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美系列-14
專家觀點
2024-09-10

方寸之美系列-14

不同於一般郵票,每套至少二枚至四枚,但這套僅是單枚,顯得特殊。基本上,個人對自然和建築這兩種廻然不同的題材,均樂於承接、表現。 監察院前身為臺北州廳,建於1915年,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外觀為英式紅磗建築風格,內部空間也採西式架構,同時融合日本文化,處處充滿設計巧思。它位在忠孝東路和中山南路路口,視野開闊,路過的行人不免注目。 我喜歡閒逛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若自景福門沿中山南路朝忠孝東路方向漫步,途經景福門、臺大醫學院、立法院、濟南教會、教育部、立法院到監察院,都刻意放慢腳步,欣賞臺北城裡難得的街道建築人文特色。其中,監察院90度的直角門面,總是吸引我拿起照相機或手機取景,頻繁拍攝卻不覺得厭膩,因為在晨昏不同時刻,光影的變化感受也不盡相同。 由於建物細節繁雜,繪製圖面時會稍作省略,但負責本套郵票設計業務者,會細數如欄杆的數量,點點滴滴指正疏漏,感受到郵票印行的嚴謹。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方寸之美系列-13
專家觀點
2024-09-09

方寸之美系列-13

這套古厝郵票第1、2輯,是委請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規劃。 (一)第一輯(97年版)/內容以新竹新埔{上枋寮劉宅}、臺北板橋{林本源宅}、桃園大溪{李騰芳宅}、屏東{蕭宅}等為主題。 (二)第二輯(99年版)/繼第一輯後續以臺北{林安泰宅}、臺中{霧峰林宅}、臺中神岡{筱雲山莊}等主題。 臺灣開拓始自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唐山過臺灣,將傳統農業文化移入。約到了二十世紀之前,歷經300年的發展,各地的大宅第與寺廟大多延聘自泉州的木匠師、漳洲的泥水匠。清末同治、光緒年間,臺北、新竹、鹿港及臺南等處,開始出現本地匠師。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條件的結合下,加上融入日治時期吸收到的工法,孕育出今日臺灣古厝具地域性的多元面貌。配合臺灣古厝左右寬濶,票幅採扁平比例設計,使圖幅顯得恢宏大氣。 為了對古厝有更多的觀察,自己非僅從圖片資料描繪,還特地到實地探勘。從臺北的林安泰古厝、板橋林本源宅邸起,到新竹新埔、臺中霧峰,以至屏東蕭宅,幾乎走訪大部分的古蹟,瞻仰、親近先人精彩的建築工藝,因為唯有如此,描繪時較為精確,同時更貼近一份感情。
方寸之美系列-12
專家觀點
2024-09-05

方寸之美系列-12

臺灣因複雜的歷史背景及不同的族群,醞釀出多元的常民文化,其特色彰顯在各個層面上。為體會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苦心經營,刻苦勤儉的生活態度和巧思,同時了解先民的智慧與生活趣味,依此想法規劃出以常民生活用具的四項主題: (一)農具/風鼓、犁、米籮、蓑衣。 (二)傢俱/面盆架、紅眠床、太師椅、八仙桌。 (三)食器/飯桶及飯桶架、蒸籠、飯籃、食具(碗盤、筷籠)。 (四)禮器/謝籃、木盛、花轎、燭臺。 郵票計16枚,設計表現上每幅的四分之三各配以不同的漸層色,下方的四分之一為白色色塊。所有器物均去背景,力求主題明晰。彩色插畫的背後,運用單色鉛筆素描,描繪該項器物的使用,一者增添畫面的層次感,另者可強化生活運用的說明性。
方寸之美系列-11
專家觀點
2024-09-03

方寸之美系列-11

1992年承接中華郵政公司的這項主題郵票設計,內心雀躍不已,因為長期以來持續關切傳統文化題材的拍攝、資料蒐集及創作,所以經常在名寺古剎和著名宅第觀察。 依照慣例,會有與主題相關的學者或豐富實務的專家規劃呈現內容,以及繪作後的審閱,避免出現錯誤。此套郵票的顧問由成功大學藝術研所的高燦榮教授擔任。 全套計規劃了五個系列:屋頂篇、屋架篇、屋身篇、臺基篇、裝飾篇。設計表現以去背景單純化,純白色的底可突顯主題圖面,另以不同色條區隔各個圖像,賦簡潔清新感。 臺灣傳統建築????襲閩南及粵東建築風格,外觀造型注重曲線效果,呈現精緻秀麗氣質。 {屋頂篇}:馬背、燕尾、辟邪物、筒瓦 {屋架篇}:斗栱、雀替、歩通、疊斗構架 {屋身篇}:門扇、壁瓦、磚雕、龍柱 {臺基篇}:御路、柱珠、櫃檯腳、排水口 {裝飾篇}:吊筒、太師壁、懸魚、木雕
方寸之美系列-10
專家觀點
2024-09-02

方寸之美系列-10

臺灣位處於太平洋邊陲,高山地形加上封閉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多變,孕育出許多特有物種,是生物多樣性安逸的方舟。這裡有268座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是世上高山密度高的島嶼之一。 何謂「高山植物」?係指分佈在海拔高度在3,500至3,600公尺間的「森林界線」的植物。一般人會以為3,000公尺以上的植物稀少,其實不然,尤其花色繽紛、爭奇鬥豔。當深入山林,就會發現低海拔的花朵較大,高海拔的花朵則較小。 作為資深的郵票設計師,總希望每套郵票都有不同的面貌呈現,當作品集合在一起時,就可以看出設計的創意心思。我不同以往地將這套郵票略作誇張的長形,花朵保留了枝梗的完整性,使人能看出生態樣貌。四週鑲以色塊作出寫的邊框,希望提高郵票的裝飾性。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9
專家觀點
2024-08-30

方寸之美系列-9

自己和周邊朋友也都會種些花,美其名「蒔花荏草」,但獨鍾仙人掌花者少。某次在友人庭園棚下發現栽種了上百株的仙人掌(實際品種約60種),各個樣貌不同、花色絢麗,令筆者大開眼界! 仙人掌花是獨特的花卉,可在沙漠中生存,生長在極端環境裡,從高山到低海拔、沙漠甚至到岩石地區。花型多樣、大小不一,花從小的精緻至豐盛之美都有。它殊異之處在於花瓣厚實而為肉質,可以蓄儲水份有助於耐旱,開花期大約在春末到初秋的這段季節。德國的學者巴克伯在《仙人掌詞典》中記載了3600種仙人掌,可以印證它種類繁多。 仙人掌花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孤獨的堅強、溫暖和熱情。它堅韌的生命力給了人們許多啟示。 此套郵票僅有3枚,設計表現上特別強調仙人掌花的花型,使觀者易於記憶;背景底色也僅分別以不同顏色作漸層效果舖陳,是一套圖面極為簡潔的郵票。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8
專家觀點
2024-08-29

方寸之美系列-8

回想1999年的亞洲國際郵展,筆者有幸參與活動的系列郵票設計,至今仍值得回味。這次的郵票採比稿方式,由個人工作室或設計公司企劃投稿。很幸運的,筆者規劃8個小子題,竟然有7個雀屏中選,掌握到訴求臺灣的重點。特點是:這八幅郵票全是小全張,即票幅內另含郵票;其次,全以攝影圖片表現。向來,筆者設計的郵票絕大多數以插畫表現,希望提高手繪的藝術性。但是,我認為有些東西的氛圍不是插畫可以適切呈現的,此系列藉由攝影應是較佳選擇。在處理上,例如「美食臺灣」此幅,我即以蒸籠結合抽屜的概念,舖陳道道美味,而非「辦桌」形式,畫面也會較集中。「山水臺灣」此幅,除了島嶼周遭的海洋特色外,北中南東的美景,以標示位置點拉出置入所屬風景,使觀者一目瞭然。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7
專家觀點
2024-08-28

方寸之美系列-7

果實在分類上有以以下多種: (一)毬果/如松、杉、柏、肖楠、紅檜。 (二)仁果/如蘋果、梨、山楂、枇杷。 (三)核果/如櫻桃、杏、棗、桃。 (四)堅果/如核桃、開心果、花生、杏仁。 (五)蒴果/如月桃、馬拉巴栗。 (六)聚合果/如草莓、毛茛、番荔枝。 (七)多花果/如鳳梨、桑椹。 其中,漿果又稱作液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內果皮則多汁。果實色澤繽紛,它的種類繁多,除了可以觀賞外,也有的可供作為藥用或者食用。俗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鳥類是美食鑑賞家,對於漂亮、可愛的漿果因為易於取食,自然成為牠們的最愛。這些果實的每粒種籽,都孕育著一個生機,當落地之後便展開了新的生命旅程,肩負生生不息的繁衍使命。這系列漿果主題,匯集了101、102年間陸續發行的四輯郵票共16枚。其中有些名稱十分有趣,如「春不老」、「桃金孃」、「十大功勞」、「神秘果」等。個人設計/繪圖過同類型的作品,尚有〔臺灣常見花卉〕主題郵票均為16枚,希望二者風格有所區隔,此套採取白底加框線,紙幅與圖幅保留適當留白,圖面只表現重點果實,使視覺呈現單純的清新感。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6
專家觀點
2024-08-27

方寸之美系列-6

在四十年的設計生涯裡,其中有廿年是與郵票設計相伴隨的。筆者之所以未曾離開喜愛的繪畫,郵票設計扮演著關鍵因素。 1993年,筆者由臺灣師大的林磐聳教授,推薦給當時的郵政總局,成為郵票設計的新成員。之後,即一頭栽進這個領域。初始面對陌生的設計實務,心情只能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形容,因為從小集郵,對國內外郵票均以崇高的藝術品視之,沒想到有朝一日郵票竟在我手中誕生。 參與了幾年,逐漸體會到郵票企劃的箇中三昧,作品累積多了,也愈能營造出個人風格與取材的脈絡: (一)對本土文化與綠色主題的堅持/臺灣的歷史雖然不長,因是移民社會,卻有多元的文化,加上地理上的特殊性,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應盡力擷取運用。 (二)郵票設計非商業設計的堅持/因為,郵票的正面取向,富含教育意義和集郵 感染力。再者,郵票既攸關國家形象,不能以一般商業設計視之。當然,它也需要反映時代,包括發行流行、娛樂、政治等主題,但設計者應將它提升到藝術層次。 (三)以水彩彩繪的堅持/寫實、細膩固是筆者的風格,慣以透明水彩描繪,取其明亮的優點,希望呈現圖幅輕柔的調性,予人清麗的感覺,郵迷賞玩才能感受得到。 郵票設計在有些人心目中,份量或許不如一幅創作海報,但我不以為然,創意不在於表現的載體大小,各自有它的難度。郵票則在方寸之間,形、色與內容,如何在微小版面完成良好的效果,俱是挑戰。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2
專家觀點
2024-05-27

方寸之美系列-2

中華郵政專責郵票設計業務的集郵處,因應郵迷的反應,現今飼養毛小孩的個人或家庭與日俱增,希望能發行此項主題,以滿足他們的願望。   根據2022年農業部的統計,全國的寵物狗140萬隻、寵物貓82萬隻,合計222萬隻,這難道是少子化衍生的問題嗎?寵物的類種繁多,從普見的貓狗,以至兔子、倉鼠、烏龜、貂、刺蝟、金魚甚至蛇⋯⋯等。主辦單位先行規劃了最大眾化的貓和狗為主題的郵票貓狗各四套,共八套。因為和我長期的合作,知道我是貓狗控,除了家中飼養牠們,另外每天也在居家附近一帶,飼養了數十隻流浪貓狗,應該最瞭解牠們,描繪起來也較駕輕就熟。   我和另位插畫家各擔負四套(貓2&狗2),這項任務我是懷抱著愉快的心情去進行的。我並未將自家的貓狗畫入,因為專案顧問老師指定的都是知名品種,而我家的卻是撿拾的「米克斯」浪浪,不合要求,倒是把平常常光顧的寵物飼料店可愛的店狗LuLu(拉不拉多)畫進去了。只可惜,牠在去年因年邁離世,活潑的模樣只能成為追憶。最近有件社會聳動的殺人新聞,兇嫌逃亡時還帶著一隻小型愛犬博美狗。強烈對比的新聞影像,令人困惑,但由此可見寵物迷人之處。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14
專家觀點
2024-09-10

方寸之美系列-14

不同於一般郵票,每套至少二枚至四枚,但這套僅是單枚,顯得特殊。基本上,個人對自然和建築這兩種廻然不同的題材,均樂於承接、表現。 監察院前身為臺北州廳,建於1915年,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外觀為英式紅磗建築風格,內部空間也採西式架構,同時融合日本文化,處處充滿設計巧思。它位在忠孝東路和中山南路路口,視野開闊,路過的行人不免注目。 我喜歡閒逛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若自景福門沿中山南路朝忠孝東路方向漫步,途經景福門、臺大醫學院、立法院、濟南教會、教育部、立法院到監察院,都刻意放慢腳步,欣賞臺北城裡難得的街道建築人文特色。其中,監察院90度的直角門面,總是吸引我拿起照相機或手機取景,頻繁拍攝卻不覺得厭膩,因為在晨昏不同時刻,光影的變化感受也不盡相同。 由於建物細節繁雜,繪製圖面時會稍作省略,但負責本套郵票設計業務者,會細數如欄杆的數量,點點滴滴指正疏漏,感受到郵票印行的嚴謹。
方寸之美系列-13
專家觀點
2024-09-09

方寸之美系列-13

這套古厝郵票第1、2輯,是委請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規劃。 (一)第一輯(97年版)/內容以新竹新埔{上枋寮劉宅}、臺北板橋{林本源宅}、桃園大溪{李騰芳宅}、屏東{蕭宅}等為主題。 (二)第二輯(99年版)/繼第一輯後續以臺北{林安泰宅}、臺中{霧峰林宅}、臺中神岡{筱雲山莊}等主題。 臺灣開拓始自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唐山過臺灣,將傳統農業文化移入。約到了二十世紀之前,歷經300年的發展,各地的大宅第與寺廟大多延聘自泉州的木匠師、漳洲的泥水匠。清末同治、光緒年間,臺北、新竹、鹿港及臺南等處,開始出現本地匠師。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條件的結合下,加上融入日治時期吸收到的工法,孕育出今日臺灣古厝具地域性的多元面貌。配合臺灣古厝左右寬濶,票幅採扁平比例設計,使圖幅顯得恢宏大氣。 為了對古厝有更多的觀察,自己非僅從圖片資料描繪,還特地到實地探勘。從臺北的林安泰古厝、板橋林本源宅邸起,到新竹新埔、臺中霧峰,以至屏東蕭宅,幾乎走訪大部分的古蹟,瞻仰、親近先人精彩的建築工藝,因為唯有如此,描繪時較為精確,同時更貼近一份感情。
方寸之美系列-12
專家觀點
2024-09-05

方寸之美系列-12

臺灣因複雜的歷史背景及不同的族群,醞釀出多元的常民文化,其特色彰顯在各個層面上。為體會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苦心經營,刻苦勤儉的生活態度和巧思,同時了解先民的智慧與生活趣味,依此想法規劃出以常民生活用具的四項主題: (一)農具/風鼓、犁、米籮、蓑衣。 (二)傢俱/面盆架、紅眠床、太師椅、八仙桌。 (三)食器/飯桶及飯桶架、蒸籠、飯籃、食具(碗盤、筷籠)。 (四)禮器/謝籃、木盛、花轎、燭臺。 郵票計16枚,設計表現上每幅的四分之三各配以不同的漸層色,下方的四分之一為白色色塊。所有器物均去背景,力求主題明晰。彩色插畫的背後,運用單色鉛筆素描,描繪該項器物的使用,一者增添畫面的層次感,另者可強化生活運用的說明性。
方寸之美系列-11
專家觀點
2024-09-03

方寸之美系列-11

1992年承接中華郵政公司的這項主題郵票設計,內心雀躍不已,因為長期以來持續關切傳統文化題材的拍攝、資料蒐集及創作,所以經常在名寺古剎和著名宅第觀察。 依照慣例,會有與主題相關的學者或豐富實務的專家規劃呈現內容,以及繪作後的審閱,避免出現錯誤。此套郵票的顧問由成功大學藝術研所的高燦榮教授擔任。 全套計規劃了五個系列:屋頂篇、屋架篇、屋身篇、臺基篇、裝飾篇。設計表現以去背景單純化,純白色的底可突顯主題圖面,另以不同色條區隔各個圖像,賦簡潔清新感。 臺灣傳統建築????襲閩南及粵東建築風格,外觀造型注重曲線效果,呈現精緻秀麗氣質。 {屋頂篇}:馬背、燕尾、辟邪物、筒瓦 {屋架篇}:斗栱、雀替、歩通、疊斗構架 {屋身篇}:門扇、壁瓦、磚雕、龍柱 {臺基篇}:御路、柱珠、櫃檯腳、排水口 {裝飾篇}:吊筒、太師壁、懸魚、木雕
方寸之美系列-10
專家觀點
2024-09-02

方寸之美系列-10

臺灣位處於太平洋邊陲,高山地形加上封閉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多變,孕育出許多特有物種,是生物多樣性安逸的方舟。這裡有268座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是世上高山密度高的島嶼之一。 何謂「高山植物」?係指分佈在海拔高度在3,500至3,600公尺間的「森林界線」的植物。一般人會以為3,000公尺以上的植物稀少,其實不然,尤其花色繽紛、爭奇鬥豔。當深入山林,就會發現低海拔的花朵較大,高海拔的花朵則較小。 作為資深的郵票設計師,總希望每套郵票都有不同的面貌呈現,當作品集合在一起時,就可以看出設計的創意心思。我不同以往地將這套郵票略作誇張的長形,花朵保留了枝梗的完整性,使人能看出生態樣貌。四週鑲以色塊作出寫的邊框,希望提高郵票的裝飾性。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9
專家觀點
2024-08-30

方寸之美系列-9

自己和周邊朋友也都會種些花,美其名「蒔花荏草」,但獨鍾仙人掌花者少。某次在友人庭園棚下發現栽種了上百株的仙人掌(實際品種約60種),各個樣貌不同、花色絢麗,令筆者大開眼界! 仙人掌花是獨特的花卉,可在沙漠中生存,生長在極端環境裡,從高山到低海拔、沙漠甚至到岩石地區。花型多樣、大小不一,花從小的精緻至豐盛之美都有。它殊異之處在於花瓣厚實而為肉質,可以蓄儲水份有助於耐旱,開花期大約在春末到初秋的這段季節。德國的學者巴克伯在《仙人掌詞典》中記載了3600種仙人掌,可以印證它種類繁多。 仙人掌花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孤獨的堅強、溫暖和熱情。它堅韌的生命力給了人們許多啟示。 此套郵票僅有3枚,設計表現上特別強調仙人掌花的花型,使觀者易於記憶;背景底色也僅分別以不同顏色作漸層效果舖陳,是一套圖面極為簡潔的郵票。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8
專家觀點
2024-08-29

方寸之美系列-8

回想1999年的亞洲國際郵展,筆者有幸參與活動的系列郵票設計,至今仍值得回味。這次的郵票採比稿方式,由個人工作室或設計公司企劃投稿。很幸運的,筆者規劃8個小子題,竟然有7個雀屏中選,掌握到訴求臺灣的重點。特點是:這八幅郵票全是小全張,即票幅內另含郵票;其次,全以攝影圖片表現。向來,筆者設計的郵票絕大多數以插畫表現,希望提高手繪的藝術性。但是,我認為有些東西的氛圍不是插畫可以適切呈現的,此系列藉由攝影應是較佳選擇。在處理上,例如「美食臺灣」此幅,我即以蒸籠結合抽屜的概念,舖陳道道美味,而非「辦桌」形式,畫面也會較集中。「山水臺灣」此幅,除了島嶼周遭的海洋特色外,北中南東的美景,以標示位置點拉出置入所屬風景,使觀者一目瞭然。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7
專家觀點
2024-08-28

方寸之美系列-7

果實在分類上有以以下多種: (一)毬果/如松、杉、柏、肖楠、紅檜。 (二)仁果/如蘋果、梨、山楂、枇杷。 (三)核果/如櫻桃、杏、棗、桃。 (四)堅果/如核桃、開心果、花生、杏仁。 (五)蒴果/如月桃、馬拉巴栗。 (六)聚合果/如草莓、毛茛、番荔枝。 (七)多花果/如鳳梨、桑椹。 其中,漿果又稱作液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內果皮則多汁。果實色澤繽紛,它的種類繁多,除了可以觀賞外,也有的可供作為藥用或者食用。俗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鳥類是美食鑑賞家,對於漂亮、可愛的漿果因為易於取食,自然成為牠們的最愛。這些果實的每粒種籽,都孕育著一個生機,當落地之後便展開了新的生命旅程,肩負生生不息的繁衍使命。這系列漿果主題,匯集了101、102年間陸續發行的四輯郵票共16枚。其中有些名稱十分有趣,如「春不老」、「桃金孃」、「十大功勞」、「神秘果」等。個人設計/繪圖過同類型的作品,尚有〔臺灣常見花卉〕主題郵票均為16枚,希望二者風格有所區隔,此套採取白底加框線,紙幅與圖幅保留適當留白,圖面只表現重點果實,使視覺呈現單純的清新感。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6
專家觀點
2024-08-27

方寸之美系列-6

在四十年的設計生涯裡,其中有廿年是與郵票設計相伴隨的。筆者之所以未曾離開喜愛的繪畫,郵票設計扮演著關鍵因素。 1993年,筆者由臺灣師大的林磐聳教授,推薦給當時的郵政總局,成為郵票設計的新成員。之後,即一頭栽進這個領域。初始面對陌生的設計實務,心情只能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形容,因為從小集郵,對國內外郵票均以崇高的藝術品視之,沒想到有朝一日郵票竟在我手中誕生。 參與了幾年,逐漸體會到郵票企劃的箇中三昧,作品累積多了,也愈能營造出個人風格與取材的脈絡: (一)對本土文化與綠色主題的堅持/臺灣的歷史雖然不長,因是移民社會,卻有多元的文化,加上地理上的特殊性,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應盡力擷取運用。 (二)郵票設計非商業設計的堅持/因為,郵票的正面取向,富含教育意義和集郵 感染力。再者,郵票既攸關國家形象,不能以一般商業設計視之。當然,它也需要反映時代,包括發行流行、娛樂、政治等主題,但設計者應將它提升到藝術層次。 (三)以水彩彩繪的堅持/寫實、細膩固是筆者的風格,慣以透明水彩描繪,取其明亮的優點,希望呈現圖幅輕柔的調性,予人清麗的感覺,郵迷賞玩才能感受得到。 郵票設計在有些人心目中,份量或許不如一幅創作海報,但我不以為然,創意不在於表現的載體大小,各自有它的難度。郵票則在方寸之間,形、色與內容,如何在微小版面完成良好的效果,俱是挑戰。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
方寸之美系列-2
專家觀點
2024-05-27

方寸之美系列-2

中華郵政專責郵票設計業務的集郵處,因應郵迷的反應,現今飼養毛小孩的個人或家庭與日俱增,希望能發行此項主題,以滿足他們的願望。   根據2022年農業部的統計,全國的寵物狗140萬隻、寵物貓82萬隻,合計222萬隻,這難道是少子化衍生的問題嗎?寵物的類種繁多,從普見的貓狗,以至兔子、倉鼠、烏龜、貂、刺蝟、金魚甚至蛇⋯⋯等。主辦單位先行規劃了最大眾化的貓和狗為主題的郵票貓狗各四套,共八套。因為和我長期的合作,知道我是貓狗控,除了家中飼養牠們,另外每天也在居家附近一帶,飼養了數十隻流浪貓狗,應該最瞭解牠們,描繪起來也較駕輕就熟。   我和另位插畫家各擔負四套(貓2&狗2),這項任務我是懷抱著愉快的心情去進行的。我並未將自家的貓狗畫入,因為專案顧問老師指定的都是知名品種,而我家的卻是撿拾的「米克斯」浪浪,不合要求,倒是把平常常光顧的寵物飼料店可愛的店狗LuLu(拉不拉多)畫進去了。只可惜,牠在去年因年邁離世,活潑的模樣只能成為追憶。最近有件社會聳動的殺人新聞,兇嫌逃亡時還帶著一隻小型愛犬博美狗。強烈對比的新聞影像,令人困惑,但由此可見寵物迷人之處。 (取材資料/時報文化出版《綠色思維.自然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