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設計創意
2025-07-11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為慶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創校70周年,該校攜手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及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於去年11月25日~29日假高師大和平校區活動中心2樓展覽廳舉辦「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此次展覽以「環保永續與ESG」為核心議題,廣邀來自全球33個國家的設計師參與展覽,並精選70件極具創意與深度的海報設計作品,透過視覺語言詮釋永續發展理念,為校慶活動增添一場兼具全球視野與時代意義的文化盛宴。 展覽於去年11月27日舉辦開幕儀式,當日現場嘉賓雲集,包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高雄市教育局局長吳立森、國際獅子會300E-5區總監陳明賢、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燦裕與董事凌錦慧、高師大獅子會會長孫偉哲、高師大視覺設計系主任廖坤鴻、策展人張芳榜,以及多位高師大校友設計師親臨支持,共同為展覽揭幕。同時吸引眾多設計界專家學者、環保倡議者及各界嘉賓共襄盛舉。此活動象徵高師大70年教育使命與全球永續責任的深度結合,也展現該校在推動環保議題上的前瞻視野及文化貢獻。 聚焦永續議題匯聚全球創意 此次展覽聚焦於當前全球關注的ESG永續議題,涵蓋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良好治理等多元面向。主辦方邀請來自歐美、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新銳創作者,共同呈現兼具文化內涵與全球視角的海報設計作品。包括台灣、土耳其、中國、厄瓜多、加拿大、白俄羅斯、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波蘭、阿根廷、法國、俄羅斯、保加利亞、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秘魯、馬來西亞、斯洛維尼亞、捷克、墨西哥、德國、澳洲、韓國及羅馬尼亞等33個國家。 展覽中,作品以多樣化的創作手法,表達對永續發展的深刻見解。韓國設計師、南首爾大學教授Byoung Il Sun博士的作品「Everything And I Are One」,借鑒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宇宙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展現韓國文化對生命共生的深邃理解。 而來自印尼,任教於泗水理工大學(ITS)視覺傳達設計系的Naufan Noordyanto教授,他的作品以扇形樹冠為設計主題,象徵印尼文化中實用與美學並存的傳統工藝,並傳遞對森林與自然資源的尊重。該設計巧妙呼應植樹降溫的永續概念,突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 另外,加拿大設計師Derwyn Goodall則以「Nature」(自然)與「Nurture」(培育)為核心主題,探索文化中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哲學觀點,並強調自然與培育之間密不可分。其作品引發觀眾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層反思。 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詮釋永續發展的多重意義,為觀眾帶來一場充滿創意與思辨的視覺盛宴,也激發對環境、社會與未來的更多關注與對話。 ESG與教育是高師大未來願景 自1954年創校以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就秉持著「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核心精神,不僅致力於培育優秀教育人才,更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與社會責任。近幾年來,該校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課程設計,鼓勵學生以創新思維回應全球挑戰,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意識的專業人才。 在此次「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中,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與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提供重要支持,促成學校與國際設計界的深度合作。展覽以環保永續為主題,不僅展示全球頂尖設計師的創意作品,更搭建了文化交流與學術討論的平台。 高師大期望透過此類活動,啟發青年學子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反思,將創意與實踐相結合,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這不僅彰顯高師大在教育使命上的承諾,更展示其在全球永續責任上的前瞻願景,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同未來注入新希望。 創意擁抱永續設計啟發未來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作為高師大70周年校慶的重要篇章,完美融合教育、設計與永續理念,成為一場文化與創意的盛宴。藉由此展覽,高師大不僅向世界展示台灣設計的卓越實力,更以實際行動倡導全球攜手關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 展覽作品以獨特視角與創新設計詮釋永續發展的深層意涵,激發觀眾對當代議題的關注與思考,期許共同感受設計如何傳遞永續精神,攜手邁向更加美好與和諧的未來。茲將70件海報作品完整刊錄,提供讀者欣賞。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海報系列作品-20
專家觀點
2025-01-12

海報系列作品-20

2001年台灣海報協會與香港設計師協會合作,共同參與香港回歸中國的專題海報創作展。 海報右上的1898和左下的2001有其意義,標示著英國殖民香港的一頁歷史。香港過往無論在金融、經貿、藝術、民主等全方位思維都有輝煌成就,所以被稱為「東方之珠」,值得一記。 此件作品主題從「文化」角度切入,但我不想只侷限於兩國政治關係構思,那麼廣泛的文化又如何著手?思考再三,決定以個人手頭蒐藏的自然鳥類工藝品和圖像資源作為應用。 我藉用了歐洲的雁鴨(中右)、中國的墨硯(下右)、韓國的插信刀(下)、台灣澎湖天后宮的鴛鴦戲荷木雕(上),全幅類似文化聯合國,柔順的水流穿梭其中,交融互動亦有彼此尊重意味。藉水貫穿著不同風情的水鳥工藝品,隱喻昔日香港靜默地扮演東西文化的樞紐。
海報系列作品-19
專家觀點
2025-01-11

海報系列作品-19

作為平面設計師與插畫家,必然與紙有密切的關係,委託的案件如書籍、請柬、簡介卡片、包裝、DM等都以紙為媒體。除了創意表現和前置作業圖像的分色掃描外,印刷、加工等品質的良窳,也事關最終呈現,需依賴選用合宜的紙材。 書籍裝幀設計除了思考符合內容走向,印刷製作成本亦應在考量之內。書的類型概分文字書和圖版書,因呈現的內容有別,基本上以印刷適性為要。 單純的文字書選用紙張表面未經「塗佈」處理的紙張,如道林、模造紙即可,所以在「尋紙」A海報,版面以密如螞蟻的字元,透過絲帶攀附成為文章;而另外訴求彩色精緻印刷的「尋紙」B,則以取自{清明上河圖}中的去背人物,同樣沿著絲帶回到畫冊成為完整圖面。 兩件作品原創希望富有文化風格,透過趣味形式,訴求選紙須要「適材適所」,才能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海報系列作品-18
專家觀點
2025-01-10

海報系列作品-18

什麼是和平?範疇很廣,大多人必然直接想到戰爭,然而,廣泛地說應該含括朋友的紛爭、兩性平權爭議⋯⋯等。 這是個人參加的海報創作團體,年度的專題展覽主題。我不想朝硬調的「暴力」素材發想,最終思考以軟性的溝通來呈現設計。 (1)和平與希望 PH5.5是最適宜人體肌膚的指數,取PEACE和HOPE的字首(PH),以杯子插入象徵民主與共產兩大世界強權符號,共飲一杯水代表是全人類一致的期望。 (2)愛與和平 LOVE是萬物和平的基礎,人類亦然。而兩性和諧是自古以來保守社會存在的紛擾問題。我以收藏的心型酒瓶,插入代表男女符號的吸管共飲,表達人們除了追求世界和平外,就應屬積極追求兩性平等共處,作為至上目標吧!
海報系列作品-17
專家觀點
2025-01-09

海報系列作品-17

2007年在創作「關懷」主題時,也許在20年前的台灣社會,尚瀰漫著未成年少女被推入火坑,墮落風塵的不幸際遇,我有感而發為此設計了此件海報。 之所以以荷花為元素表現,因荷是純潔的象徵,荷苞更代表尚未綻放喜迎人世間的美好,折枝即隱喻少女的人生面臨險惡。 作品突顯東西方融合,背景是大朶墨荷,在其烘托下是一朶攬腰夭折的秀荷,大與小、黑與彩色。版面大面積的留白和濃黑,簡約但強烈對比中的一點桃紅,成為視覺焦點。 海報兼有寫實和寫意的趣味思考,荷花是精細的彩繪,盛放的單色荷花則係運用東方的筆趣。簡言之,全幅作品具備東西文化、大小、黑與彩、極簡的關鍵表現要素。
海報系列作品-16
專家觀點
2025-01-08

海報系列作品-16

對話是溝通的手段之一,需要對話必因疏離或誤解D,那麼「對話」在平面設計上的視覺語????有哪些?最好能使用簡約的圖像來表現,與觀者溝通互動。 最終我選擇了茶壺、椅子。因為對話時需要坐下來理性溝通、沏一壺茶舒緩一下情緒吧!設定以地域上的東西方,最容易因語言、文化、宗教等而有所岐異,便依此去尋找象徵元素。 1. 茶壺:洋式和中式茶壺,造型有別,加上綴於壺身的玫瑰和荷花,一西一東。 2. 座椅:歐洲古典宮廷的椅,與明式太師椅作殊異的對比。 3. 圖案風格:版刻拓印的粗獷效果。 壺嘴與座椅亦有它們的「肢體語言」,對口接近、分開遙遙相望,加上搭配背後像拉幕的雄渾線條,分開或疊合,說明了對話溝通的結果。 色彩計劃上,以一金一銀加上共同的黑,形成系列海報。
海報系列作品-15
專家觀點
2025-01-07

海報系列作品-15

自電腦開啟便捷資訊化的時代起,就不斷有人說「紙是夕陽工業」,意即將被科技取而代之,如雜誌和書籍的出版轉為電子書等觀點。多年後的今天,它只是量的縮減並未消失。 除生活用紙、商品包裝等非它不可外,文化藝術方面,愛書者以擁書為樂,因為書的紙張有其氣息、閱讀的觸感、印墨特有的味道、連續翻頁的視覺感受⋯⋯;藝術創作如繪畫或紙雕等,透過紙張呈現,AI縱使再精進再美,科技總是缺少人味,作品手作的原創性和單一性是不可能替代性的。 紙是我們唾手可得的材料,經由創見使得原本平凡無奇的紙呈現動人的生命美感。紙藝更可結合文化創作,如紙漿畫、摺紙、撕畫、紙雕⋯⋯⋯等,紙的面貌多彩多姿。 所以,這件[紙]的專題文宣海報,旨在表達紙張的原味與多樣生,運用大面積留白與堆疊趣味的紙張,呈現紙的紋理,彎曲的紙表徵柔軟的性格和可塑性,是揉合理性和感性表現的媒材。 (海報入選第20屆捷克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展)
海報系列作品-14
專家觀點
2025-01-06

海報系列作品-14

這件2010年的作品,是回應當年舉世熱烈探破氧層的問題而創作。我想以極簡風格,二氧化碳予以折解:黑底的底,C(碳)中間灰,僅突顯白色的O 2(氧)對比存在,言簡意賅,一目瞭然。用簡單的視覺語言表達理念訴求。 想想:近一、二年全球為追求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紛紛施出各種手段。「碳稅」是代表性的作法,台灣則擬以「碳費」為之,大家都霧沙沙。前者為財政部門收取,統收統支,用之於福會福利或基礎建設;後者由環保署收取,專款專用,用於發展科技或氣候基金。 不論何者或碳的定價,都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一種緩解方法,將這種成本附加在溫室氣體排放之上,目的促使排放減少燃燒煤碳、天然氣、石油。專家普認為花費最低成本,進而達到減少排放的目的。
海報系列作品-13
專家觀點
2025-01-05

海報系列作品-13

1990年代兩岸在開放熱烈的氛圍中,作了許多的交流,尤其當年大陸就像一塊乾燥的海棉,透過競賽、展覽、講座、出版等方式、大量吸收外來的養分,迅速飽滿。台灣站在語文的優勢,易於消化、溝通,自然是互動的第一首選。 1998年,歷史悠久的「中國美術學院」校慶,籌辧了紀念海報展,邀請國際各方共襄盛舉。台灣亦在林磐聳教授統籌下,集合了幾位平面設計師參與創作。個人亦提出了這件以「全方位」、「中西融合」的核心精神來表現。 阿古力巴是古希臘戰神,他的石膏像造型獨特,常是素描課程的基本素材,以其象徵「有戰力的美學」;其次,將其貼滿世界各國的郵票,意即國際化。加上郵票的方寸之美,也代表挑戰著設計的難度。 整個多彩的石膏像藉由地球儀圓軌,上面為鉛筆、下毛筆,串成穩固的旋轉軸,具有360度的創意思考意涵。此作品,祝福「中國美術學院」,未來開創出更大更寬廣美的新視野。
海報系列作品-12
專家觀點
2025-01-04

海報系列作品-12

平等爭輝—珍惜生物多樣性 臺灣面積雖小,但因地理位置、地形與森林覆蓋廣,而使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從自然裡得到啟示,設計表現上以藤蔓讓生物攀附其中,運用黑色線條,結合數個低彩度的各類昆蟲,除呈現版刻風格外,也隱喻共生並存的理念。 共生和平—尊重生命   族群融合 自然界裡萬物並存,像花、鳥彼此爭奇鬥豔,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各以形、色、聲等等引人注目。無論它們是瀕臨絕種的生物或特有種,甚或平凡普及的類種,生命是平等的,無分高下,都值得珍愛。 此兩幅海報雖以插畫形式表現,但我思考運用「仿版刻」手法,在黑白的基調中,以低彩度、高明度妥置各個物種,希望在深色調和單純白底下,仍有優雅的色感,耐人尋味。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設計創意
2025-07-11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

為慶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創校70周年,該校攜手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及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於去年11月25日~29日假高師大和平校區活動中心2樓展覽廳舉辦「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此次展覽以「環保永續與ESG」為核心議題,廣邀來自全球33個國家的設計師參與展覽,並精選70件極具創意與深度的海報設計作品,透過視覺語言詮釋永續發展理念,為校慶活動增添一場兼具全球視野與時代意義的文化盛宴。 展覽於去年11月27日舉辦開幕儀式,當日現場嘉賓雲集,包括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高雄市教育局局長吳立森、國際獅子會300E-5區總監陳明賢、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燦裕與董事凌錦慧、高師大獅子會會長孫偉哲、高師大視覺設計系主任廖坤鴻、策展人張芳榜,以及多位高師大校友設計師親臨支持,共同為展覽揭幕。同時吸引眾多設計界專家學者、環保倡議者及各界嘉賓共襄盛舉。此活動象徵高師大70年教育使命與全球永續責任的深度結合,也展現該校在推動環保議題上的前瞻視野及文化貢獻。 聚焦永續議題匯聚全球創意 此次展覽聚焦於當前全球關注的ESG永續議題,涵蓋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良好治理等多元面向。主辦方邀請來自歐美、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國際知名設計師與新銳創作者,共同呈現兼具文化內涵與全球視角的海報設計作品。包括台灣、土耳其、中國、厄瓜多、加拿大、白俄羅斯、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波蘭、阿根廷、法國、俄羅斯、保加利亞、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秘魯、馬來西亞、斯洛維尼亞、捷克、墨西哥、德國、澳洲、韓國及羅馬尼亞等33個國家。 展覽中,作品以多樣化的創作手法,表達對永續發展的深刻見解。韓國設計師、南首爾大學教授Byoung Il Sun博士的作品「Everything And I Are One」,借鑒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宇宙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展現韓國文化對生命共生的深邃理解。 而來自印尼,任教於泗水理工大學(ITS)視覺傳達設計系的Naufan Noordyanto教授,他的作品以扇形樹冠為設計主題,象徵印尼文化中實用與美學並存的傳統工藝,並傳遞對森林與自然資源的尊重。該設計巧妙呼應植樹降溫的永續概念,突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 另外,加拿大設計師Derwyn Goodall則以「Nature」(自然)與「Nurture」(培育)為核心主題,探索文化中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哲學觀點,並強調自然與培育之間密不可分。其作品引發觀眾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層反思。 這些作品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詮釋永續發展的多重意義,為觀眾帶來一場充滿創意與思辨的視覺盛宴,也激發對環境、社會與未來的更多關注與對話。 ESG與教育是高師大未來願景 自1954年創校以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就秉持著「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核心精神,不僅致力於培育優秀教育人才,更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與社會責任。近幾年來,該校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課程設計,鼓勵學生以創新思維回應全球挑戰,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永續意識的專業人才。 在此次「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中,財團法人高師文教基金會與高雄市高師大獅子會提供重要支持,促成學校與國際設計界的深度合作。展覽以環保永續為主題,不僅展示全球頂尖設計師的創意作品,更搭建了文化交流與學術討論的平台。 高師大期望透過此類活動,啟發青年學子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反思,將創意與實踐相結合,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這不僅彰顯高師大在教育使命上的承諾,更展示其在全球永續責任上的前瞻願景,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同未來注入新希望。 創意擁抱永續設計啟發未來 「設計新生態」國際海報設計展作為高師大70周年校慶的重要篇章,完美融合教育、設計與永續理念,成為一場文化與創意的盛宴。藉由此展覽,高師大不僅向世界展示台灣設計的卓越實力,更以實際行動倡導全球攜手關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 展覽作品以獨特視角與創新設計詮釋永續發展的深層意涵,激發觀眾對當代議題的關注與思考,期許共同感受設計如何傳遞永續精神,攜手邁向更加美好與和諧的未來。茲將70件海報作品完整刊錄,提供讀者欣賞。
海報系列作品-20
專家觀點
2025-01-12

海報系列作品-20

2001年台灣海報協會與香港設計師協會合作,共同參與香港回歸中國的專題海報創作展。 海報右上的1898和左下的2001有其意義,標示著英國殖民香港的一頁歷史。香港過往無論在金融、經貿、藝術、民主等全方位思維都有輝煌成就,所以被稱為「東方之珠」,值得一記。 此件作品主題從「文化」角度切入,但我不想只侷限於兩國政治關係構思,那麼廣泛的文化又如何著手?思考再三,決定以個人手頭蒐藏的自然鳥類工藝品和圖像資源作為應用。 我藉用了歐洲的雁鴨(中右)、中國的墨硯(下右)、韓國的插信刀(下)、台灣澎湖天后宮的鴛鴦戲荷木雕(上),全幅類似文化聯合國,柔順的水流穿梭其中,交融互動亦有彼此尊重意味。藉水貫穿著不同風情的水鳥工藝品,隱喻昔日香港靜默地扮演東西文化的樞紐。
海報系列作品-19
專家觀點
2025-01-11

海報系列作品-19

作為平面設計師與插畫家,必然與紙有密切的關係,委託的案件如書籍、請柬、簡介卡片、包裝、DM等都以紙為媒體。除了創意表現和前置作業圖像的分色掃描外,印刷、加工等品質的良窳,也事關最終呈現,需依賴選用合宜的紙材。 書籍裝幀設計除了思考符合內容走向,印刷製作成本亦應在考量之內。書的類型概分文字書和圖版書,因呈現的內容有別,基本上以印刷適性為要。 單純的文字書選用紙張表面未經「塗佈」處理的紙張,如道林、模造紙即可,所以在「尋紙」A海報,版面以密如螞蟻的字元,透過絲帶攀附成為文章;而另外訴求彩色精緻印刷的「尋紙」B,則以取自{清明上河圖}中的去背人物,同樣沿著絲帶回到畫冊成為完整圖面。 兩件作品原創希望富有文化風格,透過趣味形式,訴求選紙須要「適材適所」,才能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海報系列作品-18
專家觀點
2025-01-10

海報系列作品-18

什麼是和平?範疇很廣,大多人必然直接想到戰爭,然而,廣泛地說應該含括朋友的紛爭、兩性平權爭議⋯⋯等。 這是個人參加的海報創作團體,年度的專題展覽主題。我不想朝硬調的「暴力」素材發想,最終思考以軟性的溝通來呈現設計。 (1)和平與希望 PH5.5是最適宜人體肌膚的指數,取PEACE和HOPE的字首(PH),以杯子插入象徵民主與共產兩大世界強權符號,共飲一杯水代表是全人類一致的期望。 (2)愛與和平 LOVE是萬物和平的基礎,人類亦然。而兩性和諧是自古以來保守社會存在的紛擾問題。我以收藏的心型酒瓶,插入代表男女符號的吸管共飲,表達人們除了追求世界和平外,就應屬積極追求兩性平等共處,作為至上目標吧!
海報系列作品-17
專家觀點
2025-01-09

海報系列作品-17

2007年在創作「關懷」主題時,也許在20年前的台灣社會,尚瀰漫著未成年少女被推入火坑,墮落風塵的不幸際遇,我有感而發為此設計了此件海報。 之所以以荷花為元素表現,因荷是純潔的象徵,荷苞更代表尚未綻放喜迎人世間的美好,折枝即隱喻少女的人生面臨險惡。 作品突顯東西方融合,背景是大朶墨荷,在其烘托下是一朶攬腰夭折的秀荷,大與小、黑與彩色。版面大面積的留白和濃黑,簡約但強烈對比中的一點桃紅,成為視覺焦點。 海報兼有寫實和寫意的趣味思考,荷花是精細的彩繪,盛放的單色荷花則係運用東方的筆趣。簡言之,全幅作品具備東西文化、大小、黑與彩、極簡的關鍵表現要素。
海報系列作品-16
專家觀點
2025-01-08

海報系列作品-16

對話是溝通的手段之一,需要對話必因疏離或誤解D,那麼「對話」在平面設計上的視覺語????有哪些?最好能使用簡約的圖像來表現,與觀者溝通互動。 最終我選擇了茶壺、椅子。因為對話時需要坐下來理性溝通、沏一壺茶舒緩一下情緒吧!設定以地域上的東西方,最容易因語言、文化、宗教等而有所岐異,便依此去尋找象徵元素。 1. 茶壺:洋式和中式茶壺,造型有別,加上綴於壺身的玫瑰和荷花,一西一東。 2. 座椅:歐洲古典宮廷的椅,與明式太師椅作殊異的對比。 3. 圖案風格:版刻拓印的粗獷效果。 壺嘴與座椅亦有它們的「肢體語言」,對口接近、分開遙遙相望,加上搭配背後像拉幕的雄渾線條,分開或疊合,說明了對話溝通的結果。 色彩計劃上,以一金一銀加上共同的黑,形成系列海報。
海報系列作品-15
專家觀點
2025-01-07

海報系列作品-15

自電腦開啟便捷資訊化的時代起,就不斷有人說「紙是夕陽工業」,意即將被科技取而代之,如雜誌和書籍的出版轉為電子書等觀點。多年後的今天,它只是量的縮減並未消失。 除生活用紙、商品包裝等非它不可外,文化藝術方面,愛書者以擁書為樂,因為書的紙張有其氣息、閱讀的觸感、印墨特有的味道、連續翻頁的視覺感受⋯⋯;藝術創作如繪畫或紙雕等,透過紙張呈現,AI縱使再精進再美,科技總是缺少人味,作品手作的原創性和單一性是不可能替代性的。 紙是我們唾手可得的材料,經由創見使得原本平凡無奇的紙呈現動人的生命美感。紙藝更可結合文化創作,如紙漿畫、摺紙、撕畫、紙雕⋯⋯⋯等,紙的面貌多彩多姿。 所以,這件[紙]的專題文宣海報,旨在表達紙張的原味與多樣生,運用大面積留白與堆疊趣味的紙張,呈現紙的紋理,彎曲的紙表徵柔軟的性格和可塑性,是揉合理性和感性表現的媒材。 (海報入選第20屆捷克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展)
海報系列作品-14
專家觀點
2025-01-06

海報系列作品-14

這件2010年的作品,是回應當年舉世熱烈探破氧層的問題而創作。我想以極簡風格,二氧化碳予以折解:黑底的底,C(碳)中間灰,僅突顯白色的O 2(氧)對比存在,言簡意賅,一目瞭然。用簡單的視覺語言表達理念訴求。 想想:近一、二年全球為追求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各國紛紛施出各種手段。「碳稅」是代表性的作法,台灣則擬以「碳費」為之,大家都霧沙沙。前者為財政部門收取,統收統支,用之於福會福利或基礎建設;後者由環保署收取,專款專用,用於發展科技或氣候基金。 不論何者或碳的定價,都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所採取的一種緩解方法,將這種成本附加在溫室氣體排放之上,目的促使排放減少燃燒煤碳、天然氣、石油。專家普認為花費最低成本,進而達到減少排放的目的。
海報系列作品-13
專家觀點
2025-01-05

海報系列作品-13

1990年代兩岸在開放熱烈的氛圍中,作了許多的交流,尤其當年大陸就像一塊乾燥的海棉,透過競賽、展覽、講座、出版等方式、大量吸收外來的養分,迅速飽滿。台灣站在語文的優勢,易於消化、溝通,自然是互動的第一首選。 1998年,歷史悠久的「中國美術學院」校慶,籌辧了紀念海報展,邀請國際各方共襄盛舉。台灣亦在林磐聳教授統籌下,集合了幾位平面設計師參與創作。個人亦提出了這件以「全方位」、「中西融合」的核心精神來表現。 阿古力巴是古希臘戰神,他的石膏像造型獨特,常是素描課程的基本素材,以其象徵「有戰力的美學」;其次,將其貼滿世界各國的郵票,意即國際化。加上郵票的方寸之美,也代表挑戰著設計的難度。 整個多彩的石膏像藉由地球儀圓軌,上面為鉛筆、下毛筆,串成穩固的旋轉軸,具有360度的創意思考意涵。此作品,祝福「中國美術學院」,未來開創出更大更寬廣美的新視野。
海報系列作品-12
專家觀點
2025-01-04

海報系列作品-12

平等爭輝—珍惜生物多樣性 臺灣面積雖小,但因地理位置、地形與森林覆蓋廣,而使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從自然裡得到啟示,設計表現上以藤蔓讓生物攀附其中,運用黑色線條,結合數個低彩度的各類昆蟲,除呈現版刻風格外,也隱喻共生並存的理念。 共生和平—尊重生命   族群融合 自然界裡萬物並存,像花、鳥彼此爭奇鬥豔,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各以形、色、聲等等引人注目。無論它們是瀕臨絕種的生物或特有種,甚或平凡普及的類種,生命是平等的,無分高下,都值得珍愛。 此兩幅海報雖以插畫形式表現,但我思考運用「仿版刻」手法,在黑白的基調中,以低彩度、高明度妥置各個物種,希望在深色調和單純白底下,仍有優雅的色感,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