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atto Morsbøl 利用再生材料設計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館
設計創意
2025-09-24

Slaatto Morsbøl 利用再生材料設計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館

回收的 磚塊 、木材和通風管道決定了「內外顛倒」 展館的形式,由建築工作室 Slaatto Morsbøl 為首屆 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 手工建造。 該展館今天在索倫·克爾凱郭爾廣場 (Søren Kierkegaards Plads) 開幕,由 Slaatto Morsbøl 設計,旨在展示回收、加工和重新利用廢棄材料以及放慢施工速度的價值。 Slaatto Morsbøl 使用回收材料建造了一個展館 「由內而外,顛倒向上」是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透過「慢速展館」公開徵集選出的兩個展館之一,該展館邀請的建築設計與其主題「慢下來」相呼應。 Slaatto Morsbøl 的目標是邀請路人發現通常被認為價值較低的廢棄材料在為建築帶來觸覺方面的潛力。 它是首屆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的一部分 展館建造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由工作室手工切割和加工,整個過程故意設計得很慢,這對當今世界快節奏的建築業提出了挑戰。 Slaatto Morsbøl 聯合創始人 Thelma Slaatto 在參觀展館時告訴 Dezeen:“我們希望人們來到牆邊,看看這些曾經使用過、擁有過生命的東西的品質。” 該展館採用模組化設計,這意味著它可以在活動結束後重新組裝 「人們說利用舊材料進行生產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問題實際上可能是,按照我們今天的方式生產所需的時間太少,成本也太低,」斯拉托繼續說道。 「現在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心態。我們認為,要改變人們的心態,可以從美學入手,專注於創造美觀、吸引人的東西。如果人們覺得它不錯,也許他們就會開始接受更多。” 牆壁上排列著被劈成兩半的穿孔磚 展館的顯著特徵是其凹槽磚立面,這些立面由工作室清洗、切成兩半並手工插入回收木框架中的舊穿孔磚構成。 這個想法源於其創始人從事磚塊清潔工作的間隙年,當時他們發現了被丟棄為廢物且因難以清潔而被認為價值低下的多孔磚的潛力。 聯合創始人 Cecilie Morsbøl 表示:“我們看到了所有磚塊的潛力,並且真的很喜歡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尺寸。” 斯拉托補充說:“磚上的孔洞使穿孔磚成為穿孔磚,但也降低了它的價值。因此,我們想把它變成一個突出的東西,這樣磚的獨特之處就能真正展現出來,而不是被隱藏起來。” 進入「由內而外,顛倒而上」的通道是透過牆壁框住的一條狹窄坡道,蜿蜒進入一個開放式房間,房間內有一張長凳和一個可以欣賞海港景色的大開口。 它的立方體形狀是由磚塊本身演變而來的,磚塊被排列成模組化的牆壁和地板,使得建築物在兩年一次後可以輕鬆拆除和重新使用。 「展館的大小是從磚塊的大小開始的,」斯拉托解釋道。 「所以我們想看看如何在不使用砂漿的情況下展示磚塊,所以我們需要特定的尺寸來固定它們。而且,由於磚塊是需要移動的元素,所以它不應該太大,因為太大了會太重。” 屋頂上佈滿了通風管和茅草 建築的屋頂上佈滿了舊的通風管道,這些管道被切成兩半,彎曲的邊緣朝上放置,模仿日本常見的寺廟屋頂。 亭子下方的天花板上排列著茂密的蘆葦,它們垂落下來,隨著葡萄酒的搖曳而動。蘆葦的花朵裸露在外,對丹麥傳統建築中的茅草屋頂進行了俏皮的詮釋。 Slaatto Morsbøl(上圖)希望它能展示回收材料的價值 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今日在丹麥首都開幕。展覽「由內而外,顛倒向上」將持續展出至2025年10月19日閉幕。 首屆雙年展由哥本哈根建築基金會(CAFx)主辦,由約瑟芬·米肖(Josephine Michau)擔任總監。米肖 在接受Dezeen採訪時 表示,雙年展的目標是為因建築環境而加劇的全球挑戰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她說。 “我認為我們或許更像是‘軟行動者’,但我們真的想推動變革。”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設計印象雜誌』
橫跨印刷及設計領域的專業媒體,兩個月發行一期紙本雜誌,網站不定期更新
Brooks + Scarpa 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牆式房屋“重振傳統形式”
設計創意
2025-04-17

Brooks + Scarpa 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牆式房屋“重振傳統形式”

印尼建築工作室 RAD+ar 完成了聖殿隧道花園的建造,這是一座坐落在 印尼 西爪哇 混凝土 外骨骼內的宗教靜修所。 該靜修所是為私人客戶建造的,位於茂物市附近的鄉村莊園,包括別墅和“祈禱空間”,其中包括一個半公共的天主教教堂。 RAD+ar 在西爪哇完成了一次宗教靜修 休憩場所坐落在一條由融合了現代主義影響的混凝土拱門構成的隧道內。 這些拱門長約 100 米,建在斜坡的陡峭輪廓上,充當了建築群不同空間之間的橋樑。 隱居處坐落在混凝土外骨骼內 RAD+ar 首席建築師兼董事總經理 Antonius Richard表示:“樓層越高,空間就越私密。當你移至較低樓層時,教堂內的空間就變成了半公共空間,而在底層則完全開放。” 在山頂上,主別墅和客用別墅被設計成一個“祈禱和反思的天堂”,可以俯瞰森林。 一系列混凝土拱門構成了隧道狀結構 遊客還可以漫步在聖母瑪利亞精神花園中,花園周圍環繞著參天大樹,蜿蜒的小路旨在促進與大自然更深層的聯繫。 建築群的底部是小教堂,除了懸掛在空間中、被柔和的燈光照亮的耶穌大雕像外,教堂沒有任何裝飾。 理查德說:“漂浮的耶穌聖體是這一發展項目中真理和希望的象徵,從場地的另一端甚至在隧道後方 100 米處都可以看到。” Sanctuary Tunnel Garden 建在一片大森林的一個小角落裡,其簡約的結構和全玻璃牆經過精心設計,讓大自然融入其中,使建築與周圍的森林融為一體。 一樓設有小教堂 理查德說:“裸露的混凝土外骨骼的設計是為了隨著森林的苔蘚和濕度而老化。” “別墅和教堂都漂浮在場地內,屋頂上覆蓋著瓦片,以保護居住空間免受原始森林惡劣條件的影響。” 上層包含更多私人區域 一樓有一個較小的神聖空間,兩端與水體相連。梯田與人造瀑布融為一體,營造出「室內外體驗」。 聖堂隧道花園計畫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由於氣候降雨量大,傾斜的場地會在山頂形成巨大的瀑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AD+ar 建造了一個廣泛的隱藏下水道系統,將所有沉重的水負荷引導回地面。 設計融入了現代主義的影響 RAD+ar 是一家印尼建築工作室,由 Antonius Richard 於 2017 年創立。 其他近期項目包括雅加達的 Aruma 餐廳和酒吧以及Frame Garden,旨在幫助當地社區更好地利用被忽視的公園。 攝影:  Ernest Theofilus。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Serie Architects 為印度修道院增添了「令人難忘且永恆」的大廳
設計創意
2025-01-09

Serie Architects 為印度修道院增添了「令人難忘且永恆」的大廳

建築工作室 Serie Architects 使用手工鑿製的 磚塊覆蓋的聯鎖牆來勾勒 Raj Sabhagruh 的輪廓,這是 印度 達蘭普爾的一座供奉耆那教的建築群。 Raj Sabhagruh 佔地 16,000 平方米,用於討論、學習、休息和冥想,其視覺線索來自印度耆那教寺廟的建築。 該建築被Serie Architects 描述為“一座雄心勃勃的建築群”,是 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的核心建築——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是一座佔地 100 公頃的修道院,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達蘭普爾的一座山頂上。 Serie Architects 在達蘭普爾創建了一座專門供奉耆那教的建築群 Raj Sabhagruh 是為印度宗教耆那教的追隨者而設計的,以可容納 5,000 人的中央禮堂為中心。另有1000平方公尺的博物館、300個座位的禪堂和多間教室。 Serie Architects 表示:“出現的建築可以適應廣泛的用途,並隨著其所服務的精神使命而不斷發展。” “它是 靜修 處生活得以展開的背景,將其定位為獲取知識和內在精神體驗的場所。” 它是 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的一部分 Serie Architects 贏得了 2012 年 Raj Sabhagruh 的設計競賽,並在整個開發過程中與修道院和精神領袖 Pujya Gurudevshri Rakeshji 合作。 Serie Architects 表示,該建築的主要視覺參考是神話寺廟 Jain Samavasaran 的階梯結構,以及它如何代表知識獲取使信徒更接近啟蒙。 該建築由互鎖的牆體組成 「我們與 Ashram 和 Pujya Gurudevshri Rakeshji 密切合作,傾聽他們的需求和願望,以建築理念做出回應,並在長達兩年的設計期內不斷完善它們,」工作室解釋道。 “我們測試了幾次迭代,探索神聖形式的類型。我們非常渴望找到一種當代的、令人難忘的、永恆的建築,可以作為一個年輕、成長的道場的標誌。” 它們覆蓋著手工鑿製的小磚塊 從外部看,Raj Sabhagruh 由輕微彎曲且互鎖的混凝土牆組成,使建築看起來像一系列堆疊的盒子。 它們透過手工鋪設和手工切割的磚包層統一起來,這些磚包層花了兩年時間才在建築物的 36 個立面上定位,並被圓形窗戶刺穿。 牆上共有 80 萬塊磚塊,每塊磚塊均由來自馬克拉納 (Makrana) 附近的白色大理石邊角料製成。它們的尺寸故意較小,以適應建築物的曲線,並具有紋理表面,旨在創造有趣的光影圖案。 Serie Architects 表示:“粗糙的切割暴露了大理石的晶體結構,它在建築物表面折射和分散多種發光色調和色調的光線,並隨著太陽全天的運動而變化。” “深陷的圓形窗戶將日光帶入室內深處,增加了一層視覺深度,並使整體形式充滿活力。” 建築以一個大禮堂為中心 內部有 5,000 個座位的主禮堂,或稱為“演講廳”,是一個寬 54 公尺、高 20 公尺的混凝土空間。由於四個彎曲的拱門包圍了空間,它完全沒有柱子。 大廳位於地面層,通過一個有八個入口的大門廳進入。其混凝土結構由木製隔音板加熱,同心排列,讓人想起 Maha-mandapa(耆那教寺廟中的聚集大廳)的天花板。 禮堂有八個入口 禮堂的一側是大師的舞台,另一側是帶有額外座位的夾層。 禮堂上方的樓層包括一個 20 公尺高的冥想大廳,位於頂層,可容納 300 名信徒。 工作室表示:「位於禮堂上方的300 個座位的冥想大廳高20 米,將建築結構罩得像一盞發光的燈籠,其大理石表面上刻有1000 多個發光的光針,從達蘭普爾的街道上遠遠就能看到。 頂樓設有冥想廳 Raj Sabhagruh 設有教室、紀念耆那教聖人 Shrimad Rajchandra 一生的博物館以及藏有稀有耆那教文獻的圖書館。 「從程序上講,人們從底層的演講廳空間向上上升,到第二層博物館內的體驗式學習,第三層教室內的深入學習,最後到頂層冥想大廳內的內省,」說系列建築師。 教室位於上層 在 Raj Sabhagruh 外面,它的基座與一個大廣場相連,廣場北面有一個大餐廳,西面有一個 5,000 個座位的露天圓形劇場。南邊是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廣場鋪設白色大理石,與磚砌外部相匹配,並點綴著旨在反射夏季熱量的榕樹。 Dezeen 最近報導的其他宗教建築包括 孟加拉國的紅磚 Bait Ur Raiyan 清真寺 和 瑞典「開放和自由」的 Frihamnskyrkan 教堂 。 攝影由 羅裡·加德納 拍攝。 專案學分: 建築師:  Serie Architects 客戶:  Shrimad Rajchandra Mission 結構設計:  Lera 禮堂顧問:  RMM Designs 機電顧問:  Arkk Consulting 聲學顧問:  Andy Munroe 照明顧問:  Clarity 繪圖經理:  Gleeds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設計創意
2024-12-26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接下來,在 Dezeen 對 2024 年的回顧 中 ,我們回顧了這一年的10 座重要 摩天大樓,其中包括 BIG 設計的三座、日本最高的建築和泛美金字塔的翻修工程。   赫夫頓+克羅攝   阿聯酋 Za'abeel 號一號,由 Nikken Sekkei 設計 今年另一座被評為世界最佳的摩天大樓是杜拜的 One Za'abeel 塔樓,它被評為  Dezeen 讀者最喜歡的新摩天大樓 。 這兩座摩天大樓由日本工作室Nikken Sekkei 設計,透過六車道高速公路上 100 公尺的天橋連接起來。天橋從大樓延伸出來,形成全世界最長的懸臂。 了解有關 One Za'abeel 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多米諾一號廣場,美國,Selldorf Architects 多米諾廣場一號是這份名單上的紐約 四座摩天大樓之一,位於威廉斯堡大橋和最近翻修的 多米諾糖廠 旁的海濱。 這兩棟住宅摩天大樓由 Selldorf Architects 設計,覆蓋著虹彩瓷磚。 了解更多關於多米諾廣場一號的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高線公園一號,BIG 設計 另一對住宅摩天大樓,這次是扭曲的形式,在紐約高線公園 旁完工。 這座 91 公尺高和 122 公尺高的塔樓由丹麥建築工作室 BIG設計,包含 236 套公寓以及游泳池、健身房和用餐區。 了解更多有關高線一號的資訊 ›   喬安娜·弗蘭薩攝   EZ Parque da Cidade,巴西,由 UNStudio 設計 巴西聖保羅的這兩座塔樓 延續了摩天大樓雙雄的趨勢,由荷蘭公司 UNStudio 設計,旨在「重新定義城市的垂直生活」。 這兩棟摩天大樓位於 Chacara Santo Antonio 街區,分別有 39 樓和 36 層樓高,共有 244 間公寓。兩座塔樓均採用「風車形」平面圖,體積從中央樓梯和電梯核心延伸出來。 了解有關 EZ Parque da Cidade 的更多資訊 ›   比庫比克攝   EPIQ,厄瓜多爾,BIG 設計 24 層樓高的EPIQ 大樓 是今年竣工的三座大型摩天大樓中的第二座,坐落在 基多 中央拉卡羅萊納公園旁。 這座 101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由兩個彎曲的 L 形堆疊體塊組成,在相互連接的塔樓交匯處設有一系列開放式露台。 了解更多有關 EPIQ 的資訊 ›   大衛·利普曼攝   泛美金字塔,美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  在 舊金山 ,建築工作室 Foster + Partners 完成了對地標性泛美金字塔的徹底改造,該金字塔最初於 1972 年開放。 該工作室旨在“恢復這座260公尺高辦公大樓的邏輯”,恢復原有元素並將其與重新設計的相鄰公園連接起來。 了解更多有關泛美金字塔的資訊 ›   Skanska美國照片   1550 on the Green,美國,BIG 這座交錯的「塔樓群」是名單上的最後一座大型建築,位於德克薩斯州 休斯頓 市中心的探索綠地公園旁。 該建築名為“1550 on the Green”,由六座略微彎曲的相連塔樓組成,最高的建築高達 137 公尺。 了解更多關於 1550 on the Green 的資訊 ›   傑森·奧雷爾攝   日本 Mori JP 大廈,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 在日本,美國工作室 Pelli Clarke & Partners 今年揭幕了日本最高的摩天大樓。 這座 330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名為森 JP 塔 (Mori JP Tower),是東京第一座 超高層摩天大樓 ,並超過了同樣由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的大阪300 公尺高的阿倍野Harukas,成為日本最高的建築。 了解更多有關森 JP 大廈的資訊 ›   阿斯特拉工作室拍攝   美國薩頓塔,作者:Thomas Juul-Hansen 薩頓大廈由紐約設計師 Thomas Juul-Hansen 設計,“現代而經典”,高 259 米,位於曼哈頓東區。 這座簡單的矩形建築完全覆蓋著巴伐利亞 石灰石 ,頂部有一個香檳色的不銹鋼皇冠。 了解有關薩頓塔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格林威治,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 這座 88 層樓的格林威治摩天大樓是烏拉圭建築師拉斐爾·維諾利 (Rafael Viñoly) 設計的最後一座建築之一,他 於 2023 年去世,享年 78 歲 。治摩天大樓今年在曼哈頓市中心完工。 這座玻璃塔樓位於 世貿中心建築群以南兩個街區處,擁有 272 間公寓。 了解更多關於格林威治酒店的資訊>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Slaatto Morsbøl 利用再生材料設計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館
設計創意
2025-09-24

Slaatto Morsbøl 利用再生材料設計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館

回收的 磚塊 、木材和通風管道決定了「內外顛倒」 展館的形式,由建築工作室 Slaatto Morsbøl 為首屆 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 手工建造。 該展館今天在索倫·克爾凱郭爾廣場 (Søren Kierkegaards Plads) 開幕,由 Slaatto Morsbøl 設計,旨在展示回收、加工和重新利用廢棄材料以及放慢施工速度的價值。 Slaatto Morsbøl 使用回收材料建造了一個展館 「由內而外,顛倒向上」是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透過「慢速展館」公開徵集選出的兩個展館之一,該展館邀請的建築設計與其主題「慢下來」相呼應。 Slaatto Morsbøl 的目標是邀請路人發現通常被認為價值較低的廢棄材料在為建築帶來觸覺方面的潛力。 它是首屆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的一部分 展館建造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由工作室手工切割和加工,整個過程故意設計得很慢,這對當今世界快節奏的建築業提出了挑戰。 Slaatto Morsbøl 聯合創始人 Thelma Slaatto 在參觀展館時告訴 Dezeen:“我們希望人們來到牆邊,看看這些曾經使用過、擁有過生命的東西的品質。” 該展館採用模組化設計,這意味著它可以在活動結束後重新組裝 「人們說利用舊材料進行生產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問題實際上可能是,按照我們今天的方式生產所需的時間太少,成本也太低,」斯拉托繼續說道。 「現在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心態。我們認為,要改變人們的心態,可以從美學入手,專注於創造美觀、吸引人的東西。如果人們覺得它不錯,也許他們就會開始接受更多。” 牆壁上排列著被劈成兩半的穿孔磚 展館的顯著特徵是其凹槽磚立面,這些立面由工作室清洗、切成兩半並手工插入回收木框架中的舊穿孔磚構成。 這個想法源於其創始人從事磚塊清潔工作的間隙年,當時他們發現了被丟棄為廢物且因難以清潔而被認為價值低下的多孔磚的潛力。 聯合創始人 Cecilie Morsbøl 表示:“我們看到了所有磚塊的潛力,並且真的很喜歡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尺寸。” 斯拉托補充說:“磚上的孔洞使穿孔磚成為穿孔磚,但也降低了它的價值。因此,我們想把它變成一個突出的東西,這樣磚的獨特之處就能真正展現出來,而不是被隱藏起來。” 進入「由內而外,顛倒而上」的通道是透過牆壁框住的一條狹窄坡道,蜿蜒進入一個開放式房間,房間內有一張長凳和一個可以欣賞海港景色的大開口。 它的立方體形狀是由磚塊本身演變而來的,磚塊被排列成模組化的牆壁和地板,使得建築物在兩年一次後可以輕鬆拆除和重新使用。 「展館的大小是從磚塊的大小開始的,」斯拉托解釋道。 「所以我們想看看如何在不使用砂漿的情況下展示磚塊,所以我們需要特定的尺寸來固定它們。而且,由於磚塊是需要移動的元素,所以它不應該太大,因為太大了會太重。” 屋頂上佈滿了通風管和茅草 建築的屋頂上佈滿了舊的通風管道,這些管道被切成兩半,彎曲的邊緣朝上放置,模仿日本常見的寺廟屋頂。 亭子下方的天花板上排列著茂密的蘆葦,它們垂落下來,隨著葡萄酒的搖曳而動。蘆葦的花朵裸露在外,對丹麥傳統建築中的茅草屋頂進行了俏皮的詮釋。 Slaatto Morsbøl(上圖)希望它能展示回收材料的價值 哥本哈根建築雙年展今日在丹麥首都開幕。展覽「由內而外,顛倒向上」將持續展出至2025年10月19日閉幕。 首屆雙年展由哥本哈根建築基金會(CAFx)主辦,由約瑟芬·米肖(Josephine Michau)擔任總監。米肖 在接受Dezeen採訪時 表示,雙年展的目標是為因建築環境而加劇的全球挑戰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她說。 “我認為我們或許更像是‘軟行動者’,但我們真的想推動變革。”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Brooks + Scarpa 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牆式房屋“重振傳統形式”
設計創意
2025-04-17

Brooks + Scarpa 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牆式房屋“重振傳統形式”

印尼建築工作室 RAD+ar 完成了聖殿隧道花園的建造,這是一座坐落在 印尼 西爪哇 混凝土 外骨骼內的宗教靜修所。 該靜修所是為私人客戶建造的,位於茂物市附近的鄉村莊園,包括別墅和“祈禱空間”,其中包括一個半公共的天主教教堂。 RAD+ar 在西爪哇完成了一次宗教靜修 休憩場所坐落在一條由融合了現代主義影響的混凝土拱門構成的隧道內。 這些拱門長約 100 米,建在斜坡的陡峭輪廓上,充當了建築群不同空間之間的橋樑。 隱居處坐落在混凝土外骨骼內 RAD+ar 首席建築師兼董事總經理 Antonius Richard表示:“樓層越高,空間就越私密。當你移至較低樓層時,教堂內的空間就變成了半公共空間,而在底層則完全開放。” 在山頂上,主別墅和客用別墅被設計成一個“祈禱和反思的天堂”,可以俯瞰森林。 一系列混凝土拱門構成了隧道狀結構 遊客還可以漫步在聖母瑪利亞精神花園中,花園周圍環繞著參天大樹,蜿蜒的小路旨在促進與大自然更深層的聯繫。 建築群的底部是小教堂,除了懸掛在空間中、被柔和的燈光照亮的耶穌大雕像外,教堂沒有任何裝飾。 理查德說:“漂浮的耶穌聖體是這一發展項目中真理和希望的象徵,從場地的另一端甚至在隧道後方 100 米處都可以看到。” Sanctuary Tunnel Garden 建在一片大森林的一個小角落裡,其簡約的結構和全玻璃牆經過精心設計,讓大自然融入其中,使建築與周圍的森林融為一體。 一樓設有小教堂 理查德說:“裸露的混凝土外骨骼的設計是為了隨著森林的苔蘚和濕度而老化。” “別墅和教堂都漂浮在場地內,屋頂上覆蓋著瓦片,以保護居住空間免受原始森林惡劣條件的影響。” 上層包含更多私人區域 一樓有一個較小的神聖空間,兩端與水體相連。梯田與人造瀑布融為一體,營造出「室內外體驗」。 聖堂隧道花園計畫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由於氣候降雨量大,傾斜的場地會在山頂形成巨大的瀑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AD+ar 建造了一個廣泛的隱藏下水道系統,將所有沉重的水負荷引導回地面。 設計融入了現代主義的影響 RAD+ar 是一家印尼建築工作室,由 Antonius Richard 於 2017 年創立。 其他近期項目包括雅加達的 Aruma 餐廳和酒吧以及Frame Garden,旨在幫助當地社區更好地利用被忽視的公園。 攝影:  Ernest Theofilus。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Serie Architects 為印度修道院增添了「令人難忘且永恆」的大廳
設計創意
2025-01-09

Serie Architects 為印度修道院增添了「令人難忘且永恆」的大廳

建築工作室 Serie Architects 使用手工鑿製的 磚塊覆蓋的聯鎖牆來勾勒 Raj Sabhagruh 的輪廓,這是 印度 達蘭普爾的一座供奉耆那教的建築群。 Raj Sabhagruh 佔地 16,000 平方米,用於討論、學習、休息和冥想,其視覺線索來自印度耆那教寺廟的建築。 該建築被Serie Architects 描述為“一座雄心勃勃的建築群”,是 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的核心建築——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是一座佔地 100 公頃的修道院,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達蘭普爾的一座山頂上。 Serie Architects 在達蘭普爾創建了一座專門供奉耆那教的建築群 Raj Sabhagruh 是為印度宗教耆那教的追隨者而設計的,以可容納 5,000 人的中央禮堂為中心。另有1000平方公尺的博物館、300個座位的禪堂和多間教室。 Serie Architects 表示:“出現的建築可以適應廣泛的用途,並隨著其所服務的精神使命而不斷發展。” “它是 靜修 處生活得以展開的背景,將其定位為獲取知識和內在精神體驗的場所。” 它是 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的一部分 Serie Architects 贏得了 2012 年 Raj Sabhagruh 的設計競賽,並在整個開發過程中與修道院和精神領袖 Pujya Gurudevshri Rakeshji 合作。 Serie Architects 表示,該建築的主要視覺參考是神話寺廟 Jain Samavasaran 的階梯結構,以及它如何代表知識獲取使信徒更接近啟蒙。 該建築由互鎖的牆體組成 「我們與 Ashram 和 Pujya Gurudevshri Rakeshji 密切合作,傾聽他們的需求和願望,以建築理念做出回應,並在長達兩年的設計期內不斷完善它們,」工作室解釋道。 “我們測試了幾次迭代,探索神聖形式的類型。我們非常渴望找到一種當代的、令人難忘的、永恆的建築,可以作為一個年輕、成長的道場的標誌。” 它們覆蓋著手工鑿製的小磚塊 從外部看,Raj Sabhagruh 由輕微彎曲且互鎖的混凝土牆組成,使建築看起來像一系列堆疊的盒子。 它們透過手工鋪設和手工切割的磚包層統一起來,這些磚包層花了兩年時間才在建築物的 36 個立面上定位,並被圓形窗戶刺穿。 牆上共有 80 萬塊磚塊,每塊磚塊均由來自馬克拉納 (Makrana) 附近的白色大理石邊角料製成。它們的尺寸故意較小,以適應建築物的曲線,並具有紋理表面,旨在創造有趣的光影圖案。 Serie Architects 表示:“粗糙的切割暴露了大理石的晶體結構,它在建築物表面折射和分散多種發光色調和色調的光線,並隨著太陽全天的運動而變化。” “深陷的圓形窗戶將日光帶入室內深處,增加了一層視覺深度,並使整體形式充滿活力。” 建築以一個大禮堂為中心 內部有 5,000 個座位的主禮堂,或稱為“演講廳”,是一個寬 54 公尺、高 20 公尺的混凝土空間。由於四個彎曲的拱門包圍了空間,它完全沒有柱子。 大廳位於地面層,通過一個有八個入口的大門廳進入。其混凝土結構由木製隔音板加熱,同心排列,讓人想起 Maha-mandapa(耆那教寺廟中的聚集大廳)的天花板。 禮堂有八個入口 禮堂的一側是大師的舞台,另一側是帶有額外座位的夾層。 禮堂上方的樓層包括一個 20 公尺高的冥想大廳,位於頂層,可容納 300 名信徒。 工作室表示:「位於禮堂上方的300 個座位的冥想大廳高20 米,將建築結構罩得像一盞發光的燈籠,其大理石表面上刻有1000 多個發光的光針,從達蘭普爾的街道上遠遠就能看到。 頂樓設有冥想廳 Raj Sabhagruh 設有教室、紀念耆那教聖人 Shrimad Rajchandra 一生的博物館以及藏有稀有耆那教文獻的圖書館。 「從程序上講,人們從底層的演講廳空間向上上升,到第二層博物館內的體驗式學習,第三層教室內的深入學習,最後到頂層冥想大廳內的內省,」說系列建築師。 教室位於上層 在 Raj Sabhagruh 外面,它的基座與一個大廣場相連,廣場北面有一個大餐廳,西面有一個 5,000 個座位的露天圓形劇場。南邊是Shrimad Rajchandra Ashram。 廣場鋪設白色大理石,與磚砌外部相匹配,並點綴著旨在反射夏季熱量的榕樹。 Dezeen 最近報導的其他宗教建築包括 孟加拉國的紅磚 Bait Ur Raiyan 清真寺 和 瑞典「開放和自由」的 Frihamnskyrkan 教堂 。 攝影由 羅裡·加德納 拍攝。 專案學分: 建築師:  Serie Architects 客戶:  Shrimad Rajchandra Mission 結構設計:  Lera 禮堂顧問:  RMM Designs 機電顧問:  Arkk Consulting 聲學顧問:  Andy Munroe 照明顧問:  Clarity 繪圖經理:  Gleeds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設計創意
2024-12-26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接下來,在 Dezeen 對 2024 年的回顧 中 ,我們回顧了這一年的10 座重要 摩天大樓,其中包括 BIG 設計的三座、日本最高的建築和泛美金字塔的翻修工程。   赫夫頓+克羅攝   阿聯酋 Za'abeel 號一號,由 Nikken Sekkei 設計 今年另一座被評為世界最佳的摩天大樓是杜拜的 One Za'abeel 塔樓,它被評為  Dezeen 讀者最喜歡的新摩天大樓 。 這兩座摩天大樓由日本工作室Nikken Sekkei 設計,透過六車道高速公路上 100 公尺的天橋連接起來。天橋從大樓延伸出來,形成全世界最長的懸臂。 了解有關 One Za'abeel 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多米諾一號廣場,美國,Selldorf Architects 多米諾廣場一號是這份名單上的紐約 四座摩天大樓之一,位於威廉斯堡大橋和最近翻修的 多米諾糖廠 旁的海濱。 這兩棟住宅摩天大樓由 Selldorf Architects 設計,覆蓋著虹彩瓷磚。 了解更多關於多米諾廣場一號的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高線公園一號,BIG 設計 另一對住宅摩天大樓,這次是扭曲的形式,在紐約高線公園 旁完工。 這座 91 公尺高和 122 公尺高的塔樓由丹麥建築工作室 BIG設計,包含 236 套公寓以及游泳池、健身房和用餐區。 了解更多有關高線一號的資訊 ›   喬安娜·弗蘭薩攝   EZ Parque da Cidade,巴西,由 UNStudio 設計 巴西聖保羅的這兩座塔樓 延續了摩天大樓雙雄的趨勢,由荷蘭公司 UNStudio 設計,旨在「重新定義城市的垂直生活」。 這兩棟摩天大樓位於 Chacara Santo Antonio 街區,分別有 39 樓和 36 層樓高,共有 244 間公寓。兩座塔樓均採用「風車形」平面圖,體積從中央樓梯和電梯核心延伸出來。 了解有關 EZ Parque da Cidade 的更多資訊 ›   比庫比克攝   EPIQ,厄瓜多爾,BIG 設計 24 層樓高的EPIQ 大樓 是今年竣工的三座大型摩天大樓中的第二座,坐落在 基多 中央拉卡羅萊納公園旁。 這座 101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由兩個彎曲的 L 形堆疊體塊組成,在相互連接的塔樓交匯處設有一系列開放式露台。 了解更多有關 EPIQ 的資訊 ›   大衛·利普曼攝   泛美金字塔,美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  在 舊金山 ,建築工作室 Foster + Partners 完成了對地標性泛美金字塔的徹底改造,該金字塔最初於 1972 年開放。 該工作室旨在“恢復這座260公尺高辦公大樓的邏輯”,恢復原有元素並將其與重新設計的相鄰公園連接起來。 了解更多有關泛美金字塔的資訊 ›   Skanska美國照片   1550 on the Green,美國,BIG 這座交錯的「塔樓群」是名單上的最後一座大型建築,位於德克薩斯州 休斯頓 市中心的探索綠地公園旁。 該建築名為“1550 on the Green”,由六座略微彎曲的相連塔樓組成,最高的建築高達 137 公尺。 了解更多關於 1550 on the Green 的資訊 ›   傑森·奧雷爾攝   日本 Mori JP 大廈,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 在日本,美國工作室 Pelli Clarke & Partners 今年揭幕了日本最高的摩天大樓。 這座 330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名為森 JP 塔 (Mori JP Tower),是東京第一座 超高層摩天大樓 ,並超過了同樣由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的大阪300 公尺高的阿倍野Harukas,成為日本最高的建築。 了解更多有關森 JP 大廈的資訊 ›   阿斯特拉工作室拍攝   美國薩頓塔,作者:Thomas Juul-Hansen 薩頓大廈由紐約設計師 Thomas Juul-Hansen 設計,“現代而經典”,高 259 米,位於曼哈頓東區。 這座簡單的矩形建築完全覆蓋著巴伐利亞 石灰石 ,頂部有一個香檳色的不銹鋼皇冠。 了解有關薩頓塔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格林威治,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 這座 88 層樓的格林威治摩天大樓是烏拉圭建築師拉斐爾·維諾利 (Rafael Viñoly) 設計的最後一座建築之一,他 於 2023 年去世,享年 78 歲 。治摩天大樓今年在曼哈頓市中心完工。 這座玻璃塔樓位於 世貿中心建築群以南兩個街區處,擁有 272 間公寓。 了解更多關於格林威治酒店的資訊>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