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最引人入勝的 6 件雕塑

The 6 Most Intriguing Sculptures at Art Basel Miami 2024
David Behringer
2024-12-26
2024 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最引人入勝的 6 件雕塑

2024 年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 \ 照片: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今年的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 並沒有讓人失望,來自38個國家的286家畫廊展出了數千件美麗、令人震驚、令人困惑的著名當代藝術作品。六座雕塑讓我停下來的時間比計劃的時間長(有太多東西要看,我在手錶上為每條過道都設置了計時器,以確保我可以在一天7 小時內看完所有的東西)。這些作品(如下所示)具有一種矛盾的效果,即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迷人的私人世界,同時 又以 某種方式真實地反映或揭示了他們周圍公平的色彩、人物和興奮。

以下是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的六位藝術家和畫廊展示他們的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毛里齊奧·卡特蘭在瑪麗安·古德曼畫廊 ...

推薦文章

2024 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最引人入勝的 6 件雕塑
設計創意
2024-12-26

2024 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最引人入勝的 6 件雕塑

2024 年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 \ 照片:巴塞爾藝術展提供   今年的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 並沒有讓人失望,來自38個國家的286家畫廊展出了數千件美麗、令人震驚、令人困惑的著名當代藝術作品。六座雕塑讓我停下來的時間比計劃的時間長(有太多東西要看,我在手錶上為每條過道都設置了計時器,以確保我可以在一天7 小時內看完所有的東西)。這些作品(如下所示)具有一種矛盾的效果,即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迷人的私人世界,同時 又以 某種方式真實地反映或揭示了他們周圍公平的色彩、人物和興奮。 以下是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的六位藝術家和畫廊展示他們的作品,排名不分先後。   毛里齊奧·卡特蘭在瑪麗安·古德曼畫廊 毛里齊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無題(電梯)》,2001 年。   目前,毛里齊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 最臭名昭著的可能是他上個月 在蘇富比拍賣 行售出的 價值 630 萬美元的香蕉 。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管道膠帶香蕉於 2019 年首次亮相, 瑪麗安古德曼畫廊 (Marian Goodman Gallery) 展出了一件早期作品,如果你不往下看,很容易錯過。 2001 年的作品名為“無題(電梯)”,是一對極其細緻的老鼠大小的電梯,電梯門偶爾會打開,發出熟悉的電梯“叮”聲。更增添了這種錯覺,每部電梯上方的微小「樓層數字」都會亮起,暗示每部電梯正在前往看不見的樓層,只在底層打開門。這是熟悉和超現實的,要求你質疑你所看到的,同時想像其餘的。我還喜歡博覽會上最令人驚嘆的藝術品之一,當我拍攝它時,一半路過的參觀者都沒有註意到它。   毛里齊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無題(電梯)》,2001 年,2024 年巴塞爾邁阿密奧運會 \ 照片:David Behringer   毛里齊奧·卡特蘭 (Maurizio Cattelan),《無題(電梯)》,2001 年。   傑里米·肖 (Jeremy Shaw) 在布拉德利·埃塔斯基蘭畫廊 (Bradley Ertaskiran Gallery) Jeremy Shaw,邁向通用模式識別(百年紀念 - 洞察力。1982 年 11 月 14 日),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 Bradley Ertaskiran 提供   蒙特婁畫廊 Bradley Ertaskiran 展示了藝術家 Jeremy Shaw 真正催眠的作品。展示他正在進行的「邁向通用模式識別」系列中的六幅作品——每幅作品都是根據「原始檔案新聞照片」創作的,這些照片裝在定制切割的棱鏡鏡頭中。從正面看,這種效果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每張照片中的某個時刻,但從側面看,圖像分裂成萬花筒般的斷裂,每一步都充滿運動、反射和扭曲。每張照片都捕捉到了從精神到技術的不同且多樣化的「意識狀態的改變」。   Jeremy Shaw,邁向通用模式識別(百年紀念 - 洞察力。1982 年 11 月 14 日),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 Bradley Ertaskiran 提供   Jeremy Shaw,邁向通用模式識別(課堂上的電腦。2081 年 10 月 7 日),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 Bradley Ertaskiran 提供   Jeremy Shaw,邁向通用模式識別(課堂上的電腦。2081 年 10 月 7 日),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 Bradley Ertaskiran 提供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Olafur Eliasson) 在 Tanya Bonakdar 畫廊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自我意識軌道力》,2023 \ 照片:由藝術家和紐約/洛杉磯 Tanya Bonakdar 畫廊提供   Design Milk 剛剛將 Olafur Eliasson在 Tanya Bonakdar 畫廊舉辦的 展覽 評為 11 月份紐約排名第一的畫廊——光、聲音和色譜的融合。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畫廊展示了這位冰島-丹麥藝術家2023 年的作品,該作品由數十個部分鍍銀的實心玻璃球組成,這種效果可以在每個球內產生倒置的鏡像環境視圖。 「自我意識軌道力的進化」直徑超過 13 英尺,將三維數學圖形抽象化為二維,同時透過各種尺寸的球體賦予幻覺深度。它在數學上非常複雜,執行完美,而且平易近人。儘管它本身沒有任何顏色,但它隨著周圍集市的每一種顏色和動作而閃閃發光,同時產生寧靜和興奮。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自我意識軌道力》,2023 \ 照片:由藝術家和紐約/洛杉磯 Tanya Bonakdar 畫廊提供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自我意識軌道力,2023(細節)\ 照片:David Behringer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自我意識軌道力,2023(細節)\ 照片:David Behringer   佩斯畫廊的塔拉·多諾萬 多諾萬 (Tara Donovan),《戰略 XVI》,2024 年,© Tara Donovan \ 照片:Courtesy Pace Gallery   去年春天,藝術家塔拉·多諾萬 (Tara Donovan)在 佩斯畫廊 (Pace Gallery)舉辦了 一場空靈的展覽 ,展覽由數千張二手 CD 製成,背景是摩天大樓的景色。這一系列由無數張 CD 面對面黏合而成的作品也是物質和數學上的奇蹟。這裡的畫廊展示了該系列中的一件作品“戰略 XVI”,高 84 英寸。在這裡,它的部分半透明展示了一個 充滿傑出藝術品 的展位,包括亞歷山大考爾德手機、克拉斯奧爾登堡“餡餅”和彼得亞歷山大令人驚嘆的藍色雕塑(見下面的詳細圖片)。   多諾萬 (Tara Donovan),《戰略 XVI》,2024 年,© Tara Donovan \ 照片:Courtesy Pace Gallery   多諾萬 (Tara Donovan),《Stratagem XVI》,2024 年(細節)\ 照片: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的 David Behringer   雅各布橋本 (Jacob Hashimoto) 在 Miles McEnery 畫廊 雅各橋本 (Jacob Hashimoto),《過去錯誤的宇宙旋風》,2024 \ 圖片:由藝術家和紐約州邁爾斯·麥肯尼畫廊 (Miles McEnery Gallery) 提供   Miles McEnery 畫廊展出了 Jacob Hashimoto 創作的幾件新的基於風箏的牆面雕塑。 《過去的錯誤的宇宙旋風》(上圖)的構圖突出了我最喜歡他的作品的一點——一種既物理又失重的相反的引力質量。 「光的毀滅」(下)在其中心出現了視覺上的故障,有黑白圓圈,所有這些都設置在雲狀的藍色形式中。他的作品的粉絲應該查看他最近在畫廊舉辦的展覽的 鏈接 ,其中有 11 幅最小的風箏作品鼓勵 180 度的視角。   雅各布·橋本 (Jacob Hashimoto),《光的毀滅》,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紐約州邁爾斯·麥肯尼畫廊 (Miles McEnery Gallery) 提供   雅各橋本 (Jacob Hashimoto),《光的毀滅》,2024 年(細節)\ 照片:David Behringer。   漢克威利斯托馬斯 (Hank Willis Thomas) 在 Jack Shainman 畫廊 漢克威利斯托馬斯 (Hank Willis Thomas),《社區》,2024 年。   Jack Shainman 畫廊展出了 Hank Willis Thomas 的  新雕塑,題為“社區”,由鏡面拋光不銹鋼製成。七隻手在手腕處相互支撐,鏡面反射著觀看者,而形式本身則充當了通往另一側任何事物的門戶。 這位世界著名藝術家以其攝影作品和雕塑而聞名。 2023 年 1 月,他的 20 英尺高紀念碑 「擁抱」 在波士頓的波士頓公園揭幕,透過代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和科雷塔金博士在馬丁路德金博士之後擁抱的手臂來紀念他們的遺產。 對於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的作品,漢克威利斯托馬斯 (Hank Willis Thomas) 最近在 他的 Instagram 上發布了“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社區。我們怎樣才能走到一起?   漢克威利斯托馬斯 (Hank Willis Thomas),《社區》,2024 \ 照片:由藝術家和紐約 Jack Shainman 畫廊提供   漢克威利斯托馬斯,《社區》(細節)2024 \ 照片:David Behringer   對我來說,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的七個小時過得有多快,以及傑出的藝術品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補充和維持能量和好奇心,這讓我難以置信。 下一屆將於 2025 年 12 月 5 日至 7 日 舉行。   內容來源: https://design-milk.com/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設計創意
2024-12-26

2024 年十大摩天大樓

  接下來,在 Dezeen 對 2024 年的回顧 中 ,我們回顧了這一年的10 座重要 摩天大樓,其中包括 BIG 設計的三座、日本最高的建築和泛美金字塔的翻修工程。   赫夫頓+克羅攝   阿聯酋 Za'abeel 號一號,由 Nikken Sekkei 設計 今年另一座被評為世界最佳的摩天大樓是杜拜的 One Za'abeel 塔樓,它被評為  Dezeen 讀者最喜歡的新摩天大樓 。 這兩座摩天大樓由日本工作室Nikken Sekkei 設計,透過六車道高速公路上 100 公尺的天橋連接起來。天橋從大樓延伸出來,形成全世界最長的懸臂。 了解有關 One Za'abeel 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多米諾一號廣場,美國,Selldorf Architects 多米諾廣場一號是這份名單上的紐約 四座摩天大樓之一,位於威廉斯堡大橋和最近翻修的 多米諾糖廠 旁的海濱。 這兩棟住宅摩天大樓由 Selldorf Architects 設計,覆蓋著虹彩瓷磚。 了解更多關於多米諾廣場一號的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高線公園一號,BIG 設計 另一對住宅摩天大樓,這次是扭曲的形式,在紐約高線公園 旁完工。 這座 91 公尺高和 122 公尺高的塔樓由丹麥建築工作室 BIG設計,包含 236 套公寓以及游泳池、健身房和用餐區。 了解更多有關高線一號的資訊 ›   喬安娜·弗蘭薩攝   EZ Parque da Cidade,巴西,由 UNStudio 設計 巴西聖保羅的這兩座塔樓 延續了摩天大樓雙雄的趨勢,由荷蘭公司 UNStudio 設計,旨在「重新定義城市的垂直生活」。 這兩棟摩天大樓位於 Chacara Santo Antonio 街區,分別有 39 樓和 36 層樓高,共有 244 間公寓。兩座塔樓均採用「風車形」平面圖,體積從中央樓梯和電梯核心延伸出來。 了解有關 EZ Parque da Cidade 的更多資訊 ›   比庫比克攝   EPIQ,厄瓜多爾,BIG 設計 24 層樓高的EPIQ 大樓 是今年竣工的三座大型摩天大樓中的第二座,坐落在 基多 中央拉卡羅萊納公園旁。 這座 101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由兩個彎曲的 L 形堆疊體塊組成,在相互連接的塔樓交匯處設有一系列開放式露台。 了解更多有關 EPIQ 的資訊 ›   大衛·利普曼攝   泛美金字塔,美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  在 舊金山 ,建築工作室 Foster + Partners 完成了對地標性泛美金字塔的徹底改造,該金字塔最初於 1972 年開放。 該工作室旨在“恢復這座260公尺高辦公大樓的邏輯”,恢復原有元素並將其與重新設計的相鄰公園連接起來。 了解更多有關泛美金字塔的資訊 ›   Skanska美國照片   1550 on the Green,美國,BIG 這座交錯的「塔樓群」是名單上的最後一座大型建築,位於德克薩斯州 休斯頓 市中心的探索綠地公園旁。 該建築名為“1550 on the Green”,由六座略微彎曲的相連塔樓組成,最高的建築高達 137 公尺。 了解更多關於 1550 on the Green 的資訊 ›   傑森·奧雷爾攝   日本 Mori JP 大廈,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 在日本,美國工作室 Pelli Clarke & Partners 今年揭幕了日本最高的摩天大樓。 這座 330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名為森 JP 塔 (Mori JP Tower),是東京第一座 超高層摩天大樓 ,並超過了同樣由Pelli Clarke & Partners 設計的大阪300 公尺高的阿倍野Harukas,成為日本最高的建築。 了解更多有關森 JP 大廈的資訊 ›   阿斯特拉工作室拍攝   美國薩頓塔,作者:Thomas Juul-Hansen 薩頓大廈由紐約設計師 Thomas Juul-Hansen 設計,“現代而經典”,高 259 米,位於曼哈頓東區。 這座簡單的矩形建築完全覆蓋著巴伐利亞 石灰石 ,頂部有一個香檳色的不銹鋼皇冠。 了解有關薩頓塔的更多資訊 ›   埃文約瑟夫攝   美國格林威治,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 這座 88 層樓的格林威治摩天大樓是烏拉圭建築師拉斐爾·維諾利 (Rafael Viñoly) 設計的最後一座建築之一,他 於 2023 年去世,享年 78 歲 。治摩天大樓今年在曼哈頓市中心完工。 這座玻璃塔樓位於 世貿中心建築群以南兩個街區處,擁有 272 間公寓。 了解更多關於格林威治酒店的資訊>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伊凡‧圖雷茨基 (Ivan Turetskyy) 與米洛‧隆巴多 (Milo Lombardo):米蘭和平與藝術的勝利
設計創意
2024-10-31

伊凡‧圖雷茨基 (Ivan Turetskyy) 與米洛‧隆巴多 (Milo Lombardo):米蘭和平與藝術的勝利

米蘭最近舉辦了今年最令人興奮、最重要的藝術展覽之一:在著名的 倫巴第宮舉辦的 意大利-烏克蘭機構藝術展 “Dal Diario Italiano” (來自意大利日記)。   倫巴第宮 – 米蘭 這次活動由倫巴第大區、烏克蘭大使館和總領事館共同合作,邀請了兩位當代藝術大師:烏克蘭人伊万·圖雷茨基(Ivan Turetskyy) 和義大利人米洛·隆巴多(Milo Lombardo)。除了代表兩種藝術文化之間的相遇之外,該展覽還旨在在烏克蘭戰爭時期傳達和平與兄弟情誼的普遍訊息。   米洛·隆巴多 – 伊凡·圖雷茨基 展覽於9月24日結束,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僅因為參觀人數眾多,而且還因為它所產生的情感影響。兩位大師的作品由 33 件繪畫和雕塑組成,強烈地講述了烏克蘭人民的苦難,同時傳達了希望和堅韌的信息。這次,藝術成為反思對話和外交克服衝突必要性的強大工具。   伊凡·圖雷茨基 (Ivan Turetskyy  ) 1956 年出生於利沃夫,是一位國際知名藝術家,以將烏克蘭傳統藝術與現代影響融為一體的能力而聞名。他在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帶領觀眾踏上了一段感人的旅程,穿越了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凸顯了困擾烏克蘭太久的戰爭悲劇。他出身於藝術世家,長期從事藝術研究,突破了蘇聯和後蘇聯烏克蘭藝術的傳統框架。   他在倫巴第宮展出的作品因其視覺強度而引人注目,其動態和造型形式讓人想起巴洛克雕塑和拜占庭偶像。這些元素與強烈的情感相結合,使他的創作成為烏克蘭人民的苦難和重生希望的強大象徵。   在展覽中最令人心酸的作品之一中,圖雷茨基從烏克蘭文化和宗教圖像中汲取靈感,用顏色和形式來表現戰爭的痛苦和他的人民的韌性。藝術家試圖透過他的藝術提醒我們,戰爭帶來破壞和死亡,而只有對話和外交才能帶來持久和平。   米洛·隆巴多 (Milo Lombardo) 帶來了他獨特的藝術視野、六十多年經驗的成果以及取得無數成功的職業生涯。隆巴多 1941 年出生於巴列塔(義大利),他發展了一種被稱為 「地中海色彩主義」的風格, 其特點是明亮的色彩和抽象的形式,保留了強烈的象徵意義。   在「Dal Diario Italiano」 展覽中 ,Lombardo的作品與Turetskyy的作品提供了不同但互補的視角。當烏克蘭大師描繪戰爭戲劇時,隆巴多選擇使用鮮豔的色彩和動態的構圖來表現生命之美和人類精神的力量。他的畫作  「現代形象抽象化」 與圖列茨基的作品進行了深入對話,在兩種看似遙遠的文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而這兩種文化因對和平的共同渴望而團結在一起。   隆巴多在米蘭展出的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是他的最新作品 《兩位教皇的擁抱》,該 作品於 2022 年在梵蒂岡博物館與教皇方濟各會面期間展出。這座雕塑象徵著兩個精神人物之間的兄弟情誼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的聯合。   該展覽為米蘭和國際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欣賞兩位大師的藝術,但最重要的是,它傳達了一種沒有人無動於衷的和平信息。出席就職典禮的當局,包括來自倫巴第大區、烏克蘭大使館和總領事館的代表,強調了此類活動的重要性,這些活動利用藝術來提高意識和促進團結。 – 特別感謝 –   由於容器實驗室協會和MIUFI協會等眾多協會的合作,展覽吸引了大批觀眾,再次展示了藝術如何成為強大的溝通手段,即使在最黑暗的時期也能成為希望的象徵。在整個活動期間,公眾湧入倫巴第宮的展覽室,欣賞展出作品的深度和強度,使展覽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隨著 2024 年 9 月 24 日正式關閉, “Dal Diario Italiano”   將留在那些有幸參觀過的人們的心中,切實提醒人們藝術如何幫助建​​立人民之間的橋樑並促進和平。   內容來源: https://www.celebremagazine.world/
VitraHaus 展示對「甜蜜之家」的獨特詮釋
設計創意
2025-01-23

VitraHaus 展示對「甜蜜之家」的獨特詮釋

一個用陶瓷 製成的籠狀結構,一種用楓木雕刻而成的形狀,看起來可疑地像一個蘋果,令人驚訝的是,一個抽象形式的鳥舍; 德國 萊茵河畔威爾維特拉園區的維特拉豪斯 (VitraHaus) 展出了一些有趣、另類且完全迷人的設計。由瑞士室內設計師 Connie Hüsser 和她的品牌 Objects with Love 策劃,40 位 當代設計師 在鳥舍這一經典工藝品上融入了他們的個人主義風格。 2024年11月20日至2025年1月31日期間展出的為豐富多彩的 產品設計 展示做出貢獻的設計師名單本身就是業內一些最知名和新興設計師的名副其實的橫截面。從物質性到形式的實驗, 雕塑設計符合每位設計師獨特的風格和實踐,為參觀者提供了廣泛的 當代設計 的快照,儘管規模很小。   L:Jochen Holz 的 鳥類幻想房屋狩獵 ; R:Rasmus Nossbring 的 記憶巢穴 圖:海因茨·昂格爾   英國 設計師兼玻璃製造商 Jochen Holz 展示了一個超現實的 吹製玻璃 雕塑,其形狀讓人想起織布工的鳥巢。該設計是霍爾茲對熔融玻璃流動性實驗的延伸,這是他設計實踐的核心。另一方面, 斯德哥爾摩 的玻璃雕塑家 Rasmus Nossbring 的設計採用切割和拋光的玻璃製成,在材料的使用上要嚴格得多。有些設計師不是在形式上進行實驗——借鑒鳥舍的通用形狀,配有質樸的山牆屋頂——而是在表達材料的方式上進行實驗。 L:大衛泰勒的 《嬰兒床 II》  ; R:Ferréol Babin 的 Coucou 圖:海因茨·昂格爾   例如, 義大利藝術家 Michela Castagnaro在設計中展示了她獨特的俏皮陶瓷; 日本設計師 Akiko Mori 創造了多孔陶瓷設計作為她的貢獻; 家具設計師 Ferréol Babin 的設計特色是他對  木製家具 的理性態度;新興 產品設計師 Jenna Kaës 展示了一座由絎縫天鵝絨和玻璃珠製成的房子;瑞典製造商 David Taylor 在他的設計中使用了非傳統鋼材;來自英國的 Bethan Laura Wood在 設計展覽 中展示了一個色彩繽紛的築巢空間,並以其標誌性的木製工藝品和 工藝 完全抽象化了鳥舍的屋簷結構。 L:Fredrik Paulsen 設計的 獨立式鳥舍 ; R:Audrey Large 的 Nest-Node 圖:海因茨·昂格爾   雖然這些設計師有效地關注了傳統材料的多功能潛力,但最非正統的設計也使用最激進的材料來表達他們的想法。比利時根特藝術家/設計師 Bram Vanderbeke 的手工藝品由鋁製成,類似於從牆上生長的岩石; Audrey Large 的異想天開的設計讓人想起掛在樹枝上的蘋果;鍍鋅金屬螺旋管成為荷蘭 Lex Pott 的主要形式;克拉拉·馮·茨威格伯格 (Clara von Zweigbergk) 的設計近乎迷幻的結構採用了紙張。另一方面,弗雷德里克·保爾森(Fredrik Paulsen) 和巴勃羅·弗朗西斯科·菲格羅亞(Pablo Francisco Figueroa) 等一些設計師則表現出了他們急需的想像力克製,忠於他們精心設計的設計語言。 簡潔的展示中特別滑稽的是不同的當代設計師解釋幾乎平凡的手工藝品的方式。他們以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學呈現,經過多年的實驗和對特定物質的親和力的磨練,他們將這些物體從世俗變成了特殊的東西。雖然當代設計正在努力解決諸如設計 可持續性 等緊迫問題,但此類展示提醒人們,設計可能是不嚴肅和幻想的。 「甜蜜之家」將於 2024 年 11 月 20 日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在德國維特拉校區的 VitraHaus 展出。   內容來源: https://www.stirpad.com/
Spencer Sight 設計堪薩斯城酒店大廳酒吧,營造“戲劇氛圍”
設計創意
2025-02-27

Spencer Sight 設計堪薩斯城酒店大廳酒吧,營造“戲劇氛圍”

  密蘇裡州 堪薩斯城 的 飯店 大廳 酒吧 Le Lounge 由設計師 Spencer Sight 設計,配有各種復古家具、木質裝飾和懸掛式霓虹燈。 Sight 借鑒傳統酒店大廳的宏偉氣勢,在對 No Vacancy 酒店底層空間 進行改造 以打造 Le Lounge 時,力圖營造一種「平易近人的富麗堂皇」的感覺。 Le Lounge 是堪薩斯城一家由 Spencer Sight 設計的飯店大廳酒吧   Sight 告訴 Dezeen:“功能決定了概念——將大堂和酒店酒吧引入現有的樓上酒店,並將它們無縫地編織在一起,讓人感覺它們一直屬於這裡。” 他說:“酒店大堂可以打造一個宏偉的入口——它本身既是一個目的地,也是通往酒店其他地方的門戶。”他繼續說:“我從樓上提取元素,並放大了它的宏偉,意識到像這樣的空間因戲劇而蓬勃發展。” 一樓空間是為現有的 No Vacancy 酒店創建的   客人從街道進入主休息區,休息區四周環繞著奶油色的落地 窗簾 ,並配有色彩鮮豔的家具和豐富的植物。 空間各處分佈著各種座位,包括帶有流蘇裝飾的深色天鵝絨扶手椅和沙發、圍繞雞尾酒桌的木椅、軟墊凳子和長椅。 復古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   許多作品的選擇都是為了在復古和現代之間取得平衡,例如毛絨流蘇扶手椅和懸掛式霓虹燈的結合。 某些現有特徵被保留了下來,例如   裸露的 磚牆 和帶有氣窗的原始前門。新增加的設施包括兩英寸厚的白橡木地板和壓錫天花板。 復古的裝飾包括寶石檯燈、壁燈、陶瓷雕塑、花卉地毯以及區域周圍的裝飾繩造型等細節。 舊酒店大廳的深綠色復古圓形長椅是各種座位之一。照片由 Barrett Emke 拍攝。   「我尋找並委託製作一些既能體現舊世界魅力,又能經得起商業用途考驗的作品,」Sight 解釋道。 他描述道:“當我偶然發現這場展覽的主角時,大部分家具都已經選好了——一張來自舊大廳的老式馬海毛圓形長椅。” “當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它屬於這裡——它不應該出現在其他任何地方。” 扇形窗簾和落地窗簾環繞著休息區。照片由卡洛斯·利馬 (Carlos Lima) 拍攝。   窗戶上裝飾著白色扇形窗簾,營造出柔和的散射光。 這款調色板平衡了奶油色和米色的中性色調與深黃色、紅色、紫色和綠色。 「我收集了上百萬個空間樣本,並將我最喜歡的顏色提煉為幾種顏色,這些顏色恰好是原色的衍生物——萬壽菊黃、牛血紅和白鑞,」Sight 說。 “我也計劃在空間裡放很多植物,所以我想確保綠色能與其他色調相得益彰——然後我找到了一塊復古的基里姆地毯,將它與整體色調相得益彰,完成了整個構圖。” 轉角處有一個木質的酒吧區。照片由卡洛斯·利馬 (Carlos Lima) 拍攝。   L 形空間的一側隱藏著一個 櫻桃木 酒吧,搭配奶油色內飾和不銹鋼底座的酒吧凳。酒吧附近長椅周圍的鑲板以及飯店電梯內的鑲板也使用了相同的木材。 「最終,我選擇了能夠補充和突出色調的材料——櫻桃木的溫暖、泰姬陵石英的對比度和耐用性、石灰華的質感以及鉻和不銹鋼的工業邊緣,」Sight 解釋道。 他補充說:“這些元素共同創造了一種既舒適又踏實的背景。” 材質的選擇與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酒吧位於主區域旁邊是為了提供一片開放空間,可用於舉辦展覽或派對等各種活動。 「當我設想將這個空間演變成一個多功能環境時,我決定將酒吧塞進主區域旁邊,把它當作一個珠寶盒,創造出更靈活和開放的流動性,」Sight 說。 浴室牆上鋪有粉紅色木鑲板和花卉壁紙   在浴室中,設計延續了原來的風格,牆壁上舖有光滑的粉紅色木鑲板和大膽的花卉壁紙,搭配 石灰華 地板和鏡面天花板。 Dezeen 最近介紹的其他酒店大廳酒吧包括 一家位於倫敦的酒店酒吧,其設計讓人感覺像是藝術收藏家的家 ,還有 一家懸掛在巨大混凝土拱門上的多倫多酒店大廳 。 除非另有說明,照片均由  Melanie Sanchez拍攝。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
泰國首間國際當代藝術博物館照片曝光
設計創意
2025-03-13

泰國首間國際當代藝術博物館照片曝光

國際工作室 WHY Architecture 發布了曼谷 Dib 博物館 的圖片,聲稱這將是「泰國第一個致力於國際當代藝術的博物館」。 博物館佔地 71,000 平方英尺(6,596 平方米),預計將於 2025 年 12 月在 曼谷 開放,坐落在一座 20 世紀 80 年代的 倉庫內,由 WHY Architecture 翻修,頂部為鋸齒形屋頂。 WHY Architecture 發布了曼谷 Dib 博物館的圖片 博物館開放後將展示泰國和國際當代藝術,旨在成為「泰國和全球藝術界之間的橋樑」。 工作室表示:“Dib Bangkok 是泰國第一個致力於國際當代藝術的大型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一座 20 世紀 80 年代改建的倉庫內 該機構由泰國商人 Purat Osathanugrah 創立,以紀念其已故父親 Petch Osathanugrah,其藝術品收藏將構成 Dib Bangkok 的收藏。 奧薩沙努格拉表示:“曼谷充滿了活力、創造力和不可阻擋的精神,早就需要一位能與其活力相匹配的當代藝術支柱。” “我們正在將 Dib Bangkok 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創意綠洲,成為泰國、東南亞和全球藝術界之間的橋樑。” 「頂樓公寓」將舉辦活動 這座三層博物館內有 11 個畫廊,底層兩側是寬敞的瓷磚庭院,庭院內有一條彎曲的樓梯通往高架走道。 建築物主要由混凝土構成,底層全是玻璃,而較隱密的上層則佈滿了凸出的窗戶。 其他空間包括教堂,這是一個獨特的錐形畫廊,外部舖有馬賽克瓷磚,配有天窗,坐落在水景之中。 類似圓形的「頂層公寓」結構將用於舉辦活動,位於博物館屋頂上,可透過外部樓梯進入。 博物館底層採用玻璃帷幕牆 根據該工作室介紹,博物館的簡約設計借鑒了佛教的啟蒙理念,旨在歡迎遊客進入「樸素、具體」的底層,然後再進入「沉思」的上層。 開幕前公佈的照片顯示,畫廊內部氛圍憂鬱,底層由混凝土柱隔開,而二樓則是一組由屋頂開口照亮的全白畫廊空間。 窗戶從上層伸出 博物館的首屆展覽將於今年稍後開幕,主題為“無形的存在”,展出其收藏的藝術品。 本次開幕展還將包括泰國藝術家 Montien Boonma 的裝置作品以及國際藝術家 Lee Bul、Anselm Kiefer 和 Alicia Kwade 等人的大型雕塑。 工作室創始人 Kulapat Yantrasast 表示:“WHY Architecture 旨在透過 Dib Bangkok 反映這座城市作為國際藝術目的地不斷發展的角色,打造一個促進藝術家、策展人和公眾之間對話的空間,同時支持社區參與和創意交流。” 屋頂開口將光線引入上層 WHY Architecture 是一家國際工作室,由 Yantrasast 於 2004 年創立,在洛杉磯、紐約、曼谷和巴黎設有辦事處。 在其他地方, Kaan Architecten 在巴西完成了生態博物館的建設,這是潟湖修復工程的一部分 ,而 Atelier Apeiron 在中國設計建造了一座拱形文化中心,並帶有梯田屋頂花園 。 效果圖由 WHY Architecture 提供。   內容來源: https://www.dez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