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包裝未來
2022-01-27

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當前,全球正在加快邁向綠色低碳社會的步伐。為了應對這一個趨勢,許多企業紛紛承諾致力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並將其列入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戰略規劃。印刷業同樣感受到向綠色低碳社會轉型全球巨浪所帶來的影響,例如日用品、食品、化妝品、醫藥品等各行業的知名品牌已經開始採取相應的舉措,以迎接綠色低碳社會的到來。 為了達成各自宣導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些品牌正在向包括包裝印刷企業在內的利益相關方提出要求,希望他們能在CO2減排層面提供支援和幫助。對於印刷行業而言,綠色低碳已是一個必須應對的一項重要課題,但是為此而採取環保對策是否會增加更多的成本,這一點讓許多企業感到擔憂。事實果真如此嗎? ●小森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促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否增加成本 迄今為止,環保對策與提升利潤一直被認為是相互對立的兩件事。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分析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以“勞動生產率”與“碳生產率”之間的關係為具體範例,對此加以說明。(見圖1) 在圖1中,橫軸代表勞動生產率,縱軸代表每噸CO2排放量的碳生產率。首先,可以看出在勞動生產率高的國家,其碳生產率也高,兩者之間是正相關的變數關係。瑞士、瑞典、德國看似就是勞動生產率和碳生產率實現雙高的國家。這就意味著,這些國家似乎是在減少CO2排放量的同時,提高產能和利潤。如今,全球多國已在提高產能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層面取得巨大的進展。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不同行業的碳生產率與資產收益率(ROA)兩者之間的關係。圖2這張圖展示的是日本碳生產率(橫軸)與ROA(縱軸)的情況。較其他行業相比,包括汽車製造商在內的交通運輸機械及設備製造業、金屬產品製造業可以更高效地創造利潤,而且碳生產率看似也更高。遺憾的是,當前與印刷行業相關的紙漿、紙、紙類加工品製造業的ROA和碳生產率均處於較低的水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較其他行業相比,印刷行業的潛在提升空間也更大。 由此可見,透過提高產能、減少浪費,可以同時實現提高利潤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因此,印刷行業似乎能夠同時推動提高利潤和綠色低碳的進程。 本文把焦點對準包裝印刷行業所涉及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印刷工序、印刷廠、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針對如何在每個領域提高產能,也就是推動綠色低碳進程,我們將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3:單位時間的產能 印刷工序提高產能指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把目光對準印刷工序的產能。在印刷行業裡,小批量、短交貨期的印件需求正在不斷的遞增。為了提高產能,印刷機必須擁有更高的印刷速度和更短的作業準備時間,這樣才能把投資回報率(ROI)提升至極限。小森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單張紙平印機可提供全球頂級ROI。透過提高飛達、收紙裝置、Komorimatic潤版系統的高速運行穩定性,實現穩定可靠的高速印刷。另外,機器採用升級版的作業系統,顯著減少操作人員的觸碰操作。透過連接“KP-Connect Pro”,機器可以自動預設印件資料,從而大幅度縮短作業的準備時間。憑藉著這些改良,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印刷機,可以實現提高產能的重要目標。(見圖3) 採用生產效率較高的新款印刷機替代老舊的機器,透過這種“精減設備”的方式可以提高印刷工序的整體產能。比方說,使用2台高產能的新款印刷機替代3台低產能的老舊設備,不僅能夠實現更高的產能,還可以大量減少紙張損耗和電力消耗,有助於提高整體利潤和顯著減少CO2的排放量。(見圖4) 只有安裝產能可得到大幅度提升的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印刷機,才能在印刷工序領域實現精減設備的主要目標。 ●圖4:精減設備帶來的效果 印刷廠整體轉型為智能印廠 印刷現場的工作涉及多道的工序,如果用紙質作業單或電話等老舊的方式進行工序管理,則不易於實現與前後工序的有效銜接,也很難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這樣就會給提高整體產能帶來侷限。換句話說,如果想要提高印刷車間的產能,優化整體工序比提高每道工序的產能更為重要。憑藉生產工序整體實現數位化轉型(DX)來推動改革創新,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之關鍵。而小森公司宣導Connected Automation(智聯自動化)的理念,具體來講就是利用數位化的技術,把獨立分散的各道工序銜接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印刷工序,以此把印刷廠打造為智能印廠。 作為支撐這一個理念的核心中介軟體,KP-Connect Pro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於開放式平台理念所開發的KP-Connect Pro,如今已經可以接通多家製造商和供應商的設備,實現資料互聯共用。印刷企業既能使用全新機器,又能用現有設備,以自由組合的方式連接KP-Connect Pro。一旦各道工序實現數位化互聯,就能夠透過視覺化資料查看所有的工序,並有助於對其進行優化。透過即時傳送的機器運行資料,可以及時瞭解哪些地方出現問題,並立即採取有效的對策。此舉不僅能夠避免損失,還有助於提高整體的利潤。 如今,日本及海外的多家印刷企業已經安裝了KP-Connect Pro,許多成功案例說明,它能夠顯著提高產能和獲利。小森公司相信,生產工序整體實現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現實,其影響效果將是非常巨大。由於許多使用者回饋的建議都在產品性能中得到體現,所以KP-Connect Pro已經成為實用性更好的一套系統。今後,小森將再接再厲,繼續探求理想的印刷工序數位化模式。如同上面所敘述,小森公司相信,只要能夠提高印刷廠的產能,就能改善能源效應,從而減少CO2排放量,為建設綠色低碳社會做出貢獻。KP-Connect Pro必將在印刷廠轉型為智慧印廠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5: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 印刷業的供應鏈變革理念 使用專色油墨進行印刷對於包裝印刷來說是最大的挑戰之一,用專色印刷時,換色作業及清洗墨輥會讓作業準備的成本變得非常昂貴。為了滿足預算要求,印刷企業經常要採取大批量生產的方式,比方說,把原本應該每個月交貨的印刷品,一次性印完6個月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在這半年裡發生印刷圖案設計的變更,庫存就變成廢品,其結果是為企業帶來損失,進一步加重成本的負擔。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把作業準備成本降至最低,並提供一套印製小批量印件也能創造利潤的生產系統。如果印刷廠可以印製小批量印件,並即時(Just-in-time)提供給客戶,就無需持有庫存,也就不存在廢品損失的風險,並能顯著削減成本。這就是小森公司針對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提出的理念。(見圖5) 小森公司可以為供應鏈變革提供兩套的解決方案。其一是“Smart Color(靚彩)”印刷技術,它能虛擬再現專色的色彩,其二是Impremia NS40數位印刷機。而“Smart Color”在CMYK的基礎上,加入O(橙色)、G(綠色)、V(紫色),以7種顏色再現廣色域的專色色彩。7色可以再現88%的Pantone色彩,6色可以再現80%的Pantone色彩。透過把油墨種類固定下來,就無需進行換色作業和清洗墨輥,透過實現色彩的數位化管理,可以顯著縮短作業準備時間。如果機器配置了升級版的功能,也就是並行控制技術,就可以同時進行換版、清洗橡皮布、預上墨的作業,實現更高效的作業轉換。(見圖6) 關於虛擬再現專色,雖然這種構想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現,但是由於無法準確、穩定地再現專色,這種想法也一直被認為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為了能以網點疊加工藝呈現各種專色色彩,印刷機需要確保高水準的網點再現精準度,並把水膜厚度控制在穩定的水準。 Komorimatic是獨具匠心的小森式潤版系統,憑藉4根傳水輥、反向水楔的滑移作用,在左右及上下方向都能形成均勻的水膜,從而把紙面的色差控制在最低限度。憑藉能夠精準供水的Komorimatic潤版系統、能夠精準形成墨膜厚度的墨斗鍵及墨膜厚度控制系統,可以虛擬再現⊿E3以內的專色。這項技術為實現Smart Color奠定堅實的基礎。(見圖7) 對於極小批量的包裝印刷印件來說,Impremia NS40數位印刷機可以把作業準備成本減至極限。Impremia NS40是能用B1尺寸承印材料,以6,500sph的印刷速度,滿足極小批量、短交貨期印刷需求的數位印刷機。除了具備數位印刷機固有的特點,也就是作業準備工序極為簡化之外,還能用7色再現96%的Pantone專色色彩(其色彩覆蓋率是截至2021年9月資料),是能為包裝印刷行業開闢新天地的數位印刷機。它可以按需印刷小批量印件,這樣一來,印刷企業就無需持有庫存,也不會出現廢品損失。 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2021年4月,在全球各地的環保意識逐步遞增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將在2030年之前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6%(相較於2013年),從而加快整個社會的綠色低碳進程。根據估計,在印刷行業中,尤其是包裝印刷行業,將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從現在起,為了能在十年之內達成這一目標,必須立即採取行動致力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那些無法達成目標的企業,可能將要面臨來自品牌持有者及終端消費者的嚴厲指責。 如上面所敘述,“實現產能最大化,透過減少浪費來提高利潤,並最終達成綠色低碳的目標”,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關鍵。企業運營與碳達峰、碳中和不是相互對立的兩件事,而事實上,甚至可以認為一些國家已經藉此提高了競爭力。 ●圖6:Smart Color效果 ●圖7:色差極小(資料來源╱此處記載的安裝效果及改良效果,是在一定條件下估算和測量的資料,其目的是為投資決策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小森公司對實際效果不做任何保證)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台灣金印獎見證創新能量
包裝未來
2022-01-27

台灣金印獎見證創新能量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高雄市經發局及國內印刷七大團體、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與紙器全聯會等單位協辦,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執行的第15屆「台灣金印獎」,已於去年11月24日假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宴會樓吉祥B廳舉行頒獎典禮,上百位產官學研代表及得獎廠商齊聚一堂,場面隆重、熱鬧非凡。 此屆金印獎頒獎典禮除了再次重回北部舉辦,並將原本第九類作品項目「技術創新類」,改成「產學合作類」,其需為印刷企業與校系合作之印刷作品共同參賽,作品範圍包括專刊製作、畢業紀念冊、文創產品、包裝相關印刷品等。除此之外還新增兩項特別獎「環保獎」、「創新獎」,由評審團針對本屆參賽作品,選出在環保與創新性表現方面特別傑出的作品,最後總計共有47件作品脫穎而出、獲獎表揚。 因應疫情衝擊 展現高竿技藝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於活動開幕致詞時表示:「2020年台灣印刷產業的營業額為1,645億元台幣,其中新北即佔了482億元,新北印刷業佔全台36%,產值佔全國營業額30%,是全台灣最大的印刷產業聚落,其中又以中和區廠商最密集。這次從金印獎看見學界與傳統產業持續創新,融入科技、設計美學,更能走向世界與之競爭。而2021年疫情嚴峻,印刷產業因跟上時代、不斷進步,受到的衝擊有限,未來市府會持續提供優質產業環境,吸引投資產商進駐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則指出,為了推廣我國Printed in Taiwan的優質印刷產業精品形象,「台灣金印獎」15年來希望透過獎項的肯定與鼓勵,激發業者持續精益求精,驅動創新能量,征服國際市場。數位傳播科技能改變原有的印刷市場結構,透過材料科技與印刷技術的創新運用,注入設計美學,使印刷展現精湛與高品質的印刷技藝,以及豐富印刷品的附加價值。隨著科技進步,相信台灣印刷品的企劃與執行力也不斷推升,激盪精采的創意火花。 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強調,這屆得獎作品在設計、印工、裝幀方面相輔相成,充分凸顯產品的特色,且從消費者需求、生活日常的小確幸、綠色概念融入創意與製程,使作品饒富趣味,並顯現對環保的重視。 ●(左)圖書精裝類第一名:興台彩色印刷╱隨勢生機三人展專輯 ●(右)圖書精裝類優異獎&環保獎:沈氏藝術印刷╱鄒的植物書 ●(左)圖書平裝類第一名:長達印刷&師大文保中心&台灣50美術館╱欺器.漆器特展 ●(右)雜誌類第一名:沈氏藝術印刷╱新活水雙月刊2021年3月號 表揚產學合作 傳承印刷經驗  金印獎該年首度設立產學合作獎,以拉近產學之間的距離之外,共分為圖書(精裝/平裝裝)、雜誌、海報型錄、包裝(彩盒/紙箱)、數位印刷應用、產品創意、產學合作等九大類競賽,分別由興台、長達、沈氏、昱盛、立德照相製版、品冠紙業、孫文山、亞洲大學等近50家企業及學校獲獎,大計文化與晶彩公司亦榮獲雜誌類第二名。同時,為鼓勵業界重視於印刷品中傳達創新與製程環保的概念,金印獎執委會增設了「環保獎」與「創新獎」,首屆創新獎由科樂獲獎,兩個環保獎則由沈氏、永豐餘工紙桃園廠與萬能科大商業設計系獲得。 其中,科樂印刷獲創新獎的「母親節展示架」善用創意結合專業經驗,整體企劃運用面面俱到的設計概念,集包裝印藝與加工技術之大成,搭配展示架設計成功傳達包裝印藝的價值,與視覺美感融為一體,創新性令人驚驗。沈氏藝術印刷獲環保獎的「鄒的植物書」採用環保性材料,印製過程自廠區環境到各項工序環節皆依環保署之最高規格加以規範,該公司亦取得環保署金級環保標章最高榮譽,堪為國內印刷界之環保表率。永豐餘桃園廠與萬能科大商設系獲環保獎的「折折紙桌椅」,針對現代家庭樂於享受旅行與戶外活動型態,設計出容易收納又方便攜帶,結構簡潔容易組裝之產品,其採用UV環保墨印刷,充份滿足產品訴求目標對象之需求,兼具環保性與創意概念之整合發揮綜效。 產業貢獻獎則由中華民國印刷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吳朝陽、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葉振璧榮獲。吳朝陽先生固守印刷本業之餘,亦關心印刷產業發展的相關議題,並積極為產業的權益發聲,獲得政府單位的重視與社會共鳴。葉振璧先生則在印刷業界資歷豐厚,並熱心於印刷技術的傳承教育,於擔任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期間,熱心投入印刷資訊交流與擴散;兩位先進榮獲印刷產業貢獻獎的殊榮,實至名歸。 ●(左)海報型錄類第一名:昱盛印刷╱宜居建築的先行者-雲華 ●(右)包裝彩盒類第一名:立德照相製版&碳佐麻里餐飲╱2021熱情綻放過年禮盒 ●(左)包裝紙箱類第一名:品冠紙業╱台灣小麥燒(宅配箱) ●(右)數位印刷應用類第一名:興台彩色印刷╱明吳彬月令圖原寸手卷 推動數位轉型 強化專業銜接 除了透過金印獎對於台灣優質印刷廠商的表彰之外,經濟部工業局承諾,未來將持續偕同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推動產業數位轉型,提升產業設計軟實力、品質與環保競爭力,強化印刷實務與跨域專業的銜接,養成相關種子人才,幫助印刷相關產業鏈把握各產業在出口紅利提升的契機,期盼能將印刷加工的服務機會留在台灣,增加印刷商機並提高產值,成為製造業與文化出版產業最堅實的後盾,更多相關活動訊息請洽印研中心官網 http://www.ptri.org.tw 。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設計創意
2022-01-27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城市美學,一個囊括城市各種細節,深具時代藝文內涵的名詞,涉及範圍大到機場橋樑,小到招牌用字,延伸到城市的天際線,也凝縮在我們腳下。如何用最貼近土地的視角看世界,「人孔蓋」就是城市美學在街區的一個逗點,人們習慣它灰撲撲,期待它別路突,掀起來代表要施工,蓋上去則啟動另一段相安無事的時光。沒有人冀望人孔蓋如旋轉霓虹燈,魅人心弦,早期的人孔蓋設計,也只用簡單幾何圖案繞著同心圓,圓心壓上縣市縮寫,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是歸屬哪個單位的蓋子,大體上是以機能與辨識的功能考量居多。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孔蓋似乎被城市美學的野心家盯上,覺得它默默佔據了街區的絕佳位置,雖然不大也不小的尺寸,活脫脫就是一個廣告招牌來著,要是在上面畫上城市意象,那可是城市最佳代言人。於是人孔蓋開始擺脫它灰撲撲的命運,被畫上一道又一道城市美景,連當紅的卡通人物,都能納入版面。 讓好設計師為人孔蓋發聲 其實早在2013年,臺北市就曾經透過公開徵選,出現過彩色版的101大樓圖樣。只可惜當時因未搭配行銷宣傳,結果鮮少市民朋友發現這個小創舉。所以當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委託筆者主持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時,筆者心想,要設計一個直徑60公分的視覺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這個鏈結城市美學的縮影,能夠被世人看見!說到底就是要善用行銷放大鏡,幫人孔蓋發聲。 於是筆者決定將專案計畫命名為「臺北蓋水」,“蓋水”取的是閩南語中“很美”的諧音,寓意是人孔蓋連接了臺北市下水道的水利建設,而完善的下水道系統,為城市提供了衛生、安全、便利的美好生活,人孔蓋不只是一個下水道的蓋子,它也是城市生活美好的蓋印。有了計畫名稱後,緊接著主視覺設計與社群軟體的粉絲專頁架設也立刻展開,而筆者以閩南語的諧音,為這項計畫取名為「臺北蓋水」。(見圖1) 但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在計畫當下的種種因素背景限制之下,我們並沒有大筆的行銷預算可以投入。於是筆者轉念,決定推坑自己的三位設計師好友,直接邀請網路聲量大的三位優秀設計師:藍本設計創意總監吳介民、桔禾創意總監張漢寧、Bito甲蟲創意總監劉耕名,一起參與設計案。筆者還打算為人孔蓋策劃一場主題設計展,在人孔蓋安放在地面之前,讓它以設計精品的姿態,成為展覽會上民眾關注的焦點。 設計初差點難產的腦力激盪 經由與北市府水利處的討論後,本次的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決定以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的萬華、大同與中正三區,以及“東區門戶計畫”的南港區,共四區為先行之地。初期是預定每區設計一款圖案,並由筆者邀請每位設計師各設計兩款圖案,再討論選擇其中一款,作為實際量產安裝的人孔蓋。 計畫的開始,筆者便希望能夠幫助台北市的彩繪人孔蓋提出專屬論述,並依此建立屬於台北市獨有的特色。於是,四位設計師們開始為此案多次齊聚一堂,討論台北市的人孔蓋設計該如何定調。圖裡面要放入哪些元素,是否四款要有共通的形式或圖案串連⋯等。例如:每款圖裡有特別安排的分隔線,拼在一起能合成另一種圖案;或者是運用特殊幾何圖形創造特色;又或者是藉由鑄造工法的嘗試創造立體感等。當然,這些初期的天馬行空,都因為實務操作面的效果不佳,一一被我們自己所否決了。過程中四位設計師經常會藉由腦力激盪,從發散思考的塗鴉中,去尋找靈感!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專案期程的執行壓力也日漸增大。直到某次設計師吳介民在其草圖中,畫出「BOTTON VIEW」的角度,也就是由下往上仰望的角度,這張圖讓在場的幾位設計師都很有感⋯。(見圖2) 原先吳介民總監只是想表現出雨水落在人孔蓋上,泛出層層漣漪的美感。但這個視角,卻讓我們想起了一些年輕時的往事。猶記得當年畢業服完兵役,筆者沒有選擇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離鄉來到台北市打拼,背後的原因其實很顯而易見。台北市做為全台的首善之都,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聚居,其所想望的當然是台北的繁榮與發展機會。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外地人,都把台北當成一個可以實現自我的夢想之都,在這裡努力打拼,期待只是小人物的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闖出一番成就,從默默無聞的配角,變成華麗耀眼的主角!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只是街道上不起眼的人孔蓋,能夠透過好設計變身成眾所矚目的主角,以最貼近土地的視角來窺探廣大的世界。於是,我們終於定調以「BOTTON VIEW」的視角為設計方式,建立屬於台北市特色人孔蓋的論述與特色。 真正的設計挑戰從製程開始 有了設計方向的初步共識後,設計師們面臨的挑戰是:人孔蓋本身的設計“眉角”!就如同筆者剛開始以為的一樣,設計師們覺得直徑60公分的圓盤並不難設計,可是人孔蓋的材質是以鑄鐵鍛造而成,材料與工法必須符合一定規格。彩色版的人孔蓋,並不會出現在汽機車行駛的道路上,為了交通安全起見,只會安置在人行道上,供行人欣賞拍照。不過彩色人孔蓋也要具有基本防滑功能,上面圖案不能有大片光滑的塗色區,以免行人不小心踩滑,發生危險。 另外,設計師們也花費了許多時間與製造廠諮詢溝通,了解到人孔蓋的製程後才知道,包含人孔蓋圖案的線條粗細、彩色色料的選擇、填色空間的面積⋯⋯等等,均有許多的限制。另外,由於人孔蓋的彩色色料是由特殊的樹脂與硬化劑調配而成,上色過程必須掌握時間,否則容易凝固。萬一要是真的填錯色,要等完全凝固後再出動電鑽,才能把凝固的色料刨除。因此上色是需要膽大心細的工作,即便是有經驗的師傅操刀,動作俐落的每次只填一種顏色,填完後再調配另一種顏色,平均一天大概也只能完成兩顆彩色人孔蓋。 初次接觸人孔蓋的設計師們,面對繁瑣的製程細節,都是在不斷修改當中,慢慢掌握設計眉角。過程中不僅需要親自到製造廠確認狀況,一旦發現效果不如預期,立刻修改設計圖,再請製造廠重製,務必讓每一顆彩色人孔蓋成品,成為兼具美感與功能的藝術品。(見圖3、4、5) 人孔蓋仰望的是各區人文景觀 按照「BOTTON VIEW」的角度設計圖案,人孔蓋所仰望的是各區的城市角落,設計師們想要捕捉的圖案元素,包含了該區的人文、地景、地貌、產業⋯等等資訊。這些都得在事前深入的收集資料、實地訪查,才能夠摸索出各區耐人尋味的特色,再來進行元素的篩選,進而設計繪圖。而每一區在設計師眼中,被收錄的人文意涵更是各有巧妙: 一、自由民主在中正區開花 臺北市的中正區,原本就是全臺政府重要機關的所在地,也是民眾追求自由民主時,集會請願的地點,其中以中正紀念堂前面的自由廣場,發生過最多經典的事件。因此設計師吳介民總監把中正區人孔蓋的設計圖焦點,其中一款放在中正紀念堂,疊加上清代城門,城門上有象徵野百合運動的百合花,還有中正區的區花木棉花,提醒大家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再放上隱藏在成功高中蝴蝶館的「臺灣特有種鳳蝶」,取名「有鳳來儀」,賦予吉祥的徵兆。(見圖6、7) 另一款設計圖則取名為「自由之風」,在自由廣場的牌坊前,畫上中正區的兩大名校:建國中學和北一女中的學生們,他們青春洋溢的揮動書本,代表拋開知識的束縛,走出戶外拓展視野。(見圖8) ●圖6:負責中正區人孔蓋設計的是吳介民總監帶領的藍本設計團隊 二、出了城門到大同區療癒身心 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同樣被城門所吸引,位在臺北車站附近的北門,曾經是出入臺北城要道,清代最早建造的大稻埕車站,就在中興醫院附近。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近期修復好,也和北門遙遙相望。而在北門另一側,則是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郵局-臺北北門郵局。如果探究起臺北城的發展緣由,這裡的確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往北連通大稻埕,往南進城直達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往西則有後來蓬勃發展的艋舺。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將北門城門和北門郵局的建築納入人孔蓋中,兩者都有四通八達的意涵,配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取名「摩登古意,趣遊臺北城」,或許在提醒人們:「留心啊!你踩的每一步都是古蹟啊」!(見圖9、10) 另一款設計圖案,則聚焦在“療癒”,讓大稻埕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和日治時期崛起的西藥店-屈臣氏大藥房,兩建築對街而立。一個是宗教上的療癒人心,緩解先民拓墾的焦慮,另一個則是進口西藥,治癒人們身體病痛,設計師將這個作品取名為「人生求解,癒見大稻埕」,相信從人孔蓋視角,真的見過不少前來求解身心疾病的人們呀!(見圖11) ●圖9:大同區的人孔蓋設計由劉耕名總監所帶領的甲蟲設計團隊負責 三、重現萬華區的艋舺精神 萬華區是臺北早期發展的街區之一,街上處處可見歷經清代、日治時期到現代的歷史建築。從清代建造的龍山寺出發,沿著青草店過去是先民聚居的剝皮寮,這條歷史街區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有人說是剝樹皮、也有人說是剝獸皮。再往西門町方向前進,可以看到懸著大鐘的西本願寺,據說在日治時期這是臺灣最大的日本佛寺。而位在西門捷運的出口附近,是日治時期西門市場變身的西門紅樓,這些歷史建築,紅磚屋瓦的外貌,被設計師張漢寧總監收錄進人孔蓋的設計圖,取名「轉動萬華」,事實上在萬華轉一圈,的確轉角就能遇見古蹟。(見圖12、13) 另一款設計圖,設計師張漢寧留意到貴陽街上的青山宮。貴陽街在清代是連接小船靠岸的碼頭,先民上岸艋舺後在這裡買賣交易,而青山宮的建造是為了鎮壓清代咸豐年間的一場瘟疫,至今每逢農曆十月,青山宮恭奉的靈安尊王仍會出巡繞境萬華區,保佑當地人健康平安,繞境的隊伍有舞獅鼓隊陣頭,也有家將開道。張漢寧總監就將青山宮的日巡和夜巡文化,收錄在人孔蓋設計圖,取名「萬華日夜巡」。(見圖14) 不過,這款人孔蓋的設計卻在公開之後,引來了萬華青山宮文史工作者的抗議。原來青山宮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家將臉譜,連身上的服裝、手上拿的法器,均與其他地方的家將不同。張總監非常虛心的接受指正,做出修改版的設計圖,並將上面的英文名字從萬華改成艋舺,呼應了這是古早艋舺傳承而來的文化祭典。修改後的設計圖得到青山宮的讚賞,這個圖案的人孔蓋,現在有一個就安放在青山宮正前方。(見圖15) ●圖12:萬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設計師張漢寧總監領導的桔禾創意團隊負責 四、南港區成為東區未來新都 和中正區、大同區、萬華區比起來,南港區確實是臺北市開發相對比較晚的區域,此區的設計就由筆者與樺致形象設計團隊負責操刀。以前有鐵道經過,運送各工廠來的貨物,後來國家級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進駐,南港展覽館啟用,漸漸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組成。2021年落成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又為南港區注入了一股嶄新的藝文氣象。筆者在研究資料時發現,南港區是臺北市民平均享有綠地最多的區域,於是在設計圖上,即以綠色為基底,南港展覽館二館為中心,同時交錯高鐵、台鐵、捷運的軌道,空中則有瓶蓋工廠的瓶蓋飛舞。中央研究院的天才科學家,以及狂野演奏的音樂人,褲腳上的花朵圖案,正是南港區的區花-桂花,取名「未來。新都。」期待這一區的發展如有眾多貴人相助,同時散發如桂花般的迷人氣息。(見圖16、17) 另一款設計圖,筆者將設計的焦點回歸到「人」本身,從人孔蓋的視角,觀察每天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歸納出能將南港區往未來推進的八種職業重要人物,包括:在各個交通樞紐堅守崗位的站務人員、推動整體重劃區建設的勞工朋友、為生技產業研發的科學家、打造軟體及會展產業的工程師、來此區居住就業的上班族、維持公共環境整潔的環保人員、在城市綠地栽種的青創小農,還有建構流行音樂產業和發展文創的音樂家。筆者將此款設計定名為「同心共創」,試圖點出一個區域的未來,是掌握在當地生活的人手中,只有大家同心齊力,才能夠打造城市充滿希望的新格局。(見圖18、19) ●圖16:南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筆者所領導的樺致形象團隊負責 八款設計圖全部留用 彩色人孔蓋設計案原先預定設計每區設計兩款,取其中一款製作,沒想到水利處陳郭正處長,看到這八款設計圖都非常喜歡,難以取捨,最後處長決定再加碼經費,讓這八款人孔蓋都全部量產。另外,文章前面有提到行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臺北蓋水」的社群粉專,有計畫的設計與排程發文,內容循序漸進的安排民眾可能會感到興趣的文章,並且趁機為人孔蓋置入一些科普的小知識,例如:為什麼人孔蓋是圓的不是方的?人孔蓋和手孔蓋有什麼不同?如何防止人孔蓋不會彈起或墜落?在粉專上用小知識和民眾互動,來引起民眾對人孔蓋的興趣,並加深民眾對人孔蓋的認識與鏈結。除此之外,我們也詳細的介紹設計師和每一款彩色人孔蓋的設計理念,以及人孔蓋擺放的位置地圖,並衍生了人孔蓋的文創商品-人孔蓋杯墊。除了可作為市長贈送賓客的伴手禮,同時也可作為與民眾互動的活動贈品,積極創造話題並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筆者當初策劃的「臺北市特色人孔蓋設計展」,也順利在臺北市政府大廳舉辦。除展出這八款新設計的彩色人孔蓋,也展出從日治時期至今的人孔蓋,讓民眾更加認識人孔蓋的發展歷程。我們還在展覽現場設計一個如下水道圓洞當打卡牆,八款彩色人孔蓋做成道具看板,民眾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孔蓋款式,發揮創意拍照打卡。如果將照片上傳官網,被選中的照片,還能得到杯墊等贈品,增加和民眾的互動。(見圖20) 公部門與設計師雙贏局面 「臺北蓋水」專案在2020年獲得了Shopping Design雜誌所舉辦的年度Best 100設計大獎,隨後又獲得「中華設計獎」與「天府寶島設計大獎賽」⋯等獎項的肯定。筆者認為這次的「臺北蓋水」專案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得到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的全力支持,願意信任放手讓設計師發揮,並在行政上給予全力協助推展計畫。筆者非常感謝水利處陳郭正處長、下工科羅木榮科長及承辦人林得雄股長,在專案進行期間給予各種支持,才能讓設計案完美呈現。事實上,他們更證明台灣有許多優質的公務人員,都非常願意不怕麻煩與增加工作量,將設計美學導入城市設計之中!當然,設計師也需要懂得如何配合公部門的工作模式,雙方才能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見圖21) 筆者在2021年再度承接特色人孔蓋第二期的計畫案,未來預計將設計包括:中山區、大安區、文山區、松山區、信義區、內湖區、士林區、北投區等八個行政區,一樣是沿用「BOTTON VIEW」的角度,每區設計兩款共十六款人孔蓋圖案。筆者也邀請李明道、林厚進、吳介民、張漢寧、插畫家NOUMI諾米、馬賽Kyo、漫畫家謝東霖⋯等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來進行跨界設計,期待能產出更加令人驚艷的作品!
金點設計獎傳遞精彩設計
包裝未來
2022-01-27

金點設計獎傳遞精彩設計

設計界年度盛事「2021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該年12月4日晚間假台北壹電視攝影棚登場,並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本屆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來自全球28地、近8千件作品同場競技,作品百花齊放。經初、複、決審三階段評選,兩獎項評審團最終選出僅31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以及1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得主。此屆揭曉兩獎項之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香港、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其中台灣一舉囊括25件,表現亮眼。 打造夢幻舞台傳遞精彩設計 本屆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首度由華語樂壇知名製作人陳鎮川首度跨界操刀,以「UPLOAD」為活動主題,藉由設計師上傳作品、公諸於世的關鍵動作,象徵每一件設計的完成與實現,都是期望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同時也藉此傳達,金點設計獎如同上傳和下載的通道,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設計作品,並傳遞給更多人看見。主視覺由新銳設計師楊士慶,以主題「UPLOAD」文字,建構出充滿律動感的上升視覺意象,其中更蘊含了向上延伸的階梯式符碼,黑白對比極具想像張力。 此次典禮由陳鎮川帶領多次打造金曲獎典禮的一流製作團隊,與一眾優秀的台灣設計工作者,高規格營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年度盛會。典禮動態由參與過多位天王天后演唱會視覺設計及MV製作的導演邱煥升,與拾荒文化影像團隊聯手遞上目不暇給的視覺創意。現場舞台則由知名舞台設計師黎仕祺操刀,延伸主視覺概念,以六面層次錯落有致的多維度螢幕與LED燈帶,將舞台空間形塑成傳輸通道,並攜手燈光設計團隊Rokerfly Design,運用靈活的燈光佈局,體現上傳時的流動與速度感,讓設計者的優秀作品在此湧動、讓人欣賞。為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進場入口處更設有一座「光之甬道」,以不連續的燈帶設計形塑速度感,讓與會者猶如一個個數位碼般,準備傳輸進入超現實般的虛擬空間。 本次典禮節目內容也很有看頭,主持人由最懂設計圈的黃子佼連莊擔綱,並邀請到備受矚目的新生代雙語主持人李霈瑜(大霈)搭檔,兩人首次同台聯手,即以絕佳默契讓全場精彩不斷。開場表演由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桑布伊,以蒼勁動人的歌聲演唱「擁抱」,磅礡揭開典禮序幕。中場表演則邀請曾榮膺金曲歌后的魏如萱,帶來「你啊你啊」及「Have a nice day」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為全場設計人溫暖獻唱。此外,本屆典禮頒獎人除了重量級評審,更有驚喜彩蛋,特別邀請A-Lin、瘦子、9m88、LULU、艾怡良等關注與支持設計的知名藝人,擔任頒獎嘉賓,為得獎者遞上年度大獎榮耀。 本屆因應全球防疫,複、決審皆全面採線上評選,海內外評審克服時差跨海連線,共同評選出年度得獎作品。兩獎評審團集結來自荷蘭、英國、日本、台灣、泰國等14地共98位設計創意領域專家,創下歷年之最,包括Tom Dixon、佐藤卓、陳禧冠、Francine Houben、龔書章、謝榮雅、羅申駿、張清華、Luisa Bocchietto、Tnop Wangsillapakun、林小乙、石橋勝利、楊佳璋、韓世國、王耀邦、吳劍等人,集結設計、媒體及學術專業人士,陣容華麗。 ●仁舟蜂蠟保鮮布創新研製款(產品設計類)╱仁舟社會企業 ●循環設計展THE LOOP(整合設計類)╱春池玻璃實業公司 ●島嶼神話專輯黑膠版(傳達設計類)╱賴佳韋工作室 ●新一代設計展視覺識別(傳達設計類)╱永真急制設計工作室 得獎公部門創新成果受矚目 本屆金點設計獎共有2,706件佳作參賽,經決審評選,各類共115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最後僅31件作品在此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包括產品設計類8件、傳達設計類9件、空間設計類9件、整合設計類5件,並另頒發2件「年度特別獎」,表彰在社會設計及循環設計議題,對產業具有典範意義傑出作品。 本屆產品設計類有不少知名大廠參賽,包括華碩電腦、明基電通、美國惠普、日本Casio及Roland Corporation等,以因應當前趨勢的創新產品贏得大獎,展現設計實力。傳達設計類獲獎作品精彩,橫跨商業、教育與公益向度,包括日本設計師太刀川英輔與其事務所NOSIGNER發起的COVID-19防疫資訊網站「PANDAID」、仙草影像打造的田馥甄《一一》MV等;其中香港設計工作室Toby Ng Design,自2019年起已連三年拿到「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本屆以其為香港K11藝術購物中心打造的品牌識別「Uth KLUB」再度拿下大獎。 空間設計類獲獎作品類型多元,台灣作品不少舊空間新生案例出線,如柏成設計「不只是圖書館」、森林木人「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奇清空間製作處以飛狗巴士車體改造的風格理髮廳「Agreeable Keep No.47」等;海外作品如泰國建築設計事務所Creative Crews的農場民宿「Ahsa Farmstay」及新加坡設計公司Formwerkz Architects打造現代四合院住宅「Cloister House」,也都各有精彩。整合設計類皆由台灣拿下大獎,從策展、校園環境改造到消防設備再設計,展現高度跨域整合力的特色。 在本屆得獎名單中,亦有不少公部門導入設計的創新成果在列,如教育領域有新北市教育局的「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福砌設計有限公司參與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改造計畫的「嘉北ARC音樂廳」等,深獲評審團青睞;吳氏設計公司、IF OFFICE參與經濟部工業局與內政部消防署跨部會合作的「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以跨領域設計合作為台灣公共設備優化升級,也榮獲年度大獎肯定。擔任決審評審的龔書章教授觀察,近年台灣愈來愈多公部門願意與設計專業合作,這次在各類別皆看到不錯成果,尤其不少是從品牌定位、視覺設計到空間場域,提出整合性規劃,也發展得越來越全面到位。 本屆「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得主,為選選研有限公司、坐設計事務所的「衛生所再設計」計畫,其針對新北市汐止區、鶯歌區衛生所的優化改造,獲得評審團好評,如決審評審JL DESIGN創辦人羅申駿即指出,整體設計不僅細緻考量易用性,也兼顧後續維運及不同場域的可複製性,確實為台灣公衛服務現場提出新的解方,深具標竿意義。「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則由仁舟社會企業開發的「仁舟水源寶育樹盆」獲獎,擔任決審評審的英國工業設計大師Tom Dixon指出,其以低成本、低科技的設計,針對生長環境不良的植物養護,提出簡便有效、兼顧環保的解決方案,低調謙卑的設計精神值得鼓勵。 ●不只是圖書館(空間設計類)╱柏成設計  ●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空間設計類)╱森林木人 ●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黑水虻教育養殖裝置(產品設計類)╱劉莎玟、吳聖堯 ●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都市雨水膜系統(空間設計類)╱賴翰宇 新穎創意與研究基礎兼具 本屆金點概念設計獎報名件數多達4,965件,經決審評選,有7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最後3件來自台灣及日本作品勝出,各可抱回新台幣40萬元獎金。決審評審丹麥設計倡議組織The Index Project執行長Liza Chong指出,本屆參賽作品中樂見許多年輕設計師投入社會環境、氣候變遷或未來醫療照護等議題,並提出充滿創造力解決方案,其中不少具備令人耳目一新創意,又能兼具紮實的研究基礎,令評審團備感驚喜。 本次3件獲獎作品,在設計概念上十分突出,獲得評審團一致好評。台灣設計師劉莎玟、吳聖堯的「黑水虻教育養殖裝置」,針對近年受到矚目的腐生昆蟲黑水虻產業,設計簡單易用、聰明整合流程的養殖裝置,概念創新又兼具生命教育意義。台灣設計師吳郁心的「急救充氣擔架」,整合緊急救護流程所需醫療器材,可在一分鐘內充氣展開為擔架,設計直覺易用,後續應用值得期待。日本設計師古川原百花的動畫作品「The Mark of Emi」,透過對青春期少女刻劃,以柔和筆觸、極簡留白,述說成長過程中對身體變化的迷茫與期待等複雜情感,簡單卻極富情感及渲染力。 此外,金點概念設計獎本屆與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聯名合作,辦理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鼓勵泛建築領域應用的創新概念設計。本次由台灣設計師賴翰宇的「都市雨水膜系統」,以整合於都市建築立面的集水及水循環系統設計,奪得大獎殊榮。擔任決審評審的日本設計大師佐藤卓表示,如何與水資源共存,是21世紀全世界都在面對的重要設計課題,他也期待設計師未來能更完善各方面研究,為都市水資源運用提出更有效解決方案。「遠雄特別獎」得主可獲新台幣20萬元獎金,並在頒獎典禮上由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楊舜欽親自授獎,給予新銳設計師肯定。 已邁入第40年的金點設計獎,每年吸引全球設計好手同場競技,參賽版圖逐年擴大,許多優秀作品,也不斷透過金點設計獎的平台走向世界,已是各地設計好手不容錯過的指標獎項。未來,金點設計獎也將持續為市場、產業及社會,提供優質的設計認證,提升大眾對設計價值與美學的認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品質。兩類獲獎資訊請上官網 www.goldenpin.org.tw 。
台灣金印獎創新加值創意騰飛
包裝未來
2022-01-27

台灣金印獎創新加值創意騰飛

由經濟部工業局與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印刷七團體、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與中華民國紙器全聯會等9個單位共同協辦的「第16屆台灣金印獎」,已於該年10月21日假高雄寒軒國際大飯店B2國際廳舉行頒獎典禮,上百位產官學研代表及得獎廠商齊聚一堂,其中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高雄市市政府副市長羅達生、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亦出席代表致詞,場面相當隆重且熱鬧。 台灣金印獎驅動創新能量 一年一度、印刷界盛事的「金印獎」頒獎典禮,此次輪到高雄市印刷公會承辦,在高雄寒軒國際飯店頒獎典禮活動現場旁也展出九大類得獎作品,可謂包羅萬象、創新多元。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副局長致詞時表示:「台灣金印獎」16年來,激發業者持續精益求精,驅動創新與環保應用的能量與動力,以朝向征服國際市場目標邁進。高雄市政府副市長羅達生致詞時也指出,會持續透過協助業者朝向產品創新及科技美學加值發展,使高雄展現國際都會的多元風貌。 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指出,台灣金印獎舉辦16屆以來,由業界開始再轉由經濟部工業局以固定經費辦理支持,對印刷、包裝、設計產學觀摩有很大助益,更使印刷產業在設計、印刷及印後加工創意更上一層樓,並期望金印獎能持續帶動產業發展。複審召集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也強調,在評審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在經過創意設計、數位科技與後加工技術的洗禮下竟有如此令人驚豔的成果,為我們平凡日常創造不同的美感體驗;同時也期許金印獎與時俱進,激發出印刷人的無限潛能,續寫印刷技藝精彩的篇章。 ●(左)圖書印刷獎精裝類第一名  ●(右)圖書印刷獎平裝類第一名 ● (左) 雜誌印刷獎第一名  ● (右) 型錄印刷獎第一名 九大類獲獎作品創新多元 本屆金印獎共分圖書印刷獎(精裝/平裝)、雜誌印刷獎、型錄印刷獎、包裝印刷獎(彩盒/紙箱)、數位印刷應用獎、創意印刷獎、產學合作獎等九大類競賽,經過嚴謹的初複審評選下,最後總計共有九大類52件作品脫穎而出,獲獎表揚。各類第一名分別由科億資訊、林鴻彰、梁國靖;科億資訊、戴孟宗、東明油墨;科億資訊;立德照相、定藝文化;利翔印刷;嶸萊發文化;光芒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大日嘉全球、利翔印刷;永豐餘工業用紙桃園廠及萬能科大等企業及學校獲獎。同時為了鼓勵業界重視印刷品中傳達創新與製程環保的概念,金印獎執委會也增設了「環保獎」與「創新獎」,以激勵廠商藉由環保材料的應用增添產品的價值,同時追求創新與卓越,予以讚賞鼓勵。 其中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大日嘉全球、利翔印刷獲得創新獎的「2022時光色盤」,以顛覆既有傳統形式掛曆,依四層式結構色盤表現精選館藏,並採用結合銀箔印刷表現時序更迭的光影明暗變化,禮盒式包裝及色盤內容物件裡外呼應,典雅大器;加上整體企劃大膽創新前所未見,對於材質特性與印刷適性精準掌握相輔相成,展現作品的精緻性與神祕感,創意與印製表現俱佳。由喜禾國際獲得環保獎的「台南萬神-祈福書籤」,其以回收菱殼炭研磨成粉融入紙漿製作成紙被印物,與木質材料結合成型製作書籤,並運用數位印刷技術印製,在物質再利用及友善環境等環保訴求下,展現在地文創特色,以及無窮設計創意。 而台灣產業貢獻獎則由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天任、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邱永順先生榮獲。李天任董事長跨足印刷、多媒體傳播,並且熱心於印刷技術與價值的傳承教育,推動整合創新與國際合作交流,也為台灣印刷傳播搭建起跨學術、跨產業、跨國界的重要橋樑,獲致非凡成就。邱永順名譽理事長資歷豐厚,服務印刷產業超過40載,對於產業及社會公益多所貢獻,透過公會的影響力,引導南部地區印刷業者投入轉型升級,兩位業界先進對於產業貢獻良多,榮獲台灣印刷產業貢獻獎的殊榮,實至名歸。 ● (左) 包裝印刷獎彩盒類第一名  ● (右) 包裝印刷獎紙箱類第一名 ● (左) 數位印刷應用獎第一名  ● (右) 創意印刷獎第一名&創新獎 ● (左) 創意印刷獎環保獎  ● (右) 產學合作獎第一名 朝跨域融合永續經營邁進 除了透過金印獎表彰優良印刷企業的技術成就之外,未來經濟部工業局還將匯聚更多的資源,偕同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朝「跨域融合,驅動創新,永續經營、擴大商機」邁進,強化印刷實務與跨域專業的銜接,輔導產業提升綠色製程,取得國際認證,落實淨零減碳減廢,全力協助產業精準掌握出口紅利提升契機。除了要促進在內需市場穩健成長,更要輔導印刷業成為國際企業綠色供應鏈夥伴,在全球市場開創新局。更多訊息請洽印研中心官網 http://www.ptri.org.tw 。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一)
供應鏈服務
2022-01-27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一)

印刷產業分類一般包括五大類:商業印刷、看板和展牌印刷(廣告寬幅印刷)、紡織品印刷、包裝印刷和工業印刷。而五大類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相對而言,其中前四類的構成較為明確,但工業印刷的內涵就比較模糊。本專題主要是來探討以工業印刷未來發展為主,從世界發展趨勢來提供相關的訊息資料給有意投入這方面的台灣印刷業者參考。一般人通常會認為工業印刷是製造過程的一部分,在工業應用中印刷只是將裝飾、資訊和品牌等特性添加到產品上。有些某種類型的工業印刷也被稱為“功能性印刷”,強調除了具有印刷或基於印刷資訊交流以外的“功能性”。 工業與功能印刷的發展趨勢 本文主要是針對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做專題報導,首先要釐清與定義工業與功能印刷的範圍,不論是在drupa 2016及2021都有提及工業印刷的分類與範圍,或是在專業的印刷期刊或專業報導都有論述到工業印刷分類與範圍。例如2016年出版的台灣印刷白皮書,2020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From the World of Print to the Printed World”,在眾多參考資料中,本文將採用2019由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到2024年的功能性印刷及工業印刷展望)”,文中界定工業印刷的九大類細分市場領域來介紹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九類工業印刷分別是裝飾層壓板材印刷、玻璃製品印刷、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陶瓷製品印刷、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噴墨紡織品印刷、電子產品印刷、生物醫學產品印刷和3D列印。文中也預測全球工業與功能印刷平均年複合增長可達到7%,而印刷產量增加4.9%,請參見圖1。 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主要是探討傳統印刷(平版、凸版、凹版、網版)到數位印刷發展趨勢,在2020年數位印刷增加18%市場價值,同時也預測到2025年數位印刷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8%左右,這也說明未來在工業和功能性印刷發展也將以數位印刷為發展主力,本文也將著重在更多數位印刷發展現況來說明。 但因為2019年底爆發Covid-19疫情,其預測值可能會有些偏差,某些商品會因為疫情而大幅增長,例如醫療相關商品,以防護口罩的增長最為明顯,從原防護功能為主慢慢增加許多印刷設計在口罩材質。而有些商品也因疫情而大幅銳減,例如一些促銷商品類因為疫情而停止活動,例如免稅店香菸酒類促銷品因無法隨意出國,而根本無法銷售出去,造成一些印刷品項銳減,但在工業與功能性印刷的平均應該不會太大,當然也希望全世界疫苗普打率提高到一定比率後,將會再回復到原先的生活習性。 ●圖1:2014∼2024年全球工業與功能性印刷市場增長趨勢圖(資料來源╱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中國絲網印刷雜誌2020.04第38頁) 九類工業印刷採用印製方法 本文也將以這九類印刷品項來論述其印刷的方法與未來發展的趨勢,做為台灣印刷業未來發展參考資料。這九類商品中採用的印刷方法,涉及到我們認知的五大印刷技術,凸、平、凹、網版及數位等五大印刷技術,但目前都有共同發展目標,就是朝向環保的議題核心去做改變,從印刷五大要素去做創新或改良,從材料上的被印材質以環保材質為優先,選用環保油墨及環保版,原稿設計也朝簡約的設計概念。而在印刷機設備也朝數位印刷概念去發展,相信未來都會朝數位去發展,本文也將以數位印刷對這九類商品做更多的論述。 以下則分別以這九類印刷品項依序來做論述:(1)裝飾層壓板材印刷(Decoration and Laminate Printing)。(2)玻璃製品印刷(Printed Glass)。(3)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Promotional and Miscellaneous Item Printing)。(4)陶瓷製品印刷(Ceramics Printing)。(5)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Printing)。(6)噴墨紡織品印刷(Inkjet Printed Textiles)。(7)電子產品印刷(Electronics Printing)。(8)生物醫學產品印刷(Life Science, Biomedical and Healthcare Printing)。(9)3D列印(3D Printing)。 一、裝飾層壓板材印刷 裝飾層壓板材印刷(Decoration and Laminate Printing)的定義與範圍事實上非常廣泛,例如壁紙、地板、陶瓷轉印、衣服、家具等,還有模內裝飾印刷,又與電子產品類印刷重疊,常見模內裝飾又分為模內射出膜(IML)、模內轉印膜(IMR)、熱轉印膜(HTF)、模內射出(IMD)、模內貼合(OMD)等,圖2滑鼠則為模內裝飾印刷的產品。 以室內外裝潢而言,因為需要大面積的印刷,早期是以網版印刷為主,近年來這方面的市場都被數位噴墨印刷所取代,現在除了四色墨外,白墨及透明墨都屬於基本款,可加上金屬墨及螢光等特殊墨,而材質的選擇性更高。紙張外的大面積非吸收材質都能印刷,例如木頭、金屬、玻璃、塑膠、布料及複合材料等,都適合做裝飾裝潢用途,除了片料也能捲料(軟質)印刷,現在都很容易從網路上查到生產設備商及生產公司。 早期這些產品都會採用不同的印刷技術(版式)來完成,尤其以採用網版印刷為主,目前大部分特殊加工及印刷適性問題,還是以網版印刷為主。但有時候為了配合設計的要求,而網版印刷無法印製那麼精美時,例如漸層的效果,而必須採用其他版式來取代部份的印刷設計,屬於多版式的複合印刷也是近年來常被使用較為高單價的商品上;例如手機外殼的裝飾印刷等商品,因為考慮使用的耐久性因而採用模內裝飾的製程,但此製程有優勢也相對存在一些的問題,製程手續繁雜及成本較高,因為是印刷完成要經射出加工,所以在印刷適性特別要求,目前此成功率(良品率)以網版印刷製程為主,後為改良此製程又有新的製程被提出,因射出成形在印刷好的薄膜做貼合,又類似目前的信用卡片製程,多層包覆貼合。 但此商品屬於曲面印刷,所以又與卡片有不同的製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數位印刷廠商(噴墨印刷)也投入這方面的生產,不論是直噴或以熱轉寫方式來應用到此商品,但仍有很大的差異性,印刷的油墨層是在裡面還是外面。主要是以商品使用考量(功能)性,例如早期的鍵盤上的數字符號,使用久油墨會掉,油墨在外層,現改用在裡層就不會掉,現在科技發達改觸控也沒有按鍵。 二、玻璃製品印刷 目前玻璃製品印刷(Printed Glass)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為網印玻璃、直噴玻璃及貼標方式。依照產品種類需求不同,例如醫療玻璃器皿以網印居多,大型裝飾玻璃以數位UV噴墨居多,酒類玻璃製品以貼標方式居多。網印玻璃是將陶磁漆料經過特殊設計的網版,將圖案印刷至玻璃上,經由強化爐將漆料熱融入玻璃表面,而製成穩定不褪色、具各式圖案變化的網印玻璃。(見圖3) 印製玻璃印刷有幾項重點必須注意,資料參見麥思印刷:https://www.mindscmyk.com/。玻璃印刷的七大重點:https://www.mindscmyk.com/2021/06/21/printingknowledge-no26/數碼印刷技術。漸層玻璃:http://www.yfg-glass.com/page/product/p02.aspx?kind=44。 三、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 當今消費市場競爭激烈,商品除本身優越的條件外,更需要精美的印刷包裝和設計構思與創意,目前各種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Promotional and Miscellaneous Item Printing),除了紙張印刷之外,還有更多塑膠材料,例如PVC、PP、PET、PC、PS、合成紙等特殊印刷技術。 目前常見一些主要促銷商品:(1)促銷商品用,例如刮刮卡、貴賓卡、打折卡、掛號卡、摸彩券等。(2)功能性卡片,例如電話卡、節費卡、網路遊戲卡、遠紅外線健康卡、悠遊卡等。(3)各式彩色海報、型錄、DM、說明書、彩盒、吊牌、吊卡、紙袋、貼紙等。(4)光柵立體印刷商品應用、特殊鐳射轉印、冷燙技術加互斥印刷等特殊印刷。(見圖4) 市場上也有利用創新凸版印刷技術印製立體貼紙、標籤貼紙、成捲貼紙、客製化印刷企業用商標貼紙等;以及採用各種紙材如銅版紙、珠光紙、模造紙、雷射紙、牛皮紙、麗龍、特多龍、靜電紙、鍍鋁箔紙等,將紙材的效果及特性呈現。 ●圖2:滑鼠是屬於模內裝飾印刷的產品 ●圖3:屬於貼標方式的玻璃印刷品 ●圖4:具有RFID的功能性悠遊卡 四、陶瓷製品印刷 說到陶瓷製品印刷(Ceramics Printing),從早期以藝術為主的印刷,各種版式印刷方法都適合在陶製品印刷,只是陶製品印刷完要經燒烤的過程,所以所採用的油墨需耐高溫。另外市場需求陶瓷磚的美化效果,因此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噴墨印刷技術能夠在陶瓷磚不同的立體面上,實現不同花色需求的大量處理,在生產時不需要更換墨水和清理墨路,與傳統的輥筒雕刻技術比起來,節省了試板及時間成本等多方面的成本開支,大大縮短生產週期。噴墨技術與傳統生產技術相比,不需要接觸陶瓷磚表面,透過噴頭自上而下地進行噴刷,整體印刷效果均勻透亮,多角度、高緻密性地噴射上色,保證陶瓷磚印花的立體性,印花效果良好。(見圖5) 但隨著工業上一些產品需要使用到陶瓷材料,而目前興起3D列印加上陶瓷作材料一些優良的理化特性,已經成功應用於陶瓷材料的3D列印的技術,包括噴嘴擠壓成型、立體光刻成型(面曝光和雷射)、黏合劑噴射成型、選擇性激光燒結或熔融成型、漿料層鑄成型(漿料層鑄造)等。 陶瓷3D列印技術原理是噴嘴擠壓成型與塑膠3D列印的熔融沈積成型技術(FDM)類似,該技術採用混合陶瓷粉末的噴絲作為原材料,使用攝氏100度以上的溫度將噴絲中的高分子材料融化後擠出噴嘴,擠出後的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因為溫差而凝固。直接透過噴嘴擠出後在空氣中乾燥這種陶瓷漿料的主要成分是陶瓷粉末和黏合劑,其中黏合劑在成型過程中起到黏合陶瓷粉末的作用。無論是陶瓷噴絲還是陶瓷漿料作為原材料,這種工藝得到的3D模型都需要進一步進行熱處理,即脫脂和燒結。立體光刻成型是目前市場上陶瓷列印的主要技術,也是商業化相對成功的技術。該技術採用一種由陶瓷粉末、光引發劑、分散劑等混合而成的光固化膠,立體光刻工藝製造出的3D模型也需要在高溫爐中進行脫脂和燒結。黏合劑噴射成型這種技術將黏結劑透過列印噴頭噴射到陶瓷粉末上,用於將粉末顆粒黏結在一起。 陶瓷3D列印技術特點:陶瓷3D列印機列印,不但大大縮減成本,而且性能穩定,具有無菌等特點。陶瓷3D列印技術優缺點:陶瓷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低密度、耐腐蝕、化學穩定性好等優異特性,在航空航天、醫療等行業有著廣泛應用。目前陶瓷3D列印主要用於工業產品,珠寶/奢侈品、醫療行業,陶瓷3D列印有著驚人的應用案例,高端訂製戒指、鈕扣、手錶等具有獨特的質量,可以獲得極高的附加價值,目前由於陶瓷3D列印成本較高, 所以只有國際頂尖的奢侈品牌才會有這樣的產品銷售。陶瓷3D列印技術介紹:http://www.caemolding.org/cmm/3dceram/。 五、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 針對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Printing),之前都以水轉印的方法居多,而水轉印(Water Transfer Printing)是一種透過水的作用將平面印刷的圖文轉印至不同材質物體表面的技術;水轉印又分為水標轉印與水披覆轉印(曲面披覆)兩種,水標轉印主要用於文字與寫真圖案的轉印,水披覆轉印則主要用於在整個物體表面進行完整的轉印。 而水轉印膜以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開發了曲面加工,性能優異,適用於汽車等的彎曲後窗的輕量樹脂玻璃。DNP將出售這種彎曲樹脂玻璃,用於汽車、公共汽車和鐵路車輛等移動應用,其特性為最大可加工半徑30毫米的彎曲加工,在樹脂表面上使用“超耐候性硬塗層”,提高耐候性和耐摩擦性。由於硬塗層在樹脂擠出的同時被轉印和彎曲,所以與透過彎曲加工成形後透過噴塗等形成硬塗層的傳統方法相比,可以簡化工藝,硬塗層的平整度更加優異,也容易構成,同時耐衝擊性很高,與一般的玻璃相比不易破裂,安全方面也很出色,同時被要求油墨具高延展性。(見圖6) 而台灣森田印刷主要產品有模內轉印膜(IMR)、模內崁片成型(INS)、熱轉印膜(HTF)、模內射出膜(IML)、這些技術應用在汽車零配件印刷最多。另外導電油墨用量增多是目前汽車行業有部份零件需要使用導電油墨,產業增長發展的重要機遇,供應商致力於滿足車窗的除霧器、安全帶按鈕和安全氣囊彈出等裝置,對導電油墨的需求增加,現在進一步朝向觸控式螢幕、模內電子、透明加熱器、高溫模具材料等其他方面擴展。近年柔性組合的電子產品開發的新型材料和技術應用於手動或自動轉向,以檢測駕駛員困倦程度檢測的感測器提高安全性。隨著汽車變得更智慧、更加自動化,未來將需要更多感測器。 台灣大勤化成所開發之UV水轉印工藝,是將UV油墨印刷在特殊水溶性薄膜上的圖案與紋路,運用水浮力轉印到塑膠、金屬等各種材料並利用紫外線照射達到固化的技術。與原有水轉印工藝相比,特點是將大勤化成UV水溶性薄膜,以UV油墨經凹版印刷形成的圖案,浮於水面上,經過吸水、軟化、伸展,最終附著於複雜的原材料上,顏料和圖案會保持原樣地附著在被轉印材料上。因為大勤化成公司所開發之UV水轉印工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向下入水產生壓力來轉印圖案,因而可以在平面或不同弧度等各種複雜的形狀上,展現圖案與紋路的特點;並使用紫外線照射,使圖案快速固化產生高硬度物性之圖案層或紋路層。大勤化成公司官網: http://aqualux.com.tw/ 。 ●圖5:2021中秋節的陶藝禮品 ●圖6:數位印刷熱成型樣品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二)
供應鏈服務
2022-01-27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二)

六、噴墨紡織品印刷 常見的紡織品(布料)印刷(有稱印花)(Inkjet Printed Textiles)有四種的印刷方式,為網版印刷、直噴印刷、熱轉印及熱昇華。目前不論是大量或個性化的紡織品以數位噴墨最具發展的一種技術,目前國際生產數位印刷設備知名廠商有以下:Agfa(台灣愛克發)、Barberán、Canon Océ、Durst、EFI(台灣華旭代理)、Epson(台灣愛普生)、Fujifilm、HP(台灣惠普)、Hymmen、Industrial Inkjet(IIJ)、Kodak(台灣華旭代理)、Koenig & Bauer、Mimaki(台灣御牧)、RICOH(理光)、Mutoh、Padaluma Inkjet (Palis)、Roland DG(樂蘭)、SPG Prints等(資料來源為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在國內或國外當然還有許多噴墨廠商,除了噴印紡織品外,還有太多的商品不同的材質可以噴印,而且是速度越來越快,品質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這代表這個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如何在這個噴墨紡織品印刷領域獲取更多的商機,除了選擇適合的設備需符合開發商品,最重要是結合創意。 本段落就針對噴墨紡織品印刷為主介紹,各家生產數位噴墨機研發過程中有兩個主要核心技術,噴頭與墨水,所以有專為紡織印刷而設計的墨水,紡織印刷墨水的特性就是耐洗性、耐酸鹼汗漬性及耐光性(不褪色),不論是直噴或熱昇華轉印紙需提供鮮豔的色彩,能夠快速附著、容易轉印並具有優異的耐光性、耐洗性及高延展性,而且墨水需無毒性材料。 目前噴墨機有平台與捲筒印刷機,直接噴印設備朝向被印材無需於印製前進行化學處理,印製後亦無需進行熱壓,可直接噴印於棉、紡織、聚脂纖維及各種混紡材質,而且有效降低工時、提高產能。除了紡織品材質外,大部分噴墨印刷機可使用於玻璃板或玻璃瓶、塑膠或木製等不吸收材質。墨水的顏色從基本的四色外,現在除了白墨加透明墨外,其他的特殊墨水也越來越多,當然噴頭的數目也需越多,噴頭越多價格越高,所以採購時就需考量商品的應用。(見圖7) 七、電子產品印刷 在功能性印刷技術方面,利用不同印刷方法印製的部份零件(例如天線、傳感器和電池等)“電子產品印刷(Electronics Printing)”與傳統的電子相結合,逐漸受到相關行業的重視,這技術涉及到有源和無源的電子功能性載體的印刷。目前主要是利用網版、凹版、樹酯凸版和噴墨印刷等技術,可以大量來印製這些電子零件,這個電子零件的體系很大,例如開關、電子電路、電池、天線、感測器、顯示器和光伏元件等,有些高精密電子產品印刷需要精細的網目,例如圖8為高階的網版網目。 國外有關電子產品印刷知名的公司,有德國Hyprint公司致力於印刷和混合的電子產品的服務和解決方案,以功能化包裝(智慧包裝)為例,為客戶增值服務的領域有機構設計、圖形和功能印刷,以及具有任何功能(數位安全標識)的傳統電子產品,Hyprint官網:https://hyprint.de/en/。最特殊的德國海德堡印刷機公司已經投入電子產品印刷多年,主要投資有電子感測器的生產線,研製用於牙科醫療技術的電感測器,並利用現代印刷技術生產數位應用的感測器醫療保健和物流,以及零售商或汽車行業的感測器。另外投入在印刷工業用新型智慧產品,例如導電油墨和功能性材料於智能產品上,特別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屬於綠色環保電子產品)。 根據Markets & Markets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導電油墨、膠黏劑及相關材料的市場規模為20億美元,在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39.1億美元,該報告指出:導電油墨在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路和電子電氣設備中廣泛應用,有望推動全球導電油墨市場的發展。Brewer科技公司認為與汽車行業類似的醫療行業,也是推動柔性電子產品發展的重要因素,可穿戴設備和監測設備也是醫療行業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目前以醫療診斷和患者追蹤技術的領域最受到矚目,例如血糖和心臟功能的無創監測。知名ChemCubed公司也一直在測試用於數位印刷電路的銀質導電油墨和電介質,計劃用於牙科、內科的傳感器和醫療器械的監測設備,檢測血流(如葡萄糖)或皮膚(如汗液),關於醫療藥物應用領域的研究也在增加。醫療行業未來會有更多使用印刷電子產品的機會,例如使用RFID技術的血糖檢測儀到溫度、脈搏和血壓感測器,印刷電子產品在為病人檢測方面應用很廣泛。 在電子產品印刷領域中軟性電子印刷技術被開發出來,有些技術直接將導電油墨印刷至基材上,有些技術則是將軟性電子元件基板從玻璃基板上取下,每項技術各有其優點與競爭力。將導電油墨或絕緣油墨直接印刷至基材上,是一項環保與較低成本的製程。近年來軟性印刷電子的優勢與競爭力得到業界許多的關注,軟性電子的應用方式眾多,舉凡像是軟性感測器、穿戴裝置、智慧包裝、軟性OLED照明、金屬導電網格等等,皆已受到許多應用市場的矚目。依據IDTechEx數據統計,2025年軟性電子產業的成長預估將達到730億美元。在軟性電子領域方面,國內坤裕精機公司提供相關製程設備,其中包括柔版印刷機、凹版印刷機、塗佈機、貼合機、軟性基板取下設備等,並提供與客戶合作開發、實驗測試等客製化的相關服務。坤裕精機官網:https://www.kymc.com/webls-zh-tw/Flexible-and-Printed-Electronics-Application.html。 國內另外一家投入電子產品印刷的華創噴墨科技公司,利用印刷電子產品來開發智能設備已是市場趨勢,近年來,由於半導體和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引起技術供應商、商業決策者和消費者的關注;也因為網路連接和數據傳輸速率的改進及雲端基礎設施的發展。印刷技術在智能電器、智能家居和聯網汽車等領域都有應用。同時印刷技術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包裝解決方案、智能服裝和醫療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導致對用於無處不在的傳感,以及安全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的低成本和輕型印刷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加。華創噴墨科技公司官網http://www.3mac.tw/news/main_detail.php?id=178。 ●圖7:數位紡織印刷設備 ●圖8:高階的網版網目 八、生物醫學產品印刷 目前生物醫學印刷(Life Science, Biomedical and Healthcare Printing)是指採用印刷的方式,一般以網版印刷、噴墨印刷、3D列印方法居多,將生物活性成分(例如蛋白質、DNA和細胞及一些營養成分等)定點沉積到二維或三維支架上,用於藥物篩選、生物傳感、組織工程等研究領域並開發應用到新產品。噴墨列印技術是以高速噴射微小墨滴噴印在支架上,過程不產生高溫、不需要壓力,可以依據正常組織的細胞分佈在三維結構中依特定的位點列印細胞,列印出的三維立體更接近活體組織結構。目前世界有許多國家的科學家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例如英國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以3D列印出人類胚胎幹細胞,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類胚胎幹細胞。美國Organovo公司研製3D生物印表機可以按需列印患者所需的人體活器官,Organovo公司表示未來有可能只要按個鍵下指令,3D生物印表機製造出人們所需要的器官。 而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維克森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透過3D列印結合微流控晶片加速藥物檢測。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提出,透過3D列印技術進行器官生物晶片的製造技術。目前在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印刷技術研製出生物活性試紙,這種試紙可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和環境保護等領域。能對測試標本作出反應的抗體印刷到試紙上,測試結果以線條形式顯示,能夠測試標本中是否含有所要檢測物質。這種新技術結合生物、造紙和印刷等技術,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見圖9) 中國在生物醫學產品印刷研究方面,有華南理工大學陳廣學、田君飛團隊採用改造後的噴墨印刷機和工業上常用造紙施膠劑,結合熱感印刷原理與生物酶反應成功地實現在生物活性紙上的印刷顯示,用於血型檢測的抗體。中國清華大學化學系劉冬生與英國瓦特大學舒文淼等人合作,將DNA水凝膠成功地用於活細胞3D列印,該論文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研究成果也被《Nature亮點報導及關注。中國發明專利CN105463586A公佈了一種“用於生物晶片的印刷方法及其應用”,微流控生物晶片可以為人類診斷疾病、治療和防治功能。 而在生物醫學產品印刷領域,國內的正美集團在2020年初成立汽車與醫療事業部,以更嚴謹的生產環境和國際認證,專注在汽車與醫療產業解決方案。透過集中研發資源,由於疫情衝擊,加速全球智慧醫療發展契機,正美除了在醫療耗材與醫療電子儀器提供印刷解決方案,更整合集團技術平台,深耕醫療敷材、檢測貼片、原材料配方等研發生產,持續跨領域合作創造醫療產品新亮點,打造讓消費者安心的產品。正美集團官網:https://www.cymmetrik.com/zh-tw/innovation/category/pharmaceuticals/。 ●圖9:生物醫學3D列印製作示意圖(圖片來源╱3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Springer出版,P83頁) 九、3D列印 首先從維基百科對3D列印(3D Printing)解釋,其又稱立體列印(與視覺化立體印刷是完全不同)、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英文簡稱AM)、積層製造,可指任何列印三維物體的過程。3D列印主要是一個不斷添加的過程,在電腦控制下層疊原材料。3D列印的內容來源於三維模型或其他電子資料,其列印出的三維物體可以擁有任何形狀和幾何特徵。3D列印機屬於工業機器人的一種。「3D列印」這個詞的原意,是指將材料有序沉積到粉末層噴墨列印頭的過程。最近此詞的含義已經擴大到廣泛包括的各種技術,例如擠壓和燒結過程。技術標準一般是使用「增材製造」這個術語來表達這個廣泛含義。維基百科官網:https://zh.wikipedia.org/wiki/ 3D%E6%89%93%E5%8D%B0。 3D列印源自於數位噴印概念,將設計好的原稿以數位的形式傳給噴印設備,經解譯成機器可讀的指令後驅動噴印設備,原數位噴印設備都以二維平面驅動方式,被印材從紙張再進化到各種物質,例如玻璃、紡織、木頭、陶瓷、金屬等材質都可以噴印,現在3D列印從墨水改成各種特殊的材料以噴印堆疊方式成產品,而且成長的速度大幅增加,各式應用也不斷的再產出;而且3D印列普及化,也引發許多的嶄新商機。https://smelab.com.hk/e20200602-3d-print/。 目前的印刷商品市場越來越追求個人化,熱愛獨特性的個人客製化產品越來越多,凸顯自己的商品與眾不同,這都因數位印刷的普及加上各式後加工設備搭配,讓更多人願意在這方面上的投資。而3D列印的發展大家印象可能停留在印印公仔、工具等小物件上,實際上現今科技已經一日千里,3D列印可以製作的材料及形狀已經是千變萬化,隨著列印設備的改良,價格低生產快速,3D列印除了工業用途外,現在也慢慢推廣家用型的列印機,大家都可以成為設計師,發揮無窮創意。如何掌握那些商機,茲挑選幾種比較熱門品項來陳述: (一)2019年Covid-19疫情以來最需要的是戴口罩,而長時間戴口罩令耳朵產生不適而疼痛,因此有設計師利用3D列印功能設計頭帶,短短的時間,歐美各地就已經超過5,000次下載,其中含有許多醫護人員。 (二)利用3D列印訂製服裝,配合現今的3D掃瞄系統,只要掃瞄全身一次就可以建立3D立體模型數據,搭配軟體就可以輕易打造精確的客製化版型,製作完全合身造型的服飾、飾物及鞋子等等。 (三)美國一家名為Wiivv的製鞋公司,使用自己開發的APP軟體,顧客只要對自己的足部進行掃描並上傳到雲端,軟體就快速產生腳部的三維圖像,顧客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型、顏色和圖案,最後3D列印出專屬的鞋墊或涼鞋。為了更具個性化,Wiivv公司還提供顧客把自己名字列印在產品上。目前該公司已經跟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合作推出個性化訂製鞋子服務,「Nike By You專屬訂製」網上平台,挑選鞋款、並配搭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加上自己的文字或標誌,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專屬鞋子。 (四)3D列印器官一直是醫療迫切需求的品項,但因涉及到人的生命問題,技術門檻比較高,在技術成熟後相信應該是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一大福音,可減輕病人的長時間等待與痛苦,我們期待更多科學家投入這方面的研究,這將是3D列印發明以來對人類偉大的貢獻之一。(見圖10) (五)3D列印可以準確含量的維他命、膳食纖維和熱量的食物,而且可以長時間儲存,做為糧食儲藏,以備將來有大災難時可消除饑荒。 (六)3D列印機器進入傳統家用市場時,一般的家庭都可以透過3D列印機器來列印零各種簡易零件,例如修復破損的家具或稀有零件,人們更容易複製修復一些部份損壞的設備不用丟棄換新,減少更多的浪費。隨著技術愈趨成熟,更多產品設計師將結合創意,製作出突破傳統的商品。 ●圖10:3D列印模擬(左)與實際列印樣品(圖片來源╱3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Springer出版,P33頁) 邁向工業4.0及5G的來臨 隨著科技不斷在更新精進中,印刷產業也是如此,從人工製程、機械自動化、電腦數位化,現在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化的來臨,邁向工業4.0加5G的來臨,文中工業與功能性印刷也勢必受到重大影響。雖然我們將工業與功能性印刷分九大類分別來陳述,但從許許多多的資料發現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相關性與重疊性。所以本文分類只是從眾多角度依比較知名權威刊物依據參考,相信大家都會看到不同分類與不同技術的說法。但所有的印刷製程技術都無法離開印刷五大版式,只有依照某種印刷品的特性與功能性,而採用其中一種版式的技術或複合式版式,當然也離不開印刷五大要素的基本原則。 未來還是會朝向以最具環保議題為中心的技術發展,數位印刷當然是最佳首選,工業與功能性印刷也不例外。因此建議台灣印刷業者從長期發展趨勢,應該提早做數位設備與流程的規劃,才能夠永續經營與未來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讓台灣印刷業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佳績。  ●備註:本文整理過程中,筆者要感謝許多的台灣印刷設備廠商(分公司)或代理商,提供很多寶貴的重要資料供參考,可能涉及一些相關利益問題,本文就沒一一列出廠商的名字,感謝大家的協助與支持。 ●參考資料:(1)2019由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2)2020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From the World of Print to the Printed World”。(3)中國數字印刷2020年第1、2期”從印刷科學屬性看印刷功能漂移”。
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包裝未來
2022-01-27

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當前,全球正在加快邁向綠色低碳社會的步伐。為了應對這一個趨勢,許多企業紛紛承諾致力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並將其列入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戰略規劃。印刷業同樣感受到向綠色低碳社會轉型全球巨浪所帶來的影響,例如日用品、食品、化妝品、醫藥品等各行業的知名品牌已經開始採取相應的舉措,以迎接綠色低碳社會的到來。 為了達成各自宣導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些品牌正在向包括包裝印刷企業在內的利益相關方提出要求,希望他們能在CO2減排層面提供支援和幫助。對於印刷行業而言,綠色低碳已是一個必須應對的一項重要課題,但是為此而採取環保對策是否會增加更多的成本,這一點讓許多企業感到擔憂。事實果真如此嗎? ●小森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促進碳達峰碳中和是否增加成本 迄今為止,環保對策與提升利潤一直被認為是相互對立的兩件事。然而,近年來的研究分析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以“勞動生產率”與“碳生產率”之間的關係為具體範例,對此加以說明。(見圖1) 在圖1中,橫軸代表勞動生產率,縱軸代表每噸CO2排放量的碳生產率。首先,可以看出在勞動生產率高的國家,其碳生產率也高,兩者之間是正相關的變數關係。瑞士、瑞典、德國看似就是勞動生產率和碳生產率實現雙高的國家。這就意味著,這些國家似乎是在減少CO2排放量的同時,提高產能和利潤。如今,全球多國已在提高產能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層面取得巨大的進展。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不同行業的碳生產率與資產收益率(ROA)兩者之間的關係。圖2這張圖展示的是日本碳生產率(橫軸)與ROA(縱軸)的情況。較其他行業相比,包括汽車製造商在內的交通運輸機械及設備製造業、金屬產品製造業可以更高效地創造利潤,而且碳生產率看似也更高。遺憾的是,當前與印刷行業相關的紙漿、紙、紙類加工品製造業的ROA和碳生產率均處於較低的水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較其他行業相比,印刷行業的潛在提升空間也更大。 由此可見,透過提高產能、減少浪費,可以同時實現提高利潤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因此,印刷行業似乎能夠同時推動提高利潤和綠色低碳的進程。 本文把焦點對準包裝印刷行業所涉及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印刷工序、印刷廠、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針對如何在每個領域提高產能,也就是推動綠色低碳進程,我們將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3:單位時間的產能 印刷工序提高產能指的是什麼 首先,我們把目光對準印刷工序的產能。在印刷行業裡,小批量、短交貨期的印件需求正在不斷的遞增。為了提高產能,印刷機必須擁有更高的印刷速度和更短的作業準備時間,這樣才能把投資回報率(ROI)提升至極限。小森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單張紙平印機可提供全球頂級ROI。透過提高飛達、收紙裝置、Komorimatic潤版系統的高速運行穩定性,實現穩定可靠的高速印刷。另外,機器採用升級版的作業系統,顯著減少操作人員的觸碰操作。透過連接“KP-Connect Pro”,機器可以自動預設印件資料,從而大幅度縮短作業的準備時間。憑藉著這些改良,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印刷機,可以實現提高產能的重要目標。(見圖3) 採用生產效率較高的新款印刷機替代老舊的機器,透過這種“精減設備”的方式可以提高印刷工序的整體產能。比方說,使用2台高產能的新款印刷機替代3台低產能的老舊設備,不僅能夠實現更高的產能,還可以大量減少紙張損耗和電力消耗,有助於提高整體利潤和顯著減少CO2的排放量。(見圖4) 只有安裝產能可得到大幅度提升的LITHRONE GX/G advance系列印刷機,才能在印刷工序領域實現精減設備的主要目標。 ●圖4:精減設備帶來的效果 印刷廠整體轉型為智能印廠 印刷現場的工作涉及多道的工序,如果用紙質作業單或電話等老舊的方式進行工序管理,則不易於實現與前後工序的有效銜接,也很難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這樣就會給提高整體產能帶來侷限。換句話說,如果想要提高印刷車間的產能,優化整體工序比提高每道工序的產能更為重要。憑藉生產工序整體實現數位化轉型(DX)來推動改革創新,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之關鍵。而小森公司宣導Connected Automation(智聯自動化)的理念,具體來講就是利用數位化的技術,把獨立分散的各道工序銜接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印刷工序,以此把印刷廠打造為智能印廠。 作為支撐這一個理念的核心中介軟體,KP-Connect Pro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於開放式平台理念所開發的KP-Connect Pro,如今已經可以接通多家製造商和供應商的設備,實現資料互聯共用。印刷企業既能使用全新機器,又能用現有設備,以自由組合的方式連接KP-Connect Pro。一旦各道工序實現數位化互聯,就能夠透過視覺化資料查看所有的工序,並有助於對其進行優化。透過即時傳送的機器運行資料,可以及時瞭解哪些地方出現問題,並立即採取有效的對策。此舉不僅能夠避免損失,還有助於提高整體的利潤。 如今,日本及海外的多家印刷企業已經安裝了KP-Connect Pro,許多成功案例說明,它能夠顯著提高產能和獲利。小森公司相信,生產工序整體實現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現實,其影響效果將是非常巨大。由於許多使用者回饋的建議都在產品性能中得到體現,所以KP-Connect Pro已經成為實用性更好的一套系統。今後,小森將再接再厲,繼續探求理想的印刷工序數位化模式。如同上面所敘述,小森公司相信,只要能夠提高印刷廠的產能,就能改善能源效應,從而減少CO2排放量,為建設綠色低碳社會做出貢獻。KP-Connect Pro必將在印刷廠轉型為智慧印廠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5: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 印刷業的供應鏈變革理念 使用專色油墨進行印刷對於包裝印刷來說是最大的挑戰之一,用專色印刷時,換色作業及清洗墨輥會讓作業準備的成本變得非常昂貴。為了滿足預算要求,印刷企業經常要採取大批量生產的方式,比方說,把原本應該每個月交貨的印刷品,一次性印完6個月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在這半年裡發生印刷圖案設計的變更,庫存就變成廢品,其結果是為企業帶來損失,進一步加重成本的負擔。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把作業準備成本降至最低,並提供一套印製小批量印件也能創造利潤的生產系統。如果印刷廠可以印製小批量印件,並即時(Just-in-time)提供給客戶,就無需持有庫存,也就不存在廢品損失的風險,並能顯著削減成本。這就是小森公司針對印刷行業的供應鏈變革提出的理念。(見圖5) 小森公司可以為供應鏈變革提供兩套的解決方案。其一是“Smart Color(靚彩)”印刷技術,它能虛擬再現專色的色彩,其二是Impremia NS40數位印刷機。而“Smart Color”在CMYK的基礎上,加入O(橙色)、G(綠色)、V(紫色),以7種顏色再現廣色域的專色色彩。7色可以再現88%的Pantone色彩,6色可以再現80%的Pantone色彩。透過把油墨種類固定下來,就無需進行換色作業和清洗墨輥,透過實現色彩的數位化管理,可以顯著縮短作業準備時間。如果機器配置了升級版的功能,也就是並行控制技術,就可以同時進行換版、清洗橡皮布、預上墨的作業,實現更高效的作業轉換。(見圖6) 關於虛擬再現專色,雖然這種構想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現,但是由於無法準確、穩定地再現專色,這種想法也一直被認為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為了能以網點疊加工藝呈現各種專色色彩,印刷機需要確保高水準的網點再現精準度,並把水膜厚度控制在穩定的水準。 Komorimatic是獨具匠心的小森式潤版系統,憑藉4根傳水輥、反向水楔的滑移作用,在左右及上下方向都能形成均勻的水膜,從而把紙面的色差控制在最低限度。憑藉能夠精準供水的Komorimatic潤版系統、能夠精準形成墨膜厚度的墨斗鍵及墨膜厚度控制系統,可以虛擬再現⊿E3以內的專色。這項技術為實現Smart Color奠定堅實的基礎。(見圖7) 對於極小批量的包裝印刷印件來說,Impremia NS40數位印刷機可以把作業準備成本減至極限。Impremia NS40是能用B1尺寸承印材料,以6,500sph的印刷速度,滿足極小批量、短交貨期印刷需求的數位印刷機。除了具備數位印刷機固有的特點,也就是作業準備工序極為簡化之外,還能用7色再現96%的Pantone專色色彩(其色彩覆蓋率是截至2021年9月資料),是能為包裝印刷行業開闢新天地的數位印刷機。它可以按需印刷小批量印件,這樣一來,印刷企業就無需持有庫存,也不會出現廢品損失。 包裝印刷業碳達峰碳中和之路 2021年4月,在全球各地的環保意識逐步遞增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將在2030年之前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6%(相較於2013年),從而加快整個社會的綠色低碳進程。根據估計,在印刷行業中,尤其是包裝印刷行業,將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從現在起,為了能在十年之內達成這一目標,必須立即採取行動致力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那些無法達成目標的企業,可能將要面臨來自品牌持有者及終端消費者的嚴厲指責。 如上面所敘述,“實現產能最大化,透過減少浪費來提高利潤,並最終達成綠色低碳的目標”,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關鍵。企業運營與碳達峰、碳中和不是相互對立的兩件事,而事實上,甚至可以認為一些國家已經藉此提高了競爭力。 ●圖6:Smart Color效果 ●圖7:色差極小(資料來源╱此處記載的安裝效果及改良效果,是在一定條件下估算和測量的資料,其目的是為投資決策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小森公司對實際效果不做任何保證)
台灣金印獎見證創新能量
包裝未來
2022-01-27

台灣金印獎見證創新能量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高雄市經發局及國內印刷七大團體、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與紙器全聯會等單位協辦,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執行的第15屆「台灣金印獎」,已於去年11月24日假台北新板希爾頓酒店宴會樓吉祥B廳舉行頒獎典禮,上百位產官學研代表及得獎廠商齊聚一堂,場面隆重、熱鬧非凡。 此屆金印獎頒獎典禮除了再次重回北部舉辦,並將原本第九類作品項目「技術創新類」,改成「產學合作類」,其需為印刷企業與校系合作之印刷作品共同參賽,作品範圍包括專刊製作、畢業紀念冊、文創產品、包裝相關印刷品等。除此之外還新增兩項特別獎「環保獎」、「創新獎」,由評審團針對本屆參賽作品,選出在環保與創新性表現方面特別傑出的作品,最後總計共有47件作品脫穎而出、獲獎表揚。 因應疫情衝擊 展現高竿技藝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於活動開幕致詞時表示:「2020年台灣印刷產業的營業額為1,645億元台幣,其中新北即佔了482億元,新北印刷業佔全台36%,產值佔全國營業額30%,是全台灣最大的印刷產業聚落,其中又以中和區廠商最密集。這次從金印獎看見學界與傳統產業持續創新,融入科技、設計美學,更能走向世界與之競爭。而2021年疫情嚴峻,印刷產業因跟上時代、不斷進步,受到的衝擊有限,未來市府會持續提供優質產業環境,吸引投資產商進駐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則指出,為了推廣我國Printed in Taiwan的優質印刷產業精品形象,「台灣金印獎」15年來希望透過獎項的肯定與鼓勵,激發業者持續精益求精,驅動創新能量,征服國際市場。數位傳播科技能改變原有的印刷市場結構,透過材料科技與印刷技術的創新運用,注入設計美學,使印刷展現精湛與高品質的印刷技藝,以及豐富印刷品的附加價值。隨著科技進步,相信台灣印刷品的企劃與執行力也不斷推升,激盪精采的創意火花。 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強調,這屆得獎作品在設計、印工、裝幀方面相輔相成,充分凸顯產品的特色,且從消費者需求、生活日常的小確幸、綠色概念融入創意與製程,使作品饒富趣味,並顯現對環保的重視。 ●(左)圖書精裝類第一名:興台彩色印刷╱隨勢生機三人展專輯 ●(右)圖書精裝類優異獎&環保獎:沈氏藝術印刷╱鄒的植物書 ●(左)圖書平裝類第一名:長達印刷&師大文保中心&台灣50美術館╱欺器.漆器特展 ●(右)雜誌類第一名:沈氏藝術印刷╱新活水雙月刊2021年3月號 表揚產學合作 傳承印刷經驗  金印獎該年首度設立產學合作獎,以拉近產學之間的距離之外,共分為圖書(精裝/平裝裝)、雜誌、海報型錄、包裝(彩盒/紙箱)、數位印刷應用、產品創意、產學合作等九大類競賽,分別由興台、長達、沈氏、昱盛、立德照相製版、品冠紙業、孫文山、亞洲大學等近50家企業及學校獲獎,大計文化與晶彩公司亦榮獲雜誌類第二名。同時,為鼓勵業界重視於印刷品中傳達創新與製程環保的概念,金印獎執委會增設了「環保獎」與「創新獎」,首屆創新獎由科樂獲獎,兩個環保獎則由沈氏、永豐餘工紙桃園廠與萬能科大商業設計系獲得。 其中,科樂印刷獲創新獎的「母親節展示架」善用創意結合專業經驗,整體企劃運用面面俱到的設計概念,集包裝印藝與加工技術之大成,搭配展示架設計成功傳達包裝印藝的價值,與視覺美感融為一體,創新性令人驚驗。沈氏藝術印刷獲環保獎的「鄒的植物書」採用環保性材料,印製過程自廠區環境到各項工序環節皆依環保署之最高規格加以規範,該公司亦取得環保署金級環保標章最高榮譽,堪為國內印刷界之環保表率。永豐餘桃園廠與萬能科大商設系獲環保獎的「折折紙桌椅」,針對現代家庭樂於享受旅行與戶外活動型態,設計出容易收納又方便攜帶,結構簡潔容易組裝之產品,其採用UV環保墨印刷,充份滿足產品訴求目標對象之需求,兼具環保性與創意概念之整合發揮綜效。 產業貢獻獎則由中華民國印刷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吳朝陽、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葉振璧榮獲。吳朝陽先生固守印刷本業之餘,亦關心印刷產業發展的相關議題,並積極為產業的權益發聲,獲得政府單位的重視與社會共鳴。葉振璧先生則在印刷業界資歷豐厚,並熱心於印刷技術的傳承教育,於擔任中華印刷科技學會理事長期間,熱心投入印刷資訊交流與擴散;兩位先進榮獲印刷產業貢獻獎的殊榮,實至名歸。 ●(左)海報型錄類第一名:昱盛印刷╱宜居建築的先行者-雲華 ●(右)包裝彩盒類第一名:立德照相製版&碳佐麻里餐飲╱2021熱情綻放過年禮盒 ●(左)包裝紙箱類第一名:品冠紙業╱台灣小麥燒(宅配箱) ●(右)數位印刷應用類第一名:興台彩色印刷╱明吳彬月令圖原寸手卷 推動數位轉型 強化專業銜接 除了透過金印獎對於台灣優質印刷廠商的表彰之外,經濟部工業局承諾,未來將持續偕同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推動產業數位轉型,提升產業設計軟實力、品質與環保競爭力,強化印刷實務與跨域專業的銜接,養成相關種子人才,幫助印刷相關產業鏈把握各產業在出口紅利提升的契機,期盼能將印刷加工的服務機會留在台灣,增加印刷商機並提高產值,成為製造業與文化出版產業最堅實的後盾,更多相關活動訊息請洽印研中心官網 http://www.ptri.org.tw 。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設計創意
2022-01-27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城市美學,一個囊括城市各種細節,深具時代藝文內涵的名詞,涉及範圍大到機場橋樑,小到招牌用字,延伸到城市的天際線,也凝縮在我們腳下。如何用最貼近土地的視角看世界,「人孔蓋」就是城市美學在街區的一個逗點,人們習慣它灰撲撲,期待它別路突,掀起來代表要施工,蓋上去則啟動另一段相安無事的時光。沒有人冀望人孔蓋如旋轉霓虹燈,魅人心弦,早期的人孔蓋設計,也只用簡單幾何圖案繞著同心圓,圓心壓上縣市縮寫,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是歸屬哪個單位的蓋子,大體上是以機能與辨識的功能考量居多。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孔蓋似乎被城市美學的野心家盯上,覺得它默默佔據了街區的絕佳位置,雖然不大也不小的尺寸,活脫脫就是一個廣告招牌來著,要是在上面畫上城市意象,那可是城市最佳代言人。於是人孔蓋開始擺脫它灰撲撲的命運,被畫上一道又一道城市美景,連當紅的卡通人物,都能納入版面。 讓好設計師為人孔蓋發聲 其實早在2013年,臺北市就曾經透過公開徵選,出現過彩色版的101大樓圖樣。只可惜當時因未搭配行銷宣傳,結果鮮少市民朋友發現這個小創舉。所以當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委託筆者主持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時,筆者心想,要設計一個直徑60公分的視覺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這個鏈結城市美學的縮影,能夠被世人看見!說到底就是要善用行銷放大鏡,幫人孔蓋發聲。 於是筆者決定將專案計畫命名為「臺北蓋水」,“蓋水”取的是閩南語中“很美”的諧音,寓意是人孔蓋連接了臺北市下水道的水利建設,而完善的下水道系統,為城市提供了衛生、安全、便利的美好生活,人孔蓋不只是一個下水道的蓋子,它也是城市生活美好的蓋印。有了計畫名稱後,緊接著主視覺設計與社群軟體的粉絲專頁架設也立刻展開,而筆者以閩南語的諧音,為這項計畫取名為「臺北蓋水」。(見圖1) 但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在計畫當下的種種因素背景限制之下,我們並沒有大筆的行銷預算可以投入。於是筆者轉念,決定推坑自己的三位設計師好友,直接邀請網路聲量大的三位優秀設計師:藍本設計創意總監吳介民、桔禾創意總監張漢寧、Bito甲蟲創意總監劉耕名,一起參與設計案。筆者還打算為人孔蓋策劃一場主題設計展,在人孔蓋安放在地面之前,讓它以設計精品的姿態,成為展覽會上民眾關注的焦點。 設計初差點難產的腦力激盪 經由與北市府水利處的討論後,本次的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決定以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的萬華、大同與中正三區,以及“東區門戶計畫”的南港區,共四區為先行之地。初期是預定每區設計一款圖案,並由筆者邀請每位設計師各設計兩款圖案,再討論選擇其中一款,作為實際量產安裝的人孔蓋。 計畫的開始,筆者便希望能夠幫助台北市的彩繪人孔蓋提出專屬論述,並依此建立屬於台北市獨有的特色。於是,四位設計師們開始為此案多次齊聚一堂,討論台北市的人孔蓋設計該如何定調。圖裡面要放入哪些元素,是否四款要有共通的形式或圖案串連⋯等。例如:每款圖裡有特別安排的分隔線,拼在一起能合成另一種圖案;或者是運用特殊幾何圖形創造特色;又或者是藉由鑄造工法的嘗試創造立體感等。當然,這些初期的天馬行空,都因為實務操作面的效果不佳,一一被我們自己所否決了。過程中四位設計師經常會藉由腦力激盪,從發散思考的塗鴉中,去尋找靈感!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專案期程的執行壓力也日漸增大。直到某次設計師吳介民在其草圖中,畫出「BOTTON VIEW」的角度,也就是由下往上仰望的角度,這張圖讓在場的幾位設計師都很有感⋯。(見圖2) 原先吳介民總監只是想表現出雨水落在人孔蓋上,泛出層層漣漪的美感。但這個視角,卻讓我們想起了一些年輕時的往事。猶記得當年畢業服完兵役,筆者沒有選擇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離鄉來到台北市打拼,背後的原因其實很顯而易見。台北市做為全台的首善之都,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聚居,其所想望的當然是台北的繁榮與發展機會。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外地人,都把台北當成一個可以實現自我的夢想之都,在這裡努力打拼,期待只是小人物的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闖出一番成就,從默默無聞的配角,變成華麗耀眼的主角!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只是街道上不起眼的人孔蓋,能夠透過好設計變身成眾所矚目的主角,以最貼近土地的視角來窺探廣大的世界。於是,我們終於定調以「BOTTON VIEW」的視角為設計方式,建立屬於台北市特色人孔蓋的論述與特色。 真正的設計挑戰從製程開始 有了設計方向的初步共識後,設計師們面臨的挑戰是:人孔蓋本身的設計“眉角”!就如同筆者剛開始以為的一樣,設計師們覺得直徑60公分的圓盤並不難設計,可是人孔蓋的材質是以鑄鐵鍛造而成,材料與工法必須符合一定規格。彩色版的人孔蓋,並不會出現在汽機車行駛的道路上,為了交通安全起見,只會安置在人行道上,供行人欣賞拍照。不過彩色人孔蓋也要具有基本防滑功能,上面圖案不能有大片光滑的塗色區,以免行人不小心踩滑,發生危險。 另外,設計師們也花費了許多時間與製造廠諮詢溝通,了解到人孔蓋的製程後才知道,包含人孔蓋圖案的線條粗細、彩色色料的選擇、填色空間的面積⋯⋯等等,均有許多的限制。另外,由於人孔蓋的彩色色料是由特殊的樹脂與硬化劑調配而成,上色過程必須掌握時間,否則容易凝固。萬一要是真的填錯色,要等完全凝固後再出動電鑽,才能把凝固的色料刨除。因此上色是需要膽大心細的工作,即便是有經驗的師傅操刀,動作俐落的每次只填一種顏色,填完後再調配另一種顏色,平均一天大概也只能完成兩顆彩色人孔蓋。 初次接觸人孔蓋的設計師們,面對繁瑣的製程細節,都是在不斷修改當中,慢慢掌握設計眉角。過程中不僅需要親自到製造廠確認狀況,一旦發現效果不如預期,立刻修改設計圖,再請製造廠重製,務必讓每一顆彩色人孔蓋成品,成為兼具美感與功能的藝術品。(見圖3、4、5) 人孔蓋仰望的是各區人文景觀 按照「BOTTON VIEW」的角度設計圖案,人孔蓋所仰望的是各區的城市角落,設計師們想要捕捉的圖案元素,包含了該區的人文、地景、地貌、產業⋯等等資訊。這些都得在事前深入的收集資料、實地訪查,才能夠摸索出各區耐人尋味的特色,再來進行元素的篩選,進而設計繪圖。而每一區在設計師眼中,被收錄的人文意涵更是各有巧妙: 一、自由民主在中正區開花 臺北市的中正區,原本就是全臺政府重要機關的所在地,也是民眾追求自由民主時,集會請願的地點,其中以中正紀念堂前面的自由廣場,發生過最多經典的事件。因此設計師吳介民總監把中正區人孔蓋的設計圖焦點,其中一款放在中正紀念堂,疊加上清代城門,城門上有象徵野百合運動的百合花,還有中正區的區花木棉花,提醒大家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再放上隱藏在成功高中蝴蝶館的「臺灣特有種鳳蝶」,取名「有鳳來儀」,賦予吉祥的徵兆。(見圖6、7) 另一款設計圖則取名為「自由之風」,在自由廣場的牌坊前,畫上中正區的兩大名校:建國中學和北一女中的學生們,他們青春洋溢的揮動書本,代表拋開知識的束縛,走出戶外拓展視野。(見圖8) ●圖6:負責中正區人孔蓋設計的是吳介民總監帶領的藍本設計團隊 二、出了城門到大同區療癒身心 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同樣被城門所吸引,位在臺北車站附近的北門,曾經是出入臺北城要道,清代最早建造的大稻埕車站,就在中興醫院附近。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近期修復好,也和北門遙遙相望。而在北門另一側,則是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郵局-臺北北門郵局。如果探究起臺北城的發展緣由,這裡的確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往北連通大稻埕,往南進城直達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往西則有後來蓬勃發展的艋舺。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將北門城門和北門郵局的建築納入人孔蓋中,兩者都有四通八達的意涵,配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取名「摩登古意,趣遊臺北城」,或許在提醒人們:「留心啊!你踩的每一步都是古蹟啊」!(見圖9、10) 另一款設計圖案,則聚焦在“療癒”,讓大稻埕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和日治時期崛起的西藥店-屈臣氏大藥房,兩建築對街而立。一個是宗教上的療癒人心,緩解先民拓墾的焦慮,另一個則是進口西藥,治癒人們身體病痛,設計師將這個作品取名為「人生求解,癒見大稻埕」,相信從人孔蓋視角,真的見過不少前來求解身心疾病的人們呀!(見圖11) ●圖9:大同區的人孔蓋設計由劉耕名總監所帶領的甲蟲設計團隊負責 三、重現萬華區的艋舺精神 萬華區是臺北早期發展的街區之一,街上處處可見歷經清代、日治時期到現代的歷史建築。從清代建造的龍山寺出發,沿著青草店過去是先民聚居的剝皮寮,這條歷史街區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有人說是剝樹皮、也有人說是剝獸皮。再往西門町方向前進,可以看到懸著大鐘的西本願寺,據說在日治時期這是臺灣最大的日本佛寺。而位在西門捷運的出口附近,是日治時期西門市場變身的西門紅樓,這些歷史建築,紅磚屋瓦的外貌,被設計師張漢寧總監收錄進人孔蓋的設計圖,取名「轉動萬華」,事實上在萬華轉一圈,的確轉角就能遇見古蹟。(見圖12、13) 另一款設計圖,設計師張漢寧留意到貴陽街上的青山宮。貴陽街在清代是連接小船靠岸的碼頭,先民上岸艋舺後在這裡買賣交易,而青山宮的建造是為了鎮壓清代咸豐年間的一場瘟疫,至今每逢農曆十月,青山宮恭奉的靈安尊王仍會出巡繞境萬華區,保佑當地人健康平安,繞境的隊伍有舞獅鼓隊陣頭,也有家將開道。張漢寧總監就將青山宮的日巡和夜巡文化,收錄在人孔蓋設計圖,取名「萬華日夜巡」。(見圖14) 不過,這款人孔蓋的設計卻在公開之後,引來了萬華青山宮文史工作者的抗議。原來青山宮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家將臉譜,連身上的服裝、手上拿的法器,均與其他地方的家將不同。張總監非常虛心的接受指正,做出修改版的設計圖,並將上面的英文名字從萬華改成艋舺,呼應了這是古早艋舺傳承而來的文化祭典。修改後的設計圖得到青山宮的讚賞,這個圖案的人孔蓋,現在有一個就安放在青山宮正前方。(見圖15) ●圖12:萬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設計師張漢寧總監領導的桔禾創意團隊負責 四、南港區成為東區未來新都 和中正區、大同區、萬華區比起來,南港區確實是臺北市開發相對比較晚的區域,此區的設計就由筆者與樺致形象設計團隊負責操刀。以前有鐵道經過,運送各工廠來的貨物,後來國家級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進駐,南港展覽館啟用,漸漸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組成。2021年落成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又為南港區注入了一股嶄新的藝文氣象。筆者在研究資料時發現,南港區是臺北市民平均享有綠地最多的區域,於是在設計圖上,即以綠色為基底,南港展覽館二館為中心,同時交錯高鐵、台鐵、捷運的軌道,空中則有瓶蓋工廠的瓶蓋飛舞。中央研究院的天才科學家,以及狂野演奏的音樂人,褲腳上的花朵圖案,正是南港區的區花-桂花,取名「未來。新都。」期待這一區的發展如有眾多貴人相助,同時散發如桂花般的迷人氣息。(見圖16、17) 另一款設計圖,筆者將設計的焦點回歸到「人」本身,從人孔蓋的視角,觀察每天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歸納出能將南港區往未來推進的八種職業重要人物,包括:在各個交通樞紐堅守崗位的站務人員、推動整體重劃區建設的勞工朋友、為生技產業研發的科學家、打造軟體及會展產業的工程師、來此區居住就業的上班族、維持公共環境整潔的環保人員、在城市綠地栽種的青創小農,還有建構流行音樂產業和發展文創的音樂家。筆者將此款設計定名為「同心共創」,試圖點出一個區域的未來,是掌握在當地生活的人手中,只有大家同心齊力,才能夠打造城市充滿希望的新格局。(見圖18、19) ●圖16:南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筆者所領導的樺致形象團隊負責 八款設計圖全部留用 彩色人孔蓋設計案原先預定設計每區設計兩款,取其中一款製作,沒想到水利處陳郭正處長,看到這八款設計圖都非常喜歡,難以取捨,最後處長決定再加碼經費,讓這八款人孔蓋都全部量產。另外,文章前面有提到行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臺北蓋水」的社群粉專,有計畫的設計與排程發文,內容循序漸進的安排民眾可能會感到興趣的文章,並且趁機為人孔蓋置入一些科普的小知識,例如:為什麼人孔蓋是圓的不是方的?人孔蓋和手孔蓋有什麼不同?如何防止人孔蓋不會彈起或墜落?在粉專上用小知識和民眾互動,來引起民眾對人孔蓋的興趣,並加深民眾對人孔蓋的認識與鏈結。除此之外,我們也詳細的介紹設計師和每一款彩色人孔蓋的設計理念,以及人孔蓋擺放的位置地圖,並衍生了人孔蓋的文創商品-人孔蓋杯墊。除了可作為市長贈送賓客的伴手禮,同時也可作為與民眾互動的活動贈品,積極創造話題並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筆者當初策劃的「臺北市特色人孔蓋設計展」,也順利在臺北市政府大廳舉辦。除展出這八款新設計的彩色人孔蓋,也展出從日治時期至今的人孔蓋,讓民眾更加認識人孔蓋的發展歷程。我們還在展覽現場設計一個如下水道圓洞當打卡牆,八款彩色人孔蓋做成道具看板,民眾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孔蓋款式,發揮創意拍照打卡。如果將照片上傳官網,被選中的照片,還能得到杯墊等贈品,增加和民眾的互動。(見圖20) 公部門與設計師雙贏局面 「臺北蓋水」專案在2020年獲得了Shopping Design雜誌所舉辦的年度Best 100設計大獎,隨後又獲得「中華設計獎」與「天府寶島設計大獎賽」⋯等獎項的肯定。筆者認為這次的「臺北蓋水」專案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得到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的全力支持,願意信任放手讓設計師發揮,並在行政上給予全力協助推展計畫。筆者非常感謝水利處陳郭正處長、下工科羅木榮科長及承辦人林得雄股長,在專案進行期間給予各種支持,才能讓設計案完美呈現。事實上,他們更證明台灣有許多優質的公務人員,都非常願意不怕麻煩與增加工作量,將設計美學導入城市設計之中!當然,設計師也需要懂得如何配合公部門的工作模式,雙方才能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見圖21) 筆者在2021年再度承接特色人孔蓋第二期的計畫案,未來預計將設計包括:中山區、大安區、文山區、松山區、信義區、內湖區、士林區、北投區等八個行政區,一樣是沿用「BOTTON VIEW」的角度,每區設計兩款共十六款人孔蓋圖案。筆者也邀請李明道、林厚進、吳介民、張漢寧、插畫家NOUMI諾米、馬賽Kyo、漫畫家謝東霖⋯等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來進行跨界設計,期待能產出更加令人驚艷的作品!
金點設計獎傳遞精彩設計
包裝未來
2022-01-27

金點設計獎傳遞精彩設計

設計界年度盛事「2021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該年12月4日晚間假台北壹電視攝影棚登場,並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本屆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來自全球28地、近8千件作品同場競技,作品百花齊放。經初、複、決審三階段評選,兩獎項評審團最終選出僅31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以及1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得主。此屆揭曉兩獎項之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香港、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其中台灣一舉囊括25件,表現亮眼。 打造夢幻舞台傳遞精彩設計 本屆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首度由華語樂壇知名製作人陳鎮川首度跨界操刀,以「UPLOAD」為活動主題,藉由設計師上傳作品、公諸於世的關鍵動作,象徵每一件設計的完成與實現,都是期望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同時也藉此傳達,金點設計獎如同上傳和下載的通道,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設計作品,並傳遞給更多人看見。主視覺由新銳設計師楊士慶,以主題「UPLOAD」文字,建構出充滿律動感的上升視覺意象,其中更蘊含了向上延伸的階梯式符碼,黑白對比極具想像張力。 此次典禮由陳鎮川帶領多次打造金曲獎典禮的一流製作團隊,與一眾優秀的台灣設計工作者,高規格營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年度盛會。典禮動態由參與過多位天王天后演唱會視覺設計及MV製作的導演邱煥升,與拾荒文化影像團隊聯手遞上目不暇給的視覺創意。現場舞台則由知名舞台設計師黎仕祺操刀,延伸主視覺概念,以六面層次錯落有致的多維度螢幕與LED燈帶,將舞台空間形塑成傳輸通道,並攜手燈光設計團隊Rokerfly Design,運用靈活的燈光佈局,體現上傳時的流動與速度感,讓設計者的優秀作品在此湧動、讓人欣賞。為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進場入口處更設有一座「光之甬道」,以不連續的燈帶設計形塑速度感,讓與會者猶如一個個數位碼般,準備傳輸進入超現實般的虛擬空間。 本次典禮節目內容也很有看頭,主持人由最懂設計圈的黃子佼連莊擔綱,並邀請到備受矚目的新生代雙語主持人李霈瑜(大霈)搭檔,兩人首次同台聯手,即以絕佳默契讓全場精彩不斷。開場表演由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的桑布伊,以蒼勁動人的歌聲演唱「擁抱」,磅礡揭開典禮序幕。中場表演則邀請曾榮膺金曲歌后的魏如萱,帶來「你啊你啊」及「Have a nice day」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為全場設計人溫暖獻唱。此外,本屆典禮頒獎人除了重量級評審,更有驚喜彩蛋,特別邀請A-Lin、瘦子、9m88、LULU、艾怡良等關注與支持設計的知名藝人,擔任頒獎嘉賓,為得獎者遞上年度大獎榮耀。 本屆因應全球防疫,複、決審皆全面採線上評選,海內外評審克服時差跨海連線,共同評選出年度得獎作品。兩獎評審團集結來自荷蘭、英國、日本、台灣、泰國等14地共98位設計創意領域專家,創下歷年之最,包括Tom Dixon、佐藤卓、陳禧冠、Francine Houben、龔書章、謝榮雅、羅申駿、張清華、Luisa Bocchietto、Tnop Wangsillapakun、林小乙、石橋勝利、楊佳璋、韓世國、王耀邦、吳劍等人,集結設計、媒體及學術專業人士,陣容華麗。 ●仁舟蜂蠟保鮮布創新研製款(產品設計類)╱仁舟社會企業 ●循環設計展THE LOOP(整合設計類)╱春池玻璃實業公司 ●島嶼神話專輯黑膠版(傳達設計類)╱賴佳韋工作室 ●新一代設計展視覺識別(傳達設計類)╱永真急制設計工作室 得獎公部門創新成果受矚目 本屆金點設計獎共有2,706件佳作參賽,經決審評選,各類共115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最後僅31件作品在此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包括產品設計類8件、傳達設計類9件、空間設計類9件、整合設計類5件,並另頒發2件「年度特別獎」,表彰在社會設計及循環設計議題,對產業具有典範意義傑出作品。 本屆產品設計類有不少知名大廠參賽,包括華碩電腦、明基電通、美國惠普、日本Casio及Roland Corporation等,以因應當前趨勢的創新產品贏得大獎,展現設計實力。傳達設計類獲獎作品精彩,橫跨商業、教育與公益向度,包括日本設計師太刀川英輔與其事務所NOSIGNER發起的COVID-19防疫資訊網站「PANDAID」、仙草影像打造的田馥甄《一一》MV等;其中香港設計工作室Toby Ng Design,自2019年起已連三年拿到「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本屆以其為香港K11藝術購物中心打造的品牌識別「Uth KLUB」再度拿下大獎。 空間設計類獲獎作品類型多元,台灣作品不少舊空間新生案例出線,如柏成設計「不只是圖書館」、森林木人「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奇清空間製作處以飛狗巴士車體改造的風格理髮廳「Agreeable Keep No.47」等;海外作品如泰國建築設計事務所Creative Crews的農場民宿「Ahsa Farmstay」及新加坡設計公司Formwerkz Architects打造現代四合院住宅「Cloister House」,也都各有精彩。整合設計類皆由台灣拿下大獎,從策展、校園環境改造到消防設備再設計,展現高度跨域整合力的特色。 在本屆得獎名單中,亦有不少公部門導入設計的創新成果在列,如教育領域有新北市教育局的「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福砌設計有限公司參與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改造計畫的「嘉北ARC音樂廳」等,深獲評審團青睞;吳氏設計公司、IF OFFICE參與經濟部工業局與內政部消防署跨部會合作的「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以跨領域設計合作為台灣公共設備優化升級,也榮獲年度大獎肯定。擔任決審評審的龔書章教授觀察,近年台灣愈來愈多公部門願意與設計專業合作,這次在各類別皆看到不錯成果,尤其不少是從品牌定位、視覺設計到空間場域,提出整合性規劃,也發展得越來越全面到位。 本屆「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得主,為選選研有限公司、坐設計事務所的「衛生所再設計」計畫,其針對新北市汐止區、鶯歌區衛生所的優化改造,獲得評審團好評,如決審評審JL DESIGN創辦人羅申駿即指出,整體設計不僅細緻考量易用性,也兼顧後續維運及不同場域的可複製性,確實為台灣公衛服務現場提出新的解方,深具標竿意義。「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則由仁舟社會企業開發的「仁舟水源寶育樹盆」獲獎,擔任決審評審的英國工業設計大師Tom Dixon指出,其以低成本、低科技的設計,針對生長環境不良的植物養護,提出簡便有效、兼顧環保的解決方案,低調謙卑的設計精神值得鼓勵。 ●不只是圖書館(空間設計類)╱柏成設計  ●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空間設計類)╱森林木人 ●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黑水虻教育養殖裝置(產品設計類)╱劉莎玟、吳聖堯 ●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都市雨水膜系統(空間設計類)╱賴翰宇 新穎創意與研究基礎兼具 本屆金點概念設計獎報名件數多達4,965件,經決審評選,有7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最後3件來自台灣及日本作品勝出,各可抱回新台幣40萬元獎金。決審評審丹麥設計倡議組織The Index Project執行長Liza Chong指出,本屆參賽作品中樂見許多年輕設計師投入社會環境、氣候變遷或未來醫療照護等議題,並提出充滿創造力解決方案,其中不少具備令人耳目一新創意,又能兼具紮實的研究基礎,令評審團備感驚喜。 本次3件獲獎作品,在設計概念上十分突出,獲得評審團一致好評。台灣設計師劉莎玟、吳聖堯的「黑水虻教育養殖裝置」,針對近年受到矚目的腐生昆蟲黑水虻產業,設計簡單易用、聰明整合流程的養殖裝置,概念創新又兼具生命教育意義。台灣設計師吳郁心的「急救充氣擔架」,整合緊急救護流程所需醫療器材,可在一分鐘內充氣展開為擔架,設計直覺易用,後續應用值得期待。日本設計師古川原百花的動畫作品「The Mark of Emi」,透過對青春期少女刻劃,以柔和筆觸、極簡留白,述說成長過程中對身體變化的迷茫與期待等複雜情感,簡單卻極富情感及渲染力。 此外,金點概念設計獎本屆與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聯名合作,辦理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鼓勵泛建築領域應用的創新概念設計。本次由台灣設計師賴翰宇的「都市雨水膜系統」,以整合於都市建築立面的集水及水循環系統設計,奪得大獎殊榮。擔任決審評審的日本設計大師佐藤卓表示,如何與水資源共存,是21世紀全世界都在面對的重要設計課題,他也期待設計師未來能更完善各方面研究,為都市水資源運用提出更有效解決方案。「遠雄特別獎」得主可獲新台幣20萬元獎金,並在頒獎典禮上由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楊舜欽親自授獎,給予新銳設計師肯定。 已邁入第40年的金點設計獎,每年吸引全球設計好手同場競技,參賽版圖逐年擴大,許多優秀作品,也不斷透過金點設計獎的平台走向世界,已是各地設計好手不容錯過的指標獎項。未來,金點設計獎也將持續為市場、產業及社會,提供優質的設計認證,提升大眾對設計價值與美學的認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品質。兩類獲獎資訊請上官網 www.goldenpin.org.tw 。
台灣金印獎創新加值創意騰飛
包裝未來
2022-01-27

台灣金印獎創新加值創意騰飛

由經濟部工業局與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印刷七團體、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與中華民國紙器全聯會等9個單位共同協辦的「第16屆台灣金印獎」,已於該年10月21日假高雄寒軒國際大飯店B2國際廳舉行頒獎典禮,上百位產官學研代表及得獎廠商齊聚一堂,其中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高雄市市政府副市長羅達生、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亦出席代表致詞,場面相當隆重且熱鬧。 台灣金印獎驅動創新能量 一年一度、印刷界盛事的「金印獎」頒獎典禮,此次輪到高雄市印刷公會承辦,在高雄寒軒國際飯店頒獎典禮活動現場旁也展出九大類得獎作品,可謂包羅萬象、創新多元。經濟部工業局陳佩利副局長致詞時表示:「台灣金印獎」16年來,激發業者持續精益求精,驅動創新與環保應用的能量與動力,以朝向征服國際市場目標邁進。高雄市政府副市長羅達生致詞時也指出,會持續透過協助業者朝向產品創新及科技美學加值發展,使高雄展現國際都會的多元風貌。 印研中心董事長陳正剛指出,台灣金印獎舉辦16屆以來,由業界開始再轉由經濟部工業局以固定經費辦理支持,對印刷、包裝、設計產學觀摩有很大助益,更使印刷產業在設計、印刷及印後加工創意更上一層樓,並期望金印獎能持續帶動產業發展。複審召集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也強調,在評審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在經過創意設計、數位科技與後加工技術的洗禮下竟有如此令人驚豔的成果,為我們平凡日常創造不同的美感體驗;同時也期許金印獎與時俱進,激發出印刷人的無限潛能,續寫印刷技藝精彩的篇章。 ●(左)圖書印刷獎精裝類第一名  ●(右)圖書印刷獎平裝類第一名 ● (左) 雜誌印刷獎第一名  ● (右) 型錄印刷獎第一名 九大類獲獎作品創新多元 本屆金印獎共分圖書印刷獎(精裝/平裝)、雜誌印刷獎、型錄印刷獎、包裝印刷獎(彩盒/紙箱)、數位印刷應用獎、創意印刷獎、產學合作獎等九大類競賽,經過嚴謹的初複審評選下,最後總計共有九大類52件作品脫穎而出,獲獎表揚。各類第一名分別由科億資訊、林鴻彰、梁國靖;科億資訊、戴孟宗、東明油墨;科億資訊;立德照相、定藝文化;利翔印刷;嶸萊發文化;光芒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大日嘉全球、利翔印刷;永豐餘工業用紙桃園廠及萬能科大等企業及學校獲獎。同時為了鼓勵業界重視印刷品中傳達創新與製程環保的概念,金印獎執委會也增設了「環保獎」與「創新獎」,以激勵廠商藉由環保材料的應用增添產品的價值,同時追求創新與卓越,予以讚賞鼓勵。 其中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大日嘉全球、利翔印刷獲得創新獎的「2022時光色盤」,以顛覆既有傳統形式掛曆,依四層式結構色盤表現精選館藏,並採用結合銀箔印刷表現時序更迭的光影明暗變化,禮盒式包裝及色盤內容物件裡外呼應,典雅大器;加上整體企劃大膽創新前所未見,對於材質特性與印刷適性精準掌握相輔相成,展現作品的精緻性與神祕感,創意與印製表現俱佳。由喜禾國際獲得環保獎的「台南萬神-祈福書籤」,其以回收菱殼炭研磨成粉融入紙漿製作成紙被印物,與木質材料結合成型製作書籤,並運用數位印刷技術印製,在物質再利用及友善環境等環保訴求下,展現在地文創特色,以及無窮設計創意。 而台灣產業貢獻獎則由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天任、高雄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邱永順先生榮獲。李天任董事長跨足印刷、多媒體傳播,並且熱心於印刷技術與價值的傳承教育,推動整合創新與國際合作交流,也為台灣印刷傳播搭建起跨學術、跨產業、跨國界的重要橋樑,獲致非凡成就。邱永順名譽理事長資歷豐厚,服務印刷產業超過40載,對於產業及社會公益多所貢獻,透過公會的影響力,引導南部地區印刷業者投入轉型升級,兩位業界先進對於產業貢獻良多,榮獲台灣印刷產業貢獻獎的殊榮,實至名歸。 ● (左) 包裝印刷獎彩盒類第一名  ● (右) 包裝印刷獎紙箱類第一名 ● (左) 數位印刷應用獎第一名  ● (右) 創意印刷獎第一名&創新獎 ● (左) 創意印刷獎環保獎  ● (右) 產學合作獎第一名 朝跨域融合永續經營邁進 除了透過金印獎表彰優良印刷企業的技術成就之外,未來經濟部工業局還將匯聚更多的資源,偕同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朝「跨域融合,驅動創新,永續經營、擴大商機」邁進,強化印刷實務與跨域專業的銜接,輔導產業提升綠色製程,取得國際認證,落實淨零減碳減廢,全力協助產業精準掌握出口紅利提升契機。除了要促進在內需市場穩健成長,更要輔導印刷業成為國際企業綠色供應鏈夥伴,在全球市場開創新局。更多訊息請洽印研中心官網 http://www.ptri.org.tw 。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一)
供應鏈服務
2022-01-27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一)

印刷產業分類一般包括五大類:商業印刷、看板和展牌印刷(廣告寬幅印刷)、紡織品印刷、包裝印刷和工業印刷。而五大類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相對而言,其中前四類的構成較為明確,但工業印刷的內涵就比較模糊。本專題主要是來探討以工業印刷未來發展為主,從世界發展趨勢來提供相關的訊息資料給有意投入這方面的台灣印刷業者參考。一般人通常會認為工業印刷是製造過程的一部分,在工業應用中印刷只是將裝飾、資訊和品牌等特性添加到產品上。有些某種類型的工業印刷也被稱為“功能性印刷”,強調除了具有印刷或基於印刷資訊交流以外的“功能性”。 工業與功能印刷的發展趨勢 本文主要是針對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做專題報導,首先要釐清與定義工業與功能印刷的範圍,不論是在drupa 2016及2021都有提及工業印刷的分類與範圍,或是在專業的印刷期刊或專業報導都有論述到工業印刷分類與範圍。例如2016年出版的台灣印刷白皮書,2020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From the World of Print to the Printed World”,在眾多參考資料中,本文將採用2019由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到2024年的功能性印刷及工業印刷展望)”,文中界定工業印刷的九大類細分市場領域來介紹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九類工業印刷分別是裝飾層壓板材印刷、玻璃製品印刷、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陶瓷製品印刷、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噴墨紡織品印刷、電子產品印刷、生物醫學產品印刷和3D列印。文中也預測全球工業與功能印刷平均年複合增長可達到7%,而印刷產量增加4.9%,請參見圖1。 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主要是探討傳統印刷(平版、凸版、凹版、網版)到數位印刷發展趨勢,在2020年數位印刷增加18%市場價值,同時也預測到2025年數位印刷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8%左右,這也說明未來在工業和功能性印刷發展也將以數位印刷為發展主力,本文也將著重在更多數位印刷發展現況來說明。 但因為2019年底爆發Covid-19疫情,其預測值可能會有些偏差,某些商品會因為疫情而大幅增長,例如醫療相關商品,以防護口罩的增長最為明顯,從原防護功能為主慢慢增加許多印刷設計在口罩材質。而有些商品也因疫情而大幅銳減,例如一些促銷商品類因為疫情而停止活動,例如免稅店香菸酒類促銷品因無法隨意出國,而根本無法銷售出去,造成一些印刷品項銳減,但在工業與功能性印刷的平均應該不會太大,當然也希望全世界疫苗普打率提高到一定比率後,將會再回復到原先的生活習性。 ●圖1:2014∼2024年全球工業與功能性印刷市場增長趨勢圖(資料來源╱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中國絲網印刷雜誌2020.04第38頁) 九類工業印刷採用印製方法 本文也將以這九類印刷品項來論述其印刷的方法與未來發展的趨勢,做為台灣印刷業未來發展參考資料。這九類商品中採用的印刷方法,涉及到我們認知的五大印刷技術,凸、平、凹、網版及數位等五大印刷技術,但目前都有共同發展目標,就是朝向環保的議題核心去做改變,從印刷五大要素去做創新或改良,從材料上的被印材質以環保材質為優先,選用環保油墨及環保版,原稿設計也朝簡約的設計概念。而在印刷機設備也朝數位印刷概念去發展,相信未來都會朝數位去發展,本文也將以數位印刷對這九類商品做更多的論述。 以下則分別以這九類印刷品項依序來做論述:(1)裝飾層壓板材印刷(Decoration and Laminate Printing)。(2)玻璃製品印刷(Printed Glass)。(3)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Promotional and Miscellaneous Item Printing)。(4)陶瓷製品印刷(Ceramics Printing)。(5)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Printing)。(6)噴墨紡織品印刷(Inkjet Printed Textiles)。(7)電子產品印刷(Electronics Printing)。(8)生物醫學產品印刷(Life Science, Biomedical and Healthcare Printing)。(9)3D列印(3D Printing)。 一、裝飾層壓板材印刷 裝飾層壓板材印刷(Decoration and Laminate Printing)的定義與範圍事實上非常廣泛,例如壁紙、地板、陶瓷轉印、衣服、家具等,還有模內裝飾印刷,又與電子產品類印刷重疊,常見模內裝飾又分為模內射出膜(IML)、模內轉印膜(IMR)、熱轉印膜(HTF)、模內射出(IMD)、模內貼合(OMD)等,圖2滑鼠則為模內裝飾印刷的產品。 以室內外裝潢而言,因為需要大面積的印刷,早期是以網版印刷為主,近年來這方面的市場都被數位噴墨印刷所取代,現在除了四色墨外,白墨及透明墨都屬於基本款,可加上金屬墨及螢光等特殊墨,而材質的選擇性更高。紙張外的大面積非吸收材質都能印刷,例如木頭、金屬、玻璃、塑膠、布料及複合材料等,都適合做裝飾裝潢用途,除了片料也能捲料(軟質)印刷,現在都很容易從網路上查到生產設備商及生產公司。 早期這些產品都會採用不同的印刷技術(版式)來完成,尤其以採用網版印刷為主,目前大部分特殊加工及印刷適性問題,還是以網版印刷為主。但有時候為了配合設計的要求,而網版印刷無法印製那麼精美時,例如漸層的效果,而必須採用其他版式來取代部份的印刷設計,屬於多版式的複合印刷也是近年來常被使用較為高單價的商品上;例如手機外殼的裝飾印刷等商品,因為考慮使用的耐久性因而採用模內裝飾的製程,但此製程有優勢也相對存在一些的問題,製程手續繁雜及成本較高,因為是印刷完成要經射出加工,所以在印刷適性特別要求,目前此成功率(良品率)以網版印刷製程為主,後為改良此製程又有新的製程被提出,因射出成形在印刷好的薄膜做貼合,又類似目前的信用卡片製程,多層包覆貼合。 但此商品屬於曲面印刷,所以又與卡片有不同的製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數位印刷廠商(噴墨印刷)也投入這方面的生產,不論是直噴或以熱轉寫方式來應用到此商品,但仍有很大的差異性,印刷的油墨層是在裡面還是外面。主要是以商品使用考量(功能)性,例如早期的鍵盤上的數字符號,使用久油墨會掉,油墨在外層,現改用在裡層就不會掉,現在科技發達改觸控也沒有按鍵。 二、玻璃製品印刷 目前玻璃製品印刷(Printed Glass)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為網印玻璃、直噴玻璃及貼標方式。依照產品種類需求不同,例如醫療玻璃器皿以網印居多,大型裝飾玻璃以數位UV噴墨居多,酒類玻璃製品以貼標方式居多。網印玻璃是將陶磁漆料經過特殊設計的網版,將圖案印刷至玻璃上,經由強化爐將漆料熱融入玻璃表面,而製成穩定不褪色、具各式圖案變化的網印玻璃。(見圖3) 印製玻璃印刷有幾項重點必須注意,資料參見麥思印刷:https://www.mindscmyk.com/。玻璃印刷的七大重點:https://www.mindscmyk.com/2021/06/21/printingknowledge-no26/數碼印刷技術。漸層玻璃:http://www.yfg-glass.com/page/product/p02.aspx?kind=44。 三、各類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 當今消費市場競爭激烈,商品除本身優越的條件外,更需要精美的印刷包裝和設計構思與創意,目前各種促銷商品的特種印刷(Promotional and Miscellaneous Item Printing),除了紙張印刷之外,還有更多塑膠材料,例如PVC、PP、PET、PC、PS、合成紙等特殊印刷技術。 目前常見一些主要促銷商品:(1)促銷商品用,例如刮刮卡、貴賓卡、打折卡、掛號卡、摸彩券等。(2)功能性卡片,例如電話卡、節費卡、網路遊戲卡、遠紅外線健康卡、悠遊卡等。(3)各式彩色海報、型錄、DM、說明書、彩盒、吊牌、吊卡、紙袋、貼紙等。(4)光柵立體印刷商品應用、特殊鐳射轉印、冷燙技術加互斥印刷等特殊印刷。(見圖4) 市場上也有利用創新凸版印刷技術印製立體貼紙、標籤貼紙、成捲貼紙、客製化印刷企業用商標貼紙等;以及採用各種紙材如銅版紙、珠光紙、模造紙、雷射紙、牛皮紙、麗龍、特多龍、靜電紙、鍍鋁箔紙等,將紙材的效果及特性呈現。 ●圖2:滑鼠是屬於模內裝飾印刷的產品 ●圖3:屬於貼標方式的玻璃印刷品 ●圖4:具有RFID的功能性悠遊卡 四、陶瓷製品印刷 說到陶瓷製品印刷(Ceramics Printing),從早期以藝術為主的印刷,各種版式印刷方法都適合在陶製品印刷,只是陶製品印刷完要經燒烤的過程,所以所採用的油墨需耐高溫。另外市場需求陶瓷磚的美化效果,因此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噴墨印刷技術能夠在陶瓷磚不同的立體面上,實現不同花色需求的大量處理,在生產時不需要更換墨水和清理墨路,與傳統的輥筒雕刻技術比起來,節省了試板及時間成本等多方面的成本開支,大大縮短生產週期。噴墨技術與傳統生產技術相比,不需要接觸陶瓷磚表面,透過噴頭自上而下地進行噴刷,整體印刷效果均勻透亮,多角度、高緻密性地噴射上色,保證陶瓷磚印花的立體性,印花效果良好。(見圖5) 但隨著工業上一些產品需要使用到陶瓷材料,而目前興起3D列印加上陶瓷作材料一些優良的理化特性,已經成功應用於陶瓷材料的3D列印的技術,包括噴嘴擠壓成型、立體光刻成型(面曝光和雷射)、黏合劑噴射成型、選擇性激光燒結或熔融成型、漿料層鑄成型(漿料層鑄造)等。 陶瓷3D列印技術原理是噴嘴擠壓成型與塑膠3D列印的熔融沈積成型技術(FDM)類似,該技術採用混合陶瓷粉末的噴絲作為原材料,使用攝氏100度以上的溫度將噴絲中的高分子材料融化後擠出噴嘴,擠出後的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因為溫差而凝固。直接透過噴嘴擠出後在空氣中乾燥這種陶瓷漿料的主要成分是陶瓷粉末和黏合劑,其中黏合劑在成型過程中起到黏合陶瓷粉末的作用。無論是陶瓷噴絲還是陶瓷漿料作為原材料,這種工藝得到的3D模型都需要進一步進行熱處理,即脫脂和燒結。立體光刻成型是目前市場上陶瓷列印的主要技術,也是商業化相對成功的技術。該技術採用一種由陶瓷粉末、光引發劑、分散劑等混合而成的光固化膠,立體光刻工藝製造出的3D模型也需要在高溫爐中進行脫脂和燒結。黏合劑噴射成型這種技術將黏結劑透過列印噴頭噴射到陶瓷粉末上,用於將粉末顆粒黏結在一起。 陶瓷3D列印技術特點:陶瓷3D列印機列印,不但大大縮減成本,而且性能穩定,具有無菌等特點。陶瓷3D列印技術優缺點:陶瓷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低密度、耐腐蝕、化學穩定性好等優異特性,在航空航天、醫療等行業有著廣泛應用。目前陶瓷3D列印主要用於工業產品,珠寶/奢侈品、醫療行業,陶瓷3D列印有著驚人的應用案例,高端訂製戒指、鈕扣、手錶等具有獨特的質量,可以獲得極高的附加價值,目前由於陶瓷3D列印成本較高, 所以只有國際頂尖的奢侈品牌才會有這樣的產品銷售。陶瓷3D列印技術介紹:http://www.caemolding.org/cmm/3dceram/。 五、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 針對航空航太及汽車零配件印刷(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Printing),之前都以水轉印的方法居多,而水轉印(Water Transfer Printing)是一種透過水的作用將平面印刷的圖文轉印至不同材質物體表面的技術;水轉印又分為水標轉印與水披覆轉印(曲面披覆)兩種,水標轉印主要用於文字與寫真圖案的轉印,水披覆轉印則主要用於在整個物體表面進行完整的轉印。 而水轉印膜以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開發了曲面加工,性能優異,適用於汽車等的彎曲後窗的輕量樹脂玻璃。DNP將出售這種彎曲樹脂玻璃,用於汽車、公共汽車和鐵路車輛等移動應用,其特性為最大可加工半徑30毫米的彎曲加工,在樹脂表面上使用“超耐候性硬塗層”,提高耐候性和耐摩擦性。由於硬塗層在樹脂擠出的同時被轉印和彎曲,所以與透過彎曲加工成形後透過噴塗等形成硬塗層的傳統方法相比,可以簡化工藝,硬塗層的平整度更加優異,也容易構成,同時耐衝擊性很高,與一般的玻璃相比不易破裂,安全方面也很出色,同時被要求油墨具高延展性。(見圖6) 而台灣森田印刷主要產品有模內轉印膜(IMR)、模內崁片成型(INS)、熱轉印膜(HTF)、模內射出膜(IML)、這些技術應用在汽車零配件印刷最多。另外導電油墨用量增多是目前汽車行業有部份零件需要使用導電油墨,產業增長發展的重要機遇,供應商致力於滿足車窗的除霧器、安全帶按鈕和安全氣囊彈出等裝置,對導電油墨的需求增加,現在進一步朝向觸控式螢幕、模內電子、透明加熱器、高溫模具材料等其他方面擴展。近年柔性組合的電子產品開發的新型材料和技術應用於手動或自動轉向,以檢測駕駛員困倦程度檢測的感測器提高安全性。隨著汽車變得更智慧、更加自動化,未來將需要更多感測器。 台灣大勤化成所開發之UV水轉印工藝,是將UV油墨印刷在特殊水溶性薄膜上的圖案與紋路,運用水浮力轉印到塑膠、金屬等各種材料並利用紫外線照射達到固化的技術。與原有水轉印工藝相比,特點是將大勤化成UV水溶性薄膜,以UV油墨經凹版印刷形成的圖案,浮於水面上,經過吸水、軟化、伸展,最終附著於複雜的原材料上,顏料和圖案會保持原樣地附著在被轉印材料上。因為大勤化成公司所開發之UV水轉印工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向下入水產生壓力來轉印圖案,因而可以在平面或不同弧度等各種複雜的形狀上,展現圖案與紋路的特點;並使用紫外線照射,使圖案快速固化產生高硬度物性之圖案層或紋路層。大勤化成公司官網: http://aqualux.com.tw/ 。 ●圖5:2021中秋節的陶藝禮品 ●圖6:數位印刷熱成型樣品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二)
供應鏈服務
2022-01-27

探討工業與功能印刷發展趨勢(二)

六、噴墨紡織品印刷 常見的紡織品(布料)印刷(有稱印花)(Inkjet Printed Textiles)有四種的印刷方式,為網版印刷、直噴印刷、熱轉印及熱昇華。目前不論是大量或個性化的紡織品以數位噴墨最具發展的一種技術,目前國際生產數位印刷設備知名廠商有以下:Agfa(台灣愛克發)、Barberán、Canon Océ、Durst、EFI(台灣華旭代理)、Epson(台灣愛普生)、Fujifilm、HP(台灣惠普)、Hymmen、Industrial Inkjet(IIJ)、Kodak(台灣華旭代理)、Koenig & Bauer、Mimaki(台灣御牧)、RICOH(理光)、Mutoh、Padaluma Inkjet (Palis)、Roland DG(樂蘭)、SPG Prints等(資料來源為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在國內或國外當然還有許多噴墨廠商,除了噴印紡織品外,還有太多的商品不同的材質可以噴印,而且是速度越來越快,品質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這代表這個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如何在這個噴墨紡織品印刷領域獲取更多的商機,除了選擇適合的設備需符合開發商品,最重要是結合創意。 本段落就針對噴墨紡織品印刷為主介紹,各家生產數位噴墨機研發過程中有兩個主要核心技術,噴頭與墨水,所以有專為紡織印刷而設計的墨水,紡織印刷墨水的特性就是耐洗性、耐酸鹼汗漬性及耐光性(不褪色),不論是直噴或熱昇華轉印紙需提供鮮豔的色彩,能夠快速附著、容易轉印並具有優異的耐光性、耐洗性及高延展性,而且墨水需無毒性材料。 目前噴墨機有平台與捲筒印刷機,直接噴印設備朝向被印材無需於印製前進行化學處理,印製後亦無需進行熱壓,可直接噴印於棉、紡織、聚脂纖維及各種混紡材質,而且有效降低工時、提高產能。除了紡織品材質外,大部分噴墨印刷機可使用於玻璃板或玻璃瓶、塑膠或木製等不吸收材質。墨水的顏色從基本的四色外,現在除了白墨加透明墨外,其他的特殊墨水也越來越多,當然噴頭的數目也需越多,噴頭越多價格越高,所以採購時就需考量商品的應用。(見圖7) 七、電子產品印刷 在功能性印刷技術方面,利用不同印刷方法印製的部份零件(例如天線、傳感器和電池等)“電子產品印刷(Electronics Printing)”與傳統的電子相結合,逐漸受到相關行業的重視,這技術涉及到有源和無源的電子功能性載體的印刷。目前主要是利用網版、凹版、樹酯凸版和噴墨印刷等技術,可以大量來印製這些電子零件,這個電子零件的體系很大,例如開關、電子電路、電池、天線、感測器、顯示器和光伏元件等,有些高精密電子產品印刷需要精細的網目,例如圖8為高階的網版網目。 國外有關電子產品印刷知名的公司,有德國Hyprint公司致力於印刷和混合的電子產品的服務和解決方案,以功能化包裝(智慧包裝)為例,為客戶增值服務的領域有機構設計、圖形和功能印刷,以及具有任何功能(數位安全標識)的傳統電子產品,Hyprint官網:https://hyprint.de/en/。最特殊的德國海德堡印刷機公司已經投入電子產品印刷多年,主要投資有電子感測器的生產線,研製用於牙科醫療技術的電感測器,並利用現代印刷技術生產數位應用的感測器醫療保健和物流,以及零售商或汽車行業的感測器。另外投入在印刷工業用新型智慧產品,例如導電油墨和功能性材料於智能產品上,特別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屬於綠色環保電子產品)。 根據Markets & Markets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導電油墨、膠黏劑及相關材料的市場規模為20億美元,在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39.1億美元,該報告指出:導電油墨在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路和電子電氣設備中廣泛應用,有望推動全球導電油墨市場的發展。Brewer科技公司認為與汽車行業類似的醫療行業,也是推動柔性電子產品發展的重要因素,可穿戴設備和監測設備也是醫療行業最有發展前途的領域。目前以醫療診斷和患者追蹤技術的領域最受到矚目,例如血糖和心臟功能的無創監測。知名ChemCubed公司也一直在測試用於數位印刷電路的銀質導電油墨和電介質,計劃用於牙科、內科的傳感器和醫療器械的監測設備,檢測血流(如葡萄糖)或皮膚(如汗液),關於醫療藥物應用領域的研究也在增加。醫療行業未來會有更多使用印刷電子產品的機會,例如使用RFID技術的血糖檢測儀到溫度、脈搏和血壓感測器,印刷電子產品在為病人檢測方面應用很廣泛。 在電子產品印刷領域中軟性電子印刷技術被開發出來,有些技術直接將導電油墨印刷至基材上,有些技術則是將軟性電子元件基板從玻璃基板上取下,每項技術各有其優點與競爭力。將導電油墨或絕緣油墨直接印刷至基材上,是一項環保與較低成本的製程。近年來軟性印刷電子的優勢與競爭力得到業界許多的關注,軟性電子的應用方式眾多,舉凡像是軟性感測器、穿戴裝置、智慧包裝、軟性OLED照明、金屬導電網格等等,皆已受到許多應用市場的矚目。依據IDTechEx數據統計,2025年軟性電子產業的成長預估將達到730億美元。在軟性電子領域方面,國內坤裕精機公司提供相關製程設備,其中包括柔版印刷機、凹版印刷機、塗佈機、貼合機、軟性基板取下設備等,並提供與客戶合作開發、實驗測試等客製化的相關服務。坤裕精機官網:https://www.kymc.com/webls-zh-tw/Flexible-and-Printed-Electronics-Application.html。 國內另外一家投入電子產品印刷的華創噴墨科技公司,利用印刷電子產品來開發智能設備已是市場趨勢,近年來,由於半導體和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引起技術供應商、商業決策者和消費者的關注;也因為網路連接和數據傳輸速率的改進及雲端基礎設施的發展。印刷技術在智能電器、智能家居和聯網汽車等領域都有應用。同時印刷技術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包裝解決方案、智能服裝和醫療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導致對用於無處不在的傳感,以及安全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的低成本和輕型印刷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加。華創噴墨科技公司官網http://www.3mac.tw/news/main_detail.php?id=178。 ●圖7:數位紡織印刷設備 ●圖8:高階的網版網目 八、生物醫學產品印刷 目前生物醫學印刷(Life Science, Biomedical and Healthcare Printing)是指採用印刷的方式,一般以網版印刷、噴墨印刷、3D列印方法居多,將生物活性成分(例如蛋白質、DNA和細胞及一些營養成分等)定點沉積到二維或三維支架上,用於藥物篩選、生物傳感、組織工程等研究領域並開發應用到新產品。噴墨列印技術是以高速噴射微小墨滴噴印在支架上,過程不產生高溫、不需要壓力,可以依據正常組織的細胞分佈在三維結構中依特定的位點列印細胞,列印出的三維立體更接近活體組織結構。目前世界有許多國家的科學家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例如英國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以3D列印出人類胚胎幹細胞,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類胚胎幹細胞。美國Organovo公司研製3D生物印表機可以按需列印患者所需的人體活器官,Organovo公司表示未來有可能只要按個鍵下指令,3D生物印表機製造出人們所需要的器官。 而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維克森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透過3D列印結合微流控晶片加速藥物檢測。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提出,透過3D列印技術進行器官生物晶片的製造技術。目前在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印刷技術研製出生物活性試紙,這種試紙可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和環境保護等領域。能對測試標本作出反應的抗體印刷到試紙上,測試結果以線條形式顯示,能夠測試標本中是否含有所要檢測物質。這種新技術結合生物、造紙和印刷等技術,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見圖9) 中國在生物醫學產品印刷研究方面,有華南理工大學陳廣學、田君飛團隊採用改造後的噴墨印刷機和工業上常用造紙施膠劑,結合熱感印刷原理與生物酶反應成功地實現在生物活性紙上的印刷顯示,用於血型檢測的抗體。中國清華大學化學系劉冬生與英國瓦特大學舒文淼等人合作,將DNA水凝膠成功地用於活細胞3D列印,該論文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研究成果也被《Nature亮點報導及關注。中國發明專利CN105463586A公佈了一種“用於生物晶片的印刷方法及其應用”,微流控生物晶片可以為人類診斷疾病、治療和防治功能。 而在生物醫學產品印刷領域,國內的正美集團在2020年初成立汽車與醫療事業部,以更嚴謹的生產環境和國際認證,專注在汽車與醫療產業解決方案。透過集中研發資源,由於疫情衝擊,加速全球智慧醫療發展契機,正美除了在醫療耗材與醫療電子儀器提供印刷解決方案,更整合集團技術平台,深耕醫療敷材、檢測貼片、原材料配方等研發生產,持續跨領域合作創造醫療產品新亮點,打造讓消費者安心的產品。正美集團官網:https://www.cymmetrik.com/zh-tw/innovation/category/pharmaceuticals/。 ●圖9:生物醫學3D列印製作示意圖(圖片來源╱3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Springer出版,P83頁) 九、3D列印 首先從維基百科對3D列印(3D Printing)解釋,其又稱立體列印(與視覺化立體印刷是完全不同)、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英文簡稱AM)、積層製造,可指任何列印三維物體的過程。3D列印主要是一個不斷添加的過程,在電腦控制下層疊原材料。3D列印的內容來源於三維模型或其他電子資料,其列印出的三維物體可以擁有任何形狀和幾何特徵。3D列印機屬於工業機器人的一種。「3D列印」這個詞的原意,是指將材料有序沉積到粉末層噴墨列印頭的過程。最近此詞的含義已經擴大到廣泛包括的各種技術,例如擠壓和燒結過程。技術標準一般是使用「增材製造」這個術語來表達這個廣泛含義。維基百科官網:https://zh.wikipedia.org/wiki/ 3D%E6%89%93%E5%8D%B0。 3D列印源自於數位噴印概念,將設計好的原稿以數位的形式傳給噴印設備,經解譯成機器可讀的指令後驅動噴印設備,原數位噴印設備都以二維平面驅動方式,被印材從紙張再進化到各種物質,例如玻璃、紡織、木頭、陶瓷、金屬等材質都可以噴印,現在3D列印從墨水改成各種特殊的材料以噴印堆疊方式成產品,而且成長的速度大幅增加,各式應用也不斷的再產出;而且3D印列普及化,也引發許多的嶄新商機。https://smelab.com.hk/e20200602-3d-print/。 目前的印刷商品市場越來越追求個人化,熱愛獨特性的個人客製化產品越來越多,凸顯自己的商品與眾不同,這都因數位印刷的普及加上各式後加工設備搭配,讓更多人願意在這方面上的投資。而3D列印的發展大家印象可能停留在印印公仔、工具等小物件上,實際上現今科技已經一日千里,3D列印可以製作的材料及形狀已經是千變萬化,隨著列印設備的改良,價格低生產快速,3D列印除了工業用途外,現在也慢慢推廣家用型的列印機,大家都可以成為設計師,發揮無窮創意。如何掌握那些商機,茲挑選幾種比較熱門品項來陳述: (一)2019年Covid-19疫情以來最需要的是戴口罩,而長時間戴口罩令耳朵產生不適而疼痛,因此有設計師利用3D列印功能設計頭帶,短短的時間,歐美各地就已經超過5,000次下載,其中含有許多醫護人員。 (二)利用3D列印訂製服裝,配合現今的3D掃瞄系統,只要掃瞄全身一次就可以建立3D立體模型數據,搭配軟體就可以輕易打造精確的客製化版型,製作完全合身造型的服飾、飾物及鞋子等等。 (三)美國一家名為Wiivv的製鞋公司,使用自己開發的APP軟體,顧客只要對自己的足部進行掃描並上傳到雲端,軟體就快速產生腳部的三維圖像,顧客選擇自己喜歡的鞋型、顏色和圖案,最後3D列印出專屬的鞋墊或涼鞋。為了更具個性化,Wiivv公司還提供顧客把自己名字列印在產品上。目前該公司已經跟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合作推出個性化訂製鞋子服務,「Nike By You專屬訂製」網上平台,挑選鞋款、並配搭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加上自己的文字或標誌,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專屬鞋子。 (四)3D列印器官一直是醫療迫切需求的品項,但因涉及到人的生命問題,技術門檻比較高,在技術成熟後相信應該是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一大福音,可減輕病人的長時間等待與痛苦,我們期待更多科學家投入這方面的研究,這將是3D列印發明以來對人類偉大的貢獻之一。(見圖10) (五)3D列印可以準確含量的維他命、膳食纖維和熱量的食物,而且可以長時間儲存,做為糧食儲藏,以備將來有大災難時可消除饑荒。 (六)3D列印機器進入傳統家用市場時,一般的家庭都可以透過3D列印機器來列印零各種簡易零件,例如修復破損的家具或稀有零件,人們更容易複製修復一些部份損壞的設備不用丟棄換新,減少更多的浪費。隨著技術愈趨成熟,更多產品設計師將結合創意,製作出突破傳統的商品。 ●圖10:3D列印模擬(左)與實際列印樣品(圖片來源╱3D Print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Springer出版,P33頁) 邁向工業4.0及5G的來臨 隨著科技不斷在更新精進中,印刷產業也是如此,從人工製程、機械自動化、電腦數位化,現在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化的來臨,邁向工業4.0加5G的來臨,文中工業與功能性印刷也勢必受到重大影響。雖然我們將工業與功能性印刷分九大類分別來陳述,但從許許多多的資料發現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相關性與重疊性。所以本文分類只是從眾多角度依比較知名權威刊物依據參考,相信大家都會看到不同分類與不同技術的說法。但所有的印刷製程技術都無法離開印刷五大版式,只有依照某種印刷品的特性與功能性,而採用其中一種版式的技術或複合式版式,當然也離不開印刷五大要素的基本原則。 未來還是會朝向以最具環保議題為中心的技術發展,數位印刷當然是最佳首選,工業與功能性印刷也不例外。因此建議台灣印刷業者從長期發展趨勢,應該提早做數位設備與流程的規劃,才能夠永續經營與未來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讓台灣印刷業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佳績。  ●備註:本文整理過程中,筆者要感謝許多的台灣印刷設備廠商(分公司)或代理商,提供很多寶貴的重要資料供參考,可能涉及一些相關利益問題,本文就沒一一列出廠商的名字,感謝大家的協助與支持。 ●參考資料:(1)2019由Smithers公司出版“The Future of Functional & Industrial Printing to 2024”。(2)2020荷蘭出版Roadmap Printing“From the World of Print to the Printed World”。(3)中國數字印刷2020年第1、2期”從印刷科學屬性看印刷功能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