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永續發展
2025-10-07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想找耐穿的高品質T恤?買家請注意!根據利茲大學紡織與色彩研究所(University of Leeds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olour,LITAC)的一項最新研究,價格可能並非決定T恤耐用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由紡織專家、WhatTheyThink撰稿人 Debbie McKeegan 提供。 (圖片由 Texintel 提供)   全球服裝消費與耐用性的重要性 到2030年,全球服裝消費量預計將增長63%,達到1.02億噸。這一驚人的預測再次提醒時尚產業必須立即行動。優化產品耐用性不僅是商業優勢,更是減少浪費、保護地球的道德責任。 LITAC與氣候行動非政府組織WRAP合作進行的最新研究,顛覆了「價格越高品質越好」的常見假設。研究發現,T恤價格與耐用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這一發現凸顯了時尚產業在紡織品質與定價策略上迫切需要改變思維。   耐用度測試:價格高不代表耐久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於「產品壽命與環境(PLATE)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測試了47款來自英國不同品牌的T恤,包括奢侈品。透過嚴格的洗滌與穿著測試,研究發現前十名中有六款售價低於15英鎊(約20美元),耐用度甚至超過許多價格更高的T恤;最昂貴的T恤(395英鎊,約533美元)僅排第28位。 LITAC時尚設計講師Eleanor Scott博士指出:「耐用性支撐了再使用與轉售市場,也讓我們喜愛的物品能使用更久。這些結果顯示,耐用性並非少數人的奢侈品——任何價格區間都能實現。」   製造壓力與品質下降 時尚供應鏈的成本壓力促使紡織品質下降。快時尚為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廉價材料、降低生產標準、甚至省略必要的品質檢查。成本優先於工藝,導致市面上充斥低品質服飾,消費者面臨服飾易磨損的困境,形成過度消費與浪費的循環。 WRAP紡織計畫主管Mark Sumner指出:「大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判斷衣服耐穿度,但我們的研究顯示這完全誤導。如果只以價格做判斷——買家請小心。」   耐用性與循環經濟的關聯 成本驅動的品質妥協也阻礙了時尚產業的循環性。真正的循環依賴產品經歷多次生命週期——透過回收、再使用或轉售。然而,耐用性不佳的服飾往往無法超過初始使用週期。 品質低劣也限制回收選項:纖維在回收過程中易斷裂,降低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換句話說,製造層面妥協耐用性,無意中限制了纖維在循環中的存在,削弱了可持續發展努力。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補充:「提升服飾耐用性對循環性至關重要,也能讓人們更長時間穿著心愛的衣物。」   重構供應鏈以實現可持續未來 這項研究再次凸顯,時尚供應鏈需重新評估成本分析。焦點應從短期成本節省轉向長期可持續性與價值創造。投資於高品質材料與改良製造工藝,不僅能提升服飾耐用度,也能實現真正的循環,減少環境影響與浪費。 Scott博士總結:「若要時尚循環真正有效,耐用性必須放在首位。」耐用性應成為產業優先考量,研究顯示這不必以高昂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畢竟,沒有耐用性的可持續,只是一個空洞承諾。   可持續未來需要耐用基礎 耐用性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應成為循環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投資於品質不僅有益消費者,也延長纖維使用壽命,建立更有責任感的供應鏈。將耐用性納入生產核心,不僅能重新定義價值,也將塑造全球時尚未來的可持續路徑。   研究提出的關鍵建議 混紡材質提升強度 加入棉與合成纖維(如彈性纖維或聚酯)的衣物,在耐用性測試中表現更佳。 注重製作工藝 較厚重布料與精良製作的T恤更耐用,適合長期使用與再利用。 建立耐用標準 制定行業耐用性基準,可指導品牌並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教育消費者 清楚標示與教育活動能讓消費者理解品質、耐用性與可持續購物之間的關聯。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永續發展
2025-10-07

你真的買到物有所值的T恤了嗎?新研究顯示價格並非耐用度可靠指標

想找耐穿的高品質T恤?買家請注意!根據利茲大學紡織與色彩研究所(University of Leeds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olour,LITAC)的一項最新研究,價格可能並非決定T恤耐用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由紡織專家、WhatTheyThink撰稿人 Debbie McKeegan 提供。 (圖片由 Texintel 提供)   全球服裝消費與耐用性的重要性 到2030年,全球服裝消費量預計將增長63%,達到1.02億噸。這一驚人的預測再次提醒時尚產業必須立即行動。優化產品耐用性不僅是商業優勢,更是減少浪費、保護地球的道德責任。 LITAC與氣候行動非政府組織WRAP合作進行的最新研究,顛覆了「價格越高品質越好」的常見假設。研究發現,T恤價格與耐用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這一發現凸顯了時尚產業在紡織品質與定價策略上迫切需要改變思維。   耐用度測試:價格高不代表耐久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於「產品壽命與環境(PLATE)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測試了47款來自英國不同品牌的T恤,包括奢侈品。透過嚴格的洗滌與穿著測試,研究發現前十名中有六款售價低於15英鎊(約20美元),耐用度甚至超過許多價格更高的T恤;最昂貴的T恤(395英鎊,約533美元)僅排第28位。 LITAC時尚設計講師Eleanor Scott博士指出:「耐用性支撐了再使用與轉售市場,也讓我們喜愛的物品能使用更久。這些結果顯示,耐用性並非少數人的奢侈品——任何價格區間都能實現。」   製造壓力與品質下降 時尚供應鏈的成本壓力促使紡織品質下降。快時尚為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廉價材料、降低生產標準、甚至省略必要的品質檢查。成本優先於工藝,導致市面上充斥低品質服飾,消費者面臨服飾易磨損的困境,形成過度消費與浪費的循環。 WRAP紡織計畫主管Mark Sumner指出:「大多數消費者以價格判斷衣服耐穿度,但我們的研究顯示這完全誤導。如果只以價格做判斷——買家請小心。」   耐用性與循環經濟的關聯 成本驅動的品質妥協也阻礙了時尚產業的循環性。真正的循環依賴產品經歷多次生命週期——透過回收、再使用或轉售。然而,耐用性不佳的服飾往往無法超過初始使用週期。 品質低劣也限制回收選項:纖維在回收過程中易斷裂,降低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換句話說,製造層面妥協耐用性,無意中限制了纖維在循環中的存在,削弱了可持續發展努力。 LITAC博士生Kate Baker補充:「提升服飾耐用性對循環性至關重要,也能讓人們更長時間穿著心愛的衣物。」   重構供應鏈以實現可持續未來 這項研究再次凸顯,時尚供應鏈需重新評估成本分析。焦點應從短期成本節省轉向長期可持續性與價值創造。投資於高品質材料與改良製造工藝,不僅能提升服飾耐用度,也能實現真正的循環,減少環境影響與浪費。 Scott博士總結:「若要時尚循環真正有效,耐用性必須放在首位。」耐用性應成為產業優先考量,研究顯示這不必以高昂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畢竟,沒有耐用性的可持續,只是一個空洞承諾。   可持續未來需要耐用基礎 耐用性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應成為循環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投資於品質不僅有益消費者,也延長纖維使用壽命,建立更有責任感的供應鏈。將耐用性納入生產核心,不僅能重新定義價值,也將塑造全球時尚未來的可持續路徑。   研究提出的關鍵建議 混紡材質提升強度 加入棉與合成纖維(如彈性纖維或聚酯)的衣物,在耐用性測試中表現更佳。 注重製作工藝 較厚重布料與精良製作的T恤更耐用,適合長期使用與再利用。 建立耐用標準 制定行業耐用性基準,可指導品牌並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教育消費者 清楚標示與教育活動能讓消費者理解品質、耐用性與可持續購物之間的關聯。   內容來源: https://whattheyth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