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由泡泡瑪特提供的圖片展示了中國泡泡瑪特的毛絨玩具拉布布。 [圖:泡泡瑪特,美聯社]
Pop Mart(泡泡瑪特)大賺特賺。這家專門服務玩具收藏家和網紅的中國公司本週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利潤將比去年同期增長至少350%,主要原因是其熱賣的絨毛玩具 Labubu。
Pop Mart 加入了少數能抓住潮流精神(zeitgeist)的公司行列,吸引數百萬買家,因為某些原因,他們非得得到當下的玩具或小玩意不可。
不過,什麼讓 Labubu 變成「必須擁有」的玩具,或者說,任何玩具成為爆款,這仍是玩具製造商多年來尚未完全解答的問題。
以下是多年來最受歡迎的玩具回顧:
Cabbage Patch Kids(娃娃娃娃)
Cabbage Patch Kids 起初是有著胖嘟嘟臉蛋和毛線頭髮,並附有收養證書的娃娃。1980年代,這些娃娃非常熱門,家長們在商店外排長隊搶購。全盛時期全球銷量超過9,000萬隻。
這些娃娃由 Xavier Roberts 創造,最初由 Coleco 銷售。2004年它們被重新推出,並在80年代其他熱門玩具(如草莓短cake、Care Bears、忍者神龜)回歸熱潮中獲得成功。
位於美國喬治亞州克里夫蘭的 BabyLand General Hospital 有一間 Cabbage Patch Kids 博物館。這款娃娃在2023年入選美國國家玩具名人堂。
Beanie Baby(豆豆娃娃)
Beanie Babies 在1990年代中期風靡一時。這些5美元的娃娃填充較少,讓擁抱感更佳,吊牌上印有可愛的名字,並有限量發行。
很多人收藏、交易這些玩具,希望隨著電商興起,價值持續上漲。這讓部分人賺了錢,而創辦人 Ty Warner 在三年內成為億萬富翁。
2014年,Warner因逃稅2500萬美元被調查,最終認罪但未入獄,接受兩年緩刑。
Tamagotchi(電子寵物)
想養寵物又不想負擔真正的責任?那就玩 Bandai 於1996年在日本推出的蛋形電子寵物 Tamagotchi 吧。90年代末至2000年代,這款玩具風靡全球。
使用者須按按鈕模擬餵食、訓斥和玩耍,若忽略照顧,Tamagotchi 會「死掉」。
2013年,Tamagotchi 轉型為手機App,複製了實體玩具的體驗。2023年5月,Tamagotchi 被列入世界電子遊戲名人堂。
Fidget Spinner(指尖陀螺)
2017年,3英寸大小的指尖陀螺席捲校園與辦公室。這玩具並非由大型公司推出,也未在節日季節熱賣或打電視廣告,而是在加油站、7-11等地銷售。
指尖陀螺已有多年歷史,最初用於自閉症或注意力障礙兒童幫助集中注意力,因社群媒體推廣才走紅。
由多家製造商生產,主要來自中國,宣稱幫助專注,但因過於吸引學生,許多學校禁止使用。
Labubu
Labubu 是由藝術家兼插畫家 Kasing Lung 創作的怪獸角色,2015年首次以三本受北歐神話啟發的圖畫書亮相,形象是尖耳和尖牙的小怪獸。
2019年,Lung 與 Pop Mart 合作販售 Labubu 公仔,但直到2023年 Pop Mart 開始銷售 Labubu 毛絨玩具鑰匙圈,這些牙齒尖尖的怪獸才真正席捲市場,包括 Rihanna、金·卡戴珊和NBA球星 Dillon Brooks 等人手中都有。
K-pop 歌手 Blackpink 的 Lisa 在Instagram與TikTok上分享 Labubu,擁有超過1億粉絲,掀起了狂熱熱潮。
Labubu 也讓 Pop Mart 賺得盆滿缽滿。2024年公司收入翻倍,達到130.4億元人民幣(約18.1億美元),其中毛絨玩具收入暴增超過1200%,佔總收入約22%。
內容來源: https://www.fastcompany.com/co-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