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不同塑膠材料的降解實驗。左上方是常見的LDPE塑膠薄膜。上中和右分別是研究人員的直鏈澱粉生物塑膠和玉米澱粉製成的塑膠。底部是由傳統生物塑膠製成的三種不同的袋子。 A) 顯示實驗的開始。 B) 顯示 8 天後的降解,C) 11 天後的降解,D) 21 天 E) 41 天後的降解,F) 顯示 54 天後的降解。
巨大的塑膠島嶼漂浮在我們的海洋中,而其微小顆粒則存在於我們的體內。塑膠的耐用性、延展性和低成本使其無處不在,從包裝到服裝再到飛機零件。但塑膠也有缺點。塑膠污染自然且難以回收。
現在,哥本哈根大學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由改性澱粉製成的新材料,它可以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而且只需兩個月即可分解。該材料由農作物中的天然植物材料製成,可用於食品包裝等。
「我們的塑膠廢棄物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回收似乎無法解決。因此,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塑料,它比現有的生物塑料更堅固,更能耐水。同時,我們的材料是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安德烈亞斯·布倫諾(Andreas Blennow)教授說:“可生物降解,如果它最終進入垃圾箱以外的地方,則可以通過微生物轉化為堆肥。”
全球只有約百分之九的塑膠被回收,其餘的要么被焚燒,要么被捲入大自然,要么被傾倒到巨大的塑膠垃圾掩埋場。
布倫諾說,生物塑膠已經存在,但這個名字具有誤導性。雖然今天的生物塑膠是由生物衍生材料製成的,但其中只有有限的一部分實際上是可降解的,而且通常只能在工業堆肥廠的特殊條件下才能降解。
「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合適,因為最常見的生物塑膠類型如果扔進大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分解。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多年,而且其中一些會繼續以微塑料的形式產生污染。需要專門的設施來即便如此,其中只有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可以回收,其餘的最終會變成廢物,」研究人員說。
來自大麥和製糖工業廢棄物的澱粉
這種新材料是一種所謂的生物複合材料,由幾種可自然分解的不同物質組成。它的主要成分直鏈澱粉和纖維素在植物界很常見。直鏈澱粉是從許多農作物中提取的,包括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
研究小組與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成立了一家衍生公司,開發了一種大麥品種,可以在其籽粒中產生純直鏈澱粉。這種新品種很重要,因為與普通澱粉相比,純直鏈澱粉與水相互作用時變成糊狀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纖維素是一種存在於所有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研究人員使用的纖維素是由當地製糖工業廢棄物製成的所謂奈米纖維素。這些奈米纖維素纖維比亞麻和棉纖維小一千倍,有助於提高材料的機械強度。
這種新的生物材料是透過將原料溶解在水中並將它們混合在一起或在壓力下加熱來生產的。透過這樣做,可以產生小的“顆粒”或碎片,然後可以將其加工並壓縮成所需的形式。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僅在實驗室中製作出了原型。但布倫諾教授表示,在丹麥和世界許多其他地方開始生產相對容易。
「富含直鏈澱粉的澱粉的整個生產鏈已經存在。事實上,每年生產數百萬噸純馬鈴薯和玉米澱粉並用於食品工業和其他領域。因此,保證了我們可以輕鬆獲得我們的大部分原料。
食品包裝原型
布倫諾和他的研究人員同事目前正在處理一項專利申請,一旦獲得批准,將為生產新型生物複合材料鋪平道路。
該研究人員已經與兩家丹麥包裝公司合作開發食品包裝原型等。儘管很難說這種生物友善大麥塑膠何時會上架,但研究人員預測,這種新材料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現實。
「現在已經非常接近我們可以真正開始與我們的研究團隊和公司合作生產原型的時刻了。我認為,在一到五年內將開發出軟包裝和硬包裝的不同原型,例如托盤、瓶子和袋子,這是現實的,」布倫諾說。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insigh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