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已不在,設計猶在
將目光移往〈台北市鳥瞰圖〉的中心視點,在今日的臺北車站商圈,有許多被標記的商號,包括大阪商船、近海郵輪、三菱商事、三井物業、勸業銀行、臺灣日日新報社等,部分成為歷史名詞,至今仍在營運的也已不在原處,但它們在日治時期的產業文化中,皆佔有一席之地。曾經是臺灣第一大報的日日新報,原址位於今臺北市衡陽路、中華路口,如今已被改建為商業大樓,但可從過去的戳章回顧其建築身影(見圖10)。營運至1945年的大阪商船,其位於臺北的分店,2021年已作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張至今,從其出刊的《海》雜誌(見圖11),可以略知1920~40年代日本的海外旅遊風氣,以及日本人旅遊臺灣的見聞。
也在地圖範圍內但沒有被畫出來的商圈一角,承載一段竹久夢二(1884~1934年)的故事。竹久夢二是「大正浪漫」形塑新時代美學的代表者,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年:1933年10月來臺,於臺北醫專(今臺大醫學院)講堂演講,11月初於臺北警察會館(今南陽街15號)舉辦「竹久夢二作品展覽會」,展出50幅作品,記錄展出作品題名的目錄摺頁,現存於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是目前唯一見證竹久夢二來臺展覽的史料(見圖12)。其封面主視覺是以單手張開五指伸直、掌中有隻單眼的圖像,這是竹久夢二個人相當獨特的識別符號,除了此目錄,在竹久夢二所出版的書籍中,也能發現相似的設計。
臺北警察會館是完工於1930年的三層樓建築,由日治時期臺灣警察協會所經營,主要供警員講習、住宿,以及娛樂的空間,2樓的講堂也外借給其他單位舉辦演講和展覽,但今日已無此會館。位於今南昌街、1901年成立的專賣局,也是已不存在的單位,但昔日專賣局掌管鹽、樟腦、菸草、酒類、火柴等貨品,留下為數甚多的產品包裝與宣傳設計。
1942年8月出版《臺灣之專賣》第21卷,封面以青色和橘紅,勾繪於1915年完工之「專賣局」廳舍,配合綠色樹木,突顯建築體的壯觀,大膽的色彩與筆觸,頗具「野獸派」表現之風,此風格延續至封面底的菸草廣告,透過火柴盒造型的近大遠小的構圖,營造出空間感,其整體造型、色彩、字體和筆調,深具繪畫性(見圖13)。而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的「藤澤樟腦」海報,以身著典雅和服的日本婦女為主體,搭配文字、樟腦油的空間規劃設計,流露出居家生活使用之愉悅,清晰傳達產品廣告之訊息(見圖14)。絕對不止這些!如同前段所提到已成為歷史名詞的諸多商號,我們除了在歷史古地圖上找到它們的位置,也可從為數不少的文宣品,目睹精彩的設計並遙想往日之繁華。
●圖10:臺灣日日新報社來館紀念戳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