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尼克高雷魯克,我對印刷業不僅充滿熱情,更是癡迷不已。 33歲時,我冒了人生中最大的風險:放棄了全球最大印刷公司之一的董事職位,一手抱著新生兒,一手抱著堅定的信念,去追逐一個既宏大又個人化的夢想——改變全球印刷行業。
瘋了嗎?沒錯。而且理由充分。那麼,關鍵點是什麼?我們這個行業的獲利能力已經崩潰。你沒看錯。深入研究大多數印刷公司,你會發現訂單成本不明確,定價競爭激烈,利潤往往建立在希望和祈禱之上。在我們這個淨收入只有2%的產業環境下,世界各地的企業主都在這種條件下運作。這不僅是一個問題,更是一場危機。但每一次危機都蘊藏著機會:一個現代化、帶來清晰訊息、並提供一條清晰路徑,從被動防守轉向主動掌控的機會。於是,軟體新創公司 Print Profit 誕生了。
這個想法源自於我十多年來為全球一些最大的印刷廠和設備製造商工作的經驗。無論在哪個公司或國家,我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同樣的挑戰:精明能幹的企業領導者在缺乏清晰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做出關鍵決策,而是依賴過時且具有誤導性的衡量標準來衡量成功。結果,他們被蒙在鼓裡,不知疲倦地工作,承擔著巨大的風險,並希望利潤隨之而來。但眾所周知,希望並非策略。當我意識到我們產業商業層面沒有專門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挑戰時,前進的道路只有一條:擼起袖子,親自動手。 Print Profit 的使命很簡單——透過現代化我們理解和實現盈利的方式,推動產業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問題的核心在於一種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方法:預算小時費率。我們一直完全信任這些計算方法來確定工作成本、制定價格並提高利潤。但這個系統有缺陷──往好了說是誤導,往壞了說是極度不準確的。它建立在假設、任意分配和只有少數人理解的複雜性之上。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和成本會計的誕生,當時工廠需要一種方法來追蹤車間的勞動力和材料。在當時,它是革命性的。但如今,同樣的模式卻成為了現代、科技驅動、快速發展的印刷企業的瓶頸。蒸汽機和流水線曾經奏效的方法現在已不再適用於我們。如果說我們曾經有過改變印刷業務運作方式的呼聲,那就是這個。
解決如此規模的挑戰絕非易事。我需要時間去調查、反思和實驗。這個機會在我攻讀德國MBA期間到來了,我的碩士論文正是以這個問題為主題。在一年的時間裡,我走遍了歐洲和美國,與各種規模的印刷廠親身合作,應用和測試新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成本、優化定價,並在細微之處理解真正的盈利能力,從而推動變革。成果是革命性的。這些業主第一次對獲利來源有了清晰的認識——這種清晰的認識帶來了更明智的決策、更高的利潤率和真正的財務成功。
論文寫作之後,我度過了數年不眠之夜,最終迎來了關鍵時刻:要么將這個解決方案推向市場,要么用餘生去猜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我選擇了勇敢地踏出這一步。 Print Profit 正式誕生-它最初是一個概念,如今已成為業界前所未有的軟體平台。該平台旨在消除猜測,揭示真實的獲利能力,並讓領導者有信心做出明智且前瞻性的商業決策。我們不僅僅是在建立軟體,我們正在改寫印刷業財務績效的劇本。
這段旅程始於一年的諮詢工作,在此期間,我不斷改進框架、數據驅動方法和實際應用,這些將成為未來軟體的基礎。我有幸與全美各地的九位數行業巨頭、中型商業創新者以及小型服裝裝飾商合作——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利潤清晰。然後,命運的安排發生了變化。我在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讀本科時的一個朋友——當時我們一起經營美國唯一一本由學生製作的32頁周刊——聯繫了我。我之前並不知道他有軟體開發背景,而且正在尋找副業專案。幾週之內,我們就合作了。經過四個月每週80小時的工作,軟體終於上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