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活用紙的國際發展機會
紙張材料
2023-12-18

台灣生活用紙的國際發展機會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出版的2020年全球林產品統計報告(Forest Products 2020),2020年全球生活用紙(Household and Sanitary Papers)生產量約3,701.9萬噸,較2016年的3,390.5萬噸增加約9.18%,消費量約3,689.4萬噸,每年人均消費量(Per Capita)約5公斤,較2016年的消費量3,392.7萬噸增加約8.7%,年均增長率約2%。以每噸原紙(JR)價格1,100美元估算,其全球產值約405.8億美元,但以每噸成品約2,000美元計算,全球市場規模達737.9億美元。另外總進口貿易量約389.3萬噸,較2016年增加約12.9%,總出口量約401.8萬噸,較2016年增加約17.3%,其各地區的統計資料見表1。 生活用紙原紙的國際市場 一、生活用紙國際產銷結構 依據表1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全球生活用紙生產量中,約有10.5%是以全球市場為目標,而除了亞洲區生活用紙產量大於消費量外,其他地區基本都是消費量大於生產量,而全球生活用紙貿易規模應該在40億美元左右,這純是大捲原紙(Jumbo Roll)的銷售,並沒有包括成品(Finished Goods)的銷售;以地區來分析,亞洲生產量佔全球的43.3%,消費量亞洲佔全球的41.3%,其次是北美生產量佔21.6%,消費量佔約20.4%左右。 而依據全球前10大生產國家分析,中國消費量佔全球的28.7%,其次是美國佔20.4%,而原紙外銷最多的國家是印尼,2020年約85.2萬噸,其次是德國的65.6萬噸,但也相對進口約62.8萬噸,義大利居第三位約40.7萬噸,中國則年出口約23.3萬噸,墨西哥年出口約13.9萬噸。而進口原紙最多的國家是德國的62.8萬噸,但美國以41.7萬噸居次,韓國13.7萬噸第三。 二、生活用紙大紙捲(JR)及成品的國際市場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生活用紙成品沒有任何國際統計資料,而國際商品編碼,生活用紙原紙(HS碼4803)及成品(HS碼4818),其中衛生紙類成品為HS碼481810,面紙類則為HS碼481820、紙巾及餐巾紙為HS碼481830,紙衣服類為HS碼481850、其他生活用紙或醫療用品為HS碼481890。由中國海關資料,2019~2022年的出口統計中,中國生活用紙原紙出口量約在11.3~23.3萬噸間,但成品出口量高達78.3~117.5萬噸間,合計年出口量約90~137萬噸間,年出口值總計約在20~30億美元間,中國現在是生活用紙成品出口最多的國家。(見表2) 由中國生活用紙出口資料顯示,成品的出口量是原紙出口量的4~6倍。而根據RISI報導,美國2019年進口生活用量約107萬噸,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2019美國進口的生活用紙原紙約38.2萬噸,也就是說成品進口量約69萬噸,所以生活用紙的國際貿易中,成品量確實高過原紙量幾倍是有的。 由中國的2022年生活用紙出口統計,原紙出口值約2.8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約56%,總出口量估計約17.2萬噸,其中出口前10大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日本、台灣、韓國、牙買加、祕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越南等,出口總量約11萬噸,其中澳大利亞約5.8萬噸最多。而2022年中國生活用紙成品出口值約22.6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27.4%,出口量估計約98.2萬噸;其中年出口量超過1萬噸有13個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泰國、香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新加坡、英國、越南、印度及加拿大,13國總出口量高達79.5萬噸,其中美國約17.9萬噸、日本約13.4萬噸、泰國約11.1萬噸,由此可見生活用紙成品的國際市場是很龐大的。(見表3)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及中國生活用紙的海關統計,生活用紙的國際貿易市場是很大的,原紙年約400萬噸,市場規模年約440~500億美元間,而成品年估計也有400萬噸,其市場規模約在800~1,000億美元間,這對年產能約30萬噸的台灣,國際市場倒是值得拓展的方向,對產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但如何開展也是值得業者深思的。 生活用紙成品的價值鏈分析 就生活用紙成品製程為初捲原紙→分條→壓花→摺疊→裁切→成品包裝→入箱,由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庫中,可以知道紙廠生活用紙(1591030,A)及加工廠生活用紙(1591090,B)的生產、銷售、內銷、外銷等量、值統計,並計算其產銷的單價。而由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我們可以知道生活用紙成品(4818)進出口單價,其中細項可分類到衛生紙(481810)、面紙(481820)、紙巾類(481830)、紙衣服(481850)及其他類生活用紙(481890)的進口價格,這些價格基本上是紙廠及加工廠的實際出廠平均價格(和所有品項的生活用紙),但與市場的銷售價格至少有20~30%差價,這是通路商所需要的空間,相關價格資料如表4。 要決定生活用紙成品的訂價,就必須先要有市場的產品定位策略,明確目標通路與消費者,在確認原紙的品質、基重、層數、尺寸、包裝設計,同時也要確認加工條件是否可以配合等因素;根據同業專家提到,生活用紙成品成本計算,除了原紙成本外,每噸總加工成本約450~550美元,其中包裝成本佔約45%、加工成本佔約55%左右,而加工成本中的折舊及人工佔約75%以上,所以經營加工廠,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是降低加工成本最關鍵的因素。(見表5) 分析生活用紙成品製程的價值鏈中,產品差異化與訂價策略、漿價與原紙自製的成本差異、加工外包與最優加工效率,以及最低的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成本的控管,這些都是影響價值鏈(Value Chain)中關鍵的因素,相關的說明如下: (一)通路區隔、產品差異化與訂價策略╱市場通路區隔及產品差異化會產生很大的訂價差異,由隨機抽查生活用紙成品價格,並以重量換算成每噸美元訂價來比較,市場可發現幾種差別訂價,頂級的紙品每噸可達3,200~4,000美元以上,高級品每噸價格可達2,500~3,500美元間,而一般紙品訂價可能在1,700~2,300美元之間。但除了行銷費用差異外,其他的原料及加工成本相差有限,這就是品牌與品質差異化的魅力,其價值創造就不一樣了,當中其價值空間差異在500~1,500美元之間。 (二)漿價與原紙自製的成本差異╱紙漿價格現在已是國際行情,80%台灣的紙漿也都是進口,所以紙漿對生活用原紙各家生產廠的成本差異是不大的。但原紙的生產成本差異在於能源與產能效率之間的差異,每噸約有100~150美元的差異,但若比較外購原紙,就可能有150~300美元以上的內部經濟效益(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三)加工外包與最優加工效率╱生活用紙一般的加工成本每噸約在400~500美元之間,但由於每家的品種都很多,人工與機台之間的調配會產生內在不經濟(Internal Diseconomies)狀況,所以連品牌公司把成品委由外部代工是必要的策略,可以節省部分投資,而且發揮加工設備的產能效率,對客戶交期服務是有幫助的。各公司對加工製程的成本差異不會太大,但對品質及服務的要求更是品牌價值鏈的關鍵,所以對外包廠都要事先稽核生產環境與加工品質。 (四)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成本的控管╱由永豐餘實業公司的財務資料分析,在近四年的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費用,約佔銷售額的14.2~17%之間,這比造紙業的9~13%是較高的,但對消費品產業來言,這應該是正常的。台灣生活用紙的加工廠月產規模都在500噸以下,其組織都很精簡,營業費用應該是很低的,因此其成品售價是低於品牌公司;但控管好營業費用,也是經營獲利的關鍵。 台灣生活用紙未來的經營發展 一、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 由RISI的資料報導,2018~2022年間,台灣原紙的年總產能約332,000噸,永豐餘、金百利及正隆等前三家廠商的年產能約269,000噸,但這段期間台灣生活用紙的實際產量僅在191,084~219,032噸之間,產能稼動率約57.6%~66%之間,顯示國內紙廠閒置產能是明顯的。而這期間台灣生活用紙消費量約在241,211~295,169噸之間,原紙的進口量約53,514~82,371噸之間,而且逐年增加,其中來自印尼的亞洲漿紙集團公司(APP)年進口量約6萬噸,是主要的競爭者。 以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台灣生活用紙產量約19.1萬噸,閒置產能約14.1萬噸。而媒體報導,永豐餘實業計劃投資10億元,新增紙機及加工產線設備,年產能估約3.6萬噸;另一家加工廠久富餘企業,也將於2024年增設年產約3萬噸的新產能,這將進一步擴大閒置產能至20萬噸,所以未來國內的生活用紙競爭激烈將是可預期的。 二、重視未來消費行為的變革 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Normal)後,數位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將是消費行為變革的關鍵因素,所以生活用紙業者要積極面對,如配合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銷售(包括優化的包裝及即時物流服務);擁抱可持續發展,這涵蓋到整個產業供應鏈與生產製程 (含回收材料及包裝),重視年輕一代(如Z世代及千禧一代)對有機及環保的價值觀;加強通路關係以確保仍是合作夥伴的首選,以消費者行為來進行品牌建設,引導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度;確保公司組織靈活力及創新精神,早於同業開發新產品、新包裝設計,利用數據和分析來提高營運績效能力,及建立智能、彈性的供應鏈,以保持競爭優勢;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溝通與營銷,並掌握相關的數據及消費者偏好。 三、掌握國際市場的發展機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中國海關資料,生活用紙面紙國際市場年約有400萬噸及約40億美元的市場,成品也有年約400萬噸及約100億美元的市場。而單就亞太區含原紙及成品進口量估計,日本及韓國年都約17萬噸、香港年約10萬噸,東協國家年至少有50萬噸,澳紐區也有30萬噸,合計目標市場至少120萬噸以上,再加上美國年進口量約100萬噸,國際市場的機會與潛力是很大的。台灣目前的生活用紙是供過於求,未來三年的市場供需將更加嚴重,而海外市場對台灣是很好的發展機會,這有待生活用紙業者積極的開拓。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台灣生活用紙的國際發展機會
紙張材料
2023-12-18

台灣生活用紙的國際發展機會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出版的2020年全球林產品統計報告(Forest Products 2020),2020年全球生活用紙(Household and Sanitary Papers)生產量約3,701.9萬噸,較2016年的3,390.5萬噸增加約9.18%,消費量約3,689.4萬噸,每年人均消費量(Per Capita)約5公斤,較2016年的消費量3,392.7萬噸增加約8.7%,年均增長率約2%。以每噸原紙(JR)價格1,100美元估算,其全球產值約405.8億美元,但以每噸成品約2,000美元計算,全球市場規模達737.9億美元。另外總進口貿易量約389.3萬噸,較2016年增加約12.9%,總出口量約401.8萬噸,較2016年增加約17.3%,其各地區的統計資料見表1。 生活用紙原紙的國際市場 一、生活用紙國際產銷結構 依據表1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全球生活用紙生產量中,約有10.5%是以全球市場為目標,而除了亞洲區生活用紙產量大於消費量外,其他地區基本都是消費量大於生產量,而全球生活用紙貿易規模應該在40億美元左右,這純是大捲原紙(Jumbo Roll)的銷售,並沒有包括成品(Finished Goods)的銷售;以地區來分析,亞洲生產量佔全球的43.3%,消費量亞洲佔全球的41.3%,其次是北美生產量佔21.6%,消費量佔約20.4%左右。 而依據全球前10大生產國家分析,中國消費量佔全球的28.7%,其次是美國佔20.4%,而原紙外銷最多的國家是印尼,2020年約85.2萬噸,其次是德國的65.6萬噸,但也相對進口約62.8萬噸,義大利居第三位約40.7萬噸,中國則年出口約23.3萬噸,墨西哥年出口約13.9萬噸。而進口原紙最多的國家是德國的62.8萬噸,但美國以41.7萬噸居次,韓國13.7萬噸第三。 二、生活用紙大紙捲(JR)及成品的國際市場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生活用紙成品沒有任何國際統計資料,而國際商品編碼,生活用紙原紙(HS碼4803)及成品(HS碼4818),其中衛生紙類成品為HS碼481810,面紙類則為HS碼481820、紙巾及餐巾紙為HS碼481830,紙衣服類為HS碼481850、其他生活用紙或醫療用品為HS碼481890。由中國海關資料,2019~2022年的出口統計中,中國生活用紙原紙出口量約在11.3~23.3萬噸間,但成品出口量高達78.3~117.5萬噸間,合計年出口量約90~137萬噸間,年出口值總計約在20~30億美元間,中國現在是生活用紙成品出口最多的國家。(見表2) 由中國生活用紙出口資料顯示,成品的出口量是原紙出口量的4~6倍。而根據RISI報導,美國2019年進口生活用量約107萬噸,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2019美國進口的生活用紙原紙約38.2萬噸,也就是說成品進口量約69萬噸,所以生活用紙的國際貿易中,成品量確實高過原紙量幾倍是有的。 由中國的2022年生活用紙出口統計,原紙出口值約2.8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約56%,總出口量估計約17.2萬噸,其中出口前10大國家,分別為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日本、台灣、韓國、牙買加、祕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越南等,出口總量約11萬噸,其中澳大利亞約5.8萬噸最多。而2022年中國生活用紙成品出口值約22.6億美元,較2021年增加27.4%,出口量估計約98.2萬噸;其中年出口量超過1萬噸有13個國家,分別為美國、日本、泰國、香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新加坡、英國、越南、印度及加拿大,13國總出口量高達79.5萬噸,其中美國約17.9萬噸、日本約13.4萬噸、泰國約11.1萬噸,由此可見生活用紙成品的國際市場是很龐大的。(見表3)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及中國生活用紙的海關統計,生活用紙的國際貿易市場是很大的,原紙年約400萬噸,市場規模年約440~500億美元間,而成品年估計也有400萬噸,其市場規模約在800~1,000億美元間,這對年產能約30萬噸的台灣,國際市場倒是值得拓展的方向,對產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但如何開展也是值得業者深思的。 生活用紙成品的價值鏈分析 就生活用紙成品製程為初捲原紙→分條→壓花→摺疊→裁切→成品包裝→入箱,由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庫中,可以知道紙廠生活用紙(1591030,A)及加工廠生活用紙(1591090,B)的生產、銷售、內銷、外銷等量、值統計,並計算其產銷的單價。而由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我們可以知道生活用紙成品(4818)進出口單價,其中細項可分類到衛生紙(481810)、面紙(481820)、紙巾類(481830)、紙衣服(481850)及其他類生活用紙(481890)的進口價格,這些價格基本上是紙廠及加工廠的實際出廠平均價格(和所有品項的生活用紙),但與市場的銷售價格至少有20~30%差價,這是通路商所需要的空間,相關價格資料如表4。 要決定生活用紙成品的訂價,就必須先要有市場的產品定位策略,明確目標通路與消費者,在確認原紙的品質、基重、層數、尺寸、包裝設計,同時也要確認加工條件是否可以配合等因素;根據同業專家提到,生活用紙成品成本計算,除了原紙成本外,每噸總加工成本約450~550美元,其中包裝成本佔約45%、加工成本佔約55%左右,而加工成本中的折舊及人工佔約75%以上,所以經營加工廠,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是降低加工成本最關鍵的因素。(見表5) 分析生活用紙成品製程的價值鏈中,產品差異化與訂價策略、漿價與原紙自製的成本差異、加工外包與最優加工效率,以及最低的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成本的控管,這些都是影響價值鏈(Value Chain)中關鍵的因素,相關的說明如下: (一)通路區隔、產品差異化與訂價策略╱市場通路區隔及產品差異化會產生很大的訂價差異,由隨機抽查生活用紙成品價格,並以重量換算成每噸美元訂價來比較,市場可發現幾種差別訂價,頂級的紙品每噸可達3,200~4,000美元以上,高級品每噸價格可達2,500~3,500美元間,而一般紙品訂價可能在1,700~2,300美元之間。但除了行銷費用差異外,其他的原料及加工成本相差有限,這就是品牌與品質差異化的魅力,其價值創造就不一樣了,當中其價值空間差異在500~1,500美元之間。 (二)漿價與原紙自製的成本差異╱紙漿價格現在已是國際行情,80%台灣的紙漿也都是進口,所以紙漿對生活用原紙各家生產廠的成本差異是不大的。但原紙的生產成本差異在於能源與產能效率之間的差異,每噸約有100~150美元的差異,但若比較外購原紙,就可能有150~300美元以上的內部經濟效益(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三)加工外包與最優加工效率╱生活用紙一般的加工成本每噸約在400~500美元之間,但由於每家的品種都很多,人工與機台之間的調配會產生內在不經濟(Internal Diseconomies)狀況,所以連品牌公司把成品委由外部代工是必要的策略,可以節省部分投資,而且發揮加工設備的產能效率,對客戶交期服務是有幫助的。各公司對加工製程的成本差異不會太大,但對品質及服務的要求更是品牌價值鏈的關鍵,所以對外包廠都要事先稽核生產環境與加工品質。 (四)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成本的控管╱由永豐餘實業公司的財務資料分析,在近四年的管理、銷售、研發等營業費用,約佔銷售額的14.2~17%之間,這比造紙業的9~13%是較高的,但對消費品產業來言,這應該是正常的。台灣生活用紙的加工廠月產規模都在500噸以下,其組織都很精簡,營業費用應該是很低的,因此其成品售價是低於品牌公司;但控管好營業費用,也是經營獲利的關鍵。 台灣生活用紙未來的經營發展 一、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嚴重 由RISI的資料報導,2018~2022年間,台灣原紙的年總產能約332,000噸,永豐餘、金百利及正隆等前三家廠商的年產能約269,000噸,但這段期間台灣生活用紙的實際產量僅在191,084~219,032噸之間,產能稼動率約57.6%~66%之間,顯示國內紙廠閒置產能是明顯的。而這期間台灣生活用紙消費量約在241,211~295,169噸之間,原紙的進口量約53,514~82,371噸之間,而且逐年增加,其中來自印尼的亞洲漿紙集團公司(APP)年進口量約6萬噸,是主要的競爭者。 以台灣經濟部產銷統計資料分析,2022年台灣生活用紙產量約19.1萬噸,閒置產能約14.1萬噸。而媒體報導,永豐餘實業計劃投資10億元,新增紙機及加工產線設備,年產能估約3.6萬噸;另一家加工廠久富餘企業,也將於2024年增設年產約3萬噸的新產能,這將進一步擴大閒置產能至20萬噸,所以未來國內的生活用紙競爭激烈將是可預期的。 二、重視未來消費行為的變革 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Normal)後,數位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將是消費行為變革的關鍵因素,所以生活用紙業者要積極面對,如配合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銷售(包括優化的包裝及即時物流服務);擁抱可持續發展,這涵蓋到整個產業供應鏈與生產製程 (含回收材料及包裝),重視年輕一代(如Z世代及千禧一代)對有機及環保的價值觀;加強通路關係以確保仍是合作夥伴的首選,以消費者行為來進行品牌建設,引導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度;確保公司組織靈活力及創新精神,早於同業開發新產品、新包裝設計,利用數據和分析來提高營運績效能力,及建立智能、彈性的供應鏈,以保持競爭優勢;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溝通與營銷,並掌握相關的數據及消費者偏好。 三、掌握國際市場的發展機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中國海關資料,生活用紙面紙國際市場年約有400萬噸及約40億美元的市場,成品也有年約400萬噸及約100億美元的市場。而單就亞太區含原紙及成品進口量估計,日本及韓國年都約17萬噸、香港年約10萬噸,東協國家年至少有50萬噸,澳紐區也有30萬噸,合計目標市場至少120萬噸以上,再加上美國年進口量約100萬噸,國際市場的機會與潛力是很大的。台灣目前的生活用紙是供過於求,未來三年的市場供需將更加嚴重,而海外市場對台灣是很好的發展機會,這有待生活用紙業者積極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