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郵票是「方寸之美」,那麼,海報「大即是美」?! 其實,大小之間無關創意,自然沒有定論。
在個人長達三十多年的設計生涯裡,從投入以「枚」計的郵票到和以「幅」計的海報創作,在創意空間裡是無法以單位大小衡量輕重的,其共通的設計要素:主題、形、色、文字等都是相同的,至於手法和風格的呈現則端視個人的實力了。想想:裡面有我的「青春歲月」,雖已過中年,對海報的熱情依然不減,只能說:衣帶漸寬終不悔。設計生命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掉,但,這是我無悔的人生,以日本人的用語就是「一生懸命」啊!
涉入海報創作從1992年加入草創的「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開始。時至今日,海報在國際已是普及的競賽項目,甚至是平面設計的代名詞。海報深受創作者喜愛,因版面大、視覺張力強,是表現創意的極佳媒體,有較寬廣的揮灑空間。若摒除商業性海報的主客觀囿限,創作性海報除了自由度高外,實驗性亦高。國際競賽中常以指定主題由參賽者發揮,其中大部分的主題為公益走向和世界關心的議題,諸如和平、環保、反皮草、AIDS、文化、關懷……等。海報在視覺傳達設計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達功能佳。製作規格從四開到全開,歐洲甚至做到雙拼全開的超大規格。環視國際上目不暇接的各項海報競賽,即可見海報廣受重視的程度。
海報的發展,可溯源到十五世紀步入木版印刷開始。海報本身是圖像和文字藝術的構成,可以無限複製。從大體的分類可分成兩大項:一為商業性海報,另一為創作性海報。商業性海報含括產品、展演、選舉、運動賽事等;創作性傾向以版面視作畫面,較富創意實驗性,特別表現在公益、保育、兩性、和平、環保等主題上,感染力強。我所參與的海報設計即多屬後者。
「文化」與「自然」向來是我創作的主軸,未來將仍是個人堅持的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