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包裝未來
2025-08-18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2025年《永續產品包裝》研究結果:消費者主要關注減少垃圾,並常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起來。(圖:Simon-Kucher & Partners) 圖文翻譯: 66% 的消費者認為減少垃圾是永續性的核心特徵。 63% 的人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在一起。 54% 的人表示願意為此付款,但這一比例低於往年。 年輕消費者比年長消費者明顯更願意接受。 74% 的人樂見政府制定減少包裝的法規。 62% 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不能犧牲耐用性或衛生。   一項新調查顯示:永續性對許多人來說是包裝的必備條件。大多數人希望減少垃圾並使用環保材料,但在價格、耐用性和衛生方面有明確的界限。 永續性在購買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包裝方面。根據策略顧問公司 Simon-Kucher 最新的《永續產品包裝》研究,66%的受訪者認為避免包裝垃圾是最重要的特徵。超過60%的人還支持使用回收、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然而,二氧化碳足跡對許多人來說是次要的。「消費者想要可見、簡單的解決方案——減少垃圾是核心主題,」Simon-Kucher 的資深合夥人 Daniel Bornemann 博士說。   永續包裝能改善品牌形象:63%的受訪者因此對企業產生更正面的觀感。這在化妝品或外帶食品等領域尤其可能是一個優勢。「透明度必須到位,」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Mark-Daniel Rentschler 強調。關於材料和環境影響的資訊應該清晰易懂——例如透過標籤、QR碼或認證。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支付意願正在下降。目前有54%的人願意支付更多費用——這比2021年(81%)明顯減少。可接受的額外費用平均為8%。年輕、城市和高收入群體表現出高於平均水準的開放態度。「永續性被視為一種標準而被期待——但只會在選擇性地情況下被付費,」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Stephanie Sparber 說。 在設計方面,只要功能不受影響,消費者願意妥協。62%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在耐用性或衛生方面則幾乎不接受。74%的人贊成歐盟自2025年2月起實施的減少包裝的法規。Bornemann 總結道:「現在投資於永續、功能性且與眾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品牌優勢——並避免落後於時代。」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de/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未來品牌指數 2024》的五個要點:
經營管理
2024-10-22

《未來品牌指數 2024》的五個要點:

《未來品牌指數 2024》 在第十年,未來品牌指數分析了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品牌優勢。今年的報告於本周發布,不僅回顧了目前的情況,還探討了自2014年項目啟動以來的變化和不變之處。 以下是一些我們注意到的見解。 1. 不變的和變化的一樣重要 人們很容易著迷於閃亮的新事物,但今年報告最有趣的角度之一是承認許多事情保持不變。 報告以傑夫·貝佐斯的這句話開頭:“我經常被問到,‘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幾乎從來沒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向您提出,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中更重要的一個,因為您可以圍繞及時穩定的事物製定業務戰略。 正如 FutureBrand 執行長 Nick Sykes 所說:“在一個專注於變革的行業中,有時值得停下來反思那些保持不變的事情:創造未來品牌的普遍且長期的行為。” 2. 三星取代蘋果位居榜首 科技巨頭三星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從 2023 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去年的第一名蘋果公司,跌至第三名。該報告讚揚了三星創造「情感聯繫,提供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無縫且愉快的體驗」的能力。 愛馬仕是去年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上升了39 位,而其母公司LVMH 則下降了17 位。位元、35 位元和33 位元。 耐吉的品牌地位(第4位)與市值(第98位)之間的不匹配程度最大,這表明有關其品牌危機的報道可能被誇大了。 3.美國不再是品牌領導者 2014年,十大品牌中有七個來自美國。今年,美國在前十名中只有四席,其中五席來自亞太地區和中東。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正在對品牌進行投資,特別是在 B2B 環境中,其投資水平與之前僅在美國和歐洲看到的速度相當。” 「好消息是:這個領域已經成熟。壞消息是:這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 4.人們尊重有效的品牌 儘管大品牌具有魅力和情感分量,但創造實用的產品具有巨大的價值。自 2014 年第一個指數發布以來,無縫性等屬性的重要性已經躍升。 對於數位產品尤其如此。美國銀行是今年的大贏家之一,排名躍升 27 位。該報告將其歸因於“整個品牌數位體驗的顯著改善(該銀行最近將五款應用程式合而為一),提升了該銀行作為創新者的形象。” 5. 改變和一致性都可以推動成功 雖然 LinkedIn 評論員熱衷於制定品牌策略二元體系,但事實是,成長往往是由兩種相互矛盾但同樣可行的衝動之一所驅動的——一致性和適應性。 “適應性強的品牌重心。他們不斷發展其產品的作用和相關性,無論是響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還是塑造市場。穩定的品牌知道什麼讓自己有意義,並一次又一次地加倍努力。 這兩種方法都適用於不同的品牌,但也都存在風險。 報告解釋道:“不斷的轉向可能會出錯,但當存在強大的品牌商譽時,方向修正會更容易。” “穩定的品牌可能會過於謹慎,錯過機會,追趕,或者逐漸淡出背景。”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包裝未來
2025-08-18

消費者期待永續包裝——但支付意願下降

2025年《永續產品包裝》研究結果:消費者主要關注減少垃圾,並常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起來。(圖:Simon-Kucher & Partners) 圖文翻譯: 66% 的消費者認為減少垃圾是永續性的核心特徵。 63% 的人將永續包裝與正面的品牌形象聯繫在一起。 54% 的人表示願意為此付款,但這一比例低於往年。 年輕消費者比年長消費者明顯更願意接受。 74% 的人樂見政府制定減少包裝的法規。 62% 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不能犧牲耐用性或衛生。   一項新調查顯示:永續性對許多人來說是包裝的必備條件。大多數人希望減少垃圾並使用環保材料,但在價格、耐用性和衛生方面有明確的界限。 永續性在購買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包裝方面。根據策略顧問公司 Simon-Kucher 最新的《永續產品包裝》研究,66%的受訪者認為避免包裝垃圾是最重要的特徵。超過60%的人還支持使用回收、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然而,二氧化碳足跡對許多人來說是次要的。「消費者想要可見、簡單的解決方案——減少垃圾是核心主題,」Simon-Kucher 的資深合夥人 Daniel Bornemann 博士說。   永續包裝能改善品牌形象:63%的受訪者因此對企業產生更正面的觀感。這在化妝品或外帶食品等領域尤其可能是一個優勢。「透明度必須到位,」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Mark-Daniel Rentschler 強調。關於材料和環境影響的資訊應該清晰易懂——例如透過標籤、QR碼或認證。 然而,這項研究也顯示,支付意願正在下降。目前有54%的人願意支付更多費用——這比2021年(81%)明顯減少。可接受的額外費用平均為8%。年輕、城市和高收入群體表現出高於平均水準的開放態度。「永續性被視為一種標準而被期待——但只會在選擇性地情況下被付費,」Simon-Kucher 的資深總監 Stephanie Sparber 說。 在設計方面,只要功能不受影響,消費者願意妥協。62%的人可以接受外觀上的小瑕疵,但在耐用性或衛生方面則幾乎不接受。74%的人贊成歐盟自2025年2月起實施的減少包裝的法規。Bornemann 總結道:「現在投資於永續、功能性且與眾不同的包裝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品牌優勢——並避免落後於時代。」   內容來源: https://www.print.de/
《未來品牌指數 2024》的五個要點:
經營管理
2024-10-22

《未來品牌指數 2024》的五個要點:

《未來品牌指數 2024》 在第十年,未來品牌指數分析了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品牌優勢。今年的報告於本周發布,不僅回顧了目前的情況,還探討了自2014年項目啟動以來的變化和不變之處。 以下是一些我們注意到的見解。 1. 不變的和變化的一樣重要 人們很容易著迷於閃亮的新事物,但今年報告最有趣的角度之一是承認許多事情保持不變。 報告以傑夫·貝佐斯的這句話開頭:“我經常被問到,‘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幾乎從來沒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未來十年什麼不會改變?”我向您提出,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中更重要的一個,因為您可以圍繞及時穩定的事物製定業務戰略。 正如 FutureBrand 執行長 Nick Sykes 所說:“在一個專注於變革的行業中,有時值得停下來反思那些保持不變的事情:創造未來品牌的普遍且長期的行為。” 2. 三星取代蘋果位居榜首 科技巨頭三星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從 2023 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去年的第一名蘋果公司,跌至第三名。該報告讚揚了三星創造「情感聯繫,提供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無縫且愉快的體驗」的能力。 愛馬仕是去年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上升了39 位,而其母公司LVMH 則下降了17 位。位元、35 位元和33 位元。 耐吉的品牌地位(第4位)與市值(第98位)之間的不匹配程度最大,這表明有關其品牌危機的報道可能被誇大了。 3.美國不再是品牌領導者 2014年,十大品牌中有七個來自美國。今年,美國在前十名中只有四席,其中五席來自亞太地區和中東。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正在對品牌進行投資,特別是在 B2B 環境中,其投資水平與之前僅在美國和歐洲看到的速度相當。” 「好消息是:這個領域已經成熟。壞消息是:這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 4.人們尊重有效的品牌 儘管大品牌具有魅力和情感分量,但創造實用的產品具有巨大的價值。自 2014 年第一個指數發布以來,無縫性等屬性的重要性已經躍升。 對於數位產品尤其如此。美國銀行是今年的大贏家之一,排名躍升 27 位。該報告將其歸因於“整個品牌數位體驗的顯著改善(該銀行最近將五款應用程式合而為一),提升了該銀行作為創新者的形象。” 5. 改變和一致性都可以推動成功 雖然 LinkedIn 評論員熱衷於制定品牌策略二元體系,但事實是,成長往往是由兩種相互矛盾但同樣可行的衝動之一所驅動的——一致性和適應性。 “適應性強的品牌重心。他們不斷發展其產品的作用和相關性,無論是響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還是塑造市場。穩定的品牌知道什麼讓自己有意義,並一次又一次地加倍努力。 這兩種方法都適用於不同的品牌,但也都存在風險。 報告解釋道:“不斷的轉向可能會出錯,但當存在強大的品牌商譽時,方向修正會更容易。” “穩定的品牌可能會過於謹慎,錯過機會,追趕,或者逐漸淡出背景。”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