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型文字

翻轉文字系列-13

林國慶
2024-09-10
翻轉文字系列-13

漢字的出現除了漢人依此崇高地位和心理的正統思想外,其實就是區別和各國、各民族之界定的概念。而漢字發展的脈絡是由原始象形文字到文化上的書畫同體有關,尤其彩陶、甲骨文的刻畫,都可以在文字符號上發現它就是圖形。而作者在漢字亦發現每人的姓名皆藏在他的臉上,而稱此為-像型文字。此設計依中華民國第16屆賴清德總統和蕭美琴副總統的(賴和琴)的型如像其字。

...

推薦文章

利用設計為城市水岸開新畫堤
設計創意
2022-06-05

利用設計為城市水岸開新畫堤

臺北市,一座被眾多水系所貫穿的城市,新店溪、景美溪、淡水河、磺溪、基隆河⋯等等,幾百年前曾經興盛的船運,為這座城市帶來繁榮與發展。但當物換星移,河流不再成為交通運輸要道,又每逢颱風季節意外湧進大量的洪水,損害人們身家財產時,一道道以防汛為目的所興築的堤防,沿著河道兩旁高高豎立起來,人們看待河流的心境,也從維持生計的命脈,變成該保持適當距離的無常。 許多年過去了,堤防修修補補,就好像一堵會長高的萬里長城,沈默、灰白,卻也成為提供城市安穩保護的必要之惡。人們曾經試圖發起彩繪堤防,也曾邀請社區民眾和學生,一起來為這個灰白的巨人增添一些繽紛的色彩,可惜也許設計不佳,又或是不諳工法⋯,彩繪作品經過短短時日,就開始斑駁掉色,堤防巨人反而成為卸不了妝的丑角,可說是相當可惜。 為城市美學,攜手合作吧 多年來,臺北市的堤防美化工程,通常以設計和工程來分開招標的方式進行。但根據筆者的觀察,有時候承接標案的設計單位,做出很好的設計規劃,但以最低價標承攬工程的單位並不一定有能力如實施作。反之,如果設計單位一開始就沒有做出良好的設計規劃,得標工程的單位縱使有心,也無法扭轉最終的成果。所以日復一日,漸漸的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城市美學觀念的興起,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有感於設計美學的重要性,將堤防美化工程,改以最有利標的統包方式,將設計與工程施作統一發包給一個團隊,讓設計與工程統一規劃、共同合作,一起努力以完成最好作品為目標。2020年,筆者所帶領的樺致形象設計團隊,接下「臺北市全市堤防美化」工作,開啟堤防美化的新里程碑! 畫什麼好呢?問問在地居民 河堤像是在地居民的後院,人們在這裡散散步、做運動、遛遛狗、陪小孩玩耍,沒有人想要在自家後院,看到與自己無關的突兀裝飾,但如果是彰顯自家榮光的裝飾,倒是可以好好回味一下在地的歷史與故事。 因此,這次的堤防美化計畫,筆者將之命名為「臺北新畫堤-臺北河堤故事」,希望以策展的方式,將大面積堤壁當成訴說在地文化的展示牆。2021年,第一期的「臺北新畫堤」計畫,筆者邀請了包括:吳介民、馬賽Kyo、張漢寧、成若涵、陳普、吳騏57、陳青琳、LeHo、顏伯駿⋯等,再加上筆者自己,共十位優秀的設計師一起參與,每人負責一或兩處堤壁設計。(見圖1) 設計師接到任務的第一步,就是由工作人員安排,去拜訪堤壁所在地的里長、居民、耆老⋯等,聊聊當地的歷史文化或環境生態。有些社區還要舉辦共創工作坊,由設計師帶領社區民眾一起創作,設計師再修潤共創元素,以之為素材再由設計師繪製設計,變成最終可以施作在堤防上的設計圖,並由主辦機關水利處和當地里長共同確認,這些設計圖才能真正開始進行彩繪。 ●(左)松山故事,設計師:楊佳璋 ●(右)漫遊時光機,設計師:吳介民 彩繪之前,要先用心的清修 在設計圖畫上堤防之前,相關單位會一起勘查現場預定施工的堤壁狀態,牆上需要清除的雜草、電線、釘子、廣告等雜物,得要請施工人員先清除,再沿著堤壁搭起施工鷹架,用高壓水柱清洗堤壁;如果堤壁有破損,則要進行修補,接著才開始打毛,也就是在牆上打出一個個小洞,讓接下來的的水泥粉光施作,水泥可以順利咬上去,做出光滑的牆面,並視情況幫牆面修補伸縮縫。前面這些牆面清理施工,是決定堤壁美不美的關鍵,正確的施工工序、工法、塗料,可讓堤壁上面美麗的圖畫保存較久,色澤不易脫落。(見圖2) 在基礎的泥作工程完成後,下一個階段則由負責繪圖的專業繪班人員進場。我們會先在堤壁上塗上彈性水泥打底,讓漆料可以順利咬上去,然後進行「投影放樣」工作。必須選在天氣晴朗的傍晚,天色將暗未暗的時候,用投影機將設計圖的圖樣分段打在堤壁上,畫班繪師們得搶在天色未完全變暗之前,將圖樣在牆上描出精準的定位,這個工序有時得花好幾天的時間。等到底稿定位都完成後,還要請負責的設計師親自到場確認圖樣位置沒有問題後,繪師們才能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彩繪工作。 當然,彩繪所需要的每一種漆料顏色,事先都必須與設計師確認過油漆品牌和色號,繪師們將色彩畫上堤壁時,設計師也需經常到現場確認,如果發現顏色呈現與預期的稍有落差,設計師會當場討論調色,請繪師重新上色。有的設計師甚至會自己親自為牆面補色,或使用自己喜歡的筆觸。當堤壁彩繪完成後,再請設計師前來做最後完工確認,然後塗上抗UV的保護漆,以延長彩繪保固的時間。最後再將所有使用的漆料色號建立完整資料庫,以利未來需整理或修補時可以正確作業。(見圖3) 在筆者的期望裡,河堤美化可不能只有美麗的圖案,在不影響堤壁防汛功能的前提下,設計師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半立體浮雕的裝置,來增加堤壁的空間效果,甚至達到與民眾互動的目的。因此,有的堤壁會設計安裝FRP立體造型,有的堤壁會加上鐵件⋯等裝置物。而這些配件必須事先請工廠製作,設計師確認過成品後,才會送到現場安裝。當然,基於安全考量為第一原則,所有的裝置在安裝時會在牆上使用金屬配件,將裝置牢牢固定在牆上,縫隙處再用耐候的膠劑貼合,務必確保材料不會脫落。 等全部的彩繪和裝置物安裝完成,經設計師確認後,堤壁工程現場才能拆除鷹架、清運整理,正式完工!負責工程監造的單位,也會在整個施工期間,安排每一階段的督導與抽查檢驗,還有彩繪漆料的模厚檢測、完工驗收⋯等,以及之後的保固監督。所有複雜的工序,都是為了讓每一面完工的堤壁,不只是美,而且施工品質還要能禁得起保固時間的考驗。(見圖4) ●(左)河岸守衛隊,設計師:陳普 ●(右)夢想開始的地方,設計師:馬賽Kyo 與民眾共創喜愛的堤壁作品 在「臺北新畫堤」第一期的計畫中,總共設計規劃16處的堤壁美化(見圖5),其中有三處堤壁舉辦與社區民眾共同創作的工作坊。分別是位於臺北市內湖區潭美街的《河岸守衛隊》(地圖1)、松山區松河街的《松山故事》(地圖7)、中正區水源路與紹安街的《螢橋雁》(地圖15)。 《河岸守衛隊》是由設計師陳普帶領的黑青團隊,與潭美國小的小朋友共同創作,設計團隊再將小朋友畫在紙上的作品,轉譯放大到實體的空間裡面,讓小朋友可以體會在堤壁創作中,繪師將設計圖投影在牆上的有趣步驟,設計師陳普還將小朋友英文名字的縮寫,藏在設計的角色裡面,增加小朋友對堤壁的認同感,一起守護河堤。(見圖6) 《松山故事》是由筆者所帶領的樺致形象設計團隊負責設計,其概念發想自松山國小的三顆百年老樹:「莿桐奶奶」、「不老仙」、「萬壽翁」等三個角色,進而向小朋友訴說在地的故事。松山早在清朝時期就有鐵路經過,被稱為「錫口站」,是通往基隆的必經要道,錫口也因為鐵路運輸而繁榮興盛。筆者以幾何切割的線條與色塊,將松山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凝縮在堤壁的設計中。(見圖7) 《螢橋雁》是年輕的新銳藝術家LeHo的作品,其總面積約915平方公尺,是本期施工面積最大的堤壁。LeHo堅持不假繪師之手,全部親自繪製。由於堤壁坡度傾斜陡峭,他穿著防曬和防護裝備,站在吊車上,拿長刷子為壁畫打底,等到要畫細節時,又整個人趴在斜坡壁上作畫。因此要在避免滑倒受傷與克服多次熱中暑中度過,創作毅力十分驚人,精神令人感佩。完工的《螢橋雁》氣勢恢弘,得由空中俯瞰,才能將壁畫盡收眼裡,觀看時可想像藍綠色的坡面,曾經是飛滿螢火蟲的小溪,但因為大量人口聚居,破壞河岸生態,螢火蟲漸漸消失,每年往來溪畔的野雁,在溪水上振翅起落嬉戲的身影,隨著時光流逝,追逐的不再是螢光點點,而是橋上閃爍的車燈、路燈等人造亮光。(見圖8) 在地歷史故事,你記得多少 有些堤壁作品內容著重在呈現在地的歷史,例如:在臺北市松山區塔悠路基六號水門的《回望悠悠路》(地圖8)堤壁設計,是剪紙藝術家成若涵老師的作品。她秉持著以剪紙說故事的細膩度,在設計圖樣之前,先拜訪在地耆老,將聽到的社區老故事,轉化成剪紙圖樣。冒著煙的臺北磚場、曝曬在竿子上的麵線、氾濫的基隆河淹沒房舍、牛羊被趕上山坡等場景,都在她的設計圖裡找得到。不過要將這麼細膩的剪紙圖樣,繪製到大型堤壁上,可累壞彩繪畫師們,乍看作品的顏色很單一,似乎不會太難處理,可是剪紙圖案的複雜度,卻是其他作品的好幾倍,不可否認,當作品完成後,吸引了許多喜愛細膩風格的遊客。(見圖9) 同樣是描繪在地的老故事,設計師吳介民在南港區玉成里的作品《漫遊時光機》(地圖5),則是以鮮豔的幾何色塊,將南港的八卦窯、玉成戲院的建築外觀輕鬆的勾勒出來,重新賦予老建築鮮明可愛的印象,讓民眾在壁畫中,細細回憶南港工業興衰的產業故事。(見圖10) 而設計師張漢寧在《萬(阮)的滋味》(地圖16)作品中,則以復古的色調,捕捉萬華區迷人的老招牌、東園街景、鐵窗花⋯等老建築元素,再加上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雁鴨公園、新環南市場、雙園國中的舞蹈班等生活元素,構成一幅充滿萬華風情的壁畫設計。(見圖11) 設計師顏伯駿在內湖區潭美街333號的作品《匯流時光》(地圖3),則希望藉由一條河流,串起居民在河畔的舊日生活時光,像是在河裡戲水摸蛤蜊,或是在兩百多年歷史的灣仔庄福德堂土地公廟,為家人祈福。畫面中冒著煙霧的磚窯廠,曾經是居民賴以維生的工作場所。(見圖12) 而在潭美街的另一頭,則是為設計師陳青琳和吳騏57的作品《路舟》(地圖2),其著重在描繪社區居民同舟共濟的精神。居民們平日互相照應,彼此加油打氣,宛如陸上行舟,和社區共榮共存。(見圖13) ●磺溪故事,設計師:楊佳璋 水岸休閒與水文生態美好生活 更多作品關注的是,水岸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點滴。臺北市北投區河雙21休息站,因為靠海又名為八仙里,設計師吳騏57的作品《八仙》(地圖10),便以奇幻的風格來描繪八仙過海的故事,希望貼近百姓的八仙,能為民眾祈福。(見圖14) 在士林區通河西街一段的堤壁,設計師陳青琳則用寵物療癒了人們身心的概念,在壁畫上畫了許多活潑可愛的動物,並將作品取名為《福氣》(地圖11),希望民眾可以從中得到滿滿的幸福感。(見圖15) 作品擅長以飄逸動物形象出現的藝術家LeHo,在松山區塔悠路的基河路五號水門堤防上,畫了非常美麗的魚兒、臺灣藍鵲,和一雙深入水中的大手互動,取名《水邊》(地圖9)。用圖像表達水岸生活,在還沒有完善水利建設前,常因為潮水起落,水淹過車子、樹叢也是常有的事。人們在淹水的樹叢間抓魚、將泡水的車子吊起等,生動紀錄著舊時光水岸生活的日常。(見圖16) 在社子抽水站的堤防和樓梯上,有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和設計師張漢寧共同合作的作品《社子聚散》(地圖14)。結合棒球、自行車、網球、籃球等運動於畫面中,並且以幾何方式搭配強烈的色彩呈現,再結合描繪社子島昔年農村風貌的金屬雕刻,異材質結合的表現方式,展現社子生活的豐富樣貌。(見圖17) 設計師馬賽Kyo在南港區松河街的堤防上,以漫畫風格,浪漫的呈現熱愛棒球的少年,曾經在河堤棒球場上追逐著棒球夢。而少女吹起的泡泡,隨風飛揚,象徵夢想起飛的美好模樣。作品取名《夢想開始的地方》(地圖4),希望幫正在追逐人生夢想的每一個朋友加油。(見圖18) 每一面「臺北新畫堤」計畫完成的堤壁,在筆者的要求下,畫面裡都會有一隻台北市的市鳥「台灣藍鵲」。有的很大很明顯,有的可能要仔細尋找才能找到。筆者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希望能以「台灣藍鵲的小旅行」這樣的概念來串連每一面堤壁。我們希望堤防不只是美化功能外,更能藉此與小朋友們灌輸水文教育與愛護生態的觀念。 ●堤壁的美麗圖案,也能變成伴手禮與文創商品 與天氣賽跑的堤壁設計工程 就像所有初次面對的設計項目,筆者都是在親自接觸後,才明白實際操作起來,遠比想像中有更多挑戰需要克服。剛開始筆者天真的以為,只是將設計圖畫上堤防又有何難?但在工程開始進行後,才發現必須要跟老天爺搶時間,不停的跟天氣賽跑!簡單的來說,堤壁繪製得等到晴朗無雨的好天氣才能施作,而且可不是下過雨後,馬上就能上工,還要等個兩天,讓吸飽水的堤防把水份吐光,才能順利施作。尤其在臺北市這個冬季飽受東北季風吹拂,三天兩頭下雨的城市,光是等待能開工日子,就格外讓人焦慮。然而真正等到出大太陽,施工夥伴全身上下包得只剩下眼睛,穿好防曬裝備,愉快的去上工,但還得小心熱中暑。 許多朋友都曾納悶的問筆者,為什麼不舒舒服服的當個設計師,穿著西裝窩在辦公室裡吹冷氣就好,為什麼偏偏要一腳踩入工程,還拖著團隊夥伴跟著到處風吹日曬雨淋?筆者只能苦笑著說:「因為我是一個相信設計可以救國的傻瓜」!筆者曾經也是個大酸民,總是嫌棄我們的街景市容有多醜、城市的天際線有多難看!但是批評得再多,現況會就此改變嗎?與其躲在螢幕後面當個鍵盤俠,還不如起身投入,運用所學將美一一還給城市的各個角落。(見圖19) 「臺北新畫堤」計畫目前已經進行至第二期,陸續完成二十多面堤壁美化工作,已有二十幾位設計師接受筆者邀請,投入城市美學的提升工作。感謝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給我們的信任與支持,過程中完全尊重原創,幾乎沒有改過任何設計師的圖。也因此能讓計畫的成果一一實現,漸漸受到民眾的關注與喜愛。(見圖20、21) 雖然,相對於總長有一百多公里的台北市堤防而言,這些當然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成功不必在我,筆者只是想藉由這樣的設計投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設計師,跟筆者一起投入城市美學的翻轉工作,也許真的能有那麼一天,我們也能為我們美麗的街景市容感到驕傲!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一)
設計創意
2022-04-05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一)

國內唯一以海報創作為主題的台灣海報設計協會(TPDA),已於2月12∼17日假台北市師大德群畫廊,舉辦2021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暨國際海報邀請展「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活動,同時並於2月12日開幕當天舉行該會第12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順利改選理監事組織,並選出第12屆新任理事長吳介民執行長。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至今30年,此次以「流光瞬息設計三十」為海報主題,其意義特別重大深遠。一路走來以多元傳達形式呈現,疫情讓世界變得無常,而創意更不應畏懼艱難,匯聚累積到現在,將能量放眼到無限可能。我們期許在這紛擾多變的日子裡,設計仍持續不間斷,邁向一個全新的未來。 貴賓親臨見證創會輝煌歲月 創立於1991年台灣海報設計協會,至今剛好邁向第30周年,其主要成立宗旨在於從事海報的創作、教育推廣、國際交流及學術研討等活動,以「發揚傳統文化、創造設計價值、促進國際交流」為理念。展望未來,在這難能可貴的三十而立之年,將朝向更專業、更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開創華人設計的光耀舞台。 而在2月12日開幕活動當天出席嘉賓雲集,除了該會林磐聳、何清輝、林俊良等顧問外,還包括韓國現代設計協會KECD副會長李佳樺、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游浩乙、台灣設計研究院組長李瑞欽、中國生產力中心協理邱宏祥、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簡正宗、程湘如、王炳南暨榮譽理事長章琦玫,以及理事長吳介民暨副理事長王德明、李小蕙,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李銘鈺暨輔導理事長黃國洲、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協會理事長江秀玲、中華民國形象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再、台南市美術設計協會輔導理事長陳信亨、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施令紅暨秘書長陳秀真、王明嘉設計事務所創意總監王明嘉、王行恭設計事務所負責人王行恭、科億印刷總經理施春禧、峻揚紙業公司總經理謝文煒暨經理林坤宏、台崴彩印精雕總經理林洺綸、堯舜設計公司創意總監姚韋禎等人,加上該會出席的理監事及會員們蒞臨共襄盛舉,場面盛大溫馨。 蔡進興理事長致詞時表示:「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的創作主題自1991年的台灣之美、1992∼1993年的台灣印象、1994年的台灣印象-環保、1995年的漢字⋯⋯,到本屆2021的「流光瞬息設計三十」,在這見證協會三十周年的輝煌時刻,自己對該會的一份執著,很幸運得到年輕一輩的協助,使得會務得以順遂的進行,願在這輝煌三十周年的時刻,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的老、中、青會員們,能秉持三十年前的創會精神,大家攜手並進為提升台灣形象而努力。 ●(左)長江後浪推前浪╱林磐聳 ●(中)出錢出力.三十而立╱何清輝 ●(右)海報30╱林俊良 ●(左、中)微笑愛自己的樣子╱張俊傑 ●(右)流光瞬息.設計三十╱張盛權 多國作品參與共慶三十周年 該展受邀參展作品來自台灣、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中國、澳門、香港、埃及、伊拉克、烏克蘭、義大利、羅馬尼亞、印尼、瑞士、斯洛伐克、印度、波蘭、伊朗、丹麥、厄瓜多、土耳其、匈牙利、俄羅斯等24個國家或地區,海內外165位設計師共襄盛舉,包括國外110件作品、國內創作70件,總計共180件參與。現場並共同展出該會30年來歷屆主題邀請函、歷屆主題專刊、協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競賽歷屆專刊,以及林磐聳顧問提供設計觀點與Taiwan Design、廖卿枝老師提供海報視覺設計認知因素之研究、蔡進興理事長提供平面設計師風格形成背景之研究、李佳蓉老師提供「台灣印象海報」設計元素與形象傳達之研究等,促進國內外設計人才有良好的交流與發展。在慶祝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三十周年的同時,也一面展現台灣寶島的設計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開幕當天也特別邀請林磐聳顧問舉辦一場設計能量講座,主題為「見證:台灣印象海報發展、見識:全球設計交流活動」,會中針對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緣起及探討設計背後的故事。從最初到至今鉅細靡遺,林磐聳顧問並期勉大家簡單的事情,做多了,就不簡單!不簡單的事情,做久了,就簡單!堅持不懈做下去,並祝福台灣海報設計協會生生不息,為台灣海報設計史做了最佳的演說。 本文僅先刊錄國內該會顧問、會員及邀展的65位設計師之70件作品,提供讀者欣賞。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 ●(左)設計-出離觀╱陳進東 ●(中)設計-安隱觀╱陳進東 ●(右)The Paper is as Sharp as The Razor.╱章琦玫 ●(左)目視未來╱王德明 ●(中)Starlight╱朱俊達 ●(右)流光瞬息 設計三十╱余宥叡
文字翻轉如何成為事件新聞
設計創意
2021-10-10

文字翻轉如何成為事件新聞

在眾聲喧嘩中,想要在多元又快速的品牌世界提供一種全新需求的體驗,顯然是比較困難的;過去產業品牌的經營,不但反應遲緩且大都仰賴著全面性較狹義的傳統廣告,無法與消費者即時互動連結。現今的品牌經營,已晉升為如同協奏曲的隱喻一般;從過去的傳播、告知價值,到情感的轉變,接續著令人興奮的品牌共通演出,完全沉浸在如醇酒提味的相互勾對效應之中。 文字是記錄人類文明的重要角色,也是超越時空的歷史符號。依循著時代的脈動,伴隨著人類歷史的更迭,文字充滿著無限的變化,尤其是漢字,經過上千年的演變至今,成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文字。因緣際會發現漢字能多元的翻轉閱讀,運用鏡射、陰陽、翻轉、四方連續、圖文轉換、同字雙讀⋯等,各式探索漢字的無限可能。今天作者以翻轉文字的原創,說明如何打破以往的規則、展現台灣意識、扭轉明識度、翻轉文字,以獨創設計的感動,體現文字多元樣貌,透過網路平台,將翻轉文字導入新聞事件,引領媒體報導,成為事件新聞的行銷亮點。 筆者將所創辦的「魔翻文創」當成一個平台,無論美學、營銷、心理、經濟,皆透過網路平台,相互交流、啟發、互動、協作;而在國際宣傳渠道上有馬來西亞57生活雜誌、僑委會對國外僑界的行銷影片、外交部所屬的光華雜誌專題報導、外交部委託規劃駐美、駐日、駐英、外交部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等,扮演台灣民主價值的翻轉文字禮品設計、代表台灣來做國民外交贈予帛琉總統和馬紹爾群島總統的翻轉文字商品、捷克總理於Instagram分享的翻轉文字、日本FGO電玩和故宮共同合作授權文字、再從台鐵事件延伸的臺鐵加油文字、香港反送中運動文字、罷韓運動、疫情期間各國捐贈台灣疫苗的感謝翻轉文字、日本奧運之貼文,皆獲得大量的媒體報導。其中大陸的中國台商雜誌、FB網路、各電視台相爭報導等盛況,皆是助燃魔翻知名度的渠道,而透過翻轉文字參與政府大型活動,也是成為快速堆疊出品牌知名度的方略。 ●感謝日本多次疫苗捐贈文字創作-左上排起 台灣日本×相絆、台灣日本×舞、Japan×台灣、感謝×Taiwan Thank 世界首位陰陽文字發現者 根據維基百科的漢字篇說明:漢字又稱中文字、華文字、唐話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為世界上獨有的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最初由中國上古時代的黃河文明華夏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在漢字六書文字法則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表現形式。在文字字體上為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表現形式。 而在維基百科中新增兩種字種,分別是「翻轉文字」和「陰陽文字」。翻轉文字是將創作呈現出的漢字單字或組詞,上下翻轉、水平翻轉或角度翻轉,而成為另一個漢字單字或組詞,或是翻轉後還是同一單字或組詞的藝術,在西方文字中亦有此創作。陰陽文字是將同一款字體,藉由深淺不同的色塊中清楚顯示不同的字體結構、字體意義、字體解釋,運用陰陽字可使文字在淺色區域中呈現比較深的顏色;在深色區域中呈現淺的顏色,將兩種不同漢字單字藉由深淺色塊組合成同一單字的藝術。台灣設計師林國慶從2007年開始,將漢字翻轉、鏡像字形相對立閱讀,為世界第一個漢字翻轉發現者;2020年亦藉由漢字深淺區塊產生不同字樣、意義、相對立閱讀,為「世界第一個陰陽文字發現者」,並進而陸續帶動亞洲雙向字的風潮。 ●傳統節慶文字創作-左上排起 七月×祭、台灣×中秋、臺灣國慶×國慶臺灣、招財進寶×追求自由民主 藉由文字翻轉啟動世界 發現字能翻轉,原始發想是來自前秦《璇璣圖》,《璇璣圖》是流傳於世最神奇的迴文字。其取自北斗七星中的天璇星和天璣星,不論北斗七星如何旋轉,皆指向北極星,而《璇璣圖》縱橫交錯、迴旋、反覆排列的文字方陣,皆能讀成詩詞,令後世讀書人拍案驚奇。自小世居百年的高雄右昌宅邸,其山花牌頭亦有立體陽文紫微拱照文字牌。古人觀測夜空,皆認為滿天星斗繞著北極星而轉動,故稱為帝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領袖安居其所。而天璇星和天璣星亦是尋找紫微星的斗魁。冀望藉由有趣的創意文字翻轉,啟動世界新的璇璣翻轉。 歷史上發現文字皆源自於東漢《春秋緯.元命苞》,有倉頡神話最完整的描述:「倉頡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羽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這樣一位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具有視覺上超能力的神秘人物,當然不是普通的凡人。因此在之後的畫像裡,一般都被渲染出更神秘的異樣長相—臉上擁有四隻眼睛。「頡有四目」,有四隻眼睛,可仰觀天象看天空浩渺蒼穹千萬顆星辰與時推移的流轉。 在維基百科中亦有西方翻轉文字的歷史記載,雙向圖(Ambigram、Inversion、Flipscript)不只是把字語對換的形式,而是從不同方向也可以閱讀、圖形式的文字。雙向圖可以是一些字組成的,方向不同、字相同型式的雙向圖比較多,不過也有方向不同、字也不同型式的雙向圖。美國學者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也把雙向圖描述為「把兩種不同讀法字擠進同一個曲線的的筆記體設計」。簡單來說,把文字180度回轉,或用鏡像投影後,具有相當對稱性,而且可以閱讀的設計,就稱為雙向圖。 翻轉文字的幾個面向 一、翻轉文字 古世紀魔術師擁有降靈術和煉金術中的催眠魔法字母,常以宗教巡禮來展現治療的奇蹟。具有一種惡魔及天使的暗號文字,這些煉金術文字具有翻轉閱讀的神祕功能。在古老的中國,亦有如靈符各式曲線組成,具有魔術或煉金暗號的神祕文字。漢字審美的歷史經驗,一直在實踐和理論中,不僅形成了一個藝術門類,更是長久型塑東方的審美習慣。當發現漢字的結構規則可以再次打破框架,原來流傳千年的字形可以翻轉的方式閱讀,不論90度還是180度,漢字與漢字交換,漢字和英文或是不同語系及圖案交換,皆是完全創新的文字符號邏輯,筆者將此種文字形態的字形,稱為翻轉文字。(見圖1) 二、鏡射文字 從審美角度來看,漢字之美在於它的豐富性與線條的多樣化。而如此豐富的字體架構中,又有包括字形本身的橫、豎、點、角、撇、捺、挑等交錯之筆畫。而早期初階電腦操作,就有簡易的鏡面反射文字製造機的功能,一個指令就能使文字做出鏡射的變化。但是刻意用原始的文字,能鏡射成另一組有意義的詞彙或字句,又能表現出漢字字形的豐富性,筆者便將此種型態表現的文字,稱為鏡射文字。(見圖2) 三、陰陽文字 篆刻藝術中,陽刻是將平面所呈現的文字所保留,其他的地方以刀鑿凹掉;陰刻則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下的文字線條鑿凹刻出。不論是陽刻或陰刻,皆是在傳統刻字中的長期發展。古代從西方神話的文字與東方造字的傳說,皆有岩石、廟堂、畫作等可看見陰刻或是陽刻的文字,但有陰刻與陽刻同時並存的嗎?作者就將這種型態表現的文字,稱之為陰陽文字。(見圖3) 四、連續文字 漢字具有方塊字形的特色及基礎,在文字使用可以運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及空間連續等技術。在部首、位置、繁簡等文字的圖形,可以運用重複的概念,而將文字的單形結構無限的延續使用,就能形成文字無限的翻轉延伸。(見圖4) 五、合體圖字 漢字與繪畫本是共體並存,從古代中的文字,皆能依稀端見形象繪畫的視覺鑿痕,尤其甲骨文、東巴文和篆刻藝術等,皆融合成文字繪的長期歷史。在現代的文字中直接嵌入圖形,將文字繪畫在漢字文化中找到傳播的趣味性,以及凸顯互換的視覺魅力。合體圖字以象形方式訴說著人與土地、神明之間的關係,經歷數千年至今依然生氣蓬勃,如適時地在新時代中活躍前進。(見圖5) 六、合體文字 東方書法和繪畫是融為一體的,也常有互相的轉化,從書字和畫字在字形上,相似文化的痕跡從外型上可以體現出來。從古至今,在傳統文化中常可以看見吉祥文化中的合體字,將幾個字形透過共同的筆劃互相借用,而形成吉祥寓意的巧妙結合。在傳統年節中它們時常出現,例如招財進寶、黃金萬兩、唯吾知足、八仙藏詩⋯等等案例。合體文字是超越時空的符號,也是擔任華人文明的重要幸福角色。(見圖6) 翻轉文字設計創作分享 一、臺灣 臺灣人民被命運的海浪,帶到一彎的土地,從此落地生根,具備了開闊豪邁、達變通權的特性,而成為海洋國家的一員,從此歷史文化的軌跡中,追尋先祖的民族根源,在掙扎求生的過程中,時移勢轉,永遠記得一絲半縷,恆念物力之艱難。大家先祖來自海的對岸,那黑水溝的悲歌已傳唱四百年,猶記八仙過海的稗官傳奇,如蕃薯落土各顯神通,過去如樹莖一般的舴艋小舟,當駛向國際世界的舞台,將是滿載豐盛熱情和富有土壤的艨艟巨艦。(見圖7) 二、臺灣政治人物 臺灣早年的經濟發展經驗深厚,但民主政治上卻還僅止於起步的階段。不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的從政者、選民、政治觀察家及新聞界,都在驚奇與嘗試的錯誤中,調整適應國家領導人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而扮演著兩千多萬臺灣民眾安危福禍的政治人物,都面臨過臺灣社會各個層面、國防外交、兩岸政策、國家認同、多元文化、反對、抗爭等艱難的局面,成為歷史人物也是備嘗艱辛。用文字來設計思考,延伸文字繪的趣味創作和想像。(見圖8) 三、獅子會總監年度標誌 獅子會為全世界最大非營利之愛心公益團體,透過“愛”We Serve的精神,訂立年度主題「愛」,並延伸年度主題為「有愛.獅界更美好」。獅子會總監年度標誌,首例以漢字「愛」做為設計主軸,結合獅子側臉輪廓,形成兼具文字與圖像的獨特意象;以愛中有獅,獅中有愛,愛獅之間皆有真善美之心,透過圖地反轉的手法,強化愛中的心字,使標誌具備獨創性與國際感。(見圖9) 四、陝西文化之國禮意象 陝西曾上演千年的帝都風華雲,十三朝古都更迭的見證,是中國文化的發展中樞。輝煌的周、秦、漢、唐都曾在此建都,煥發出無窮的雋永魅力,形成陝西獨特的中國文化殿堂地位。英雄美人組字結合兵馬俑造型特色,象徵陝西在中國古文化的重要地位,獨特韻味烘托出陝西文化的瑰麗豐華;以陝字結合兵馬俑和大雁塔前玄奘銅像手持之錫仗;西字則是取自唐朝仕女圓潤體態的概念,兩者配搭使此文字更顯趣味。(見圖10) 五、嘉義諸羅 嘉義舊名「諸羅」、「桃城」,最原始稱「諸羅山」或「諸山羅列」,為平埔族洪安雅族的聚落。筆者以「Hello Chia-yi」與世界接軌,藉由阿里山的日出、雲海、鐵路、櫻花、檜木等,無法綵排的自然景觀響譽國際;流動的雲海讓人著迷,姿態各異的櫻花雨更是讓人細細品味,阿里山美的傳奇已成旅人傳頌的經典,諸羅亦嘉義,嘉義就是諸羅。(見圖11) 六、臺中大甲媽祖 臺中大甲仍保有傳統的歷史文化,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地區。大甲鎮瀾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亦稱「媽祖」,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皆吸引超過百萬人信眾共襄盛舉,儼然已成為臺灣宗教一大盛事,也是國家重要的無形文化活動資產,更躍升為世界國際性的三大宗教之一。信眾所持的信仰「薰香」是一種感染力,在大甲媽遶境隨香時,使人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持續傳承而開花結果,這就是「香幔」的力量。(見圖12) 七、臺南府城 府城於清朝康熙年間,遷建設置臺灣府,臺南從此就被定位成臺南府城,而所屬的位置皆堪輿風水,理論中結合漢民族的思維,包含倫理道德觀、善惡輪迴觀、山水形勝、鄰海濱的半月之貌,皆有其風水的吉象,早期都是從臺南引入各家宗教信仰的教義和儀式。所以臺南就成為臺灣各家宗教的起始源頭。(見圖13) 八、高雄 高雄舊名打狗,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由於發音似漢人語言中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日語Takao與打狗Takau音調相近,遂將高雄原名「打狗」雅化為「高雄」,寓意在南洋的天地裡,高躍雄飛,高雄就成為歌舞昇平的眩惑高雄。(見圖14) 九、屏東 屏東舊名「阿猴」,是由平埔族的音譯翻成漢文而來;在清朝嘉慶時期,有屏東書院之設置,日本政府為了表現出重視文教和在地化,取名「屏東」,亞熱帶的天然景色,因有多元文化的族群融合與傳統在地文化的溫潤底蘊,讓這個綿延百里的縣市,存在了許多不同的彩遊。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隱藏在東港的迎船祭典與原住民神秘的百步蛇傳說,「東港」是屏東平原的主要出入口,商旅雲集往來如鯽,成為多彩多姿的旅遊所在。(見圖15) 十、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臺灣建築主題展  「台灣行動!與社會對話的建築(Taiwan Acts! Architecture in Social Dialogue)」特展於2021年7月8日至10月3日在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展出,為截至目前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臺灣近代建築文化展。其標誌帶點篆刻的特色,透過「灣」的「氵」代表了山與河形成雄偉壯麗的高山深谷地景,同時也孕育生物多樣性。在歷史發展上臺灣不斷融入不同種族文化的色彩,例如屬於南島語族的十餘個原住民族群。其中在標誌中所出現的「灣」裡面,有著全臺灣人口最多的阿美族,他們霞披上的流蘇活潑鼓動,意味著自然的生命力與人們的可愛之處,充分展現在這塊島嶼上所散發出活躍與充滿生命力的臺灣子民、多元化人文歷史與生活自然環境。(見圖16) 讓世界見識漢字的魅力 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是設計的主張,是一個綜合多元要素的組合體,主要區隔了與不同品牌的識別功能;而一個成功的品牌,會使人們對其產生情感,從喜愛到購買,形成類似情感的依賴,甚至把品牌當成是身份的表彰。魔翻文創的建立,透過創意、沒有思維的框架、勇於突破、充滿趣味、創造驚奇,讓文字如魔術師般的令人目眩神馳,使文字在翻轉的當下,瞬間引領閱眾者產生趣味和體驗文字的神奇;而新聞事件與文字創意的結合與翻轉,其對媒體的表現形式,亦是創造了新聞事件的最佳利器。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在自由環境及教育的薰陶下,自我的表現與源源的創意,都能成就許多的改變;而如何創造差異、又能超越原始漢字的框架,將習慣的漢字文化在生活圈看似相似,實際上又各自不同的表述,尤其跨界到東西的國度,如何將文字筆劃優柔的舒展,相互之間又能和諧共存,漢字的翻轉創意就油然而生、趣味盎然。文字的筆劃自有其氣勢、曲線又充滿著力量;常在工作室中踱步思索,斟酌可能的文法表達,冥想模擬其中的各式閱讀感受,建構成一套如象形文字的翻轉書寫系統。 自創品牌是主動為筆者創造機會,為熱血奔騰的創意加柴火添能量,處在瞬息萬變的網路平台和與日俱增的虛擬店舖,隨時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將時事結合創意翻轉文字,創造新聞爆點吸引了各式媒體採訪;在多元的藝術文化中,展現讓人一眼即能辨識的個人品牌風格,體現台灣創意及深耕漢字的表現形式,同時也讓世界看見漢字的魅力,相信創意的台灣,是文化的寶島。 魔翻文創 07-3454426 http://www.morefunlin.com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二)
設計創意
2022-06-05

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二)

繼上期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主辦「流光瞬息.設計三十」海報邀請展刊出台灣65位設計師之70件作品後,本期繼續刊錄國外23個國家或地區,包括土耳其、日本、厄瓜多、丹麥、中國、伊拉克、伊朗、匈牙利、印尼、印度、波蘭、俄羅斯、美國、香港、埃及、烏克蘭、斯洛伐克、瑞士、義大利、德國、澳門、韓國、羅馬尼亞等100位設計師之112件作品,提供讀者欣賞。 適逢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三十周年,該會從創立初期即以「熱愛台灣、重視文化、關心設計」為精神主旨開啟序幕,此後每年固定舉辦會員年度海報展,並邀請海外設計師參與展出。期間該會名稱歷經三次的轉變,從1991年「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1998年「中華海報設計協會」、到2000年「台灣海報設計協會」,成立宗旨也從「深耕在地設計文化精神」轉變為「放眼國際的世界觀」。 ●(左)土耳其作品 ●(中)日本 作品  ●(右)波蘭 作品 ● (左) 伊朗 作品  ● (中) 伊拉克 作品  ● (右) 埃及 作品 蔡進興理事長在展覽致詞時表示:在這難能可貴的三十而立之年,該會將朝向更專業、更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開創華人設計的光耀舞台。也期許該會的老、中、青會員們,能秉持著三十年前的創會精神,攜手並進為提升台灣形象而努力。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02-23770102 http://www.taiwanposter.com ● (左) 中國 作品  ● (中) 香港 作品  ● (右) 印尼 作品 ● (左) 香港 作品  ● (中) 波蘭 作品  ● (右) 俄羅斯 作品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設計創意
2022-01-27

利用設計為城市蓋上最美印記

城市美學,一個囊括城市各種細節,深具時代藝文內涵的名詞,涉及範圍大到機場橋樑,小到招牌用字,延伸到城市的天際線,也凝縮在我們腳下。如何用最貼近土地的視角看世界,「人孔蓋」就是城市美學在街區的一個逗點,人們習慣它灰撲撲,期待它別路突,掀起來代表要施工,蓋上去則啟動另一段相安無事的時光。沒有人冀望人孔蓋如旋轉霓虹燈,魅人心弦,早期的人孔蓋設計,也只用簡單幾何圖案繞著同心圓,圓心壓上縣市縮寫,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是歸屬哪個單位的蓋子,大體上是以機能與辨識的功能考量居多。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人孔蓋似乎被城市美學的野心家盯上,覺得它默默佔據了街區的絕佳位置,雖然不大也不小的尺寸,活脫脫就是一個廣告招牌來著,要是在上面畫上城市意象,那可是城市最佳代言人。於是人孔蓋開始擺脫它灰撲撲的命運,被畫上一道又一道城市美景,連當紅的卡通人物,都能納入版面。 讓好設計師為人孔蓋發聲 其實早在2013年,臺北市就曾經透過公開徵選,出現過彩色版的101大樓圖樣。只可惜當時因未搭配行銷宣傳,結果鮮少市民朋友發現這個小創舉。所以當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委託筆者主持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時,筆者心想,要設計一個直徑60公分的視覺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這個鏈結城市美學的縮影,能夠被世人看見!說到底就是要善用行銷放大鏡,幫人孔蓋發聲。 於是筆者決定將專案計畫命名為「臺北蓋水」,“蓋水”取的是閩南語中“很美”的諧音,寓意是人孔蓋連接了臺北市下水道的水利建設,而完善的下水道系統,為城市提供了衛生、安全、便利的美好生活,人孔蓋不只是一個下水道的蓋子,它也是城市生活美好的蓋印。有了計畫名稱後,緊接著主視覺設計與社群軟體的粉絲專頁架設也立刻展開,而筆者以閩南語的諧音,為這項計畫取名為「臺北蓋水」。(見圖1) 但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在計畫當下的種種因素背景限制之下,我們並沒有大筆的行銷預算可以投入。於是筆者轉念,決定推坑自己的三位設計師好友,直接邀請網路聲量大的三位優秀設計師:藍本設計創意總監吳介民、桔禾創意總監張漢寧、Bito甲蟲創意總監劉耕名,一起參與設計案。筆者還打算為人孔蓋策劃一場主題設計展,在人孔蓋安放在地面之前,讓它以設計精品的姿態,成為展覽會上民眾關注的焦點。 設計初差點難產的腦力激盪 經由與北市府水利處的討論後,本次的特色彩繪人孔蓋設計案,決定以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的萬華、大同與中正三區,以及“東區門戶計畫”的南港區,共四區為先行之地。初期是預定每區設計一款圖案,並由筆者邀請每位設計師各設計兩款圖案,再討論選擇其中一款,作為實際量產安裝的人孔蓋。 計畫的開始,筆者便希望能夠幫助台北市的彩繪人孔蓋提出專屬論述,並依此建立屬於台北市獨有的特色。於是,四位設計師們開始為此案多次齊聚一堂,討論台北市的人孔蓋設計該如何定調。圖裡面要放入哪些元素,是否四款要有共通的形式或圖案串連⋯等。例如:每款圖裡有特別安排的分隔線,拼在一起能合成另一種圖案;或者是運用特殊幾何圖形創造特色;又或者是藉由鑄造工法的嘗試創造立體感等。當然,這些初期的天馬行空,都因為實務操作面的效果不佳,一一被我們自己所否決了。過程中四位設計師經常會藉由腦力激盪,從發散思考的塗鴉中,去尋找靈感!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專案期程的執行壓力也日漸增大。直到某次設計師吳介民在其草圖中,畫出「BOTTON VIEW」的角度,也就是由下往上仰望的角度,這張圖讓在場的幾位設計師都很有感⋯。(見圖2) 原先吳介民總監只是想表現出雨水落在人孔蓋上,泛出層層漣漪的美感。但這個視角,卻讓我們想起了一些年輕時的往事。猶記得當年畢業服完兵役,筆者沒有選擇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離鄉來到台北市打拼,背後的原因其實很顯而易見。台北市做為全台的首善之都,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聚居,其所想望的當然是台北的繁榮與發展機會。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外地人,都把台北當成一個可以實現自我的夢想之都,在這裡努力打拼,期待只是小人物的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闖出一番成就,從默默無聞的配角,變成華麗耀眼的主角!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只是街道上不起眼的人孔蓋,能夠透過好設計變身成眾所矚目的主角,以最貼近土地的視角來窺探廣大的世界。於是,我們終於定調以「BOTTON VIEW」的視角為設計方式,建立屬於台北市特色人孔蓋的論述與特色。 真正的設計挑戰從製程開始 有了設計方向的初步共識後,設計師們面臨的挑戰是:人孔蓋本身的設計“眉角”!就如同筆者剛開始以為的一樣,設計師們覺得直徑60公分的圓盤並不難設計,可是人孔蓋的材質是以鑄鐵鍛造而成,材料與工法必須符合一定規格。彩色版的人孔蓋,並不會出現在汽機車行駛的道路上,為了交通安全起見,只會安置在人行道上,供行人欣賞拍照。不過彩色人孔蓋也要具有基本防滑功能,上面圖案不能有大片光滑的塗色區,以免行人不小心踩滑,發生危險。 另外,設計師們也花費了許多時間與製造廠諮詢溝通,了解到人孔蓋的製程後才知道,包含人孔蓋圖案的線條粗細、彩色色料的選擇、填色空間的面積⋯⋯等等,均有許多的限制。另外,由於人孔蓋的彩色色料是由特殊的樹脂與硬化劑調配而成,上色過程必須掌握時間,否則容易凝固。萬一要是真的填錯色,要等完全凝固後再出動電鑽,才能把凝固的色料刨除。因此上色是需要膽大心細的工作,即便是有經驗的師傅操刀,動作俐落的每次只填一種顏色,填完後再調配另一種顏色,平均一天大概也只能完成兩顆彩色人孔蓋。 初次接觸人孔蓋的設計師們,面對繁瑣的製程細節,都是在不斷修改當中,慢慢掌握設計眉角。過程中不僅需要親自到製造廠確認狀況,一旦發現效果不如預期,立刻修改設計圖,再請製造廠重製,務必讓每一顆彩色人孔蓋成品,成為兼具美感與功能的藝術品。(見圖3、4、5) 人孔蓋仰望的是各區人文景觀 按照「BOTTON VIEW」的角度設計圖案,人孔蓋所仰望的是各區的城市角落,設計師們想要捕捉的圖案元素,包含了該區的人文、地景、地貌、產業⋯等等資訊。這些都得在事前深入的收集資料、實地訪查,才能夠摸索出各區耐人尋味的特色,再來進行元素的篩選,進而設計繪圖。而每一區在設計師眼中,被收錄的人文意涵更是各有巧妙: 一、自由民主在中正區開花 臺北市的中正區,原本就是全臺政府重要機關的所在地,也是民眾追求自由民主時,集會請願的地點,其中以中正紀念堂前面的自由廣場,發生過最多經典的事件。因此設計師吳介民總監把中正區人孔蓋的設計圖焦點,其中一款放在中正紀念堂,疊加上清代城門,城門上有象徵野百合運動的百合花,還有中正區的區花木棉花,提醒大家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再放上隱藏在成功高中蝴蝶館的「臺灣特有種鳳蝶」,取名「有鳳來儀」,賦予吉祥的徵兆。(見圖6、7) 另一款設計圖則取名為「自由之風」,在自由廣場的牌坊前,畫上中正區的兩大名校:建國中學和北一女中的學生們,他們青春洋溢的揮動書本,代表拋開知識的束縛,走出戶外拓展視野。(見圖8) ●圖6:負責中正區人孔蓋設計的是吳介民總監帶領的藍本設計團隊 二、出了城門到大同區療癒身心 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同樣被城門所吸引,位在臺北車站附近的北門,曾經是出入臺北城要道,清代最早建造的大稻埕車站,就在中興醫院附近。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近期修復好,也和北門遙遙相望。而在北門另一側,則是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郵局-臺北北門郵局。如果探究起臺北城的發展緣由,這裡的確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往北連通大稻埕,往南進城直達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往西則有後來蓬勃發展的艋舺。設計師劉耕名總監將北門城門和北門郵局的建築納入人孔蓋中,兩者都有四通八達的意涵,配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取名「摩登古意,趣遊臺北城」,或許在提醒人們:「留心啊!你踩的每一步都是古蹟啊」!(見圖9、10) 另一款設計圖案,則聚焦在“療癒”,讓大稻埕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和日治時期崛起的西藥店-屈臣氏大藥房,兩建築對街而立。一個是宗教上的療癒人心,緩解先民拓墾的焦慮,另一個則是進口西藥,治癒人們身體病痛,設計師將這個作品取名為「人生求解,癒見大稻埕」,相信從人孔蓋視角,真的見過不少前來求解身心疾病的人們呀!(見圖11) ●圖9:大同區的人孔蓋設計由劉耕名總監所帶領的甲蟲設計團隊負責 三、重現萬華區的艋舺精神 萬華區是臺北早期發展的街區之一,街上處處可見歷經清代、日治時期到現代的歷史建築。從清代建造的龍山寺出發,沿著青草店過去是先民聚居的剝皮寮,這條歷史街區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有人說是剝樹皮、也有人說是剝獸皮。再往西門町方向前進,可以看到懸著大鐘的西本願寺,據說在日治時期這是臺灣最大的日本佛寺。而位在西門捷運的出口附近,是日治時期西門市場變身的西門紅樓,這些歷史建築,紅磚屋瓦的外貌,被設計師張漢寧總監收錄進人孔蓋的設計圖,取名「轉動萬華」,事實上在萬華轉一圈,的確轉角就能遇見古蹟。(見圖12、13) 另一款設計圖,設計師張漢寧留意到貴陽街上的青山宮。貴陽街在清代是連接小船靠岸的碼頭,先民上岸艋舺後在這裡買賣交易,而青山宮的建造是為了鎮壓清代咸豐年間的一場瘟疫,至今每逢農曆十月,青山宮恭奉的靈安尊王仍會出巡繞境萬華區,保佑當地人健康平安,繞境的隊伍有舞獅鼓隊陣頭,也有家將開道。張漢寧總監就將青山宮的日巡和夜巡文化,收錄在人孔蓋設計圖,取名「萬華日夜巡」。(見圖14) 不過,這款人孔蓋的設計卻在公開之後,引來了萬華青山宮文史工作者的抗議。原來青山宮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家將臉譜,連身上的服裝、手上拿的法器,均與其他地方的家將不同。張總監非常虛心的接受指正,做出修改版的設計圖,並將上面的英文名字從萬華改成艋舺,呼應了這是古早艋舺傳承而來的文化祭典。修改後的設計圖得到青山宮的讚賞,這個圖案的人孔蓋,現在有一個就安放在青山宮正前方。(見圖15) ●圖12:萬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設計師張漢寧總監領導的桔禾創意團隊負責 四、南港區成為東區未來新都 和中正區、大同區、萬華區比起來,南港區確實是臺北市開發相對比較晚的區域,此區的設計就由筆者與樺致形象設計團隊負責操刀。以前有鐵道經過,運送各工廠來的貨物,後來國家級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進駐,南港展覽館啟用,漸漸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組成。2021年落成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又為南港區注入了一股嶄新的藝文氣象。筆者在研究資料時發現,南港區是臺北市民平均享有綠地最多的區域,於是在設計圖上,即以綠色為基底,南港展覽館二館為中心,同時交錯高鐵、台鐵、捷運的軌道,空中則有瓶蓋工廠的瓶蓋飛舞。中央研究院的天才科學家,以及狂野演奏的音樂人,褲腳上的花朵圖案,正是南港區的區花-桂花,取名「未來。新都。」期待這一區的發展如有眾多貴人相助,同時散發如桂花般的迷人氣息。(見圖16、17) 另一款設計圖,筆者將設計的焦點回歸到「人」本身,從人孔蓋的視角,觀察每天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歸納出能將南港區往未來推進的八種職業重要人物,包括:在各個交通樞紐堅守崗位的站務人員、推動整體重劃區建設的勞工朋友、為生技產業研發的科學家、打造軟體及會展產業的工程師、來此區居住就業的上班族、維持公共環境整潔的環保人員、在城市綠地栽種的青創小農,還有建構流行音樂產業和發展文創的音樂家。筆者將此款設計定名為「同心共創」,試圖點出一個區域的未來,是掌握在當地生活的人手中,只有大家同心齊力,才能夠打造城市充滿希望的新格局。(見圖18、19) ●圖16:南港區的人孔蓋設計由筆者所領導的樺致形象團隊負責 八款設計圖全部留用 彩色人孔蓋設計案原先預定設計每區設計兩款,取其中一款製作,沒想到水利處陳郭正處長,看到這八款設計圖都非常喜歡,難以取捨,最後處長決定再加碼經費,讓這八款人孔蓋都全部量產。另外,文章前面有提到行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臺北蓋水」的社群粉專,有計畫的設計與排程發文,內容循序漸進的安排民眾可能會感到興趣的文章,並且趁機為人孔蓋置入一些科普的小知識,例如:為什麼人孔蓋是圓的不是方的?人孔蓋和手孔蓋有什麼不同?如何防止人孔蓋不會彈起或墜落?在粉專上用小知識和民眾互動,來引起民眾對人孔蓋的興趣,並加深民眾對人孔蓋的認識與鏈結。除此之外,我們也詳細的介紹設計師和每一款彩色人孔蓋的設計理念,以及人孔蓋擺放的位置地圖,並衍生了人孔蓋的文創商品-人孔蓋杯墊。除了可作為市長贈送賓客的伴手禮,同時也可作為與民眾互動的活動贈品,積極創造話題並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筆者當初策劃的「臺北市特色人孔蓋設計展」,也順利在臺北市政府大廳舉辦。除展出這八款新設計的彩色人孔蓋,也展出從日治時期至今的人孔蓋,讓民眾更加認識人孔蓋的發展歷程。我們還在展覽現場設計一個如下水道圓洞當打卡牆,八款彩色人孔蓋做成道具看板,民眾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孔蓋款式,發揮創意拍照打卡。如果將照片上傳官網,被選中的照片,還能得到杯墊等贈品,增加和民眾的互動。(見圖20) 公部門與設計師雙贏局面 「臺北蓋水」專案在2020年獲得了Shopping Design雜誌所舉辦的年度Best 100設計大獎,隨後又獲得「中華設計獎」與「天府寶島設計大獎賽」⋯等獎項的肯定。筆者認為這次的「臺北蓋水」專案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得到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的全力支持,願意信任放手讓設計師發揮,並在行政上給予全力協助推展計畫。筆者非常感謝水利處陳郭正處長、下工科羅木榮科長及承辦人林得雄股長,在專案進行期間給予各種支持,才能讓設計案完美呈現。事實上,他們更證明台灣有許多優質的公務人員,都非常願意不怕麻煩與增加工作量,將設計美學導入城市設計之中!當然,設計師也需要懂得如何配合公部門的工作模式,雙方才能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見圖21) 筆者在2021年再度承接特色人孔蓋第二期的計畫案,未來預計將設計包括:中山區、大安區、文山區、松山區、信義區、內湖區、士林區、北投區等八個行政區,一樣是沿用「BOTTON VIEW」的角度,每區設計兩款共十六款人孔蓋圖案。筆者也邀請李明道、林厚進、吳介民、張漢寧、插畫家NOUMI諾米、馬賽Kyo、漫畫家謝東霖⋯等不同領域的設計師,來進行跨界設計,期待能產出更加令人驚艷的作品!
企業內部如何採用人工智慧
設計創意
2024-06-08

企業內部如何採用人工智慧

隨著人工智慧的大肆宣傳,企業內部領袖俱樂部 (IHALC) 希望深入了解內部創意團隊如何實際使用該技術、他們認為人工智慧帶來的機會以及充分實現該技術面臨的挑戰。所以我們問他們。我們與AdAdobe 合作的AI 調查分析了英國和歐洲、中東和非洲50 多個主要品牌和組織的內部機構領導者的回饋,涉及慈善機構、媒體、快速消費品、金融服務和零售等行業。 人工智慧的潛力不再受到質疑,但這種潛力伴隨著對道德、偏見、版權、智慧財產權及其對創意產業所依賴的攝影師、插畫家、電影製作人和其他專家生活的影響的主要擔憂。作為內部團隊的領導者,根據定義,他們在更大的公司結構中運作,而我們的社區正處於弄清楚如何協商這個新環境的最前沿。絕大多數人認識到 GenAI 帶來的令人興奮的機遇,但他們也認識到自己對團隊、合作夥伴、客戶和利害關係人的責任。 人工智慧和內部機構:測試和學習 雖然對我們的調查做出回應的絕大多數(78%)企業內部(IHA)已經在其營運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但現階段這非常符合測試和學習的精神。大多數活動都發生在創意構思中,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使用 GenAI 工具來快速提出想法、產生多種選項並視覺化不同的路線。 幾乎所有人(93%)都使用人工智慧來創建圖像; 62% 的人將其用於正文,40% 的人將其用於標題。 31% 的 IHA 使用人工智慧來製作配音,這反映了大多數 IHA 所承擔的改編工作量。在IHALC 最近的一次線上會議中,時尚轉售市場 Vinted 告訴我們,它一直在嘗試利用人工智慧在其營運的 21 個國家/地區創建本地語言適應版本。 資料來源:企業內部領袖俱樂部 (IHALC)和 Adob​​e,2024 年內部機構 AI 調查 移動圖像的使用不太常見,只有20% 的人使用它來創建“真人”視頻,11% 的人使用它來製作動畫——我們預計,隨著新工具的推出以及現有系統添加更複雜的移動影像功能,這些價值將會上升。 然而,使用 GenAI 來創建用於外部觀眾現場工作的資產的人相對較少——只有 28%。受訪者告訴我們,一年後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到50%,但是,如果以這種方式使用GenAI,IHA 認為讓消費者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當我們要求受訪者告訴我們它有多重要時消費者意識到圖像或影片是使用人工智慧創建的,評分範圍為1 到10,其中60% 的人給出了8 分或更高的分數,28% 的人給出了10 分。 資料來源:企業內部領袖俱樂部 (IHALC)和 Adob​​e,2024 年內部機構 AI 調查 版權和智慧財產權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該技術的存在使品牌能夠使用 GenAI 來創建其活動和內容,但法律和監管問題意味著,實際上,組織對其使用更加謹慎。 我們的調查顯示,58% 的組織制定了人工智慧政策(專門針對 IHA 的人工智慧政策或策略不太普遍,只有 2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人工智慧政策或策略)。 這些政策通常涵蓋治理、合規性、法律和安全問題,重點是保護組織免受法律訴訟並確保其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資料安全。一些組織報告稱全面禁止使用任何人工智慧工具,而另一些組織則指出,IHA 在部署任何工具之前都需要經過漫長的企業審批流程。 受訪者認為版權侵權和智慧財產權安全是最大的挑戰,但道德問題也在考慮範圍內,領導人對人工智慧系統公平對待藝術家表示擔憂。 創意人士也提到了他們自己對人工智慧對手工藝行業意味著什麼的道德擔憂,過度使用可能會「掏空」創造力,並導致「乏味、華而不實的工作,缺乏意義,因此容易被遺忘」。挑戰將是保持獨特性。 永續性問題也被提出,特別是對於有環境目標的組織。 資料來源:企業內部領袖俱樂部 (IHALC)和 Adob​​e,2024 年內部機構 AI 調查 自動化平凡的事情讓我們自由 儘管 IHA 對人工智慧感到擔憂,但他們普遍對其潛力持樂觀和熱情。這種樂觀態度也體現在他們的團隊中,我們的數據顯示出對人工智慧的廣泛正面態度。 受訪者中最重要的觀點是“人工智慧在創造力方面的作用將主要是作為人類創意團隊的助手”,而不是將人工智慧視為對就業的威脅(只有22% 的人認為人工智慧的引入會導致他們的團隊規模縮小)。這是 GenAI 作為副駕駛而非替代者的願景。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透過自動化目前佔用大量時間的日常任務,人工智慧將使內部團隊專注於更高價值的工作。正如一位受訪者告訴我們的:「作為一個團隊,我們一直很忙,而且資源總是不足。自動化日常任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它將把每個人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專注於更具策略性、高價值的活動,從而推動真正的影響力和創新。這不僅使公司受益,也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潛力,找到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要求受訪者對人工智慧在多個機會中的潛力進行評分時,得分最高的人(即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將對其工作產生最大積極影響的領域)正在改進簡報、創意概念、自動化平凡的任務(81% 得分為 8 或更高),並且節省時間(74% 得分為 8 或更高)。 在節省成本方面,只有 50% 的受訪者對人工智慧的評分為 8 或更高,受訪者可能會注意到建立人工智慧系統的成本以及其承諾的影響與現實之間的潛在差距。受訪者同樣對人工智慧帶來新的工作風格或流派的潛力不感興趣。超過 50% 的人對此的 AI 評分為 5 或更低。 從遊樂場到生產 我們的調查表明,大多數 IHA 正處於人工智慧從實驗過渡到部署的風口浪尖。但還有一些重大問題需要解決。 各組織對版權和智慧財產權影響持謹慎態度,這是可以理解的。在某些情況下,這導致徹底禁止使用人工智慧系統。其他人則成立了道德委員會,通常由來自法律、人力資源、採購、行銷和 IHA 的代表組成,以確定和審查他們的方法,包括他們將使用哪些工具以及使用哪些工具。 IHA 領導人認為,讓消費者意識到人工智慧已被用來創建活動資產非常重要。然而,這將如何完成尚不清楚。一種途徑是透過 Adob​​e 在 2019 年宣布的內容真實性計劃,其成員包括 BBC、Getty Images、英特爾、微軟和紐約時報。它建議使用基於元資料的線上驗證系統。 「封閉」人工智慧系統的使用增加(我們的調查顯示,目前只有28% 的IHA 正在使用這些系統)似乎很可能會減輕對智慧財產權和版權的一些擔憂。訓練系統並確保這些系統創建的任何內容都不會進入這些工具的公共版本,但這將要求品牌擁有這些資產的使用權以及這些資產的可訪問性。 資料來源:企業內部領袖俱樂部 (IHALC)和 Adob​​e,2024 年內部機構 AI 調查 調查中強烈表明,人們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讓內部團隊“自動化處理日常事務”,這將使他們能夠騰出時間專注於針對業務問題提供更高價值的創意解決方案。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這不會導致他們擁有較小的團隊,但全面部署的人工智慧系統的影響,特別是對目前負責較低層工作的角色的影響,可能會讓這種觀點顯得樂觀。 至少,角色可能會發生變化,需要獲得新技能,就像桌面出版影響老式印刷生產時一樣。 IHA 領導者有責任發揮影響力,確保人工智慧帶來更好的工作,而不僅僅是更便宜和更快的工作。但由於後者更容易量化,因此這可能很難維持。 雖然我們調查的重點是 IHA 本身的職權範圍,但我們也意​​識到一些品牌在更廣泛的組織中部署人工智慧並取得了驚人的成果。新產品開發尤其如此,一些品牌進行了測試,要求人工智慧提出品牌延伸,在幾分鐘內獲得從市場分析到命名、再到包裝的詳細結果。上游的行銷部門以及下游的內容製作和交付都會感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 最後,我們應該記住,與先前的科技革命一樣,人工智慧即將經歷一​​個「磨合」階段,即炒作與現實世界相遇。正如我們的一位受訪者所說:「我希望,借助人工智慧,我們正處於『旋轉標誌著火』的時刻,就像網路還是新事物時那樣。我們玩了很長時間,只是因為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然後它安定下來,我們找到了利用它的力量的最佳方法。我希望人工智慧也會發生同樣的故事。 內容來源: https://www.creativereview.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