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新技術都是為了提升效益而被發明的,不論一系列流程的效益提升,還是一小段工序效益的改善,都能提升生意的競爭力。20年來的生產和管理的數位化曾經改變印刷業的競爭業態,目前供過於求的業態,不正是效益普及的結果?
大數據正在改變商業的效益
所有的新技術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知識帶動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再衝擊出更新的知識,更新的技術和應用。一個工程師在建造雷達設備的磁電管時,發現口袋裡的花生巧克力溶解了,因而發明了微波爐;幾十年前科學家發現DNA攜帶遺傳功能,到今天人類有了DNA編輯器,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未來可能甚至選擇自己的後代。
技術和知識疊加再疊加,到了互聯網發展成移動互聯網以來,人類生活方式被網路效益天翻地覆地改變了,各種生意也因為溝通的效益提升,出現劇烈的變化。下一步的技術衝擊勢必越來越快,印刷業將要面對是什麼新形式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大數據”正在改變商業的效益,竟然針對消費者提供精準廣告,大眾的注意力都聚焦於自己的隱私的威脅和廣告的無孔不入,殊不知大數據正在對人類知識疊加的速度大踩油門向前衝。
徐志摩創造了「數大就是美」這句話,在我們的腦子裡起了奇妙的作用,看到滿山遍野的櫻花、海灘的沙、天上的繁星就自然而然有了美的感覺,今天大數據的影響我們,不只是量變引起質變,更超出了這一層含義,是一種全新思維方式的改變。
有個專家就把大數據思維分析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從大量的、看似雜亂無章的數據點,總結出原來找不到的相關性。例如網路書店從客戶購買的歷史數據中,發現購買偵探小說的讀者大都會喜歡食譜類的內容,加上其他社交網路的數據,可能發現這些人大多是傾向投票給民主黨,大數據可能發掘出諸如此類以往無從知道的“知識”。
大數據思維有別於過去概念
大數據思維和過去透過大量數據挖礦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大數據思維在於收集數據時不必要有特定目的,至於未來如何使用數據,得視特定的應用再說。現在大家使用的輸入法、搜尋引擎、社群平台、網路商店,甚至大部分的手機APP都把你輸入的所有的資料,保存到他們的大數據裡面,今天可能沒有特定的目的,未來能夠得到什麼結果事先也不知曉,明天數據量夠大了,用途或目的才會被開發出來,從這些數據中,人們發現了很多過去沒有想到的規律。
看看一個大數據在醫療製藥方面的應用,今天所有的新藥的研製過程中,科學家們需要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尋找出能夠消除這些原因的物質,然後才能合成新藥。根據醫學院的統計,從最具價值的研究論文發表算起,沒有20年的時間新藥無法上市。以美國的專利法規定的有效期限最高20年,等到新藥上市時已經沒有幾年的時間可以去把投入的研發資金賺回來,這就是為何有效的新藥價格昂貴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