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次舉辦的大規模展覽盛會-台灣勸業共進會(1916年)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4

林采霖 Lin Tsai-Lin
2024-06-18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4

「共進會」係指網羅各地物產匯聚一堂,介紹物產生產與產銷互動的產業博覽會。「始政紀念日」為1895年5月馬關條約議定大清割讓台灣,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6月7日日軍進入台北,6月17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宣佈此日為始政紀念日。「台灣勸業共進會」是台灣總督府為慶祝1915年始政二十週年,於1916年4月10日~5月15日(原預定展至5月9日,後來延展6天),在台灣總督府和殖產局林業試驗場台北苗圃兩場地舉辦的展覽會,展出台灣及來自日本、朝鮮、滿洲、南洋各地物產近5萬件,展覽期間更設計了以「台」和「共」字結合的活動標誌,及以閩南式牌樓結合台灣總督府造形、台灣特產農作圖像為主題的宣傳海報、傳單等廣為宣傳,是日本治台20年來第一項大規模的展覽會。

●台灣第一次舉辦的「台灣勸業共進會」宣傳海報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

推薦文章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
專家觀點
2024-06-07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1

●台灣日治時期發行的台灣銀行券之三款金圓券-金壹圓、金五圓、金拾圓(1904年) 「台灣銀行券」是1895年日本治台之後,於1899年成立「株式會社台灣銀行」在台灣發行使用的鈔券。台灣銀行券先後有「銀圓券」、「金圓券」兩種;銀圓券是日治初期日本為配合台灣人慣用銀幣、銅錢交易,因此採用「銀本位制度」,分別於1899~1901年發行以龍鳳圖騰設計的壹圓、五圓、拾圓、五拾圓四款銀圓券問世,直到1904年才再採行與日本一致的「金本位制度」,發行壹圓、五圓、拾圓三款金圓券,以及分別在1914年之後改為橫式票券,以台灣神社等圖像繪製設計,發行多款台灣銀行券使用。 註︰台灣日治時期在發行「台灣銀行券」之前,即1895年4月清廷割讓台灣予日本,鎮守台南的劉永福將軍為籌抗日軍費,於同年7月(農曆6月10日)在台南成立官銀錢票總局發行三款不同銀圓等值的「台南官銀票」,也即是台灣發行紙幣的鼻祖。 ●1885年清末日本治台初期台灣民主國成立官銀錢票總局發行的台南官銀票,是台灣官方第一次發行之紙錢幣 ●1914年開始發行的橫式台灣銀行券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5
專家觀點
2024-06-18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5

●台灣第一件摩托車行銷報紙廣告「Smith Motor摩托車」販售廣告(1918年) 「摩托車」1886年由德國首次產製上路,最早期是在腳踏車上掛一個油箱,以及在踏板和鏈輪之間加裝馬達帶動行駛的車子,因此取意「馬達」(Motor)外來語譯成「摩托」,所以稱為摩托車,又稱「Auto-bike歐都拜」。這種馬達腳踏車型的摩托車在1913年即有人自國外購買回台灣乘騎使用,至1918年才由腳踏車商「魁輪舍」正式代理美國Smith Motor摩托車在台灣上市,並開始刊登報紙廣告廣為宣傳販售。 註︰台灣於1926年開始有由日米商店台北支店代理英國「Rudge-Whitworth重型機車」在台銷售。 ●英國「Rudge-Whitworth重型機車」行銷報紙廣告(1926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2
專家觀點
2024-06-12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2

●日本蓄音器商會唱片行銷廣告(1913年) 「唱片」早期也稱為曲盤(日文レコード),做以放在蓄音器留聲機轉盤上,旋盤播放出音樂的黑圓盤,即現代所稱呼的黑膠唱片。當時這項新科技產品緣起1907年日本開始自產圓盤唱片,於同年傳入台灣在當時酒樓、俱樂部或鐘錶店等場所播放使用,至1910年11月日本蓄音器商會在台北榮町成立出張所(地區分店)後,正式代理引進留聲機和日本、西洋唱片來台灣販售,並於1912年首次在台灣日日新報刊登廣告促銷,開啟台灣民眾可以自由選擇欣賞音樂的年代。 註︰日本蓄音器商會簡稱「日蓄商會」,是日本第一家駐台、也是灌製台灣音樂最多的唱片公司。 ●台灣第一件唱片行銷報紙廣告「日蓄唱片」販售廣告(1912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4
專家觀點
2024-06-18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4

「共進會」係指網羅各地物產匯聚一堂,介紹物產生產與產銷互動的產業博覽會。「始政紀念日」為1895年5月馬關條約議定大清割讓台灣,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6月7日日軍進入台北,6月17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宣佈此日為始政紀念日。「台灣勸業共進會」是台灣總督府為慶祝1915年始政二十週年,於1916年4月10日~5月15日(原預定展至5月9日,後來延展6天),在台灣總督府和殖產局林業試驗場台北苗圃兩場地舉辦的展覽會,展出台灣及來自日本、朝鮮、滿洲、南洋各地物產近5萬件,展覽期間更設計了以「台」和「共」字結合的活動標誌,及以閩南式牌樓結合台灣總督府造形、台灣特產農作圖像為主題的宣傳海報、傳單等廣為宣傳,是日本治台20年來第一項大規模的展覽會。 ●台灣第一次舉辦的「台灣勸業共進會」宣傳海報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3
專家觀點
2024-06-12

台灣視覺設計第一故事系列-3

●台灣第一張灌製發行的唱片《一串年-客家八音演奏》曲盤封套及圓標(1914年) 一串年」是日蓄商會自1910年駐台販售舶來唱片四年之後,於1914年由該會社台北店長岡本樫太郎籌劃,帶領台灣15位客家樂師,首次赴日本灌製的台灣第一張音樂唱片,內容為客家八音演奏組曲,締造了台灣第一聲音記錄。嗣後經再發行「點燈紅」、「車鼓調」、「山伯英台」多張唱片之後,又於1932年灌製由台灣第一位女歌手純純演唱的台灣第一張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以及由鄧雨賢作曲、純純主唱的「四月望雨名謠-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流行歌曲傳唱至今。 註︰台灣日治初期販售的唱片圓標均以相同版式套印曲名顯示,以及採用統一公版封套配裝發行。 ●台灣第一組彩色印製的唱片封面《詹典嫂告御狀》封套(1934年) ●台灣日治時期四家唱片公司之公版曲盤封套(1920-1930s) ●台灣第一張彩色印製的唱片圓標《孟姜女》曲盤圓標(1926年) ●台灣日治時期彩色印製的《情書淚》曲盤圓標(1938年) ●鄧雨賢作曲的「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曲盤圓標(1930s)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暨百人視覺設計》套書  
「Transform!設計能源的未來」 2024年3月至9月在德國萊茵河畔威爾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繼續展出
設計創意
2024-05-25

「Transform!設計能源的未來」 2024年3月至9月在德國萊茵河畔威爾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繼續展出

能源——一種看不見的、無所不在的實體,一種燃料——構成了社會大多數功能的核心。儘管這種力量無所不在,但它可以透過生成、分配和利用的過程——人類歷經億萬年創造的框架——來操縱。隨著當代世界努力向再生能源甚至再生能源轉變,與能源相關的既定結構受到密切關注,揭示了設計在持續轉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位於德國萊茵河畔威爾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透過設計的視角深入探討能源領域的變遷,推出了 Transform!設計能源的未來 。該設計展覽將於 2024 年 3 月 23 日至 9 月 1 日期間持續展出,展示不同規模的項目——從採用再生能源、太陽能房屋和風力發電站的產品設計,到自給自足城市的未來願景。 “設計節能產品的標準是什麼?設計如何有助於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產業、政府政策和我們每個人如何幫助實現向永續未來的過渡?閱讀官方發布的內容。   氣候變遷和全球碳排放作為巨大的威脅籠罩著地球,需要刻意的製衡。再生能源以及塑造它們所需的設計在永續能源時代發揮關鍵作用。因此,設計需要在科學研究和最終用戶、創新解決方案和消費者之間架起橋樑。考慮到這一點, 轉變!設計能源的未來 從關注人類及其身體開始,進而研究日常物件、城市和能源景觀。展覽空間囊括了創新和實驗性產品設計、思辨性設計專案、電影、建築原型和富有遠見的未來概念的例子。 人力 人類有能力為日常任務發電嗎?需要多少時間?在展覽的第一部分,參觀者會遇到自己產生能量的潛力——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政治上的。透過踩固定式健身車,觀眾可以探索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產生日常任務所需的電力。同時,精選的國際海報和抗議標語、傳單和傳單代表了不斷發展的能源政策,包括美國政府的 「原子促進和平」 計劃、可再生能源的推廣以及針對全球太陽能發電廠和風力發電場的民間抵制。關於 石油景觀 的幻燈片描繪了原油如何塑造景觀和生活方式,隨後概述了克服這種依賴的挑戰。 能源工具 展覽的第二部分名為 「能源工具」 ,展示了可以支持「離網」生活的產品、原型和實驗平台。 Pauline van Dongen 在她獨特的作品中將光伏電池整合到服裝設計和織物面板中,產生了她的 Solar Shirt  (2015) 和 Suntex  (2022)。 Stefan Troendle 的 氫炊具 是一種綠氫動力爐的原型,也參加了展示。 Papilio 是一款由 Tobias Trübenbacher 設計 的路燈,由於其內建風力轉子,在能源方面可以自給自足。 Pablo Bras 的「  Available Networks」 等投機項目也加入了該節目的多元化儲存庫。該項目描繪了捕捉家庭內部和周圍能量流的可能性——無論是風還是雨水。查爾斯·伊姆斯和 雷·伊姆斯 創建的 太陽能無所事事機 等一系列歷史項目補充了本節。 變形金剛 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共同佔據了全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上述領域的現有框架和流程是需要改變的關鍵領域。展覽的第三部分 《變形金剛》匯集了建築和移動領域的創新幹預措施。  Snøhett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特隆赫姆 Powerhouse Brattørkaia和 TAKK 建築設計的 The Day After House 等項目體現了再生、深思熟慮的空間配置和自然隔熱的原則,成為當代節能和能源生產建築的典範。 從內燃機到電動馬達的快速轉變進一步增加了太陽能在運輸中的重要性。處於這一轉變最前沿的是科思創 Sonnenwagen 等實驗性太陽能汽車設計、德國新創公司 Sono Motors 的光伏 技術 以及 ONOMOTION 的電動貨運自行車,它們在快遞和包裹服務方面實現了更大的可持續性。 未來能源景觀 原材料的開採、發電或轉換電力、儲存和分配能源——所有層級的能源生產都具有相關的空間足跡。因此,展覽的最後一部分重點關注 未來能源景觀 。研究主體涵蓋了新的能源儲存類型,例如漢堡的 Energiebunker 或卡洛·拉蒂 (Carlo Ratti) 在赫爾辛基提出的熱能中間儲存提案。未來能源生產的其他願景也正在上演,例如由 ECAL/洛桑大學的學生為加拿大福戈島設計的風力渦輪機模型,以及由 雷姆·庫哈斯的 荷蘭智庫 AMO設想的假設的 Eneropa  。這部分參考了該領域的歷史基礎工作,還包括赫爾曼·索爾格爾 (Herman Sörgel) 的關於提供水力發電的大片土地的想法、 Atlantropa 項目和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的 世界運動會 。 轉換! 《設計能源的未來 》不僅重視能源節約,也重視能源系統的轉型,將其視為再生能源擴張之外的過程。看似無關緊要的物體的設計以及富有遠見的城市設計和基礎設施的實施在這段旅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全球的設計師和建築師已經透過他們的解決方案聯手挑戰能源密集生活方式並促進永續的未來。在展覽中,能源作為當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的令人畏懼的概念被一種更有希望的聲音所周到地平衡——能源是(重新)塑造世界的一系列關鍵機會。 '轉換! 「設計能源的未來」將於 2024 年 3 月 23 日至 9 月 1 日在德國萊茵河畔威爾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繼續展出。 內容來源: https://www.stirp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