大改善醫療設備移動的不便性。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臺灣蔡偉群所設計的「咻臺灣原地編織術」,有鑑於臺灣擁有歷史悠久的原住民織布文化,但因傳統的編織工具十分珍貴且複雜的手作過程,而無法讓消費者有效體驗,故透過一套簡易的編織工具,把織布機直接搬到使用者的面前,在親身接觸過程中感受織布的樂趣,藉此引領讀者「初探」織布文化,因而更拉近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伊朗ZAV Architects所設計的「Presence in Hormuz 02, Community empowerment via urban development, Hormuz Island」,透過使用和升級回收易於獲取的物質資源及當地工藝,打造一個永續、前瞻的建築設計方案,並將焦點集中在公共空間的文化和旅遊開發,希望在為社區帶來經濟收益同時,更能替社區現有的資產建立起知名度。 其他精彩的得獎作品還包括:「循環設計獎」由德國Sebastian Meinecke所設計的「Platzhirsch-The Electrifying Commuter」獲得,Platzhirsch電動腳踏車首度引入3D打印之技術,為此一電動自行車系列產品之外形和功能建立一套新的標準。另外,本屆臺北設計獎獲得績優企業「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該公司所選出的企業贊助獎作品為「Lightbox攝影圖書室(Lightbox Photo Library)」,致力打造非營利、自由開放的攝影學習平台。為解決擴遷需求,向北市府活化閒置房地計畫提出申請,以修代租進駐近台電大樓站、溫羅汀商圈一層長型空間結合當地藝文氛圍,把攝影文化注入日常。 呼應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 產業發展局同時強調,「2020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社會設計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的價值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2020臺北設計獎」在眾多國內外設計好手的創意激盪下,展現更多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得獎作品蘊含社會公益、環境維護到空間互動的設計理念,充分呼應臺北設計獎舉辦的精神。這些得獎作品除了在頒獎典禮現場展出外,另外已於10月25日至11月1日假臺北花博遠東流行館展示,也同步更新至官網的線上展覽專區,方便民眾欣賞這些傑出作品。同時今年得獎作品將透過網站精彩回放,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 www.taipeidaward.taipei 查詢。
臺北設計獎參賽件數再創新高
設計創意
2019-12-05

臺北設計獎參賽件數再創新高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19臺北設計獎」得獎名單已於日前公布,並於今年11月1日在台北市三創生活園區五樓Clapper Studio舉辦頒獎典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臺灣設計師黃顯勛、陳普所共同創作的「2019粉樂町展覽視覺形象(Very Fun Park’19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親自頒發獎座以及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類的金獎作品,則分別由來自馬來西亞陳國強的「自動化河川垃圾回收系統(River Cleaner)」、中國王子豪的「銅場年鑑T ONE(T Project AlmanacT ONE)」、臺灣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都市願景館(Election Campaign Headquarter)」奪得,各獲得新臺幣50萬元獎金。 參賽數及國家數持續躍進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致詞時表示,今年邁入第12屆的臺北設計獎,參賽作品數量高達5,384件,共有76個國家前來角逐,無論是參賽件數或是參與國家數,皆創下歷年來的新高。同時,臺北設計獎也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設計社團認證,已成為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顯示臺北設計獎已是世界各國設計師實現夢想的競技舞台,進而凸顯出臺北市為國際設計領導城市的地位。 本屆評審作業延續上屆「召集人制」,邀請到國內設計界各領域重量級專家,包括「工業設計類」仁寶電腦創意中心資深副總陳禧冠,「視覺傳達設計類」自由落體設計董事長陳俊良,及「公共空間設計類」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分別擔任三大類別召集人,並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組成評審團,透過專業、嚴謹的國際評審制度及流程評選出傑出的設計作品,鼓勵與發掘具潛力的創新創意。 「2019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75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最後從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三類中評選出獲獎作品,包含臺北市長獎1名、三類金銀銅獎9名、WDO Sustainability獎1名、ico-D Excellence獎1名、IFI特別獎1名、應用精進獎1名、社會設計獎1名、通用設計獎1名、企業贊助獎1名、三類評審團推薦獎14名、三類最佳人氣獎各1名,另有優選41名。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0項、中國作品得獎21項、香港作品得獎8項、日本作品得獎6項、波蘭作品得獎2項,以及印尼、西班牙、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葡萄牙及德國作品各得獎1項。 獲獎作品創意精彩絕倫 而本屆奪得臺北市長獎的「2019粉樂町展覽視覺形象(Very Fun Park’19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係由黃顯勛及陳普兩位設計師結合富邦藝術基金會,持續打造臺北城市無牆美術館的策展理念,並透過AR擴增實境,經由APP掃描各展點ARMark,就能與作品進行互動與語音導覽,促進大眾與公共空間的交流,同時藉由科技創造通用的藝術體驗,象徵人與城市環境跟自然之間的共生共構,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為馬來西亞陳國強所設計的「自動化河川垃圾回收系統(River Cleaner)」,作品利用水流自然的規律和能量,推動河川垃圾自然聚集,達到自動回收的效果,一切動力以自然力量驅動,以另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達到以低耗能處理環境議題的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中國王子豪所設計的「銅場年鑑T ONE(T Project Almanac T ONE)」畫冊,該作品利用紙張材質、書頁的搭配設計呈現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青年藝術家展研計畫」四年的成果,是青年藝術家向社會大眾介紹學術的氛圍及藝術影響力的作品,獲得評審「構成無可挑剔,接近完美的視覺傳達」的讚賞。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衍序規劃設計顧問公司設計的「都市願景館(Election Campaign Headquarter)」,作品以群聚理念與開放式的設計巧思,融入桃園人文生活與多元文化價值,打造具未來感的共享場所,讓空間與公園、溪流、城市融為一體,堆疊出層次感豐富的人文氣息,隨著風與陽光的流動,日夜透出不同的雲霞光輝與溫暖光影。 其他精彩作品還包括:「社會設計獎」由臺灣莊志維所設計的「黑暗中的彩虹(Rainbow in The Darkness)」獲得,該作品為一特殊戶外裝置,以「傷痕」為概念發想,結合大眾的書寫行為,透過光在日與夜呈現開放與私密的兩種狀態,在傳遞著人們各種傷痛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姿態正視傷痕,成為時代階段的紀錄。 另外,本屆臺北設計獎獲得績優企業「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該公司所選出的企業贊助獎作品為「First Aid System」,該作品由臺灣涂續馨所設計,為一個整合AED和引導一般民眾進行CPR的輔助器材,以直覺性的指引完成按壓位置定位、呈現流暢的使用流程,以彌補使用者經驗和技術的不足,讓急救產品可以成為對使用者和患者更友善的存在,達到雙贏的局面。 作品呼應臺北設計獎精神 「2019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社會設計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2019臺北設計獎」在眾多國內外設計好手的創意激盪下,不僅展現更多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得獎作品也蘊含社會公益、環境維護到空間互動的設計理念,充分呼應了臺北設計獎舉辦的精神。這些得獎作品除了於頒獎典禮現場展出外,也同步更新至官網的線上展覽專區,方便民眾欣賞這些創意十足的設計作品。同時今年得獎作品將透過網站精彩的回放,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 www.taipeidaward.taipei 。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設計創意
2024-07-02

臺北設計獎獲獎作品表揚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1臺北設計獎」,已於11月4日在台北市文華東方酒店文華廳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台幣60萬元獎金。 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金獎則分別由台灣李彥寬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所設計的「The Poster」、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的「House of Dreams」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打造創意設計匯流平台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了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全球防疫」趨勢,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設計各種兼顧美學的防疫設施與作品,並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尤其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接近兩年,隨著防疫而興起的宅經濟、遠距辦公,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以設計美學之力,解決社會問題,創造人類幸福,應是未來設計師據以創作的信念與行動指南。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4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5,545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台灣的優秀設計,突顯臺北設計獎在國際間已建立品牌識別並獲得肯定,同時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兩家績優企業的熱情贊助。顯現北市府在疫情衝擊挑戰下,仍持續努力塑造「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的城市品牌意象,並達成新的里程碑。 「2021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80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3項,中國作品得獎20項,香港作品得獎6項,德國作品得獎4項,以色列、澳門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3項,日本作品得獎2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1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會陸續公布於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DA.org.tw/),敬請持續關注。 獲獎作品創意卓越超群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台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約275坪的歷史保護空間,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全數以螺栓、螺絲固定所有木材,在未來也都能被輕易地拆解還原,實踐以雙手打造出永續、再利用的實木物件,以友善工法對待永續材料,良善的循環再利用,推廣同時也尊重永續資源。 另外,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台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在需要移位的各種狀況中,如廁的移位是其中高危險且十分困難的,而「零距椅」思考的正是如何協助身障者縮短輪椅與馬桶間的距離,提供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Das Plakat 200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200年來的400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鼓勵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防疫設計、關注永續循環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本屆所有「2021臺北設計獎」的入圍作品已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於台北南港瓶蓋工廠F棟展出,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台灣) ●工業設計類金獎、評審團推薦獎:零距椅(Zerogap)╱李彥寬(台灣) ●工業設計類銀獎、評審團推薦獎、遠東百貨廠商贊助獎: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台灣) ●工業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Re-ing菱格盤╱點睛設計公司(台灣)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ICoD Excellence獎、評審團推薦獎:Fons Hickmann M23╱The Poster(德國)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Macao Design Week 2020╱Untitled Macao/Untitled Design, Ltd.歐俊軒(澳門) ●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評審團推薦獎: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格式設計展策王耀邦、鄒昀達、劉子琳、楊順志(台灣)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House of Dreams╱Insitu Project-Peter Hasdell、郭子怡、Laing Jun、古學斌(香港) ●公共空間設計類銀獎:Yulin A l l e y 巷子裡╱一個建築(Nhoow Architects)張唐(中國) ●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Heito 1909╱衍生工程顧問公司李如儀、陳乃中、許珍嫣(台灣)
臺北設計獎創意激盪相互交流
設計創意
2023-12-18

臺北設計獎創意激盪相互交流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設計界年度盛事「2023臺北設計獎」,已於該年11月10日假台北市晶華酒店三樓宴會廳舉辦頒獎典禮並公布得獎名單。最終由乘四建築師事務所與曲墨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聯手設計的「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改造」勇奪最大獎「臺北市長獎」,並獲頒新臺幣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金獎得主,則分別由來自法國natacha.sacha.設計公司Natacha Poutoux、Sacha Hourcade所設計的「Smart Wooden Rice Cooker」、中國深圳市上行線設計公司張怡、溫月華、顏梅英、吳思穎等團隊所設計的「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以及來自日本設計師小野司所創作的「Sumu Yakushima-Regenerative Life Studio」奪得,並各獲頒新臺幣50萬元獎金。 全球設計好手一起創意激盪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表示,邁入第16屆的臺北設計獎,以「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的願景出發,鼓勵臺灣設計師與來自全球的設計好手一起創意激盪、相互交流。競賽類別分為「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三大類組,同時積極取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並攜手德國iF設計獎展開跨國合作,也讓競賽本身擁有更寬廣的全球設計思維,所以備受國際設計界肯定。 本屆共有來自58個國家及地區,高達4,568件作品參賽,更邀請到遠東百貨、三陽工業及臺灣期貨交易所的熱情支持,贊助此屆優秀設計團隊。該年為強化臺北設計獎品牌與臺北城市之鏈結,新增「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共有181件作品參賽,首屆選出3件「金選」,代表專屬於臺北的設計能量與城市意象。 ●臺北市長獎、三陽工業贊助獎 ╱ 乘四建築師事務所+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程禮譽、黃昱豪、陳語蓁(台灣) ●廠商贊助獎 ╱ 林楚倩(台灣) ●ICoD特別獎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江梓瑄、陳欣妤、張瑋芳、陳宥勻(台灣) 各類獲獎作品獨具創新特色 本屆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獲獎作品為乘四建築師事務所與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的程禮譽、黃昱豪及陳語蓁等建築師一同聯手設計的「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改造」。台北地下街為台灣最早的地下商店街,Y26出入口為市民大道上28處出入口再造計畫第一步,設計團隊以周遭環境與基地故事為主軸,藉由重新設計出入口的構架、打開封閉的樓梯動線及整合色彩材料計畫,以最微小尺度重新為市民大道添加熠熠星光,宛若都市間的螢火蟲再現光明。 「工業設計類」金獎由來自法國natacha.sacha.公司Natacha Poutoux、Sacha Hourcade設計師所創作的「Smart Wooden Rice Cooker」獲得。該作品為環保設計智慧型木製電鍋,零件設定採用木頭材質,並簡化維修並促重新導入永續材料,全機身透過設計可牢牢固定,無需使用黏膠與螺絲。鍋蓋上方則配置顯示感測螢幕,可顯示溫度與濕度,其可連接智慧型手機,讓使用者可監控烹飪狀態並提供食譜提示,相當貼心。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是由中國深圳市上行線設計公司張怡、溫月華、顏梅英、吳思穎等團隊所設計的「Shenzhen’s Eastern Seawall Reconstruction Signage Systems &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獲得。該創作藉由“行動中閱讀”的設計理念,讓到訪者以新穎而令人興奮的方式閱讀空間,包括道路、岸線入口、標牌、訪客地圖及生態背景的知識介紹。其不僅與環境相結合,產生令人驚歎的城市景觀,道路結合基本通勤的服務作用,也產生獨特和難忘的體驗。 而「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則是由日本設計師小野司所創作的「Sumu Yakushima-Regenerative Life Studio」奪得。該作品有著非常傑出的構造思考,沒有過多的裝飾,這個創新住宅應用「再生建築」來重新定義人類居住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尤其在人造的基礎與自然土地接觸的方式,極為輕巧,呼應了設計師想要在自然環境中產生正面影響的概念。此外建築物之間彼此的關係與距離恰到好處,彷彿在自然之間原本就存在的空間。 ●臺北城市設計選拔金選 ╱ 谷汩文化Group.G-林思翰、賴祖寧、黃羿寧、劉庭妤(台灣) ●台灣設計聯盟特別獎 ╱ 小島裡文化公司(台灣) 透過設計思考改善城市議題 該年新增加的「臺北城市設計選拔」,以「永續‧共融」為主題,「金選」作品分別為谷汩文化團隊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幕投影倒數計畫All for One」、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以及時境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作品表達出透過設計思考來改善與進化社會亟待改善的城市議題。 茲將本屆三大類金銀銅獎、臺北城市設計選拔金選獎、評審團推薦獎、廠商贊助獎、其他特別獎等共22件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更多精彩的得獎作品介紹可至「2023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 http://www.taipeidaward.taipei ,或加入TDA粉絲團關注最新訊息: www.facebook.com/TDA.org.tw/ 。
臺北設計獎見證榮耀時刻
設計創意
2022-12-10

臺北設計獎見證榮耀時刻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22臺北設計獎」,已於該年11月10日假台北市晶華酒店舉辦頒獎典禮,最終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郭英釗所設計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奪得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獲頒獎座及新臺幣60萬元獎金;此外「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大類別的金獎分別由中國申繼業所設計的「可伸縮孕婦服」、日本Takuya Wakizaki所設計的「TOTETSU Training Institute」,以及來自西班牙Belinda Tato和Jose Luis Vallejo所共同創作的「CLOUDROOM」奪得,各獲得新臺幣50萬元獎金。 臺北設計獎該年正式邁入第15周年,秉持著「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致力將臺北打造成一座設計之都,每年廣邀全球設計好手,以「設計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為核心理念,針對城市發展議題提出改善之創意解方,該年徵件再創佳績,共有來自67國,5,553件作品參賽,經過激烈評選後選出各類優勝作品。 獲獎創作獨具特色 本屆最大獎「臺北市長獎」作品是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郭英釗設計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這是台糖公司實踐建築領域循環經濟的前瞻性開發案,主要核心概念是在資源有限下,仿效大自然廢棄物即資源的機制。建築實踐從設計開始,空間模矩化、元件模組化、預鑄化,工法組裝化,可拆解;同時透過建築資訊模型(BlM)產生建材護照,組成建材銀行,讓建築元件可不斷再利用;回收台糖軌道建材循環利用,讓新建築與歷史對話,減少重製碳排;而且透過「以租代售」與「共用CO-LIVING」概念,促成循環與永續營運。 「工業設計類」金獎是由來自中國IU+Design創辦人申繼業所設計的一款「可伸縮孕婦服」奪得金獎。這是一款可以滿足孕婦整個孕期穿衣需求的服裝,在衣服腹部區域設計規則變化的紋理,這些紋理具有一定的張力,可輕鬆順應孕婦腹部隆起變化,並且隨著孕肚的變化,紋路也會增大,形成不一樣的美感,見證一個生命孕育與誕生的過程,甚至生產後也可以正常穿著,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而「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得獎作品是由日本MOTIVE株式會社設計師Takuya Wakizaki為「TOTETSU Training Institute 東鐵綜合培訓中心」設計的導視系統。該團隊採用非常簡單的方法,以火車軌道為主題的平行線在地板上劃定路線,標記通往各會室動線,讓空間移動成為一種可能。另外,使用鐵軌廢料製作訓練所的招牌和部分樓梯,突顯東鐵株式會社的特色和美學風格。 「公共空間設計類」則是由西班牙Ecosistema Urbano設計公司創辦人Belinda Tato與Jose Luis Vallejo所創作「CLOUDROOM」奪得金獎。這是一座充氣裝置空間,使人們可重新思考空間對教育的意義,能夠提高人們對當今環境挑戰的認識,以漂浮在木結構上的設計,創造出一種舒適的微氣候,能提供遮蔭和微風,形塑適合學習和玩樂的空間,而內部照明設計也傳達全球環境面臨迫切的危機。 ●(左圖)臺北市長獎、公共空間設計類銅獎  ●(右圖)循環設計獎  ● (左圖) WDO特別獎  ● (右圖) 視覺傳達設計類銀獎 利用設計改變世界 隨著ESG永續浪潮與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該年許多得獎作品傳達低碳應用與關懷環境的創意理念,也呼應臺北設計獎評選標準,在應用性上運用新材料降低污染、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為優先考量,利用設計思考來發掘社會亟待改善的議題,貫徹「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茲將本屆三大類金銀銅獎、評審團推薦獎、廠商贊助獎、其他特別獎等共24件得獎作品刊錄於後,提供讀者參考應用。有關本屆「2022臺北設計獎」詳細得獎名單請至官網查詢 http:// www.taipeidaward.taipei 。 ●(左圖)最佳人氣獎、工業設計類優選  ●(右圖)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
臺北設計獎創意新星誕生
設計創意
2020-12-10

臺北設計獎創意新星誕生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三陽工業贊助的「2020臺北設計獎」,已於10月23日晚間在台北市圓山花博流行館舉行頒獎典禮並揭曉得獎名單,多位設計界重量級貴賓及入圍設計師所屬國駐台代表蒞臨現場,與本屆設計獎參賽設計師共同見證得獎榮譽。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臺灣Messy鐵人張宇良、朱振奇所設計的「三輪消防水泵車TRIPUM」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頒發獎座及新臺幣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類金獎作品,則分別由印度Lumium Design Inc.所設計的「Colpen C3 Vision」、臺灣蔡偉群所設計的「咻臺灣原地編織術」、伊朗ZAV Architects所設計的「Presence in Hormuz 02, Community empowerment via urban development, Hormuz Island」奪得,各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 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表示,從上任以來,將臺北市定調為「創意設計匯流平台」,除發掘具商機潛力的創意設計外,今年度因應「循環經濟」世界潮流,更鼓勵設計師透過創新設計手法,改善城市經濟、社群、環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市民更舒適與幸福的生活。「臺北設計獎」舉辦迄今邁入第13屆,今年度活動自4月1日起至7月15日止截止收件,參賽作品數量高達5,508件,共72個國家前來角逐,參賽件數創下歷年新高。同時,臺北設計獎也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認證,已成為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 本屆評審團延續上屆「召集人制」,邀請到國內設計界各領域的重量級專家,包括「工業設計類」仁寶集團創意中心設計長陳禧冠,「視覺傳達設計類」自由落體設計公司董事長陳俊良,以及「公共空間設計類」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董事長張基義擔任三大類別召集人,透過專業、嚴謹的國際評審制度及流程評選傑出的設計作品,鼓勵與發掘具備潛力的創新創意。 「2020年臺北設計獎」共入圍91件作品,並頒發105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45項,中國大陸作品得獎13項,香港作品得獎7項,日本及德國作品各得獎5項,丹麥得獎4項,伊朗、澳門、祕魯、英國作品各得獎3項,紐西蘭及葡萄牙作品各得獎2項,阿根廷、捷克、芬蘭、印度、以色列、義大利、韓國、墨西哥、波蘭及泰國作品各得獎1項。 獲獎作品獨具創意及特色 本屆奪得臺北市長獎的「三輪車消防水泵車TRIPUM」,由臺灣Messy鐵人張宇良、朱振奇所設計,係考量一般消防車機動性在都市環境狹小巷弄中,無法有效快速到達火災現場,亦或消防栓離火源較遠因水壓不足而無法有效控制火場,透過摩托車的體型小,易穿梭在巷弄中,將電動摩托車搭載加壓水泵,讓抵達火場的時間與位置更快速精準。 各類組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印度Lumium Design Inc. Umang Shah所設計的「Colpen C3 Vision」榮獲,打破過往眼睛檢查必須透過龐大且昂貴的精密儀器,C3視力檢測裝置是價格親民且能輕易拆解並攜帶至任何地方使用,符合數百萬偏鄉居民進行快速初步的眼睛檢查之需求,讓醫療可以更深入農村和偏遠地區,大大改善醫療設備移動的不便性。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臺灣蔡偉群所設計的「咻臺灣原地編織術」,有鑑於臺灣擁有歷史悠久的原住民織布文化,但因傳統的編織工具十分珍貴且複雜的手作過程,而無法讓消費者有效體驗,故透過一套簡易的編織工具,把織布機直接搬到使用者的面前,在親身接觸過程中感受織布的樂趣,藉此引領讀者「初探」織布文化,因而更拉近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伊朗ZAV Architects所設計的「Presence in Hormuz 02, Community empowerment via urban development, Hormuz Island」,透過使用和升級回收易於獲取的物質資源及當地工藝,打造一個永續、前瞻的建築設計方案,並將焦點集中在公共空間的文化和旅遊開發,希望在為社區帶來經濟收益同時,更能替社區現有的資產建立起知名度。 其他精彩的得獎作品還包括:「循環設計獎」由德國Sebastian Meinecke所設計的「Platzhirsch-The Electrifying Commuter」獲得,Platzhirsch電動腳踏車首度引入3D打印之技術,為此一電動自行車系列產品之外形和功能建立一套新的標準。另外,本屆臺北設計獎獲得績優企業「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該公司所選出的企業贊助獎作品為「Lightbox攝影圖書室(Lightbox Photo Library)」,致力打造非營利、自由開放的攝影學習平台。為解決擴遷需求,向北市府活化閒置房地計畫提出申請,以修代租進駐近台電大樓站、溫羅汀商圈一層長型空間結合當地藝文氛圍,把攝影文化注入日常。 呼應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 產業發展局同時強調,「2020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社會設計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的價值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2020臺北設計獎」在眾多國內外設計好手的創意激盪下,展現更多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得獎作品蘊含社會公益、環境維護到空間互動的設計理念,充分呼應臺北設計獎舉辦的精神。這些得獎作品除了在頒獎典禮現場展出外,另外已於10月25日至11月1日假臺北花博遠東流行館展示,也同步更新至官網的線上展覽專區,方便民眾欣賞這些傑出作品。同時今年得獎作品將透過網站精彩回放,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 www.taipeidaward.taipei 查詢。
臺北設計獎參賽件數再創新高
設計創意
2019-12-05

臺北設計獎參賽件數再創新高

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2019臺北設計獎」得獎名單已於日前公布,並於今年11月1日在台北市三創生活園區五樓Clapper Studio舉辦頒獎典禮。而代表該競賽最高榮譽的「臺北市長獎」由臺灣設計師黃顯勛、陳普所共同創作的「2019粉樂町展覽視覺形象(Very Fun Park’19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奪得,並由柯文哲市長親自頒發獎座以及60萬元獎金。 而「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等三類的金獎作品,則分別由來自馬來西亞陳國強的「自動化河川垃圾回收系統(River Cleaner)」、中國王子豪的「銅場年鑑T ONE(T Project AlmanacT ONE)」、臺灣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都市願景館(Election Campaign Headquarter)」奪得,各獲得新臺幣50萬元獎金。 參賽數及國家數持續躍進 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致詞時表示,今年邁入第12屆的臺北設計獎,參賽作品數量高達5,384件,共有76個國家前來角逐,無論是參賽件數或是參與國家數,皆創下歷年來的新高。同時,臺北設計獎也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設計社團認證,已成為國際重要世界級設計競賽。顯示臺北設計獎已是世界各國設計師實現夢想的競技舞台,進而凸顯出臺北市為國際設計領導城市的地位。 本屆評審作業延續上屆「召集人制」,邀請到國內設計界各領域重量級專家,包括「工業設計類」仁寶電腦創意中心資深副總陳禧冠,「視覺傳達設計類」自由落體設計董事長陳俊良,及「公共空間設計類」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分別擔任三大類別召集人,並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組成評審團,透過專業、嚴謹的國際評審制度及流程評選出傑出的設計作品,鼓勵與發掘具潛力的創新創意。 「2019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75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最後從工業設計類、視覺傳達設計類、公共空間設計類三類中評選出獲獎作品,包含臺北市長獎1名、三類金銀銅獎9名、WDO Sustainability獎1名、ico-D Excellence獎1名、IFI特別獎1名、應用精進獎1名、社會設計獎1名、通用設計獎1名、企業贊助獎1名、三類評審團推薦獎14名、三類最佳人氣獎各1名,另有優選41名。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0項、中國作品得獎21項、香港作品得獎8項、日本作品得獎6項、波蘭作品得獎2項,以及印尼、西班牙、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葡萄牙及德國作品各得獎1項。 獲獎作品創意精彩絕倫 而本屆奪得臺北市長獎的「2019粉樂町展覽視覺形象(Very Fun Park’19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係由黃顯勛及陳普兩位設計師結合富邦藝術基金會,持續打造臺北城市無牆美術館的策展理念,並透過AR擴增實境,經由APP掃描各展點ARMark,就能與作品進行互動與語音導覽,促進大眾與公共空間的交流,同時藉由科技創造通用的藝術體驗,象徵人與城市環境跟自然之間的共生共構,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為馬來西亞陳國強所設計的「自動化河川垃圾回收系統(River Cleaner)」,作品利用水流自然的規律和能量,推動河川垃圾自然聚集,達到自動回收的效果,一切動力以自然力量驅動,以另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達到以低耗能處理環境議題的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中國王子豪所設計的「銅場年鑑T ONE(T Project Almanac T ONE)」畫冊,該作品利用紙張材質、書頁的搭配設計呈現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青年藝術家展研計畫」四年的成果,是青年藝術家向社會大眾介紹學術的氛圍及藝術影響力的作品,獲得評審「構成無可挑剔,接近完美的視覺傳達」的讚賞。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衍序規劃設計顧問公司設計的「都市願景館(Election Campaign Headquarter)」,作品以群聚理念與開放式的設計巧思,融入桃園人文生活與多元文化價值,打造具未來感的共享場所,讓空間與公園、溪流、城市融為一體,堆疊出層次感豐富的人文氣息,隨著風與陽光的流動,日夜透出不同的雲霞光輝與溫暖光影。 其他精彩作品還包括:「社會設計獎」由臺灣莊志維所設計的「黑暗中的彩虹(Rainbow in The Darkness)」獲得,該作品為一特殊戶外裝置,以「傷痕」為概念發想,結合大眾的書寫行為,透過光在日與夜呈現開放與私密的兩種狀態,在傳遞著人們各種傷痛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姿態正視傷痕,成為時代階段的紀錄。 另外,本屆臺北設計獎獲得績優企業「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該公司所選出的企業贊助獎作品為「First Aid System」,該作品由臺灣涂續馨所設計,為一個整合AED和引導一般民眾進行CPR的輔助器材,以直覺性的指引完成按壓位置定位、呈現流暢的使用流程,以彌補使用者經驗和技術的不足,讓急救產品可以成為對使用者和患者更友善的存在,達到雙贏的局面。 作品呼應臺北設計獎精神 「2019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社會設計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2019臺北設計獎」在眾多國內外設計好手的創意激盪下,不僅展現更多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得獎作品也蘊含社會公益、環境維護到空間互動的設計理念,充分呼應了臺北設計獎舉辦的精神。這些得獎作品除了於頒獎典禮現場展出外,也同步更新至官網的線上展覽專區,方便民眾欣賞這些創意十足的設計作品。同時今年得獎作品將透過網站精彩的回放,詳細得獎名單請至臺北設計獎官網查詢 www.taipeidaward.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