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產業裡,「可預測性」一直是默默支撐營運的關鍵,但如今卻成了一種奢侈。關稅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正波及企業的每一層面——從材料成本上漲、進口零件交期延長,到定價與生產策略的全面調整。全球的印刷業者都感受到壓力。本篇文章將探討關稅如何影響大幅面印刷產業,並說明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如何助力因應。
由於印刷業依賴全球供應鏈,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關稅的影響。
從中國直接進口的量可能正在下降,但短期內繼續依賴中國製造的零件仍然是現實。
人工智慧可以優化採購,幫助管理波動的定價輸入,並為響應更快的報價工具提供支援。
自動化對於縮短週轉時間、減少人為錯誤和確保運作一致性同樣重要。
導言
印刷產業建立在「精準」之上,因此穩定與可預測性始終是它的無聲夥伴——從庫存規劃、定價模型到客戶時程,全都仰賴它。然而,近年這種穩定已不再,關稅則成為最新一波衝擊。
隨著各國新貿易政策接連實施、報復性關稅緊隨其後,大幅面印刷產業再度陷入不穩定的周期。關稅導致材料價格上漲、進口零件延誤、供應鏈策略轉變,讓全球印刷企業承受沈重壓力。
而這一切並非孤立事件。過去五年多來,印刷產業幾乎一直處於變動狀態:COVID-19 引發的供應鏈崩壞、勞動力短缺與海運混亂至今仍未完全復原。如今關稅再次添油加火,迫使業者重新檢視營運思維。
關稅帶來的後果
印刷產業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使其特別容易受到關稅影響。從油墨、介質到機械零件,大多數印刷所需材料都來自海外。關稅不僅使這些物資更昂貴,也增加不確定性——當未來六週的進口成本都難以預估,又如何報價未來半年的工作?
為了避開關稅,一些製造商正將最終組裝移出中國,轉往日本、泰國、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但供應鏈仍與中國高度綁定。噴頭、油墨與關鍵零組件仍多數由中國工廠供應。換言之,即使產品並非直接自中國進口,風險仍存在。
因此, 零件層級的供應鏈審視 變得不可或缺。僅知道印表機在哪組裝已不夠,還必須追溯每個零件的來源。許多競爭者已著手監控這些變化,並調整採購策略以減少曝險。整體趨勢雖然是減少直接從中國進口,但對中國製零件的依賴在短期內仍難以避免。策略性警覺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
實際上,印刷產業已無法回到「過去的常態」——那個價格穩定、交期可預測的節奏已不復存在。問題不在於如何回到舊軌,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更靈活、有韌性的未來。這意味著:
重新設計流程,使其能「彎而不斷」
為供應網增加冗餘備援
在無法依賴即時供貨的情況下,重思庫存管理
以「數位智能」作為營運核心
AI 與自動化:建立靈活的新基礎
若要在變動中領先,印刷產業必須擁抱能保持敏捷的科技。
人工智慧(AI)可比傳統預測更準確地分析需求趨勢,協助優化採購、掌控價格波動,並驅動更即時的報價系統。
自動化同樣關鍵。面對持續的人力缺口,自動化有助縮短交期、減少人為錯誤、提升批次一致性。從機器人操作、智慧後加工系統到雲端工作流程,這些都是現代製造的基礎設施。
AI 與自動化結合,讓印刷企業具備即時調整的靈活性,將「脆弱」轉化為「韌性」,使企業能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應變。
大幅面印刷業者的關鍵策略
以下是企業在重新定位未來時應考慮的重點:
供應鏈零件層級稽核 :別只看最終產品。噴頭、油墨與電子元件往往是關稅風險的隱藏環節,了解它們的來源與流向。
關注競爭者動態 :許多業者正轉移組裝地,同時仍使用中國零件。掌握這些微調方向,有助提升市場敏捷度。
多元化與備援策略 :分散供應地區以降低風險,避免單一供應商或國家成為瓶頸。
強化資料分析 :運用預測分析優化採購、排程與客戶管理。
以自動化提升產能 :從印前到後製,自動化不僅提高效率,也有助彌補人力缺口。
培養敏捷人才 :訓練團隊跨職能能力,敏捷不只是技術,也包括人。
透明溝通 :與客戶和合作夥伴清楚說明供應、價格與時程變化。
結語
印刷產業正處在轉折點。關稅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也揭示了建立更聰明、更靈活企業的契機。重新思考營運方式不只是暫時策略,而是新的常態。能夠主動應變的企業,不僅能挺過這波衝擊,更將定義下一個時代。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期,唯有持續學習與掌握資訊,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Keypoint Intelligence 將持續提供洞察,協助業界規劃、調整與前進。
關於作者
Johnny Shell 為 Keypoint Intelligence 紡織與服裝印刷服務部首席分析師,擁有超過 35 年印刷產業經驗,是公認的產業專家與策略型領導者,擅長結合技術平台與營運策略,推動企業營收成長與結構升級。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