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取票機再現臺中舊火車站
設計創意
2021-01-31

夢想取票機再現臺中舊火車站

獲得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特色躍升計畫」師生共學拔尖亮點研究室補助成立之「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受臺中市文化局邀請參與「2020創意臺中」活動,其作品「夢想取票機」已於去年9月18日至27日假國定古蹟臺中車站舊站盛大展出。該作品透過生命中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所代表的環境,呈現夢想的各種模樣,希望觀展民眾藉此能找回夢想的初衷,勇敢追夢喚醒心底「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的種子。 設計共創 文化翻轉 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係由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侯純純副教授所主持,並邀請蕭家孟教授兼副校長與設計學院院長、商業設計系邱旭蓮助理教授、企管系林宜欣副教授與研究生團隊一同組成。研究室以「文化探索、設計提煉、地方共好」為核心理念,因此,此次受邀展出作品就是在秉持共創、共好、共享的成立初衷,展開策劃。 此項「2020創意臺中」活動由文化部及臺中市政府指導,並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策展,邀請臺中在地的藝術相關單位共同參展。總策展人藝術家張漢寧、陳仕剛,他們認為舊臺中火車站是臺中極富歷史意義的古蹟,這一個場域承載著許多臺中人在地回憶,更是許多外地人前往成功嶺當兵受訓乘車往返的聚散地,因此選定古蹟場域之後,以「舊回憶、新觀點」的精神做為整體策展主軸,展開一系列的活動規劃,並邀請當地產官學界一同參與展出。 有鑑於此,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師生團隊特別因地制宜,根據臺中車站舊站的場域特色,規劃「夢想取票機」主題展,以「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為題,將臺中車站舊站近20年歷史現已報廢停用四年的自動售票機再賦予新生命。融入現地環境,從天花板到地板,將新舊融合文化翻轉,進行不同程度的策展改造,使一整排的區間車售票機,轉化成「夢想取票機」。 夢想初心 我的志願 該校的展區是以人生3個30年做為主軸策略,創意概念主要是受到文化部視覺設計耆老楊夏蕙老師的啟發,楊老師經常勉勵年輕人應該要為整個人生做全盤的規劃,他同時也是最佳的夢想實踐者。作品從0∼30歲的夢想萌芽,到31∼60歲的踏入社會,再到61∼90歲的退休生活,闡述不同時期的夢想演變。除了人生區間的分段之外,該團隊更認為早期台鐵車站是許多遊子圓夢、旅客旅行啟程的起點,結合購票搭車的概念,將舊式戶外自動售票機的場域與創意結合,引導參觀民眾思考,並鼓勵大家找回夢想的初衷,勇敢追夢。 第一區作品為「夢想探險號」,呈現0∼30歲夢想萌芽的階段,就是在我們人生中成長與求學的階段充滿熱血,對於夢想總是懷抱著天馬行空想法的時期。此區以作文稿紙、圖畫紙,張貼在室內的班級佈告欄上來呈現童年的記憶。為了更接近真實的呈現,特別邀請臺中的大綠地藝術工作室及極文創學堂一起完成這個區的展示作品,以「我的夢想」為創作主題,邀請老師帶著小朋友透過作文和圖畫描繪出未來夢想的樣子。童言童語童畫之間,都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及無懼的勇氣。 夢想故事 真空封存 第二區作品為「夢想公佈欄」,呈現31∼60歲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時期人們為了找房子、找工作,在接踵而來的生活與生存壓力之下,漸漸將夢想擱置、封存了。結合過去張貼房屋出租、工作招募的戶外公佈欄,將觀看佈告欄後搜尋相關資訊的行為動作與過往旅客搜尋列車時刻表的情境做連結,在公布欄上呈現出夢想公告單,引導觀者搜尋夢想後,撕取下夢想公告單的票券,象徵決定重拾內心封存的夢想。 以廣告單形式呈現的「夢想公告單」內容,是透過各年齡層朋友一起來參與「未完成之夢想故事」活動中所搜集而來,除了搜集他們還沒實現的夢想故事,更將故事主角指定的夢想代表實體物品逐步蒐集,並以抽真空包裝的方式將夢想物件封存後呈現於公佈欄下方。在整理「夢想代表實體物品」的過程中有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29歲的Yan希望能帶全家族出國旅行,她說:「從小被阿公阿嬤帶大,長大了跟爸爸不太熟,成長過程中很討厭媽媽,但帶他們旅行這件事卻一直擺在心底,沒有消失過」。這個夢想故事充滿了矛盾與深切的情感連結,她許下的夢想代表實體物品是「一張全家福」。於是研究室團隊成員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邀請設計學院的主任、老師、同事、同學等,一起在攝影棚拍攝,這也算是整件作品中的小彩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夢想公佈欄更接近生活,在公佈欄中除了仿招租廣告的夢想公告單,更有真實的政府防疫宣導等文宣張貼,以巧妙的方式將臺中市的政策做置入性的行銷宣導。 這30則夢想故事可歸納成8個類別,在廣告單中以文案提醒觀者「是否也有相同的夢想呢?是否已經被遺忘了?」並引導觀者低頭看下方被封存的夢想故事及代表物,每張公告單上都有不同的編號(這些編號其實就是故事主角的年紀),可對應查找下方收錄不同人的夢想故事包,喚起觀展者內心封存的小夢想。獲得觀者的共鳴後,他們可撕取貌似區間車票的夢想票根,希望這個小收藏,能夠達到時時提醒夢想不滅的初心。 夢想不滅 青春不老 第三區作品為「夢想取票機」,這是61∼90歲到了退休生活的時期。提醒觀者面對大多生活已經無憂的自己,反思過去因現實而放棄的夢想,是否還有做夢的勇氣與機會。此區保留了原本火車站的區間車售票機,並將夢想與站前自動售票機結合,上方顯示「夢想取票機搭乘須知」,呈現車種與到達站相呼應的說明,下方則依照「夢想公佈欄」的夢想故事分類,產生「車種」與「到達站」的按鈕,包含:技能滿點號→領域達人、樂活學習號→學習成長、暢遊環島號→環遊旅行、摘星逐夢號→創業逐夢、慢活養生號→健康生活、成就實踐號→理想工作、幸福滿載號→幸福情感、理想宅居號→夢想築居,以仿真台鐵原機台按鍵方式呈現,讓觀展者以為售票機台擬真出現的錯覺。 除此之外,該團隊更在此區結合理念相同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因為這些不老騎士的逐夢故事強烈的激勵我們,因此以爺爺奶奶騎著野狼125環台的故事,搭配阿姆斯壯登上月球的創舉,兩者的創意結合,傳遞「持續實踐夢想的爺爺奶奶,也能登上月球」!的信念。而該區更設置了「互動對話框」的方式與觀者進行互動,例如「她就是我的夢想」、「人生短短幾個秋」等趣味的內容,呼應到整個展區的精神,讓觀展者可以在此互動拍照打卡。 夢想圓滿 感恩滿滿 由人生3個30年為主軸的三個小展區,組成「夢想取票機」的這一件戶外作品,是由臺中科大商業設計系侯純純副教授、邱旭蓮助理教授、沈有騰兼任講師、曾婉郁設計總監及研究生劉昱均、陳姿廷、邱晏瑢、楊金諺、劉孟鈞一起完成,從創意工作坊啟動到成果展出,歷時兩個多月的籌備規劃與超低預算的製作,團隊成員都是秉持著「大家一起構築夢想」的共創信念來努力,這一個過程中,不分彼此沒有階層差異的提出各種不同想法與建議,只是為了更好。 侯純純老師表示:在執行這個展覽的過程中,其實每個成員手上都同時還有很多事情在忙,例如趕著修改畢業論文,或是其他產學專案等。但是幾次深夜突然有可以更好的想法提出來的時候,團隊成員沒有任何的不滿與抱怨,這是最感動與感謝的事。大家各自主動認領可以執行的項目,分頭找資源,溝通聯繫,只是為了更好。曾婉郁設計總監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準備進場佈置的前幾日,大家在研究室進行佈置品加工,當時就像個小型加工廠,一群人不分彼此互相幫忙,有的負責真空包裝、製作及裁切票券、將蒐集來的傳單做舊處理、各種切割填色等等,從過程到完成展覽一幕幕就像縮時攝影般,令人開心與感動。邱旭蓮老師說:從開始的會議溝通、想法討論到預備執行,當時身兼多項任務工作在身的大家,憑著設計熱血一頭就栽下去做,翻看爆滿記憶體的影像紀錄,每個鏡頭都有揮汗的美麗青春。 這次展出的成果並非只是研究室成員的努力,更有許多好夥伴協助圓夢,特別感謝各界共創夥伴,包含:大綠地藝術工作室王靜雯執行長(花花老師)及極文創學堂林怡洵老師、東興國小何昀諺同學、忠明國中何曼瑄同學、衛道中學黃瀚霆同學,還有三十位夢想故事家:淂、西瓜魚、肚肚、Ruby、烏特、阿丁、hsuan、Yellow、Chennn、陳姿廷、Yan、天涯斷腸人、君儀、蕨類植物同好人、等待有緣人、Lucy Huang、太陽國國王、炫、林兩杯、小青蛙、JK、小Ray、Fon、快樂獅子、邱秋心、iMac、莊麗琴、王美郁、小淑慧、Allen所提供的夢想故事。更有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楊夏蕙顧問、林采霖顧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夢想125號陳姿婷館長,以及黃美英、蕭雪麗、楊璿羽、黃竫惠、陳婉甄在各方面協助, 以及臺中科大吳銜容副教授兼創意商品設計系主任、林承謙副教授兼商業設計系主任,一同為此次共創作品展出,提供無私協助。 夢想取票 即刻啟程 該團隊的用心與創意,深獲臺中市文化局的肯定,在整體展覽宣傳之餘,更針對「夢想取票機」的作品廣為宣傳及報導。值得一提的,這一份結合夢想公告單下方的「夢想車票」所開發的文創紀念套票組,獲得主持人黃子佼的青睞,在「佼心食堂」節目中特別介紹及大力推薦。黃子佼提到:在火車站做這種商品就特別特別的適合,上面的字更有意思了,比如說從現在開始,如果你想要學習成長、還是要創業築夢、環遊旅行,這是各方面的人生夢想的車票…展區就在門口的牆壁上售票亭,這裡做了這些你可以去拿自己想要的夢想車票,相當有意思。或許因為作品獲得大家的共鳴,夢想車票一下子就被撕完了。沈有騰老師說:趕工期間某天下午研究室因施工突然停電,施工大哥協助從整棟大樓唯一有電的廁所拉延長線到研究室,靠著唯一能運作的印表機,我們依賴窗外的光線,趕在太陽下山之前,補印被撕光光的夢想公告單。邱旭蓮老師補充說:紀錄當下每一位擦身而過的旅客、學生、上班族、老夫妻,甚至是流浪漢的回應,收集著滿滿的片刻,其實,看到夢想公告單上的車票被撕光光,也滿意外開心的,還趕緊加印、補貼。這次大家一起合力很累地完成策展,真的是很不錯的經驗啦! 透過師生共創的成果,讓學生與老師可以共同的學習,學生擁有無限的創意與能量,老師們有豐富的經驗與歷練,同時透過外部資源的協助,跨領域與跨時代的經驗傳承與合作,對於各方面都是很有收穫的。這次擔任主要聯繫窗口的研究生劉昱均說:第一次在團隊中擔任專案聯繫窗口,剛接到任務時覺得非常緊張,認為照著老師的指令執行就會是一個稱職的「窗口」。常等著老師告訴我下一步要做什麼,後來老師說我必須學習把自己的定位提升為一個專案管理者而不是工讀生或是助理,專案管理者需要把很多面向的問題都考慮評估進去,這對我的成長改變很大。很幸運背後有願意信任我的夥伴,才能一起面對問題、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謝謝老師們總是給我們很多鼓勵和指導,而且耐心的引導我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共創」的力量和意義。同時陳姿廷同學也說:這次大家嘗試用保留火車站展場本身的歲月痕跡與特色的角度,把創意濃縮在有限的時間、預算、空間內,印象非常深刻而美好。邱晏瑢同學說:這是我做過最有趣的案子了!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工作,一起執行專案,真是幸福!。每一字都透露著大家對於這次共學、共創的豐富感受與體驗。 這次的作品「夢想取票機」,就是根植於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的理念,從文化探索、設計提煉、地方共好的角度展開,團隊結合場域文化特色,試著藉由一連串的視覺與文字,喚起觀展民眾反思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展覽作品本身透過生命中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所代表的環境,呈現夢想的各種模樣,希望觀展民眾找回夢想的初衷,繼而勇敢追夢,讓「夢想取票機」引領人人回溯出那最心底的「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的種子。聯絡資訊:臺中科大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 http://pmd-lab.nutc.edu.tw/ 。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夢想取票機再現臺中舊火車站
設計創意
2021-01-31

夢想取票機再現臺中舊火車站

獲得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特色躍升計畫」師生共學拔尖亮點研究室補助成立之「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受臺中市文化局邀請參與「2020創意臺中」活動,其作品「夢想取票機」已於去年9月18日至27日假國定古蹟臺中車站舊站盛大展出。該作品透過生命中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所代表的環境,呈現夢想的各種模樣,希望觀展民眾藉此能找回夢想的初衷,勇敢追夢喚醒心底「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的種子。 設計共創 文化翻轉 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係由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侯純純副教授所主持,並邀請蕭家孟教授兼副校長與設計學院院長、商業設計系邱旭蓮助理教授、企管系林宜欣副教授與研究生團隊一同組成。研究室以「文化探索、設計提煉、地方共好」為核心理念,因此,此次受邀展出作品就是在秉持共創、共好、共享的成立初衷,展開策劃。 此項「2020創意臺中」活動由文化部及臺中市政府指導,並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策展,邀請臺中在地的藝術相關單位共同參展。總策展人藝術家張漢寧、陳仕剛,他們認為舊臺中火車站是臺中極富歷史意義的古蹟,這一個場域承載著許多臺中人在地回憶,更是許多外地人前往成功嶺當兵受訓乘車往返的聚散地,因此選定古蹟場域之後,以「舊回憶、新觀點」的精神做為整體策展主軸,展開一系列的活動規劃,並邀請當地產官學界一同參與展出。 有鑑於此,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師生團隊特別因地制宜,根據臺中車站舊站的場域特色,規劃「夢想取票機」主題展,以「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為題,將臺中車站舊站近20年歷史現已報廢停用四年的自動售票機再賦予新生命。融入現地環境,從天花板到地板,將新舊融合文化翻轉,進行不同程度的策展改造,使一整排的區間車售票機,轉化成「夢想取票機」。 夢想初心 我的志願 該校的展區是以人生3個30年做為主軸策略,創意概念主要是受到文化部視覺設計耆老楊夏蕙老師的啟發,楊老師經常勉勵年輕人應該要為整個人生做全盤的規劃,他同時也是最佳的夢想實踐者。作品從0∼30歲的夢想萌芽,到31∼60歲的踏入社會,再到61∼90歲的退休生活,闡述不同時期的夢想演變。除了人生區間的分段之外,該團隊更認為早期台鐵車站是許多遊子圓夢、旅客旅行啟程的起點,結合購票搭車的概念,將舊式戶外自動售票機的場域與創意結合,引導參觀民眾思考,並鼓勵大家找回夢想的初衷,勇敢追夢。 第一區作品為「夢想探險號」,呈現0∼30歲夢想萌芽的階段,就是在我們人生中成長與求學的階段充滿熱血,對於夢想總是懷抱著天馬行空想法的時期。此區以作文稿紙、圖畫紙,張貼在室內的班級佈告欄上來呈現童年的記憶。為了更接近真實的呈現,特別邀請臺中的大綠地藝術工作室及極文創學堂一起完成這個區的展示作品,以「我的夢想」為創作主題,邀請老師帶著小朋友透過作文和圖畫描繪出未來夢想的樣子。童言童語童畫之間,都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及無懼的勇氣。 夢想故事 真空封存 第二區作品為「夢想公佈欄」,呈現31∼60歲人生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時期人們為了找房子、找工作,在接踵而來的生活與生存壓力之下,漸漸將夢想擱置、封存了。結合過去張貼房屋出租、工作招募的戶外公佈欄,將觀看佈告欄後搜尋相關資訊的行為動作與過往旅客搜尋列車時刻表的情境做連結,在公布欄上呈現出夢想公告單,引導觀者搜尋夢想後,撕取下夢想公告單的票券,象徵決定重拾內心封存的夢想。 以廣告單形式呈現的「夢想公告單」內容,是透過各年齡層朋友一起來參與「未完成之夢想故事」活動中所搜集而來,除了搜集他們還沒實現的夢想故事,更將故事主角指定的夢想代表實體物品逐步蒐集,並以抽真空包裝的方式將夢想物件封存後呈現於公佈欄下方。在整理「夢想代表實體物品」的過程中有許多有趣的細節,例如:29歲的Yan希望能帶全家族出國旅行,她說:「從小被阿公阿嬤帶大,長大了跟爸爸不太熟,成長過程中很討厭媽媽,但帶他們旅行這件事卻一直擺在心底,沒有消失過」。這個夢想故事充滿了矛盾與深切的情感連結,她許下的夢想代表實體物品是「一張全家福」。於是研究室團隊成員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邀請設計學院的主任、老師、同事、同學等,一起在攝影棚拍攝,這也算是整件作品中的小彩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夢想公佈欄更接近生活,在公佈欄中除了仿招租廣告的夢想公告單,更有真實的政府防疫宣導等文宣張貼,以巧妙的方式將臺中市的政策做置入性的行銷宣導。 這30則夢想故事可歸納成8個類別,在廣告單中以文案提醒觀者「是否也有相同的夢想呢?是否已經被遺忘了?」並引導觀者低頭看下方被封存的夢想故事及代表物,每張公告單上都有不同的編號(這些編號其實就是故事主角的年紀),可對應查找下方收錄不同人的夢想故事包,喚起觀展者內心封存的小夢想。獲得觀者的共鳴後,他們可撕取貌似區間車票的夢想票根,希望這個小收藏,能夠達到時時提醒夢想不滅的初心。 夢想不滅 青春不老 第三區作品為「夢想取票機」,這是61∼90歲到了退休生活的時期。提醒觀者面對大多生活已經無憂的自己,反思過去因現實而放棄的夢想,是否還有做夢的勇氣與機會。此區保留了原本火車站的區間車售票機,並將夢想與站前自動售票機結合,上方顯示「夢想取票機搭乘須知」,呈現車種與到達站相呼應的說明,下方則依照「夢想公佈欄」的夢想故事分類,產生「車種」與「到達站」的按鈕,包含:技能滿點號→領域達人、樂活學習號→學習成長、暢遊環島號→環遊旅行、摘星逐夢號→創業逐夢、慢活養生號→健康生活、成就實踐號→理想工作、幸福滿載號→幸福情感、理想宅居號→夢想築居,以仿真台鐵原機台按鍵方式呈現,讓觀展者以為售票機台擬真出現的錯覺。 除此之外,該團隊更在此區結合理念相同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因為這些不老騎士的逐夢故事強烈的激勵我們,因此以爺爺奶奶騎著野狼125環台的故事,搭配阿姆斯壯登上月球的創舉,兩者的創意結合,傳遞「持續實踐夢想的爺爺奶奶,也能登上月球」!的信念。而該區更設置了「互動對話框」的方式與觀者進行互動,例如「她就是我的夢想」、「人生短短幾個秋」等趣味的內容,呼應到整個展區的精神,讓觀展者可以在此互動拍照打卡。 夢想圓滿 感恩滿滿 由人生3個30年為主軸的三個小展區,組成「夢想取票機」的這一件戶外作品,是由臺中科大商業設計系侯純純副教授、邱旭蓮助理教授、沈有騰兼任講師、曾婉郁設計總監及研究生劉昱均、陳姿廷、邱晏瑢、楊金諺、劉孟鈞一起完成,從創意工作坊啟動到成果展出,歷時兩個多月的籌備規劃與超低預算的製作,團隊成員都是秉持著「大家一起構築夢想」的共創信念來努力,這一個過程中,不分彼此沒有階層差異的提出各種不同想法與建議,只是為了更好。 侯純純老師表示:在執行這個展覽的過程中,其實每個成員手上都同時還有很多事情在忙,例如趕著修改畢業論文,或是其他產學專案等。但是幾次深夜突然有可以更好的想法提出來的時候,團隊成員沒有任何的不滿與抱怨,這是最感動與感謝的事。大家各自主動認領可以執行的項目,分頭找資源,溝通聯繫,只是為了更好。曾婉郁設計總監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準備進場佈置的前幾日,大家在研究室進行佈置品加工,當時就像個小型加工廠,一群人不分彼此互相幫忙,有的負責真空包裝、製作及裁切票券、將蒐集來的傳單做舊處理、各種切割填色等等,從過程到完成展覽一幕幕就像縮時攝影般,令人開心與感動。邱旭蓮老師說:從開始的會議溝通、想法討論到預備執行,當時身兼多項任務工作在身的大家,憑著設計熱血一頭就栽下去做,翻看爆滿記憶體的影像紀錄,每個鏡頭都有揮汗的美麗青春。 這次展出的成果並非只是研究室成員的努力,更有許多好夥伴協助圓夢,特別感謝各界共創夥伴,包含:大綠地藝術工作室王靜雯執行長(花花老師)及極文創學堂林怡洵老師、東興國小何昀諺同學、忠明國中何曼瑄同學、衛道中學黃瀚霆同學,還有三十位夢想故事家:淂、西瓜魚、肚肚、Ruby、烏特、阿丁、hsuan、Yellow、Chennn、陳姿廷、Yan、天涯斷腸人、君儀、蕨類植物同好人、等待有緣人、Lucy Huang、太陽國國王、炫、林兩杯、小青蛙、JK、小Ray、Fon、快樂獅子、邱秋心、iMac、莊麗琴、王美郁、小淑慧、Allen所提供的夢想故事。更有中華形象研究發展協會楊夏蕙顧問、林采霖顧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夢想125號陳姿婷館長,以及黃美英、蕭雪麗、楊璿羽、黃竫惠、陳婉甄在各方面協助, 以及臺中科大吳銜容副教授兼創意商品設計系主任、林承謙副教授兼商業設計系主任,一同為此次共創作品展出,提供無私協助。 夢想取票 即刻啟程 該團隊的用心與創意,深獲臺中市文化局的肯定,在整體展覽宣傳之餘,更針對「夢想取票機」的作品廣為宣傳及報導。值得一提的,這一份結合夢想公告單下方的「夢想車票」所開發的文創紀念套票組,獲得主持人黃子佼的青睞,在「佼心食堂」節目中特別介紹及大力推薦。黃子佼提到:在火車站做這種商品就特別特別的適合,上面的字更有意思了,比如說從現在開始,如果你想要學習成長、還是要創業築夢、環遊旅行,這是各方面的人生夢想的車票…展區就在門口的牆壁上售票亭,這裡做了這些你可以去拿自己想要的夢想車票,相當有意思。或許因為作品獲得大家的共鳴,夢想車票一下子就被撕完了。沈有騰老師說:趕工期間某天下午研究室因施工突然停電,施工大哥協助從整棟大樓唯一有電的廁所拉延長線到研究室,靠著唯一能運作的印表機,我們依賴窗外的光線,趕在太陽下山之前,補印被撕光光的夢想公告單。邱旭蓮老師補充說:紀錄當下每一位擦身而過的旅客、學生、上班族、老夫妻,甚至是流浪漢的回應,收集著滿滿的片刻,其實,看到夢想公告單上的車票被撕光光,也滿意外開心的,還趕緊加印、補貼。這次大家一起合力很累地完成策展,真的是很不錯的經驗啦! 透過師生共創的成果,讓學生與老師可以共同的學習,學生擁有無限的創意與能量,老師們有豐富的經驗與歷練,同時透過外部資源的協助,跨領域與跨時代的經驗傳承與合作,對於各方面都是很有收穫的。這次擔任主要聯繫窗口的研究生劉昱均說:第一次在團隊中擔任專案聯繫窗口,剛接到任務時覺得非常緊張,認為照著老師的指令執行就會是一個稱職的「窗口」。常等著老師告訴我下一步要做什麼,後來老師說我必須學習把自己的定位提升為一個專案管理者而不是工讀生或是助理,專案管理者需要把很多面向的問題都考慮評估進去,這對我的成長改變很大。很幸運背後有願意信任我的夥伴,才能一起面對問題、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謝謝老師們總是給我們很多鼓勵和指導,而且耐心的引導我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共創」的力量和意義。同時陳姿廷同學也說:這次大家嘗試用保留火車站展場本身的歲月痕跡與特色的角度,把創意濃縮在有限的時間、預算、空間內,印象非常深刻而美好。邱晏瑢同學說:這是我做過最有趣的案子了!能跟喜歡的人一起工作,一起執行專案,真是幸福!。每一字都透露著大家對於這次共學、共創的豐富感受與體驗。 這次的作品「夢想取票機」,就是根植於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的理念,從文化探索、設計提煉、地方共好的角度展開,團隊結合場域文化特色,試著藉由一連串的視覺與文字,喚起觀展民眾反思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展覽作品本身透過生命中三個階段的成長經歷所代表的環境,呈現夢想的各種模樣,希望觀展民眾找回夢想的初衷,繼而勇敢追夢,讓「夢想取票機」引領人人回溯出那最心底的「夢想不滅、青春不老」的種子。聯絡資訊:臺中科大地方共創設計研究室 http://pmd-lab.nutc.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