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能有幸目睹並參與其間是一份光榮,筆者不只看過戰後七十多年印刷產業的演變,更是參與這一場劇烈變化戰役的老兵」。
台灣印刷史撰寫緣起
在約滿三歲開始有記憶的時候,家裡所睡的塌塌米床上頭有硫酸銅藍液電鍍槽,筆者在前面由一邊搬改好號碼待晒玻璃底板到後方,然後把晒過玻璃板搬到前方修改者那一邊,從小就在這種化學、日光感光、塗感光液環境下長大,畢業後在業界服務六十多年,外祖父朱紅毛先生一百多年前就在報社的輪轉機機房裡服務,扛的是一百四、五十公斤鑄鉛版上輪轉印刷機安裝印版再印刷報紙,先父陳耿彬先生在1935年前進入報社寫真部,學的是攝影、光學及化學凸版製版。直到1945年創業興台照相製版處,1950年更研究凸版原色版四色彩印,買入日本、德國自動凸版印刷機等等,很快七十年過去了,往事也如塵煙消散了,1984年筆者曾為印刷界編印第一本中華民國印刷年鑑,一些全新的發展收錄不多,印刷史料部份也不太齊全,而且對明鄭、清朝、日治資料完全闕如。
記得筆者有日到台南安平拍照,在石碑上的紀載裡赫然看到國姓爺的「刻板通令」,寫著各官不可擾民、侵害民地,顯然當時台南承天府已使用印刷方式來做為官方命令文件,所以印刷何時傳入台灣也就呼之欲出。小時候也看到很多用紅花染的紅紙,上頭印著黑框及文字商標,原來它是數百年來最早印刷商標的方式,和小時候看茶葉店在走廊下,以竹????蘿內放印版,夾包一疊茶紙一角印刷兩次,呈綠色字及紅印包裝紙,今天已不可考了,在與鄧進益老先生、陳清水老先生及秋雨印刷公司的林秋雨世叔談話中,常常學到不少日據及清末時代的訊息,也對自己主編印刷年鑑時,大陸遷台人士提到台灣光復之初只有二十家之說,深感資料謬誤太大而不安。
近年印刷發展神速,很多教科書才寫出來就已經落伍了!所以不再寫操作手冊之類的文章,不過也總要把這些印刷片段史料收錄下來,加上三百多年來的前塵往事、片語鴻爪,為台灣這個島國印刷事業發展史實留下見證,而不是一昧去依附在大中國印刷史框架之下,為了印刷史和印書史擾攘不休。
本書由荷西治理下台灣走入有文字世界開始寫起,歷經明鄭、清朝時期及日本人治理下印刷業發展,木刻水印技術在台灣生根約兩百年後,西洋及日本西方印刷又在台灣繁殖成枝繁葉茂。日本人走後,1949年上海印刷術及設備又加入這個行業裡,加上1960年代之後大量日本、西方印刷引進下,經濟、貿易快速成長,使台灣印刷產業達到世界水平發展,這份傲人成績是數以萬計印刷從業人員智慧和努力的成果,加上印刷相關上、下游產業配合所致。
筆者從業60餘載,一路走來能有幸目睹並參與台灣印刷發展的黃金年代,這是一份光榮,趁21世紀來臨之前開始動筆整理,雖掛一漏百非常不足,但本著有東西就有人批評,有批評才會更完美,否則不寫出來,根本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想批評的人也無從說起,遺憾更深。
台灣四百年印刷史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