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 BY DAVID MCNEW, GETTY IMAGES
在現代消費市場,「BPA-Free」(不含雙酚A)已成為塑膠製品的熱門標籤,特別是在食品容器、水壺、嬰兒奶瓶等用品上。然而,許多人以為這代表產品絕對安全,事實上,「BPA-Free」並不等於無毒。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許多替代BPA的化學物質,如BPS、BPF,可能同樣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雙酚A(BPA)是什麼?
BPA(雙酚A)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塑膠製品的化學物質,能夠提升塑膠的透明度與耐用性。然而,研究發現BPA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干擾人體荷爾蒙平衡,與生殖問題、發育異常、甚至某些癌症有關。因此,各國紛紛對BPA的使用進行管制,市場上也出現大量標示「BPA-Free」的產品。
塑膠最初源自天然材料,但現今市面上的塑膠皆為人工合成,主要來自化石燃料。從聚合物的形成到微塑膠的產生,這部影片將帶你深入了解塑膠的製造過程,以及如何減少其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
BPA-Free產品真的更安全嗎?
當BPA遭受批評後,許多製造商轉而使用其他類似化學物質,如BPS(雙酚S)、BPF(雙酚F)來替代。然而,研究發現這些替代物的結構與BPA相似,可能同樣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例如:
BPS與BPF可能仍影響內分泌系統 :研究顯示,這些物質仍能干擾人體荷爾蒙,影響生殖健康與發育。
潛在的長期健康風險 :科學界尚未完全了解這些替代化學物的長期影響,可能仍存在健康隱憂。
「BPA-Free」並未完全杜絕有害物質 :消費者購買標示「BPA-Free」的產品時,可能誤以為它完全無毒,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何降低風險?
既然「BPA-Free」不代表完全安全,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點來減少塑膠產品帶來的風險:
改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容器 :這些材料相對安全,且不會釋放內分泌干擾物。
避免加熱塑膠製品 :無論是否含BPA,高溫都可能導致化學物質釋出,建議避免將塑膠容器放入微波爐或洗碗機。
選擇標示明確的產品 :尋找經過安全認證、不含疑慮化學物質的產品。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 :環保不僅對地球友善,也能降低人體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的機會。
結論
「BPA-Free」的標示雖然減少了BPA的使用,但並不意味著塑膠產品就完全無害。面對這些潛在風險,消費者應該更謹慎選擇使用的產品,並盡可能採取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健康與環保同樣重要,選擇對人體無害的材料,才能真正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內容來源: https://www.natgeo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