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 4,974件作品參賽 134件獲獎

金點新秀設計獎見證台灣設計

Announcement of 2024 Young Pin Design Award
本刊編輯室
2024-10-18
金點新秀設計獎見證台灣設計

由經濟部及教育部指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及台灣優良設計協會執行的「2024金點新秀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今年5月26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隆重舉辦,並揭曉年度得獎名單。每年的金點新秀設計獎,是設計學子展現才華實力的絕佳舞台。今年共頒發61件「金點新秀設計獎」、3件「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3件「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特別獎」、58件「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以及最受矚目的大獎「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9件,得獎學生可獲獎金10萬元及獎狀一紙,勉勵同學的辛勞與優秀成果。

九件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

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出席致詞時提到金點新秀設計獎代表當代傑出的設計師對未來生活的想像,這幾年來,生活中不論是伴手禮、服裝、傢俱等,都可以看到台灣的設計軟實力。希望設計未來不是孤芳自賞,也要持續加值產業,讓台灣的流行設計蔚為「台灣風」,用設計讓世界看到台灣。今年許多作品都有呼應國際潮流,結合AI與循環經濟的理念創作,非常值得鼓勵,期待參與金點新秀設計獎的同學再接再厲,讓台灣設計成為各行各業提升價值的能量。

「金點新秀設計獎」今年共有55校116系、共4,974件作品報名參賽,初審階段選出608件入圍佳作,可獲「金點新秀入圍獎」肯定,最後共134件優秀作品在激烈競爭中出線獲獎。其中「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是獲得評審團最高評價之作品。2024「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9件得獎作品名單如下:

(一)產品設計類╱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徐苡宸、林姿廷的「HOO!兒童構音教具」作品獲得,藉由趣味的吹氣互動遊戲設計,讓孩童增強口腔基本動作,幫助未來語言學習發展。

(二)傳達設計類╱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邱美妤、林紜亦、李郁馨、簡鈺玲的「沽紙」作品獲得,是一套紀錄台灣傳統糊紙工藝的圖文書,讓讀者藉由閱讀和互動體驗了解糊紙。

(三)數位影像設計類╱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姚冠廷、張妤萱、陳宥翔、蘇柏丞的「瑕疵品」作品獲得,以3D動畫講述一個工廠機器人為保護瑕疵品奮戰的故事,詮釋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掙扎,期望帶給觀眾衝出舒適圈的勇氣。

(四)數位互動設計類╱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顧雯茵、李瑛琇、鄭至軒、黃歆茹、凌雅儒、陳廷語的「真相編織」作品獲得,是一款利用360度環景呈現漫畫敘事的懸疑推理遊戲,讓玩家透過扮演自由記者,逐步還原兇殺案的真相。

(五)空間設計類╱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吳孟嘉、洪嘉蔓的「城市牧歌-新住居革命的規則與變動」作品獲得,他們提出可以移動、增築、租換外牆及重組室內機能單位的單元式移動住宅,來因應當代游牧型態的住居生活問題。

(六)工藝設計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胡希的「繪聲」作品獲得,將聲音視覺化後轉換成金工首飾設計,每件首飾都是獨一無二的聲音故事。

...

推薦文章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經營管理
2024-08-06

編輯記事-未來之路:數位化與永續化

創新未來是drupa 2024的展覽主題,但展覽的焦點話題,其含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等。精簡的說,創新未來指的就是數位化及永續化,這對印刷包裝產業的發展意義非凡。 要驅動創新與效率,數位化勢在必行,數位印刷的興起,改變了印包產業的格局,讓印刷品與消費者間的連結更緊密,讓品牌商更有影響力。由依需、短版、個性化印刷、智慧包裝、合版印刷等,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數位印刷的品質與效率,已追上平版印刷,兩者的未來爭鋒,將取決於投資回報率。 在drupa的展場,傳統的印刷或後加工設備商,都在談生產流程的優化、以智能化與自動化裝置及軟體,以工業4.0為目標,來提升品質與效率;而在供應鏈服務體系,以平台接單、生產流程管制、倉儲物流管理及連結MIS,對客戶的遠端服務等,都是數位化的成果,當然,人工智慧的影子還是有的。 全球暖化議題驅動全球性的品牌商,提出減碳及碳中和目標,也讓所有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解決方案,印刷包裝相關企業也不例外。而因應海洋汙染,綠色和平組織在2016年發起減塑聯盟,聯合國在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目標,所以節能減碳及循環經濟議題,就成為drupa展場的焦點。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碳稅將在全球呈現,減碳、商品碳足跡、碳交易都在影響政府、企業的對外競爭力;歐盟反毀林法案(EUDR)將自2024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這推動將影響家畜養殖、可可、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木材等及其製品,未來出口到歐盟必須提出無毀森林證明,這當然包括印刷包裝品,所以最近需要FSC證明的業務越來越多。 未來之路,所有企業都要持續推動數位化及可持續發展,印刷包裝企業也不例外。 “We Create the Future” is the theme of drupa 2024.The focus topics are Sustainability,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Recycle, Digitalization, Printing 4.0, Finishing 4.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Economy, and Connectivity. To put it simply, Create the Future refers to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Digitization is imperative to initiate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Digital printing has changed the pattern of the printing and packaging industry. It brings the products and consumers closer and makes brands more influential. Through on-demand, short-run, personalized printing, smart packaging, etc.,it is obvious that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gital printing have caught up with offset printing. The futur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is on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At drupa, traditional printing and finish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By using AI and automatio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re the objectives alone with Industry 4.0. Regarding supply chain service system, online ordering,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warehouse logistics, and MIS provide services over the air. It is a result of digitalization. Surel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so takes partsin. Global warming issue has driven brands to set the carbon reduction and neutralization targets. The supply chains have to seek for solutions comprehensively.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In response to marine pollution, Greenpeace launched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in 2016.The United Nations will publish “Global Plastics Treaty” in 2024. These are legally binding plastic reduction targets. Therefore, energy conservation, carbon re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issu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topics of drupa 2024. The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will be officially implemented in 2026 and carbon taxes will take effect globally. Carbon reduction,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trading affect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he EU’s Deforestation Regulation(EUDR) will start to apply on December 30, 2024. The list of products includes: palm oil, cattle, wood, coffee, cocoa, rubber, soy, and the derivatives of those products, such as, chocolate, furniture, and printed paper. Traders will have to prove that the products are deforestation-free. For sure, it includes printed packaging products and there are high demands on FSC certification recently. In the future, companies must continue to endorse dig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ting and packaging companies are no exception.
健豪盃設計大賽獲獎揭曉
設計創意
2024-10-18

健豪盃設計大賽獲獎揭曉

由健豪印刷、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主辦,一年一度的2024第13屆「健豪盃設計大賽」活動已於日前公布得獎名單,並於今年6月15日假台中健豪雲端廠舉行頒獎典禮,現場有超過三百位民眾共襄盛舉,同時並展出所有獲獎作品。今年首次新增加高中職組競賽,在兩個月徵件時間,創下歷屆收件數最高,總收件數高達千件以上,總獎金超過兩百萬元,其中大專組文創桌月曆設計類,金獎獎金高達30萬。 發揮創意展現原創設計 為鼓勵優秀年輕學子發揮創意巧思,展現原創設計力,並建立印刷產業與設計人才間的溝通橋樑,以增進印刷產業的競爭力,所舉辦的「健豪盃設計大賽」至今已邁入第13屆,健豪印刷在6月15日舉辦「健豪盃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會中邀請泓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椬境、色彩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淑娟、台灣理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蕭得聰、康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監袁偉富蒞臨頒獎。 健豪盃設計大賽自2010年舉辦至今,每年都獲得熱烈迴響,參賽組數屢創新高,是台灣設計產業指標性競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有各個領域的設計師熱情地參與其中。而且今年首次新增高中職組,創下歷屆收件數最高,總收件數高達千件,可說整個競賽活動相當成功。 健豪印刷總經理張訓嘉表示,一場設計競賽活動連續舉辦13年相當不容易,過去主辦單位僅有健豪,而到現在是全國各大企業來共同協助辦理,預計明年將會更盛大,期待激發更多設計創意人才,歡迎全台高中職、大專院校,及就讀研究所學生,踴躍參加。同時他也提到,「健豪盃設計大賽」不論是獎金或曝光度,遠大於全台灣的各項比賽,也期望藉由賽事能夠鼓勵更多國內創意學生,發揮創造力及巧思,設計出令人讚嘆優秀作品。 創意奇想點亮台灣之光 此次健豪盃設計大賽兩大類榮獲金獎名單如下:(1)大專組桌月曆類金獎:大碗台味╱涂育誠(獎金30萬元)。(2)大專組商品類金獎:台灣寶物╱吳文君(獎金8萬元)。(3)高中組桌月曆類金獎:月曆告訴我的那些女神情報╱林芊語(獎金8萬元)。(4) 高中組商品類金獎:作伙遊台灣╱李慈恩(獎金6萬元)。 其中榮獲最大獎的桌月曆類金獎「大碗台味」、獲頒獎金30萬,主要創作理念:台灣料理、小吃以「美味又大碗」因而受到大眾的喜愛,以此為主題呈現美味道地的台灣美食,搭配台灣的當地特有野生動物,希望呈現出野性又充滿食慾的視覺饗宴。 泓瀚科技董事長呂椬境,也是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他致詞時提到張訓嘉總經理除了不斷突破印刷產業,也不忘為美術相關學生盡一份心力,擁有社會公益及熱心教育學生精神令人深感佩服。過去張訓嘉總經理就曾說過,未來是不需要製版的印刷時代,並早於同業開始大量購置噴墨設備,今年在德國drupa印刷展,看到所有印刷品牌大廠已沒有傳統印刷設備,能看到張訓嘉總經理當年高瞻遠矚的視野,如今健豪已是全台灣走在最前端的印刷公司。 色彩世界科技總經理劉淑娟,也是台灣噴墨科技發展協會現任第三屆理事長,她致詞時指出,「健豪盃設計大賽」主題為台灣特有種,透過參賽選手的視角看見台灣的美好,同時也看見台灣創造力的未來,每一件作品都是同學精心創作獨一無二,不論是否有得獎,每件作品都是原創者心目中的冠軍。期許健豪盃獲獎的選手,持續秉持著「生活即創意、創意過生活」的理念,將它融入我們生活,繼續開花結果,並傳播下去。 肩負培育創意種子使命 根據健豪印刷公司表示,學生的出色作品表現歸功於各階段老師的悉心指導。而健豪作為台灣印刷界的佼佼者,也將肩負著「培育優良創意種子」的使命,持續為台灣創意設計產業,盡一份棉薄之力,成為創意人堅強的後盾,透過設計實踐培育更多優秀設計人,期待明年還能看見更多更精采的作品。 健豪印刷公司成立於1997年12月,主要提供合版印刷、數位印刷等各式印刷服務,可印製多達50,000多種產品。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張訓嘉總經理的領導之下,結合雲端科技成為「印刷服務業」,擁有印刷科技管理系統、網路交件送印、全國物流宅配及雲端電子商務等服務,更建立線上編輯系統,方便製作少量客製產品。其強大的資訊能力,加上於自動化生產設備及創新資訊化流程的投注,致力於帶領印刷業往工業4.0方向邁進。 健豪印刷 04-23591958 https://gainhow.tw/
祝福臺南郵遞藝術展
設計創意
2024-08-06

祝福臺南郵遞藝術展

由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臺灣藝術時尚協會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合辦的《祝福臺南-Tainan 400 Mail Art》郵遞藝術展,已於今年5月18日假國立台灣文學館盛大開幕,展期至8月31日。這場來自世界的祝福,齊聚國內外藝術家、文學家、詩人、設計師、名人的明信片創作,總計有20國、超過611位、800張作品,一同慶祝臺南創立400周年盛典。 以祝福臺南為題明信片創作 臺南自1624年熱蘭遮城的建立以來,歷經400年的發展和演變。在這段時間裡,臺南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群在這片土地上交流、碰撞和共同生活。原居於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及漢族居民,與來自荷蘭、中國、日本等地的移民及其他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等,共同在臺南建設和發展,帶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在交流與融合之下,共同累積和塑造臺南獨特的文化底蘊,見證臺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祝福臺南-Tainan 400 Mail Art》郵遞藝術展以《臺南400》為核心精神,認識與欣賞臺南的歷史和文化,回顧過去,同時展望未來,一同感受臺南作為臺灣歷史首府的重要地位。該創作主要載體為一封情書「明信片」,以「祝福臺南」為題,邀請國內外藝文工作者,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和風格、不同的媒材和形式,表達對臺灣和臺南的祝福與支持,透過全世界和臺灣藝文工作者們的祝福作品成為連結人們心靈的紐帶,全球各地區捎來滿滿祝福,讓大家共同分享藝術所帶來的喜悅和感動。更透過創作出多元豐富的藝術作品,期許在各種媒材與形式的應用下,將祝福和美好的能量傳達給大眾。 郵遞藝術展四點重要意義 《祝福臺南-Tainan 400 Mail Art》郵遞藝術展具有以下四點重要意義: (一)文化盛事╱適逢1624年臺南躍上世界文明400年的歷史事件,特別策劃「祝福臺南400郵遞藝術展」,邀請全球文化藝術人士書寫郵寄給臺南的一封情書,透過書寫、繪畫、攝影、剪貼、雕刻等不同方式,用以祝福臺南400周年的文化盛事。 (二)文化印記╱此次邀約全球超過四百位文化藝術界人士實際郵寄的明信片,為了落實郵遞藝術的旨趣,每張明信片的郵票上面都蓋有郵戳,紀錄時間、空間的印記與歷史見證。 (三)文化交融╱邀請臺灣與國際文化藝術界四百餘位名家,由文學、美術、音樂、建築、工藝、民俗…等不同類型人士,共同為臺南書寫或繪製情書並寄上祝福,是展現跨區域、跨領域、跨文化的交融及輝映。 (四)文化資產╱邀請臺灣與國際各界四百餘位名家大師與名人,這些親筆書寫或繪製郵寄的明信片,將是此次展覽留給臺灣未來珍貴的文化資產。 藉由明信片祝福臺灣和臺南 該活動共展出來自臺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印度、澳門、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捷克、英國、梵諦岡、墨西哥、馬來西亞共20國,超過611位作品,800張明信片。參展之國內藝術家、設計師、文學家及社會賢達包括:廖修平、謝里法、李再鈐、黃光男、江賢二、趙國宗、莊普、薛保瑕、楊柏林、洪易、白先勇、李喬、吳晟、黃春明、向陽、李昂、席慕蓉、平路、李敏勇、小野、侯文詠、路寒袖、許悔之、李乾朗、王童、蔡明亮、魏德聖、曹瑞原、簡上仁、陳明章、謝銘佑、林懷民、唐美雲、陳亞蘭、施振榮、黃榮村、王榮文、林磐聳、柯鴻圖、王明嘉、程湘如、林宏澤、陳俊良、章琦玫、王炳南…等人,更有賴清德總統、陳水扁前總統、台南市長黃偉哲、嘉義市長黃敏惠…等政界領袖參與。 而國外參展者更是雲集各界大師名家,包括:捷克文學館長Zdeněk Freisleben、日本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副主席西村幸夫、日本森美術舘長南條史生、韓國漢城奧運吉祥物設計師金炫、東京奧運會徽設計師野老朝雄、義大利時尚品牌Emporio Armani設計總監Dominico Forte、法國時尚插畫家Nicole Lambert及生態藝術家Patrick Blanc…等人。 因為收件數量超過預期,展品分別於國立臺灣文學館及知事官邸生活館兩個場域展出,藉由這些創作者共同參與所蘊含的豐沛能量,祝福臺灣和臺南,也呈現臺灣多元文化土地樣貌珍貴價值,期待這些文學與藝術的交會的創作靈光持續閃爍,給未來的島嶼、未來的我們更精采的對話。在臺南400年之際,願這片土地繼續孕育出更多傑出藝術作品,繚繞著無盡的美好與祝福。本刊僅刊錄部分作品提供欣賞。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02-23931088 https://www.egretfnd.org.tw
理光數位平面設計競賽揭曉
設計創意
2024-10-18

理光數位平面設計競賽揭曉

由台灣理光股份有限公司所主辦的「龍飛鳳五舞動特殊色」平面設計競賽,邀請設計師以特殊色為傳統形象的「龍」賦予嶄新意義。此次競賽採全線上投稿、評選,經過一個半月的徵件,已於日前揭曉得獎名單。透過加總專業評審及粉絲專頁投票結果,競賽最終共選出12件優秀的特殊色應用作品,凸顯出台灣設計師們透過螢光黃、螢光粉紅、隱形紅、白色、金色、銀色等特殊色展現出的無限創意。 龍飛鳳五舞動特殊色主題 該競賽作品決選於今年5月20日採取線上評審方式舉行,特別邀請各界專業領域的評審委員,包括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吳介民、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副教授李根在、印刷人雜誌社發行人陳政雄、台灣理光公司常務董事許博惇等四位,並結合Facebook臉書粉絲投票結果,選出最終獲獎作品。 此次「龍飛鳳五舞動特殊色」平面設計競賽得獎名單如下:(1)冠軍╱劉智丰(龍歡喜)。(2)亞軍╱王藝臻(龍飛九天)。(3)季軍╱曾嘉慶(痴龍說夢)。(4)優選╱吳宜軒(龍)、許雅柔(出水福龍)、劉怡欣(雙龍吉祥圖)。(5)佳作╱黃映涵(霓虹舞躍)、薛馥敏(龍華富貴)、何晉文(冷面小青龍)、張芸毓(龍齁哩跨買)、馮耀毅(笑龍可掬)、李黛苓(龍吟市場)。 透過特別色賦予龍嶄新創作 其中由劉智丰所設計的冠軍作品「龍歡喜」色彩鮮明,使用東方傳統色彩和元素,如龍和雲彩。龍被描繪得活力四射、表情各異,結合西方龍和日本酷斯拉,讓整幅畫面充滿動感與趣味。這種藝術風格結合現代線條和流行色彩,以及傳統的節日氣氛和文化象徵,整體表現極佳。 而由王藝臻設計的亞軍作品「龍飛九天」中抽象的龍首運用之金色突出、層次分明,文字簡潔有力,海報核心表現出龍飛九天的壯闊場景。在龍的意象上使用鏡像處理,再結合中文字的設計,展現出傳統文化中龍所具有的霸氣和貴氣,整體作品寓意著非凡的抱負和壯志凌雲之理想。 另外由曾嘉慶所設計的季軍作品「痴龍說夢」,其採用一種幽默且誇張的風格來描繪龍這一傳統符號。作品中的龍色彩鮮艷,表情生動,環境簡單卻富含表現力,山巒和雲彩輔助營造一個輕鬆的敘事背景。圖中的龍帶有玩世不恭的樣子,形成有趣的對比,可能是在傳達創造力和變革的輕鬆方法。整體而言,這幅作品展現了現代與傳統元素的結合,以及對比賽理念的獨特詮釋。 競賽結束後,得獎者除了能獲得獎金,台灣理光也會將所有得獎作品印製出來,透過特殊色碳粉的應用,將作品精緻的色彩與創意呈現於設計師及大眾之前,期許透過此次競賽將台灣的優秀設計力讓更多人看見,並透過各種特殊色的應用賦予商品或製作物更吸引人的外觀及價值。 台灣理光提供各式解決方案 台灣理光是理光集團台灣子公司,其提供完整的辦公室解決方案暨設備,包含有智能輸出設備、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視通訊高效裝置、主動式服務、列印管理解決方案、設備管理系統等等,利用創新的技術與卓越的光學科技能力,持續贏得業內權威機構的相關獎項。 台灣理光的量產型數位印刷設備可解決大量印刷,以及特殊應用的各式問題。無論是具備獨特印刷技術的第五色應用,或者支援厚紙印刷的旗艦型設備,理光皆能提供最符合需求的量產型數位印刷機。 台灣理光 0800-457456 https://www.ricoh.com.tw
剖析全球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drupa主題
2024-08-06

剖析全球印刷包裝產業未來

歷經11天展期的德國drupa 24印刷展已在今年6月7日圓滿落幕,來自52個國家、1,643家參展廠商,以及來自174個國家、約17萬印刷及包裝專業參訪者齊聚一堂。雖然比起2016年參訪者少約9萬人,但展會盛況及獨特的影響力仍然存在,參訪者中來自國際者佔約80%,亞洲佔約22%最多,其次為美洲佔約12%。根據展館單位提到,包括Bobst、Canon、Fujifilm、Heidelberg、HP、Horizon、Koenig&Bauer、Komori、Konica Minolta、Kurz和Landa等參展廠商報告,他們展場的銷售成果超過預期。 ●今年drupa展共有52個國家1,643家廠商參展、174個國家17萬位觀眾造訪(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創新未來為drupa 24展覽主題 參訪drupa 24現場的實際體驗是讓人興奮的,直接接觸到所有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實際操作和檢測成果,以及探討新技術、新材料應用、商業模式與產業趨勢。透過展場的產品展示、說明會、研討會及主題論壇,可以看到產業的創新與發展,也大大激發我們的思考領域、創意的來源、產業發展議題、經營策略及相關的解決方案,也可能會有意外收穫,您可能認識到新的朋友、開拓新的商機,也體驗到印刷包裝產業的未來。 「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本屆drupa 24的展覽主題(Theme),而這次展覽的焦點話題(Focus Topics),其包含有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資源和能源效率(Resource&Energy Efficiency)、回收(Recycling)、數位化(Digitalization)、印刷4.0(Print 4.0)、後加工4.0(Finishing 4.0)、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經濟(Platform Economy)、連接性(Connectivity)等。主辦單位也邀請很多產業專家,就這些議題以領導性思維、專家論壇及部落格(Blog)方式,分別提出專業的文章分享給大家,這也是所有參展商的熱門話題,他們了解到這些是所有產業的發展趨勢、客戶關注的焦點,也是突出其商品的差異化,與競爭優勢的地方。 主辦單位也安排五場特別論壇來開闢新的視角,drupa cube代表思想領導力,以開創性內容確保知識的轉移與互動;drupa dna是連結產業新人、年輕人才、新創公司和老牌公司,探討創新技術的驅動力與應用;touchpoint packaging(tpp)則專注於富有遠見的包裝解決方案,並將品牌所有者介紹給設計師、材料供應商、印刷服務提供者和相關加工商;touchpoint textile為跨行業合作、新項目及產品和製造理念提供空間;touchpoint sustainability,是探討與永續發展主題相關的最佳實踐範例,以及創新解決方案。五場特別論壇內容脫離不了展覽的焦點話題,但期待能夠透過跨行業、跨年齡、跨部門的專家,創意激盪、深度交流,共創未來的發展空間及解決方案。 drupa 24不僅僅只是一個貿易展,絕對是印刷包裝業者,追尋靈感、創新思維、拓展商機、掌握最新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尋找新的供應商、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提升自我技術、知識和經營技能的地方。 ●drupa 24印刷展聚焦在工業4.0、AI人工智慧、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平台經濟、連接性等主題(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主辦單位安排五場特別論壇和會議活動來開闢新的視角,也總是能夠吸引不少觀眾參加(圖片來源╱drupa官網) drupa數位與永續發展歷史之旅 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是提升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30年多來,傳統印刷技術主要在優化性能及材料,來提升效率與品質,但沒有太多新技術出現,而數位革命(Digital Revolution)卻創新印刷包裝產業的經營發展,尤其是融合數位、網路與資訊技術,以無版數位(以噴墨為主)與積層製造技術,改變生產製程及行銷管道,也擴大經營領域(例如工業、裝潢與功能印刷等)、改變商業競爭模式(例如供應鏈管理、網上服務等)、優化效率(例如自動與智能化)等,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例如依需、短版、個性化印刷等)。數位印刷機教父Benny Landa也提到,未來所有事物都將數位化,印刷也不例外(Everything That Can Become Digital, Printing Is No Exception!)。 而drupa展覽,讓這些技術對印刷包裝業,是展現出創新與應用的最佳場所,回顧過去的數位化之路,由1970~1980年的電子分色機開始,1980~2000年由桌上排版(DTP),到電腦直接製版(CTP),1995年開始的Indigo數位印刷機,2000~2024年的合版或網上印刷(W2P)、數位技術發展、電子商務等;2004~2013年的檔案交換與數據分享格式(CIP4),2005~2024年的移動通訊,2005~2016年的大數據及跨媒體行銷,2012~2020年的全方位數位印刷機(B2及B1寬幅,奈米);2010~2020年的3D積層技術、2016~2024年的雲端服務、2008~2024年物聯網(IoT)與近場通訊(NFC),2016~2024年的機器人、自動化與智能技術;2020~2024年的遠距上班與線上服務、2016~2024年的印刷4.0、2012~2024年的AI人工智慧應用等,這些數位技術驅動印刷包裝業的發展,也擴大市場的領域。 就全球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發展歷程,幾乎跟印刷包裝數位技術的演進期非常雷同,唯一的差別是聯合國在永續發展上,所扮演著驅動角色。1972年,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提到,人類有在健康生態環境下生活之權利,要運用科技,減少對空氣、土地和水的污染,以及建立有關野生動物保育、環境保育和人口控制的法規,才有1983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重視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間的關係,也發布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Our Common Future)。並在1992年里約高峰會提出21世紀議程(Agenda 21),首次探討氣候變暖,制定永續發展藍圖,1993年成立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UVCSD),以督導及協助各國推動永續發展工作,而國際環境管理標準(ISO 14000)也在1996年公布,針對相關組織建立營運的環境管理標準(例如污染防治等),並期遵守相關法規(例如環保標章等)及持續改善。 ●數位印刷設備依舊是本屆drupa展覽的重頭戲,左圖起為Landa、HP、Ricoh(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機器人、AI人工智慧應用、自動化與智能技術的興起,將有助於印刷產業的快速發展(圖片來源╱drupa官網) ●左起為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宣言、聯合國全球盟約、CSR 聯合國全球盟約的正式啟動 而2000年聯合國的「千禧年宣言」,承諾2015年要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同時啟動「聯合國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號召企業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及環境等共同價值的標準。2010年國際標準ISO 26000企業社會責任指引也正式公布,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完整的系統架構,幫助企業將社會責任原則轉化成實際行動。總結地說,企業就環境面、社會面、經濟面及各利害關係人,所揭露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或企業永續報告書(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CSR)。 ESG是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是一套用於評估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的指標,在2004~2015年間,陸續被作為了解企業價值及投資公司的依據。2016年聯合國的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議程(Agenda 30)正式啟動,訂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後,透過ESG進行盡責投資,已在全球進入黃金時代。美國資本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其評估投資ESG公司風險等級的比率見表1: 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1、2、3、4、5、6、7項是與社會面相關,第8、9、10、11、12項與經濟面有關,第13、14、15項與環境面有關,而第16、17項則與治理面有關。永續發展目標也意謂著,資源是可循環運用的經濟模式,這就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其以「原料取用(Take)→製造(Make)→使用(Use)→再利用(Reuse)→再製造(Remake)」的產銷模式,比起以「開採(Take)→製造(Make)→處置(Dispose)→汙染(Pollute)」的傳統線性經濟模式(Linear Economy)是不一樣的。 1970年代開始興起的環境保護活動,是催生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成立(1971年),也催生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1972年),直到1990年環保團體便把每年4月22日訂為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而近20年來每年地球日的主題都與氣候變遷、水、森林、減塑及生態為主,而減碳以對抗地球氣候變遷、減塑以保護海洋汙染是2016年來的重要議題。 綠色和平組織在2016年發起減塑聯盟「解開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運動,也促成聯合國在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這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目標。要求在2040年海洋塑膠垃圾量減少80%以上、塑膠總產量減少55%,塑膠製程相關與處理廢棄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能佔總排放量的15%等,減塑問題也成為全球共識。 聯合國對於全球暖化議題(Global Warming),歷經蒙特婁議定書(1987年),到第一次公約締約方會議(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來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京都議定書(COP3,1997年),但直到巴黎協定(COP21,2015年)才確定明確目標(控制氣溫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但地球暖化問題仍持續加速,直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COP26,2021年)取得重大的協議。在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排放及碳中和目標、碳市場規則、濫伐森林、逐步禁用煤炭、財政支援、能源轉型等有重大成就,這影響到未來企業加速減碳、各國碳稅機制及再生能源政策,全球品牌大客戶及供應鏈體系,全面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所以碳排放管理機制,將是各企業未來都要面對的問題。 由上面的資料分析,數位化技術與永續發展議題,兩者發展演變的時間軌跡是相似的,都在1980年代開始蘊釀、1990年代開始起步、2000年代整理、2010年代開始爆發、2022年代做重點推動,就數位化演化過程,設備廠商是主要的推動者,印刷包裝業者因而改變製程及商業模式,以期強化競爭力及滿足客戶需求。而永續問題卻影響到社會層面,改變了全球人們思維,影響到政府政策、品牌商及企業因消費者行為改變,而必須面對及積極推動,當然也影響設備及原料商,必須要滿足永續發展的內容。而相關廠商在drupa展示數位或永續相關成果,正是讓客戶能感受到這些演變最好的場所。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宣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drupa 24對印刷包裝產業啟發 回顧2016年drupa展亮點,包括多家B2數位印刷機相互爭鋒,如惠普(HP Indigo)及Landa奈米印刷技術(Nanography)設備再度引來關注,B1寬幅的高速數位印刷機、數位印刷機在包裝印刷瓦楞紙業的發展潛力,以及數位設備在包裝業(如紙盒、軟包、標籤及瓶罐等)的全面應用。另外噴墨技術也跨入工業印刷(如紡織、裝潢、陶瓷、玻璃、木材等)、功能印刷(如3D印刷、印刷電子及生醫產業等)等領域,這讓我們了解到噴墨技術的跨業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所以如果把drupa 16展覽主題,由觸摸未來改成「噴墨的未來」或「印刷新時代的來臨」,這也是很適當的。 再看drupa 24展場,數位印刷設備仍是最大的焦點,各家數位設備商的技術、印刷品品質、生產效率等,差異化特性越來越少,而噴墨技術在功能印刷(例如3D、電子等)、裝潢印刷等跨領域,展出的攤位也不多,比較2016年,熱鬧氣氛是明顯的淡了。但參訪展場廠商溝通上,都強調印刷包裝業朝可持續轉型、優化流程與自動化、多元的產業運用(例如商業及出版、標籤、包裝領域、裝飾等)、發展可持續性解決方案、後工序連結及提升數位化服務等,這在廠商及展場也都有明顯的標示及引導,所以看drupa 24展覽,多元化的持續創新服務應是一大亮點。 就傳統印刷設備、印前印後及材料廠商,持續創新與追求效率的極致,是所有人都在談的,也借助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裝置及軟體,來縮短轉單及調機時間,提升設備的綜合效率。在後加工設備上也是一樣,讓生產條件更有彈性,用自動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來提高設備的效率,以及無縫接軌前端的印刷設備。而在後加工設備中,來自中國參展商處處可見,就連數位印刷機廠商也明顯的增加,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印刷設備及器材的年外銷金額,已超過30億美金的市場規模,尤其在CTP及柔版版材、柔版及網版小型印刷機、製盒、製袋、模切、撕、折、黏、貼及成型的後加工設備,在亞洲及歐洲是很有競爭力的。 另外,探討展會上各參展商的專題,包含人工智慧的應用在印刷包裝業的應用、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數位化服務的趨勢、印刷暨加工4.0的發展等都是關注焦點。總結drupa 24展覽應是多元主題的呈現,關注點不再是數位技術的突破,而是優化及整合現有的印刷、數位、智能及綠色相關技術。以提升設備效率及彈性,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及數位化服務方式,讓客戶滿意並增加價值,這也因應全球疫情,可解決印刷包裝產業經營困境問題。以下我們來了解一些drupa 24展覽所帶來的焦點趨勢: ●drupa展場上的各式特殊展品及列印樣品(圖片來源╱drupa官網) ●數位印刷設備在本屆drupa展推陳出新,各家廠商都展示最新的噴墨創新技術,可說數位印刷機市場的關鍵年代即將來臨(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一、數位印刷機市場的關鍵年代即將來臨 這次drupa 24展看到的數位印刷機品質效率,已經媲美傳統的平版印刷機,印刷品質很難看到明顯的差異,如果在投資與運轉成本,數位印刷機廠商能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以數位印刷機的依需印刷(POD)、可變印紋(防偽、追溯等)功能(VDP)、短單生產、無版及低損耗生產等特性,未來B2/B1的數位印刷機有機會取代傳統印刷機量產領域,當然兩者的投資報酬(ROI)必須精算。在商業及出版、標籤、軟包等領域的應用已相當普及,在紙盒、瓦楞及瓶罐包裝上的應用,未來潛力也是有的。 drupa 24展場看Landa的B1幅面S11新一代設備、Konica Minolta B2 AccurioJet 60000噴墨新機、Canon與海德堡合作的B2+ varioPress iV7、Ricoh Pro Z75 B2新機、網屏的B2 Revoria GC12500機、小森(Komori)推出J-throne 29 B2單張紙UV噴墨印刷機,還有KBA的B1 VariJet 106、富士B2 Revoria GC12500、愛克發的B1 Speedset 1060 Orca等設備。都展示了最新噴墨創新技術,以自動化和色彩管理的軟體解決方案,簡化工作流程發揮極高的生產力,加上依需印刷、程式化列印(Programmatic Printing)、簡易操作(解決人工短缺問題)、可持續發展(使用回收材料及低損耗)等特性,將會吸引更多的新印刷包裝業者加入,所以數位印刷機市場的關鍵年代即將來臨。 二、以策略夥伴合作擴大產品線及市場領域 無論印刷或後加工在drupa 24的設備商,都把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可持續發展當主要口號(Slogan)對外宣傳,甚至延伸至人工智慧(AI)、工業4.0、工業5.0、連結性(Connectivity)、機器人應用(Robot)等。透過設備生產流程來實現自動上料、自動調整、自動偵測(品質及色彩)、自動上版、自動換版、最短的轉換時間,以及印前、印刷及印後聯線協同整合工作,並發展控制平台連結MIS系統,讓設備變得更加自動化、互聯和高效更是目前的聚焦點,也進而讓自動化工廠來發揮最高生產效率。 以擴大策略夥伴的合作,快速發展產品及市場領域,來滿足客戶需求,這是印刷設備大廠的另一個焦點。看到惠普(HP)與Canva、Jura、Esko的合作,海德堡與佳能及Gallus、Konica Minolta與法國的MGI、Landa與Gelato、Koenig&Bauer與Durst、Komori與MBO、Bobst與Microsoft,Fujifilm與ST、METZ、XMPie等合作,Xeikon與Kurz、Xaar與Ricoh、Tecnau與Sitma、EFI與Packsize、Mark Andy與Rotometal等,都是在整合及擴大產品與市場領域,以合作來快速搶佔市場。另外,設備大廠也喜歡在展場上宣布與印刷包裝製造業者的策略夥伴關係,例如當納利(RR Donnelley)、Cimpress等大廠都被大幅宣傳,這主要目的除了強化業務關係外,也希望對市場行銷推廣有所助益。在展覽期間,甚至連drupa主辦單位也與美國印刷協會(Printing United)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已是drupa展覽的核心重點  ●每一屆的drupa印刷展,都是全球廠商發表創新產品及最新技術的主要舞台(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三、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已是drupa展覽的核心 所有展場設備商,絕對不會忽略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重要性,在設備器材的可回收性,環保油墨(碳粉)或水性墨的使用,強調智能化、自動性或更環保的製程,來提高效率及減少停機,以節省能源及減碳,尋找替代塑膠的紙張等都是關注的焦點,這些廠商如ElectroInk技術的HP Indigo、擁有防刮和熱封Titon乾碳粉的Xeikon、擁有Truepress PAC水基噴墨平台及水性油墨的Screen、Mimaki的UV墨水、理光的水性顏料等則是展示的重點。 水性墨水在瓦楞紙包裝中也越來越普遍,惠普憑藉其PWI部門印前和印後技術在處於領先地位,富士軟片、佳能等企業,都在本屆drupa上有精彩展出。 四、AI科技運用在drupa 24展覽上也相當流行 drupa 24展覽的AI科技運用,可分成AI視覺應用的品質檢測、生成式AI設計創意輔助及AI優化工作流程等三類。在品質檢測上,先建立標準化特徵(例如色彩、形狀和紋理等)、處理後數位化,經過影像擷取進行AI辨識,依照識別結果進行色彩管理和印刷品質控制,後續處裡含自動校正、調整、修復,或生成報告和數據供參考,相關服務廠商如AXODE S.a.s.、EyeC GmbH、System Brunner AG等。 生成式的AI設計是利用機器深度學習,提供大量的設計圖、圖像、文本等,從而能夠生成新的、以前未見過的內容。分析大量的設計數據,生成式AI可產出新的設計概念和創意方案,以提供靈感和創作啟發,另外AI可生成多個變體和改進版本,還可仿效各種設計風格和元素,從而創造出更多樣的設計作品。生成式AI可幫助設計師快速生成包含設計草圖、版面配置、配色方案等內容,並提高設計效率,相關應用廠商如Scodix、InterRed、PrintXpand等。 此外,AI還可以應用於設備維護和故障預測方面。透過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和收集設備故障數據,AI可以分析設備的健康狀況,預測潛在的故障問題,並提前進行維護和保養,從而減少設備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KBA就在展會分享Kyana的AI服務,它提供從遠端支援和詳細效能監控,到未來數位化生產支援的預測性維護等,相關應用廠商如Heidelberg、HP、KBA、Ricoh、GoMake等。 ●世界知名的數位科技大廠,都不會缺席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刷展,並帶給大家更多的創新及期待(圖片來源╱drupa官網)  五、中國印刷包裝設備的崛起 根據drupa 24主辦單位新聞資料,2024年參展廠商共1,643家,其中來自中國參展商共410家,比德國的401家還多,為參展廠商的總面積居第二位。在印後加工設備如模切機、燙金機、糊盒機、紙袋成型機、美妝硬盒設備、去廢機、膠裝機、線上檢測設備等是主要的參展商。而在印刷機中,柔印機、軟包凹印機、網版設備、標籤印刷設備等,其價格及性能的性價比(CP值),在歐、亞洲市場都已佔有明顯地位。而印前耗材,CTP版、柔印版及設備等的競爭力也很強,展場也看到的許多廠商展出噴墨印刷機,其對未來國際市場的競爭企圖心也是看得到的。 中國全印展(All in Print)主辦單位科印傳媒,在drupa展覽期間,也舉辦「2024印刷創新技術交流合作研討會」,研討會中,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常曉霞女士、歐洲古騰堡協會主席Mr. Jacek Kusmierczyk、歐洲柔印技術聯合會主席Mr. Sante Conselvan代表致詞,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印刷與標籤專業委員會主任許文才教授,就中國包裝行業現況與發展作專題演講,以及科印傳媒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軼平女士,就中國印刷行業發展趨勢作專題演講。而北京印刷展(China Print 2025)也利用drupa展覽期間,舉辦新聞發表會,拜會德國、義大利、巴基斯坦、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印刷相關團體及媒體,都為未來的中國印刷展覽廣做宣傳,中國印刷包裝業的國際市場企圖心是不可言喻。 由drupa 24參展商展覽主題看印刷包裝產業趨勢 創新未來(We create the future)是drupa 24展覽主題,但透過不同特別論壇,以深入探討未來的印刷和包裝產業,連接技術領導者、新來者和用戶,並特別關注產業的頂級趨勢。這些創新技術包括積層製造、人工智慧、商業智慧、新材料、平台經濟、預測性維護、印刷電子、遠端服務、新商業模式和流程設計等。焦點話題則在永續發展、循環經濟、資源和/能源效率、回收、數位化、印刷4.0、後加工4.0、人工智慧、平台經濟、連接性上,以下來看drupa 24部分主要參展商的展覽主題及經營策略: (一)Landa(蘭達)╱以「Run More」為展出主題,Landa執行長Gil Oron提到,過去3年專注在確保設備高生產力、可用性和可靠性,以最新奈米技術跨入新市場,如軟包裝等。發展更永續解決方案,這包括不需要版材、幾乎零紙耗損、水性油墨、再生基材、碳足跡少等優勢,未來將再細分市場,推出更多產品、更多應用、更多地區、更多客戶、越來越多,這就是Run More。 (二)Komori(小森)╱以「智慧互聯(Connected Automation)」為展出主題,透過改進控制、品質檢測自動化、機器人物流及節能和減少紙張浪費技術,小森推動建造智慧工廠,為每個人提供安全、環保的營運,這展示在新型的環保平版印刷機和下一代數位印刷機。而利用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連接印前和印刷及印後,「智慧互聯」無縫連接的智慧工廠,促進節省人力、減少技能創造並最大生產力。 (三)HP Indigo(惠普)╱以「打破類比到數位的界線(Break the Analog to Digital Boundaries)」為展出主題,與平版和凹版相匹配的印刷質量、特種墨水和效果,HP以不同設備滿足商業印刷、標籤、軟包裝、折疊紙盒、瓦楞包裝、標誌、展示和裝飾行業等業者的需求。同時以平版印刷品質、傳統印刷機的生產效率、數位印刷的優勢,來創新印刷包裝的價值,這是HP Indigo 在drupa展所要凸顯的。 (四)Heidelberg(海德堡)╱以「無限潛能盡情釋放(Unfold Your Potential)」為展出主題,其使用高度自動化解決方案,來提高生產力、優化生產流程,以減少浪費和排放,並提高能源效率,這是海德堡在印刷永續發展的主要關注點,也滿足客戶面對生產多樣化、成本、競爭力的壓力。而永續發展將是一大主要重點,如何節省能源、浪費與時間將是關鍵的議題,永續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外,對企業增加了策略發展與差異化競爭。 (五)Ricoh(理光)╱以「變革(HENKAKU)」為展出主題,希望讓來賓體驗碳粉印刷設備的創新,包括在軟體服務及永續發展上。理光專家也展示自動化、人工智慧帶來的流程進步,以及永續發展帶來對企業、客戶與地球的利益,其水性顏料、自動化生產工作流程,減少客戶對個人技能和主觀解釋的依賴。減少浪費,釋放可持續性,卓越的噴墨與碳粉系統,豐富色彩品質,提供數據管理與自動化服務,可持續基材及應用程式發展等,這些都是變革性創新的表現。 (六)Bobst(博斯特)╱以「滿足客戶需求將願景變現實」為展出主題,塑造包裝世界的未來,以互聯性、數位化、自動化和永續發展為支柱,因應更短的上市時間、更小的批量及需要,在實體銷售和線上銷售之間建立一致性,「連結包裝價值鏈」則是實現願景的作法。以Bobst Connect平台為核心,發展工作流程的解決方案數位平台,以增強和提高包裝生產力,以滿足標籤、軟包裝、折疊紙盒和瓦楞紙板業者需求,讓客戶可以獲得整個包裝價值鏈上的技術、原材料、流程和業務案例的指導。 (七)Screen(網屏)╱以「創造印刷未來-科技×生活」為展出主題,面對不確定的社會,以及印刷產業不斷的變化,Screen準備提升與客戶的合作,以前所未有的水平整合平版印刷機和數位印刷機,為印刷帶來嶄新的未來。同時也展示數位前端和全面的工作流程軟體系統、高密度黑色墨水、獨特的數位和平印混合解決方案、符合食品標準的水性油墨用於紙包裝、採用環保基材的標籤和包裝樣品等。 (八)Canon(佳能)╱以「前進的力量((The Power to Move))為展出主題,藉著其正深化全球印刷業的地位,展示技術創新、專家團隊、卓越的支持服務和動態協作的強大組合,同時幫助印刷服務商(PSP)實現業務轉型。並與全球25家技術夥伴合作,進而激發全新的、更好的方式來利用創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機會和嶄新的整合水平。 例如以自動化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可持續成長所需的效率、靈活性和品質,從噴墨到碳粉,或從捲筒紙到單張紙,Canon的全系列數位圖書印刷技術,以水性油墨製作的多功能、充滿活力的標籤設計,到客製化的短期展示和包裝輸出,讓客戶見證將想法轉化為現實的尖端技術。 (九)Mimaki(御牧)╱以「我們是印刷的未來(We Are the Future of Print)」為展出主題,在展會上,Mimaki在展會上聚焦創新、永續發展和包容性,透過創新和措施展示卓越的工程設計,這些創新和舉措,旨在使標誌圖形、工業和紡織業面向未來,同時推動環境和社會的永續發展。Mimaki還展示如何將公司的解決方案,整合到最先進的工業5.0生產環境中,以提高自動化程度,並讓機器人和其他智慧機器與人類一起工作。 (十)Koenig&Bauer(科尼希&鮑爾)╱以「更高的數位化、效率和永續性超越印刷(Exceeding Print with More Digitalisation,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為展出主題,其特別關注包裝市場和數位解決方案。以超越印刷策略的三大支柱「永續性、數位化和模組化」為演示主題,並為參觀者提供,將印刷生產提高到新效率水平的各種可能性,展現個人化包裝工作流程提升效率,以完全的數據透明度、創新的雲端和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全新的突破性商業模式,是Koenig&Bauer數位策略的重點。 展覽後記 drupa 24台灣約有20家廠商參加,主要都以後加工設備為主,但比起以前展場規模是差很多,這也顯示台灣印刷包裝業後加工廠商,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加上台灣的後加工市場規模受限,所以充新思考創新、找到競爭的差異化是必要的。而在展場中,我們也看到台灣參展者的行銷確實有必要強化,看到大廠,都會把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及可持續發展等口號,展場宣傳處處可見,也當作話題閒聊,這也是展覽的焦點,但台灣廠商卻都忽略了,相當可惜。 drupa 24展場,除了看設備及其他參展內容外,總是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或活動,由參展者展場的佈置創意、展示活動的戲劇性、展館單位的創意行銷、參展商的特殊設備展示、創意設計、制服及樣本,其他外來的活動等,都會吸引參訪者的眼球關注,甚至引起騷動,這都值得參考學習的地方。 ●台灣本屆drupa約有20家廠商參加,主要都以後加工設備為主,但比起歷屆展場規模稍微縮小,似乎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 
國際交流看見台灣設計獨特性
設計創意
2024-10-18

國際交流看見台灣設計獨特性

We Are CIDA!解密CIDA! 成立於1967年12月12日的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Association,英文簡稱CIDA),為我國第一個以工業設計專業設計師為核心所成立的社團法人;也是WDO(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世界設計組織 (前身為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的專業團體會員。於2001年時,以推廣亞洲工業設計影響力為目標,與日本工業設計協會(JIDA)及韓國工業設計協會(kaid)共同成立「亞洲設計聯盟」(ADA,Asia Designers Assembly),並於成立當年起,逐年由台、日、韓三國輪流舉辦「國際學生設計研習營」(ISDW,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Workshop),加強台日韓大專院校工業設計系學生之交流,共享設計理念並發掘自我潛力,希望有助年輕設計學子開拓視野,建立更國際化的視角,此活動獲得台日韓三國設計界、教育界與學術界熱烈迴響。 CIDA因匯集台灣大多數產學界設計精英,協會以優質的專業團隊逐階段配合政府推動全面提昇產品設計能力計畫,開辦系列人才培訓課程推廣工業設技專業理念與技術,提供產業界研發人員認知設計力、運用設計創新連結先進國家設計管理經驗,經年下來也孕育台灣優質企業以創新產品打造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市場,為台灣在邁向知識經濟時代取得國際級競爭力奠立基石。 本會對於促進台灣產學界設計人才供需得以「適才、適性、適所」不遺餘力,歷年來所承辦之各項活動與專案成果普獲各界好評與肯定,並規劃不同分會及分部推動會務交流,包括與秘書處共同推動「CIDA Together」的北中南三分會、負責國際事務推動的「國際交流部」、促進產業交流的「產業發展部」、搭接學生與業界橋梁的「青年推廣部」及活動與成果宣傳的「公關媒體部」,期許以「設計力.社會益」持續推動工業設計於設計的影響力。(見圖1、2) 當設計跨出台灣的文化撞擊 透過帶領會員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讓台灣設計師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行互動,交換從業心法,進而有機會成為朋友或是開發嶄新的合作機會!當設計跨出台灣,文化的相似與相異之間衝擊,帶給我們很多火花、汲取更多靈感。 今年CIDA應中華文化總會「TAIWAN PLUS」的邀請,並與CIDA團體會員嘖嘖募資合作,帶領十個代表台灣設計品牌及募資破千萬成功產品,共同前往日本京都參展交流,也藉此機會邀請有意願開發日本市場的會員,在開展前夕先來一場以「打開京都」為主題的深度文化交流活動。這次難得的活動,不僅讓台灣設計師和品牌有機會與日本的工藝師和設計公司進行互動,還開啟未來雙方在設計和製造領域合作的對話。(見圖3) 合作之前首先和京都交朋友 雖然台灣與日本鄰近,日本早已是台灣人海外旅遊首選,不過在正式交流活動前,透過一場京都文化走讀,讓會員團友對京都建構基礎概念輪廓,抵達京都的第一站,CIDA特別邀請知名旅遊Youtuber、於近日出版「京都時光」一書的工頭堅老師帶路,與團友分享精采的龍馬之旅。 從京都伏見出發,沿著運河邊走,工頭老師一路分享許多龍馬過往點滴,接著前往寺田屋旅館及龍馬通,了解這片土地與龍馬的關係,接著朝京都東山區出發。這塊區域被譽為傳統文化和歷史的中心,在靈山歷史館及龍馬墓,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也讓會員們對於京都歷史發展、文化背景有基礎的概念。離開前的東山區剛經歷一場大雨,很幸運遇到雨後彩虹,像是在跟我們說「歡迎來到-京都」。(見圖4~6)  ●圖3:CIDA plus zeczec於「TAIWAN PLUS」攤位合影  ●圖4:參觀寺田屋旅館,發掘許多有趣的文化小故事(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5:漫步前往寺田屋旅館的路上(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6:工頭堅老師協助團友逐步理解京都樣貌(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促進台日設計師和工藝師交流 CIDA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台灣工業設計師與國內外各界的交流與合作。這次出團前往京都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的產品,並促進台日設計師之間的交流,開發未來合作的機會。 在一場深度文化之旅洗滌後,再進一步理解京都產業演變的脈絡。CIDA安排團友前往參觀當地的工藝館、設計公司,以及與日本工藝師進行深度交流,了解他們在保存傳統工藝和創新方面的經驗。首先,帶領團友參觀京都傳統工藝博物館,並由博物館八田館長親自導覽,深入了解日本傳統工藝的歷史和現狀。為推動工藝保存及持續發展,博物館用心打造能走入現代生活的商品部,讓民眾藉由觀展與體驗,進而想帶走工藝品,達到讓工藝走進生活,讓現代人持續於生活中使用之目的。(見圖7、8) 在參觀橫山竹材店時,了解這家百年傳統企業如何在現代化經營中保持傳統技藝,也向我們展示京都工藝的文化驕傲。借鏡他人的經驗抽絲剝繭,交流間來自台灣的設計師也挖掘更多對自身文化的想像,期待在不久將來可以藉由京都工藝合作的平台,產生更多可能性!(見圖9、10) 參觀京都最大的設計公司GK Design Group,了解這家公司如何通過創新設計和現代化經營,保持在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參觀了京都科技藝術園區,與園區負責人交流,了解這個園區如何通過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推動傳統工藝的現代化發展。這些參觀交流活動不僅讓台灣設計師了解到日本在傳統工藝保存和現代化經營方面的成功經驗,還為他們提供了許多靈感,激發他們對設計中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創意詮釋。(見圖11) ●圖7:八田館長親自導覽介紹(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8:工藝師現場製作工藝品,讓民眾了解製作流程(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9:設計師們與橫山竹材店留下紀念合影(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10:設計師們參觀橫山竹材店(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11:設計師參觀GK Design Group(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向日本展示台灣產品獨特魅力 「京都」作為日本文化和傳統工藝的重要中心,其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次CIDA很榮幸與嘖嘖募資帶著十件產品來到京都參與TAIWAN PLUS活動,直接與日本買家及民眾近距離接觸互動,也獲得許多第一手市場消息,同時為未來進軍日本市場或改良作準備。 這次CIDA聯合嘖嘖募資,邀請十個台灣品牌展示各自的產品,展現「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的獨特魅力。來自台灣的設計師產品,不一定都有強烈的視覺表現,不過都是走進台灣日常生活所需,藉由這次展覽,我們把台灣的生活帶來日本朋友面前。 整體展區以「洛陽紙櫃」折疊式蜂巢紙展台規劃,展現台灣創意與製造兼具的實力,也讓現場觀展民眾對於紙的千變萬化大開眼界。這此參與展出的產品包括嘖嘖募資多次破千萬贊助支持的「源源鋼藝」、從蟾蜍招財的民間傳說出發的「招財揪吉」、能輕鬆替生活用品殺菌的「好日照UV殺菌摺疊罩」、創下滑板類產品全球募資最高記錄的「八輪滑板」、「好好坐盤腿椅」改良一般椅子久坐易造成腿痠麻、坐不久等問題,提供民眾追劇、冥想打坐的新選擇。藉由生活經驗轉譯,讓參觀的日本民眾,更深入的認識台灣。(見圖12) 堅持對火焰產品的熱愛和創新精神的「O-Grill」、常以台灣風情為創作題材的紙雕藝術家成若涵打造十種台灣城市表情、以台灣特有種打造的 IP「灣A麻吉」,其中梅花鹿-Lilu Deer特別來到現場與民眾互動,造成一股拍照熱潮,現場周邊也銷售一空!而這次最年輕的展售團隊是甫獲得CIDA junior榮譽的臺科大「築‧色」美妝產品,透過傳統建築物的外觀美學與所在地的色彩屬性,將兩者結合開發一系列美妝產品,讓建築不僅是建築,而且是可以帶著走,並且增添氣色的建築文化。透過 TAIWAN PLUS,讓京都一起看見台灣的設計故事。(見圖13~15) 這些產品不僅展示了台灣設計師的創意和實力,還讓日本觀眾對台灣的設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期待藉由這次的展覽,台灣設計師不僅展示自己的創意,還向日本民眾傳遞了台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CIDA未來計畫與願景 這次CIDA帶領台灣設計師前往京都參與活動及展出,促進台日設計師和工藝師之間的交流,展示台灣設計的獨特魅力,並為未來的合作打下了好的開端。藉由這次的展出,讓台灣設計師展示自己的創意成果,也從與日本同行交流中獲得許多寶貴的意見。未來,CIDA將繼續推動台日設計師和工藝師之間的合作,促進設計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歡迎志同道合的你一同加入推廣設計的行列。(見圖16)  ●圖12:CIDA向民眾介紹在嘖嘖募資多次破千萬贊助支持的源源鋼藝產品 ●圖13:CIDA向民眾介紹成若涵老師產品 (圖片來源╱沿岸制作) ●圖14:CIDA向民眾介紹甫獲CIDA junior榮譽的臺科大「築‧色」美妝產品 ●圖15:「灣A麻吉」Lilu Deer特別來到現場與民眾互動  ●圖16:感謝十件精彩產品,為此趟京都行留下美好交流紀錄(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