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

黃連光獲印刷包裝業經濟人物

Benny Huang Won the 2023 Economic Figure of the Year in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本刊編輯室
2023-10-28
黃連光獲印刷包裝業經濟人物

在該年9月7~8日,2023印刷包裝產業經濟論壇暨全國印刷經理人年會在中國福建泉州舉辦,海德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黃連光榮獲「2023印刷包裝產業年度經濟人物」獎項。該獎由中國印刷行業協會、專家、媒體推薦,經過印刷包裝產業年度經濟人物評選工作小組的審慎評選。評委會致黃連光的頒獎詞:海德堡深耕中國市場數十年,作為平印機市場的領頭羊,深度參與印刷業的建設,協助印刷產業成長壯大。當下海德堡又舉起數位化旗幟,以數位化、智慧化合力推動印刷產業轉型升級,邁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

黃連光執行長於1986年加入寶龍洋行台灣分公司,2003年出任海德堡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2013年9月至今,擔任海德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欣逢獲獎殊榮,本刊特別專訪黃連光執行長談談海德堡協助印刷業數位轉型過程及在大中華區市場的未來布局及願景。

●黃連光執行長(右3)參加台灣宏美彩印新機啟用活動 

Q1:恭喜榮獲「2023印刷包裝產業年度經濟人物」,對這次獲獎有何感受?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A:感謝主辦方的評選和頒獎,這個獎項具有非常高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含金量,獲此殊榮十分榮幸。數位化轉型對印刷業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但海德堡在過去幾年中,堅定地選擇數位化方向,孜孜不倦、默默耕耘,這個獎項屬於海德堡大中華區所有為數位化轉型共同努力的同仁。

Q2:近年來,海德堡大中華區在數位化轉型發展方面取得令人驚喜的成果。海德堡大中華區數位化轉型主要分為哪幾個步驟,有哪些里程碑事件?

A:(1)2019年初,確立數位化的策略方向,並成立海德堡中國的數位化事業部。(2)2021年,海德堡數位化服務平台落地,客戶服務實現數位化,同時也正式完成了海德堡大中華區雲端的部署。(3)2023年,海德堡正式發佈數位工廠解決方案,全力協助印刷企業用戶的數位化轉型。

Q3:在東莞展會的開幕式上,提到海德堡大中華區的策略,請問數位化的發展方向是否是大中華區策略的一部分?數位化策略實施對海德堡在大中華區業務的發展,有怎樣的預期?

...

推薦文章

GMG東南亞代理商曼谷大會
色彩管理
2023-10-28

GMG東南亞代理商曼谷大會

全球居於領導地位的高階色彩管理軟體解決方案的GMG公司,於該年9月17~19日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一場盛大的東南亞代理商大會。此次大會匯集來自東南亞各地區十多個代理商,共同探討和分享有關色彩管理和打樣、校對領域的最新趨勢、技術和最佳實踐。(見圖1、2) GMG代理商大會圓滿成功 (一)第一天:共同啟程╱9月17日會議首日,由GMG高層領導人發表歡迎及開幕致辭拉開序幕,代理商也相互交流分享各自地區的成功案例。第一天會議還針對GMG產品及解決方案進行討論、產品整合及合作夥伴關係的介紹。代理商也藉此深入了解GMG的產品應用和色彩管理技術,特別聚焦在ColorServer,以及獨立產品、捆綁產品和產品定位等相關主題,這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各地區的需求、市場定位和所面對的挑戰。(見圖3、4) (二)第二天:代理商的成功故事╱9月18日大會的第二天,GMG持續分享代理商的成功故事和經驗,這些故事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關於如何在不同市場獲得成功以及成功的關鍵因素。當日議程也包括技術培訓和深入技術討論,讓代理商們有機會了解GMG的產品技術和最新更新。這些技術培訓和討論幫助代理商更好地服務客戶,解決問題並提供高品質服務。(見圖5) (三)第三天:展望未來╱9月19日大會的最後一天,GMG移動到Pack Print International展場,展會上GMG在BITEC展覽中心的GMG GmbH & Co. KG展台(位於德國館P10號攤位)展示最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GMG公司的色彩專家會面在展會現場和觀眾一起探討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同時並展示GMG ColorCard、實物打樣解決方案及色彩管理和校對的最新趨勢和解決方案。(見圖6~8) 總的來說,2023年GMG公司代理商大會在泰國曼谷成功舉辦,不僅加深GMG與代理商之間彼此的合作,還為代理商提供很有價值的培訓和見證,以更好地服務廣大的客戶。也期待著在未來與代理商共同成長,實現更多成功的里程碑。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展示培訓室 關於GMG台灣代理商 德國GMG公司深根台灣市場許久,目前國內有兩家認可授權代理商,分別為T-Lab東煦色研所及深藍科技,其中「T-Lab東煦色研所」在這次GMG代理商大會的表現最為突出,其憑藉著頂尖的色彩管理技術、強調用戶效益的整合能力及具備真實可以看得見的色彩管理展示中心,加上設計端與品牌端的行銷推廣,因而造就T-Lab東煦色研所取得亮眼的成績。(見圖9、10)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T-Lab東煦色研所色彩管理展示中心,是目前全台配置最完整的色彩管理中心,為品牌商、設計師、印刷輸出做實際流程展示。提供各種色彩專業服務,是業界唯一涵蓋從媒體前置、打樣輸出到成品量產的色彩管理以及特別色流程處理之服務供應商,並提供各種全方位色彩控制服務包括印刷流程、色彩顧問與國際標準認證輔導工作。(見圖11~13) T-Lab東煦色研所專業國際級色彩管理團隊於國外精進十餘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理論基礎與廣泛的實務經驗。近年來團隊回到台灣導入國際等級色彩管理方案,建立和推動印刷業界的色彩標準,展示及規劃出完整的色彩管理流程,並提供適合品牌客戶與整個色彩供應鏈的實務課程,架構起色彩到色彩的橋樑。 目前T-Lab東煦色研所具備資格:(1)德國Fogra╱PSO平版印刷認證專家、PSD數位印刷認證專家。(2)美國Idealliance╱G7 Expert 10+認證專家、BrandQ Certified Supply Chain Expert認證專家、CMP色彩管理課程導師、Print Properties Committee (PPC)印刷標準委員。(3)美國RIT PSA印刷標準稽核顧問。(4)美國X-rite Pantone╱授權經銷商代理、認證講師、IFS電腦配色系統認證講師、PantoneLive專家。(5)英國pressSIGN╱授權經銷商代理、International Expert國際種子教練。 ●GMG最強大的產品-ColorServer色彩伺服器 ●GMG的Prototype(原型打樣)是極成熟、市佔率極高的解決方案 德國GMG公司簡介 GMG公司是高階色彩管理軟體的開發商和整體方案的提供者,在色彩管理這一個細分領域,GMG擁有36年豐富經驗,是當仁不讓的領航者。GMG能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穩定的色彩解決方案,GMG客戶廣泛分佈在全世界和各個領域,主要有品牌擁有者、廣告商、印前服務公司、製版中心(柔印和凹印)、印刷包裝工廠(包括平印、柔印、凹印、數位和大幅面印刷)等。目前全球GMG色彩管理系統的應用已超過24,000套,涵蓋大印刷包裝業的整個流程供應鏈,尤其近年來,GMG獲得越來越多的在此流程頂端的品牌擁有者方的認可和推廣。(見圖14、15) 在歐洲,GMG的主要產品之一「ColorProof」系統是整個凹印產業的實際標準。跨國客戶例如:利奧紙品集團(Leo)、凸版集團(Toppan)、利豐雅高、雅昌企業集團、運城集團、碩科(Schawk)、當納利(RRD)、宜家家居(IKEA)、Prinovis、Hearst Magazines及阿迪達斯(Adidas),都在使用 GMG提供的軟體和材料方案。在中國,GMG與運城製版、信華製版、英傑集團雅昌企業集團、裕同集團、北京聖彩虹製版印刷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全球策略合作夥伴。 色彩的品質、穩定性和可重複性是GMG解決方案的顯著特點,同時也是GMG技術服務和全球銷售活動的標準。GMG專注於支援標準,所有通用國際印刷標準的特性文件,例如ISO、PSR、SWOP/GRACoL和3DAP等,都隨著GMG產品一起提供給客戶,這些特性文件在色度和視覺上都是最佳的。 GMG公司的目標不僅僅要支持和滿足通用行業標準的技術規範,獲得比各種機構所指定標準更高的品質,因為這對GMG而言更加重要。此外,GMG也把在全球積極推動標準化(印刷標準化和打樣標準化)的概念也視為自己的任務。 GMG始終致力於研發更先進的產品,為產業客戶提供標準化和簡化色彩管理流程-從理念到完成印刷產品的完整解決方案。(見圖16~18) ●結合已校正的看色螢幕,使用GMG的插件實現準確的軟打樣 GMG在全球佈局規劃 德國GMG公司發展的大事記過程:1984年由Mr. Robert先生創立,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杜賓根。1990年為IRIS開發全球第一套噴墨印表機數位打樣軟體。1997年擴展噴墨印表機的驅動程序,已被印刷業認可數位打樣的標準。2003年正式啟動全球市場,現今已在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年銷售額不斷增長。 2003年德國GMG公司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正式進入大中華區。2012年大中華區成立公司-及邁及(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在大中華區中高階市場佔有率超過70%。同時專注於大型印刷包裝產業裡,色彩管理領域的銷售與技術服務。截至2020年12月為止,GMG色管系統在全球已安裝超過24,000套。 東煦色研所 0933-791976 https://www.tlabcolor.com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一)
設計創意
2024-05-27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一)

日本第一的雁行理論 1981年9月1日《天下雜誌》第4期訪問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1930~2020年)時提問「日本憑什麼第一?」也提出「臺灣該打成棒了!」的諍言,回顧這篇訪問至今超過四十年,另外不得不回想1979年傅高義所撰寫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Lessons for America)一書,認為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論資排輩的社會制度以及整個社會與國民的勤奮精神,這種特有的東方精神是美國人所應當學習的特質。他所出版的著作《日本第一》不但震驚美國而且轟動全世界,台灣當年行政院長孫運璿就指示購買《日本第一》分送給政府各級主管,希望大家參考研究看看日本到底有什麼長處?1991年傅高義再以過人的洞察力撰寫出版《躍升中的四小龍》,讓西方社會認識日本是掀起「東方世紀」的推動者之外,「亞洲四小龍」則是亞洲新興崛起的尖兵,再來則是中國大陸即將要扮演後來居上的重要角色;如果回顧匆匆而過的四十年亞洲經濟發展的光景,相應伴隨經濟與社會所需要的設計服務與創意加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歷程就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首先就宏觀經濟模型的「PEST」的分析理論而言,設計是經由「Politic政治、Economic經濟、Social社會、Technology技術」四個不同面向的外在因素所相互激盪交織而成的結果,日本二次戰後整體經濟發展與現代設計相輔相成,成為亞洲經濟與設計雙軌並進的雁行領航者,不管亞洲四小龍或是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社會發展,都有受到日本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或是從日本的發展經驗學習了典範轉移。以日本在戰後藉由舉辦「Mega-Event大型國際賽會活動」,得以進行基礎建設、社會轉型、國際推廣與塑造形象的策略,其中又以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四個大型活動,分別位處在關東、關西、北海道、離島的國土區域發展與戰略布局,成為日本從戰後重建與經濟復興的關鍵活動;由於舉辦全球矚目的國際活動需要專業設計師投入其間,也是藉由大型賽會活動所需要大規模的規劃設計及應用推廣,得以從國際化規格的實務操作之中培育出優秀設計師團隊。 過往大家對於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的認知大多是聚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這四個大型活動,配合這些活動所需要大量的系統設計成為日本揚名立萬的重要事蹟;當年是以勝見勝(Masaru Katsumi,1909~1983年)為首提出「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策略,並且邀約原弘(Hiromu Hara,1903~1986年)、河野鷹思(Takashi Kono,1906~1999年)、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1915~1997年)、山城隆一(Ruichi Yamashiro,1920~1997年)、粟津潔(Kiyoshi Awazu,1929~2009年)、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1929年~)、田中一光(Ikko Tanaka,1930~2002年)、勝井三雄(Mitsuo Katsui,1931~2019年)、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2009年)、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1932年~)、宇野亞喜良(Akira Uno,1934年~)、細谷巖(Gan Hosoya,1935年~)、橫尾忠則(Tadanori Yokoo,1936年~)、石岡瑛子(Eiko Ishioka,1938~2012年)等設計師組成團隊,藉由參與上述四個大型賽會活動的設計,讓這批設計家後來都在全球設計舞台展現傲人成果。 因此就此模式來觀察韓國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1993年大田科技博覽會,或是中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都是借助全球大型賽會活動做為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的策略工具,而日本與韓國、韓國與中國相互之間各自接續晚了將近20年的時間,證實日本是亞洲雁行領航的典範;而這種善用國際大型賽會活動作為平台,讓設計師得以有機會躍登全球的設計舞台,具體展現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建立起結構性、層次性與系統性的「人从众」之人力資源培育模式。(見圖1、2) ●圖2:林俊良設計「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視覺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 為了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特於2023年9月5日~9月28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主辦,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台灣海報設計協會、台灣包裝設計協會、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共同協辦,假臺灣設計口東口及西口(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5~7號)舉辦「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9月8日(週五)上午10:00舉行開幕儀式,特別邀約高齡84歲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前理事長、去年榮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並且享有「地球文字探險家」雅號的淺葉克己先生應邀來台參加開幕,並且於當天下午3:00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進行專題講座:「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兼談淺葉克己的設計」。 當天出席開幕儀式有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前立法委員吳梓、KECD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MDA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前執行長張光民,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藝術學院院長劉建成、藝術學院前院長林俊良、設計系主任蘇文清、施令紅、鄧建國、長友大輔、臺師大美術館館長白適銘等,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共同出席見證台日設計交流盛事;另外還有看見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文堂、創價美術館副館長呂慧甄、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及設計家趙國宗、霍榮齡、王行恭、何清輝、柯鴻圖、林文彥、程湘如、簡正宗、蔡進興、章琦玫、江秀玲、王明珠、劉虹枝、洪世杰、胡發祥、林鴻彰等人也從台灣各地前來出席開幕典禮,觀賞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珍貴的原版海報與設計史料。(見圖3、4) ●圖3:開幕活動致詞貴賓,上排左起依序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立法委員吳思瑤、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 ●圖4:前排由左至右有行政院文建會前主委陳郁秀、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印永翔、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策展人林磐聳、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立法委員吳思瑤、韓國現代設計協會副會長李佳樺;第二排有資深設計家趙國宗、中華民國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夏發凡、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原執行長張光民、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長王靖惠、王行恭、柯鴻圖、澳門設計師協會前會長馮文偉、江秀玲;第三排有台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許和捷、臺師大設計系主任蘇文清等人  針對此次的展覽名稱:「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主要是藉此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有關社團協會、活動、事件、人物及作品相互之間的關係,梳理背後所構成的發展脈絡,而展覽之英文名稱其中的關鍵字「Genealogy」是指學術上具有「Family History家族史、Family Tree家族樹、Pedigree譜系、Bloodline血統」等脈絡關係,期待藉由展覽主題、展品內容梳理出日本平面設計較為清晰的系譜軸線,因此策展人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們共同整理出「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年表」,提供台灣研究日本設計發展之參考。此次策展主要參考《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書中的世代分期及代表設計家作為篩選原則,輔以美國Phaidon出版的《巨匠》中所蒐錄的日本設計名家為主體;另外則是參考1976年山名文夫著《體驗的デザイン史》(體驗的設計史),1986年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勝見勝第4卷‧作家論》,1986龜倉雄策主編講談社《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100號》(平面設計第100號),2001年田中一光企劃由六耀社出版的《聞き書きデザイン史》(書面上的設計史)等日本平面設計史相關專書,2018年山形季央於PIE出版社的《日本のグラフィック100年》(日本平面設計100年),加上1998年田中一光擔任藝術總監的巴黎日本文化會館開館紀念巡迴展《デザインの世紀》(設計的世紀)策展概念,再從中挑選筆者長期蒐集典藏日本的原版海報及設計文獻,加以擴充構成本次的展覽內容。本次展覽不僅從中梳理出日本知名設計家相互之間的脈絡(系譜),並且追溯日本明治時代近代設計「Design」、「デザイン」、「圖案」、「意匠」等設計相關詞彙的互動以及後續發展演變的重要史料,期待提供未來台灣設計界研究日本平面設計發展之參考。(見圖5~10) ●圖5:「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東口展場 ●圖6:中島區總計有16個展櫃,完整呈現出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脈絡的珍貴史料及文獻 ●圖7:「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臺灣設計口的西口展場牆面的書刊雜誌的展架及說明牌   ●圖8:牆面上展出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的出版,對於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雜誌及書刊 ●圖9: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 ●圖10:左起台灣資深設計趙國宗、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前會長淺葉克己、策展人林磐聳合影  日本平面設計的世代接力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主要根據2008年美術出版社由多川精一、永井一正、近藤聰、五十嵐威暢、石原義久所組成「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編集委員會」(平面設計的世紀編輯委員會)所編著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平面設計的世紀)階段分期及代表設計家,筆者從中篩選並且補充幾位書中未列名於上的設計家如下: 一、明治世代(1868~1912年) 納富介次郎(Kaijiro Notomi,1844~1918年)、淺井忠(Chu Asai,1856~1907年)、杉浦非水(Hisui Sugiura,1876~1965年)、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1884~1934年)、川端龍子(Ryushi Kawabata,1885~1966年)、齋藤佳三(Kazo Saito,1887~1955年)、山名文夫(Ayao Yamana,1897~1980年)、原弘、河野鷹思、大智浩(Hiroshi Ohchi,1908~1974年)、勝見勝、名取洋之介(Younosuke Natori,1910~1962年)、花森安治(Hanamori Yasuji,1911~1978年)等人處於日本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時期,也是日本從「圖案」走向「裝飾美術」、「商業美術」,甚至開始萌發「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平面設計)啟蒙階段。 此次「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展出明治世代杉浦非水的三越百貨及圖案著作、竹久夢二的樂譜封面設計、川端龍子的《日本少年》封面設計、齋藤佳三的樂譜封面設計、山名文夫的資生堂形象、原弘的書籍設計、河野鷹思的劇座及電影宣傳設計、大智浩的《IDEA》雜誌美術總監、勝見勝著作及主編《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更重要的是明治世代的勝見勝、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都是擔當1960年WoDeCO東京世界設計大會,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以及接續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幾個大型活動規劃設計的創意總監、諮詢委員、評審委員等,他們也是推動日本現代設計發展基石的「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的創建人物,可謂是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角色。(見圖11~16) ●圖11: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 ●圖12:淺井忠是明治時期留學歐洲帶回現代設計新知的藝術家 ●圖13:杉浦非水為《大正天皇御一代畫報》封面設計 ●圖14:山名文夫以其經典手繪線條的美人畫在東京銀座ggg設計畫廊展覽海報 ●圖15:原弘自傳出版《原弘:設計的世紀》 ●圖16:河野鷹思為日本勸業銀行創立60周年海報設計 二、大正世代(1912~1926年) 雖然大正時期極為短暫,但卻是日本明治時期引進歐風之後所產生兼容並蓄與「和洋並陳」而形成「大正浪漫」的社會風潮;相對而言這個時期的平面設計師也都發揮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而在本世代有早川良雄(Yoshio Hayakawa,1917~2009年)、龜倉雄策、大橋正(Tadashi Ohashi,1916~1998年)、山城隆一、村越襄(Jo Murakoshi,1925~1996年)等人,其中龜倉雄策就是推動日本平面設計現代化的旗手,他於戰前加入名取洋之助創設的「日本工房」初期與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及攝影家土門拳、木村伊兵衛等人共事為《Nippon》雜誌設計;其中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共七位日本設計師,同時也特別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1996年)參與展出,並成功地將傳統約定成俗的「圖案」設計用語,轉至西方社會所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的來臨。 另外由勝見勝主持1964年東京奧運會整體系統規劃的設計政策,龜倉雄策所設計的「日之丸」會徽,以及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的海報設計,成功地建立起現代奧運的經典圖像;1960年龜倉雄策與企業家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邀集原弘、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日本設計中心」至今仍是日本平面設計界的指標。另外龜倉雄策1978年創立的「JAGDA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擔任首任會長,成為匯聚日本平面設計力量,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推手,歷任會長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等人接續發展壯大;因此就龜倉雄策個人所參與的實務案例、領袖氣質以及推動設計發展,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的太陽(恆星)。(見圖17~19) ●圖17:早川良雄習慣以人臉作為主題並且採用手繪藝術的技法 ●圖18:龜倉雄策為1990年10月1日的日本設計日海報設計 ●圖19:大橋正為明治製菓所設計的海報、廣告  三、昭和世代(1926~1989年) 本世代歷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戰後重建,積極舉辦各種國際大型賽會活動,提供本世代設計師大顯身手的機會;另外為了日本產業復甦及地方振興也都引進設計服務及品牌加值,因此昭和世代的設計師人才輩出,可謂是日本平面設計最堅實的基石,其中有中村誠(Makoto Nakamura,1926~2013年)、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Shigeo Okamoto,1934年~)、宇野亞喜良、細谷巖、橫尾忠則、石岡瑛子、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1940年~)、松永真(Shin Matsunaga,1940年~)、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1944年~)等為數龐大的設計師,就如同前面所言的「PEST」模型理論,這個世代的設計師伴隨著日本產業、品牌及舉辦的大型賽會活動,成為20世紀日本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及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也展現出日本設計的強大力量。(見圖20~25) ●圖20:永井一正加拿大巡迴展覽海報 ●圖21:田中一光設計「分解字體」的海報  ●圖22:杉浦康平為「曼荼羅:來自宇宙的聲音」展覽海報設計 ●圖23:岡本滋夫為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在名古屋愛知美術館展覽海報設計 ●圖24:細谷巖設計「隱In」的海報 ●圖25: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 充滿視覺張力的原版海報 此次展覽在臺灣設計口東口展牆總計展出56幅原版海報,分別是山名文夫、中村誠、石岡瑛子、松永真、山形季央為資生堂不同時期的海報,大橋正的明治製菓海報,原弘為1964東京奧運會藝術展覽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DaDa展覽海報,河野鷹思日本勸業銀行60週年海報、東京近代美術館德國藝術展覽海報,永井一正個人展覽海報;其中另有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4幅海報:1957年第一回原弘、1960年第二回山城隆一、1962年第三回田中一光、1966年第五回早川良雄,四幅海報並列展現四位設計師的不同風格。另外有森澤公司邀請細谷巖「隱In」海報,田中一光的字體海報,以及田中一光所設計1989年日本設計年、版畫展、1999年榮獲第一回龜倉雄策賞等經典海報。接著還有龜倉雄策1973年ICSID京都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第一回國民文化祭、1989年日本設計年、1990年設計日、Yamazaki山際照明設計大賽,展現這位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太陽閃耀的光輝。 而由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1964年東京奧運會4幅海報,成為日本現代設計與奧運史上的視覺圖騰;另外由細谷巖、河野鷹思、龜倉雄策等人設計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4幅海報。龜倉雄策、永井一正、福田繁雄、石岡瑛子等人為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設計6幅海報。田中一光、五十嵐威暢所設計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海報。岡本滋夫設計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海報、勝井三雄設計1990年大阪花與綠博覽會。岡本滋夫還有1968年設計日宣美於名古屋展覽海報、1989年ICSID名古屋設計大會海報、2008年UNESCO名古屋海報。最後則是杉浦康平的兩幅曼荼羅海報,淺葉克己的海報。其中又以1960~1990年代橫跨三十年由日本舉辦的奧運會、世博會原版海報,整體串聯起日本設計教科書最為經典的視覺圖像,尤其是有些海報採用網版印刷,親眼面對油墨飽和、色彩濃純所呈現的視覺張力,絕非四色印刷或網路圖檔所能比擬。(見圖26~36) ●圖26:龜倉雄策與攝影家村越襄合作設計的官方宣傳海報 ●圖27:龜倉雄策所設計國際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28:大阪萬國博覽會由龜倉雄策設計的海報 ●圖29: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福田繁雄所設計國內版的官方推廣海報 ●圖30:大阪萬國博覽會福田繁雄設計的海報 ●圖31:大阪萬國博覽會由永井一正設計的海報 ●圖32:大阪萬國博覽會由石岡瑛子設計的海報 ●圖33:筑波科技博覽會由田中一光設計的海報 ●圖34:筑波科技博覽會由五十嵐威暢設計的海報 ●圖35:名古屋設計博覽會由岡本滋夫設計的海報  ●圖36:大阪花與綠博覽會由勝井三雄設計的海報
海德堡在drupa展出創新解決方案
drupa主題
2024-03-17

海德堡在drupa展出創新解決方案

海德堡(Heidelberg)將在即將舉行的drupa展覽上展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新和解決方案,以應對行業面臨的各種挑戰。海德堡表示,展覽將提供360度的全面視角,為行業面臨的挑戰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此外還將與合作夥伴POLAR和MK Masterwork攜手合作,共同展示端到端、高度自動化的包裝工作流程,進一步豐富展覽內容。展覽的座右銘"發揮你的潛能"(Unfold your Potential)將引領參觀者探索如何應對勞動力短缺、永續發展、競爭力和數位化等關鍵問題。 勞動力挑戰 面對技術工人短缺的挑戰,海德堡將展示如何利用高度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和機器人技術來支援員工的日常工作,同時提高生產力。這些創新技術將有助於減輕勞動力壓力,讓企業更好地應對人才短缺。 永續發展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海德堡致力於實現永續經營。展覽中,參觀者將了解如何優化列印流程以減少浪費和排放,同時提高能源效率。這些措施將有助於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並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競爭力 為了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海德堡將展示一系列解決方案,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從印後機器人和自動化到Speedmaster XL 106的高速生產,這些創新技術將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數位化 海德堡將展示如何從數位化中受益,透過端到端自主列印和高度數位化工作流程,為商業和包裝生產設立新標準。這些創新技術將提升生產效率,並為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drupa展覽中在將會看到展示滿足工業包裝生產多樣化要求的 端到端、高度自動化的 包裝工作流程。 重點將放在如何在成本壓力和不斷變化的條件下提高競爭力的問題:印後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與Speedmaster XL 106 及其每小時21,000 張的生產速度一起,是印刷行業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之一。市場。作為膠印的替代方案,我們推出了與 Intellimatch 相結合的新 Boardmaster:真正的大批量包裝印刷遊戲規則改變者。 商業和出版 印刷商可以期待與 Prinect 的整合端到端工作流程。透過 Plate to Unit 從印版成像到印版進給的自動化,以及新一代 CutStar,Speedmaster XL 106 上的端到端推送停止將成為膠印的新標準。輔以 StackStar C 印後協作機器人技術,生產比以往更有效率、更經濟。 在 體驗中心 ,參觀者可以沉浸在海德堡除純粹機器技術之外的廣泛服務中。在這裡,我們展示了基於人工智慧的分析工具、智慧輔助系統、線上服務和永續生產解決方案的創新和有趣的方式,可以讓您的印刷產品變得更好,讓您的生活更輕鬆。如何應對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生產?如何才能既永續又經濟地運作?我如何利用數位化?360°視角為我們產業目前面臨的挑戰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drupa 2024將成為行業專業人士不容錯過的盛會,關於Heidelberg更多展覽消息可至專屬網頁。 https://drupa.heidelberg.com/en?utm_source=website&utm_medium=marketingurl&utm_campaign=drupa2024&utm_content=local_en 期間: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2024年6月7日星期五(共11天) 營業時間:10:00至18:00(週六、週日10:00至17:00) 地點:德國杜塞道夫展覽館號館 / C30-1 – C30-5展位 資料來源: https://www.heidelberg.com/tw/zh/index.jsp
海德堡化所想為所得新機發表
供應鏈服務
2022-04-05

海德堡化所想為所得新機發表

該年1月19、20日,台灣海德堡於創宇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辦「化所想為所得:海德堡CX 104震撼亮相全台首發活動」。現場同時演示海德堡Speedmaster CX 104印刷機一次送紙即可完成高附加價值包裝印刷的卓越實力,吸引近百位的相關業界人士參加,共同體驗最新印刷科技。 由鼎易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於去年7月所新成立的「創宇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其斥資引進台灣首兩部海德堡CX 104六色+上光與五色+上光印刷機,主要積極投入印製藥妝類(Pharmacy)與生技產業(Biotech Industry)的高級包裝彩盒市場,也為當今因為疫情、景氣趨向保守的台灣印刷產業,再度添加一般新興的活力。 強化高度自動流程 海德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黃連光於活動開幕致詞時表示,創宇印刷添購的兩部新機,皆來自於海德堡上海青浦工廠組裝而成,該工廠至今已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交付超過11,000個印刷單元,其與德國工藝相同的品質,獲得全球客戶肯定。 創宇印刷董事長潘正義則指出,感謝海德堡能在疫情期間,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就讓設備到位與正式運轉,這次活動首先實際展演海德堡CX 104六色+上光印刷機,另一部CX 104五色+上光的機型則會在農曆年後安裝。由於創宇印刷鎖定高級包裝彩盒領域,此類產品設計對特別色與連線上光的需求很高,進而希望藉由海德堡CX 104的高度自動化,不只大幅減低操作人員工作負擔,同時打造絕佳品質和效能及環保的工作流程。 鼎易印刷總經理單文時強調,剛成立的創宇身為精緻代工印刷廠,需要落實品質穩定、交貨時間準確與價格公道等三大方針,尤其過往刻板印象的印刷廠,通常都是名列3K產業(骯髒、危險、辛苦)之一,因此創宇堅持擺脫傳統、建立明亮潔淨的廠房,並運用最新的海德堡CX 104機種建立完善軟硬體管理,將會盡最大努力滿足客戶的委託與信賴。如按照估計,目前創宇添購的兩部海德堡CX 104,訂單很可能在2至3年後就會滿載,屆時將會再新增設備陣容。 ● 右起:鼎易印刷總經理單文時、創宇印刷董事長潘正義、海德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黃連光、台灣海德堡總經理胡瑞澴 運用導航加倍效能 CX 104的印刷幅面升級至1,040×720mm,印刷單元中增加全自動添加空車油裝置、吸飛墨裝置等新功能,搭配每小時最高16,500張的印刷速度及讓操作人員輕鬆作業的上光單元,非常適合包裝印刷廠應用。創宇印刷體驗海德堡全新印刷操控設計(UX),不僅縮短人員操作培訓時間,並提供直觀且更容易上手的操作介面。 發表會活動中由台灣海德堡印前設備產品經理蘇育民與台灣海德堡印刷設備產品經理翁明郎兩位,向出席來賓們詳細講解海德堡CX 104印刷機優勢,本刊節錄重點如下: 一、提高OEE設備綜合效益 印刷產業趨勢現在正著重於少量多樣的靈活印製,每日完成10組工作的主要關鍵在於印刷車速,若每班要完成10組工作的關鍵則在於印刷機自動化程度,而面臨每小時要完成10組工的挑戰,海德堡能提供印刷企業「智能印刷廠」的革命性方案。實現智能印刷廠的關鍵在於海德堡所發展的AI人工智能印刷系統,而Prinect是靈魂,並結合海德堡雲(Heidelberg Cloud),將新型設備都連接上雲端,藉由大數據分析來改善印刷企業體質。(見圖1) 海德堡致力於幫助提升用戶的OEE設備綜合效益,OEE已成為評估印刷企業的一個重要指標,包含有效運轉時間、平均生產速度和良率等因素。以海德堡Speedmaster XL 106印刷機為例,一年365天、每天運轉24小時、每小時印製18,000張最高印數,則全年總車數為1.5768億。但大數據顯示,實際OEE設備綜合效益只有達到27%(約每年4,257萬刷),其中機械科技相關因素就佔掉了36%產能,與人為和流程相關因素占了37%產能,而減少這37%的產能是印刷企業應當尋求改善的重點。(見圖2) 藉由「海德堡智能印刷廠」解決方案,可減少因師傅的經驗及習慣不同,或者因為印刷工作順序有沒有被優化而影響產能。借助海德堡全新印刷控制系統,以及高度智能輔助系統,實現更導航式和自主式印刷,可最大限度地減小人員及流程變因。 二、出色的海德堡用戶體驗(UX) 海德堡CX 104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印刷操控體驗,搭載12個AI智能系統,例如:智能啟動Intellistart、智能切換Intellirun、智能進度顯示Intelliguide、智能狀態顯示Intelliline(見圖3)。包括以下幾個功能: (一)獨家導航和自動化功能╱這項榮獲專利的第三代智能啟動系統Intellistart 3,可預設定和執行印件更換時的所有步驟,不再需任何操作人員的干預。智能進度顯示lntelliguide可模擬經優化的操作順序和進度,必要時也能涵蓋需要手動完成的步驟(見圖4),實現導航式印刷,減少人員操作的因素,並導入排程系統事先優化印刷工作順序,減少時間及物料浪費,提高產能。全新CX 104搭載AI智能操作輔助系統,舉例來說,一般印刷機操作人員有三種橡皮布清洗程式可以選擇:(1)快速清洗50秒。(2)標準清洗1分20秒。(3)深度清洗2分10秒。而「洗車助手」會依照目前工作的油墨覆蓋率及紙張種類,自動選擇最佳的清洗程式,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洗車水、不織布及時間的浪費。「噴粉助手」功能則會依印件油墨覆蓋率自動設定最佳噴粉量,減少噴粉汙染及印刷、印後加工問題;「色彩助手」可計算修正預放墨和正式生產的墨量之間的差異,有效縮短印刷準備時間及減少放損。(見圖5) (二)海德堡新型中央控制台╱配置雙觸控螢幕,讓導航式印刷資訊一目了然。搭配全新操作系統,讓操作人員能夠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直觀、即時地進行操作。智能切換系統lntellirun則以動態生產視圖的方式,在對應的時間,向操作人員全自動顯示當前生產狀態的即時信息。最新的智能狀態顯示Intelliline藉由操作邊LED燈顯示所有印刷座、上光座運行狀態。(見圖6) (三)更符合人體工學╱人體工學設計幫助打造最佳的操作環境,包含加寬腳踏板、設置欄杆、調整樓梯高度等。帶有扶手的新式踏板和精心設計的台階,為CX 104印刷機提供理想通道,現在印刷機的所有部件都可輕鬆觸及,操作安全。 (四)擴大紙張尺寸╱其進紙寬幅從102cm增加至104cm。增強型預置飛達可以自動調整幅面和風量設置,加上搭配帶有觸摸螢幕的控制面板,可以真正實現更直觀的操作。 (五)吸飛墨裝置╱為選配單元,於墨輥上方設置有吸風風扇(可更換濾芯),相當適合用於UV印刷,能夠避免飛墨擴散,進而降低車間汙染、保護人員健康。 (六)深層清洗功能╱選配功能,替代換墨時手動清洗的程序,建議操作者從深墨換淺墨時使用,可減少約5分鐘清洗時間,操作人員亦可同時進行其他任務。 (七)全自動添加空車油╱選配功能,沒在印刷的單元會自動添加空車油,落實生產中繼續自動補給和保護墨輥,若該單元要印刷時,也會將自動洗掉空車油。優點為無需人工干預、節省時間外,還延長墨輥壽命。 (八)全新腔式刮刀上光裝置╱來自於海德堡XL機種技術,僅需要一名操作人員即可輕鬆順利完成,縮短印製上光單元的準備時間。(見圖7) (九)輕型網紋輥╱CX 102網紋輥超過32kg,CX 104採用全新網紋輥材質,重量小於25kg。其為六角形蜂巢式結構網紋輥,搭配快鎖機構加速網紋輥更換,採用垂直導軌,更換網紋輥更加安全,無需移除腔式刮刀。網紋輥更換時,CX 104僅需要一名操作人員,1.5分鐘即可完成更換,節省高達75%的時間,亦可獲得更高的上光品質。(見圖8) (十)上光單元噴霧裝置╱選配單元,適用於快乾的水性光油,徹底預防網紋輥邊緣的光油堆積,進而減少網紋輥清潔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十一)上光版/橡皮布更換系統╱新型系統將固定上光橡皮布螺絲位置改到中央,縮短更換的時間,襯紙無須打孔。CX 102更換時間為5分22秒,而CX 104則只需要3分55秒時間。 三、靈活印刷與客製化 海德堡Speedmaster CX 104是一部能實現靈活印刷的印刷設備,可根據用戶需求配置各種選配項目,並在各種承印物上完成印刷,例如下列選項: (一)冷燙之星FoilStar╱透過連線的冷燙箔轉印,提供多種非同凡響的印刷特校和亮眼的金屬效果,提高客戶印品附加價值。 (二)連線品檢系統╱在正式開印之前,先將印刷樣張與印前PDF比對;並於印刷過程中,掃描每一張樣張,提早發現印刷瑕疵,避免浪費。 (三)連線套準及色彩校準系統╱全自動掃描並同時調整十字線套準及印刷色彩,確保印刷品質的一致性。 實際展演驚豔全場 簡報結束後,活動當天現場也實機演示兩個印刷工作,第一個工作是6色加連線上光的化妝品盒,包含2個特別色及全面水性上光(見圖9);第二個則是5色加連線上光的耳機包裝盒,包含1個亮銀特別色及全面水性上光(見圖10)。兩個工作交換過程中,所有色座會依設定自動執行撤墨,實現下一組工作不用過版紙校車,即可快速達到合格樣張。 其中,當要印刷第二組工作時,所需要的所有印刷程序,系統會自動設定完成。印刷座第五座,因需要更換油墨,會自動執行墨輥清洗並完成預打墨,因此,無論四色印刷或需要經常更換特別色的用戶,都能有效縮短印刷準備時間,提升產能。同時,展演過程中也實際進行更換網紋輥操作,展現一個人就能快速更換網紋輥的全新設計(見圖11),並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上光效益。如需更多海德堡Speedmaster CX 104印刷機的詳細資訊,歡迎直接與台灣海德堡洽詢。 創宇印刷 02-22288267 台灣海德堡 02-22277200 https://www.heidelberg.com/tw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二)
設計創意
2024-05-28

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二)

彌足珍貴的設計史料 另外在臺灣設計口東口中島16個展櫃之中,主要展示日本近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重要的史料文獻,以及對應於奧運會、世博會的CI手冊及應用設計,分別有:(1)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Yoshinari Shimada,1870~1962年)。(2)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Yuho Tanaka,1861年~?)。(3)商業美術啟蒙者:杉浦非水。(4)資生堂形象塑造者:山名文夫。(5)書刊設計巨匠:原弘。(6)藝文活動設計家:河野鷹思。(7)日本設計代言人:田中一光。(8)日本設計的太陽:龜倉雄策。(9)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動機:1964年東京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0)日本現代設計人从众: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1)萬國博覽會的系統設計:1970年大阪外國博覽會、1985年筑波科技博覽會、1989年名古屋設計博覽會CI識別系統及應用設計。(12)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勝見勝。(13)日本現代設計運動:Graphic’55、1960年WoDeCo、1963年Japan Design Committee、1965年Persona。(14)日本平面設計的基石:1951~1970年JAAC日本宣傳美術會(Japan Advertising Artist Club)。(15)日本平面設計的推手:1978年~JAGDA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pan Graphic Designer Association)。(16)地球文字探險家:淺葉克己。臺灣設計口東口這16個展櫃與展牆海報相互呼應,同時串聯起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脈絡關係。 其中又以第1展櫃「デザイン與圖案:納富介次郎、島田佳矣」與第2展櫃「圖案與意匠:淺井忠、田中幽峰」展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設計名詞演變;根據1897年出版《澳國博覽會贊同記要》紀錄1873年日本政府派遣納富介次郎前往奧地利維也納世界博覽會考察,他將西方工藝製作的技術方法引介回日本,為了將此西洋新興的概念及技術方法加以推廣,他在《溫知圖錄》書中採用漢字「圖案」專詞對應於「Design」,成為近代日本設計發展的關鍵詞彙,直到1950年代日本各類學校大都以「圖案」作為專業名詞,甚至影響到台灣的設計教育取向;2000年佐賀縣立美術館出版的《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介紹了納富介次郎陸續創立了石川縣工業學校(1887年)、富山縣立工藝學校(1894年)、香川縣立工藝學校(1898年)、佐賀縣立有田工業學校(1901年)四所工藝與工業相關學校,大力推廣西洋工藝的「圖案」方法用以改善日本傳統工藝,提升外銷貿易的競爭力;其中島田佳矣就是納富介次郎於石川縣工業學校陶畫科的學生,之後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並且任教於該校圖案科主任,島田佳矣所編著的《工藝圖案法講義》成為重要教材;最重要的是1919年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工藝圖案科的中國留學生陳杰(返回中國之後更名為「之佛」),陳之佛當年就是受教於島田佳矣的圖案教學,並且受到納富介次郎崇尚生活美學的「尚美」理念之影響,而成為連接中日圖案設計教育的發展脈絡。(見圖37、38) ●圖37:納富介次郎と四つの工芸‧工業學校展:明治期デザインの先驅者 ●圖38:島田佳矣與野口駿尾共同編著《女子技藝編物模樣圖案‧松之卷》 而在臺灣設計口西口展牆展品,主要以明治時期、大正時期、昭和時期出版的設計圖書、雜誌:(1)《風俗畫報》:東陽堂自明治22年(1889年)2月至大正5年(1916年)3月間發行的月刊畫報,採用石版印刷工藝以及畫報形式紀錄風俗時事,其中包括博覽會、日俄戰爭圖繪、日清戰爭圖繪、臺灣征討圖繪、臺灣蠻俗圖繪、臺灣料理等史實內容。(2)《日本少年》:「實業之日本社」自明治39年(1906年)至昭和13年(1938年)發行的兒童雜誌,由知名畫家川端龍子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另外本雜誌偶爾有竹久夢二、杉浦非水參與內頁插圖。Victor出版社樂譜:1920~1930年代留學德國的跨領域綜合藝術家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齋藤佳三1929~1932年曾任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圖案科主任教授,奠定中國近代圖案設計的基礎。妹尾出版社樂譜(Senow Gakufu):1920~1930年代由「大正浪漫」代表的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300餘冊封面設計,其中也有將竹久夢二的詩進行譜曲,每幅封面都是精彩的石版畫作品,尤其是「夢二式美人」的經典圖像。(見圖39~42) ●圖39:東陽堂發行的月刊畫報《風俗畫報》 ●圖40:《日本少年》是由「實業之日本社」發行的兒童雜誌 ●圖41:齋藤佳三為「Victor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 ●圖42: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出版社的樂譜進行封面設計  1932~1974年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後更名工業技術產業工藝試驗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Industrial Art News),是促進日本現代工業設計重要傳播工具,其中1963年第31卷第4號有小池新二(Shinji Koike,1901~1981年)受邀來台之後撰寫的「台灣設計報告」,成為推動台灣現代設計的珍貴史料;分別由大橋正、伊藤憲治、永井一正、山城隆一、安齊敦子、臼井正夫、木村恒久、榊原健、佐藤浩等設計師進行封面設計。1953年誠文堂新光社創立的《アイデア》雜誌強調「世界設計雜誌」的國際化目標,創刊即由大智浩擔任美術總監,每期邀請全球不同知名設計家封面設計如Paul Rand、大橋正、早川良雄、龜倉雄策、福田繁雄、Saul Bass、Gunter Rambow、大智浩等,其中1968年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並由大智浩、施翠峰撰稿介紹台灣設計現況,這是台灣平面設計界被日本專業設計雜誌以多頁篇幅報導之濫觴。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雜誌(Graphic Design Magazine)於1959年由設計評論家勝見勝擔任編輯長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成為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重要基石,這本雜誌不僅引介日本設計新人,也是促成之後參與日本奧運會、世博會的設計師平台;1983年第93期勝見勝往生,後續由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等接續編集至第100期終刊,封面設計有田中一光、早川良雄、原弘、山城隆一、龜倉雄策、杉浦康平、大橋正、早崎治、村越襄、佐藤晃一、岡本滋夫等。1983~2002年Morisawa森澤字體排版公司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Tategumi Yokogumi Magazine:直排與橫排)總計發行57期,引介全球文字排版、字體設計、平面設計等資訊,每期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家所設計橫直雙封面,成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縮影;封面由大竹伸朗、山崎英介、早川良雄、秋山育、五十嵐威暢、佐藤晃一、黑田征太郎、淺葉克己、坂田榮一郎、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粟津潔、永井一正等名家設計。(見圖43~46) ●圖43: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編輯的《工芸ニュース》雜誌 ●圖44:《アイデア》雜誌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 ●圖45:勝見勝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 ●圖46: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たて組ヨコ組》雜誌  另外,還有《草月》雜誌(Ikebana Sogetsu Magazine)是1927年勅使河原蒼風創立的「草月流」,由於花藝家勅使河原蒼風與攝影家土門拳、設計家龜倉雄策具有「三人三樣」的深厚情誼,因此《草月》雜誌多年由龜倉雄策進行封面設計,其中1981年第135期封面優雅細緻的花草圖案,成為龜倉雄策1981年為UCLA日本傳統藝能經典海報的基礎元素。1967年創刊至2010年終刊的《銀花》季刊(Ginka Magazine)由杉浦康平長期為《銀花》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每期封面具有豐富多變的形式,但是整體而言一以貫之的視覺意象,呈現杉浦康平在書籍雜誌的設計理念:「雜誌是時令,月月興旋風,季季響驚雷。」還有日本平面設計巨匠專輯:包括山名文夫、原弘、河野鷹思、早川良雄、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福田繁雄、杉浦康平、岡本滋夫、石岡瑛子、淺葉克己等人經典專輯。(見圖47、48) ●圖47:龜倉雄策為「草月流」《草月》雜誌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 ●圖48:《銀花》季刊由杉浦康平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 日本平面設計的系譜 而根據本次展覽內容所梳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脈絡,我們約略可梳理呈現下列幾個面向的發展軸線: 一、出生地緣的同鄉關係 日本自古以來有「關東」與「關西」兩大區域的分野,在用語、生活、習性等事務觀念均有顯著的差異;而綜觀現代平面設計,雖然絕大多數的設計師以出身於關東地區的東京居多,但是早川良雄、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木村恆久、片山利弘等人出生於關西的大阪、京都、奈良,雖然後來都移居東京並且各自展露頭角,但是源於大阪重視商業氣息與京都、奈良的文化傳統都可以從這些設計師的作品之中,窺見他們自然融入血液的設計靈魂。 另外則是同鄉關係自然會拉近相互之間的隔閡,所以1959年12月由朝日啤酒、旭化成、新日本製鐵、東芝、豐田汽車、尼康相機、日本鋼管、野村證券8家企業出資共同成立的「日本設計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邀集龜倉雄策、原弘、山城隆一為草創時期設計師,之後陸續邀請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山下芳郎、木村恒久、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多人共事,雖然之後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橫尾忠則等自行獨立創立事務所,但是同樣出身於大阪的山城隆一與永井一正秉持同鄉、同好與同事的情誼,堅持在「日本設計中心」持續工作並且引領設計新銳,將之發揚光大而成為日本平面設計業界的指標。 二、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 古今中外都會因為同校關係而自然形成系出同門的「學派」,綜觀日本平面設計發展其中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的有島田佳矣、杉浦非水、齋藤佳三、河野鷹思、大智浩、中村誠、永井一正、福田繁雄、杉浦康平、仲條正義、石岡瑛子、松永真、佐藤晃一、佐藤卓等為數多人,構成日本平面設計力量的最大軍團。另外原弘畢業於東京府立工藝學校印刷科,伊藤憲治、大橋正則是東京高等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畢業,早川良雄、山城隆一畢業於大阪市立工藝學校工藝圖案科,因此呈現有別於美術學校強調手繪圖案技法,進而呈現活版字體、印刷工藝、攝影取材,以及強調個人藝術取向的另類設計風格。 1935年杉浦非水為多摩美術學校創校校長,和田誠、五十嵐威暢、大貫卓也、祖父江慎、佐藤可士和等人畢業於此;原弘、勝井三雄則任教於武藏野美術學校,桑山彌三郎、小島良平、原研哉畢業於此,這兩個知名學校各自形成不同的設計教學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服裝設計師桑澤洋子(Yoko Kawasawa,1910~1977年)於1954年創設的桑澤設計研究所(Kawasawa Design School),素有「日本包浩斯」之稱號,其畢業生有U.G. Sato、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中西元男等知名設計師,成為有別於日本美術大學而重視設計實務的辦學特色,其中青葉益輝、淺葉克己、長友啟典因為師出同門而組成「○△□」三人展,成為日本設計界美談。 三、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 回顧日本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之中所出現的設計展覽及活動,對於日本設計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者如:1955年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由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伊藤憲治、早川良雄、山城隆一、大橋正七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同時並邀請美國保羅‧蘭德(Paul Rand)參與展出,此次展覽可謂是將傳統慣用的「圖案」設計用語,轉為西方社會使用的「Graphic」專業名詞,揭示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時代來臨的重要里程碑,並且奠定了這七位設計先驅者就是之後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領頭羊地位。而1965年11月於銀座松屋百貨8樓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ペルソナPersona)有粟津潔、福田繁雄、細谷巖、片山利弘、勝井三雄、木村恒久、永井一正、田中一光、宇野亞喜良、和田誠、橫尾忠則等多位參與東京奧運設計的三十餘歲的年輕世代設計師的聯展,並且邀請Paul Davis、Louis Dorfsman、Karl Gerstner、Jan Lenica、龜倉雄策五位設計名家共同展出,奠定日本「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專業領域的展覽活動,並且揭示日本平面設計界新生世代接棒的時代來臨。 另外則是1960年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總計來自全球26個國家、200餘名設計家參與會議,以「我們的世紀:設計對於未來社會的貢獻」為主題,分別就「個性」、「實際性」、「可能性」三個分項主題進行論壇,其中大會的視覺系統設計由勝見勝擔任總監,同時分別邀請河野鷹思、田中一光、藤本鍈二、杉浦康平、原弘、江島任、木村一男、井口誼、細谷巖、牧谷孝則、白井正治、灘本唯人、永井一正等人指定項目、參與設計,建構起後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採用「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的系統設計方法之濫觴。(見圖49~51) ●圖49:龜倉雄策所策畫的「グラフィック’55」展覽 ●圖50:於東京產經會館召開的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世界設計會議  ●圖51:於銀座松屋百貨舉行的「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展」 四、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 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展就必須提及1951年創立的「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 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簡稱:日宣美),當年由山名文夫、新井靜一郎、原弘、河野鷹思、龜倉雄策、金泉武治、高橋錦吉七位作為召集人籌備創立「日宣美」;1951年6月9日由70名成員組成的「日宣美」,1952年由名取洋之助、伊奈信男、小池新二、新井泉、勝見勝、植村鷹千代、宮山峻、新井靜一郎、太田英茂、滝口修造、松崎福三郎擔任評議委員,以及由大智浩、橋本徹郎、原弘、山名文夫、澤村徹、重成基、早川良雄、深井敏夫、中山文孝、栗谷川健一10名組成中央委員共同推展會務,1953年第三屆日宣美開始面向社會大眾徵集作品,促使日本現代設計人才輩出,可謂是挖掘戰後新一代設計師的搖籃,更是日後參與日本大型國際賽會活動源源不絕的人力資源;但是受到全球學潮影響,日宣美也遭受日本大學生粉碎共鬪事件波及終於1970年宣告解散。 另外,1959年12月開始每月21日定期在六本木文化會館聚會的「グラフィック21の會」(平面設計21之會)是以龜倉雄策為中心,邀集山城隆一、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粟津潔、細谷巖、勝井三雄、杉浦康平、宇野亞喜良、木村恒久、片山利弘等設計師,大家提出近期作品相互觀摩與批評討論,並且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專業設計新知,成為日後參與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的核心團隊。1978年8月26日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由705位會員組成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的全國平面設計組織,龜倉雄策擔任創會理事長至1994年,奠定JAGAD發展的堅實基礎,1981年起由六曜社出版《Graphic Design in Japan》成為紀錄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年鑑;之後接續由永井一正、福田繁雄、勝井三雄、淺葉克己、佐藤卓擔任JAGDA理事長,成為日本平面設計的主要推手,這個日本唯一的全國性平面設計團體得以匯聚力量,對外可以代表日本設計界發出唯一的聲音。(見圖52、53) ●圖52:JAAC: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Club日本宣傳美術會 ●圖53:以龜倉雄策為首創立的JAGDA:Japan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 設計日本設計的人 探討「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的脈絡關係,除了上述出生背景的「同鄉關係」、就讀學校的「同門關係」、設計活動的「同行關係」以及設計團體的「同志關係」之外、其中最為關鍵是「以人為核心」所促成齊心協力「同心關係」,這就必須要具有足以服眾的領袖風範,例如龜倉雄策是在設計實務及社團協會集合日本設計同行、同好與同志向前邁進,另外則是並非設計師背景出身的勝見勝,他以美術史、設計評論家及藝術總監的視野與格局所開創出來的設計能量,可以從田中一光於1983年勝見勝往生之後在《IDEAアイテア》雜誌No.183發表了悼念專文:「勝見勝先生發揮其擔任Producer(製作人)的卓越指導長才,就本人所知在1960年世界設計會議WeDeCo、1964年東京奧運會、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1972年札幌冬季奧運會、1975年沖繩海洋博覽會……等諸多國際活動有所貢獻」。這段話概括說明勝見勝與戰後日本大型賽會活動的緊密關係,更可說是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幕後靈魂人物。 「設計」這個專業名詞在今日社會已經約定成俗是「造物」的專業,例如「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具體產物;但是就傳統典籍所出現的「設計」除了是「造物」之外,另外絕大多數是指「謀事」或「誘人」;因此就「設計」而言同時包含「人、事、物」的規劃與執行,因此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除了站在舞台享受功成名就的設計師之外,更需要探討其背後精心擘劃、頂層設計的靈魂人物。設計評論家勝見勝將「Design Policy設計政策」置於頂層策略規劃,讓對的人擺對位置、作對事情,站在超越設計師的本位立場與高度才能思慮清明、洞燭機先、整合資源;若是設計師的職責是完成既美又好的「造物」為目標,設計評論家則是「評人與論事」或「育人與謀事」為使命,正因為勝見勝本於設計評論家的角色,拋開設計師的立場,才能夠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與前瞻的高度,成功地形塑出日本戰後的設計家,例如田中一光、永井一正、勝井三雄、杉浦康平、福田繁雄、橫尾忠則、石岡瑛子、仲條正義、榮久庵憲司、金子修也、磯崎新……等人屹立於全球設計的舞台。 尤其是勝見勝於1959年擔任《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雜誌編集長創刊至1983年第93號逝世截止,總計在雜誌專欄撰寫<世界新人之展望>13篇,其中引介日本年輕世代設計師杉浦康平、粟津潔、勝井三雄、田中一光、永井一正、草刈順、宇野亞喜良、片山利弘、細谷巖、和田誠、木村恒久、大高猛、江島任、真鍋博、日下弘、安齋敦子、福田繁雄、廣橋桂子、稻垣行一郎、仲條正義、白井正治、灘本唯人、小澤良吉、山下勇三、清水美智子、田中博、原田維夫、田名綱敬一、橫尾忠則、山下芳郎、片山哲夫等人,可說是日本奧運會與博覽會設計團隊的點將錄。筆者本人曾經當面請教於永井一正、福田繁雄、青葉益輝、淺葉克己、岡本滋夫、中西元男、中島安貴輝等設計前輩訪談關於勝見勝情事,所有的設計師對於勝見勝的領導統御及視野格局都是衷心地佩服,大家都感念勝見勝為了日本設計搭建極具高度的頂尖平台,真正是具有Leadership氣質的設計領袖;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向帆教授在《裝飾》雜誌專文介紹勝見勝,並推崇他是「設計日本設計的人」,可謂極為貼切的稱譽。 1953年勝見勝與建築設計的丹下健三、清家清、吉阪隆正,工業設計與工藝的柳宗理,室內設計的劍持勇、渡邊力,平面設計的龜倉雄策,攝影的石元泰博,藝術的岡本太郎,評論的瀧口修造、浜口隆一等會員,加上浜倉準三、前川國男、Charlotte Perriand三位顧問成立創設「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主要有五個目標:(1)促進國際設計機構及團體交流、(2)參與國際會議、(3)作品參與國際展覽、(4)優良設計的國際交流及普及化、(5)推動優良設計所必要的展覽、演講、會議、出版等推動事務,將此定位為設計運動「Good Design Movement」;之後為了配合1960年5月11日至16日在日本東京首度召開的世界設計會議「WoDeCo:World Design Conference」,於1959年更名為「The Good Design Committee優良設計委員會」;1963年再更名為「Japan Design Committee日本設計委員會」,大力推動「Good Design」的生活美學;從1955年起在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七樓設有專櫃「DC:Design Collection」及畫廊「DG:Design Gallery」,成為引介國內外優良設計的展示櫥窗,更重要的是每件展示的精選物品,都會由某位設計委員撰寫設計理念,落實推動日本常民的生活美學與提升創意品位。而且至今在銀座松屋百貨七樓仍然延續這個優質傳統,這種透過百貨商場所精選的產品,用以推廣優良設計的策略方法,進而塑造日本生活美學可說厥功甚偉。 勝見勝先生於1983年11月10日猝然仙逝,由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日本插畫家協會、日本設計委員會在東京共同舉辦「追悼勝見勝」委員會,由龜倉雄策擔任主席,決議設置「勝見勝賞」並且編輯出版《勝見勝著作集》由龜倉雄策、清家清、原弘三人監修,出原榮一編集,原弘裝幀設計,1986年由講談社出版,本套叢書計有:(1)美學‧教育論、(2)設計運動、(3)平面設計、(4)作家論、(5)隨想‧年譜共五冊,完整蒐集勝見勝生前所發表的論述,藉此得以認識其設計思維及參與設計活動的梗概。「勝見勝賞」主要表揚具有策略性系統規劃設計的設計師,褒獎證書由田中一光所設計的,1988年首次勝見勝賞由中西元男獲獎,陸續有五十嵐威暢(1989年)、永井一正(1990年)、仲條正義(1991年)、柏木博(1994年)、稻次敏浪(1995年)、勝井三雄(1996年)、矢荻喜從郎(1999年)、田中一光(2001年)、森正洋(2004年)、宮琦清(2007年)……等獲獎名單,由此可知「勝見勝賞」獎項的份量。(見圖54、55) ●圖54:講談社出版《勝見勝著作集》,原弘裝幀設計 ●圖55:Japan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Design日本國際設計委員會  勝見勝祝祭會的簽名簿Part I? 2020年由於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無意間在網路販賣蒐購了參與1964年東京奧運會運動項目符號(Pictogram)規劃設計的道吉剛(Michiyoshi Tsuyoshi)教授舊藏的《勝見勝祝ら祭Part II》簽名本,翻開內頁赫然發現裡面有浜口隆一、向井周太郎、道吉剛、山下芳郎、永井一正、木村恒久、勝井三雄、仲條正義、大高猛、金子修也、稻垣行一郎、泉真也、安野光雅、森正洋、灘本唯人、草刈順、馬場雄二、橫尾忠則、中島安貴輝……等多位日本藝術與設計名家的親筆簽名,這是極其難得蒐錄日本設計家簽名真跡的珍貴資料。 筆者之後翻閱《Graphic Design》No.100期由龜倉雄策所策劃的「日本設計100」專輯之中,得以確認1984年7月14日~23日於東京AXIS畫廊舉辦「追悼勝見勝」展覽,當時由田中一光設計海報,五十嵐威暢展覽構成,當時由日本設計社團協會邀全球100餘位藝術與設計名家提供原作展出,並且義賣成立「勝見勝賞」基金;再對照《Graphic Design》No.94期「追悼勝見勝」專輯之中邀請了112位撰寫追悼文、97位設計家提供「向勝見勝致敬」的作品,將之與這本簽名錄出席活動簽名對照,確定就是在AXIS畫廊展覽的簽名簿,只是很可惜目前筆者本人只有蒐錄到Part II,不知Part I流落在哪裡呢?
台灣噴墨科技展出色非凡
供應鏈服務
2023-10-28

台灣噴墨科技展出色非凡

成立至今第二屆的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TITA),現任理事長張訓嘉有感於噴墨印刷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突飛猛進,已經具備有獨立辦展的能力。有鑑於此,特別在該年8月10~13日,假全台灣最先進的台中健豪印刷雲端新廠3~4樓,舉辦第一屆「台灣噴墨科技展」,其展出面積高達1,200坪。期許在AI智能、節能減碳浪潮中,展現廠商獨特的創新科技及服務,進而讓台灣的噴墨科技印刷,也能引領風騷、出色非凡。總計在四天的展期中,吸引數千人前往觀展,可說展出成績相當優異。 ●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由健豪印刷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 探索噴墨印刷科技無限可能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在競爭激烈的數位印刷市場中,一直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該會的成員,長期以來皆致力於全新智能科技設備的更新,除了具備省電、減碳、省耗材的多重優勢外,並因應少量多樣的市場潮流,硬體設備商,也提供軟體服務,逐漸走向雲端化的趨勢。而使用環保認證的油墨,無須製版,不含有害物質,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守護國人健康,更綻放著台灣印刷產業的旺盛活力。 踏入全新工業4.0的健豪雲端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主視覺,展現噴墨印刷科技的無限可能。位在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4路26號的健豪雲端新廠,上演著一場與眾不同的盛會,此次展出共有來自全台灣噴墨印刷菁英的11家廠商,包含設備商、油墨商和印刷公司,皆是業界翹楚,透過展品共同演繹當代AI智能生產與節能減碳的潮流需求。 (一)台灣愛普生(Epson)公司╱在展會上全新推出首次亮相的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並展示其多樣化的應用,最大列印範圍為2.5×1.25m,可在厚達80mm的素材上直接印刷,展內攤位背板也是使用新機所印刷的蜂巢板,取代展覽中常見的珍珠板,讓Epson以更加環保的形式參展,並向用戶展現印刷的無限未來。新機使用全新10色UltraChrome UV墨水適用於多樣性素材,除了原先溶劑墨水可印刷的PVC、燈片、透片、PP、帆布等,更可以印製於各式室內裝飾建材、戶內外廣告、無框畫、文創商品、鋁板、塑料版等素材應用。 (二)台灣理光(Ricoh)公司╱而當各行各業漲聲不斷之際,理光品牌的優勢不只提供硬體,更提供一站式整合與顧問服務、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優化商業流程,是傳統印刷廠數位轉型的好夥伴。展會中理光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呈現磨練40年的卓越技術淬煉出的數位印刷結晶之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在噴墨展示部分,分別展出Pro VC70000工業級連續紙噴墨數位印刷機,與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即將上市的Pro Z75 B2單張彩色噴墨數位印刷機的印品輸出呈現。而辦公解決方案則為智能溫測門禁系統,目標是協助企業解決門禁管理、考勤等日常管理問題。 ●台灣愛普生首次亮相Epson SureColor SC-V7000大尺寸平台式UV印刷機 ●台灣理光攤位除了展示噴墨印刷技術印品外,也展現近年來持續提供各式辦公解決方案的轉型成果 (三)康鈦科技公司╱展出Konica Minolta AccurioJet KM-1e HD UV數位噴墨、印後加工設備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設備的實際應用案例,從噴墨到印刷品加值一站俱全。其中AccurioShine 3600 UV數位燙金上光機是結合數位燙金與上光的功能,採用噴墨技術可將UV燙金油及上光油噴印至印品上,因此無需製版,而且局部立體上光厚度可從21µm~116µm,還可支援135~450g/㎡紙張,並在塑料、合成纖維及包裝紙盒上印製燙金、局部立體上光效果,也可在平印的印品上進行塗佈,協助客戶面對多樣客製化印件需求。 (四)色彩世界科技公司╱代理瑞士swissQprint LED噴繪設備,透過螢光墨水,創意無限,還不含有毒物質,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墨水通過全世界最權威的綠色衛士環保雙認證。「與色彩世界共創世界的色彩」,在展會上實機動態演繹Skyjet雙噴旗幟布機及其應用,現場並有5公尺高雙面色彩飽和大王旗幟布旗展示應用。色彩世界深耕台灣,該年邁入27個年頭,見證廣告輸出業的歷史演變,並且成為各知名品牌之代理商,在輸出市場上建立高服務品質的好口碑,並以協助客戶解決問題,順利輸出如期交貨為目標。 (五)台灣樂蘭(Roland)公司╱現場展出Roland TrueVIS AP-640噴繪機,具備快乾墨水、出色的耐用性和最佳應用性等特點。另外所展出的UV噴墨印表機,精確展現皮革和手機殼的自然紋路與壓痕,打造出逼真質感。使用Roland DG UV印表機在皮革材料上實現原創設計,其UV墨水的柔韌性即使在曲面設計對柔軟的皮革材料也有很好的附著性。列印精度很高,可達到令客戶滿意的圖像品質,其中LEF2系列配備「Head Refresher」,可顯著減少維護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六)台灣御牧(Mimaki)公司╱改造紡織業的數位印刷轉型潮流,讓全彩燙印與熱昇華被廣泛應用。隨著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現今消費者對個性化及客製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主打免開版、可小量生產、工序少交期快的數位印刷嶄露頭角。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及人力資源的減少,無技術要求、使用具環保認證的墨水進一步讓其大放異彩,成為紡織業拓展及轉型的新寵兒。 (七)浩谷材料科技公司╱引進德國知名工具品牌,解決廣告標誌業及車身包膜行業客戶所面對的難題。由於設備的蓬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工具也需用相同的速度共同成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能節省人力及時間,以提升工作效率。主要服務項目:膠膜產品、數位直印、各式金屬相關客製產品、反光產品、大圖輸出彩繪玻璃、LED應用等。 (八)鑫多利企業公司╱展示噴印布旗的熱昇華設備外,還有新一代抖粉機,可燙印在T-shirt上。雙噴頭列印,彩墨及白墨同時列印,色彩同步對位。快速生產方式,一致性高規格品質,可為廠家帶來源源不絕的訂單。 (九)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主要秀出水晶轉印貼紙和電鑄貼片,在現有的技術不斷的研發與創新。虹彩藝特殊印刷公司具有多年製造銘版類、薄膜按鍵、軟性線路版、電鑄貼片、波麗銘牌、轉印貼紙、熱轉印、彩色貼紙、金屬貼片、壓克力網版印刷等經驗,從設計企劃完稿至上線生產到技術開發全部一貫作業流程,其擁有數位、輪轉、網版等專業機械設備及一群優質團隊。 (十)台灣納米科技公司╱在數位列印、數位色漿和數位墨水,已經走向全奈米化,達到次微米和奈米等級,奈米色漿已經應用在光電產業彩色濾光片的RGB色彩上。該公司擁有40多年專業技術與堅強研發團隊,並結合已建構完成的新進各式研磨設備及精密分析儀器,成功的將精密研磨、分散技術應用於各種粉體材料中。創立迄今,陸續開發完成Water、Solvent、ECO Solvent、UV Based Paste for Ink Jet Ink、Color Paste for Color Resist in TFT LCD等產品。而在塗佈工藝應用上包括:3C及金屬塗料業、鍍膜業、皮革業、人造皮革業、 墨水業及隔熱紙業等專用色漿。 (十一)健豪印刷事業公司╱位在3樓整個展區600坪的「健豪商品展」,展出上萬款產品,其中有很受歡迎的BT21和超人力霸王展區授權商品。所有商品中,完全展現少量客製化的經營特色,不管是胸章小物、馬克杯、環保杯、冰壩杯等,還有最新出品的水晶貼,就算是只有1個,都能客製化生產製作,包括T恤、毛巾、婚禮掛軸、文創商品等,創造出獨一無二價值。還有展示陳列用的各式商品,尤其是各種規格的客製化燈箱,吸引參訪者目光。健豪商品經過數位加工後印刷品,宛如紙上魔法秀,3D立體浮雕、燙金、燙銀、冷燙等各種精細工藝層次,綻放印刷高端質感。場內也展出第12屆健豪盃設計大賽得獎作品,製作出實體桌曆、月曆和馬克杯等,一起分享得獎者榮耀及創意巧思。 ●台灣御牧現場展出的JV330-160卷對卷環保溶劑型噴墨印刷機 首屆台灣噴墨展成功落幕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張訓嘉理事長,也是健豪印刷公司總經理,他的名言:「不做,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健豪印刷率先導入合版印刷、數位印刷,再結合雲端科技,成為「印刷服務業」,其擁有網路交件送印、全國物流宅配及雲端電子商務,更建立線上編輯系統,方便製作少量、客製化產品,加上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創新資訊化流程,帶領印刷產業躍上工業4.0雲端藍海。 首屆台灣噴墨科技展整個展會歷時四天,吸引印刷相關廠商、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會員、健豪之友等,共計有數千人湧進展場參觀,不只是設備商訂單滿滿,包含油墨商和印刷公司,也都業績長紅,堪稱是投報率超高的一場印刷盛會。 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 04-23591958*189 http://www.tw-tit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