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堪稱二十世紀的神奇材料,但是它已經對地球展開非常大的報復了;如今,是我們應該摒棄這些曾經讓我們離不開的材料了,選擇新的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而許多先進國家的權威人士已經明確的揭示「紙板就是未來」。
塑料造成海洋生態的災難
您或許從很多的資料、圖片中得到過一些訊息,例如被塑膠袋窒息的鯨魚、被塑料魚網困住的海龜、吞食塑料廢棄物致死的海洋生物,甚至是熱帶海灘上佈滿深沒及膝的塑料瓶、人字拖,耳塞及數以百萬計的人類丟棄物、垃圾,觸目驚心,為地球及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那麼塑料廢物問題是何時,又是怎樣浮出水面的呢?我們為什麼如此依賴塑料呢?
2018年6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有史以來針對塑料廢物,和全球範圍消滅塑料廢物戰略所編纂的最全面的報告中將其描述為「一種瘟疫」,是我們的環境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報告敘述了禁用泡沫聚苯乙烯杯子和對塑料袋收費所取得的極佳效果;但同時指出,還有許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強調了另一個問題的嚴重性,他說,從偏遠的島嶼到北極,無處不被塑廢料侵佔,如果當前的趨勢再持續下去,到了2050年,海洋裡的塑廢料將比魚還多,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塑料來到地球的來龍去脈
「塑料」一詞源自於希臘語的「Plastikos」,意思是塑造,由聚合物構成,這種長分子能以天然和人造兩種形式存在,聚合物可使塑料成型而塑製成品。橡膠中也存在這種分子,所以也被視為一種塑料,早在3,500年前,墨西哥的奧爾梅克人就是把橡膠球當做足球來踢。1735年時,法國探險家查理士摩利在穿越亞馬遜地區的途中偶然發現了一棵橡膠樹,此後西方世界發現了生橡膠,到1840年代,分別位於大西洋兩岸的查理士古德亞和湯瑪士漢克取得了硫化橡膠專利,它是一種利用硫磺處理過的橡膠原料,使其製造成品後更耐用,從此這種材料變廣泛的受到應用。
另一次重大的變革則發生於1862年,英國發明家亞力山大帕克斯推出了Parkesine,這是一種纖維素塑料,用來製作梳子,紐扣和餐具把柄,但這種材料並沒有真正流行起來,直到美國人亞特兄弟添加了提升其延展性的莰酮之後,把這種材料改名為「賽璐璐」,幾十年內它就成為了底片膠卷行業的原材料。最早的人造塑料是雷歐畢克蘭於1907年開發出來的,他為此項原料取名為Bakelite,其使用了一種從煤焦油提取的「苯酚」,為1920到1930年代的一系列不同塑料提供了更成熟的配方,例如聚苯乙烯、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及尼龍等。
真正將塑料演變成一個巨大行業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美軍從汽車到技術設備的保溫材料,處處都是使用塑料製成,到了二次戰後,此一新興行業為求生存,被迫尋找新的市場,並迅速現身於主流產品中,例如餐盒、充氣床墊、帳篷、野營餐具、兒童玩具、文具,以及當時的時髦品牌服裝、包裝及外包裝等。
簡而言之,我們被塑料包圍了,甚至已經離不開塑料,因為它便宜方便又實用;但問題卻是日益突顯,首先就是巨大的塑料垃圾山,然後就是海洋中可怕的塑料島。澳大利亞設計師雷拉亞卡羅魯在塑料廢物問題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她在可持續發展創新與教育方面的作為,使她成為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環保鬥士;她經營了兩家設計事務所,出任過TED和Google Talks的演講佳賓,並且被評選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6年度地球衛士。同年,她還親自參加了印度一次重要的海灘淨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