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筆者同樣有些人生經驗和專業歷練的人,可能都會有這種的感覺:在這麼科技快速推進和社會文化急遽扭轉的時代,很多事情都有很大變動的同時,又會覺得某些事情,其實還是跟以前差不多,沒有什麼改變。以前的俗話說:「天下事無奇不有」,現在的工商社會流行說:「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兩者所說的都是世界不停在變的現象;但西洋世界向來卻有這麼一說:「太陽之下無新事」,指的又是天底下的事情再怎麼變,萬物的本質道理和事物的運作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人生會變的事,不用筆者多講,大家都知道,也都經驗過,見證得到;設計專業會變的事,筆者在上一期的專欄文章裡,也做了一個小小的系統性分析與解讀;至於坊間書報文章和網路傳閱PO文裡,無論就普遍人生或針對專業生態,也都有無窮無盡的討論材料。只是在這些無窮無盡關於「變」的事實(facts)現象談論當中,好像極少看到或聽到「不變」真理(truth)的本質論述。
因此,在這一期的文章裡,筆者比較有興趣探討的是天底下是否有那些事物是不變的?如果有,那麼設計這個專業世界,特別是平面設計這種行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基本不變的事物情理?
●一個廣告案或設計品的問題(problem)界定及其解決方案的發展過程,就是要先要把眼前龐雜又零亂無序的相關事項,擬定成為一個明晰的概念(concept)。概念就像一個大的驚嘆號,做為往後創意(ideas)
●自然界萬物的問題,有長久演化的自然解方,人類匆忙遽下論斷的設計,卻往往產生違背自然法則的問題而不自知。現代的產品造形語意學,要求設計物品本身的形式就必須散發正確使用的情境。左圖的左右門把都是「拉」的隱喻形式,左「推」右「拉」的文字標示只是增加推拉之間的認知負擔與操作混淆。右圖則是正確有效的設計,形式本身的強制功能(force function)已說明一切,連文字標示都可以省了。
萬變不離其宗的設計本質
一個人要在這個地球上存活,如果說還有什麼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筆者想了想,好像有三樣東西是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不變的,那就是俗話說的「陽光、空氣、水」。人類對這三樣東西的必要性,是不是永恆不變,筆者可能無法提出自然法則的科學論證,也不想用一大套的哲學道理來推論斷言,但筆者可以從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普遍作息實況看出一個梗概:一個人再怎麼宅男,偶而還是要出來曬曬太陽;游泳時無論你再怎麼會憋氣,嘴巴鼻孔閉塞個三、五分鐘,已經是超人才有的能耐;家裡可以沒電、沒瓦斯,就是不可以沒有水。
如果說科技再怎麼進步,環境再怎麼更異,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有像陽光、空氣、水這種不變需求的事物,那麼現代設計這種專業,在經歷了過去三、四十年的科技、社會、文化變動的洗刷之後,尤其是平面設計的這門行業,在經過八零年代中期出現的個人電腦桌上排版硬軟體的取代衝擊之後,是不是還剩有如一般生活中,類似陽光、空氣、水這種不變的事物長存下來?
一、「解決問題」是設計賴以維生的空氣
筆者在上期的文章有提過,目前全球的工商社會都處在一個壞斷(disruptive)科技、突斷(abrupt)知識和爆斷(eruptive)觀念的時代,三天兩頭就冒出新奇的科技產品和隨之異化的消費市場。每一個廠家都在忙著趕上創新的產業潮流,許多企業關心的是如何在千奇百怪的網路世界,搞出一個接一個爆紅的話題;每一家設計公司就跟著這樣快速變動的潮流,像無頭蒼蠅一樣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幾乎要窒息。至於這些網紅話題的當下意義和往後的可能後果,似乎已成為廠商客戶的次要考量,當然也被設計公司和設計人先置之腦後再說。
但是一般工商業界就是有(設計相關的)問題,才會找到設計公司,或許客戶不那麼文縐縐地說「解決問題」,也許設計公司用另外的字眼描述他們的工作目的,但兩者實際行動上,都是在朝「解決問題」這樣的目標做同樣的事。比如一個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或AE,從客戶那邊聽完簡報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趕緊邀集大夥討論,試圖為整個接案凝結一個概念(concept),目的就是在界定並確立整個廣告案(或設計案)的核心問題,然後再針對這個核心問題,去搜尋出相對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些可能解決方案的搜尋過程,就是創意發想(ideation)或簡稱創意(idea)的過程。
由此可見,一般設計人經常掛在嘴巴講的idea,並非只是為了個人表現的創新想法,而是為了達成concept交附的核心問題任務,試圖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從整個設計的本質功能來說,人類之所以須有做「設計」這件事情,基本上是因為有問題(problem)在先,必須想辦法給該問題一個適當的解決方案(solution),並且這個解決方案經常是在問題發生的時空之際並不存在,因此必須想辦法取得該解決方案,而這個「想辦法取得解決方案」的需求,大概就是設計發生的普遍原因。因此過去在設計學校(尤其在國外的設計學校),問到設計的本質功能時,最標準的答案大概就是「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因此解決問題這種事,不會因為時代變異或因為科技更新,而有所改變或甚至廢止。能否解決問題永遠是判斷一個設計案件的終極價值,甚至是決定一件設計作品有無必要存活的必要條件,如同空氣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立即活下去的首要條件一樣。
總歸一句話,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
●「創意」這個字眼在國內幾乎就要取代「設計」這個名詞,「文化創意產業」更是在亞洲各國燃燒蔓延。筆者和唐聖瀚去年到北京參加一個漢字設計會議,結果他上台都在講文創產品。會後大陸人士和南洋國度的文字專家都圍繞著他,請教文化創意產業的經驗,把文字設計的聚會主題丟到腦後。
●筆者幫Paul Rand製作賈伯斯的NEXT標誌時,親眼看著大師拿幾張隨手取得的紙片,在上面塗畫簡單幾個字母,左擺右放,翻來覆去之間,就有源源不絕的造形樣式出現(右圖)。筆者為華納子企業設計的WHALE MUSIC標誌(左圖),其實是偶然兩個字母排列疊合之際的意外造形。讀者如有興趣挑戰是那兩個字母的疊合,可以E-mail你解讀的圖示給我(stmk@ms54.hinet.net),可以考慮在下期揭曉。
●以前的人視藝術家為天才,近代有創意為後天培養之說。最新有關創意的論述,認為人人可以有創意表現的機會,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激盪,尤其注重初期形塑階段如水般隨機碰撞的流動性(fluidity),反而把創意價值的原初性(originality)和創意成就的精實性(deliberation)擺在後期凝聚定形的階段。
●美可以有很多類型,美感的形式更是無窮無盡:有簡約呈現和親切可人的「小確幸」美感,也有內斂莊嚴的大格局美感。筆者設計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標誌,就在評議委員們一致同意「看起來非常美」的一句話,把該標誌設計要求融合美式國家型研究機構和歐洲歷史悠久醫學文化的形象一舉呈現到位,全員通過該標誌的設計提案。美感的神秘威力,不容在設計輕易忽視。
二、「創意」是設計突出重圍的活水
這幾年「創意」兩個字,已經成為台灣街頭巷尾最隨處可見的字眼:從創意服飾、創意髮型、創意廚房、創意糕點…到創意洗車,幾乎凡是人工(artificiality)可以介入的人事物,都可以冠上「創意」這個字眼。甚至連「文化」這個原本含有古老意涵的字詞,現在也可以跟有強烈新穎意味的「創意」連結在一起,構成所謂的「文化創意」。「文化創意」不只一開始由學術界從英歐國度引進台灣大學的設計相關系所,然後推廣到國內的創意圈、文化界,現在連工商企業界的人也說的如數家珍。十幾年來在整個台灣島被炒熱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只後來跨海燒到大陸對岸,現在還一路「南向」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的南洋國度繼續延燒下去。國內可能每一家設計公司或設計工作室的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在文創產業軋一腳的念頭,而且過去做設計的稱自己為設計師,現在則流行說是創意人,怪不得「創意」這兩個字,現在儼然成了「設計」的代名詞。
雖然「創意」這兩個字(或概念)到目前發展的整個情況搞得有些過火,但這種從上層架構的創意人士到下層分佈的企業商家,以及從正統創意專業的設計創作到一般百姓新奇好玩的全民參與,其實也反應「創意」是人類內存的普遍基因及人人可以參與的共識行為;一般人的喜新厭舊和專業者的創作更新,可以說都是這種創意基因的行為展現和成果呈現。特別是在一個急速變動的時代,透過創意開發新穎的事物,滿足不停更異的消費口味,更已成為現代工商設計越來越吃重的重責大任,已經是設計界普遍接受的事實。
現代社會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類型的問題解決方案,除了在確保基本的生存活命之外,還要進一步追求多彩多姿的生活情趣和提昇豐潤美滿的生命意義。更由於時代進步引發越加複雜的問題成因、過程與後果,相對地,現代的設計案件,經常不只是單純地、機械似解決一個從客戶那邊所丟過來的死問題。加上個人電腦普及的硬體方便和軟體易學的工作環境裡,很多設計(尤其是平面設計)的工作都可以在客戶的辦公環境內自行處理,因此絕大部分都是很特殊的問題,才會找到設計公司來尋求解決方案。當然這類特殊的設計問題,往往就會要求相對的特別解決方案,而要找到這些特別的解決方案,就須要有很特殊的創意。
更何況嚴格講起來,一個只須要機械似解決問題的設計,就像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只有索取答案的需要,沒有搜尋答案的必要,等於不須要設計,最多只能叫做工程(engineering),還稱不上設計(design)。因此,真正稱得上是設計的,不只是要解決問題,而且還要巧妙地解決問題,而這個巧妙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創意」這兩個字身上。
現代專門研究創意的理論,經常會環繞在幾個項目,做為創意人的性質指標如:流暢性(fluency)、彈性(flexibility)、流動性(fluidity)、原初性(originality)、精實性(elaboration)…等等。在這些創意特徵性質當中,又普遍認為流動性最為重要,而且大部分的論述裡也都用「水」來做比喻,認為一個流動性質明顯的創作者(設計人),其創作思緒就像流水一樣,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隨時隨地因應需要做調整、修正、吸收,甚至拋棄。這種用水來強調創意流動性質的比喻,剛好與本文陽光、空氣、水生命三要素中「水」的不變重要性比喻不謀而合,同時也指出,設計在與工程同樣「解決問題」本質功能上,設計更要有巧妙解決問題的附加值貢獻。
總歸一句話,設計不只要「解決問題」,設計還進一步要求「有創意地解決問題」!
●美感普遍存在自然界的動植物和人類社會之間。「孔雀開屏」不只是孔雀展現男性魅力的外在美,更是孔雀這個物種能否繼續吸引異性,做代代繁殖的內存機制。以前古人鑄造槍劍的繁複飾紋和現代刀品設計的造形樣式,都是美感價值與實物功能不分離的設計本質呈現。
三、「美感」是昇華設計價值的陽光
有多一些設計評審的人可能都會有過這種經驗:有些設計作品可能沒什麼明顯要表達的內容意念,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出奇致勝的創意表現,但看起來就是很順眼或很美,於是就這樣把它挑選入圍。記得過去參與過好幾屆台灣視覺設計獎評審的過程當中,有好幾回都看到摩斯漢堡的設計品項入圍或得獎。其實摩斯漢堡的設計品,向來都沒有什麼天大的內容意涵,畫的也不是什麼高超技巧的圖繪樣式,但每回送來的作品就是看起來很簡單舒服。摩斯漢堡定位的那種「小確幸」美感,連筆者這種向來對日式設計都有些成見的人,都捨不得一下子把它丟棄一旁,而是先把它放進入圍名單再觀察看看。
很多設計作品的好壞優劣評鑑,尤其是平面設計作品,因為欠缺物質實體的掌握把賞(如工藝設計)和使用功能的操作檢核(如產品設計),往往受觀賞者個人的好惡傾向和當下的直覺感的影響,多過原理原則的根據和普遍恆定的專業理智做評判,就像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往往是直覺的美感反應強過理性的條件考量。
設計這種直觀感覺重於客觀理智的評斷現象,在現代設計品的物理功能越趨近似,和設計創意的心理張力漸趨同質化的時代,設計作品能夠刺激美感反應的高低強弱,往往會在眾多同質類似的展示環境中,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左右評鑑者的印象,影響該件設計作品能否脫穎而出,甚至決定一個設計物品往後在市場上成功或失敗的關鍵要素。
愛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傾向,已經是不爭事實。其實不只人類如此,其實動物也是一樣,甚至連植物都有這種美的傾向現象。而且這種美的傾向本能,根據科學研究,不單純只是外在裝扮展現的表層現象,對很多動植物而言,有些美感的展現,更是攸關該物種能否繼續生存傳遞的必要作為。比如公孔雀四散擴張的龐然尾羽,並無生理功能的必要性,甚至會在危急情況下產生不須要的風阻與碰撞,妨礙迅速逃生的需求。但「孔雀開屏」的華麗美感,卻是雄性孔雀展現「男性魅力」吸引雌性孔雀的競爭利器。有異性相伴才有繁殖下代的機會,換句話說,這種原本看似無關緊要的「外在美」,卻成為孔雀這個物種能否代代相傳的必要生存條件。
這種表象美感重於實物功能的功能取向,動植物是這樣,人類更是如此。原始時代的人類行徑先不談,過去幾千年來,人類設計過再怎麼實用功能為導向的物品,都或多或少有注入美感處理的設計考量。縱然是一把以割砍物理功能為主要考量的刀劍,無論是出土古物,還是今人鑄造,從來沒有完全只以刃利和把握的物理功能做為單一考量:古劍上的飾紋或許參有宗教神祇的考量,往往都是極其繁複的飾紋圖樣,現代刀劍的造形與圖案,其實也不遑多讓。
雖然這種美感注入設計的情形,發展到十九世紀有過分繁複裝飾,甚至造成表層偽飾(veneer)的流風,以致於到二十世紀初,被現代主義的設計思維視為設計的罪惡(sin)。但二十世紀現代設計排斥的是(過分)裝飾,而不是美感,而且許多現代主義的設計品,不只不排斥美感,甚至比之前十九世紀的裝飾時代,更注重美感在設計作品的勇敢呈現。目前全世界消費市場,以外形樣式為號召的產品已經多到不勝枚舉,讓美感價值擔負唯一賣點的設計也早已經不是新鮮事。
以前的知識人喜歡講實體本質,現在東西方世界都注重象徵外表。美感這種以外形為主導的感覺概念,就像陽光照射所散發的耀眼活力,豐富設計作品的吸睛魅力,正在從過去旁枝附帶的陪襯角色,逐漸成為推動設計風潮和引領創意趨勢的領頭羊地位。無論你是舊時代的設計師,還是新世紀的創意人,美感在過去一直影響一件設計品的感覺價值,在可見的將來,美感對設計的重要性不只不會稍減,而且更會往更高層次的象徵價值繼續提昇。
總歸一句話,設計就是不只要有創意地解決問題,設計的最完美的要求,就是要「有創意又有美感地解決問題」!
結語
地球會繼續運轉,世界會繼續變動,科技會繼續更替,設計人在向無限未知挑戰的同時,更要有厚實雜紮根的本質認識。就像陽光、空氣、水是人在地球上生存必備的生命三要素,「解決問題」、「創意」、「美感」就是設計人在設計專業人生,在面對瞬息萬變的設計世界同時,掌握萬變不離其宗的不變設計本質的三件方位指針。
●從歐洲十九世紀維多利亞的室內繁複裝飾,到二十世紀前後的美國汽車表皮偽飾(veneer),一直到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後期的德式簡樸造形,再由二十一世紀的蘋果推到極致的極簡樣式,都只是裝飾的有無多寡差異,仍然不離人類設計美感價值的本質功能需求。
●「解決問題」、「創意」、「美感」就是設計人在設計專業人生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水。三者不只是交互運作,完成設計解決問題的本質使命,更是相互循環,提昇設計巧妙地有創意解決問題的至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