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公園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與回憶,在日治時期建造的「宜蘭羅東中山公園」,對周遭的居民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
城中綠地,凝聚親子回憶好地方
羅東中山公園位在羅東鎮中心,一頭緊鄰著羅東鎮公所,另一頭幾條街之外有羅東火車站和公車轉運站,公園四周的道路,則被著名的羅東觀光夜市所包圍。幾年前,因為地利之便,中山公園常常是各種活動舉辦的地點,活動結束後,沒有撤除乾淨的臨時裝置,變成公園內無以名狀的障礙物。再加上雜亂生長的植栽,中山公園的面貌,顯得陰暗且無精打采,甚至散發著危險氣息,據說引來了賭客聚賭、遊民滯留、流鶯出沒⋯等等,筆者剛接到這座公園改造案初期,的確曾被公園內,任意穿梭而過的機車給嚇到!為什麼本該是當地居民珍惜的美好休憩綠地,會遭到這樣無所謂的粗心對待呢?
一定是公園的質感上出了問題!一座公園是城市的肺、城市的心臟,人們在公園裡運動、玩耍、散步,被紅花綠樹療癒、被池水淨化身心,獲得心情抒發。不過,公園得要夠舒適美觀,才會成為人們想要一再造訪的休憩場所。筆者懷抱著這樣的理念來進行規劃設計:希望年長者、小朋友和年輕人,都能重新喜歡走進羅東中山公園。宜蘭在地的知名作家黃春明老師,曾經寫過一本小說《鑼》,書中以羅東鎮為場景,描述了一位以打鑼為業的青年所發生的故事,寓意深遠,發人深省。於是筆者將改造計畫命名為「青鑼」,象徵用年輕人的力量,來敲響一面鑼,打造「羅東中山公園青創基地」(見圖1)。並以四大步驟,著手進行設計改造工作:
● 圖1:藝術家馬賽Kyo為羅東中山公園改造計畫設計的青鑼Logo,擺放在公園廣場的入口意象,緊握的拳頭用力敲響青春的鑼聲
一、減法設計
雖然百年公園隨著歲月,有許多待修復改建的需求,但卻礙於修繕經費有限,筆者決定採取「減法」的設計策略,來為中山公園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