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許多的傳統產業與老店家,因為時代的變遷、消費者習慣改變,日趨沒落,昔日榮景不再,因此也常被戲稱為「夕陽產業」。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如果產業與店家本身的商品或服務是有價值的,為何不能找尋新的商業模式定位,並透過設計改造重新賦予新的生存機會?筆者以自身多年設計、行銷與品牌操作經驗,投入老產業與老店家設計改造多年,累積了許多的成功案例。
一、老濟安青草店:成功變身微型青草博物館
在那個醫藥不發達的舊時代,人們會去臺北市萬華區的龍山寺求藥籤,再依藥籤到旁邊的青草街抓青草藥,所以全盛時期一條街上有幾十家青草店,老濟安青草店近五十年前也就是在青草街發跡。後來隨著時代與醫療進步,龍山寺不再出藥籤,抓青草藥的客人少了,整條街也就日漸沒落。老濟安第二代的王老闆,只好將青草店搬回西昌街住家繼續經營,可惜隨著青草產業榮景不再,店裡的生意也日漸蕭條。
筆者在參與臺北市政府老店改造計畫時,覺得像老濟安這樣的青草店,特別有其文化傳承的珍貴性。如果它提供的商品與服務背後的價值仍在,為何不能透過新的商業模式找尋創生機會?筆者初期在店家蹲點時觀察,來店家購物的客人,一天大約只有零零落落的幾組,而且很多都是來串門子的。但也訝異的發現,王老闆可以在與客人聊天當中,根據客人的身體狀況,為客人調配專屬的藥草茶,這等淵博的青草知識與功力,讓筆者印象深刻。筆者與顧問團隊進一步說服王家,第三代的兒子回來參與改造計畫,因為老店改造不只是翻修裝潢,而是要摸索出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生存機會。而新的商業模式一定得懂得操作行銷與拓展電子商務,這一部分通常需要年輕世代才有辦法妥善且長久的經營。
事實上,筆者看重的是青草店溫暖的本質:店家在傾聽客人的談話中,理解客人的煩憂,再提供專業的青草配方建議,奉上一杯特製青草茶,讓客人身心得到紓解。設計主軸就以這樣的概念出發,期待青草店再度成為客人喜愛進出的場所,並且變身成為傳遞青草知識的殿堂。
我們以「微型青草博物館」為主軸概念加以改造,牆上裝飾工業風鐵水管,彷彿人體經絡。壓克力球象徵經絡穴位,裡面放些青草,代表用青草疏通經絡。而一進門設置了長長矮吧檯、竹椅和大型奉茶陶壺,昭示店家以奉茶精神,為客人奉上一杯青草茶,邀請客人就著吧檯坐下來,由第三代老闆招待客人飲用青草茶,聊聊天、分享青草知識。旁邊樓梯下的畸零空間,用以前處理藥草的工具,佈置成體驗區,供客人拍照打卡,順便幫店家在社群網路上宣傳。
青草知識淵博的王老闆,則在特製的工作櫃檯,繼續為前來購買青草的客人,提供客製化服務。店裡一桶一桶的各式藥草,被移到店面空間的後方,整齊排列在鐵架上,方便王老闆依照以往的工作習慣,隨時拿取藥草。筆者只在輕巧的鋁桶外,貼上深淺不一的綠色系品名標示,營造活潑的視覺效果,天花板上用網架,懸掛起一束束乾燥藥草,增添青草店的輕鬆氣氛。王老闆並與兒子共同合作,研發出符合大眾需求的青草配方,針對現代人的身心需求,開發幾款如:去油存菁茶、神清氣爽茶⋯等,可以簡單沖泡的茶飲包。
改造之後的老濟安青草店變身為網紅名店,許多國內外觀光客均特別來店造訪,形成了最好的青草文化體驗空間。店家更與知名飯店業者合作,老濟安的健康茶包變成了房間標準備品。又與各地溫泉業者合作,推出各式美容藥草泡澡包,拓展新的異業合作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