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cer Metrics
Spencer Metrics 收集生產的即時分析數據,以確保生產線及所有相關人員都能了解瓶頸所在。有大量數據可以收集;那麼如何整理這些數據,才能讓最終使用者真正理解呢?該軟體從多個來源收集數據。最基本的數據來源是生產機器。「這是一個多供應商平台,所以我們可以連接到車間內的各種不同生產機器,」Spencer Metrics 執行副總裁 Vishal Sahay 說。該軟體還可以收集來自 MIS、ERP 或其他印前管理系統的數據。「所有這些資訊都會被收集,並在背景中無縫整合,讓你能全面了解生產狀況並將其放入上下文中,」Sahay 說。
雖然 Spencer Metrics 的背景是商業印刷,但他們也有包裝領域的客戶。「我們在那裡的成長相當顯著,」Sahay 說。他們還有印刷及包裝相關市場的客戶。「我們有只做模切的客戶,也有供應業界的客戶。」Spencer Metrics 可以監控任何機器。「所以它不必是印刷或包裝機器,」Sahay 說。
Spencer Metrics 如何整合所有這些機器?透過名為 Connect 的軟體。「我們的做法是與製造商開發智慧整合,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機器已經提供的豐富數據,」Sahay 說。「所有這些新的數位生產設備都有很多關於正在運行作業、帳戶、材料類型、材料消耗等資訊。如果我們能獲取這些資訊,就能開發軟體來收集這些資訊。」但任何印刷商都知道,市場上仍有大量類比設備。對此,Spencer Metrics 可以使用其「邊緣」技術,安裝感測器、編碼器和條碼掃描器來輔助數據收集,將數據帶入平台,並添加邏輯,使其更智慧、分析更容易。
該軟體以儀表板為驅動,一旦系統擁有數據,就可以提供各種可視化效果。即時生產儀表板可監控實時生產。「這能顯示當前發生的狀況,使生產團隊能以更主動的方式管理,」Sahay 說。所有數據都會上傳到雲端。「這樣你就有歷史分析和趨勢,可用來了解各種情況,例如停機問題在哪裡、操作員效率、作業層級追蹤等,」他說。
「我們還發現很多人收集了數據,但沒有方法真正利用它,」他補充。「我們專注於消除數據收集的努力,讓使用者專注於使用這些資訊。我們可以發送報告,可以以多種方式可視化,現在我們也在開發下一代體驗,在背景中運行 AI 驅動分析,生成洞見,讓使用者能更快理解這些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