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鳴紙業財務危機的啟示
紙張材料
2025-07-11

晨鳴紙業財務危機的啟示

中國晨鳴集團官網上這樣寫著一段話:中國造紙行業龍頭企業,同時擁有A、B、H三種股票的上市公司;中國企業500強、全國輕工業十強。 晨鳴曾有紙中茅台美譽 有紙業前輩表示,在三十年前曾經交流過(晨鳴紙業創立於1958年),「管理水準不亞於台灣同業」是當時的印象。1997年B股上市,2000年A股上市,2001年則由第二代37歲的陳洪國接任董事長。2008年H股上市,目前最大股東為國有股份(壽光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所掌控的晨鳴控股公司,在2023年時的持股比率約27.69%。 晨鳴集團在2021年(含)之前,其經營績效表現不俗,在輝煌時期曾有「紙中茅台」之美譽。但這樣「強大」的企業,自2021年起未再分派股利,2023年首度出現虧損。最近十年的營收與淨利潤見圖1所示,近三年來營收、獲利每況愈下。 2024年11月19日晚間,晨鳴紙業發布震撼業界的公開資訊,指出至去年11月18日止,共有逾期債務本息金額合計18.2億元人民幣(以下單位同),以及共有65個銀行帳戶6,483萬元遭到凍結(因部份債權人就該等債務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另外晨鳴為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的逾期金額也有5.7億元。而這個財務窟窿有多大?有無預警?其實早在2018年9月之時,《長江商報》就提到當時仍然獲利不錯的晨鳴「年內發債百億,資金缺口仍達300億」。 晨鳴暴雷之前(2024年11月8日),董事長陳洪國先行請辭、擔任副總的妻子提出退休,兩人全身而退。至暗時刻誰是白衣騎士(White Knight),各界好奇。根據報導,已由世紀陽光董事長王東興掌航晨鳴控股。至於晨鳴會不會是中國造紙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只有時間能給答案。  ●晨鳴集團近十年的營收與淨利潤 其對業界有甚麼影響? 晨鳴公司通告中具體地說明深陷困境的遠因與近因:近年來造紙行業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短期供需矛盾突出,公司主要紙品價格,特別是白卡紙價格受到供需矛盾影響大幅下滑,獲利水平也持續走低,利潤轉虧;而在疊加部份金融機構壓縮貸款規模,才導致今天的處境。 以上所陳述的是事實。以主力產品為例,2017年晨鳴最風光時,白卡紙、道林紙(中國大陸稱為雙膠紙)、銅版紙,分別佔營收比重23%、21%、18%,毛利率各為30.9%、26.5%、30.7%。直到2023年時,營收比重各為21%、29%、15%,毛利率大幅下降,各為-3.6%、10.0%、13.7%。其中白卡紙的毛利率由三成以上惡化為負值。(見圖2) 公告披露日,晨鳴停機產能每年有703萬噸,約佔總產能的71.7%。影響月度漿紙產量約58萬噸、紙銷量約35萬噸。有報導指出,2024年中國白卡紙的供應量為1,565萬噸,晨鳴的產能為220萬噸,佔14%。在供過於求之下,白衣騎士的算盤是一噸產能也不能丟,一段時日後又整軍再發,還是永久關停部分沒有競爭力的紙機,就看其智慧了。 台灣2023年白卡紙,根據造紙公會統計資料,「白紙板」品項包含塗佈白紙板(灰銅、白銅)、非塗佈白紙板((沒有塗佈的灰銅、白銅)、全白紙板(全木漿生產的銅西、單銅T)的產量是22.7萬噸,外銷7.4萬噸,進口11.8萬噸,進口紙占消費量的比重高達44%,因此進口紙的售價壓抑台灣在地業者(廣源、永豐餘、正隆)的議價空間有多大自不待言,但台灣進口以韓、日為大宗,晨鳴的停產目前對台灣的影響應當有限。 這給企業的啟示是甚麼? 昨日的因,今天的果。晨鳴自述的遠因與近因,並未觸及核心,那就是晨鳴「長期以來,透過高槓桿來支持擴張(多角化經營)和產能提升」的發展策略。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餘波不斷下,多數企業縮減投資規模,紙業大廠如玖龍、理文也不例外,但是晨鳴逆勢擴張,欲搶占先機。宣布了200億元的鉅額投資規模,包含45萬噸的文化用紙、80萬噸的銅版紙、60萬噸的塗佈白牛卡紙、70萬噸的木漿。在此之前,晨鳴紙業的負債比率還為不到50%(49.47%),此後就不斷攀升,到2014年之後,均維持在70%以上,這代表晨鳴紙業的財務費用負擔相當可觀。 2022、2023年晨鳴的利息費用仍維持20億上下,約佔營收的7%左右。在2017年高毛利、高獲利時期,當然負擔得起,但本業轉差,副業遇難,就付不起利息和本金了;「借新債還舊債」的手法最終無以為繼。所謂「借錢還債,窟窿常在」,個人理財不宜,同樣也適用於企業,而這個窟窿晨鳴是有機會填平的。 2017年,晨鳴的財務費用高達24.96億元,其中利息的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利息資本化,達到20.6億元,但當年度晨鳴產銷量創下歷史新高,獲利也水漲船高,達到37.69億元。然而,晨鳴並沒有藉機改善財務結構,減少負債,反而花費17.14億元收購地產公司的股權及債權。 晨鳴的多角化與產能擴充是同步進行的,在2012年涉足採礦業、2014年融資租賃、2017年房地產。甚至也插足塑料、酒店、旅遊(山東御景大酒店)等。這些多角化項目,某段時間或有亮點,但整體、長期而言,晨鳴身受其害。例如2017年中國的房地產還不錯,決策在當時看來是對的,但2020年之後,就開始走向「泡沫化」!今年三月,晨鳴賣出酒店股權時,宣布「專注於核心製漿造紙業務」。 日本稻盛和夫是這樣看企業多角化經營的:「切忌跳空、另闢戰場,而要連結既存經營資源,發揮加乘效果」。日本經營之聖這一席話,是當頭棒喝。  ●晨鳴集團主力產品近幾年毛利率消長 核心競爭力的定義 晨鳴自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2024年中期報告)有七大優勢:(1)漿紙一體化;(2)規模;(3)產業佈局;(4)技術裝備;(5)科研創新;(6)團隊管理;(7)環保治理。如果依照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並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的嚴格定義,上述說法很容易被挑戰。 首先,規模優勢它是相對的,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也有相近的規模,你的優勢(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和議價能力)就不存在了。產業布局是指在中國華北、華中、華南等主要省分均有生產基地,這與競爭力無關宏旨,僅僅代表商機,有機會做當地的生意,但還是要面對競爭。 其次,晨鳴號稱是產品品種最多的公司,涵蓋文化紙、銅版紙、白卡紙、複印紙、工業用紙、特種紙、生活紙等七個系列200多個品種,但紙業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多元產品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未必因此大大增強。再說,市場競爭還是要依個別紙種來看,某一紙種有競爭力,不代表就能外溢、延伸到另一紙種。多不代表強,大也未必等於強,N個弱加總還是弱。 晨鳴在財務危機爆發之前,也曾經自述有資金優勢,即融資能力,這也許是其他同業未必有的條件。但另一方面,如果因為資金容易取得,導致經營管理階層對於投資效益(報酬率)的輕忽,或因此不思改善財務結構,那麼資金就像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使用得當則有利,不當則有害)。因此,企業如何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門大學問,也值得我們省思。 最後,晨鳴的報告中提到,從行業格局來看,中國造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2022年,中國造紙行業CR10(前十大)佔比約為45%,相較於美國的90%,仍有較大集中的空間」。言下之意,產能擴充還有很大的空間,是走在對的方向。然而,美國有不少大廠是在需求成長有限或不景氣之時,透過購併來壯大自己的,整體產能並沒有因此增加,給市場帶來衝擊,甚至藉此集中機會,淘汰部分沒有競爭力的設備;這個和內捲式的擴充產能是截然不同的。 晨鳴指出,近年造紙業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短期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它是受害者,但換個角度來看,它不也是加害者? ●參考資料:(1)晨鳴集團官網(http://www.chenmingpaper.com/):投資者關係/公司公告。(2)騰訊網(https://news.qq.com/rain/a/20241120A046LM00?suid=&media_id=)債務逾期18億、65個帳戶遭凍結!「紙茅」晨鳴紙業突發暴雷,股價一字跌停。(3)新浪財經網(https://finance.sina.cn/stock/ssgs//detail-ihiixzkm3750284.d.html)晨鳴紙業成長驟降,年內發債百億資金缺口仍達300億(2018.09.03)。(4)禁聞網(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baitai/20241128/2121716.html)董事長兩口子不幹了,至暗時刻誰是白衣騎士(2024.11.28)。(5)鉅亨網新聞中心https://news.cnyes.com/news/print/2917853:晨鳴紙業逆勢擴張欲搶佔先機(2009.07.08)。(6)天下雜誌出版社:稻盛和夫高收益企業(暢銷紀念版)(2024.02.29)。 ●晨鳴紙業號稱是產品品種最多的公司,涵蓋文化紙、銅版紙、白卡紙、複印紙、工業用紙、特種紙、生活紙等七個系列200多個品種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潘亞建提升競爭力及創新發展
風雲人物
2025-07-11

潘亞建提升競爭力及創新發展

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公司為全球具有領導地位的印刷器材銷售及製造商,今年適逢其創立175週年的光輝時刻,這代表著從德國一家小型鐘鑄造廠到全球印刷和包裝解決方案領導者的創新歷程。而成立邁向25週年的台灣海德堡國際公司此刻也迎來人事全新氣象,發布於去年11月1日起由潘亞建(Arkin Pariltan)擔任台灣海德堡新任總經理,其同時繼續擔任海德堡大中華區服務耗材零件總監,帶領台灣服務團隊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而在此雙重職位上,潘亞建總經理將負責台灣區的全面運營管理,並繼續領導海德堡大中華區的耗材及零件業務服務,致力於推動業務增長、提升市場競爭力及創新發展。時值新人新氣象,本刊特別專訪新任總經理潘亞建來談談公司的經營理念、核心價值、數位轉型過程、台灣市場布局、發展方向及未來展望。 Q1:談談個人進入海德堡公司之緣由及歷程。 A:我出生並成長於德國海德堡,因此海德堡這家公司在我居住的地區是一個知名的全球技術領導者。幸運的是,我在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有機會與海德堡公司合作撰寫我的畢業論文,這意味著我在大學時期就已經加入這家公司。由於我在海德堡公司非常正面的實習經歷,包括它的企業經營理念、設備產品和作為雇主的優秀表現,我決定畢業後加入這家公司。 海德堡公司給予我在不同部門發展的機會,包括產品管理、銷售和服務,並且包括在亞洲的海外項目。因此,可以總結我的背景是具備在全球環境中為客戶服務的專業知識,並累積豐富的國際管理經驗。潘亞建自2016年11月起,在海德堡大中華區擔任多個職位,包括服務耗材零件主管及董事會成員,負責中國、香港和台灣的技術服務與零件、耗材及應用,以確保這些關鍵部門的順利運作和持續增長。 ●Gallus One是一款革命性的數位標籤印刷機 ●適合大規模生產的Gallus Labelmaster標籤印刷機 Q2:台灣海德堡目前主要市場定位、經營理念、核心價值、服務內容與客層為何? A:海德堡公司致力於透過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來推動印刷的未來,作為印刷和包裝產業的全球領導者,我們以成為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堅定承諾而聞名。透過結合數十年的專業知識和尖端創新,海德堡正在推動印刷的數位化轉型,同時保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我們的理念圍繞著將客戶放在首位,確保每個解決方案和服務都能滿足現代印刷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海德堡旨在簡化操作、提高效率並開拓全新的成長機會,使客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 海德堡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致力於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並與客戶密切合作,了解他們的特殊需求與挑戰,提供與客戶目標一致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全面性的支持是一個重要關鍵:從設備配置的初步諮詢到教育訓練、服務和維護,包括耗材和工作流程暨軟體解決方案,海德堡確保產品是全方位整合到客戶的工作流程中。 對於海德堡來說,數位化和印刷產業的轉型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海德堡一直處於數位化的前端,透過先進技術重新構想傳統印刷過程。隨著智能印刷車間概念的導入,海德堡將設備、軟體和服務整合到一個完全連接的生態系統中。我們的Prinect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是一套全面性的軟體工具,優化從印前作業準備到印後的生產工作流程,提供即時數據分析和提高效率。此外,創新的遠程服務解決方案將支持最小化停機時間和快速支援。數位印刷解決方案,例如Versafire系列和現在的JetFire噴墨印刷機,實現了高度客製化的短版印刷,具有卓越的品質和速度。 海德堡的客戶群涵蓋廣泛的印刷應用,從商業印刷企業專注於使用單張紙平版印刷技術提供的高端產品行銷工具、書籍和小冊子,到使用數位設備進行短版印刷。對於包裝專家,我們以高質量和經過驗證的技術單張紙產品組合服務市場,例如CX或XL印刷機。此外,海德堡擴大其產品組合,重新定義折疊紙盒生產:海德堡Boardmaster是一種尖端的柔版印刷系統,專為高容量折疊紙盒生產而設計。其運行速度可達每分鐘600公尺,生產效率是傳統系統的兩倍,透過雙印刷單元實現不停機生產,無縫作業更換。先進的自動化,包括Intellimatch預印掃描儀,確保卓越的印刷質量並縮短準備時間。 「連續性」是海德堡的重點之一,使用水性油墨和在作業更換期間最小化被印材料浪費。其模組化設計提供了未來升級的靈活性,使其成為不斷增長的包裝市場中具有成本效益和環保的解決方案。除了商業和包裝領域從印前到印後加工的技術,海德堡還以其尖端技術進軍標籤領域。我們提供一個全面的標籤產品組合,旨在滿足現代標籤生產的多樣化需求,將先進技術與可持續性和效率相結合。 而這個產品組合的核心就是Gallus One,這是一款革命性的數位標籤印刷機,專為短版到中版印刷而設計。結合海德堡的成熟噴墨技術與無縫整合的Prinect工作流程,Gallus One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高質量標籤生產,浪費最少,是尋求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中小型標籤轉換商和品牌所有者的理想選擇。而對於大規模生產,Gallus Labelmaster提供無與倫比的多功能性,在柔版和複合應用中表現相當出色。它支持廣泛的被印材質和作業複雜性,是需要高生產力和可擴展性的企業強大解決方案。 透過將自己定位為共同成長的合作夥伴,海德堡繼續加強與客戶的關係,幫助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同時創造嶄新的效率和獲利水平。 ●(左圖)海德堡Speedmaster XL 106印刷機 ●(右圖)B3尺寸的Jetfire 50數位噴墨印刷機   Q3:海德堡公司向來在設備上追求精益求精,試著分享新款印刷設備上的革新功能,或是近期將有何新機型上市推出? A:在2024年5月舉行的Drupa展會上,海德堡宣布與佳能在單張紙噴墨印刷領域進行全球銷售和服務合作。海德堡將推出基於佳能單張紙噴墨打印機並結合其自身Prinect工作流程的B3數位噴墨印刷機Jetfire 50和未來的B2數位噴墨印刷機Jetfire 75。Jetfire 50生產速度可達到每小時9,120張,超過了許多現有B2噴墨印刷機的產能。B2的Jetfire 75具有更大的生產能力,預計將成為單張紙噴墨印刷市場中的重量級產品。 與佳能的合作旨在更好地滿足客戶對工業噴墨印刷設備的需求,這兩款設備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推出。海德堡的優勢在於Prinect工作流程及其強大管理和色彩控制能力。透過採用Prinect工作流程,數位印刷可與傳統平版印刷結合,發揮兩者優勢。 目前,印刷市場上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趨勢:訂單變得更加多樣化且數量更少。以前,平均訂單量為五到六千份,但現在可能只有兩到三千份。印刷公司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訂單切換和設備調整上。如果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可能會導致印刷機的整體設備效率(OEE)下降,影響業務的獲利能力。有鑑於此,市場對平版印刷機的需求可以總結為兩個主要點:第一,高效率;第二,多樣化整合工藝以滿足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要求。通常,這兩點需要結合起來,意味著高效率必須滿足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複雜生產工藝。 海德堡如何提供更好地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的產品?首先,透過最大化平張印刷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Speedmaster XL 106的印刷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21,000張,以及在Drupa 2024上展示高度自動化的CX 104印刷機,都是這一個努力的典範。透過採用最新的自動化和智能技術,新型號不僅比上一代速度更快,而且顯著減少準備時間,從而大大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其次,透過幫助客戶簡化複雜問題,有效提高設備輸出效率。包裝印刷經常遇到特別色的問題,傳統上這個需要停機調整或更換油墨,這可能會導致大量時間浪費,尤其是在訂單變短的情況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德堡在幾年前推出Multicolor特別色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用七種基本顏色來模擬大多數的特別色,大大減少停機調整或更換油墨的時間。這一個解決方案在全球許多知名印刷公司及台灣的實踐驗證中表現出色,顯著提高了印刷機的輸出效率。 Q4:海德堡在數位轉型的創新過程中,有甚麼值得學習及驕傲的地方,在轉型過程中是否碰到甚麼困難,要如何因應及克服! A:海德堡在印刷產業的數位化轉型中一直是個先驅者,因其創新解決方案而獲得認可。我們以在遠程服務技術、先進軟體解決方案以及基於雲端的工作流程和客戶大數據資料庫網站方面的領先地位為榮。同時能夠無縫整合這些技術,使得印刷企業能夠提高效率和靈活性。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顯著且區域性的成就,是在大中華地區成立海德堡數位化事業部(HDU)。透過HDU,提供了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將設備數據整合到客戶的MES/MIS系統中,支持智能工廠的發展。這些定製解決方案使客戶能夠簡化操作並採用數據驅動的決策,幫助他們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然而,這一個過程並非沒有挑戰。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客戶對設備連接性和數據整合的猶豫,這在歐洲和美國較為普遍。海德堡透過實施最高的IT標準和強大的安全協議來確保數據隱私和系統安全,解決了這一個問題。 Q5:世界正在快速轉變,ESG及綠色印刷成了重點關注議題,海德堡在設備及售後服務上如何讓客戶受惠,未來針對ESG及綠色印刷的發展方向及策略為何! A: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備受國際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全球和台灣都受到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國家對企業運營和發展的要求。對於海德堡來說,所有提供給客戶的解決方案,包括設備、耗材和工藝,都符合歐盟設定的最高可持續發展要求。這反映了海德堡作為一家國際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我們透過提供全面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支持所有海德堡客戶的可持續發展努力。 ●在Drupa 24所展示高度自動化的Speedmaster CX 104印刷機 ●(左圖)海德堡上海青浦工廠外觀 ●(右圖)海德堡位在上海青浦工廠組裝產線 Q6:市面上同類型印刷設備品牌眾多,與其他設備相比,海德堡擁有那些獨特優勢?其售後服務與其他品牌有何不同? A:海德堡成為印刷領域全球市場領導者絕非偶然,我們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僅提供高品質的設備。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們強項在於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無縫整合從印前到印後加工的印刷機械、軟體和數位工作流程,並結合耗材、應用支持、服務和培訓。這意味著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客戶的強大合作夥伴,支持他們生產高質量的印刷產品。 其他關鍵差異化因素,包括在大中華地區和亞洲市場的承諾和強大影響力。海德堡在上海青浦擁有強大的基礎設施,不僅為大中華地區生產高品質CX 104印刷機,還為出口市場生產。此外,在大中華地區設有上海印刷媒體中心(PMC),為客戶和我們自己的服務工程師提供廣泛的培訓計劃。作為印刷卓越中心,還測試耗材,並為客戶提供應用支持,如測試印刷和印刷諮詢。這一個基礎設施,確保了我們能夠快速反應並交付一流的設備、零件及培訓、應用和技術支持。 最後,另一個顯著的差異化因素是海德堡全球服務網絡,這是產業中規模最大的。這個廣泛的網絡包括全球數千名服務專家,確保為我們客戶提供本地化、響應迅速的支援。海德堡的服務團隊利用先進的遠程診斷和預測性維護工具,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確保設備的最大可靠性。透過我們在大中華地區的合作,可以確保提供最佳的遠程和現場技術支援。 總之,海德堡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全球最大的服務網絡、領先的數位技術及在青浦的強大製造足跡,使我們成為印刷廠的首選合作夥伴。雖然其他公司可能提供設備,但海德堡所提供的是通向長期成功的道路。 Q7:以經營者角度,對台灣現今及未來印刷市場現況的想法? A: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從我的角度來看,2024年台灣印刷市場似乎比往年更為平靜。然而,由於科技、半導體和先進製造等強勁產業推動的台灣經濟整體增長,為印刷產業提供巨大潛力。隨著這些產業的擴展,對包裝、行銷材料和專業印刷服務的需求可能會增加,為印刷產業提供與台灣經濟軌跡對齊的機會。 此外,美中之間的全球貿易動態,可能為台灣和台灣印刷公司提供獨特的機會。一種可能性是印刷產能轉移到台灣或台灣公司,並且有需求進一步擴展到東南亞國家,以利用關稅優勢。在這一個潛在發展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重點在於創新、數位化、可持續性、效率和質量。透過採用海德堡等公司提供的先進印刷技術,並整合智能生產工作流程,該產業可在這個動態經濟環境中為長期增長做好準備。 Q8:海德堡在台灣市場的發展及這些年的成就?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應對策略為何?近期有無任何具體行銷計劃或活動? A:台灣一直是海德堡的重要市場,在過去取得了多項里程碑,包括安裝XL印刷機及來自上海青浦工廠的CX 104印刷機,實施MultiColor技術以及多次成功的Prinect工作流程安裝。台灣策略與海德堡的全球和大中華策略一致,當然是展示最先進的單張紙、數位和標籤技術。除了技術之外,還將更加注重透過上海青浦印刷媒體中心的教育訓練和數位化的數據透明度、整合和客戶大數據資料庫網站來支持台灣客戶。在技術支持方面,海德堡將開始更強大的遠程和數位支援模式,因為我們相信這是解決初步故障的最快方法。 此外,我們也將推動更多的大中華品牌POST(普仕),提供技術升級解決方案和具有卓越性價比的耗材,補充現有的海德堡解決方案。正如您所見到的,眼前有許多令人興奮的內容和工作。海德堡將於2025年5月在中國北京國際印刷展上展示所有這些“解決方案”。並邀請大家在“眼見為實”的口號下來我們攤位參觀,進一步討論和展示上述海德堡的解決方案。 台灣海德堡國際 02-82212308 www.heidelberg.com/tw/zh/ ●海德堡Multicolor印通特別色替代工作流程
Brightland 的新型擠壓瓶能否幫助其贏得橄欖油大戰?
包裝未來
2025-07-03

Brightland 的新型擠壓瓶能否幫助其贏得橄欖油大戰?

北加州不僅以葡萄酒聞名,也遍布橄欖園,其中許多橄欖園由同一個家族世代傳承。自 2018 年以來,艾西瓦婭·艾耶 (Aishwarya Iyer) 致力於透過自己的品牌 Brightland 讓全世界欣賞美國橄欖油。她的秘訣是什麼?將橄欖油裝在帶有藝術裝飾標籤的華麗玻璃瓶中。 「這些瓶子就像特洛伊木馬,」艾耶說。 “它們吸引你關注這個品牌,但裡面的東西也同樣精美。這是我們用來說服美國人使用更優質橄欖油的策略。” 這個策略效果很好——或許是好得過頭了。這款售價37美元的375毫升瓶裝飲料在Instagram上迅速走紅。人們紛紛在自家廚房檯面上拍照留念。他們甚至在晚宴上也拿出來享用。這款飲料一下子就成了女主人的首選禮物,也是歐普拉最愛的物品之一。艾耶爾興奮不已:如今,每分鐘都會有一瓶Brightland飲料被賣出。 2022年,該公司獲得了683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以繼續發展壯大。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漂亮的瓶子也有其限制。人們把它們視為珍貴的物品,只限於特殊場合。然而,Iyer 更大的目標是讓美國人在所有烹飪需求中使用加州橄欖油——並以此支持美國農民。 為了提升Brightland的吸引力,Iyer剛推出了名為「 Everyday Set」 的新產品系列,包含一個烹飪用油和一款沙拉用油。這些產品採用不同的包裝形式:塑膠擠壓瓶。這些產品比玻璃瓶裝略便宜(750毫升售價65美元),儘管價格仍然是商店貨架上許多其他瓶裝橄欖油的四到五倍。但這些Brightland新產品很快就會在全美各地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上架,將使該品牌在橄欖油大戰中更具競爭力。 [圖:Brightland]   我們喜歡榨橄欖油 在過去三年裡,擠壓瓶已成為橄欖油的盛裝容器。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 Graza  ,這個由安德魯·貝寧於2022年創立的橄欖油品牌,已獲得28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其產品採用 森林綠色的擠壓瓶 包裝,因此脫穎而出。 擠壓瓶的設計讓您更能控制橄欖油的用量,並更精準地將其擠入煎鍋或沙拉中。正因如此,幾十年來,廚師和家庭廚師們一直​​將橄欖油倒入擠壓瓶中。 (包括OXO在內的許多品牌都出售這種用途的擠壓瓶。)擠壓瓶也廣泛應用於辣醬等相關食品類別。 Graza 的創新之處在於,它採用這種包裝瓶出售橄欖油,瓶身上還印有趣味十足的現代 品牌標誌 。但由於這些瓶子早已被廣泛使用,Graza 無法申請版權。很明顯,消費者喜歡這種包裝方式,因為許多其他品牌也開始採用擠壓瓶出售橄欖油,包括加州橄欖牧場 (California Olive Ranch)、O 橄欖油 (O Olive Oil)、DeLallo 和 Pompeian。 Brightland 就是其中之一。 2023 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擠壓瓶裝披薩油,大獲成功。首批 10,000 瓶披薩油在上市數小時內就銷售一空。 (Graza 的創始人 在領英上發了一篇憤怒的帖子, 譴責 Brightland 如何製造了一款山寨產品,但很快道歉;Brightland 對此事件未發表評論。)從這次披薩油的發布中,Iyer 意識到不同的包裝瓶在不同場合下適用。 「在這種情況下,擠壓瓶裝的披薩油更隨意、更有趣,這正是披薩之夜所需要的,」她說。 [圖:Brightland]   新的橄欖油貨架 對Iyer來說,觀察瓶子的形狀如何影響人們對橄欖油的認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玻璃瓶裝的橄欖油曾被人們視為奢侈品或藝術品。但Iyer希望消費者在烹飪或做沙拉時都能選擇高品質的加州橄欖油。 「我住在加州,我非常熱衷於支持這些距離我們僅幾小時車程的農民,他們已經經營這些農場好幾代了,」她說。 “如果我們不培養對他們橄欖油的需求,這種需求將不復存在。” 艾耶爾也指出,加州的橄欖油品質標準最高。 正如先前報導 ,雜貨店裡的許多橄欖油都摻入了棕櫚油或菜籽油等廉價原料。一些據稱產自義大利的橄欖油實際上來自其他國家,例如摩洛哥和突尼斯。但加州食品和農業部的 標準很高 ,這裡生產的產品會定期接受檢測,以確保其純度。 艾爾不確定她能否再壓低價格,因為美國本土橄欖油品質更高,而且勞動成本也比海外高。但她找到了一家能夠為Brightland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農場,這幫助她稍微降低了價格。這種橄欖油兩瓶售價65美元,遠高於一般美國人的消費水準。例如,Graza的西班牙產橄欖油套裝售價為37美元。 Iyer 相信,有些消費者會認同 Brightland 產品的價值。該品牌試圖講述這種油有多新鮮,以及它如何為美國農民的生計做出貢獻。最終,她認為最有可能打動他們的是它的味道。正因如此,她與農民合作,創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風味,就像釀酒師釀造葡萄酒一樣。 “一切都取決於風味,”她說。 “我們混合了不同的品種,力求在開瓶時就呈現出恰到好處的美味。”   內容來源: https://www.fastcompany.com/
HP 有意收購陷入困境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
科技探索
2025-07-03

HP 有意收購陷入困境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

  全球印刷與電腦科技巨頭 HP,正在積極洽談收購由 Benny Landa 創立、近期破產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該公司已聘請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負責出售程序,目前包括 Canon、Agfa、Fujifilm、Epson、Xerox、Brother 以及德國 Koenig & Bauer 等多家國際印刷大廠都已進入資料室,表達收購意願。 HP 曾於 2002 年以 8.5 億美元收購 Landa 第一家數位印刷公司 Indigo,成為其後續事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如今,包括 Landa Digital Printing 在內的四家公司最終都未能成功。 Landa Digital Printing 開發的數位印刷機每台重達 30 噸,採用奈米顏料墨水技術,號稱速度更快、品質優於 HP Indigo 機型。每台售價約 300–400 萬美元,安裝與維護成本亦高昂。 公司至今募資高達 13 億美元,主要來自國際投資人與 Landa 本人。其中最大股東為 Landa(持股 36.7%),德國億萬富豪 Susanne Klatten 旗下的 Altana(28.9%)、SKion(16.4%)、瑞典 Rausing 家族的 Winder(10%)等也是主要投資人。Landa 自己投入了 2.2 億美元。 然而,股權已無實際價值。公司累積債務達 17.4 億新謝克爾(約 5.15 億美元),其中 14.3 億新謝克爾來自股東(含 9.71 億美元股權、3.53 億美元可轉換貸款)。其餘則欠供應商、員工及銀行。 雖然早在 2017 年推出原型機,但正式銷售自 2022 年才開始,至今僅賣出約 50 台。2022 年營收 3,500 萬美元,虧損 1.48 億;2023 年營收成長至 4,700 萬美元,虧損擴大至 1.64 億,主要因股東貸款利息所致。 此外,公司人事支出過高。2022 年員工支出 2,210 萬美元,2023 年為 1,660 萬美元,員工數約 500 人。重整計畫擬裁員一半。據悉,Drupa 展後雖收到 50 張購買意向書,但最終僅售出 11 台,導致累積高達 1.7 億新謝克爾庫存零件。 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海外營運過度膨脹,專利申請花費亦高。儘管上月投資人最後再注資 1,320 萬美元,但內部審查預估公司至少需再投入 3 億美元才能在 2030 年達損益兩平,現今資產僅值 8,800 萬美元。 即使順利出售,也難以清償債務。市場推估買家最多只願出價 1–2 億美元,債權人可能面臨 70%–90% 的減值。類似案例如 Landa 的實驗室鑽石公司 Lusix,近期也僅以 400 萬新謝克爾賤售。 目前法院已批准凍結程序 14 天,讓買家有機會接手。公司由 Orbotech 前高層 Asher Levy(董事長)與 Gil Oron(執行長)接管營運,Benny Landa 仍保有董事職位並積極參與日常經營。現有 50 家客戶亟需維持設備維護與墨水供應,否則損失恐難估計。   內容來源: 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news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專家觀點
2025-06-12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過去五年,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信心也備受關注。 那麼,經濟逆風和其他全球事件是否也影響了消費者對環境問題和永續包裝的態度? 簡而言之,美國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但顧問公司麥肯錫表示,其他因素似乎更為重要。同時,許多消費包裝商品公司已經 重新審視或改變了他們的永續發展目標 ,其中一些公司透露,他們無法在設定的期限內實現某些目標。 上週,麥肯錫 發布了 其最新的以永續包裝為重點的消費者情緒調查結果,該調查此前曾於 2020 年和 2023 年進行。作者指出,「2020 年後時代是巨大動盪的時代之一」。 影響消費者行為和偏好波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高通膨。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了作者所說的「美國消費者信心停滯,多個非必需消費品類別的支出意願下降」。 報告指出,儘管包裝產業歷來成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但消費者信心低迷可能會阻礙該產業的成長。 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被認為是該行業的一個成長機會,儘管並非最重要的機會。然而,報告指出,這些努力不應被低估,包裝公司應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和願望。 報告稱, 雖然永續包裝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調查結果可以幫助包裝公司和品牌發掘未來的設計和行銷機會。 這是麥肯錫 3 月針對 1,000 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有關包裝永續性的調查得出的五個主要發現。 環境影響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仍落後於價格和品質等特徵。 表示每個特徵都會影響其購買產品的決策的受訪者百分比。 在檢視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時,受訪的消費者一致認為產品的環境特徵的重要性低於其他關鍵特性。這與2020年和2023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持續關注新聞。 三年調查中,排名前三的因素——品質感知、價格和便利交通——都比前幾年有所提升。雖然環境影響的重要性也從2023年的27%上升到現在的33%,但在2025年,該因素的排名仍遠低於其他因素,位居第六。  與大多數其他包裝屬性相比,環境影響的重要性較低。 在購買包裝產品時,將某個特性評為「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前兩次調查一樣,食品安全和保存期限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易用性、標籤資訊和耐用性在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期望中也一直名列前茅,自2023年以來,標籤包裝的使用率上升了9%。  報告指出,標籤資訊的增加可能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保健的興趣和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此外,消費者可能會使用標籤“來支持基於品質和價格的選擇。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可獲得的信息更加豐富,包含附加信息的包裝標籤也在這一時期變得越來越普遍。” 例如, 二維碼 在包裝上日益普及,成為消費者的資訊來源。 當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時,可回收性是最重要的特性。 認為可持續性特徵很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總共有77%的受訪者認為可回收性“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使其成為可持續包裝考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佔比在59%至62%之間:回收成分、可堆肥性、可重複使用性和材料用量。 碳影響和生物基含量排名較低。報告稱,這可能是由於消費者對這些術語的理解程度不同。消費者 “可能將可回收性和再生成分視為解決亂丟垃圾、污染和垃圾掩埋等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他們可能不太了解生物基產品的優勢。” 玻璃被認為是最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基材,而塑膠則最不具可持續性。 相信基質可持續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可回收性認知最密切相關的基材——玻璃和纖維——在整體可持續性方面得分較高,而那些被認為可回收性較低的基材——塑膠薄膜和層壓板——排名較低。 報告稱,受訪者似乎也區分了「技術」可回收性和「實際」可回收性。儘管PET瓶通常可以回收,而且這種樹脂一直是 全球回收量最高的塑料 ,但受訪者仍然認為它們的可持續性不如玻璃瓶或金屬罐。 研究人員在進行調查的其他10個國家/地區未觀察到PET瓶可持續性方面的差異;麥肯錫表示,這些國家的調查結果將很快發布。他們推測,消費者對PET瓶使用後處理方式的理解可能因國家而異。報告指出:“各國回收實踐的差異凸顯了將包裝與當地市場收集和處理所用材料的能力相匹配的重要性。” 品牌所有者和包裝生產商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有最大的責任。 認為各方對包裝永續性負有責任的受訪者百分比。 當被問到誰應該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責時,受訪者大多迴避了消費者或零售商的回答。品牌和包裝生產商位居榜首,分別獲得了36%和32%的選票。 報告指出:「對此的一種解讀可能是,消費者不願承擔選擇『正確』包裝方案的負擔,不願為此支付額外費用,也不願遵循包裝處置說明。」 此外,受訪者可能認為品牌是包裝材料的大量使用者和生產者,並且他們認為包裝生產商對包裝方案擁有最大的控制權。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裝飾是印刷服務提供者的成長引擎
包裝未來
2025-06-05

裝飾是印刷服務提供者的成長引擎

「釋放裝飾的力量」是 最近由 Duplo 贊助、  Printing Impressions、In-plant Impressions 和 NAPCO Research 主辦的網路研討會,探討了局部 UV、箔和觸覺塗層等增強技術如何幫助印刷服務提供商開拓新市場、打動買家,最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利潤。 「印刷正在發生變化,它正在逐漸擺脫過去低利潤的商品印刷,而成為一種增值產品——一種人們想要拿在手裡的東西,」《 In-plant Impressions》 主編兼內容總監鮑勃·諾伊鮑爾 (Bob Neubauer)在 2025 年 4 月 29 日的活動開幕式上說道。 “智慧印刷供應商正在尋找局部 UV 塗層等裝飾功能,以增強他們的作品並提高其價值。” 印刷包裝專家兼 NAPCO 研究 分析師 Cory Francer 分享的數據證實了人們對裝飾印刷日益增長的需求。在一項針對傳播買家的研究中,75% 的買家表示,他們更傾向於與提供除基本承印油墨之外服務的印刷廠合作。另一項研究發現,55% 的品牌所有者和行銷人員會專門尋找能夠提供燙金、局部光澤或凸起塗層等特殊效果的供應商。 Francer 指出,如今這數字可能更高。 「印刷增強技術確實可以將任何應用程式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無論是直​​郵、行銷資料、標籤、包裝還是標牌,」Francer說。 “這些功能提升了產品的價值,使其脫穎而出,無論是擺在零售貨架上還是放在郵箱裡。” 除了滿足客戶偏好之外,裝飾還為希望實現服務差異化且通常無需大量資本投入的印刷服務提供者提供了策略價值。 Francer 指出,如今的數位增強技術使印刷商能夠以經濟高效的方式添加觸覺和視覺效果,使裝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   拒絕競相壓價 對於加州聖克拉拉 JP Graphics公司總裁瓊·埃斯科弗(Joan Escover)來說, 裝飾從來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而是為了脫穎而出。 「我覺得我永遠不可能在這場10分紙的低價競爭中勝出,」她在網路研討會上告訴觀眾。 “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 Escover 的旅程始於配備數位金銀印刷功能的 Xerox 1000i。如今,Escover 擁有多套裝飾系統,包括來自PRINTING United Alliance 成員 Duplo的設備。透過將這些技術層層疊加,JP Graphics(  PRINTING United Alliance 和 Women in Print Alliance 成員)的團隊打造了讓公司脫穎而出的生產能力。 Escover 感嘆道:“這真是一個真正讓自己脫穎而出的絕妙方法。” 在德克薩斯州拉伯克的全方位服務印刷服務提供商 Slate Group ,Trey Laverty 也邁出了類似的一步,但略有不同。 「我們創建了這個創意品牌,客戶會來問我們,『接下來是什麼?』」該公司銷售開發總監 Laverty 說。 「我們不靠價格銷售,我們靠體驗銷售。」Slate Group 於 2017 年增加了第一台 Duplo DuSense DDC-810 局部 UV 上光機,並很快發現需求遠遠超出了預期。 Laverty 回憶道:“我們的銷售代表一看到它的實際運行,就興奮不已。我們開始試驗,機器就一直運轉著。” Laverty表示,公司已添置了第二台DDC-810,並準備安裝一台Duplo DuSense DDC-8000局部UV上光機,這將使PSP能夠一次完成燙金和局部UV上光,並支援可變數據進行裝飾,這將為Slate Group的客戶帶來高價值的個人化宣傳活動。 “這將徹底改變我們高等教育領域的格局,”Laverty說道,“個性化至關重要。” 雖然添加新技術幾乎總是需要調整印刷服務提供者的營運和工作流程,但 Laverty 和 Escover 都強調,將裝飾技術融入現有工作流程相對順利。事實上,這個過程讓 Slate Group 團隊倍感振奮。 「我們的操作員都接受過交叉培訓,」Laverty 解釋說。 “他們先操作數位印刷機,然後開始使用 Duplo。一旦他們理解了操作方法,就會問,’好吧,我現在能做什麼?’” Escover 也有類似的經驗。 “我們開始嘗試不同的目標、不同的微米、不同的基材。隨著我們逐漸摸索出方法,學習的過程也變成了樂趣的一部分。” 兩位印刷業的領導者都強調了在設計早期與客戶進行實際合作的重要性。 Laverty鼓勵他的團隊從概念到執行,與客戶緊密合作。 「我們先創作出您想要的作品,然後再設計合適的裝飾,將其變為現實,」他說。 “如果我們有一個無法解釋的瘋狂想法,我們只需打印一次。因為是數字化的,所以我們可以進行測試。” Escover 也使用樣品和觸覺演示作為銷售工具——但她指出,她經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激發顧客最初的興趣。 「一開始我感覺有點孤單,」她說。 “甚至沒人知道什麼是裝飾。”   推動裝飾需求,最大化投資報酬率 印刷買家可能不會主動要求燙金或凸版UV,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願意接受裝飾的創意可能性。 「有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Laverty說。 「所以,你只需要向他們展示。」Slate Group經常會為客戶的作品印製兩個版本:標準版和裝飾版。 “我們把兩個版本都遞給他們,然後問他們:’你們覺得怎麼樣?’他們臉上的笑容說明了一切。” Escover 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即使第一批樣品更像是出於熱情,而非一夜成名。 「我花了很多時間,不僅做自己的行銷工作,還寫了首篇文章,只是為了向人們展示我們可以做什麼,」她說。 “一旦有人看到,他們就願意花錢購買。” 兩家印刷廠都強調了利用內部行銷來展示裝飾物的重要性。 Laverty 的團隊創作了一件以唱片機為主題的作品,採用立體 UV 技術,顧客們立刻就想效仿。 Escovar 的農曆新年書籤活動最初是一個促銷贈品,後來變成了 Etsy 產品,並成為高等教育推廣的潛在客戶開發工具。 他們表示,這些努力能夠推動品牌長期差異化——即使短期經濟效益不大。 “對我來說,利潤率並不重要,”Escover 承認,“更重要的是……怎麼說呢?更重要的是榮耀。我希望我的客戶贏得獎項。他們的獎項就是我的獎項。” 儘管如此,內部裝潢的經濟和營運效益是實實在在的。拉弗里指出,Slate Group 停止外包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周轉率,並獲得了更多利潤。 「我們身處一個亞馬遜的世界,」他告訴網路研討會的聽眾。 “每個人都希望在兩天內拿到東西。我們沒有時間把東西運出去然後等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所有東西都搬到了公司。” Escover 和 Laverty 都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值得的,尤其是裝飾能打開新市場的大門。 「我們從帶有柔軟塗層的人力資源卡到農業客戶的牲畜手冊,都運用了裝飾技術,」Laverty 說。 “它能引發對話。即使有人來買一張普通的明信片,看到我們裝飾好的樣品也會想,‘你能做到?你或許也能勝任我的工作。’” Escover 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裝飾設計幫助她轉向了更具韌性的行業,例如醫療、製藥和特殊包裝——有時還會進行一些個人項目,例如客製化葡萄酒標籤。 「現在人們找到我是因為他們想要它,」她說。 對於考慮添加裝飾功能的PSP,兩位演講嘉賓給了相同的建議:別等! Escover說:“只要你買,活兒自然來。” Laverty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放手去做吧。在銷售方式、生產方式以及與客戶合作的方式上都要發揮創意。然後呢?裝飾一下,去改變世界吧。”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impressions.com/
編輯紀事-共奏: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
經營管理
2025-06-03

編輯紀事-共奏: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

兩星期前,收到日本印刷技術協會(JAGAT)寄來的「2024年日本印刷白皮書」,主題文章探討日本印刷業的經營與未來發展,強調要開拓新業務(創注),促進業界與跨領域合作(連攜),推動產業間相互協作共創發展(共奏)。 數位時代的消費者行為正在演變,智慧型手機成為生活及工作的不可缺,電子商務及個性化的消費興起,連對色彩的審美觀念,由傳統的色彩再現性、解析度與銳利度,轉傾向於「明亮、清晰」的影像風格。 面對環境的變革,印刷業者必須要由「印刷品生產者」,轉為「行銷與品牌策略的活動夥伴」;而印刷業者要善用數位平台,要融合印刷品與數位媒體,以數位技術發展新業務,如透過QR Code或NFC連結印刷品與消費者的互動,這「共奏」模式讓印刷業者找到新的價值定位,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 善用行銷活動及數位平台,可打造一個跨領域合作的商業模式,整合設計師、行銷專家、技術研發者、數位媒體及跨業生產者的協同作業,不僅僅可滿足規模生產的需求,也滿足中小、微企業及家庭的需求,如同台灣健豪印刷一樣的商業模式,這「共奏」模式讓產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可確保未來永續發展及競爭力。 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多元「共奏」是必要的。 Two weeks ago, I received the 2024 White Paper on the Printing Industry of Japan from the Japan Association of Graphic Arts Technology (JAGAT). The keynot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inting industry in Japan,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explore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ster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beyond the industry, and drive inter-industry collaboration for sustainable growth. Consumer behavior is changing in the digital age.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a part of life and work. E-commerce and personalized consumption are emerging. Even the color aesthetic ha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color fidelity, resolution, and sharpness to a preference of a “bright and clear” visual style.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printing companies must shift transform from “print suppliers” to marketing and brand strategy partners. They need to embrace digital platforms, integrate print with digital media, and leverage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develop new services—such as using QR codes or NFC to connect printed products with consumer interaction. The model of “co-creation” in harmony allows printing businesses to find new value positioning and create higher business value. By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marketing activities and digital platforms, a cross-disciplinary business model can emerge integrated designers, marketing experts, technical developers, digital media, and producers from various industries. This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mass production but also supports the demands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and even household use. The business model adopted by Taiwan’s Gainhow Printing is a prime example. Through this “co-creation” approach, the industry is discovering new directions for growth and ensure future sustain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in the digital age requires a diverse "symphony"。
抗危機、永續發展
包裝未來
2025-04-24

抗危機、永續發展

HERMA 董事總經理 Sven Schneller(左)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表示:“總體而言,2024 年是充滿挑戰的財政年度,但我們仍然能夠以穩定的盈利能力結束這一年。”   2025 年 4 月 16 日,星期三- 儘管面臨挑戰,HERMA 在 2024 財年仍實現了 5.4% 的增長,銷售額增至 4.526 億歐元。黏合劑材料、標籤和貼標機業務部門均對上個財政年度的銷售額成長做出了貢獻。 2025年的計畫再次是實現低個位數百分比範圍內的成長目標;然而,利潤率和獲利的壓力仍然很大。 在德國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HERMA 集團在 2024 年表現出了顯著的危機穩定性和韌性:這家專門從事包裝和標籤技術的公司,其銷售額增長了 5.4%,達到 4.526 億歐元,而上一年為 4.294 億歐元。海外業務的強勁成長對這一成長做出了重要貢獻,HERMA 的海外業務成長了 6.2%。不過,國內銷售額也比上年成長了3.9%。出口佔比由上年的64.2%小幅上升至64.6%。 “在過去的財政年度,我們再次獲得了 HERMA 2030 戰略的收益,該戰略專注於進一步實現業務多樣化和國際化”,兩位董事總經理 Sven Schneller 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強調。然而,所有市場都存在著價格戰,有時價格戰非常激烈,我們並非總是能逃脫。整體而言,2024財年充滿挑戰,但我們仍能以穩定的獲利能力收官。兩位董事總經理預計,2025 年銷售額成長率將維持在低個位數百分比範圍內,利潤率和獲利仍將面臨壓力。 2024 年員工人數幾乎維持不變:為 1,065 人,而上一年為 1,089 人。培訓生的數量略有增加,從 54 人增加到 56 人。 “培養我們自己的年輕人才現在是、並且仍然是我們應對技術工人短缺的最重要策略”,Sven Schneller 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說。 在價格激烈的競爭中, 膠黏材料、標籤和貼標機三大業務領域均對2024年的銷售額成長做出了貢獻。儘管價格競爭激烈,HERMA集團仍保持了在膠黏材料領域的市場份額,其銷售成長甚至超過了整個歐洲市場。尤其是電影產品也取得了強勁的成長。總體而言,黏合劑材料部門的銷售額成長了 6.6%。在標籤領域,傳統工業業務受到國內經濟疲軟的影響,尤其是化學和製造業。不過,HERMA在物流標籤這一重要領域錄得了比計畫更大的增幅。辦公用品標籤的需求也再次下降,這不僅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還因為家庭/行動辦公的持續影響以及以前紙本流程的日益數位化。然而,國際活躍的全球辦公用品零售商多年來銷售額的下降趨勢在 2024 年首次停止。 HERMA 也增加了針對學生的產品的銷售額。對於整個標籤產業來說,這意味著成長1.5%。貼標機部門成功地擺脫了德國機械工程下滑趨勢的影響:儘管整個行業報告 2024 年訂單量下降了 8%,但 HERMA 在該領域的銷售額卻增長了 6.0%。除了不斷成長的服務業務外,新的市場和客戶群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HERMA 之所以能夠在 2024 年保持穩定,是因為我們活躍於全球不同的行業和許多不同的市場——這對整個集團具有穩定作用,」兩位董事總經理解釋道。此外,作為一家家族企業,HERMA 專注於健康發展,並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這增強了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並為企業永續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內容來源: https://www.worldofprint.de/
為什麼 A0 海報是一種強大且經濟高效的行銷工具
設計創意
2025-04-17

為什麼 A0 海報是一種強大且經濟高效的行銷工具

  在數位廣告時代,人們很容易忽略傳統的行銷工具——但有一種形式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它的價值: A0海報 。 A0 海報尺寸為 841 毫米 x 1189 毫米(33.1 英寸 x 46.8 英寸),是標準 A 系列中最大的尺寸,在可見性、影響力和價值方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智慧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提升您的品牌、推廣活動或分享訊息,那麼 A0 海報應該引起您的注意。   1. 最大程度的可見性,最小程度的努力 當你試圖引起注意時,尺寸很重要。 A0 海報是不可能被忽視的——無論是在繁忙的街道上、購物中心內還是在貿易展覽會上。它們的大尺寸格式自然會吸引眼球,與滾動中丟失的小傳單或數位廣告相比,您的訊息更有可能被看到和記住。 當你以這種規模工作時,你不需要動畫或閃光燈來脫穎而出。醒目的圖形、醒目的標題和清晰的行動號召只需一眼就能傳達出深刻的訊息。   2. 成本效益高的覆蓋範圍 數位廣告可能很昂貴,而且轉瞬即逝。社群媒體的曝光量可能很便宜,但你的貼文會在幾秒鐘內消失。使用 A0 海報,您只需付費一次,就有可能在幾天或幾週內吸引數千人的注意。 印刷成本已大幅下降,尤其是大量訂單。如果 以每次展示費用 來計算,海報的效果往往優於網路廣告——尤其是在本地行銷活動中。它們全天候為您工作,無需電力或頻寬。   3. 多種放置選項 A0 海報幾乎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它們非常適合: 店面 社區公告欄 活動場地 交通樞紐 施工現場圍板 商家內牆 只要稍加規劃,您就可以將海報放置在目標受眾自然經過的交通繁忙區域,從而提高相關性和參與度。   4. 非常適合本地行銷和活動 如果您正在宣傳一些時間敏感的事情 - 例如當地演出、促銷、節日或產品發布 - A0 海報可以將您的訊息傳遞到重要的地方。它們具有廣告看板的規模和影響力,但成本卻只是廣告看板的一小部分。而且由於它們具有觸覺性和真實性,它們通常會與當地觀眾產生更強烈的聯繫。 此外,如果計劃變更或您全年進行多次促銷活動,它們可以輕鬆更新和重新列印。   5. 創作自由 A0 為設計師和行銷人員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有空間: 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 大而清晰的文字 QR 圖碼或地圖 多個行動號召 社群媒體帳號或主題標籤 這種自由有助於確保您的訊息既美觀又有效——而且借助現代印刷技術,色彩更加鮮豔,細節更加閃耀。 雖然數位行銷至關重要,但不要低估印刷的持久力量。 A0 海報結合了大膽的影響力和低成本,使其成為尋求更智慧行銷(而不僅僅是更響亮)的企業的明智選擇。 無論您是在宣傳新產品、開展活動還是僅僅建立品牌知名度,A0 海報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可見度、多功能性和價值。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編輯紀事-團隊台灣與台灣隊╱中華隊
經營管理
2025-04-15

編輯紀事-團隊台灣與台灣隊╱中華隊

2016年,川普憑藉「不按牌理出牌」的競選風格當選美國總統,並以不斷製造爭議與驚奇,在全球掀起「川普震盪」(TrumpShock),開啟美中貿易爭端,引發全球政經變局。如今,2025年的「川普震盪2.0」,再度以「讓美國更偉大」(MAGA)口號,擴大全球關稅戰,把競爭視為戰爭,導致地緣政治劇變,供應鏈重組的風險升高,市場陷入混亂與不確定性。 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轉變、撕毀《美墨加協定》(USMCA),以及關於加薩重建的構想,不僅削弱了美國的國際公信力,也促使歐盟、加拿大及中東各國更加團結。歐洲峰會(EuropeanSummit)決議強化主權意識,大幅增加安全與國防支出,並組建「自願聯盟」以確保烏克蘭的安全;加拿大則因愛國情緒高漲,下架美國商品;阿拉伯國家則堅持主導加薩的重建工作。 台灣處於地緣政治、全球供應鏈以及半導體與AI產業發展的戰略核心地位。當川普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技術並揚言提高關稅時,台美貿易順差已在2024年達到739億美元(年增55%,全球排名第六)。然而,台積電(TSMC)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於今年3月3日共同宣布,將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台灣疑美論大起,但也讓川普改口稱讚台灣的貢獻。 在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動盪的局勢下,經濟多元化、靈活外交、國防與安全合作,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忽視的課題。對企業而言,分散供應鏈與市場、關注匯率與利率變動、加速數位化與效率提升、投資永續發展,以及深化策略合作,都是提升韌性與應變能力的關鍵。 「TeamTaiwan」強調台灣應以整體團隊的姿態迎戰全球新局,而媒體上關於「中華隊」與「台灣隊」的名稱之爭,實屬無謂。在瞬息萬變的國際與市場環境中,「一個人的武林」絕對無法因應當今多變的國際情勢與市場環境。 In 2016, Donald Trump defied political norms with his unconventional campaign style, securing the U.S. presidency and unleashing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Trump Shock." Trump’s disruptive approach ignited U.S.-China trade tensions and triggered profound shifts in glob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landscapes. Now, in 2025, "Trump Shock 2.0" has returned, driven by the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 escalating global tariff wars, and treating economic competition as a form of warfare. The result? A dramatic geopolitical shift, heightened risks of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 and an atmosphere of uncertainty rippling through global markets. The U.S.'s policy shift on Ukraine, withdrawal from the USMCA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and plans for Gaza reconstruction have further eroded its international credibility. However, these moves have also united the European Union, Canada, and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The European Summit resolved to emphasize sovereign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ecurity and defense spending, and form a "voluntary coalition" to ensure Ukraine's safety. Meanwhile, Canada, fueled by patriotic sentiment, initiated a boycott of American goods, and Arab nations insisted on leading Gaza's reconstruction efforts. As a strategic hub in geopolitics,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semiconductor and AI industries, Taiwan finds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this evolving global landscape. Amid escalating tensions, Trump accused Taiwan of "stealing" U.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nd threatened higher tariffs. Meanwhile, Taiwan'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soared to $73.9 billion in 2024-a 55% increase, ranking sixth worldwide. However, in a dramatic turn of events, TSMC Chairman Mark Liu and President Trump jointly announced a $100 billion investment expansion in the U.S. on March 3. While this fueled skepticism about U.S.-Taiwan relations, it ultimately led Trump to shift his tone, acknowledging Taiwan’s critical role in global technology and supply chains. Amid unilateralism and geopolitical turbulence, Taiwan's government must adopt strategies such as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diplomatic flexibility, and defense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At the same time, businesses need to diversify supply chains and markets, monitor currency and interest rate fluctuations, dri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fficiency, invest in sustainability, and strengthen strategic partnerships to enhance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Team Taiwan" emphasizes Taiwan as a united team confronting the new global landscape. In contrast, media debates over "Chinese Taipei" versus "Taiwan Team" are meaningless. In today's volatile international and market environment, "a lone warrior" approach cannot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s-only unity and collaboration can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head.
晨鳴紙業財務危機的啟示
紙張材料
2025-07-11

晨鳴紙業財務危機的啟示

中國晨鳴集團官網上這樣寫著一段話:中國造紙行業龍頭企業,同時擁有A、B、H三種股票的上市公司;中國企業500強、全國輕工業十強。 晨鳴曾有紙中茅台美譽 有紙業前輩表示,在三十年前曾經交流過(晨鳴紙業創立於1958年),「管理水準不亞於台灣同業」是當時的印象。1997年B股上市,2000年A股上市,2001年則由第二代37歲的陳洪國接任董事長。2008年H股上市,目前最大股東為國有股份(壽光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所掌控的晨鳴控股公司,在2023年時的持股比率約27.69%。 晨鳴集團在2021年(含)之前,其經營績效表現不俗,在輝煌時期曾有「紙中茅台」之美譽。但這樣「強大」的企業,自2021年起未再分派股利,2023年首度出現虧損。最近十年的營收與淨利潤見圖1所示,近三年來營收、獲利每況愈下。 2024年11月19日晚間,晨鳴紙業發布震撼業界的公開資訊,指出至去年11月18日止,共有逾期債務本息金額合計18.2億元人民幣(以下單位同),以及共有65個銀行帳戶6,483萬元遭到凍結(因部份債權人就該等債務向法院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另外晨鳴為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的逾期金額也有5.7億元。而這個財務窟窿有多大?有無預警?其實早在2018年9月之時,《長江商報》就提到當時仍然獲利不錯的晨鳴「年內發債百億,資金缺口仍達300億」。 晨鳴暴雷之前(2024年11月8日),董事長陳洪國先行請辭、擔任副總的妻子提出退休,兩人全身而退。至暗時刻誰是白衣騎士(White Knight),各界好奇。根據報導,已由世紀陽光董事長王東興掌航晨鳴控股。至於晨鳴會不會是中國造紙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只有時間能給答案。  ●晨鳴集團近十年的營收與淨利潤 其對業界有甚麼影響? 晨鳴公司通告中具體地說明深陷困境的遠因與近因:近年來造紙行業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短期供需矛盾突出,公司主要紙品價格,特別是白卡紙價格受到供需矛盾影響大幅下滑,獲利水平也持續走低,利潤轉虧;而在疊加部份金融機構壓縮貸款規模,才導致今天的處境。 以上所陳述的是事實。以主力產品為例,2017年晨鳴最風光時,白卡紙、道林紙(中國大陸稱為雙膠紙)、銅版紙,分別佔營收比重23%、21%、18%,毛利率各為30.9%、26.5%、30.7%。直到2023年時,營收比重各為21%、29%、15%,毛利率大幅下降,各為-3.6%、10.0%、13.7%。其中白卡紙的毛利率由三成以上惡化為負值。(見圖2) 公告披露日,晨鳴停機產能每年有703萬噸,約佔總產能的71.7%。影響月度漿紙產量約58萬噸、紙銷量約35萬噸。有報導指出,2024年中國白卡紙的供應量為1,565萬噸,晨鳴的產能為220萬噸,佔14%。在供過於求之下,白衣騎士的算盤是一噸產能也不能丟,一段時日後又整軍再發,還是永久關停部分沒有競爭力的紙機,就看其智慧了。 台灣2023年白卡紙,根據造紙公會統計資料,「白紙板」品項包含塗佈白紙板(灰銅、白銅)、非塗佈白紙板((沒有塗佈的灰銅、白銅)、全白紙板(全木漿生產的銅西、單銅T)的產量是22.7萬噸,外銷7.4萬噸,進口11.8萬噸,進口紙占消費量的比重高達44%,因此進口紙的售價壓抑台灣在地業者(廣源、永豐餘、正隆)的議價空間有多大自不待言,但台灣進口以韓、日為大宗,晨鳴的停產目前對台灣的影響應當有限。 這給企業的啟示是甚麼? 昨日的因,今天的果。晨鳴自述的遠因與近因,並未觸及核心,那就是晨鳴「長期以來,透過高槓桿來支持擴張(多角化經營)和產能提升」的發展策略。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餘波不斷下,多數企業縮減投資規模,紙業大廠如玖龍、理文也不例外,但是晨鳴逆勢擴張,欲搶占先機。宣布了200億元的鉅額投資規模,包含45萬噸的文化用紙、80萬噸的銅版紙、60萬噸的塗佈白牛卡紙、70萬噸的木漿。在此之前,晨鳴紙業的負債比率還為不到50%(49.47%),此後就不斷攀升,到2014年之後,均維持在70%以上,這代表晨鳴紙業的財務費用負擔相當可觀。 2022、2023年晨鳴的利息費用仍維持20億上下,約佔營收的7%左右。在2017年高毛利、高獲利時期,當然負擔得起,但本業轉差,副業遇難,就付不起利息和本金了;「借新債還舊債」的手法最終無以為繼。所謂「借錢還債,窟窿常在」,個人理財不宜,同樣也適用於企業,而這個窟窿晨鳴是有機會填平的。 2017年,晨鳴的財務費用高達24.96億元,其中利息的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利息資本化,達到20.6億元,但當年度晨鳴產銷量創下歷史新高,獲利也水漲船高,達到37.69億元。然而,晨鳴並沒有藉機改善財務結構,減少負債,反而花費17.14億元收購地產公司的股權及債權。 晨鳴的多角化與產能擴充是同步進行的,在2012年涉足採礦業、2014年融資租賃、2017年房地產。甚至也插足塑料、酒店、旅遊(山東御景大酒店)等。這些多角化項目,某段時間或有亮點,但整體、長期而言,晨鳴身受其害。例如2017年中國的房地產還不錯,決策在當時看來是對的,但2020年之後,就開始走向「泡沫化」!今年三月,晨鳴賣出酒店股權時,宣布「專注於核心製漿造紙業務」。 日本稻盛和夫是這樣看企業多角化經營的:「切忌跳空、另闢戰場,而要連結既存經營資源,發揮加乘效果」。日本經營之聖這一席話,是當頭棒喝。  ●晨鳴集團主力產品近幾年毛利率消長 核心競爭力的定義 晨鳴自認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2024年中期報告)有七大優勢:(1)漿紙一體化;(2)規模;(3)產業佈局;(4)技術裝備;(5)科研創新;(6)團隊管理;(7)環保治理。如果依照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並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的嚴格定義,上述說法很容易被挑戰。 首先,規模優勢它是相對的,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也有相近的規模,你的優勢(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和議價能力)就不存在了。產業布局是指在中國華北、華中、華南等主要省分均有生產基地,這與競爭力無關宏旨,僅僅代表商機,有機會做當地的生意,但還是要面對競爭。 其次,晨鳴號稱是產品品種最多的公司,涵蓋文化紙、銅版紙、白卡紙、複印紙、工業用紙、特種紙、生活紙等七個系列200多個品種,但紙業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多元產品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未必因此大大增強。再說,市場競爭還是要依個別紙種來看,某一紙種有競爭力,不代表就能外溢、延伸到另一紙種。多不代表強,大也未必等於強,N個弱加總還是弱。 晨鳴在財務危機爆發之前,也曾經自述有資金優勢,即融資能力,這也許是其他同業未必有的條件。但另一方面,如果因為資金容易取得,導致經營管理階層對於投資效益(報酬率)的輕忽,或因此不思改善財務結構,那麼資金就像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使用得當則有利,不當則有害)。因此,企業如何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門大學問,也值得我們省思。 最後,晨鳴的報告中提到,從行業格局來看,中國造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2022年,中國造紙行業CR10(前十大)佔比約為45%,相較於美國的90%,仍有較大集中的空間」。言下之意,產能擴充還有很大的空間,是走在對的方向。然而,美國有不少大廠是在需求成長有限或不景氣之時,透過購併來壯大自己的,整體產能並沒有因此增加,給市場帶來衝擊,甚至藉此集中機會,淘汰部分沒有競爭力的設備;這個和內捲式的擴充產能是截然不同的。 晨鳴指出,近年造紙業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短期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它是受害者,但換個角度來看,它不也是加害者? ●參考資料:(1)晨鳴集團官網(http://www.chenmingpaper.com/):投資者關係/公司公告。(2)騰訊網(https://news.qq.com/rain/a/20241120A046LM00?suid=&media_id=)債務逾期18億、65個帳戶遭凍結!「紙茅」晨鳴紙業突發暴雷,股價一字跌停。(3)新浪財經網(https://finance.sina.cn/stock/ssgs//detail-ihiixzkm3750284.d.html)晨鳴紙業成長驟降,年內發債百億資金缺口仍達300億(2018.09.03)。(4)禁聞網(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baitai/20241128/2121716.html)董事長兩口子不幹了,至暗時刻誰是白衣騎士(2024.11.28)。(5)鉅亨網新聞中心https://news.cnyes.com/news/print/2917853:晨鳴紙業逆勢擴張欲搶佔先機(2009.07.08)。(6)天下雜誌出版社:稻盛和夫高收益企業(暢銷紀念版)(2024.02.29)。 ●晨鳴紙業號稱是產品品種最多的公司,涵蓋文化紙、銅版紙、白卡紙、複印紙、工業用紙、特種紙、生活紙等七個系列200多個品種
潘亞建提升競爭力及創新發展
風雲人物
2025-07-11

潘亞建提升競爭力及創新發展

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公司為全球具有領導地位的印刷器材銷售及製造商,今年適逢其創立175週年的光輝時刻,這代表著從德國一家小型鐘鑄造廠到全球印刷和包裝解決方案領導者的創新歷程。而成立邁向25週年的台灣海德堡國際公司此刻也迎來人事全新氣象,發布於去年11月1日起由潘亞建(Arkin Pariltan)擔任台灣海德堡新任總經理,其同時繼續擔任海德堡大中華區服務耗材零件總監,帶領台灣服務團隊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而在此雙重職位上,潘亞建總經理將負責台灣區的全面運營管理,並繼續領導海德堡大中華區的耗材及零件業務服務,致力於推動業務增長、提升市場競爭力及創新發展。時值新人新氣象,本刊特別專訪新任總經理潘亞建來談談公司的經營理念、核心價值、數位轉型過程、台灣市場布局、發展方向及未來展望。 Q1:談談個人進入海德堡公司之緣由及歷程。 A:我出生並成長於德國海德堡,因此海德堡這家公司在我居住的地區是一個知名的全球技術領導者。幸運的是,我在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有機會與海德堡公司合作撰寫我的畢業論文,這意味著我在大學時期就已經加入這家公司。由於我在海德堡公司非常正面的實習經歷,包括它的企業經營理念、設備產品和作為雇主的優秀表現,我決定畢業後加入這家公司。 海德堡公司給予我在不同部門發展的機會,包括產品管理、銷售和服務,並且包括在亞洲的海外項目。因此,可以總結我的背景是具備在全球環境中為客戶服務的專業知識,並累積豐富的國際管理經驗。潘亞建自2016年11月起,在海德堡大中華區擔任多個職位,包括服務耗材零件主管及董事會成員,負責中國、香港和台灣的技術服務與零件、耗材及應用,以確保這些關鍵部門的順利運作和持續增長。 ●Gallus One是一款革命性的數位標籤印刷機 ●適合大規模生產的Gallus Labelmaster標籤印刷機 Q2:台灣海德堡目前主要市場定位、經營理念、核心價值、服務內容與客層為何? A:海德堡公司致力於透過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來推動印刷的未來,作為印刷和包裝產業的全球領導者,我們以成為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堅定承諾而聞名。透過結合數十年的專業知識和尖端創新,海德堡正在推動印刷的數位化轉型,同時保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我們的理念圍繞著將客戶放在首位,確保每個解決方案和服務都能滿足現代印刷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海德堡旨在簡化操作、提高效率並開拓全新的成長機會,使客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 海德堡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致力於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並與客戶密切合作,了解他們的特殊需求與挑戰,提供與客戶目標一致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全面性的支持是一個重要關鍵:從設備配置的初步諮詢到教育訓練、服務和維護,包括耗材和工作流程暨軟體解決方案,海德堡確保產品是全方位整合到客戶的工作流程中。 對於海德堡來說,數位化和印刷產業的轉型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海德堡一直處於數位化的前端,透過先進技術重新構想傳統印刷過程。隨著智能印刷車間概念的導入,海德堡將設備、軟體和服務整合到一個完全連接的生態系統中。我們的Prinect工作流程解決方案是一套全面性的軟體工具,優化從印前作業準備到印後的生產工作流程,提供即時數據分析和提高效率。此外,創新的遠程服務解決方案將支持最小化停機時間和快速支援。數位印刷解決方案,例如Versafire系列和現在的JetFire噴墨印刷機,實現了高度客製化的短版印刷,具有卓越的品質和速度。 海德堡的客戶群涵蓋廣泛的印刷應用,從商業印刷企業專注於使用單張紙平版印刷技術提供的高端產品行銷工具、書籍和小冊子,到使用數位設備進行短版印刷。對於包裝專家,我們以高質量和經過驗證的技術單張紙產品組合服務市場,例如CX或XL印刷機。此外,海德堡擴大其產品組合,重新定義折疊紙盒生產:海德堡Boardmaster是一種尖端的柔版印刷系統,專為高容量折疊紙盒生產而設計。其運行速度可達每分鐘600公尺,生產效率是傳統系統的兩倍,透過雙印刷單元實現不停機生產,無縫作業更換。先進的自動化,包括Intellimatch預印掃描儀,確保卓越的印刷質量並縮短準備時間。 「連續性」是海德堡的重點之一,使用水性油墨和在作業更換期間最小化被印材料浪費。其模組化設計提供了未來升級的靈活性,使其成為不斷增長的包裝市場中具有成本效益和環保的解決方案。除了商業和包裝領域從印前到印後加工的技術,海德堡還以其尖端技術進軍標籤領域。我們提供一個全面的標籤產品組合,旨在滿足現代標籤生產的多樣化需求,將先進技術與可持續性和效率相結合。 而這個產品組合的核心就是Gallus One,這是一款革命性的數位標籤印刷機,專為短版到中版印刷而設計。結合海德堡的成熟噴墨技術與無縫整合的Prinect工作流程,Gallus One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高質量標籤生產,浪費最少,是尋求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中小型標籤轉換商和品牌所有者的理想選擇。而對於大規模生產,Gallus Labelmaster提供無與倫比的多功能性,在柔版和複合應用中表現相當出色。它支持廣泛的被印材質和作業複雜性,是需要高生產力和可擴展性的企業強大解決方案。 透過將自己定位為共同成長的合作夥伴,海德堡繼續加強與客戶的關係,幫助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同時創造嶄新的效率和獲利水平。 ●(左圖)海德堡Speedmaster XL 106印刷機 ●(右圖)B3尺寸的Jetfire 50數位噴墨印刷機   Q3:海德堡公司向來在設備上追求精益求精,試著分享新款印刷設備上的革新功能,或是近期將有何新機型上市推出? A:在2024年5月舉行的Drupa展會上,海德堡宣布與佳能在單張紙噴墨印刷領域進行全球銷售和服務合作。海德堡將推出基於佳能單張紙噴墨打印機並結合其自身Prinect工作流程的B3數位噴墨印刷機Jetfire 50和未來的B2數位噴墨印刷機Jetfire 75。Jetfire 50生產速度可達到每小時9,120張,超過了許多現有B2噴墨印刷機的產能。B2的Jetfire 75具有更大的生產能力,預計將成為單張紙噴墨印刷市場中的重量級產品。 與佳能的合作旨在更好地滿足客戶對工業噴墨印刷設備的需求,這兩款設備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推出。海德堡的優勢在於Prinect工作流程及其強大管理和色彩控制能力。透過採用Prinect工作流程,數位印刷可與傳統平版印刷結合,發揮兩者優勢。 目前,印刷市場上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趨勢:訂單變得更加多樣化且數量更少。以前,平均訂單量為五到六千份,但現在可能只有兩到三千份。印刷公司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訂單切換和設備調整上。如果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可能會導致印刷機的整體設備效率(OEE)下降,影響業務的獲利能力。有鑑於此,市場對平版印刷機的需求可以總結為兩個主要點:第一,高效率;第二,多樣化整合工藝以滿足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要求。通常,這兩點需要結合起來,意味著高效率必須滿足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複雜生產工藝。 海德堡如何提供更好地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的產品?首先,透過最大化平張印刷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Speedmaster XL 106的印刷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21,000張,以及在Drupa 2024上展示高度自動化的CX 104印刷機,都是這一個努力的典範。透過採用最新的自動化和智能技術,新型號不僅比上一代速度更快,而且顯著減少準備時間,從而大大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其次,透過幫助客戶簡化複雜問題,有效提高設備輸出效率。包裝印刷經常遇到特別色的問題,傳統上這個需要停機調整或更換油墨,這可能會導致大量時間浪費,尤其是在訂單變短的情況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德堡在幾年前推出Multicolor特別色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用七種基本顏色來模擬大多數的特別色,大大減少停機調整或更換油墨的時間。這一個解決方案在全球許多知名印刷公司及台灣的實踐驗證中表現出色,顯著提高了印刷機的輸出效率。 Q4:海德堡在數位轉型的創新過程中,有甚麼值得學習及驕傲的地方,在轉型過程中是否碰到甚麼困難,要如何因應及克服! A:海德堡在印刷產業的數位化轉型中一直是個先驅者,因其創新解決方案而獲得認可。我們以在遠程服務技術、先進軟體解決方案以及基於雲端的工作流程和客戶大數據資料庫網站方面的領先地位為榮。同時能夠無縫整合這些技術,使得印刷企業能夠提高效率和靈活性。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顯著且區域性的成就,是在大中華地區成立海德堡數位化事業部(HDU)。透過HDU,提供了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將設備數據整合到客戶的MES/MIS系統中,支持智能工廠的發展。這些定製解決方案使客戶能夠簡化操作並採用數據驅動的決策,幫助他們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然而,這一個過程並非沒有挑戰。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客戶對設備連接性和數據整合的猶豫,這在歐洲和美國較為普遍。海德堡透過實施最高的IT標準和強大的安全協議來確保數據隱私和系統安全,解決了這一個問題。 Q5:世界正在快速轉變,ESG及綠色印刷成了重點關注議題,海德堡在設備及售後服務上如何讓客戶受惠,未來針對ESG及綠色印刷的發展方向及策略為何! A: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備受國際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全球和台灣都受到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國家對企業運營和發展的要求。對於海德堡來說,所有提供給客戶的解決方案,包括設備、耗材和工藝,都符合歐盟設定的最高可持續發展要求。這反映了海德堡作為一家國際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我們透過提供全面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支持所有海德堡客戶的可持續發展努力。 ●在Drupa 24所展示高度自動化的Speedmaster CX 104印刷機 ●(左圖)海德堡上海青浦工廠外觀 ●(右圖)海德堡位在上海青浦工廠組裝產線 Q6:市面上同類型印刷設備品牌眾多,與其他設備相比,海德堡擁有那些獨特優勢?其售後服務與其他品牌有何不同? A:海德堡成為印刷領域全球市場領導者絕非偶然,我們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僅提供高品質的設備。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們強項在於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無縫整合從印前到印後加工的印刷機械、軟體和數位工作流程,並結合耗材、應用支持、服務和培訓。這意味著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客戶的強大合作夥伴,支持他們生產高質量的印刷產品。 其他關鍵差異化因素,包括在大中華地區和亞洲市場的承諾和強大影響力。海德堡在上海青浦擁有強大的基礎設施,不僅為大中華地區生產高品質CX 104印刷機,還為出口市場生產。此外,在大中華地區設有上海印刷媒體中心(PMC),為客戶和我們自己的服務工程師提供廣泛的培訓計劃。作為印刷卓越中心,還測試耗材,並為客戶提供應用支持,如測試印刷和印刷諮詢。這一個基礎設施,確保了我們能夠快速反應並交付一流的設備、零件及培訓、應用和技術支持。 最後,另一個顯著的差異化因素是海德堡全球服務網絡,這是產業中規模最大的。這個廣泛的網絡包括全球數千名服務專家,確保為我們客戶提供本地化、響應迅速的支援。海德堡的服務團隊利用先進的遠程診斷和預測性維護工具,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確保設備的最大可靠性。透過我們在大中華地區的合作,可以確保提供最佳的遠程和現場技術支援。 總之,海德堡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全球最大的服務網絡、領先的數位技術及在青浦的強大製造足跡,使我們成為印刷廠的首選合作夥伴。雖然其他公司可能提供設備,但海德堡所提供的是通向長期成功的道路。 Q7:以經營者角度,對台灣現今及未來印刷市場現況的想法? A: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從我的角度來看,2024年台灣印刷市場似乎比往年更為平靜。然而,由於科技、半導體和先進製造等強勁產業推動的台灣經濟整體增長,為印刷產業提供巨大潛力。隨著這些產業的擴展,對包裝、行銷材料和專業印刷服務的需求可能會增加,為印刷產業提供與台灣經濟軌跡對齊的機會。 此外,美中之間的全球貿易動態,可能為台灣和台灣印刷公司提供獨特的機會。一種可能性是印刷產能轉移到台灣或台灣公司,並且有需求進一步擴展到東南亞國家,以利用關稅優勢。在這一個潛在發展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重點在於創新、數位化、可持續性、效率和質量。透過採用海德堡等公司提供的先進印刷技術,並整合智能生產工作流程,該產業可在這個動態經濟環境中為長期增長做好準備。 Q8:海德堡在台灣市場的發展及這些年的成就?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應對策略為何?近期有無任何具體行銷計劃或活動? A:台灣一直是海德堡的重要市場,在過去取得了多項里程碑,包括安裝XL印刷機及來自上海青浦工廠的CX 104印刷機,實施MultiColor技術以及多次成功的Prinect工作流程安裝。台灣策略與海德堡的全球和大中華策略一致,當然是展示最先進的單張紙、數位和標籤技術。除了技術之外,還將更加注重透過上海青浦印刷媒體中心的教育訓練和數位化的數據透明度、整合和客戶大數據資料庫網站來支持台灣客戶。在技術支持方面,海德堡將開始更強大的遠程和數位支援模式,因為我們相信這是解決初步故障的最快方法。 此外,我們也將推動更多的大中華品牌POST(普仕),提供技術升級解決方案和具有卓越性價比的耗材,補充現有的海德堡解決方案。正如您所見到的,眼前有許多令人興奮的內容和工作。海德堡將於2025年5月在中國北京國際印刷展上展示所有這些“解決方案”。並邀請大家在“眼見為實”的口號下來我們攤位參觀,進一步討論和展示上述海德堡的解決方案。 台灣海德堡國際 02-82212308 www.heidelberg.com/tw/zh/ ●海德堡Multicolor印通特別色替代工作流程
Brightland 的新型擠壓瓶能否幫助其贏得橄欖油大戰?
包裝未來
2025-07-03

Brightland 的新型擠壓瓶能否幫助其贏得橄欖油大戰?

北加州不僅以葡萄酒聞名,也遍布橄欖園,其中許多橄欖園由同一個家族世代傳承。自 2018 年以來,艾西瓦婭·艾耶 (Aishwarya Iyer) 致力於透過自己的品牌 Brightland 讓全世界欣賞美國橄欖油。她的秘訣是什麼?將橄欖油裝在帶有藝術裝飾標籤的華麗玻璃瓶中。 「這些瓶子就像特洛伊木馬,」艾耶說。 “它們吸引你關注這個品牌,但裡面的東西也同樣精美。這是我們用來說服美國人使用更優質橄欖油的策略。” 這個策略效果很好——或許是好得過頭了。這款售價37美元的375毫升瓶裝飲料在Instagram上迅速走紅。人們紛紛在自家廚房檯面上拍照留念。他們甚至在晚宴上也拿出來享用。這款飲料一下子就成了女主人的首選禮物,也是歐普拉最愛的物品之一。艾耶爾興奮不已:如今,每分鐘都會有一瓶Brightland飲料被賣出。 2022年,該公司獲得了683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以繼續發展壯大。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漂亮的瓶子也有其限制。人們把它們視為珍貴的物品,只限於特殊場合。然而,Iyer 更大的目標是讓美國人在所有烹飪需求中使用加州橄欖油——並以此支持美國農民。 為了提升Brightland的吸引力,Iyer剛推出了名為「 Everyday Set」 的新產品系列,包含一個烹飪用油和一款沙拉用油。這些產品採用不同的包裝形式:塑膠擠壓瓶。這些產品比玻璃瓶裝略便宜(750毫升售價65美元),儘管價格仍然是商店貨架上許多其他瓶裝橄欖油的四到五倍。但這些Brightland新產品很快就會在全美各地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上架,將使該品牌在橄欖油大戰中更具競爭力。 [圖:Brightland]   我們喜歡榨橄欖油 在過去三年裡,擠壓瓶已成為橄欖油的盛裝容器。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 Graza  ,這個由安德魯·貝寧於2022年創立的橄欖油品牌,已獲得28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其產品採用 森林綠色的擠壓瓶 包裝,因此脫穎而出。 擠壓瓶的設計讓您更能控制橄欖油的用量,並更精準地將其擠入煎鍋或沙拉中。正因如此,幾十年來,廚師和家庭廚師們一直​​將橄欖油倒入擠壓瓶中。 (包括OXO在內的許多品牌都出售這種用途的擠壓瓶。)擠壓瓶也廣泛應用於辣醬等相關食品類別。 Graza 的創新之處在於,它採用這種包裝瓶出售橄欖油,瓶身上還印有趣味十足的現代 品牌標誌 。但由於這些瓶子早已被廣泛使用,Graza 無法申請版權。很明顯,消費者喜歡這種包裝方式,因為許多其他品牌也開始採用擠壓瓶出售橄欖油,包括加州橄欖牧場 (California Olive Ranch)、O 橄欖油 (O Olive Oil)、DeLallo 和 Pompeian。 Brightland 就是其中之一。 2023 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擠壓瓶裝披薩油,大獲成功。首批 10,000 瓶披薩油在上市數小時內就銷售一空。 (Graza 的創始人 在領英上發了一篇憤怒的帖子, 譴責 Brightland 如何製造了一款山寨產品,但很快道歉;Brightland 對此事件未發表評論。)從這次披薩油的發布中,Iyer 意識到不同的包裝瓶在不同場合下適用。 「在這種情況下,擠壓瓶裝的披薩油更隨意、更有趣,這正是披薩之夜所需要的,」她說。 [圖:Brightland]   新的橄欖油貨架 對Iyer來說,觀察瓶子的形狀如何影響人們對橄欖油的認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玻璃瓶裝的橄欖油曾被人們視為奢侈品或藝術品。但Iyer希望消費者在烹飪或做沙拉時都能選擇高品質的加州橄欖油。 「我住在加州,我非常熱衷於支持這些距離我們僅幾小時車程的農民,他們已經經營這些農場好幾代了,」她說。 “如果我們不培養對他們橄欖油的需求,這種需求將不復存在。” 艾耶爾也指出,加州的橄欖油品質標準最高。 正如先前報導 ,雜貨店裡的許多橄欖油都摻入了棕櫚油或菜籽油等廉價原料。一些據稱產自義大利的橄欖油實際上來自其他國家,例如摩洛哥和突尼斯。但加州食品和農業部的 標準很高 ,這裡生產的產品會定期接受檢測,以確保其純度。 艾爾不確定她能否再壓低價格,因為美國本土橄欖油品質更高,而且勞動成本也比海外高。但她找到了一家能夠為Brightland進行規模化生產的農場,這幫助她稍微降低了價格。這種橄欖油兩瓶售價65美元,遠高於一般美國人的消費水準。例如,Graza的西班牙產橄欖油套裝售價為37美元。 Iyer 相信,有些消費者會認同 Brightland 產品的價值。該品牌試圖講述這種油有多新鮮,以及它如何為美國農民的生計做出貢獻。最終,她認為最有可能打動他們的是它的味道。正因如此,她與農民合作,創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風味,就像釀酒師釀造葡萄酒一樣。 “一切都取決於風味,”她說。 “我們混合了不同的品種,力求在開瓶時就呈現出恰到好處的美味。”   內容來源: https://www.fastcompany.com/
HP 有意收購陷入困境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
科技探索
2025-07-03

HP 有意收購陷入困境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

  全球印刷與電腦科技巨頭 HP,正在積極洽談收購由 Benny Landa 創立、近期破產的 Landa Digital Printing。該公司已聘請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負責出售程序,目前包括 Canon、Agfa、Fujifilm、Epson、Xerox、Brother 以及德國 Koenig & Bauer 等多家國際印刷大廠都已進入資料室,表達收購意願。 HP 曾於 2002 年以 8.5 億美元收購 Landa 第一家數位印刷公司 Indigo,成為其後續事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如今,包括 Landa Digital Printing 在內的四家公司最終都未能成功。 Landa Digital Printing 開發的數位印刷機每台重達 30 噸,採用奈米顏料墨水技術,號稱速度更快、品質優於 HP Indigo 機型。每台售價約 300–400 萬美元,安裝與維護成本亦高昂。 公司至今募資高達 13 億美元,主要來自國際投資人與 Landa 本人。其中最大股東為 Landa(持股 36.7%),德國億萬富豪 Susanne Klatten 旗下的 Altana(28.9%)、SKion(16.4%)、瑞典 Rausing 家族的 Winder(10%)等也是主要投資人。Landa 自己投入了 2.2 億美元。 然而,股權已無實際價值。公司累積債務達 17.4 億新謝克爾(約 5.15 億美元),其中 14.3 億新謝克爾來自股東(含 9.71 億美元股權、3.53 億美元可轉換貸款)。其餘則欠供應商、員工及銀行。 雖然早在 2017 年推出原型機,但正式銷售自 2022 年才開始,至今僅賣出約 50 台。2022 年營收 3,500 萬美元,虧損 1.48 億;2023 年營收成長至 4,700 萬美元,虧損擴大至 1.64 億,主要因股東貸款利息所致。 此外,公司人事支出過高。2022 年員工支出 2,210 萬美元,2023 年為 1,660 萬美元,員工數約 500 人。重整計畫擬裁員一半。據悉,Drupa 展後雖收到 50 張購買意向書,但最終僅售出 11 台,導致累積高達 1.7 億新謝克爾庫存零件。 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海外營運過度膨脹,專利申請花費亦高。儘管上月投資人最後再注資 1,320 萬美元,但內部審查預估公司至少需再投入 3 億美元才能在 2030 年達損益兩平,現今資產僅值 8,800 萬美元。 即使順利出售,也難以清償債務。市場推估買家最多只願出價 1–2 億美元,債權人可能面臨 70%–90% 的減值。類似案例如 Landa 的實驗室鑽石公司 Lusix,近期也僅以 400 萬新謝克爾賤售。 目前法院已批准凍結程序 14 天,讓買家有機會接手。公司由 Orbotech 前高層 Asher Levy(董事長)與 Gil Oron(執行長)接管營運,Benny Landa 仍保有董事職位並積極參與日常經營。現有 50 家客戶亟需維持設備維護與墨水供應,否則損失恐難估計。   內容來源: 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news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專家觀點
2025-06-12

消費者到底有多關心永續包裝?

過去五年,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信心也備受關注。 那麼,經濟逆風和其他全球事件是否也影響了消費者對環境問題和永續包裝的態度? 簡而言之,美國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但顧問公司麥肯錫表示,其他因素似乎更為重要。同時,許多消費包裝商品公司已經 重新審視或改變了他們的永續發展目標 ,其中一些公司透露,他們無法在設定的期限內實現某些目標。 上週,麥肯錫 發布了 其最新的以永續包裝為重點的消費者情緒調查結果,該調查此前曾於 2020 年和 2023 年進行。作者指出,「2020 年後時代是巨大動盪的時代之一」。 影響消費者行為和偏好波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高通膨。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了作者所說的「美國消費者信心停滯,多個非必需消費品類別的支出意願下降」。 報告指出,儘管包裝產業歷來成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但消費者信心低迷可能會阻礙該產業的成長。 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被認為是該行業的一個成長機會,儘管並非最重要的機會。然而,報告指出,這些努力不應被低估,包裝公司應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和願望。 報告稱, 雖然永續包裝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調查結果可以幫助包裝公司和品牌發掘未來的設計和行銷機會。 這是麥肯錫 3 月針對 1,000 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有關包裝永續性的調查得出的五個主要發現。 環境影響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仍落後於價格和品質等特徵。 表示每個特徵都會影響其購買產品的決策的受訪者百分比。 在檢視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時,受訪的消費者一致認為產品的環境特徵的重要性低於其他關鍵特性。這與2020年和2023年的調查結果一致。 持續關注新聞。 三年調查中,排名前三的因素——品質感知、價格和便利交通——都比前幾年有所提升。雖然環境影響的重要性也從2023年的27%上升到現在的33%,但在2025年,該因素的排名仍遠低於其他因素,位居第六。  與大多數其他包裝屬性相比,環境影響的重要性較低。 在購買包裝產品時,將某個特性評為「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前兩次調查一樣,食品安全和保存期限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易用性、標籤資訊和耐用性在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期望中也一直名列前茅,自2023年以來,標籤包裝的使用率上升了9%。  報告指出,標籤資訊的增加可能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保健的興趣和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此外,消費者可能會使用標籤“來支持基於品質和價格的選擇。隨著科技的發展,消費者可獲得的信息更加豐富,包含附加信息的包裝標籤也在這一時期變得越來越普遍。” 例如, 二維碼 在包裝上日益普及,成為消費者的資訊來源。 當消費者考慮包裝的可持續性時,可回收性是最重要的特性。 認為可持續性特徵很重要的受訪者百分比。 總共有77%的受訪者認為可回收性“極其重要”或“非常重要”,使其成為可持續包裝考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四個因素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佔比在59%至62%之間:回收成分、可堆肥性、可重複使用性和材料用量。 碳影響和生物基含量排名較低。報告稱,這可能是由於消費者對這些術語的理解程度不同。消費者 “可能將可回收性和再生成分視為解決亂丟垃圾、污染和垃圾掩埋等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他們可能不太了解生物基產品的優勢。” 玻璃被認為是最具可持續性的包裝基材,而塑膠則最不具可持續性。 相信基質可持續的受訪者百分比。 與可回收性認知最密切相關的基材——玻璃和纖維——在整體可持續性方面得分較高,而那些被認為可回收性較低的基材——塑膠薄膜和層壓板——排名較低。 報告稱,受訪者似乎也區分了「技術」可回收性和「實際」可回收性。儘管PET瓶通常可以回收,而且這種樹脂一直是 全球回收量最高的塑料 ,但受訪者仍然認為它們的可持續性不如玻璃瓶或金屬罐。 研究人員在進行調查的其他10個國家/地區未觀察到PET瓶可持續性方面的差異;麥肯錫表示,這些國家的調查結果將很快發布。他們推測,消費者對PET瓶使用後處理方式的理解可能因國家而異。報告指出:“各國回收實踐的差異凸顯了將包裝與當地市場收集和處理所用材料的能力相匹配的重要性。” 品牌所有者和包裝生產商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有最大的責任。 認為各方對包裝永續性負有責任的受訪者百分比。 當被問到誰應該對包裝的可持續性負責時,受訪者大多迴避了消費者或零售商的回答。品牌和包裝生產商位居榜首,分別獲得了36%和32%的選票。 報告指出:「對此的一種解讀可能是,消費者不願承擔選擇『正確』包裝方案的負擔,不願為此支付額外費用,也不願遵循包裝處置說明。」 此外,受訪者可能認為品牌是包裝材料的大量使用者和生產者,並且他們認為包裝生產商對包裝方案擁有最大的控制權。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dive.com/
裝飾是印刷服務提供者的成長引擎
包裝未來
2025-06-05

裝飾是印刷服務提供者的成長引擎

「釋放裝飾的力量」是 最近由 Duplo 贊助、  Printing Impressions、In-plant Impressions 和 NAPCO Research 主辦的網路研討會,探討了局部 UV、箔和觸覺塗層等增強技術如何幫助印刷服務提供商開拓新市場、打動買家,最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利潤。 「印刷正在發生變化,它正在逐漸擺脫過去低利潤的商品印刷,而成為一種增值產品——一種人們想要拿在手裡的東西,」《 In-plant Impressions》 主編兼內容總監鮑勃·諾伊鮑爾 (Bob Neubauer)在 2025 年 4 月 29 日的活動開幕式上說道。 “智慧印刷供應商正在尋找局部 UV 塗層等裝飾功能,以增強他們的作品並提高其價值。” 印刷包裝專家兼 NAPCO 研究 分析師 Cory Francer 分享的數據證實了人們對裝飾印刷日益增長的需求。在一項針對傳播買家的研究中,75% 的買家表示,他們更傾向於與提供除基本承印油墨之外服務的印刷廠合作。另一項研究發現,55% 的品牌所有者和行銷人員會專門尋找能夠提供燙金、局部光澤或凸起塗層等特殊效果的供應商。 Francer 指出,如今這數字可能更高。 「印刷增強技術確實可以將任何應用程式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無論是直​​郵、行銷資料、標籤、包裝還是標牌,」Francer說。 “這些功能提升了產品的價值,使其脫穎而出,無論是擺在零售貨架上還是放在郵箱裡。” 除了滿足客戶偏好之外,裝飾還為希望實現服務差異化且通常無需大量資本投入的印刷服務提供者提供了策略價值。 Francer 指出,如今的數位增強技術使印刷商能夠以經濟高效的方式添加觸覺和視覺效果,使裝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   拒絕競相壓價 對於加州聖克拉拉 JP Graphics公司總裁瓊·埃斯科弗(Joan Escover)來說, 裝飾從來不是為了迎合潮流,而是為了脫穎而出。 「我覺得我永遠不可能在這場10分紙的低價競爭中勝出,」她在網路研討會上告訴觀眾。 “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 Escover 的旅程始於配備數位金銀印刷功能的 Xerox 1000i。如今,Escover 擁有多套裝飾系統,包括來自PRINTING United Alliance 成員 Duplo的設備。透過將這些技術層層疊加,JP Graphics(  PRINTING United Alliance 和 Women in Print Alliance 成員)的團隊打造了讓公司脫穎而出的生產能力。 Escover 感嘆道:“這真是一個真正讓自己脫穎而出的絕妙方法。” 在德克薩斯州拉伯克的全方位服務印刷服務提供商 Slate Group ,Trey Laverty 也邁出了類似的一步,但略有不同。 「我們創建了這個創意品牌,客戶會來問我們,『接下來是什麼?』」該公司銷售開發總監 Laverty 說。 「我們不靠價格銷售,我們靠體驗銷售。」Slate Group 於 2017 年增加了第一台 Duplo DuSense DDC-810 局部 UV 上光機,並很快發現需求遠遠超出了預期。 Laverty 回憶道:“我們的銷售代表一看到它的實際運行,就興奮不已。我們開始試驗,機器就一直運轉著。” Laverty表示,公司已添置了第二台DDC-810,並準備安裝一台Duplo DuSense DDC-8000局部UV上光機,這將使PSP能夠一次完成燙金和局部UV上光,並支援可變數據進行裝飾,這將為Slate Group的客戶帶來高價值的個人化宣傳活動。 “這將徹底改變我們高等教育領域的格局,”Laverty說道,“個性化至關重要。” 雖然添加新技術幾乎總是需要調整印刷服務提供者的營運和工作流程,但 Laverty 和 Escover 都強調,將裝飾技術融入現有工作流程相對順利。事實上,這個過程讓 Slate Group 團隊倍感振奮。 「我們的操作員都接受過交叉培訓,」Laverty 解釋說。 “他們先操作數位印刷機,然後開始使用 Duplo。一旦他們理解了操作方法,就會問,’好吧,我現在能做什麼?’” Escover 也有類似的經驗。 “我們開始嘗試不同的目標、不同的微米、不同的基材。隨著我們逐漸摸索出方法,學習的過程也變成了樂趣的一部分。” 兩位印刷業的領導者都強調了在設計早期與客戶進行實際合作的重要性。 Laverty鼓勵他的團隊從概念到執行,與客戶緊密合作。 「我們先創作出您想要的作品,然後再設計合適的裝飾,將其變為現實,」他說。 “如果我們有一個無法解釋的瘋狂想法,我們只需打印一次。因為是數字化的,所以我們可以進行測試。” Escover 也使用樣品和觸覺演示作為銷售工具——但她指出,她經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激發顧客最初的興趣。 「一開始我感覺有點孤單,」她說。 “甚至沒人知道什麼是裝飾。”   推動裝飾需求,最大化投資報酬率 印刷買家可能不會主動要求燙金或凸版UV,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願意接受裝飾的創意可能性。 「有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Laverty說。 「所以,你只需要向他們展示。」Slate Group經常會為客戶的作品印製兩個版本:標準版和裝飾版。 “我們把兩個版本都遞給他們,然後問他們:’你們覺得怎麼樣?’他們臉上的笑容說明了一切。” Escover 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即使第一批樣品更像是出於熱情,而非一夜成名。 「我花了很多時間,不僅做自己的行銷工作,還寫了首篇文章,只是為了向人們展示我們可以做什麼,」她說。 “一旦有人看到,他們就願意花錢購買。” 兩家印刷廠都強調了利用內部行銷來展示裝飾物的重要性。 Laverty 的團隊創作了一件以唱片機為主題的作品,採用立體 UV 技術,顧客們立刻就想效仿。 Escovar 的農曆新年書籤活動最初是一個促銷贈品,後來變成了 Etsy 產品,並成為高等教育推廣的潛在客戶開發工具。 他們表示,這些努力能夠推動品牌長期差異化——即使短期經濟效益不大。 “對我來說,利潤率並不重要,”Escover 承認,“更重要的是……怎麼說呢?更重要的是榮耀。我希望我的客戶贏得獎項。他們的獎項就是我的獎項。” 儘管如此,內部裝潢的經濟和營運效益是實實在在的。拉弗里指出,Slate Group 停止外包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周轉率,並獲得了更多利潤。 「我們身處一個亞馬遜的世界,」他告訴網路研討會的聽眾。 “每個人都希望在兩天內拿到東西。我們沒有時間把東西運出去然後等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所有東西都搬到了公司。” Escover 和 Laverty 都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值得的,尤其是裝飾能打開新市場的大門。 「我們從帶有柔軟塗層的人力資源卡到農業客戶的牲畜手冊,都運用了裝飾技術,」Laverty 說。 “它能引發對話。即使有人來買一張普通的明信片,看到我們裝飾好的樣品也會想,‘你能做到?你或許也能勝任我的工作。’” Escover 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裝飾設計幫助她轉向了更具韌性的行業,例如醫療、製藥和特殊包裝——有時還會進行一些個人項目,例如客製化葡萄酒標籤。 「現在人們找到我是因為他們想要它,」她說。 對於考慮添加裝飾功能的PSP,兩位演講嘉賓給了相同的建議:別等! Escover說:“只要你買,活兒自然來。” Laverty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放手去做吧。在銷售方式、生產方式以及與客戶合作的方式上都要發揮創意。然後呢?裝飾一下,去改變世界吧。”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impressions.com/
編輯紀事-共奏: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
經營管理
2025-06-03

編輯紀事-共奏: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

兩星期前,收到日本印刷技術協會(JAGAT)寄來的「2024年日本印刷白皮書」,主題文章探討日本印刷業的經營與未來發展,強調要開拓新業務(創注),促進業界與跨領域合作(連攜),推動產業間相互協作共創發展(共奏)。 數位時代的消費者行為正在演變,智慧型手機成為生活及工作的不可缺,電子商務及個性化的消費興起,連對色彩的審美觀念,由傳統的色彩再現性、解析度與銳利度,轉傾向於「明亮、清晰」的影像風格。 面對環境的變革,印刷業者必須要由「印刷品生產者」,轉為「行銷與品牌策略的活動夥伴」;而印刷業者要善用數位平台,要融合印刷品與數位媒體,以數位技術發展新業務,如透過QR Code或NFC連結印刷品與消費者的互動,這「共奏」模式讓印刷業者找到新的價值定位,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 善用行銷活動及數位平台,可打造一個跨領域合作的商業模式,整合設計師、行銷專家、技術研發者、數位媒體及跨業生產者的協同作業,不僅僅可滿足規模生產的需求,也滿足中小、微企業及家庭的需求,如同台灣健豪印刷一樣的商業模式,這「共奏」模式讓產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可確保未來永續發展及競爭力。 印刷業在數位時代的轉型與協作,多元「共奏」是必要的。 Two weeks ago, I received the 2024 White Paper on the Printing Industry of Japan from the Japan Association of Graphic Arts Technology (JAGAT). The keynot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printing industry in Japan,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explore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ster collaboration within and beyond the industry, and drive inter-industry collaboration for sustainable growth. Consumer behavior is changing in the digital age.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a part of life and work. E-commerce and personalized consumption are emerging. Even the color aesthetic ha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color fidelity, resolution, and sharpness to a preference of a “bright and clear” visual style.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printing companies must shift transform from “print suppliers” to marketing and brand strategy partners. They need to embrace digital platforms, integrate print with digital media, and leverage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develop new services—such as using QR codes or NFC to connect printed products with consumer interaction. The model of “co-creation” in harmony allows printing businesses to find new value positioning and create higher business value. By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marketing activities and digital platforms, a cross-disciplinary business model can emerge integrated designers, marketing experts, technical developers, digital media, and producers from various industries. This not only meets the needs of mass production but also supports the demands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and even household use. The business model adopted by Taiwan’s Gainhow Printing is a prime example. Through this “co-creation” approach, the industry is discovering new directions for growth and ensure future sustain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in the digital age requires a diverse "symphony"。
抗危機、永續發展
包裝未來
2025-04-24

抗危機、永續發展

HERMA 董事總經理 Sven Schneller(左)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表示:“總體而言,2024 年是充滿挑戰的財政年度,但我們仍然能夠以穩定的盈利能力結束這一年。”   2025 年 4 月 16 日,星期三- 儘管面臨挑戰,HERMA 在 2024 財年仍實現了 5.4% 的增長,銷售額增至 4.526 億歐元。黏合劑材料、標籤和貼標機業務部門均對上個財政年度的銷售額成長做出了貢獻。 2025年的計畫再次是實現低個位數百分比範圍內的成長目標;然而,利潤率和獲利的壓力仍然很大。 在德國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HERMA 集團在 2024 年表現出了顯著的危機穩定性和韌性:這家專門從事包裝和標籤技術的公司,其銷售額增長了 5.4%,達到 4.526 億歐元,而上一年為 4.294 億歐元。海外業務的強勁成長對這一成長做出了重要貢獻,HERMA 的海外業務成長了 6.2%。不過,國內銷售額也比上年成長了3.9%。出口佔比由上年的64.2%小幅上升至64.6%。 “在過去的財政年度,我們再次獲得了 HERMA 2030 戰略的收益,該戰略專注於進一步實現業務多樣化和國際化”,兩位董事總經理 Sven Schneller 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強調。然而,所有市場都存在著價格戰,有時價格戰非常激烈,我們並非總是能逃脫。整體而言,2024財年充滿挑戰,但我們仍能以穩定的獲利能力收官。兩位董事總經理預計,2025 年銷售額成長率將維持在低個位數百分比範圍內,利潤率和獲利仍將面臨壓力。 2024 年員工人數幾乎維持不變:為 1,065 人,而上一年為 1,089 人。培訓生的數量略有增加,從 54 人增加到 56 人。 “培養我們自己的年輕人才現在是、並且仍然是我們應對技術工人短缺的最重要策略”,Sven Schneller 和 Guido Spachtholz 博士說。 在價格激烈的競爭中, 膠黏材料、標籤和貼標機三大業務領域均對2024年的銷售額成長做出了貢獻。儘管價格競爭激烈,HERMA集團仍保持了在膠黏材料領域的市場份額,其銷售成長甚至超過了整個歐洲市場。尤其是電影產品也取得了強勁的成長。總體而言,黏合劑材料部門的銷售額成長了 6.6%。在標籤領域,傳統工業業務受到國內經濟疲軟的影響,尤其是化學和製造業。不過,HERMA在物流標籤這一重要領域錄得了比計畫更大的增幅。辦公用品標籤的需求也再次下降,這不僅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還因為家庭/行動辦公的持續影響以及以前紙本流程的日益數位化。然而,國際活躍的全球辦公用品零售商多年來銷售額的下降趨勢在 2024 年首次停止。 HERMA 也增加了針對學生的產品的銷售額。對於整個標籤產業來說,這意味著成長1.5%。貼標機部門成功地擺脫了德國機械工程下滑趨勢的影響:儘管整個行業報告 2024 年訂單量下降了 8%,但 HERMA 在該領域的銷售額卻增長了 6.0%。除了不斷成長的服務業務外,新的市場和客戶群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HERMA 之所以能夠在 2024 年保持穩定,是因為我們活躍於全球不同的行業和許多不同的市場——這對整個集團具有穩定作用,」兩位董事總經理解釋道。此外,作為一家家族企業,HERMA 專注於健康發展,並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這增強了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並為企業永續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內容來源: https://www.worldofprint.de/
為什麼 A0 海報是一種強大且經濟高效的行銷工具
設計創意
2025-04-17

為什麼 A0 海報是一種強大且經濟高效的行銷工具

  在數位廣告時代,人們很容易忽略傳統的行銷工具——但有一種形式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它的價值: A0海報 。 A0 海報尺寸為 841 毫米 x 1189 毫米(33.1 英寸 x 46.8 英寸),是標準 A 系列中最大的尺寸,在可見性、影響力和價值方面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智慧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提升您的品牌、推廣活動或分享訊息,那麼 A0 海報應該引起您的注意。   1. 最大程度的可見性,最小程度的努力 當你試圖引起注意時,尺寸很重要。 A0 海報是不可能被忽視的——無論是在繁忙的街道上、購物中心內還是在貿易展覽會上。它們的大尺寸格式自然會吸引眼球,與滾動中丟失的小傳單或數位廣告相比,您的訊息更有可能被看到和記住。 當你以這種規模工作時,你不需要動畫或閃光燈來脫穎而出。醒目的圖形、醒目的標題和清晰的行動號召只需一眼就能傳達出深刻的訊息。   2. 成本效益高的覆蓋範圍 數位廣告可能很昂貴,而且轉瞬即逝。社群媒體的曝光量可能很便宜,但你的貼文會在幾秒鐘內消失。使用 A0 海報,您只需付費一次,就有可能在幾天或幾週內吸引數千人的注意。 印刷成本已大幅下降,尤其是大量訂單。如果 以每次展示費用 來計算,海報的效果往往優於網路廣告——尤其是在本地行銷活動中。它們全天候為您工作,無需電力或頻寬。   3. 多種放置選項 A0 海報幾乎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它們非常適合: 店面 社區公告欄 活動場地 交通樞紐 施工現場圍板 商家內牆 只要稍加規劃,您就可以將海報放置在目標受眾自然經過的交通繁忙區域,從而提高相關性和參與度。   4. 非常適合本地行銷和活動 如果您正在宣傳一些時間敏感的事情 - 例如當地演出、促銷、節日或產品發布 - A0 海報可以將您的訊息傳遞到重要的地方。它們具有廣告看板的規模和影響力,但成本卻只是廣告看板的一小部分。而且由於它們具有觸覺性和真實性,它們通常會與當地觀眾產生更強烈的聯繫。 此外,如果計劃變更或您全年進行多次促銷活動,它們可以輕鬆更新和重新列印。   5. 創作自由 A0 為設計師和行銷人員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有空間: 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 大而清晰的文字 QR 圖碼或地圖 多個行動號召 社群媒體帳號或主題標籤 這種自由有助於確保您的訊息既美觀又有效——而且借助現代印刷技術,色彩更加鮮豔,細節更加閃耀。 雖然數位行銷至關重要,但不要低估印刷的持久力量。 A0 海報結合了大膽的影響力和低成本,使其成為尋求更智慧行銷(而不僅僅是更響亮)的企業的明智選擇。 無論您是在宣傳新產品、開展活動還是僅僅建立品牌知名度,A0 海報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可見度、多功能性和價值。   內容來源: https://printuk.com/blog/
編輯紀事-團隊台灣與台灣隊╱中華隊
經營管理
2025-04-15

編輯紀事-團隊台灣與台灣隊╱中華隊

2016年,川普憑藉「不按牌理出牌」的競選風格當選美國總統,並以不斷製造爭議與驚奇,在全球掀起「川普震盪」(TrumpShock),開啟美中貿易爭端,引發全球政經變局。如今,2025年的「川普震盪2.0」,再度以「讓美國更偉大」(MAGA)口號,擴大全球關稅戰,把競爭視為戰爭,導致地緣政治劇變,供應鏈重組的風險升高,市場陷入混亂與不確定性。 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轉變、撕毀《美墨加協定》(USMCA),以及關於加薩重建的構想,不僅削弱了美國的國際公信力,也促使歐盟、加拿大及中東各國更加團結。歐洲峰會(EuropeanSummit)決議強化主權意識,大幅增加安全與國防支出,並組建「自願聯盟」以確保烏克蘭的安全;加拿大則因愛國情緒高漲,下架美國商品;阿拉伯國家則堅持主導加薩的重建工作。 台灣處於地緣政治、全球供應鏈以及半導體與AI產業發展的戰略核心地位。當川普指責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技術並揚言提高關稅時,台美貿易順差已在2024年達到739億美元(年增55%,全球排名第六)。然而,台積電(TSMC)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於今年3月3日共同宣布,將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台灣疑美論大起,但也讓川普改口稱讚台灣的貢獻。 在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政治動盪的局勢下,經濟多元化、靈活外交、國防與安全合作,已成為各國政府不可忽視的課題。對企業而言,分散供應鏈與市場、關注匯率與利率變動、加速數位化與效率提升、投資永續發展,以及深化策略合作,都是提升韌性與應變能力的關鍵。 「TeamTaiwan」強調台灣應以整體團隊的姿態迎戰全球新局,而媒體上關於「中華隊」與「台灣隊」的名稱之爭,實屬無謂。在瞬息萬變的國際與市場環境中,「一個人的武林」絕對無法因應當今多變的國際情勢與市場環境。 In 2016, Donald Trump defied political norms with his unconventional campaign style, securing the U.S. presidency and unleashing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Trump Shock." Trump’s disruptive approach ignited U.S.-China trade tensions and triggered profound shifts in glob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landscapes. Now, in 2025, "Trump Shock 2.0" has returned, driven by the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 escalating global tariff wars, and treating economic competition as a form of warfare. The result? A dramatic geopolitical shift, heightened risks of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 and an atmosphere of uncertainty rippling through global markets. The U.S.'s policy shift on Ukraine, withdrawal from the USMCA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and plans for Gaza reconstruction have further eroded its international credibility. However, these moves have also united the European Union, Canada, and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The European Summit resolved to emphasize sovereign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ecurity and defense spending, and form a "voluntary coalition" to ensure Ukraine's safety. Meanwhile, Canada, fueled by patriotic sentiment, initiated a boycott of American goods, and Arab nations insisted on leading Gaza's reconstruction efforts. As a strategic hub in geopolitics,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semiconductor and AI industries, Taiwan finds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this evolving global landscape. Amid escalating tensions, Trump accused Taiwan of "stealing" U.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nd threatened higher tariffs. Meanwhile, Taiwan'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soared to $73.9 billion in 2024-a 55% increase, ranking sixth worldwide. However, in a dramatic turn of events, TSMC Chairman Mark Liu and President Trump jointly announced a $100 billion investment expansion in the U.S. on March 3. While this fueled skepticism about U.S.-Taiwan relations, it ultimately led Trump to shift his tone, acknowledging Taiwan’s critical role in global technology and supply chains. Amid unilateralism and geopolitical turbulence, Taiwan's government must adopt strategies such as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diplomatic flexibility, and defense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At the same time, businesses need to diversify supply chains and markets, monitor currency and interest rate fluctuations, driv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fficiency, invest in sustainability, and strengthen strategic partnerships to enhance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Team Taiwan" emphasizes Taiwan as a united team confronting the new global landscape. In contrast, media debates over "Chinese Taipei" versus "Taiwan Team" are meaningless. In today's volatile international and market environment, "a lone warrior" approach cannot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s-only unity and collaboration can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