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包裝未來
2025-11-10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在連網包裝日益普及的領域中,特別是在未來歐洲「數位產品護照(DPP)」推動下,RFID 與 NFC 標籤的使用壽命終結問題愈發不可忽視。比利時列日公司 Ma Balise 開發了 Ephem,一種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解決方案,完全不含塑膠與金屬,針對奢侈品、化妝品與高端包裝市場。 Ma Balise 創辦人 Philippe Henin 表示,此創新直接回應了傳統標籤的技術與環境限制。「目前市面上的 RFID 或 NFC 標籤由七層不同材質組成,包括 PVC、PET、矽膠以及化學蝕刻天線。只有一層是紙,其餘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均不可回收。」CEO 如此總結。   僅四層的 RFID 或 NFC 標籤 這款可生物分解的 RFID 或 NFC 標籤僅由四層構成:FSC 認證紙背襯、以導電油墨印刷的天線、黏著層以及保護襯紙。天線不使用任何金屬,包括銅或鋁。天線以印刷方式製作,避免了化學蝕刻所需的大量酸性產品及不可回收金屬廢料。 Philippe Henin,Ma Balise 創辦人兼 CEO 這種結構簡化保證了產品的完整生物分解性,包括在家庭堆肥環境中。比利時公司宣稱產品可在 30 天內分解。該方案於 Benelux 與亞洲生產,並獲多個獨立機構認證:DIN CERTCO 認證生物分解性、TÜV Rheinland 認證可堆肥性,以及 PTS Paper 認證在紙與紙板回收通道中的可回收性。 Ma Balise 強調,此技術既能符合數位產品護照的法規要求,也滿足品牌在防偽與庫存管理上的日益期望,同時實現媒介在壽命終結時的清潔處理。 其首個客戶是一家國際素食化妝品牌,旨在為顧客提供增強的實體店體驗。其他化妝品品牌也已被說服,Ma Balise 目前正與奢侈品領域的一個主要品牌洽談,計畫以這些可生物分解標籤取代其傳統 RFID 標籤以滿足物流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包裝未來
2025-11-10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數位令人失望。SEO 已經力不從心,電子郵件頻頻進入垃圾信箱,線上廣告成本愈來愈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正在重新評估紙張的角色。印刷是否能從策略的角度重回舞台?關鍵在於智慧定位。   全數位承諾的崩解 不必走遠:根據 2025 年 7 月發表的 Similarweb 研究,60% 到 70% 的 Google 搜尋結果甚至不會點擊到外部網站。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底,完全依賴傳統 SEO 的品牌,流量將下降 40%–60%。內容不缺,但行銷回報無法匹配。因此,曾經能以低成本產生觀眾的 SEO 策略,如今正在消耗資源。 數位關係行銷也在崩解 即便是長期被認為成本低、效果佳的「關係型」手段,也逐漸失效。冷郵件尤其受影響,近期因 Google、Microsoft 與主要郵件服務加強反垃圾郵件過濾,越來越多商業訊息無法送達收件箱。 在社群媒體上,情況同樣不佳。擁有數千甚至數萬訂閱者的帳號也難以產生可見互動。貼文不被注意、互動下降、有機內容沉默,受眾變得慣性無反應。即便你曾以為已掌握顧客,直接接觸仍在減弱。 線上廣告愈發昂貴,但效果令人失望 廣告預算跟不上需求。不是缺乏投入,而是規則改變。廣告算法偏好容易點擊的對象:廣告只呈現給已認識品牌的人,或搜尋包含品牌名稱的用戶。這已不再是拓客,而是循環曝光。 同時,競爭日益激烈。每家公司在相同渠道、相同時間推送內容,活動雷同、格式重複、注意力分散。成本卻不斷上升:CPC、CPM、CPA 指標飛漲,而轉換率停滯不前。我們花更多錢,卻觸及更少人。 人工智慧又如何? AI 已成為新的資訊篩選器。使用者不必點擊,答案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由 AI 模型生成。原創內容常被重複、摘要、稀釋……甚至不需回到原始來源。 受益的總是同樣的品牌,它們在學習資料庫中無所不在,其能見度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新興品牌與獨立創作者逐漸消失在螢幕上。它們的內容少被引用,即使具價值,也難以被看到。AI 不會重新分配資源,而是壟斷它們。 觸感、實體與可信媒介 紙張沒變,但我們與它的關係不同了。在螢幕充斥的世界中,收到卡片、型錄或邀請函能帶來暫停的片刻。印刷抓住注意力,可以觸摸、保存與重讀。 紙媒也被視為更可靠的媒介。在機構或高端場景下,紙質出版物帶來更高信任感。 重點在於在正確時間傳遞正確內容。高品質紙張、細緻加工、原創格式——這些都是數位無法複製的元素。印刷因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傳播載體。 紙張不是孤立的島嶼 遠非數位與印刷的對立,「實體+數位(phygital)」策略正在生根。帶有音頻或視頻標籤的型錄、帶 QR Code 的傳單、附連結的折頁:紙張成為豐富數位體驗的入口。 其價值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們可以衡量紙媒觸發效果;另一方面,顧客可無縫從一個渠道移動到另一個,形成一致的全通路策略。 更精準的目標鎖定與細分 藉由可得的數據,紙媒成為精細調整的工具。「一刀切」時代已過。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用戶輪廓、行為或地理區域的選擇性直郵活動。 整合數據行銷或地理行銷服務的印刷商,能增加策略價值,並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具體回報的活動。 環保媒介 紙張不再是森林的敵人。它可回收、生物可分解,且常具認證。整個生產鏈——油墨、短鏈供應、廢棄物管理——皆可追蹤與增值。 面對無形但真實的數位污染,這是一個有力論點。印刷商可將其轉化為優勢,前提是必須可見且有結構性的承諾。 從單純執行者到策略夥伴:必要的角色轉變 直到幾年前,印刷商接收檔案就開始生產,其餘(目標設定、創意、訊息、分發)由他人負責。那個時代已過,每個街角的傳播代理已不復存在,客戶對單一接觸點的期望更高。 如今,企業尋找的是能向前思考的夥伴,而非僅在後端生產的供應商。印刷專業人員不能僅「接單」。他們需理解整體行銷背景、提出正確問題並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哪種格式用於何種用途?哪種紙張傳達何種質感?何種加工水平對應定位?何時進行銷售行動? 這種諮詢角色不可即興而為。它需要全面理解客戶目標、製程限制、渠道使用及新技術可能性(個性化、印數位混合、可追蹤性等)。印刷商因此再次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合作夥伴,他不再只是賣印刷品,而是構建行銷活動、創想相關媒介、協助校準訊息,成為點子來源。而這個定位的一大優勢:重塑工作價值。不再只是「更便宜」或「更快」,而是「做得更好」,兼顧效率、品牌一致性與成本控制。 承擔這一角色的人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是作為分包商,而是作為共同駕駛者。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1-10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於荷蘭當地生產。圖片來源:T. Schneider / Shutterstock.com   包裝公司 DS Smith 與荷蘭兒童 DIY 建構遊戲組合製造商 Fantasy Forts 合作,為其產品打造永續包裝與結構設計。 DS Smith 的專家團隊針對遊戲組合的設計與組成進行改良,著重於摺疊機構的最佳化、模切技術的改進,以及配件整合。 遊戲與包裝組件皆完全以可回收的瓦楞紙板製成,兼顧耐用性與製造的可擴展性。 重新設計的過程減少了材料用量,移除了瓦楞塑膠,並加入「卡榫系統」功能,讓遊戲組件可與家中家具及室內外環境靈活結合。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在荷蘭當地生產,並於荷蘭社會工作組織(Social Work Netherlands, ESN)所管理的社會職場中組裝。 DS Smith Benelux 行銷與傳訊經理 Remko Berkhout 表示:「由於我們設計師具備技術專業,遊戲組合的瓦楞紙板元素不僅設計巧妙,且相當耐用,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們必須能承受多種創意變化與不同使用環境。」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政策正在改變——你會被動應對,還是主動出擊? 別讓政策變化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前瞻布局。 此次合作由 DS Smith PackRight Centre 促成,該中心隸屬於公司支援共創包裝解決方案的全球網絡,專為客戶需求量身設計。 Fantasy Forts 創辦人 Marco van den Berg 補充:「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但在技術執行上卻需要大量思考。我們尋找的合作夥伴必須能將我們的創意願景轉化為一個永續、易於生產、且可規模化的產品。 『從第一天起,我們的新包裝就受到消費者——主要是家長——的熱烈好評,回饋非常出色。』」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美國的貿易政策與放寬監管正影響金屬罐製造商、包裝加工商和快速消費品品牌在包裝選擇、投資及永續發展上的決策。/ 來源:Lightspring via Shutterstock   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關稅正重新塑造全球包裝產業,目前美國已對所有進口品加徵 10% 的通用關稅,並進一步提高鋼與鋁的進口稅。 這些措施,加上外國的報復性關稅,正在推高包裝成本,使原料採購更加困難,並加劇罐裝、鋁箔、紙盒與塑膠等產品的供應鏈不確定性。 分析師估計,2025 年的關稅浪潮正在壓抑美國的經濟成長與貿易,也間接影響全球包裝需求。   關稅推高成本並擾亂供應鏈 白宮於 2025 年初恢復並擴大第 232 條金屬關稅,隨後又對所有進口品徵收 10% 的「基礎關稅」,對主要貿易夥伴則採更高的互惠稅率。 用於飲料罐、瓶蓋與鋁箔的鋁和鋼,如今需繳更高關稅,這一變化已反映在包裝價格與採購策略中。 採購商表示,他們為了趕在關稅生效前下單「提前備貨」,之後又急於尋找新的替代供應商——這種行為增加了倉儲成本,也使進口價格波動加劇。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投資銀行與政策研究單位指出,目前的關稅政策與外國反制正在削弱出口並放慢經濟成長,進而推升食品與家庭用品的價格壓力。 中國在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後,已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並採取反制,同時稀土出口管制與其他貿易摩擦也讓智慧包裝所需的機械、油墨與電子零件面臨更多風險。 隨著 2025 年關稅覆蓋範圍擴大,銀行機構也上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評估。   放寬監管改變環保與標示規範 與此同時,華府正著手撤銷多項聯邦層級的環境法規。 美國環保署(EPA)提議放寬電力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並重新審視其他氣候政策,這是影響能源與製造業的更廣泛去監管化行動的一部分。 對包裝產業而言,聯邦監管放鬆雖可降低部分合規成本,但也加劇了與各州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政策落差。後者正在加強對回收性、塑膠與碳排放的限制。 食品與消費品標示規範也在變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新了標示合規的檢查指引,並提議取消多項過時的產品定義標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包裝文案、設計週期與進口檢查。 出口至美國的品牌應密切追蹤這些變化,同時注意各州的規定,以避免重新印刷與重新貼標的成本。   對價格、投資與永續的影響 對鋁製飲料罐與食品罐而言,更高的進口稅提高了原料成本,部分產量可能因此轉向塑膠瓶,因為塑膠在生命週期成本上較低。多家大型飲料公司已公開表示正在考慮這種轉變。 但這種趨勢與品牌在回收性與再生材料使用上的承諾相衝突,因為金屬是最容易回收的包裝材質之一。 跨材質來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影響資本支出。包裝加工商雖可受惠於美國國內生產的補貼與更穩定的價格環境,但長期的貿易摩擦通常會削弱市場能見度,並推高設備與樹脂成本。 獨立評估指出,目前的關稅與反制措施預計將使 2025 至 2026 年美國經濟成長減少約 0.5 個百分點,可能導致運輸包裝與非必需消費品包裝需求下降。 對全球包裝管理者而言,目前的首要任務包括: 分散鋼、鋁、紙與樹脂的採購來源; 模擬不同關稅情境(通用與特定夥伴國); 調整永續發展策略,以應對美國聯邦與州法規之間的差異,以及歐洲與亞洲更嚴格的要求。 簡而言之,放寬監管雖可減輕部分合規壓力,但 2025 年包裝產業的主要挑戰仍是:由於美國大規模關稅與各國反制所導致的成本上升與規劃不確定性。 在變動的關稅環境中前行,需要即時數據與領先市場的分析。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從未來承諾到成長驅動力
包裝未來
2025-11-03

從未來承諾到成長驅動力

  在本系列的前三部分中,我們探討了功能性印刷的基礎、技術與挑戰。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全程回顧,看看哪些市場領域增長最快、哪些應用已經商業化成功,以及企業如何從這項技術中受益。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生產的道路已經鋪好,現在關鍵在於規模化、合作夥伴關係和新商業模式。 印刷電子:從原型到十億美元產業 其中一個最具動態增長的市場是印刷電子。根據 IDTechEx 的數據,預計到 2033 年,該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20 億美元,年增長率為 10%。這遠超過許多傳統印刷市場的發展速度,也顯示功能性印刷早已不只是承諾。 以下領域提供了特別強勁的推動力: 汽車與電動出行:印刷傳感器、天線和電池管理系統可實現重量減輕和能源效率提升。 醫療技術:具備整合傳感系統的可穿戴印刷設備可持續監測生命參數。 包裝與消費品:具備印刷 NFC 或 RFID 標籤的智慧包裝提升產品安全性與可追溯性。 能源供應:柔性太陽能電池與印刷儲能解決方案創造移動能源的新方式。 技術推動規模化成功 功能性印刷已克服了許多障礙,但工業化實施仍需針對技術做出明智選擇。正確的印刷技術會影響成本結構、設計自由度與生產量。 噴墨:適合高解析度應用,並可最小化材料使用 網版:適合厚導電結構,堅固且高效 柔版與凹版印刷:適合高產量應用,如電池與太陽能薄膜 同時,導電墨水與柔性基材的進步正在推動商業化。結合可靠的在線檢測系統,正在建立可支援大規模生產的環境。 印刷產業的新商業模式 市場潛力不僅限於科技公司。印刷服務供應商與材料供應商現在也可以積極進入這一面向未來的領域: 專業製造服務:作為功能性印刷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者 技術合作夥伴關係:與材料及設備製造商合作,以縮短開發周期 按需與定制印刷:小批量個性化電子產品 那些現在就布局的企業可以獲得先行者優勢——尤其是在仍未開發的利基市場中。 未來觸手可及 功能性印刷已不再只是願景,而是在許多產業中成為現實。關鍵步驟已經完成:印刷技術、材料與試點應用已經到位。現在的重點是將潛力轉化為具體項目。 對於想親身體驗技術發展、與合作夥伴交流並測試技術的人來說,drupa 2028 將是理想的平台。   內容來源: https://www.drupa.com/
拉丁美洲與亞洲箱板出口過剩──風險市場分析
包裝未來
2025-10-27

拉丁美洲與亞洲箱板出口過剩──風險市場分析

隨著歐盟新盡職調查制度──《歐盟森林砍伐法規》(EUDR)──收緊纖維產品合規規範,亞洲出口商,尤其是箱板領域,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障礙。 討論中對可追蹤性、地理位置數據和認證時程表達了嚴重關切,大家一致認為歐洲的「安全通路」已不再可靠。因此,焦點開始轉向替代市場,拉丁美洲成為強有力的候選地。   拉丁美洲的箱板機會 拉丁美洲可為亞洲過剩產能提供市場,但對亞洲出口商而言並非沒有風險與挑戰。雖然拉美市場占中國全球出口不到 5%,但其份額正在增加。 墨西哥 :儘管 2024 年對非貿易協議國徵收 25–35% 關稅(主要影響中國與巴西),仍是主要目的地。2024 年中國對墨西哥出口占拉美總出口 40% 以上。 受關稅影響,中國在墨西哥的進口份額從 22% 降至 15%,美國、智利和歐洲填補了缺口。為彌補下降,中國將出口轉向巴西、阿根廷和秘魯等國,提供低於當地等級的折扣產品。 拉美箱板表觀消費量 2024 年達 346 萬噸,預計 2025 年輕微下降至 341 萬噸,到 2027 年將慢慢回升至 348 萬噸。2025 年上半年,中國對該地區出口近 17 萬噸,高於 2024 年同期,即使墨西哥已實施 25–35% 關稅,墨中美洲需求下降,中國仍向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積極推銷折扣產品。 在墨西哥,關稅後的原生紙進口比國內再生產品低 30–40%。   面臨的挑戰 需求波動 需求不穩定,因可支配收入與箱板銷售通常同步變化,而收入增長放緩或新消費習慣削弱實體經濟流動性。 拉美經濟不平等與食品不安全依舊高企,使 GDP 成長未必轉化為包裝需求,限制箱板銷售。 消費者行為改變 庫存策略精簡,數位消費增加。支出愈來愈多轉向線上博彩與電子遊戲,減少對傳統箱板終端用途(如玩具與化妝品)的支出。 墨西哥作為區域需求指標,需求放緩,信貸緊縮,國內銷售疲軟,關稅調整複雜。貿易摩擦現實存在:巴西對墨西哥出口從 2024 年 1–7 月的 25,000 噸,降至 2025 年同期不足 2,700 噸,為其他國家提供市場空間。 中國在該市場的存在仍顯著,但逐漸減弱。隨著可支配收入更多投入數位體驗,對實體商品(如玩具、化妝品及包裝食品)的支出下降,直接影響箱板需求。這種行為轉變是結構性的,而非周期性的,重塑了消費籃子,傳統包裝需求預測必須考慮此因素。 墨西哥經濟挑戰 墨西哥經濟放緩亦為風險,作為區域最大進口國,國內需求疲軟,出口導向產業減速,信貸收緊。 雖然中國進口仍具韌性,但墨西哥在拉美中國箱板進口的份額下降,問題仍無明確答案:是否會像五年前新產能浪潮前一樣降至最低量?或中國能否維持在美國戰略性製造中心的地位?   總結 拉丁美洲對亞洲箱板過剩提供了可行出口市場,但並非保證解決方案。區域規模與價格敏感性帶來短期機會,但需求波動、消費模式轉變及政策風險需謹慎管理。出口商應將拉美視為多元策略的一部分,而非單一解決方案,持續監控貿易流、當地市場訊號及監管動態,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內容來源: https://www.fastmarkets.com/
什麼是智慧工廠?──以更少做更多
包裝未來
2025-10-27

什麼是智慧工廠?──以更少做更多

概述 我很喜歡引用名言,其中一句常用於談自動化的就是愛因斯坦說的:「一切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要過於簡單。」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追求智慧工廠的過程中,我們試圖簡化業務流程,但必須完全理解每一個環節。另一句相關名言是:「如果你不能簡單地解釋它,你就不夠理解它。」 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這個概念自 1990 年代末就存在,並在 DRUPA 2016 後被印刷業界廣泛接受。它的核心是:將資訊技術(IT)應用於印刷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客戶系統、企業系統及生產系統。   智慧工廠的組成要素 要建立智慧工廠,關鍵在於 MIS/ERP 系統整合 ,以實現印刷生產流程的全自動化。這通常還需要整合 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以及 Web-to-Print 系統。 智慧工廠應涵蓋的主要流程包括: 銷售 Web-to-Print 下單 報價 排程與作業規劃 生產現場數據收集 倉儲管理 物料管理(紙張、墨水等) 檔案管理(含前製/媒體準備) 印刷生產 檔案再利用與網路應用 裁切、折頁、裝訂、手工作業 包裝、出貨與配送 計費 數據分析 此外,若企業有多個據點或跨國經營,排程與數據同步會更加複雜。大多數流程都涉及 電子資料交換(EDI) ,這需要注意檔案安全與標準符合性。   如何開始?──逐步實施 智慧工廠的實施需要 分階段、循序漸進 。建議做法包括: 確立「單一真實資料版本」(One Version of the Truth) :確保所有系統讀取同一份正確資料,避免多版本數據導致混亂。 挑選可整合的流程群 :例如將銷售、Web-to-Print、報價與作業規劃整合,以提升這些流程的效率。 試點專案 :先在可控範圍內測試自動化整合,並量化效果。 避免形成孤立的自動化島 :所有自動化系統應能整合、共用資料,遵循「單一真實資料版本」原則。 CIP4 標準提供了 JDF(Job Definition Format)與 JMF(Job Messaging Format),許多設備已支援,方便不同設備或系統之間溝通與整合。   AI 的角色 AI(人工智慧)在智慧工廠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例如: 分析 CRM 與報價資料,找出成交或失敗原因 監控數位印刷機表現,預測維護需求 自動轉錄銷售通話並更新 CRM 協助校對報價文件,提高效率與專業度 AI 可透過「Agent」專屬任務分析資料,並連結「單一真實資料版本」,避免違反資料一致性原則。隨著 AI 能力擴展,部分商業工具將整合這些智能功能,簡化企業自建 AI Agent 的需求。   PSP(印刷服務提供商)的心態 許多小型印刷商進入行業,是因為熱愛印刷本身。他們願意投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購置印刷機,但對 ERP 系統或 MIS 的投資卻猶豫不決。缺乏專業的生產 IT 團隊,也可能導致系統導入不完全、員工挫敗、智慧工廠潛力未發揮。 因此,建立智慧工廠不只是技術挑戰,也涉及文化與心態的轉變。   智慧工廠的核心是 整合、簡化、智能化 : 將各業務流程、設備與系統串聯 利用 AI 與自動化提升效率與精準度 保持資料一致性,支援智慧決策 逐步推進,避免一開始就追求全盤整合 結論:智慧工廠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循序漸進的策略實施。透過逐步整合與 AI 應用,印刷廠能真正做到「以更少資源,產出更多價值」。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推動茶包的永續發展
包裝未來
2025-10-27

推動茶包的永續發展

品牌必須找到永續解決方案以符合消費者期望 茶包因塑膠使用、可回收性、可堆肥性與生物分解性問題而受到關注。雖然茶包因便利性仍具吸引力,但品牌需找到可行的永續方案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德國 :39% 消費者表示,永續包裝會促使他們更換茶品牌。 美國 :43% 消費者認為咖啡/茶品牌應優先考慮永續包裝。 茶包製造商正尋求各種方法以終止塑膠使用。傳統茶包封口多使用石油基塑膠(如聚丙烯)。 消費者現在期望茶包無塑膠,以避免茶葉中出現微塑膠, 泰國 25% 消費者願意為無塑膠茶包支付更高價格 。   生物基可分解聚合物的應用 對無塑膠茶包需求的一個回應是使用生物基可分解聚合物(如聚乳酸 PLA),由玉米等可再生資源製成。許多 PLA 茶包因使用生物基原料而被標示為植物基、可分解或可堆肥。 然而,PLA 茶包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中自行降解,需要工業堆肥處理才能分解,符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次性塑膠:永續路線圖》的規範。   無茶包茶浸的新選擇 考量到 PLA 茶包的有限生物降解性,品牌可探索 無茶包茶浸 的替代方案。 印度 Woolah 推出無塑膠、無茶包的茶浸產品,仍保有便利性。未破碎的整葉茶以繩子綁住壓縮,熱水浸泡時茶葉展開。 Woolah 表示茶葉可沖泡三次或至風味減弱,茶葉可自然分解。   澄清「可堆肥茶包」的概念 茶包生產商在宣傳環保茶包時,經常將「可堆肥」(compostable)與「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混用。 印度 :70% 消費者明白,大部分標示「可堆肥」的包裝只能在工業設施處理,無法在家中(如庭院)完成。 約 69% 消費者理解「可降解」與「可生物分解」是不同概念。 這凸顯品牌需透明說明包裝在何種條件下才能真正可堆肥。例如,紐西蘭 Dilmah 官方網站及包裝清楚標示其 PLA 茶包必須經工業堆肥。   推廣家庭堆肥 茶品牌可專注於 確保茶包可在家堆肥 ,迎合已進行家庭堆肥的消費者。 家庭可堆肥茶包適合那些地區無工業堆肥、垃圾不收集可堆肥包裝的消費者。 根據 Mintel GNPD,截至 2023 年 7 月,全球不到 1% 新推出茶包聲稱可家庭堆肥。 英國 Duchy by Waitrose 與 紐西蘭 Healtheries 已取得家庭堆肥認證,並在網站提供相關資訊。   強化永續茶包的吸引力 茶包包裝上的訊息對展現其永續性至關重要。 印度 :70% 消費者在 2022 年 10 月前六個月曾購買永續包裝產品。 隨著越來越多茶包在包裝上強調環保訴求,有效傳達永續特性變得更重要。   內容來源: https://www.mintel.com/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0-27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一份完好、又能啟發人心的禮物 我們送禮,是為了表達愛、感謝與慶祝。但當禮物被塑膠氣泡紙包裹、在運送中碰損、失去美感時,那份喜悅瞬間變成失望。原本為了「保護」的包裝,反而破壞了送禮的體驗。 Kuppikali 的聖誕燈並非一般產品——它纖細、具雕塑感且富有象徵意義。它以回收的啤酒玻璃瓶製成,理應擁有與禮物本身同樣用心的包裝。   有目的的保護 為了提升開箱體驗並保護這盞脆弱的三角形燈,我們設計了一套與產品一樣講究的包裝系統。 客製三角形盒 外盒呼應燈具的形狀——沒有多餘空間、沒有妥協。它像第二層皮膚般包覆產品,減少運送時的移動與衝擊。 友善氣泡紙 內部使用以椰殼纖維製成的氣泡紙,完全取代塑膠。它能提供相當於六層傳統氣泡紙的防護效果,並通過 10 英尺摔落測試。可生物分解,且質感自然。 友善油墨 我們不只關注結構。多數「環保包裝」仍使用有毒油墨,而我們選擇植物性顏料與天然溶劑印刷——無塑膠、無毒、無妥協。 送禮是一種情感,包裝也該尊重這份情感 永續也可以很優雅。防護不一定需要塑膠。從造型到油墨的每一處細節,都能以體貼的態度設計。 這是一個百分之百永續的包裝解決方案,既保護產品、提升體驗,也回應送禮背後的情感。 因為當送禮是一種情感時,包裝也應該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包裝未來
2025-11-10

Ma Balise 提供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 NFC 與 RFID 標籤

在連網包裝日益普及的領域中,特別是在未來歐洲「數位產品護照(DPP)」推動下,RFID 與 NFC 標籤的使用壽命終結問題愈發不可忽視。比利時列日公司 Ma Balise 開發了 Ephem,一種可生物分解與可堆肥的解決方案,完全不含塑膠與金屬,針對奢侈品、化妝品與高端包裝市場。 Ma Balise 創辦人 Philippe Henin 表示,此創新直接回應了傳統標籤的技術與環境限制。「目前市面上的 RFID 或 NFC 標籤由七層不同材質組成,包括 PVC、PET、矽膠以及化學蝕刻天線。只有一層是紙,其餘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均不可回收。」CEO 如此總結。   僅四層的 RFID 或 NFC 標籤 這款可生物分解的 RFID 或 NFC 標籤僅由四層構成:FSC 認證紙背襯、以導電油墨印刷的天線、黏著層以及保護襯紙。天線不使用任何金屬,包括銅或鋁。天線以印刷方式製作,避免了化學蝕刻所需的大量酸性產品及不可回收金屬廢料。 Philippe Henin,Ma Balise 創辦人兼 CEO 這種結構簡化保證了產品的完整生物分解性,包括在家庭堆肥環境中。比利時公司宣稱產品可在 30 天內分解。該方案於 Benelux 與亞洲生產,並獲多個獨立機構認證:DIN CERTCO 認證生物分解性、TÜV Rheinland 認證可堆肥性,以及 PTS Paper 認證在紙與紙板回收通道中的可回收性。 Ma Balise 強調,此技術既能符合數位產品護照的法規要求,也滿足品牌在防偽與庫存管理上的日益期望,同時實現媒介在壽命終結時的清潔處理。 其首個客戶是一家國際素食化妝品牌,旨在為顧客提供增強的實體店體驗。其他化妝品品牌也已被說服,Ma Balise 目前正與奢侈品領域的一個主要品牌洽談,計畫以這些可生物分解標籤取代其傳統 RFID 標籤以滿足物流需求。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包裝未來
2025-11-10

面對數位飽和,印刷是否能再次在行銷計畫中找到定位?

數位令人失望。SEO 已經力不從心,電子郵件頻頻進入垃圾信箱,線上廣告成本愈來愈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正在重新評估紙張的角色。印刷是否能從策略的角度重回舞台?關鍵在於智慧定位。   全數位承諾的崩解 不必走遠:根據 2025 年 7 月發表的 Similarweb 研究,60% 到 70% 的 Google 搜尋結果甚至不會點擊到外部網站。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底,完全依賴傳統 SEO 的品牌,流量將下降 40%–60%。內容不缺,但行銷回報無法匹配。因此,曾經能以低成本產生觀眾的 SEO 策略,如今正在消耗資源。 數位關係行銷也在崩解 即便是長期被認為成本低、效果佳的「關係型」手段,也逐漸失效。冷郵件尤其受影響,近期因 Google、Microsoft 與主要郵件服務加強反垃圾郵件過濾,越來越多商業訊息無法送達收件箱。 在社群媒體上,情況同樣不佳。擁有數千甚至數萬訂閱者的帳號也難以產生可見互動。貼文不被注意、互動下降、有機內容沉默,受眾變得慣性無反應。即便你曾以為已掌握顧客,直接接觸仍在減弱。 線上廣告愈發昂貴,但效果令人失望 廣告預算跟不上需求。不是缺乏投入,而是規則改變。廣告算法偏好容易點擊的對象:廣告只呈現給已認識品牌的人,或搜尋包含品牌名稱的用戶。這已不再是拓客,而是循環曝光。 同時,競爭日益激烈。每家公司在相同渠道、相同時間推送內容,活動雷同、格式重複、注意力分散。成本卻不斷上升:CPC、CPM、CPA 指標飛漲,而轉換率停滯不前。我們花更多錢,卻觸及更少人。 人工智慧又如何? AI 已成為新的資訊篩選器。使用者不必點擊,答案直接出現在搜尋結果,由 AI 模型生成。原創內容常被重複、摘要、稀釋……甚至不需回到原始來源。 受益的總是同樣的品牌,它們在學習資料庫中無所不在,其能見度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形成閉環。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新興品牌與獨立創作者逐漸消失在螢幕上。它們的內容少被引用,即使具價值,也難以被看到。AI 不會重新分配資源,而是壟斷它們。 觸感、實體與可信媒介 紙張沒變,但我們與它的關係不同了。在螢幕充斥的世界中,收到卡片、型錄或邀請函能帶來暫停的片刻。印刷抓住注意力,可以觸摸、保存與重讀。 紙媒也被視為更可靠的媒介。在機構或高端場景下,紙質出版物帶來更高信任感。 重點在於在正確時間傳遞正確內容。高品質紙張、細緻加工、原創格式——這些都是數位無法複製的元素。印刷因而成為一種獨立的傳播載體。 紙張不是孤立的島嶼 遠非數位與印刷的對立,「實體+數位(phygital)」策略正在生根。帶有音頻或視頻標籤的型錄、帶 QR Code 的傳單、附連結的折頁:紙張成為豐富數位體驗的入口。 其價值是雙重的。一方面,我們可以衡量紙媒觸發效果;另一方面,顧客可無縫從一個渠道移動到另一個,形成一致的全通路策略。 更精準的目標鎖定與細分 藉由可得的數據,紙媒成為精細調整的工具。「一刀切」時代已過。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用戶輪廓、行為或地理區域的選擇性直郵活動。 整合數據行銷或地理行銷服務的印刷商,能增加策略價值,並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具體回報的活動。 環保媒介 紙張不再是森林的敵人。它可回收、生物可分解,且常具認證。整個生產鏈——油墨、短鏈供應、廢棄物管理——皆可追蹤與增值。 面對無形但真實的數位污染,這是一個有力論點。印刷商可將其轉化為優勢,前提是必須可見且有結構性的承諾。 從單純執行者到策略夥伴:必要的角色轉變 直到幾年前,印刷商接收檔案就開始生產,其餘(目標設定、創意、訊息、分發)由他人負責。那個時代已過,每個街角的傳播代理已不復存在,客戶對單一接觸點的期望更高。 如今,企業尋找的是能向前思考的夥伴,而非僅在後端生產的供應商。印刷專業人員不能僅「接單」。他們需理解整體行銷背景、提出正確問題並提供適合的解決方案:哪種格式用於何種用途?哪種紙張傳達何種質感?何種加工水平對應定位?何時進行銷售行動? 這種諮詢角色不可即興而為。它需要全面理解客戶目標、製程限制、渠道使用及新技術可能性(個性化、印數位混合、可追蹤性等)。印刷商因此再次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合作夥伴,他不再只是賣印刷品,而是構建行銷活動、創想相關媒介、協助校準訊息,成為點子來源。而這個定位的一大優勢:重塑工作價值。不再只是「更便宜」或「更快」,而是「做得更好」,兼顧效率、品牌一致性與成本控制。 承擔這一角色的人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是作為分包商,而是作為共同駕駛者。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industry.news/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1-10

DS Smith 與 Fantasy Forts 攜手打造永續遊戲組合包裝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於荷蘭當地生產。圖片來源:T. Schneider / Shutterstock.com   包裝公司 DS Smith 與荷蘭兒童 DIY 建構遊戲組合製造商 Fantasy Forts 合作,為其產品打造永續包裝與結構設計。 DS Smith 的專家團隊針對遊戲組合的設計與組成進行改良,著重於摺疊機構的最佳化、模切技術的改進,以及配件整合。 遊戲與包裝組件皆完全以可回收的瓦楞紙板製成,兼顧耐用性與製造的可擴展性。 重新設計的過程減少了材料用量,移除了瓦楞塑膠,並加入「卡榫系統」功能,讓遊戲組件可與家中家具及室內外環境靈活結合。 Fantasy Forts 的遊戲組合包在荷蘭當地生產,並於荷蘭社會工作組織(Social Work Netherlands, ESN)所管理的社會職場中組裝。 DS Smith Benelux 行銷與傳訊經理 Remko Berkhout 表示:「由於我們設計師具備技術專業,遊戲組合的瓦楞紙板元素不僅設計巧妙,且相當耐用,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它們必須能承受多種創意變化與不同使用環境。」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政策正在改變——你會被動應對,還是主動出擊? 別讓政策變化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前瞻布局。 此次合作由 DS Smith PackRight Centre 促成,該中心隸屬於公司支援共創包裝解決方案的全球網絡,專為客戶需求量身設計。 Fantasy Forts 創辦人 Marco van den Berg 補充:「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但在技術執行上卻需要大量思考。我們尋找的合作夥伴必須能將我們的創意願景轉化為一個永續、易於生產、且可規模化的產品。 『從第一天起,我們的新包裝就受到消費者——主要是家長——的熱烈好評,回饋非常出色。』」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工業包裝廢棄物:隱藏的成本中心

每一批倉儲出貨背後,都有一串不被注意的包裝流程,卻伴隨著巨大的財務與環境成本。 / 來源:Tricky_Shark via Shutterstock   關於包裝廢棄物的討論,大多集中在家庭回收,但真正沉重的成本其實發生在工廠、倉庫與物流中心。 工業包裝廢棄物——如棧板保鮮膜、綑帶、瓦楞箱、泡棉緩衝材、鐵桶與中型散裝容器(IBC)——常被忽視,但它會侵蝕利潤、拖慢作業,並推升範疇三(Scope 3)碳排放。 將其視為核心營運議題而非清潔任務,能在成本、安全與永續上快速創造效益。   成本與廢棄的來源 浪費從規格設定就開始了,遠早於棧板被包膜之前。 過度設計的外箱、不匹配的運輸包裝尺寸,以及「以防萬一」多加的膜層,這些錯誤都在成千上萬的出貨中被放大。進貨包裝通常依供應商的產線與棧板模式設計,而非考量收貨端的搬運或回收需求。 結果是:過大的紙箱、混合塑料、難以撕除的標籤與不必要的廢棄處理費。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現場的工業包裝廢棄主要有三大來源: 第一是 拉伸膜(stretch film) :當貨物感覺不穩時,作業員傾向多繞幾圈,而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例如棧板設計、交錯堆疊方式或防滑層。 第二是 填充物與緩衝材(dunnage) :使用紙張、泡棉與氣墊,只是掩飾紙箱不合尺寸的問題,並產生混合材質的廢棄物。 第三是 綑帶與膠帶 :PET 綑帶、PVC 膠帶與紙標籤的混用,使分類困難,並降低回收收益。 當貨物倒塌時,隱藏的成本更為驚人。一個坍塌的棧板可能毀掉數十箱貨物,導致重工、重包與重送。為修復損壞所使用的額外包材與燃料,往往遠高於因使用「更薄材料」節省的幾公克重量。 出口路線的風險更高:濕度控制、長時間停放與多次轉運,讓團隊傾向使用「雙重保護」包裝,這容易變成過度包裝的習慣。 在收貨碼頭,分類品質決定材料是變成收益還是成本。透明 PE 膜若與印刷膜混合,或瓦楞紙打包中混入綑帶碎片,回收獎勵可能反變為處理費用。 許多工廠雖配有打包機與壓縮機,卻缺乏簡單明確的現場分類標準——在時間壓力下,錯誤的下腳料往往被丟進錯誤的桶中。   以系統思維設計,消除工業包裝廢棄物 減少 B2B 包裝廢棄物仰賴工程穩定性、材料簡化與封閉循環——即精實營運與循環經濟的結合。 標準化與適當尺寸設計 為進出貨品項建立包裝目錄:棧板尺寸、外箱規格與堆疊準則。 整合外箱尺寸可減少瓦楞紙邊料、降低填充需求並提升運輸效率。利用計算工具或軟體確保包裝適配產品。 許多企業發現,兩三種最佳化的外箱可取代十幾種不一致的包裝,提升揀貨效率與堆疊穩定性。 在包膜前先確保貨物穩定 從棧板堆疊設計著手:交錯堆疊、使用護角板與防滑墊,並測試抗壓與傾斜表現。以性能規格(在特定拉伸下的包覆力)定義拉伸膜,而非厚度。 穩定的包膜設定與預拉伸系統通常可減少 30–50% 的膜用量,並提升安全性。 對於重型或不規則貨物,棧板網或強化綑帶有時比多層膜更有效。   從一次性轉向可回收運輸包裝(RTP) 在路線固定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的箱、籃、棧板與棧板箱可減少瓦楞紙浪費與產品損壞。 共享平台供應商可管理檢驗、清洗與庫存平衡。RFID 或 QR 碼可增加資產可視性——循環次數、遺失率、維修需求——讓財務團隊能以實際使用週期攤銷成本。 對液體與粉末而言,經清洗認證的再製鐵桶與 IBC 可取代一次性容器,並提升操作安全。   當重複使用不實際時,設計便於回收 保持一次性包裝的結構簡單且單一材質。 盡量使用透明 PE 膜;避免混合不同綑帶材質;減少污染紙纖維與塑料回收流程的重油墨印刷。 使用可水洗或可溶解的標籤,使紙箱與容器能乾淨分離。木製包材應與棧板修復與共享方案合作,以最大化重用率。   與供應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設計 多數工業包裝來自上游合作夥伴。 將包裝要求納入供應商品質協議:核准的外箱尺寸、棧板堆疊模式、膜性能、紙張等級、標籤類型與防潮規範。 鼓勵供應商回收棧板或箱體,並對符合要求的格式給予回饋。 在多客戶供應鏈中,統一可回收包裝格式以提高回程密度,減少空車返程。   規劃生產線物流路徑 當從切割到打包再到壓縮的流程被設計好時,浪費自然下降。將顏色標示的分類桶放在工作區旁,固定刀具以防綑帶散落,標示班次清潔區域。 壓縮機與打包機應設在員工易於使用的位置。 簡單的視覺提示——例如各類廢棄物可接受材料的照片——能幫助新人與臨時員工快速判斷。   建立商業案例、管理與數據系統 工業包裝廢棄問題不僅是材料問題,更是財務與數據管理的挑戰。 節省分散在不同預算項下——包裝、人工、損耗、運輸與處理費——因此必須整合來呈現全貌。   衡量關鍵指標 追蹤一組簡潔的週期性指標:每單位出貨的包裝成本、每棧板的膜用量、卡車空間利用率、每千件損壞率、分類純度(污染比例)、每噸回收獎勵金,以及掩埋/焚化支出。 對 RTP 系統,追蹤循環時間、遺失與維修率及利用率。這些數據揭示「廉價材料」實際帶來的隱藏成本。   以總成本為比較基準,而非單價 以「總到岸成本」比較方案:材料、人工、產線速度、包裝失效、運輸效率與廢棄處理。稍重但能避免損壞的包裝,整體成本可能更低。 對可回收系統,應納入資產週轉資金與清洗、調撥成本。以實際循環次數攤銷,避免過度樂觀的回收期。   對齊團隊與合作夥伴的激勵機制 採購評分應包含廢棄量、穩定性與可回收性,而非僅限價格。物流合約可獎勵交付品質與棧板穩定度,而不只是準時率。 對供應商,追蹤包裝一致性與可回收性。對共享 RTP 平台,可用績效型費用——低遺失率、高清潔度與快速循環——來獎勵良好表現。   為監管與可信度做好準備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與盡職調查報告制度在多地日益嚴格。 即使法規對工業包裝與消費性包裝的規範不同,具備完整數據——重量、材料、重用次數與驗證去向——仍有助於合規與避免漂綠風險。 建立資產的基礎數位護照(唯一識別碼、循環次數、檢驗記錄、報廢原因),可在稽核中提供追溯與信任。   確保乾淨材料的實際去向 回收只有在打包品質高且承接商可靠時才有利可圖。與回收商協議 OCC、透明 PE 膜、PET 或 PP 綑帶及混塑料的規格,並定期回收污染回饋。 在量足夠時,現場壓縮與專車回收可提升獎勵並減少運輸碳排。 棧板木材應優先流向修復與重用,再考慮粉碎或生質能源用途。   投資人才與測試 包覆力、抗壓與抗震性能決定貨物能否安全抵達。 針對工程師、採購與倉儲主管的短期培訓可快速回本:如何設定包膜機、測試棧板堆疊、選擇綑帶並提前識別潛在問題。 鼓勵現場人員提出浪費熱點與改善試驗——他們最先看見問題,也常掌握最簡單的解法。   給作業人員的結論 工業包裝廢棄物是一個隱藏的成本中心,影響產品品質、安全與碳排放。 透過標準化規格、穩定貨載設計、導入可回收包裝、簡化一次性包材並建立明確的治理與指標,企業能同時獲得節省與韌性。 當包裝被視為營運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補救,浪費下降、卡車裝得更滿、損壞減少,損益表也隨之改善。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包裝未來
2025-11-10

川普第二任期如何重塑包裝產業

美國的貿易政策與放寬監管正影響金屬罐製造商、包裝加工商和快速消費品品牌在包裝選擇、投資及永續發展上的決策。/ 來源:Lightspring via Shutterstock   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關稅正重新塑造全球包裝產業,目前美國已對所有進口品加徵 10% 的通用關稅,並進一步提高鋼與鋁的進口稅。 這些措施,加上外國的報復性關稅,正在推高包裝成本,使原料採購更加困難,並加劇罐裝、鋁箔、紙盒與塑膠等產品的供應鏈不確定性。 分析師估計,2025 年的關稅浪潮正在壓抑美國的經濟成長與貿易,也間接影響全球包裝需求。   關稅推高成本並擾亂供應鏈 白宮於 2025 年初恢復並擴大第 232 條金屬關稅,隨後又對所有進口品徵收 10% 的「基礎關稅」,對主要貿易夥伴則採更高的互惠稅率。 用於飲料罐、瓶蓋與鋁箔的鋁和鋼,如今需繳更高關稅,這一變化已反映在包裝價格與採購策略中。 採購商表示,他們為了趕在關稅生效前下單「提前備貨」,之後又急於尋找新的替代供應商——這種行為增加了倉儲成本,也使進口價格波動加劇。   GlobalData Strategic Intelligence 美國關稅正在轉變——你會被動反應還是提前部署? 不要讓政策變動讓你措手不及。透過即時數據與專家分析,保持主動。 投資銀行與政策研究單位指出,目前的關稅政策與外國反制正在削弱出口並放慢經濟成長,進而推升食品與家庭用品的價格壓力。 中國在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後,已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並採取反制,同時稀土出口管制與其他貿易摩擦也讓智慧包裝所需的機械、油墨與電子零件面臨更多風險。 隨著 2025 年關稅覆蓋範圍擴大,銀行機構也上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評估。   放寬監管改變環保與標示規範 與此同時,華府正著手撤銷多項聯邦層級的環境法規。 美國環保署(EPA)提議放寬電力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並重新審視其他氣候政策,這是影響能源與製造業的更廣泛去監管化行動的一部分。 對包裝產業而言,聯邦監管放鬆雖可降低部分合規成本,但也加劇了與各州及國際市場之間的政策落差。後者正在加強對回收性、塑膠與碳排放的限制。 食品與消費品標示規範也在變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更新了標示合規的檢查指引,並提議取消多項過時的產品定義標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包裝文案、設計週期與進口檢查。 出口至美國的品牌應密切追蹤這些變化,同時注意各州的規定,以避免重新印刷與重新貼標的成本。   對價格、投資與永續的影響 對鋁製飲料罐與食品罐而言,更高的進口稅提高了原料成本,部分產量可能因此轉向塑膠瓶,因為塑膠在生命週期成本上較低。多家大型飲料公司已公開表示正在考慮這種轉變。 但這種趨勢與品牌在回收性與再生材料使用上的承諾相衝突,因為金屬是最容易回收的包裝材質之一。 跨材質來看,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影響資本支出。包裝加工商雖可受惠於美國國內生產的補貼與更穩定的價格環境,但長期的貿易摩擦通常會削弱市場能見度,並推高設備與樹脂成本。 獨立評估指出,目前的關稅與反制措施預計將使 2025 至 2026 年美國經濟成長減少約 0.5 個百分點,可能導致運輸包裝與非必需消費品包裝需求下降。 對全球包裝管理者而言,目前的首要任務包括: 分散鋼、鋁、紙與樹脂的採購來源; 模擬不同關稅情境(通用與特定夥伴國); 調整永續發展策略,以應對美國聯邦與州法規之間的差異,以及歐洲與亞洲更嚴格的要求。 簡而言之,放寬監管雖可減輕部分合規壓力,但 2025 年包裝產業的主要挑戰仍是:由於美國大規模關稅與各國反制所導致的成本上升與規劃不確定性。 在變動的關稅環境中前行,需要即時數據與領先市場的分析。   內容來源: https://www.packaging-gateway.com/?cf-view
從未來承諾到成長驅動力
包裝未來
2025-11-03

從未來承諾到成長驅動力

  在本系列的前三部分中,我們探討了功能性印刷的基礎、技術與挑戰。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全程回顧,看看哪些市場領域增長最快、哪些應用已經商業化成功,以及企業如何從這項技術中受益。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生產的道路已經鋪好,現在關鍵在於規模化、合作夥伴關係和新商業模式。 印刷電子:從原型到十億美元產業 其中一個最具動態增長的市場是印刷電子。根據 IDTechEx 的數據,預計到 2033 年,該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20 億美元,年增長率為 10%。這遠超過許多傳統印刷市場的發展速度,也顯示功能性印刷早已不只是承諾。 以下領域提供了特別強勁的推動力: 汽車與電動出行:印刷傳感器、天線和電池管理系統可實現重量減輕和能源效率提升。 醫療技術:具備整合傳感系統的可穿戴印刷設備可持續監測生命參數。 包裝與消費品:具備印刷 NFC 或 RFID 標籤的智慧包裝提升產品安全性與可追溯性。 能源供應:柔性太陽能電池與印刷儲能解決方案創造移動能源的新方式。 技術推動規模化成功 功能性印刷已克服了許多障礙,但工業化實施仍需針對技術做出明智選擇。正確的印刷技術會影響成本結構、設計自由度與生產量。 噴墨:適合高解析度應用,並可最小化材料使用 網版:適合厚導電結構,堅固且高效 柔版與凹版印刷:適合高產量應用,如電池與太陽能薄膜 同時,導電墨水與柔性基材的進步正在推動商業化。結合可靠的在線檢測系統,正在建立可支援大規模生產的環境。 印刷產業的新商業模式 市場潛力不僅限於科技公司。印刷服務供應商與材料供應商現在也可以積極進入這一面向未來的領域: 專業製造服務:作為功能性印刷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者 技術合作夥伴關係:與材料及設備製造商合作,以縮短開發周期 按需與定制印刷:小批量個性化電子產品 那些現在就布局的企業可以獲得先行者優勢——尤其是在仍未開發的利基市場中。 未來觸手可及 功能性印刷已不再只是願景,而是在許多產業中成為現實。關鍵步驟已經完成:印刷技術、材料與試點應用已經到位。現在的重點是將潛力轉化為具體項目。 對於想親身體驗技術發展、與合作夥伴交流並測試技術的人來說,drupa 2028 將是理想的平台。   內容來源: https://www.drupa.com/
拉丁美洲與亞洲箱板出口過剩──風險市場分析
包裝未來
2025-10-27

拉丁美洲與亞洲箱板出口過剩──風險市場分析

隨著歐盟新盡職調查制度──《歐盟森林砍伐法規》(EUDR)──收緊纖維產品合規規範,亞洲出口商,尤其是箱板領域,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障礙。 討論中對可追蹤性、地理位置數據和認證時程表達了嚴重關切,大家一致認為歐洲的「安全通路」已不再可靠。因此,焦點開始轉向替代市場,拉丁美洲成為強有力的候選地。   拉丁美洲的箱板機會 拉丁美洲可為亞洲過剩產能提供市場,但對亞洲出口商而言並非沒有風險與挑戰。雖然拉美市場占中國全球出口不到 5%,但其份額正在增加。 墨西哥 :儘管 2024 年對非貿易協議國徵收 25–35% 關稅(主要影響中國與巴西),仍是主要目的地。2024 年中國對墨西哥出口占拉美總出口 40% 以上。 受關稅影響,中國在墨西哥的進口份額從 22% 降至 15%,美國、智利和歐洲填補了缺口。為彌補下降,中國將出口轉向巴西、阿根廷和秘魯等國,提供低於當地等級的折扣產品。 拉美箱板表觀消費量 2024 年達 346 萬噸,預計 2025 年輕微下降至 341 萬噸,到 2027 年將慢慢回升至 348 萬噸。2025 年上半年,中國對該地區出口近 17 萬噸,高於 2024 年同期,即使墨西哥已實施 25–35% 關稅,墨中美洲需求下降,中國仍向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積極推銷折扣產品。 在墨西哥,關稅後的原生紙進口比國內再生產品低 30–40%。   面臨的挑戰 需求波動 需求不穩定,因可支配收入與箱板銷售通常同步變化,而收入增長放緩或新消費習慣削弱實體經濟流動性。 拉美經濟不平等與食品不安全依舊高企,使 GDP 成長未必轉化為包裝需求,限制箱板銷售。 消費者行為改變 庫存策略精簡,數位消費增加。支出愈來愈多轉向線上博彩與電子遊戲,減少對傳統箱板終端用途(如玩具與化妝品)的支出。 墨西哥作為區域需求指標,需求放緩,信貸緊縮,國內銷售疲軟,關稅調整複雜。貿易摩擦現實存在:巴西對墨西哥出口從 2024 年 1–7 月的 25,000 噸,降至 2025 年同期不足 2,700 噸,為其他國家提供市場空間。 中國在該市場的存在仍顯著,但逐漸減弱。隨著可支配收入更多投入數位體驗,對實體商品(如玩具、化妝品及包裝食品)的支出下降,直接影響箱板需求。這種行為轉變是結構性的,而非周期性的,重塑了消費籃子,傳統包裝需求預測必須考慮此因素。 墨西哥經濟挑戰 墨西哥經濟放緩亦為風險,作為區域最大進口國,國內需求疲軟,出口導向產業減速,信貸收緊。 雖然中國進口仍具韌性,但墨西哥在拉美中國箱板進口的份額下降,問題仍無明確答案:是否會像五年前新產能浪潮前一樣降至最低量?或中國能否維持在美國戰略性製造中心的地位?   總結 拉丁美洲對亞洲箱板過剩提供了可行出口市場,但並非保證解決方案。區域規模與價格敏感性帶來短期機會,但需求波動、消費模式轉變及政策風險需謹慎管理。出口商應將拉美視為多元策略的一部分,而非單一解決方案,持續監控貿易流、當地市場訊號及監管動態,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內容來源: https://www.fastmarkets.com/
什麼是智慧工廠?──以更少做更多
包裝未來
2025-10-27

什麼是智慧工廠?──以更少做更多

概述 我很喜歡引用名言,其中一句常用於談自動化的就是愛因斯坦說的:「一切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要過於簡單。」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追求智慧工廠的過程中,我們試圖簡化業務流程,但必須完全理解每一個環節。另一句相關名言是:「如果你不能簡單地解釋它,你就不夠理解它。」 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這個概念自 1990 年代末就存在,並在 DRUPA 2016 後被印刷業界廣泛接受。它的核心是:將資訊技術(IT)應用於印刷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客戶系統、企業系統及生產系統。   智慧工廠的組成要素 要建立智慧工廠,關鍵在於 MIS/ERP 系統整合 ,以實現印刷生產流程的全自動化。這通常還需要整合 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以及 Web-to-Print 系統。 智慧工廠應涵蓋的主要流程包括: 銷售 Web-to-Print 下單 報價 排程與作業規劃 生產現場數據收集 倉儲管理 物料管理(紙張、墨水等) 檔案管理(含前製/媒體準備) 印刷生產 檔案再利用與網路應用 裁切、折頁、裝訂、手工作業 包裝、出貨與配送 計費 數據分析 此外,若企業有多個據點或跨國經營,排程與數據同步會更加複雜。大多數流程都涉及 電子資料交換(EDI) ,這需要注意檔案安全與標準符合性。   如何開始?──逐步實施 智慧工廠的實施需要 分階段、循序漸進 。建議做法包括: 確立「單一真實資料版本」(One Version of the Truth) :確保所有系統讀取同一份正確資料,避免多版本數據導致混亂。 挑選可整合的流程群 :例如將銷售、Web-to-Print、報價與作業規劃整合,以提升這些流程的效率。 試點專案 :先在可控範圍內測試自動化整合,並量化效果。 避免形成孤立的自動化島 :所有自動化系統應能整合、共用資料,遵循「單一真實資料版本」原則。 CIP4 標準提供了 JDF(Job Definition Format)與 JMF(Job Messaging Format),許多設備已支援,方便不同設備或系統之間溝通與整合。   AI 的角色 AI(人工智慧)在智慧工廠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例如: 分析 CRM 與報價資料,找出成交或失敗原因 監控數位印刷機表現,預測維護需求 自動轉錄銷售通話並更新 CRM 協助校對報價文件,提高效率與專業度 AI 可透過「Agent」專屬任務分析資料,並連結「單一真實資料版本」,避免違反資料一致性原則。隨著 AI 能力擴展,部分商業工具將整合這些智能功能,簡化企業自建 AI Agent 的需求。   PSP(印刷服務提供商)的心態 許多小型印刷商進入行業,是因為熱愛印刷本身。他們願意投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購置印刷機,但對 ERP 系統或 MIS 的投資卻猶豫不決。缺乏專業的生產 IT 團隊,也可能導致系統導入不完全、員工挫敗、智慧工廠潛力未發揮。 因此,建立智慧工廠不只是技術挑戰,也涉及文化與心態的轉變。   智慧工廠的核心是 整合、簡化、智能化 : 將各業務流程、設備與系統串聯 利用 AI 與自動化提升效率與精準度 保持資料一致性,支援智慧決策 逐步推進,避免一開始就追求全盤整合 結論:智慧工廠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循序漸進的策略實施。透過逐步整合與 AI 應用,印刷廠能真正做到「以更少資源,產出更多價值」。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推動茶包的永續發展
包裝未來
2025-10-27

推動茶包的永續發展

品牌必須找到永續解決方案以符合消費者期望 茶包因塑膠使用、可回收性、可堆肥性與生物分解性問題而受到關注。雖然茶包因便利性仍具吸引力,但品牌需找到可行的永續方案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德國 :39% 消費者表示,永續包裝會促使他們更換茶品牌。 美國 :43% 消費者認為咖啡/茶品牌應優先考慮永續包裝。 茶包製造商正尋求各種方法以終止塑膠使用。傳統茶包封口多使用石油基塑膠(如聚丙烯)。 消費者現在期望茶包無塑膠,以避免茶葉中出現微塑膠, 泰國 25% 消費者願意為無塑膠茶包支付更高價格 。   生物基可分解聚合物的應用 對無塑膠茶包需求的一個回應是使用生物基可分解聚合物(如聚乳酸 PLA),由玉米等可再生資源製成。許多 PLA 茶包因使用生物基原料而被標示為植物基、可分解或可堆肥。 然而,PLA 茶包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中自行降解,需要工業堆肥處理才能分解,符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一次性塑膠:永續路線圖》的規範。   無茶包茶浸的新選擇 考量到 PLA 茶包的有限生物降解性,品牌可探索 無茶包茶浸 的替代方案。 印度 Woolah 推出無塑膠、無茶包的茶浸產品,仍保有便利性。未破碎的整葉茶以繩子綁住壓縮,熱水浸泡時茶葉展開。 Woolah 表示茶葉可沖泡三次或至風味減弱,茶葉可自然分解。   澄清「可堆肥茶包」的概念 茶包生產商在宣傳環保茶包時,經常將「可堆肥」(compostable)與「可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混用。 印度 :70% 消費者明白,大部分標示「可堆肥」的包裝只能在工業設施處理,無法在家中(如庭院)完成。 約 69% 消費者理解「可降解」與「可生物分解」是不同概念。 這凸顯品牌需透明說明包裝在何種條件下才能真正可堆肥。例如,紐西蘭 Dilmah 官方網站及包裝清楚標示其 PLA 茶包必須經工業堆肥。   推廣家庭堆肥 茶品牌可專注於 確保茶包可在家堆肥 ,迎合已進行家庭堆肥的消費者。 家庭可堆肥茶包適合那些地區無工業堆肥、垃圾不收集可堆肥包裝的消費者。 根據 Mintel GNPD,截至 2023 年 7 月,全球不到 1% 新推出茶包聲稱可家庭堆肥。 英國 Duchy by Waitrose 與 紐西蘭 Healtheries 已取得家庭堆肥認證,並在網站提供相關資訊。   強化永續茶包的吸引力 茶包包裝上的訊息對展現其永續性至關重要。 印度 :70% 消費者在 2022 年 10 月前六個月曾購買永續包裝產品。 隨著越來越多茶包在包裝上強調環保訴求,有效傳達永續特性變得更重要。   內容來源: https://www.mintel.com/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包裝未來
2025-10-27

Kuppikali:永續禮品包裝

一份完好、又能啟發人心的禮物 我們送禮,是為了表達愛、感謝與慶祝。但當禮物被塑膠氣泡紙包裹、在運送中碰損、失去美感時,那份喜悅瞬間變成失望。原本為了「保護」的包裝,反而破壞了送禮的體驗。 Kuppikali 的聖誕燈並非一般產品——它纖細、具雕塑感且富有象徵意義。它以回收的啤酒玻璃瓶製成,理應擁有與禮物本身同樣用心的包裝。   有目的的保護 為了提升開箱體驗並保護這盞脆弱的三角形燈,我們設計了一套與產品一樣講究的包裝系統。 客製三角形盒 外盒呼應燈具的形狀——沒有多餘空間、沒有妥協。它像第二層皮膚般包覆產品,減少運送時的移動與衝擊。 友善氣泡紙 內部使用以椰殼纖維製成的氣泡紙,完全取代塑膠。它能提供相當於六層傳統氣泡紙的防護效果,並通過 10 英尺摔落測試。可生物分解,且質感自然。 友善油墨 我們不只關注結構。多數「環保包裝」仍使用有毒油墨,而我們選擇植物性顏料與天然溶劑印刷——無塑膠、無毒、無妥協。 送禮是一種情感,包裝也該尊重這份情感 永續也可以很優雅。防護不一定需要塑膠。從造型到油墨的每一處細節,都能以體貼的態度設計。 這是一個百分之百永續的包裝解決方案,既保護產品、提升體驗,也回應送禮背後的情感。 因為當送禮是一種情感時,包裝也應該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內容來源: https://packagingofthe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