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不完美:AI時代下設計與工藝的新未來
專家觀點
2025-10-07

完美的不完美:AI時代下設計與工藝的新未來

(圖片來源:Texintel)   人工智慧的崛起,是人類創造力的喪鐘,還是新一波科技驅動的手工藝復興開端?當像 OpenAI 的 GPT 系列這樣的平台不僅能理解、甚至能模擬人類情感,設計世界正站在關鍵轉折點上。對紡織產業而言,問題不在於 AI 是否會改變產業,而是我們如何引導這場變革,讓它成為助力而非取代人本設計的力量。 人們對 AI 的恐懼是具體而真實的——擔心工作被取代、風格被同質化,甚至擔心演算法會削弱定義設計專業的核心價值。但這並非新現象。這種焦慮與工業革命時代的魯德派反抗如出一轍,當時的工匠也曾害怕機械取代手藝。歷史證明,科技沒有消滅工藝,而是重新定義了它。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包浩斯(Bauhaus)與維也納工坊(Wiener Werkstätte)皆是在機械化浪潮下,重新確立人手價值的象徵。 如今,我們再次站在類似的十字路口。未來的方向不是拒絕 AI,而是駕馭它。我們必須成為「科技工匠」(techno-craftisans)——以 AI 為協作夥伴,而非取代者,讓我們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部分:直覺、不完美,以及作品的靈魂。 為了探索這個新時代,Heimtextil 展會委託趨勢機構 Alcova 進行了關於 AI 與紡織設計交會的研究。研究結果提出對 2026/27 年的前瞻視野,揭示如何擁抱科技同時守護人性,為設計邁入新世代提供方向。   重拾信心,擁抱新時代:研究重點 Alcova 的研究核心訊息是「謹慎的樂觀」。AI 是一種工具,而它的影響全取決於使用者。重點不是讓 AI 成為創作者,而是利用它的運算能力來擴充我們自身的創意。 研究團隊嘗試讓 AI 自行策展流行趨勢,結果顯示其限制:AI 雖能生成美觀的影像,卻缺乏人味、文化脈絡與「靈魂」。它能創造完美的形式,卻無法重現故事、傳承與人手痕跡中的情感。 這揭示了設計價值的轉變——焦點將從「無瑕的執行力」(AI 輕易能達成)轉向「敘事、過程與人性痕跡」。   六大趨勢:科技工藝的未來樣貌 Alcova 的研究指出六項將定義 2026 年以後紡織產業的關鍵趨勢,這些主題也將於法蘭克福 Heimtextil 展會上以實體形式呈現。 1. Remedia(媒介再製) 探索數位與實體媒介的動態交錯——例如數位設計經印刷後再被掃描,形成美麗的「錯位」與深度。它讚頌數位與實體碰撞時產生的不完美。 2. Visible Co-Work(可見協作) 人與機器的合作成為設計主題。作品可能結合 AI 協助的 3D 列印結構與手工細節修飾,如藝術家 Natalia Triantafylli 將黏土與 3D 列印 PLA 結合,展現機械精準與人手溫度的對比。 3. Sensing Nature(感知自然) 不只是模仿自然,而是讓科技詮釋自然。AI 分析自然的形態——地衣生長、水波律動——轉化為富有生命感的紡織圖案,將自然的節奏與創新融合。 4. A Playful Touch(遊戲感設計) 在自然與合成之間尋找玩心。強調幽默、異想與鮮豔色彩的創作,以打破嚴肅設計的界限。這股趨勢重新喚醒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衝動與快樂感。 5. Crafted Irregularity(手工的不完美) 這是一種對手工痕跡的禮讚。在數位完美的時代,手工織物中獨特的染色、結粒與微小不對稱,成為真實與奢華的象徵。如 Aliki Van der Kruijs 的「Made by Rain」系列,以雨水直接參與創作,將自然的不確定性化為藝術。 6. The Uncanny Valley(熟悉的陌生) 這股趨勢遊走於熟悉與異化之間。AI 生成的裝飾形式看似可辨卻又微妙地「不對勁」,創造出介於人造與手作之間的張力與美感,激發感知與思考。   色彩趨勢:數位與自然的對話 未來的色彩語言反映數位與真實的張力。自然的土色與沉穩基調作為基礎,搭配明亮、帶有「故障感」的數位色調,創造出自然與人工彼此強化的動態對比。   以人為本的未來:科技工匠的行動指南 要迎接這個未來,我們需要策略性的適應與對創意價值的堅守。 一、成為科技工匠(Techno-Craftisan) 積極運用 AI 作為構想、圖樣生成與流程優化的工具。像在威尼斯雙年展中,AI 可快速生成數百種設計概念,但最後的篩選與情感詮釋仍需由人完成。AI 負責「勞力」,人類專注於「靈感」。 二、擁抱不完美之美 AI 越能產出完美,人手的不完美就越具價值。應強調工藝痕跡與材料故事,這是人類創作者無可取代的優勢。 三、為創作者價值發聲 AI 的興起也需要健全的規範與版權保護。若缺乏明確的授權機制,創作者的設計恐被任意取用訓練模型。保護知識產權不只是法律議題,更是維繫整個創意產業經濟命脈的關鍵。   未來的設計,不是人與機器的對抗,而是一場對話。當我們將 AI 視為合作夥伴,並持續讚頌人類創造的獨特性與靈魂,同時要求應有的保障,我們就能確保下一個設計時代,不是被取代,而是邁向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真實。 機器可以生成圖像,唯有人能創造意義。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行業洞察:新壁紙革命——數位印刷與 AI 如何重塑室內設計
專家觀點
2025-10-07

行業洞察:新壁紙革命——數位印刷與 AI 如何重塑室內設計

  為了理解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力量,我們訪問了位於波蘭的 Caro Group。該公司指出:「顧客對個性化、速度和永續性的期望正快速提升。一般、量產的產品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獨特自我表達的需求。仍堅守過時、低效率製造模式的企業,正逐漸失去競爭力。」 「挑戰很明確:要麼適應,要麼被淘汰。」   數位印刷正在重塑室內設計 數位印刷早已悄悄改變了室內設計,突破傳統類比方法的限制。它能夠實現客製化設計、靈活的比例選擇、多樣材料應用,並提供快速交付——全部依照個人需求量身打造。一刀切的時代正迅速被個性化解決方案取代,而這股潮流正由最先進的技術與 AI 創意驅動。 顧客對個性化、快速交付及永續性的期待不斷上升。傳統量產商品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追求獨特風格的需求。企業若仍停留在低效率製造模式中,將難以競爭。挑戰明確:適應數位化與創新,否則就會被淘汰。 解決之道在於徹底重構生產流程,採用以數位創新驅動的按需生產模式。透過整合如 Canon UVgel 與 AI 設計工具等技術,我們不僅能改變印刷的產品,更能改變商業模式,開創前所未有的創意與商業自由。   完美風暴:迎接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對製造商而言,壓力前所未有。今日的消費者不僅是購買者,更是創造者,他們期望產品能反映個人身份。這一轉變形成了傳統方法無法應對的產業「完美風暴」: 個性化需求 顧客希望產品獨一無二,客製化設計才能滿足他們。牆紙不再只是大眾款,而是能呈現家庭照片、抽象藝術或符合個人美學的專屬圖案。 服務速度提升 「亞馬遜效應」改變了消費者對交付速度的期望。等待數週才能拿到訂單已不被接受,企業必須在數天內交付高品質、客製化產品。 永續選擇 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環境影響,要求產品採用環保材料與永續製程,擺脫浪費與庫存導向的生產模式。 滿足這些需求,意味著從量產轉向「大規模個性化生產」,需要敏捷、客戶導向且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案例研究:Caro Group 的數位投資 為了理解這種新模式,我們訪問了波蘭的 Caro Group。在創意總監 Marta Naranowicz 的帶領下,公司投資建置了全自動數位牆紙工廠。這一大膽決策是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作出的,直接回應了銷售額增長 30% 以及對更永續、按需生產模式的需求。 Marta 表示:「安裝我們的牆紙工廠後,我對印刷的熱情爆發。我們看到未來就在數位、永續與自動化生產中。」 Caro Group 的工廠堪稱現代製造的典範。它結合 Canon UVgel 印刷技術與 Fotoba 自動裁切機,打造無縫工作流程,每天可處理 200–300 筆獨特訂單,且人力需求極低。 自動化帶來的好處 速度與效率 :訂單可在 48 小時內完成並出貨 高品質 :UVgel 技術印刷效果鮮明細膩,耐刮耐磨。Caro 直營品牌 Feeby 的網站指出,使用的墨水通過 GreenGuard 認證、無氣味,100% 適合學校與醫療場所使用 一致色彩再現 :可輕鬆重印先前訂單。若施工過程中單片牆紙損壞,可立即印製精準匹配的替換品,避免整面牆的浪費與成本   AI:牆紙設計的新靈感 技術不僅優化生產流程,更改變創意過程。Marta 和 Caro 團隊運用 Midjourney、DALL-E 等 AI 工具,拓展設計邊界。 Marta 說:「AI 技術擴展了團隊的創意能力。」透過精心設計的提示詞,設計師可幾乎瞬間生成大量獨特圖案、紋理與影像,讓新系列能快速跟上潮流。 她最喜愛的項目之一,是利用 AI 創作的抽象非圖案牆紙,感覺有機且富有質感,遠離傳統重複圖案。這種創新只有數位印刷與 AI 設計結合才能實現。Canon UVgel 技術搭配 FLXfinish+ 功能,可清晰呈現複雜圖案,甚至模擬昂貴材質如木板或生絲的觸感效果。   創意與商業的覺醒 前進的方向明確,但許多產業從業者仍猶豫不決,拘泥於傳統方法的「安全感」。Marta 指出:「他們將投資新技術視為風險,而事實上,這是 21 世紀做生意的必要成本。模仿競爭者只能導致價格競爭,真正的領導力來自創新。」 Marta 說:「新數位工廠就像一輛『藍寶堅尼』——需要技術與專注去駕馭,但表現無可匹敵。牆紙產業該上路了。」 「我們必須擁抱數位技術帶來的創意與商業自由。對印刷服務提供商而言,意味著投資自動化按需流程;對設計師而言,意味著探索 AI 工具的無限潛力;對品牌而言,則意味著提供顧客個性化、永續、快速交付的產品。」 牆紙的未來已經到來——數位化、自動化,由人類創意與人工智慧共同驅動。   內容來源: https://www.texintel.com/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專家觀點
2025-09-30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包裝已成為全球消費的強大驅動力。 /圖片來源:Monticello via Shutterstock   包裝已成為推動全球消費的強大力量。 創新的包裝設計正在悄然改變全球人們的消費模式。 從可生物降解薄膜到智慧標籤,創新不僅讓產品更安全、更具吸引力,也影響購買行為、環保意識與品牌忠誠度。 本文結合近期研究與實例,探討支持全球需求的創新,並向讀者說明為何包裝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為何永續包裝至關重要 永續包裝,包括可回收、可堆肥或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首要考量。 到 2025 年,許多國家已制定法規,禁止一次性塑料或要求回收標準。 在英國與歐盟,日益增長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及塑料稅框架,促使企業從傳統塑料轉向環保替代品,如紙材、海藻基薄膜及生物基塑料。 消費者也逐漸拒絕浪費性塑料包裝:在歐洲,約 42% 的購物者因不永續的包裝而放棄購買。 這種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凸顯出,永續包裝創新能直接推動全球消費,因其符合價值觀與政策的轉變。   新興材料與智慧包裝 向永續材料的轉型催生了一波全新解決方案。單一材料設計與紙材替代品作為功能性與環保選擇,正逐漸受到青睞。 生物塑料、可堆肥選項,甚至海藻與植物蛋白基薄膜,模擬傳統塑料的功能,但不帶來環境負擔。 智慧包裝也正在崛起。QR Code、標籤與數位連結讓包裝變得互動化,提升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 主動與智能包裝——可監測新鮮度、溫度或品質——延長保質期並提升安全性,尤其適用於食品與藥品。 從 NFC 感應的新鮮度監測器,到無需電池、能在食物變質時釋放防腐劑的系統,這些創新將包裝轉變為消費過程中的主動夥伴。   吸引並留住消費者的設計趨勢 新穎的視覺風格,將包裝從單純容器升級為敘事工具。簡約設計搭配大膽字體,以及能激發多巴胺的極繁風格包裝,在數位世界中爭奪注意力。 部分品牌甚至採用「混亂包裝」——如將衛生棉放入冰淇淋盒等意想不到、古怪的設計——以突破視覺噪音並引發社群媒體話題。 美妝品牌則嘗試將美感、可及性與永續性結合,但許多品牌仍面臨提供明確認證或可補充選項的挑戰。 兼具風格、功能與認證的包裝越來越受重視,這類設計有助於推動消費者做出永續選擇。   創新包裝如何推動全球消費 創新包裝不僅提升產品吸引力,也改變消費者行為,促進永續選擇,並增強品牌忠誠度。它是連結產品、消費者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橋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金利寶國際泰國廠參訪
專家觀點
2025-09-23

金利寶國際泰國廠參訪

參訪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 地點 :Kinglabel International(Thailand)Co., Ltd.(泰國大城府 Ayutthaya)   公司簡介 金利寶國際創立於 1998 年,總部設於中國廣東中山,並於江蘇溧陽與泰國大城府設有生產基地。泰國廠於 2019 年成立,2023 年正式全面運作。 產品涵蓋電子電器標籤、汽車標籤、日化與美妝標籤、廣告裝飾標籤、環保材料及精密塗佈光學膜,具備耐刮、耐高溫、防污、耐折疊、耐濕與無鹵阻燃等特性。 目前已取得 ISO 9001 與 ISO 14001 認證,並具備完整測試與品管能力。企業願景是致力於開發與協助客戶創造價值,成為全球最佳的自黏與功能性材料製造商。   廠區與設備 泰國廠區面積約 59,000 m² ,生產區域規劃完善,主要設備包含: 自動化射出與貼標整合生產線 模內標(IMD/IML)印刷與精密套合設備 塗佈線(離型塗矽、膠水塗佈、水膠與油膠應用):4 台(1350mm) 大型自動分條機(1.6m)3 台、小型分條機(0.6m)1 台 品質檢測設備(拉力試驗、恆溫恆濕箱、在線厚度監測系統) 環保設備(RTO 廢氣回收系統規劃中、鍋爐熱風烘乾系統) 產品應用涵蓋食品、日用品、美妝、電子零組件,並拓展至特殊薄膜、電子膠材、數位印刷材料與 DIY 市場耗材。   交流重點整理 1. 市場拓展 泰國廠自 2023 年全面運作以來,日化標籤與電子電器標籤需求成長最快,汽車標籤近兩年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2. 東南亞布局 公司已在越南設立分切廠,馬來西亞設總代理,未來將依市場與成本考量,逐步擴充產能,打造區域供應鏈網絡。 3. 技術挑戰 模內標(IMD/IML)良率維持在 90–95%,主要難點包括曲面套合誤差、墨層厚度不均及乾燥變形。塗佈與膠水研發具自主能力,並已推出環保與耐候性配方。 4. 品質與認證 廠區運作依照完整 SOP,並通過第三方與品牌稽核,符合 ISO 9001、ISO 14001 要求,同時持續提升 GMP 與 HACCP 管理。 5. 永續研發 積極投入再生 PP、PLA 與無底紙標籤研發,已有品牌試用案例,但透明度與強度仍需優化。RTO 系統納入環保 KPI,逐步建立碳足跡與減碳目標。 6. 供應鏈管理 以多元供應商組合搭配長約與庫存策略,並持續探索本地替代材料,降低交期與原料風險。 7. 數位化應用 SAP 已用於供應鏈管理,部分產線導入 MES 與異常警示功能,實現訂單到出貨的即時監控,提升效率與透明度。   未來規劃 金利寶將持續推動 高值化與智慧製造 ,並加速環保材質(再生 PP、PLA、無底紙標籤)的商業應用。透過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據點,進一步完善東南亞供應鏈,同時結合中山總部與研究機構的研發能量,開發低碳新材料,滿足國際品牌 ESG 要求。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專家觀點
2025-09-20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參訪時間:2025 年 10 月 19 日 地點:Sirivatana Interprint(泰國)   Sirivatana 以垂直整合與系統化管理見長,近年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改造,從傳統商業印刷順利轉向高附加價值的包裝印刷。此次參訪聚焦其產線整合、IT/ERP 應用、淡旺季人力策略與永續實務,對台灣印刷業具有參考價值。   公司簡介 Sirivatana 成立於 1976 年,歷經品牌整合與擴建後,1995 年轉型為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書籍、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等,並在泰國與寮國設廠,目前泰國廠約 700 名員工,寮國廠約 300 人。   主要產品與服務 書籍印刷(精裝、平裝、pop-up) 商業印刷(表單、海報、月曆) 包裝印刷(彩盒、食品級包裝、瓦楞紙箱) POP 展示物、貼紙與後加工(燙金、局部上光、覆膜、裝訂) 網站設計與技術支援   生產流程與主要設備 生產流程:設計/印前 → 打樣 → 製版 → 印刷 → 加工/裝訂 → 包裝 → 出貨(全流程內製) 設備重點: 印前:EPSON 打樣機、Screen 8600 CTP 商業印刷:Komori / Heidelberg 多色機(合計 17 台) 包裝印刷:Heidelberg / Komori UV 機、UV 8 色 + 上光、食品級富士數位機 後加工:燙金機、局部上光、軋型、裁切、裝訂等設備齊備   核心競爭力與轉型策略 垂直整合 :完整內製能力,掌控品質與交期。 自動化與效率提升 :導入自動化後,員工數從高峰 1,800 人降至約 800–1,000 人,勞動生產力顯著提升。 市場導向 :加重包裝印刷比重,拓展歐美與亞太客戶。 永續實務 :紙張含水控制、環保材料應用與色彩管理系統(GMG)投資。 資料化管理 :以中央監控與紀錄碼追蹤機台與維護歷史,提高設備可靠度。   參訪重點整理 系統化設備管理 Sirivatana 建置中央監控系統,針對每台機台設定運行門檻,異常自動通報並建立完整事件紀錄,確保維修、責任與數據可追溯。 商業印刷到包裝印刷的調整 面對商業印刷需求下滑,公司減少商印工程數、優化排程,並將資源轉投入高附加價值包裝(彩盒、食品級包裝),以維持獲利與產能利用率。 ERP 與 IT 運作模式 採外部 ERP 為基礎,內部小型 IT 團隊(約 4–10 人)負責客製化與維運,採「小團隊+外部支援」模式以節省成本並快速回應需求。 淡旺季人力彈性 淡季以內部調度消化;旺季透過外籍人力仲介補員。工廠以制服顏色區分國籍並提供三語系內部系統與語言訓練,降低溝通摩擦。 紙張品質與出口穩定性 建立專責團隊進行紙張恆溫與含水率控制,透過調濕與倉儲管理,確保產品在不同氣候下仍維持尺寸與平整度。 原料成本與供應鏈策略 面對紙漿上漲,Sirivatana 與紙廠建立長約與合作關係,採計劃性採購與分散供應來源,透過效率提升與產品結構調整緩衝成本壓力。   未來展望 Sirivatana 將持續以自動化與數據化為主軸,強化包裝印刷市場的技術與產能,並透過供應鏈合作與永續材料應用,提升對國際品牌的競爭力。對台灣印刷業而言,其轉型策略在「產線彈性、系統化管理與產品結構調整」三方面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 凸版泰國參訪報告
專家觀點
2025-09-17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 凸版泰國參訪報告

一、公司簡介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成立於1984年5月17日,最初名為Data Products (Thailand),在泰國印刷與卡片產業深耕四十年。隨著市場需求與集團策略演進,公司於2023年正式更名為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以呼應母公司TOPPAN Edge在數位化、安全印刷與解決方案領域的國際定位。 公司註冊資本約1.33億泰銖,持股結構據簡報資料顯示為AIMCO Holding 52%,TOPPAN Edge Japan 48%。該結構意味著日泰雙方共同管理與決策,結合日本的技術與泰國在地市場資源。 ●圖1:股權結構顯示AIMCO Holding佔52%,TOPPAN Edge Japan佔48% 截至2024年,公司員工人數已超過400人,包含印刷技術人員、IT系統開發人員、維運團隊與行政支援。據訪談,公司十分重視人才培育與跨領域合作,致力於打造既能掌握傳統印刷工藝、又能因應數位化挑戰的團隊。 董事會組成方面,公司董事會結構包含4位來自日本母公司的代表,以及3位泰國本地持股方代表。這樣的組合體現跨國治理模式,既確保了集團在技術與品牌上的一致性,也保留了本地市場的靈活應變能力。 ●圖2:員工分佈推估 二、核心能力與產品線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能夠將軟體研發與硬體製造整合成完整的Total Solution。這家公司不僅是傳統印刷廠,更是一個跨足資安、智慧卡片與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在認證資質方面,公司擁有ISO 9001品質管理、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CQM(Card Quality Management)、以及PCI-CP、PCI Card Function等國際認證。這些認證確保了產品在國際金融與政府領域的高度可靠性,並能服務於Mastercard、VISA、JCB、美國運通與中國銀聯等國際卡組織。 在產品線上,公司提供涵蓋金融、政府、教育與商業客戶的解決方案: - 卡片業務:從泰國國民身份證、信用卡、Debit/Cash Card到交通卡、會員卡與行銷推廣卡,公司具備完整製造與個人化能力。 - 政府專案:長期承接泰國內政部與相關單位的身份證與福利卡專案,確保國家級專案的資安與可靠性。 - 系統解決方案:包含卡片發卡系統、門禁出勤管理(人臉、指紋、虹膜、掌紋等多元生物特徵偵測)、RFID手環與標籤方案,以及結合Switching Hub與Kiosk的無現金支付整合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強調「軟硬整合」能力。硬體部分,許多設備由日本與中國進口;軟體部分則由泰國本地團隊自行開發,並結合日本母公司經驗,打造符合泰國市場需求的客製化系統。這種「全球供應鏈+在地研發」的模式,讓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在東南亞市場中具備獨特優勢。 三、廠房設備產能介紹 公司現有兩棟主要廠房,一棟專注於卡片生產,另一棟則涵蓋印刷、列印、裝封與標籤生產。整體生產流程呈現「一條龍」設計,從原始印刷到卡片inlay結合、個資寫入、裝封與郵寄,皆能在同一地點完成。 在產能方面,公司自豪於卡片生產良率可達99.98%,每日產能估計7,000至8,000張。此數字來自公司簡報與訪談。 主要設備包括: - 日本宮腰平版印刷機:10台(涵蓋1、2、4、6、8色) - 郵簡機、配頁機、裁刀等數十台 - KOPACK柔版間歇式印刷機1台(2+4色) - 宮腰標籤印刷機2台(2+6色) - 卡片品檢機3台 - 標籤磨切燙金機1台 - KEN2500裝封機8台 - 標籤分條機2台 - 標籤品檢機1台 - 卡片壓合機6台 - 理光數位彩色印表機PRO VC60000 1台 - 理光雷射印表機2台 工廠設施除了追求效率與精密,更注重安全。據參訪介紹,廠房比照銀行保險室設計,牆體使用防爆鋼板,可抵禦高達300磅炸藥的衝擊,以確保內部卡片與資料安全。 此外,公司於2007年設立了員工托育中心,並於2008年在工廠內增設托嬰設施。多年來累計服務數十位員工子女,部分學童已升讀大學。這一措施不僅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與凝聚力,也展現企業社會責任(CSR),成為同業學習的典範。 ●圖3:生產流程示意圖 四、Q&A摘要 Q1:面對數位化衝擊,尤其是數位貨幣與電子票據趨勢,公司如何因應? A1:總經理表示,泰國數位化速度雖較日本稍慢,但公司積極將日本成熟的know-how導入泰國,並持續投資數位票據、電子支付與相關資安解決方案。 Q2:工廠是否同時涵蓋數位影像處理、RFID、電子帳單與數位監控? A2:公司回應,RFID硬體多由日本或中國進口,本地則專注於軟體開發與整合。憑藉在地團隊與母公司資源,公司具備承接大型專案的能力。 五、參訪結語 在當今數位化的浪潮下,卡片製造與生產的應用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範疇,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從早期單純的信用卡、銀行卡、會員卡,演進到如今結合了高階IT建置、影像分析AI應用,甚至逐步實現「一卡多用」的智慧整合。特別是在全球經歷新冠病毒疫情後,人們的消費行為與支付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非接觸式支付和數位錢包的普及,極大地加速了卡片推廣與虛擬應用的發展。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市場需求與消費者行為模式的巨大轉變。 面對這股時代的洪流,TOPPAN(凸版印刷)展現了其作為業界領導者的前瞻性與應變能力。他們不僅以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工藝,確保卡片製作品質達到極高良率,更將核心競爭力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他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單一廠區內實現了從生產製造到後端資料處理的「一條龍」服務。這種垂直整合的生產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分工合作模式。 首先,這種模式在資安風險管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所有敏感資料,如個人身份資訊、金融帳戶資料等,從輸入、處理、印刷到後續的帳單製作,都在一個封閉且安全的環境中完成,大幅降低了資料在不同廠商間傳輸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洩露風險。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使得資訊安全防護更加嚴密可靠。 其次,成本效益是另一大顯著優勢。單一廠區的生產流程減少了運輸、倉儲及多個供應商之間的溝通成本,提高了整體效率。這不僅讓TOPPAN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也能將節省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與服務升級中,形成良性循環。 總體而言,TOPPAN在這次時代浪潮中所採取的策略,不僅是對市場變化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未來產業趨勢的深刻洞察。他們將品質、安全與效率完美結合,打造出一個高效且安全的生產生態系統。這種創新且務實的經營理念,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值得效仿與學習的成功典範。他們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種值得信賴的服務與承諾。 六、參考資料 - 2025年9月16日參訪簡報與現場筆記 - 泰國Department of Business Development(DBD)公開資料庫 - 泰國內政部Department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DOPA) - 泰國央行Bank of Thailand(BOT) - 泰國工業標準研究所(TISI) - 泰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NSO) - 國際卡組織(Mastercard、VISA、JCB、AMEX、中國銀聯)官方網站 註:部分數字(如員工數量、產能、持股比例)為公司簡報與訪談提供,尚未透過官方文件驗證,需以DBD或相關官方資料為準。
全球貿易變局:印刷業需要知道的事
專家觀點
2025-09-08

全球貿易變局:印刷業需要知道的事

  聯邦法院裁定 IEEPA 關稅 2025年8月29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以 7 比 4 的裁決,宣告前總統唐納·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加徵的關稅屬於違法。法院認定,制定關稅是國會的核心職權,IEEPA 並未將該權限授予總統。 此裁決維持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今年5月的判決,該判決認定總統超越了 IEEPA 所賦予的權限。雖然此次裁決支持下級法院意見,但要到2025年10月14日才會生效,給予川普政府時間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裁決重點: 法律依據: 法院認定 IEEPA 僅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況下進行「管制」,並未授權加徵關稅或稅項。 國會職權: 法官強調,只有國會能制定關稅表。 受影響的關稅: 判決使針對多國進口的對等關稅,以及對中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關稅無效。這些關稅原用於施壓這些國家阻止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 不受影響者: 第232條針對汽車、汽車零件、鋼鐵、鋁材與銅的關稅不受影響;第301條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關稅亦不受影響。 川普政府預計將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終由最高法院決定總統在貿易事務上的權限範圍。   鋁製平版印刷版材(ALPP)納入第232條 另一項與印刷產業直接相關的重要發展是,川普政府於2025年8月1日批准伊士曼柯達的請願,將鋁製平版印刷版材(ALPP)納入第232條關稅,使其須課徵50%的關稅。相關決策備忘錄可點此查閱。 對印刷業而言,這將直接推高關鍵耗材的成本,且國內替代供應有限,將加劇已因全球貿易變動而緊繃的供應鏈壓力。業者需預期成本上升、供應可能受阻,並考慮分散供應來源以降低風險。 2025年6月16日,美國印刷聯盟(PRINTING United Alliance)作為關稅改革聯盟成員,參與聯署意見,對第232條鋼鋁及衍生品的新納入程序表達關切。相關信函可點此查閱。 此外,聯盟支持全美製造商協會提出的「美國製造投資加速計畫」。該計畫提出以務實的貿易政策強化美國製造業,並意在與川普政府展開對話。詳細內容可參閱 Manufacturing Pass。   美歐宣布貿易框架協議 經過多輪談判,美國白宮與歐盟於2025年8月21日發表聯合聲明,公布「互惠、公平、平衡貿易框架協議」。歐盟亦發布 Q&A 文件。此協議標誌跨大西洋貿易政策的重要重整,旨在化解緊張並為主要產業設定新關稅架構,目標是「解決美歐貿易不平衡,釋放雙方經濟的全部潛力」。 協議重點: 第232條: 美國將把「最惠國關稅(MFN)」與第232條關稅總和上限設為15%,並對飛機、飛機零件、軟木等指定產品僅適用MFN稅率。此15%上限亦適用於藥品、半導體與木材,這些產品目前正接受第232條調查。 鋼鐵與鋁材: 歐盟進口鋼鋁產品將維持50%關稅,但協議開放未來引入關稅配額制的可能性,部分數量可享優惠稅率。 汽車: 當歐盟實施降稅後,美國將調整對汽車及零件的關稅。MFN 稅率15%以上的產品將免於第232條關稅;低於15%的則適用15%的綜合稅率。雙方還同意互認汽車標準。 其他條款: 歐盟承諾取消對美國工業品的關稅,並給予美國食品(堅果、水果、豬肉、野牛肉、乳製品等)優惠市場准入。歐盟同意在未來三年額外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在2029年前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美國出口至歐盟的關稅不會提高。 監管負擔: 協議指出,歐盟將努力減少對美國企業的不利監管,包括影響以紙材為基材的印刷品的「歐盟森林砍伐法規」。 對印刷產業而言,此協議有助於降低不確定性與投入成本。隨著歐盟取消美國工業品關稅,美方第232條關稅上限設為15%,印刷業可期待紙張、油墨、塗料及機械零件等關鍵物資的價格與供應更趨穩定。該協議也強化了跨大西洋供應鏈,對美國印刷與包裝企業的競爭力十分重要。   對印度的新關稅措施 2025年8月6日,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印度的進口產品加徵額外25% IEEPA 關稅。該措施於8月27日生效,與先前的25%對等關稅合併,使許多印度商品的總關稅達到50%。川普總統指出,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構成國安威脅,因此啟動此關稅措施。 然而,近期聯邦上訴法院的裁決直接影響到這項25% IEEPA 對印關稅的合法性。但就目前而言,對印度商品的50%關稅仍在實施中。 受影響產業: 汽車、皮革製品、食品、珠寶,尤以紡織與塑膠業為主。印刷產業涉及紡織品與塑膠印刷,亦仰賴部分來自印度的原料與服務。美國數位印刷服務供應商若依賴印度纖維、紡織品及塑膠,將面臨成本上升與交期延長,因供應商需要調整貿易路線與生產策略。印刷業應考慮分散供應商或簽訂長期合約以減少衝擊。 部分已在第232條規範下的商品(如鋼、鋁、汽車、汽車零件、銅、藥品與電子產品)不受影響;法定豁免品(如捐贈物資與資訊材料)亦不受影響。 詳情可參閱白宮事實表與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發布的指引。   展望 隨著聯邦巡迴法院對總統緊急權徵稅提出質疑,貿易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令印刷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更複雜。而鋁製平版印刷版材被納入第232條50%關稅,更凸顯貿易決策對產業成本的即時影響。 另一方面,美歐貿易協議為包括印刷業在內的美國製造商提供更大市場准入與穩定性;但對印度的新一輪50%關稅則顯示,美國貿易政策仍將與更廣泛的外交政策緊密掛鉤。 總結來說,美國印刷聯盟將持續與政策制定者合作,推動國內製造發展,同時維護印刷產業的長期競爭力。政府事務團隊將持續追蹤並通報最新發展,以便業者能夠提前規劃,應對市場變化。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關稅引爆的變局,包裝業是危機還是契機?
專家觀點
2025-09-08

關稅引爆的變局,包裝業是危機還是契機?

圖片來源: 對陸104%高稅率生效關稅世界大戰特朗普:各國都來抱大腿   美中貿易衝突再起,包裝產業首當其衝。從原物料到成品,關稅如同一層層壓力網,逼迫企業重新思考生存與成長之道。看似嚴峻的挑戰,其實也可能是推動產業轉型的契機。   關稅政策如何直擊包裝產業? 2025年,美國大幅調高中國進口商品關稅,部分產品甚至被課徵 145% 的高稅率 。這不只涵蓋鋁、紙張、塑膠顆粒等原物料,連印刷紙盒、瓶罐等成品也被波及。對高度依賴跨境供應鏈的包裝業來說,這是一場全面的壓力測試。   美國一般進口商品關稅稅率(2025年4月10日更新) 國家 威脅率 當前費率(關稅暫停期間) 中國 34% 145% 墨西哥 25% 25% 加拿大 25% 25% 越南 46% 10% 泰國 36% 10% 台灣 32% 10% 印尼 32% 10% 印度 26% 10% 韓國 25% 10% 馬來西亞 24% 10% 日本 24% 10% 歐洲聯盟 20% 10%   衝擊在哪?成本與供應鏈的雙重夾擊 成本飆升: 原料依賴進口的包裝廠商,立刻感受到關稅壓力。除了關稅本身,供應商的「預期性漲價」更讓價格雪上加霜。加上複雜的跨國製程,使每一道關卡都可能被加稅,最終成本層層墊高。 企業為了搶在關稅落地前囤貨,也推升了倉儲和物流費用。短期雖能壓低採購成本,卻帶來庫存風險與資金壓力。 中小企業的生存戰: 大企業尚能靠規模與資金調整,但中小企業利潤微薄,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被迫停擺。25%的額外關稅,對某些印刷廠來說幾乎等於全數利潤蒸發。裁員、減少投資甚至退出市場,成了不得不考慮的選項。 資料來源: The Impact of Tariffs on the US Printing Industry 報復性關稅與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攀升至 60%,貿易政策反覆無常,讓企業難以規劃長遠投資。據 Evergreen Resources 指出,近一年重新談判供應合約的比例增加 35%,反映出產業的不安與停滯。 圖片來源: The probability of a recession remains at 60%   包裝業的應變之道 在關稅陰影下,業者並非坐以待斃,而是積極調整策略: 優化庫存與採購時機: 透過數據預測掌握關稅變化,抓準「免稅窗口」採購。 分散供應來源: 減少對中國依賴,轉向越南、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建立更具韌性的多元供應網絡。 在地生產的權衡: 回流美國生產雖可避稅,但高成本與產能不足仍是挑戰,只能作為長期規劃。   危機中的新契機:數位、在地、短鏈 數位印刷 支持少量、多樣化生產,降低庫存與浪費。 客製化服務 與 區域印刷 配合在地需求,更靈活貼近市場。 短鏈供應 減少長距離運輸與風險,同時響應低碳趨勢。 像 Cadbury 透過「盲文巧克力」與 AR 體驗的案例,就展現包裝不再只是外衣,而是品牌互動與情感傳遞的重要媒介。   關稅風暴後的產業走向 雖然短期內痛苦難免,但長遠來看,這場關稅戰正推動包裝業出現結構性轉型: 原料來源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 區域化生產,提升供應鏈彈性。 永續與輕量化設計加速落地。 數位印刷與客製化成為新常態。 今日的關稅政策,可能明日就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不確定性。包裝產業唯有保持靈活、積極與前瞻,才能把危機轉化為新一輪的競爭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media/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專家觀點
2025-08-18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關稅延期: 唐納德·川普總統於2025年3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將他第一任期內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所涵蓋的商品關稅延遲至2025年4月2日。如果商品關稅不符合USMCA的原產地規則,則25%的關稅將適用。 生效日期: 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產品實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關稅豁免,適用於在2025年3月7日東部標準時間凌晨12:01或之後,進口或從倉庫提領供消費的商品。對於在3月4日12:01至3月7日午夜期間進口的商品,所有跡象表明25%的關稅將適用,且預計不會退款。    在唐納德·川普總統最近宣布實施全面關稅後,美國印刷業面臨著新的挑戰。2月1日,川普總統對所有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不包括對加拿大能源資源徵收的10%關稅),並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已存在301條款關稅)。 然而,2月2日,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同意加強邊境安全措施後,川普總統宣布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30天。相比之下,對中國進口的額外10%關稅於2月4日生效。 隨著暫停期於3月4日結束,這些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和《國家緊急狀態法》(NEA)為由,聲稱基於國家安全而實施的關稅,對印刷業及其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供應鏈的影響 加拿大為美國印刷業提供紙漿和紙張等基本材料。加拿大政府對此關稅的回應是,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價值約3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其中包括價值20億美元的紙漿和紙張產品。如果在30天關稅暫停期後這些關稅生效,它們很可能會對美國紙板市場造成重大干擾,而紙板對包裝和印刷材料至關重要。 鑒於加拿大供應北美80%的新聞用紙——2023年產量約210萬公噸,而美國僅40.9萬公噸——美國市場缺乏滿足某些類型新聞用紙需求的產能。這種對加拿大進口的依賴凸顯了美國印刷業在面對貿易限制時的脆弱性。   對行業的財務影響 潛在的關稅對印刷公司構成了雙重挑戰:吸收額外的稅收,減少其利潤;或者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聲稱25%的關稅將完全抹去他們的利潤。這兩種選擇都威脅著印刷業的穩定性。 美國製造商協會(NAM)警告,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每年可能增加美國製造業成本約1440億美元,而中小型企業將首當其衝。 這些關稅可能不會保護國內生產商,反而會導致營運費用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消費者價格上漲。作為紙漿和紙張的消費者,印刷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印刷服務供應商的客戶也可能因成本增加而決定放棄印刷。   歷史背景與行業倡導 美國印刷業以前也曾面臨關稅挑戰。在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內,該行業成功遊說反對對加拿大未塗佈機械磨木紙實施擬議的平衡稅(CVD)和反傾銷稅(AD),這可能會使合計關稅增加高達32%。當時被稱為「停止對印刷商與出版商徵收關稅聯盟」(STOPP)的聯盟,在保護該行業免受這些破壞性措施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鑑於目前的關稅情況,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的政府事務團隊再次站出來保護該行業的利益。該團隊正在積極與政策制定者接觸,並監控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討論。我們正在努力確保政府的決策不會扼殺美國印刷業的增長和競爭力。   展望未來 最近宣布,川普總統計劃實施互惠關稅,並在2月10日那一週對鋼鐵和鋁進口實施25%的全面關稅。這將影響美國的鋁製平版印刷版進口,因為進口商將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支付25%。 由川普於2018年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目前允許免關稅貿易,因此如果最終實施25%的關稅,將會有效地中止該協議。 隨著3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屆滿,報復性關稅和持續的貿易緊張關係迫在眉睫。印刷業必須保持警惕,並倡導能夠促進確定和穩定貿易環境的政策。與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對於減輕關稅的負面影響並確保該行業未來的韌性至關重要。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聯盟將繼續讓其成員了解並參與進來,以便他們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政府事務經理 Stephanie Buka 討論了關稅對印刷業的影響。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專家觀點
2025-08-18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幾十年來,包裝產業一直在幕後運作,其運作方式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驅動,其中一些甚至依賴於50年前建立的機械和流程。然而,這個產業最近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儘管「眼不見為淨」這句話過去很適用於這個產業,但它現在正同時面臨一些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本來可能獨立發生,但現在已匯聚在一起。 這些結構性與非結構性元素的匯聚正在重塑包裝產業,進而也重塑了包裝印刷領域。儘管這些元素可能不會從根本上挑戰這個以韌性著稱的產業,但它們正迫使所有參與者擁抱變革。   我們首先來看看那些顯而易見且顯著影響利潤的非結構性元素。   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 價格大幅上漲,即使轉嫁給客戶,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對於加工業者來說,實施節能生產線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品質控制和減少浪費。機械製造商在2021年和2022年顯著提高價格後,現在正以一個簡單的座右銘來更新其產品:自動化。   勞動力短缺與員工資質 包裝產業在大眾眼中仍然相對陌生。如果我們調查那些與該產業沒有專業或家庭關係的人,他們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且嘈雜的行業。此外,包裝通常被認為是污染且不環保的。然而,數位化機械和人工智慧的出現為包裝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提供新的職業,並重塑其形象以吸引新人才。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結構性議題。   短版印刷的普及 預計在未來幾年,短版印刷的增長將加速。品牌管理著日益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而銷售預測也變得更加複雜。「按需生產」的概念正成為常態。此外,促銷和活動性包裝通常壽命較短,也助長了這一趨勢。此外,頻繁的法規變動要求品牌更新包裝資訊,每次都需要新的印版。   包裝不斷演變的角色 包裝不再僅僅是為了保護;它在吸引客戶、告知消費者和優化供應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新穎的設計、客製化、QR碼和序列化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些新責任導致印刷變得更複雜且不斷變化,從而促使所有類型包裝的印刷長度縮短。   設計與微型化 設計對消費者和品牌都越來越重要。吸引人的設計吸引消費者,而微型化則減少了材料消耗、環境影響和成本。這些趨勢需要更頻繁的設計迭代和更高性能的機器,以生產更複雜的格式。   新法規 品牌和零售商被要求對其包裝的成分和來源保持透明。關於所使用的材料、回收成分和可回收性的溝通,可能導致某些包裝類型和生產它們的機器變得過時。許多大型品牌所有者承諾在2025年前實現包裝可回收。時間緊迫。   環境責任 隨著人們對包裝環境影響的擔憂日益增加,包裝正在從塑膠轉向紙張/紙板,並開發新的單組分基材以便於回收。然而,挑戰在於回收基礎設施的存在。包裝製造商需要實施工業生產流程,能夠處理這些新材料,從塗層、真空金屬化、印刷和層壓,到製造具有適當密封和開口功能的最終包裝。 那麼,接下來呢? 結合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元素,很明顯包裝產業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它必須演變,變得更加靈活、反應迅速且適應性強。在這種背景下,有哪些機會和即將到來的變革?   自動化與品質控制 日益增長的自動化趨勢有助於減少稀缺且昂貴的熟練勞動力。它還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浪費。配備品質控制系統的機器可以糾正缺陷或停止生產。隨著人工智慧的整合,這些系統將取得顯著進展,使機器操作員能夠監督多台機器,且只需非常有限的人工干預。   數位化 雖然標籤的數位化已變得普遍,但折疊紙盒、瓦楞紙板和軟性包裝領域仍然相對猶豫。然而,瓦楞紙板包裝的全球數位印刷機數量在兩年前已突破100台,這表明數位化採用的轉變。整體包裝的數位轉型超越了印刷,還涵蓋了諸如Highcon、SEI Laser、MGI和JetFx等裝飾和切割系統。儘管目前的解決方案可能尚無法與傳統技術的生產力水平相匹配,但它們對於優化整體生產是必要的,並能讓傳統設備專注於其設計目的,即中長版印刷。 數位技術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而不是威脅,它們將智慧地補充將持續數十年的傳統技術。我們還將看到結合兩者優勢的混合解決方案的興起。許多標籤加工業者和商業印刷公司都可以證明數位技術的優勢。「我們害怕我們不了解的事物」這句格言在大多數行業中依然適用。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已成為包裝製造商的神經中樞。從下單到印前、生產、品質控制和開票,優化生產和流程的流動,並掌握工作流程管理,是根本。由數據驅動的流程,能夠提高運營效率並優化資源分配,現在對於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大的靈活性是必需的。而人工智慧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強軟體工具和機器的力量,以實現極致的靈活性,包括預防性維護。 挑戰在於員工有效管理所提供資訊的能力,以及管理層願意驗證來自智慧系統的建議。在德魯巴展會上,我們看到了來自Esko和Hybrid Software等公司的系統,它們觸及了未來。   Web-to-Packaging與新商業模式 數位化和自動化正逐步引導我們走向由機器人管理的工廠,它們日夜運作,只需最少的人工干預。主要的包裝設備製造商正在投資或收購機器人公司,包括Bobst。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以工業4.0模式生產包裝的工廠將成為現實。儘管這些「黑暗工廠」僅能解決一小部分生產問題,但發展方向已經確定。最後,新技術使新參與者能夠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以前沒有的服務。   新進入者和整合 包裝產業為來自日益衰退的商業印刷產業的參與者提供了進入新市場的機會。這些印刷商精通數位領域,擅長以優化利潤的方式管理複雜的工作流程。儘管他們可能沒有所有必要的大規模包裝生產設備,但他們的重點將放在商業印刷典型的短版和客製化包裝印刷上。此外,包裝產業的整合將繼續進行。所有部門都需要大量投資,並且專業知識需要透過新技能來豐富,這將促進收購與合併。   François Martin 是一位圖形產業的自由顧問。他專注於生產流程的數位化。他認為即將到來的變革比已經發生的變革更大,他的重點是教育製造商、印刷商和加工業者擁抱數位轉型。他曾為Hewlett-Packard、Michelin、HP和BOBST工作,推動新業務。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21.com.au/
完美的不完美:AI時代下設計與工藝的新未來
專家觀點
2025-10-07

完美的不完美:AI時代下設計與工藝的新未來

(圖片來源:Texintel)   人工智慧的崛起,是人類創造力的喪鐘,還是新一波科技驅動的手工藝復興開端?當像 OpenAI 的 GPT 系列這樣的平台不僅能理解、甚至能模擬人類情感,設計世界正站在關鍵轉折點上。對紡織產業而言,問題不在於 AI 是否會改變產業,而是我們如何引導這場變革,讓它成為助力而非取代人本設計的力量。 人們對 AI 的恐懼是具體而真實的——擔心工作被取代、風格被同質化,甚至擔心演算法會削弱定義設計專業的核心價值。但這並非新現象。這種焦慮與工業革命時代的魯德派反抗如出一轍,當時的工匠也曾害怕機械取代手藝。歷史證明,科技沒有消滅工藝,而是重新定義了它。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包浩斯(Bauhaus)與維也納工坊(Wiener Werkstätte)皆是在機械化浪潮下,重新確立人手價值的象徵。 如今,我們再次站在類似的十字路口。未來的方向不是拒絕 AI,而是駕馭它。我們必須成為「科技工匠」(techno-craftisans)——以 AI 為協作夥伴,而非取代者,讓我們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部分:直覺、不完美,以及作品的靈魂。 為了探索這個新時代,Heimtextil 展會委託趨勢機構 Alcova 進行了關於 AI 與紡織設計交會的研究。研究結果提出對 2026/27 年的前瞻視野,揭示如何擁抱科技同時守護人性,為設計邁入新世代提供方向。   重拾信心,擁抱新時代:研究重點 Alcova 的研究核心訊息是「謹慎的樂觀」。AI 是一種工具,而它的影響全取決於使用者。重點不是讓 AI 成為創作者,而是利用它的運算能力來擴充我們自身的創意。 研究團隊嘗試讓 AI 自行策展流行趨勢,結果顯示其限制:AI 雖能生成美觀的影像,卻缺乏人味、文化脈絡與「靈魂」。它能創造完美的形式,卻無法重現故事、傳承與人手痕跡中的情感。 這揭示了設計價值的轉變——焦點將從「無瑕的執行力」(AI 輕易能達成)轉向「敘事、過程與人性痕跡」。   六大趨勢:科技工藝的未來樣貌 Alcova 的研究指出六項將定義 2026 年以後紡織產業的關鍵趨勢,這些主題也將於法蘭克福 Heimtextil 展會上以實體形式呈現。 1. Remedia(媒介再製) 探索數位與實體媒介的動態交錯——例如數位設計經印刷後再被掃描,形成美麗的「錯位」與深度。它讚頌數位與實體碰撞時產生的不完美。 2. Visible Co-Work(可見協作) 人與機器的合作成為設計主題。作品可能結合 AI 協助的 3D 列印結構與手工細節修飾,如藝術家 Natalia Triantafylli 將黏土與 3D 列印 PLA 結合,展現機械精準與人手溫度的對比。 3. Sensing Nature(感知自然) 不只是模仿自然,而是讓科技詮釋自然。AI 分析自然的形態——地衣生長、水波律動——轉化為富有生命感的紡織圖案,將自然的節奏與創新融合。 4. A Playful Touch(遊戲感設計) 在自然與合成之間尋找玩心。強調幽默、異想與鮮豔色彩的創作,以打破嚴肅設計的界限。這股趨勢重新喚醒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衝動與快樂感。 5. Crafted Irregularity(手工的不完美) 這是一種對手工痕跡的禮讚。在數位完美的時代,手工織物中獨特的染色、結粒與微小不對稱,成為真實與奢華的象徵。如 Aliki Van der Kruijs 的「Made by Rain」系列,以雨水直接參與創作,將自然的不確定性化為藝術。 6. The Uncanny Valley(熟悉的陌生) 這股趨勢遊走於熟悉與異化之間。AI 生成的裝飾形式看似可辨卻又微妙地「不對勁」,創造出介於人造與手作之間的張力與美感,激發感知與思考。   色彩趨勢:數位與自然的對話 未來的色彩語言反映數位與真實的張力。自然的土色與沉穩基調作為基礎,搭配明亮、帶有「故障感」的數位色調,創造出自然與人工彼此強化的動態對比。   以人為本的未來:科技工匠的行動指南 要迎接這個未來,我們需要策略性的適應與對創意價值的堅守。 一、成為科技工匠(Techno-Craftisan) 積極運用 AI 作為構想、圖樣生成與流程優化的工具。像在威尼斯雙年展中,AI 可快速生成數百種設計概念,但最後的篩選與情感詮釋仍需由人完成。AI 負責「勞力」,人類專注於「靈感」。 二、擁抱不完美之美 AI 越能產出完美,人手的不完美就越具價值。應強調工藝痕跡與材料故事,這是人類創作者無可取代的優勢。 三、為創作者價值發聲 AI 的興起也需要健全的規範與版權保護。若缺乏明確的授權機制,創作者的設計恐被任意取用訓練模型。保護知識產權不只是法律議題,更是維繫整個創意產業經濟命脈的關鍵。   未來的設計,不是人與機器的對抗,而是一場對話。當我們將 AI 視為合作夥伴,並持續讚頌人類創造的獨特性與靈魂,同時要求應有的保障,我們就能確保下一個設計時代,不是被取代,而是邁向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真實。 機器可以生成圖像,唯有人能創造意義。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行業洞察:新壁紙革命——數位印刷與 AI 如何重塑室內設計
專家觀點
2025-10-07

行業洞察:新壁紙革命——數位印刷與 AI 如何重塑室內設計

  為了理解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力量,我們訪問了位於波蘭的 Caro Group。該公司指出:「顧客對個性化、速度和永續性的期望正快速提升。一般、量產的產品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獨特自我表達的需求。仍堅守過時、低效率製造模式的企業,正逐漸失去競爭力。」 「挑戰很明確:要麼適應,要麼被淘汰。」   數位印刷正在重塑室內設計 數位印刷早已悄悄改變了室內設計,突破傳統類比方法的限制。它能夠實現客製化設計、靈活的比例選擇、多樣材料應用,並提供快速交付——全部依照個人需求量身打造。一刀切的時代正迅速被個性化解決方案取代,而這股潮流正由最先進的技術與 AI 創意驅動。 顧客對個性化、快速交付及永續性的期待不斷上升。傳統量產商品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追求獨特風格的需求。企業若仍停留在低效率製造模式中,將難以競爭。挑戰明確:適應數位化與創新,否則就會被淘汰。 解決之道在於徹底重構生產流程,採用以數位創新驅動的按需生產模式。透過整合如 Canon UVgel 與 AI 設計工具等技術,我們不僅能改變印刷的產品,更能改變商業模式,開創前所未有的創意與商業自由。   完美風暴:迎接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對製造商而言,壓力前所未有。今日的消費者不僅是購買者,更是創造者,他們期望產品能反映個人身份。這一轉變形成了傳統方法無法應對的產業「完美風暴」: 個性化需求 顧客希望產品獨一無二,客製化設計才能滿足他們。牆紙不再只是大眾款,而是能呈現家庭照片、抽象藝術或符合個人美學的專屬圖案。 服務速度提升 「亞馬遜效應」改變了消費者對交付速度的期望。等待數週才能拿到訂單已不被接受,企業必須在數天內交付高品質、客製化產品。 永續選擇 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環境影響,要求產品採用環保材料與永續製程,擺脫浪費與庫存導向的生產模式。 滿足這些需求,意味著從量產轉向「大規模個性化生產」,需要敏捷、客戶導向且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案例研究:Caro Group 的數位投資 為了理解這種新模式,我們訪問了波蘭的 Caro Group。在創意總監 Marta Naranowicz 的帶領下,公司投資建置了全自動數位牆紙工廠。這一大膽決策是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作出的,直接回應了銷售額增長 30% 以及對更永續、按需生產模式的需求。 Marta 表示:「安裝我們的牆紙工廠後,我對印刷的熱情爆發。我們看到未來就在數位、永續與自動化生產中。」 Caro Group 的工廠堪稱現代製造的典範。它結合 Canon UVgel 印刷技術與 Fotoba 自動裁切機,打造無縫工作流程,每天可處理 200–300 筆獨特訂單,且人力需求極低。 自動化帶來的好處 速度與效率 :訂單可在 48 小時內完成並出貨 高品質 :UVgel 技術印刷效果鮮明細膩,耐刮耐磨。Caro 直營品牌 Feeby 的網站指出,使用的墨水通過 GreenGuard 認證、無氣味,100% 適合學校與醫療場所使用 一致色彩再現 :可輕鬆重印先前訂單。若施工過程中單片牆紙損壞,可立即印製精準匹配的替換品,避免整面牆的浪費與成本   AI:牆紙設計的新靈感 技術不僅優化生產流程,更改變創意過程。Marta 和 Caro 團隊運用 Midjourney、DALL-E 等 AI 工具,拓展設計邊界。 Marta 說:「AI 技術擴展了團隊的創意能力。」透過精心設計的提示詞,設計師可幾乎瞬間生成大量獨特圖案、紋理與影像,讓新系列能快速跟上潮流。 她最喜愛的項目之一,是利用 AI 創作的抽象非圖案牆紙,感覺有機且富有質感,遠離傳統重複圖案。這種創新只有數位印刷與 AI 設計結合才能實現。Canon UVgel 技術搭配 FLXfinish+ 功能,可清晰呈現複雜圖案,甚至模擬昂貴材質如木板或生絲的觸感效果。   創意與商業的覺醒 前進的方向明確,但許多產業從業者仍猶豫不決,拘泥於傳統方法的「安全感」。Marta 指出:「他們將投資新技術視為風險,而事實上,這是 21 世紀做生意的必要成本。模仿競爭者只能導致價格競爭,真正的領導力來自創新。」 Marta 說:「新數位工廠就像一輛『藍寶堅尼』——需要技術與專注去駕馭,但表現無可匹敵。牆紙產業該上路了。」 「我們必須擁抱數位技術帶來的創意與商業自由。對印刷服務提供商而言,意味著投資自動化按需流程;對設計師而言,意味著探索 AI 工具的無限潛力;對品牌而言,則意味著提供顧客個性化、永續、快速交付的產品。」 牆紙的未來已經到來——數位化、自動化,由人類創意與人工智慧共同驅動。   內容來源: https://www.texintel.com/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專家觀點
2025-09-30

推動全球消費的包裝創新

包裝已成為全球消費的強大驅動力。 /圖片來源:Monticello via Shutterstock   包裝已成為推動全球消費的強大力量。 創新的包裝設計正在悄然改變全球人們的消費模式。 從可生物降解薄膜到智慧標籤,創新不僅讓產品更安全、更具吸引力,也影響購買行為、環保意識與品牌忠誠度。 本文結合近期研究與實例,探討支持全球需求的創新,並向讀者說明為何包裝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為何永續包裝至關重要 永續包裝,包括可回收、可堆肥或可生物降解材料,已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首要考量。 到 2025 年,許多國家已制定法規,禁止一次性塑料或要求回收標準。 在英國與歐盟,日益增長的生產者責任法規及塑料稅框架,促使企業從傳統塑料轉向環保替代品,如紙材、海藻基薄膜及生物基塑料。 消費者也逐漸拒絕浪費性塑料包裝:在歐洲,約 42% 的購物者因不永續的包裝而放棄購買。 這種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凸顯出,永續包裝創新能直接推動全球消費,因其符合價值觀與政策的轉變。   新興材料與智慧包裝 向永續材料的轉型催生了一波全新解決方案。單一材料設計與紙材替代品作為功能性與環保選擇,正逐漸受到青睞。 生物塑料、可堆肥選項,甚至海藻與植物蛋白基薄膜,模擬傳統塑料的功能,但不帶來環境負擔。 智慧包裝也正在崛起。QR Code、標籤與數位連結讓包裝變得互動化,提升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 主動與智能包裝——可監測新鮮度、溫度或品質——延長保質期並提升安全性,尤其適用於食品與藥品。 從 NFC 感應的新鮮度監測器,到無需電池、能在食物變質時釋放防腐劑的系統,這些創新將包裝轉變為消費過程中的主動夥伴。   吸引並留住消費者的設計趨勢 新穎的視覺風格,將包裝從單純容器升級為敘事工具。簡約設計搭配大膽字體,以及能激發多巴胺的極繁風格包裝,在數位世界中爭奪注意力。 部分品牌甚至採用「混亂包裝」——如將衛生棉放入冰淇淋盒等意想不到、古怪的設計——以突破視覺噪音並引發社群媒體話題。 美妝品牌則嘗試將美感、可及性與永續性結合,但許多品牌仍面臨提供明確認證或可補充選項的挑戰。 兼具風格、功能與認證的包裝越來越受重視,這類設計有助於推動消費者做出永續選擇。   創新包裝如何推動全球消費 創新包裝不僅提升產品吸引力,也改變消費者行為,促進永續選擇,並增強品牌忠誠度。它是連結產品、消費者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橋樑。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
金利寶國際泰國廠參訪
專家觀點
2025-09-23

金利寶國際泰國廠參訪

參訪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 地點 :Kinglabel International(Thailand)Co., Ltd.(泰國大城府 Ayutthaya)   公司簡介 金利寶國際創立於 1998 年,總部設於中國廣東中山,並於江蘇溧陽與泰國大城府設有生產基地。泰國廠於 2019 年成立,2023 年正式全面運作。 產品涵蓋電子電器標籤、汽車標籤、日化與美妝標籤、廣告裝飾標籤、環保材料及精密塗佈光學膜,具備耐刮、耐高溫、防污、耐折疊、耐濕與無鹵阻燃等特性。 目前已取得 ISO 9001 與 ISO 14001 認證,並具備完整測試與品管能力。企業願景是致力於開發與協助客戶創造價值,成為全球最佳的自黏與功能性材料製造商。   廠區與設備 泰國廠區面積約 59,000 m² ,生產區域規劃完善,主要設備包含: 自動化射出與貼標整合生產線 模內標(IMD/IML)印刷與精密套合設備 塗佈線(離型塗矽、膠水塗佈、水膠與油膠應用):4 台(1350mm) 大型自動分條機(1.6m)3 台、小型分條機(0.6m)1 台 品質檢測設備(拉力試驗、恆溫恆濕箱、在線厚度監測系統) 環保設備(RTO 廢氣回收系統規劃中、鍋爐熱風烘乾系統) 產品應用涵蓋食品、日用品、美妝、電子零組件,並拓展至特殊薄膜、電子膠材、數位印刷材料與 DIY 市場耗材。   交流重點整理 1. 市場拓展 泰國廠自 2023 年全面運作以來,日化標籤與電子電器標籤需求成長最快,汽車標籤近兩年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2. 東南亞布局 公司已在越南設立分切廠,馬來西亞設總代理,未來將依市場與成本考量,逐步擴充產能,打造區域供應鏈網絡。 3. 技術挑戰 模內標(IMD/IML)良率維持在 90–95%,主要難點包括曲面套合誤差、墨層厚度不均及乾燥變形。塗佈與膠水研發具自主能力,並已推出環保與耐候性配方。 4. 品質與認證 廠區運作依照完整 SOP,並通過第三方與品牌稽核,符合 ISO 9001、ISO 14001 要求,同時持續提升 GMP 與 HACCP 管理。 5. 永續研發 積極投入再生 PP、PLA 與無底紙標籤研發,已有品牌試用案例,但透明度與強度仍需優化。RTO 系統納入環保 KPI,逐步建立碳足跡與減碳目標。 6. 供應鏈管理 以多元供應商組合搭配長約與庫存策略,並持續探索本地替代材料,降低交期與原料風險。 7. 數位化應用 SAP 已用於供應鏈管理,部分產線導入 MES 與異常警示功能,實現訂單到出貨的即時監控,提升效率與透明度。   未來規劃 金利寶將持續推動 高值化與智慧製造 ,並加速環保材質(再生 PP、PLA、無底紙標籤)的商業應用。透過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據點,進一步完善東南亞供應鏈,同時結合中山總部與研究機構的研發能量,開發低碳新材料,滿足國際品牌 ESG 要求。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專家觀點
2025-09-20

Sirivatana Interprint:自動化推動印刷工廠轉型

參訪時間:2025 年 10 月 19 日 地點:Sirivatana Interprint(泰國)   Sirivatana 以垂直整合與系統化管理見長,近年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改造,從傳統商業印刷順利轉向高附加價值的包裝印刷。此次參訪聚焦其產線整合、IT/ERP 應用、淡旺季人力策略與永續實務,對台灣印刷業具有參考價值。   公司簡介 Sirivatana 成立於 1976 年,歷經品牌整合與擴建後,1995 年轉型為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書籍、商業印刷與包裝印刷等,並在泰國與寮國設廠,目前泰國廠約 700 名員工,寮國廠約 300 人。   主要產品與服務 書籍印刷(精裝、平裝、pop-up) 商業印刷(表單、海報、月曆) 包裝印刷(彩盒、食品級包裝、瓦楞紙箱) POP 展示物、貼紙與後加工(燙金、局部上光、覆膜、裝訂) 網站設計與技術支援   生產流程與主要設備 生產流程:設計/印前 → 打樣 → 製版 → 印刷 → 加工/裝訂 → 包裝 → 出貨(全流程內製) 設備重點: 印前:EPSON 打樣機、Screen 8600 CTP 商業印刷:Komori / Heidelberg 多色機(合計 17 台) 包裝印刷:Heidelberg / Komori UV 機、UV 8 色 + 上光、食品級富士數位機 後加工:燙金機、局部上光、軋型、裁切、裝訂等設備齊備   核心競爭力與轉型策略 垂直整合 :完整內製能力,掌控品質與交期。 自動化與效率提升 :導入自動化後,員工數從高峰 1,800 人降至約 800–1,000 人,勞動生產力顯著提升。 市場導向 :加重包裝印刷比重,拓展歐美與亞太客戶。 永續實務 :紙張含水控制、環保材料應用與色彩管理系統(GMG)投資。 資料化管理 :以中央監控與紀錄碼追蹤機台與維護歷史,提高設備可靠度。   參訪重點整理 系統化設備管理 Sirivatana 建置中央監控系統,針對每台機台設定運行門檻,異常自動通報並建立完整事件紀錄,確保維修、責任與數據可追溯。 商業印刷到包裝印刷的調整 面對商業印刷需求下滑,公司減少商印工程數、優化排程,並將資源轉投入高附加價值包裝(彩盒、食品級包裝),以維持獲利與產能利用率。 ERP 與 IT 運作模式 採外部 ERP 為基礎,內部小型 IT 團隊(約 4–10 人)負責客製化與維運,採「小團隊+外部支援」模式以節省成本並快速回應需求。 淡旺季人力彈性 淡季以內部調度消化;旺季透過外籍人力仲介補員。工廠以制服顏色區分國籍並提供三語系內部系統與語言訓練,降低溝通摩擦。 紙張品質與出口穩定性 建立專責團隊進行紙張恆溫與含水率控制,透過調濕與倉儲管理,確保產品在不同氣候下仍維持尺寸與平整度。 原料成本與供應鏈策略 面對紙漿上漲,Sirivatana 與紙廠建立長約與合作關係,採計劃性採購與分散供應來源,透過效率提升與產品結構調整緩衝成本壓力。   未來展望 Sirivatana 將持續以自動化與數據化為主軸,強化包裝印刷市場的技術與產能,並透過供應鏈合作與永續材料應用,提升對國際品牌的競爭力。對台灣印刷業而言,其轉型策略在「產線彈性、系統化管理與產品結構調整」三方面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 凸版泰國參訪報告
專家觀點
2025-09-17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 凸版泰國參訪報告

一、公司簡介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成立於1984年5月17日,最初名為Data Products (Thailand),在泰國印刷與卡片產業深耕四十年。隨著市場需求與集團策略演進,公司於2023年正式更名為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以呼應母公司TOPPAN Edge在數位化、安全印刷與解決方案領域的國際定位。 公司註冊資本約1.33億泰銖,持股結構據簡報資料顯示為AIMCO Holding 52%,TOPPAN Edge Japan 48%。該結構意味著日泰雙方共同管理與決策,結合日本的技術與泰國在地市場資源。 ●圖1:股權結構顯示AIMCO Holding佔52%,TOPPAN Edge Japan佔48% 截至2024年,公司員工人數已超過400人,包含印刷技術人員、IT系統開發人員、維運團隊與行政支援。據訪談,公司十分重視人才培育與跨領域合作,致力於打造既能掌握傳統印刷工藝、又能因應數位化挑戰的團隊。 董事會組成方面,公司董事會結構包含4位來自日本母公司的代表,以及3位泰國本地持股方代表。這樣的組合體現跨國治理模式,既確保了集團在技術與品牌上的一致性,也保留了本地市場的靈活應變能力。 ●圖2:員工分佈推估 二、核心能力與產品線 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能夠將軟體研發與硬體製造整合成完整的Total Solution。這家公司不僅是傳統印刷廠,更是一個跨足資安、智慧卡片與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在認證資質方面,公司擁有ISO 9001品質管理、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CQM(Card Quality Management)、以及PCI-CP、PCI Card Function等國際認證。這些認證確保了產品在國際金融與政府領域的高度可靠性,並能服務於Mastercard、VISA、JCB、美國運通與中國銀聯等國際卡組織。 在產品線上,公司提供涵蓋金融、政府、教育與商業客戶的解決方案: - 卡片業務:從泰國國民身份證、信用卡、Debit/Cash Card到交通卡、會員卡與行銷推廣卡,公司具備完整製造與個人化能力。 - 政府專案:長期承接泰國內政部與相關單位的身份證與福利卡專案,確保國家級專案的資安與可靠性。 - 系統解決方案:包含卡片發卡系統、門禁出勤管理(人臉、指紋、虹膜、掌紋等多元生物特徵偵測)、RFID手環與標籤方案,以及結合Switching Hub與Kiosk的無現金支付整合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強調「軟硬整合」能力。硬體部分,許多設備由日本與中國進口;軟體部分則由泰國本地團隊自行開發,並結合日本母公司經驗,打造符合泰國市場需求的客製化系統。這種「全球供應鏈+在地研發」的模式,讓TOPPAN Edge (Thailand) Limited在東南亞市場中具備獨特優勢。 三、廠房設備產能介紹 公司現有兩棟主要廠房,一棟專注於卡片生產,另一棟則涵蓋印刷、列印、裝封與標籤生產。整體生產流程呈現「一條龍」設計,從原始印刷到卡片inlay結合、個資寫入、裝封與郵寄,皆能在同一地點完成。 在產能方面,公司自豪於卡片生產良率可達99.98%,每日產能估計7,000至8,000張。此數字來自公司簡報與訪談。 主要設備包括: - 日本宮腰平版印刷機:10台(涵蓋1、2、4、6、8色) - 郵簡機、配頁機、裁刀等數十台 - KOPACK柔版間歇式印刷機1台(2+4色) - 宮腰標籤印刷機2台(2+6色) - 卡片品檢機3台 - 標籤磨切燙金機1台 - KEN2500裝封機8台 - 標籤分條機2台 - 標籤品檢機1台 - 卡片壓合機6台 - 理光數位彩色印表機PRO VC60000 1台 - 理光雷射印表機2台 工廠設施除了追求效率與精密,更注重安全。據參訪介紹,廠房比照銀行保險室設計,牆體使用防爆鋼板,可抵禦高達300磅炸藥的衝擊,以確保內部卡片與資料安全。 此外,公司於2007年設立了員工托育中心,並於2008年在工廠內增設托嬰設施。多年來累計服務數十位員工子女,部分學童已升讀大學。這一措施不僅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與凝聚力,也展現企業社會責任(CSR),成為同業學習的典範。 ●圖3:生產流程示意圖 四、Q&A摘要 Q1:面對數位化衝擊,尤其是數位貨幣與電子票據趨勢,公司如何因應? A1:總經理表示,泰國數位化速度雖較日本稍慢,但公司積極將日本成熟的know-how導入泰國,並持續投資數位票據、電子支付與相關資安解決方案。 Q2:工廠是否同時涵蓋數位影像處理、RFID、電子帳單與數位監控? A2:公司回應,RFID硬體多由日本或中國進口,本地則專注於軟體開發與整合。憑藉在地團隊與母公司資源,公司具備承接大型專案的能力。 五、參訪結語 在當今數位化的浪潮下,卡片製造與生產的應用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範疇,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從早期單純的信用卡、銀行卡、會員卡,演進到如今結合了高階IT建置、影像分析AI應用,甚至逐步實現「一卡多用」的智慧整合。特別是在全球經歷新冠病毒疫情後,人們的消費行為與支付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非接觸式支付和數位錢包的普及,極大地加速了卡片推廣與虛擬應用的發展。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市場需求與消費者行為模式的巨大轉變。 面對這股時代的洪流,TOPPAN(凸版印刷)展現了其作為業界領導者的前瞻性與應變能力。他們不僅以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工藝,確保卡片製作品質達到極高良率,更將核心競爭力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他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單一廠區內實現了從生產製造到後端資料處理的「一條龍」服務。這種垂直整合的生產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分工合作模式。 首先,這種模式在資安風險管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所有敏感資料,如個人身份資訊、金融帳戶資料等,從輸入、處理、印刷到後續的帳單製作,都在一個封閉且安全的環境中完成,大幅降低了資料在不同廠商間傳輸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洩露風險。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使得資訊安全防護更加嚴密可靠。 其次,成本效益是另一大顯著優勢。單一廠區的生產流程減少了運輸、倉儲及多個供應商之間的溝通成本,提高了整體效率。這不僅讓TOPPAN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也能將節省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與服務升級中,形成良性循環。 總體而言,TOPPAN在這次時代浪潮中所採取的策略,不僅是對市場變化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未來產業趨勢的深刻洞察。他們將品質、安全與效率完美結合,打造出一個高效且安全的生產生態系統。這種創新且務實的經營理念,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值得效仿與學習的成功典範。他們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種值得信賴的服務與承諾。 六、參考資料 - 2025年9月16日參訪簡報與現場筆記 - 泰國Department of Business Development(DBD)公開資料庫 - 泰國內政部Department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DOPA) - 泰國央行Bank of Thailand(BOT) - 泰國工業標準研究所(TISI) - 泰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NSO) - 國際卡組織(Mastercard、VISA、JCB、AMEX、中國銀聯)官方網站 註:部分數字(如員工數量、產能、持股比例)為公司簡報與訪談提供,尚未透過官方文件驗證,需以DBD或相關官方資料為準。
全球貿易變局:印刷業需要知道的事
專家觀點
2025-09-08

全球貿易變局:印刷業需要知道的事

  聯邦法院裁定 IEEPA 關稅 2025年8月29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以 7 比 4 的裁決,宣告前總統唐納·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加徵的關稅屬於違法。法院認定,制定關稅是國會的核心職權,IEEPA 並未將該權限授予總統。 此裁決維持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今年5月的判決,該判決認定總統超越了 IEEPA 所賦予的權限。雖然此次裁決支持下級法院意見,但要到2025年10月14日才會生效,給予川普政府時間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裁決重點: 法律依據: 法院認定 IEEPA 僅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況下進行「管制」,並未授權加徵關稅或稅項。 國會職權: 法官強調,只有國會能制定關稅表。 受影響的關稅: 判決使針對多國進口的對等關稅,以及對中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關稅無效。這些關稅原用於施壓這些國家阻止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 不受影響者: 第232條針對汽車、汽車零件、鋼鐵、鋁材與銅的關稅不受影響;第301條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關稅亦不受影響。 川普政府預計將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終由最高法院決定總統在貿易事務上的權限範圍。   鋁製平版印刷版材(ALPP)納入第232條 另一項與印刷產業直接相關的重要發展是,川普政府於2025年8月1日批准伊士曼柯達的請願,將鋁製平版印刷版材(ALPP)納入第232條關稅,使其須課徵50%的關稅。相關決策備忘錄可點此查閱。 對印刷業而言,這將直接推高關鍵耗材的成本,且國內替代供應有限,將加劇已因全球貿易變動而緊繃的供應鏈壓力。業者需預期成本上升、供應可能受阻,並考慮分散供應來源以降低風險。 2025年6月16日,美國印刷聯盟(PRINTING United Alliance)作為關稅改革聯盟成員,參與聯署意見,對第232條鋼鋁及衍生品的新納入程序表達關切。相關信函可點此查閱。 此外,聯盟支持全美製造商協會提出的「美國製造投資加速計畫」。該計畫提出以務實的貿易政策強化美國製造業,並意在與川普政府展開對話。詳細內容可參閱 Manufacturing Pass。   美歐宣布貿易框架協議 經過多輪談判,美國白宮與歐盟於2025年8月21日發表聯合聲明,公布「互惠、公平、平衡貿易框架協議」。歐盟亦發布 Q&A 文件。此協議標誌跨大西洋貿易政策的重要重整,旨在化解緊張並為主要產業設定新關稅架構,目標是「解決美歐貿易不平衡,釋放雙方經濟的全部潛力」。 協議重點: 第232條: 美國將把「最惠國關稅(MFN)」與第232條關稅總和上限設為15%,並對飛機、飛機零件、軟木等指定產品僅適用MFN稅率。此15%上限亦適用於藥品、半導體與木材,這些產品目前正接受第232條調查。 鋼鐵與鋁材: 歐盟進口鋼鋁產品將維持50%關稅,但協議開放未來引入關稅配額制的可能性,部分數量可享優惠稅率。 汽車: 當歐盟實施降稅後,美國將調整對汽車及零件的關稅。MFN 稅率15%以上的產品將免於第232條關稅;低於15%的則適用15%的綜合稅率。雙方還同意互認汽車標準。 其他條款: 歐盟承諾取消對美國工業品的關稅,並給予美國食品(堅果、水果、豬肉、野牛肉、乳製品等)優惠市場准入。歐盟同意在未來三年額外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在2029年前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美國出口至歐盟的關稅不會提高。 監管負擔: 協議指出,歐盟將努力減少對美國企業的不利監管,包括影響以紙材為基材的印刷品的「歐盟森林砍伐法規」。 對印刷產業而言,此協議有助於降低不確定性與投入成本。隨著歐盟取消美國工業品關稅,美方第232條關稅上限設為15%,印刷業可期待紙張、油墨、塗料及機械零件等關鍵物資的價格與供應更趨穩定。該協議也強化了跨大西洋供應鏈,對美國印刷與包裝企業的競爭力十分重要。   對印度的新關稅措施 2025年8月6日,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印度的進口產品加徵額外25% IEEPA 關稅。該措施於8月27日生效,與先前的25%對等關稅合併,使許多印度商品的總關稅達到50%。川普總統指出,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構成國安威脅,因此啟動此關稅措施。 然而,近期聯邦上訴法院的裁決直接影響到這項25% IEEPA 對印關稅的合法性。但就目前而言,對印度商品的50%關稅仍在實施中。 受影響產業: 汽車、皮革製品、食品、珠寶,尤以紡織與塑膠業為主。印刷產業涉及紡織品與塑膠印刷,亦仰賴部分來自印度的原料與服務。美國數位印刷服務供應商若依賴印度纖維、紡織品及塑膠,將面臨成本上升與交期延長,因供應商需要調整貿易路線與生產策略。印刷業應考慮分散供應商或簽訂長期合約以減少衝擊。 部分已在第232條規範下的商品(如鋼、鋁、汽車、汽車零件、銅、藥品與電子產品)不受影響;法定豁免品(如捐贈物資與資訊材料)亦不受影響。 詳情可參閱白宮事實表與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發布的指引。   展望 隨著聯邦巡迴法院對總統緊急權徵稅提出質疑,貿易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令印刷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更複雜。而鋁製平版印刷版材被納入第232條50%關稅,更凸顯貿易決策對產業成本的即時影響。 另一方面,美歐貿易協議為包括印刷業在內的美國製造商提供更大市場准入與穩定性;但對印度的新一輪50%關稅則顯示,美國貿易政策仍將與更廣泛的外交政策緊密掛鉤。 總結來說,美國印刷聯盟將持續與政策制定者合作,推動國內製造發展,同時維護印刷產業的長期競爭力。政府事務團隊將持續追蹤並通報最新發展,以便業者能夠提前規劃,應對市場變化。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關稅引爆的變局,包裝業是危機還是契機?
專家觀點
2025-09-08

關稅引爆的變局,包裝業是危機還是契機?

圖片來源: 對陸104%高稅率生效關稅世界大戰特朗普:各國都來抱大腿   美中貿易衝突再起,包裝產業首當其衝。從原物料到成品,關稅如同一層層壓力網,逼迫企業重新思考生存與成長之道。看似嚴峻的挑戰,其實也可能是推動產業轉型的契機。   關稅政策如何直擊包裝產業? 2025年,美國大幅調高中國進口商品關稅,部分產品甚至被課徵 145% 的高稅率 。這不只涵蓋鋁、紙張、塑膠顆粒等原物料,連印刷紙盒、瓶罐等成品也被波及。對高度依賴跨境供應鏈的包裝業來說,這是一場全面的壓力測試。   美國一般進口商品關稅稅率(2025年4月10日更新) 國家 威脅率 當前費率(關稅暫停期間) 中國 34% 145% 墨西哥 25% 25% 加拿大 25% 25% 越南 46% 10% 泰國 36% 10% 台灣 32% 10% 印尼 32% 10% 印度 26% 10% 韓國 25% 10% 馬來西亞 24% 10% 日本 24% 10% 歐洲聯盟 20% 10%   衝擊在哪?成本與供應鏈的雙重夾擊 成本飆升: 原料依賴進口的包裝廠商,立刻感受到關稅壓力。除了關稅本身,供應商的「預期性漲價」更讓價格雪上加霜。加上複雜的跨國製程,使每一道關卡都可能被加稅,最終成本層層墊高。 企業為了搶在關稅落地前囤貨,也推升了倉儲和物流費用。短期雖能壓低採購成本,卻帶來庫存風險與資金壓力。 中小企業的生存戰: 大企業尚能靠規模與資金調整,但中小企業利潤微薄,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被迫停擺。25%的額外關稅,對某些印刷廠來說幾乎等於全數利潤蒸發。裁員、減少投資甚至退出市場,成了不得不考慮的選項。 資料來源: The Impact of Tariffs on the US Printing Industry 報復性關稅與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攀升至 60%,貿易政策反覆無常,讓企業難以規劃長遠投資。據 Evergreen Resources 指出,近一年重新談判供應合約的比例增加 35%,反映出產業的不安與停滯。 圖片來源: The probability of a recession remains at 60%   包裝業的應變之道 在關稅陰影下,業者並非坐以待斃,而是積極調整策略: 優化庫存與採購時機: 透過數據預測掌握關稅變化,抓準「免稅窗口」採購。 分散供應來源: 減少對中國依賴,轉向越南、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建立更具韌性的多元供應網絡。 在地生產的權衡: 回流美國生產雖可避稅,但高成本與產能不足仍是挑戰,只能作為長期規劃。   危機中的新契機:數位、在地、短鏈 數位印刷 支持少量、多樣化生產,降低庫存與浪費。 客製化服務 與 區域印刷 配合在地需求,更靈活貼近市場。 短鏈供應 減少長距離運輸與風險,同時響應低碳趨勢。 像 Cadbury 透過「盲文巧克力」與 AR 體驗的案例,就展現包裝不再只是外衣,而是品牌互動與情感傳遞的重要媒介。   關稅風暴後的產業走向 雖然短期內痛苦難免,但長遠來看,這場關稅戰正推動包裝業出現結構性轉型: 原料來源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 區域化生產,提升供應鏈彈性。 永續與輕量化設計加速落地。 數位印刷與客製化成為新常態。 今日的關稅政策,可能明日就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不確定性。包裝產業唯有保持靈活、積極與前瞻,才能把危機轉化為新一輪的競爭優勢。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media/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專家觀點
2025-08-18

關稅對美國印刷業的影響

關稅延期: 唐納德·川普總統於2025年3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將他第一任期內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所涵蓋的商品關稅延遲至2025年4月2日。如果商品關稅不符合USMCA的原產地規則,則25%的關稅將適用。 生效日期: 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產品實施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關稅豁免,適用於在2025年3月7日東部標準時間凌晨12:01或之後,進口或從倉庫提領供消費的商品。對於在3月4日12:01至3月7日午夜期間進口的商品,所有跡象表明25%的關稅將適用,且預計不會退款。    在唐納德·川普總統最近宣布實施全面關稅後,美國印刷業面臨著新的挑戰。2月1日,川普總統對所有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不包括對加拿大能源資源徵收的10%關稅),並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已存在301條款關稅)。 然而,2月2日,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同意加強邊境安全措施後,川普總統宣布暫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30天。相比之下,對中國進口的額外10%關稅於2月4日生效。 隨著暫停期於3月4日結束,這些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和《國家緊急狀態法》(NEA)為由,聲稱基於國家安全而實施的關稅,對印刷業及其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供應鏈的影響 加拿大為美國印刷業提供紙漿和紙張等基本材料。加拿大政府對此關稅的回應是,宣布了一系列針對價值約3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清單,其中包括價值20億美元的紙漿和紙張產品。如果在30天關稅暫停期後這些關稅生效,它們很可能會對美國紙板市場造成重大干擾,而紙板對包裝和印刷材料至關重要。 鑒於加拿大供應北美80%的新聞用紙——2023年產量約210萬公噸,而美國僅40.9萬公噸——美國市場缺乏滿足某些類型新聞用紙需求的產能。這種對加拿大進口的依賴凸顯了美國印刷業在面對貿易限制時的脆弱性。   對行業的財務影響 潛在的關稅對印刷公司構成了雙重挑戰:吸收額外的稅收,減少其利潤;或者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一些企業聲稱25%的關稅將完全抹去他們的利潤。這兩種選擇都威脅著印刷業的穩定性。 美國製造商協會(NAM)警告,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每年可能增加美國製造業成本約1440億美元,而中小型企業將首當其衝。 這些關稅可能不會保護國內生產商,反而會導致營運費用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消費者價格上漲。作為紙漿和紙張的消費者,印刷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印刷服務供應商的客戶也可能因成本增加而決定放棄印刷。   歷史背景與行業倡導 美國印刷業以前也曾面臨關稅挑戰。在川普總統的第一任期內,該行業成功遊說反對對加拿大未塗佈機械磨木紙實施擬議的平衡稅(CVD)和反傾銷稅(AD),這可能會使合計關稅增加高達32%。當時被稱為「停止對印刷商與出版商徵收關稅聯盟」(STOPP)的聯盟,在保護該行業免受這些破壞性措施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鑑於目前的關稅情況,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的政府事務團隊再次站出來保護該行業的利益。該團隊正在積極與政策制定者接觸,並監控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討論。我們正在努力確保政府的決策不會扼殺美國印刷業的增長和競爭力。   展望未來 最近宣布,川普總統計劃實施互惠關稅,並在2月10日那一週對鋼鐵和鋁進口實施25%的全面關稅。這將影響美國的鋁製平版印刷版進口,因為進口商將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支付25%。 由川普於2018年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目前允許免關稅貿易,因此如果最終實施25%的關稅,將會有效地中止該協議。 隨著30天關稅暫停期即將屆滿,報復性關稅和持續的貿易緊張關係迫在眉睫。印刷業必須保持警惕,並倡導能夠促進確定和穩定貿易環境的政策。與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對於減輕關稅的負面影響並確保該行業未來的韌性至關重要。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聯盟將繼續讓其成員了解並參與進來,以便他們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 Alliance)政府事務經理 Stephanie Buka 討論了關稅對印刷業的影響。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g.org/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專家觀點
2025-08-18

包裝印刷領域的變革浪潮

  幾十年來,包裝產業一直在幕後運作,其運作方式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驅動,其中一些甚至依賴於50年前建立的機械和流程。然而,這個產業最近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儘管「眼不見為淨」這句話過去很適用於這個產業,但它現在正同時面臨一些重大變革,這些變革本來可能獨立發生,但現在已匯聚在一起。 這些結構性與非結構性元素的匯聚正在重塑包裝產業,進而也重塑了包裝印刷領域。儘管這些元素可能不會從根本上挑戰這個以韌性著稱的產業,但它們正迫使所有參與者擁抱變革。   我們首先來看看那些顯而易見且顯著影響利潤的非結構性元素。   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 價格大幅上漲,即使轉嫁給客戶,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對於加工業者來說,實施節能生產線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品質控制和減少浪費。機械製造商在2021年和2022年顯著提高價格後,現在正以一個簡單的座右銘來更新其產品:自動化。   勞動力短缺與員工資質 包裝產業在大眾眼中仍然相對陌生。如果我們調查那些與該產業沒有專業或家庭關係的人,他們很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傳統且嘈雜的行業。此外,包裝通常被認為是污染且不環保的。然而,數位化機械和人工智慧的出現為包裝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提供新的職業,並重塑其形象以吸引新人才。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結構性議題。   短版印刷的普及 預計在未來幾年,短版印刷的增長將加速。品牌管理著日益多樣化的產品組合,而銷售預測也變得更加複雜。「按需生產」的概念正成為常態。此外,促銷和活動性包裝通常壽命較短,也助長了這一趨勢。此外,頻繁的法規變動要求品牌更新包裝資訊,每次都需要新的印版。   包裝不斷演變的角色 包裝不再僅僅是為了保護;它在吸引客戶、告知消費者和優化供應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新穎的設計、客製化、QR碼和序列化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些新責任導致印刷變得更複雜且不斷變化,從而促使所有類型包裝的印刷長度縮短。   設計與微型化 設計對消費者和品牌都越來越重要。吸引人的設計吸引消費者,而微型化則減少了材料消耗、環境影響和成本。這些趨勢需要更頻繁的設計迭代和更高性能的機器,以生產更複雜的格式。   新法規 品牌和零售商被要求對其包裝的成分和來源保持透明。關於所使用的材料、回收成分和可回收性的溝通,可能導致某些包裝類型和生產它們的機器變得過時。許多大型品牌所有者承諾在2025年前實現包裝可回收。時間緊迫。   環境責任 隨著人們對包裝環境影響的擔憂日益增加,包裝正在從塑膠轉向紙張/紙板,並開發新的單組分基材以便於回收。然而,挑戰在於回收基礎設施的存在。包裝製造商需要實施工業生產流程,能夠處理這些新材料,從塗層、真空金屬化、印刷和層壓,到製造具有適當密封和開口功能的最終包裝。 那麼,接下來呢? 結合非結構性與結構性元素,很明顯包裝產業將面臨許多重大挑戰。它必須演變,變得更加靈活、反應迅速且適應性強。在這種背景下,有哪些機會和即將到來的變革?   自動化與品質控制 日益增長的自動化趨勢有助於減少稀缺且昂貴的熟練勞動力。它還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浪費。配備品質控制系統的機器可以糾正缺陷或停止生產。隨著人工智慧的整合,這些系統將取得顯著進展,使機器操作員能夠監督多台機器,且只需非常有限的人工干預。   數位化 雖然標籤的數位化已變得普遍,但折疊紙盒、瓦楞紙板和軟性包裝領域仍然相對猶豫。然而,瓦楞紙板包裝的全球數位印刷機數量在兩年前已突破100台,這表明數位化採用的轉變。整體包裝的數位轉型超越了印刷,還涵蓋了諸如Highcon、SEI Laser、MGI和JetFx等裝飾和切割系統。儘管目前的解決方案可能尚無法與傳統技術的生產力水平相匹配,但它們對於優化整體生產是必要的,並能讓傳統設備專注於其設計目的,即中長版印刷。 數位技術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工具,而不是威脅,它們將智慧地補充將持續數十年的傳統技術。我們還將看到結合兩者優勢的混合解決方案的興起。許多標籤加工業者和商業印刷公司都可以證明數位技術的優勢。「我們害怕我們不了解的事物」這句格言在大多數行業中依然適用。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已成為包裝製造商的神經中樞。從下單到印前、生產、品質控制和開票,優化生產和流程的流動,並掌握工作流程管理,是根本。由數據驅動的流程,能夠提高運營效率並優化資源分配,現在對於更快的上市時間和更大的靈活性是必需的。而人工智慧的出現將進一步增強軟體工具和機器的力量,以實現極致的靈活性,包括預防性維護。 挑戰在於員工有效管理所提供資訊的能力,以及管理層願意驗證來自智慧系統的建議。在德魯巴展會上,我們看到了來自Esko和Hybrid Software等公司的系統,它們觸及了未來。   Web-to-Packaging與新商業模式 數位化和自動化正逐步引導我們走向由機器人管理的工廠,它們日夜運作,只需最少的人工干預。主要的包裝設備製造商正在投資或收購機器人公司,包括Bobst。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以工業4.0模式生產包裝的工廠將成為現實。儘管這些「黑暗工廠」僅能解決一小部分生產問題,但發展方向已經確定。最後,新技術使新參與者能夠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以前沒有的服務。   新進入者和整合 包裝產業為來自日益衰退的商業印刷產業的參與者提供了進入新市場的機會。這些印刷商精通數位領域,擅長以優化利潤的方式管理複雜的工作流程。儘管他們可能沒有所有必要的大規模包裝生產設備,但他們的重點將放在商業印刷典型的短版和客製化包裝印刷上。此外,包裝產業的整合將繼續進行。所有部門都需要大量投資,並且專業知識需要透過新技能來豐富,這將促進收購與合併。   François Martin 是一位圖形產業的自由顧問。他專注於生產流程的數位化。他認為即將到來的變革比已經發生的變革更大,他的重點是教育製造商、印刷商和加工業者擁抱數位轉型。他曾為Hewlett-Packard、Michelin、HP和BOBST工作,推動新業務。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21.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