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首站落地台灣!

本刊編輯室
2024-10-18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首站落地台灣!

台灣設計研究院偕同地球解方與日本團隊跨海合作,促成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巡迴首站落地台灣!本場論壇邀請國際永續設計研究者與實踐者,研討亞洲觀點,走進台灣設計與循環場域,聚焦亞洲觀點及台灣案例。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Conference

一、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  ▍2024.10.12 、10.13 周末兩日 9:30-17:30(9:00開放入場)
活動地點  ▍台灣設計研究院創意劇場(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製菸工廠2樓)
▍報名連結 ▍ https://tdri.surveycake.biz/s/Yb9r7
...

推薦文章

金點設計獎演繹經典設計
包裝未來
2023-02-20

金點設計獎演繹經典設計

設計圈年度盛會「2022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去年12月2日晚間假台北市臺灣戲曲中心盛大舉辦,並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本屆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來自全球30地、近8千件作品同場競技,經初、複、決審三階段評選,兩獎項評審團最終選出34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及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另外最佳設計成就獎則由和碩聯合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童子賢榮獲。本次揭曉兩獎項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香港、日本、美國、泰國等地,其中台灣一舉囊括23項大獎,表現相當出眾。 ●(左) 產品設計類 年度最佳設計獎╱台灣  ●(右) 傳達設計類 年度最佳設計獎╱台灣 ● (左) 傳達設計類╱台灣  ● (右) 傳達設計類╱台灣 知名製作人陳鎮川跨界操刀 本屆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由多次打造金曲獎及金馬獎典禮的知名製作人陳鎮川跨界操刀,以「Thumb-Stopping Creative」為主題,象徵好的美學、動人的設計,即使在資訊量爆炸的當代,也能讓人為其思維及創意停下指尖,真切地動身思考與沉浸感受,也藉以期盼大家不再只以手指體驗一切,而能用心體察身邊的美好,進而動手創作。主視覺由新銳設計師楊士慶,從主題中的「手指」意象延伸,以指紋圖像結合金點獎「點針」的經典形象,創意拼貼出吸睛視覺,呼應動手創作的主題理念。 此次典禮陳鎮川率領一流製作團隊,與一眾優秀台灣設計工作者,從視覺、舞台空間到整體體驗,打造氛圍別於以往的金點獎頒獎典禮。典禮動態由知名動畫導演邱煥升與拾荒文化影像團隊,以幽默詼諧的動畫風格,生動詮釋主題概念及決審評選觀點。現場舞台則由台灣知名舞台設計師黎仕祺操刀,延伸主視覺的拼貼意象,以多面螢幕搭配不同陣型變化,產生舞台劇幕般的視覺效果與戲劇性,打破以往對舞台型態的制式化想像,更在意想不到的趣味變化中,精彩呈現入圍及得獎者優秀設計作品。 本次典禮節目內容也同樣精彩,主持人由主持界最挺、最懂設計圈的黃子佼連莊擔綱,與個性活潑直率的知名藝人Melody搭檔,兩人首次同台合作即發揮絕佳默契、火花不斷,讓整場典禮充滿歡笑。開場表演由音樂鬼才黃宣,帶來「Paradigm」與「Beanstalk」經典曲目,向設計創作者致意,以恣意奔放又極具個人魅力的演出,為典禮熱鬧揭開序幕。中場表演則由金曲新人王持修,帶來「用破碎的心修好破碎的心」及「根本不是我的對手」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以極富渲染力的空靈歌聲,為設計人溫暖獻唱。在緬懷設計人表演,則邀請到享譽國際的知名爵士鋼琴音樂家許郁瑛現場演奏,在沉靜而悠揚的動人琴聲中,向已故設計工作者追思緬懷。 此外,該年頒獎人首次以雙人組合驚喜登場,除了邀請張光民、莊淑芬、趙璽、馮宇等重量級金點獎評審擔任,更特別邀請金馬暨金鐘影后謝盈萱、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創作女王陳珊妮、知名藝人炎亞綸及孫盛希等嘉賓參與,碰撞出跨界火花,為得獎者遞上年度大獎榮耀。 金點設計獎照見產業未來趨勢 本屆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集結來自台灣、中國、義大利、澳洲、芬蘭、新加坡、泰國、巴西、美國、日本等全球17地共102位海內外設計及創意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包括Werner Aisslinger、Richard Hutten、Luisa Bocchietto、色部義昭、藤本壯介、張光民、詹偉雄、陳禧冠、聶永真、馮宇、劉耕名、淦克萍、姚映佳、黃蘇雁、邱文傑、蘇重威、張鐵志、胡佑宗等華麗陣容,經過專業嚴謹的三階段評選,共同選出優秀設計作品加以表揚。 2022金點設計獎共有2,765件佳作參賽,經決審評選,各類別共118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其中34件作品獲此殊榮,包括產品設計類14件、傳達設計類9件、空間設計類10件、整合設計類1件,並從中頒發2件「年度特別獎」,表彰在社會設計及循環設計議題,對產業具有典範意義的傑出作品。 決審評審德國工業設計大師Werner Aisslinger表示,金點設計獎的評選過程專業流暢且民主,獎項規模及整體參賽作品水準,也令他感到驚豔。日本知名設計師色部義昭則提到,這次在眾多作品中,充分感受到許多設計者在社會議題及產業提升上付出的心血,例如將設計的觸角深入至困難的老舊空間改造,甚至是選舉、法庭等一般認為較為艱澀的公共領域,嘗試從中創造出新價值或促成更良性的溝通,相當難能可貴。唐草設計創辦人胡佑宗則指出,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進而獲得年度最佳設計獎,往往是能打破既有設計框架、不屈服於當前產業邏輯與遊戲規則,而勇於嘗試以新的方式突破或滿足更多樣需求,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和議題探討,面面俱到的好設計。 ● (左) 產品設計類╱台灣  ● (右) 產品設計類╱台灣 ●(左)整合設計類╱台灣  ●(右)空間設計類╱台灣 循環永續公共設計備受矚目 本屆產品設計類得獎數為各類之最,作品類型創新多元,亦反映當前社會及產業創新趨勢。例如美國惠普(HP Inc.)的「HP Presence」、和碩聯合科技的「Kaigio-Cam 360智能視訊會議機」,為因應後疫情時代遠距協作溝通需求漸增所開發的視訊會議解決方案,以軟硬體的精湛整合及設計工藝獲得評審好評。在得獎作品中,台灣科技大廠華碩電腦的可撓式變形筆電「ASUS Zenbook 17 Fold OLED UX9702」及緯創資通的「變形智能電動車」,也分別在筆電產品及智慧輔具的創新上,以優異的設計研發製造實力贏得大獎;日本日立(Hitachi, Ltd.)與台鐵合作,為台灣設計的EMU3000型城際列車,也以難度頗高的大型工程設計成果獲獎。此外,該年評審團也選出多件融入循環永續思維的創新之作,例如日本刀具大廠貝印株式會社開發的全紙柄一次性刮鬍刀「PAPER RAZOR」、台灣新創團隊好說設計的回收漁網製「Hibāng友漁循環眼鏡」、柏成設計與日本皮革商及皮件品牌合作利用神戶和牛廢皮打造美感獨具的「Bloom椅子」,以及挑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一舉奪得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雙料肯定的「貝殼鈣循環洗衣精」等,期盼藉此以鼓勵更多設計師及業者投注心力於永續發展的目標上面。 傳達設計類得獎作品多樣,橫跨藝術、公共及商業等眾多向度。台灣設計團隊表現突出,如平面室設計工作室、轉轉設計的「選舉美學-公投公報再設計」,在法規等重重限制下,以資訊設計改善選舉溝通的制式媒介,讓更多人願意了解、進而參與民主,一舉獲得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的雙料殊榮。霧室善用廢棄材料打造的「2021新北市地方自願檢視報告」、白輻射影像操刀的「原視新聞節目包裝」、MixCode Studio活靈活現的「GOGORO VIVA MIX」品牌動畫等,皆為各類別出類拔萃之作。此次來自香港的設計團隊亦有豐富的斬獲,例如for&st以「城電建築工程品牌識別系統」及「&The Overprint Series」拿下兩項大獎;香港平面設計師姚國豪(Yiu Kwok Ho)為三聯書店設計的「保育黃霑限定生產紀念套裝」、Makkaihang Design的「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等,皆以過人的設計技藝奪下大獎。 空間設計類得獎作品也相當精彩,如在商業空間方面,柏成設計改造老舊台鐵莒光號的「鳴日廚房」創造觀光服務新機會、日本設計事務所Koizumi Studio與吳氏設計及彡苗空間實驗台日合作的「能作台灣品牌概念店」,皆為出眾之作。公共設施或空間獲獎者,包括顛覆傳統納骨塔印象的新竹市「永恆之丘」、以建築語言詮釋書法之美的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活絡嘉義市舊監日式宿舍群的「實驗木場」,以及打造環保節能又善用資源的未來住宅「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等。海外作品部分,日本文具家具品牌KOKUYO翻新舊大樓創造新時代辦公空間「THE CAMPUS」、香港建築設計團隊One Bite DesignStudio Limited改造老舊天台運動場的「Siu Hei Court PlaySpace」、泰國建築事務所EKAR Architects的人寵共居新型態住宅「Dog/Human」,也都各有精彩。在整合設計類,則由格式設計展策從品牌重塑打造結合大眾休憩與生態教育的「陽明實驗山屋」獲得大獎殊榮。 台灣年輕世代創意大放異彩 本屆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5,114件作品參賽,經決審評選,最後僅8件搶進最後階段、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堪稱千中選一,競爭極為激烈,最終則由3件台灣作品奪得大獎,各可抱回新台幣40萬元高額獎金。決審評審荷蘭家居及室內設計大師Richard Hutten指出,整體參賽作品水準很高,大多數概念設計提案也非常完善成熟,能感受到年輕設計師的用心及創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總處長彭學致則表示,本次3件「年度最佳設計獎」得獎作品,不僅以別出心裁的創意獲得評審團青睞,更展現了年輕世代的價值主張,值得鼓勵表揚。 何奕劭的「課本‧課本‧音樂盒-給兒童的開源音樂教具」,結合電腦編程、美勞及音樂課程,設計出一款可用簡易素材打造出音樂教具的系統性教程,跳脫傳統教育框架的學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也展現年輕世代對於未來教育朝向跨領域、探索性學習的創新期待。李彥霆、吳承澤、汪佳慧、李元浩的「TOFU」,以各種外型及食材配搭的視覺創意,顛覆大眾對於豆腐的既定印象,也讓人在最熟悉的日常食材中,看見嶄新的飲食趣味,大膽創意深獲評審好評。吳昇儒的動畫作品「byebye.」,訴說主角在自我沉浸與依賴,及與外界交流過程中掙扎的成長故事,框格聯想與手法極富創意,更為關照自我及找尋自身定位的生命議題,提供了新穎的觀看角度,在眾多傳達類作品中獨樹一格。 擁有40多年歷史的金點設計獎,不僅是台灣設計界及產業不容錯過的指標性獎項,自2014年轉型國際化以來,每年更吸引全球設計好手爭相報名參賽,國際參賽版圖逐年擴大。眾多優秀設計作品,不斷透過金點設計獎的平台走向國際,概念性作品也因此獲得更多關注與資源挹注,而有機會讓「概念成真」。未來,金點設計獎也將持續為市場、產業及社會,提供優質的設計認證,提升大眾對於設計價值與美學的認知,共創良好的產業生態與生活品質。茲將兩類37件得獎作品刊錄,獲獎資訊請上官網 www.goldenpin.org.tw 。 
Birdie模仿「煤礦裡的金絲雀」來監測室內空氣品質
設計創意
2024-06-22

Birdie模仿「煤礦裡的金絲雀」來監測室內空氣品質

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機器的設計和使用都是由一般大眾以不隱藏其機制的方式進行的。例如,犁機中的旋轉刀片直觀地展示了鬆土播種的行為。農民仍然使用稻穀破碎機或 Dhenkis 來幫助加工稻米,其中間有一個長圓木支點,它說明了槓桿的機制——這些課程涵蓋了我們的理論物理書籍中的幾個章節。 人們可以說,工業設計、當代設計以及最近數位技術的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的「乾淨」介面的普及,使得為物理世界設計的物體變得相當平凡,沒有任何驚喜或魅力的元素。此外,他們在設計中迴避了機制的整合。導致特定輸出的過程現在通常隱藏在完美的簡約形式後面。流程整合和產品設計個人化的下降——可以模仿獨特的風格,暗示物體的功能,引起好奇心或充滿古怪的個性——已經使物體……可以說是無聊的。 Birdie® 創辦人 Andreas Kofoed Sørensen 和 Hans Høite Augustenborg圖片:拉斯穆斯·盧克曼與缺乏吸引力的設計相比,Birdie® — Fresh Air Monitor™ 的簡單配置以明亮的黃色脫穎而出。 Birdie® 是一款新鮮空氣監測器,由兒時好友 Andreas Kofoed Sørensen 和 Hans Høite Augustenborg 設計。兩人在 丹麥 哥本哈根 北部一個名為 Hellebæk 的小村莊長大,在 Augustenborg 想到為看不見的空氣品質問題創造一個可見的解決方案後,兩人創立了 Birdie® 公司。 乍一看,Birdie® 鼓勵用戶詢問其功能及其形式背後的靈感。有人可能會問,鳥類和我們附近的空氣品質這兩者是如何連結在一起的? 丹麥設計師 回答:「以前,礦工們在煤礦裡會帶著金絲雀來檢測有毒氣體。當小鳥暈倒的時候,就該出去了。 Birdie® 具有內建 CO2 感應器,其運作方式完全相同——只不過是在您的家中、辦公室或教室中。當空氣品質不好時,鳥兒就會掉下來,直到你打開窗戶,讓它復活。甚至原始設計的顏色也受到“煤礦裡的金絲雀”的啟發,它通常是黃色的。設計師也最終確定了這種顏色,因為它也與太陽、晴天和新鮮空氣有關,而這正是產品的全部意義。後來的設計迭代採用純粉色和藍色色調。 Birdie® 作品裝在風格精美、堅固的紙盒中圖:由 Birdie® 提供 Birdie® 效法煤礦中的金絲雀(礦工於 1911 年左右開始使用煤礦),旨在解決目前影響全球城市地區的問題。 「我們一生中 90% 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空氣品質往往很差,這增加了氣喘、頭痛、疲勞和睡眠障礙的風險。專家建議,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經常通風,」新聞稿中提到。 Birdie® 放置在室內環境中圖片:穆尼爾·哈穆米 Birdie® 的直覺品質及其隨後以感知方式表達的輸出,有助於賦予產品一定的意識水平,從而使設計人性化。與透過閃爍光訊號、警報聲或電話通知進行通知的典型空氣品質監測儀相比,Birdie® 的溝通方式巧妙,不會產生令人困擾的緊迫感。這種低調的姿態也持續不斷地輕輕推動用戶採取行動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說明 Birdie® 機制的插圖圖:由 Birdie® 提供 除了新鮮空氣監測儀外,Birdie® 還包裝在一個盒子中,其中包括一個帶螺絲的壁掛支架和從 USB-C 到 USB-A 類型的充電線。電池可持續使用長達六個月,充電時間約三個半小時。每件產品設計用於監控最大 100 平方米的空間,理想情況下應懸掛在 1.5 - 2.5 公尺的高度。 Birdie® 由 回收塑膠 製成,也成功實現了創辦人保留和鼓勵 永續性 和永續實踐的總體目標。 Birdie® 包裝圖:由 Birdie® 提供 Birdie® 整合了來自瑞士 Sensirion 公司的非色散紅外線 (NDIR) 感測器。該感測器基於光聲 NDIR 感測原理以及 Sensirion 的 PASens® 和 CMOSens® 專利技術。當二氧化碳濃度高於 1,000 ppm 並持續超過 10 分鐘時,Birdie® 就會下降。當該水平降至 800 ppm 以下時,它會再次保持不變。根據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說法,Birdie® 等空氣監測器有助於改善健康和福祉,並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 內容來源: https://www.stirpad.com/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首站落地台灣!
設計創意
2024-10-18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首站落地台灣!

台灣設計研究院偕同地球解方與日本團隊跨海合作,促成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 亞洲巡迴首站落地台灣!本場論壇邀請國際永續設計研究者與實踐者,研討亞洲觀點,走進台灣設計與循環場域,聚焦亞洲觀點及台灣案例。 Circular Design Week 2024-Conference 一、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  ▍2024.10.12 、10.13 周末兩日 9:30-17:30(9:00開放入場) ▍ 活動地點  ▍台灣設計研究院創意劇場(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製菸工廠2樓) ▍報名連結 ▍ https://tdri.surveycake.biz/s/Yb9r7 ▍活動官網 ▍ https://cdw.re-public.jp/2024/cn/ ▍報名費用 ▍本場論壇為免費活動 ,現場座位有限,請把握時間及早報名 本場論壇邀請國際永續設計研究者與實踐者,研討亞洲觀點,走進台灣設計與循環場域,向海外市場傳遞亞洲觀點及台灣案例。 二、場次資訊 2024.10.12 上午場次 【開場專講:生物區域化:設計、生態與未來/Bioregioning; Design, Ecology and a future】(同步口譯) 講者:Future Observatory總監 / Justin McGuirk 與談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創辦人、主持建築師 / 郭英釗 本場次由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首席策展人 Justin McGuirk 介紹 CDW24 的主題「生物區域化(Bioregion-ing)」。 2024.10.12 下午場次 【案例探討1:與自然共生/Bioregioning; Design, Ecology and a future】(同步口譯) 主持人:CDP, Re:public/増井尊久 參與講師: Kaiana蓋亞那工作坊/胡郁如 執行長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 Donna Cleveland YDSIN1940 御鼎興/第三代製醬人 謝宜哲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 / 執行長 郭麗津   【案例探討2:未來循環城市/Future Circular City】(同步口譯) 主持人:台灣設計研究院/林鑫保 副院長 參與講師: 新北市政府代表/新北市政府 秘書處 饒慶鈺處長 Fab City Foundation 共同創辦人、監察委員會主席/Tomas Diez 2024.10.13 上午場次 【案例探討3:城市與生態的平衡/(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同步口譯) 主持人:CDP, Re:public/神尾涼太 參與講師: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建築施工創新實驗室主持人/吳明珊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謝尚賢 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工頭)/葉哲岳MisoSoupDesign 總監/詹明旎 2024.10.13 下午場次 【共同工作坊】 邀請學員共同參與圓桌討論活動,交換想法、創造合作。 (工作坊主要以英文進行)   【閉幕座談:亞太區域的循環設計未來/The future(s) of circular desig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同步口譯) 講者: Future Observatory總監/Justin McGuirk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Donna Cleveland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未來設計中心副總監/水野大二郎 三、注意事項 本活動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以下簡稱產業發展署)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辦理之活動,為告知本局個資蒐集事項與保障您的報名資料,敬請透過以下網址 https://tdri.surveycake.biz/s/Yb9r7    填寫活動報名資料,感謝您的配合。 – 報名請填寫中文本名。 –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異動之權利。 – 洽詢活動相關事宜,請聯繫:yuhsuan_chung@tdri.org.tw(鍾小姐) 四、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主辦單位:Circular Design Praxis (CDP)、5% Design Action、Re:public、TDRI台灣設計研究院 贊助單位:EXPO’70 FUND, KANSAI OSAKA 21st CENTURY ASSOCIATION、KOEL Design Studio by NTT Communications、HITACHI、Alife、Plan B 內容來源: https://www.tdri.org.tw/
未來布料博覽會上四種由香蕉植物製成的材料
永續發展
2024-08-17

未來布料博覽會上四種由香蕉植物製成的材料

在今年的未來布料博覽會上,香蕉植物成為製造更永續 材料 的豐富來源。在這裡,我們重點介紹該植物轉化為 皮革替代品 和 服裝 面料的四個例子。 一年一度的 未來布料博覽會 由非營利組織 The Sustainable Angle 在 倫敦雜誌 主辦, 旨在展示時尚和室內裝飾行業可持續且來源可靠的面料和產品。 今年的展會展出了 10,000 多種產品,其中由香蕉植物製成的材料是其中的佼佼者。 請繼續閱讀未來布料博覽會上展出的四種由香蕉植物製成的永續材料。 巴諾菲皮革 Banofi 是一種由香蕉作物廢料製成的植物皮革。它的創建是為了提供動物皮革和塑膠皮革的純素替代品,同時也對香蕉樹的廢物進行升級改造,因為香蕉一生只結果一次。 香蕉作物廢料來自印度農民,並提取纖維以製造主要原料。它與天然樹膠和黏合劑結合,然後塗上合成塗層,使其更加耐用。 巴諾菲聲稱,與動物皮革相比,其皮革的用水量減少了 95%,碳排放量也減少了 90%。該品牌希望未來能使該材料完全基於生物。 菲巴 Fiiba 利用香蕉作物廢料,將廢料轉化為機織物,旨在取代棉花和黏膠。 該品牌解釋說,由於香蕉植物一生只能結出果實,因此它們經常被燒毀或腐爛。 Fiiba 將砍伐的樹木中的纖維乾燥,然後將其處理並紡織成織物。 Fiiba認為,使用香蕉作物廢料作為永續織物來源的主要優點是,它避免了種植棉花所需的水和殺蟲劑以及黏膠生產造成的森林砍伐。 Bananatex for Parley for the Oceans 和 Sky High Farm Universe 為了提供原生塑膠服裝的替代品,非營利組織 Parley for the Oceans 和 Sky High Farm Universe 合作開發了由生物材料製成的 成衣系列,包括由 Bananatex 製成的夾克和褲子。 Bananatex 是一種由蕉麻製成的帆布布料,蕉麻是一種不需要殺蟲劑、化學肥料或灌溉即可生長的香蕉植物。 根據 Bananatex 品牌的說法,這意味著馬尼拉麻植物可以與其他植物物種一起種植在受到侵蝕的單一栽培棕櫚種植園中,以增加造林和生物多樣性。 綠色低語 Green Whisper 直接從農民田地裡收穫的香蕉樹幹中提取纖維。香蕉纖維與有機棉混合製成可生物降解的織物。 該品牌還利用廢樹幹生產筆記本和紙製品,旨在減少廢棄農作物的燃燒量,並為農民創造額外收入。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誰會想到桌面整理器能幫助提高生產力?!可持續的 Daizo 確實能做到!
設計創意
2024-10-18

誰會想到桌面整理器能幫助提高生產力?!可持續的 Daizo 確實能做到!

如今,永續發展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大造站在環保創新的前端。 Daizo 專注於永續設計和材料,為我們帶來了 Daizo 辦公桌整理器,不僅有助於保持工作空間整潔,而且還支持地球。 設計師:  莫希特喬希 Daizo 辦公桌收納盒是一個光輝的典範,展示了單一產品如何共同塑造可持續的未來,該產品由再生塑膠 PLA(可生物降解的可再生資源)製成。透過使用回收塑膠瓶蓋和軟木塞等環保材料,Daizo 確保每個組織者都為減少垃圾掩埋場廢物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原始資源的需求做出貢獻。     此收納盒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其緊湊但功能強大的設計。這款整理器專為優化小型辦公桌空間而設計,擁有獨特的拼圖結構和可自訂的部分,讓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排列辦公桌工具的形狀。這種靈活性將普通辦公桌轉變為更個人化、整潔的環境,從而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     每個辦公桌戰士都知道,咖啡是高效工作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Daizo 精心整合了一個內置杯墊,確保您的咖啡或飲料有一個指定的位置,同時保護您的辦公桌免受溢出。這是一個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細節,表明 Daizo 了解用戶的現實需求。 除了環保資質外,組織器也是提高生產力的強大工具。乾淨有序的工作空間可以減少干擾,幫助您專注於手邊的任務。它還可以促進創造力,因為乾淨的辦公桌可以帶來清晰的頭腦,讓您可以自由地集思廣益和解決問題,而不會感到被雜亂所淹沒。 此外,Daizo Desk 收納盒鼓勵健康的工作習慣。保持符合人體工學的設定並保持工作空間清潔,可以防止因雜亂、雜亂的辦公桌而經常出現的常見問題,例如不良姿勢、眼睛疲勞和全身不適。     如今,許多專業人士在保持工作空間井井有條方面面臨挑戰。有限的辦公桌空間,加上需要存放必需品,常常會導致雜亂,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Daizo 正面解決了這個問題,推出了一款不僅緊湊而且美觀的產品。與其他經常犧牲功能或設計的辦公桌收納件不同,Daizo 在兩者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除了保持辦公桌井然有序外,Daizo 辦公桌收納件還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透過使用瓶蓋中的回收塑膠並將其製作成既美觀又實用的東西,Daizo 為減少垃圾掩埋場廢物做出了貢獻。但永續性並沒有就此結束,在其使用壽命結束時,組織者可以再次回收,支持循環經濟並進一步減少其碳足跡。 Daizo 辦公桌整理器是對更健康的地球和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的工作空間的投資。   內容來源: https://www.yankodesign.com/
食用零食棒包裝紙榮獲最佳包裝獎
包裝未來
2024-11-07

食用零食棒包裝紙榮獲最佳包裝獎

This Way Up 為 One Good Thing 設計   屢獲殊榮的可食用零食棒包裝紙的品牌團隊表示,在可持續專案中平衡生態信譽和情感聯繫至關重要。 倫敦機構  This Way Up  為  One Good Thing 的 燕麥和蛋白質棒設計了標籤和整體品牌。 這些零食由父子團隊Mike和Daniel Bedford創建,其靈感來自Mike對他經常在鄉村騎自行車時看到的道路上垃圾數量的沮喪。 他們的棒子有蜂蠟基塗層和可食用的宣紙標籤,無需任何外包裝。   This Way Up 為 One Good Thing 設計   Way Up 為產品創造了名稱、品牌和設計,並於周五獲得了 今年 Pentawards  的最高獎項,被認可為“全球包裝設計中的佼佼者”。 Pentawards 負責人 Adam Ryan 表示,這表明包裝社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如何“引領潮流”。 “將問題轉化為機遇,這個設計具有創新性、創造性、顛覆性,並以可持續性為核心,”他說。 “包裝通常使用大自然並不總是知道如何處理的材料,但對於 OGT,它是由大自然製成的,為了大自然的利益。它不僅減少了浪費,而且不留任何痕跡。 This Way Up 的創意總監 David Pearman 解釋說,設計可持續產品時需要考慮到人,同時考慮到地球因素。 “你仍然需要建立聯繫,你仍然需要與消費者進行情感互動,”他解釋說。 “很多人可能正在考慮環境影響,但有些人並沒有真正關心。他們對購買味道好的東西更感興趣。所以你必須平衡它對未來有好處的想法和讓它看起來美味。   為了吸引盡可能廣泛的受眾,該品牌必須讓人感覺「平易近人、日常和對話」,This Way Up 的董事總經理 Chris White 解釋道。 “這是關於推動人們嘗試新事物——我們不想對他們說教,或讓他們面對世界末日的情景。” This Way Up 最初稱為 Nurhu,將產品更名為 One Good Thing,以反映我們都可以為説明地球而做出的小小個人行動。 這被縮寫為 5 釐米 x 5 釐米標籤的 OGT,OGT 也成為一種在品牌其他地方玩弄其他標語的工具——如“Our Genius Treats”和“Obsessive Global Thinking”。 標籤的大小並不是唯一的挑戰。天然食用墨水只能黑白列印,不能太詳細。因此,團隊必須找到小的視覺元素,以正確的方式傳達品牌資訊。 “人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理解它,”皮爾曼解釋說。“你可以吃包裝紙感覺不對。因此,我們想圍繞一些可能讓人感到不知所措的事情創造一些積極和樂觀的態度。 這些設計通過“higgledy-piggledy”標誌和從“O”發出的光線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明亮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包裝的產品贏得了主要的包裝獎項,這似乎令人震驚。但 White 認為 One Good Thing 及其成功預示著該行業的發展方向,因為可持續發展正在成為前沿和中心。 一方面,有些大品牌決心減小其包裝的尺寸和表面積。這帶來了一種挑戰,White 解釋說。“當你在店裡帶著較小的包裝時,你如何仍然產生影響?你怎麼講你的故事? 此外,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也正在崛起,這些品牌無需在商店中爭奪注意力,因此可以使用更少的包裝。   This Way Up 為 One Good Thing 設計   除此之外,食品技術正在迅速發展,創造了需要以新方式進行交流的新型產品。 “創造將通過技術和科學提供的食物是我們星球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懷特說。“但對此存在著巨大的擔憂和恐懼。” 他說,其中一些是通過透明度和解釋這些流程的運作方式來緩解的。有時,這是為了表明這些新技術,如精確發酵,是對數百年傳統的新變化。 讓消費者對嘗試新事物感到自在是一項棘手的創意挑戰,通常歸結為語言。 “在其中一些類別中,在新興技術中,消費者幾乎無法理解的語言來描述它們,”White 說。“所以,這是關於嘗試找到參考點或開發一種感覺熟悉但暗示新事物的語言。” 有時這意味著想出新詞,就像他們為用途廣泛的水扁豆設計的標語“意想不到的蔬菜”所做的那樣。 “我們在語言身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懷特說。“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代理商和品牌關注和投資這個領域。”   內容來源: https://www.designweek.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