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台版CBAM上路 首波鎖定六類水泥製品

2025-08-12
2026年台版CBAM上路 首波鎖定六類水泥製品

圖片來源:經濟部標檢局

 

因應全球減碳與碳定價趨勢,台灣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 2026 年正式啟動試行,首波針對高碳排的水泥與鋼鐵產品展開管理。環境部近日公布,水泥類別已確定六項納管產品,包括:水泥熟料、白色卜特蘭水泥、其他卜特蘭水泥、鋁質水泥、其他水硬性水泥,以及經鍛燒高嶺土或其他高嶺土質黏土。

依照規劃,相關子法、申報指引與計算規則將於 2026 年上半年完成,並同步啟動「試申報」制度。屆時,進口商需先依規定提供進口產品的碳排放數據;到了 2027 年第一季,將正式申報前一年受管產品的實際碳排放量。計算方法與邊界設計將比照歐盟 CBAM,並透過產業公會建立國內產品碳排強度基準。

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鋼鐵部分,由於品項繁多且產業鏈廣泛,環境部將於 2025 年 10 月底前公布首批列管名單,並不排除採取分階段推動的方式,優先針對影響較大的品項實施。

CBAM 的核心目的在於防止「碳洩漏」──企業因碳費成本而將高碳排生產移至其他國家。不同於傳統關稅,碳邊境調整是讓進口與本地產品承擔相同碳成本的公平競爭機制。本地產品繳納碳費,進口產品也須繳納對等費用。

在國際上,歐盟自 2023 年起實施 CBAM,並計畫擴大至更多下游產品;英國於今年 4 月公布 CBAM 草案,美國則提出「外國污染費用法案」(FPFA)草案,鎖定高碳排進口產品收費。台灣已確認碳費可用於抵扣歐盟 CBAM,但具體抵扣方式須待歐盟年底公布細則後才能確定。

環境部表示,台版 CBAM 將協助國內企業在全球減碳競爭中站穩腳步,同時推動產業向低碳轉型。